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机械制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与绘图水平。《机械制图》的教学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如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结合实习及后续相关专业,识图为主,以绘促识。
关键词:《机械制图》;教学;对策;问题
《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图示能力、读图能力,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已经不能适应各类学生的提高。本文将从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教学实践,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教学对策。
一、《机械制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基础参差不齐问题,学生水平相差过大,总体素质参差不齐
相当部分学生对专业基础课《机械制图》教学不适应。学生因以前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立体几何。基础没打好,思维能力差,接受能力差,这部份学生认为教材太深,进度太快,学起来觉得很吃力,感到“吃不了”,甚至有厌学的趋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分层次教学。上课时把基本问题讲清楚,使每个学生都能听懂,差一点的学生“吃饱”了,布置作业时也把题目分为两种难度,基本题,要求每个学生都会做,中等的学生再做加强题,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一些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可能转为好的。
2.计算机绘图与传统的手工绘图的穿插教学学生不能很好的融会贯通
教学上计算机绘图与制图课穿插同步进行,学生对机械制图和cad的有关知识不能很好地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归类,空间想象能力与空间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很好地锻炼,而计算机绘图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必须反复上机操作来熟练掌握各种命令的使用,计算机绘图软件发展很快,传统的手工绘图已不再适合社会的需求,算机绘图教学融入了《机械制图》的正常教学中,但因计算机绘图较手工绘图方便快捷,加上学了《autocad》后还要考技能鉴定证书,使学生对手工绘图的兴趣下降,学生过于重视计算机绘图能力而忽略了传统的手工绘图训练,手工绘图的技能正逐渐被削弱、淡化,手工绘图质量严重不合标准。
3.没有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存在差异
没有真正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专家导向’要向‘需求导向’转型”的理念;在教学上仍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教学手段单一,没有探讨出分层的、体现个性化的、灵活的教学方法,面对众多的“后进生”,感到无所适从,只是一味抱怨。
二、《机械制图》教学应该采取的对策
1.归纳总结,循序渐进,对学生摸底考核,分层制定教学目标
这门课的一个难点也是重点即为组合体的三视图,这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书本上只是笼统地讲解,因此,我在教学中随时归纳总结,找出其共同点和不同点,如点的三视图是最基础的,我把点归纳为四种情况:①点在空间:其三面投影在三个投影面上。②点在投影面上:其一面投影在一个投影面上,另两面投影在构成该投影面的两坐标轴上。③点在坐标轴上:其二面投影在该坐标轴上重合,另一面投影在坐标原点。④点在坐标原点:其三面投影均在坐标原点。教学中按照点→线→面→基本体→组合体,做到循序渐进。面对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不能同一个标准,如果用同一个标准来要求学生,势必会导致学生两极分化,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越学越差,而学习好的学生因轻而易举地就取得了成绩而产生了轻视课程的态度。因此,笔者认为,在开始《机械制图》教学前,教师有必要对新生进行一次高中立体几何的摸底考试,根据对空间想象力的测试成绩,就可对全班学生的教学目标划分三个层次进行:基础好的,在完成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发挥潜能,多进行一些形体复杂、高难度的内容;而一般的学生,完成原教学大纲要求;至于基础差的学生,以完成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为主,适当降低难度。
2.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密切注视生产实践
机械制图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密切注视生产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加大现场教学的力度;使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生技能培训考证结合起来。把素质能力培养贯穿于课程教学之中,体现实用性人才培养的特色。是对学生进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多接触实物,以增强感性认识,根据教材内容,在教学中既要讲清机械制图的概念、原理,又要分析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及其社会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优化整合课程。按照“以必需、够用为度”和“强化应用,培养技能”的原则和课程体现“实用性、适用性、先进性”的原则,开展调查研究,这种从理论到实践,让学生到生产一线去参观,了解生产工艺,增强机械零件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接受抽象的理性知识。通过不断地由物看图,由图看物,由图想物,通过从空间到平面、从平面再到空间的思维转换,逐渐强化空间想象力。丰富教学内容,又能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引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理性思考,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生调查研究问题、科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和补充专业知识
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和补充专业知识才能满足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要求,制图课教师要经常探讨,它按照工程技术的发展变化,依据现代工程技术体制建立的最新研究成果,以理论联系实际为指导,借助相关学科提供的原理和方法,去揭示机械制图的规律性和工程对制图技术的基本方法,以此寻求正确解决机械制图问题的途径和措施,学生学习《机械制图》课程可弥补其在工程制图方面的制图素养的不足,有助于学生分析机械制图运行过程中的现实问题,提高把握机械制图规律的能力与水平。了解专业发展动态,尽量能参与金工实习,提高动手能力,有条件的要参加中高级技术等级考试,一方面能提高自身的素质,另一方面使教学更紧密联系实际。
总之,不断去发现、总结规律,多些“尖”的手段即教学方法来盘活教学活动这盘“棋”,授学生以“渔”,扮好“导师”这个角色,突破难点,达到教与学双赢,《机械制图》的教学方法比较多,教学方法没有定势,只要适合学生就是最好的。作为教师要不断挖掘制图教材的潜力。
第二篇:机械制图教学存在的问题
机械制图教学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名专业教师,从事多年的《机械制图》教学工作。在教学工作中发现许多不足,存在许多问题。现将它们总结如下:
1、在课堂上教师主要采用前苏联的教学模式,宽裕的学时,严谨的教学环节。在教学中严格遵循“四环节”包括: 读书预习、精讲、练习、总结评讲,以及传统的“三中心”教学方法即:教师中心 ,课堂中心 ,书本中心。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厚。
2、教学手段单调,沿用传统的模型加挂图教学方式。教师沿用圆规、直尺、三角板、模型、纸质挂图等教学用具。需要在黑板上画出一些图例 ,对于复杂图形来说 ,费时费事 ,教师的体力也消耗很大 ,而且效果也不是太好 ,课堂上传授的信息量受到很大的限制。
3、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们已经开始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但是效果不是很理想。学生长期接受教师教,被动学的教学方式,已经缺乏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给教学方式的调整带来难度。
4、课程以理论为主,与实践结合结合较少。在培养和启发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构思能力上 ,教学手段较为单一 ,内容多以静态为主 ,无法表现丰富多彩的三维动态对象,使学生难以形成完整的空间概念。而对于基础相对来说比较差的职高学生来说,在这种传统教育的模式下较多部分学生因为空间想象能力的缺乏而看不懂二维图,导致丧失学习机械制图的信心,从而恶性循环致使后续的课程无法继续学习。
由于课程本身的特点,使得《机械制图》课没有某些课程形象、生动,而上述几个问题又会直接影响本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学起来容易觉得枯燥乏味,从而影响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掌握。
“教师个人课题研究”研究方案
研究教师 王梅 所教年级 08机电 所教科目 机械制图 合作伙伴 无 联系电话 051687608751 研究课题的题目 关于《机械制图》持续性学习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本课题的核心概念:机械制图 持续性学习
机械制图是研究阅读和绘制图样的原理和方法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机械图样是设计和制造机械的重要技术文件,是交流技术思想的一种工程语言。是从事机电、机械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该专业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阅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空间想象和形象思维能力:培养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持续性学习即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对于中职生来说,刚开始接触专业课,总是对专业课充满好奇心。在学习《机械制图》课程时,学生们表现积极,乐于思考,善于总结,课堂气氛活跃,上课质量很好。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难度的加大,作为教师希望学生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克服困难,超越自我,顺利且高质量的完成该课程的学习任务。
2、所要解决的问题:
08级新生在学习《机械制图》课程时,常会出现在刚开始时,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但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难度的加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有所下降,有掉队趋势,甚至有学生放弃学习。明显感到后劲不足。怎样才能使他们持续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增强他们的学习成就感,使他们学有所获,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1、如何引导学生入门,对《机械制图》产生兴趣。
2、开发课堂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3、明确《机械制图》与AutoCAD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正确认识该课程。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 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谈话和学生座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在学习《机械制图》课程的过程中出现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调查。及时得到研究需要的第一手资料。
2、行动研究法: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认真反思、总结研究,发现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找到问题解决方法。
3、实验法:以08级新生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新思路进行教学实验,并对在实验中出现的效果及时进行反思总结,及时完善教学方法。
三、课题研究读书学习计划以及具体时间安排
