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时间:2019-05-12 17:22: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第一篇: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有效教学——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培训心得

赫章县民族中学:项维

课堂教学中,只有努力地满足学生的认知活动,才能让学生爱学、好学、乐学,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然而教学设计时,有的教师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忽视对学生学习需求的分析与研究,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在新授课中无视学生的认知需求。

例如在函数的奇偶性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采用在学生已经熟悉的函数单调性的基础上,联系数和形,通过对两个特殊函数的研究抽象出函数奇偶性的概念,表面上看体现了转化(化陌生为熟悉)和数形结合的思想,符合由熟悉到陌生,由特殊到一般,由直观到抽象的认知规律,但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为什么要研究函数的奇偶性?其意义何在?价值是什么?只是按照自身的主观意志组织活动,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认知需求,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调动。

(二)在复习课中漠视学生的心理需求。例如在等比数列的复习课时中,有些教师先请同学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等比数列定义(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3)等比中项的概念(4)等比数列的基本性质。然后在学生一一回答时教师分别对等比数列定义中应注意哪些关键、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中,强调要对公比q讨论;等比中项应该有正负两个;等比数列性质中注意与等差数列的性质类比。粗看起来教师开门见山抓住关键,直奔主题,对知识的复习到问题的训练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动口又动手,教学容量大,节奏快,“效率”高,但实际上一问一答式的活动则是知识的简单重复和再现,其中有多少内容是学生不熟悉的呢?有多少是学生感兴趣的呢?有多少是需要深入探究的呢?这些问题的思维价值在哪儿?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吗?这样的教学设计只考虑到教学任务如何快捷、顺利地完成,却没有看到学生的心理需求,抽象、枯燥的知识往往使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和激情,感到疲劳和乏味。复习课让学生重新温习已经学过的定义、定理、公式、法则和解题方法是必须的,但是这种重新学习是要通过学生的再认识和再实践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并进一步提高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身学习能力。复习课担负着查漏补缺、系统整理以及巩固发展、提炼升华的重任,应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充实感,知识上的价值感和应用上的协调感,由此提高兴趣,开发潜能,使复习课能上出新意来,这是非常重要的。

(三)在综合运用课上忽视学生的发展需求。例如函数性质的综合运用课,教师这样组织复习,先请同学思考回答以下问题(1)若函数f(x)是奇函数,如何用符号表示?用图形表示呢?(2)若函数f(x)满足f(x+2)=f(x)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呢?如何用文字语言叙述?怎样用符号表示?(3)若函数f(x)满足f(1+x)=f(1—x)则函数f(x)的图像有什么特征?这样复习导入加强了学生对数学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像语言这三种语言的理解和相互转换,加强了学生对函数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学生可能也能积极参与,踊跃回答,教学效果似乎不错,但课堂上学生的活动基本上时教师安排好的,问题都是预先设计好的,问题的解决也要依赖于教师的指导,学生缺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能得到很好的发挥,更没有体现出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偏离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预设、教学策略的运用、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流程的设计等等都应立足于“实在”,都要着眼于“有效”。

鉴于上述存在问题,建议采取如下应对策略。

(一)创设积极的求知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

苏联心理学家教学家鲁宾斯基曾经说过“对于形成任何一种能力都必须首先引起对某种类型活动的十分强烈的需要”。需要是产生动力的源泉,要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应该努力为学生创设积极的求知情景,把教师要教的变成学生要学的。如函数的奇偶性新授课,教师阐述对称性在实际生活中的许多地方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火箭为保持飞行方向和飞行平移尾羽成中心对称设计;汽车为易于驾驶设计成轴对称。对称也是函数图像的一个重要特征,通过图像的对称进而得到函数的一个重要性质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函数奇偶性的内在要求和数学探究的兴趣、欲望。

(二)以问题为出发点,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产生认知的焦点。数学教学要以问题作为教学的纽带,把知识的认知和建构过程当作问题解决的过程。也就是说数学学习是学生独立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就必须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和解决问题,要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引发出所要研究的问题,并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索性的学习中,体现求知的艰辛和快乐,锻炼思维,增强自信心,激发求知欲。问题可以由教师设置,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发现。而由学生自己发现,提出的问题,更接近学生的思维实际。教师以教学的首席身份将学生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活动中来,即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又启迪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引起认知冲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乐趣,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组织探究活动,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教学艺术的本质,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关键还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求知欲是学生主动探索问题和深入研究问题的原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当学生发现令他们不解或者感到有趣的事物时,好奇心就会激发起来,他们就会积极地提出问题,并想方设法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提供人人都参与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获得数学活动的体验和经验。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活动,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还要让学生提供一种经历,使他们在这种经历中,能够实现情感态度、意志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学生的认识总是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起关键作用的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想方设法启动学生思维的闸门和想象的翅膀,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实效。课堂是不可再生资源,在现行的新课程标准和新高考形势下,特别是在江苏省教委的“五严”规定下,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显得尤为迫切,而要取得高效的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学设计应该是关键,值得各位同行深思。

第二篇: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的问题与对策

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的问题与对策

数学是高中课程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既是高考的主要课程,也是培养学生抽象逻辑思维、推理能力的主要阵地。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学生兴趣不浓,使数学丧失了它的特定功效。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挥数学的功能,是我们要重点研究的话题。我根据实际的一线教学经验,对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行分析和总结,并从数学教学的实践出发,提出了几点看法。

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气氛不活跃

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课程比较多,学习压力比较大,因此,学生渴望活跃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希望能够在快乐中进行学习。数学是一门比较严谨的学科,既没有实验,也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因此,想要激活课堂教学气氛,需要老师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为了有效利用课堂上的分分秒秒,大多数时候都在进行知识或者数学问题的讲解。这种授课方法虽然能够帮助学生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但是,数学学习是一种高强度的学习,需要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因此,在一段时间之后学生会出现大脑疲劳的现象,如果老师还是一味地进行讲解,那么反而会降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过分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多数教师已经形成了固有的教学观、课程观和评价观,在新课程改革后,这些观念有的依然起指导作用,但有的观念已经无法与新的教学观念吻合,如果教师依然强调这些观念,将会严重阻碍高中数学教学的发展。此外,新课程改革后,虽然强调采用新的教学形式和理念,实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但一些教师无法摆脱传统教学的影响,依然在教学过程中“唱主角”。如果依然过分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学生将会仍然按照老师所规定的教学模式学习,只会一味地听从老师的安排,严重制约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的培养。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占主体地位,只能被动的学习,将无法从根本上适应新的课程改革。

