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森林火险预警响应状态暂行规定(闽政办[2006]96号)

时间:2019-05-15 02:25: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福建省森林火险预警响应状态暂行规定(闽政办[2006]96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福建省森林火险预警响应状态暂行规定(闽政办[2006]96号)》。

第一篇:福建省森林火险预警响应状态暂行规定(闽政办[2006]96号)

【发布单位】福建省

【发布文号】闽政办[2006]96号 【发布日期】2006-04-28 【生效日期】2006-04-2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福建省

福建省森林火险预警响应状态暂行规定

(闽政办[2006]96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福建省森林火险预警响应状态暂行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六年四月二十八日

福建省森林火险预警响应状态暂行规定

(二○○六年四月)

第一条第一条 为建立健全森林火险预警响应运行机制,不断提高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有效防范和控制森林火灾的发生,根据国家和省政府防灾减灾及森林防火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二条第二条 本暂行规定适用于我省行政区域内,除城市园林景区及街道绿化树木外的森林火灾预防、扑救工作的管理和监督。

第三条第三条 本暂行规定所称森林火险预警信号,是指由省和设区市森林防火指挥部,根据森林火险天气条件预测和林区可燃物状况,以及野外用火实际做出的专项预警结论,并向社会公众发布的预警信息。

第四条第四条 本暂行规定所称的森林火险预警响应状态,是指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和林业主管部门,为预防和快速扑救森林火灾,按照省森林防火指挥部和设区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发布的森林火险预警信息,而采取的应对性预防措施。实施森林火险预警响应应当遵循因险施策、科学应对、分级响应、分层落实的原则。

第五条第五条 按照森林火险天气条件,林内可燃物易燃程度及林火蔓延成灾的危险程度,在原有国家规定的森林火险天气五个等级的基础上,全省统一将森林火险预警信号划分为黄色、橙色和红色三个等级,并用中英文标识。在高森林火险预警期,县(市、区)森林防火部门应将森林火险预警信号标识,悬挂放置在进山入林的道路口,以及林区人员活动频繁密集场所的显要位置,以便公众及时识别警示标识。

一、森林火险黄色预警信号

图标:(略)

含义:在未来24和48小时内,天气条件将导致林内可燃物较易点燃,林火较易蔓延,具有中度危险性。

二、森林火险橙色预警信号

图标:(略)

含义:在未来24和48小时内,天气条件将导致林内可燃物容易点燃,易形成强烈火势,快速蔓延,且可能在本省局部地方造成森林火灾持续发生,并形成较大范围的蔓延,具有高度危险性。

三、森林火险红色预警信号

图标:(略)

含义:在未来24和48小时内,天气条件将导致林内可燃物极易点燃,林火极易迅猛蔓延,扑救难度极大,且可能在全省形成森林火灾暴发性发生,大面积蔓延,具有极度危险性。

第六条第六条 在森林防火期内,森林火险预警响应行动,划分为黄色预警(三级森林火险);橙色预警(四级森林火险);红色预警(五级森林火险)三个等级状态。各级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必须依据不同的预警信息和响应状态规定,迅速组织开展森林火灾的防范和扑救准备工作。

一、黄色预警响应行动

(一)将黄色预警信息传达到市、县(区)人民政府、指挥部成员单位和基层乡镇、场(所、站)。

(二)组织指挥部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适时开展森林火灾隐患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三)督促基层严格野外生产性用火的审批管理,确保安全用火。组织基层护林员加强对野外违章用火的查禁,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四)县(市、区)森林防火指挥部应有一名副指挥在位,组织森林防火办公室加强24小时值班和火情调度,随时掌握辖区内火灾情况,及时处置各类火情。

(五)组织各级森林消防队伍和应急扑火队,加强戒备,切实做好扑救火灾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橙色预警响应行动

(一)将橙色预警信息迅速传达到市、县(区)人民政府、指挥部成员单位和基层乡镇、场(所、站)、村,并通过媒体和网络向社会发布。

(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森林防火指挥部应适时发布森林防火戒严令,在林区严格控制野外用火活动,并组织基层护林员和了望台(哨)的了望员到岗,加强对重点地段和重点部位的野外火源巡查、监测。

(三)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迅速部署当前森林防火工作,组织工作组深入重点区域督查,确保各项防范措施的落实。

(四)各市、县(区)森林防火指挥部指挥应进入工作状态,组织分析辖区森林火灾发生的趋势,提出应对性工作措施。对局部地方持续发生森林火灾并造成较大范围蔓延时,应亲临第一线指挥,组织当地军民迅速投入扑救,尽快扑灭火灾。

(五)各级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应全员进入戒备状态,加强24小时值班和火情调度,加强各级防火值班督查,及时收集报告本地区防范和扑火抢险动态,并会同气象部门预测通报火险天气情况。

(六)各县级森林防火指挥部应组织所属各级扑火队伍进入戒备状态。县级专业(半专业)骨干扑火队伍应进入待命状态,可组织模拟实战演练,进一步落实扑火通讯、车辆、机具设备的准备到位。

(七)各县级森林防火指挥部和林业主管部门,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和报刊等各种传媒体,组织开展防火宣传工作。

三、红色预警响应行动

(一)将红色预警信息迅速传达到各市、县(区)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和基层乡镇、场(所、站)、村,并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向社会发布。

