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土地流转实现农业集约化经营的现实选择
农村土地流转:实现农业集约化经营的现实选择
摘要:在推进城镇以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中,不可缺少的是的组成部分是农村土地制度的合理安排,土地问题可以说是农民问题的根本,而农民问题的主要核心问题是农村土地流转问题。自从我国改革开放后,我国实施了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积极探索了农村土地制度,不但使农村经济发展得到了促进,同时,也很程度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关键词:合理安排;农村土地流转;农村生产力
引言:随着改革开放,对于农村的农业现代化、规模化地经营土地、农村的建设方面及农民的收入都发生了一些有利的改变,这就表现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已在全国各农村进行流转,并且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进展。农村土地流转的充分发挥对于经济社会中农村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这是对于农村土地流转途径和有效而积极探索结果。
一、土地流转的基本特点
农村的农户以自发流转为主是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表现,它主要表现在土地流转的组织化程度上。因为有些农村的土地流转还处在起步的阶段,土地流转的中介组织也比较缺少,使得土地流转组织程度也不高[1]。
从农村土地流转的流向看,以同一个农村内的农户互相之间的流转仍然是目前土地流传的主要方式,并且主要是在熟悉的人和亲戚朋友之间流转,农业经营的大户是土地流入的主体。农户通过中介组织统一和集体组织流转的面积只占总面积的20%左右,而自发流转的却占总面积的80%左右,因此,从组织化程度上看,农村土地流转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农村以经济作物的种植为主,是从土地流转后用途上体现出来的,能够尽快地捕捉市场机会,加强市场经济意识,这些主要是针对涉及农村企业和农业经营大户,而他们就是土地流入的主体。将种植经济作物作为流入的土地,作为获得经济效益的主要目的,是这些流入主体的主要运用的方法。
农村以互换、出租及转包为主,是从土地流转的形式上体现出来的,随着农户流转主体的多元化及流转意识的不断增强,农村土地的流转形式也逐渐多样化。现在以互换、出租及转包为主,代替了以前互换和转让,同时也出现了集体征用、股份合用、拍卖为辅的其它各种流转形式。
承担农业税、三统五提等税费是农村税费改革前农民必须承担的,农户在土地流转上的转收益几乎没有。中央进税费改革以后,对于支持农民的惠民力度加大了。不但逐渐显现了农村土地的增值潜力,对于农村土地流转能够快速发展,也是一个很好的带动,从耕地、荒坡、林地及荒山都呈现出价格由高到低的趋势。
二、土地流转呈现的主要方式
(一)“农业经营大户与农户”合作的方式。
农业经营大户与一些农户协商后,达成自愿合作的协意,将承包经营权以租赁的形式流转土地。农业大户发挥自身的技术和种植经验的优势,使连片经营规模得以实行,起到了双方受益的好效果。
(二)“专业合作社与农户”合作的方式
农户组织建立起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业经营大户的带动下,成员是其合作社的主要服务对象,用租赁农户土地的方式来实现规模上的经营。不但提供了农业的生产经营的信息技术的服务,还提供了购买、贮藏、运输、加工、销售等一系的服务。
(三)“企业与农户”合作的方式
以农副产品流通企业或者农副产品加工作为企业的龙头,通过股份合作制、合同契约等各种利益的结合机制,以从事专业生产方面将农户带动起来,把加工、生产及销售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一体化经营的实施。
(四)“集体组织与专业协会及企业”的合作方式
为了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实现、引导土地流转,由农村集体组织带头组建了农民专业协会,他们把分散的农村群众联系起来,对接农业的龙头企业,经过龙头企业的技术指导和统一部署,对于技术活动和各项生产进行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
(五)股份合作的方式
近几年来,一些综合园区大型的经营方式,已取代了以前的农户以单一的参股作为土地流转的模式。如融科、教、养、农、工、商作为的一体的综合园区大型的经营[2]。
三、土地流转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首先,对于在土地流转思想认识上的不足是农村大多数农户普遍存在的问题,因为农户缺乏对土地流转政策和法律的了解,不愿把土地流转,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生存理性”已成为这些地区农户的理性,生活方式和经济行为仍然是农户最主要的农地经营。
其次,土地流转的市场在农村本身就不健全,土地流转的行为也不规范,从而对于土地的规模、速度及效益都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
