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摘要: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初中语文教学的开展,为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书面表达、阅读理解等能力等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在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了新思路。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担任语文教师的任课经验,从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了初中语文教学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问题;改进对策
前言:课堂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平台,提高教学质量是语文教师需要完成的重任,而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还不尽如人意,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根据语文新课标的相关内容“初中语文教学要坚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为了杜绝教学误区,在新时期下如何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探讨的话题。
一、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有待改进
中学新课标改革以来,现代教学技术被普遍应用到了课堂教学。但是,不容乐观的是,教师在课堂授课的时候,大多依赖黑板板书、参考书完成教学目标,对于新技术、新模式应用较少。笔者曾经就掉入一个固定教学“圈套”中,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教师直接安排下背诵内容,较少考虑学生的理解程度。教师一旦沿用从前教学模式,则会对学生的思维产生禁锢和限制。传统教学模式,只会加重学生的记忆负担,让学生增添厌学情绪,严重与新课标改革的要求脱轨。
2.应试目的严重
在多年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下,考试成绩是评价学校、教师、学生好坏的重要参考依据,尤其是中考成绩的上线率,成为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证明教师教学质量的首要筹码。虽然国家提出了素质教育,新课标规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部分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和学校的知名度,扩大招生,不得不依然采取应试教育。教师作为学校的员工,为了在短期内达到学校规定的教学目标,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对学生基本语文素养的培养,导致了学生的高分低能,使初中语文教学目标形同虚设。更为严重的是,部分教师根据学生成绩对学生的“好坏”进行评价,对对成绩优异的学生过分关照,可是对班上的成绩较差的则不管不顾。
3.教师水平急需提高
初中语文教师水平急需提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初中语文教师整体趋向于老龄化。毋庸置疑,教龄越长,教学经验越丰富,教学质量一般相对比较高。但是也存在问题,在新课标改革后,许多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更新的教学内容使这些教龄较长的教师难以接受;第二,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落后。比如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课堂的深入,虽然国家和学校投入巨资,在一般地区普及了多媒体设备,但是很多教师,无论是年纪较大的还是刚工作的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的运用都还不够充分,不仅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还使初中语文教学质量难以得不到改善;第三,教师自身的素质欠缺,部分教师由于知识储备不足或者是缺乏合理的教学内容安排,使教师在教学中无法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一些老师缺乏责任感,忽视了备课的作用,没有花时间和精力领悟新课标的精神。
二、改进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 1.丰富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有效性
课堂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平台,丰富课堂教学模式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中之重。教师要结合自身的教学风格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鉴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经验,提出以下建议。第一,教师要合理的创设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自主归纳总结,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活跃课堂;第二,教师要合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营造教学意境,化抽象为具体;第三,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发散思维,角色互换,激发学生课堂主体意识。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魏书生提出的“六步课堂教学法”,其中包括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六个步骤。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出课本的重难点,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解决重难点,并且做好笔记记录,教师针对学生自学、讨论之后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答疑,问题解决后学生通过学生自己出题或相互出题来进行自测。此法创造性的丰富了课堂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提升了学生的基本素养。
2.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想达到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长期目标,必须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要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从娃娃抓起。首先,师生之间要营造良好和谐的 人际关系,一般来讲,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所带的科目教学效果较好。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学生第一的教学思想,不仅在语文学习上不让每一位学生掉队,而且更加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推动学生综合发展。其次,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有关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3.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新课改的教学目标明确提出要发挥学生在语文教学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要从以下方面入手:丰富教学手段,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的兴趣;重视小组之间学习交流合作,优势互补,在讨论中发现语文的魅力。课堂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比如,笔者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一部分课程我只做引导,而课程的教授交给学生,让学生讲评,充当“临时老师”,之后再对学生的“授课”进行总结,对于授课不完整部分再进行补充。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并且学生做了“老师”自身的责任感也增强了。
4.提高教师自身专业水平
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在语文教师队伍中,在老青教师之间建立师徒关系,彼此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交流经验;第二,定期对教师的专业水平进行考核,考核分几次,达不到学校标准的教师予以相应的惩罚措施,同时请来初中语文教学领域资深的学者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第三,注重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水平,组织统一的培训,建立现代教学技术的咨询中心;第四,在教师之间展开优秀语文教师的评比活动,定期让教师进行听课测评,在教师之间形成竞争力。
结语:
作为长期坚守在初中语文教学上的一名一线教师,笔者深刻的意识到教学质量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本文所提出的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改进措施的研究,希望给同行业者以及相关人士带来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董秋菊.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学周刊,2015,27:86.[2]翟张从.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3,22:62.