3.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有时候,虽然学生对某一门学科不感兴趣,但是,如果他能投入大量的时间,最终也可能在该门学科上能取得好的成果。但是,这都是基于学生能够拥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大量练习而言的。对高中生来说,由于高考时间越来越近,他们已经没有时间打“时间战”,并且数学是抽象的,尤其是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需要学生运用大量的数学知识进行综合的分析与思考才能加以解决,因此,如果学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那么,数学学习将会成为学生的一个沉重负担。枯燥无味是很多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印象,这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极为不利。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只有学生的积极性得以有效激发,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4.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新课程改革以后,教师逐渐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 养,但由于学生成绩仍然是考核的主要标准,一些教师迫于高考的压力依然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做大量的练习题来提高解题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在根本上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这样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下,将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使得大量的数学知识点变为学生学习的“负担”,改革的成果再次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如果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将会在知识点的认知和掌握方面出现漏洞,不能发现不同知识点、题型之间的练习,制约了成绩的提高。

二、有效的应对措施

1.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建构主义理论提出学生是主动获取知识的主人,是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新课程改革也明确提出:要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教学中来。作为教师对教学要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一是在备课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进行教学设计。这样基于学生基本学情的教学才不会让学生感到难以接受、知识点无法理解,才能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动机;二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我们要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而不只是单纯地把结论告诉学生,这样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永远只会局限于书本,要让学生积极探究,再现数学真理发现与形成的过程,这样的学习才符合现代教育理论的要求,学生学到的才是活的知识,才能真正理解,牢记于心,答题时才能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尤其是在做一些较复杂的综合性题目时,更是得心应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更多的机会,没有机会也要创造机会,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使学生真正地掌握知识,这也是现代社会人才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2.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学生对数学的钟情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有了兴趣,学生才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数学的情趣,使厌学、苦学变为喜好、乐学,这必然推动数学的不断前进。

(1)创设情景,唤起兴趣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挥学习潜能的最佳条件是民主”,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理解、爱护每一个学生,把自己作为班级的一员,参加学生的学习活动,真诚、坦率地与学生相处、交流,坚信学生是创新的主体,通过自己艺术化的服务,用爱心为学生创造一种真诚、理解的气氛。

(2)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就其本身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它来源于生产、生活实践,抽象于生活又无处不在服务于生活,将生活观引入课堂教学,符合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3.重视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课改后,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出合理的指导。在指导过程中,教师不能将所有解题方法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探索解题方法,这样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题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讲解三角函数的内容时,新课改后教材删掉了一些三角函数的关系公式,只保留了基础的关系式。像三角函数的倍角公式、半角公式、辅助角公式等,这些公式虽然没有在教材中提及,但仍然会在习题中有所考察,因此,教师可以有意识的让学生自行推导这些公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这些公式,还能让学生在自主推导过程中巩固三角函数的解题能力。这样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练习,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综上所述,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当然,对于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都能够通过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而能否将解决问题的方法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关键在于老师。因此,提高老师的素质刻不容缓,既要注重提高老师的专业技能,又要注重提高老师的综合素质,使老师能够以高度的责任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更加轻松。学生也要不断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

第三篇: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确立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与教学目标。由于教师缺乏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出现了教学目标的虚化,教学内容的泛化等现象,既直接影响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也形成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的形式化。

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一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普遍性的问题,正视这些问题有助于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一、教师在转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坚持的理念是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实现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向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多种角色和多重角色的转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然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出现以下问题:

1、刻意强调学生的主观性,而忽视价值评价。数学课上,教师过分提倡解题方法的多样性。有的多达几十种,事实上,有的方法巧妙,视角独特,而有的却是牵强附会;过分制造答案的不唯一性;过分重视貌似热烈的问题讨论,结果一堂课下来,学生各执一词,莫衷一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个人见解,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很重要。但由于学生认识的局限性,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问题,教师应当适时的进行价值评价,正确处理学生多元体验和多元理解、独特认识与共性认识、多元文化与普遍价值的关系。

2、让学生过分自主,忽视教师的引导。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是高中数学追求的基本理念。在具体的教学中,存在忽视教师作用和学生过分自主的现象,由于教师作用的丧失,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只在原地徘徊,导致课堂教学低效。教学过程是学生自主建构与教师引导相统一的过程。当学生遇到疑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想,当学生思路狭窄时,老师要拓宽他们的思路。总之,教师的引导是保证学生学习的方向性和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3、过分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而忽视正面教育。高中数学新课程强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习上的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学习有困难、自信心较差的学生要适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学生一味表扬。完整的表扬既有表扬,又有批评与激励。一方面,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给予及时、适当的肯定和激励,让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发挥,另一方面,对学生的错误观点要明确指出,使模糊的数学问题得到澄清。

二、过于强调课程意资源的开发,导致教学内容泛化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课程资源包括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和信息化课程资源。高中数学课程应该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应该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这种整合应该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把教材当成了学生学习的唯一对象,教材被绝对化了,教学变成了教书,新课程教学中,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解释者、忠实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等一道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宽、重组,并注重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和融合,应是数学新课程课堂普遍的现象。但由于对课程资源缺乏认识或经验不足,出现了教学内容泛化现象:

1、弱化了教材的地位。有的教师讲究片面超越教材,过多过早地补充内容,甚至偏离课本而大谈从网上下载资料,教学内容失去了支撑。有的教师片面强调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大量补充学生感兴趣的数学生活素材,大量增加乡土文化内容,片面删除了教材中反映现代文明成果和大都市先进科技成果的题材,把“生活世界观”作片面理解。