研究过程也是一个学习过程,在研究过程中认真阅读与研究课题相关的理论书籍。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开阔眼界。建立个人课题博课,及时发布读书笔记、案例、随笔等研究进展情况。
根据课题研究内容的特点,在工作之余,准备阅读下列书籍。
1、所读书目:
A、《教育哲学》,奈尔.诺尔斯著,许立新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B、《教育新理念》,主编 袁振国 科学教育出版社
C、《课例研究》,Clea Femandez,Makoto Yoshida主编,马晓梅、邓小玲翻译,高等教育出版社 D、相关的期刊篇目
2、读书计划:
从2008年12月~2009年9月,每周利用30到40分钟的时间进行读书,并写读书笔记,及时上传到个人博客。
3、具体时间安排:
A、《教育哲学》阅读时间2009、2—2009、4 B、《教育新理念》阅读时间2009、5—2009、7 C、《课例研究》阅读时间2009、8—2009、9 D、根据研究需要随时查阅相关的期刊篇目
四、完成读书笔记的具体时间安排
A、完成《教育哲学》读书笔记时间2009、2—2009、4 B、完成《教育新理念》读书笔记时间2009、5—2009、7 C、完成《课例研究》读书笔记时间2009、8—2009、9
五、课题研究过程安排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08、12—2009、1)
1、查阅与《机械制图》相关的资料,了解该课程目前的教学状况。
2、进行调查分析,通过一段时间的《机械制图》课程学习,存在的问题。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2008、2—2009、9)
1、针对前期准备阶段存在的问题,制定教学方案,在08机电班进行实验,并做案例分析。
2、建立个人博客,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做好笔记。将笔记、教育故事、案例分析等及时上传
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2009、10—2009、11)
在调查、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总结、论证。在2009、10—2009、11期间,完成资料的整理,撰写论文或结题报告。于2009年11月完成课题研究,申请结题。
《机械制图》教学反思
杨春燕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使职业教育能够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步伐,改革传统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已是必然。机械制图教学面临着既要减少学时,又要增加内容、还要提高教学质量是机械制图教学改革方面的难题,下面浅谈几点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作法及体会。
一、机械制图在人才培养改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的主要基础课,担负着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绘制和阅读机械工程图样的能力的重要任务,工程图样被喻为工程界的技术语言,在机械类人才培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任何关系机械类人才培养的改革都离不开机械制图教学的改革,机械制图教学改革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后续课程改革的成功和整个人才培养的最终效果。
二、传统机械制图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已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目前人类已进入21世纪,随着知识爆炸时代的来临,新的科学技术不断涌现,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发展越来越明显,社会对高级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更加全面,不仅要懂专业技术,还要会管理,对专业技术的要求也不是单一的、狭窄的,而是多学科的、宽广的,因此增加新的课程和新的内容已是必然的趋势。但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要增加新的课程和新的内容、必须首先压缩传统课程和传统内容的学时,并且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进行全面改革,为培养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新型人才创造条件。
机械制图课程学时为各门技术基础课之最,一门技术基础课占这么多学时,显然不能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另一方面随着计算机制图的产生和日益普及,要求我们的学生必须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术。因此机械制图课首先就要解决好既要减少学时、又要增加内容的矛盾。怎样实施改革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必须进行认真的分析和实践。
三、机械制图改革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根据我校教学改革的方针,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改革总方案的要求,要求学生不仅要达到传统机械制图课的最终要求,还要掌握计算机绘图的内容和计算机绘图的技巧,以及公差与配合在图纸上标注的有关内容。要完成教学任务,如何进行教学才能保证质量,必须通过认真的分析,制定出科学的实施办法。
1、改革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培养的传统方式。
我们对机械课程学时居高不下的原因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在教学上把空间想象能力、空间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放在了画法几何上,通过点线面的投影及其相互位置关系,作图直观性差,学生难掌握,效果又不好,而且与绘制和阅读机械工程样的联系又不是很紧密。经过分析,我们决定改变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逻辑思维能力的方式,改变以前的直观性较差的点线面及相互位置关系的定位、定量投影作图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由于主体的直观性较好,所以既大大降低了难度,又能紧密地与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相联系。加强投影制图教学,既减少了学时、又降低了难度、又加强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能力的培养的效果,可以说是一条捷径。
2、把计算机绘图既作为教学内容又作为改革传统机械制图的手段。根据基础系列课程改革的总要求,计算机绘图的内容由过去的选修变为必修,并且讲课和上机相结合。如果只从学时上看,它确实是一个负担,但我们认真分析后,不仅把它作为必须掌握的内容,而且把它作为改革传统机械制图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和压缩学时的一种有利措施。
机械制图学时居高不下的另一个原因是要通过大量的手工仪器绘图训练来提高绘图技能技巧和图面质量。由于有了计算机绘图这种现代化的先进手段,手工仪器训练可以适当消弱,压缩出一部分学时。
另一方面,计算机绘图的三维绘图和三维实体造型技术可以进行三维曲线、曲面的绘制,还可以组合造型,这样就可以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形体分析方法和训练空间构思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即节省学时,又加强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还能使学生更全面的掌握计算机绘图的内容和技术技巧。
3、改革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为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
传统的机械制图,由于直观性较差,抽象难学,因此老师讲课特别多、特别细,又是模型、又是挂图,没有模型和挂图就画立体图,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没有主动积极思考的余地,尽管老师讲的很买力,学生的掌握情况与老师的期望值仍有很大差距,现在学时压缩了,内容增加了,我们必须改革这种灌输式教学方法,对于本课程关键的、有关原理和基本方法的内容必须仔细讲清楚,对于应用性的和信息化的知识只讲它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进行引导性讲解,启发学生用自己的思考来解决,这样看起来讲话的速度不快,但每堂课给学生的信息量并不少,知识面同样很宽。
4、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机械制图的传统教学手段是粉笔黑板加模型图,由于画图费时多,一节课讲授的内容很少,一些图只为了作某些说明,画了十多分钟只讲3—5分钟就不用了,挂图和模型由于是事先定制的,成本高、灵活性差,使用时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且计算机绘图这种内容,不在计算机上讲很难讲清楚,既费时效果又差。现代科学技术给我们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CAI课件等,即可以节约时间又可以加大信息量,同时又能形象直观地加强教学效果。
四、实施效果。
1、压缩了学时,提高了效率,改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宽了专业知识,为新课程的开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改变了以往教学中空间想象能力培养的方式,加强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培养的效果。由于CAI课件,多媒体素材库等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计算机三维造型等内容的学习,和以三维型状相关位置的空间逻辑思维及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加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从抽象走向直观,学生感觉轻松,提高更快。
3、计算机绘图的学***提高了学生学习应用计算机知识和技术的积极性,对学生绘图能力的培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计算机绘图融入机械制图中使每个学生都亲自体会到计算机绘图的方便、快捷和高质量,从而对学习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4、计算机绘图,使学生掌握了计算机绘图的技能技巧,为后续开设的现代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尊定了良好的基础。由于计算机绘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计算机绘图的技能技巧为后续的CAD、CAI等现代技术课程的学习尊定了良好的基础,作了知识上的准备。
从上述可以看出,我们应用现代的计算机绘图技术改革传统的机械制图收到了既压缩学时,又增加了反映现代科学技术的新内容,改变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生能力培养的效果。
五、教学改革的体会。
用计算机绘图这种现代科学技术改革传统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所取得的一些成果,给了我一个重要的启示,进行教学改革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要以现代科学技术作为教学改革的推动力,把现代科学技术既作为教学内容,又作为改革传统内容、传统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重要措施和强有力的手段,是进行教学改革的好方法。
第三篇: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有效教学——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培训心得
赫章县民族中学:项维
课堂教学中,只有努力地满足学生的认知活动,才能让学生爱学、好学、乐学,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然而教学设计时,有的教师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忽视对学生学习需求的分析与研究,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在新授课中无视学生的认知需求。
例如在函数的奇偶性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采用在学生已经熟悉的函数单调性的基础上,联系数和形,通过对两个特殊函数的研究抽象出函数奇偶性的概念,表面上看体现了转化(化陌生为熟悉)和数形结合的思想,符合由熟悉到陌生,由特殊到一般,由直观到抽象的认知规律,但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为什么要研究函数的奇偶性?其意义何在?价值是什么?只是按照自身的主观意志组织活动,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认知需求,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调动。
