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行政审批管理监督办法

时间:2019-05-15 02:53: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东省行政审批管理监督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东省行政审批管理监督办法》。

第一篇:广东省行政审批管理监督办法

广东省行政审批管理监督办法

来源:主站 发布时间:2008-04-02 10:33 阅读次数:

(2007年7月13日广东省人民政府第11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07年11月5日广东省人民政府令第118号公布

自2008年1月1日起狮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对行政审批的管理和监督,促进依法行政,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行政审批,包括行政许可法所规定的行政许可行为,以及行政机关的非行政许可的行政审批行为。

第三条

设定和实施行政审批应当遵循合法、合理和效能原则,严格遵守规定的权限和程序。

设定和实施行政审批,应当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有利于政府实施有效管理,有利于提高行政效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无法自主决定,或通过市场机制、中介组织、行业自律以及政府其他行政管理方式不能实行有效管理时,方可考虑采用行政审批的方式。

涉及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公共资源配置的行政审批,原则上应当采用招标、拍卖等公开竞争的管理方式。

第四条

设定和实施行政审批,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有关行政审批的规定应当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实施行政审批的依据(涉密事项除外)。行政审批的实施和结果,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外,应当公开。

审批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平等对待申请人提出的行政审批申请,不得有歧视行为。

第五条

实施行政审批,应当遵循高效、便民原则,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

第六条

实施行政审批,应当遵循权责一致原则,“谁审批,谁负责”。审批机关应当建立健全行政审批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加强对行政审批行为的管理和监督。

第二章

行政审批的设定和废止

第七条

设定行政许可必须符合行政许可法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的决定只作出原则性的管理要求,没有规定设定行政许可的,不得设定行政许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省有关要求以及地方事务管理的需要,设定非行政许可的行政审批。

第八条

设定行政审批,应当广泛听取行政相对人及有关组织和公民的意见,并对可能产生的后果作出评估。

设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行政审批,应当事前进行广泛调查,通过举办听证会、论证会、咨询会等形式,广泛听取各方意见。

第九条

设定和调整行政审批,必须严格按规定程序办理。设定和调整行政审批,必须经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

第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原设定的行政审批应当按规定程序予以废止:

(一)原设定行政审批事项的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或其他文件依据已经废止的;

(二)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已经不适合再保留的;

(三)原实行数量限制,但目前已经不再使用数量管理,且可通过行政审批以外的方式予以规范的;

(四)对非行政许可的行政审批,原设定机关应定期进行评估,在5年内未作评估的;

(五)其他应予以废止的情形。

第十一条

对已经废止的行政审批需要制订后续管理办法的,审批机关应及时制订后续管理办法,但不得要求申请人制订申报计划,或者以其他方式变相实施行政审批。

第三章

行政审批的程序

第一节

受理

第十二条

审批机关受理的行政审批,必须符合本办法第七条规定。

第十三条

审批机关受理的行政审批涉及几个内设机构的,应建立牵头办理制度,指定一个内设机构统一对外受理和回复申请人。

第十四条

行政审批依法需要由同级人民政府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审批的,由本级政府确定的负有直接责任的主审机关统一受理,并由受理机关将有关信息资料告知相关行政机关。

第十五条

对面向企业、面向公众且行政审批业务较多的行政审批机关,应当设立行政审批受理窗口,统一受理。

第十六条

各地级以上市、各县(市、区)政府可以根据需要设置行政审批服务窗口。

第十七条

申请人要求审批机关对行政审批有关内容和要求作出说明的,审批机关应作出说明并提供咨询服务。

审批机关应向申请人提供行政审批申请的格式文本。

第十八条

法律、行政法规未作明确要求,审批机关不得要求申请人通过中介机构提供与行政审批有关的服务。对法律、行政法规明确要求申请人通过中介机构提供与行政审批有关服务的,除法律、行政法规明确规定外,审批机关不得指定中介机构。

第十九条

审批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依法行政,按规定职责和权限受理申请:

(一)对申请事项属于本机关职责范围,申请材料齐全、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场受理,并出具书面受理凭证;审批机关能够当场对申请作出是否准许决定的,可以不出具书面受理凭证;

(二)对申请资料不全或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将需要补充的资料及其他事项当场或者在五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人,并出具告知凭证;

