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槽车特洗过程的职业危害分析及改进措施
槽车特洗过程的职业危害分析及改进措施
郑
军
洛阳石油化工总厂
河南洛阳(471012)
摘要 施。
主题词
装卸过程;职业危害气体;控制 主要介绍了储运系统装卸过程中的职业危害蒸气产生的途径,并结合铁路装卸特点提出了一些控制措清洗油槽车是保证出厂的各种轻质油品、化工产品质量合格的首要任务。在洗车过程中,如果作业人员对油槽车盛装的介质不清楚、防范意识不强,违反规定擅自进入油槽车作业极易造成中毒窒息事故,给个人生命和企业的财产、安全带来威胁和损失。因此,加强预防措施对安全生产尤为重要。我厂洗车台现状
洗车台现状
我厂储运厂洗车台主要分为普洗台和特洗台。工业站普洗台主要用于清理槽车的杂物和底油,防止混油而降低油品的纯度和质量,现有洗车鹤位48个;厂内特洗台主要用于民用、军用3#喷气燃料油的槽车清洗,现有8个洗车台位,均是人工洗车过程。洗车过程中发生中毒的原因
清洗槽车过程中的中毒分为单纯性中毒和化学性中毒。单纯性中毒是指一般情况下不被看作有毒性作用的气体引起的中毒,如氮、氢、乙炔等气体,它们取代空气中的氧气,使吸入人体的空气中的氧分压降低,出现低氧和缺氧状态,引起机体损伤甚至死亡。化学性中毒是指不妨碍氧气进入肺部,但对血液或者组织会产生一种化学性作用的气体引起的中毒,如一氧化碳、苯胺蒸汽、苯、甲苯和二甲苯等。
随着洛阳石化从炼油向化工和化纤延伸,储运系统不仅承担着石油产品的装运,而且担负着化纤液体产成品的装卸运输任务。储运装卸过程中伴随的挥发性有毒有害蒸气造成越来越严重的危害;化纤液体产成品装卸过程(以下简称装卸过程)中的职业危害更加倍受关注。
1装卸过程简介
装卸过程是指化纤液体产成品通过鹤管、工艺管线等设施在压力条件下装车及接卸进罐的过程,是生产销售的重要组成部分。
2装卸过程中职业危害气体产生的途径 随着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在储运过程中的应用,对于职业防护起到了明显的促进和改善作用,但装卸过程中的工业毒气仍不容忽视。
2.1装卸过程中的介质挥发产生职业危害性气体
职业危害性气体主要是炼油及化工产品产生的挥发气体及设备、工艺管线的跑冒滴漏所挥发的相对少量气体。现在的装卸作业大都采用浸没式液下装车工艺,与喷溅式装车工艺相比,损耗率由2‰-4‰降到0.44‰-0.49‰左右,减少了气体的挥发,因此浸没式液下装车工艺在储运系统中广泛得到应用。但浸没式液下装车仍有较大的挥发损耗,据荆门炼油厂和齐鲁石化胜利炼油厂浸没式大鹤管装车技术鉴定报告显示,在浸没式液下装车条件下,装车年均损耗量为每车20kg左右(以汽油为例会),装车时排出的气体中职业危害性成份浓度为0.138-0.323 kg/m3,装车时排放速率为120-150 kg/h;资料表明,装车环节和卸车环节所造成的挥发排放量数据基本一致。
表1 非甲烷总烃排放限值
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mg/m3
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
排气筒(m)
一级
二级
三级
非
150
6.3
甲
(使用溶剂汽油或其
烷
它混合烃类物质)
总烃
表1数据是国家环保局GB16297-1996标准,根据这一国家标准,浸没式液下装车工艺在装卸生产中若不采取积极的措施,很难达到此标准,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积极性措施,减弱其职业性危害。
2.2装卸过程中芳香烃的挥发
芳香烃挥发是指含有苯、甲苯、二甲苯成份的化纤液体产成品的挥发变为蒸气状态的过程。洛石化化纤装置配套PX原料产品(主要成本芳香烃)也是通过铁路来运输的。众所周知,工业苯是Ⅰ级毒性物质(极度危害等级)、甲苯和二甲苯是Ⅲ级毒性物质(中度危害等级);这些工业毒物在装卸作业过程中挥发,以蒸气状态存在,主要经呼吸道被人体吸收,皮肤也少量吸收,属环境一级禁排物质(见表2);它直接影响职工的身心健康(见表4);虽然我们对职工进行了一些劳动保护,制订一些防范措施和完善了一些保护性设施,但它仍是重要的职业危害因素。
表2 工业三苯污源排放限值
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 污染物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3mg/m 排气筒(m)一级 二级 三级 苯
甲
苯 二 甲 苯 17 20 30 40 15 20 30 40 15 20 30 40
禁 排
禁 排
禁 排
0.6 1.0 3.3 6.0 3.6 6.1 21 36 1.2 2.0 6.9 12
0.9 1.5 5.2 9.0 5.5 9.3 31 54 1.8 3.1 10 18 60
3芳香烃类物质的职业危害与其他危险特性 3.1芳香烃物质的基础数据
表3
芳香烃物质的基础数据
物质名称
苯 甲苯 邻二甲苯 危规号 32050 32052 33535
状态 液体 液体 液体
分子量 闪点(℃)爆 炸上限%(V/V)爆炸下限 %(V/V)毒性 78 92 106
-11 4 30 7 7
1.2 1 1
剧毒 有毒 低毒
以苯物质为例来说明职业毒性危害和其他危险特性。苯物质的职业危害表现为接触者的职业性中毒。高浓度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引起急性中毒;长期接触苯对造血系统有损害,引起慢性中毒。急性中毒:轻者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轻度兴奋、步态蹒跚等酒醉状态;严重者发生昏迷、抽搐、血压下降,以致呼吸和循环衰竭。慢性中毒:主要表现有神经衰弱综合征;造血系统改变:白细胞、血小板减少,重者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少数病例在慢性中毒后可发生白血病。皮肤损害有脱脂、干燥、皲裂、皮炎。可致月经量增多与经期延长。
