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在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中存在着避而不谈、满堂灌以及囫囵吞枣等问题,需要进行反思。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提出了分散语法难点、习得语法规则、在任务中比较、生动讲解、探究合作等解决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语法教学 问题与对策
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简称“课标”)九级目标体系的建议,在六年级结束时应该达到二级要求。“语言知识”二级对语法的要求是“能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一些简单的语法项目的意义和用法,并能在实际运用中体会语法项目的表意功能”,也就是说,小学阶段需要学习一些基本的英语语法,为将来的初中学习打下基础。但是部分教师对课标的理解存在偏差,于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就出现了许多的不和谐现象,要么避而不谈语法,要么还是语法满堂灌,要么就是囫囵吞枣式地教。近年来,笔者对这些问题的破解和矫正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愿与各位共同探讨。
一、在点滴渗透中分散语法难点
在平时的教学中,遇到语法现象,就要及时地说明,如名词、冠词、代词、数词、动词和介词等语法知识,要经常提醒、介绍;对于比较深奥、一时还说不清的有关知识,如不定代词、序数词、分数词、非限定动词等,可就事论事,不作过高要求。如《牛津小学英语》(译林版,下同)5A中出现了“There be句型”结构的就近原则,“can+动词原形”的用法以及“like加动词的ing形式”,这种平时点滴的渗透,既分散了难点,又有利于学生的消化。
二、在情景交融中习得语法规则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学生所听到的和所看到的是在一定情景之中使用的语言,且其基本的句型结构得到反复使用,反复强化,他们就会达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地步。更重要的是,将语法结构放在情景中操练,有意义,直观、有趣、生动而不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和机械。
如在教现在进行时时,我带了一个篮球走进教室。学生以为要上体育课,很兴奋。于是我抓住这一教学的契机,自己边拍球边说:“I can play basketball.Look,I’m playing basketball.”又重复了两遍。这时许多的男生开始插嘴了,“Teacher,I can play basketball better than you.Let me show you.”我又说:“OK,pass the ball,play it and say I’m playing basketball.”经过一番操练之后,我总结语法规则并板书“I’m playing basketball.”。跟读之后,再让学生两两操练,让对方做一个动作不停下来,相互进行问答,我巡回指导,及时地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学生表演和说的欲望相当的强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在完成任务中比较语法现象
有了任务,学生才会真正运用语言,不但能达到先听再说、以说促听、以说促写的目的,而且可以克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式地学习的毛病。通过在运用中对比各部分语法项目,通过各部分语法项目的对比再加深对各种语法的认识,从而在交际、使用语言中理解和掌握语法知识。
学生到了六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四种语法现象: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过去时和一般将来时。那么如何把这四种时态说清楚,光靠教师对着概念进行解释或者背诵相应的概念是一点用处都没有的。我一般先运用含有这四种时态的句子和学生自由谈话,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对这四个语法点有个初步的了解;然后突出这四种时态的特征词或是关键的区别之处,让学生有进一步的印象;接着我运用自己设计的表格,综合这四种时态,让他们进行调查,对这四种概念有进一步的感知。表格如下:
Do a survey
Using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What do you usually do every day?/What are you doing now?/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last...?/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morrow/next...?