最后,社会保障体系对于土地流转不完善;信贷服务对于土地流转不到位;农业发展的程度对于大规模的土地流转的需要很难满足。这些不但对于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非常不利,而且对一些农业企业和生产经营的大户想要用土地流转的方式,实现规模化和集约化的经营会有非常大的风险;对于想要要参与土地流转农户的积极性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3]。
四、对于农村土地流转发展的建议
首先,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宣传力度需要加大,引导农户对于土地流转承包经营权的认识。对于一些思想认识不足的农村干部及群众,各级政府部门应该通过一些新闻媒体方式,如电视、广播等,对于土地流转的经营政策、经营权及一些相关服务信息进行宣传。
其次,对于土地流转市场的经营体系需要健全,对于土地流转的效益和效率都会有所提高;对于土地流转的行为要进行严格规范,这样对于农民的合法利益会有一个切实的维护;为了解除参与土地流转农户的后顾之忧,对于失地的农民的就业保障和社会保障体系需要完善。
最后,对于农村土地流转的相关法律制度需要完善和修订,这样对土地流转在信贷方面的支持力度能够加大。农业企业和农户贷款比较难,土地流转方面信 贷资金的支持也不足,这些问题都是因为《物权法》和《担保法》限制了农村土地的抵押[4]。
总结: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发展农村土地流转,是对农业规模的经营的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加快的调整;对于农业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选择和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的实现都是非常有利的。参考文献:
[1]朱学新.家庭农场是苏南农业集约化经营的现实选择[J].农业经济问题,2011,12(02):39-42-80.[2]石冬梅.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3.[3]孙研.我国土地流转条件下粮作农户经营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13.[4]帅晓林.我国农村承包地流转市场化之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
第二篇:实施农村土地流转 创新农业经营模式
实施农村土地流转
创新农业经营模式
摘要: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村家庭承包的土地通过合法的形式,保留承包权,将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行为。农村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通过土地流转,可以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农业经营模式。土地流转是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农村土地流转对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新农村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土地流转;特点和优势;存在问题;采取措施
中图分类号: F321.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18.020
土地流转的特点和优势
1.1 土地流转的特点
农村土地可以进行企业化大规模耕种经营,具备现代化农业的性质特征;土地流转不会改变农村集体对土地耕地所有权的性质;土地流转不会降低农民生产积极性和生产力,可形成专业化农民的生产体系;农民可以减少农耕工具、农机具的成本投入,更能发挥劳动效率,从而节约大量成本;有效转移农村劳动力,减少农业人口的比例结构,从而加速推进城镇化建设;提高农民的集体组织观念和组织性,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1.2 土地流转的优势
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农村土地流转加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经济效益提高,增加农村的整体收入,同时土地的高度集约化也相应改善了农村的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经营效益。通过土地流转,农民可以获得相对较高和比较稳定的有偿转让收入;更新农民观念、提高农民素质。规模化经营在农村扎根后,企业先进的经营理念、生产技术和市场意识对当地农民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改变农民传统的生产观念,学到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生活水平、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土地流转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同时国家采取积极措施解决农村基本养老问题和贫困户基本生活保障问题,从而促进了农村的和谐与稳定。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受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认识不够
