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改进意见[精选5篇]

时间:2019-05-15 04:41: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改进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改进意见》。

第一篇: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改进意见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改进意见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对我县十几所中学教学现状进行了较为细致的了解,走进了几十位语文教师的课堂,并针对他们的教学进行了一番梳理、思考。我们认为,目前我县初中语文教学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在此,我们诚愿和老师们一起探讨,并提出几点改进意见,仅供大家参考。

一、教学现状

(一)阅读方面

1、教教材,而非用教材教。

在教学中,我们的教学普遍存在着只看到了课文本身,而忽视了单元及整册教材的训练体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殊不知,课文它只不过是例子而已,它是为完成单元教学目标,学期教学目标而选的一个个“范例”,编写者的初衷是想通过它的教学完成体系目标的。比如: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它选取了5篇反映社会生活的文章,学习本单元,应主要训练三点,在人文情感方面,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课文,看看别人怎样生活;看看他们对人生的体验思考,进而丰富自己的社会知识,加深自己的情感体验。第二点,是在整体感悟全文的基础上,怎样提炼文章的主旨,还要学会怎样比较阅读不同内容和形式的文章。而我们的教师往往没有看到这一点,一头扎进课文中去,一个单元教学下来,学生们对生命没有什么感悟,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没有学到如何提炼文章的宗旨和比较阅读的技能。我们 认为,这样的教学还是和教材的编写者的意愿背道而驰的,这也是我们90%以上的教师在教学中所出现的一个较为严重的失误。

事实上,我们简单思考一下就会明白,我们所面临的文章浩如烟海,而我们初中所要学的课文只是沧海一粟,就学这几篇课文本身,能有什么益处,只不过是通过学习这几篇文章除了在阅历上增加一些知识而外,更重要的还是掌握一些阅读的技能,学会一些阅读的技能,以便日后自己读书、自己学习。这样看来,教教材不是目的,是载体,是手段,我们不要本末倒置,陷进“只教教材”的泥潭。

2、是讲堂,而非学堂。

“填鸭式”,“满堂灌”,这种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早已退出历史舞台,可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90%以上的教师仍然热衷于这种教学方式。总之,理由堂堂正正:教师讲不到,学生不会,考试考了怎么办;我们把课堂交给学生,我们的教学任务完不成怎么办。在这种意识的支配下,我们教者往往理所当然地成为课堂的主宰,以自我为中心,而占据五尺讲台这地阵地,大讲特讲,而对学生的兴趣、状态、需求等等视而不见。不客气地说我们有些“目中无人”,即使有时我们“有人”,也喜爱牵着人家鼻子走,回答问题也是为完成自己的思路而设,设下套子,让学生们自己钻,如不如意,轻者叫坐,重则挖苦。事实上,我们忘记了一个最为浅显的道理:语言非学得而是习得,学生没有亲身参与,怎么能学好语文呢?《走进新课程》一书对此有段精彩的叙述: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亲自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而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基于此,这次课改特别强调学生参与,强调“活动”,强调“操作”,强调“实践”,强调“考察”,强调“调查”,强调“探究”,强调“经历”,这里用了8个强调,很值得我们去深思和玩味。《〈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一书还有一段话,我们觉得阐述得同样精辟: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求学生能够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作用,这对改变目前阅读教学中的繁琐分析的弊端,是非常必要的。尤其要指出的是,阅读目标特别强调读者的个性体验。在教学建议中,带有“自己”一词的表述就多达九处,“拓展自己的视野”,“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作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通过自己的思考”,“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等。我们不难看出这里“自己的”,很显然是学生自己的,而绝非教者自己的,而在我们的课堂里教师对课文大加分析、串讲,学生被动听讲,甚至大多数学生对教师所讲内容无动于衷、麻木不觉的现象屡见不鲜。我们觉得,课堂的主角应该是学生,学生参与的程度,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是判断一节课优劣的标准。“把课堂还给学生”,这不应该成为我们堂而皇之的一句口号,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的学习成为互动学习、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这应该成为我们课堂教学所共同追求的层次和境界。

