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剑阁县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交易中心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对策措施

时间:2019-05-15 02:47: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剑阁县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交易中心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对策措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剑阁县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交易中心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对策措施》。

第一篇:论剑阁县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交易中心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对策措施

论剑阁县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交易中心促进农业规模

化经营的对策措施

剑阁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 何绍银 剑阁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 梁洪轩

(2008年4月5日)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土地生产率高低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存状况及社会安定,还决定着社会的发展和繁荣程度。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以来,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农耕土地制度,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的快速发展,使多年来未解决的温饱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这种分户经营的土地制度逐渐显现出它的不足,已经影响到生产的发展。怎样更好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不断提高土地的生产力水平和经济效益,促进规模经营,加快现代农业进程,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认为,必须对现有分户经营的土地制度加以改革。本文在调查分析我县耕地分户经营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根据马克思主义“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从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需要考虑,提出了在我县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交易中心,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构想及对策措施,供领导决策参考。

一、我县耕地经营现状及问题

我县幅员面积辽阔,拥有3024平方公里。土地资源较为丰富,全县耕地面积78万亩(根据1984年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勘测实际面积122.27万亩),园地12万亩,林地266万亩。丰富的土地资源,为我县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我县土地资源利用和迅猛发展的市场经济不相适应,与中央提出的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相适应。根据调查,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人土分离面积大,土地闲置多,流转不规范。据统计,2007年底,全县外出务工经商农民为18.5万人,占全县农业人口61万的31%,占全县农村劳动力29.5万的61%。全县举家外出的大约4万户,占农村总户数16万户的25%。由于大量农户外出务工经商,造成了全县约有29万亩耕地人土分离,占全县总耕地面积78万亩的37%。外出务工农户的承包土地绝大多数是找本组邻里或附近亲戚代耕,据统计全县代耕面积为18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3%,占流转面积的62%。代耕多为口头交涉,无契约,流转不规范。全县通过合同转包的土地面积约为5万亩,为耕地总面积的6.4%,占需流转面积的17%。据我们在涂山、白龙、龙源、店子、江口等乡镇调查,各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耕地撂荒现象,全县耕地撂荒面积大约6万亩,为全县总耕地面积的7.7%,占需流转面积的20.7%。随着种粮比较效益的下降和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耕地撂荒面积会逐年加大,导致我县土地资源浪费。

2、耕地投入逐年减少,耕种粗放,产出效益不高。全县在家耕种土地的多为老、弱、病、残、幼、妇人口,缺乏劳动力,加之农业比较效益低,与务工相比,收入悬殊较大,绝大多数农户没有把农业生产当成主业,肥料投入减少,田间管理差,病虫危害严重,劳动者科学种田水平低,素质差,对耕地实行粗放经营或掠夺式经营,导致全县土地生产效益总体水平下降。以主要粮油作物为例,油菜生产,我县高产示范片单产超过200公斤,而一般田块,单产仅为150公斤左右;玉米高产示范片单产突破600公斤,而一般田块单产约为400公斤左右;水稻高产田块单产达到650公斤,而一般田块单产在550公斤左右。经济作物生产也不例外,如烟叶生产,投入高的田块每亩收益可达3500元,而投入少的田块每亩收益只在2000元左右。如果增加投入,实现精耕细作,我县耕地的产出效益还可能大幅度上升。

3、土地经营规模小,农业生产结构调整难度大,职业农民难以致富奔小康。我县人均耕地为1.3亩,每个劳动力承担耕地仅2.6亩,低于全国水平。由于过去土地承包时,绝大多数地方将水田、旱地分上、中、下等级分割给若干农户承包,再加之现在闲置土地流转的分散,使全县土地分户零星种植,经营规模小,给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带来了困难,导致县委、县政府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速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难以落到实处。我们在调查中,各地村组干部都反映,土地分户经营、零星种植不仅给海椒、蚕桑、烟叶等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困难,而且对优质粮油基地建设也带来了影响。土地经营规模小,且分散,使我县农民长期处于小农生产方式,劳动生产率和农副产品商品率长期低下,造成职业农民家庭收入很难提高。

4、土地分户经营、流转无序,不仅造成了农业生产要素配置的不合理,而且还产生了农村新的矛盾。由于工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我县脱离土地的农户越来越多,土地分户经营的矛盾日益突出。形成了有土地承包权的农户,多半没有经营土地,有土地开发资金和经营种植技术的业主,又没有更多的土地去经营,造成了土地资源、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农业生产要素不能实现最佳组合,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的生产效益。流转的不规范,找人代耕,代管无契约,即使有契约也不规范,导致新的矛盾纠纷,同时还影响了党的惠民政策的有效贯彻,有承包土地而没有耕种的农户得到了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和良种补贴等政策性补助,实际耕种土地(代耕或托管)的农户反而得不到补贴,影响种田农户的积极性,造成了农村新的矛盾。

综上所述,要提高土地生产效益,要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改变现有土地经营状况,加快土地合理流转。怎样才能实现土地合理流转,我们认为,建立土地流转交易中心,建立土地流转平台,提供发布供求信息,搞好中介服务是实现土地合理流转的有效形式。我县应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并做好抓点示范工作,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推开。

二、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交易中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们所讲的建立土地流转交易中心,是要建立一套不同于过去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新模式。它是通过土地流转交易中心,推进农用土地从农户间的自发流转向组织化、有序化方向发展,范围更大,方式更多样化,目的是优化土地资源与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交易中心,加快土地流转是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非常必要的。

1、搞好农村土地流转,符合国家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不仅为我们从事土地流转提供了政策依据,而且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同时也符合省上提出的“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集镇集中,土地向能手集中”的原则,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2、加速土地合理流转的条件基本成熟。从我县情况看,农村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早已解决,很多农民长期外出务工经商办企业,已多年脱离土地,对农村土地依赖程度越来越小。不少农民现已成为厂长、经理、或企业的行家里手,部分农户已全家迁出定居城镇,广大农民不再把土地生产作为自己生活来源。加之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政策的不断完善,必须将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这为土地流转提供了有利条件。我县土地闲置多,主要是土地流转未进入市场,供求信息不畅,流转机制不健全。这项工作搞好了,不仅可以使全县6万亩撂荒土地得到开发利用,同时还可以促进29万亩人土分离的耕地做到合理流转,发挥更好的效益。

3、有利于农业全面发展。它可实现农业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使农业资金、劳力、技术及土地效益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和用现代设备武装农业,有利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增强农业经营效益,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使农业走向规模化种植、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道路,从而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更大发展。

4、有利于农民摆脱贫困,实现全面小康。我国农民长期贫穷,主要根源是土地资源占有量小,劳动生产率低。土地合理流转,解除土地对农民的束缚,促使农民向城镇流动,彻底改变其生活状况。而且通过土地流转,将大大减少农村人口和职业农民,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从而大幅度地增加职业农民的收入,使农民摆脱贫困,早日实现小康。

三、加快土地合理流转的基本原则

土地流转不仅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且是社会问题,还是严肃的政策问题。土地流转不仅影响经济的发展,而且影响社会的稳定,还牵涉到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我们认为,加快农村土地合理流转,应坚持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1、坚持“稳制活田、三权分离”的原则。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实现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经营使用权三权分离,即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所有权承包权不变的情况下尽量放活经营权。它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特别是经营使用及流转期限应尽量延长,有利于经营者投入,避免短期行为。

2、坚持“平等、自愿、有偿”的原则。土地流转的主体是承包农户,农民承包土地是国家赋予农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农民有权决定承包土地是否流转以及流转的形式。在推行土地流转工作中,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平等协商,在农户自愿的基础上进行流转。既不能搞行政命令,“一刀切”,强行流转;又不能阻止流转,剥夺农户流转的权利。土地是特殊商品,农用土地有其投入成本和级差地租,必须实行有偿流转。流转收益只能归土地承包农户,任何中介机构和组织不得擅自截留、扣缴,更不准中介机构把农用土地流转收入当成小集团谋取非法利益的途径。