有相当多的农民不知道土地承包法的有关内容及土地流转的有关法规、规章、政策和知识,认为是要收回他们的承包权,思想上顾虑重重,缺乏自主创新意识,不愿将土地流转出去,这种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流转规模的扩大。
2.2 土地流转范围整体性差,供需双方信息不畅
部分村民不愿意参加到土地流转的行列中来,致使土地流转的整体性大大降低,出现了土地流转不能成大片的现象,影响了规模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总体效益不是太高。
2.3 农村土地流转管理亟待加强
一是二轮土地承包需要进一步完善。承包合同不完善,承包双方权利义务关系不明确,承包纠纷时有发生,地方土地承包台账管理不健全,土地经营权证、承包合同、台账与实际承包地块不一致;二是土地流转管理滞后。缺乏完整的政策体系和现代化的工作手段,在一些地方土地流转仍然处于自发、无序的状态;三是管理机构和经费不到位。缺乏统一规范的土地承包和流转管理机构。土地承包管理有名无实,土地流转管理处于真空状态,影响了土地流转的规模和效益。
2.4 乡村基层组织工作力度不大
基层干部存在求稳怕乱、少找麻烦的思想,工作不到位,引导不力,服务滞后,影响了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与规范化管理的进程。村级组织在协调引导、土地调剂、矛盾处理、监督管理等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促进土地流转的有效措施
3.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土地流转知识与思想认识
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解除农民的顾虑;积极开展探索、大胆试验,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指导意见和政策措施,进一步创新机制、完善制度;土地流转的受益者是农民群众,要加大土地流转的宣传力度,提升农民的思想认识,并使其真正从中受益。
3.2 加强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设,形成完整的信息网络
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要注重信息的及时性与完整性,确保农民可以得到最大的利益;在土地的市场化运作中,农民要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申诉权,切实保障农民的土地流转自主权和流转土地的收益权。
3.3 政府重视,政策落实到位
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是各级政府的重要目标。农村土地流转有助于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土地流转的有关政策措施,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进程;通过算账对比、典型引导、强化服务、制定优惠政策等,为土地流转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3.4 健全土地流转市场机制,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
农村土地流转工作要在稳定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引入市场机制;逐步健全农村土地流转的市场机制,积极有序地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把农业生产从家庭分散经营转向适度规模经营;要加强对土地流转的有效监督和规范管理,做到有法可依,依规而行,使土地流转健康有序进行;要加快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同时大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使有能力的新生代农民逐步成为“城市人”,改变农民对土地的过度依赖,为土地规模化经营打好基础。
作者简介:张书春,大专学历,桦甸市红石砬子镇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经济师,研究方向:农村经济管理;刘晓平,大专学历,桦甸市农村经济管理总站,经济师,研究方向:农村经济管理。
第三篇:投资休闲农业可以成功实现农村土地流转
投资休闲农业可以成功实现农村土地流转 ——山合水易“四川绵阳•国际香草庄园规划”