第二篇: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多媒体为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模式,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表现形式,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但是多媒体教学不能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我们只要适时、适度地把握好应用的各个环节,创设情境,体验情感,紧扣文本,注重引导,尊重学生,激发兴趣,就一定会使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其最大的效能,真正成为教学的好帮手,从而构建新型语文教学模式。
【关键词】 多媒体 语文教学 问题 对策
多媒体教学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而迅速兴起,并逐渐进入课堂,多媒体技术因其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实用性的独特优势,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它为语文课堂教学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局面。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激发学习兴趣,拓宽学生视野,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并且能够优化教学过程和资源,为探索和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提供有力的保证。但从目前多数语文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情况来看,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多媒体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机械的操作,呆板的模式,妨碍了师生情感的交流和互动
语文课的魅力在于教师成功地引导学生去认真朗读、阅读、创作,培养语言习惯,激活想象思维,达到教师与学生的情感的交流和思想火花碰撞的目的。然而,不恰当的现代教育媒体的使用导致语文课这一充满人性的特点荡然无存,出现教师认真地操作着多媒体,不停地演示着图片,而忽视了学生存在的现象发生,教师与学生人性化的互动被多媒体取代,妨碍了师生的情感交流与教和学之间这种必然的互动。
2.固有的课件,照搬的图文,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单一化
现在的多媒体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是教师选定的,使用的素材多数也都是教师自己去搜集的,这使得教师的思维主宰了课堂,致使大部分学生毫无个性展示可言,思维活动当然就被动了。比如说,教师在进行朗读教学时,轻轻一按复读机,原先准备的朗读磁带就发出优美的声音,声音的确标准,语速的确恰当,语感也体现了出来,可是这是现成的菜,没有经过学生的手去泡炒煎煮,教师再怎么样的去强调学生模仿,学生也品不出那种独有的“味”来。
3.从一到二,条条框框,僵化了课堂教学流程
语文课堂教学具有“生成”的特点,每一节课的成败优劣,教师是无法预测的,课堂存在着诸多难以确定的因素。我们作为教师,往往会发现在课前精心打造的教案到了课堂教学流程不自觉的走样了,这是很正常的,也正因如此,课堂教学有时在教师的灵活处理下却异常地生动活泼,异彩纷呈。可是多媒体课件的程序相对固定,僵化了灵动的本能,处理不好,课堂就像是放电影,教师变成多余的局外人。
4.以视频音频为主,大大弱化了教材原有的文本地位
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中,教材文本都由多媒体加以展示,重要的句词段落都在屏幕上显示,下面的学生眼睛忙着盯住演示屏幕,自己的思维是跟着屏幕上的内容而变化,有时都跟不上,眼花脑乱心烦躁。甚至下课了,连书角都没翻动一下,显然这样的课堂,教材已是纯属多余。当然,屏幕上“图文并茂,声色俱佳”,但这不是原汁原味,而是加工品。语文是人文性、情感性极强的科目,新课标提倡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只有通过反复地诵读,细细地把握文本,才可能领略文中的奥妙,体会文章的感情。
那么,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下面针对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提出几点对策。
二、在语文教学中合理恰当使用多媒体技术
1.创设意境,体验感受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教学中为形成好的开端,用多媒体的语音、图像、文字等创设情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打基础。多媒体教学在这方面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教学开端,有利于学生较快地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另外,语文课本中有许多优美的、令人心驰神往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容,也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2.重视文本,抓住关键
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同时,把握关键的东西,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了解文本疑难点,对文本的重难点知识以特殊的方式、特殊效果来激发学生的视觉、听觉,当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不能不分主次地运用多媒体把教学内容全盘托出,这样容易导致学生动眼动耳不动手不动脑,达到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比如《背影》一文是朱自清的名篇,由于年代久远和物质条件的极大丰富,让现在的孩子们理解父子之间的情感是有相当的难度的。我们不妨从标题入手,抓住文中四处背影这处关键,重点体会买橘子时的情景。为了加深同学们的理解,我们在上课前制作了一期flash动画,反复让学生对照课文观看父亲爬上月台,翻过铁路的动画场景。由于学生们都非常喜欢动画因此非常认真,还对照课文提出不少修改意见这样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父亲对我的关爱和我对父亲爱的体恤。