表4 吸入不同浓度苯蒸气人体产生的反应
空气中苯蒸气浓度(mg/m3)接触时间(m)中毒症状
160-480
1600 4800 24000
300 60 60 30
头痛、乏力、疲劳 一般中毒症状
严重中毒症状,主要表现是中 枢神经系统明显抑制作用
生命危险
61000-64000 5 死亡
苯的其他危险特性表现为:
⑴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⑵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⑶易产生和聚集静电,有燃烧爆炸危险。
⑷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3 职业危害的控制措施
各种具有职业危害性的气体对人体健康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为了保护劳动者健康,防止出现职业病,应最大限度的降低其对人的影响,应实施如下控制措施。
3.1最大限度地实现浸没式液下密闭装车工艺
现行国内铁路装车普遍采用浸没式液下装车工艺,但仍存在有硬橡胶制成的椭圆形平面密封盖,其缺点是密封不严,主要因平面密封盖弹性差,难于与罐车口形成严紧的密封面,无法达到理想的密封效果。监测表明,平面密封盖密封效果达70%左右,装车时仍有大量挥发烃进入大气。因此,应选用弹性较好的材质,将原来的平面密封盖改造成圆锥形密封盖,改造后将实现97%以上的密封效果,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浸没式液下密闭装车。
3.2 改进工艺,增上高低液位监控报警系统
随着自动化控制装车工艺的成熟,实现将鹤管动作、阀门开关、流量计数据和罐车车型及液位高度等一系列参数采集起来,通过信号转换处理进控制器或控制室,然后控制系统通过数据计算发出指令,再通过信号处理转换达到对装卸作业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控制,此工艺已非常成熟。
洛阳化纤液体产品(苯)装车已经实现这种工艺,增上光纤高液位报警仪表,即装车过程中,当液位到达既定高度时自动报警,控制系统收到报警信号自动关闭阀门,避免出现液位失控冒车而造成严重的职业性危害结果。
化纤装置的PX原料接卸曾一度是车间生产组织的难题,它是以工业甲苯为主要成份的毒性介质。在接卸PX原料时,槽车内蒸气弥漫,且车辆大盖又不能全部密闭,为防抽空,操作人员必须频繁上下槽车观察液位,劳动强度大,上下栈台扶梯也不安全。岗位职工由于经常呼吸到浓度较高的芳烃类气体,易造成职业性中毒,长期如此还易诱发职业病。为此,公司领导为改善职业健康环境,在卸车栈台安装4套低液位监控报警设施,作业人员不再频繁观察液位,极大地改善了卸车现状。
3.3改进油气回收工艺,实现职业危害蒸气的集中回收 针对储运系统的生产现状,应将各种职业危害性挥发气体通过装卸鹤管的气相线接入油气回收工艺管线,使装车过程中产生的职业危害气体,通过油气回收工艺管线进入油气回收装置进行集中回收,极大地弱化岗位的职业危害风险,保证职工的身心健康,同时又实现了经济效益的增加和对环境的保护。
3.4配备防护用具,做好个体防护
对存在职业性危害的有毒有害岗位应安装有毒气体浓度报警仪,做好监测;及时配发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如防毒口罩等)和必要的其他防护器具(如安全防护眼镜等),对岗位配备必要的空气呼吸器等关键气防设施等。尽量做到密闭操作并加强通风,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若空气中浓度超标条件下的作业,操作人员必要时可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等。
在个体防护方面,首先要注重对呼吸系统防护。当出现泄露或其他紧急状态,需要对他人实施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等关键气防设施。另外,还应为有毒有害岗位职工发放一些保护用品,定期更换岗位,减少职业病出现的机率。
3.5强化设备管理,减少跑冒滴漏
对工艺管线和设备要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加强设备现场巡回检查,一旦发现有跑冒滴漏现象立即处理;对重要设备要进行特级维护,提高设备运行可靠度。
3.6全方位推行QHSE管理体系
一方面实施程序文件控制,从源头封堵,实现清洁生产;另一方面进行量化管理考核,严格控制空气中职业性危害气体的含量及排放浓度。结束语
在洛阳化纤液体产成品装卸过程中,我们已经应当高度重视职业危害问题,并要进一步完善新技术、改进新工艺,尽可能把职业危害消灭在生产过程中,减少对作业人员身心健康的影响。
作者简介:
郑军,男,安全工程师。1996年毕业于抚顺石油学院储运工程专业,现在洛阳石化铁路运输部从事安全管理工作。获得集团公司、省、市级各项成果奖6项,省部级以上刊物发表专业论文多篇,联系电话:0379-66994975(O)。
第二篇: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
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
1.职业危害 1.1粉尘危害