(二)在复习课中漠视学生的心理需求。例如在等比数列的复习课时中,有些教师先请同学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等比数列定义(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3)等比中项的概念(4)等比数列的基本性质。然后在学生一一回答时教师分别对等比数列定义中应注意哪些关键、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中,强调要对公比q讨论;等比中项应该有正负两个;等比数列性质中注意与等差数列的性质类比。粗看起来教师开门见山抓住关键,直奔主题,对知识的复习到问题的训练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动口又动手,教学容量大,节奏快,“效率”高,但实际上一问一答式的活动则是知识的简单重复和再现,其中有多少内容是学生不熟悉的呢?有多少是学生感兴趣的呢?有多少是需要深入探究的呢?这些问题的思维价值在哪儿?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吗?这样的教学设计只考虑到教学任务如何快捷、顺利地完成,却没有看到学生的心理需求,抽象、枯燥的知识往往使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和激情,感到疲劳和乏味。复习课让学生重新温习已经学过的定义、定理、公式、法则和解题方法是必须的,但是这种重新学习是要通过学生的再认识和再实践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并进一步提高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身学习能力。复习课担负着查漏补缺、系统整理以及巩固发展、提炼升华的重任,应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充实感,知识上的价值感和应用上的协调感,由此提高兴趣,开发潜能,使复习课能上出新意来,这是非常重要的。
(三)在综合运用课上忽视学生的发展需求。例如函数性质的综合运用课,教师这样组织复习,先请同学思考回答以下问题(1)若函数f(x)是奇函数,如何用符号表示?用图形表示呢?(2)若函数f(x)满足f(x+2)=f(x)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呢?如何用文字语言叙述?怎样用符号表示?(3)若函数f(x)满足f(1+x)=f(1—x)则函数f(x)的图像有什么特征?这样复习导入加强了学生对数学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像语言这三种语言的理解和相互转换,加强了学生对函数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学生可能也能积极参与,踊跃回答,教学效果似乎不错,但课堂上学生的活动基本上时教师安排好的,问题都是预先设计好的,问题的解决也要依赖于教师的指导,学生缺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能得到很好的发挥,更没有体现出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偏离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预设、教学策略的运用、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流程的设计等等都应立足于“实在”,都要着眼于“有效”。
鉴于上述存在问题,建议采取如下应对策略。
(一)创设积极的求知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
苏联心理学家教学家鲁宾斯基曾经说过“对于形成任何一种能力都必须首先引起对某种类型活动的十分强烈的需要”。需要是产生动力的源泉,要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应该努力为学生创设积极的求知情景,把教师要教的变成学生要学的。如函数的奇偶性新授课,教师阐述对称性在实际生活中的许多地方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火箭为保持飞行方向和飞行平移尾羽成中心对称设计;汽车为易于驾驶设计成轴对称。对称也是函数图像的一个重要特征,通过图像的对称进而得到函数的一个重要性质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函数奇偶性的内在要求和数学探究的兴趣、欲望。
(二)以问题为出发点,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产生认知的焦点。数学教学要以问题作为教学的纽带,把知识的认知和建构过程当作问题解决的过程。也就是说数学学习是学生独立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就必须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和解决问题,要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引发出所要研究的问题,并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索性的学习中,体现求知的艰辛和快乐,锻炼思维,增强自信心,激发求知欲。问题可以由教师设置,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发现。而由学生自己发现,提出的问题,更接近学生的思维实际。教师以教学的首席身份将学生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活动中来,即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又启迪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引起认知冲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乐趣,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组织探究活动,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教学艺术的本质,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关键还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求知欲是学生主动探索问题和深入研究问题的原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当学生发现令他们不解或者感到有趣的事物时,好奇心就会激发起来,他们就会积极地提出问题,并想方设法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提供人人都参与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获得数学活动的体验和经验。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活动,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还要让学生提供一种经历,使他们在这种经历中,能够实现情感态度、意志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学生的认识总是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起关键作用的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想方设法启动学生思维的闸门和想象的翅膀,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实效。课堂是不可再生资源,在现行的新课程标准和新高考形势下,特别是在江苏省教委的“五严”规定下,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显得尤为迫切,而要取得高效的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学设计应该是关键,值得各位同行深思。
第四篇: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美术教学作为教研教改中的一枝新绿,只有经过不断修剪、培植和浇灌,才能有所收获。《美术课程标准》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美术教师有很高的综合素质、人文素养。
近年来,各级领导十分重视我区的美术教学工作,在师资配备、器材配备、培训学习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美术学科也依照新课标的指引,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新能力,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开齐开足了美术课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组织开展了各种艺术活动,拓宽师生的艺术视野,注重发掘和培养有美术特长的学生,为艺术院校输送了大批艺术人才,美术教学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美术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如:各学校之间师资配备不均衡,城乡美术硬件和软件设施配备不均,部分美术教师专业及教学水平有待提高,吃老本,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各学段美术基础知识或基本技能的重、难点把握不准,导致学生知识重复学习,浪费课堂时间,形成教学盲点。学校重视成绩,轻视美育,导致美术教师积极性不高等等问题。美术教学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教师各种知识的厚积薄发,以及先进教育理念的引领,老师只有对课堂教学有了新的感悟,才能明白自身的不足。那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怎样才能上好美术课?我们对全区美术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研讨,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解决策略,以期在以后的美术教学工作中不断提高:
问题一:美术设施配备与和谐高效课堂之间的矛盾
最近几年,各级领导十分重视美术教学工作,加大了美术器材的投资力度。但多数学校的美术器材配备仍相对不足,大部分材料需要学生自己准备。而相当多的工具材料不是随便哪一个美术用品店就可以买到,甚至不是一个学生所能准备的。我们都知道,美术是材料的艺术,它必须借助一定的工具材料才能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例如中国画,对工具材料有绝对的局限性要求,宣纸、墨汁、毛笔、毛毡等材料缺一不可。制作版画,就得有制作版画专门的工具材料;做陶艺要有除陶泥以外的拉坯机、转盘、电窑等必备的工具。材料的繁杂、琐细和特殊性,以及学生自身经济条件的差异的不同,导致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无材料上课的现象,没有材料,学生只能欣赏欣赏图片,看看课本,这样的美术课,失去了素质教育的真正意义,更谈不上和谐高效。
专门的功能完善的美术教室的缺乏,也成为制约美术和谐高效课堂进程的现实问题。现在绝大部分学校的美术课是和文化课共用一个教室。学生要在美术课前的休息时间里,手忙脚乱地将文化课资料放进桌洞,再将美术材料铺满桌面。有时,直到上课铃声响过后,还会看到有学生在忙着准备材料,影响了正常的课堂秩序和课堂效果。
解决策略:
1、根据城乡学校自身条件,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美术资源,大胆开拓创新美术教学,学校艺术活动的开展内容还有待加强,活动的形式尽量丰富多彩,还可以因地制宜的结合乡土资源增加泥塑、手工等各具特色的活动类型。
2、结合初中、小学美术课程,为各个学校配备较为完整的美术器材,特别是对可循环使用的美术器材的配备。
3、设立专门的功能齐全的美术教室,每节课上课前由老师提前将工具材料准备齐,而学生只需要带易耗材料前往上课。既节省了学生的课前准备时间,又不影响正常上课秩序,更有利于美术课的正常开展。
问题二:美术师资配备与推进和谐高效课堂之间的矛盾。
美术作为艺术学科之一,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不仅要有较扎实的专业功底,还要具有系统全面的美术理论知识。尤其美术理论知识,涵盖了古今中外人类文化和社会发展演变的方方面面,它渗透在学生对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中,渗透在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分析,理解、制作与体验中,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是简单地照本宣科就可以让学生有深刻的体会的。
目前的小学美术教师队伍中,有非美术专业教师进行着美术教学,他们不具备专业知识,也不具备专业技能,课堂授课效率低,不能对学生作业有针对性的指导,也不能从美育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想像力和创造力”。
建议:美术教师队伍专业化。
问题三:美术课堂教学模式的单一形式化
义务阶段美术课的课型很多,内容丰富。根据美术学习的活动方式分成四个学习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美术教师要不断的研究、探索,我们要针对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美术课堂的优化高效。因此,如何建立和谐的教学关系,把美术教学落到实处,是我们中小学美术教师教学改革中面临的新的问题:
策略一:解决美术课堂教学流程中各环节问题
