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进初中语文教学

时间:2019-05-15 02:26: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改进初中语文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改进初中语文教学》。

第一篇:如何改进初中语文教学

如何改进初中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080-01

语文是其他学科学习和教学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新课程教学改革下的重要学科之一。学习语文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理解及其运用水平,增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准及其文学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等多方面综合素质。还可以陶冶学生性情,拓宽学生的眼界和见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树立自我的价值取向和人生理想。教师如何加强初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笔者浅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一些教学体会。

1.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一个人只有在对某件事物拥有兴趣的时候,才会积极地、主动地去探索钻研这件事物。同理,对学习语文有兴趣,才能主动地去学习,学习效率才能提高。那么,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第一,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讲解语文在生活实际中的作用,使学生真正理解学习语文的必要性。第二,教师要充分告知学生,语文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例如,教学中介绍我国驾驭文字的杰出人才,古代的如苏轼、陶渊明,近代的如矛盾、巴金等等名人的故事和作品。让学生感受到汉语言的无穷魅力和语文文学的价值意义。

2.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所谓创新意识是指一个人不愿墨守成规,渴求标新立异,自觉地要求自己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途径,从超常规的独特视角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态度和意愿。在创新活动中,有了创新意识,才能抓住创新时机,启动创新思维,产生创新方法。因此,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成为中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教育学告诉我们“兴趣是学生发展创新思维能力的巨大推动力”。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而且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自己也要有创新意识,要善于捕捉创新信息,发掘学生潜藏的创新诱因,把握创新时机进行创新教学。

3.大胆放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唱主角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我们教师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去发现,让他们体验到自己学习的兴奋感和自信心。让他们明白,通过我自己的学习和思考,我也能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既能够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能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我们应该不断地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使语文教学“活”起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获得知识,找到最佳学习方法和途径。我们要改变“满堂灌”的教育教学模式,大胆放开学生的思维,用“语文”的情境教学中,让学生能够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要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新课程标准下的实用的高效的方法,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沐浴在人文关怀的阳光下,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成为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主角。

4.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实现教学的高效优质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对实现教学的高效优质有良好的辅助作用。多媒体可以将声音、图像、视频等感官刺激加以利用,并通过具体而形象形式提供给学生的特性,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生正处于成长发育期,对新奇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正是由于中学生生理上和心理上的这种特征,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中,初中老师应当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备课,将教学内容转化成生动有趣的课件。并且,多媒体技术有着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这有利于学生课后可以自己安排时间进行复习。例如,在《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教学中,由于时代背景不同,学生不易理解文中主人公的感情。但是通过多媒体技术幻灯片的展示,同学更加深入理解了文中的情感,教学课堂也是充满了趣味。

5.树立人文理念,正确引导理解爱

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促进人的发展,因此必须“一切从人出发”,着眼于学生可持续性发展,切不可急功近利,要彻底改变以往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爱的教育工作者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学生+人文=知识”,也决不等于人文素养。

由此,我想到我们学生创作的那些校园歌谣、课桌文学。从抱怨父母老师对他们严格要求的《真心英雄》:“在我心中,老爸最凶,经常把我打得脸青鼻肿;在我心中,老师最凶,常常把我留到七八点钟;在我心中,老妈最凶,常常把我骂得头晕脑涨……”到抱怨学习辛苦的《最爱你的人是我》“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作业最多的人是我,起得最早的人是我,睡得最晚的人是我,是我是我还是我……”到厌倦学习生活用品的“学生苦,学生累,不如参加黑社会”……可以说,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素养,他们懂得押韵,会借助修改歌词表达自己的心声,读起来也很有节奏。但是,他们所表达的世界是如此的暗淡、冷漠、无奈,他们所表达的情感又是如此令人心忧:没有了《每当经过老师的窗前》那种对老师灯光下“呕心沥血您在写教案”的理解与歌颂。他们看不一父母、老师的付出与爱护。他们只想到自己学习的压力大了,却看不到父母生存的压力与重任;他们只看到自己自己写作业迟了,却看不到老师批发作业的辛劳,缺少了一份该有的的理解与尊重。

6.从学生需要传授知识技能

罗彻斯特大学的教授爱德华?德赛发现:“只有当人们认为某一任务本身是值得去从事的,他们才能真正把它视为己任。”我们语文教师要从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受用的角度,从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实现自己理想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的角度传授知识和技能,学生就会认为这些知识技能是值得学习的,学生有了这种动机,学习兴趣就会大增,变被动为主动。