3、坚持“不改变农业用途,促进农业发展”的原则。我国人多地少,耕地不足,全国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始终处于平衡偏紧状态。因此,必须把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放在首位,确保粮食安全,确保农民的有效供给。我县属全国粮油主产县,推行土地流转,必须保持粮油主产县的地位。农用土地流转,只能用于农业生产开发,严禁将农用土地挪作他用,改变用途,从事非农产业,而影响农业生产发展。

4、坚持“逐步引导,循序渐进”的原则。土地流转,其核心是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提高土地生产率。在流转工作中,必须因地制宜,按自然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办事。要尊重客观实际,不能主观臆断。要逐步引导,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在流转过程中,要发挥好土地资源的区域优势,处理好规模和效益的关系,在效益优先的前提下做好流转,以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

四、建立土地流转交易中心的对策措施

我们认为,在建立土地流转交易中心,加快土地合理流转,要扎实开展好以下工作。

1、解放思想,积极宣传,正确引导。首先要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不是对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否定,更不是对社会主义道路的否定。它是在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土地承包关系的一种有效方式;是促进土地向种田能力集中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和注重效益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产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是解放农村生产力,关注民生,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措施。在提高认识基础上,要广泛宣传,积极引导,大胆探索,稳步推进。

2、建立土地流转中介机构,切实为土地流转提供优质服务。过去土地流转不快的因素是土地流转范围小,土地流转信息不畅。愿意流转土地的不知谁要,要土地的不知谁有。我们认为,建立全县农村土地流转交易中心,作为全县土地流转的中介组织,主要是为土地流转搞好服务,为农村土地流转搭建信息平台,建立土地流转台帐,从事供求信息的收集发布、地价评估、政策咨询、合同管理、纠纷调解等服务工作,从而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发挥更大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经济快速发展。

3、建立土地流转农民收益保障机制。目前,农民依赖土地,主要是考虑到生存风险,特别是失业、养老、医疗、子女入学、住房等考虑较多。因此,要落实好党和国家在农村的社会保障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并从制度上消除对农民工的歧视。建议将土地流转收入先作为承包农户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缴纳至60岁。只要建立了良好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将会减弱,土地流转势必加快发展。同时要建立地价评估制度,对地力培肥、生态生产条件较好的土地,要计入地价之中,这样,可避免农民对土地的掠夺性经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4、积极培植业主大户,实行规模经营。近几年来,我县引进业主从事农业规模经营,对提高土地效率已起到了明显的作用。比如农业局协调落实的业主杨景承包了城北镇新华村的猕猴桃400余亩,自己主动栽植防风林,改换品种,改良土地等,效果良好。武连镇引进果树大户李荣、田家乡引进养殖业主何本平,进行土地规模经营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后,要进一步研究政策措施,鼓励种田能手、土地经营业主开发经营土地。对荒山、弃耕地政策上尽量优惠。同时,要逐步建立农业保险制度,对经营业主效益实行风险保障制度。使其农业经营业主敢于大规模经营土地,敢于进行农业投入,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

5、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土地向种田大户或业主流转后,实行了规模经营,这时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显得更为重要。要不断地用现代科技知识武装农民头脑,努力把农民培养成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要大力推广普及现代农业科技成果,不断推广先进的各种农用机具,不断推广优良的作物新品种,不断推广费省效宏节能环保的农业高新技术,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水平。要加强无公害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在提高农副产品产量的同时,不断提高农副产品的质量。

6、增加农业投入,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土地实行规模经营后,其生产的风险性更大。政府要加强对农业的投入,农业项目应尽量向流转土地倾斜。继续抓好以水利建设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不断提高农田抗旱排涝和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继续抓好土地整治改造工程建设,减少水土和养分的流失,培肥土壤,提高地力。要实行山、水、田、林、路、气综合治理,大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同时,要积极引导业主大户实行耕地用养结合,促进农业持续发展。

7、推行土地流转多元方式,促进土地快速合理流转。要通过土地流转交易中心积极开展土地经营权的转让拍卖、转包、出租、互换、联合股田等方式进行流转,同时,还应勇于探索,大胆开展土地所有权的流转拍卖试点工作。不仅农民可以跨村、组,跨乡镇从交易市场上购买土地,而且要积极鼓励城镇居民、工商企业、机关企事业单位到农村去,通过交易市场收购土地,从事农业生产开发,或农业产业化经营活动。

8、加强领导,抓好服务。为加强土地流转工作的领导,我们建议县政府成立农村土地流转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负责,相关部门参加,下设办事机构,可设在县农工委或县农业局内,履行政府对土地流转工作的监管,做好流转土地的合同签证手续,处理流转土地纠纷,规范流转市场的管理工作。通过专门机构,积极为全县土地流转做好各种服务工作,以推动我县土地流转健康迅速发展。

五、结束语

我们提出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交易中心,旨在加速农用土地流转进程,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提高土地生产率,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全社会有效供给,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交易中心,推进现代农业进程,是一项宏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政策、民生、资金、技术、管理诸多方面,由于我们水平有限,不能逐一论述,只能抛砖引玉。我们坚信,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农村土地流转的强大优势及经济效益会日趋彰显。一旦土地实现快速合理流转,必将极大地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必将极大地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推动整个农村经济发展。

我们希望土地流转能转出一片新天地,能转出一幅新景象。

第二篇:加强农业规模化经营 促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

加强农业规模化经营 促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

一 土地使用权流转在农业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土地作为农业生产中的主要生产要素,在农业生产中

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土地的产出也构成了农民的主要

收入来源 目前,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的所

有者依然为国家和集体,但是农民作为劳动者,可以按照国

家和地方的规定,通过承包地方式取得土地除所有权之外的其他的权利 土地上的其他权利主要为土地的使用权和

经营权 随着城市建设的需求,农民工进城务工普及,农村

逐步出现了土地闲置或者不能充分利用等现象 为了能合理分配和利用土地资源,国家出台了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流转管理办法,该法确立了土地的使用权和收益权的分

离,法中明确规定,农民可以通过转让 转包 互换 入股 出

租等多种方式在不改变原土地的使用方式的基础上来实现

土地上收益权,大大缓解了农村的土地过于分散带来的搁

置 撂荒 分散等资源浪费或者不合理分配的现实问题 同

时,这种手段有力地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活跃了农村土

地市场,也更加有利于开创农村的第三产业等新局面,加快

农村的城市化进程

二 土地使用权流转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在近年来受到

广泛关注,也成为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热点,土地使用权流

转也在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 我国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存

在诸多方面的问题,因此直接导致了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的不规范以及资源的浪费,这些也是现今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使用权流转供给方面

在现行土地承包制下土地产出是农民稳定生活的基本保障,一定程度上农民在没有其他的稳定收入的前提下,即

使农户自己不愿或不能进行农业生产也不愿放弃承包土

(二)使用权转让需求方面

在需求方面农业的比较利益低下严重制约了农村土地

使用权流转 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源在于我国的农业基础薄弱,规模较小的农村土地经营规模和经营方式也造成了农

业生产的计划性较差,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收益性相对业

较低 同时,有偿流转的市场价格的支付能力也不足以调动

农民转让的积极性

(三)使用权流转的内生机制

土地的承包期限为 年,一旦发生流转,土地的使用

者则会无可避免在时限内大力开垦,在土地上追求最大化

利益,土地的自然属性决定了过度使用给复耕甚至继续耕

种带来了的破坏,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土地承包者的预期利

益,实现土地的循环使用和预期利益期待也会重重受阻

(四)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外部环境

土地价格市场混乱 目前农村土地尚未对土地形成可

观公正的地级估价系统 对土地资源质量 价格的评估缺乏

科学合理的土地价格体系 土地价格的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无法为交易者提供完善的价格信息,不符合价值规律

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中介服务组织的发育有待完

善 专门的农地客观评估机构 土地融资服务机构 土地保

险服务机构等目前还不够普及,村集体一手操办了大部分

土地使用权流转服务工作

从农村的生产方式看,土地仍未完全成为市场微观主

体的生产要素 还是乡村社区控制农民的主要手段 流转主

要的障碍主要有三种:不准转让 强迫转让 无法转让 农民

虽然作为土地的承包者,具有对土地的处置的权利,但还是

不乏集体组织通过强制统一规划 陈规陋习中的认为本村

土地就该由本村村民来耕种 为集体组织中极少部分人的非法利益而阻止 强迫农民土地的自由流转,阻碍了农民对

自己土地的流转权的行使

农业风险防范机制的亟待完善 农业生产兼具自然风

险和市场风险,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特别是我国农业基础

十分薄弱风险的抵抗能力不足特别明显 两种风险交织下

农民很难获得社会平均利润 有时甚至收不回成本 因此土

地有偿流转就会因巨大的经营风险而难以推行即使推行也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三 在土地使用权流转中引导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