粉尘是翻新胎行业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 之一,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清洗、打磨等岗位中都有大量的粉尘飞扬。从粉尘组分来看,翻新胎行业的粉尘成分较简单,主要为打磨形成的橡胶粉。粉尘对人体的危害比较大,不仅对上呼吸道有影响,且能引起矽肺、炭黑尘肺、滑石尘肺等疾病,是危害工人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还能与其他有害因素联合作用危害人体,例如由于粉尘粒径小,在空气中能长期滞留,吸附空气中水蒸汽和各种有害气体而形成烟尘、飘尘,它们含有多种重金属及其氧 化物,在其氧化作用下,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转化为相应的酸。这些飘尘会引起呼吸道和肺部疾病。再例如,粉尘联合吸烟这一危害因素将会大大提高肺癌的发病率 1.2有机化合物
翻新胎行业接触的有机化合物主要为溶剂和原材料橡胶。溶剂主要是汽油,在半成品或成品干燥过程中产生溶剂挥发气而使工人受到伤害。按照国标,生产车间空气中溶剂的控制标准(m s/ m):苯和甲苯 < 4 0、二 甲苯 <1 0 0、汽油 <3 5 0。另外,硫化过程中产生的微量硫化氢也会对人体有一定程度的毒害。1.3 噪声
翻新胎加工过程中,由于机械摩擦、振动、撞击所 产生的噪声,使长期处于高噪声环境中操作的工人身体健康受到影响,例如导致耳聋、高血压、中枢神经受损等。按照国家标准G B J 8 7— 8 5 《 工业企业厂区各类地点噪声标准》规定,生产车间及作业场所(工人每天连续接触噪声 8 h)噪声限制值 <9 0 d B。经过实测,橡胶厂多数工段在 8 0 d B上下,少数工段则超过9 0 d B[ 7]。另外,翻新胎加工生产过程中诸如高温、振动等,也是不容忽视的危害因素。
2.常见职业病情况
目前在国内的研究发现,该行业尘肺病以尘肺为主。2.1 尘肺
在翻新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橡胶粉尘比重小、颗粒小,很容易悬浮于车间空气中。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网织阴影和肺纹理增 多、增粗并伴有呼吸系统疾病,自觉症状有咳嗽、咳痰、鼻腔干燥等;有尘肺发病的潜在危险。
尘肺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其次是胸痛、气短。X线特征以不规则形小阴影改变为主,类圆形阴影致密度较低,边缘欠清晰锐利;炭黑尘肺的大结节多见于肺上叶,可能是这些部位的活动度比下叶要小,使已到达肺泡的粉尘不易咳出之故。2.2其他疾病
橡胶制品生产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因素长期综合作用,对机体具有多方面的影响。除橡胶粉尘影响外,还存在潜在的有机溶剂慢性危害。
尘肺病目前主要提倡早期预防和对因治疗为主,晚期则以综合治疗为原则,即在营养和运动疗法的基础上,依据病人的病情进行肺灌洗,使用抗纤维化、减轻或控制非特异性炎性反应、调节免疫功能、增强免疫力、抗脂质过氧化等药物。结合肺部理疗、雾化吸入治疗以及对症支持疗法等综合治疗措施。同时加强预防和治疗肺气肿、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及肺结核、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因目前对尘肺病的治疗尚无突破性的进展,故尘肺病防治的根本措施在于预防。
3.橡胶行业职业病预防措施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基础较薄弱。但我厂高度关注工业卫生问题。有以下几点预防措施 : 3.1阻断接触途径
橡胶制品加工厂要与时俱进,用新技术、新工艺。积极进行工艺改造,如密闭硫化、自动称量、粉料造粒等,从根本上杜绝或减少生产性有害因素的接触机会。如对粉尘的控制方面,在打磨岗位加设吸风罩,确保能将生产中产生的粉尘吸入罩内,以保证有效的除尘效果; 给接触粉尘的作业人员及时、定期发放个人防护用品,并要求工人及时、正确佩戴,做好个人防护;对生产设备及防护设施应定期检查,维修保养,保证生产车间吸风排毒装置、通风设施的正常运转,并达到良好的吸风排毒、通风效果,将作业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的浓度控制到最低限度。消除尘肺的最好途径是控制病因,通过改进工艺流程和采取除尘措施,消除污染源,阻断接触途径,是防止尘肺发生的关键。3.2加强职业健康教育
一方面是教育职工,只有广大职工真正理解了工业卫生工作的重要性,了解职业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尤其是慢性危害的可怕后果,掌握了个体预防的知识和方法,主动参与和执行各项预防规定,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目的。另一方面,企业的工业卫生专业人员和医务人员亟需提高专业水平,扩大知识面,能提出有针对性的,切合实际的预防措施和整改建议,能识别和治疗职业有关疾病,保证健康监护工作的开展。经过对该企业工人进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及职业卫生安全、健康知识教育与培训等措施干预,提高健康行为形成率、职工综合素质等。3.3开展健康监护工作
