第一篇:着力打造多彩课间 学生快乐健康成长
着力打造多彩课间
学生快乐健康成长
——大课间活动经验交流材料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的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省、市关于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文件精神,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我校在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以“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为目标,结合济源市体音美中考加试项目,认真筹划布置,精心组织实施,扎实开展学校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丰富了师生校园文化生活,大家从中感受到了运动的快乐,既增强了体质,又愉悦了身心,更有力地推动了我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活动宗旨:
自娱自乐为基点、体育活动为重点、自主管理为特点、特色项目为亮点、个性发展为终点。
二、活动管理:
为确保大课间活动扎实开展,学校成立了以德育副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大课间活动领导小组,由政教主任亲自抓,形成了学校行政——各班班主任——体育教师——科任教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明确提出了各自的职责:
1、领导职责:副校长、政教主任亲自参与活动,深入了解活动开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提高全体师生对大课间活动的重视程度。
2、体育教师职责:(1)负责班级活动场所及进退场的安排;(2)组织大课间活动的全过程;(2)负责各项活动内容的技术指导。
3、班主任职责:组织本班学生按时、按要求参加活动,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正确引导并以身作则亲自参与,现场指导学生活动,确保活动安全。
4、科任教师职责:按照学校的规定按时参加班级活动,并配合班主任组织本班学生认真进行大课间活动。
三、大课间活动——“六落实”、“七到位”
1、抓好六个落实。
(1)责任落实:学校制定了《五龙口二中“阳光大课间”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2)制度落实:学校制订了大课间活动的各类制度,具体有:大课间活动制度、大课间安全制度、大课间应急预案、大课间工作人员职责等多种制度,以保障大课间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3)时间落实:学校作息时间明确规定,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40分钟和下午二节课后30分钟为固定的大课间活动时间,任何教师不得挤占大课间活动时间,若遇阴雨天就改在室内进行趣味活动,如:舞蹈、剪纸、唱歌、讲故事、美文欣赏等活动。
(4)内容落实:除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走路、跑步外,由各班级根据本班学生实际确定活动内容,再由政教处审核通过并备案,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适合学生特点的有班级特色的活动项目。
(5)器材落实:根据各个班级的活动项目的不同和需要,活动器材主要由学校提供,同时鼓励学生自带一部分活动器材。
(6)场地落实:在政教处的指导下,体育教师根据场地情况,结合班级项目内容统一划分场地,合理分配。2.做好七个到位。
(1)认识到位:充分发挥校园广播、宣传橱窗、教师会议等宣传阵地的作用,大力宣传大课间活动对学生的教育意义和作用,使师生达到共识:“大课间不仅能提高师生的身心素质,而且可以带动学校的其他工作健康和谐地向前发展。”(2)参与到位:要求全校师生积极主动参加各项活动,上到校长,下到学生,上下齐动员、大家齐参与。在广泛宣传发动的基础上,以行政命令的形式布置下去,分配到人,与学生一起活动,一起锻炼,一起娱乐。
(3)组织到位:班主任是班级开展大课间活动的领导者与组织者。根据班级特点,班主任进行合理分组,并选派小组长,组织指导学生在本班区域内进行合理有序的活动。
(4)指导到位:体育教师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对各班活动内容、方法给予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监督到位:每天活动期间,由值周领导检查师生活动情况并如实登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指出不足,提出解决办法,扬长避短。
(6)协调到位:由学校大课间领导小组对活动过程进行安排,统一协调各方面情况,提供保障。如对场地、器材、活动内容、责任人安排等进行协调。(7)评价到位:学校建立了大课间活动的考评制度,每天由值周领导或教师对各班出勤、活动、队列情况进行考评,并把此项工作纳入教师的绩效考核、班主任和体育教师的专项考核,把大课间开展情况作为文明班集体、优秀班主任评选和教师评优晋级的重要依据,从制度上保证了大课间活动开展的质量。
四、大课间活动工作安排
我校大课间活动安排在上午二节课后和下午二节课后进行,时间各为30分钟。整个活动采用集体锻炼和分班级活动相结合的形式,以音乐为背景串联活动全过程(班级活动不配乐)【上午二节课后】
1、做眼保健操。二节课下课铃响后,由代课教师组织学生在自己座位上做眼保健操。
2、整队进场。七年级在校园内、八九年级在操场整队集合
3、全体师生走路、跑步。在鼓点节奏中,全体师生在指定地点列队进行锻炼,要求能跟上点(音乐)、看准线、走(跑)到位,听口令、动作齐。
4、跑步结束后,七八年级主要进行跳绳、跳皮筋、踢毽子等活动,九年级主要围绕中考体育项目展开锻炼
5、放松退场。以班级为单位,有序撤出活动场地,走进教室上课。【下午二节课后】
1、九年级整队进场,主要跑步、运球、跳绳训练
2、七八年级到达班级活动场地后,各班先跳绳,包括单飞、双飞、一带
一、跳长绳等,进行体能训练;然后分组游戏活动,如如跳绳、踢毽、呼啦圈、跳皮筋等,一般分男女两组,由两位教师分别指导、舞蹈班、绘画、剪纸团体同学到各功能室活动。
五、定期举办体艺节活动
为检验大课间少年宫活动成果,我校把每年的12月份定为体艺成果展示节,展示内容有舞蹈、声乐、电子琴,美术作品展。
期中艺术展共展出工水粉、石头画、脸谱艺术、素描、剪纸、泥塑等模块学生作品近150幅。本次集中展示了美术模块教学的成果。通过艺术展览,可以看出我校美术模块教学在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同时,还积极地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兴趣爱好,让学生亲身体验美术的乐趣,切实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更让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六、开展大课间活动的收获
1、增强了体质,愉悦了身心,使学生健身益智。