7.针对学生不同情况,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我曾十注重差生的转化工作,自认为效果不错。但有一次,我在批改周记本时,看到一名成绩十分优秀的学生这样写道:“我喜欢语文,喜欢它的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但我在语文课上学到的东西太少了,我对语文课太失望了。”这段话引起了我的深思,的确,我在重视一部分学生的同时,而忽略了另一部分学生,尤其是对优等生缺乏必要的指导。发现问题,我及时采取了措施,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让学生们都有收获。课上精心设计问题,难易搭配;课下布置弹性作业(难度不同的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对不同的学生提不同的要求,比如为优等生布置课外阅读作业,向他们推荐经典作品,并要求他们写下阅读笔记。

8.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和谐的环境

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语文教学的创新,不是单纯的获取知识,它需要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激情、探求知识的欲望等。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把沉闷、呆板、被动的学习变成生动活泼、愉快的求知;二是要调动学习的情感。情感是学习的动力,是获得知识的主要手段,没有情感将是事倍功半,如写作是学生最头痛的一件事,一旦激发了情感,有了兴趣,则可一蹴而就。三是要善于利用评价的激励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上阅读课同样的内容,可抓典型带一般,用学生的掌声来活跃课堂气氛,来激励大家创新,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最简练的语言回答最难理解的问题。最后要善于给爱学生,无论学生学习中出现“成功”或“失败”,给学生以自尊、给学生以激励是最可取的办法。使学生在民主、自由、愉快、和谐的环境中去充满信心。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机制,使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在创新中成长,在创新中发展,走向未来!

第二篇:改进初中语文教学

改进初中语文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兴趣

上海市香山中学蔡湘云

一. 问题的提出

川沙中学历时三年多,进行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研究。通过研究与实践,大力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改革,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的条件、机会和活动空间,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实践研究,激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需求和意识,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情感和能力,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推广“主动学习”成果前,我对自己任教的初二(2)、(4)两个班的学生学习语文状况进行调查,发现他们普遍对语文学科兴趣不高。表现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不够,朗读课文有的只装装样子读,有的是有口无心读,有的是缺乏情感在读;参与提出问题、思考与解决问题不积极;课外拓展阅读的积极性不高,对于老师推荐的课外阅读任务不能及时完成,能自主选择课外阅读材料的学生的人数少,阅读面窄,阅读量少;部分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不强,阅读材料层次较低,多为漫画读物,兴趣单一,很少阅读深层次的名著;阅读理解速度慢,准确度不高,深度缺乏;作文主题不明,语言平乏,内容单一,题材陈旧,风格单调。教师在教学上针对性不强。如对学生学情的了解,对学生兴趣爱好的了解,对学生性格的了解都不够全面、具体;此外教师还因自身兴趣的偏好而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某些风格、题材的课文的学习热情。教学中对学生的启发引导不够,教师有时还缺乏足够的耐心。

教与学现状表明:在语文教学中,要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学会真正的学习,激发对语文的兴趣。本课题试图应用“主动学习”的相关研究成果,采取多方面的教学改进措施,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 改进教学的措施

(一)改进备课,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1.加强对学生学情、性格、兴趣的了解

一是充分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以便在课堂提问时能给不同水平的学生回答相应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让他们在课堂上能感受到答对问题带来的满足感、成功感,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二是加强对学生性格、兴趣的了解,以便能有意识地利用他们的兴趣爱好来进行适当的引导,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至少有八种智慧。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职能特长,并且会以不同的方法来学习、表征和回忆知识。因此,有效的教学应配合学生的不同需要而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教学。一句话以蔽之——根据学生智能特点“因材施教”。

2.加强对教学内容的了解

教师由于自身教育背景、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方面的原因,往往会对涉及非语文学科的内容的缺乏更深入的了解,于是在教学过程中就容易造成泛泛而谈的现象。为此,教师应加强对教学内容的了解。如在教《飞向太平洋》这篇课文的时候,为了使同学们能更好地理解课文所讲述的内容,了解祖国的科技发展,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查阅了众多的资料,精心备课。要求同学们利用互联网了解中国人的飞天梦,使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当时正好是神州五号飞船发射期间,适时地教授这篇文章,使学生们迸发出极大的爱国热情。孩子们

都产生了将来要像杨利伟一样飞向太空的愿望,非常好地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上海地铁》这篇课文是1994年创作的,离现在已有十多个年头了。轨道交通更是从一个新鲜事物变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本课的教学自然不能再停留在一号线上。在学习地铁创业者的拼搏精神外,还要了解上海最新的城市建设的成果。除了上网查各种相关资料外,还亲自乘坐了所有开通的轨道交通线路,对各条线路的基本情况有了大体感性的了解,上起课来也就更得心应手了。