3.转换角色,注重引导
新课标强调教师不应当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倡导者。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指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指导学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面对大量的信息教师应当教会学生怎样去甄别和判断对我们是否有用,应当帮助学生从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所取舍,如何寻求我们需要的资料。教师更多的是一名向导,不仅仅是知识的简单传递者,授人以鱼不如教会他捕鱼的方法,教师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能彻底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解脱出来,提高教学效果,就能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
总之,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是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应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利用化多媒体信息技术,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三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文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行,广大中小学校都在围绕着改革的精神在改革的园地中进行着一些探索。由于经验缺乏等问题,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共同关注。笔者就自己的发现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一、对新课改理念、新课程标准,学习、落实方面存在的问题
1、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得不到有效落实。
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我们的课堂上学生的参与面不够,回答的人次多,发言的学生少,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在状态,教师不督促,不引导,视若无睹。
2、教学中学生的独特体验和多元解读得不到有效评价和指导。
新课标要求: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但当学生的多元解读、独特体验出现时,教师对学生的独特体验和多元解读不能进行合理的评价和有效指导,缺少教学机智和智慧。
3、对“三维目标”的理解有偏差。目标是“三维”的,但有核心、有重点,这个核心、重点就是知识与能力。否则学科设立将失去意义。
4、学习理念落实不讲究实效。
新课标中的学习理念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教师运用时自主缺乏,合作浮华初中语文论文,探究虚假,致使教学效果不佳。
解决对策:
1、各校要重视新课改理论和新课标的学习,《课标》要人手一册。
2、研读要联系实际,要和本地、本校、本人的实际联系。特别要重视研究本地有资源使用、本校有条件利用、本人有能力运用的部分;能支持、帮助、改进当前课堂教学的部分,有利于提高教学成绩,有利学生发展的部分。
3、尽快地把新课改的理念和新课标的要求转化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
二、学生个性化阅读没有占到应有的地位
新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阅读是最富有个性化的学习行为之一,读者的个性心理不同,其阅读感受和欣赏体验也必然不同。“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作品由不同的人解读,可以有截然不同的感悟。对中学生来说,阅读的作用尤显重要。但是,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学生的阅读变成了纯功利性的阅读,它以终极的意义解读为目标,以传授知识、应付考试为轴心,追求现成、确定的知识。不少教师死守教条,照搬照抄《教学参考书》上的说法,不敢越雷池半步。语文阅读教学过分强调共性,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成为一个张开口袋等待灌注知识的回收站。
分析与对策:细心倾听,延时评价,激励学生阅读的创新精神。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思考的核心是创新。《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为此,教师不应以绝对权威的角色主宰课堂的局面,而应摒弃“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真诚地成为学生阅读活动中的合作伙伴,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阅读氛围初中语文论文,要学会倾听,激励学生勇于表现自我,大胆创新,大胆张扬自我的个性,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学生发表的见解,应给予延时性的评价,因为这种评价方式既可为学生准确理解文本内容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又可给那些异彩纷呈的答案预留更为广阔的空间。
三、课堂提问主体固定,忽视“学困生”