(三)对不属于本审批机关职责范围的,应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

(四)不得要求申请人提交与其申请的行政审批事项无关的技术资料和其他资料。

第二节

审查

第二十条

审批机关应当建立行政审批管理制度,建立规范的审查程序和决策机制。

审批机关对受理的行政审批,应当明确承办人、审核人、批准人。应当按照行政审批的依据、条件和程序,由承办人提出初审意见和理由,经审核人审核后,由批准人批准决定。

审批机关的任何人员不得违反工作程序办理行政审批。

第二十一条

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全、符合受理条件,依法不需要对行政审批申请作实地核查,能够当场作出决定的,审批机关应当当场对申请人作出是否准许的决定;不能当场作出是否准许决定的,应当在本办法规定的期限内完成行政审批。

第二十二条

需要实地核查才能作出是否准许的行政审批,审批机关应当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实地核查,并将实地核查结果书面通知申请人。经核查,暂不符合行政审批条件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具体理由,明确整改内容,并约定复查时间。实地核查应当做好记录,并留档存查。

第二十三条

对有数量限制而不适合采用招标、拍卖等方式的行政审批,申请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且均符合规定条件的,原则上根据受理申请的先后顺序作出是否准予的决定。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审批机关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公开有数量限制的行政审批的数额,以接受查询和监督。第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审批,审批机关必须采取集体审查的形式办理:

(一)重大或情况复杂的;

(二)自由裁量权较大的;

(三)批准人认为需要提请集体审查的;

(四)行政机关领导集体研究决定需要集体审查的;

(五)其他需要集体审查的。

第二十五条

审批机关应当建立集体审查的工作机制,明确具体的议事规则和程序。必要时可以邀请相关部门及有关专家等参加。

第二十六条

涉及两个以上行政机关,需要实施联合审查的行政审批,由本级政府确定的主审机关负责联合审查全过程的组织、协调以及事项的办理工作。具体的审查方式和程序由联合审查的部门共同确定。

第二十七条

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行政审批,行政机关应当通过调查、听证、咨询和专家评审等方式决定。

第二十八条

审批机关对行政审批申请进行审查时,发现行政审批事项直接关系他人重大利益的,应及时告知有关利害相关人;审批机关应当听取申请人、利害关系人的陈述和申辩意见。

第三节

期限与告知

第二十九条

对属行政许可的行政审批期限,按行政许可法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

对非行政许可的行政审批,除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审批决定的外,审批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审批申请之日起,对审核、核准类的事项在十五日内作出决定;对审批类的事项在二十日内作出决定。审批机关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以书面形式将结果告知申请人。

审批机关确因特殊情况不能在上述规定的期限内作出决定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日,但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延期理由。

对需通过调查、听证、咨询和招标、拍卖、鉴定及专家评审等方式来决定的事项,组织调查、听证会、咨询会和招标、拍卖、鉴定及评审的时间不计算在行政审批期限内。审批机关应当将所需时间书面告知申请人。

第三十一条

非行政许可的行政审批需实行联合办理的,审批机关应当在三十日内完成,特殊情况经主审机关负责人批准可适当延长,但延长时间不得超过十五日。

第三十二条

审批机关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申请,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作出不予准许的决定,将书面回复送达申请人,同时列明不予准许的理由、依据。

第三十三条

审批机关必须对审批过程中需要存查的事项进行记录,并归档存查。

第四章

行政审批收费

第三十四条

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以外,审批机关实施和监督行政许可,不得收取包括格式文本、宣传资料、咨询等在内的任何费用,也不得收取抵押金、保证金和超出许可收费标准以外的任何费用。实施和监督非行政许可的行政审批,原则上不得收费,省政府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十五条

行政审批收费标准的确定,应当充分做好调查研究,广泛征求相关部门及公众意见。对涉及面广的行政审批收费事项,应当举行听证会。

第三十六条

实施行政审批所收取的费用,必须按收支两条线原则,全部上缴国库或财政专库,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

未经法律、行政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准许,审批机关不得擅自授权或委托其他机构收取行政审批费用。

第五章

行政审批公开

第三十七条

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外,所有行政审批的实施和结果都必须由审批机关向社会公开,向社会公开的信息应当及时、全面、真实、准确。

