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9-05-15 05:03: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汉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教师凭自己的经验教学,教法单一。

2、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被动接受学习,教学耗时长,效果差。

3、汉语拼音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的关键环节,老师重视度不够。

4、一年级新生学前教育存在极大的薄弱环节,学前教育有不科学的因素。

5、学前教育的老师存在文化程度、专业技术、师德休养、个人兴趣爱好等个体差异,对进入一年级的新生有多方面的影响。

6、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忽略了对孩子的贴身教育,辅导力度不够。家长对孩子的责任心不强。

7、一、二年级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够充足。三至六年级学习时间相对较长一点。

8、学风不浓、学生厌学是存在着的普遍现象。

9、城乡学校差别大。师资力量有悬差,超大班额突出,教师是人不是神不能做到全顾。

10、教学设备分配不均,没有做到城乡资源共享。规模小的学校只能是希望、盼望加渴望,最后是失望。

二、对策

1、教育主管部门把师培师训工作进一步加强。使用多层次、阶梯式、不等式等方式方法对教师进行培训。培训面放宽,让大多数教师都受益。

2、教师利用培训、读书、网络等学习多人的经验,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3、对幼儿教师加大培训力度。学前教育对义务教育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生很多方面:性格、兴趣爱好、勤学好问、行为习惯的养成等都与学前教育密切相关。

4、培养教师专长及特长。分配教学科目用其长。

5、定期或不定期对对家长进行培训。档次不一定要好高,班内校内培训都行,不需要大道理,只要切合实际即可。

6、密切家校联系。家校互动,随时掌握孩子(学生)的动态,不让学生处在夹层中,失去了家校的监管。加强对孩子的家庭辅导。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对孩子都要实行正面教育。扶正学生的身心。让孩子从小养成正确认识和判断事物的能力。

7、学校办学质量的好坏不在于外表搞得怎么样,关键在于: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夸奖,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老百姓的夸奖、老百姓的口碑能成就学校教育的兴衰。老百姓呀,应该利用他们那张金口多为学校摇旗呐喊,把指责变为理解,把误解变为宽容,把阻力变为动力,齐心协力共同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8、加强安全管理力度。近年来,学校安全事故频发,一切最终的责任都是学校承担。我觉得只要学生购买了人生伤害意外安全保险,一旦发生伤害,经济补偿这块应全部由保险公司承担。

9、各级政府及组织要把关心教育教学工作落到实处,从舆论上、思想上、生活上多关心教师。空头口号少喊一点,具体工作多做一点,把温暖送到教师心间。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 从现阶段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情况来看,其中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低下等问题还比较普遍。基于这些教学现象,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进行教学的对策的改进,从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入手,突破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困境,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借助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课本资源挖掘等方式,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促使小学生自主学习,优化课堂教学质量,解决目前由于教学方式单

一、教学内容枯燥而导致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地下,教学效率不高等问题,全面推进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1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法单一,师生缺乏交流

教学方式单一,教学仅限于课堂,忽视学生本身对知识的接受程度,缺乏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完全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不重视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反馈,这样就成了教师单方面教学。

1.2教学内容枯燥,学生兴趣丧失

内容枯燥也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普遍性问题,在设计内容时缺乏对学生兴趣、爱好的了解,内容设计不切合学生实际,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及信息化技术,内容趣味性不强,很难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

2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2.1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大部分小学生学习的动力。而情境教学具有直观性、趣味性、生动性的特点,符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认知规律,能够有效集中小学生注意力,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在生趣盎然的氛围下,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培养。

比如:“壁、虎、借、蚊、逃”这五个生字,教师可以根据这五个字之间的关联,为学生编一个小故事,故事的趣味性要强,讲解要生动,这样才能够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识字效率。教师课前上网查询一些相关资料,比如:兔子、老虎等动物的图片,用这些图片做成ppt动画,课上将动画播放给学生观看:蚊子一边拼命奔跑,墙壁上的壁虎在使劲地追。蚊子图片一出来,同步出现“蚊”这个字,还包含拼音以及笔画等,此时教师带领学生跟着一起用笔写,写完一个字后,再观看接下来的动画。通过这样的情境教学,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增加、教学趣味性增加,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识字,注意力更加集中,识字效果更好。

2.2注重情感教学,实现学生情感体验

情感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倡导教师与学生情感上的交流与共鸣,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教学,引发学生情感,使学生能够获得情感体验。这是一个师生互动,交流的过程,也是传递知识,焕发情趣的过程。在情感的基础上,学生会对更加信任和认可教师,自然也会对其所传授的内容感兴趣,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在开展情感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融入一些做人的道理、生活的常识、人生的感悟等等,丰富学生情感,在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比如:在进行《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推己及人,朗读感悟”的方式,让学生认?R到什么是恶、什么善,使学生明白“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要从自己做起,关爱弱小,珍视生命。在朗读之前,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就是其中的一条小鱼,在烈日的炙烤下,又热又渴,眼看就要被晒干了,此时它多么渴望能有一双手帮自己一把。通过这样的引导,诱发学生对小鱼的同情,朗读中读出“又热又渴”的感受,进而意识到生命的宝贵。而在读到“小男孩稚气而坚定的说:‘这条小鱼在乎!’”时,要读出坚定的语气。这样学生们在朗读的过程中,会被小男孩的善良深深打动。进而想到自己,如果自己是其中的一条小鱼,在得救之后,该是多么感恩(培养学生感恩之情)。如果自己也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也一定会毫不犹豫的帮助小鱼们重返大海。(培养学生保护弱小,爱护动物,善于助人的品质)。这样一来,学生们能够将自己的情感与课文中的人物相融合,实现对人物的对话,从获得情感体验,进而提升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2.3挖掘课本资源,促进学生求知探索

在小学语文课本教材中,包含很多学习素材和资源,这些资源形式多样,都是依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兴趣爱好设置的,并且能够有针对性的训练小学生的语文能力,拓展小学生语文思维,学生在认知、学习、整理这些素材资源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语文的魅力和乐趣,进而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比如:以《给予树》一课为例,后面的“资料袋”介绍了“圣诞节”的相关情况。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圣诞节”依然充满着好奇,但又不甚了解,所以在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读读这个“资料袋”,然后教师引导说:“圣诞节是西方国家最重要的节日,相当于我们中国的春节。圣诞夜,可爱的圣诞老人会给小朋友们送礼物。那么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节日里,一位叫‘金吉娅’的小朋友家里会发生什么有趣感人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给予树》去一探究竟吧!”学生一下子就来了兴致。这样的导入,充分利用了“资料袋”的内容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的效果。当然,“背景资料”不一定只在导入环节使用,其他时段,只要适时,就能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激发,学习的潜能也会得到更好的发挥。

3结束语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启蒙阶段,要使学生乐学,为进一步学好语文打下良好的基础,一个好的开头至关重要,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要了解小学生身心的发展特点,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取得预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靖淑伟.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实施问题式教学[J].中华少年,2017(03):85-86.[2] 张爱欣.浅谈当下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少年,2016(33):78-79.

第三篇:浅析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小学语文写作的教学需要教师有效引导,构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积累丰富的生活常识和经验,掌握多元化的写作技巧,从而实现写作水平的有效提升。本文重点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题,从多个角度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对策,从而使得写作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升。

关键词:语文;写作;技巧

一、引言

小学语文的写作难度在于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和能力不足。不论是看图写作还是作文,都是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素材构成技巧等,然而由于一些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缺失,写作过程中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笔者从事多年小学语文教学,将学生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归纳成如下几个方面。

二、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写作缺少必要的兴趣

如果学生对文字有着一定的兴趣,他们写作就充满积极性。在过去的教学中,写作经常贯穿着一些生搬硬套的问题,一些学生就像套公式一样,写作文。对写作没有更多的兴趣,他们可能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对写作内在的要素掌握不到位。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学生对写作的兴趣难以有效激发。学习缺少主动性。

(二)写作素材积累不足

一些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经常感到无从下笔,写作的素材不够丰富。教师缺少对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要求。很多学生不能有效观察自己的生活,对班级里、学校中、家庭里发生的一些事情缺少观察和思考。没有积累成自己的写作素材。这主要是由于教师没有及时提醒学生,没有有效引导学生,学生的观察注意力缺少着重点。这样一来,学生就容易出现言尽词穷的问题。