2、为情景而设置情景。按照新课程标准,数学教材呈现“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运用”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造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情景或游戏活动,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发现问题,培养数学问题意识。组织学生尽可能进行讨论、研究,通过操作、实践、模拟活动等让学生去经历、去感受、去体会,获得大量的直接经验,自主的建构知识,形成数学模型,这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在情景设置时,不少教师情景设置目的不明确,创设的情景只是作为课堂摆设,情景内容脱离实际,设置的形式呆板单一,情景设置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滥用多媒体等。

3、联系实际变成了装饰。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策略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应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加强生活与数学的接轨。教学内容所联系的实际必须是真正的实际,而不是数学的“外衣”。一些课堂上,教师牵强附会地联系实际,反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4、搜集和处理信息形式化。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只要教学涉及到某些知识,教师便让学生收集材料,即使一些简单明了的问题也要收集材料,结果造成学生负担加重。另外,只重搜集而不重视处理和利用,对材料只是在课堂上展示一下而没有加工分析。对教师而言,素材的选择和收集是实现“数学文化”教学目标的前提,也是提高发展自身数学素养的过程。我们在教学中一方面应尽可能收集丰富、广泛的信息和资料,加强与其他学科教帅的合作交流;另一方面,要针对高中数学课程的具体内容作出恰当的选择,使所选择的素材既能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又能实现“数学文化”的数学目标。

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出现有偏差,实施者的经验和能力不足,但这并不意味着新课改的方向有问题。

第四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在新课程教学中发现,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随着新课程实践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

一、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情境创设不当,缺少针对性

数学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数学素材,创设一个适合教学和儿童发展需要的情境,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据不完全统计,80%以上的课都是从生活中或创设情景引入,其中有很多精彩的案例,但有些也有牵强之感。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是“冥思苦想”。好像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脱离了儿童的生活,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事实说明,有些教师辛辛苦苦创设的情境,由于诸多原因,情境创设往往“变味”、“走调”,缺少针对性,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问题二:合作形式滥用,缺少实质性。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需要,一种发自内心的合作欲望,是确实有合作必要的选择,而不是教师认为什么时候合作就什么时候合作。有的教师一提出问题,马上组织学生合作讨论,有的学生还不知道干什么,因此看似“热热闹闹”,但结果却是“蜻蜓点水”;有的课合作次数过多,反而削弱了师生间信息的交流与反馈,使教学目标无法在40分钟内完成;有的合作学习,教师为急于完成预设的活动,在学生意犹未尽时就终止合作,使合作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

问题三:教学方式呆板,缺少启发性

有的数学课堂教学把传统的“满堂灌”变成“满堂问”。“知不知”、“是不是”、“对不对”、“怎么样”、“好不好”、“还有吗?”……之类的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一方面把整体性的教学内容肢解得支离破碎,从而大大降低了知识的智力价值;另一方面把对话变为问答,课堂上一问一答,形式呆板,表面上师生、生生在互动,实质上是用提问的方式去“灌”。学生很少提出自己的问题,思维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复,师生、生生没有真正动起来。就像涂长顺老师说的,由原来的“填鸭子”到现在的“问鸭子”了。

就会造成评价的失真。这主要是未能掌握激励性评价的“度”而造成的。

二、今后的教学对策

1、课堂教学过程应是师生生命互动成长的过程,以师带生

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其中应该特别关注的是具有生活性、发展性、生命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观念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看待自己的教育对象,是否诚心诚意的把学生视为学习的小主人——一个个具有个性且是鲜活生命的人,这是教学的关键问题。在教学时,作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自身的特点灵活的运用教材的内容,根据区域特点对教材进行再创造,即有选择性地删减,更注重以人为本,变不利为有利,从学生的实际基础为出发点展开更好的教学。

2、注重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以境促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变化,创设的情境还应该赋予一定的时代气息。情境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对于低、中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则要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3、注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多种并存

新课程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就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他主学习要不断地转向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元认知监控的学习;另一方面是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学习,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当中大力倡导的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让不同的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听取别人的意见。但我们要注意小组合作的时机。一要选准合作学习的内容。一般来说,出现新知识,需要找出新的解决方法,可以让学生合作探讨;遇到了大家都希望解决的问题也有一定难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合作探究;有争议的时候、而且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讨论,在辩论中求真。二要把合作技能当做重要内容教给学生。首先,要如同传授学科知识一般教会学生各项合作、人际交往技能。如,“善于倾听”是一项重要的合作技能,教师要使学生明白,所谓“倾听”,就是当别人发言时要专注地听,眼睛注视着对方,不打断别人的发言等等。其次,教师要为学生做出示范,使学生通过模仿形成合作技能。三要注意在合作交流中,要提出合适的问题,给学生足够的时空,教师要适时的引导。在合作学习的同时更要关注弱势群体,不要让他们成为学习的“旁观者”,一定要让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数学,注重个性化的学习。

4、注重创设全面参与的学习活动,动静结合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学习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现代认知科学,尤其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是不能被传递的,教师在课堂上传递的只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主动建构才能获得”。也就是说,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谁也不能代替。为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展示知识形成的过程,将静态的知识结论变为动态的探索对象,让学生付出一定的智力代价,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数学学习活动。

第五篇: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美术教学作为教研教改中的一枝新绿,只有经过不断修剪、培植和浇灌,才能有所收获。《美术课程标准》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美术教师有很高的综合素质、人文素养。

近年来,各级领导十分重视我区的美术教学工作,在师资配备、器材配备、培训学习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美术学科也依照新课标的指引,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新能力,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开齐开足了美术课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组织开展了各种艺术活动,拓宽师生的艺术视野,注重发掘和培养有美术特长的学生,为艺术院校输送了大批艺术人才,美术教学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美术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如:各学校之间师资配备不均衡,城乡美术硬件和软件设施配备不均,部分美术教师专业及教学水平有待提高,吃老本,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各学段美术基础知识或基本技能的重、难点把握不准,导致学生知识重复学习,浪费课堂时间,形成教学盲点。学校重视成绩,轻视美育,导致美术教师积极性不高等等问题。美术教学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教师各种知识的厚积薄发,以及先进教育理念的引领,老师只有对课堂教学有了新的感悟,才能明白自身的不足。那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怎样才能上好美术课?我们对全区美术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研讨,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解决策略,以期在以后的美术教学工作中不断提高:

问题一:美术设施配备与和谐高效课堂之间的矛盾

最近几年,各级领导十分重视美术教学工作,加大了美术器材的投资力度。但多数学校的美术器材配备仍相对不足,大部分材料需要学生自己准备。而相当多的工具材料不是随便哪一个美术用品店就可以买到,甚至不是一个学生所能准备的。我们都知道,美术是材料的艺术,它必须借助一定的工具材料才能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例如中国画,对工具材料有绝对的局限性要求,宣纸、墨汁、毛笔、毛毡等材料缺一不可。制作版画,就得有制作版画专门的工具材料;做陶艺要有除陶泥以外的拉坯机、转盘、电窑等必备的工具。材料的繁杂、琐细和特殊性,以及学生自身经济条件的差异的不同,导致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无材料上课的现象,没有材料,学生只能欣赏欣赏图片,看看课本,这样的美术课,失去了素质教育的真正意义,更谈不上和谐高效。

专门的功能完善的美术教室的缺乏,也成为制约美术和谐高效课堂进程的现实问题。现在绝大部分学校的美术课是和文化课共用一个教室。学生要在美术课前的休息时间里,手忙脚乱地将文化课资料放进桌洞,再将美术材料铺满桌面。有时,直到上课铃声响过后,还会看到有学生在忙着准备材料,影响了正常的课堂秩序和课堂效果。

解决策略:

1、根据城乡学校自身条件,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美术资源,大胆开拓创新美术教学,学校艺术活动的开展内容还有待加强,活动的形式尽量丰富多彩,还可以因地制宜的结合乡土资源增加泥塑、手工等各具特色的活动类型。

2、结合初中、小学美术课程,为各个学校配备较为完整的美术器材,特别是对可循环使用的美术器材的配备。

3、设立专门的功能齐全的美术教室,每节课上课前由老师提前将工具材料准备齐,而学生只需要带易耗材料前往上课。既节省了学生的课前准备时间,又不影响正常上课秩序,更有利于美术课的正常开展。

问题二:美术师资配备与推进和谐高效课堂之间的矛盾。

美术作为艺术学科之一,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不仅要有较扎实的专业功底,还要具有系统全面的美术理论知识。尤其美术理论知识,涵盖了古今中外人类文化和社会发展演变的方方面面,它渗透在学生对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中,渗透在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分析,理解、制作与体验中,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是简单地照本宣科就可以让学生有深刻的体会的。

目前的小学美术教师队伍中,有非美术专业教师进行着美术教学,他们不具备专业知识,也不具备专业技能,课堂授课效率低,不能对学生作业有针对性的指导,也不能从美育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想像力和创造力”。

建议:美术教师队伍专业化。

问题三:美术课堂教学模式的单一形式化

义务阶段美术课的课型很多,内容丰富。根据美术学习的活动方式分成四个学习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美术教师要不断的研究、探索,我们要针对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美术课堂的优化高效。因此,如何建立和谐的教学关系,把美术教学落到实处,是我们中小学美术教师教学改革中面临的新的问题:

策略一:解决美术课堂教学流程中各环节问题

一、美术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课前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在美术课的教学中,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准备之外,教师更要从所任年级学生的特点考虑,结合各学段学生的知识储备精心准备丰富的美术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连贯的美术学习感受艺术作品的魅力,了解美术技能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为以后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每节课上课前,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我打算让学生获得什么?我打算让学生用多长时间获得,我打算让学生怎样获得?我怎样知道学生达到了要求?这课前几问能让自己对于课堂有了大概地了解,准备就能更加充分,不上无准备之课。

二、美术教材的合理使用:

义务阶段美术教材的设臵打破了传统美术教育的学科界限,根据美术学习的活动方式分成四个学习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扩大了美术教学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个崭新而广阔的学习和探索的空间,也正是这个亮点,往往让我们教师在备课、授课的过程中走入一个误区,那就是忽略了质量和数量之间的差距。教材里的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位艺术大师都想讲,而且认为每一个都很重要,每一个都要深入的的讲,但是受时间限制,哪一个也都没有讲透,教师的力气没少出,学生听的也是一头雾水。所以在教材的选择和使用上要秉着“减、简、精”的宗旨,有目的进行取舍。要舍得放弃,通俗易懂的活用教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美术课堂的教学形式要灵活多变,收放自如:

课堂教学当然是美术教学的重点,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那就会出现这样的一个问题:教师课前准备的有组织性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创作的无组织性的矛盾。如何来克服这一矛盾呢?教师应该在课前就充分的考虑课堂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突发情况,并在出现情况时,能灵活“应变”进行有必要的“干预”,既做到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美术课堂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但往往一味的追求美术课堂的有序整齐又可能会限制学生的创造力的发挥。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呢?那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要根据课程需要灵活安排课堂教学形式,不片面追求小组合作这一形式,使美术课堂教学做到即灵活多变又收放自如,真正的做好课堂教学组织者的角色。一堂高效、有序的美术课,应该是活而不闹的,也就是:课堂气氛要宽松,学生思维要活跃,创作表现时要静心。

四、美术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一堂成功的美术课,不仅在于教师对课程标准的深入研究,对教材内容的把握,更重要的是教师对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把握”。

比如在教学过程中课堂的问题设臵要有让学生有讨论的价值,让学生学会质疑。“给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关键在于教给学生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也就是说,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是“鱼”,而应是捕鱼的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获得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在教学环节中要尽量简化不必要的教学环节,避免华而不实的无效环节,优化教学设计是高效教学的前提。课堂教学的关键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学方法是否灵活,教学手段是否优化。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里的“诱导”其实就是教学思路的把握,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拓展学生思维,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使学生主动又快乐地学习。另外,在美术教学中,还应注意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融合衔接,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将抽象的知识灵活引入学生的实际生活来理解实践,实现各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

教师的课堂示范。美术课堂上,教师的示范更易于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思路。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深厚的专业功底,课堂中要做启发引领性的美术技能示范而不是处处示范。