审批机关应当与其他机关共享有关行政审批信息,提高办事效能。

第三十八条

行政审批应当公开的内容包括:

(一)行政机关的职责和应当遵守的行政审批规定;

(二)依法被授权履行行政审批的组织获得授权的法定文书;

(三)行政审批的名称、依据、内容、对象和条件;

(四)有数量限制的行政审批的数额;

(五)申请人需提供的全部材料的目录;

(六)申请书示范文本和申请办法;

(七)行政审批的程序和操作规程;

(八)行政审批的收费依据和收费标准;

(九)行政审批的办结期限;

(十)行政审批结果;

(十一)行政审批的举报、投诉方式;

(十二)行政审批的监督制度;

(十三)其他需要公开的内容。

第三十九条

行政审批公开的主要方式包括:

(一)编印小册子或申请须知等,供申请人取阅;

(二)设立和公开查询电话,供申请人查询;

(三)在行政审批受理窗口等办公场所公布相关信息;

(四)通过新闻媒体公开信息;

(五)设立网站,供申请人上网查询;

(六)法律、法规及规章规定的其他公开方式。

第六章

行政审批监督

第四十条

各级监察机关负责同级政府部门的行政审批监督工作。各级政府部门的内设监察机构负责本部门的行政审批监督工作。各级监察机关或机构要健全监督形式,逐步建立和健全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强化监督管理。监察机关对在行政审批监督工作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应及时责令纠正并追究责任。

各级政府法制机构应加强对行政审批设立的审查,并对实施行政审批中违反有关规定的行为提出整改意见,促进依法行政。

第四十一条

上级行政机关应当建立监督制度,加强对下级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审批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行政审批实施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第四十二条

审批机关应当健全内部管理监督制度,规范行政审批工作程序,明确内部审批职责权限及违规审批应负的责任,制订对违反规定行为调查处理的意见、办法等。

委托其他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审批的行政机关,负责对受委托行政机关的行政审批行为实施监督。

第四十三条

审批机关对本部门作出的行政审批决定的执行情况负有管理和监督的责任,应加强对行政审批决定执行情况的检查和监督,及时纠正和处理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第四十四条

审批机关应当建立投诉回复、信访、社会咨询和行政审批信息发布等制度。审批机关应当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社会团体、新闻媒体和广大群众的监督,及时纠正行政审批中的不当行为,主动采取措施避免损害的发生和减少损害程度。

第七章

行政审批的责任追究

第四十五条

行政审批责任是指审批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因故意或者过失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及其他规定,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审批职责,危害或者损害国家、申请人、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所应当承担的行政及法律责任。

第四十六条

审批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依法履行职责,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就作出的行政审批决定及行政审批过程中的行为,依据各自的行政审批职责,承担相应的行政及法律责任。

委托行政机关对受委托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审批行为的后果承担行政及法律责任;受委托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就其行政审批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依法被授权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就其行政审批行为承担相应的行政及法律责任。

第四十七条

行政审批责任人员分为直接责任人员、直接领导责任人员。

(一)直接责任人员,是指本办法第二十条所称的承办人和审核人中,对其具体承办或审核的行政审批工作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责任,对行政审批行为及造成的损害起直接作用,应当承担直接责任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审核人采纳承办人的错误意见,导致行政审批过错后果发生的,审核人与承办人均为直接责任人员。审核人不采纳或者改变承办人正确意见,导致行政审批过错后果发生的,审核人为直接责任人员。

批准人不采纳或者改变承办人、审核人正确意见,导致行政审批过错后果发生的,批准人为直接责任人员。

(二)直接领导责任人员,是指本办法第二十条所称的批准人中,对直接分管的行政审批工作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领导责任,对行政审批行为及造成的损害起决定性作用,应当承担直接主管责任的行政机关领导人员。

行政审批经集体研究决定的,会议主持人为直接领导责任人员。

第四十八条

审批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并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批评教育或者组织处理;情节严重的,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审批申请不予受理的;

(二)未依法说明不受理行政审批申请或者不准予行政审批理由的;

(三)在受理、审查、决定行政审批过程中,未按规定向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履行法定告知义务的;

(四)对申请人需补充、更正的材料和相关事项不一次性告知的;