(三)写作缺少方法和技巧

作文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性、层次感。一些学生缺少基本写作技巧和方法的掌握。在写作过程中,经常出现文章缺少调理,不够流畅。教师缺少对学生写作方法的引导,学生没有准确掌握写作技巧。

三、具体教学措施

(一)激发学生参与写作的积极性

首先,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在布置写作任务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思考文章写作的意义。例如:在写自己最爱的**人的时候,教师可以跟学生说,大家都生活在社会之中,在家里、在学校里都需要与人进行交往,这些人都是给自己有着一定的帮助。我们需要从中选择自己最为看重的一个人进行描述。这样学生对这一篇文章的写作兴趣将得到有效提升。其次,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由于小学阶段,写作基本上是叙述性的文章。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了解课文中如何描述事物和人物的。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视频将小学课文中济南的冬天形象性的展示出来,使得学生对文章的表述有着进一步具体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实现对写作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教师需要加大对学生写作素材积累的教育和引导,使得学生更加注重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积累。首先,教师需要有针对性的让学生对观察生活中的具体某一项事物。例如:夏天,让学生利用周末跟着自己的父母去大自然听一听蟋蟀是怎么叫的,蜻蜓是怎么飞行的,知了是怎样完成整个生长周期等,这些都是学生今后写作的素材,当学生了解到这些常识之后,他们在写相关的文章时,将思如泉涌。其次,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一系列的生活常识。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对生活常识的讲解。结合课文的讲解,对一些生活中的最为常见的知识进行讲解。例如:在小蝌蚪找妈妈的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一些生活常识――蝌蚪是青蛙的幼年阶段。蝌蚪生活在水里,青蛙既可以生活在水里,也可以生活在近水区域。最后,家长需要加强对学生观察生活的引导。家长需要多抽时间,陪自己的孩子去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经验。

(三)更加注重写作技巧的教学

写作技巧就是学生如何构思文章,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等方法和手段。教师需要加强对写作技巧的教学。如果说对生活的观察是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使得学生写作有了源泉,那么写作技巧的掌握,则使得学生将自己心里的这些写作源泉运用有效的方法表述出来,呈现在大家的面前,更加自然。第一,选材需要紧扣写作中心。一些学生存在为了素材而素材,选择素材的时候,缺少对写作中心的把握。教师需要加大学生对素养中心意思的总结,从而有效引导学生实现素材服务于写作中心。第二,充分思考再动笔。在写作之前,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重点思考自己的写作大纲,每一段写作需要重点的内容。在丰富写作大纲之后,学生动笔写作。因为写作大纲可以有效降低学生跑题的可能,使得学生呈现出更为层次性的写作脉络。第三,让学生写真情实感的东西。一些描述相对浮夸、不切合实际的内容经常出现在学生的文章中。主要原因就是他们不能有效掌握写作技巧,没有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真情实感的引导。让学生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写自己的真实感受,让写作成为自己情感的表达。

四、结语

写作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不断去感受写作的乐趣,从而有效激发他们参与写作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不断积累自己的写作素材,构建丰富的生活常识。将写作技巧最为教学的重点,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掌握更多的写作方法,从而准确表达自己的写作意图。

参考文献

[1]曹耀清.高中语文写作课如何有效进行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9(10):112-113.[2]孙启良.浅谈30年农村初中语文阅读写作教学心得――以农村生活为素材,培养学生阅读写作素养[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八卷),2014,12:157-158.[3]田绍君,徐晓欣,吕贺,齐立杰,乔国龙,窦智,厉旭婷,吕丹,李英子,白妮娜,梁晶敏,等.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五卷),2017,03:187-188.

第四篇:小学语文学科规范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语文学科规范化教学中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课程在我市已实施十年,特别是2010年实施规范化教学管理以来,经过实践与努力,我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行为等方面均有了可喜的变化,但也还存在诸多问题。现本人就工作中自己从小学语文备课、课堂教学和作业方面发现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的相应的对策做些粗浅的分析,供大家参考。

一、主要成绩

纵观全市小学教师备课教案、语文课堂教学、学生作业等,整体情况较好。教师们能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努力实践新课程理念,落实学科规范化教学常规,扎实双基教学,加强教学整合,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教学效率有了显著提高。

(一)教师在备课教案中既注重基础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的技能,又能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1.坚持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相结合的方式,切实发挥备课的作用。

2.多数教师备课态度认真,能写详案,教案书写工整规范。3.教案项目比较齐全,有成绩考查表、教学进度表、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教学流程、课内测试练习、教学反思等。

4.教师认真解读教材,深挖“四基”,达到“四明确”,准确、合理制定教学目标。教师在解读教材时,深挖每一课时所要落实的基础知识点、基本能力点、基本方法训练点和基本思想教育点,达到明确教学重点,明确教学难点,明确教材特点,明确教材疑点。

5.基本能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合理预设教学程序和教学策略,安排好听说读写等各项语文实践活动。如师范附小的教学设计将教师的活动和学生活动分开来写,把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凸显出来;还有的教师在教案中明确标出“知识点、能力点、创新点、设计理念”等,加强了具体教学环节的目的性。

6.能够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出发,进行教学反思,课后小结的实效性有明显提高。如:能够从“成功经验”和“反思问题”两方面进行实实在在总结,为以后的教学做好了经验积累。

(二)课堂教学中,能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1.课堂流程完整。课前执行教师候课制,督促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教室回荡学生嘹亮歌声;上课伊始师生起立,相互问好,进行课前一分钟训练;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下课前指导学生做好下一节课学习准备;下课后,师生起立,相互说再见,教师护送学生走出教室。

2.教学目标明确具体,体现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重点难点比较突出,教学思路清晰,教学效果较好。

3.注重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主动学习。教师在执教过程中,能够以开放的心态比较正确地摆正主导与主体的位置,不但考虑怎样教的问题,而且更多考虑的是怎样为学生服务,怎样教会学生会学。工农小学张玉艳老师在讲《喜爱音乐的白鲸》一课时,能够组织进行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上那种民主、和谐、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正在正在形成,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空间逐渐增多,参与的热情日渐增高,教学效率也日益提高。

4.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启发式教学。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教学方法符合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努力探索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

5.教学中重视语言文字训练,重视字词句教学,重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学科的本位得到了更有力的突出,教学时做到精讲精练。语言文字训练得到了明显的加强。一是重视语言的积累,字词句教学得到加强。如三台中心校曲会萍老师执教的《寄给青蛙的信》,老师把形声字、多音字归类在一起练读,并注重低年级说话训练。二是重视词句的理解,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词句。多数教师注意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采用比较、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词句,进而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三是重视词句的运用,在积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词句。兴隆中心学校张丽娟老师在教学《秋天的怀念》时,设计了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的训练:“黄色花淡雅,生活就像黄色花();白色花高洁,生活就像白色花(),紫红色的花热烈,生活就像紫红色的花()。”在教学中落实了词语的运用和积累。

绝大多数课教师做到了凭借语言文字理解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体会重点语句的作用和表达效果,在此过程中学习了语言,同时也进行了人文的熏陶。进修附小张秋红老师执教的《豆腐颂》一课,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它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我们的中国豆腐!”,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在体会的基础上再进行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这样语言、情境、人文内涵全都有了,豆腐的美积蓄在学生的心中,语言的美丽萦绕在学生的脑际。

6.阅读教学中,落实“以读为本”的理念。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抓住关键词句,品味文本,朗读、默读、浏览多种阅读方式相结合,让学生读中悟,悟后读,课堂上回荡起琅琅的读书声,出现了学生的精彩感悟和回答。师范附小严文臣执教的《咚咚》、鸡鸣山中心学校于红伟执教的《捞铁牛》时,让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朗读和默读、浏览结合起来,让学生读中有思,思中有读。龙家中心学校衡占老师执教的《马》时,引导学生在品味中朗读,在朗读中思考。城子街刘春梅老师在《夜莺的歌声》教学中反复朗读人物对话,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7.注重拓展语文学习空间,合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学习的有机结合。如课前,能够让学生广泛查阅相关资料,做好预习准备;课上,能够引导学生适时合理地运用资料。这样不仅使学生增长了知识,开拓了视野,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学生作业质量明显提高,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1.教师布置的作业量基本适中,种类齐全,形式多样,既有单项作业,也有综合作业,题型设计灵活多样,不仅重视双基,更关注学生能力培养。

