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时间:2019-05-15 06:35: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第一篇:《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在教师、学生、学校等方面存在问题,对此,提出对策如下:要引进专业人才、提高教师素质、加强监督管理;转变教学理念、苦心钻研教材、改进教学方法、完善考核形式;改变学生观念、树立职业理想。

关键词:中职教育;思想道德建设;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5-0210-02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工作,进一步增强德育课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和时代感,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教育部于2008年将《职业道德与法律》列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必须课。

一、开设《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意义

从本体论上来说,《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一门讲授各种职业人所必须遵循的职业道德和日常生活中人们所必须知道、遵守、维护和运用的一些法律知识。由此可见,学习《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意义非凡。

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当代中职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对中职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学生不仅要积极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还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水平、专业技能和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知识。学习《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可以帮助中职学生掌握必要的职业道德与法律知识,进一步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和社会主义法治意识,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促进全面健康成长。二是党的十八大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众所周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可以帮助中职学生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做知荣辱、有道德的人。

以上内容既是《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开设的原因,又是学习《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意义所在。

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就本人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谈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教师方面;二是学生方面;三是学校方面。

(一)教师方面

1.教学理念偏差。古语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当今社会绝大部分老师是能做的,但是也会有些老师做得不足。这一点,在中职德育课方面尤为明显。究其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一是社会上的很多人、企业等诸方面对中职教育认同感普遍很低;二是学生素质方面也不是很高。这就导致,教师本人认为这些学生“孺子不可教也”,很难培养出“经天纬地,济世救国”的人才,从而对职业的成就感认同不高。所以,他们在教学方面不会那么用心钻研,讲课有糊弄的成分。笔者认为,学校和教师共同的理念应该是:“让每位学子拥有幸福人生。”他们虽然不能成为国之栋梁,但是他们只要能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辛勤劳动、服务大众,并且感到幸福快乐。他们就是在为社会做贡献。作为他们的老师,应该感到高兴和满足。因为,教师教书育人的价值实现了。

2.教师资源缺乏。表现在教师数量和教师专业素养两个方面:一是学校本身德育课教师就少;二是由于教师缺乏成就感,很少有老师愿意教德育课。所以,学校会请一些专业课教师或者在读研究生(包括非专业对口的研究生)兼职交德育课。学生本来就对理论性很强的德育课反感,再加上以上老师专业素养相对较低。所以,学生会经常逃课或者上课做其他事情。这一点笔者深有体会,虽然笔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在读研究生,但是课堂效果也不理想。

3.教学方法陈旧。一是部分学校多媒体资源的不足,导致有些教室至今还没有多媒体设施,老师只能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二是部分学校师资队伍老龄化严重,年龄大的老师不会用多媒体教学,也只能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三是有些年轻老师,即使会使用多媒体,也往往是在网上下一些别人上传的课件,没有自己的特色和针对性,起不到想要的效果。

4.考核方式老套。“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可见考试,对学生的重要性和可怕性。中职学校德育课是考查课,是由任课老师自己决定考查形式。相对其他科目考试来说,简单一些。也正是如此,学生往往马马虎虎应付。有些老师也马马虎虎,考查也就是写篇小论文或者是交一份作业,很难起到考查的效果。

5.理论脱离实践。《职业道德与法律》既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注重实践性的学科。二者的有机结合,是必然的。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二者往往背道而驰。有些老师只是在课堂上大讲书本上的理论,在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日常生活中,本身都不能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学生怎么能信服。

(二)学生方面

1.生源质量相对较差。中职学校生源质量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学生学习成绩差,他们中大多数是来自学习成绩差的毕业甚至还没有毕业的初中生。二是社会上打工的未成年人,感到打工困惑,想再回学校学习。三是没有考上高中,又想要文凭的学生。

2.理想信念淡薄。许多中职学生对国家大事、时事新闻、职业理想、个人理想毫无兴趣、漠不关心,对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缺乏信念,把花样年华浪费在恋爱、吃喝玩乐、打架斗殴、拉帮结派,梳妆打扮上。

3.厌学情绪严重。由于中职学生本身学习成绩就差,加之进校目的和动机不纯。所以,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思想。有些学生还经常无故迟到、旷课,即使勉强来听课也是聊天、玩手机、睡觉,不做作业或者抄袭他人作业,考试作弊或者不参加考试。

4.思想认识不足。部分中职学生分不清真善美、假恶丑,只要自己过得“爽”,过得“任性”就满足了。他们热衷于吃喝玩乐和恋爱,不分环境,不顾场合,抽烟喝酒、打牌赌博、搂搂抱抱、卿卿我我。

5.道德滑坡。有些学生好吃懒做,以多欺少,偷骗抢夺。有些学生缺乏最基本的文明礼貌,不团结同学,不尊重师长。有些学生破坏公共财物,不讲究集体卫生,不注意公共形象。以上种种现象,他们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6.法律意识淡薄。由于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中职学生的法律意识非常淡薄。有时,就连自己是否违法犯罪都不知道。部分中职学生经常出现偷窃、敲诈勒索、打架斗殴、拦路抢劫等,甚至还出现女学生未婚先孕,将婴儿杀死的现象。

7.心理素质差。由于受年龄和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部分中职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差。轻者表现为自卑,不愿与人交流;抗压能力差,遇到一些小事就过度焦虑。重者患病,精神抑郁,甚至选择自杀。

(三)学校方面

1.师资队伍不足和教学资源短缺。上文说道,部分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师不仅数量不足,而且教师业务水平也有待提高。同时,教学设施的数量和质量也存在很大不足。这些,对德育课的教学极为不利。

2.监督管理不足。部分中职学校对德育课老师的教学监督存在漏洞,不查教师的教案、课件、课堂。有时抽查,形式大于实质,效果很一般。对于外聘和兼职教师的管理更是过于宽松,只要教师按时来上课就可以,至于所讲内容、课堂效果如何,经常是不闻不问。

三、几点对策

(一)引进专业人才、提高教师素质、加强监督管理

首先,学校要下大力气引进专业人才,建设一支思想道德高、业务水平强的师资队伍,是教好德育课的根本所在。这就要求,学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招聘相应数量的专业专职教师,充实教师队伍。同时,学校还要尽可能多的提供教师学习、进修、科研的渠道,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其次,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特别是外聘和兼职教师的教案、课件、课堂效果等方面的监督。对于不符合学校教学规定的教师,学校要及时督促其改正。最后,学校自身也要完善管理。比如,加强对德育课的重视力度,增加与德育课相匹配的课时数量;把德育课与学校日常的德育工作相结合,校领导和教师要以身作则,起到带头示范作用;聘请相关专家来校讲学、组织学生观看法治节目、参观爱国基地等都是很好的德育形式。

(二)转变教学理念、苦心钻研教材、改进教学方法、完善考核形式

第一,教师本人要十分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即使身处中职学校,也是在为家庭、国家、社会培养人才,都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有些中职学校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把启迪学生思维、改变学生人生、培养学生成才作为执教理念。第二,教师要苦心钻研教材,把重点知识从多而广、大而杂的教材中甄别出来,在有限的课堂内,最大化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教师还要做到“不唯书,不离书,提炼书”。第三,好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可以在改进方法上下功夫,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谈一下自己的教学方法。首先,“深入学生”和“哥们义气”相结合。每次上课都会提前20分钟左右到教室,像哥们一样和他们聊天,拉近彼此的距离。同时,了解学生的状况,以便上课时把课本知识与他们的实际相结合,做到有的放矢。其次,“拉拢贿赂”与“同上贼船”相结合。每次上课前为了提起他们的精神,活跃课堂气氛,会放一些学生喜欢的歌曲和短喜剧,有时上课程内容后,还有时间就放电影。为了看电影,他们往往会很配合老师学习本节课程。最后,“自由平等”和“形式多样”相结合。“学生的课堂,学生做主”。例如:他们回答问题可以不用站起来、可以选择不回答、可以像电视节目上一样请求其他同学回答、可以质疑问题;他们迟到、去洗手间可以不用打报告;等等。但,不是无原则的自由。他们往往都非常配合,违反纪律反而少了。笔者讲课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在讲职业道德方面,会播放一些与课本知识相关的视频。例如:《道德观察》《老梁故事汇》《感动中国》等。在讲法律部分,会播放《法律讲堂》《今日说法》《天网》《一线》等等与课本知识相关的视频。有时,会尝试让他们中的佼佼者上台讲述发生在自己身上与课本知识相关的经历,甚至讲课。笔者也会和他们分享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与课本知识相关的故事。总之,在课堂上没有问题回答错误这一说。所以,笔者的课堂学生们很活跃。第四,考核方式很“任性”。学生们最怕考试。所以,笔者的考试很简单。但是,要求学生平时认真学习。平时成绩占百分之六十,考试成绩占百分之四十。考核方式也多样,例如:可以选择考试、可以选择写小论文、可以选择讲课等等。总之,学生选择自己最擅长的考核方式。“一个都不会挂科”。

(三)改变学生观念、树立职业理想

“内因决定外因,外因对内因有反作用”。学校和教师在改变自己的同时,更要改变学生的观念,让他们认识到中职学生通过刻苦学习也可以拥有美好的明天。从而,激发他们的斗志,树立其远大的职业理想。

参考文献:

[1]张伟.职业道德与法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2]刘建清.对《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教学的一些思考[J].纺织教育,2009(8).