(五)未按规定的期限办结行政审批的;

(六)不按规定向社会公开行政审批有关信息的;

(七)对经法定程序认定应当予以撤销的行政审批,超过法定期限不予撤销的;

(八)依法应当举行听证而不举行听证的;

(九)实施监督检查,妨碍行政相对人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

(十)违反其他规定应当承担相应责任的。

第四十九条

审批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并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一)违反规定擅自设立行政审批的;

(二)继续执行国家、本省及当地已经废止的行政审批或变相实施行政审批的;

(三)超越权限实施行政审批的;

(四)擅自改变行政审批条件实施行政审批的;

(五)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行政审批条件的申请予以行政审批的;

(六)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不予行政审批或者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准予决定的;

(七)违反程序实施行政审批的;

(八)依法应当根据招标、拍卖结果或者考试成绩择优作出准予决定,但未经招标、拍卖或者考试,或者不根据招标、拍卖结果或者考试成绩择优作出准予决定的;

(九)要求申请人购买、使用指定产品、设备或接受有偿服务的;

(十)擅自收取或不按规定收取费用或截留、挪用、私分、变相私分行政审批收取的费用的;

(十一)其他渎职、失职,损害申请人或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的。

第五十条

被调查的审批机关和行政审批责任人必须向调查机关及调查人员就行政审批行为如实作出陈述,并有权提出申辩。

行政审批责任人对行政处理决定不服的,有权按有关规定向作出处理决定的行政机关或其上级机关提出申诉。

第五十一条

对申请人通过伪造材料、使用虚假证明文件等欺诈手段或者贿赂等非法手段取得行政审批准许的,行政机关应当撤销原有的行政审批决定。

第五十二条

受委托的行政机关和依法被授权的组织,应参照本办法制订相关的内部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

第八章

附则

第五十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各级行政机关、受委托的行政机关和依法被授权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

有关行政机关对其他机关或者对其直接管理的事业单位的人事、财务、外事等事项的审批,不适用本办法。

第五十四条

本办法所规定的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审批的期限以工作日计算,不含法定节假日。

第五十五条

法律、行政法规及国务院决定对行政审批管理监督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五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行政审批效能检查日常监督办法

关于印发乌拉盖管理区行政服务中心

行政效能监察办法的通知

第一条为规范乌拉盖管理区行政服务大厅政务服务工作,提高行政效能,实现行政审批统一、集中、联合办理,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开便捷的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管理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行政审批效能监察,是指以改进机关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行政效能行为目的,对本管理区驻厅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审批管理活动中的行为、能力、运转状态、效率、效果、效益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并根据检查或调查结果,作出效能监察决定或者提出效能监察建议的活动。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管理区驻行政服务大厅的单位、部门及其工作人员。

第四条行政审批效能监察工作遵循“政令畅通、责任明确、维护纪律、提高效率”的原则,坚持监督检查与改进管理相结合,惩处与教育相结合,实行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第五条行政审批效能监察按照行政监察与组织管理相联系的工作机制,由管理区监察局和行政服务中心共同组织实施。

管理区监察局与行政服务中心建立工作联系制度,定期沟通协调行政审批效能监察工作。围绕实现管理区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工作目标,研究确定行政审批效能监察阶段性要求,解决行政审批服务质量,廉政建设,责任追究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第六条各单位驻厅工作人员接受管理区行政服务中心和派驻

部门(单位)双重管理。业务上由派驻部门领导,日常工作由管理区审批中心管理。

第七条驻厅各单位应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执行行政审批规定,按照下列规定做好行政审批工作:

(一)必须依据法律、法规确定的审批、核准、审核事项实施审批;

(二)按照政务公开的要求,对未公开审批依据、审批条件、审批程序、审批时限、审批收费标准和审批结果等内容进行公开,简化审批手续,规范操作程序。

(三)行政审批事项具备进管理区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办理条件的,必须纳入管理区行政服务中心办理。

第八条行政审批效能监察范围及内容:

(一)在工作纪律和作风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影响工作,损害群众利益的;

(二)不按照规定实行政务公开,影响行政管理相对人知情权的;

(三)不落实岗位目标责任制,对职责范围内的事项敷衍塞责,工作质量低的;