2.学生作业总体情况较好,学生的良好书写习惯逐步形成。3.练习册能够及时布置,及时批阅,能够让学生及时订正,教师做二次批改。

4.作业批改得较细致,批改形式具体表现为详批详改、学生自改等。尤其是作文,基本能做到眉批与总评相结合,教师对于学生的好词好句均能够做上记号,并在总评中写好激励性语言。如其塔木中心校孙颖老师对学生李志刚的《老师的节日》习作批语这样写到:“小作者仅仅通过一件小事,叙述了自己和老师之间发生的故事,朴实的语言,细微的表达,给人以感染,若能注意语言精练一些,不写错别字,文章就会更好了呀,加油!”教师的批语中注意人文性,意见中肯,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使批语更富有激励性,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

二、规范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教师备课

备课是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一堂课教学效果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备课是否充分。但长期以来,有些老师们对备课存有极大的应付心理,问题具体表现在:

1.备课与上课脱节,无实效。有的老师完全局限于教参,没有自己对文本的解读感悟,仅在教参和学生间起一个传声筒的作用;有的教师则把备课当成是应付领导检查的工具,备课时既没深钻教材,也没经过自己细致的构思,形成考虑周全、条理清楚的授课思路。多数备课是在抄教参,简单化、模式化严重,与上课基本是“两张皮”,没有实用价值;还有的老师,平时基本不备课,专等检查前突击完成,备课的作用完全没有发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很多学校提倡集体备课,目的是为了让大家实现资源共享,但很多老师“发明”出“一人备课,多人使用”或者“分摊备课,集体共用”的轮流备课制,从网络上复制下载的现象十分严重。

2.备课只关注局部而忽视整体,只关注教材内容而忽视教学中的“人”。教师通常只注意思考一堂课的教学设计,而忽视对一个单元板块或整册教学的研究和规划;即便是一堂课的教学设计,教师经常也只是注意思考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只注重思考教师的教学思路,却忽视学生的课堂活动,忽视学生多方面的发展状态和需求,忽视学生可能做出的反应,只注意思考面向全体学生的划一目标和统一要求,却忽视学生之间的差异研究及针对“具体个人”的弹性化设计研究,造成教学设计缺少规划性、前瞻性和创造性。

3.只重视当堂教学,忽视教学后记。教后记应是教师对一堂课教学情况的及时反思,应是以反思为主的融理论思考、教学实践的反思型笔记,能有效地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但多数教师未加重视,往往是三言两语应付而过,没有真正发挥其作用。

4.教案缺乏完整性、实效性。

(1)教案项目不够齐全,少数教师没有写课前准备、作业布置、教学反思等。

(2)少部分教师的教案过于简单,只写大的教学环节,对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成教学目标的优化措施体现少。

(3)存在少部分教师机械抄袭其他教师教案与出版社发行的现成书本教案的现象,教案缺乏独到见解的教学设计。

原因分析:

一是语文老师课时负担重,作业批改量大,且大都兼任班主任,日常教学事物繁杂,加之语文备课的时数太多,语文教材又频繁修订,老师的备课压力很大。二是很多教师未能正确认识备课的重要性,未能认识到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因此对备课存在严重的应付心理及惰性心理,未能踏踏实实走进文本,未能结合新课程理念和学生实际进行教材处理、环节设计,出现了备课上课脱节的现象。三是学校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一般只看结果,对备课中出现的问题没有采取有效的杜绝措施,导致备课走入“恶性循环”。

(二)课堂教学

1.教学目标不明确、不准确、不全面

审视我市的小学语文课堂,有的老师不明白自己的教学目标,不知道自己的这堂课究竟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有的老师的课容量太大、节奏太快,加重任务,拔高要求,脱离学生实际;有的老师在课堂上连续不断地讲话,连珠炮式地提问,手忙脚乱地演示,学生慌里慌张地对答,快速扫描式地观看,整堂课没有静心读书的时间,没有咀嚼回味的思考,没有心与心的交流,没有情与情的激荡,知识如浮光掠影,训练似蜻蜓点水,读书似小和尚念经。

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结为教学目标制定缺乏科学性。缺乏科学性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的问题:

①教学目标制定不准。“不准”意味着要么偏高要么偏低,也就是与学生认知特点,现有水平不符,与教材要求有差距,出现目标“越位”和“不到位”现象。如低年级阅读教学主要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在读课文中学习识字,在读课文中学习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而不少老师往往拔高要求,引导学生逐句逐段地分析,有一年级教师教学《乌鸦喝水》这课时,让学生思考: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很明显,这样的教学要求就是对年段目标、对教材要求把握不准。类似这种拔高教学目标的现象在“积累”的教学中存在更多,本只要求让学生读一读,背一背的名人名言,偏偏要让学生背下句子的含义;本只要求熟读、大致了解诗意的儿童诗,偏偏要让学生逐字逐句去解释。

还有个别现象是教师低估学生的现有水平,目标定位过低。如,三年级教学认读生字仍像一年级一样,由老师带着学生“声韵分开拼读”,目标定位不是“学”而是“教”。

②教学目标制定不全。新课标在教学目标制定方面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要求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从教师的教学过程来看,三维目标不能有机融合,顾此失彼。大多数教师注重知识的讲解、灌输,把考试作为终极目标,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忽视对所习得方法运用上的指导,忽视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与培植;或者三个维度的目标完全割裂,平均用力,一节课试图三方面目标同时实现,导致语文课成了“四不像”;或者过于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偏离了语文教学的主渠道,把语文课上成了思品课。

③教学目标制定不明。有的老师目标随意性极强,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目标缺乏系统性、连贯性;有的老师甚至自己都不明确教学目标是什么,应该怎样去落实,目标制定极为模糊,教学目标的导向性无从谈起。

原因分析:一是传统课堂教学的定势及应试思想的影响。由于考试内容偏重知识体系,为追求高分数,教师过于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因而导致教师的课堂教学过于重视知识传授。二是教师对三维目标的认识尚模糊,不明确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因而在处理过程中顾此失彼。三维目标在落实的过程中应该是有层次的,语文知识与能力仍是主体,在这基本目标实现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实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关注学习过程的自主、合作、探究。另外,三维目标应是互相渗透、有机融合的,而不是将三个维度简单叠加。

2.教学策略选择不明确、不灵活、不恰当。

教学策略是教学的生命,所谓教学策略,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取的解决一系列教学具体问题的行为方式。在当前课堂教学中,教学策略的选择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1)策略选择不明确,随意性大。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不能“吃”透教材,“析”透学生,策略准备不充分,课堂教学杂乱无章。(2)教学策略单调,缺少灵活性。面对新的课程标准,面对新的教材,很多老师沿用的仍是一两种陈旧的教学策略,课堂缺乏活力,气氛沉闷。(3)策略运用不恰当,不深入。存在“虚”(弱化语文的工具性,训练不扎实,不到位)、“闹”(为体现学生的主体,刻意追求课堂的热闹)、“杂”(过分张扬语文的人文性,非语文的东西越俎代庖)、“碎”(零敲碎打,忽略整体性)、“偏”(强调接受性学习,重视双基)等问题。

原因分析:一是教材没有“吃”透。教师课前没有深钻教材,对课文缺乏整体感悟,对文字的组合,蕴含的思想、情感、价值观等没有有准确的把握,没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思考。二是学生没有“析”透。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因素,没有分析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预设。三是预设没有“做”透。教师缺乏课前对教学过程的预先设计,对专业和知识的预先准备,以及对课堂动态变量的预先思考。以上原因导致教师上课时随意性较大,要么教学策略单调,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么随意运用几种教学策略,走了一个“热闹”的过程,却无实际效果。教与学的方式方法以师讲生听来传授新知识,以背诵、抄写来巩固已学知识,以多做练习来运用新知识,以考试测验来检查学习效果。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具有绝对的权威,师生间缺少交流、互动。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基本职能是照本宣科,无视学习的主体,不能做到因材施教,更谈不上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爱好,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学生作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思维受到窒息,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被销蚀,学习热情和兴趣被消磨,个人发展被严重阻碍。具体表现在:(1)教师仍占主体地位,灌输式教学占了主流。课堂上仍然是“我讲你听”、“我教你学”,更有的老师会将所谓的问题答案让学生抄写下来去死记硬背。课堂教学的一切环节步骤都是围绕教师的预先设计进行,学生只是一名听众,没有学习的自主性,没有可供自己独立支配的时间和空间,甚至不能表达自己的见解与观点。(2)教师是为了成绩而教,学生是为了成绩而学。很多老师的课堂教学中仍存在重知识,重标准答案,重结果,重齐步走的问题,学生的学习缺少方向,缺少方法,缺少动力,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思维僵化,只读死书。(3)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浅尝辄止。在新形式下,有的老师开始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但由于教师对其研究不透,利用不当,新的教学方式方法虽在一定程度上被采用,但很多时候只是为了追求表面的浮华热闹,实效性差。