休闲农业规划设计——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农村土地流转,新农村建设,这些都是政府关心的问题,在投资商进行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开发的时候,政府也对投资商提出了要求,在进行乡村旅游休闲农业项目投资的同时,也要解决农村土地流转,新农村建设的问题。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规划设计院规划设计的四川绵阳•国际香草庄园,就成功解决了农村土地流转和新农村建设的问题。
项目地位于绵阳市南部所属的杨家镇团阳寺村,距绵阳市区12km。交通状况良好,可进入性强;良好的经济发展形式对将本项目打造成为商居共荣、山水相映的新兴旅游区提供了较好的经济基础。就自然条件来讲,区内景观有一定特色,但整体特色需要提升与进一步突出,应充分利用其地形和植物等自然资源,注入多元化的浪漫、养生元素,通过园林景观与特色建筑符号来提升资源的养生、度假以及其它旅游价值。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的专家提出通过对现有山地田园的景观打造,抓住良好的生态资源环境条件,重点突出特色养生度假、浪漫生态休闲产品的,打造香草农业观光园和香草休闲度假区模式,以香草度假产业体
系为支撑的复合型国际香草庄园度假区。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在对此项目进行规划时,本着“根植大地,师法自然”的根本理念,根据用地特点进行合理布局,充分利用地块性质和自然地形来规划建筑,不掺杂过多人为与环境不协调的建筑和旅游项目。通过合理的布局与景观的打造,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让游客进入景区从视觉和感官上享受整个休闲度假的过程。通过研究,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将项目总体构架概括为一带一环两园五区:
(一)一带:香草文化景观观带;
(二)一环:十里香堤;
(三)两园:国际名树博览园、桑蚕文化体验园;
(四)五区:入口服务区、香草养生度假区、香草景观种植区、配套服务区、香草旅游度假小镇。
绵阳国际香草庄园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了通过旅游开发与香草产业的延伸,为当地经济发展与农民致富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实践证明,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的探索在绵阳开花结果,产生了巨大的连锁效应。绵阳日报报道:香草庄园为500多当地农民解决了就业问题,农民在香草园锄草一天能挣70元,除去耽搁和休息的时间,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入夏以来,杨家镇香草园花团锦簇、游人如织,该镇团阳寺村村民钟秀华每天都来到这里打工。钟秀华说:“多亏政府将土地流转出来集中利用,现在我们每年的收入增加了7000多元。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规划设计的四川绵阳国际香草庄园,成功实现了农村土地流转,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第四篇:加强农业规模化经营 促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
加强农业规模化经营 促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
一 土地使用权流转在农业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土地作为农业生产中的主要生产要素,在农业生产中
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土地的产出也构成了农民的主要
收入来源 目前,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的所
有者依然为国家和集体,但是农民作为劳动者,可以按照国
家和地方的规定,通过承包地方式取得土地除所有权之外的其他的权利 土地上的其他权利主要为土地的使用权和
经营权 随着城市建设的需求,农民工进城务工普及,农村
逐步出现了土地闲置或者不能充分利用等现象 为了能合理分配和利用土地资源,国家出台了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流转管理办法,该法确立了土地的使用权和收益权的分
离,法中明确规定,农民可以通过转让 转包 互换 入股 出
租等多种方式在不改变原土地的使用方式的基础上来实现
土地上收益权,大大缓解了农村的土地过于分散带来的搁
置 撂荒 分散等资源浪费或者不合理分配的现实问题 同
时,这种手段有力地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活跃了农村土
地市场,也更加有利于开创农村的第三产业等新局面,加快
农村的城市化进程
二 土地使用权流转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在近年来受到
广泛关注,也成为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热点,土地使用权流