3.加强化解重点难点的设计

这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学生实际和其他新的情况等合理确定教学的重要内容和需要理解把握难度高的内容,准备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使学生更全面、深刻地理解这些内容。如《一面》这篇文章,重点是要通过对鲁迅先生外貌的描写及“我”不同的心理活动来展现鲁迅先生对于青年人的关怀爱护及“我”对鲁迅先生的缅怀。为此,我用 “12345”来把全文的内容和教学重点难点结合起来,即“一面”、“两本书”、“三次外貌”、“四年后的回忆”、“五种称呼”。这样设计,既突出重点,又能使全文的线索一目了然。

4.加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是加强学生预习的设计。比较常用的是在置疑单元中,要求学生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至少2个问题。然后教师把这些问题进行汇总,以便在教学中把有代表性的问题安排讨论解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就参与到了教师的备课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想知道的问题来进行备课,使备课更有针对性。二是发挥特长的设计。有擅长朗诵的,有擅长美术的,有擅长电脑的,也有对所讲主题特别有研究的,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设计,就可有效地保证参与教学的面。这些都可以为我们所用,也能进一步加强学生上课的兴趣。如在《周总理,你在哪里?》这篇文章的教学中,就利用了学生擅长朗诵的特点,舍弃了原先的音带,让班上朗读水平高的孩子在事先理解了课文情感的基础上自己朗读来录制音带。上课的时候播放的是同学自己的声音,这一招引起了学生的极大的兴趣。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了朗诵比赛。虽然周总理的生平事迹里现在的孩子很远,但是孩子们还是能够体会诗人所流露的强烈而又深沉的情感,进行传情达意地朗读。这就是我们的期望。《故乡》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发挥(4)班美术特色的特长,为小说画课文插图,以此使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人物及故事反映的主题

5.加强作业分层的设计

有很多研究和实践表明,分层教学对于一个班级不同水平的学生而言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手段。在作业上我也采取了这一方式。作业分必做和选做两大块。基本的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做到。选做的作业中,又按不同的难度加以区分。以鲁迅的小说为例,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就要求他们能做到读读背背,抄抄写写;稍好一点的学生要求他们能对课内所学鲁迅作品进行回顾比较;再好一些的同学就要求他们能阅读课外的鲁迅小说,并能对其小说的特点进行概括。这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让他们都能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得到一定的提高,但是又不至于完不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丧失了学习语文的热情。

(二)改进上课,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1.用多种方法代替僵硬法导入教学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也是如此。一个好的导入能很快地激发起学生投入学习的欲望。因此在导入这一步骤中需要教师更多的智慧与精力。有的课文我开门见山地直接导入;有的课文用悬念到如教学,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有的课文则借助于图片、影像来创设情境,或者是以当前的热门话题或者一首古

诗来引出教学内容,各种手段方法,不一而足。如在《第二次冒险》的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孩子们能更快地进入课文所描述的历史背景——二战中的诺曼底登陆,于是就在导入过程中播放了一段诺曼底登陆的电影片断。这一教学手段的运用使得孩子们产生了强烈的阅读兴趣,急于想知道在这一天的早上,在这么多空降的士兵中,有一个人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使后面的教学过程能顺利展开,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离别的礼物》的教学中,采用了讲故事的方法导入课文。先讲一个“羊羔跪乳”的故事,要求学生听完故事后讲出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使引出本文的主题水到渠成。

2.用合作学习代替学生单一独立学习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会合作的人才。“三人行,必有我师”形象说明了合作学习的优势。在合作中,遵循优等生带领、中下生优先、同水平合作的思路,根据具体的学习目标,不设固定的合作伙伴,按需组建。比如学生合作共同完成主题小报;共同合作排演课本剧《皇帝的新装》、《小桔灯》并制作了小桔灯;共同合作完成课外阅读的幻灯片的制作等等。由于水平相近,活动时彼此之间能相互尊重和信任,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满足了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求。

3.用变式练习代替反复机械练习

在练习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文言文的练习过程中,会有很多需积累的内容。反复的机械的操练方式,学生感到无趣学习效率低下。我由报刊上的填字游戏想到了是否在文言文的默写中也可以利用这种形式。进行尝试后发现效果真的不错。首先从形式上就很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一个个横排竖排的格子,这个字的字头要接下个字的字尾,很能勾起学生完成填子游戏的兴趣,联系完成后的成就感特别强烈,效果也就特别好。还会有意外的收获,他们背的古诗词增多了不少。