规模经营

在 年政府报告中,温家宝同志提到:城乡建设都

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从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实际出发,要根本上来解决这些实际的困难,适度规模化经营是一个

非常重要的手段 在农地适度规模经营中,可以将土地的使

用权作为一种生产资料,并对其进行市场化运作和操控 即

将农民的土地使用权作为类似股份的东西进行投资 这也

与日本出现的 耕种委托 的做法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首先,经过对土地资质的考核和评估,将土地的使用权

作价为一定的比例进行投资,那么最后在年底获得收益时

以股东实际占有的股份进行分红和收益 其次,该由一定的机构来进行管理和经营 为公平起见,可以设定相应的竞

标,竞争土地的耕种的大面积的经营,并签订一定年限的合同 这样,以最高价竞得土地的经营权的机构在一定的年限

内负责经营和管理集中的土地以及销售农作物,通过销售

利润来实现股东利益均沾 这种进行公开招投标的方式也

能增进农民的投资的第一笔收益,同时也应避免该机构在耕种中的过度开发 第三,政府给予政策支持 对于以不同

形式出让土地使用权的可以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分担农

民因为失去土地使用权的风险,也能更好地估计和刺激土

地的使用权的流转 如英国也在保障土地使用者利益的情

况下,对于失地的农民也给予了补偿 第四,就业问题的解

决 对于出让了土地使用权的农民,可以规定经营和管理集

中土地使用权的机构从农村闲置劳动力中雇佣部分作为机

构劳动人员,按劳计酬,实现一定的人事管理和工资考核系

统,实现农民劳动力经济价值,同时也引进员工培训模式,定期给农民进行科学耕种的讲授 这种方式,既增进了土地的使用权的流转,又同时通过科学和现代化的统一管理和

经营模式,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操作和人员浪费,充分实现

了市场的资源配置的作用 同时政府又作为无形的大手,适度调节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 要好好经营好土地的规模化经营,还应从以下几个方

面来实现:

()加强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险措施的执行力 如福建省

三明市沙县县政府制定出台了 关于沙县农村土地承包经

营权流转农业项目贷款贴息管理暂行规定,这一规定涉及

信贷支持 农资供应 子女就学 医疗保障 养老保险 户籍

迁移和种烟补助等各个方面,其中,财政还设置 万元专

项资金 专门针对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农业项目的贷款贴

息 这些帮扶政策为一直以农田为主要劳动生产资料的农

民提供了保障,使土地使用权流转带来的生计的危机减少,为土地使用权流转奠定了基础 上海也践行了有利的农民

保障和保险措施,在这些措施之下,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也

逐步减弱,减轻了社会的老年化危机,农民应该平等地获得

与城市居民一样的保险措施 这些措施纷纷减轻了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有利于他们自愿出让土地的使用权

()加强农村中小企业建设 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在国

民经济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通过土地使用权流转能

调整农村的产业经济结构,让第二和第三产业也逐步渗透

到农村,通过因地制宜,利用地区优势,加强招商引资,大力

兴办与当地的经济结构和合适的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能大大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剩余劳动力向非农部门的转移

在深化产业非农化的过程中,会直接带来更多的非农经济

利益,这样农民也会更加愿意放弃土地的使用权了

()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 土地使用权的流转的逐步广泛的实践,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工业化和城市化

农民本身具有工作经验缺乏 受教育程度较低等缺陷,在劳

动力市场中自然不具优势 为缓解农民涌入城市给城市带

来的人口压力,在农村的第二和第三产业中,我们要实现农

民的充分就业,鼓励更多的人就近务工,投入到加工和服务

等行业,非农收入和离家近的优势也会吸引农民放弃或者

出让其土地使用权

()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土地的产出,促进生产和消

费的良性循环

国家出台许多政策的目的在于农业增效 农地增产 农

民增收,采取的措施无疑促进了土地的流转,土地的使用权的流转的良性引导会促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先进的管理

理念和科技力量的指导,土地的生产效率必然会提高,使得

单位产品的能耗下降 同时,更多的劳动力会转移到农村的中小型第三产业的企业中去,特别是农业产品的加工行业

中,使得土地的利用率提高 这种利用,并不是竭尽土地的生产能力,而是在适合耕种的土地上,充分有效地利用土地这个生产资料为人类创造物质资料,解决目前我国的最基

本的社会矛盾,缓解人们需求给工业带来的压力,这种生产

不仅健康环保,而且不会给社会自然环境造成危害 这也是

一种减少能源的消耗而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的手段 同时,耕种也相对保持了水土平衡,优化了自然环境 而这些农业

企业的产生,同样为经济的 提高注入了自己的力量,在同等的社会产出和经济利益的情况下,必然会消耗相对

少的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 这样绿色生态行业的兴起,也符合社会对低碳经济的呼吁

参考文献:

王克强 王洪卫 刘红梅 土地经济学 上海:上海财经

大学出版社 :

张军,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农业经

济,()

王克强 上海市农民从土地保障向社会保险过渡条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降低土地对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效用的条件分析 农业经济问题 月刊()

华彦玲 施国庆 刘爱文,发达国家土地流转概况 新农

孙瑞玲 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创新研究 在农村土地

流转现状调查基础上的思考 农业经济

第三篇:张掖市农村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现状分析

张掖市农村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现状分析

近年来,张掖市在坚持家庭承包基本政策不变和保障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积极创新土地流转模式,探索建立土地流转有形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通过市场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合理有序流转,有效提高了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水平,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促进了现代农业的科学发展。

一、农村土地流转及规模化经营现状

张掖市60个乡镇,835个行政村,5978个村民小组,26.95万农户,农村人口100万人,占总人口的78.1%,耕地面积380.6万亩,二轮承包面积250.05万亩。2011年,张掖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49.06万亩,占承包地面积的19.6%,涉及农户61283户,主要有转包、转让、互换、出租、入股、代耕代种等形式。其中:转包99505.49亩,占流转面积的20.3%;转让14765.83亩,占流转面积的3%;互换56614亩,占流转面积的11.5%;出租242770.86亩,占流转面积的49.5%;股份合作16030亩,占流转面积的3.3%;代耕代种60980亩,占流转面积的12.4%。规模经营面积369842.7亩,占流转面积的75%。从经营主体来看,由种植大户经营272469亩,龙头企业经营63692.7亩,合作组织经营33681亩;从经营用途来看,马铃薯69338亩,经济作物56795亩,玉米133087.7(制种玉米103024.7亩),蔬菜34004亩,其他制种22772亩,中药材28111亩,其他25735亩;从经营单位数来看,20-50亩的3224个,51-100亩的980个,100亩以上的851个,共计5055个。

二、主要流转模式

目前,张掖市土地面积流转主要形成了以下四种模式:

1、种植大户带动型。这种类型的大户3220户,涉及农户25109户,经营面积27.25万亩,占流转面积的55.5%。

2、专业合作社统领型。这种类型的合作社149个,涉及农户5914户,经营面积3.37万亩,占流转面积的6.9%。

3、龙头企业租赁型。这种类型的企业23家,涉及农户8967户,经营面积6.37万亩,占流转面积的13%。

4、亲友托管协作型。这种类型的21293户,经营面积12.07万亩,占流转面积的12.07%。

三、农村土地流转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通过土地流转使分散零星的地块向大户集中,实现了土地与劳动力、资金、技术等要素的有效结合,土地产出率、利用率大大提高,推动了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增强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培植壮大了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村、特色镇,形成了马铃薯、高原夏菜、油料等特色农产规模化生产基地。山丹县位奇镇张湾村、孙家营村与北京德农种业公司张掖分公司签订了4100亩土地租赁协议,两村集中联片的农户土地,以每亩380元/年的价格进行租赁,建立起由公司独立经营的农场,发展油葵制种和商品马铃薯种植。年亩均收益7500元以上,是过去分散经营效益的4-7倍。