(二)各市、县(区)人民政府或森林防火指挥部应立即发布禁火令,严禁林区一切野外用火活动,组织动员基层乡镇、林业站、森林公安和护林员,全面查禁林区野外用火行为。

(三)省预警监测中心、各设区市、自然保护区远程视频林火监测站和各了望台(哨)全员进入戒备状态,实行24小时林火监测,及时掌握火情。

(四)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召开会议或下发文电,周密部署当前防火灭火工作。广泛发动群众,组织各方力量全面加强森林火灾的防范,确保不发生大的问题。

(五)各市、县(区)森林防火指挥部指挥应到位主持抓好火灾的防范扑救,组织召开指挥部全体会议,分析辖区火险火灾形势;按照各级政府作出的工作部署,研究制定落实措施;组织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深入包片责任区督查,抓好各项防扑火措施的落实;协调当地驻军(警)部队,做好防扑火工作准备。

(六)各市、县(区)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应进入应急工作状态,除执行橙色预警响应行动第五条有关工作外,应实行每日零火情报告和高火险天气发布制度。

(七)各县级森林防火指挥部应组织各级森林消防队伍进入临战状态,并切实按照扑救森林火灾预案的规定,全面落实应急救援力量和各类物资,及时果断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八)各县(市、区)森林防火指挥部和林业主管部门应组织林区基层护林防火协会和有关防火责任单位,深入一线,进村入户采取鸣锣告示等多种形式,全面开展各项防火宣传和火源管理。

(九)对已发生的森林火灾,尤其是爆发性大面积蔓延的森林火情,各市、县(区)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应亲自坐镇,组织力量,科学指挥,全力扑救,减少损失。

第七条第七条 森林火险预警信息,由省森林防火指挥部和设区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发布。凡本省范围内需要发布红色森林火险预警信号的由省森林防火指挥部负责发布,其余等级森林火险预警信号由设区市森林防火指挥部负责发布。

第八条第八条 森林火险预警响应状态由高级别向低级别转换,应以天气发生有效降雨、高温旱情减低或发生爆发性森林火灾模式天气消除为条件。由省、设区市森林防火指挥部,按照森林火险预警信号发布的权限作出决定后,方能转换响应状态和解除防范。在此之前,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擅自转换解除响应状态。设区市在决定转换或解除响应状态后,应书面向省森林防火指挥部报备。

第九条第九条 本暂行规定所做出的森林火险预警等级响应状态的规定,为市、县(区)人民政府及其森林防火指挥部落实本地区森林火险预警响应状态工作要求的基本依据。各地在具体实施中应结合实际,切实按照危险程度越高,措施力度越大和确保重点区域安全的原则,制定本级森林火险预警响应实施细则,并报送省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备案。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以及林区厂矿企事业单位,应按森林火灾属地管辖的原则,执行所在地人民政府制定的森林火险预警响应实施细则。

第十条第十条 省、设区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和气象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森林火险预警监测的技术合作和信息沟通,不断提高森林火险预警信息测报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各级人民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要增加投入,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森林火险监测设施和预警信息测报网络建设,努力推进森林火灾预防工作上新台阶。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驻闽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是我省扑救森林火灾和抢险救援的主力军。各级人民政府和森林防火指挥部应当按照中央军委、国务院和总参谋部关于军队参加抢险救灾的有关规定,建立军警民共建扑救森林火灾机制,积极主动的商请部队协助配合实施火险预警响应规定,支援地方扑救森林火灾。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应当将执行本暂行规定的情况列入森林防火工作检查、监督的重点内容,建立健全森林火险预警响应状态运行监督管理机制,凡是森林火险预警响应状态工作存在疏漏,经指出仍无明显改进,将进行通报批评并取消年度评先资格。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对拒不执行本暂行规定的,由当地人民政府或森林防火指挥部督促整改。对在执行森林火险预警响应状态时,发现火灾隐患不作为,防火责任不落实,组织扑火不得力等失职、渎职行为,并造成重大损失或重大伤亡的,要依法依纪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本暂行规定由省森林防火指挥部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实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市森林火险预警响应实施细则

市森林火险预警响应实施细则

市森林火险预警响应实施细则

第一条为建立健全森林火险预警响应运行机制,不断提高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有效防范和控制森林火灾的发生,根据《福建省森林火险预警响应状态暂行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我市行政区域内,除城市园林景区及街道绿化树木外的森林火险预防、扑救工作的管理和监督。

第三条本实施细则所称森林火险预警信号,是指由省和设区市森林防火指挥部,根据森林火灾天气条件预测和林区可燃物状况,以及野外用火实际做出的专项预警结论,并向社会公众发布的预警信息。

第四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和林业主管部门,为预防和快速扑救森林火灾,按照省森林防火指挥部和设区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发布的森林火险预警信息,采取应对性预防措施。实施森林火险预警响应应当遵循因险施策、科学应对、分级响应、分层落实的原则。

第五条全省统一将森林火险预警信号划分为黄色、橙色和红色三个等级,并用中英文标识。在高森林火险预警期,县(市、区)森林防火部门应将森林火险预警信号标识,悬挂放置在进出入林的道路口,以及林区人员活动频繁密集场所的显要位置,以便公众及时识别警示标识。

一、森林火险黄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在未来24和48小时内,天气条件将导致林内可燃物较易点燃,林火较易蔓延,具有中度危险性。