转也在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 我国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存
在诸多方面的问题,因此直接导致了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的不规范以及资源的浪费,这些也是现今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使用权流转供给方面
在现行土地承包制下土地产出是农民稳定生活的基本保障,一定程度上农民在没有其他的稳定收入的前提下,即
使农户自己不愿或不能进行农业生产也不愿放弃承包土
地
(二)使用权转让需求方面
在需求方面农业的比较利益低下严重制约了农村土地
使用权流转 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源在于我国的农业基础薄弱,规模较小的农村土地经营规模和经营方式也造成了农
业生产的计划性较差,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收益性相对业
较低 同时,有偿流转的市场价格的支付能力也不足以调动
农民转让的积极性
(三)使用权流转的内生机制
土地的承包期限为 年,一旦发生流转,土地的使用
者则会无可避免在时限内大力开垦,在土地上追求最大化
利益,土地的自然属性决定了过度使用给复耕甚至继续耕
种带来了的破坏,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土地承包者的预期利
益,实现土地的循环使用和预期利益期待也会重重受阻
(四)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外部环境
土地价格市场混乱 目前农村土地尚未对土地形成可
观公正的地级估价系统 对土地资源质量 价格的评估缺乏
科学合理的土地价格体系 土地价格的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无法为交易者提供完善的价格信息,不符合价值规律
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中介服务组织的发育有待完
善 专门的农地客观评估机构 土地融资服务机构 土地保
险服务机构等目前还不够普及,村集体一手操办了大部分
土地使用权流转服务工作
从农村的生产方式看,土地仍未完全成为市场微观主
体的生产要素 还是乡村社区控制农民的主要手段 流转主
要的障碍主要有三种:不准转让 强迫转让 无法转让 农民
虽然作为土地的承包者,具有对土地的处置的权利,但还是
不乏集体组织通过强制统一规划 陈规陋习中的认为本村
土地就该由本村村民来耕种 为集体组织中极少部分人的非法利益而阻止 强迫农民土地的自由流转,阻碍了农民对
自己土地的流转权的行使
农业风险防范机制的亟待完善 农业生产兼具自然风
险和市场风险,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特别是我国农业基础
十分薄弱风险的抵抗能力不足特别明显 两种风险交织下
农民很难获得社会平均利润 有时甚至收不回成本 因此土
地有偿流转就会因巨大的经营风险而难以推行即使推行也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三 在土地使用权流转中引导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
规模经营
在 年政府报告中,温家宝同志提到:城乡建设都
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从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实际出发,要根本上来解决这些实际的困难,适度规模化经营是一个
非常重要的手段 在农地适度规模经营中,可以将土地的使
用权作为一种生产资料,并对其进行市场化运作和操控 即
将农民的土地使用权作为类似股份的东西进行投资 这也
与日本出现的 耕种委托 的做法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首先,经过对土地资质的考核和评估,将土地的使用权
作价为一定的比例进行投资,那么最后在年底获得收益时
以股东实际占有的股份进行分红和收益 其次,该由一定的机构来进行管理和经营 为公平起见,可以设定相应的竞
标,竞争土地的耕种的大面积的经营,并签订一定年限的合同 这样,以最高价竞得土地的经营权的机构在一定的年限
内负责经营和管理集中的土地以及销售农作物,通过销售
利润来实现股东利益均沾 这种进行公开招投标的方式也
能增进农民的投资的第一笔收益,同时也应避免该机构在耕种中的过度开发 第三,政府给予政策支持 对于以不同
形式出让土地使用权的可以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分担农
民因为失去土地使用权的风险,也能更好地估计和刺激土
地的使用权的流转 如英国也在保障土地使用者利益的情
况下,对于失地的农民也给予了补偿 第四,就业问题的解
决 对于出让了土地使用权的农民,可以规定经营和管理集
中土地使用权的机构从农村闲置劳动力中雇佣部分作为机
构劳动人员,按劳计酬,实现一定的人事管理和工资考核系
统,实现农民劳动力经济价值,同时也引进员工培训模式,定期给农民进行科学耕种的讲授 这种方式,既增进了土地的使用权的流转,又同时通过科学和现代化的统一管理和