经常听学生抱怨“老师从来不叫我,总叫喜欢的那几个学生回答问题”。从这些抱怨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不满和挫折感。仅提问几个成绩好的学生的教师给了班级大多数成员一个消极的反应——我学习不好,老师不喜欢我,也不会关注我。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对学习越来越没兴趣,在课堂上开小差,从而导致集体斗志的丧失。还有很多教师对“学业不良”的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偏见。例如,教师等待他们回答花的时间短,没有给他们提供反馈,很少注意他们。但是,当某个学生开小差了,教师冷不丁地提起来让其回答某个问题,即提惩罚性问题。这样不利于教师的教学,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而且还很容易使师生关系僵化。
分析与对策:研究表明,教师的偏见会使学生的成绩存在显著差异。点那些积极的学生的意图是因为他们可以给出正确的答案,而使教师看起来是一个很有效率的教学。这种情况在公开课时表现得更明显论文开题报告。但是,假若教师想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成功者的话,就应该给他们每个人以同等的机会。使他们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体验成功中热爱学习。提问要面向全体,切忌针对个别学生或部分学生。我一直认为应该先提出明确的问题,再找学生回答。这样做,可以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使班级的全部或大部分学生集中精力,四、作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
(1)随意性大,体现为作文命题的随意,指导的随意,评改的随意;(2)生活积累意识欠缺初中语文论文,对生活只是照相式的观察,不重视引导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引导学生进行审美的观察,割断了语文与生活的链条;(3)漠视学生基本的思维训练,缺乏对想像力、思维敏锐性的培养;(4)批改方式单一,效益低;(5)部分教师自身写作素养差。
分析与对策:我们的老师应正确把握作文教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新课程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创造了条件。作文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材料、立意、情感和语言四个方面。要指导学生学会感悟生活,引导学生进行审美的观察,在生活中去积累、筛选写作的材料。作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思维训练,教给学生思维的基本方法,如:想象和联想、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比较思维、整合思维、抽象思维等,提高学生的立意和谋篇布局的能力。要鼓励学生在作文中抒发真情实感。
作文的批改方式要多样化,如:学生互批互改、面批、朗读比赛等。评语要避免老师写得多,学生看得少,面面俱到,流于形式。
所以,只要老师们在探索新教法的征程中,多学习,多借鉴,多反思,就一定可以多避免一些问题。这样,我们的教学就会更得法了。
本文由菏泽市牡丹区天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张编辑整理发布
投稿邮箱:hzqikan2013@163.com 责任QQ:
2850659537
第四篇:教学案例撰写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教学案例撰写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教学案例撰写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教学案例撰写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案例研究与写作对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积极作用日益彰显。然而,教学案例对大多数教师来讲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很多教师还不能真正理解其内涵。下面就此问题,略呈浅识。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主题不明确。主要体现为:①主题涣散。有的案例象记流水帐,没有根据需要进行恰当的取舍,看不出作者要反映、探讨什么问题,缺乏指导性、创新性和参考性;②定题过于随意。有近一半的案例直接用案例研究依据的文题为题目,如《“三角形”教学案例等,题目不鲜明、不形象,影响读者的选读和案例的传播。
2.结构不合理。案例作为一种文体,有它自己的写作结构,只有优化案例的结构,才能增强案例的可读性和指导性。有些老师对案例的结构特征并不很了解,主要表现为:(1)写成一般的教学设计,一般包括“备课思路、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课前准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内容;(2)写成教学实录,把一堂课从头到尾详尽地记录下来,再写上作者的看法;(3)重记录轻分析,过程描述多,评析少
第 1 页 等等。没有创新,平淡无趣,看不出案例研究和反映的问题。3.选材面过窄。从内容上看,多数案例是关于课堂教学甚至局限于一节课的研究,这说明有的教师对教学情境的丰富性、复杂性和联系性认识不够。案例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除了对一节课的案例研究,还可以针对其他情况进行研究。4.缺乏典型性。有的案例缺乏典型性,对教学实践没有挖掘与反思,随意摘取一些教学片段泛泛而谈、人云亦云,没有实用价值。作为教学案例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要能够通过对某一事件现象的分析、处理、诠释,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这样才能对他人有较大的借鉴作用。
5.描述与分析脱节。有的案例描述与分析矛盾,让人不知所云;有时反映的是一种观点,分析阐明的是另一种观点,虽然不矛盾,但联系不紧密;有的分析中热衷于抄录教育理论的一些条条,脱离案例描述的事件而空谈理论,显得空泛无物。
二、撰写教学案例的几点举措
1.掌握四个原则。要写好教学案例,笔者认为,除了平时多积累素材,学习他人的案例作品以提高写作技巧外,还应把握以下四点:(1)要有对事件的描述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个描述不是简单的教学活动实录,更要反映这节课(或片段)发生的过程,重点描述反映师生角色的变化和戏剧化的情境,尤其是重点描述教与学的方法巧妙运用的始末;(2)