大课间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置身于“乐中练”、“乐中学”的宽松情境之中,构建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有序”、“有趣”、“有益”的愉快求知氛围。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无拘无束、心情舒畅的情况下锻炼,情绪活跃,调节机能,使学生有清醒的头脑、充沛的精力投入学习实践活动。
自我校大课间活动开展以来,我们欣喜地发现,学生的身体素质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不论是在升旗仪式上,还是在学校集会中,学生头晕、脸色苍白等身体不适的现象明显减少,学生感冒、发烧的人数也大大减少;另外,从体检情况看,学生的肥胖率、近视率也明显下降,学生的运动参与性、运动技能、身心健康、社会适应性等方面均有所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也不断增强。同时,大课间活动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素质的同时,又得到美的熏陶。在优美的歌曲音乐中跑步锻炼、翩翩起舞,孩子们笑脸比阳光还要灿烂,课堂上愁眉不展的学困生也露出了笑容,学生们由衷地感到快乐。这种正面情绪会积极地影响他们爱上学、爱学习,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另外,教师们在积极参与中,也感觉到精神状态得到良好的改善,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
2、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大课间活动中,丰富的内容不仅让学生健身益智,还能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在活动中听从教师的统一指挥,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组织观念;在游戏时学生自由组合,游戏的过程中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关心他人,谦让有序,互帮互助的品质;集合时,要求达到快、静、齐,培养了学生严密的组织纪律性。在大课间活动的带动下,我校学生中掀起了体育锻炼的高潮,课间学生追逐打闹的现象减少了,到处可见的是孩子们健康有序的活动身影。
着力打造多彩课间
学生快乐健康成长
五龙口二中 2015年5月6日
第二篇:关注农村学生快乐健康成长
关注农村学生快乐健康成长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谈
小学生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由于身心变化比较快,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小学生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排除小学生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障碍,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优化他们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质,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心理,这是小学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而教育部早在1999年就颁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从2000年秋季开学起,大中城市有条件的中小学要逐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小城镇及农村的中小学也要从实际出发,逐步创造条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农村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农村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不容乐观。
一、小学生心里健康现状分析
(一)、学习习惯、兴趣方面:学习动机扭曲,成就需要低的心理行为较为普遍。
农村小学生的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缺乏动机,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表现在课堂上主要是回答问题不够积极主动。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作业不能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年级越高,这种现象越明显。
(二)、胆怯、羞涩。
这一点表现非常明显:家中来了陌生客人,不理睬;见了认识的长辈,不好意思,甚至躲起来,更不用说打招呼。特别是高年级学生,由于临近青春期,心理比较复杂,更显不够大方。
(三)、竞争意识不强,缺乏服务意识。
绝大部分学生不积极参与竞选干部,有的是明显缺乏自信而放弃竞争,有的是缺乏服务意识不愿多做事而不愿参加竞争,有的则是持无所谓的态度。有部分有能力的学生不太愿意当选干部,因为认为当干部浪费了自己的时间,怕影响自己的学习。
(四)、不良品行。
一些小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绩或生活的其他方面不如别人就心怀怨恨,不但不学习他人的长处,反而进行挖苦讽刺,甚至对其他同学怀有敌意。少数学生私欲强烈,看到别人有好的东西 1
就想占为己有,常有小偷小摸的行为发生。早退甚至旷课,打架斗殴现象在小学校园中时有发生。
(五)、物质生活的日益提高带来的负面影响。
现在的学生和以前的学生相比较,老师们会发现,现在的孩子对于老师奖励的一支铅笔,一本练习本,已不像以前的学生那样欣喜若狂,倍加珍惜,他们已经不在乎这小小的奖励。因为家庭条件好了,家长对他们物质上的要求都是有求必应。而老师的表扬他们根本不放在心上,也不再引以为傲,都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二、形成原因分析
(一)、家庭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农村家庭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已出现明显的分化现象,贫富悬殊进一步拉大。有一部分农村家庭勤劳致富,但仍有相当多的农村家庭因各种事因还处于贫困。因此,在农村出现了以下情况:
1、外出打工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法辅导。
2、家长文化水平不高的多,对孩子的成长无力辅导。
3、对教育缺乏正确认识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心辅导。同时,农村家长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也是不争的事实。一些家长对子女爱得过分,照顾过度,期望过高,也有少数学生父母离异,使孩子心灵受到极大伤害,这是造成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二)、农村环境对学生心理教育的影响。