二、森林火险橙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在未来24和48小时内,天气条件将导致林内可燃物容易点燃,易形成强烈火势,快速蔓延,且可能在本省局部地方造成森林火灾持续发生,并形成较大范围的蔓延,具有高度危险性。

三、森林火险红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在未来24和48小时内,天气条件将导致林内可燃物极易点燃,林火极易迅猛蔓延,扑救难度极大,且可能在全省形成森林火灾暴发性发生,大面积蔓延,具有极度危险性。

第六条在森林防火期内,森林火险预警响应行动,划分为黄色预警(三级森林火险);橙色预警(四级森林火险);红色预警(五级森林火险)三个等级状态。各级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必须依据不同的预警信息和响应状态规定,迅速组织开展森林火灾的防范和扑救准备工作。

一、黄色预警响应行动

(一)将黄色预警信息传达到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指挥部成员单位和基层乡(镇)、场(所、站)。

(二)组织指挥部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适时开展森林火灾隐患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三)督促基层严格野外生产性用火的审批管理,确保安全用火。组织基层护林员加强对野外违章用火的查禁,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四)县(市、区)森林防火指挥部应有一名副指挥在位,组织森林防火办公室加强24小时值班和火情调度,随时掌握辖区内火灾情况,及时处置各类火情。

(五)组织各级森林消防队伍和应急扑火队,加强戒备,切实做好扑救火灾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橙色预警响应行动

(一)将橙色预警信息迅速传达到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指挥部成员单位和基层乡(镇)、场(所、站)、村,并通过媒体和网络向社会发布。

(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森林防火指挥部应适时发布森林防火戒严令,在林区严格控制野外用火活动,并组织基层护林员和了望台(哨)的了望员到岗,加强对重点地段和重点部位的野外火源巡查、监测。

(三)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迅速部署当前森林防火工作,组织工作组深入重点区域督查,确保各项防范措施的落实。

(四)市、县(市、区)森林防火指挥部指挥应进入工作状态,组织分析辖区森林火灾发生的趋势,提出应对性工作措施。对局部地方持续发生森林火灾并造成较大范围蔓延时,应亲临第一线指挥,组织当地军民迅速投入扑救,尽快扑灭火灾。

(五)各级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应全员进入戒备状态,加强24小时值班和火情调度,加强各级防火值班督查,及时收集报告本地区防范和扑火抢险动态,并会同气象部门预测通报火险天气情况。

(六)各县(市、区)森林防火指挥部应组织所属各级扑火队伍进入戒备状态。县级专业(半专业)骨干扑火队伍应进入待命状态,可组织模拟实战演练,进一步落实扑火通讯、车辆、机具设备的准备到位。

(七)各县(市、区)森林防火指挥部,各乡(镇)人民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和报刊等各种宣传媒体,组织开展防火宣传工作。

三、红色预警响应行动

(一)将红色预警信息迅速传达到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和基层乡(镇)、场(所、站)、村,并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向社会发布。

第三篇:市森林火险预警响应实施办法

市森林火险预警响应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建立健全森林火险预警响应运行机制,不断提高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有效防范和控制森林火灾的发生,根据《福建省森林火险预警响应状态暂行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实施细则适用于我市行政区域内,除城市园林景区及街道绿化树木外的森林火险预防、扑救工作的管理和监督。

第三条 本实施细则所称森林火险预警信号,是指由省和设区市森林防火指挥部,根据森林火灾天气条件预测和林区可燃物状况,以及野外用火实际做出的专项预警结论,并向社会公众发布的预警信息。

第四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和林业主管部门,为预防和快速扑救森林火灾,按照省森林防火指挥部和设区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发布的森林火险预警信息,采取应对性预防措施。实施森林火险预警响应应当遵循因险施策、科学应对、分级响应、分层落实的原则。

第五条 全省统一将森林火险预警信号划分为黄色、橙色和红色三个等级,并用中英文标识。在高森林火险预警期,县(市、区)森林防火部门应将森林火险预警信号标识,悬挂放置在进出入林的道路口,以及林区人员活动频繁密集场所的显要位置,以便公众及时识别警示标识。

一、森林火险黄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在未来24和48小时内,天气条件将导致林内可燃物较易点燃,林火较易蔓延,具有中度危险性。

二、森林火险橙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在未来24和48小时内,天气条件将导致林内可燃物容易点燃,易形成强烈火势,快速蔓延,且可能在本省局部地方造成森林火灾持续发生,并形成较大范围的蔓延,具有高度危险性。

三、森林火险红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在未来24和48小时内,天气条件将导致林内可燃物极易点燃,林火极易迅猛蔓延,扑救难度极大,且可能在全省形成森林火灾暴发性发生,大面积蔓延,具有极度危险性。

第六条 在森林防火期内,森林火险预警响应行动,划分为黄色预警(三级森林火险);橙色预警(四级森林火险);红色预警(五级森林火险)三个等级状态。各级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必须依据不同的预警信息和响应状态规定,迅速组织开展森林火灾的防范和扑救准备工作。

一、黄色预警响应行动

(一)将黄色预警信息传达到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指挥部成员单位和基层乡(镇)、场(所、站)。