五、美术作业的评价:

一堂美术课要让学生很好地完成符合教材要求的作业难度较大,美术课小学一周两节,初中一周只有一节,有时候学生刚准备好工具做了一半就要下课了,作业又不便拖到下课时间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是不情愿地收起绘画或手工工具,将作业交出来,这样的作业“半成品”的居多,做得特别快的虽能做完,但也比较“粗糙”。长此以往,对学生的兴趣、技能的训练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教师可以适时以课后拓展的形式将学生的作品引入课后生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课堂所学知识在生活中得以迁移和应用,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新课改中提出的作业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等。而教师在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时,更应该站在所任年级学生的思维角度来看待他们的作品,要善于发现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给他们积极的评价和鼓励,而学生的自评、互评又能给学生以参考和借鉴,自主发现作品中存在的问题。

策略二:明确美术课堂教学应具备的以下条件

1、使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目标、本课知识点,获得本课的学习方法,掌握了相关的美术知识技能。学生认知充足,感觉愉快,就会有一定的成就感,目标达成度就会越高。

2、学习的方式不是一成不变。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尽量让组内每个同学都能有发言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只是流于形式,应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合理搭配,不是为了小组合作而小组合作,应在真正遇到有挑战性的、学生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展开小组合作学习。

3、课堂评价并不仅仅是作业完成任务后的点评,应贯穿于课堂的每一部分。只不过在作业点评时突出一些。点评的内容应包括学生的技能方法、情感价值观、合作态度等等各方面表现。对学生评价应采用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重视学生互评的方式与方法,重视客观评价。激励手段中鼓掌和表扬最好不要。

4、课堂示范不用从头到尾。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余地。教师也可以从局部入手,让学生参与进去。(中国画的示范要加强)

5、美术课堂中的板书设计必须要有,板书的多少可根据本课的具体内容设计。

6、美术欣赏课中安排学生的动手实践环节可结合内容适可而止。欣赏课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语言评述能力。

7、多媒体应用要恰到好处,为课服务。一堂好课的标准不是课件做得多么好,要明白课件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工具和手段。

8、不要让学生用朗读课文代替回答问题。课堂提问也不是简单的“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而是针对教学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探究讨论。

9、美术课堂秩序不一定要坐姿统一、发言举手,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教师要善于倾听,鼓励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不同意见与看法。

10、作业展示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展示的尽量都展示,既使再差也有亮点。问题四:美术教师的付出与收获。

应试教育体制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瓶颈”,与语文、数学、外语等主科相比,美术学科属于“小科”、“副科”,有不被重视的劣势。主课、副课的概念无论对老师、学生、家长都已有了深入的影响,认为美术课就是教学生画画,小学科无足轻重,潜移默化中削减了对美术教育的重视。较多学校的美术学科不受重视,学校“评先树优,职称评定,进修深造”等机会都离美术教师甚远,这些现象也极大地挫伤了美术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多种原因促成了有的美术教师工作中存在惰性,不思进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工作责任心不强,消极应对。还有一部分美术教师缺乏进修学习交流的机会,导致知识老化,观念陈旧,技能退化,工作懈怠。

问题分析:美术教师在实践中应注重自我学习、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调控,活到老,学到老,严于律己,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牟平区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音体美课无例外”、“技能抽测”等措施,给美术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一直处于学校教学薄弱环节的美术学科,回归了它本来的地位,为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策略一:以实际行动体现新时期美术教师师德风貌

自觉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树立良好的为人师表形象,要做到热爱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要做到以身作则,自觉修身养性,以

德服人,以德立教,要不断塑造鲜活、生动的人格魅力;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让每一名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策略二: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1、教学评估和经验交流是美术教师队伍建设的又一个优良传统。美术教学要扎实开展好“三标”活动:一是立标,将具有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扎实教学功底的美术教师确立为“立标”人,上好“立标”课。二是学标,组织学科教师观摩立标课,开展好观课、评课、议课活动,促进美术课堂的高效。三是达标,到2012年12月以前,在立标、学标的基础上每位美术教师要上好一节“达标”课,迎接教体局组织人员对达标课的推门听课验收。

2、利用美术教研会时间不定期的组织教学观摩活动,通过观摩,总结好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并提出问题,指出不足,互相交流经验,为下一阶段的美术教学工作做好准备。让老师了解了不同年级段的教学情况,使美术的整体教学更有连贯性和针对性,让学生的学习更为紧凑、更有实效。

3、加强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激励着美术教师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进一步深化教研力度,在研讨过程中,以教学中一些现实的问题,进行交流学习,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有效的促进了教学工作和课题研究,提高了我区美术教育整体的教研能力与研究水平。一起探讨教学手法,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充实完善各自的教学方法,使每个人在教学中逐渐形成鲜明的教学风格。

策略三:加强教师技能和教学比武,促进美术教师专业化成长

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美术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参加国家、省、市级比赛选拔优秀人才,本学年将组织美术教师专业技能和教学比武活动,让每位教师在比赛的活动中学会交流、学会反思、学会借鉴,学会探索、学会创造,在真正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同时,也使每位老师的专业水平在活动过程中快速成长!

策略四:完善教师考核机制 改变观点,平衡美术学科与其它学科的教师考核机制,有利于调动美术老师的积极性。

问题五:“体艺211项目”技能检测与美术课堂教学的之间的矛盾和衔接 自实施“体艺211”技能检测以来,全区的中小学生的艺术活动也丰富起来,学生从原来的死记硬背美术理论到现在的重视“技能训练 艺术表现”中来,全区形成了浓厚的“练技能,促能力,提素质”的活动氛围,学生的活动丰富了,从书本中解脱出来。然而通过实践检测,众多新的问题和矛盾也出现在我们面前:美术课堂教学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部分教师摒弃课本,一上课就组织学生练技能,忽略了课本知识的传授。还有的教师为了取得好成绩,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忽略了美术技能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导致学生的美术技能学习出现了“只会表面,囫囵吞枣”的现象。