一、美术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课前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在美术课的教学中,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准备之外,教师更要从所任年级学生的特点考虑,结合各学段学生的知识储备精心准备丰富的美术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连贯的美术学习感受艺术作品的魅力,了解美术技能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为以后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每节课上课前,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我打算让学生获得什么?我打算让学生用多长时间获得,我打算让学生怎样获得?我怎样知道学生达到了要求?这课前几问能让自己对于课堂有了大概地了解,准备就能更加充分,不上无准备之课。
二、美术教材的合理使用:
义务阶段美术教材的设臵打破了传统美术教育的学科界限,根据美术学习的活动方式分成四个学习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扩大了美术教学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个崭新而广阔的学习和探索的空间,也正是这个亮点,往往让我们教师在备课、授课的过程中走入一个误区,那就是忽略了质量和数量之间的差距。教材里的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位艺术大师都想讲,而且认为每一个都很重要,每一个都要深入的的讲,但是受时间限制,哪一个也都没有讲透,教师的力气没少出,学生听的也是一头雾水。所以在教材的选择和使用上要秉着“减、简、精”的宗旨,有目的进行取舍。要舍得放弃,通俗易懂的活用教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美术课堂的教学形式要灵活多变,收放自如:
课堂教学当然是美术教学的重点,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那就会出现这样的一个问题:教师课前准备的有组织性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创作的无组织性的矛盾。如何来克服这一矛盾呢?教师应该在课前就充分的考虑课堂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突发情况,并在出现情况时,能灵活“应变”进行有必要的“干预”,既做到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美术课堂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但往往一味的追求美术课堂的有序整齐又可能会限制学生的创造力的发挥。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呢?那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要根据课程需要灵活安排课堂教学形式,不片面追求小组合作这一形式,使美术课堂教学做到即灵活多变又收放自如,真正的做好课堂教学组织者的角色。一堂高效、有序的美术课,应该是活而不闹的,也就是:课堂气氛要宽松,学生思维要活跃,创作表现时要静心。
四、美术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一堂成功的美术课,不仅在于教师对课程标准的深入研究,对教材内容的把握,更重要的是教师对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把握”。
比如在教学过程中课堂的问题设臵要有让学生有讨论的价值,让学生学会质疑。“给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关键在于教给学生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也就是说,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是“鱼”,而应是捕鱼的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获得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在教学环节中要尽量简化不必要的教学环节,避免华而不实的无效环节,优化教学设计是高效教学的前提。课堂教学的关键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学方法是否灵活,教学手段是否优化。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里的“诱导”其实就是教学思路的把握,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拓展学生思维,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使学生主动又快乐地学习。另外,在美术教学中,还应注意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融合衔接,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将抽象的知识灵活引入学生的实际生活来理解实践,实现各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
教师的课堂示范。美术课堂上,教师的示范更易于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思路。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深厚的专业功底,课堂中要做启发引领性的美术技能示范而不是处处示范。
五、美术作业的评价:
一堂美术课要让学生很好地完成符合教材要求的作业难度较大,美术课小学一周两节,初中一周只有一节,有时候学生刚准备好工具做了一半就要下课了,作业又不便拖到下课时间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是不情愿地收起绘画或手工工具,将作业交出来,这样的作业“半成品”的居多,做得特别快的虽能做完,但也比较“粗糙”。长此以往,对学生的兴趣、技能的训练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教师可以适时以课后拓展的形式将学生的作品引入课后生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课堂所学知识在生活中得以迁移和应用,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新课改中提出的作业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等。而教师在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时,更应该站在所任年级学生的思维角度来看待他们的作品,要善于发现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给他们积极的评价和鼓励,而学生的自评、互评又能给学生以参考和借鉴,自主发现作品中存在的问题。
策略二:明确美术课堂教学应具备的以下条件
1、使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目标、本课知识点,获得本课的学习方法,掌握了相关的美术知识技能。学生认知充足,感觉愉快,就会有一定的成就感,目标达成度就会越高。
2、学习的方式不是一成不变。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尽量让组内每个同学都能有发言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只是流于形式,应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合理搭配,不是为了小组合作而小组合作,应在真正遇到有挑战性的、学生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展开小组合作学习。
3、课堂评价并不仅仅是作业完成任务后的点评,应贯穿于课堂的每一部分。只不过在作业点评时突出一些。点评的内容应包括学生的技能方法、情感价值观、合作态度等等各方面表现。对学生评价应采用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重视学生互评的方式与方法,重视客观评价。激励手段中鼓掌和表扬最好不要。
4、课堂示范不用从头到尾。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余地。教师也可以从局部入手,让学生参与进去。(中国画的示范要加强)
5、美术课堂中的板书设计必须要有,板书的多少可根据本课的具体内容设计。
6、美术欣赏课中安排学生的动手实践环节可结合内容适可而止。欣赏课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语言评述能力。
7、多媒体应用要恰到好处,为课服务。一堂好课的标准不是课件做得多么好,要明白课件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工具和手段。
8、不要让学生用朗读课文代替回答问题。课堂提问也不是简单的“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而是针对教学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探究讨论。
9、美术课堂秩序不一定要坐姿统一、发言举手,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教师要善于倾听,鼓励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不同意见与看法。
10、作业展示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展示的尽量都展示,既使再差也有亮点。问题四:美术教师的付出与收获。
应试教育体制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瓶颈”,与语文、数学、外语等主科相比,美术学科属于“小科”、“副科”,有不被重视的劣势。主课、副课的概念无论对老师、学生、家长都已有了深入的影响,认为美术课就是教学生画画,小学科无足轻重,潜移默化中削减了对美术教育的重视。较多学校的美术学科不受重视,学校“评先树优,职称评定,进修深造”等机会都离美术教师甚远,这些现象也极大地挫伤了美术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多种原因促成了有的美术教师工作中存在惰性,不思进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工作责任心不强,消极应对。还有一部分美术教师缺乏进修学习交流的机会,导致知识老化,观念陈旧,技能退化,工作懈怠。
问题分析:美术教师在实践中应注重自我学习、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调控,活到老,学到老,严于律己,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牟平区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音体美课无例外”、“技能抽测”等措施,给美术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一直处于学校教学薄弱环节的美术学科,回归了它本来的地位,为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策略一:以实际行动体现新时期美术教师师德风貌
自觉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树立良好的为人师表形象,要做到热爱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要做到以身作则,自觉修身养性,以
德服人,以德立教,要不断塑造鲜活、生动的人格魅力;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让每一名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策略二: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1、教学评估和经验交流是美术教师队伍建设的又一个优良传统。美术教学要扎实开展好“三标”活动:一是立标,将具有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扎实教学功底的美术教师确立为“立标”人,上好“立标”课。二是学标,组织学科教师观摩立标课,开展好观课、评课、议课活动,促进美术课堂的高效。三是达标,到2012年12月以前,在立标、学标的基础上每位美术教师要上好一节“达标”课,迎接教体局组织人员对达标课的推门听课验收。
2、利用美术教研会时间不定期的组织教学观摩活动,通过观摩,总结好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并提出问题,指出不足,互相交流经验,为下一阶段的美术教学工作做好准备。让老师了解了不同年级段的教学情况,使美术的整体教学更有连贯性和针对性,让学生的学习更为紧凑、更有实效。
3、加强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激励着美术教师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进一步深化教研力度,在研讨过程中,以教学中一些现实的问题,进行交流学习,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有效的促进了教学工作和课题研究,提高了我区美术教育整体的教研能力与研究水平。一起探讨教学手法,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充实完善各自的教学方法,使每个人在教学中逐渐形成鲜明的教学风格。
策略三:加强教师技能和教学比武,促进美术教师专业化成长
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美术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参加国家、省、市级比赛选拔优秀人才,本学年将组织美术教师专业技能和教学比武活动,让每位教师在比赛的活动中学会交流、学会反思、学会借鉴,学会探索、学会创造,在真正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同时,也使每位老师的专业水平在活动过程中快速成长!