原因分析:一是受传统教学观的影响,教师仍没打破“教师中心”、“课堂主角”的传统思想,不能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引导学生自由表达、自主探索;没有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没有从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走向“平等中的首席”。二是“成绩第一”的思想仍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片面追求教学成绩,把分数作为落脚点,只要能让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点,教师宁可采用“满堂灌”的形式,影响了对多样化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三是部分教师存在一定的思想惰性,习惯了墨守陈规,不愿去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

3.语文双基教学不务实、不落实、不扎实

“语文双基”的时代内涵是什么?所谓双基,从传统意义上来说指语文知识:字、词、句、篇;语文能力:听、说、读、写。现在,准确、高效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双基,收集、处理、加工大量信息的能力也是双基。课程标准淡化“双基训练”,有的老师认为就不要双基训练了,这是对课程标准的一个误解。中、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打好基础,必须进行双基训练,这是良心。我们需要沉下来思考的是,我们要对“双基”赋予新的内涵。

以往调研,我们在每堂课结束前十分钟,都要针对这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一次简单的小检测,做与课上讲解相关的小练习。检测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字词书写不规范、不工整,还有部分学生不会写或错别字多。一个小练笔,学生提笔有千斤重,半天动不了笔,即使动了笔,也写得语句不通,文不达意。

究其原因,一些教师在课堂上热热闹闹地走过场,认认真真地搞形式,扎扎实实地“讲”与“问”,对“双基”教学不重视,对语言训练不落实、不到位。难认的字不多念几遍,难写的字不多写几次,不辨析字形,该认的字不认,该写的字不写;该解释的词不解释,该辨析的词不辨析,该品味的句子不反复品味,在课堂上不抠词抠句;该积累的不积累,该归纳的段意不归纳,至于最基本的句子,篇章知识,标点符号知识更是一溜而过„„导致写字质量滑坡,错别字增多,词汇量下降,语言贫乏,用词不当、词不达意。《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识字写字“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低年级识字教学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的语文教师没有把识字、写字教学摆在突出位置,缺少时间保证、指导保证、练习保证。小学各个年级都应重视识字、写字,都应重视词句教学,这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工程、基本任务──认识3000常用字,会写2500字,会用6000词,绝不能马虎。否则就会重点不重,基础不牢,长期下去将后患无穷。

4.五大领域教学费时多、负担重、效率低(1)识字写字教学存在的问题

①识字教学方式强调以课堂为中心,忽视学生自主识字,通常以记、读、背、写为主,课后很少引导学生实践、积累汉字,学生学习汉字回生率高,识字远离生活。②“会认”的字和“会写”的字一视同仁,增加学生学习难度和学习负担,让学生感到学习汉字很困难,枯燥无味,缺乏情趣,学生参与教学兴趣不高。

“语文课标”适当增加了第一学段的识字量、减少了写字量,确立了“认识”和“学会”两种目标,体现了“多识字少写字、提前进入阅读”的指导思想。长春版课标教材都很好地体现了“语文课标”的思想,采取“多识少写、识写分流、分进合击”的编排策略,为我们创新识字写字教学、大面积提高识字写字教学质量提供了资源、创造了条件。不少教师对这些编排意图和特点没有认真分析研究,没有把握住“认识”和“学会”两种目标要求。(“认识”的要求是读准字音,整体认清字形,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认读它,对识字处于整体感知水平;“会写”的要求会读、会写、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逐步做到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所以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出现识写不分,认识的字和要求写的字一起教,或者把要求写的字作为要求认的字来讲的现象。

③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没有突出出来

识字教学是要建立音、形、义之间的多向联系,而实际教学中还存在平均用力的情况,这就有待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进行调查,确定识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龄前儿童口头上会发很多音,了解许多字的意义,但多不能掌握字形。因此对低年段的学生来说,字形教学是识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④不顾汉字自身规律,随意进行解剖、想象,造成符号与文化的割裂,造成工具性和人文性在方法层面的分离。

【案例一】老师:今天我们迎来一位新朋友“士”谁能用自己的办法来记住这个字?

生:“十”字加一短“一”。生:“王”字去掉一“横”。

生:与“土”字相似,但下面的“一”要短。生:“上”下的上,往左出头了。生:“二”字加一“竖”。

生:我觉得它像一个小飞机的形状就记住了。生:我觉得它像墓碑上的十字架。

师:好,同学们不但说出了许多熟字,还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表扬你们。

【案例二】一位老师教学“碧”字,编成“王老头,白老头,同坐一块大石头”或“王大娘,白大娘,坐在石头上唠家常”。

汉字是具有历史文化范畴的文化符号,蕴含丰富的文化信息,识写过程中应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现实教学中,许多老师由于过于注重一些识字方法的研究、运用,忽略了文化意义在识字教学中的渗透,而在教学方法层面上造成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隔离。像案例二中的识字方法,过于注重了简单的趣味性,只在字形上下功夫,过分追求形象性,忽略了汉字的构字特点,以致脱离了汉字本身规律。“碧”:从玉,从石,白声。本义:青绿色的玉石。我想,按照此法学生除了通过口诀记住了字形以外,就再也没有别的什么收获了。当然,寻求各种方法追求识字的高速度、高效率,以便尽快度过识字关,是符合孩子的语言发展和心理发展特点的,如果因此而忽略文化因素的渗透,汉字本身可能带来的人文层面的价值也就随之脱落了。好在“课标”注意到了这一点,以一、二年级为例:过去只简单地提出某个年级要求识多少字,而现在的要求首先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然后才提出识认要求。

表意文字凭借汉语语素的意义来构造自己的个体符号,属于音形义统一的符号系统。案例一、二都没有注重表意文字自身的特点,只是单纯在字形的识别上进行随意的解剖和想象。虽然案例一中利用熟字带生字的方法以及形象化的想象等来分析字形,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方法,也比较容易记住字形,可如果忽略了汉字自身规律,不了解汉字的字理及文化因素,学生记住的也仅仅是字形而已,而且回生率较高。

案例一、二中的有些方面是值得肯定的,比如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善于利用熟字同化生字,或者让孩子展开丰富的想象,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适应了其形象化认知特点等。但不能不顾汉字本身的特点而牵强附会地甚至错误地拆解汉字,比如,“‘王’字去掉一横,‘上’下的上往左出头了,‘二’加一竖”。学生在打基础阶段,如果采用的方法违背了汉语言文字的规律就会误导制约学生独立识字能力的养成。

⑤忽视写字教学的现象非常普遍。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项重要任务。一个人字写得好坏美丑,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他的语文水平,也可以体现其文化素养。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特别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但是,我市小学语文教学中,写字教学都没有得到重视,存在很多问题,表现在:

A、学生写字姿势不规范。

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但是写好字的前提,也是提高身体素质的关键。而当前小学生写字姿势不正确是个普遍存在的老大难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一”大都不到位:握笔离笔尖太近;胸部紧贴着桌边;头偏向左侧;眼睛离本子太近。对写字教学要求不严,导致学生写字习惯差。进入课堂,可以看到,学生写字时的坐姿和执笔方法非常糟糕,他们写字时奇形怪状,有的腰扭成了麻花,有的手掌根部前置手弯如钩,有的干脆以指关节作腕枕纸。写出来的字不是难以辨识,不堪入目,就是笔画硬如棍棒,张牙舞爪。汉字的美妙,在一只只小手下,被蹂躏得险象环生,惨不忍睹„„在教学调研中,我曾随机观察、调查过一些班级,发现写字姿势的正确率仅在30%。