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文化氛围不浓。绝大部分农民对教育缺乏足够认识,对心理教育相关知识更是知之甚少, “打骂教育”“黄荆棍下出好人”的现象依旧存在。比如像在农村,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等方面出了问题,需要老师和家长沟通时,总是能听到家长说:我打也打了,他就是听不进去等一些话语。所以受农村大环境的影响,农村的小学生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三)、大教育观在农村地区难以树立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结合力度不够,对学生心理影响难以形成合力,往往出现学生在校接受的教育与家庭舆论、氛围不一致。这也是农村学生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
(四)、学生心理因素。
新时期的学生父母文化程度普遍较高,受新思想影响较大,这些学生能力普遍较强,自我表现欲过强,希望得到周围人群的肯定,往往会采取一些极端的形式表现自己。如有些学生希望老师注意他,让老师看到他的能干,故意在课堂上讲话、吵闹。
三、教育措施分析
(一)从家庭入手:转变观念、爱心对话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子女起着潜移默化和言传身教的作用。孩子的父母、监护人,共同生活的长辈等都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教育孩子多与周围的孩子沟通,让其快乐地生活在现实当中。首先,要求家长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做好表率。要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做家长的一定要严格检点自己的言行,注重自身形象,为子女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以示范引导孩子的成长;其次,改善家庭环境,改进与孩子的关系,减少夫妻间的摩擦、邻里纠纷等,避免家庭破裂,建立和睦、健康的家庭关系,让孩子在亲情的呵护下成长。同时家长可以根据自身的家庭经济条件,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最后,针对未成年人身心发育特征,结合孩子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家长要学会观察,学会尊重和理解,学会和孩子平等对话,学会讲道理,学会劝说和批评,既不能简单粗暴,也不能百般溺爱,更不能放任不管,用自己的爱心、关心、耐心、恒心让孩子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和家人的关怀,也要让他们懂得不能逾越社会规范。另外,对于外出务工的父母,无法将孩子带在身边的,要多与他们进行通话联系,全面掌握学习情况,起码做到生活有人关爱,学习有人过问。
(二)从课堂入手,渗透教育,促生主动学习
课堂教学是实施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主渠道,是构建信息技术条件下探索交流学习的平台。尤其是结合当今课程改革中提出的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目标,课堂教学活动更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健康意识,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困扰学习的心理问题,调节和优化学习的心理状态,有效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施一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学生自身的多向反馈结构。
使教师与学生都是学习的参与者,对学生产生更深刻、更有效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小学各学科教材中蕴含着许多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因素。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他们的情感,锻炼他们的意志,发展他们的个性,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学生的认知活动伴随着丰富的情感、愉快的情绪而变得感知敏锐,想象丰富,思维活跃,从而达到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目的。
(三)从学生入手:加强常规教育,正面引导
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性教育,重点摆在学生心理行为的训练和引导上,不要过多地传授心理知识,避免学科化和医疗化倾向。同时通过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的及时咨询指导、矫正训练,提高其认知评价水平和应对技巧并予以适当磨练,增强他们的适应能力和抗挫能力,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四)从我开始: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1、加强交流,了解学生
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一些学生难得向老师白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要求每一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经常深人班级,利用适当的机会和场所,让学生自由自在地表达思想情感,从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如在语文教学中布置日记,使一些较内向的学生或有“难言之隐”的学生通过书面形式与老师交流思想。老师则应该对此做好保密工作,并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区分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个别帮助。另外,与学生谈心,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个别谈心,可以发现、掌握某些同学的不健康心理,再“对症下药”,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帮助他们克服缺点,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要使个别谈心取得良好的效果,班主任只有做学生的知己、朋友,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才能将自己的烦闷向老师倾诉。当一些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家庭生活受到挫折、心情苦闷、情绪低落等,老师要及时帮助他们,安慰他们,开展谈心活动,老师应以诚恳的态度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让他们把心里的积郁情绪宣泄出来,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