(二)组织指挥部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适时开展森林火灾隐患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三)督促基层严格野外生产性用火的审批管理,确保安全用火。组织基层护林员加强对野外违章用火的查禁,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四)县(市、区)森林防火指挥部应有一名副指挥在位,组织森林防火办公室加强24小时值班和火情调度,随时掌握辖区内火灾情况,及时处置各类火情。

(五)组织各级森林消防队伍和应急扑火队,加强戒备,切实做好扑救火灾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橙色预警响应行动

(一)将橙色预警信息迅速传达到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指挥部成员单位和基层乡(镇)、场(所、站)、村,并通过媒体和网络向社会发布。

(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森林防火指挥部应适时发布森林防火戒严令,在林区严格控制野外用火活动,并组织基层护林员和了望台(哨)的了望员到岗,加强对重点地段和重点部位的野外火源巡查、监测。

(三)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迅速部署当前森林防火工作,组织工作组深入重点区域督查,确保各项防范措施的落实。

(四)市、县(市、区)森林防火指挥部指挥应进入工作状态,组织分析辖区森林火灾发生的趋势,提出应对性工作措施。对局部地方持续发生森林火灾并造成较大范围蔓延时,应亲临第一线指挥,组织当地军民迅速投入扑救,尽快扑灭火灾。

(五)各级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应全员进入戒备状态,加强24小时值班和火情调度,加强各级防火值班督查,及时收集报告本地区防范和扑火抢险动态,并会同气象部门预测通报火险天气情况。

(六)各县(市、区)森林防火指挥部应组织所属各级扑火队伍进入戒备状态。县级专业(半专业)骨干扑火队伍应进入待命状态,可组织模拟实战演练,进一步落实扑火通讯、车辆、机具设备的准备到位。

(七)各县(市、区)森林防火指挥部,各乡(镇)人民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和报刊等各种宣传媒体,组织开展防火宣传工作。

三、红色预警响应行动

(一)将红色预警信息迅速传达到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和基层乡(镇)、场(所、站)、村,并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向社会发布。

&nbs

p;

(二)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或森林防火指挥部应立即发布禁火令,严禁林区一切野外用火活动,组织动员基层乡(镇)、林业站、森林公安和护林员,全面查禁林区野外用火行为。

(三)省预警监测中心、各设区市、自然保护区远程视频林火监测站和各了望吧(哨)全员进入戒备状态,实行24小时林火监测,及时掌握火情。

(四)各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召开会议或下发文电,周密部署当前防火灭火工作。广泛发动群众,组织各方力量全面加强森林火灾的防范,确保不发生大的问题。

(五)市、县(市、区)森林防火指挥部指挥应到位主持抓好火灾的防范扑救,组织召开指挥部全体会议,分析辖区火险火灾形势;按照各级政府作出的工作部署,研究制定落实措施;组织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深入包片责任区督查,抓好各项防扑火措施的落实;协调当地驻军(警)部队,做好防扑火工作准备。

(六)市、县(市、区)森林防火指挥办公室应进入应急工作状态,除执行橙色预警响应行动第五条有关工作外,应实行每日零火情报和高火险天气发布制度。

(七)各县(市、区)森林防火指挥部应组织各级森林消防队伍进入临战状态,并切实按照扑救森林火灾预案的规定,全面落实应急救援力量和各类物资,及时果断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八)各县(市、区)森林防火指挥部、各乡(镇)人民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应组织林区基层护林防火协会和有关防火责任单位,深入一线,进村入户采取鸣锣告示等多种形式,全面开展各项防火宣传和火源管理。

(九)对已发生的森林火灾,尤其是爆发性大面积蔓延的森林火情,市、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应亲自坐镇,组织力量,科学指挥,全力扑救,减少损失。

第七条 森林火险预警信息,由省森林防火指挥部和设区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发布。凡本省范围内需要发布红色森林火险预警信号的由省森林防火指挥部负责发布,其余等级森林火险预警信号由设区市森林防火指挥部负责发布。

第八条 森林火险预警响应状态由高级别向低级别转换,应以天气发生有效降雨、高温旱情减低或发生爆发性森林火灾模式天气消除为条件。由省、设区市森林防火指挥部,按照森林火险预警信号发布的权限作出决定后,方能转换响应状态和解除防范。在此之前,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擅自转换解除响应状态。设区市在决定转换或解除响应状态后,书面向省森林防火指挥部报备。

第九条 本实施细则所做出的森林火险预警等级响应状态的规定,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森林防火指挥部落实本地区森林火险预警响应状态工作要求的基本依据。各地在具体实施中应结合实际,切实按照危险程度越高,措施力度越大和确保重点区域安全的原则,全面落实本实施细则,辖区内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以及林区厂矿企事业单位,应按森林火灾属地管辖的原则,执行本实施细则。

第十条 设区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和气象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森林火险预警监测的技术合作和信息沟通,不断提高森林火险预警信息测报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各级人民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要增加投入,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森林火险监测设施和预警信息测报网络建设,努力推进森林火灾预防工作上新台阶。

第十一条 驻南平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是我市扑救森林火灾和抢险救援的主力军。各级人民政府和森林防火指挥部应当按照中央军委、国务院和总参谋部关于军队参加抢险救灾的有关规定,建立军警民共建扑救森林火灾机制,积极主动的商请部队协助配合实施火险预警响应规定,支援地方扑救森林火灾。