4.用师生共同小结代替教师包办小结

过去一节课上完,老师总会习惯性的进行小结。推广中,我改换了思路,让学生进行小结,或口头的,或书面的。这样,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就会有一定的压力,促使其要更认真地听讲并进行思考、归纳。从而不仅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上课更认真了;而且在学生积极投入思考,当场进行回答或书面回答的实践中,思维的敏捷性和归纳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三)改进课外阅读,促进学生保持学习兴趣

1.变教师开列阅读数目为学生自主提供阅读书目

作为教师应该向学生推荐优秀书目并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一定地指导。但不能总是如此,而且这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我改变了策略,改为让学生自己开列一些书单,推荐学生自己心目中的优秀图书这样做,不仅开出的优秀图书数目大大超过了教师;而且由于学生们审美个性各有特色,因而书的内容、体裁、风格也更为丰富;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优秀图书是由作为阅读主主体的学生提出要读的,愿读的,因此他们不会再对读物产生抵触情绪,反而大都能积极投入课外阅读。当然,学生的眼光毕竟有限,教师一定得注意把好关,不能让一些不利于学生成长的作品顶着自由阅读的幌子来影响学生。

2.变单本阅读为主题化、系列化阅读

阅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有了课外阅读的自觉性以后,就可导同学们进行系列化阅读。比如,读了鲁迅的几篇小说后,我要求学生读读鲁迅的的其他小说,尤其是《呐喊》中的其他小说;读了《红楼梦》以后,就建议同学们读一些关于名家们对其进行评论的红学研究作品,如高语罕《红

楼梦宝藏》,周汝昌的红学研究作品。诸如此类主题化、系列化的阅读,使学生对同一作家,同类作品,对写作风格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深化阅读。这也是培养学生文学爱好、提高人文素养的有力抓手。

3.变单写读后感为多种读后交流形式

很多时候学生觉得阅读是一项令人生厌的功课,那是因为教师都会要求写读后感,但是未必每一本书读完后都会有倾吐诉说的欲望。这时,带着无奈写出的读后感往往成了应付老师的要求而作的无病呻吟了。为激发学生阅读和协作的兴趣,我把单写读后感的形式改为了学生可以选择的多种交流读书心得的形式。如制作读书小报,制作幻灯片,合作创作改编短剧等,由于此类读后交流方式比较自由,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使更多的学生爱上了阅读。这一改变,使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态度、效果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四)改进作文教学,加强能力培养

1.加强积累训练

教师不再是作文教学的主宰者,而应该是学生情感的激发者和反映者,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让学生在关心、热爱生活的基础上,积累身边小事,积累语言素材。除此以外,教师还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要求学生对于一些优美的,富含哲理的,或自己喜欢的字词句段加强积累。我让学生备有摘抄本、积累本,养成看书必动笔的习惯。比如每年中央电视台都会进行“感动中国”的人物评选,不仅这些事迹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它的颁奖词简直是一首首文质俱佳的微型散文诗,堪称语言运用的典范,值得同学们积累借鉴。比如,说刘翔“这个风一样的年轻人,他不断超越,永不言败,代表了一个正在加速的民族。他身披国旗,一跃站在世界面前”;说神六宇航员“谁能让全世界1/5的心灵随着他们的节奏跳动五天五夜,谁能从前所未有的高度见证中国实力的飞跃,他们出征苍穹,画出龙的轨迹,升空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些概括性强,感染力强,表现力强的文字,我都要求学生进行诵读积累。积累的多了,用起来也就自如了,作文的语言表达也就得到了提高。

2.加强对句、段、文的仿写训练

名家名篇经过了时间的沉淀,岁月的择拣,无论是在写作技巧,遣词造句,文章立意等方面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作为欠缺生活积累,欠缺写作经验的学生来说,加强仿写的训练就更为有必要,而且会更为有效。我要求学生从最简单的仿写句子练起,再到段,到篇。从仿写《小巷深处》最后一小节的排比,到《背影》中父亲的动作,从母爱的细腻到父爱的深沉,学生们的字里行间现出成长的印迹,这让大家异常欣喜。

3.加强个性化写作训练

为改变目前学生文思枯竭,语言苍白和感情造作的现状,我要求学生自己拟订作文题,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找到写作的灵感。我从学生中广泛征集作文题,经过筛选供学生写作。我还允许学生根据自身实际,自定要达到的写作目标,不提统一标准,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们呈现写作特色的兴趣。有借景抒情的《冬天下午的雪》,有生动活泼的《家长会以后》,有细腻感人的《我也是个富翁》,也有言辞犀利的《有一封“求援信”想到的》,学生作文的个性逐渐地开始张扬起来。