2、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作为教师,应时刻牢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尽管角色不同,但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应该在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民主治班,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该生是否尊重师长”是班主任评定一个学生品行的首要条件,而作为班主任是否问过自己“我尊重学生了吗?”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等。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他们常常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这些学生只有被人接受,才能接受自己,如果教师不尊重他,他也感觉不到自尊,对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坚持正面教育引导,尽量不要当众批评。实践表明,只有从尊重出发,学生才能打开自己的心扉,心理教育措施才能奏效。
(五)从内心开始:学校、家庭结合,关注内心世界
全面考查学生的言行,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方法。使学生随时能与教师、家长、同伴沟通,让学生有机会也有场所进行倾诉,共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特别是要转变家长的意识和改进教育方法,因为家长教育观念、教养水平,包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学生产生的影响特别明显。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甚至相矛盾最易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障碍。
总之,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社会变革和发展对我们班主任提出的新要求。要把这项工作做好,做细致,不仅要去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还要对症下药,使用合适的方法,更需要家长的配合,这样才能多管齐下,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第三篇:着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着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的这一名言,深刻揭示了青少年之于国家民族未来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当代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广大中学生头脑,从源头上扼杀影响中学生价值观形成的不良社会因素,着力引导中学生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而且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正因如此,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并强调要“拓展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总书记日前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同时,他还着重强调,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作为育人前沿阵地的学校和课堂,肩负着“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重大任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理应走在社会前列。我们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对教育工作作出的新部署,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中学生的现实思想状况和综合素质出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贯彻落实到育人教书工作的各个环节,努力创新思路,把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基础工程,摆上突出位置,着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有效推动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科学理论的升华、历史经验的结晶和亿万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总结,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和理论深度,只有通过课堂教学深入浅出的阐述、讲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次24个字讲清楚、讲明白,学生才能真正加深对核心价值观的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以及为什么和怎样践行核心价 值观,以真懂推动真信,从而激发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情和决心,并逐渐沉淀为中学生的思想底色,为他们世界观的逐步形成注入先进的思想理论元素。首先要抓好政治、语文、历史学科的教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根主线贯串其中。这三门学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极为密切,抓好这三门课的教学,对推动核心价值观进学生头脑,其作用和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政治课,要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先进典型,尽量把枯燥的理论讲得鲜活、生动,使理论趣味化、生动化、通俗化,从而增强政治课的吸引力、感染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语文、历史两门学科中,有些内容与核心价值观是有直接关系的,比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历史课教学内容十分密切。