第二篇: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有效教学——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培训心得

赫章县民族中学:项维

课堂教学中,只有努力地满足学生的认知活动,才能让学生爱学、好学、乐学,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然而教学设计时,有的教师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忽视对学生学习需求的分析与研究,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在新授课中无视学生的认知需求。

例如在函数的奇偶性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采用在学生已经熟悉的函数单调性的基础上,联系数和形,通过对两个特殊函数的研究抽象出函数奇偶性的概念,表面上看体现了转化(化陌生为熟悉)和数形结合的思想,符合由熟悉到陌生,由特殊到一般,由直观到抽象的认知规律,但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为什么要研究函数的奇偶性?其意义何在?价值是什么?只是按照自身的主观意志组织活动,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认知需求,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调动。

(二)在复习课中漠视学生的心理需求。例如在等比数列的复习课时中,有些教师先请同学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等比数列定义(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3)等比中项的概念(4)等比数列的基本性质。然后在学生一一回答时教师分别对等比数列定义中应注意哪些关键、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中,强调要对公比q讨论;等比中项应该有正负两个;等比数列性质中注意与等差数列的性质类比。粗看起来教师开门见山抓住关键,直奔主题,对知识的复习到问题的训练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动口又动手,教学容量大,节奏快,“效率”高,但实际上一问一答式的活动则是知识的简单重复和再现,其中有多少内容是学生不熟悉的呢?有多少是学生感兴趣的呢?有多少是需要深入探究的呢?这些问题的思维价值在哪儿?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吗?这样的教学设计只考虑到教学任务如何快捷、顺利地完成,却没有看到学生的心理需求,抽象、枯燥的知识往往使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和激情,感到疲劳和乏味。复习课让学生重新温习已经学过的定义、定理、公式、法则和解题方法是必须的,但是这种重新学习是要通过学生的再认识和再实践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并进一步提高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身学习能力。复习课担负着查漏补缺、系统整理以及巩固发展、提炼升华的重任,应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充实感,知识上的价值感和应用上的协调感,由此提高兴趣,开发潜能,使复习课能上出新意来,这是非常重要的。

(三)在综合运用课上忽视学生的发展需求。例如函数性质的综合运用课,教师这样组织复习,先请同学思考回答以下问题(1)若函数f(x)是奇函数,如何用符号表示?用图形表示呢?(2)若函数f(x)满足f(x+2)=f(x)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呢?如何用文字语言叙述?怎样用符号表示?(3)若函数f(x)满足f(1+x)=f(1—x)则函数f(x)的图像有什么特征?这样复习导入加强了学生对数学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像语言这三种语言的理解和相互转换,加强了学生对函数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学生可能也能积极参与,踊跃回答,教学效果似乎不错,但课堂上学生的活动基本上时教师安排好的,问题都是预先设计好的,问题的解决也要依赖于教师的指导,学生缺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能得到很好的发挥,更没有体现出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偏离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预设、教学策略的运用、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流程的设计等等都应立足于“实在”,都要着眼于“有效”。

鉴于上述存在问题,建议采取如下应对策略。

(一)创设积极的求知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

苏联心理学家教学家鲁宾斯基曾经说过“对于形成任何一种能力都必须首先引起对某种类型活动的十分强烈的需要”。需要是产生动力的源泉,要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应该努力为学生创设积极的求知情景,把教师要教的变成学生要学的。如函数的奇偶性新授课,教师阐述对称性在实际生活中的许多地方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火箭为保持飞行方向和飞行平移尾羽成中心对称设计;汽车为易于驾驶设计成轴对称。对称也是函数图像的一个重要特征,通过图像的对称进而得到函数的一个重要性质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函数奇偶性的内在要求和数学探究的兴趣、欲望。

(二)以问题为出发点,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产生认知的焦点。数学教学要以问题作为教学的纽带,把知识的认知和建构过程当作问题解决的过程。也就是说数学学习是学生独立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就必须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和解决问题,要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引发出所要研究的问题,并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索性的学习中,体现求知的艰辛和快乐,锻炼思维,增强自信心,激发求知欲。问题可以由教师设置,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发现。而由学生自己发现,提出的问题,更接近学生的思维实际。教师以教学的首席身份将学生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活动中来,即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又启迪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引起认知冲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乐趣,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组织探究活动,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教学艺术的本质,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关键还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求知欲是学生主动探索问题和深入研究问题的原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当学生发现令他们不解或者感到有趣的事物时,好奇心就会激发起来,他们就会积极地提出问题,并想方设法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提供人人都参与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获得数学活动的体验和经验。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活动,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还要让学生提供一种经历,使他们在这种经历中,能够实现情感态度、意志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学生的认识总是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起关键作用的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想方设法启动学生思维的闸门和想象的翅膀,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实效。课堂是不可再生资源,在现行的新课程标准和新高考形势下,特别是在江苏省教委的“五严”规定下,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显得尤为迫切,而要取得高效的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学设计应该是关键,值得各位同行深思。

第三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浅析

加大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一方面可以提高高校教师道德素养、形成优良师德风尚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也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同时还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教师一生中需要接受多种多样的教育和道德影响,但最主要的是职业道德。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身负教书育人、传道授业的双重重任。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师的天职。然而,当前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参差不齐,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亟待得到加强。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敬业精神

一方面,教学态度不认真。部分教师缺少对教师工作的认同感和使命感,缺乏对教育的热忱。因此,他们在备课过程中马虎、随便,以为只要照本宣科,便能应付了事。此外,部分高校教师不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单调无聊。另一方面,科研态度不严谨。部分教师把科研当成是评职称、评奖项的工具。很多人没有经过严谨、科学的调研、实践、论证就草草地出“成果”,甚至照搬照抄别人的成果,从而使我国高校产生了严重的学术腐败及学术泡沫现象。

(二)功利思想严重

部分高校教师重利轻义,甚至唯利是图。一方面,部分高校教师接受学校工作安排时不以教学需要为原则,而是以是否对自己有利为原则,并且不考虑自己的能力与责任。另一方面,少数高校教师对本职工作敷衍了事,却热衷于第二职业,甚至擅离职守,把大量时间投入副业,影响了教学、科研质量。

(三)对学生缺少关爱

部分高校教师忽视学生,与学生感情淡漠。一方面,部分高校教师只注重技能的传授,只关注学生成绩,而忽视了道德上的言传身教,从而不利于学生塑造高尚的品质,不利于学生培养完善、健全的人格。另一方面,部分教师缺少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不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漠视了学生的人格尊严,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需要与情感需要,从而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更使得师生关系淡漠,甚至异化。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教师自身因素

首先,部分教师对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的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教师这个职业的神圣性、使命性,从而导致他们对自身的放纵与懈怠。其次,部分教师,尤其是部分“70后”“、80后”年轻教师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们中的一些人心理素质较差,意志力薄弱,也很容易在成长的过程中迷失自己。最后,教师社会低位不高,收入、待遇较差容易使教师心理失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高校教师对教育的热情与投入。

(二)学校因素

首先,很多高校忽视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忽视了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学习,这种做法必然弱化了高校教师培养职业道德的意识。其次,高校普遍存在重教学、科研,而轻思想、品德的现象。具体表现在评职称、评奖项等方面,多是以教学、科研成果作为依据,而职业道德方面因为缺少严格的考核标准,从而往往采取模糊处理的方式。最后,教学管理方式不科学、不民主。部分高校的教学管理缺乏科学性,导致教学管理混乱,从而影响了教师教学、科研活动的有序进行。另外,部分高校行政人员在管理过程中不尊重教师的权利、尊严,漠视了教师的利益诉求,学校管理工作缺乏民主,从而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三)社会因素