B、写字课或写字的教学环节被忽略或弱化了。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写字教学一向不大被人们重视。教师都能理解写字教学对于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基本语文素养的意义。但在具体的教学实际工作中,个别老师并不重视写字教学。在语文课的课时中每周应安排一节写字课,按照写字教学的要求认真上好写字课。三年级写字教学的要求是: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仿影。但很多学校根本没有开设写字课,按照课程标准让学生学写毛笔字的学校更少。很多时候,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的高下,看重的还是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想想看,在测试检查中,“看拼音写字词”、“抄写下面一段话”等等,学生写得不规范的字,又有多少扣分的呢?从这个角度上看,即便教师重视写字训练,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但在教学评价上,却没有丝毫回报,谁又能长期坚持做这种只耕种无收获的劳动呢?翻开学生的作业本,学生写的字,老师的要求是只要字写对就行,不求写字质量,使《课程标准》提出的写字教学的目标落空。另外,小学教育受到批评的焦点就是学生回家没完没了地写作业,写生字词便是其主要内容之一;甚至把学生眼睛近视等问题也一并迁怒于写字上,一些家长由此认为减轻学生的负担是关键,写字好坏无关紧要,这就导致社会、家庭都不重视写字教学,这种误解势必影响到写字教学。

C、教师由示范者变成了陈述者

观察、模仿是小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老师是学生最重要、最直接的模仿者。老师的示范写字的行为能给学生最直接的观察,从而让学生纠正自己已有的不正确的写字行为,学会正确的写字行为。教师自身的写字水平参差不齐,个别教师缺乏写字教学的基本功,上课时不进行板演,只进行解说指导,常常是教师讲一笔,学生练一笔,或是教师大讲特讲书写技巧,这种做法使教师由行为的操作者变成了行为的解说者,从而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

(2)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①阅读教学中,“三多一少”的现象普遍。

我们老师在阅读教学中经常出现“三多一少”的现象。其中“三多一少”的现象是:

1、空洞繁琐的分析多。80年代“问得碎”,90年代读得碎,后期发展为“练得碎”,现在形成了“析得碎”。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现在语文老师上课,往往喜欢挑选出课文“精华”的句子、段落,与学生一起将它们分析得头头是道。把一个原本好好的课文分析得支离破碎,即以教师为中心,用教师的“教”挤掉了学生的“学”。课堂缺失对文本整体感知的环节,一篇课文的学习由篇分割成段,甚至碎裂成词和句,这是违背阅读教学规律的。2008年我在指导进修附小石永红和2009年卢家中心校贾金艳执教的《去年的树》一课时,同课异构的两次教学设计让我收到了截然不同的效果。尤其是鸟与树三次对话的处理上:第一次:屏幕上依次打上三次对话,让学生读。分析每次对话,体会小鸟的心情,再读。学生读文程序化,情感始终游离文本之外。第二次:屏幕上依次打上三次对话,创设情境,为学生的情感激发做铺垫,最后学生回到文中分角色朗读。由此可见,语文课堂教学不是“分析”——让学生充分地、深刻地、一致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而是“唤醒”,“唤醒”学生对整篇文章形成“感”的积淀而不是某个字,某个词。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是从整体入手到局部深化再回到整体,教师头脑中必须要有清晰的教学思路,才能帮助学生建构清晰的学习思路。

2、不必要的提问多。课堂上使有限的时间耗费在问问答答当中,而学生所得甚少;课堂上提问题的是老师,而不是学生。老师在不停地提问题,学生在不停地找答案。

3、不必要的形式多。新课程改革是要摒弃原来一些不切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课堂教学展现全新的局面。于是就出现了一些极端,一上课就合作,一学习就探究,热衷于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因此就出现了阅读教学不以读书为重点,而是以讨论为主导。

4、学生潜心读书的少。主要表现在:读的时间少,读的形式少,读的指导少。

语文阅读教学中“三多一少”的现象非常严重,使学生逐渐对书面语言感到生疏,不能掌握和灵活运用书面语言来表情达意。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和习作都有不少困难。为了克服这种毛病,我们语文老师必须转变观念,从应试教学中转变过来,把阅读教学的立足点要转移到以读为主的教学实践上来,阅读教学的第一要务就是读,将朗读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始终,落实到每一个环节。

②朗读教学模糊化、形式化、机械化 【案例】《恐龙》第二自然段教学片断

师:下面我们重点来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请大家自由朗读,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问问同桌。

师:好,下面大家齐读一遍课文,把气势拿出来,有感情地读。生:(齐读,声音洪亮,精神饱满)

师:大家读得很好,声很洪亮,整齐。下面谁想给大家再读一读。生:生纷纷举手。(师找了两个学生读)

师:好,有没有读错的地方?(学生进行了纠正)刚才两名同学读得都不错,除了个别发音不准外,较为流利,很有感情。下面谁能告诉我你喜欢哪种恐龙,把你喜欢的恐龙的有关描写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好吗? 生:纷纷举手(一生选择梁龙)师:你能说出梁龙的长吗?

一位老师在教学《恐龙》一文时,让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读出“气势”,然后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恐龙的句子。这种读就不禁让我们“叹为观止”了。这两次读既看不出教师布置朗读的目的是什么,也看不出朗读会起到何种作用,还没有尊重文本本身的特点。其实,《恐龙》一文属于常识类说明文,教学重点不是体味、感悟、积累语言,而且培养学生迅速搜集、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因此这篇文章的教学较之朗读倒不如默读或速读来得更加恰当。

分析老师们的朗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有的不足5分钟,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朗读成了课堂教学的一种点缀;二是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生A读了生B读,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老师读了学生们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三是朗读指导机械、匮乏——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常见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什么什么语气读出来”,诸如此类隔靴搔痒的引导,导致朗读不能融“导”、“练”于一炉,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体。有的教师即使有指导却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的技巧,不重语言的意蕴。四是朗读评价单

一、抽象。教师的评价往往是“读得很流利”,“读得很有感情”等。这就违背了课标强调的“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查,还应注意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③课外阅读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公布了一项调查结果,调查显示,我国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有阅读习惯者仅占5%。从这一点来说,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算不上成功。课外阅读,是语文课程的要求──小学阶段课外阅读量145万字;课外阅读,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每个人的要求;课外阅读,更是一种生活,关系到每个人一生的幸福。但是从我们各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课外阅读量还远远没有达到这个要求。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做练习、试卷上。就是有的学生自己进行的课外阅读,由于缺乏教师的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而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3)口语交际、习作教学和综合学习活动存在的问题 学生的心理障碍影响口语交际的顺利进行,有些学生因为从小胆子就小,或已经有了自卑的心理定势,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有些学生是因为自尊心太强,担心答错了别人笑话,不敢交流。课堂教学中缺少运用口语进行交际的情境,激发不了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兴趣,忽视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作文课从学生学习情况来看,学生生活与训练处于隔离状态,习作的目的不是指向的学生的自身的需要,不是指向的是生活的需要,而是指向的是应试教育。学生怕写作文,习作时感觉无话可写,结果形成“编、套、摹、抄”作文现象。过分强调思想性,学生作文难说实话,造就了虚情假意。从教师习作教学情况来看,缺乏有效地习作指导和讲评。

综合性学习往往不甚得法,指导不力,效果甚微。

由于考试、评价的原因,我们很多语文老师把语文课的大部分时间用在了帮助学生学习、理解课文上,而口语交际、习作教学受到了忽视,甚至很多老师对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时,一带而过,不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学习与训练,语文教学的内容只集中在阅读教学、识字教学上,使语文教学的内容大大缩水,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不到全面发展。

5.部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形成。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一些最基本的学习习惯落实不到位,如:写字、执笔、读书姿势不正确;有些学生不会读课文,喊读、拖长声;有的学生作业本不整洁,书写了了草草;上课不认真听讲;语文学习方面的习惯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如:勤查字典,主动识字,勤于阅读等。

6.教学评价简单化,缺乏艺术性。好的课堂教学评价应起到指导、激励之功效,达到促进学生发展之目的,但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常常注重考虑自己的“教”(教什么,怎么教),却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时的态度的关注,忽视对学生学习方法及结果的评价,尤其是对学生读书答问后的评价表现不尽人意。一是评价内容单一,千人一词。一堂课课中只有几句“好”“你真棒”,学生的差异性、独特性在几句简单的评价中被轻轻抹掉了。二是形式单一。过于注重教师的评价,忽略了学生之间的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三是评价涉及面窄。评价仅仅局限于知识和技能两方面,对教学内容其他方面涉及很少或根本没有,达不到课标的要求。

