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质量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及应用

时间:2019-05-15 02:06: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企业质量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及应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企业质量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及应用》。

第一篇:企业质量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及应用

企业质量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及应用(表)

摘要:为确保卷烟产品制造发展质量的“优质、高效、低耗”,十分有必要建立产品质量风险预警机制。本文从卷烟制造企业实际出发,重点分析了质量风险预警机制的内涵、理由和运作。重点概述了卷烟制造企业质量风险预警的预警对象、指标和预警条件,并从5方面介绍质量风险预警机制的运作。

关键词:质量风险预警机制、防差错技术和装置、质量预警信息监视岗

一、质量风险预警的内涵

预警,就是对事物发生的必然趋势进行估计和推测,提出预见性警示,它对于人们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并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具有重要的意义。

质量风险预警,就是在捕获大量信息的基础上,对质量活动的发生进行必要的研判,提出控制其发展的对策,遏制质量热点、难点问题的形成。质量预警机制建设,就是某批或某个特定时期的质量指标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预测,提出预见性的建议,供领导机关决策后,对应对措施等进行必要的部署和落实,以防止质量问题的发生乃至发展蔓延,控制质量事件的形成,从而确保卷烟生产质量的稳定。建立企业质量预警机制,对于优化生产工艺、减少产品批量缺陷、加快质量改进速度、降低企业运营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卷烟制造企业构建、应用质量风险预警机制的理由

从历史的质量统计分析数据看,构建、应用质量预警系统是有效减少各类质量、消耗问题发生的方法之一。

我们对近三年来卷烟生产线上发生的各类质量、消耗问题进行了一次深入、细致的统计分析,对各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我们有一个这样的统计结果:

各类质量、消耗问题产生的原因

从以上的统计分析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因为“关键点计量,关键点参数控制,加香、加料”的原因,造成的各类质量、消耗问题,占整个质量问题产生原因的89.52%,并且的事件发生前往往有较长一段时间的先兆。如各生产车间还经常面临着月底统计时各消耗指标异常时找不到原因的问题,致使消耗问题长期困扰着各生产部门。2008年8月,卷烟生产线上发生连续5批烟加料前电子称重量异常,导致连续5批烟未加够叶料,事件分析后,我们先着手进行了预警机制的建设,2009年5月14日,某批烟实际消耗值超过预警上限,操作人员按橙色预警要求上报跟班人员,跟班工艺随即进行原因分析,发现是加料前水分比平时低1个百分点,随即组织修理人员一道进行排查发现是水分仪失真,避免的事态的扩大。

以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给予我们这样的启示:质量风险控制工作必须以防为主、主动出击、关口前移、重点转移,要下大力气构建质量风险预警机制,防患质量风险于未燃,解决质量风险于苗头状态。

三、卷烟制造企业质量风险预警机制的构成

1、预警对象:对关键计量点各计量称控制重量进行预警,对关键控制点重要控制参数偏离情况进行预警,对加料、加料的关键点跟踪、波动、消耗情况进行预警。关键点定义:

⑴物料计量点:叶片旁线计量控制称、松散回潮筒入口计量控制称、叶片加料入口计量控制称、烘丝工序入口计量控制称、掺配主称、梗丝掺配计量控制称、膨丝掺配计量控制称、混丝综合称、投梗间计量控制称、梗丝回潮前计量控制称、梗丝加香前计量控制称;⑵参数控制点叶片松散工序出口水分、温度、加水流量,片加料工序入口水分、温度、出口水分、温度、加水流量,烘丝工序入口温度,筒壁温度,排潮开度,混丝加香出口水分,一级蒸梗出口水分,梗丝回潮工序出口水分、温度、加水流量,梗丝加香出口水分;⑶加料、加香点:各加香加料点过程跟踪曲线,过程送料时间,喷嘴压力(膜片压力),初始送料量

2、预警指标:包含偏低预警指标、偏高预警指标、幅度预警指标、比值预警指标。

3、等级划分: 根据影响问题的严重程度设红色警告、黄色警示、橙色警戒。

4、预警条件:

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启动 “红色警告”机制:

①物料计量点重量连续5批级以上波动超过1.5%或连续3批级以上波动超过2%或当批波动超

过3%;

②参数控制点工序能力指数Cp,k<0.5时(备注工序能力指数Cp,k计算公式Cp,k=(T-2ε)/6δ

式中:ε=│M-μ│——偏移量;T=2 ΔT——公差范围;μ——平均值;δ——标准偏差);

③各加香加料点生产过程中加料流量出现持续1分钟保持同一数值不变或出现剧烈波动或出现剧烈波动持续时间较短(<1分钟),但在批中出现次数超过3次的或在向现场送料过程中,未能一次性送完,需在生产过程中补送加香加料点,如出现生产正常进行过程中,加料流量计累计加料量达8kg时或首次补料仍未开始的或各加香加料点正常生产过程中喷嘴压力(膜片压力)出现≧0.1Mpa时或加香加料点在向现场送料过程中,未能一次性送完时,首次送料量超出参考值时(备注:各牌号有明显差异)。

⑵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启动 “黄色警示”机制:

①物料计量点重量连续3批级以上波动超过1.5%或当批波动超过2%;

②参数控制点工序能力指数0.5≤Cp,k<0.67时;

③各加香加料点生产过程中加料流量出现持续0.5分钟保持同一数值不变或出现剧烈波动持续时间较短(<0.5分钟),但在批中出现次数超过2次的或在向现场送料过程中,未能一次性送完,需在生产过程中补送加香加料点。