策略四:完善教师考核机制 改变观点,平衡美术学科与其它学科的教师考核机制,有利于调动美术老师的积极性。
问题五:“体艺211项目”技能检测与美术课堂教学的之间的矛盾和衔接 自实施“体艺211”技能检测以来,全区的中小学生的艺术活动也丰富起来,学生从原来的死记硬背美术理论到现在的重视“技能训练 艺术表现”中来,全区形成了浓厚的“练技能,促能力,提素质”的活动氛围,学生的活动丰富了,从书本中解脱出来。然而通过实践检测,众多新的问题和矛盾也出现在我们面前:美术课堂教学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部分教师摒弃课本,一上课就组织学生练技能,忽略了课本知识的传授。还有的教师为了取得好成绩,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忽略了美术技能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导致学生的美术技能学习出现了“只会表面,囫囵吞枣”的现象。
问题分析:“体艺211项目”实施以来,学生的技能活动丰富起来,但学生的美术技能学习毕竟只是一种爱好和素养的培养,不是培养专业的美术生,教学中要遵循美术技能学习循序渐进的规律,明确“体艺211项目”的正确导向,重视学生美术技能过程的学习和培养。
策略一:正确领悟“体艺211项目”内涵和方向
切实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让学生真正掌握简单的美术技能特长,通过学生的动手体验,了解和体会美术技能的过程和方法,并结合美术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加以引导,做到知识和技能并重,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策略二:完善美术教学评价体系,规范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学工作
力争把美术教学常规工作指导、检查与“体艺211项目”结合起来,通过学生美术作业的检查、推门听课、基本技能和理论知识的非书面抽测等评价检测手段加强“体艺211项目”的评价检测力度,只分等次,不排名次。根据课本内容引领适合学段的考查难度,减轻学生负担,指导美术教师切实做好理论结合实践,在技能训练中深入发展学生的艺术特长,提高学生综合艺术素养。
策略四:开展丰富的校园艺术活动、美术教学研究、美术课题申报等活 丰富的艺术活动是美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实践和创造能力的发挥,给学生更多参与的机会,并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因地制宜的根据学校师资、学生特长、学校资源等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艺术活动,深入学生美术技能的学习,也为国家、省、市级各类书法绘画比赛选拔优秀人才和作品,丰富“体艺211项目”活动。
策略五:积极参加美术业务培训活动,提升教育理念
从美术教学理念、美术教学能力、教师的美术专业素养等方面的培养,形成从事美术教学的教师只要努力就能上“台阶”的成长机制,从而促进美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从根本上提高我区的美术教学质量,实现“体艺2+1”项目的目标。
新的课程改革还在继续,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难免会存在误解和片面认识,今后我区的广大美术教师会用先进的教学理念理性地分析和处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努力寻找差距和不足,以扎实的工作态度为我区今后的美术教学改革把握好正确的方向!
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烟台市牟平区姜格庄镇中心小学 1346745456 作者:SystemMaster 来
源: 文字大小:[大][中][小] 美术教学作为教研教改中的一枝新绿,只有经过不断修剪、培植和浇灌,才能有所收获。《美术课程标准》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美术教师有很高的综合素质、人文素养。
近年来,各级领导十分重视我区的美术教学工作,在师资配备、器材配备、培训学习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美术学科也依照新课标的指引,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新能力,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开齐开足了美术课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组织开展了各种艺术活动,拓宽师生的艺术视野,注重发掘和培养有美术特长的学生,为艺术院校输送了大批艺术人才,美术教学工作取
得了良好的成效。但美术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如:各学校之间师资配备不均衡,城乡美术硬件和软件设施配备不均,部分美术教师专业及教学水平有待提高,吃老本,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各学段美术基础知识或基本技能的重、难点把握不准,导致学生知识重复学习,浪费课堂时间,形成教学盲点。学校重视成绩,轻视美育,导致美术教师积极性不高等等问题。美术教学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教师各种知识的厚积薄发,以及先进教育理念的引领,老师只有对课堂教学有了新的感悟,才能明白自身的不足。那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怎样才能上好美术课?我们对全区美术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研讨,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解决策略,以期在以后的美术教学工作中不断提高:
问题一:美术设施配备与和谐高效课堂之间的矛盾
最近几年,各级领导十分重视美术教学工作,加大了美术器材的投资力度。但多数学校的美术器材配备仍相对不足,大部分材料需要学生自己准备。而相当多的工具材料不是随便哪一个美术用品店就可以买到,甚至不是一个学生所能准备的。我们都知道,美术是材料的艺术,它必须借助一定的工具材料才能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例如中国画,对工具材料有绝对的局限性要求,宣纸、墨汁、毛笔、毛毡等材料缺一不可。制作版画,就得有制作版画专门的工具材料;做陶艺要有除陶泥以外的拉坯机、转盘、电窑等必备的工具。材料的繁杂、琐细和特殊性,以及学生自身经济条件的差异的不同,导致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无材料上课的现象,没有材料,学生只能欣赏欣赏图片,看看课本,这样的美术课,失去了素质教育的真正意义,更谈不上和谐高效。
专门的功能完善的美术教室的缺乏,也成为制约美术和谐高效课堂进程的现实问题。现在绝大部分学校的美术课是和文化课共用一个教室。学生要在美术课前的休息时间里,手忙脚乱地将文化课资料放进桌洞,再将美术材料铺满桌面。有时,直到上课铃声响过后,还会看到有学生在忙着准备材料,影响了正常的课堂秩序和课堂效果。
解决策略:
1、根据城乡学校自身条件,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美术资源,大胆开拓创新美术教学,学校艺术活动的开展内容还有待加强,活动的形式尽量丰富多彩,还可以因地制宜的结合乡土资源增加泥塑、手工等各具特色的活动类型。
2、结合初中、小学美术课程,为各个学校配备较为完整的美术器材,特别是对可循环使用的美术器材的配备。
3、设立专门的功能齐全的美术教室,每节课上课前由老师提前将工具材料准备齐,而学生只需要带易耗材料前往上课。既节省了学生的课前准备时间,又不影响正常上课秩序,更有利于美术课的正常开展。
问题二:美术师资配备与推进和谐高效课堂之间的矛盾。美术作为艺术学科之一,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不仅要有较扎实的专业功底,还要具有系统全面的美术理论知识。尤其美术理论知识,涵盖了古今中外人类文化和社会发展演变的方方面面,它渗透在学生对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中,渗透在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分析,理解、制作与体验中,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是简单地照本宣科就可以让学生有深刻的体会的。
目前的小学美术教师队伍中,有非美术专业教师进行着美术教学,他们不具备专业知识,也不具备专业技能,课堂授课效率低,不能对学生作业有针对性的指导,也不能从美育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想像力和创造力”。
建议:美术教师队伍专业化。
问题三:美术课堂教学模式的单一形式化
义务阶段美术课的课型很多,内容丰富。根据美术学习的活动方式分成四个学习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美术教师要不断的研究、探索,我们要针对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美术课堂的优化高效。因此,如何建立和谐的教学关系,把美术教学落到实处,是我们中小学美术教师教学改革中面临的新的问题:
策略一:解决美术课堂教学流程中各环节问题
一、美术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课前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在美术课的教学中,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准备之外,教师更要从所任年级学生的特点考虑,结合各学段学生的知识储备精心准备丰富的美术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连贯的美术学习感受艺术作品的魅力,了解美术技能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为以后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每节课上课前,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我打算让学生获得什么?我打算让学生用多长时间获得,我打算让学生怎样获得?我怎样知道学生达到了要求?这课前几问能让自己对于课堂有了大概地了解,准备就能更加充分,不上无准备之课。
二、美术教材的合理使用:
义务阶段美术教材的设臵打破了传统美术教育的学科界限,根据美术学习的活动方式分成四个学习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扩大了美术教学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个崭新而广阔的学习和探索的空间,也正是这个亮点,往往让我们教师在备课、授课的过程中走入一个误区,那就是忽略了质量和数量之间的差距。教材里的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位艺术大师都想讲,而且认为每一个都很重要,每一个都要深入的的讲,但是受时间限制,哪一个也都没有讲透,教师的力气没少出,学生听的也是一头雾水。所以在教材的选择和使用上要秉着“减、简、精”的宗旨,有目的进行取舍。要舍得放弃,通俗易懂的活用教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美术课堂的教学形式要灵活多变,收放自如:
课堂教学当然是美术教学的重点,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那就会出现这样的一个问题:教师课前准备的有组织性与引
导学生自主学习、创作的无组织性的矛盾。如何来克服这一矛盾呢?教师应该在课前就充分的考虑课堂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突发情况,并在出现情况时,能灵活“应变”进行有必要的“干预”,既做到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美术课堂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但往往一味的追求美术课堂的有序整齐又可能会限制学生的创造力的发挥。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呢?那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要根据课程需要灵活安排课堂教学形式,不片面追求小组合作这一形式,使美术课堂教学做到即灵活多变又收放自如,真正的做好课堂教学组织者的角色。一堂高效、有序的美术课,应该是活而不闹的,也就是:课堂气氛要宽松,学生思维要活跃,创作表现时要静心。
四、美术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一堂成功的美术课,不仅在于教师对课程标准的深入研究,对教材内容的把握,更重要的是教师对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把握”。