首先,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在刺激高校教师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使某些教师只顾追名逐利,而忽略了教书育人之本。其次,改革开放后西方国家的某些腐朽、落后的思想(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等)随之而来,这些腐朽思想污染社会道德风尚,腐蚀人们的心灵。部分高校教师也受其影响,以致自己理想、信念缺失,道德观念淡漠。最后,国家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影响了学校、教师学生对教育的投入程度,致使教育质量滑坡。另外,国家对教育的扶持力度不够,影响了人们对教育及教师的重视程度,影响了教师对教育的积极性,放松了对自己的职业道德要求。

三、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一)教师方面

1.坚定信念,提高修养。高校教师要坚定理想信念,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自觉地为教育服务。另外,高校教师要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理论知识,正确认识自身与教育的关系,提高道德自觉性,发扬为教育献身的精神。

2.热爱教育,爱岗敬业。高校教师要忠诚于教育事业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与历史使命,要有吃苦耐劳、勇于献身乐于奉献的精神。同时,广大高校教师要尽心尽力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脚踏实地地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3.教书育人,关爱学生。高校教师不仅要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自己的人格魅力、道德情操感化学生,影响学生。同时,高校教师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要积极与学生沟通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并维护学生的利益,以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

(二)学校方面

1.开展师德培训,提高教师素质。高校可采用专题讲座、师德报告会等多种方式,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同时,高校要大力提高教师的科学文化素质及职业技能,加强教师教学、科研能力,使之更好地负担起教书育人与科学研究的任务。

2.实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考核、测评制度。首先,学校要建立公正、客观的教师职业道德考核标准。其次,学校可通过组织高校教师自评、互评、学生评价教师、社会评价等方式,对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最后,学校要以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考核、测评结果为依据,对教师进行适度地奖励或惩处,以促进高校教师提高自身修养。3.实现教学管理科学化、民主化。一方面,高校应实现管理的科学化。高校的管理工作要为教师的教学、科研活动服务,并且管理方式要科学、有效,以确保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顺利进行。另一方面,高校应实现管理的民主化。高校应尊重教师的人格、尊严,维护教师的正当利益,高校

要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以确保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三)社会方面

1.加强依法治教。国家在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关于师德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工作,以提高教师依法执教、依法育人的自主性和自觉性,从根本上促进教师践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道德要求。

2.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国家要重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国家可以通过媒体宣传、树立榜样等方式,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并大力宣传有利于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发展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以促进全社会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为高校教师创造了一个积极向上的外部环境,以利于高校教师增强职业道德素养和提高道德境界。

3.加强对教育的扶持力度。国家要把教育工作当作国家大事来抓。一方面,要加大对教育的经费投入。国家要把教育经费支出调整到国民经济收入中的合理比例,不可任意缩减教育经费,尤其要重视对一些“老少边穷”地区高校以及实力较弱的高校的扶持。另一方面,国家要向全社会倡导“尊师重教”的思想,使全社会的人都来关心教育、重视教育,尊重包括高校教师在内的广大教师的人格、尊严,维护教师的权利。这样,高校教师才能以良好的心态、高昂的情绪、认真的态度投入到教育工作中,更好地履行教师的职责。

来源:网络

第四篇: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美术教学作为教研教改中的一枝新绿,只有经过不断修剪、培植和浇灌,才能有所收获。《美术课程标准》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美术教师有很高的综合素质、人文素养。

近年来,各级领导十分重视我区的美术教学工作,在师资配备、器材配备、培训学习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美术学科也依照新课标的指引,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新能力,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开齐开足了美术课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组织开展了各种艺术活动,拓宽师生的艺术视野,注重发掘和培养有美术特长的学生,为艺术院校输送了大批艺术人才,美术教学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美术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如:各学校之间师资配备不均衡,城乡美术硬件和软件设施配备不均,部分美术教师专业及教学水平有待提高,吃老本,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各学段美术基础知识或基本技能的重、难点把握不准,导致学生知识重复学习,浪费课堂时间,形成教学盲点。学校重视成绩,轻视美育,导致美术教师积极性不高等等问题。美术教学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教师各种知识的厚积薄发,以及先进教育理念的引领,老师只有对课堂教学有了新的感悟,才能明白自身的不足。那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怎样才能上好美术课?我们对全区美术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研讨,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解决策略,以期在以后的美术教学工作中不断提高:

问题一:美术设施配备与和谐高效课堂之间的矛盾

最近几年,各级领导十分重视美术教学工作,加大了美术器材的投资力度。但多数学校的美术器材配备仍相对不足,大部分材料需要学生自己准备。而相当多的工具材料不是随便哪一个美术用品店就可以买到,甚至不是一个学生所能准备的。我们都知道,美术是材料的艺术,它必须借助一定的工具材料才能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例如中国画,对工具材料有绝对的局限性要求,宣纸、墨汁、毛笔、毛毡等材料缺一不可。制作版画,就得有制作版画专门的工具材料;做陶艺要有除陶泥以外的拉坯机、转盘、电窑等必备的工具。材料的繁杂、琐细和特殊性,以及学生自身经济条件的差异的不同,导致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无材料上课的现象,没有材料,学生只能欣赏欣赏图片,看看课本,这样的美术课,失去了素质教育的真正意义,更谈不上和谐高效。

专门的功能完善的美术教室的缺乏,也成为制约美术和谐高效课堂进程的现实问题。现在绝大部分学校的美术课是和文化课共用一个教室。学生要在美术课前的休息时间里,手忙脚乱地将文化课资料放进桌洞,再将美术材料铺满桌面。有时,直到上课铃声响过后,还会看到有学生在忙着准备材料,影响了正常的课堂秩序和课堂效果。

解决策略:

1、根据城乡学校自身条件,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美术资源,大胆开拓创新美术教学,学校艺术活动的开展内容还有待加强,活动的形式尽量丰富多彩,还可以因地制宜的结合乡土资源增加泥塑、手工等各具特色的活动类型。

2、结合初中、小学美术课程,为各个学校配备较为完整的美术器材,特别是对可循环使用的美术器材的配备。

3、设立专门的功能齐全的美术教室,每节课上课前由老师提前将工具材料准备齐,而学生只需要带易耗材料前往上课。既节省了学生的课前准备时间,又不影响正常上课秩序,更有利于美术课的正常开展。

问题二:美术师资配备与推进和谐高效课堂之间的矛盾。

美术作为艺术学科之一,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不仅要有较扎实的专业功底,还要具有系统全面的美术理论知识。尤其美术理论知识,涵盖了古今中外人类文化和社会发展演变的方方面面,它渗透在学生对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中,渗透在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分析,理解、制作与体验中,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是简单地照本宣科就可以让学生有深刻的体会的。

目前的小学美术教师队伍中,有非美术专业教师进行着美术教学,他们不具备专业知识,也不具备专业技能,课堂授课效率低,不能对学生作业有针对性的指导,也不能从美育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想像力和创造力”。

建议:美术教师队伍专业化。

问题三:美术课堂教学模式的单一形式化

义务阶段美术课的课型很多,内容丰富。根据美术学习的活动方式分成四个学习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美术教师要不断的研究、探索,我们要针对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美术课堂的优化高效。因此,如何建立和谐的教学关系,把美术教学落到实处,是我们中小学美术教师教学改革中面临的新的问题:

策略一:解决美术课堂教学流程中各环节问题

一、美术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课前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在美术课的教学中,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准备之外,教师更要从所任年级学生的特点考虑,结合各学段学生的知识储备精心准备丰富的美术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连贯的美术学习感受艺术作品的魅力,了解美术技能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为以后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每节课上课前,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我打算让学生获得什么?我打算让学生用多长时间获得,我打算让学生怎样获得?我怎样知道学生达到了要求?这课前几问能让自己对于课堂有了大概地了解,准备就能更加充分,不上无准备之课。

二、美术教材的合理使用:

义务阶段美术教材的设臵打破了传统美术教育的学科界限,根据美术学习的活动方式分成四个学习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扩大了美术教学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个崭新而广阔的学习和探索的空间,也正是这个亮点,往往让我们教师在备课、授课的过程中走入一个误区,那就是忽略了质量和数量之间的差距。教材里的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位艺术大师都想讲,而且认为每一个都很重要,每一个都要深入的的讲,但是受时间限制,哪一个也都没有讲透,教师的力气没少出,学生听的也是一头雾水。所以在教材的选择和使用上要秉着“减、简、精”的宗旨,有目的进行取舍。要舍得放弃,通俗易懂的活用教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美术课堂的教学形式要灵活多变,收放自如:

课堂教学当然是美术教学的重点,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那就会出现这样的一个问题:教师课前准备的有组织性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创作的无组织性的矛盾。如何来克服这一矛盾呢?教师应该在课前就充分的考虑课堂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突发情况,并在出现情况时,能灵活“应变”进行有必要的“干预”,既做到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美术课堂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但往往一味的追求美术课堂的有序整齐又可能会限制学生的创造力的发挥。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呢?那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要根据课程需要灵活安排课堂教学形式,不片面追求小组合作这一形式,使美术课堂教学做到即灵活多变又收放自如,真正的做好课堂教学组织者的角色。一堂高效、有序的美术课,应该是活而不闹的,也就是:课堂气氛要宽松,学生思维要活跃,创作表现时要静心。

四、美术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一堂成功的美术课,不仅在于教师对课程标准的深入研究,对教材内容的把握,更重要的是教师对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把握”。

比如在教学过程中课堂的问题设臵要有让学生有讨论的价值,让学生学会质疑。“给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关键在于教给学生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也就是说,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是“鱼”,而应是捕鱼的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获得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在教学环节中要尽量简化不必要的教学环节,避免华而不实的无效环节,优化教学设计是高效教学的前提。课堂教学的关键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学方法是否灵活,教学手段是否优化。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里的“诱导”其实就是教学思路的把握,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拓展学生思维,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使学生主动又快乐地学习。另外,在美术教学中,还应注意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融合衔接,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将抽象的知识灵活引入学生的实际生活来理解实践,实现各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

教师的课堂示范。美术课堂上,教师的示范更易于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思路。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深厚的专业功底,课堂中要做启发引领性的美术技能示范而不是处处示范。

五、美术作业的评价:

一堂美术课要让学生很好地完成符合教材要求的作业难度较大,美术课小学一周两节,初中一周只有一节,有时候学生刚准备好工具做了一半就要下课了,作业又不便拖到下课时间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是不情愿地收起绘画或手工工具,将作业交出来,这样的作业“半成品”的居多,做得特别快的虽能做完,但也比较“粗糙”。长此以往,对学生的兴趣、技能的训练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教师可以适时以课后拓展的形式将学生的作品引入课后生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课堂所学知识在生活中得以迁移和应用,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新课改中提出的作业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等。而教师在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时,更应该站在所任年级学生的思维角度来看待他们的作品,要善于发现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给他们积极的评价和鼓励,而学生的自评、互评又能给学生以参考和借鉴,自主发现作品中存在的问题。

策略二:明确美术课堂教学应具备的以下条件

1、使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目标、本课知识点,获得本课的学习方法,掌握了相关的美术知识技能。学生认知充足,感觉愉快,就会有一定的成就感,目标达成度就会越高。

2、学习的方式不是一成不变。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尽量让组内每个同学都能有发言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只是流于形式,应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合理搭配,不是为了小组合作而小组合作,应在真正遇到有挑战性的、学生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展开小组合作学习。

3、课堂评价并不仅仅是作业完成任务后的点评,应贯穿于课堂的每一部分。只不过在作业点评时突出一些。点评的内容应包括学生的技能方法、情感价值观、合作态度等等各方面表现。对学生评价应采用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重视学生互评的方式与方法,重视客观评价。激励手段中鼓掌和表扬最好不要。

4、课堂示范不用从头到尾。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余地。教师也可以从局部入手,让学生参与进去。(中国画的示范要加强)

5、美术课堂中的板书设计必须要有,板书的多少可根据本课的具体内容设计。

6、美术欣赏课中安排学生的动手实践环节可结合内容适可而止。欣赏课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语言评述能力。

7、多媒体应用要恰到好处,为课服务。一堂好课的标准不是课件做得多么好,要明白课件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工具和手段。

8、不要让学生用朗读课文代替回答问题。课堂提问也不是简单的“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而是针对教学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探究讨论。

9、美术课堂秩序不一定要坐姿统一、发言举手,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教师要善于倾听,鼓励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不同意见与看法。

10、作业展示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展示的尽量都展示,既使再差也有亮点。问题四:美术教师的付出与收获。

应试教育体制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瓶颈”,与语文、数学、外语等主科相比,美术学科属于“小科”、“副科”,有不被重视的劣势。主课、副课的概念无论对老师、学生、家长都已有了深入的影响,认为美术课就是教学生画画,小学科无足轻重,潜移默化中削减了对美术教育的重视。较多学校的美术学科不受重视,学校“评先树优,职称评定,进修深造”等机会都离美术教师甚远,这些现象也极大地挫伤了美术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多种原因促成了有的美术教师工作中存在惰性,不思进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工作责任心不强,消极应对。还有一部分美术教师缺乏进修学习交流的机会,导致知识老化,观念陈旧,技能退化,工作懈怠。

问题分析:美术教师在实践中应注重自我学习、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调控,活到老,学到老,严于律己,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牟平区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音体美课无例外”、“技能抽测”等措施,给美术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一直处于学校教学薄弱环节的美术学科,回归了它本来的地位,为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策略一:以实际行动体现新时期美术教师师德风貌

自觉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树立良好的为人师表形象,要做到热爱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要做到以身作则,自觉修身养性,以

德服人,以德立教,要不断塑造鲜活、生动的人格魅力;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让每一名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策略二: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1、教学评估和经验交流是美术教师队伍建设的又一个优良传统。美术教学要扎实开展好“三标”活动:一是立标,将具有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扎实教学功底的美术教师确立为“立标”人,上好“立标”课。二是学标,组织学科教师观摩立标课,开展好观课、评课、议课活动,促进美术课堂的高效。三是达标,到2012年12月以前,在立标、学标的基础上每位美术教师要上好一节“达标”课,迎接教体局组织人员对达标课的推门听课验收。

2、利用美术教研会时间不定期的组织教学观摩活动,通过观摩,总结好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并提出问题,指出不足,互相交流经验,为下一阶段的美术教学工作做好准备。让老师了解了不同年级段的教学情况,使美术的整体教学更有连贯性和针对性,让学生的学习更为紧凑、更有实效。

3、加强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激励着美术教师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进一步深化教研力度,在研讨过程中,以教学中一些现实的问题,进行交流学习,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有效的促进了教学工作和课题研究,提高了我区美术教育整体的教研能力与研究水平。一起探讨教学手法,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充实完善各自的教学方法,使每个人在教学中逐渐形成鲜明的教学风格。

策略三:加强教师技能和教学比武,促进美术教师专业化成长

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美术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参加国家、省、市级比赛选拔优秀人才,本学年将组织美术教师专业技能和教学比武活动,让每位教师在比赛的活动中学会交流、学会反思、学会借鉴,学会探索、学会创造,在真正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同时,也使每位老师的专业水平在活动过程中快速成长!

策略四:完善教师考核机制 改变观点,平衡美术学科与其它学科的教师考核机制,有利于调动美术老师的积极性。

问题五:“体艺211项目”技能检测与美术课堂教学的之间的矛盾和衔接 自实施“体艺211”技能检测以来,全区的中小学生的艺术活动也丰富起来,学生从原来的死记硬背美术理论到现在的重视“技能训练 艺术表现”中来,全区形成了浓厚的“练技能,促能力,提素质”的活动氛围,学生的活动丰富了,从书本中解脱出来。然而通过实践检测,众多新的问题和矛盾也出现在我们面前:美术课堂教学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部分教师摒弃课本,一上课就组织学生练技能,忽略了课本知识的传授。还有的教师为了取得好成绩,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忽略了美术技能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导致学生的美术技能学习出现了“只会表面,囫囵吞枣”的现象。

问题分析:“体艺211项目”实施以来,学生的技能活动丰富起来,但学生的美术技能学习毕竟只是一种爱好和素养的培养,不是培养专业的美术生,教学中要遵循美术技能学习循序渐进的规律,明确“体艺211项目”的正确导向,重视学生美术技能过程的学习和培养。