第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应当将执行本实施细则的情况列入森林防火工作检查、监督的重点内容,建立健全森林火险预警响应状态运行监督管理机制,凡是森林火险预警响应状态工作存在疏漏,经指出仍无明显改进,将进行通报批评并取消评先资格。

第十三条 对拒不执行本实施细则的,由当地人民政府或森林防火指挥部督促整改。对在执行森林火险预警响应状态时,发现火灾隐患不作为,防火责任不落实,组织扑火不得力等失职、渎职行为,并造成重大损失或重大伤亡的,要依法依纪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十四条 本实施细则由南平市森林防火指挥部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实行。

第四篇:林场森林火险预警响应预案

xxx林业局xxx林场 森林火险预警响应预案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的发生,提高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准备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根据上级及xxx林业局森林防火指挥部指示精神,结合xxx林场实际情况,制定本响应预案。

一、林场自然概况及响应预案适用范围

(一)自然概况

xxx林场总经营面积xxxx公顷,林业用地xxxx公顷,现有职工xxx人,其中,森林防火半专业扑火队xx人,义务扑火队xx人。

(二)适用范围

本响应预案适用于xxx林场

二、森林防火责任划分和预制性措施

(一)森林防火组织机构

总 指 挥:

xxx(场长)

常务副总指挥:

xxx(主管森林防火副场长)副总指挥: xxx(党支部书记)

xxx(扑火队队长)指挥部成员: xxx(监督站站长)xxx(副场长)xxx(工会主席)

xxx(林场派出所所长)

(二)森林防火责任划分和预防力量配置

xxx林场森林防火工作实行行政场长负责森林防火全面工作,承担第一责任,主管副场长负责森林防火具体工作,承担第二责任,其他场领导分片负责,承担保护责任,护林员承包沟系、林班,承担主要责任。

三、预防管理措施

(一)进入森林防火期后,林场严格执行森林防火值班制度,主要场领导要亲自带班,发生火情时,场长、主管副场长必须立即进入指挥扑救状态,并启动本级《森林火灾扑救预案》。

(二)在森林防火期内,林场每天早、午、晚利用广播宣传《防火常识》、《xx省森林防火命令》、《森林防火条例》等,每周出一期板报,报道森林防火形势和有关森林防火常识等,并建立形式多样、气氛浓厚的森林防火宣传一条街,时刻营造浓郁的警示氛围。

(三)在本辖区内,各入山道口和主要林区公路两侧每2公里左右设立固定森林防火宣传警示物。在各个沟系签订森林防火协议,明确森林防火责任区域。

(四)制定落实“十户联防”制度,落实率达到100%。防火期内,每个住户都要悬挂防火旗,每“十户联防”组组长家都要张贴联防公约。

(五)认真执行林区《入山管理办法》和《火源管理办法》,按照要求布哨设卡。遇有4、5级高森林火险时,林场要增加防范力量。

(六)按《规定》要求,适时组织开展计划烧除工作。

(七)扑火机具库房要达到上级要求,扑火机具、扑火物资储备要配齐备足;扑火车辆要处于完好状态,不准挪为他用,各类扑火力量要全部准备充分,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优先 2 安排。

(八)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做好日常调度、巡护日记、会议记事等各种记录。

四、森林火险预警响应预案的确认程序

森林防火期内,xxx林场根据局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每天8:30时通告的森林火险预警信息,由场长或主管副场长组织安排当日或次日的森林防火工作。遇到发生三级以上森林火险时,林场要在场部悬挂森林火险预警旗,时刻提醒广大林区群众、职工家属以及其他进入林区人员,要时时注意森林防火。森林防火预警响应状态由高级向低级转换时,由林场主要领导根据本地的气象条件,并有明显降水过程,及时向局指挥部办公室提出申请,经指挥部办公室同意后,方可降低预警状态或彻底解除防范。否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转换预警状态。

五、森林火险预警响应行动的划分 森林火险预警响应行动划分为四个等级

(一)二级预警(低度危险,二级森林火险)

(二)黄色预警(中度危险,三级森林火险)

(三)橙色预警(高度危险,四级森林火险)

(四)红色预警(极度危险,五级森林火险)

六、森林火险预警响应行动中的基本规定

(一)二级火险预警:(二级火险预警,森林可燃物难以燃烧,难以蔓延,低度危险。)

林场要有一名场领导带班,保持与各个岗位防火人员的通讯联络,重点做好阳坡地、草地和林缘等易燃地带的看护工作,同时还要利用广播、板报、标语、散发传单等形式进行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按照要求适时组织计划烧除 3 工作,以减轻森林防火压力。

入山道口看守员:从有入山人员开始到日落结束,对所有入山人员进行火源检查、入山证明和登记,同时做好森林防火宣传教育。

了望员:检查了望设备,维护各类设施,按规定时间上台进行了望观察。林场电台及防火办每天不间断抽查,按规定时间下塔汇报。

巡护员:要对能燃烧的阳坡地、荒地和草地等区域进行巡护检查和用火管理监督。

电台员:林场电台昼夜开机,电台员要按时上岗,保持随时联络,白天电台员按规定调度和掌握各个岗位工作状态,同时做好上传下达森林防火命令。夜间林场值班员与局防火办值班人员之间,相互保持联络,随时处理有关事宜。