(四)不落实限时办结制,推诿拖延,办事效率低的;

(五)不落实首问负责制,增加办事成本或难度的;

(六)应当纳入行政服务中心(大厅)办理的事项而未纳入的;

(七)不文明执行公务,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

(八)不按时上下班,迟到、早退,无假旷工的;

(九)上班时间无事擅自离岗、串岗和做与工作无关的事,上班时间外出办事不请假的;

(十)无正当理由,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许可申请不予受理或者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决定的;

(十一)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许可或者超越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十二)实施行政许可过程中,擅自收费或者不按法定项目标准收费的;

(十三)驻厅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办理行政许可事项过程中,索取或收受他人财务;

(十四)其他违反行政管理规定的事项和行为。

第九条行政效能监察方式:

(一)电子监察。充分利用监察局专门的电子效能监察平台,连续、有效、实时对监察对象进行全方位的跟踪监察。根据发生程度分别采取提醒、通报、约谈、问责等措施。

(二)日常监察。行政效能监察室与政务中心共同对中心及各窗口履行职能情况、办事效率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参与中心对工作人员的考核工作。

(三)受理举报、投诉。广泛接受信件、电话、网络和现场投诉,畅通群众投诉渠道,受理对中心和各窗口工作人员在工作作风、办事效率、办事程序以及乱收费等方面的投诉。

(四)明查暗访监察。由效能监察办公室定期不定期地对各窗口的工作情况进行明查暗访。

(五)考核监察。对中心及各窗口工作进行月考核和考核。同时,向来中心办事的服务对象发放征求意见表,征求服务对象对各窗口服务情况的意见和建议。

第十条对驻厅各单位工作人员进行责任追究方式为:

(一)诫勉谈话;

(二)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三)通报批评;

(四)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五)给予行政处分;

(六)其他行政处理措施。

第十一条对驻厅各单位进行责任追究方式为:

(一)诫勉谈话;

(二)行政告诫;

(三)通报批评;

(四)考核确立为不称职;

第十二条行政审批效能监督办法执行情况和检查结果直接与部门驻厅窗口工作人员的考核挂钩,与驻厅单位领导班子考核和政风行风评议分数挂钩。

第十三条本办法施行过程中,如法律、法规、规章或上级政府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十四条本办法由管理区监察局和行政服务中心负责解释。第十五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乌拉盖管理区监察局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八日

第三篇:广东省技防行政审批改革

广东省技防行政审批改革 下放三级、未定级资质审批权

发布日期:2012-09-13来源: 安防世界网编辑:MK

近日,广东省政府公布《广东省人民政府2012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事项目录(第一批)》(粤府令第169号)(下称:《目录》),根据《目录》规定,省政府决定取消原由省公安厅负责的“省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设计、施工、维修单位资格证总量审批”;下放实施原由省公安厅负责的“三级、未定级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设计、施工、维修单位资格证核发”;下放实施原由省公安厅负责的“200万-500万元安全技术防范工程设计方案的审批及其工程竣工验收”这三项行政审批事项。

从广东省公安厅安全技术防范管理办公室(下称:省技防办)获悉,从2012年7月11日起,已经取消对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设计、施工、维修单位资格证总量控制,凡是符合申请《广东省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设计、施工、维修资格证(一级、二级、三级、未定级)》条件的单位,各地技防办均应受理和按规定审批。

同时,省技防办研究决定,“三级、未定级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设计、施工、维修单位资格证核发”和“200万-500万元安全技术防范工程设计方案的审批及其工程竣工验收事项”两项行政审批事项,今后下放到各地级以上市公安局技防办和顺德区公安局技防办负责实施。

为确保此次技防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顺利推进,省技防办已就有关事项下发通知,详情可登陆平安南粤网或广东安防协会官方网站安防世界网查阅。

关于取消省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设计、施工、维修单位资格证总量审批的通知

关于下放实施广东省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设计、施工、维修资格证(三级、未定级)核发事项的通知

关于下放实施200万-500万元安全技术防范工程设计方案的审批及其工程竣工验收事项的通知

【版权声明】:凡是标有【安防世界网】的文章均为本网站原创,如需转载或引用请标明“来源:安防世界网”