策略一:正确领悟“体艺211项目”内涵和方向

切实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让学生真正掌握简单的美术技能特长,通过学生的动手体验,了解和体会美术技能的过程和方法,并结合美术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加以引导,做到知识和技能并重,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策略二:完善美术教学评价体系,规范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学工作

力争把美术教学常规工作指导、检查与“体艺211项目”结合起来,通过学生美术作业的检查、推门听课、基本技能和理论知识的非书面抽测等评价检测手段加强“体艺211项目”的评价检测力度,只分等次,不排名次。根据课本内容引领适合学段的考查难度,减轻学生负担,指导美术教师切实做好理论结合实践,在技能训练中深入发展学生的艺术特长,提高学生综合艺术素养。

策略四:开展丰富的校园艺术活动、美术教学研究、美术课题申报等活 丰富的艺术活动是美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实践和创造能力的发挥,给学生更多参与的机会,并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因地制宜的根据学校师资、学生特长、学校资源等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艺术活动,深入学生美术技能的学习,也为国家、省、市级各类书法绘画比赛选拔优秀人才和作品,丰富“体艺211项目”活动。

策略五:积极参加美术业务培训活动,提升教育理念

从美术教学理念、美术教学能力、教师的美术专业素养等方面的培养,形成从事美术教学的教师只要努力就能上“台阶”的成长机制,从而促进美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从根本上提高我区的美术教学质量,实现“体艺2+1”项目的目标。

新的课程改革还在继续,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难免会存在误解和片面认识,今后我区的广大美术教师会用先进的教学理念理性地分析和处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努力寻找差距和不足,以扎实的工作态度为我区今后的美术教学改革把握好正确的方向!

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烟台市牟平区姜格庄镇中心小学 1346745456 作者:SystemMaster 来

源: 文字大小:[大][中][小] 美术教学作为教研教改中的一枝新绿,只有经过不断修剪、培植和浇灌,才能有所收获。《美术课程标准》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美术教师有很高的综合素质、人文素养。

近年来,各级领导十分重视我区的美术教学工作,在师资配备、器材配备、培训学习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美术学科也依照新课标的指引,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新能力,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开齐开足了美术课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组织开展了各种艺术活动,拓宽师生的艺术视野,注重发掘和培养有美术特长的学生,为艺术院校输送了大批艺术人才,美术教学工作取

得了良好的成效。但美术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如:各学校之间师资配备不均衡,城乡美术硬件和软件设施配备不均,部分美术教师专业及教学水平有待提高,吃老本,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各学段美术基础知识或基本技能的重、难点把握不准,导致学生知识重复学习,浪费课堂时间,形成教学盲点。学校重视成绩,轻视美育,导致美术教师积极性不高等等问题。美术教学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教师各种知识的厚积薄发,以及先进教育理念的引领,老师只有对课堂教学有了新的感悟,才能明白自身的不足。那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怎样才能上好美术课?我们对全区美术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研讨,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解决策略,以期在以后的美术教学工作中不断提高:

问题一:美术设施配备与和谐高效课堂之间的矛盾

最近几年,各级领导十分重视美术教学工作,加大了美术器材的投资力度。但多数学校的美术器材配备仍相对不足,大部分材料需要学生自己准备。而相当多的工具材料不是随便哪一个美术用品店就可以买到,甚至不是一个学生所能准备的。我们都知道,美术是材料的艺术,它必须借助一定的工具材料才能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例如中国画,对工具材料有绝对的局限性要求,宣纸、墨汁、毛笔、毛毡等材料缺一不可。制作版画,就得有制作版画专门的工具材料;做陶艺要有除陶泥以外的拉坯机、转盘、电窑等必备的工具。材料的繁杂、琐细和特殊性,以及学生自身经济条件的差异的不同,导致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无材料上课的现象,没有材料,学生只能欣赏欣赏图片,看看课本,这样的美术课,失去了素质教育的真正意义,更谈不上和谐高效。

专门的功能完善的美术教室的缺乏,也成为制约美术和谐高效课堂进程的现实问题。现在绝大部分学校的美术课是和文化课共用一个教室。学生要在美术课前的休息时间里,手忙脚乱地将文化课资料放进桌洞,再将美术材料铺满桌面。有时,直到上课铃声响过后,还会看到有学生在忙着准备材料,影响了正常的课堂秩序和课堂效果。

解决策略:

1、根据城乡学校自身条件,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美术资源,大胆开拓创新美术教学,学校艺术活动的开展内容还有待加强,活动的形式尽量丰富多彩,还可以因地制宜的结合乡土资源增加泥塑、手工等各具特色的活动类型。

2、结合初中、小学美术课程,为各个学校配备较为完整的美术器材,特别是对可循环使用的美术器材的配备。

3、设立专门的功能齐全的美术教室,每节课上课前由老师提前将工具材料准备齐,而学生只需要带易耗材料前往上课。既节省了学生的课前准备时间,又不影响正常上课秩序,更有利于美术课的正常开展。

问题二:美术师资配备与推进和谐高效课堂之间的矛盾。美术作为艺术学科之一,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不仅要有较扎实的专业功底,还要具有系统全面的美术理论知识。尤其美术理论知识,涵盖了古今中外人类文化和社会发展演变的方方面面,它渗透在学生对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中,渗透在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分析,理解、制作与体验中,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是简单地照本宣科就可以让学生有深刻的体会的。

目前的小学美术教师队伍中,有非美术专业教师进行着美术教学,他们不具备专业知识,也不具备专业技能,课堂授课效率低,不能对学生作业有针对性的指导,也不能从美育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想像力和创造力”。

建议:美术教师队伍专业化。

问题三:美术课堂教学模式的单一形式化

义务阶段美术课的课型很多,内容丰富。根据美术学习的活动方式分成四个学习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美术教师要不断的研究、探索,我们要针对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美术课堂的优化高效。因此,如何建立和谐的教学关系,把美术教学落到实处,是我们中小学美术教师教学改革中面临的新的问题:

策略一:解决美术课堂教学流程中各环节问题

一、美术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课前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在美术课的教学中,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准备之外,教师更要从所任年级学生的特点考虑,结合各学段学生的知识储备精心准备丰富的美术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连贯的美术学习感受艺术作品的魅力,了解美术技能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为以后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每节课上课前,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我打算让学生获得什么?我打算让学生用多长时间获得,我打算让学生怎样获得?我怎样知道学生达到了要求?这课前几问能让自己对于课堂有了大概地了解,准备就能更加充分,不上无准备之课。

二、美术教材的合理使用:

义务阶段美术教材的设臵打破了传统美术教育的学科界限,根据美术学习的活动方式分成四个学习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扩大了美术教学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个崭新而广阔的学习和探索的空间,也正是这个亮点,往往让我们教师在备课、授课的过程中走入一个误区,那就是忽略了质量和数量之间的差距。教材里的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位艺术大师都想讲,而且认为每一个都很重要,每一个都要深入的的讲,但是受时间限制,哪一个也都没有讲透,教师的力气没少出,学生听的也是一头雾水。所以在教材的选择和使用上要秉着“减、简、精”的宗旨,有目的进行取舍。要舍得放弃,通俗易懂的活用教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美术课堂的教学形式要灵活多变,收放自如:

课堂教学当然是美术教学的重点,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那就会出现这样的一个问题:教师课前准备的有组织性与引

导学生自主学习、创作的无组织性的矛盾。如何来克服这一矛盾呢?教师应该在课前就充分的考虑课堂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突发情况,并在出现情况时,能灵活“应变”进行有必要的“干预”,既做到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美术课堂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但往往一味的追求美术课堂的有序整齐又可能会限制学生的创造力的发挥。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呢?那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要根据课程需要灵活安排课堂教学形式,不片面追求小组合作这一形式,使美术课堂教学做到即灵活多变又收放自如,真正的做好课堂教学组织者的角色。一堂高效、有序的美术课,应该是活而不闹的,也就是:课堂气氛要宽松,学生思维要活跃,创作表现时要静心。

四、美术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一堂成功的美术课,不仅在于教师对课程标准的深入研究,对教材内容的把握,更重要的是教师对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把握”。

比如在教学过程中课堂的问题设臵要有让学生有讨论的价值,让学生学会质疑。“给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关键在于教给学生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也就是说,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是“鱼”,而应是捕鱼的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获得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在教学环节中要尽量简化不必要的教学环节,避免华而不实的无效环节,优化教学设计是高效教学的前提。课堂教学的关键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学方法是否灵活,教学手段是否优化。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里的“诱导”其实就是教学思路的把握,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拓展学生思维,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使学生主动又快乐地学习。另外,在美术教学中,还应注意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融合衔接,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将抽象的知识灵活引入学生的实际生活来理解实践,实现各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