半专业扑火队:各种扑火机具、运兵车等全部准备好,20名扑火队员整装待发。

义务扑火队:按规定30分钟内集结出发。

(二)黄色预警:(三级森林火险,森林可燃物较容易点燃,容易蔓延,具有中度危险。)

林场辖区内所有入山岔路口要实行专人看护,主管副场长要亲自督促,并派出监督员巡查各个岗位的防火人员在岗情况,及时消除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

入山道口看守员:从有入山人员开始到日落结束,对所有入山人员进行火源检查、入山证明和登记,同时做好森林防火宣传教育。

了望员:从上午9时开始至下午17时,每15分钟用望远镜了望观察一周。下塔时向请示防火办主台。

巡护员:从日出1小时后,要不间断地对所属责任区域进行巡护检查和用火管理监督,林场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巡护力量。

电台员:电台员要按时上岗,昼夜开机,随时保持与防火指挥部办公室联络,白天要随时检查各个岗位工作状态,增加检查频次,并随时保持与本单位领导,外线人员联络。夜间林场值班员与局防火办值班人员之间保持相互联络,随时处理有关事宜。

半专业扑火队:各种扑火机具、运兵车等全部准备好,20名扑火队员整装待发。中午集体在林场用餐。

义务扑火队:按规定30分钟内集结出发。

(三)橙色预警:(四级森林火险,森林可燃物很容易被点燃,易形成强烈火势,快速蔓延,具有高度危险。)林场辖区内所有入山岔路口要实行专人看护,并增加防护力量,重点地段、重点部位要派人严看死守。场长和主管副场长要亲自督促,亲自落实,各包片场领导要对包保区域时时进行检查,进一步消除死角死面,确保做到万无一失,各类防火工作人员、专业人员以及临时护林员也要延长工作时间。

入山道口看守员:林场要增加看守人员数量,从有入山人员开始到日落结束,对所有入山人员进行火源检查、入山证明和登记,同时做好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提醒要时时注意森林防火。

了望员:从上午8时开始至下午18时,每10分钟用望远镜了望观察一周。定点向防火办报告,从上午10点至15时每一小时报告一次,日落后每30分钟观察一周至21时结束,并保持联系。

巡护员:林场要增加巡护力量,从日出1小时后,要不间断地对所属责任区域进行巡护检查,全面禁止林区内的一切用火,包括生活要火,以防家火上山,引发森林火灾。中午在责任区内用餐。

电台员:林场电台昼夜开机,电台员要按时上岗,保持随时联络,白天场电台员随时检查各个岗位工作状态,增加检查频次,并随时保持与本单位领导,外线人员联络。夜间林场值班员要与了望台、局防火办值班人员之间保持相互联络,随时处理有关事宜。

半专业扑火队:各种扑火机具、运兵车等全部准备好,20名扑火队员整装待发。中午集体在林场用餐。

义务扑火队:运兵车要处于完好状态,义务扑火队员40人,按规定30分钟内集结出发。

(四)红色预警:(五级森林火险,森林可燃物极度干燥易燃,且林内湿度、风力指标很高,极易迅猛蔓延,具有极度危险。)

林场辖区内所有入山岔路口要实行专人看护,并增加防护力量,重点地段、重点部位要派人严看死守。场长和主管副场长要亲自督促,亲自落实,各包片场领导要对包保区域时时进行检查,进一步消除死角死面,确保做到万无一失,各类防火工作人员、专业人员以及临时护林员也要延长工作时间。

入山道口看守员:林场要增加看守人员数量,从有入山人员开始到日落结束,对所有入山人员进行火源检查、入山证明和登记,同时做好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提醒要时时注意森林防火。

了望员:从上午7时30分开始至下午19时,每10分钟 6 用望远镜了望观察一周。3座了望塔6人基础上,增加3人,轮班了望,日落后每20分钟了望一次。

巡护员:林场要增加巡护力量,从日出1小时后,要不间断地对所属责任区域进行巡护检查,全面禁止林区内的一切用火,包括生活要火,以防家火上山,引发森林火灾。中午在责任区内用餐。

电台员:林场电台昼夜开机,电台员要按时上岗,保持随时联络,白天场电台员随时检查各个岗位工作状态,增加检查频次,并随时保持与本单位领导,外线人员联络。夜间林场值班员要与了望台、局防火办值班人员之间保持相互联络,随时处理有关事宜。

半专业扑火队:各种扑火机具、运兵车等全部准备好,20名扑火队员整装待发。中午集体在林场用餐。

义务扑火队:运兵车要处于完好状态,义务扑火队员40人,按规定30分钟内集结出发。

七、森林火险预警响应预案的执行措施

林场职工、个人和森林防火工作人员、专业人员以及护林员,必须严格按照《森林火险预警响应预案》实施,做到恪尽职守,文明执岗、执勤。对拒不按本《响应预案》实施的责任人、当事人等,一经发现,按森林防火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对擅离职守,造成森林火灾的,按照有关规定,严厉惩处,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八、本《森林火险预警响应预案》解释权归xxx林场森林防火领导小组。

第五篇:福建省处置地质灾害工作预案(闽政办[2004]54号)

【发布单位】福建省

【发布文号】闽政办[2004]54号 【发布日期】2004-04-02 【生效日期】2004-04-0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福建省处置地质灾害工作预案

(闽政办[2004]54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经省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将《福建省处置地质灾害工作预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四年四月二日