对这种随意式的调查,学生相当乐意。在调查的过程中学生之间会相互帮助,相互纠正,体会到四种时态之间的区别,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较好地对这四种时态进行了有效的操练。接着,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这张表格,再进行第三人称的检查反馈:What does *** usually do every day?/What is he/she doing now?/What did he/she do yesterday/last...?/What is he/she going to do tomorrow/next...?通过这种检查,可以加深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友谊,还可以让学生在输出中再一次地巩固四种时态,加深理解,感到成功的喜悦。
四、在生动讲解中提高语法的趣味性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对枯燥讲解的内容有意注意的持续时间比较短,而对形象化、趣味性的东西比较感兴趣,若能抓住这一心理特征进行教学,效果相当好。
如五年级出现了第三人称单数形式,由于汉语中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对“代词”也不理解,小学生的认知还没有达到相应的层次,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
我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使学生记忆深刻。我是这样说的:“同学们,你们都知道‘第三者’吗?觉得这个称呼怎么样?”(学生都哈哈大笑)“很不雅,对吗?英语上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也有点像第三者,它既不是我,也不是你,而是另外的某一个人,由于它这个称呼很不雅,所以它很难为情,出现的时候大家就会给它戴一个标志牌,一看就知道它是第三人称单数,于是大家就想出了一个办法,为它加上‘s’或‘es’或把‘y’改成‘i’再加‘es’,让它与众不同。”通过这种形象生动的解释,学生很容易地就记住了第三人称单数形式的用法。
五、在合作探究中进行语法专项练习
小学五年级是语法现象特别集中出现的时段,出现了许多复杂的句式和一些基本的语法现象。如: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现在进行时、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like+动词的ing形式、can+动词原形、want to+动词原形等。六年级学习一般过去时和一般将来时,这样大部分最为基本的语法在小学阶段已经学完。如果对这些概念一无所知,那么中小学就很难很好地过渡。基础不扎实,给初中的教学带来极大的困难,也使学生的英语根基不牢、底气不足。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任何一种能力或者技能都是在学生主体参与了相应的实践活动后才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因此教学中只有多采用合作探究形式,才能够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如在教5A Unit 6 Doing housework第二课时时,主要涉及现在进行时,我就适当讲解了它的结构:主语+Be动词+动词的ing形式。然后给出若干个活动场景的图片,让学生描述“What are they doing?”,接着再做了两个专项训练——“用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和“运用助动词或者Be动词完成一般疑问句”,并提醒他们在做这类题的时候,注意观察它们的特征词。做完后,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得出:现在进行时的特征词有now,look,listen等;一般现在时的特征词有sometimes,every day,usually,often等;在一般疑问句的开头,当句中有动词原形时,开头填助动词;当句中没有动词原形时,开头填Be动词;等等。只有学生自己发现了语法现象、归纳了语法规律,他们才会主动形成一种语言习惯,而且在谈到这些内容时能如数家珍。
虽然说掌握语法并不等于掌握语言运用能力,但语法的欠缺确实会对学生准确地运用英语产生一定的影响。小学阶段,我们要以人为本地进行简单的语法教学,使学生能更好地进行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能举一反三,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从而提高口头输出的准确性,为将来初中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篇: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娄文聪 首都师范大学
摘要:小学英语是“一条龙”英语学习中很重要的一个阶段,而英语语法的学习又是不可避免的。语法是语言词与句构成规律的总结,是学习一门语言的基础。随着最新版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新版教材的推行使用,语法的分量越来越少,但又不能不教。在这种情况下,语法教学存在着哪些问题,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策略,探讨新课标下语法教学的有效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小学英语;语法教学;问题策略
一、目前在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矫枉过正”
在教育部颁布的最新版的《课标》中明确提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然而,一部分老师对课标的理解有偏差,以至于矫枉过正。在课堂上不敢教授语法知识,教学中对语法只是匆匆带过,甚至刻意避开语法教学。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对英语的掌握“雾里看花”,全凭感觉去学习,不能总结语言规律,成绩无法提高,英语能力受到很大的阻碍。造成很大时间上和学习上的浪费。忽视语法教学会导致一些不好的结果。学生听说能力表面上是增强了,但准确度缺存在很多问题;阅读速度比以往的学生快了,但是理解程度却没有提高;在写作和翻译方面,也比较弱势。
(二)教师专业素质不达标
一部分英语老师,尤其是农村地区,他们本身就对英语学科了解不够深入,没有掌握学科规律,自己对英语知识还一知半解,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都不够,因此,以其昏昏,何以使人昭昭?