教师的课堂示范。美术课堂上,教师的示范更易于学生更快更好地

掌握,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思路。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深厚的专业功底,课堂中要做启发引领性的美术技能示范而不是处处示范。

五、美术作业的评价:

一堂美术课要让学生很好地完成符合教材要求的作业难度较大,美术课小学一周两节,初中一周只有一节,有时候学生刚准备好工具做了一半就要下课了,作业又不便拖到下课时间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是不情愿地收起绘画或手工工具,将作业交出来,这样的作业“半成品”的居多,做得特别快的虽能做完,但也比较“粗糙”。长此以往,对学生的兴趣、技能的训练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教师可以适时以课后拓展的形式将学生的作品引入课后生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课堂所学知识在生活中得以迁移和应用,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新课改中提出的作业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等。而教师在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时,更应该站在所任年级学生的思维角度来看待他们的作品,要善于发现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给他们积极的评价和鼓励,而学生的自评、互评又能给学生以参考和借鉴,自主发现作品中存在的问题。

策略二:明确美术课堂教学应具备的以下条件

1、使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目标、本课知识点,获得本课的学习方法,掌握了相关的美术知识技能。学生认知充足,感觉愉快,就会有一定的成就感,目标达成度就会越高。

2、学习的方式不是一成不变。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尽量让组内每个同学都能有发言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只是流于形式,应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合理搭配,不是为了小组合作而小组合作,应在真正遇到有挑战性的、学生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展开小组合作学习。

3、课堂评价并不仅仅是作业完成任务后的点评,应贯穿于课堂的每一部分。只不过在作业点评时突出一些。点评的内容应包括学生的技能方法、情感价值观、合作态度等等各方面表现。对学生评价应采用学生

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重视学生互评的方式与方法,重视客观评价。激励手段中鼓掌和表扬最好不要。

4、课堂示范不用从头到尾。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余地。教师也可以从局部入手,让学生参与进去。(中国画的示范要加强)

5、美术课堂中的板书设计必须要有,板书的多少可根据本课的具体内容设计。

6、美术欣赏课中安排学生的动手实践环节可结合内容适可而止。欣赏课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语言评述能力。

7、多媒体应用要恰到好处,为课服务。一堂好课的标准不是课件做得多么好,要明白课件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工具和手段。

8、不要让学生用朗读课文代替回答问题。课堂提问也不是简单的“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而是针对教学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探究讨论。

9、美术课堂秩序不一定要坐姿统一、发言举手,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教师要善于倾听,鼓励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不同意见与看法。

10、作业展示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展示的尽量都展示,既使再差也有亮点。

问题四:美术教师的付出与收获。

应试教育体制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瓶颈”,与语文、数学、外语等主科相比,美术学科属于“小科”、“副科”,有不被重视的劣势。主课、副课的概念无论对老师、学生、家长都已有了深入的影响,认为美术课就是教学生画画,小学科无足轻重,潜移默化中削减了对美术教育的重视。较多学校的美术学科不受重视,学校“评先树优,职称评定,进修深造”等机会都离美术教师甚远,这些现象也极大地挫伤了美术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多种原因促成了有的美术教师工作中存在惰性,不思进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工作责任心不强,消极应对。还有一部分美术教师缺乏进修学习交流的机会,导致知识老化,观念陈旧,技能退

化,工作懈怠。

问题分析:美术教师在实践中应注重自我学习、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调控,活到老,学到老,严于律己,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牟平区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音体美课无例外”、“技能抽测”等措施,给美术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一直处于学校教学薄弱环节的美术学科,回归了它本来的地位,为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策略一:以实际行动体现新时期美术教师师德风貌

自觉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树立良好的为人师表形象,要做到热爱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要做到以身作则,自觉修身养性,以德服人,以德立教,要不断塑造鲜活、生动的人格魅力;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让每一名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策略二: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1、教学评估和经验交流是美术教师队伍建设的又一个优良传统。美术教学要扎实开展好“三标”活动:一是立标,将具有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扎实教学功底的美术教师确立为“立标”人,上好“立标”课。二是学标,组织学科教师观摩立标课,开展好观课、评课、议课活动,促进美术课堂的高效。三是达标,到2012年12月以前,在立标、学标的基础上每位美术教师要上好一节“达标”课,迎接教体局组织人员对达标课的推门听课验收。

2、利用美术教研会时间不定期的组织教学观摩活动,通过观摩,总结好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并提出问题,指出不足,互相交流经验,为下一阶段的美术教学工作做好准备。让老师了解了不同年级段的教学情况,使美术的整体教学更有连贯性和针对性,让学生的学习更为紧凑、更有实效。

3、加强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激励着美术教

师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进一步深化教研力度,在研讨过程中,以教学中一些现实的问题,进行交流学习,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有效的促进了教学工作和课题研究,提高了我区美术教育整体的教研能力与研究水平。一起探讨教学手法,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充实完善各自的教学方法,使每个人在教学中逐渐形成鲜明的教学风格。

策略三:加强教师技能和教学比武,促进美术教师专业化成长 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美术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参加国家、省、市级比赛选拔优秀人才,本学年将组织美术教师专业技能和教学比武活动,让每位教师在比赛的活动中学会交流、学会反思、学会借鉴,学会探索、学会创造,在真正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同时,也使每位老师的专业水平在活动过程中快速成长!

策略四:完善教师考核机制

改变观点,平衡美术学科与其它学科的教师考核机制,有利于调动美术老师的积极性。

问题五:“体艺211项目”技能检测与美术课堂教学的之间的矛盾和衔接

自实施“体艺211”技能检测以来,全区的中小学生的艺术活动也丰富起来,学生从原来的死记硬背美术理论到现在的重视“技能训练 艺术表现”中来,全区形成了浓厚的“练技能,促能力,提素质”的活动氛围,学生的活动丰富了,从书本中解脱出来。然而通过实践检测,众多新的问题和矛盾也出现在我们面前:美术课堂教学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部分教师摒弃课本,一上课就组织学生练技能,忽略了课本知识的传授。还有的教师为了取得好成绩,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忽略了美术技能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导致学生的美术技能学习出现了“只会表面,囫囵吞枣”的现象。

问题分析:“体艺211项目”实施以来,学生的技能活动丰富起来,但学生的美术技能学习毕竟只是一种爱好和素养的培养,不是培养专业 的美术生,教学中要遵循美术技能学习循序渐进的规律,明确“体艺211项目”的正确导向,重视学生美术技能过程的学习和培养。

策略一:正确领悟“体艺211项目”内涵和方向

切实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让学生真正掌握简单的美术技能特长,通过学生的动手体验,了解和体会美术技能的过程和方法,并结合美术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加以引导,做到知识和技能并重,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策略二:完善美术教学评价体系,规范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学工作 力争把美术教学常规工作指导、检查与“体艺211项目”结合起来,通过学生美术作业的检查、推门听课、基本技能和理论知识的非书面抽测等评价检测手段加强“体艺211项目”的评价检测力度,只分等次,不排名次。根据课本内容引领适合学段的考查难度,减轻学生负担,指导美术教师切实做好理论结合实践,在技能训练中深入发展学生的艺术特长,提高学生综合艺术素养。

策略四:开展丰富的校园艺术活动、美术教学研究、美术课题申报等活

丰富的艺术活动是美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实践和创造能力的发挥,给学生更多参与的机会,并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因地制宜的根据学校师资、学生特长、学校资源等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艺术活动,深入学生美术技能的学习,也为国家、省、市级各类书法绘画比赛选拔优秀人才和作品,丰富“体艺211项目”活动。

策略五:积极参加美术业务培训活动,提升教育理念

从美术教学理念、美术教学能力、教师的美术专业素养等方面的培养,形成从事美术教学的教师只要努力就能上“台阶”的成长机制,从而促进美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从根本上提高我区的美术教学质量,实现“体艺2+1”项目的目标。

新的课程改革还在继续,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难免会存在误解和片面认识,今后我区的广大美术教师会用先进的教学理念理性地分析和处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努力寻找差距和不足,以扎实的工作态度为我区今后的美术教学改革把握好正确的方向!