第四篇:广东省木材运输监督检查办法

广东省木材运输监督检查办法

第一条 为保护森林资源,维护木材流通秩序,制止 非法运输木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广东 省森林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本省的实际,制 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木材包括:原木、原条、薪材(含柴炭)、木制品、木制半成品和毛竹及其半成品。

第三条 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 范围内木材运输的监督检查管理工作

第四条 从产地运出木材必须按下列规定办理木材运 输证:

(一)县内运输的,向当地县(区)林业行政主管部 门申办县内木材运输证;

(二)出县(区)运输的,向当地县(区)林业行政 主管部门或国有林场(局)申办广东省木材运输证;

(三)出省运输的,应持起运地核发的广东省木材运 输证,到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部门申办出省木 材运输证;

(四)单位或个人搬迁携带的自用木材,凭单位搬迁 证明和个人户口迁移证申办木材运输证。供销部门投资、扶持兴办的毛竹基地(具体标准由市、县人民政府规定)所产毛竹及其半成品的运输,由林业 行政主管部门委托供销部门按上述原则发放运输证。办证工本费收取办法由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物 价部门制定。

第五条 铁路、公路、航运部门必须凭林业行政主管 部门签发的木材运输证承运木材。铁路整车装运木材计划 统一由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归口管理。

第六条 设立木材检查站由市、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 提出,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查同意,由市、县人民政府报省 人民政府或省人民政府授权的机关批准。未经省人民政府或其授权机关批准,不得设立木材检 查站或撤销依法设立的木材检查站。木材检查站由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领导。

第七条 木材检查站的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国家、省有关林业的法规、政策;

(二)对过往的木材进行查验、登记;

(三)依法制止、扣留违章运输的木材,及时做好询 问笔录,提出处理意见,并妥善保管所扣留的木材;

(四)按期向主管部门报告木材运输检查情况;

(五)在主管部门委托的范围内,执行本办法的行政 处罚;

(六)受主管部门委托,依法对野生动植物运输和森 林植物检疫实施检查并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

第八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者,木材检查站有权扣留木 材和运输工具:

(一)无木材运输证运输木材的;

(二)所运的树种、材种、规格、数量及收发货单位、地点与运输证记载不符的;

(三)重复使用木材运输证的;

(四)使用过期木材运输证的;

(五)涂改、伪造木材运输证的;

(六)以藏匿、伪装等方式逃避检查的;

(七)不接受检查强行冲卡的;

(八)妨碍木材检查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

(九)其他不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运输的。木材检查站应依法处理所扣留的木材,无权处理的,应当发给扣留凭证,通知货主或承运人限期接受处理,同 时填写《林业行政处罚案件处理意见书》,报林业行政主 管部门批准处理。

第九条 木材扣留期间发生的搬运、保管等费用,属 违章运输的,由当事人负责;因检查人员失职或故意刁难 造成的,由检查站负责,并赔偿货主的经济损失。

第十条 违章运输的木材,由县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 门或其委托的木材检查站,按下列规定处理:

(一)对无木材运输证运输的,没收其所运木材,可 对货主并处以相当于没收木材价款10—50%的罚款; 对承运单位或个人处以相当于没收木材价款10—30% 的罚款;

(二)对所运木材的数量与木材运输证记载不符的,没收其超过检尺允许材积误差1%以外部分的木材;树种、材种、规格与木材运输证记载不符的,没收其不符部分 的木材;

(三)对使用过期木材运输证运输的,限期提供木材 来源合法证明和说明延误原因,补办木材运输证后予以放 行,逾期不补办的,按无证运输木材处理。补办木材运输证的期限,省内流通的为10日,外省 运进(经)我省的为15日;

(四)对重复使用木材运输证运输的,没收所运木材,并对货主处以相当于木材价款10—50%的罚款;

(五)对使用伪造、涂改运输证运输木材和藏匿、伪 装偷运、强行冲卡逃避木材检查站检查的,除没收所运木 材外,对货主处以相当于木材价款10—50%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交由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六)在依法处理违章运输木材时,必须按规定填写 《林业行政处罚决定书》和《林业行政处罚收据》给当事人;

(七)违章运输木材经木材检查站按规定处理后,沿 途木材检查站不得重复处理;但如发现有明显的处理不当 或有新的违章,木材检查站可按有关规定处理;