问题分析:“体艺211项目”实施以来,学生的技能活动丰富起来,但学生的美术技能学习毕竟只是一种爱好和素养的培养,不是培养专业的美术生,教学中要遵循美术技能学习循序渐进的规律,明确“体艺211项目”的正确导向,重视学生美术技能过程的学习和培养。

策略一:正确领悟“体艺211项目”内涵和方向

切实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让学生真正掌握简单的美术技能特长,通过学生的动手体验,了解和体会美术技能的过程和方法,并结合美术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加以引导,做到知识和技能并重,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策略二:完善美术教学评价体系,规范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学工作

力争把美术教学常规工作指导、检查与“体艺211项目”结合起来,通过学生美术作业的检查、推门听课、基本技能和理论知识的非书面抽测等评价检测手段加强“体艺211项目”的评价检测力度,只分等次,不排名次。根据课本内容引领适合学段的考查难度,减轻学生负担,指导美术教师切实做好理论结合实践,在技能训练中深入发展学生的艺术特长,提高学生综合艺术素养。

策略四:开展丰富的校园艺术活动、美术教学研究、美术课题申报等活 丰富的艺术活动是美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实践和创造能力的发挥,给学生更多参与的机会,并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因地制宜的根据学校师资、学生特长、学校资源等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艺术活动,深入学生美术技能的学习,也为国家、省、市级各类书法绘画比赛选拔优秀人才和作品,丰富“体艺211项目”活动。

策略五:积极参加美术业务培训活动,提升教育理念

从美术教学理念、美术教学能力、教师的美术专业素养等方面的培养,形成从事美术教学的教师只要努力就能上“台阶”的成长机制,从而促进美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从根本上提高我区的美术教学质量,实现“体艺2+1”项目的目标。

新的课程改革还在继续,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难免会存在误解和片面认识,今后我区的广大美术教师会用先进的教学理念理性地分析和处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努力寻找差距和不足,以扎实的工作态度为我区今后的美术教学改革把握好正确的方向!

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烟台市牟平区姜格庄镇中心小学 1346745456 作者:SystemMaster 来

源: 文字大小:[大][中][小] 美术教学作为教研教改中的一枝新绿,只有经过不断修剪、培植和浇灌,才能有所收获。《美术课程标准》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美术教师有很高的综合素质、人文素养。

近年来,各级领导十分重视我区的美术教学工作,在师资配备、器材配备、培训学习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美术学科也依照新课标的指引,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新能力,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开齐开足了美术课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组织开展了各种艺术活动,拓宽师生的艺术视野,注重发掘和培养有美术特长的学生,为艺术院校输送了大批艺术人才,美术教学工作取

得了良好的成效。但美术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如:各学校之间师资配备不均衡,城乡美术硬件和软件设施配备不均,部分美术教师专业及教学水平有待提高,吃老本,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各学段美术基础知识或基本技能的重、难点把握不准,导致学生知识重复学习,浪费课堂时间,形成教学盲点。学校重视成绩,轻视美育,导致美术教师积极性不高等等问题。美术教学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教师各种知识的厚积薄发,以及先进教育理念的引领,老师只有对课堂教学有了新的感悟,才能明白自身的不足。那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怎样才能上好美术课?我们对全区美术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研讨,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解决策略,以期在以后的美术教学工作中不断提高:

问题一:美术设施配备与和谐高效课堂之间的矛盾

最近几年,各级领导十分重视美术教学工作,加大了美术器材的投资力度。但多数学校的美术器材配备仍相对不足,大部分材料需要学生自己准备。而相当多的工具材料不是随便哪一个美术用品店就可以买到,甚至不是一个学生所能准备的。我们都知道,美术是材料的艺术,它必须借助一定的工具材料才能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例如中国画,对工具材料有绝对的局限性要求,宣纸、墨汁、毛笔、毛毡等材料缺一不可。制作版画,就得有制作版画专门的工具材料;做陶艺要有除陶泥以外的拉坯机、转盘、电窑等必备的工具。材料的繁杂、琐细和特殊性,以及学生自身经济条件的差异的不同,导致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无材料上课的现象,没有材料,学生只能欣赏欣赏图片,看看课本,这样的美术课,失去了素质教育的真正意义,更谈不上和谐高效。

专门的功能完善的美术教室的缺乏,也成为制约美术和谐高效课堂进程的现实问题。现在绝大部分学校的美术课是和文化课共用一个教室。学生要在美术课前的休息时间里,手忙脚乱地将文化课资料放进桌洞,再将美术材料铺满桌面。有时,直到上课铃声响过后,还会看到有学生在忙着准备材料,影响了正常的课堂秩序和课堂效果。

解决策略:

1、根据城乡学校自身条件,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美术资源,大胆开拓创新美术教学,学校艺术活动的开展内容还有待加强,活动的形式尽量丰富多彩,还可以因地制宜的结合乡土资源增加泥塑、手工等各具特色的活动类型。

2、结合初中、小学美术课程,为各个学校配备较为完整的美术器材,特别是对可循环使用的美术器材的配备。

3、设立专门的功能齐全的美术教室,每节课上课前由老师提前将工具材料准备齐,而学生只需要带易耗材料前往上课。既节省了学生的课前准备时间,又不影响正常上课秩序,更有利于美术课的正常开展。

问题二:美术师资配备与推进和谐高效课堂之间的矛盾。美术作为艺术学科之一,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不仅要有较扎实的专业功底,还要具有系统全面的美术理论知识。尤其美术理论知识,涵盖了古今中外人类文化和社会发展演变的方方面面,它渗透在学生对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中,渗透在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分析,理解、制作与体验中,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是简单地照本宣科就可以让学生有深刻的体会的。

目前的小学美术教师队伍中,有非美术专业教师进行着美术教学,他们不具备专业知识,也不具备专业技能,课堂授课效率低,不能对学生作业有针对性的指导,也不能从美育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想像力和创造力”。

建议:美术教师队伍专业化。

问题三:美术课堂教学模式的单一形式化

义务阶段美术课的课型很多,内容丰富。根据美术学习的活动方式分成四个学习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美术教师要不断的研究、探索,我们要针对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美术课堂的优化高效。因此,如何建立和谐的教学关系,把美术教学落到实处,是我们中小学美术教师教学改革中面临的新的问题:

策略一:解决美术课堂教学流程中各环节问题

一、美术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课前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在美术课的教学中,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准备之外,教师更要从所任年级学生的特点考虑,结合各学段学生的知识储备精心准备丰富的美术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连贯的美术学习感受艺术作品的魅力,了解美术技能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为以后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每节课上课前,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我打算让学生获得什么?我打算让学生用多长时间获得,我打算让学生怎样获得?我怎样知道学生达到了要求?这课前几问能让自己对于课堂有了大概地了解,准备就能更加充分,不上无准备之课。

二、美术教材的合理使用:

义务阶段美术教材的设臵打破了传统美术教育的学科界限,根据美术学习的活动方式分成四个学习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扩大了美术教学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个崭新而广阔的学习和探索的空间,也正是这个亮点,往往让我们教师在备课、授课的过程中走入一个误区,那就是忽略了质量和数量之间的差距。教材里的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位艺术大师都想讲,而且认为每一个都很重要,每一个都要深入的的讲,但是受时间限制,哪一个也都没有讲透,教师的力气没少出,学生听的也是一头雾水。所以在教材的选择和使用上要秉着“减、简、精”的宗旨,有目的进行取舍。要舍得放弃,通俗易懂的活用教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美术课堂的教学形式要灵活多变,收放自如:

课堂教学当然是美术教学的重点,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那就会出现这样的一个问题:教师课前准备的有组织性与引

导学生自主学习、创作的无组织性的矛盾。如何来克服这一矛盾呢?教师应该在课前就充分的考虑课堂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突发情况,并在出现情况时,能灵活“应变”进行有必要的“干预”,既做到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美术课堂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但往往一味的追求美术课堂的有序整齐又可能会限制学生的创造力的发挥。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呢?那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要根据课程需要灵活安排课堂教学形式,不片面追求小组合作这一形式,使美术课堂教学做到即灵活多变又收放自如,真正的做好课堂教学组织者的角色。一堂高效、有序的美术课,应该是活而不闹的,也就是:课堂气氛要宽松,学生思维要活跃,创作表现时要静心。

四、美术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一堂成功的美术课,不仅在于教师对课程标准的深入研究,对教材内容的把握,更重要的是教师对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把握”。

比如在教学过程中课堂的问题设臵要有让学生有讨论的价值,让学生学会质疑。“给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关键在于教给学生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也就是说,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是“鱼”,而应是捕鱼的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获得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在教学环节中要尽量简化不必要的教学环节,避免华而不实的无效环节,优化教学设计是高效教学的前提。课堂教学的关键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学方法是否灵活,教学手段是否优化。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里的“诱导”其实就是教学思路的把握,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拓展学生思维,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使学生主动又快乐地学习。另外,在美术教学中,还应注意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融合衔接,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将抽象的知识灵活引入学生的实际生活来理解实践,实现各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

教师的课堂示范。美术课堂上,教师的示范更易于学生更快更好地

掌握,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思路。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深厚的专业功底,课堂中要做启发引领性的美术技能示范而不是处处示范。

五、美术作业的评价:

一堂美术课要让学生很好地完成符合教材要求的作业难度较大,美术课小学一周两节,初中一周只有一节,有时候学生刚准备好工具做了一半就要下课了,作业又不便拖到下课时间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是不情愿地收起绘画或手工工具,将作业交出来,这样的作业“半成品”的居多,做得特别快的虽能做完,但也比较“粗糙”。长此以往,对学生的兴趣、技能的训练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教师可以适时以课后拓展的形式将学生的作品引入课后生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课堂所学知识在生活中得以迁移和应用,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新课改中提出的作业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等。而教师在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时,更应该站在所任年级学生的思维角度来看待他们的作品,要善于发现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给他们积极的评价和鼓励,而学生的自评、互评又能给学生以参考和借鉴,自主发现作品中存在的问题。

策略二:明确美术课堂教学应具备的以下条件

1、使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目标、本课知识点,获得本课的学习方法,掌握了相关的美术知识技能。学生认知充足,感觉愉快,就会有一定的成就感,目标达成度就会越高。

2、学习的方式不是一成不变。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尽量让组内每个同学都能有发言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只是流于形式,应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合理搭配,不是为了小组合作而小组合作,应在真正遇到有挑战性的、学生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展开小组合作学习。

3、课堂评价并不仅仅是作业完成任务后的点评,应贯穿于课堂的每一部分。只不过在作业点评时突出一些。点评的内容应包括学生的技能方法、情感价值观、合作态度等等各方面表现。对学生评价应采用学生

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重视学生互评的方式与方法,重视客观评价。激励手段中鼓掌和表扬最好不要。

4、课堂示范不用从头到尾。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余地。教师也可以从局部入手,让学生参与进去。(中国画的示范要加强)

5、美术课堂中的板书设计必须要有,板书的多少可根据本课的具体内容设计。

6、美术欣赏课中安排学生的动手实践环节可结合内容适可而止。欣赏课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语言评述能力。

7、多媒体应用要恰到好处,为课服务。一堂好课的标准不是课件做得多么好,要明白课件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工具和手段。

8、不要让学生用朗读课文代替回答问题。课堂提问也不是简单的“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而是针对教学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探究讨论。

9、美术课堂秩序不一定要坐姿统一、发言举手,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教师要善于倾听,鼓励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不同意见与看法。

10、作业展示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展示的尽量都展示,既使再差也有亮点。

问题四:美术教师的付出与收获。

应试教育体制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瓶颈”,与语文、数学、外语等主科相比,美术学科属于“小科”、“副科”,有不被重视的劣势。主课、副课的概念无论对老师、学生、家长都已有了深入的影响,认为美术课就是教学生画画,小学科无足轻重,潜移默化中削减了对美术教育的重视。较多学校的美术学科不受重视,学校“评先树优,职称评定,进修深造”等机会都离美术教师甚远,这些现象也极大地挫伤了美术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多种原因促成了有的美术教师工作中存在惰性,不思进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工作责任心不强,消极应对。还有一部分美术教师缺乏进修学习交流的机会,导致知识老化,观念陈旧,技能退