第 2 页 这节课(或片段)的描述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中应当蕴含一定的教育墓本原理和教育思想;(3)应当从案例中总结出一定的经验教训;(4)要有一定的理性思考。
上述第(1)点,犹如记叙文写作,突出主题,详写重点,雕刻高潮。第(2)点,实际是将撰写者自己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基本素质原理渗透于描述的字里行间,比如学生做了什么,参与程度,投入程度如何,教师如何引导点拨,师生心理、行为变化情况等,无不体现撰写者的教学思想和教育基本原理。第(3)点,即从案例描述中分析、总结、归纳出经验或教训,给人以启示。第(4)点,最重要,可以说是统领以上三点的,所谓理性思考,就是撰写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体现。
2.用好四种表述。教学案例的表述方法很多,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种方法:(1)叙事式陈述法。就是教学全程或某一精彩教学片段实录,包括教师和学生的一言一行。陈述时,根据操作程序作一点“简评”,最后作“总评”。(2)以案说理。对教学过程进行陈述时,舍去与文题不相关或不重要的部分,并强化与主题相关的重要情节,尤其是引发高潮的关键行为,然后有较长篇幅的理性思考。(3)图表展示法。用图表进行统计的形式体现撰写者的教育思想,给人以一目了然的感觉,帮助读者迅速了解撰写者的写作意图,是常用的一种案例撰写方法。比如,描述学生的参与人数,投入程度,第 3 页 解决问题的质量等多个问题,都可以在一张或数张图表上用百分比或个(次)数进行统计。在每一张图表后,应有一段“结论”或“分析”,将撰写者的教学理念进行理性阐述,亦可在图表展示后,总的提出自己对案例的分析和建议。(4)分析讨论法,相当于文科中的思辩课。通过师生合作针对某一教学难点进行思辩,寻找较为准确的答案,尽管答案不是唯一的,但是学生通过思辩,会使自己在不断汲取别人意见的过程中发展创新思维。在撰写时,应汲取分析讨论中最精彩的部分做深入、细致的全面记录,最后撰写者还必须对讨论情况做一分析,或提出一些值得今后进一步思考以引起分析讨论的问题。
3.设计鲜明主题。每篇案例都应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它通常关系到教学的核心理念、常见问题、处理方法等等,可以说,主题就是案例的灵魂。而主题的最佳表现形式就是文题直接体现主题。因此,设计主题就要有新意、有时代感,通俗地说就是与众不同,要有独特见解、独家发现。来源于实践的教学案例并非都有同等价值,关键要看撰写者对实践的发展与理论的升华程度,包括对题目的推敲。如有的教学案例重点描述了有戏剧性的情节,用了“细节决定成败”的题目,给人耳目一新,一下子揪住了读者的心。再如,一些有创意的题目《“导之有方”方能“导之有效”》、《跳出数学
第 4 页 教数学》、《在疑处悟成长》、《捕捉资源 因势利导》等等,让人一看题目就有阅读的欲望。实践证明,在写作案例时,选择有感悟、有新意的内容,在明确主题,恰当拟题后再动笔,才能写出高质量的案例。
第 5 页
第五篇: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识字写字问题的解决)
宝泉山镇中学
张杰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为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使我们必须对传统的课堂重新进行审视、认识,去架构一种充满灵性的新课堂。它不再是静止的跑道,而是提炼生活、展示风采、体验人生、追求成功、感受欢愉、发展生命的过程。在这活泼、充满活力的课堂中, 学生们可以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挥洒独到的见解,畅想美好的未来!让学生们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体会到语文深远的内涵,品味着语文课本散发着的清新而悠长的馨香!
但是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课堂出现了一些令人尴尬的教学局面:繁多的问题,淹没了课堂的中心目标;张扬的个性,掩盖了阅读审美的客观标准;学生的频繁活动,取代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上看似热热闹闹,课下却收益颇浅:既不像传统教学中那样扎实地讲授基础,又没有落实新课程的精神
实质,一味反旧,只求“形似”!课堂教学在误区里越走越偏,越偏越远„„
一、识字写字教学被淡化,学生能认读,不会书写;书写潦草;错字别字现象比较严重。积累不够,作文语言匮乏。
(一)识字写字教学现状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后,教学过程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局面,但作为其中一个环节的字词教学却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
1、教师不够重视,把字词教学完全放手给学生,布置课下预习,不检查,不评价。
2、在预习环节或阅读准备环节中轻描淡写地带过。读一读,屏显一下,学生只动口不动手。只会认读,不会写。
3、学生在古诗文默写中错别字较多。
4、作文中错字成串。字迹潦草,不工整,不规范。
5、识字量不够,词语积累不多,写作时词语匮乏。
识字写字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到底应该居于什么样的位置呢?
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和保障,是发展智力,提高认知能力的重要条件,因而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由于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目标侧重不同,我们固然不能把整个教学内容定位在字词教学上,但识字写字也不应被忽略和轻视。
关于识字写字的教学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指出“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书写速度。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在第四学段识字写字的阶段目标中是这样阐述的“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会写3000个左右。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