(二)提高了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土地流转重新配置了土地资源,使大批的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获得了土地经营权,把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诸环节联结成紧密的产业链条,有效地解决了农户小生产与社会大市场的矛盾,架起了传统农业通向现代农业的桥梁。甘州区在全国首批5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之一的张掖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园区内,流转土地2032亩,建成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科技试验示范基地256亩,引进2家生产加工企业建成特色区域化玉米制种、甜叶菊基地1238亩,引进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成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538亩,由此带动周边村社劳动力就地转移2600多人。山丹县荣华种植专业合作社将农户的1312亩土地折价26万元,连同其他生产资料折价共计538万元,成立了张掖市第一家土地股份合作社。张掖市建成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36家,1000万元以上的62家,上亿元的6家。

(三)促进了农民组织化程度。通过土地流转,把分散经营的小农户组合成生产联合体,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甘州区长安乡上头闸村上源蔬菜合作社以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加快土地流转经营步伐,在本村签订流转面积2360亩,与周边3个乡镇11个村达成2万多亩高原夏菜种植意向,引进16个蔬菜新品种,注册了“上头闸”牌菜品商标,并申请了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形成了“党支部+合作社+龙头企业+生产基地”的土地流转模式。

(四)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土地流转对于转出土地的承包户来说,不仅可以拥有长期稳定的土地流转收益,还能安心外出打工,增加劳务收入;对于转入土地的经营者来说,人均占有土地资源量增加,可以通过规模经营提高生产效益,实现了供求双方的互利双赢,有效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务工收入较流转前能提高30%以上。山丹县位奇镇今年流转土地4.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8%,二十里堡村定西洋芋基地土地流转期限5年,每亩每年租赁费600元,仅此一项实现收入160多万元,在基地上长期务工人员120多人,年实现劳务收入150万元,流转土地农户每亩较流转前增收600元;民乐县南丰乡边庄村土庄组,以每亩360元的租金租赁土地500亩给万向德农种业公司从事马铃薯连片制种,农民直接收入18万元,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同时,到凯翔马铃薯公司上班,一个月又能多挣800元,比往年翻了一番。土地流转不但带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而且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

(五)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土地流转使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向城镇转移,向二三产业集中,培育了新的创业群体,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甘州区通过流转,有6.65万农村劳动力农忙在家务农,农闲打工赚钱,全区农民纯收入中42%来自种植业,而从二、三产业获得的收入占纯收入的44%。2011年张掖市输出劳务27.09万人次,收入达到24.18亿元,劳务输出成为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渠道。

四、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问题

一是农民参与土地流转积极性不高。群众对政策的理解不够到位。广大群众对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政策的理解存在误区,只认为土地承包关系30年不变,对自然灾害、基本建设、人地矛盾突出等情况下的小调整及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政策了解不多,特别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等土地流转的政策法规不甚了解;大多数农民普遍存在浓厚的恋土情结,特别是老龄农民在心理上形成了根深蒂固的眷恋,甚至外出务工、经商也舍不得将土地流转出去,在土地投入很低、体力不宜耕作的情况下,仍然坚持种植,造成土地流转困难;土地目前仍然是部分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加之近年来国家对农业生产各项补助政策不断增加,农民对土地的预期收益增强。

二是土地流转规范性操作不强。目前,农村土地流转主要依靠群众自发和政府推动,土地流转缺乏对种植大户和企业主等“买主”农业经营能力的资格审查和评估的市场准入机制,土地流转后,又缺乏对农民

利益的保护机制,流转业主一旦经营上出现问题或擅自改变土地用途,常常会给参与流转的农户造成经济损失,又没有效的补偿办法,风险全部由农民承担。绝大部分的土地流转,都没有复耕条款,即使有也未落实复耕费。一旦流转失败,土地无法再次耕种,直接受损害的还是农民。农民希望政府能够在发布土地流转信息、土地分等定级和价格评估、法律咨询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个别基层干部不尊重农民意愿,强迫农民进行土地流转;一部分村社的土地流转没有签订书面合同,只有口头协议;有的村社随意缩短承包期、收回承包地和提高承包费等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损害了农民的合法权益,扰乱了土地流转的正常秩序。

三是土地集中连片流转难度较大。在目前农村家庭联产承包体制下,土地分户经营的分散性、随意性与土地流转的计划性、规模性之间存在矛盾。在大面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规划连片种植设施农业等生产需要的时候,往往因为一户或几户承包户不愿意流转,而使土地集中连片规模经营难以实现,张掖市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农户主要是承包集体耕地和租赁农户耕地相结合两种类型,土地总面积大,但土地位置分散,规模经营面积较小,不利于农户对土地的集中管理,且农业机械在小地块上无法使用,很难实现机械化,阻碍了流转土地耕种效益。

四是农村土地流转法律法规不健全。《农村土地承包法》对土地流转作了相应的规定,但过于宽泛和笼统。由于没有配套的法律文件和可供操作的具体章程来规范土地转让的对象、范围、程序等,也没有统一的操作规程、流转文书格式和完整的政策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上下贯通、全面覆盖的土地流转市场服务体系,由于缺乏中介服务组织,土地流转的供求、价格等信息不能及时有效沟通,导致流出难和流入难等问题并存。大部分土地流转尚处于自发状态,很难形成公平高效、信息完备的土地流转市场。同时,缺乏对流转业主的审查、评估机制和流转收益的合理增长机制,农民利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

五是农村土地矛盾纠纷不断增多。在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中,一部分是农户间私下口头协议,没有签订相关土地流转协议,且乡镇村社没有及时在土地承包经营证书上进行变更登记,使相当一部分农户在土地租(征)用时,因补偿归属问题产生纠纷。特别是国家取消农业税实行种粮补贴后,一些私下转出土地的农户,又开始收回原有承包地自己耕种而引发的纠纷。虽然各级对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做了大量调处工作,但多数农户对乡镇村社的调处持不信任态度,加上人民法院对承包土地诉讼案件受理很少,这给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有效解决带来较大难度。不仅乡镇、村组织难以调处,形成诉讼后,法院的调解往往也很难奏效。六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目前,农村的养老、医疗、社会救助、低保等社会保障体系正在建立健全之中,覆盖面有限,保障水平不高,土地承载着特殊的生存保障功能。不少农民仍主要依靠土地收入解决看病、养老、子女上学等问题,普遍把土地作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来看待,对于土地流转存在后顾之忧。由于农民文化素质不高、缺乏专业技能,城镇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有限,农民在非农产业就业不稳定,缺乏稳定的生活来源和社会保障,土地流转的风险和成本较高,农民普遍把土地作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来看待,对于流转土地存在后顾之忧。

五、对策及建议

能否有效解决当前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存在的问题,事关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坚持“流转形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实施程序合法化、流转合同规范化”的要求,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各项机制,因地制宜,合理引导,稳步推进土地流转进程。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土地流转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内容,是实现规模农业、效益农业,推动农业产化经营的前提和基础,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土地流转的主体是农民。因此,解决好农民的思想认识问题,打破阻止土地适度规模流转的思想桎梏尤为重要。首先,要打破传统的小农经济意识,牢固树立发展的观念、创新的观念、市场的观念、效益的观念。其次,要切实转变观念,要把土地流转放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发展农村经济这个大局来认识,正确引导规范,强化服务意识,改进工作方法,切实将农民的积极性保护好、发挥好、引导好。