(三)教师的教学方法枯燥无味以及对教材的使用过于死板
很多老师学科知识很扎实,但是教学能力有欠缺,教学手段过于僵化,形式过于单一。不能很好的设计教学,不能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至于课堂效率非常低。时代在发展,老师应该与时俱进,教学方法应适应教育和新时代学生的需求。而对于教材的使用,有的老师对教材视若神明,全部照搬照用,不敢有一点的改动;又无法保证对教材有百分之百的理解。教师应该对教材做出取舍,根据自己的地区特点,学校特色,班级和学生的不同而合理的对教材做出编排,从而让教材可以最大限度的服务于教学。并且,教师可以从电视、网络、杂志等渠道发现收集资源,丰富课本的教材资源。(高峰,2014)
三、小学英语语法教学问题的对策
(一)教学形式应该灵活多样
在课堂中,不要总是采用一种单一死板的教学形式,而应该灵活多变,比如,小组竞赛、男女生竞赛、游戏、角色扮演、师生互换等等。有位老师在教授“we went to The Great Wall yesterday.”一课里,巧妙的采用多种教学形式,使整个课堂一直都生机勃勃。他首先在黑板两侧各画一个长城,然后把学生分为两组,模拟爬长城,只要完成任务,就可以爬一段距离,先到达目的地的小组获胜,这个设计巧妙的把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做了完美的结合,令人耳目一新。其次,他采用多种形式,双人结合,竖排小组结合,横排小组结合等等,让学生不断的变换新鲜感。因此,牢牢的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二)故事来辅助语法教学
小学生好奇心强,都爱听故事,如果把语法难点编成故事,那么,孩子们一定学的兴趣盎然,也会记忆深刻。比如,有位老师在教授现在进行时的动词ing时,就告诉学生,ing就像个小尾巴,而行为动词就是一个带小尾巴出门的怪人,他所带的小尾巴要根据心情而定,高兴的时候就多带几个尾巴,这就是双写单词末尾的辅音字母加ing;不高兴的时候,就少带个尾巴出门,这就是去掉末尾不发音的e加ing。这样,就生动形象的把语法知识教给了学生。想必学生也一定学得津津有味,而且记忆深刻。(曹彩云,2009)
(三)歌曲来辅助语法教学
笔者以前曾经是音乐老师,因此歌曲对于英语学习的帮助感受颇深。关于语法的歌曲让学生会唱,真的对学生的语法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首先,从大脑认知方面来讲,掌管语法记忆和节奏旋律的大脑分布在左右不同的位置,结合节奏旋律就可以更好的刺激左右大脑的结合;其次,孩子们喜欢唱歌,身体随着歌曲的韵律摆动,是一种欢乐是一种愉悦,让孩子们身心都得到锻炼和发展;再者,学唱歌曲有利于降低语言学习的难度,培养孩子们掌握语言的信心,帮助孩子们增加语言的流利度,而且歌曲也是呈现新语言的重要和有效方式。教师可以用当前儿童广泛传唱的歌曲旋律教授新的英语语言,注意旋律要符合英语语句自身的节奏。(新标准英语教师用书,2014:5)比如,我们可以把“两只老虎”进行编唱;也可以把脍炙人口的“小苹果”的主旋律进行编唱;还可以进一步拓展,边唱边跳。
(四)游戏来辅助语法教学
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耍,把枯燥的语法教学渗透到游戏中去,就会引起孩子的兴趣,不仅能使他们在轻松自如的状态下主动学习,而且能减轻他们的负担,增强他们的记忆力,使英语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多媒体来辅助语法教学
新时代的教师一定要做到与时俱进,语法教学中可以巧妙的运用多媒体,增加语法学习的趣味性。比如,教师在讲授名词变复数时,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增强直观性,提高理解性,加强记忆性;(胡金华,2014)多媒体功能比较强大,图像声音一应俱全,呈现力极强,能增加课堂的容量;能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展现教学内容;能使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对学生的视听感官同时进行刺激,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六)简笔画来辅助语法教学
虽然我们有多媒体教学,但是也不要忘了使用黑板和粉笔。有时候最简单的也是最有效的。有些语法知识点,用语言很难解释清楚,制作多媒体又太费时费力,这时候在黑板上用一幅简单的图画就可以简洁又准确的把语法知识点呈现出来。比如,教授反义词时,就可以在黑板上画出高矮,short and tall,大小small and big。一目了然,直观形象,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和丰富的想象力有很大的帮助。
(七)语法教学中采用多元评价方式
不要只把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学习的唯一的标准。应采用多种方式、多角度、多层次、个性化的对学生进行评价。在评价中,一定多鼓励,表扬,从而帮助学生找到不足同时,也不至于打消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兴趣。
(八)语法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错误适当纠正
错误是进步的阶梯,我们在错误中成长。学生出现错误很正常,批评指责可能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但并不是我们就要对学生的错误“睁只眼闭只眼”,置之不理,任其发展。我们可以采用温和的,尽量不漏痕迹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比如学生说five apple,我们不需要直接纠正,只需要说一下,“yes,five apples”就可以了。文章前边提到的那堂课上,当学生说出“he speak loudly”。老师也应该需要顺便提醒一下,“yes,he speaks loudly“。而不应该过犹不及,整堂课都对这个错误听而不闻,无所作为。当然,我们纠正学生错误时,应该尽量委婉,间接。比如先表扬,再指出错误,或者把正确答案说出来,让学生来重复,体会。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法教学应该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不仅要做到人文化,更应该科学化。不仅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也要勇于善意的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另外,究竟如何教语法?究竟如何把语法教学变得故事化,生动有趣,让小学生乐于学?就像吴正宪老师可以把难懂的数学变得妙趣横生一样,让孩子们不想下课。就像浙江大学的“百万教师”一样,把世人眼中难如登天的微积分讲得通俗易懂,好玩有趣。究竟如何培养出大量的具备这种能力的英语教师?这些,才应该是我们致力于讨论和努力的问题,才是治本之所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高峰.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4,(47);