有些内容是有间接关系的,我们都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有机结合教材具体内容,对学生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当然,语文和历史学科与政治是有很大区别的,我们从来反对把语文或历史课上成政治课,但抓住教材中的某些关键内容对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能做得到,而且也是必须要尽的义务,是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关键是要做到用好教材,画龙点睛。其次要注重在数学、物理、化学、外语、地理、生物、体育、美术、音乐等各门学科教学中,坚持正确导向,有机结合和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思想。这里的关键是教师要认真备好课,选择好结合点,把握好结合技巧,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不知不觉的受到核心价值观理论的熏陶,以利学生进一步提高识别是非的能力,分清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不断克服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再次,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研究工作。要将这一课题摆上议事日程,投入力量,深入研究,总结过去的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探索新的路径,不断改革创新,按照党的十八大部署和国家教育部的要求,回答好如何通过课堂教学这一主要渠道,进一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中学生思想这一重大课题。通过深入研究,努力推动“三进”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充分创新课外活动的主阵地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促进知行统一。
核心价值观既是一个思想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我们应针对中学生思想活跃、可塑性强的特点,积极创新课外实践活动,注重行为积累,抓好习惯养 成,在身体力行中促进中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行统一。首先要深入持久地开展好学习雷锋活动。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学校要为学生学习雷锋创新载体、搭建平台、营造氛围、规范制度。要力避形式主义,克服“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的尴尬现象。要结合中学生的实际,通过读一本书、讲一个故事了解雷锋事迹;开一次班会、写一篇心得感受雷锋精神;做一件好事、参加一次志愿服务开展学习雷锋实践。让雷锋精神永驻,需要从点滴做起。学雷锋,学的是精神,见的是行动。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体现了于细小处见真情,于平凡中显伟大的真谛,中学生更易认同、更易践行。从点滴做起,切合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的客观规律,有利于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在参与中养成,在实践中成长。学校可以开展评创“雷锋式小组”、“雷锋式班级”活动,不断把学习雷锋活动引向深入,将学习雷锋活动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表彰激励机制,引导和推动中学生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其次要组织中学生开展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利用寒暑假,组织中学生参与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镇村创建活动,参加义务清洁家园、关爱空巢老 人、文明交通宣传,争当“社区小义工”、“文明小使者”,开展义卖募捐、资助灾区及困难家庭学生等社会公益活动。在公益活动中,促进中学生诚实守信、文明和谐、敬业友善、尊老爱幼、乐于助人、奉献社会的道德养成,培养文明健康、勇于进取的良好行为习惯。再次要利用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纪念日等重要时机,组织学生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把创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活动中。进一步引导学生弘扬民族精神,深化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进一步激发他们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感,弘扬民主法治精神,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刻苦奋斗。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充分唱响校园文化的主旋律作用,提升校园文化内涵,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精神世界
《易经》云:“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之功力在于化人、育人。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尚德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其中最能体现校园文化本质的当属学校精神和校园风气。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涵养着鲜明的价值导向,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构建健康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化人”功效,精心建设校园文化,科学用好校园文化,让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的精神世界。要精心提炼或完善校园精神。校园精神是学校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它以简洁、明快、通俗的语言浓缩出具有校际特色、传承历史、笃学励志、面向未来,广大师生普遍认同的一种高雅的学校文化符号。目前我校的校园精神历久弥新,彰显出其核心价值在引领校风、教风和学风方面的不俗动力。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校园精神没有个性,缺乏意境,不受师生与社会认同。