比如在教学过程中课堂的问题设臵要有让学生有讨论的价值,让学生学会质疑。“给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关键在于教给学生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也就是说,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是“鱼”,而应是捕鱼的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获得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在教学环节中要尽量简化不必要的教学环节,避免华而不实的无效环节,优化教学设计是高效教学的前提。课堂教学的关键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学方法是否灵活,教学手段是否优化。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里的“诱导”其实就是教学思路的把握,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拓展学生思维,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使学生主动又快乐地学习。另外,在美术教学中,还应注意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融合衔接,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将抽象的知识灵活引入学生的实际生活来理解实践,实现各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
教师的课堂示范。美术课堂上,教师的示范更易于学生更快更好地
掌握,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思路。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深厚的专业功底,课堂中要做启发引领性的美术技能示范而不是处处示范。
五、美术作业的评价:
一堂美术课要让学生很好地完成符合教材要求的作业难度较大,美术课小学一周两节,初中一周只有一节,有时候学生刚准备好工具做了一半就要下课了,作业又不便拖到下课时间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是不情愿地收起绘画或手工工具,将作业交出来,这样的作业“半成品”的居多,做得特别快的虽能做完,但也比较“粗糙”。长此以往,对学生的兴趣、技能的训练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教师可以适时以课后拓展的形式将学生的作品引入课后生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课堂所学知识在生活中得以迁移和应用,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新课改中提出的作业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等。而教师在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时,更应该站在所任年级学生的思维角度来看待他们的作品,要善于发现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给他们积极的评价和鼓励,而学生的自评、互评又能给学生以参考和借鉴,自主发现作品中存在的问题。
策略二:明确美术课堂教学应具备的以下条件
1、使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目标、本课知识点,获得本课的学习方法,掌握了相关的美术知识技能。学生认知充足,感觉愉快,就会有一定的成就感,目标达成度就会越高。
2、学习的方式不是一成不变。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尽量让组内每个同学都能有发言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只是流于形式,应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合理搭配,不是为了小组合作而小组合作,应在真正遇到有挑战性的、学生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展开小组合作学习。
3、课堂评价并不仅仅是作业完成任务后的点评,应贯穿于课堂的每一部分。只不过在作业点评时突出一些。点评的内容应包括学生的技能方法、情感价值观、合作态度等等各方面表现。对学生评价应采用学生
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重视学生互评的方式与方法,重视客观评价。激励手段中鼓掌和表扬最好不要。
4、课堂示范不用从头到尾。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余地。教师也可以从局部入手,让学生参与进去。(中国画的示范要加强)
5、美术课堂中的板书设计必须要有,板书的多少可根据本课的具体内容设计。
6、美术欣赏课中安排学生的动手实践环节可结合内容适可而止。欣赏课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语言评述能力。
7、多媒体应用要恰到好处,为课服务。一堂好课的标准不是课件做得多么好,要明白课件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工具和手段。
8、不要让学生用朗读课文代替回答问题。课堂提问也不是简单的“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而是针对教学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探究讨论。
9、美术课堂秩序不一定要坐姿统一、发言举手,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教师要善于倾听,鼓励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不同意见与看法。
10、作业展示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展示的尽量都展示,既使再差也有亮点。
问题四:美术教师的付出与收获。
应试教育体制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瓶颈”,与语文、数学、外语等主科相比,美术学科属于“小科”、“副科”,有不被重视的劣势。主课、副课的概念无论对老师、学生、家长都已有了深入的影响,认为美术课就是教学生画画,小学科无足轻重,潜移默化中削减了对美术教育的重视。较多学校的美术学科不受重视,学校“评先树优,职称评定,进修深造”等机会都离美术教师甚远,这些现象也极大地挫伤了美术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多种原因促成了有的美术教师工作中存在惰性,不思进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工作责任心不强,消极应对。还有一部分美术教师缺乏进修学习交流的机会,导致知识老化,观念陈旧,技能退
化,工作懈怠。
问题分析:美术教师在实践中应注重自我学习、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调控,活到老,学到老,严于律己,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牟平区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音体美课无例外”、“技能抽测”等措施,给美术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一直处于学校教学薄弱环节的美术学科,回归了它本来的地位,为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策略一:以实际行动体现新时期美术教师师德风貌
自觉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树立良好的为人师表形象,要做到热爱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要做到以身作则,自觉修身养性,以德服人,以德立教,要不断塑造鲜活、生动的人格魅力;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让每一名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策略二: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1、教学评估和经验交流是美术教师队伍建设的又一个优良传统。美术教学要扎实开展好“三标”活动:一是立标,将具有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扎实教学功底的美术教师确立为“立标”人,上好“立标”课。二是学标,组织学科教师观摩立标课,开展好观课、评课、议课活动,促进美术课堂的高效。三是达标,到2012年12月以前,在立标、学标的基础上每位美术教师要上好一节“达标”课,迎接教体局组织人员对达标课的推门听课验收。
2、利用美术教研会时间不定期的组织教学观摩活动,通过观摩,总结好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并提出问题,指出不足,互相交流经验,为下一阶段的美术教学工作做好准备。让老师了解了不同年级段的教学情况,使美术的整体教学更有连贯性和针对性,让学生的学习更为紧凑、更有实效。
3、加强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激励着美术教
师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进一步深化教研力度,在研讨过程中,以教学中一些现实的问题,进行交流学习,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有效的促进了教学工作和课题研究,提高了我区美术教育整体的教研能力与研究水平。一起探讨教学手法,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充实完善各自的教学方法,使每个人在教学中逐渐形成鲜明的教学风格。
策略三:加强教师技能和教学比武,促进美术教师专业化成长 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美术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参加国家、省、市级比赛选拔优秀人才,本学年将组织美术教师专业技能和教学比武活动,让每位教师在比赛的活动中学会交流、学会反思、学会借鉴,学会探索、学会创造,在真正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同时,也使每位老师的专业水平在活动过程中快速成长!
策略四:完善教师考核机制
改变观点,平衡美术学科与其它学科的教师考核机制,有利于调动美术老师的积极性。
问题五:“体艺211项目”技能检测与美术课堂教学的之间的矛盾和衔接
自实施“体艺211”技能检测以来,全区的中小学生的艺术活动也丰富起来,学生从原来的死记硬背美术理论到现在的重视“技能训练 艺术表现”中来,全区形成了浓厚的“练技能,促能力,提素质”的活动氛围,学生的活动丰富了,从书本中解脱出来。然而通过实践检测,众多新的问题和矛盾也出现在我们面前:美术课堂教学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部分教师摒弃课本,一上课就组织学生练技能,忽略了课本知识的传授。还有的教师为了取得好成绩,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忽略了美术技能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导致学生的美术技能学习出现了“只会表面,囫囵吞枣”的现象。
问题分析:“体艺211项目”实施以来,学生的技能活动丰富起来,但学生的美术技能学习毕竟只是一种爱好和素养的培养,不是培养专业 的美术生,教学中要遵循美术技能学习循序渐进的规律,明确“体艺211项目”的正确导向,重视学生美术技能过程的学习和培养。
策略一:正确领悟“体艺211项目”内涵和方向
切实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让学生真正掌握简单的美术技能特长,通过学生的动手体验,了解和体会美术技能的过程和方法,并结合美术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加以引导,做到知识和技能并重,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策略二:完善美术教学评价体系,规范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学工作 力争把美术教学常规工作指导、检查与“体艺211项目”结合起来,通过学生美术作业的检查、推门听课、基本技能和理论知识的非书面抽测等评价检测手段加强“体艺211项目”的评价检测力度,只分等次,不排名次。根据课本内容引领适合学段的考查难度,减轻学生负担,指导美术教师切实做好理论结合实践,在技能训练中深入发展学生的艺术特长,提高学生综合艺术素养。
策略四:开展丰富的校园艺术活动、美术教学研究、美术课题申报等活
丰富的艺术活动是美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实践和创造能力的发挥,给学生更多参与的机会,并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因地制宜的根据学校师资、学生特长、学校资源等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艺术活动,深入学生美术技能的学习,也为国家、省、市级各类书法绘画比赛选拔优秀人才和作品,丰富“体艺211项目”活动。
策略五:积极参加美术业务培训活动,提升教育理念
从美术教学理念、美术教学能力、教师的美术专业素养等方面的培养,形成从事美术教学的教师只要努力就能上“台阶”的成长机制,从而促进美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从根本上提高我区的美术教学质量,实现“体艺2+1”项目的目标。
新的课程改革还在继续,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难免会存在误解和片面认识,今后我区的广大美术教师会用先进的教学理念理性地分析和处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努力寻找差距和不足,以扎实的工作态度为我区今后的美术教学改革把握好正确的方向!