健康监护的目的在于控制和减少暴露人数,早期识别和检出职业危害的亚临床改变及患有就业和上岗禁忌证者;早期检出职业病患者。健康监护主要运用在作业场所劳动卫生监测和职业性健康检查两方面。在卫生监测方面,要根据监测和检查结果,经常开展劳动卫生监督检查,尽早发现和杜绝严重职业危害,防止和减少橡胶加工工作对工人的危害,保护橡胶制品加工工人的身体健康。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治理和防护建议或方案,采取不同防护措施。如对危害较重的岗位工人或接触致癌物质的工人,除加强个体防护外,考虑实行定期脱岗休养或采取轮岗制,对生育期职工尤其要防止生殖功能和子代危害,加强女工保护和毒物登记工作。在职业性体检方面,根据国家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为从事有职业危害的劳动者建立起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详细记录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 在有职业危害的场所进行作业时,应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随后定期进行检查,工作结束后还应进行离岗职业健康检查。对流动和临时作业工人要建立健康档案,实行健康跟踪管理,医学检查时,在查体中发现的患者均应及早诊断和治疗,尤其是职业病和与职业有关疾病,定期复查、迫访,详细记录存档。橡胶行业是职业危害较严重的行业之一,危害因素较多,对工人健康的影响也较大,是职业病预防工作的重点之一,只有采取以上综合预防措施,才能降低工人患职业病的可能性。4.结语
翻新胎生产行业的职业危害不容忽视。由于我厂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较高,作业强度较小,劳动条件较好,因此职业病防护主要以加强员工职业健康教育与定期体检为。使从业人员了解预防防护知识,通过对工艺流程的研究及安全调查,了解工作中出现的危害健康的有害物质和有毒气体。出现的疾病及日常预防情况。对从业人员有个很好的参考。促进身体健康。
第三篇:天然气职业危害及防治措施
天然气的职业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天然气作为一种优质、高效、清洁的能源,除了集诸多优点于一身,同时天然气行业也属于高危行业,长期从事天然气工作人员特殊岗位会得职业病。天然气加工,生产、运营过程中,也会由于一系列不当操作而引发事故,为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 防治职业病,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中的规定,我们有必要对天然气的职业危害进行分析,并找出其防治措施。
一、职业危害分析
①天然气本身的危害因素:燃气是具有一定毒性的爆炸性气体,又是在压力下输送的。由于管道及设备材质和施工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使用不当,容易造成漏气,有时引起爆炸、着火和人身中毒的危险。天然气的毒性取决于含硫化物的多少,含硫量越高则毒性越大。一般低浓度的天然气可引起人体怕光、流泪、呛咳、渣涕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当浓度达25-30%时,工人可出现头疼、头晕、呼吸加速,心跳加快、注意力不集中、乏力及肌肉协调运动失常等,当浓度进一步升高时,则出现意识障碍、四肢冰冷,呼吸心跳停止,而致“电击样”死亡。此外,在生产环境中如果天然气浓度过高,加上一些诱因,可发生爆炸和引起火灾,以致造成工人外伤或烧伤。
②生产环境中的职业危害因素:由于燃气管道安装多是室外作业,夏天平均气温较高,高温首先引起血管膨胀,血液流动速度加快,毛细血管扩张,这一系列的反映导致心脏负荷加重,身体能量开始加剧消耗。脑部供血、供养下降。户外施工人员会觉得头晕,夏天长时间的户外高温作业,紫外线对人体的皮肤伤害是非常大的,晒伤或可能导致人员中暑。环境危害因素除了对管道安装人员,还有对管线巡检人员和维修人员影响也是非常大的!③施工安装及运营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
a、燃气管道在安装过程中需要进行喷砂除锈或角磨机除锈,机器使用不当或未穿戴防护工具很容易伤害到使用者;b、防腐作业时,防腐油漆中树脂成分为丙烯酸树脂和聚酰胺树脂,溶剂中含有苯、甲苯、二甲苯、正己烷等,在喷涂过程中油漆及胶黏剂分别可挥发出丙烯酸、丙烯腈、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腈、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二甲基甲酰胺、甲醛、乙酸丁酯、异氰酸酯、氯乙烯、乙酸丁酯等有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对人体危害很大;
c、电焊作业:燃气管道(钢管)的连接,支架的预做、设备的维修都需要用到电焊,电焊作业时产生的氧化锰、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等有毒物质,人体吸入后对神经系统、眼和皮肤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同时,电焊和气焊的弧光都可产生大量紫外线而引起电光性眼炎,伤害作业人员的眼睛。
d、噪声:一方面,在运营过程中,天然气在天然气管道内、容器内流动产生的动力性噪声;其二,管道安装过程中,发电机、角磨机、抽水水泵的机械工作噪声,对人体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
④场站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输气站场工人除在站场内及站场外沿部分管线进行定时巡检作业外,工作时间均在值班室进行计算机视屏或指令远程操作,操作时工人多采取坐姿工作,容易产生人机工效学问题。加气站工人身上不允许带明火或静电进行加气作业,且在气体排污放散时,会产生少量的粉尘,天然气短时间高压排空具有一定冲击力,操作不当容易引爆或伤害人员。场站内设备、阀门管道由于密闭不良而造成外泄等需引起重视。场站的防雷设施需要定期检查,否则容易引发事故。
二、防治措施
①防中毒措施:对工人进行卫生安全教育,努力实现生产过程的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对易爆工序实行遥控,设备管道严格密封,加强定期维修保养,使之保持完好状态,配备可燃气体探测报警器,照明灯,巡检中严防跑、冒、滴、漏等现象,及时提供个人防护用品等,并认真使用。