(三)练习、作业设计与实施

长期以来,我们的作业在设计上往往注重如何“巩固知识”和“强化技能”,这导致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主要存在以下弊端:(1)题型多、题量大且内容琐碎。为追求高分数,教师总怕学生见的题型不够多,练的题量不够大,所以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总是本着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则设计各种类型的大量作业让学生练习,给学生带来较大的负担。(2)机械重复型的作业多,探究创新型的作业少。许多老师把机械重复的抄写、记忆当作是学生巩固知识的法宝。他们总是不厌其烦地让学生抄写字词、默写课文、强记句子的含义,却忽略了尝试一些多样化的作业布置形式,如让学生去动手实践,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去合作探究,去大量阅读,去搜集课本外的更为广阔的知识。(3)作业设计千篇一律,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教师总是设计面向全体的统一作业,没有考虑到一个班级学生的个体差异、特长爱好。(4)作业批改方法单一,流于形式。作业往往是由教师一人独评独改,为节省时间,作业本上只有大大的“√”或“×”,甚至没有批改日期,没有一句鼓励提醒学生的话语,让学生感觉作业就是一项“冰冷的”必须完成的任务,失去了教师与学生心灵沟通的大好时机。(5)部分学生作业书写格式不对,字迹潦草,有错别字现象。

原因分析:作业设计观念老化,局限于书本知识,认为作业只是服务于课堂教学,未重视拓展性、探究性、实践性作业,未认识到作业应灵活多样,既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要通过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今后,“堤内损失堤外补”的想法应坚决杜绝,作业绝不应是去完成教师在课堂上没有完成的学习任务,应布置一些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业,如读读课外书,提高语言积累能力;写写日记,提高观察表达能力;搜集一些资料,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等等。

三、解决对策

(一)注重备课的实效性

1.教师要加强教材解读。教师必须要研究教材编写的意图、方式、体例以及教材所反映的教育理念,认真解读课标总要求,理清目标层次,确定单元目标、课文目标、课时目标。分析教材中每个字、每句话、每幅插图的价值功能,在教学中,立足于教材,又敢于超越教材,延伸教材的价值,注重课内与课外的互补,强调跨学科领域的学习。

2.优化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具有规划性、前瞻性和创造性。教学设计者要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科学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处理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设计课堂教学流程。

3.认真编写教案。教师要写详案,加强创新性,强调可操作性,并且项目齐全,要写一些有价值的教学反思,从课堂的得与失方面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杜绝抄袭教案和无教案上课现象。

教师备课案例:

我是怎样备语文课的

刘健昌

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这几年进步较大,一个主要的原因就在备课时有了长足的进步。下面谈谈自己在备语文课时几点不成熟的做法。

一、吃透教材

备课时,首先反复阅读教材、理解教材(通常对文章得熟悉5~8遍以上),寻找并确立教材的知识点(新旧知识衔接点、重点、难点)、兴奋点(情感共鸣点、生活切入点)、创新点(质疑问难点、拓展发挥点)。如我备《和时间赛跑》一课时。在多次阅读之后,我逐渐确立了抓主人公情感由悲伤、不理解到着急、激动这条线来以读代讲的策略。我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来处理第八、九自然段,使重点得以突出,难点得以解决。

二、广开视野

收集与本课教材有关的资料:背景资料、影音资料、教学设计、教学实录、同类资料、拓展资料。如备《和时间赛跑》一课我先后在网上阅读了7个教学设计,又看了吉春亚、孙建峰几位名师的课堂实录。

三、梳理整合

如何处理资料?不能说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应当说是根据自己的语言或者教学风格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扬弃,这样的整合才有效。

四、设计流程

所有课前的准备都是通过教学设计来体现。应该以怎样的流程来实施教学设想呢?我认为心中应该有十二个字:落实理念、放眼大局、雕琢细节。

(一)关于落实理念

新课标提出了很重要的理念,我们应该把这些理念当作自己行为指南。其中,我认为以下的“一、二、三、四”尤为重要。

一个过程:即课堂的40分钟是师生共度的过程。

两个基础:即教会学生做人的基础,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习惯的基础。

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切记,三个维度是交织在一起的,不能孤立开来。请看以下两个教学情节:

(片段一)

师:孩子们画的树叶各不相同,但都很漂亮,我们可以做一片美丽的叶子吗?

生:可以。

师转身认真写“做一”,写到“片”,他只写了一撇,问:谁来写下一笔?对于“片”的书写顺序,孙老师就在这不经意当中规范了。

(片段二)师:谁来读读课题?不同的学生读法各不相同。这个题目的眼睛是什么?

生:“美的”

师:你能把题目的眼睛读亮吗?学生纷纷试读。孙老师允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读法,允许个性化理解,他的指导也是让学生可以操作的。

这样的教学就很自然地把三个维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四种权利:学生有参与的权利、出错的权利、越轨的权利、质疑的权利。

只有心中有正确的理念来导航,我们才能在课堂上注意营造氛围(宽松、民主、尊重、和谐的教学氛围)。关注学生发展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

(二)关于放眼大局

即注重课堂的几个基本环节(导入新课、初读感知、熟读课文、精读体味、拓展延伸等)。要做到心中有数,自有城府。

(三)关于雕琢细节

教学是由无数细节构成的,而每个细节都可能影响学生一生,所以教学中我们要关注细节,雕琢细节。

⑴怎么导入?以激发兴趣为目标,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导入境界,达到一是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⑵怎么指导和评价阅读?当然要读得实实在在。怎么实在?一要保证读的时间(时间分布);二要调动读的兴趣(怎么调动);三要尊重读的个性;四要不苛求读的标准(因人而异,有效评价)。

⑶怎么设计能力训练点?语文能力集中在“听、说、读、写”这四个字上,其中尤以读、写最重要,课堂上教师要少讲、精讲,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多读、多写,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⑷如何收集、整理材料?我想教师针对课型来考虑是安排在课前还是课后,至于读写结合训练点怎么把握,拓展阅读怎么安排,这些细节都应该在备课时反复斟酌。

总之,备课是一门学问,是需要教师用一辈子来悟的。无论怎样,我信奉这样一句话:复杂的事情要简单做,简单的事情要认真做,认真的事情要重复做,重复的事情要创造性地去做。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该永葆热情,创造性地工作。

(二)找准制定目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遵循“三个基本依据、三个必要思考、三个维度目标”

全面、科学、恰当的教学目标,在制定上要遵循 “三个基本依据、三个必要思考、三个维度目标”。“三个基本依据”,即依据课程标准对学段和知识领域的总体要求,依据教学资源特点和教师的理解,依据对学情的了解;“三个必要思考”,即思考知识学习的规律,思考学生的个体差异,思考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三个维度目标”,即教学目标的设定要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体推进、和谐发展。

语文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学语文就是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制定“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力求达到的、可测定的教学效果”之目标,并使之统领全课教学各环节。我们要化繁为简,消枝去叶,突出主干,凸显主体,理清主线。所以要念好“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写字)”“十字真经”,紧抠“知识、能力、方法、习惯”“八字要诀”,强调“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基本应用”四项要求。把一堂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变得简单,把复杂的教学内容变得简明,使冗长拖沓的教学过程变得简约,使复杂多样的教学方法变得简便。总之,一堂课,目标要集中,任务要单一,要求要明确,训练要落实。