[3]彭青青.刍议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英语语法教学[J].外语教学研究,2010(7); [4]赵南.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的小学英语语法教学法研究[J].教育探索,2009; [5]曹彩云.趣味型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几点尝试[J].中国校外教育,2009,(12); [6]胡金华.浅谈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策略[J].赤子,2014(10);
[7]陈琳等.英语(新标准)教师用书[J].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12;
第三篇: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有效教学——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培训心得
赫章县民族中学:项维
课堂教学中,只有努力地满足学生的认知活动,才能让学生爱学、好学、乐学,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然而教学设计时,有的教师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忽视对学生学习需求的分析与研究,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在新授课中无视学生的认知需求。
例如在函数的奇偶性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采用在学生已经熟悉的函数单调性的基础上,联系数和形,通过对两个特殊函数的研究抽象出函数奇偶性的概念,表面上看体现了转化(化陌生为熟悉)和数形结合的思想,符合由熟悉到陌生,由特殊到一般,由直观到抽象的认知规律,但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为什么要研究函数的奇偶性?其意义何在?价值是什么?只是按照自身的主观意志组织活动,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认知需求,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调动。
(二)在复习课中漠视学生的心理需求。例如在等比数列的复习课时中,有些教师先请同学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等比数列定义(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3)等比中项的概念(4)等比数列的基本性质。然后在学生一一回答时教师分别对等比数列定义中应注意哪些关键、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中,强调要对公比q讨论;等比中项应该有正负两个;等比数列性质中注意与等差数列的性质类比。粗看起来教师开门见山抓住关键,直奔主题,对知识的复习到问题的训练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动口又动手,教学容量大,节奏快,“效率”高,但实际上一问一答式的活动则是知识的简单重复和再现,其中有多少内容是学生不熟悉的呢?有多少是学生感兴趣的呢?有多少是需要深入探究的呢?这些问题的思维价值在哪儿?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吗?这样的教学设计只考虑到教学任务如何快捷、顺利地完成,却没有看到学生的心理需求,抽象、枯燥的知识往往使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和激情,感到疲劳和乏味。复习课让学生重新温习已经学过的定义、定理、公式、法则和解题方法是必须的,但是这种重新学习是要通过学生的再认识和再实践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并进一步提高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身学习能力。复习课担负着查漏补缺、系统整理以及巩固发展、提炼升华的重任,应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充实感,知识上的价值感和应用上的协调感,由此提高兴趣,开发潜能,使复习课能上出新意来,这是非常重要的。
(三)在综合运用课上忽视学生的发展需求。例如函数性质的综合运用课,教师这样组织复习,先请同学思考回答以下问题(1)若函数f(x)是奇函数,如何用符号表示?用图形表示呢?(2)若函数f(x)满足f(x+2)=f(x)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呢?如何用文字语言叙述?怎样用符号表示?(3)若函数f(x)满足f(1+x)=f(1—x)则函数f(x)的图像有什么特征?这样复习导入加强了学生对数学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像语言这三种语言的理解和相互转换,加强了学生对函数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学生可能也能积极参与,踊跃回答,教学效果似乎不错,但课堂上学生的活动基本上时教师安排好的,问题都是预先设计好的,问题的解决也要依赖于教师的指导,学生缺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能得到很好的发挥,更没有体现出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偏离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预设、教学策略的运用、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流程的设计等等都应立足于“实在”,都要着眼于“有效”。
鉴于上述存在问题,建议采取如下应对策略。
(一)创设积极的求知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
苏联心理学家教学家鲁宾斯基曾经说过“对于形成任何一种能力都必须首先引起对某种类型活动的十分强烈的需要”。需要是产生动力的源泉,要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应该努力为学生创设积极的求知情景,把教师要教的变成学生要学的。如函数的奇偶性新授课,教师阐述对称性在实际生活中的许多地方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火箭为保持飞行方向和飞行平移尾羽成中心对称设计;汽车为易于驾驶设计成轴对称。对称也是函数图像的一个重要特征,通过图像的对称进而得到函数的一个重要性质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函数奇偶性的内在要求和数学探究的兴趣、欲望。