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启动 “橙色警戒”机制:

①物料计量点重量当批波动超过1.5%;

②参数控制点工序能力指数0.67≤Cp,k<1.00;

③各加香加料点生产过程中加料流量出现持续20秒钟保持同一数值不变或出现剧烈波动持续时间较短(<20秒钟)。

四、卷烟制造企业质量风险预警机制的运作

1、预警理念的灌输。

牢固树立质量预警理念,是确保预警机制有效运作的关键。

为此,车间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强化员工的质量预警意识。例如,开展质量预警制度的解读讲座,要求每位员工学习和掌握质量预警制度的内容和流程;定期进行部门间的互访,对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总结。同时,将质量预警制度的执行与作业区业绩挂钩,把执行情况列入厂综合巡检和工艺纪律检查的项目,从而形成了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全员关注产品质量的良好氛围。

2、预警信息的收集——实施痕迹化管理。

为加强质量预警全过程管理,确保质量信息的可追溯性,热轧厂还实施了预警机制痕迹化管理。充分的质量信息源是建立质量预警机制的基础。信息源的全面性、时效性、准确性是质量改进决策的基础,因此全面、及时、准确的收集信息源是建立质量预警机制的前提。质量信息源可分为内部和外部。

按时间节点可将其划分为即时警情收集、批警情收集、周警情收集和月警情统计汇总四部分。表格内容涵盖下限报警指标、上限报警、幅度报警等内容。实行质量日报和在线预警信息跟踪报表制,⑴是实行质量日报和在线预警信息跟踪报表处理制,即要求跟班工艺收到质检科、操作工发出的橙色预警后,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当出现质量缺陷,通过质量预警后停机处理的,由跟班工艺负责填写信息跟踪表,再由白班工艺员组督促落实和验证效果;⑵是实行质量预警周报处理制,即对当前缺陷设定封锁周预警值,进行按周预警。由白班工艺员将周缺陷预警情况进行分类汇总,使主要缺陷预警的项目在周报上有所反映,对达到预警值的项目,每周在晨会上通报,再由分厂管理组督促落实和验证效果。;

3、积极运用防差错技术和装置。

因为目前卷包机器速度都达到万支/分左右,其产品质量已无法依靠人工感官去把关,而防差错装置对于杜绝那些由于难以保持高度注意力和记忆力而产生的缺陷非常有效。

在制丝车间,改进小组人员针对烟丝含杂在原来保证除杂器正常运作基础上,就各类皮带可能磨损的橡皮制品掉入烟丝中这个久治不愈难题与设备科积极探索、研究运用检测皮带跑偏报警防差错装置来提醒修理人员进行纠偏,从而有效防止了由于皮带长久跑偏磨损掉入烟丝的质量缺陷,此外制丝车间项目组人员针对烟梗含杂这一现象同样进行了防差错装置的研制工作,最终研制出烟梗除杂装置,从而在源头上防止含杂缺陷的发生。卷包车间针对小牌号、多品种、多批号同系统生产可能产生错装这一潜在缺陷,分析可能产生原因,最终对每一机组条烟输送通道安装全封闭隔离罩、装箱机安装隔离板以及生产时在易视点增加提醒标牌等一系列防差错装置和技术来有效预防错装缺陷的发生,同时我们卷包项目组人员正针对卷包产品标识易发生差错这一顽症积极探索信息化技术和防差错技术如何融合运用防止差错发生,试想通过操作人员在发生标识变化时输入自身通过规定渠道得到的标识信息与机组电脑获取的标准进行对比,相符可以开机,不相符无法启动机器或提示报警,从而避免人为错误。

4、预警信息的处理。

质量预警信息分析处理是质量预警机制有效运行的核心。预警信息分析处理就是将收集到的预警信息,运用适宜的统计技术工具,通过整理、分析、计算、建模等方法,“加工”成有意义的信息的过程。正确、有效及时的质量分析结果是质量改进决策的基础,是质量预警机制有效运行的关键。

对出现“橙色警戒”的项目,由班组自行处理并报车间备案;对出现“黄色警示”的项目,由车间限定3天内整改落实,并由分厂综合管理科督促落实快速改进和验证效果,防止趋势恶化;对出现“红色警告”的项目,车间因立即进行停产整改并上报厂部,厂部下发“质量改进计划”、“不合格报告单”、“整改通知单”、“质量信息(预防措施)单”。内容包括:质量隐患(问题)、责任部门、整改完成期限、验证部门,并纳入月度考核。责任部门对相应的质量隐患(问题)制定预防和纠正措施。质量管理部对责任部门制定的预防纠正措施进行同步跟踪,并评价预防或纠正措施是否有效。

5、设立质量预警信息监视岗并定期开展监视测量。

质量监督是指有关机构通过对产品、服务、质量体系等进行连续的监视、验证和分析,以判断和督促其满足规定要求的活动或制度。因此,分厂设立质量预警信息监视岗,其工作职责包括对的风险预警、识别,警情的管理与处置,使风险管理由事后处置为主转为事前预警、事中控制和事后处置相结合的风险管理全过程监管。

为使得警情分析处理实施机制落到实处,综合质量部门、车间定期要求组织风险预警“回头看”。车间每周选择1至2个(综合管理部门每月选择1至2个)以上有一定代表性、出现风险信号或风险形成概率相对较大的问题进行风险预警现场检查,坚持以点带面,做好重点剖析,对评估对象指标异常情况和存在的疑点问题,结合评估对象的行业特点和自身因素,参照行业标准,通过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对评估对象申报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分析和判断,对疑点问题逐项进行深度挖掘,并将检查情况进行了单独汇报,切实做到风险信号早发现、早防范、早处置,早化解。