福建省处置地质灾害应急工作预案

为有效处置我省境内发生的地质灾害,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处置经济社会紧急情况工作预案〉的通知》(闽委〔2003〕22号)的规定,制定本预案。

一、总则

(一)本预案所称地质灾害是指因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二)地质灾害按其危害程度划分为四个等级:

特大型:因灾死亡30人(含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

大型:因灾死亡10人(含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

中型:因灾死亡3人(含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

小型: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

(三)处置地质灾害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1.省人民政府成立省处置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特大型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

2.大型地质灾害由设区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应急处置工作,省有关部门会同设区市人民政府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3.中型地质灾害由设区市人民政府负责应急处置工作,省有关部门给予必要的支持、配合。

4.小型地质灾害由当地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应急处置工作。

二、机构和职责

(一)省处置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由省人民政府分管副省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省国土资源厅、发改委、经贸委、公安厅、民政厅、财政厅、建设厅、交通厅、水利厅、农业厅、卫生厅、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武警福建总队、气象局、通信管理局、上海铁路局福州分局、电力公司等有关职能部门的负责同志任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省国土资源厅。

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建立健全处置地质灾害工作制度和部门联动机制;负责指挥、协调和组织特大型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指导设区市人民政府做好大型地质灾害的处置工作,帮助协调解决大型地质灾害处置工作中的重要问题;负责组织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按有关规定界定地质灾害防治责任;督促、检查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落实情况。

(二)省处置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协调下做好特大型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根据处置工作需要配合设区市人民政府做好大型、中型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的有关工作。

1.省国土资源厅:承担省处置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预警体系、值班制度和灾情速报制度;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按有关规定向省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部报告灾情信息;建立健全地质灾害抢险排危专业队伍;会同省有关部门做好抢险、救助的部署、监督和技术指导工作;组织地质灾害调查,按照有关规定向省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部报告地质灾害调查和处置结果。

2.省交通厅:组织力量抢修因灾损坏的交通公路设施,保障交通干线和抢险救灾重要路线的畅通;在危险路段设立醒目的标志,警示过往车辆和行人;做好抢险救灾人员、物资以及撤离人员的紧急运输工作。

3.省水利厅:组织和督促当地水利主管部门开展库周、水利设施沿线地质灾害的抢险、救助工作;及时向省处置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省国土资源厅和有关市、县(区)人民政府通报降雨信息、汛情动态。

4.省建设厅:组织发生或可能发生地质灾害地区的行业主管部门进行危房检查,指导群众安全转移;组织灾区供水、供气部门加强对有关设施的防护和巡查,保障灾区供水、供气;组织当地行业主管部门抢修因灾受损的市政公用设施,尽快恢复供水、供气等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生活的工程设施。

5.省民政厅:及时掌握灾民安置动态,组织调运救灾物资,协助灾区各级人民政府及时设置避险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点,妥善安置和救济灾民,安排好灾民生活;及时向省处置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报告灾民救助和安置情况。

6.省卫生厅:组织医疗和卫生防疫队伍,调集必要的卫生医疗器械、药品,及时赶赴灾区投入抢救治病和防疫工作;及时向省处置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医疗救助和防疫情况。

7.省公安厅:做好社会治安工作,防止因地质灾害引发的群体性治安事件发生。

8.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组织并派出地质专家组配合开展地质灾害应急调查,调查灾害类型、范围、规模、发展趋势,圈定危险地段,提出应急防治措施并提交应急调查报告。

9.省气象局:收集有关气象信息,做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分析、预报重点地区未来12小时降雨和天气状况,并每1至3小时向省处置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及有关市、县(区)人民政府通报。

10.省通信管理局:保证各级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与地质灾害发生地之间的通信畅通,保障通信人员和设施安全。

11.省电力公司:组织灾区供电部门进行电力抢修,恢复电力供应,全力保障灾区医院、重点工程、市政设施、军事等重要用户的电力供应;及时向省处置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报告电力供应和抢险情况。

12.上海铁路局福州分局:督促、检查本部门有关单位实施对铁路沿线地质灾害的抢险、救助工作,尽快恢复铁路运输线的畅通;在危险路段设立醒目的标志,警示过往车辆和行人;及时向省处置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报告铁路运输状况。

13.武警福建总队:参与地质灾害紧急情况处置的会商,并按会商要求部署所属部队参加抢险、救助工作;及时向省处置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通报部队抢险救灾情况。

14.其他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参与抢险、救助工作。

(三)市、县(区)人民政府相应成立处置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根据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的需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紧急调集抢险的应急人员,调用物资、交通工具和相关的设施、设备;必要时,可以根据需要在抢险救灾区域范围内采取交通管制等措施。

三、监测和预报

(一)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快地质灾害预警体系建设,开展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建设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和专业监测网络,形成覆盖全省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省国土资源厅要加强协调、指导,逐步建成与全省防汛网络、气象监测网络互联,连接省、市、县三级的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及时传递地质灾害险情和气象资料、汛情信息。

(二)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建立健全灾情速报制度,保障紧急情况信息报送渠道畅通。接到地质灾害险情报告后,要立即摸清情况,并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国土资源部门报告,对属于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的,在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国土资源部门报告的同时,还应直接报告省人民政府和省国土资源厅。