(二)强化政策引导,健全管理机制。正确引导和规范是加快土地流转速度的关键。一是要加大土地流转政策的宣传力度,切实做好土地流转示范工作。在平等、自愿、互利原则下,通过公司加农户、业主加农户等方式,鼓励、支持、引导农民大胆试点,以点带面,滚动发展,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二是要加强软硬环境建设,对运用土地流转进行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立项开发的,给予资金、技术、税费等方面的倾斜。三是要加强信息服务、科技服务,为农民、土地承包户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和科技信息,主动做好政策、法律的咨询和指导调解工作,引导土地流转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三)充分尊重农民土地流转的主体地位。一是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农村土地流转必须执行国家法规政策,依法签订合同,按规定缴纳税金、承包费等相关费用,并履行应尽的义务;必须坚持自愿,不论采用哪种流转形式,都应该尊重农民的选择和意愿。二是坚持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认识农村土地流转的主体是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而非村组集体;充分认识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手段。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在形式上不搞“一刀切”,在规模上不下硬指标,一切按市场规律和自然规律办事。三是坚持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广泛宣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和《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对基层干部进行深入培训,让广大干部群众了解掌握有关土地流转的政策精神,逐步消除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及时总结、推广通过土地流转发展特色高效产业、助农增收的典型经验,使广大农民看到土地流转带来的规模效益,积极、主动、自愿地参与到土地流转中来。

(四)积极培育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既要注重有形市场的建设,也要注重无形市场的建设。要在充分尊重农民自愿的基础上,设立土地流转中心或托管中心,以土地托管为载体,对撂荒土地进行统一规划和开发,制定土地市场的流转规则,明确土地流转的程序,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定期发布土地流转市场信息,引导农户或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土地托管发包、股份制合作等形式将承包地向农业产业化项目、种养殖大户流转。同时,要注意发展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加强对农村土地的分等定级工作,积极开展法律政策咨询、提供流转合同范本等方面的服务。对中介服务组织,要在政策上给予优惠,在法律地位上给予明确,在资金上给予扶持。

(五)建立有效的市场准入制度和抗风险机制。要对进入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种植大户、企业业主的农业经营能力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和资信评估,对大宗土地流转实行登记备案制度和到有关部门进行流转合同签证的制度;对于毁损破坏耕作层的要按规定缴纳复耕费。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由政府、土地流转受让业主、农户按照一定的出资比例建立土地流转基金,化解农户土地流转后带来的潜在风险。

(六)积极探索创新土地流转经营体制。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积极探索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体制,创新土地流转模式。一是发展土地合作社。在二三产业发展快、大多数农民已经脱离土地的农村,组建土地合作社,由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量化入股,合作社负责管理土地,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年终采取按股分红等方式运作,提高土地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二是积极推行整村连片流转。对承包农户自己经营土地少、流出意向多的村组,积极引导开展整村连片流转。对不愿流转的农户,可以在保证农户权益

不受损失、承包土地数量、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采取“土地互换”等方式,调整种植田块,促进连片流转。三是探索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信用合作社。借鉴银行货币存贷机制,探索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信用合作社。土地流转信用合作社对农户存入的承包土地,可直接经营,也可采取转包、出租、入股等形式与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经营,使土地流转更加方便灵活。流转形成的规模化土地,组织开展标准化生产,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农超对接”等生产形式,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不断提高生产水平和效益,充分发挥土地规模经营的优势与潜力。

(七)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要真正实现农村土地的有效流转,就必须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防止农民离开土地后因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而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要改变农村现行的以土地保障为核心的非正式制度安排,代之以一系列的正式制度安排,包括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合作医疗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等。要结合张掖市广大农村的实际情况,加快实施农民工养老、工伤、大病医疗保险和住房保障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筹资机制、运行机制等,以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土地流转的后顾之忧。

第四篇:促进农村土地流转 提高农业生产力

促进农村土地流转

提高农业生产力

——对蒙阴县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和思考

中共蒙阴县委党校 刘 强

刘 强,1975年2月生,男,蒙阴县委党校 讲师,教研室主任,本科。联系电话(0539-7149916,***)。

【内容摘要】所谓土地使用权流转,严格意义上讲,是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在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框架下,农地产权结构被分解为三种权利,其一是所有权;其二是承包权;其三是经营权(使用权)。因此,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含义,是指拥有农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也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国家允许农地合理、有序地流转,是我国农民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充分调动和保持农民生产劳动的积极性,是推动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的有效措施。近年来,蒙阴县按照中央土地政策的精神,坚持政策引导、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工作方针,以市场为导向,在稳定家庭承包经济的基础上,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推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并把它作为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取得了一定成效。通过抓好土地整理、主体培育、形式创新、机制完善,使流转面积逐年扩大,流转速度明显加快。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强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了科技兴农战略的实施,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的步伐,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关键字】农村 土地流转 提高 生产力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实现农村发展战略目标,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抓紧在农村体制改革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进一步放开搞活农村经济,优化农村发展外部环境,强化农村发展制度保障。当前,实现农村土地流转既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措施和途径,也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一. 蒙阴县农村土地流转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蒙阴县地处沂蒙山区腹地,全县地貌,深受构造、岩性、气候、河流等内外营力作用的控制和影响。整个地形南北高,中间低,由北西向东南倾斜。全县总面积1601.6平方公里,其中山丘陵区占27%,低山丘陵区占54%,准平原区占10%,水域 占9%,现有耕地面积47万亩。截止目前,全县土地流转总面积2.6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6%;其中互换面积1.36万亩,转包面积0.97万亩,租赁面积0.3万亩。

1.蒙阴县土地流转的现状

作为一个山区县,蒙阴县丘陵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94%,土地流转势在必行。1998年,土地实行二轮延包时,由于土地地级过多、级差过大、农户承包的土地分散的七零八落,有的甚至十几处,每块面积往往只有几分几厘,难以实现连片开发,严重影响了土地产出效能,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土地实行有序流转,促使小片归大片,将分散的土地化零为整,使农村土地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不变的前提下,由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由零星种植向集中连片开发转变,进一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为切实搞好这项工作,县委、县政府于2002年在联城乡许家沟村进行了土地流转试点。

2008年,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动农村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对土地流转问题提到一个更高的层面,特别强调要在农民自愿、有偿的前提下。2009年初,中央1号文件提出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必须让农民自愿选择,任何人不能强迫农民去流转土地,或者阻止不让农民自愿流转土地。在政策的引导下,蒙阴县为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有序流转,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一是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不变的原则。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本保障,落实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实现农村土地流转的基本前提。按照中央、省、市一系列指示精神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蒙阴县精心组织、严格程序、规范操作,全面落实了农村土地承包政策,依法完善了二轮延包工作,基本上做到了承包地块、承包面积、承包合同和经营权证书“四到户”。共落实土地承包面积44.6万亩,让农民吃下“定心丸”,为土地流转打下了基础。

二是坚持自愿有偿原则。坚持以《农村土地承包法》和中央、省、市有关政策为依据,以农户自愿为前提,以双方协商为基础,达到双赢效果。

三是坚持土地向连片开发集中原则,土地流转的目的是提高适度规模经营水平,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同时更要方便农户耕种,因此通过流转,实现土地连片开发是提高生产效益的重要途径。

2.蒙阴县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

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逐步推进,蒙阴县农村土地流转的步伐明显加快,规模不断增加,结构不断优化,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互换 即承包户之间为方便耕种管理,交换其承包地块的使用权。这种土地流转方式在蒙阴县比较普遍。近年来,农户组织成立专业合作社,有计划、有组织的 沟通农户互换土地,将分散的土地集中到一起,既方便了耕种,降低了生产成本,有利于土地的连片经营,也为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和规模效益创造了条件。通过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来推动农村土地流转也成了蒙阴县土地流转的一大特色,自2002年以来,共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2400多个,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界牌镇双河峪村富民合作社成立于2003年,建社伊始,合作社就积极引导社员进行土地流转,全社共流转土地400余亩,实现了连片开发,在此基础上合作社组织社员兴建塘坝3处,建水池56处,修生产路2600米,目前全社共发展蜜桃260亩。联城乡许家沟村共有144户,400多口人,该村有600余亩未开发利用土地,其中有多户农户承包地。该村于2002年组建了三个合作社,并以这三个合作社为依托进行了土地流转,将原来分散多处的农户承包地,在农户自愿的基础上进行了流转,每个合作社通过流转得到了200多亩土地,并由合作社按人口分配到户,为合作社建立一社一品的生产格局创造了条件。坦埠镇中药材协会流转农户承包地1100余亩,现年生产优质药材种子5万余斤,取得经济收入62万元,带动入会农民人均增收3000多元。再如野店镇南晏子村952人,人均耕地1.5亩,近年来,该村建立7个合作社,93%的农户加入了合作社,调整互换和开发整理土地1200亩,形成了“一社一大片,一户一大块”的种植格局。