第二篇:风险预警机制

xxxxxx医院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

医疗风险系指使患方或医方遭受伤害的可能性,是一种可以有效防范,将其降低到最小程度,但绝对不能消除的。“预则立,不预则废”就需要医院管理部门从管理体制、医疗流程、规章制度等查寻缺陷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建立有效的防范机制。目前我院各项业务发展形势较好,结合开展的各项新技术、新项目及引进的高新设备、医疗质量管理、医务人员的技术、责任感等诸多方面因素,特制定本预警机制。

一、建立预警机制的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医疗质量及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和医学本身的许多未知性,就造成了医疗诊治效果的不确定,医疗意外的不可预见性,使的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建立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目的就是降低医疗风险,防范医疗纠纷,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减少给患者及其亲属带来的伤害,减轻医院负担。

二、医疗风险存在方面:

1、医疗管理方面:

(1)各项医疗技术操作无统一的规范或规范不标准;

(2)医疗活动过程或有关核心制度中存在有缺陷;

(3)医疗诊疗技术流程的伪科学性或者过于复杂,都容易造成失误;

(4)医疗质量管理运行中全程管理、环节管理及终末管理有制度难执行,缺乏监督机制及反馈机制。

2、医务人员个人因素:

(1)缺乏医疗风险意识;

(2)医疗技术水平有限;

(3)责任心不强或不遵守规章制度;

3、设备因素:

(1)抢救设备的完好,能否正常运转;

(2)检验科各项实验设备的完好,给临床医生以重要参考标准。

三、医疗风险预警程序:

医疗风险预警的实施进程可以归纳为风险识别、风险估测和风险评价三个大的阶段。风险识别是对潜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的归纳和全面地分析以掌握其性质和特征,便于确定哪些风险应予以考虑,同时分析引发这些风险的主要因素和所产生后果的严重性,这个阶段是对风险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工作;风险估测是通过对所收集的大量资料的研究,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等工具估计和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幅度,这个阶段工作是对风险分析的定量化,使整个风险管理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风险评价是根据专家判断的安全指标,来确定风险是否需要处理和处理的程度。

四、针对我院医疗风险的对策:

1、成立专职专家的督导组,由院内专家委员会成员担任。制定院内各科室医疗质量管理考核标准及核心制度,参与院内的医疗质量及目标管理检查,工作形式以现场检查,评分计入月度考核。

2、设立医疗风险预警管理人员,针对已经出现的医疗事件,进行调查,设计管理程序,监测管理过程、收集信息资料、改进医疗质量,杜绝此类医疗事件的再次发生。对可能发生医疗风险的各项制度,提出针对性的修改意见,并给予完善。

3、医疗管理部门要关注管理体制、医疗流程、操作规范、质量评价等方面内容。查看管理制度等方面有无缺陷,流程是否复杂易致操作失误,统一医护操作标准,使医疗操作科学化、合理化。对环节和全程管理过程中的问题给予及时反馈,加强医疗全过程的监督机制。具体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要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改进系统及制度的缺陷,不强调个人处罚,从根本上降低医疗风险。

4、严格外科手术准入制度,由麻醉科人员协同成立科内管理和准入审定小组,并制定管理办法。严格执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严格专业准入制度,提高专科救治水平,严禁跨科别收治病人,因短期经济利益延误病人治疗时机。严格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安全评估制度。严格执行入院告知制度。

5、加强全员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全员技术操作水平,培养医疗风险意识,培训医患沟通技巧、技术操作常规、各种法律法规、医学新进展等各种知识,提高全员的综合素质。

6、严格按照执行制度,按照制度办事,认真落实各项规范和制度。加大由于责任心不强或不按制度办事所引起纠纷的处罚力度。

7、保障各种医疗器械的正常运行,给予维护和保养。减少因机器原因导致的医疗纠纷。

五、目标:

通过建立医疗风险预警机制,使医疗质量控制能够达到四个目标:

(1)安全:避免在诊疗过程中带来的医源性损害;避免诊疗不及时而贻误最佳诊疗时机;避免在就医过程中发生的非医疗性损伤;

(2)实用:提供的服务必须有明确的科学理论依据,不能为医院或个人利益在治疗、检查、用药、护理过程中随意增减项目,使服务所需费用合理;

(3)及时:尽量减少患者在候诊、取药、缴费、检查等过程的时间,尽量缩短术前等候时间和住院日,提供便捷服务。

(4)平等:以病人为中心,尊重关爱患者,尊重患者的选择、需要、价值,对所有患者一视同仁,提供同样服务。营造一个友善、谅解、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

各项措施和制度的制定,最终是为了提高医院医疗风险防范,做到“未病先防”。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树立全员风险意识,强化全员参与意识,为医院业务正常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第三篇:风险预警机制

病历质量考核办法

一、以病历为中心,提高医疗安全,巩固医疗质量,医疗服务的有效性和案件性。拟将质量分解为基础质量和水平质量。基础质量即日常诊疗及病程观察活动;任何一项医疗活动均只有时间——行为的内涵。为确保基础医疗活动运行的安全、稳定、有效。从源头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在全面执行既有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对我院临床医疗活动,实施时间——行为程序监控考核。