3、讲读与自读,泾渭分明而非水乳交融。

教读课文与自读课文,都是为完成单元目标、学期目标而设立的,二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自读课更多地应看作是教读课文的延伸,能力训练的迁移,而我们的课堂往往只有了教读课而舍弃了自读课,我们的教师总认为自读课文内容不考,其实这还是应试教育观念在作怪。而目前的 中考阅读部分偏重了课外,我们平时的阶段性测试也将忽略讲读与自读,课内与课外的界限,这将有利于学生形成大语文观,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而无论教读与自读,其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提高阅读能力,日后自为读书。这一点,应该成为我们教师的共识。

我们还应明确一点,就是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加大课外阅读的指导,事实上,这一点我们做得不够。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一是提倡扩大阅读量,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扩展自己的阅读面,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二是规定课外阅读量,初中三年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三年阅读名著总量不少于6-9部,教学大纲还推荐了十部名著和五十篇古诗文,实际上我们的阅读量远远没有达到这个要求,我们的读书指导、读书报告会、交流会等应有的教学活动几乎是空白。事实证明,只有教读与自读有机结合,课内与课外水乳交融,才能学好语文。不树立 大语文观,眼光只盯在课本上有限的几十篇课文,就幻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那只能是神话。

4、偏重了结果,而非过程与方法。

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所以必须重视结论。但是,如果不经过学生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知活动,即如果没有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没有多种观点的碰撞、论争和比较,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更为重要的是,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我们的课堂教学偏重结论,轻视过程,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无需智慧努力,只需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的那种程度,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

课堂上,我们的学生习惯于老师给现成的答案,既不去动脑,他们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会读的字甚至不知道借助课文注释和字典解决,一篇课文学完了,书上居然没划过一道痕迹,只把课后习题的答案抄在了书上或笔记本上,这样的现象在我们的课堂里屡见不鲜。

至于读书的方法,我们重视的往往也不够。比如:第二册第二单元重点是教给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或借助文中的关键语句,或用自己的话,练习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方法。我们往往只把练习练习一给出的文章内容要点这一结论指给了学生,而至于怎样抓文中关键语句等概括方法没有教给学生,当然也就见不到学生概括要点的过程了。还有这个单元的另一个重点是学会快速阅读文章的方法,而教材在单元提示中接着明确指出就是集中注意力默读,而我们的老师居然把它理解成大声快速朗读是为速读,当然不动唇,不指读,不回视,每分钟500字以上这些速读的操作方法学生更是无法学到。像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阅读方法不指导学生在课堂上演练,学生日后怎样自己读书?

(二)写作、口语交际方面

1、注重个体训练,忽视训练体系。

初中三个年级,六个学期,六本教材,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作文训练体系,每个年级,每个学期,每本教材,甚至每个单元都是这个完整体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每个单元的作文训练,都应该看作是完成整个训练中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这样,一个单元一个单元的能力训练点综合起来,就形成了整个作文能力训练体系,这应该成为我们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一种共识。可教学实践中反映出来的情况并非如此。我们往往注重的是作文的次数,作文做了哪些个题目,而忽视了单元训练中所要形成的能力。比如,初中语文教材第一册,写作口语训练第一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作文贵在创新”,短文后面给了两个参考题目“我”、“窗”,至于你要写哪个题目,其实这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通过这次作文训练应该让学生懂得创新是作文的生命,作文的可贵之处在于有所创新,在于写出“个性”的风采来。从而鼓励学生在今后的作文中“大胆地用‘我’的自由之笔,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显‘我’的自在之趣。”总之,在我们的作文训练中同样存在那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问题。

2、局限于课堂,割裂与生活的联系。

离开了生活,作文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个简单的道理相信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十分清楚,但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对“作文应密切和生活的关系”注重的往往不够。我们往往把作文仅仅看作是课堂里边的事,实际上,学生的作文就应该是写实实在在的生活。我们听过这样一节生动的作文课,教者让学生对月亮进行一个月的观察,并记录下它的变化,再搜集描写月亮的词语和课文,经过这一个月的深入了解,学生们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文来自然得心应手。我们不能不钦佩这位老师对作文与生活的关系理解得如此深透。显然,没有那一个月的对生活的观察、积累,突发奇想地让学生在45分钟的课堂里造一个“月圆之夜”的作文,对学生而言该是一个多么困难的事情。我们历来主张我们应把作文范围或题目提前数天布置给学生,再引导他们通过观察生活来搜集、整理资料,这样,学生对生活才会有较强的感性认识和较深的理性认识。“唯有源头活水来”,作文的源头应该是生活。一位著名的相声演员说过这样一段精辟的话:“过去,让我们演一个矿工的段子,我们要到矿山同工人们下到矿井里摸爬滚打一个月,一个月回来,我们说的词全是工人的词,全是生活的词,如今不同了,头天晚上给你个本子,第二天让你上戏,我们哪还演得成?”艺术创作如此,我们的作文也是创作,本应该也如此。