4.加强优秀作文的评赏

每次作文选出一些学生习作作为范文,让全班学生找出其中优点,学生之间可以展开互评作文的活动。优秀作文可在黑板报、张贴的作文园地的专栏上展出。

范文不论长短,优秀的句、段都可进行赏评并加上署名进行展出,起名为“炼出语言的老卤”。造句中的,随笔中的,回答问题中的,作文中的„„每一处都有闪光点。推荐范文,也不是老师的专利,学生也可以自荐、互荐,乃至学生家长也可以进行推荐。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就有了主动写好作文的意识并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热情,就这样,学生的作文水平慢慢也有了提高。

三.推广效果

(一)学生语文学得主动了

1.教学过程中主动性加强了

通过改进上课,同学们学得更主动了。朗读课文全员参与,感情充沛,录制了课文朗诵的音带《我们的声音》,都是同学们自己的课文朗诵,朗读能力达到了极大的提高;回答问题能踊跃发言,积极主动;不盲从于书本和教师,敢于大胆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原先不主动学的状况大为改善,从“要我学”变到“我要学”。

2.课外阅读的主动性好转了

通过改进课外阅读,学生的阅读面变宽了,阅读的书目不再局限于漫画和童话,开始有一些深层次的阅读。对于外国名著不再惧怕,能主动地选择外国世界名著进行有效阅读的学生比例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女生对《傲慢与偏见》情有独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简·奥斯丁著作的系列阅读。喜欢《简爱》,对勃朗特姐妹的作品进行了系列阅读,并做出了小小的总结。男生对《水浒传》、《三国演义》感兴趣,为此还组织知识竞赛、《水浒》人物外号的背诵比赛。这些小小的活动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大为提高,也写出了一些有水平的读后感悟。

(二)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提高了

1.表达能力提高了,能流畅地说清楚说具体

口头表达,同学与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从原先的支支吾吾,含糊其词到现在能自然大方地进行交流。原先上课回答问题就满脸通红,声音堪比蚊子叫的一些学生,现在能自信地回答老师或同学的问题。

2.阅读理解力提高了,能无碍地读得多读得透

无论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当中,还是在同学们的课外阅读当中,都可以明显地发觉同学们的阅读能力得到了提高,知识面得到了很大的拓宽。即便是一些有深度的作品也能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得出都能被认可接受的理解。乃至原先并没有想到的文言作品的阅读能力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在考试中文言文的得分率由原先的63%提升到了78%。

3.写作能力提高了,能有个性地写具体写生动

原先每星期一篇的随笔,同学们都会叫苦连天,因为大家都认为没有内容可写,交上来的都是些“豆腐干”作品。现在一写,动辄就是三四页,语言的驾驭,结构的把握,情节的构思,中心的提炼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了

教师的观念有了转变。在整个推广“主动学习”成果,改进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认真学习了二期课改的理念和精神,学习了川沙中学“主动学习”的成果,教师的观念转变了。“素质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有差异地、个性化地全面发展,主动、自主、创造地学习”,“只有如此,才能变在‘教’的背景喜爱研究‘学’,为在‘学’的背景下研究‘教’”。

教学水平有了提高。无论在备课过程中还是在上课的过程中,由于每一节课都精心准备,全情投入,使教师本身得到了很大的锻炼,无论是教学设计,教学

过程把握能力、学生课外学习指导能力,还是教学质量等,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上课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科研能力有了提升。这是一个漫长的也是“痛并快乐着”的过程。推广期间,在学校领导和新区教发院老师的帮助督促下,我从一个对教科研知之甚少的教师慢慢地开始对它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了解了科研的价值,增长了科研的知识,掌握了一定的科研方法,提高了科研成果的总结能力,深刻地感受到了教科研给自己带来的益处。

第三篇: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改进意见

让我“欢喜”让我“忧”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今年我县语文教学又是硕果累累,在全市名列前茅,我听到此消息,真是由衷的欢欣鼓舞。在教研会上,大家气氛活跃,各抒己见。当然,高兴之余,我更想到了如何再去更好地发展?正好这次暑假学习,我深入地对自己的语文教学进行了较为细致的了解,再结合平时听课中的感受,进行了一番梳理、思考。我认为,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在此,我们诚愿和老师们一起探讨。

一、学生课堂发展方面的问题

1、关注优秀生,忽视差等学生。,“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它意味着: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