二、监控及考核项目。

(一)时间程序:考核10个点

1、接诊时含住入或转入即刻的时间及医生诊视即刻的时间。

2、医嘱开列时间。

3、查房时指查某一病员的具体时间。

4、医嘱修改时间。

5、医嘱执行时间:长期的以输液单为据核查,临时的以病历记载时间核查。

6、病程记录时间。

7、病情变化时间及医生到位的准确时间。

8、抢救、应急处理的准确时间。

9、上级医师诊视时间。

10、病人享有病情知情权,应有与病人或家属沟通的具体时间,并要求病人在首次病程记录上签字。

以上10个时间位点要求记录到日、时、分。

(二)行为程序:考核23个位点。

1、医嘱部分:5个位点

(1)开列时间及签名确切清楚。(2)医嘱符合治疗原则。(3)符合书写规范。(4)不得涂改。

(5)执行人及执行时间确切清楚。

2、病程记录部分:18个位点(1)首次病程须记录主要症状。(2)首次病程须记录主要体征。(3)首次病程须罗列诊断依据。(4)首次病程须明确记录治疗原则。

(5)首次病程记录须由本院经治医师完成或审核合格后签全名字迹清楚。无署名记录不合格。

(6)病程记录每周须有主任查房分析意见。(7)须记录主治医师分析意见,每周2次。

(8)明确反映病情变化,必须有生命体征、症状,客观证据变化情况的记录。(9)病程记录要明确反映治疗措施。用药疗效分析、分析意见落实情况。(10)反映治疗变更动因。尤其是临床用药要达到以药代动力学做指向的层次。(11)有对各种(类)检测单的分析,分析要充分结合临床。(12)按时程要求记录。

(13)诊断术语以ICD编码为据规范使用。(14)出院记录不得涂改或有漏项。(15)有与病人及家属沟通的记录。(16)患方拒绝接受诊疗的记录。(17)实施出院病人医嘱知晓签字制度。

(18)诊断疾病分主次顺序排列,主要疾病排到最前,并发症次之,伴随症状排最后。以下内容需要回复才能看到

三、考核办法。

(一)抽检病历不少于开放病床位数的1/3。

(二)受检病历由检查者与科室共同随机抽定。

(三)受检科室安排人员参加考评。发现问题及时沟通交流,确认。

四、考核结果的界定及执行。

(一)考核实行否决制,时间程序位点和行为程序各1点不合要求者或其中一程序2点不合要求者,视该病历为不合格病历。

(二)住院病历有下列情况者,实行单项否决,视为不合格病历。 ①诊断与诊断依据不符合;主诉与现病史脱节;诊断与治疗脱节。

②无手术同意书、麻醉同意书、特殊检查和治疗同意书、输血同意书、化疗同意书。 ③术前小结(急诊手术除外)和手术知情同意书未由术者或第一助手书写。

④抢救病人在规定时间内无抢救记录;死亡病人无死亡前的抢救记录,相关时间未记录到分钟。

⑤诊疗方案存在重大错、漏。

⑥错贴检查、化验单,引起医疗纠纷或造成不良后果的。

⑦输血病历无《输血同意书》、《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单》,输血前未按规定检查肝功+HBSAg、丙肝抗体、HIV抗体、梅毒血清学检查的。

(三)对不合格病历实行经济处罚并限期整改。处罚额度为每份扣罚病历奖的2倍。

(四)扣罚的数额上交院财务,不得他用。

(五)考核由医务科完成。临床科室有权监督考核工作。

(六)门诊处方不合格扣20元/张。

(七)各种检查申请单不合格扣20元/张。

(八)门诊病历书写不合格扣20元,不写扣40元。

住院患者发生输血、输液反应时的应急程序 住院患者发生输血、输液反应时的应急程序 住院患者发生输血、输液反应时的应急程序

•发生输血反应时

1、患者发生输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改换生理盐水。

2、同时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若是一般性过敏反应,情况好转者,可继续观察病做好记录。

4、怀疑溶血等严重反应时,应保留血袋病抽取患者血样一起送输血科。•发生输液反应时:

1、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应立即停止所输液体,保留或开放的脉通路,改换其它液体和输液器。

2、同时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情况严重者就地抢救。

4、建立护理记录,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一般情况和抢救过程。

5、发生输液反应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物资供应中心、护理部、药剂科。

6、保留输液器和药液送至药剂科化验检查。

7、如若患者或其家属对输液反应提出质疑,应按实物封存程序对实物进行封存住院患者发生输血、输液反应时的应急程序

住院患者发生输血、输液反应时的应急程序

•发生输血反应时

1、患者发生输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改换生理盐水。

2、同时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若是一般性过敏反应,情况好转者,可继续观察病做好记录。

4、怀疑溶血等严重反应时,应保留血袋病抽取患者血样一起送输血科。•发生输液反应时:

1、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应立即停止所输液体,保留或开放的脉通路,改换其它液体和输液器。

2、同时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情况严重者就地抢救。

4、建立护理记录,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一般情况和抢救过程。

5、发生输液反应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物资供应中心、护理部、药剂科。

6、保留输液器和药液送至药剂科化验检查。

7、如若患者或其家属对输液反应提出质疑,应按实物封存程序对实物进行封存

“1+3”安全监控体系医疗安全预警制度

为了进一步增强全院职工特别是医务人员的“1+3”安全监控体系医疗安全保障意识和医疗风险的防范意识,强化医疗安全的监控机制,更有效的防止医疗缺陷的发生,制定本制度

一、总则

(一)目的

为了进一步增强全院职工特别是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保障意识和医疗风险的防范意识,强化医院“1+3”安全监控体系医疗安全的监控机制,更有效的防止医疗缺陷的发生,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