第五篇: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人生聪明识字起”。识字是语文基础能力之一,基础是事物最重要的部分,基础不牢固,上面的建筑物无非就是沙上的建筑。在学习中,经常可以发现学生由于识字量的缺乏,往往在遇到课外读物时造成语言障碍,进而形成理解障碍,最终导致了阅读兴趣的下降。而小学低年级是学生阅读习惯、阅读方法培养的最佳时期,错过了这一时期,即错过了学习语文的最佳时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如今,识字教学已受到了越来越多老师的关注。但是,在目前的识字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文章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 识字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 阅读兴趣 最佳时期 基础能力 语言障碍 课外读物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小学语文教师特别关注的一个问题。《标准》指出:“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识字写字教学在完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目标和任务具有多方面的意义。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培养语文综合素养的前提和保障,是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必要手段。它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近几年,我国进行了教材改革,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识字写字教学仍然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内容,必然在这一块知识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小学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新课标实施以来,在识字教学上出现了不少新问题,如识字任务加重。低年级的识字量就从课改前的950个提高到了2000—2500个。识字量的增加使教师在教学上出现了一定的难度。有的教师觉得识字量大教不完,而上课的时间有限,学生必须占用大量的课外时间来进行生字巩固,这样老师、家长和学生都感到有一些负担。还有一种现象就是学生对生字的复习巩固问题,也就是学生的错字率和忘字率比较高。许多学生头一天教的生字等第二天来听写时出错率就比较高。特别是农村的孩子,放学回家后父母都还不在家因此没人监督他们做作业,对当天学的生字没有及时的巩固这就造成了学生生字回生率的增高。在教学识字过程中许多老师还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如在新教材中我们提倡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是引导者。因此我们提倡孩子用自己的方法来识记生字,但是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孩子的识字方法特别的多,但相对来说,老师应该从中选择最优的方法来帮助孩子更有效的识字。这样就产生了一个矛盾,到底是强调最优化呢还是强调识字方法的多样化?因为最优化还有一个嫌疑,就是怕变老师牵着孩子走,使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得不到发展,这样一来在表扬一个学生的

同时会挫伤其他学生的积极性。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必定要不断的寻找适合学生的心理发展及兴趣的教学方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初入学的儿童正值语言和思维发展的最佳期,为了尽快学习书面语言不得不大量认识汉字,而儿童的口头语言和思维认识能力远远超出识字能力,这就产生识字跟不上语言和智力发展的矛盾。如果我们的识字教学方法不当,必将挫伤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必须加强识字与听、说、读、写的联系,使识字与语言能力及各种智力全面和谐发展。儿童识字认知的心理历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一是将未经解释的视觉信息登记在视觉处理系统(感知字形);二是将登记的视觉信息编码使其代表某些信息(分析字形);三是把编码的信息也对该字的特点的记忆表征相连接,发掘表音,表义线索(声旁、形旁等)。从“心理词典”(对出入学儿童来说主要是口语经验积累)中提取相对应的义项,从而建立形、音、义的联系。根据儿童识字的心理规律我觉得在识字教学中采用了一种趣味教学法。以趣为眼,用生动有趣的各种形式打开学生的视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在自信的心态下学习汉字。

2、忽视学生自主识字的问题: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识字量有明确规定。为完成识字目标,教师采用的识字教学方法大多局限在教法层面,研究如何让学生多识字、快识字,很少从学法层面研究如何给学生创设足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识字。同时,在识字教学活动中,往往教师讲解占用时间长,而学生亲自观察分析、比较识字过程少,学生参与识字的竞争意识、动手践能力较差。大部分学生由于没有学到科学有效的识字方法,还未养成良好的识字、写字习惯,加上工具书运用不熟练,有的学生甚至对常用的检字法也很陌生。虽然识字教学占了小学语文课的不少的时间,可许多学生到毕业时还未获得读书、读报的基本能力,这实在是小学语文教学特别是识字教学的悲剧。这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 学生学习方式的基本理念尚有一定距离。

3、忽视识字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的问题 :现行语文课程标准过于强调以教材为本,教材中要求认的字教师就教得 透;教材中不要求认的字,教师就不教。把学生的识字学习限定在课本上,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远离生活。学生识字难度大,记得快,忘得也快。识字教学的对象是学龄初期的儿童,他们只有六七岁。心理学研究证明,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共同的心理特征是:好动、爱玩,不能长时专注某一事物,喜欢接触形象、具体的、有趣的东西,记忆力比较强,但易记也易忘„„根据小学生的思维记忆特点,他们对汉字的识记属于机械记忆:通常通过字形的分析或对汉字进行整体记忆。虽记得快,但汉字之间很难行成有效的联系,组成有机的知识结构,因而也容易忘却。学生们记得快,忘得也快,学习汉字时的回生率较高。

4、忽视识字教学中的写字指导在教学中,有相当多的教师认为:现在在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手段很方便,写字用不着老师示范,用电教手段出现,写生仿照写就行了,再说现在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还有多少文字是需要手写呢?我认为这是人们对汉字认识的一个误区,在识字教学中,教师重视对学生的写字教学,能更好的掌握汉字的结构,造字规律,让学生在写字的过程中加深对汉字的认识,理解和运用。

二、小学识字教学问题对策 :1.遵循汉字的构字规律进行教学的策略 :汉字的构成是有规律可循的。汉字虽然数量繁多、结构复杂,但主要是通过“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这四种方法构成的,形成了一个科学的体系。下面介绍 象形、指事两种结构汉字的教学方式。①象形字的教学。象形字的教学,一般可以根据汉字的构造特点,按照“实物彩图→概括抽象图→古体字→楷体字”的顺序进行教学。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认识事物简单的特点,采用形象的教学方法,把事物原来的样子临摹到黑板上,学生看懂图意后再写出这个字。如:日、月、网、山。笔画稍多一点 的独体字,如“鸟”,可以形象地告诉学生哪是鸟头上的翎毛,哪是鸟头和鸟身,哪是小鸟的眼睛。这样的教法,学生 很乐意学,学起来又很有趣。②指事字的教学。指事字是用抽象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上指事符号造出的字。指事字的教学,一方面要把复合的形体根据构形理论分析开,另一方面要把分析出来的指事性符号的指点作用讲清楚。如“刃”字,在讲解的时候,先要把它分析成“刀”和“丶”两部分,然后要讲清楚“丶”的作用是指明“丶”所处的位置就是刀刃,从而建立起字形和字意之间的联系。2.遵循儿童识字认知规律进行教学的策略:儿童识字认知过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一是感知字形,二是分析字形,三是记忆字形,从而建立音、形、义的联系。心理学的研究早已证明,6 岁左右是儿童书面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我国儿童6 岁入学,已经进入这一时期,这就要求我们遵循儿童识字的认知规律,抓住时机,把识字教学作为重点,为儿童学习书面语言打好基础。①突出教学重点。初入学的儿童,其空间知觉的特点是大体轮廓的知觉占优势,分化能力还处于低级阶段,因此,对字形中的细微差别、字形空间配置的精细辨别都感到困难。如刚学汉字和阿拉伯数字时,儿童常常会出现把“少”写成“小 ”,把“3”写成“ε”等现象。另外,从儿童言语能力的发展角度看,儿童在入学前的言语交际中,已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字音和字义,已建立了初步的音义联系系统,但音、形和形、义系统尚未确立,这就要求在进行识字教学时,把字形的教学作为重点,建立音、形、义之间的联系。②降低识记难度。心理研究表明,刚入学儿童的形象记忆与机械记忆开始进入高峰期,意义记忆进步迅速。在识字教学中,对识记材料进行加工,有助于学生识记。大量的研究表明,在汉字音、形、义三要素中,字形识记是难点。要突破字形识记这个难点,可以依循汉字构字规律,降低字形识记的难度,也可以利用结构重组规律,采用在熟字基础上学新字的方法进行教学。

3、在识字教学中加强写字训练。虽然现在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但是一定的书写能力也是应该具备的,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除了加强对汉字的认识,还应该重视对汉字的书写指导,在写字的过程中,注重汉字的结构,不同结构的字在田字格里应该怎样安排,写出来的字才美观,这是师生在合作学习过程应该探究的让学生在写字的过程中感受汉字的美,从而加深对汉字的认识理解,甚至触类旁通。每个汉字都是音、形、意的统一体。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每个生字的具体特点和儿童的心理特征,抓住音、形、意中的主要矛盾,有重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此外,在写字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书写过程示范是尤其重要的。教师的书写示范不仅能向学生提供直观的写字技巧,便于学生观察模仿学习,缩短学习进程,而且也会对儿童的写字兴趣和书写风格产生很大的影响。我们经常在听课中发现,老师的教学环节刚步入到写字指导