我们应深刻检视校园精神的语言概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组织力量,立足实际,力诫跟风,精心谋划,潜心研究,要有高远的立意、深刻的寓意,注重文化涵养,做到本校、独特、精彩。只有造好“句”,才能造好“势”,在表述的形式与内容上下功夫,提练出高质量、高品位的校园精神。要让校园精神象一首歌,久唱不衰,沁入学生心田,滋养学生勤奋笃学的动力;如一首诗,涵养学生的意志和信念,引领学生务实诚信、求真创新、爱国立志;似一本书,为学生前进指路,激发起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不断发展自己的专 长,学会学习,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同时,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要始终把文明礼仪教育、法制教育、生态环保教育、生命教育、网络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贯穿其中,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以创建“文明校园”、“生态校园”、“书香校园”、“平安校园”、“健康校园”为内容、以开展主题教育等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校园文化活动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律动起来,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学生的自觉精神追求。
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充分发挥教师队伍的示范引领作用,培育高尚师德情操,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教育综合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成为改革的重要内容。必须切实端正办学思想,转变办学理念,引导广大教师树立远大的教育理想,花更多的心思和精力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创新管理文化,建立健全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长效机制。要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为本,在学校 管理和制度建设中都要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一步明确中学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要在中学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倡导民主文明新风,引导中学生做到遵纪守法、举止文明、平等待人、礼貌待人。班主任必须在班级管理中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建立和完善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形成育人合力。让中学生在科学管理的环境里勤奋学习、快乐生活、提升素质。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要坚持身教重于言教,作好表率。要在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真当好营造良好校风、教风、学风的组织者、示范者和引领者。古人云:“不教之教,无言之诏”。不教之教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自觉,发自内心,出自真情。不教之教胜于教,榜样力量更感人。有言道:“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学校领导和老师都应加强师德修养,注重道德示范,做到身教重于言教,积极施行“不教之教”,以利进一步对学生的道德成长起到服人感人化人的引领作用。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师培养、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研究制定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和违反师德行为处理办法,划定教师基本工作要求和品德、政治、法律底线,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聘任、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努力建设一支 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四篇:《多彩的课间活动》教案
多彩的课间活动
教学目标
学生能自主根据铃声的指示进行学校生活,体验课间活动的丰富多彩,能主动、积极、高兴地参与课间活动,并愿意与同学一起玩。保持愉悦、健康、文明的情绪状态。教学重点
在活动体验中使学生感悟课间要准备好、活动好、休息好。初步懂得遵守学校生活的规则与纪律的重要性,形成规则意识。教学准备
准备多种学生最喜欢的常用的运动和器材,如:跳绳、毽子、皮球、小篮球、小架子、羽毛球、乒乓球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课件出示时钟变化,并播放铃声。)
请同学们说说下课铃响了,课间可以做哪些活动呢?(学生自由回答)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讨论讨论应该怎样合理安排课间活动呢?(课件揭示课题:多彩的课间活动)
二、活动一:课间别忘了
1、(课件展示本校学生课间活动的场景。)同学们,从这些图片中你发现在课间大家都干些什么呢?有哪些事是课间必须做的呢?
2、小结强调。
(课件强调课后三件事。)课间,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先喝水,或者先上厕所,或者先准备下节课的学习用具等,这三件事不管先做哪件都行,但却是每个人必须做的事。这样我们就为下节课做好了准备,剩下的时间就可以自由活动了。
三、活动二:你说我说,认识活动(1)学生介绍自己的课间活动。(2)汇报统计。
看来同学们在课间的活动大致上分为两种,一种是在教室里休息,一种是到操场上活动,哪种方法更好呢?(3)交流讨论
请学生在组内讨论一下。
汇报统计:户外和室内活动各自的好处。室内活动
优点:不受天气影响,活动量小,不会使人太疲劳。缺点:空间有限,影响环境卫生,游戏内容少。室外活动
优点:空气新鲜,空间大,游戏内容多。缺点:受天气影响,活动量大影响下节课的情绪。
(4)有人还总结了课间十分钟室外活动的四大好处:接受日光照射,增进血液循环;活动关节肌肉,促进生长发育;③调解大脑功能,提高学习效率;④消除眼睛疲劳,防止近视。室内外活动各有好处,可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但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提倡做户外活动。我们应该珍惜这宝
贵的课间十分钟呀!