转包 即承包方将承包期内的部分或全部土地使用权,以一定条件转给第三方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原承包方与转包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不变。据调查,采取这种方式进行土地流转的承包户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不愿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又不愿放弃土地承包经营使用权的承包户,他们有的进城务工,有的则从事第二、三产业。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加,务农人员相对减少,无劳力户或外出务工经商户将自己的承包地转包出去,既保证了农户的土地收入,也促进了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二是年老体弱,无力进行土地承包经营的农户。

出租 即承包户将承包的部分或全部土地出租给本村外的他人经营以获取租赁收益。蒙阴县旧寨乡采取这种方式流转土地120亩,占流转面积的1.8%,主要是租给了企业。例如山东中信钙业有限公司、蒙阴九寨水泥粉磨有限公司、蒙阴县边家风味食品有限公司等均采用这种方式从北楼、八里庙子、西彭吴等村租凭土地。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山东美华农业(原润东果蔬汁)有限公司是蒙阴县招商引资来的一个大项目,计划投资3亿元。该企业为建立自己的原料生产基地,计划租赁农户承包地3000亩,目前已落实300余亩,既为农户增加了收入,也为公司进行标准化生产打下了基础。采用租赁这种方式进行土地流转,出租户不仅获得了土地租赁收益,还可利用农闲季节,进入当地的工厂打工,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获得了稳定的工资收入,有利于城镇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3.蒙阴县土地流转的特点

蒙阴县土地流转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既保证了土地适当集中和规模化经营,实现土地开发效益的最大化,又从根本上保护了农民利益,取得了农民得实惠、村集体增收入、经营者获利益的“三赢”效果,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土地流转的动机发生了变化。在免征农业税前,村组织和农户流转土地主要动机是为了完成税费上缴任务,避免土地撂荒。免征农业税后,不论是村集体经济组织规模流转,还是农户自主进行流转,其动机都是为了增加收入。可以说二者的行为由被动变为主动,进行土地流转的积极性得到提高。二是土地流转的范围不断拓宽。免征农业税后,农民种田的成本进一步降低,他们的惜地意识提高,流转的土地由当初的撂荒耕地扩展到整合农用地。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已由原来在亲戚、本村、本乡的农户之间进行,扩展到外村、外乡甚至外来企业。三是土地流转的市场取向开始显现。部分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户,现在为享受国家对种粮面积的补贴纷纷要求收回已转包的土地,或要求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重新确定流转费用。

4.蒙阴县土地流转的效益分析

从全县的角度的看,土地流转有利于促进农民获得财产性增收,有利于破除土地城乡二元分割,土地流转盘活农村“沉睡的资本”,其收益是农民“特殊社保”。蒙阴县通过加快土地流转,促进了农业的规模经营和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加快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进了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土地流转,蒙阴县农村土地走出了一条由分散经营向集约经营发展的新路子,优化了土地资源配置,促进了农户的连片开发,加速推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例如旧寨乡初步形成了无公害蜜桃、干煸肉丝、兔毛加工三大支柱产业,培植了杏大精品示范园和农产品加工创业园,现拥有优质无公害蜜桃3.2万亩,农产品加工企业23家,其中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农产品注册商标8 个,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农业增效。

二是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通过土地流转,有一部分承包户的土地转移到外来企业手中,农户不仅可以得到土地租赁收益,还可进入企业打工,获得稳定的工资收入。例如山东中信钙业有限公司租赁旧寨乡北楼村78户承包户的土地65亩,这些承包户不仅可获得每年每亩1000元的土地租赁费,进厂务工的,每月还可拿到1500元的工资收入,仅此一项,每年增加收入20000余元,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从调研了解情况看,蒙阴县的土地流转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 产业化经营,对培置壮大农村特色和优势产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 蒙阴县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

蒙阴县农村土地有序流转新机制有一些新思路、新举措,在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引导和支持下,农村土地流转的积极性提高,土地流转有了新气象。但同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农民认识不到位,观念滞后,流转水平低,进程较缓慢。在农村旧思想根深蒂固,给承包土地流转带来困难。农民就业空间小,农民的养老、医疗、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还处在建设初期,大多数农民主要还是依靠土地收入解决吃饭、看病、上学、养老问题,这就造成农民对土地流转存在后顾之忧,宁愿造成地荒也舍不得将土地流转出去,大面积撂荒必然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给农村经济造成一定的损失。农民的“两不”和流转业主的“两怕”是影响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观念障碍。农民的“两不”,指的是全面取消农业税后,农民“不占白不占”的心理普遍存在,“不愿”交出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农民将农村承包土地作为其生活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不敢”流转或交出土地承包经营权。业主的“两怕”,指的是业主“一怕”农村土地政策不稳,不敢大胆投入;“二怕”农业生产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压力大,不敢大规模搞开发。

第二,土地流转市场尚未形成,缺乏中介服务。目前,由于缺乏土地流转的市场中介组织,土地流转主要依靠农民自发进行,想转出土地的农户寻找流转对象难,而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和具有一定规模的种植大户却苦于挨家挨户的谈判费时费力,使流转成本增大。土地流转缺乏中介组织,信息传播渠道的不通畅,严重影响了土地流转的速度、规模和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延缓了土地流转的进程。

第三,运作程序不够规范,容易形成土地纠纷。土地流转不规范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多数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是自发形成的,以亲朋邻里间为主,只有口头约定,没有书面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规范性差,在某些方面不具有法律效力,有的也未经村社集体经济组织审查同意;二是土地流转有的不按规范签订合同,合同条款、标的不明确,甚至与现行法规相冲突,如租用土地的时间超过了二轮承包期规定的时间等。有的曲线炒作地皮,实行耕地“农转非”;三是县乡级合同管理机构审查、签证或公证机关公证体系还不完善。没有建立完整的土地流转合同档案,农村土地流转资料档案比较缺乏。农村土地流转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制约土地流转。土地流转行为不规范、流转效率低,土地承包纠纷隐患较多,处调难。个别地方农村土地承包政策落实不到位,土地没有确权到户,影响了农村土地流转规范有序开展。

第四,利益分配机制不科学,调动不起农民的积极性。有的地方土地流转存在 较大风险,损害了农民的土地合法权益。例如,在土地流转前,缺乏对流转业主的农业经营能力资格审查和评估的市场准入机制;在土地流转后,又缺乏对农民利益的保护机制。流转业主一旦经营上出现失误,无法履约,常常给参与流转的农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造成损失后,又缺乏有效的补偿办法,风险由农民承担。农民的流转收益缺乏增长机制还表现在流转合同的约定上,农民土地流转收益一般是一签几年甚至几十年不变,大多数农户土地出租后,一亩地一年的租金100-300元,流转期间不再调整租金,没有考虑经济发展变化及流转供求关系对流转收益的现实影响。

第五,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产业支持。农户间土地自发流转比重大,集体组织引导流转少,规模化推动力量不足。虽然农民之间通过自发土地流转对防止土地荒芜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但是土地流转后仍然没有改变农户各自分散的经营方式,缺乏组织化规模经营,市场搏弈能力差,经济效益低。一些发达省份,在征得农户同意的基础上通过集体统一组织流转,有力地推动了以土地合作组织形式和土地股权制形式快速发展,促进了土地流转加快,实现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蒙阴县得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数量相对较少,带动土地流转力量不足,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关系不够紧密。

第六,承包土地少,规模生产难形成。平均分包土地的格局使农民在有限的土地上实现增收的难度增大,扩大规模经营又没有多余的土地,放弃承包土地又担心生活没有保障,有限的土地限制了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造成了农业土地资源的浪费。小规模生产,农民收益难增加。分散零星生产经营方式难以摆脱小农经济的桎梏,制约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影响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形成和推进