时,下课铃声就响了,要么就是学生没有来得及动笔书写,要么就是老师没有范写没有讲解就得被迫下课,只得布置成家庭作业回家练写数遍,其实这就是造成书写质量不高的原因。可以试想,把抄写生字留作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自行完成,老师在作业本上看到的只是这些字写得对不对,而学生在写字的时候习惯怎么样,写这个字时笔顺是否正确,是否用心„„是全然不知的,所以生字的书写必须得在课堂上完成,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指导。不了解这一点,只是口头要求学生写字,一个字写多少遍,学生盲目、机械地抄写,写不好,还要挨老师的训斥,老师气急,学生也十分委屈,丧失了学习写字的兴趣和热情。因此,教师首先要练好写字教学的基本功,保证在课堂上有充足的指导、书写时间。在指导生字的书写时,一年级是书写的起步阶段,老师要指导的细致,像这一笔的笔画怎么写,这个字的笔顺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每一笔的占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都要强调指导到位;二年级的写字指导就不同于一年级,就可以有轻重之分,和识字教学一样,简单一些的字可以略放手,字形复杂的字可作为重点指导。引导学生观察一些能帮助认识汉字的规律,如在上《日月潭》一课,其中要我们识十二个生字中就可以引导学生寻找规律。同结构:六个字是左右结构,三个上下结构,三半包围结构。同偏旁:纱、绕、约

新旧联系:岛—鸟、纱—沙、绕—烧、浇 偏旁比较:建—迈、迷、迹、追

让孩子找找生字规律,不但引起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使孩子在找的过程中能自主的认识生字。赞科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在识字教学我们要不断探索,寻求更能激起儿童学习兴趣的更完善的教学方法。

4、从玩中学。在识字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有好多学生明明刚才还认识这个生字,可是只要把这个生字挪个位置,他又不知该念啥了。看来学生没有真正记住这些生字宝宝,他们只是根据生字固定的位置、大体的形状强迫自己硬记。我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时我出了两个字谜:“不上不下——卡;兔子差点不见了——免。”出人意料的是学生一看是猜谜,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不仅猜出了字谜记住了生字,还主动的要求给其他生字也来编字谜。我恍然大悟:原来在生字的识记中引入谜语,让学生通过猜谜来学习和记忆一些生字,会极大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那我们何不多创设一些猜谜游戏呢?于是我就有意识地利用简单的谜语来帮助学生记忆生字。如在学习“苦”字时,我出了这样一个谜语:“一家十口住草房”。话音刚落,孩子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还说出了自己猜谜的方法。如学习了“田”字,我说字谜:横看三,竖看三,写出来,不是三;学习了“雷”字,编成“大雨落到田上”;学习了“团”字,编成“国字玉出门,人才进了门”;在写“非”字时有个学生总把三横写成四横。说了几遍还是错,我灵机一动编了这样一则谜语:“一个猪槽两头通,六头小猪两边拱。”那学生一听有趣极了,连说记住了,此后那孩子再也没写错过。这些喜闻乐见的谜语,学生容易接受,学起来

兴趣浓,效果好。可能是猜谜猜上瘾了吧,后来,我班的魏依帆还根据我的“团”字给“闭”改编了谜语:“闪字人出门,才字进了门。”博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此外还有更绝的,金晨炜小朋友根据自己的理解还给“怕”创编了谜语:“心里白茫茫的一片”。孩子们的进步真是令人折服!小小的一则谜语,竟然能激起学生如此之大的学习热情。看来兴趣才是学生识字的不竭动力。我们把猜谜引进识字课堂,学生不仅生字学得津津有味,还加深了对生字的印

5、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我想学生的姓名是学生最熟悉的语言因素,每个人的名字也都是小伙伴们愿学愿认的,把班里31位同学的名字收集起来作为识字的材料,相信学生定会兴趣十足的。把每个学生的名字都贴在宣传栏上,这样学生劲头来了,一下课就蜂拥而上,仰起头大声地读着小伙伴的名字。碰到不认识的字时,同学间还会相互帮忙、相互提醒。当同学名字的三个字中有一个不认识时,小朋友们还会开动脑筋,利用名字的读音来认识生字。当找到自己的小星时,有小朋友会兴奋地用小手指点着自己的名字,开心地告诉大家:“我叫某某某,我的名字是这样写的!”在名字魅力的吸引下,在这种“奔走相告”的氛围中,那些原本十分枯燥的汉字变成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像一颗颗种子一样深深地扎根于学生的头脑中。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它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是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最容易受情感因素的感染。所以,我们在识字教学中,应该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地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去。其实,在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渴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一个成功者。他们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认识事物,得到肯定的孩子获得了心灵上的满足,在满足中体验着成功带来的欢乐,之后他们会用更积极的方式去探索、去创造。只要我们正确把握识字教学规律,拓宽识字教学渠道,优化识字教学方法,激活学生识字兴趣,让识字教学充满情趣,还识字教学以精彩。

6、注重有机整合、培养语文能力:识字与书面语言的学习具有相互促进的规律。识字教学是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但这并不意味着整节阅读课都是进行识字与教学。《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阅读”提出这样的目标:“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因此,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不仅承载识字教学的任务,还担负着积累语言、阅读教学的任务。阅读教学中应该将识字、阅读积累语言有机融合,倡导在阅读中识字,在识字中阅读,从而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要做到识字、阅读和语言积累的有机整合,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设想学生的阅读期待是什么,充分估计学生学生学习的难点和兴奋点,依据学生实际设计教法,没有固定的法则和程式。识字、阅读和语言积累有机整合,要体现在每篇课文教学的不同课时中。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一项课文能力的训练不是平均使力,而是针对不同的教学重点、难点而灵活实施方法。

7、依据课标教材、创新命题形式:新课标要求评价识字要考查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识字的能力。同时要关注学生日常识字的兴

趣。有些试卷对识字试题的设计还不能摆脱传统窠臼,让孩子们做一些板着面孔的试题。诸如“给加点的字注音”、“看拼音写词语”、“多音字组词”、“其字共几笔,第几笔是什么”、“用字组词”、“给加点字的字义选项”等等。

小学语文考试命题,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考试命题,首先应依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实际,分清两类字教学的不同要求,然后根据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创新命题形式,改进设题方法。诸如,将一类字编成小故事,让学生通过阅读,回答提出的问题,在回答问题时不会写的字(即未学过的二类字)可以用拼音代替,也可问老师。考查二类字可设计成“听写生字”、“听写词语”、“加偏旁组成新字”、“换偏旁组成新字”、“选偏旁部首组成新字”、“选字组词”、等题型。考查字典识字法,可举出例字,让学生写出查字方法、读音、页码,组词。考查自创识字法,可让学生写出几条平时最喜欢的识字方法等。同时还要使这些题目的编排、呈现方式带有儿童情趣。

总之,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在教学设计中,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注重在语境中理解字义,注重识字方法的交流与创新,注重写字规范的相互评价,使学生能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在自我评价和获取评价的过程中,产生主动学习汉字的愿望和热情,培养自主识字、主动识字,创造性识字的能力。识字教学的有效策略很多,只有师生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就会有新的发现。我愿意做一个探索者!

下载《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摘 要:我国高等教育和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教学改革,一直以来都受到重视,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教师有很多,而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却相对滞后,特别......

    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在全面推行课程改革,贯彻执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过程中,由于体育教师对课程标准与教学理念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曾一度在教学指导思想、教......

    Photoshop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Photoshop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Photoshop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最畅销的图像处理软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案......

    营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营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高职院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面向生产、经营、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任务。市场营销课程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现......

    《机械制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与绘图水平。《机械制图》的教学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如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结合实习及后续相关专业,识图为主,以绘促识。......

    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的问题与对策

    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的问题与对策 数学是高中课程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既是高考的主要课程,也是培养学生抽象逻辑思维、推理能力的主要阵地。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数学课堂......

    教师职业道德存在问题及对策

    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和变革的重要时期,各行各业都面临着一系列的变革,也经受着来自各方面的诱惑,教师这一职业当然也不能例......

    儿科学临床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新时期新形势下儿科学临床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2009年02月14日 来源: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关键词儿科学临床教学教育改革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人类对疾病熟悉不断深入,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