(二)以问题为出发点,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产生认知的焦点。数学教学要以问题作为教学的纽带,把知识的认知和建构过程当作问题解决的过程。也就是说数学学习是学生独立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就必须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和解决问题,要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引发出所要研究的问题,并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索性的学习中,体现求知的艰辛和快乐,锻炼思维,增强自信心,激发求知欲。问题可以由教师设置,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发现。而由学生自己发现,提出的问题,更接近学生的思维实际。教师以教学的首席身份将学生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活动中来,即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又启迪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引起认知冲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乐趣,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组织探究活动,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教学艺术的本质,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关键还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求知欲是学生主动探索问题和深入研究问题的原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当学生发现令他们不解或者感到有趣的事物时,好奇心就会激发起来,他们就会积极地提出问题,并想方设法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提供人人都参与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获得数学活动的体验和经验。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活动,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还要让学生提供一种经历,使他们在这种经历中,能够实现情感态度、意志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学生的认识总是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起关键作用的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想方设法启动学生思维的闸门和想象的翅膀,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实效。课堂是不可再生资源,在现行的新课程标准和新高考形势下,特别是在江苏省教委的“五严”规定下,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显得尤为迫切,而要取得高效的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学设计应该是关键,值得各位同行深思。
第四篇:小学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小学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杨田文
〔关键词〕习作教学 单一性 多样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作文就为的是要写出自己想说的话,此乃作文教学的本意。”在学生敢于“袒露自我,表白心灵”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性格、语言、行动、思维等方面的特点,培养对习作的浓厚兴趣和对生活无比热爱的思想情操。
多年来,习作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投入大而收效甚微。在新课改理念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究其原因,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语文教学中对习作定位不准,要求过高。“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忽视学生生活的单一性,教师把学生锁定在成人生活的多样性中,造成了视觉错位。习作教学中只重视遣词造句能力,谋篇布局能力,而忽视情感兴趣的呈现,脱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导致了学生厌写,怕写。当前小学生普遍存在着“习作焦虑症”。习作教学要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独特个体、有着自由思想的“人”的表达的需要,过多地关注习作的内容和结果,就会忽视学生在习作过程中情感的体验、表达的惬意、交流的快乐。超习作、超目标、超阶段的习作定位直接制约着学生习作能力的发展。
二、习作教学中,命题作文太多,半命题,自由命题的作文太少,扼杀了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兴趣和信心,导致学生写些空话、客话、套话。作文是学生的意识活动的产物,是学生语言能力的综合体现,不管是现实生活的记实叙事,还是议论抒情,从根本上说都只能来源于生活外部和内部的刺激,这样才能激发倾吐的欲望、写作的动机和创造性表达的热情,获得持久的动力。而浓厚的兴趣,却是作文的一种良性的、有力的刺激和动力的源泉。
三、教师对学生习作的批改方法呆板,评价方式单一。学生从批改中得不到启迪,得不到收获的喜悦,只把习作看做一种任务,东拼西凑。习作批改与讲评,是习作指导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习作学习新的加油站。传统习作评改中,多是教师唱主角,学生当配角,甚至教师全权代理,学生写完作文交给老师就万事大吉了,习作评改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如何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呢?