第五篇: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人生聪明识字起”。识字是语文基础能力之一,基础是事物最重要的部分,基础不牢固,上面的建筑物无非就是沙上的建筑。在学习中,经常可以发现学生由于识字量的缺乏,往往在遇到课外读物时造成语言障碍,进而形成理解障碍,最终导致了阅读兴趣的下降。而小学低年级是学生阅读习惯、阅读方法培养的最佳时期,错过了这一时期,即错过了学习语文的最佳时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如今,识字教学已受到了越来越多老师的关注。但是,在目前的识字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文章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 识字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 阅读兴趣 最佳时期 基础能力 语言障碍 课外读物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小学语文教师特别关注的一个问题。《标准》指出:“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识字写字教学在完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目标和任务具有多方面的意义。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培养语文综合素养的前提和保障,是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必要手段。它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近几年,我国进行了教材改革,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识字写字教学仍然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内容,必然在这一块知识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小学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新课标实施以来,在识字教学上出现了不少新问题,如识字任务加重。低年级的识字量就从课改前的950个提高到了2000—2500个。识字量的增加使教师在教学上出现了一定的难度。有的教师觉得识字量大教不完,而上课的时间有限,学生必须占用大量的课外时间来进行生字巩固,这样老师、家长和学生都感到有一些负担。还有一种现象就是学生对生字的复习巩固问题,也就是学生的错字率和忘字率比较高。许多学生头一天教的生字等第二天来听写时出错率就比较高。特别是农村的孩子,放学回家后父母都还不在家因此没人监督他们做作业,对当天学的生字没有及时的巩固这就造成了学生生字回生率的增高。在教学识字过程中许多老师还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如在新教材中我们提倡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是引导者。因此我们提倡孩子用自己的方法来识记生字,但是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孩子的识字方法特别的多,但相对来说,老师应该从中选择最优的方法来帮助孩子更有效的识字。这样就产生了一个矛盾,到底是强调最优化呢还是强调识字方法的多样化?因为最优化还有一个嫌疑,就是怕变老师牵着孩子走,使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得不到发展,这样一来在表扬一个学生的
同时会挫伤其他学生的积极性。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必定要不断的寻找适合学生的心理发展及兴趣的教学方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初入学的儿童正值语言和思维发展的最佳期,为了尽快学习书面语言不得不大量认识汉字,而儿童的口头语言和思维认识能力远远超出识字能力,这就产生识字跟不上语言和智力发展的矛盾。如果我们的识字教学方法不当,必将挫伤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必须加强识字与听、说、读、写的联系,使识字与语言能力及各种智力全面和谐发展。儿童识字认知的心理历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一是将未经解释的视觉信息登记在视觉处理系统(感知字形);二是将登记的视觉信息编码使其代表某些信息(分析字形);三是把编码的信息也对该字的特点的记忆表征相连接,发掘表音,表义线索(声旁、形旁等)。从“心理词典”(对出入学儿童来说主要是口语经验积累)中提取相对应的义项,从而建立形、音、义的联系。根据儿童识字的心理规律我觉得在识字教学中采用了一种趣味教学法。以趣为眼,用生动有趣的各种形式打开学生的视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在自信的心态下学习汉字。
2、忽视学生自主识字的问题: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识字量有明确规定。为完成识字目标,教师采用的识字教学方法大多局限在教法层面,研究如何让学生多识字、快识字,很少从学法层面研究如何给学生创设足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识字。同时,在识字教学活动中,往往教师讲解占用时间长,而学生亲自观察分析、比较识字过程少,学生参与识字的竞争意识、动手践能力较差。大部分学生由于没有学到科学有效的识字方法,还未养成良好的识字、写字习惯,加上工具书运用不熟练,有的学生甚至对常用的检字法也很陌生。虽然识字教学占了小学语文课的不少的时间,可许多学生到毕业时还未获得读书、读报的基本能力,这实在是小学语文教学特别是识字教学的悲剧。这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 学生学习方式的基本理念尚有一定距离。
3、忽视识字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的问题 :现行语文课程标准过于强调以教材为本,教材中要求认的字教师就教得 透;教材中不要求认的字,教师就不教。把学生的识字学习限定在课本上,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远离生活。学生识字难度大,记得快,忘得也快。识字教学的对象是学龄初期的儿童,他们只有六七岁。心理学研究证明,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共同的心理特征是:好动、爱玩,不能长时专注某一事物,喜欢接触形象、具体的、有趣的东西,记忆力比较强,但易记也易忘„„根据小学生的思维记忆特点,他们对汉字的识记属于机械记忆:通常通过字形的分析或对汉字进行整体记忆。虽记得快,但汉字之间很难行成有效的联系,组成有机的知识结构,因而也容易忘却。学生们记得快,忘得也快,学习汉字时的回生率较高。
4、忽视识字教学中的写字指导在教学中,有相当多的教师认为:现在在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手段很方便,写字用不着老师示范,用电教手段出现,写生仿照写就行了,再说现在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还有多少文字是需要手写呢?我认为这是人们对汉字认识的一个误区,在识字教学中,教师重视对学生的写字教学,能更好的掌握汉字的结构,造字规律,让学生在写字的过程中加深对汉字的认识,理解和运用。
二、小学识字教学问题对策 :1.遵循汉字的构字规律进行教学的策略 :汉字的构成是有规律可循的。汉字虽然数量繁多、结构复杂,但主要是通过“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这四种方法构成的,形成了一个科学的体系。下面介绍 象形、指事两种结构汉字的教学方式。①象形字的教学。象形字的教学,一般可以根据汉字的构造特点,按照“实物彩图→概括抽象图→古体字→楷体字”的顺序进行教学。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认识事物简单的特点,采用形象的教学方法,把事物原来的样子临摹到黑板上,学生看懂图意后再写出这个字。如:日、月、网、山。笔画稍多一点 的独体字,如“鸟”,可以形象地告诉学生哪是鸟头上的翎毛,哪是鸟头和鸟身,哪是小鸟的眼睛。这样的教法,学生 很乐意学,学起来又很有趣。②指事字的教学。指事字是用抽象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上指事符号造出的字。指事字的教学,一方面要把复合的形体根据构形理论分析开,另一方面要把分析出来的指事性符号的指点作用讲清楚。如“刃”字,在讲解的时候,先要把它分析成“刀”和“丶”两部分,然后要讲清楚“丶”的作用是指明“丶”所处的位置就是刀刃,从而建立起字形和字意之间的联系。2.遵循儿童识字认知规律进行教学的策略:儿童识字认知过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一是感知字形,二是分析字形,三是记忆字形,从而建立音、形、义的联系。心理学的研究早已证明,6 岁左右是儿童书面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我国儿童6 岁入学,已经进入这一时期,这就要求我们遵循儿童识字的认知规律,抓住时机,把识字教学作为重点,为儿童学习书面语言打好基础。①突出教学重点。初入学的儿童,其空间知觉的特点是大体轮廓的知觉占优势,分化能力还处于低级阶段,因此,对字形中的细微差别、字形空间配置的精细辨别都感到困难。如刚学汉字和阿拉伯数字时,儿童常常会出现把“少”写成“小 ”,把“3”写成“ε”等现象。另外,从儿童言语能力的发展角度看,儿童在入学前的言语交际中,已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字音和字义,已建立了初步的音义联系系统,但音、形和形、义系统尚未确立,这就要求在进行识字教学时,把字形的教学作为重点,建立音、形、义之间的联系。②降低识记难度。心理研究表明,刚入学儿童的形象记忆与机械记忆开始进入高峰期,意义记忆进步迅速。在识字教学中,对识记材料进行加工,有助于学生识记。大量的研究表明,在汉字音、形、义三要素中,字形识记是难点。要突破字形识记这个难点,可以依循汉字构字规律,降低字形识记的难度,也可以利用结构重组规律,采用在熟字基础上学新字的方法进行教学。