3、看重批改,忽视讲评。

“当语文老师累”,这是所有做语文老师的共同体验和感受。语文老师较其他科老师在备课、批改上任务繁重了许多,尤其在批改上,一摞摞的作文往往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没等上一个作文批完,下一个作文又该做了,搞得我们在作文批改上疲于奔命,结果学生对老师辛辛苦苦写下的批语往往不买帐。这就促使我们的老师应该改进批改方法。在作文批改上,我们主张重批轻改,“批”也是主张用欣赏的眼光去批,把学生作文中用得恰当、精妙的词句划出来,主要的问题批示出来,而“改”应调动学生自己去改,老师改得再多,那也只能是你老师自己的东西,这并不能代表学生的感受、认识,况且我们精力有限,一次作文,两个教学班,八、九十人,八、九十篇作文,改是改不过来的。还有一点,“批”应及时、快速,时间一长,不仅批者对学生作文没多少印象,就是学生对学生自己的作文也会淡忘。

在作文教学中,还存在一个倾向:忽视讲评。我们认为讲评在作文训练中尤为重要。在讲评中,应把学生作文中的典型问题指出来;再就是多鼓励,哪怕只有一个好词好句也应给予充分肯定,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作文的认可和欣赏,让他们充分感受到作文的成就感。这样,既让老师减轻了劳动强度,又锻炼了学生,提高了他们的鉴赏能力。总之,我们认为,一次好的作文讲评课不仅仅是上一个作文的总结,更是下一个作文的开始。

4、追求大而全,忽视了突破重点、难点。

西方有句谚语:样样通,样样松。作文训练是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想通过一次作文训练什么都抓,结果势必什么也抓不到。而我们的作文训练中大多犯这类毛病。与其想通过一次作文训练抓全面,倒不如每次训练抓一两个重点、难点进行突破,这样倒有可能真正学点 东西,提高点技能,一课一得。这是作文训练乃至阅读训练必须遵循的原则,也是作文训练行之有效的办法。我们以初中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为例,这一单元是培养学生对论据的使用能力。这里论据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我们不妨通过一次训练来使学生把握道理论据的使用,再通过第二次作文专门训练对事实论据的使用。使用事实作论据应注意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一次来完成也不如把叙述事例要注意指向性,论证意识和对事实分析论述这两个重点、难点集中在一次训练中来完成,这样无论指导、批改还是讲评,都以这两个方面为训练要点,这样,会更容易突破些,效果也会更好些。当然其他文体的作文训练应如此,只有坚持一课一得,经年累月积攒起来,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稳步提升,反之,贪多求快,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5、忽视口语交际、课外练笔和语文实践活动。

口语交际训练在我们的教材中占有着和书面表达差不多同等重要的位置,然而,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这样的专项训练几乎是空白。

关于课外练笔,教学大纲中有明确的规定:“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字数不少于0.7万,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这里的“其他练笔”,去掉我们的片断作文(小作文)14次,字数按每次300字计算,才4200字,还有接近6000字的课外练笔没有得到落实。事实证明,仅凭课堂的几次作文训练就把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到一个层次谈何容易呀!

至于语文实践活动,比如第二册教材上列有警语收集与评比、片断续写比赛、纠正错误用字比赛,报刊剪摘、注评、展评活动这样五 次之多,可我们的教学中又有几人能给予关注呢?!

二、改进意见

1、创设良好的教研、教改环境是必需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研氛围不浓,教改举步维艰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于我们的教师缺乏一种动力,现行的教育体制已制约了教育的发展。在我们的学校里,教课与不教课待遇一个样、教多教少一个样、教好教差一个样。教师维持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动力在我们的分配体制中寻找不到,现行的教育不合理的教育体制也就是说这种生产关系严重阻碍了教育生产力的发展。一名优秀教师他只能活在他拥有的虚名里,竟然还要为他的职称评定而挣扎,小而言之,这不能不说是我们县基础教育的悲衷,大而言之,不能不说是我们整个教育的悲哀。教师需要一个较为合理的物质生存环境。这些当然不是我们一两个人或学校本身能够解决的。相信,随着经济的发展,这方面的困难会得到解决。