全院职工,尤其是医务人员,在实施诊断、治疗和其他服务的过程中,由于“作为不规范”或“不作为”而发生的任何有可能导致医疗事故出现的医疗实践,无论患者与家属有无投诉,都属于医疗安全的预警范围。

(三)原则

医疗安全与精工走要遵守“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以强化医疗质量管理为主要内容,以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为准绳,以深挖细查质量要素的各方面、医疗过程的各环节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为主要手段,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并警世责任人从而确保医疗安全为目的。

(四)要求

医疗安全预警工作分级进行。医院及各职能部门、各临床科室,应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全面抓好落实。

二、医院安全预警分级

根据在工作或医疗活动中责任人因失误造成的医疗缺陷的性质、成都及后果,将医疗安全预警项目分为三级。

(一)一级医疗安全预警项目

一级医疗安全预警项目主要是指违反各项规范要求,但是尚未造成患者投诉等后果的行为。

1.医疗文书

(1)门、急诊医师未书写门诊或急诊病历。

(2)为在门、急诊病历和住院病例中记录药物过敏史,输血患者未记录输血史。

(3)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住院志、首次病程记录、日常病程记录及其它记录。

(4)凡决定转出的病人,经治医师未书写转科、转院纪录。

(5)意外死亡病历未当天及时讨论并上报医务科或总值班。

(6)手术未进行术前讨论。

(7)为及时鉴定医院规定的各种医患协议类文书。

(8)造成病历等资料损失或丢失。

2.纪律

(1)工作人员擅自离岗。

(2)对于疑难危重病人,会诊意识和辅助检查科室医(技)师在接到急会诊邀请后,未在10分钟内到达现场诊查患者。

(3)医务人员在为患者诊治、发药过程中聊天、打手机。

(4)门、急诊护士未及时将门急诊危重病人转送至急诊科、病区。

(5)首次开展的新手术、新疗法、新技术,未通过医院专家委员会讨论并经医务科批准而擅自实施。

(6)违反相关规定使用麻醉药品、医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及放射性药品。

(7)将院内讨论的有关病人的情况等擅自不负责任地向病人或家属透露。

(8)不负责任地解释其他医务人员的工作,造成患者或家属误解。

(9)违反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

(10)出现医德医风问题。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制度和应急预案

(一)建立院长负责制,由主要负责人主抓医疗(技术)风险工作。

(二)医院从人力、财力、物力上加大投入,从工作环境、技术力量、设备购置、资金投入、分配形式上,给高风险,高科技,高技术的科室照顾和支持。

(三)设立医疗(技术)风险保险基金,为临床各科医护人员投保。

(四)对高风险的外科、妇产科医师实行医疗(技术)准入制度,不经准入的人员不允许从事高风险的医疗技术工作。

(五)建立“绿色通道”,对抢救、入院,会诊等实行规范化管理,注重患者抢救的工作流程和工作程序,医疗急救网人员24小时处于临阵状态。

(六)对急危症实行科主任负责制,需要会诊者,立即通知医务科,由医务科集中院内外权威专家会诊救治,不得贻误患者病情。

(七)与天津武警医院建立技术协作关系,对超过本院诊治范围的患者,及时送至该协作医院或相关上级医院救治。

第四篇:医疗风险预警机制及处置程序

医疗风险预警机制及处置程序

一、医疗用药风险预警机制

1、在院长的领导下由专人对医院用药总量进行监控并实行公示制度。

2、每月对本院用药总量按照单个品种进行汇总排序。

3、医师用药情况监控通报制度。

4、实行医师合理用药评价通报制度。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医师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定期抽查,每季度通报一次。医师合理用药情况作为工作考核和执业医师考核的重要内容。

5、针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定期进行全面质量检查。医院每月对用药总量排第一位的抗菌药物的用药情况进行抽查,由医务部、院感小组和医疗专家组对查出的问题根据不同性质,做出相应处理,保证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二、医疗纠纷风险预警机制

1、实行纠纷首问责任制度

医院职工均有责任和义务第一现场即时处理医患问题和矛盾,并及时向所在科室主任反应,所在科室主任具有首问责任。,2、预警限时处理机制

遇到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饮用水污染事件,重大职业中毒、医源性感染爆发、生化恐怖袭击事件、免疫接种引起的群体性事件、重大医疗事故等,在第一现场的医院职工应立即向医院领导汇报,医院领导必须立即赶到现场。

三、处置程序

1、报告:医疗纠纷发生后,医护人员应立即向医疗机构科室负责人报告,并逐级上报;死亡事件应在事发2小时内报告市卫生部门和医疗纠纷处置中心,并填写《医疗事件报告表》。

2、封存:医疗纠纷发生后,医患双方认为需要封存病历资料、现场实物等医疗原始资料的,应在医患双方代表及有关证人共同参与的前提下进行封存,严禁涂改、伪造、隐匿、销毁。

3、调查:市信访部门会同卫生部门组织调查、取证,查清事实、明确责任;医患双方可委托代表或律师参与调查。

4、接访:医疗机构应设立接访科室,并指派专门人员做好接访工作;接访时,应认真听取患方意见,同时做好解释工作,力求协商解决。

5、调处:对医疗纠纷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后,医患双方应签订协议书;协商不成或行政调解未达成协议的,应引导其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医疗纠纷协商无效或对鉴定结论不服的,医患双方均可通过诉讼程序解决。

6、建议:根据调查或鉴定结论,市医疗纠纷处置中心对发生医疗纠纷或事故的医疗机构和责任人员,依照权限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建议。