2、重课本知识传授,忽视学习方法的转变。学习方法转变的关键是提升学生学习的本质,解决的是怎么学的问题。比如说朗读,可以有学生自由读,教师领读,全班齐读;还有对课文的分析,怎么理解等等。像教读《荷叶·母亲》这篇文章,主要通过“阅读——解读——拓展”几个环节,第一是理解性的读,把课文读懂了;第二是探究,把课文中有可争论的东西挖掘出来进行探究,因此需要设计有思考深度的问题,但又不能过多,防止出现“蜻蜓点水”,分析布头,加讲解不透的问题。因为此前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是理解性的,学生的整体感知大都一样,现在学生就要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个性化的理解,这正好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与思考进行解读。当然这节课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说文章中李京京现象透视出来的有关教育的深层问题。但不管怎样,新课堂教学一定要秉承新课程理念中一切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就是说教学的所有任务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愿我们教师能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二、课堂阅读方面的问题

1、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重点轻面。

平时,和老师们交流时,多数语文老师说:“我们又没赶上进度,考试怎么办?”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老师们把课本看成任务和知识的传授。我们的教学普遍存在着只看到了课文本身,而忽视了单元及整册教材的训练体系。殊不知,课文只不过是例子而已,是为完成单元教学目标,学期教学目标而选的一个个“范例”,编写者的初衷是想通过它的教学完成体系目标的。比如:七年级第一单元,它选取了5篇反映人生的文章,学习本单元,在人文情感方面,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课文,看看别人怎样生活;看看他们对人生的体验思考,进而丰富自己的社会知识,加深自己的情感体验。第二点,是在整体感悟全文的基础上,怎样提炼文章的主旨,还要学会怎样比较阅读不同内容和形式的文章。而我们的教师往往没有看到这一点,一头扎进课文中去,一个单元教学下来,学生们对生命没有

什么感悟,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没有学到如何提炼文章的宗旨和比较阅读的技能。我们认为,这样的教学还是和教材的编写者的意愿背道而驰的。

2、讲读与自读,泾渭分明而非水乳交融。

讲读课文与自读课文,都是为完成单元目标、学期目标而设立的,二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自读课更多地应看作是讲读课文的延伸,能力训练的迁移,而我们的课堂往往只有了讲读课而舍弃了自读课,我们的教师总认为自读课文内容不考,其实这还是应试教育观念在作怪。而目前的中考阅读部分偏重了课外,我们平时的阶段性测试也将忽略讲读与自读,课内与课外的界限,这将有利于学生形成大语文观,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而无论教读与自读,其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提高阅读能力,日后自为读书。

我们还应明确一点,就是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加大课外阅读的指导,事实上,这一点我们做得不够。新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一是提倡扩大阅读量,二是规定课外阅读量。实际上我们的阅读量远远没有达到要求,我们的读书指导、读书交流会等应有的教学活动几乎是空白。事实证明,只有讲读与自读有机结合,课内与课外水乳交融,才能学好语文。

3、偏重了结果,而非过程与方法。

我们的课堂教学过于偏重结论,轻视过程,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课堂上,我们的学生习惯于老师给现成的答案,不去动脑,他们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会读的字甚至不知道借助课文注释和字典解决,一篇课文学完了,书上居然没划过一道痕迹,只把课后习题的答案抄在了书上或笔记本上,这样的现象在我们的课堂里屡见不鲜。

至于读书的方法,我们重视的往往也不够。比如:第二册第二单元重点是教给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或借助文中的关键语句,或用自己的话,练习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方法。我们往往只把练习练习一给出的文章内容要点这一结论指给了学生,而至于怎样抓文中关键语句等概括方法没有教给学生,当然也就见不到学生概括要点的过程了。

总之,教无止境,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争取创造更大的成绩。

第四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把握设计意图 改进教学思路

把握设计意图 改进教学思路

练习的全新设计,是新教材的特色之一,它集中体现了教材修订的意图,大纲的基本精神和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把握练习在设计上的变化,对于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作用,改革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以新教材初二册的练习做简要分析:

一、强化整体阅读

新教材的练习,大大削减了题目的数量,但整体性加强了,力求着眼全篇,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文章的思路,了解课文的表达方式。如《敬畏生命》第一题,要求回答“作者为什么‘说我几乎是第一次遇见生命’”,“为什么说生命的‘投资’是‘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是体会作者的观点、理解文章主旨的练习;《紫藤萝瀑布》第一题,要求回答“作者是从那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花的”,是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主要内容的练习。《挖荠菜》第二题,说课文“由叙述入议论,自然流畅”,让回答“文章是怎样过渡的”,是了解表达方式的练习。这样的题目,几乎每课都有,虽然角度不同,但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上,便于削繁就简,整体把握,有利于扭转烦琐分析,耗时过多的局面。