(八)违反规定运输野生保护动物的,按国家和省的 规定处理。对外省(区)运进(经)我省的木材,无起运省(区)规定的有效证件的,予以扣留,报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处理。

第十一条 当事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作出处罚机关的上一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复议或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二条 按本办法规定没收的木材,应交由当地国有林业经营部门收购。木材检查站对罚没的财物,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三条 木材检查站人员执行检查公务时,应出示全省统一的检查标志和检查证件。木材检查站人员以权谋私,徇私舞弊,敲诈勒索,玩忽职守的,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1994年10月1日起施行。过去省颁布的有关规定与本办法有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五篇:行政审批管理服务中心行政审批管理办法

行政审批管理服务中心行政审批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科学规范行政审批管理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行政审批服务行为,有效加强行政审批服务项目的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行政审批服务行为,是指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行政审批实施主体履行行政许可、批准、审批、审核、审验、同意、认定、登记等职能的行政行为。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纳入XX县行政审批管理服务中心集中管理的行政审批服务项目。凡在中心内的行政机关、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县行政审批管理服务中心负责本办法的实施。

第二章

项目管理

第五条

按照合法、合理、便民的原则,由中心负责确定、调整、协调和集中管理进入中心的审批项目。

第六条

进驻中心的审批项目实行动态管理。

(一)各审批单位依法设立、取消、调整、变更的审批项目,应及时向中心申报;

(二)进入中心的审批项目不可无故退出进行单独审批;

(三)调整、变更审批项目,需经中心研究决定后,方可组织实施。

第七条

审批项目要以印发《项目服务告知单》等形式,实行审批内容、办事程序、申报材料、承诺时限、收费标准等方面的公开。

(一)办事程序,应包括审批项目办理的全部过程;

(二)申报材料,应包括审批项目过程中法定的必不可少的材料和依据;

(三)承诺时限,应依据法律程序和项目实际情况尽量缩短;

(四)收费标准,必须提供合法、有效、详实的收费文件和收费许可证,有幅度的一律执行下限。

第八条

进入中心的行政审批项目必须坚持下列原则办理:

(一)审批项目的受理、初审、缴费、发证(照)、批复等环节,应在中心内办理;

(二)已纳入中心集中管理的审批项目,受理“窗口”的主管部门一律不准在其以外的任何地点另行受理;

(三)审批项目依法调整或变动办事程序手续的,应及时报中心备案。

第三章

行为管理

第九条

审批单位要以项目受理“窗口”为中心,围绕“窗口”工作制定严密的审批规程。

(一)每个审批项目的每道程序都要明确规定审批主体、工作标准、完成时限等操作规则;

(二)每个审批岗位的工作人员都要明确规定接待、受理、承接、转办、督办、答复、回文等工序责任。

第十条

审批项目的受理“窗口”要以办事人为中心,为群众搞好审批服务。对纳入中心的行政审批服务项目,实行“四制”办理,简化程序、提高效率、缩短时限、优质服务。

(一)对办事程序简单、条件要求简便、申报材料齐全、可以当场或当天办结的一般事项,实行即时办理制。随着审批制度改革的深化和审批程序的简化,有关部门要逐步增加进入中心的即办件数量,并对“窗口”工作人员充分授权。

(二)对办事程序复杂,受设施、场地等条件限制,以及需要研究、论证、咨询等,不能当场办结的复杂事项,实行前审后批承诺办理制。“窗口”工作人员按规定要求完成项目初审,“窗口”部门要在承诺时限内完成审批。

(三)对涉及两个或多个相关部门(单位)以及审批条件前置的相关事项,实行联合办理制。由首办部门“窗口”受理后,相关部门对本部门审批环节的时限要做出明确承诺,由首办部门“窗口”回复申请人。随着行政审批制度进一步改革和中心的运行,逐步实行主办责任制,为服务对象提供“一条龙”服务。

(四)对涉及重大问题,或职责不清、意见不一的联办件,或影响较大的行政投诉,以及县政府交办的重要事项,实行协调督办制。由中心组织协调有关“窗口”部门研究解决,解决不了的,向中心报告。