经营模式,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操作和人员浪费,充分实现
了市场的资源配置的作用 同时政府又作为无形的大手,适度调节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 要好好经营好土地的规模化经营,还应从以下几个方
面来实现:
()加强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险措施的执行力 如福建省
三明市沙县县政府制定出台了 关于沙县农村土地承包经
营权流转农业项目贷款贴息管理暂行规定,这一规定涉及
信贷支持 农资供应 子女就学 医疗保障 养老保险 户籍
迁移和种烟补助等各个方面,其中,财政还设置 万元专
项资金 专门针对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农业项目的贷款贴
息 这些帮扶政策为一直以农田为主要劳动生产资料的农
民提供了保障,使土地使用权流转带来的生计的危机减少,为土地使用权流转奠定了基础 上海也践行了有利的农民
保障和保险措施,在这些措施之下,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也
逐步减弱,减轻了社会的老年化危机,农民应该平等地获得
与城市居民一样的保险措施 这些措施纷纷减轻了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有利于他们自愿出让土地的使用权
()加强农村中小企业建设 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在国
民经济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通过土地使用权流转能
调整农村的产业经济结构,让第二和第三产业也逐步渗透
到农村,通过因地制宜,利用地区优势,加强招商引资,大力
兴办与当地的经济结构和合适的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能大大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剩余劳动力向非农部门的转移
在深化产业非农化的过程中,会直接带来更多的非农经济
利益,这样农民也会更加愿意放弃土地的使用权了
()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 土地使用权的流转的逐步广泛的实践,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工业化和城市化
农民本身具有工作经验缺乏 受教育程度较低等缺陷,在劳
动力市场中自然不具优势 为缓解农民涌入城市给城市带
来的人口压力,在农村的第二和第三产业中,我们要实现农
民的充分就业,鼓励更多的人就近务工,投入到加工和服务
等行业,非农收入和离家近的优势也会吸引农民放弃或者
出让其土地使用权
()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土地的产出,促进生产和消
费的良性循环
国家出台许多政策的目的在于农业增效 农地增产 农
民增收,采取的措施无疑促进了土地的流转,土地的使用权的流转的良性引导会促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先进的管理
理念和科技力量的指导,土地的生产效率必然会提高,使得
单位产品的能耗下降 同时,更多的劳动力会转移到农村的中小型第三产业的企业中去,特别是农业产品的加工行业
中,使得土地的利用率提高 这种利用,并不是竭尽土地的生产能力,而是在适合耕种的土地上,充分有效地利用土地这个生产资料为人类创造物质资料,解决目前我国的最基
本的社会矛盾,缓解人们需求给工业带来的压力,这种生产
不仅健康环保,而且不会给社会自然环境造成危害 这也是
一种减少能源的消耗而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的手段 同时,耕种也相对保持了水土平衡,优化了自然环境 而这些农业
企业的产生,同样为经济的 提高注入了自己的力量,在同等的社会产出和经济利益的情况下,必然会消耗相对
少的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 这样绿色生态行业的兴起,也符合社会对低碳经济的呼吁
参考文献:
王克强 王洪卫 刘红梅 土地经济学 上海:上海财经
大学出版社 :
张军,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农业经
济,()
王克强 上海市农民从土地保障向社会保险过渡条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降低土地对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效用的条件分析 农业经济问题 月刊()
华彦玲 施国庆 刘爱文,发达国家土地流转概况 新农
村
孙瑞玲 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创新研究 在农村土地
流转现状调查基础上的思考 农业经济
第五篇: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提高经营(邵武)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提高土地经营水平