三.在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的要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蒙阴县在实际工作中除应遵循上述方针外,还必须注意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尊重农民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体地位,土地流转不能违背平等自愿的原则。土地是否流转及以何种方式流转,必须尊重农民意愿,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阻碍或强迫农民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不能为了流转而流转,不要把土地流转当做有利可图的事情,不能在流转过程中损害农民的利益。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平等自愿原则,也一定要尊重农民的土地承包权。二是要在确权到户的前提下引导流转。蒙阴县各乡镇要完善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工作,在对农民的承包地进行物权化保护的前提下引导流转,流转期限由流转双方依法商定,流转期满后,土地的承包经营权仍归属于土地流出方。三是推动流转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流转补偿 的标准和形式,应由流转双方共同协商确定。同时,要认真执行上级部门公布的土地流转最低指导价,并明确多种兑现方式,以更好地保护农民利益。四是土地流转不能改变基本农田的用途。粮食安全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基本农田主要用于粮食生产,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不能把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农田改变用途。十七届三中全会《决议》对新形势下如何发展现代农业从七个方面进行了部署,引人关注的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被放在七项部署的首位,这既显示了中央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也反映出中央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近几年,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农业的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成为必然。于是,各种形式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在全国各地展开。尽管土地流转是规模化经营的必然趋势,但是全球粮食危机又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粮食安全对我们有着异乎寻常的重要意义。因此,土地流转必须严格执行中央的“三个不得”中的“不得改变土地用途”。确保粮食安全应成为土地流转的终极目标

四.进一步推进蒙阴县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建议和对策

农村土地流转的基本思路是以发展为主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在流转原则上,坚持维护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长期稳定农户承包权,依法流转使用权。在流转目标上,依靠各方面的优势组合,实施耕地规模集约经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针对蒙阴县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应积极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模式,探索土地流转的新机制,不断总结经验,努力使土地流转为全县农业发展、经济建设服务。

1.加强政府引导,着力政策推进,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设

土地流转处于起步阶段,政府引导尤为重要。政府可以出台专门文件,召开专门会议,全面宣传贯彻党中央土地政策,解除部分基层领导和群众思想疑虑,同时结合实际,制订鼓励流转的政策,特别明确土地开发利用政策,轻税薄赋政策,权益保障、环境、信贷、服务方面的政策。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事关广大农民群众和各经营主体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县乡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要有所作为,不乱作为,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同时充分调动村级基层组织的积极性,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依法完善前期流转中的遗留问题,积极组织竞争流转。根据十七届三中全会“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转让、出租、互换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的精神,加强对土地流转必要性的宣传。要让群众认识到,土地不仅仅是农民就业和生存的手段,更是一笔庞大的资产,加快土地流转正是合理利用这一 资产,增加收入的有效手段。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有关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和通过流转土地增收致富的典型,让农民了解政策,消除误解,放心流转。

土地流转市场是土地流转的最重要条件,而流转中介组织是沟通买卖双方最主要的桥梁和纽带。建立全县农村土地承包和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负责土地承包及流转的政策把握、方案制订和业务指导、流转信息发布和中介等工作。政府要在资金上给予扶持,安排专项工作经费,保证土地流转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严格农村土地流转程序,规范合同管理

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及山东省实施办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要求,必须要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的程序和行为,严格农村土地流转申请、审核、信息发布、合同鉴证等流转程序,确实保障农民利益。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合同的监督管理,要制定统一的流转文书格式,无论采取哪种形式的流转,当事人双方均必须依法订立相应的流转合同,流转合同的签订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要坚决维护农村土地流转合同的严肃性。对已有土地流转合同,尤其是口头合同,要积极引导双方签订书面协议,明确双方责、权、利,保护双方的利益。同时,要针对当前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局面,有前瞻性、预见性地在合同中留有余地,确保出现新情况以后,农民的利益不受侵害。例如: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最关心地租价格,可以考虑由政府指定出一个相应的指导价格,并根据社会的经济指标定期调整,既不能让农民哄抬价格,又不能使地价被低估,确保双方的利益不受损害,创造出土地流转长期稳定高效的社会环境。

3.完善农村保障政策,调动农民积极性

完善农村保障,特别是失地农民的保障,是促进土地流转的重要一环。土地流转问题不是一个单纯的土地问题,而是与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相联系的社会问题。在垛庄镇调研期间,调研组针对一些种田水平不高的农户,提出“把土地流转出去,给种植水平比较高的农户耕种,失地农户外出务工或经商”的建议。针对这一建议,有些农户比较感兴趣,但他们的后顾之忧是如果外出务工或经商不成,回家后又失去土地,会给生活带来困难。针对这类问题,政府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解决:一是制定新的补偿办法,让农民享受到土地征收、征用带来的利益升值,合理分配土地收益。二是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社会保障基金制度,确保征地补偿安置费用足额到位、专款专用。三是实行有针对性的补偿安置和基本生活保障措施,做好不同年龄、不同收入、不同阶层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衔接工作。四是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就业和再就业培训体系,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培训,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

4.土地流转与发展农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相结合 蒙阴县的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在全省乃至全国走在前列,在今后也要保证蒙阴县的各农业合作社健康稳定发展,始终保持合作组织成为蒙阴县农业农村工作的一大亮点。壮大农业合作社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搞好土地流转,保证规模化生产和标准化生产的需要,推动传统农业转型。

在此次调研活动中,垛庄镇蒙河阳光葡萄合作社的社长刘长军同志就提出为了保证种植型合作社生产规模化,应该加强土地流转。该合作社吸收了全村三分之二的农户参加,发展蜜桃200多亩,葡萄100亩,给入社农户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但由于未入社的农户土地与入社农户土地交错分布,不能使果品生产连成片,给规模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因此下一步如何正确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流转,确保果品生产成规模,提高效益就显得尤其重要。

再如岱崮镇井旺庄果品合作社自成立后,把社员的60多亩桃园进行统一管理,在县农业局的指导下按无公害果品生产规程组织生产,保证了果品质量,现正申报国家绿色食品标志。果品已成功打入上海、广州的市场,深受当地消费者青睐。如果把合作社继续做大做强,带动周围更多的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加入到果品生产中来,不仅合作社发展壮大,而且可以提高全体果农的收入和蒙阴县果品的知名度。

农业龙头企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和助推器,在发展农村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发展规模越大对土地的需求就越大,要求农民土地流转的面积就越大,对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拉动也就越来越大。政府应制订优惠的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拓展发展空间,充分利用其外联市场、内联千家万户的作用,逐步打造产业品牌,自主开发经营项目,吸引农户入股,推动土地流转进程。尤其要充分发挥区域优势,通过流转土地建立基地,按照企业要求实施标准化生产,探索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的路子。农业龙头企业也可与合作社进行合作,把生产基地转给合作社管理,合作社为企业提供加工农产品,企业为合作社统一提供良种、技术、农资、销售等服务,形成 “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基地”三位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这方面蒙阴县的龙头企业润东果蔬汁公司已经在高都镇开始了尝试,但规模还比较小。但是,单靠企业进行这项工作有难度,所以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在这方面加强指导服务,特别是对土地流转要予以引导,减轻企业的工作负担。

5.把土地流转与精品示范园区建设相结合

农业精品园区发展近几年来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如寿光的蔬菜示范园、烟台农博园、上海松江农业精品园等,这些园区的建设不但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而且成为农业旅游的热点。比如2008年寿光第九届蔬菜博览会就接纳了152万游客前去观光,吸引外资64亿元,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这方面,蒙 阴县开始着手精品示范园区的发展,例如蒙阴县的桃花节等活动,但场所分散,缺乏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精品示范区。蒙阴县可以立足于果品大县的实际,通过土地流转,集中一部分土地搞精品果品园区建设,不仅可以示范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而且可以通过示范园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同时可以把示范园做为农业旅游热点吸引外地客户来观光旅游,宣传蒙阴县果品大县的形象,促进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

6.通过农业综合开发促进土地流转

作为农业县,我们每年扶贫农业开发、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土地整理等项目比较多,通过这些项目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政府可以综合规划,选好发展项目。按照区域化、特色化、产业化思路,进行规模经营、集约经营规划,着力招商引资,利用这些项目实施的机会对农村土地进行合理流转。今后,还可以考虑适当加大向农业项目招商引资的政策倾斜扶持力度,通过财政贴息、补贴等形式,争取一批有实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竞争能力强、效益显著的农业项目,以点带面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的主动性。