需要报上级部门审批的项目,由受理“窗口”主管部门与上级部门联系,负责全程办理。

第十一条

对不符合条件不予批准的审批事项,必须书面告知当事人理由和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十二条

受理行政审批事项过程中,不得非法收取抵押金、保证金,不准搭车收取与该项审批无关的任何费用。

第十三条

行政审批收费要全面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做到应收尽收,及时足额存入财政专用户,不得随意减免。

第四章

督察督办

第十四条

对审批单位、受理“窗口”及工作人员受理和办理审批项目的下列情况进行督查:

(一)各工作“窗口”执行审批项目分类管理操作规程的情况;

(二)承诺事项遵守规定审批时限的运行情况;

(三)联办事项上下环节协调衔接的办理情况;

(四)退办事项是否满足充分必要条件的主客观原则情况;

(五)县委、县政府领导交办的其他应当督办的事项。

第十五条

对运行中的审批事项按下列程序进行督办:

(一)对临近规定时限的审批事项,提前3个工作日向受理“窗口”发出《催办预告》;

(二)对已到规定时限尚未办结的审批事项,向审批责任部门发出《催办通知》,并限定3日内办结;

(三)对未按催办时限办结的审批事项,向审批责任部门发出《催办警告》,限定5日内办结,并报县政府领导阅示;

(四)对催办警告限期内仍未办结的审批事项,移交县行政监察机关依据有关规定追究直接责任者和部门领导的责任。

第五章

责任追究

第十六条

依据有关规定,严肃查处行政审批中的违规违纪行为:

(一)对负有直接责任的工作人员,实行一次投诉、查实下岗制度,情节严重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严肃处理;

(二)对负有领导责任的部门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追究相应责任;

(三)对审批部门的违规违纪问题,依据《吉林省规范行政行为建设法制政府若干规定》,从重追究部门的行政责任和经济责任。

第十七条

审批“窗口”、审批部门在履行审批职责中,凡发生下列问题之一者,应追究纪律责任:

(一)擅自设立行政审批项目;

(二)继续执行已经明令取消、暂缓的行政审批项目;

(三)擅自截留、滞留申报材料造成严重影响和不良后果的;

(四)无正当理由超越规定审批时限的;

(五)在中心以外另行受理集中管理的审批项目的;

(六)丢失申报材料,影响正常审批并造成严重后果的;

(七)擅自提高审批收费标准的;

(八)借审批之机非法收取抵押金、保证金或搭车收费的;

(九)行政审批收费应收不收、随意减免,收取人情费、关系费的;

(十)工作态度差、服务质量低、多次受到申办单位或群众投诉的;

(十一)附加政务公开内容以外的条件,延误审批时限、影响正常审批的;

(十二)借受理、办理审批之机谋私、刁难勒卡当事人或营私舞弊弄虚作假的。

第六章

附则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县行政审批管理服务中心负责解释。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广东省行政审批管理监督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东省行政审批管理监督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审批办公室

    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审批办公室服务公开承诺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审批办公室按照开展行政大厅及服务窗口规范化建设和服务评议活动的要求,向社会公开承诺:一、完善基......

    行政审批

    首批取消下放71项行政审批 据新华社电 为落实《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昨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第一批先行取消和下放71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重点是投资、生产经营活......

    四川省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工作办法

    各县(区)监察局,市级各部门监察科(室): 开展电子监察工作,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率,优化发展环境,是实现我市“十二五”发展良好开局,推进“开放奋进,加快发展”的具体举措。......

    深圳市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办法11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市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办法的通知 深府〔2007〕32号 《深圳市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2007年2月10日 深圳市行......

    行政审批制度简化办法(附件5)

    行政审批制度简化办法为把松烟镇打造为余庆乃至遵义的软环境建设典型,根据中央、省、市、县精神,结合松烟实际,现就进一步做好政务服务工作作出如下制度。 一、深入推进行政审......

    行办法广东省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暂

    广东省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行政行为,促进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能,保证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及时、公正、高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正常的行政......

    广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行政执法办法

    广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行政执法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规范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其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

    行政支持部制度标准、管理控制与监督办法

    行政支持部 总部标准 管理控制 监督办法 原则 1、各学校、分支机构、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行政制度。 2、各学校、分支机构、公司行政规章制度不健全的,请参照总部行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