邵武市农村土地流转调查情况
(2011年6月17日)
邵武市耕地总面积33.45万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1.5亩。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叶以后,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迅速增加,青壮年劳力大量外流,粮食播种面积逐年萎缩,边远地区耕地甚至出现抛荒,与此同时民间自发的农业土地使用权流转现象日益普遍。
一、农村土地经营流转现状
1、农业土地经营状况。一是主要作物:当前,我市农业经营的主要作物是水稻和烟叶。除水北、城郊等近郊村镇少部分农田常年种植蔬菜之外,大部分农田以种植烟叶和水稻为主。全市烟叶种植面积已达6.5万亩,水稻播种面积36.39万亩(含烟后稻),另有1.23万亩左右的山垅田(约占耕地总面积的5%左右)因自然条件差,易受野兽为害产量低等原因而处于抛荒和半抛荒状态。二是经营模式:我市农业经营仍是以家庭经营为主。农业经营户平均经营农田面积约15亩左右(含租赁经营的面积),经营规模较小,产业化程度低。目前农业经营大户在我市已开始出现,经营农田面积50至300亩不等,但为数不多。最大的农业经营户是洪墩镇尚读村姚金苗,经营面积280亩,季节性雇工80余人。烟田一般种植两季作物,即种植一季烟叶后,再种一茬水稻。水稻种植单季晚稻为主,双季稻除洪墩、卫闽、拿口、大竹等乡镇外,其它乡镇已不常见,大部份农田冬季常年闲臵,复种指数低、土地利用率偏低。三是经营效益:我市烟叶平均亩产值约2000元,除去经营成本(不含经营者自
身的投工投劳),纯利润约1500元。水稻平均亩产量950斤干谷,产值900多元,除去经营成本,纯利润不足500元。相比较而言,烟叶种植效益远高于水稻,但由于受到国家调控计划,农村劳动力不足以及田块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发展空间有限。
2、农业土地流转现状。随着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加和烟叶种植产业的发展,农业土地流转现象在我市已十分普遍。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农村常年或季节性外出人口已接近1/3。这部分农村人口承包的土地基本上流转给他人经营,此外,烟叶种植户多数也有临时租用他人承包的土地种植烟叶。2009年开始,我市被省农业厅推荐为全国100个农村土地流转监测县之一,为了做好监测工作,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调查摸底,据调查,2010年,我市有8357户农户进行了土地转出,转出面积达52390亩,占农户承包耕地总面积的16.35%。其中:转包:36249亩、转让:1071亩、出租:14674亩、股份合作195亩、其他方式流转:201亩;流转的去向:农户:47601亩、合作社:1559亩、企业:2776亩、其他:454亩;流转用途:用于种粮面积达34896亩。正式签订流转合同仅有1150份,涉及面积8800亩。土地流转几乎涉及全市所有的农业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有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多种形式,其中以转包和出租为主,流转规模不大,且具临时性、季节性的特点。
外出人口一般是将其承包经营的土地全部转给他人经营,按全市农村人均耕地水平和农村家庭平均人口数计算,每户转出面积不到5亩左右。在家务农并接受他人转给的土地进行经营的农业户一般最多接受两户人家的土地,亦即按受的面积不超过10亩。种烟户与不种烟户之间发生的土地流转宗地面积更小,多数只租用适宜种烟的土地,种烟户涉及的转出对象一般
有多户,每宗地面积仅1-2亩,甚至几分地。按每个种烟户平均种植10亩烟叶计算,其转入土地面积一般不超过10亩。
常年外出务工人员一般是将土地常年转给他人经营,租金一般每亩收取100-300斤干谷不等,高山区甚至不收任何租金。若是转给他人种植烟叶,因田块质量较好,租金较高,除收取300至400斤干谷(有的直接付现金300-500元不等)外,种烟户一般还在烟叶收完后,插上稻秧,再还给田主经营。所有的土地转让形式均不订立书面协议,不确定转让期限。一个经营周期结束后,田主随时可以收回转出的土地由自己经营,并且国家农业补贴优惠政策仍由田主享受。有的农民农闲季节外出打工,田地租给他人种烟,农忙季节又回到家乡务农,其土地流转具明显的季节性短期性特点。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开展土地流转服务工作牵涉到千家万户,要真正实行规范化操作管理有较大的难度。
1、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操作不规范。由于目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多以自发形式,流转双方往往贪图方便而不遵循一定的程序以及履行必要的手续,未向村集体经济组织备案,也没有通过流转合同或契约来规范流转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通常采取“口头协议”的方式进行私下协商,造成土地承包关系混乱,容易引起纠纷;流转手续程序不够规范、服务和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2、土地承包经营权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还处于自发阶段,随意性、盲目性大,流转主体多以邻居或亲戚之间的转包为主,而以转包为主的流转形式,随意性、盲目性大,期限一般为一年,接包户或租赁户没有长远打算,不肯对土地作较大的投入,造成稳定性不够,容易导致经营者