②环境危害防治措施:为室外施工人员配备工作服、棉衣、工作鞋(皮鞋)、夏季工作服/草帽、安全帽、耳塞、防尘口罩等个体防护用品。夏季施工作业时,应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定期发放避暑劳保用品,高空作业人员还应配备安全带,个体防护用品的发放、使用及维护的管理和监督上应制定专门的企业劳保用品制度,由部门负责落实,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从切身利益最大保证施工人员健康,减轻环境对施工人员作业影响。
③施工作业中危害防治措施:施工人员作业前都应该进行岗位适应培训,培训合格才允许上岗;施工作业中应严格按照国家规范、标准进行施工,施工人员施工中应穿好防护工作服,戴好安全帽,特殊工种人员尤其(除锈工应配戴口罩,防腐喷漆工应配发防毒面具,电焊工应有防护面罩,专用电焊手套、电焊服、劳保鞋等);施工中一些大型机械和设备,应予持证专业人员或经验丰富施工人员操作,同时应定期维护保养,防止施工过程中的机械故障对人员造成伤害。
④施工中噪声防治措施:
a、因势利导布局设备,合理安排工艺和作业时间。b、对设备加强维护,降低设备的运行声响。
c、加大宣传和教育,使工人做到文明施工,绿色施工,树立以人为本,以己及人的思想,在施工过程中,轻拿轻放,不大声喧哗,不使用高音通话设备,不鸣笛等。
d、施工单位结合环保部门的环境保护情况,制定相应联动的机制。
⑤场站工作人员危害防护措施:场站工作人员工作时间内应穿戴静电服、静电鞋,对场站内设备进行定期巡检,严防阀门关闭不严引起的跑、冒、滴、漏。排污放散时,操作员应保持与放散口一定的安全距离,轻排慢放,场站内压缩机房应建有通风百叶窗,保证运行的安全,场站内避雷设施避雷面应全面覆盖场站,保证场站运行安全。
三、总结
燃气行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燃气事故的危害也不容小嘘,从事燃气的工作人员更应恪尽职守,严防职业伤害,合理规范操作,做到“三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职业安全来自多个环节的规范操作和个人的积极配合,只有我们每一个人共同重视,共同防护,才能减轻或避免我们身边的职业危害性,让燃气行业在合理规范的轨道上发展,真正的惠民万家!
江苏秦裕燃气管道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2015年04月20日
第四篇: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及管理制度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及管理制度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在有职业危害的施工作业前后,均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同时加强职业病防治安全教育,采用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提供符合职业病要求的职业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劳动条件,以确保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及安全。
一、定义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二、危害
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三、适用范围
项目部所属各分包单位和工种在从事接触粉尘、电气焊、建筑防水、防腐保温、油漆作业等有毒、有害作业时均应执行本措施。
四、防治方针
职业病的防治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各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五、职业病危害种类
1、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在建筑行业施工中,材料的搬运使用、石材的加工。建筑物的拆除,均可能产生大量的矿物性粉尘,长期吸入这样的粉尘可能发生矽肺病。
2、缺氧和一氧化碳的危害:在建筑地下室施工时由于作业空间相对密闭,狭窄。通风不畅、特别是在这种作业环境内使用内燃机和燃烧器,耗氧量极大,又因缺氧导致燃烧不充分,产生大量一氧化碳,从而造成施工人员缺氧窦息和一氧化碳中毒。
3、有机溶剂的危害:建筑施工过程中常接触到多种有机溶剂,如防水施工中常常接触到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喷漆作业常常接触到苯、苯系物外还可接触到醋酸乙酯、氨类、甲苯二氰酸等,这些有机溶剂得沸点低,极易挥发,在使用过程中挥发到空气中的浓度可以达到很高,极易发生急性中毒和中毒死亡事故。
4、焊接作业产生的金属烟雾危害:在焊接作业时可能产生多种有害烟雾物质,如电气焊时使用锰焊条,除可以产生锰尘外,还可以产生锰烟,氟化物、臭氧气及一氧化碳,长期吸入可导致电气工人尘肺及慢性中毒。
5、生产性噪声和局部震动危害,建筑行业施工中使用的机械工具如钻孔机、电锯、振捣器及一些动力机械都可能产生较强的噪声和局部的震动,长期接触噪声可能损害职工的听力,严重时可能造成噪声性耳聋,长期接触振动能损害手的功能,严重时可导致局部振动病。
6、高温作业危害:长期的高温作业可能引起人体水电解质索乱,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可造成人体虚脱,昏迷甚至休克,易造成意外事故。