第五篇:风险预警机制及处理办法1

医院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及处理办法(草案)

一、目的

医护人员在医疗工作中发现病人及家属对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诊疗、护理、服务态度等)存在异议,或医疗工作存在某些缺陷,以及某些医疗的特定情况,有可能演变为医疗纠纷时,必须发出医疗纠纷预警。科室必须高度重视,组织(一级预警由相应主管部门组织)全科医护人员对医疗隐患进行分析,制定方案,专人负责,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加强医患沟通,力争化解医疗纠纷隐患。

二、范围

医疗技术风险是指医疗服务过程中存在或出现的可能发生医疗失误或过失导致病人死亡、伤残以及躯体组织、生理功能和心理健康受损等不安全事件的危险因素,无论不良后果是否发生以及患者是否投诉,均属预警监控范围。

三、原则

医疗技术安全预警工作要遵守“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以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为准绳,以深挖细找医疗质量和安全各环节存在的安全隐患为主要手段,达到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并警示责任人,从而确保医疗安全的目的。

四、要求

医院领导、职能管理部门、各科室、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按职责和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好预警工作。

五、技术风险预警分级依据

医疗纠纷预警级别表示演变成医疗纠纷的可能性大小和严重程度。分级的依据:医疗纠纷隐患的严重程度;演变成纠纷的可能性;预计经科室内解释协调是否可以解决;若演变成医疗纠纷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

(一)一级预警项目及处理办法

指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操作规程和常规,但尚未给患者或医院造成损害或招致患者投诉等不良后果的情形或者医疗纠纷隐患的严重程度较轻,有演变成纠纷的可能性,预计经科室内解释协调问题可以解决。、违反工作纪律

(1)上班或值班时间擅自离岗、脱岗,班前班中饮酒影响正常工作;

(2)为患者进行诊疗服务过程中,不遵守职业礼仪,聊天、打手机;

(3)违反职业道德和医疗保护原则,不负责任地透露或散布有关患者的情况;(4)不负责任地任意解释医院规定和其他科室、其他医务人员的工作,造成患方误会或不满;

(5)诊疗工作中违反医疗保险有关规定;

(6)违反医德规范,以医谋私,吃拿卡要,收受红包。、违反诊疗规范

(1)违反首诊负责制有关规定;

(2)危重患者来诊后,未在 3分钟内开始抢救;

(3)门急诊医师对3次就诊未能确诊的患者未安排会诊或请上级医师复诊;

(4)门诊、急诊或住院医师会诊时,未在规定时限内到达,或未诊查者只看病历进行“书面会诊”或“电话会诊”;

(5)门急医师不见病人即开具“住院通知单”;

(6)病房医师不查病人即开写医嘱;

(7)三级医师查房不及时、不认真,记录、签名、审签不规范、不及时;

(8)住院患者病情恶化处理效果不佳时,未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指导;

(9)疑难病例未及时提请科内、科间或院外会诊;

(10)对需要立即执行的医嘱,医师未通知护理人员从而导致执行延迟;(11)对危重患者未进行床头交接班,或未按规定书写交班记录;

(12)临床医师发现传染病未按要求进行报告,出现迟报、漏报;(13)麻醉医师对手术患者术前未查房,或术后 24小时内未随访;

(14)手术科室对重大手术未按手术分级管理权限履行报批手续;

(15)手术医师在手术后未及时诊查患者,患者手术后 3日内无上级医师查房;

(16)错发、漏发药品,但未造成不良后果,尚未引起患者投诉;

(17)因医方对择期手术准备不足,延误手术进行;未按医院要求上午8 时整时开展手术;

(18)供应或使用过期失效的灭菌器械或不合格材料,尚未造成良后果;

(19)护理环节未正确执行医嘱;

(20)错采标本,错贴标签,错用抗凝剂等导致不能正常检验;

(21)违反处方管理规定,药物适应证、禁忌证、剂量、用法、配伍等方面出现错误,尚未造成不良后果;

(22)发生严重工伤、重大事故、传染病暴发流行等事件时,未及时上报;

(23)患者转科治疗过程中,转出科室未提前联系妥当或转入科室借故拒绝或拖延转入。、医疗保障缺陷(1)抢救药品器材质量不合格,过期失效,供应、补充、更换不及时,账物不符;

(2)设备、器材出现故障,维修不及时影响正常使用;

(3)医技科室对仪器设备疏于维护,违规操作,导致结果失真;

(4)医技科室疏于查对,弄错标本、项目或检查部位;

(5)遗失检查检验标本;

(6)特殊标本、病理标本保存时间不符合上级规定;

(7)检查检验结果出现可疑、矛盾资料或意外阳性结果时,未进行复核、主动报告或未通知临床科室及时重查;

(8)药剂科未能及时发现处方中用药不当、用法错误、配伍禁忌、违规超量等风险;

(9)调配中药处方时,对需要先煎、后下、冲服等特殊处理的药物未单包注明;

(10)调配中草药不使用计量器具;

(11)营养餐内有异物或质量、卫生达不到规定要求;

(12)划价收费错误,导致患方投诉;

(13)计算机网络疏于维修和管理,导致运行障碍,影响正常作。、诊疗记录缺陷

(1)门急诊医师未及时、规范书写门急诊病历;

(2)门急诊病历、住院病历中未记录药物过敏史,输血患者未记录输血史;

(3)未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入院记录、首次病程记录、日常病称记录及规定应当记录的其他资料;

(4)对转科转院患者,未书写转科、转院记录;