(三)加强地质灾害险情巡查,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充分发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与专业监测网络的作用,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加强对地质灾害重点地区的监测和防范,发现险情时,要及时向当地政府报告,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并在危险区域设置警示牌。

(四)省国土资源厅要加强与气象、水利部门的联系,联合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及时向市、县(区)国土资源局通报气象、汛情和地质灾害预警等信息。省气象主管部门发布台风(含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暴雨警报或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后,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立即将台风及降雨信息和防灾要求通知到乡镇村及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危险区内的群众;各单位和当地群众要对照“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做好防灾的各项准备工作。

(五)发现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或国土资源部门报告。接到地质灾害险情报告的当地人民政府、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动员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的居民以及其他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情况紧急时,可以强行组织避险疏散。

(六)地质灾害预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部门会同气象主管机构发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向社会发布地质灾害预报。禁止隐瞒、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谎报地质灾害灾情。

四、应急处置工作

(一)特大型地质灾害的处置

特大型地质灾害发生后,县(市、区)人民政府应立即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判定地质灾害级别及诱发因素、灾害体规模等,并立即将灾情向设区市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局报告,同时直接上报省人民政府和省国土资源厅,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应及时报告处置工作进展情况,直至应急处置工作结束。设区市人民政府接到灾情报告后,要立即向省人民政府和省国土资源厅报告,并调集有关部门和抢险救灾力量赶赴现场,开展抢险救助工作,防止地质灾害进一步发展。

特大地质灾害发生后,省处置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和灾害发生地设区市主要领导组成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迅速启动《省处置地质灾害应急工作预案》,按照应急工作预案,指挥开展抢险救灾工作。省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灾害发生地设区市人民政府在省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协调下,按照职责分工,分别负责现场抢险救灾、应急队伍保障、交通运输保障、医疗保障、物质保障、通讯保障、电力保障、治安保障、善后处置、信息报送等各项工作。

(二)大型地质灾害的处置

大型地质灾害发生后,县(市、区)人民政府应立即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判定地质灾害级别及诱发因素、灾害体规模等,并立即将灾情向设区市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局报告,同时直接上报省人民政府和省国土资源厅,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应及时报告处置工作进展情况,直至应急处置工作结束。

设区市人民政府接到灾情报告后,要迅速组织力量赶赴现场开展施救工作,控制地质灾害进一步发展,同时要立即向省人民政府和省国土资源厅报告地质灾害情况。

省国土资源厅接到灾情报告后,要立即向省领导小组报告,根据省领导小组的指示,会同省有关部门赶赴现场,与设区市人民政府共同组成应急处置指挥部,组织开展各项抢险救助等工作;及时将地质灾害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和调查处置结果向省委、省人民政府报告,并根据有关要求上报国土资源部。

(三)中型地质灾害的处置

中型地质灾害发生后,县(市、区)人民政府应立即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判定地质灾害级别及诱发因素、灾害体规模等,并立即将灾情向设区市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局报告,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应及时报告处置工作进展情况,直至应急处置工作结束。

设区市人民政府接到灾情报告后,要组织设区市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和地质灾害发生地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同时立即将有关情况向省人民政府和省国土资源厅报告;省直有关部门视情况给予支持、配合。设区市人民政府应及时组织地质灾害灾情调查,并按照有关规定将调查处置结果上报省人民政府和省国土资源厅,由省国土资源厅将调查处置结果上报国土资源部。

(四)小型地质灾害的处置

小型地质灾害发生后,县(市、区)人民政府应立即判定地质灾害级别及诱发因素、灾害体规模等,在1小时内将灾情向设区市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局报告,并及时报告处置工作进展情况,直至处置工作结束。县(市、区)人民政府领导下,县(市、区)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县(市、区)人民政府及时组织地质灾害灾情调查,并按照有关规定将调查处置结果上报设区市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局。

设区市人民政府接到灾情报告后,要立即向省人民政府和省国土资源厅报告,并视情况对地质灾害处置工作给予支持、配合;处置工作结束后,应将调查处置结果上报省国土资源厅。

五、善后处理工作

(一)地质灾害发生后,当地政府要做好灾区群众的政治思想工作,安定群众情绪,组织灾区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尽快恢复生产,及时部署地质灾害治理工作,组织地质灾害危险区内的群众避让搬迁,协调处理善后工作。民政等相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做好救灾物资调配和灾民安置工作。宣传部门要加强协调和指导,组织新闻单位及时、准确、客观地报道抢险救灾的工作情况。

(二)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地质灾害调查,并将地质灾害调查处置结果上报省人民政府和省国土资源厅。

(三)因救灾需要,临时调用单位和个人的物资、设施、设备或者占用其房屋、土地的,应及时归还;无法归还或者造成损失的,应当给予相应的补偿。

(四)对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五)对不及时按本预案报告地质灾害灾情信息,不服从指挥调度,不认真负责造成严重后果和重大影响的,依法追究单位负责人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六、附则

(一)地震和洪水引发的地质灾害依照相关的规定处置。

(二)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会同同级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地质灾害应急工作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

(三)各地要根据需要适时组织地质灾害应急工作预案演练。

(四)各级政府要将地质灾害防治资金列入计划和预算。

(五)本预案由省国土资源厅负责解释。

(六)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福建省森林火险预警响应状态暂行规定(闽政办[2006]96号)word格式文档
下载福建省森林火险预警响应状态暂行规定(闽政办[2006]96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