六、危害工种及预防措施
1、粉尘
在施工现场粉尘主要是含游离的二氧化硅粉尘、水泥尘(硅酸盐)、石棉尘、木屑尘、电焊烟尘、金属粉尘引起的粉尘:主要受危害的工种有砼搅拌司机、水泥上料工、材料试验工、平刨机工、金属除锈工、石工、风钻工、电(气)焊等工种。
预防措施
(1)、水泥除尘措施:在搅拌机筒出料口处安装活动胶皮护罩,挡住粉尘外扬;在搅拌筒上方安装吸尘罩,将搅拌筒进料口的粉尘吸走;在地面料斗侧向安装吸尘罩,将加料时扬起的粉尘吸走,通过风机将空气粉尘吸走送入旋风滤尘器,在通过器内氺浴将粉尘降落,被水冲入蓄集池。
(2)、木屑除尘措施:在每台加工机械尘源上方或侧向安装吸尘罩,通过风机作用,将粉尘输送管道,再送到蓄料仓内,可达到个各作业点的粉尘浓度降至2mg/m3。
(3)、金属除尘措施:用抽风机或通风机将粉尘抽至室外,净化处理后向空气排放。
2、生产性毒物
施工现场生产性毒物主要是铅、猛、苯、二氧化硫、亚硝酸盐等;主要危害的工种有通风工、油漆工、喷漆工、电焊工、气焊工等工种。
预防措施
(1)、防铅度措施:允许浓度,铅烟0.03 mg/m3,铅尘0.05mg/m3,超标者采取措施。采用抽风机或用鼓风机升压将铅尘、铅烟抽至室外,进行净化处理后向空中排放;以无毒、低毒物代替铅丹,消除铅源。(2)、防猛毒措施:集中焊接场所,用抽风机将猛尘吸入管道,过虑净化后排放;分散焊接点,可设臵移动式猛烟除尘器,随时将吸尘罩设在焊接作业人员上方,及时吸走焊接时产生的猛烟尘,现场焊接作业声狭小、流动频繁,每次焊接作业时间短,难以设臵移动排毒设备装臵,焊接时应选择上风方向进行操作,以减少猛烟尘的危害。
(3)、防苯毒措施:允许浓度,苯40 mg/m3以下,甲苯和二甲苯为100 mg/m3以下,超标者采取措施。喷漆,可采用密闭喷漆间,工人在喷漆间外操纵微机控制,用机器手制动器作业,以达到质量好对人无危害的目的;通风不良的地下室、污水池内涂刷各种防腐涂料等作业,必须根据场地大小,采取多台抽风机把苯等有害气体抽出室外,以防止急性苯中毒;施工现场油漆配料房,应该善自然通风条件,减少连续配料时间,防止苯中毒和铅中毒;涂刷冷沥清,凡在通风不良的场所和容器内涂刷冷沥清时,必须采取机械送风,送氧及抽风机抽风措施,不断稀释空气中的毒物浓度。
3、噪声
施工现场噪声主要是来源于搅拌机、电动机、空压机、钢筋加工机械、木工加工机械等;主要受危害的工种有混凝土振捣棒工、推土机工、平刨工等工种,预防措施有在各种机械设备排气口安装消声器、在室内用多孔材料进行吸声或对发生的物体、场所与周围进行隔离绝。
4、振动
施工现场振动主要是有砼振捣棒、风钻、打桩机、推土机、挖掘机等;主要受危害的工种有砼振捣棒工、风钻工、推土机司机、挖掘机司机等;预防措施有在振源与需要防振的设备之间,安装具有弹性性能的隔振装臵,使振源产生的大部分振动被隔振装臵所吸收,;改革生产工艺,降低噪声;有些手持振动工具的手柄,包扎泡沫塑料等隔振垫,工人操作时戴好专用的防振手套,也可减少震动的危害。
防治职业病危害的综合措施:
在思想上认识职业病对职工的危害,设臵职业卫生专业人员,定期对职业危害场所进行测定,重视职业病危害工程技术工作,建立健全职业病管理制度,加强职业病宣传教育工作。根据危害的种类、性质、环境条件等,有针对性的发给作业人员有效的防护用品,用具;对从事粉尘、有毒作业人员,在工地设臵淋浴设施,定期对有害作业职工进行体检,发现有不适应宜某种有害作业的疾病患者,及时调换工作岗位。
七、个人防护措施
1、加强对施工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教育,提高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了解其危害,掌握职业病防治的方法。
2、接触粉尘作业的施工作业人员,在施工中应尽量降低粉尘的浓度,在施工中采取不断喷水的措施降低扬尘,并正确佩戴防尘口罩。
3、从事防水作业,喷漆作业的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施工,施工前要检查作业场所的通风是否畅通,通风设施是否运转正常,作业人员在施工作业中要正确佩戴防毒口罩。
4、电气焊作业人员在施工中应注意作业环境的通风或设臵局部排烟设备,使作业场所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控制在国家卫生标准之下,在难以改善通风条件的作业环境中操作时,必须佩带有效的防毒面具和防毒口罩。
5、进行噪声较大的施工作业时,施工人员要正确佩带防护耳罩,并减少噪声作业的时间。
6、长期从事高温作业的施工人员应减少工作时间,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饮用水,并佩戴好防护用品。
7、从事职业危害作业的职工应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单位应将检查结果告知本人,并将体检报告存入档案。
第五篇:过程质量提升计划及改进措施
过程质量提升 XXXXXXXX
过程质量提升计划
一、制造部过程质量现状以及存在问题
1、过程质量管理科检验记录利用价值未能完全体现;
2、员工质量意识有待提高;
3、员工自身素质需要提升;
4、过程质量管理制度仍然需要完善;
5、标准化作业需要不断跟新;
6、焊装车间过程质量控制存在问题;
7、涂装车间过程质量控制存在问题;
二、过程质量提升计划及改进措施
1、短期遏制计划1-3个月内执行;
2、中期维持计划3-6个月内执行;
3、长期提升计划7-12个月内执行;
一、制造部过程质量现状以及存在问题
质量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只有做好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才能生产出符合要求的产品。
目前,制造部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存在如:人员技能不足、对产品质量意识淡薄、现场作业没有标准化、人员培训缺失、对售后抱怨反馈不及时以及改进措施有效性差等原因影响产品质量,导致质量问题频发。综上所述将制造部过程质量存在问题罗列如下:
过程质量提升 XXXXXXXX
1、品质检验记录利用价值未能体现
质量记录形成书面载体的好处是,便于追溯、便于分析原因、便于持续改进、便于查找责任人。可目前虽然有各种的记录,但是记录不是做的非常好,还有未能有效的从这些数据中去分析有价值的信息,没有将数据进行过滤和汇总,对于后期指导生产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为此,除了完善记录外,在形成数据记录时,必须确保数据来源真实、可靠、正确、有效;然后针对这些数据要进行深入分析,从中吸取一些经验和教训,并要求相关部门、车间进行改善。
2、员工质量意识有待提高
产品质量是靠生产出来的,而不是靠检验出来的,目前各工序不良率仍有不稳定上升现象,究其原因:除零部件原因外,绝大部分是由于员工未自检、互检造成的。有些员工未确认产品(零部件)合格与否就进行作业,生产完工后也不对自己加工的产品进行质量确认。
因此首先需要加强、加大对其的培训力度,每天晨会车间班组长和现场检验员,将当天所要生产的产品(以往发生过的质量问题,作业过程中所需要控制点,工艺等)在晨会上进行简单讲解,通过每天不断地对员工进行操作技能、质量意识的灌输,使员工掌握自检、互检方式和方法,提高质量意识,确保其生产的产品满足要求。除利用晨会外,还可以利用周及月质量总结会、现场质量会(如发生质量异常,马上停止生产,组织现场操作人员进行现场面对面式的质量分析会),督导其提高质量意识。
3、员工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有部分员工和现场管理人员没有质量意识和产品防护意识,对于所生产的产品质量关心程度不够。只有将质量的重要性贯彻到一线操作员工的身上,才能真正把品质做好,而要做好这些工作,培训是必不可少的;人都是具有惰性的,只有不断地通过质量现场会、车间晨会、质量专题会等各种方法,不时的加以培训和灌输,从思想和观念上改变员工的意识,将行为规范化,使之操作习惯化。
4、标准化需要不断的完善
目前,制造部虽然每个工序有作业指导书、检验指导书、操作规程,但是有些岗位由于某些原因,已经有了变动,但是相关的标准并没有及时得到更改,或者没有按照既定的标准去执行。即使有标准作业的各车间、班组、个人能执行到位的也聊聊无几。没有标准化作业流程相关产品不良率居高不下,各种各样的缺陷屡见不鲜。所以只有形成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操作,相关的不良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并且在有了相关操作标准,在以后生产过程中可以更有利于员工掌握操作技能,提高产品质量。
过程质量提升 XXXXXXXX
5、品质制度还需完善
目前制造部虽有许多的制度文件,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文件在使用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局限性。为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制度进行梳理和修订(包括如在质管制规定、不合格品控制规定、检验规定、各生产车间质量考核制度、质量事故责任划分和处理分担标准制度等),明确各生产车间、各管理人员在质量方面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规定管理流程,避免上下工序之间存在推委扯皮现象,避免各工序衔接之间出现“真空”现象,避免内部管理无章可寻。利用1到2个月时间建立和完善过程质量管理制度,然后逐步将制度贯彻到部门的每个角落。
6、焊装车间产品质量控制存在问题
焊装车间是制造部产品质量的源头环节,绝大部分产品的制造过程都是在本车间完成,所生产产品的质量直接影响其他车间产品输出质量,因此焊装车间为过程质量重点管控区域。
目前焊装车间过程不合格品率居高不下,特别是几款主要产品一次交检合格率在50-60%之间导致现场存在有大量的不合格件存在,给现场管理、质量管理带来极大的风险。分析原因主要来源于一下几方面:1、2、3、4、人员流动性大,岗位技能不熟悉,质量意识淡薄;
现场混乱、管理脱节导致大量的在制品、不合格品、原材料堆积在现场; 员工作业没有按标准作业流程操作,只是凭自身喜好或习惯进行生产;
人员调动频繁,岗位培训无法跟上调动频率。致使大部分人员在不具备操作岗位技能的情况下作业生产;
因此稳定人员、培训人员技能、作业标准化为当务之急,通过晨会、午间培训、质量例会等等方式加强员工岗位技能,质量意识。并在作业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6、装配车间产品质量控制存在问题
装配车间是产品质量的最终一个环节,也是直接面对客户的环节,其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客户评价。
目前装配车间客户投诉频繁,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
1、焊装不良品流入原因引起,并且员工未根据自检、互检要求来进行作业。
2、是操作员工在装配过程中,未按照规定的作业方法进行作业。
为此,只有通过车间晨会、现场质量会等方式,不断对员工的操作技能进行强化,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对于员工违反作业规定的进行纠正。
过程质量提升 XXXXXXXX
二、过程质量提升计划及改进措施
为进一步提高制造部产品的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结合制造部实际状况,制定推行后续质量提升计划方案。
1.短期计划及措施:1-3个月内完成