首先,要细心研读《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领会其中的要义,准确把握课程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学目标准确定位。只有领会了课程目标,才知道我们每一个阶段的工作方向,才能明确每一节课的目的任务。其次,要抓准三维目标。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两维目标是每个学科都必须关注的教学目标,具有共性。而知识和能力则是最具有学科个性的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成为学科的主要标志。所以,三维目标是以知识和能力为载体,其他两维则是融于其中的隐性目标,与知识和能力目标是整体推进、共同发展的关系。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立足于“语文”,对教学要达到的目标进行整体思考,既要明确三维目标的达成度,又要确定实现目标的方法、手段、策略。其三,领会编者意图对准确定位教学目标也是十分重要的。叶老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编者正是通过这一个个生动的例子来实现教学目标的。语文教材都是单元板块式编排体系,一个单元板块就是一个教学目标训练点,每一课在单元板块之下各自有具体的教学目标,只要我们深钻教材,结合单元板块导读提示、课后练习,并联系单元板块和整册教材,就不难确定其教学目标了。领会了课文在单元板块中的训练目标以后,就不会“拣芝麻丢西瓜”。弄清了教材编写意图,定准了教学目标,我们对文本的理解和文本的价值取向就会准确到位,教学就会不枝不蔓、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其四,把握课文特点是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的关键。教学目标的定位必须要通过准确地把握课文特点,科学地抓准课文的重点来实现。它是编者按照课程标准要求选入教材,用来实现课程目标的凭借。课文的语言、文章内容、篇章结构、感情基调以及它所在学段甚至哪一个单元板块的位置,都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定位。有的文章人文性强一些,有的工具性强一些,其教学目标的侧重点也不一样,因此,把握课文特点是定位课文目标,落实课程目标的关键。

除此以外,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还要重视“精讲多练”。“精讲”,就是教师讲精华,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多练”是相对“精讲”而言,就是让学生多读、多写,自主参与言语实践。根据“二八定律”,一般情况下,80%的学习内容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和合作学习掌握;只有20%左右的内容属于重、难点,需要教师挑出来,点拨指导,强化训练。教师教每篇课文,要十分明确语言训练点、能力培养点;要十分明确哪些是学生自己读、思就可以弄懂的,哪些是要合作探究的,哪些是需要教师重点指导,反复练习的。找准教学的重点、难点,找准教学的起点,是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有效、高效的前提。

(三)落实语文基础——重整合、抓积累,改方法

在小学,如果弱化了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那么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育目标的实现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不仅不能弱化,而且应该着力抓好。重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强化意识,加强整合。语文教材一方面在编排上十分重视语文基础的教学,另一方面又为教师的教学留下了十分广阔的自主权。作为教师应准确把握教材的这两个特点,增强落实语文教学基本要求的意识。汉语拼音、识字与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习作等内容的教学都要关注这一点,但又绝对不能机械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精心捕捉知识点和技能训练点,在“读”中相机渗透,在“学” 中巧妙整合,在“课”中解决问题。

2.注重积累,抓好背记。积累与感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语文教学的两大主导思想。《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并对各年级的积累背记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在积累背记方面,老师们除了落实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之外,还可以抓没有此项要求课文的熟读成诵,结合“以读为主” 的阅读教学新要求,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多读促进背记。教师们在教学中可以运用一些引背课文的好方法:如提示法、接句法、填补法、想象法等等。以便让学生多背记一些课文中的佳词妙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感。此外,还可以开展“课前背记古诗文” 的活动,精选诗文,日积月累。

3.活化练习,提高兴趣。落实“双基”离不开训练,而传统的语文训练往往是机械重复的多,动笔抄写的多,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负担重。老师们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索,改变一下训练方法,不再一味地抄抄写写,而是将口说、心记、脑想、手做,眼看、笔写等各种形式并举。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又能增强练的效果。

(四)重视朗读,培养语感——读足读实,精选练点,形式多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读的教学,培养学生语感。第一,要科学安排时间,具体明确地要求学生把书读足读够读到位。预习性的朗读,要求学生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课上的初读,要求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虚晃一枪,走走过场,草草收兵;重点语段的品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朗读后要评价,通过评议,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第二,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精选练点,锤锤有声。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读,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必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因此,我们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锤锤敲打,锤锤有声。第三,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朗读指导一定要形式多样,合理运用。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

(五)精心设计和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努力使学生保持持久的、稳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一是要重视设置问题情境,把教材知识内容巧妙地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二是要遵循思维规律,抓好感悟、理解、实践三个环节,精心创设突破难点、激活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思维能力的学习情景;三是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利用教学课件、网络资源等,使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四是鼓励学生对文本质疑,向教师提问,为学生提高问题意识创设问题情境。要指导学生提问的技能,培养学生由提出疏通性的问题到提出深究性、延伸性的问题,再到提出鉴赏性、评价性的问题。

具体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几方面来讲: 一、二年级的识字教学要遵循“识写分流、先识后写、识多写少、优化写字”的原则。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所创设的语言环境,引导学生在读短文、诗歌的过程中主动识字,逐步做到文熟字悉;应针对生字的特点,进行各有侧重的教学;应根据教材的特点采用集中与分散识字相结合,分步落实识字教学的任务;及时帮助学生梳理、归纳出科学的识字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提高识字的效率。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扩展阅读,在大量的阅读过程中巩固识字,利用学校资源,创设各种识字环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扩大识字天地,为他们打开生活经验以外的丰富多彩的文本世界。教师要重视学生识字的障碍点,学生认识250~500个汉字后,会产生一定的识字障碍,可能还会有短暂的停滞,此时,可适当放慢识字速度,强化识字环境,重视对所学汉字的梳理与巩固,科学合理地进行复习,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缓缓地通过障碍点。三~五年级应引导学生在读写的实践活动中自主扩大识字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基本的词义,并能根据学习要求,默写一定量的生字词语。一、二年级的写字教学应重视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在描摹过程中注重训练正确的执笔方法,端正写字姿势,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基本的偏旁部首和笔顺规律,在虚宫格内正确描摹汉字。三~五年级,应着重指导学生正确规范在横线上书写,并有一定速度的要求。

阅读教学应注重整体感悟,加强语言实践。文章的内容、情感、结构、表达方式和主旨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教师应将其视作一个整体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摒弃多余的分析、繁琐的谈话、机械的问答,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平等对话,鼓励和尊重学生在整体感悟中的个性化体验,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来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应正确处理感悟与语言文字训练之间的关系,学生对文章情感和主旨的感悟是建立在阅读过程中对语言文字理解的基础上。教学中,教师应遵循母语学习的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提供充分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拓展自主学习、思考和体验的时空;应以教材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为抓手,引导学生在动态的语言实践过程中感受语言表达的精当与规范,领悟语言表达的特点,积累规范的书面语言;应依据教材的特点,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的过程中随文学习适度有效的语文知识。如能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和辨别词义、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别比喻、拟人、反问、排比、夸张等常见的修辞方法等。总之,阅读教学应该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地进行“理解、积累、转化、运用”的听、读、说、写等语言实践过程,教师应促使学生在动态的实践过程中掌握语言规范,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应给学生的语言实践提供指导和帮助,起到指点路径,解答疑惑,纠正错误,引导思考的主导作用。

写作教学是建立在广泛阅读基础上的。要从二年级起重点培养学生进行由词到句的表达能力。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动笔摘抄简单的词句,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感受写一二句简单的句子。中高年级要处理好写作知识、写作技巧与写作兴趣、写作能力之间的关系,淡化写作知识、技巧的传授,注重激发写作兴趣,养成勤动笔的习惯,加强写作实践过程中的体验,并在写作过程中学会观察、想象、思考、发现,丰富写作题材,写出感情真实、想象合理、内容具体、充满童真童趣的文章,逐步提高写作能力。在学生大量实践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梳理和归纳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除此以外,对作文要精心命题,要能调动学生的既有经验,要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要重视写作前的指导,写作过程中的修改,并通过写作后的面批、眉批、个性化的评语和讲评来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评语要以鼓励为主,成为一种平等的交流和信息的传递。作文应努力在课堂内完成。

(六)增强作业设计的层次性、开放性和典型性

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应充分考虑到:

作业的层次性,即作业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发展学生的个性,满足知识基础不同、智力因素各异的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尝试。

作业的开放性,即完成作业的条件、策略、答案具有相对的开放度,并有相应的选择性,可帮助学生发掘问题的各个方面,达到深层地认识问题的本质,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和发散性。

作业的典型性,即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认真筛选,布置典型性强的作业题,使学生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作业的布置建议长期作业和短期作业相结合,坚决摈弃机械、反复地操练。一二年级布置书面的回家作业在10分钟左右,三~六年级的作业量应控制在30分钟左右。

(七)课外读写必须同步跟进

无论从培养学生读书看报的习惯、完成145万字的课外阅读量来说,还是从给每个孩子一个美好的人生,使我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来说,指导学生进行课外读写,是我们的份内之事。老师们会问:时间从哪儿来?课外书在哪儿?时间从阅读课中省一点儿,自习课、活动课借一点儿,一周集中安排两节课读课外书、读整本的书。老师做一些推荐图书、指导阅读、组织交流的工作。可以不定期地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或推介读物,或进行阅读指导(怎样读书看报看杂志,怎样作摘记,怎样写心得„„),或进行展示交流,召开“班级读书会”。在小学阶段,如果使自己的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做到“走遍天下书为侣”。这样的老师功得无量。