(5)对意外死亡病例,未及时报告医务科或总值班;

(6)大中型手术未按手术分级管理规定进行术前讨论并完成讨论记录;

(7)未认真履行知情同意手续,并及时、规范、严密地签订知情同意文书;

(8)诊疗资料记录不真实、不完善、不及时、不规范,造成安全隐患;

(9)出具各种虚假诊断证明,或超越专业权限出具医学证明;

(10)各种诊疗记录和资料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签名不正规、越权签名或未进行审签;

(11)以刮、涂、擦等违规方式修改病历资料;

(12)诊疗科室、病案室保管不周,造成病历丢失、损坏或被违规复制。

一级预警处理办法:医务人员发现预警情况,立即报告科主任及护士长。科主任、护士长应马上了解情况,在科内通报以引起每位同志的重视。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加强医患沟通,第一时间化解医疗纠纷隐患。若科内处理不力,隐患进一步加重,则预警级别上升。

(二)二级预警项目及处理办法

二级预警:医疗纠纷隐患的严重程度较重,预计经科室内解释协调有可能解决困难,若处理不当可能演变成医疗纠纷可造成一定的不良后果。

需报二级预警的项目:可由于一级预警直接上升为二级预警,也可以为病人死亡(猝死)原因不明、出现较重的并发症、病情突然恶化、第一次手术不成功需要行第二次手术等情况,医护工作存在一定的缺陷、病人及家属有不满的表现等。演变为纠纷的可能性较大,一旦演变为纠纷处理的难度较大。

二级预警处理:医务人员发现预警情况,立即报告科主任及护士长。科主任、护士长接到预警报告后,应在24小时内上报相应主管部门备案(门诊科室上报门诊部,护理问题上报护理部,住院病人上报医务处)。科室立即制定消除隐患的方案、实施办法、明确主管人,力争化解医疗纠纷隐患,并随时将处理情况汇报。若科内处理不力,隐患进一步加重,则预警级别上升为三级预警

(三)三级预警项及处理办法

三级预警:医疗纠纷隐患严重,极有可能演变成严重的医疗纠纷,即使经科室全力解释协调问题仍将难以解决,隐患所涉及的医疗缺陷明显,将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需报三级预警的项目:医护工作中存在明显的缺陷导致病人死亡、残疾、严重的并发症、病人及家属有极度不满的表现甚至威胁、恐吓,医护人员,极有可能演变为较大医疗纠纷或群体事件。医护人员生严重违反医德医风事件,被上级通报或新闻媒体曝光,造成较坏的社会影响

三级预警处理办法:科室发现预警情况,科主任、护士长立即上报如医务处医患沟通及医疗纠纷处理办公室、保卫处等相应主管部门联合处置(节假日及休息时间上报行政值班室)。相应主管部门立即派人与科主任、护士长及相关人员共同讨论制定消除隐患的方案,并上报分管院长,在积极消除隐患的同时,争取把握一旦转为医疗纠纷时处理的主动权。

六、医疗技术风险预警信息来源

(一)各级各类查房:医师三级查房、护理查房、临床药师查房、院长查房、医德医风查房等;

(二)职能管理部门日常检查、监督、考核、评价、分析、反馈;

(三)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日常工作中的反映和积累;

(四)义务监督员提供;

(五)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领导机关监督检查提示或通报;

(六)患方反映、投诉、举报;

(七)医疗纠纷、医疗事故启示等。

七、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处置程序

(—)立案

1、自查立案 医患沟通及医疗纠纷处理办公室、护理部、门诊部、临床科室、医技科室、药剂科及其他有关部门日常工作中检查发现预警项目内容,均有权利和义务立案处理。

2、投诉立案 院办室、党办室、纪检审计部门、医务处、护理部等职能管理部门接到投诉,经核实确系风险预警内容时,应在 24小时内立案。

(二)处理程序

1、属于自查立案的,应当限期整改并做好记录。

2、属于投诉立案的,应在受理投诉后48小时内通知被投诉单位并限期整改,3、被二、三级医疗技术风险预警警示的当事科室或当事人,接到通知后最迟在 48小时内必须主动作出检讨或说明,根据情节、后果、态度和整改结果,10日内作出处理。、经依法鉴定认定为医疗事故的医疗事件,按照处理医疗事故的相关规定以及医院有关规定处理。

(三)处罚

1、根据警示等级、情节轻重与后果,参照态度和一贯表现,确定处罚度。

2、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督导出现医疗纠纷预警科室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3、做出处罚决定时,要区别直接责任与间接责任,合理地确定责任者在综合原因中应负的责任比重。

4、主管部门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对科室上报的一级预警将定期进行公示,对频繁出现一级预警,且负有责任的科室将进行通报批评。

5、对于受到风险警示的部门和个人,坚持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对于及时发现风险、努力补救、避免重大事故发生的工作人员,应当给予一定的奖励。

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防范和减少医疗纠纷,在纠纷发生之前解决纠纷隐患,实行以下医疗纠纷预警方案。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医患沟通及处理办公室

2010-9-12 1.医疗纠纷预警内容

医护人员在医疗工作中发现病人及家属对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诊疗、护理、服务态度等)存在异议,或医疗工作存在某些缺陷,以及某些医疗的特定情况,有可能演变为医疗纠纷时,必须发出医疗纠纷预警。科室必须高度重视,组织(一级预警由相应主管部门组织)全科医护人员对医疗隐患进行分析,制定方案,专人负责,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加强医患沟通,力争化解医疗纠纷隐患。2.医疗纠纷预警级别