3、在识字教学中加强写字训练。虽然现在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但是一定的书写能力也是应该具备的,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除了加强对汉字的认识,还应该重视对汉字的书写指导,在写字的过程中,注重汉字的结构,不同结构的字在田字格里应该怎样安排,写出来的字才美观,这是师生在合作学习过程应该探究的让学生在写字的过程中感受汉字的美,从而加深对汉字的认识理解,甚至触类旁通。每个汉字都是音、形、意的统一体。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每个生字的具体特点和儿童的心理特征,抓住音、形、意中的主要矛盾,有重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此外,在写字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书写过程示范是尤其重要的。教师的书写示范不仅能向学生提供直观的写字技巧,便于学生观察模仿学习,缩短学习进程,而且也会对儿童的写字兴趣和书写风格产生很大的影响。我们经常在听课中发现,老师的教学环节刚步入到写字指导
时,下课铃声就响了,要么就是学生没有来得及动笔书写,要么就是老师没有范写没有讲解就得被迫下课,只得布置成家庭作业回家练写数遍,其实这就是造成书写质量不高的原因。可以试想,把抄写生字留作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自行完成,老师在作业本上看到的只是这些字写得对不对,而学生在写字的时候习惯怎么样,写这个字时笔顺是否正确,是否用心„„是全然不知的,所以生字的书写必须得在课堂上完成,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指导。不了解这一点,只是口头要求学生写字,一个字写多少遍,学生盲目、机械地抄写,写不好,还要挨老师的训斥,老师气急,学生也十分委屈,丧失了学习写字的兴趣和热情。因此,教师首先要练好写字教学的基本功,保证在课堂上有充足的指导、书写时间。在指导生字的书写时,一年级是书写的起步阶段,老师要指导的细致,像这一笔的笔画怎么写,这个字的笔顺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每一笔的占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都要强调指导到位;二年级的写字指导就不同于一年级,就可以有轻重之分,和识字教学一样,简单一些的字可以略放手,字形复杂的字可作为重点指导。引导学生观察一些能帮助认识汉字的规律,如在上《日月潭》一课,其中要我们识十二个生字中就可以引导学生寻找规律。同结构:六个字是左右结构,三个上下结构,三半包围结构。同偏旁:纱、绕、约
新旧联系:岛—鸟、纱—沙、绕—烧、浇 偏旁比较:建—迈、迷、迹、追
让孩子找找生字规律,不但引起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使孩子在找的过程中能自主的认识生字。赞科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在识字教学我们要不断探索,寻求更能激起儿童学习兴趣的更完善的教学方法。
4、从玩中学。在识字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有好多学生明明刚才还认识这个生字,可是只要把这个生字挪个位置,他又不知该念啥了。看来学生没有真正记住这些生字宝宝,他们只是根据生字固定的位置、大体的形状强迫自己硬记。我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时我出了两个字谜:“不上不下——卡;兔子差点不见了——免。”出人意料的是学生一看是猜谜,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不仅猜出了字谜记住了生字,还主动的要求给其他生字也来编字谜。我恍然大悟:原来在生字的识记中引入谜语,让学生通过猜谜来学习和记忆一些生字,会极大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那我们何不多创设一些猜谜游戏呢?于是我就有意识地利用简单的谜语来帮助学生记忆生字。如在学习“苦”字时,我出了这样一个谜语:“一家十口住草房”。话音刚落,孩子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还说出了自己猜谜的方法。如学习了“田”字,我说字谜:横看三,竖看三,写出来,不是三;学习了“雷”字,编成“大雨落到田上”;学习了“团”字,编成“国字玉出门,人才进了门”;在写“非”字时有个学生总把三横写成四横。说了几遍还是错,我灵机一动编了这样一则谜语:“一个猪槽两头通,六头小猪两边拱。”那学生一听有趣极了,连说记住了,此后那孩子再也没写错过。这些喜闻乐见的谜语,学生容易接受,学起来
兴趣浓,效果好。可能是猜谜猜上瘾了吧,后来,我班的魏依帆还根据我的“团”字给“闭”改编了谜语:“闪字人出门,才字进了门。”博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此外还有更绝的,金晨炜小朋友根据自己的理解还给“怕”创编了谜语:“心里白茫茫的一片”。孩子们的进步真是令人折服!小小的一则谜语,竟然能激起学生如此之大的学习热情。看来兴趣才是学生识字的不竭动力。我们把猜谜引进识字课堂,学生不仅生字学得津津有味,还加深了对生字的印
5、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我想学生的姓名是学生最熟悉的语言因素,每个人的名字也都是小伙伴们愿学愿认的,把班里31位同学的名字收集起来作为识字的材料,相信学生定会兴趣十足的。把每个学生的名字都贴在宣传栏上,这样学生劲头来了,一下课就蜂拥而上,仰起头大声地读着小伙伴的名字。碰到不认识的字时,同学间还会相互帮忙、相互提醒。当同学名字的三个字中有一个不认识时,小朋友们还会开动脑筋,利用名字的读音来认识生字。当找到自己的小星时,有小朋友会兴奋地用小手指点着自己的名字,开心地告诉大家:“我叫某某某,我的名字是这样写的!”在名字魅力的吸引下,在这种“奔走相告”的氛围中,那些原本十分枯燥的汉字变成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像一颗颗种子一样深深地扎根于学生的头脑中。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它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是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最容易受情感因素的感染。所以,我们在识字教学中,应该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地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去。其实,在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渴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一个成功者。他们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认识事物,得到肯定的孩子获得了心灵上的满足,在满足中体验着成功带来的欢乐,之后他们会用更积极的方式去探索、去创造。只要我们正确把握识字教学规律,拓宽识字教学渠道,优化识字教学方法,激活学生识字兴趣,让识字教学充满情趣,还识字教学以精彩。
6、注重有机整合、培养语文能力:识字与书面语言的学习具有相互促进的规律。识字教学是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但这并不意味着整节阅读课都是进行识字与教学。《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阅读”提出这样的目标:“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因此,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不仅承载识字教学的任务,还担负着积累语言、阅读教学的任务。阅读教学中应该将识字、阅读积累语言有机融合,倡导在阅读中识字,在识字中阅读,从而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要做到识字、阅读和语言积累的有机整合,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设想学生的阅读期待是什么,充分估计学生学生学习的难点和兴奋点,依据学生实际设计教法,没有固定的法则和程式。识字、阅读和语言积累有机整合,要体现在每篇课文教学的不同课时中。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一项课文能力的训练不是平均使力,而是针对不同的教学重点、难点而灵活实施方法。
7、依据课标教材、创新命题形式:新课标要求评价识字要考查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识字的能力。同时要关注学生日常识字的兴
趣。有些试卷对识字试题的设计还不能摆脱传统窠臼,让孩子们做一些板着面孔的试题。诸如“给加点的字注音”、“看拼音写词语”、“多音字组词”、“其字共几笔,第几笔是什么”、“用字组词”、“给加点字的字义选项”等等。
小学语文考试命题,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考试命题,首先应依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实际,分清两类字教学的不同要求,然后根据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创新命题形式,改进设题方法。诸如,将一类字编成小故事,让学生通过阅读,回答提出的问题,在回答问题时不会写的字(即未学过的二类字)可以用拼音代替,也可问老师。考查二类字可设计成“听写生字”、“听写词语”、“加偏旁组成新字”、“换偏旁组成新字”、“选偏旁部首组成新字”、“选字组词”、等题型。考查字典识字法,可举出例字,让学生写出查字方法、读音、页码,组词。考查自创识字法,可让学生写出几条平时最喜欢的识字方法等。同时还要使这些题目的编排、呈现方式带有儿童情趣。
总之,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在教学设计中,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注重在语境中理解字义,注重识字方法的交流与创新,注重写字规范的相互评价,使学生能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在自我评价和获取评价的过程中,产生主动学习汉字的愿望和热情,培养自主识字、主动识字,创造性识字的能力。识字教学的有效策略很多,只有师生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就会有新的发现。我愿意做一个探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