1.1提升检验员、生产操作人员专业技能 1.1.1制作短期培训题材;
1.1.2从基础知识、生产操作要领及品质意识开始培训,并验证培训结果; 1.1.3现场辅导检验方法及问题处理方式;
1.1.4从现场做到手把手培训方式,让各上岗人员耳闻目睹操作方式、要领。1.2过程质量提前预防
1.2.1早会、交接班宣导质量状况; 1.2.2及时记录产成品品质;
1.2.3批量生产时提前教导管控重点、操作细节;
1.2.4加强过程中的巡检管控,做好首件检验与过程中巡检,并将各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关键点做为重点管控对象,防止大批量不良品流入后道工序;
1.2.5各车间、科室对新进人员(含借调、帮扶)进行先培训后上岗,确保上岗人员均为合格操作员,防止因操作不熟练造成不良。培训内容应包含:安全作业标准、班组简介、工位简介、产品作业指导书、本工位易发生质量问题、不合格品处置方式、员工自检互检规范、作业关键点等方面;
1.2.6检验员在车间巡检查看各工序人员的生产操作物件,防止应操作不当或机器原因造成的不良品发生;
1.2.7各车间班组每日对生产用夹具、检具做好维护保养。做到开班有检查,结束有维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此减少因工装不可靠造成产品不良。
1.3各车间互检工作
1.3.1对车间转序产品,原则采用10%抽样检验,但对有售后抱怨频繁、风险系数高,执行全数检验;
1.3.2对于不可目视检测品质的(如:强度、测推力),要求质量管理部检测并提供报告;
过程质量提升 XXXXXXXX 1.3.3所有检验工作,保留完整检验记录;
1.3.4对于转序件品质异常的,及时发出品质异常矫正单要求后期改善,并跟踪改善的结果;
1.4生产合格率提升计划
1.4.1补充重点产品缺少人员,并要求能完全熟练所须岗位操作技能后,方可正式上岗; 1.4.2定期组织人员参加技能培训指导;
1.4.3生产线操作员定岗、生产数量按人员定量,对更换型号生产时,其它型号严格区分隔离;
1.4.4生产线检验人员,对各项性能指标严格按检验要求要求执行; 1.4.5检验人员严格按检验指导书要求抽样检验,确保出货品质。1.5异常处理结果及时验证
1.5.1各车间对异常作业过程进行整理,并会同过程质量、设备进行改进; 1.5.2过程质量科对异常作业改进后及时验证跟踪;
1.5.3检验员负责对投诉过的产品进行追踪,避免相同的问题再次发生,也同时验证各车间的改进措施是否有效;
1.5.4每周客户投诉、异常作业TOP5列为改进项目。1.6质量信息下达沟通
1.6.1利用早会、车间会议、质量通报会通报质量状况;
1.6.2制作质量看板、便于所有人员了解质量现状及存在的诸多问题点;
1.6.3利用早会或专例会将接到的客户投诉不良现象告知相关人员,防止重复发生。
2.中期计划及措施:3-6个月完成
2.1绩效考核制度
2.1.1各车间根据员工的生产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绩效考核方案,与其经济收入挂钩,对于考核成绩优秀的员工,给予奖励;
2.1.2 车间之间建立横向考核方案,本着不接受、不制造、不流出的原则定义每个车间、科室在过程质量中所承担的责任;
过程质量提升 XXXXXXXX 2.1.2定期组织各人员参加技能考评。2.1制定系统的过程质量工作流程 2.2.1细化各检验区域人员的工作程序; 2.3.2培训QC标准化作业流程; 2.3.3检验员每天巡检制程标准作业。2.4产品质量标准文件应用以及建议修改
当前实施的产品质量标准与实际存在一定偏差,或是因为一些标准设置的不尽合理,还有一些是因为没有充分落实。后续要适时进行调整和完善,保证质量管理工作有章可依,同时要严把执行关,让产品质量与标准要求尽可能的接近,力争一致。
2.5做好质量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
认真做好质量管理工作相关数据的统计,及时报送各类质量报表,为领导和相关部门提供可靠的质量信息。过程、成品检验相关统计数据及时汇总。
2.6 召开质量例会
一个月召集一次部门质量例会,就上个月质量问题进行通报分析,完善纠正和预防措施,做好会议记录,对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督。
总结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制造部过程质量控制没有完全发挥应有的作用,对产品控制的力度、员工缺陷辨识能力、设备预防性维修维护等等方面非常欠缺,唯有通过检验员的全检和巡检才能发现问题;为此,不断提高我们人员综合能力也是当务之急,通过对人员素质方面的培养,加强对其品质管理知识的培训,相信对品质控制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品质管理是一场长期不懈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好的,需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因为质量是需要不断提高的,做好品质管理的同时也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首先是需要领导的重视和鼎力支持,在相关会议上强调质量的重要性,将品质管理工作做为一项工作重心来抓。
其次需要过程质量科人员的不懈努力,要敢于承担责任、要冷静果断、敢于面对不时出现的质量异常问题、敢于同现场管理人员就质量方面进行指挥和监督,对其发生的不良敢于指出和责令纠正。
过程质量提升 XXXXXXXX 最后是需要全体员工(包括现场管理人员、其他相关部门)共同努力,严格遵照制定的标准操作和检验;敢于承担责任,对自己所生产的产品负最终责任,切实做到“不接受不合格品、不生产不合格品、不流出不合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