(一)淡化文体意识,珍视独特感受。指导学生在观察中积累并形成独立思考。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要使生活向充实的方向发展,有两个致力的目标,那就是训练思想和培养情感。如何训练思想,培养情感呢?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学生不放过点滴的琐事,并从中提炼形成自己的思考。《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有淡化文体的要求,在第三学段提出“能写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只提“能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分段表述”。引导学生用心灵去观察和思考,逐步引导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让学生明白作文并不难,只要把你做过的,看见的,想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就行了。这样才会有写作的个性化 ,这才能促使学生喜欢写作文。
(二)鼓励自由表达,强调真情实感。自由表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即使要写命题作文,也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这样才能让学生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从而有效避免学生写空话、客话、套话。许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仿袭旧有的封闭的教学模式,大多侧重于命题作文的指导,重形式,轻内容,导致学生“举一”有余,“反三”不足,这样不以学生生活为基础来引导的作文教学模式,无异于“闭门造车”。此类奉命作文,学生的思想受到牵制,个性遭受制约,作文成为无源之水,毫无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这样的状态导致学生产生僵化的思想模式和机械的思维定势,当然谈不上作文的兴趣。作文教学应遵循以人为本,开放作文形式,采取规定范围的自己命题的方式进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
(三)批改方法多样化, 评价方式实效化。把批改和评价的空间还给学生一部分,从中有所交流,有所顿悟。知道了好与坏,得与失,也就明确了扬长避短的地方。
批改方法要多样:变教师评改作文为学生评改作文。叶圣陶曾总结自己一生给学生改作文所得到的深刻体会:教师给学生改作文完全是“徒劳无功”。学生作文教师评改,跟教师命题学生做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叶老再三强调“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而教师则研究怎样去引导和点拨。作文评改能力应该是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一种能力,必须变“教师评改”为“学生自改”,变“学生作文一交了事”为“学生自始至终参与作文训练全过程”。我认为,从四年级开始,就应该采取学生自改、互改、教师批改相结合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自己批改习作的能力。
训练学生评改作文须把握好几个要点。一是教给评改文章的方法。要让学生明确修改的内容。即修改什么?这当然要结合各学段的要求,不可一概而论。评改习作还要教学生学习独立修改,做到“三读三改”:第一遍默读,看看文章是否符合本次习作的要求,调整顺序,充实内容;第二遍轻声读,改正明显的病句和错别字;第三遍放声读,进一步调换、修正词句或认真誊写。二是将个人评改与小组互相评改、教师评改相结合。自己独立修改后,接着在小组中互评互改。第一步是每个人都要谈一谈自己文章的构思以及自己初次修改了些什么;第二步是读一读自己的文章,请小组同学评议、启发、补充;第三步是自己结合小组的好意见再次修改;第四步是小组交换后互相阅读、修改、写意见;第五步是学生阅读同学提的修改意见。写下自己的看法;第六步是上交老师评改。
评价方式要有“针对性”。(1)过程评价: 一件事是否写得具体;段落中,有哪些好词佳句;是否抒发真情实感;是否有创新精神。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习作的闪光点,及时给于表扬,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2)质量评价: 题材是否来源于自己的生活中;体裁是否基本符合常规。这里不能有过高要求,要因材施教,量力而行。凸显培优补差计划,一般言之有理、言之有序即可。(3)总结性评价:以鼓励为主,批评为辅。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写作的积极和热情。
只有“蹲下来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才能正确的参与到学生的写作实践当中去,才能使学生高高兴兴看自然、看社会,轻轻松松学作文。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五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等问题,使得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下面结合个人的教学实际,谈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1、同一个班级,学生基础参差不齐,课堂纪律难于管理。
解决方法:实行分层教学,小组合作教学。开学初,对学生做一个信息技术能力的摸底工作,对学生信息技术的掌握情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安排好分组,指定水平高的学生做组长,做好带头作用,帮助组内同学,调动其积极性。还可以采用分层的教学方式,在每堂课的练习任务中,分别设置不同的层次任务,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需要教师多观察、了解自己的学生。
2、理论课枯燥无味,学生缺乏兴趣。
解决方法:理论课一般都是教师在讲,学生听得似懂非懂,再加上许多学生的观念认识不到位,认为计算机课就是上机课,完成老师的练习任务就可以了,然后自己就可以上网聊天打游戏了。因此,当教师在上理论课时,学生缺乏兴趣,有的学生敲打键盘鼠标,有的学生做其他学科的作业,有的学生说话,做小动作等。其实,在设计这些理论课时,可以采用现代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制作多媒体课件,对于重点和难点部分尽量要配合一些视频、动画,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在上机课上,大部分学生只顾自己操作,全然不知教师在讲什么。当教师讲完了,轮到他们自己动手操作的时候,他们却又不知
从何入手。
解决方法:在设计操作课教学时,可以采用讲练结合法。教师先示范讲解,然后再让学生练习刚才老师讲的例子。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做好准备工作:设计出每节课的教学效果,或者引导部分优秀生设计出有一定水平的电脑作品,以备演示。学生在学习中,要求做讲解的范例的作品出来。
4、不能利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差。
解决方法:对于这个问题,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摆正自己的观念。在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努力将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很有用,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搞好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去探研,让更多的孩子们能在形、声、色、像的教学环境中轻松愉快的获取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放飞理想的翅膀!我坚信付出一份汗水,必有一份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