书呢?学校买一点,同学凑一点,一人拿出一本,全班就是几十本。再不然,组织学生捡废品换钱买书,再不然,把文章抄在黑板上,抄在报纸上让学生读。要营造读书氛围,持续开展课外读写,是新课程的要求。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八)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进行多元、多层、多角评价

教学目标的三维决定了教学评价的多元;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决定了教学评价的多层,教学过程的开放决定了教学评价的多角。为促使学生们以愉悦的、高涨的情绪积极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我们特别关注对学生及时反馈,讲究评价的策略。

1.坚持多元评价。一般来说,显性的目标,如“知识与技能”目标比较容易反馈,而隐性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往往难以检测,就此我们可采用观察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来进行整体评价。比如,要了解学生“过程与方法”的掌握情况,就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目光是否追随教师的一举一动,是否认真倾听老师或同学们的意见,是否踊跃举手发言,是否兴致勃勃地阅读和讨论等等来获得。

2.坚持多层评价。三维目标要达到什么程度呢,对每个个体来说结果肯定不一样,我们就确保全体学生完成基本的教学要求,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如在“知识与能力”方面,我们根据学生上、中、下三个水平层次,采用A、B、C三套试卷对学生进行测试;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对基础差的学生,评价重在鼓励其敢读,爱说,对基础好的学生,评价旨在激励他们挑战、创新。在“过程与方法”上,我们允许不同学生异步达标,即对于不能按时达到标准的学生,教师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症结,帮助他们制定改进提高的计划,对他们实行延迟评价。

3.坚持多角评价。所谓多角评价就是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在自评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可以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及全班共评。如朗读、背诵、作业,可以开展互评和自评相结合的方法,可以使用“你觉得自己做得怎么样?”“你认为他做得怎样?”“好在哪里?”“如果是你,应该怎么做?”“还有哪些要改的,怎么改?”等等评价语,使学生在自评和互评中,提高能力。

(九)关注课堂教学常规管理,扎扎实实培养好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老师们应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注重培养好学生的课堂教学常规,关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行为细节,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真正使每位学生通过一堂课的教学都能得到提高。

回首研究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十年来的坎坷历程,对于它的感受和一首歌的歌词比较吻合:朦胧模糊 收获与困惑共生 快乐与烦恼并存 实现自我超越之后,教学展现一派勃勃景象。

据说又一轮新课程改革要开始了,教学研究之路永无止境。以上是我学习的收获以及自己的感受,认识如有偏颇之处,还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诗经》有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学期我们一起多多“切磋琢磨”,集大家之合力,共同开拓语文教育教学的新局面。

第五篇:浅析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全面、综合发展的决定性阶段,是学生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提升的关键时期,是激发学生求知、求新欲望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自主学习习惯的萌芽期。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帮助他们更好、更快的进行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转变。众所周知,字词、朗诵、阅读和写作是小学语文的几个基本构成部分,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往往会过于注重对写作教学的理性分析,而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激发,致使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实际效能难以获得有效发挥,进而给学生的长远发展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为此,本文将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分析,以期给相关研究者以有益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问题; 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形式。所谓语文写作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教导和引导下,用文字形式记录自己喜闻乐见和生活感悟等的教学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所写文章的优美度是影响教师阅卷过程中的重要因素。高效能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不但能有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章写作习惯,进而促使他们形成优良的生活记录习惯,而且还能让学生更善于用心体验生活,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兴趣。由于年龄和阅历等因素的影响,小学生对很多问题和事物还没有形成相对固定的思维模式,因而,这一时期的学生是创新力和想象力最为丰富的时期,但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和限制,在现实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会因归于注重学生成绩而忽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进而会导致学生创新力和想象力的僵化,在一个很小的圈子中固化学生的写作思维,进而导致学生写作兴趣的大幅降低,学生所写的文章也毫无新意、空洞乏味,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1.1教师的对语文写作教学的认识不足 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常常会通过让学生多看优秀作文模板的方式进行教学,甚至还有部分教学会要求学生必须能背诵一定的优秀作文模板。尽管古人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经典句子,但在这句话中的“书”并非仅仅是指作文书,而是各种题材、不同类型的书籍,用这种死记硬背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写作技能显然是难以奏效的,或者说,与小学阶段的学生相比,高中阶段的学生用这种方式效果会相对较好,因为大部分的学生在高中阶段都已形成了一定的固定思维习惯,他们学习任务相对较重,这种优美句式写作技巧的直接引用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他们的写作分数,且相对较为节省时间。二小学生由于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相对较强,他们的学习任务也不是很重,如果在这时便对他们过分要求模板模拟和背诵,不但会严重限制他们的创新力和想象力,而且还会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他们的写作兴趣,进而让其难以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同时,这种模板记忆下的写作教学方式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写作手法和写作风格都非常雷同,很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

1.2学生缺乏充分的写作素材支撑 具调查显示,存在相当比例的学生认为作文难度较大,自己在写作时只能一个字一个字、一句话一句话的拼凑,这样所写出来的文章不但不真实,而且逻辑性也不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学生没有足够的写作素材支撑。很多家长和语文教师思想上都认为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内容,但真正能撼动读者心灵的文章必然需要充足的写作素材支撑。譬如,当学生拿到写作题目后,往往会坐在教师或者家中苦思冥想,或者查阅别人的相关文章,但这些都不是他们自身所真实经历过的,他们对此很难有非常真实的体会,这样所写出来的文章必然也会没有什么文采,没有打动读者的能力。

二、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能

2.1正确树立教学观念,不断尝试新型教学 要想更好、更有效的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师就应首先切实转变教学观念,鼓励学生广泛涉猎,多多阅读,甚至适当的阅读写优秀的作文范文,但必须注意的是,这些范文必须限制在引导性的范围内,不能让学生在自己的写作中进行直接运用。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摆脱优秀作文范文的束缚,鼓励学生积极发挥自身的创新力和想象力,用自身的真情、真感脚注自己的文章。同时,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要积极的进行教学模式转变,通过各种有效措施的利用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和参与兴趣,在适当的时候也可以将一些学生的优秀文章念给大家听,并对优秀文章的创作者进行一定的评价,鼓励学生树立自身的写作风格。

2.2鼓励学生多多参与实践活动

生活是写作的直接来源,写作源于生活。当学生体验过、见过、听过的事情多了以后,他们的情感也会变得相对较为丰富,写作素材支撑也会因此而变得更为坚实,这样他们才能写出真实、情感逼真的作文,进而才能充分体会写作自身的魅力。因此,在教学实践操作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例如,鼓励学生多接近自然、亲近自然,多参与各种课外实践活动等,以帮助学生进行素材积累,陶冶学生的身心和情操,进而为他们的作文写作奠定坚实的素材基础。

结语:总之,有效的写作教学会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而,我们必须对此进行持续的研究,通过各种有效措施的利用,提升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实际效能。

参考文献:

[1]洪寅莹.基于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模式下的游戏化教学方法研究——以数学教学为例[J].科技经济导刊,2016(05)。

[2]缪义胜.探究小学阶段语文优质教学合理开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5)。

[3]王文英.浅议语文教学中的启发艺术[J].学周刊,2016(25)。

下载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原创发表日期:2013年5月10日,原创作品,谢绝转载抄袭) 作文教学是一直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张志公先生曾经说过:“语言教学在普通教......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该学科教学在完成德育任务方面具有诸多优越条件。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是最具可行性也是最有......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在新课程教学中发现,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随着新课程实践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一......

    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目前一些学校,美术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学生没有合作学习的意识,教师对课堂质量要求比较低,缺乏相应的教学能力,导致了小学美术教学质量不高。......

    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其呈现特点有二:一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为获取高分,一方面课堂被教师烦琐的理......

    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甘肃白银平川长征小学王育 科学课做为科学领域的一大分支,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包含的内容极为广泛,涵盖了动物、植物......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校是一个......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朗读是学生在小学阶段中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学生在朗读的时候能对课文加深理解,身临其境的感觉更为真实,对语言的发展有着促进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