7.积极探索有益的土地流转模式

对于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目前一些地方已经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探索,可以借鉴其中的先进经验,也可以自己探索适应当地情况的有益的流转模式。例如滕州市西岗镇的农村土地流转交易中心的运转方式,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在借鉴他们运作方法的基础上,蒙阴县土地流转管理中心可以建设制定一套规范土地流转的办事程序。再就是学习宁阳市建立的“股份+合作”的土地流转路子和“底金+分红+劳务收入”的土地流转分配方式。这种土地“股份+合作”流转模式的运作、管理、经营和分配机制主要有四大特点:其一,农户以土地经营权为股份共同组建合作社。按照“群众自愿、土地入股、集约经营、收益分红、利益保障”的原则,引导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其二,合作社按照民主原则对土地统一管理,不再由农民分散经营;其三,合作社挂靠龙头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其四,合作社实行按土地保底和按效益分红的方式,分配时,首先支付社员土地保底收益,留足公积公益金、风险金,然后再按股进行二次分红。这种以土地入股的方式也值得借鉴。

第五篇:开展农村土地流转 促进农业规模经营

开展农村土地流转

促进农业规模经营

摘要:本文在系统研究我国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相关政策的前提下,分析了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律依据,提出了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措施: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立法研究;加强土地整理,建设高标准农田,推进土地流转;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组织;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登记制度。

关键词:土地经营权;农村土地流转;农业规模经营

中图分类号: F32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15.029

目前,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现代农业企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迅速发展,为新一轮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1]。为了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必须加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保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够实现集中连片经营,实现土地经营的规模效益,促进农民致富、农业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政策溯源

1.1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

建国以后,我国农业经营经历了曲折的变革和发展过程,从互助组到初级农业合作社、高级农业合作社再到人民公社地,奠定了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基础。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党和国家针对农村土地承包和土地关系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使我国农村土地在人民公社时期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之上,逐步明确了土地承包经营权与土地所有权分离的基本事实,即农村土地所有权坚持集体所有制不变,通过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承包给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农户),奠定了基于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家庭经营体制基础。

1.2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政策响应

上世纪90年代,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农业技术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日益突出,部分农民进城务工或经商,从而出现了“农民工”现象,农民进城务工或经商取得经济收入的同时,无法有效经营土地和从事农业生产,从而出现了土地流转的现实需求:部分农户愿意放弃或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出现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出去的社会需求。与此同时,专业大户需要更大规模地经营土地资源,社会资本投资兴建的农业企业需要集中连片的土地资源,出现了土地经营权转移的社会需求。为此,进入新世纪以后,党和国家响应农村社会的现实需求,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政策,并于2002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有法可依;2007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明确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属于用益物权,界定了相关的法律关系,促进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工作的有效推进。

1.3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政策支撑

2008年~2015年,连续8个中央一号文件中都有对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完善和补充,把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工作做为稳定和完善农村工作的基本制度,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使农村土地流转进入常态化操作时期。目前,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实践,部分地区以村为单位统一组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部分地区建立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专业服务机构,有力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

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特征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具有自己的特点:必须存在有效的具有物权性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改变农村土地所有权权属和农业用途;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必须受承包期限制,即要以剩余的承包期为限;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必须坚持自愿和平等协商原则;新承包人享有的权利以原承包人享有的权利为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可以取得合理补偿[3]。

2.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认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规定,通过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和登记造册等措施,确认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归属,这样体现了国家对土地承包经营权这一特殊的用益物权关系的有效干预,实现以公权力确认私权利,保护承包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对于这一特殊的用益物权,《物权法》规定发包人不得收回、调整承包期内的承包地,土地承包权人有权自主决定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其他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并明确非公共利益需要不得征收承包权人的承包地,切实保证承包权人的合法权益[4]。

2.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性质的法律界定

土地承包经营权是一种用益物权,它具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农村土地是集体经济组织所有(或国家所有归集体经济组织管理),集体所有的农村土地资源是在建国初期农民所有的基础上经过农业合作化运动后过渡到集体所有制的,对于属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农民,在承包农用地时,由于土地所有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分离,土地承包经营权既可以理解为使用他人之物(集体经济组织),也可以理解为使用自己之物(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土地承包经营权是一种特殊的用益物权,它是在具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这一身份权之后,才能取得的用益物权。第二,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一种特殊的用益物权,其特殊性还表现在集体土地的功能方面。农村土地既是一种生产要素(农业生产资料),同时也具有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条件的职能,农民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基于保障农民基本权益和谋生手段的需要,失去土地或丧失土地承包经营权也就意味着丧失了基本生活来源。所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拥有者必须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

2.3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法定主义原则

在农村家庭承包关系中,必须坚持法定主义原则,即必须在法律法规的基本框架下确定土地承包经营权关系:发包方(集体经济组织)与承包方(农户)必须依照法定的内容确立土地经营权承包关系,发包方和承包方的任意意志必须被强制性的法律规定所取代,必须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和《物权法》等法律法规来规范双方行为,体现设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时对主体的强制性,实现土地承包经营关系的法律保护。

2.4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定期限

《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在农村土地资源中,耕地的承包期限为30年,草地的承包期限为30~50年,林地的承包期限为30~70年,这是法律规定的基本年限。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土地承包经营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进一步明确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长期稳定性。

2.5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抵押人依法承包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荒地的使用权,经发包方同意后可以抵押。但该法同时也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宅基地、耕地、自留地、自留山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抵押。在这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上位法均无规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强调要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处置、抵押、担保、继承等方面的权利。在这方面,后续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可望得到妥善解决。目前来看,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抵押、担保等方面仍缺乏可操作的法律依据。

3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3.1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立法研究

近30年来,党和国家的一系列政策和法律法规的颁布,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奠定了基本的法律基础。但是,进一步加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立法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势在必行的。目前看来,土地承包关系的确定和土地经营权流转已具备基本的执法环境,但现行的法律法规所界定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主要包括出租、转让、转包、互换、入股等,在抵押和担保等方式没有可操作的法律依据,这就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混乱,致使一些地区土地流转实践中出现的抵押、土地信托、赠与等方式无法可依[5]。

3.2加强土地整理,建设高标准农田,推进土地流转

目前我国耕地细碎化现象非常严重,主要源于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过程中的田块细碎化和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过程中的田块细碎化,这种土地细碎化已成为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极大障碍,同时也增加了田间道路和分隔垄的占地面积[6]。为了推进农业规模经营,加速农业机械化进程,加强土地整理,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耕地质量,为集中连片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造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合理流转。

3.3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组织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的自发行为或单纯的市场机制,必然导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的混乱状态或内耗增加,增加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的成本,延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谈判进程。要确保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得动”、“转得出”,县、乡(镇)政府部门应积极制订适合当地的政策措施,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和当地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应主动承担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协调工作,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强化和保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减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的纠纷和内耗。

3.4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登记制度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法律赋予的用益物权,属于不动产物权,土地承包权人拥有的经营权一旦流转出去,转入方就享有实际土地使用权。但是,在我国现行立法体系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债权合意主义做法,容易使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过程中的物权变动缺乏必要的公信力,从而可能造成对善意第三人的伤害。为了提高土地经营权流转行为的公信力,必须由政府国土管理部门委托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登记机构来担任登记职能,建立分作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公告―查询制度,以便土流转当事人查阅相关土地经营权现状,保护土地流转当事人双方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实现政府或国土管理部门对土地经营权流转情况的有效监控。

参考文献

[1] 高志强.中国特色家庭农场制度框架:基于湖南“十县百村千户”调查的思考[J].农业工程,2014,(4):169-172.[2] 许经勇.农业现代化视野的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与职业农民[J].学习论坛,2015,(3):27-30.[3] 许贵松.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立法探索[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14.[4] 张艳,马智民,朱良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化建构[J].中国土地科学,2009,23,(4):60-64.[5] 黄建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立法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1):45-53.[6] 陈明,武小龙,刘祖云.权属意识、地方性知识与土地确权实践:贵州省丘陵山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的实证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4,(2):65-74.作者简介:李姗姗,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农村区域发展。

通信作者:高志强,博士,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农业发展研究。

下载论剑阁县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交易中心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对策措施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剑阁县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交易中心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对策措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