化,工作懈怠。

问题分析:美术教师在实践中应注重自我学习、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调控,活到老,学到老,严于律己,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牟平区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音体美课无例外”、“技能抽测”等措施,给美术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一直处于学校教学薄弱环节的美术学科,回归了它本来的地位,为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策略一:以实际行动体现新时期美术教师师德风貌

自觉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树立良好的为人师表形象,要做到热爱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要做到以身作则,自觉修身养性,以德服人,以德立教,要不断塑造鲜活、生动的人格魅力;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让每一名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策略二: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1、教学评估和经验交流是美术教师队伍建设的又一个优良传统。美术教学要扎实开展好“三标”活动:一是立标,将具有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扎实教学功底的美术教师确立为“立标”人,上好“立标”课。二是学标,组织学科教师观摩立标课,开展好观课、评课、议课活动,促进美术课堂的高效。三是达标,到2012年12月以前,在立标、学标的基础上每位美术教师要上好一节“达标”课,迎接教体局组织人员对达标课的推门听课验收。

2、利用美术教研会时间不定期的组织教学观摩活动,通过观摩,总结好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并提出问题,指出不足,互相交流经验,为下一阶段的美术教学工作做好准备。让老师了解了不同年级段的教学情况,使美术的整体教学更有连贯性和针对性,让学生的学习更为紧凑、更有实效。

3、加强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激励着美术教

师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进一步深化教研力度,在研讨过程中,以教学中一些现实的问题,进行交流学习,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有效的促进了教学工作和课题研究,提高了我区美术教育整体的教研能力与研究水平。一起探讨教学手法,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充实完善各自的教学方法,使每个人在教学中逐渐形成鲜明的教学风格。

策略三:加强教师技能和教学比武,促进美术教师专业化成长 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美术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参加国家、省、市级比赛选拔优秀人才,本学年将组织美术教师专业技能和教学比武活动,让每位教师在比赛的活动中学会交流、学会反思、学会借鉴,学会探索、学会创造,在真正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同时,也使每位老师的专业水平在活动过程中快速成长!

策略四:完善教师考核机制

改变观点,平衡美术学科与其它学科的教师考核机制,有利于调动美术老师的积极性。

问题五:“体艺211项目”技能检测与美术课堂教学的之间的矛盾和衔接

自实施“体艺211”技能检测以来,全区的中小学生的艺术活动也丰富起来,学生从原来的死记硬背美术理论到现在的重视“技能训练 艺术表现”中来,全区形成了浓厚的“练技能,促能力,提素质”的活动氛围,学生的活动丰富了,从书本中解脱出来。然而通过实践检测,众多新的问题和矛盾也出现在我们面前:美术课堂教学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部分教师摒弃课本,一上课就组织学生练技能,忽略了课本知识的传授。还有的教师为了取得好成绩,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忽略了美术技能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导致学生的美术技能学习出现了“只会表面,囫囵吞枣”的现象。

问题分析:“体艺211项目”实施以来,学生的技能活动丰富起来,但学生的美术技能学习毕竟只是一种爱好和素养的培养,不是培养专业 的美术生,教学中要遵循美术技能学习循序渐进的规律,明确“体艺211项目”的正确导向,重视学生美术技能过程的学习和培养。

策略一:正确领悟“体艺211项目”内涵和方向

切实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让学生真正掌握简单的美术技能特长,通过学生的动手体验,了解和体会美术技能的过程和方法,并结合美术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加以引导,做到知识和技能并重,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策略二:完善美术教学评价体系,规范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学工作 力争把美术教学常规工作指导、检查与“体艺211项目”结合起来,通过学生美术作业的检查、推门听课、基本技能和理论知识的非书面抽测等评价检测手段加强“体艺211项目”的评价检测力度,只分等次,不排名次。根据课本内容引领适合学段的考查难度,减轻学生负担,指导美术教师切实做好理论结合实践,在技能训练中深入发展学生的艺术特长,提高学生综合艺术素养。

策略四:开展丰富的校园艺术活动、美术教学研究、美术课题申报等活

丰富的艺术活动是美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实践和创造能力的发挥,给学生更多参与的机会,并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因地制宜的根据学校师资、学生特长、学校资源等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艺术活动,深入学生美术技能的学习,也为国家、省、市级各类书法绘画比赛选拔优秀人才和作品,丰富“体艺211项目”活动。

策略五:积极参加美术业务培训活动,提升教育理念

从美术教学理念、美术教学能力、教师的美术专业素养等方面的培养,形成从事美术教学的教师只要努力就能上“台阶”的成长机制,从而促进美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从根本上提高我区的美术教学质量,实现“体艺2+1”项目的目标。

新的课程改革还在继续,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难免会存在误解和片面认识,今后我区的广大美术教师会用先进的教学理念理性地分析和处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努力寻找差距和不足,以扎实的工作态度为我区今后的美术教学改革把握好正确的方向!

下载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在全面推行课程改革,贯彻执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过程中,由于体育教师对课程标准与教学理念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曾一度在教学指导思想、教......

    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摘 要:我国高等教育和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教学改革,一直以来都受到重视,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教师有很多,而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却相对滞后,特别......

    Photoshop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Photoshop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Photoshop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最畅销的图像处理软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案......

    营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营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高职院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面向生产、经营、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任务。市场营销课程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现......

    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人生聪明识字起”。识字是语文基础能力之一,基础是事物最重要的部分,基础不牢固,上面的建筑物无非就是沙上的建筑。在学习中,经常可以发现学......

    浅谈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诸暨市草塔镇中朱丽囡311812)[摘要]: 随着人类社会步入21世纪,中国加入WTO组织,作为世界经贸、科技交流的重要交际用语—英语,在交际过程中......

    《机械制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与绘图水平。《机械制图》的教学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如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结合实习及后续相关专业,识图为主,以绘促识。......

    面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面试是一种应用范围广泛、方法灵活、收集信息量大、简便且技巧性很强的人员素质测评技术,它是招聘的主要环节,招聘又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最重要的一环。因此,面试的效果直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