二、重视感悟积累

新大纲指出:“重视感悟积累,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感悟,就是紧扣语言,通过联想和想像,将自己的人生体验参与文章的解读,以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有所感触而领悟。新教材的练习十分重视感悟的学习方法。《短文两篇》第三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讨论”“为什么要敬畏生命和热爱生命”,说说“对生命有没有其他的认识”;《挖荠菜》第三题,要求“根据自己的体验,联系课文,围绕‘什么是幸福,怎样才会得到幸福’这一中心,写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这些题目,首先指导学生掌握感悟的学习方法,再通过感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积累,不仅仅是语言材料的识记与背诵,更重要的是感悟能力和运用能力的积累。理解与运用是积累的基础,只有能理解、能运用的语言材料,才是“活”的语言材料。新教材有关积累的练习,除朗读、背诵外,大都有“揣摩”“体会”的要求。如“体会加点的词语”、“揣摩下列句子”等。《七根火柴》第三题,让学生“写出四个形容自然环境恶劣的成语,并分别用它们造句”;《莺》第四题,要求根据“乖巧”“警觉”“驯良”等词语的意思,“各写一段话,描述一种小动物”。这样的题目,在教学生分类积累词语的同时,更突出了运用练习。总之,新教材的积累练习,重视的是感悟和运用的积累。

三、促进开放与创新

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大语文教学的先进性就在于它积极的开放意识,把语文学习的范围,扩展到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大纲汲取了大语文教学的精髓,积极推进教学的开放。首先明确地指出:“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并强调:“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新教材的练习也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如《数字杂说》第二题,让学生“认真准备,进行与数字有关的成语、灯谜、对联比赛”;《社

用心

爱心

专心

戏》第四题,让学生介绍“家乡的地方戏”或“参加过的某项文化活动”。这些题目,都把积累与运用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展到了课本以外、生活之中。如《卧看牵牛织女星》第四题,让学生“观察牵牛星和织女星,并写下一点感想”;《月亮上的足迹》第三题,让学生假设自己在“太空中旅行,透过舷舱”,“看到了美丽的地球”,“展开想像,写一段二三百字的小短文”。这样的题目,能开放学生的思维,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还注意到,许多题目是针对有争议的问题设计的,也有许多题目要结合个人的体验来谈,答案肯定不是惟一的。这其实是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开放,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在开放的教学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四、体现学法指导

新教材的练习,在问题的设计上不乏学法提示,如“摘录某方面的词语”、“画出相关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结合人生体验揣摩”等等,都很好地体现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题目的编排顺序上,基本体现了“整体感悟、精要分析、总体评价”的文章解读思路和“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的语言学习规律。可以说,每一篇课文的练习都是一个典范的学案,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自学,为独立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们把握了练习的设计意图,教学思路也就明晰了。新大纲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练习提示的教学思路与教学大纲是一致的。就是要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提高语文素养。

练习首先突出的是读书活动。无论整体感知,还是积累运用,都是以读为基础的。读,是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是无可替代的。我们要积极响应复旦大学附中黄玉峰老师的呼吁:“还课堂琅琅的书声。”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其次是积极组织讨论活动。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验,通过“说一说”、“议一议”的形式,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课堂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互动氛围,使教学内容在互动中拓展开来、丰富起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在互动中活跃起来、发展起来。再次是强调了语言积累,如前文所述,语言积累的关键是理解和运用。因此,语言积累也要让学生动起来,动脑理解感悟,动口动手练习运用。另外,练习还积极倡导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课外活动的有效开展,最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综合锻炼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用心

爱心

专心 2

第五篇: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

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仍处于步履维艰的局面,尽管众多的语文教师对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就目前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仍是严峻的。

一、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社会的需要

在河北省中考语文成绩中,作文已由原来的三十分猛增到五十分,这本是突出考察学生能力的一种举措,但一部分语文教师为了片面地追求分数,应付中考,往往训练“应试作文”,让学生压题目,背范文,作文训练局限于一定的范围(只限记叙文,议论文的写作,而说明文及有名无实的应用文只能靠边站)模式中。其结果是,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张扬,学生对写作感到索然寡味,写作时敷衍了事,抄袭现象屡见不鲜,写出的作文空、白、假。如今话题作文给学生选材立意的范围越来越宽泛,文体的要求越来越淡化,而学生作文的分数却未与之成正比。究其根本原因确是应试训练扼杀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浇息了学生写作的火花,更忽视了学生的写作对社会的需要。