四、活动三:欣赏资料,拓宽视野
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许多很有价值东西,这里老师准备了一些其他地方小朋友课间活动的资料,我们一起看看吧!(课件展示图片资料)
五、活动四:受伤了怎么办
课间活动让我们玩得开心,但有时一些同学一不小心会发生危险,受伤了应该怎么办呢?
(引导学生应该相互关爱,有突发事件及时向老师报告,比如:跳绳时脚拐了,马上扶着坐下来,不能乱动;打篮球时,碰到鼻子出血了,头稍微仰起,但不能过高,避免血流进气管里,要用冷水洗鼻子两侧……)
六、活动五:游戏体验,认识规则(1)课件展示游戏及规则。(2)游戏体验。
七、活动六:画一画
教师引言:同学们,我们了解了这么多的活动内容,你能不能用你的比把他们画出来呢?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彩笔,试一试吧!
八、总结升华。
今天我们在一起玩得很开心,了解了许多课间活动的游戏,也知道了在活动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讲秩序、守规则,我们才会玩得开心。课间活动的方法有很多很多,我们来一次学校课间活动的大调查吧,下节课我们就来交流交流大家的调查结果,看看哪个小组的收获最多。
第五篇:多彩的课间十分钟
多彩的课间十分钟
黑龙江省泰来农场学校七年级:马晨龙
指导教师:林青明
课堂上学习的繁重而疲惫。短短的课间十分钟却是有趣的,轻松的,往往是丰富多彩的,耐人回味。
欢乐的十分钟;下课的铃刚刚打过,班级中最搞笑的同学张某做出了十分滑稽的动作,他那站立不稳的脚步,就连看一下时间也一不小心摔倒在地,啪!随着声音的发出,同学们的前仰后合,捧腹大笑。还有一次,甲同学喊乙同学时做了一个类似“OK”的手势拉乙往外走。乙正在疑惑,甲说:“想什么呢!去WC。”大家恍然大悟,原来K成了W,O成了C了,都做着手势哈哈大笑起来。
无奈的十分钟。一日课间,几个闲着无事的同学来到我跟前,他们使我深深体会了烦这个字眼。时而三五成群的管不住自己手,接二连三的拍打着我,我不理他们,他们没完。我理会他们,他们则更加兴起。我和他们生气,怕伤了同学关系,我只能不住叹气,无可奈何,只好等待铃声快快到来。
安静的十分钟。俗话说的好“春因秋乏”果不其然。正当春夏交替,天气闷热,下午第二节课上困意正浓,同学们齐刷刷卧倒一片。有些同学因睡姿不当发出奇异的鸣叫声,几个睡的不实的同学又高兴的笑起来。
急切的十分钟。数学课上,肚子咕噜咕噜,一股气上窜下跳,一分钟看表好几次,真是望眼欲穿啊!铃声起响,我正待起来,老师说:“把这道题讲完好不好?”我又无奈的慢慢坐下。一分二十秒后老师终于走了。同学们蜂拥而至堵在门口,这时我急中生智,打开后门锁绕道而行。刚到门口啊!又逢送水车
至,搬水人来来往往,我找了一个空子才钻了过去。我以每秒五米的速度狂奔,折个往返仅用时五分钟,正当我踏入大时中,悦耳的铃声响了起来。
课上的学习任务使课间十分钟犹为珍贵。也许是欢乐的,安静的,无奈的,急切的,一切都成了课间生活最跳荡音符。
啊!丰富多彩的课间十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