医疗纠纷预警级别表示演变成医疗纠纷的可能性大小和严重程度。

分级的依据:医疗纠纷隐患的严重程度;演变成纠纷的可能性;预计经科室内解释协调是否可以解决;若演变成医疗纠纷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

2.1三级预警:医疗纠纷隐患的严重程度较轻,有演变成纠纷的可能性,预计经科室内解释协调问题可以解决,若演变成纠纷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

2.2二级预警:医疗纠纷隐患的严重程度较重,预计经科室内解释协调有可能得到解决,若演变成医疗纠纷可造成一定的不良后果。

2.3一级预警:医疗纠纷隐患严重,极有可能演变成严重的医疗纠纷,即使经科室全力解释协调问题仍将难以解决,隐患所涉及的医疗缺陷明显,将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3.医疗纠纷预警实施方案 3.3.2二级预警:医务人员发现预警情况,立即报告科主任及护士长。科主任、护士长接到预警报告后,应在24小时内上报相应主管部门备案(门诊科室上报门诊部,护理问题上报护理部,住院病人上报医疗安全管理科)。科室立即制定消除隐患的方案、实施办法、明确主管人,力争化解医疗纠纷隐患,并随时将处理情况汇报。若科内处理不力,隐患进一步加重,则预警级别上升为一级预警。

需报二级预警的情况:病人死亡(猝死)原因不明、出现较重的并发症、病情突然恶化等情况,医护工作存在一定的缺陷、病人及家属有不满的表现等。演变为纠纷的可能性较大,一旦演变为纠纷处理的难度较大。

3.3一级预警:科室发现预警情况,科主任、护士长立即上报相应主管部门(节假日及休息时间上报行政值班室)。相应主管部门立即派人与科主任、护士长及相关人员共同讨论制定消除隐患的方案,并上报分管院长。在积极消除隐患的同时,争取把握一旦转为医疗纠纷时处理的主动权。

需报一级预警的情况:医护工作中存在明显的缺陷导致病人死亡、残疾、严重的并发症、病人及家属有极度不满的表现甚至威胁、极有可能演变为医疗纠纷。3.4科室建立医疗纠纷预警登记本,内容包括:患者姓名、年龄、住院号、住址、工作单位、电话、本院联系人、诊断、主要诊疗方案、主管医护人员、预警内容、与隐患相关的医护人员、上报人、处理经过、结果。

3.5科室建立医疗纠纷隐患预警零通报制度。医护人员每日查房交班时,必须将医疗纠纷隐患情况作为交班内容向科主任、护士长、上级主管医师报告。

3.6须上报相应主管部门的一级预警、二级预警一般采取书面材料的形式上报,如情况紧急可以口头上报,但事后必须补充书面材料。

3.7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要建立医疗纠纷预警登记本。定期检查科室的医疗隐患预警的落实情况,并作为科室工作考察的重要内容。同时督导出现医疗纠纷预警的科室分析原因,制订整改措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3.8未发出预警,科室不积极处理隐患,演变为医疗纠纷的科室,医院将严肃处理。对发出预警,科室积极处理隐患,未演变未医疗纠纷的科室,医院不作处理。

3.9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督导出现医疗纠纷预警科室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3.10对于没有提前预警,而病人或家属直接投诉的医疗纠纷,若医疗纠纷导致医院经济损失,科室承担的部分将在医院的相应规定基础上增加5%;没有导致医院经济损失,但给医院的正常工作产生负面影响的,对科室进行通报批评;虽提前预警,经努力未能消除隐患而出现纠纷,导致医院经济损失,科室承担的部分仍按医院的相应规定执行。3.11主管部门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对科室上报的一级预警将定期进行公示,对频繁出现一级预警,且负有责任的科室将进行通报批评。

下载企业质量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及应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企业质量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及应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构建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的思考

    首页>>专题频道>>检察专题>>北京市东城检察院工作>>新东检风采 构建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的思考 时间:2011-11-21 13:26:00作者:新闻来源:正义网 评论投稿打印转发复制链接......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 一、目的 为了及早发现医疗技术风险,加强预警监控,防止医疗事故,确保医疗安全,制定本预警机制。 二、范围 医疗技术风险是指医疗服务过程中存在或出现......

    风险预警机制(大全五篇)

    风险预警机制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企业面临的风险也在加大,存在着各种难以预测的不确定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在企业外部,法律不够健全。市场......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

    邳州市中医院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 医疗风险系指使患方或医方遭受伤害的可能性,是一种可以有效防范,将其降低到最小程度,但绝对不能消除的。“预则立,不预则废”就需要医院管理......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及处理程序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及处理程序 一、目的 为了及时早发现医疗技术风险,加强预警监测,防止医疗事故,确保医疗安全,制定本预警机制。 二、范围 医疗技术风险是指医疗服务过程中存......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及处理程序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及处理程序 一、目的 医疗技术不确定因素较多,为达到及早发现各类医疗技术风险, 加强预警监控及处理,预防医疗事故发生,确保医疗活动安全开展, 制定本预警机......

    银行系统论文:构建预警机制防控廉政风险

    构建预警机制防控廉政风险 随着银行新业务的不断拓展,在业务领域和客户结构都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基层行防控案件和预防腐败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构建廉政风险预警机制,主......

    融资租赁企业风险预警与控制机制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6)12-0009-04 摘要:本文通过剖析融资租赁企业风险形成的原因,梳理我国融资租赁企业的七大风险类别,构建了融资租赁企业风险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