二、封闭式教学严重缺乏大语文观、大课堂思想

目前,一些学校实行封闭式教学,他们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把学生整天束缚在课堂上,甚至课内损失课外补,完全剥夺了学生有限的课余时间,学生面对的是呆板、枯燥的书本知识,缺乏必要的文化生活、体育活动及社会实践,两耳闻不到窗外事,一心只能读圣贤书,这就决定了学生写作的内容必然是枯燥、乏味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联系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习实际所进行的封闭式训练,岂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可见,好的作品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经验。这就要求学校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确立大语文、大课堂的思想。除了让学生积极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体验生活外,还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多举行一些文体活动,为学生了解社会信息创造条件。如:设立图书室,安装电视等,让学生有条件参与社会热点话题的讨论。由于有了必要的实践活动,学生从电视、报刊中耳闻目染,无不津津乐道,把这些问题引入作文训练,会使学生作文的主题更加深刻,为学生的作文增添新的生机。如2001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话题为“发现”,班里赵洪同学写了《我发现妈妈变了》,其内容大致写的是一位保守落后的妈妈在改革大潮的影响下竟参加了电脑培训班,扭起了大秧歌。赵洪同学取得了105分的好成绩,这与他的作文是分不开的。由此可见,彻底摒除封闭式的教育教学已刻不容缓

三.作文训练中随意性大,缺乏针对性和计划性

目前,一些中学的作文教学,仍然存在着盲目的随意性,写作无根据,训练无目的的情况下屡见不鲜。具体表现为①训练文体的随意性,只注重记叙文、议论文的训练而忽视说明文、议论文的训练;②训练的手段的随意性,只注重课堂训练而忽视课外的训练;③评改训练的随意性,评语千篇一律,使学生不痛不痒,不知所云,只注重少数尖子生的范文讲评而忽视整体的评改,只注重老师的评改,而忽视学生的自改;④命题的随意性大,有些老师,往往课前无充分的准备,课上随意找个题目让学生作文,缺少必要的指导。我认为,以上这些做法不是一种明智之举,它只能使老师的劳动付诸东流。要克服这种写作教学中的盲目性与随意性,最好的做法是依据大纲的要求有一个总体的规划。如在文体训练上,注重实用性与能力性,多种文体全方位训练。在年段攻关上,初一做模仿训练,可“仿点”“仿意”“仿写法”。这要求广大的语文教师能在课堂教学中结合课文巧练作文,最终使学生能仿其行到传其神。八年级以后,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训练,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创造性,使学生能够快速选材,运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在训练的措施上,课内课外相结合,师生评改相结合,训练结合。在作文的命题上,要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实际,要有针对性。现在,在课外师生经常在一块儿,学生平时干些什么,玩些什么,想些什么,教师都心里有树。出题目就有了考虑的范围,把学生把干的、玩的、想的写出来。叶老先生的论述已经明确告诉我们怎样才算有针对性而避免随意性。

总之,有了科学的训练目标,并在这个目标指导先循序渐进的练,日积月累的了练,有法、有序、有效的训练,在练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技巧,持之以恒,又何愁作文水平不提高呢?

下载如何改进初中语文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改进初中语文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小编推荐]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 内容摘要: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需要解决,如语文教学趣味性不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还不够,学生自主学习......

    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摘要: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初中语文教学的开展,为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书面表达、阅读理解等能力等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在新课标改......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改进意见[精选5篇]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改进意见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对我县十几所中学教学现状进行了较为细致的了解,走进了几十位语文教师的课堂,并针对他们的教学进行了一番梳理、思考。我......

    初中语文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 我们语文的课堂追求为:课型定位要灵清;组织形式要灵活;文本解读要灵透;语言学用要灵动;学情应变要灵敏;规律把握要灵便。 经典文本适合作为“主题型文本”来对待。经......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关于阅读教学 1、要继续加强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本体地位和教师的引领指导作用 阅读教学应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发展语文综合阅读能......

    初中语文分层教学

    初中语文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经验总结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发展的教育,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关注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平的多......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经过几年的教学工作体验,感到有一条原则较重要,即让赏识走进语文教学,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爱学语文。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长久以来,语文课堂充斥着浅薄,低级,呆板,滥情。给人的感觉是语文课堂就是思想品德课,说到基础知识,就是字词句;语文老师犹如豆腐娘、犹如疱丁大劫八块,作文教学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