对土地掠夺式种植,不利于长远发展;土地承包经营权分散与土地集中经营之间存在矛盾,若少数农户不愿流转则导致成片规模种植无法实施。
3、个别地方违背农民意愿,强制推行土地流转。不顾客观条件和实际,习惯于用行政命令代替政策引导,随意变更甚至撤销与农户签订的承包合同,强行推动农村土地流转,侵害了农民的经营自主权和合法承包权益,影响了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
4、法律上的滞后。虽然《农业法》、《土地管理法》等对土地问题作出“土地不得抛荒,不得改变用途”等有关规定,但对土地改变用途或抛荒又如何处罚,在数量、情节上没有一个量化标准;土地转让、转包的期限如何规定,土地报酬如何确定等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实际操作起来,就难以驾驭,因而造成无序的、无规则的、盲目的土地流转。
5、证地不符问题。1999年开展农村土地第二轮延长承包期时,由于时间紧、任务重,部分村小组所颁发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上所载的地块坐落与实际地块坐落有出入。“二轮延包”后,至今才十年时间,已经有半数的村小组因为种种原因进行过承包地的调整,导致证地完全不符。
6、人员、经费问题。一是人员紧缺。乡镇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委员会大多设在经管站,而乡镇经管站人员因村账托管而有不少人兼任了村代理会计或总出纳,有的还兼任了公有资产监管三个中心的主任,造成人手紧缺。二是经费困难。目前,要对农村土地流转开展服务,有大量的前期工作要做,如:对证地不符的农户换发“经营权证”、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建立台账、建立信息平台、发布信息、流转交易、印制规范的流转合同、纠纷调解、仲裁等都需要经费。
三、促进土地流转的政策建议
政府应鼓励和推动土地流转,从确定试点乡镇开始先行先试,总结经验,全面推广,规范土地流转行为,促进土地流转市场化。
1、建立土地流转机构。试点乡镇设立土地流转服务所(以下简称“服务所”),由分管农业或林业的领导兼任所长,由经管、农技、林业、司法、土地等相关站所人员组成。主要负责土地流转调查、登记、建立台账、发布信息、开展交易、代签和鉴证合同、纠纷调解等服务;试点村设立服务点、村小组设一名服务员,一般由组长兼任。试点期间,市里暂不设立机构,业务工作由市经管站负责。
2.做好土地流转模底调查工作。要开展土地流转服务,首先要掌握流转的数量。由于农经统计报表数据与实际流转规模出入较大,必须有一个比较准确的数据,在试点乡镇或试点村进行调查摸底,模底调查由村民小组长负责对每户进行土地流进、流出和是否证地相符等内容进行登记,报到村委会,村委会汇总后上报到乡镇“服务所”,“服务所”根据相关信息建立台账。
3.换发经营权证。试点乡镇对证地不符的村民小组进行换证,将旧的经营权证收回并核销,重新填制与实际耕种地块相符且对基本农田进行注明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并做好登记、备案。同时依法要求各村民小组在剩余承包期内不得再调整承包地,以保证经营权证与实际地块相符,为土地流转服务创造条件。
4.加强土地流转服务宣传。通过有关媒体广泛宣传和在市农业信息网开辟专栏,宣传土地流转法律、法规和政策,发布土地流转供求信息,乡镇土地流转服务所开展流转中介的登记
服务,实行台账滚动管理;指导流转合同的签订。
5.出台抛荒耕地复耕奖励政策。据不完全统计,我市耕地抛荒面积近万亩,为鼓励抛荒耕地的复耕,政府应出台抛荒耕地复耕奖励政策,经费可从抛荒地的种粮、农资综合等补贴中筹集一部分,政府财政补贴一部分。
6.加大土地流转服务工作经费。目前,要对农村土地流转开展服务,有大量的前期工作要做,如:对证地不符的农户换发“经营权证”、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建立台账、建立信息平台、发布信息、流转交易、印制规范的流转合同、纠纷调解、仲裁等都需要经费。据初步估算,建立市、乡、村、组四级土地流转网络,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等,需要投入418万元,每年还要至少20万元的服务经费。
总之,促进土地流转的最终目的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则又促进土地流转的规模化和市场化。所以政府在土地流转中的作为应该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要促进土地流转,另一方面努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双管齐下,最终实现以农业产业化为依托的土地流转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