2、树立以学生是学习主体的观念

学生应该是课堂教学的主角。每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都有自己的躯体、自己的感官、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基础,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规律。正如每个人都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物质营养一样,每个学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营养,这是别人不能代替,也不能改变的。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 己感受事物,自己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任何包办代替都是不明智、不道德的。

3、找准教师的角色定位。

首先,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生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有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首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其次,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以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我们可以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它是为了行动而进行的研究,即这种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就是行动本身。可以说,“行动研究把教学与研究有机地融为一体,它是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前提条件,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

4、我们需要教学反思。

我们的教师,绝大多数教龄在10年以上,教学在不断地重复,而能做到不断反思的却寥寥无几,我们往往表现为满足现状,抱定陈 旧教学方法不放,结果教十年甚至一生跟教一年没多少区别,没多少长进。

我们认为,《走进新课程》一书中对“反思”的论述也许会对我们的成长有所裨益。它是这样表述的:“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后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教学反思会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5、提高教师文学素养迫在眉睫

无疑,多读书,读好书是提高教师文学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我们要求学生每学年至少要读二、三部整本的文学名著。那我们自己每学年也至少应读二、三部文学名著。否则,我们怎么有底气去面对自己 的课堂。当你读了《冰心作品集》、《朱自清散文集》、《毕淑敏作品集》、《余光中诗选》、《毛泽东诗词全解》、《鲁迅小说精选》、等名家名作,你再来教读课文《小橘灯》《背影》《春》《提醒幸福》《乡愁》《沁园春•雪》《孔乙己》等就会有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的感觉,否则,必然会有捉襟见肘的尴尬。

第二篇: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改进意见

让我“欢喜”让我“忧”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今年我县语文教学又是硕果累累,在全市名列前茅,我听到此消息,真是由衷的欢欣鼓舞。在教研会上,大家气氛活跃,各抒己见。当然,高兴之余,我更想到了如何再去更好地发展?正好这次暑假学习,我深入地对自己的语文教学进行了较为细致的了解,再结合平时听课中的感受,进行了一番梳理、思考。我认为,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在此,我们诚愿和老师们一起探讨。

一、学生课堂发展方面的问题

1、关注优秀生,忽视差等学生。,“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它意味着: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

2、重课本知识传授,忽视学习方法的转变。学习方法转变的关键是提升学生学习的本质,解决的是怎么学的问题。比如说朗读,可以有学生自由读,教师领读,全班齐读;还有对课文的分析,怎么理解等等。像教读《荷叶·母亲》这篇文章,主要通过“阅读——解读——拓展”几个环节,第一是理解性的读,把课文读懂了;第二是探究,把课文中有可争论的东西挖掘出来进行探究,因此需要设计有思考深度的问题,但又不能过多,防止出现“蜻蜓点水”,分析布头,加讲解不透的问题。因为此前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是理解性的,学生的整体感知大都一样,现在学生就要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个性化的理解,这正好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与思考进行解读。当然这节课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说文章中李京京现象透视出来的有关教育的深层问题。但不管怎样,新课堂教学一定要秉承新课程理念中一切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就是说教学的所有任务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愿我们教师能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二、课堂阅读方面的问题

1、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重点轻面。

平时,和老师们交流时,多数语文老师说:“我们又没赶上进度,考试怎么办?”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老师们把课本看成任务和知识的传授。我们的教学普遍存在着只看到了课文本身,而忽视了单元及整册教材的训练体系。殊不知,课文只不过是例子而已,是为完成单元教学目标,学期教学目标而选的一个个“范例”,编写者的初衷是想通过它的教学完成体系目标的。比如:七年级第一单元,它选取了5篇反映人生的文章,学习本单元,在人文情感方面,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课文,看看别人怎样生活;看看他们对人生的体验思考,进而丰富自己的社会知识,加深自己的情感体验。第二点,是在整体感悟全文的基础上,怎样提炼文章的主旨,还要学会怎样比较阅读不同内容和形式的文章。而我们的教师往往没有看到这一点,一头扎进课文中去,一个单元教学下来,学生们对生命没有

什么感悟,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没有学到如何提炼文章的宗旨和比较阅读的技能。我们认为,这样的教学还是和教材的编写者的意愿背道而驰的。

2、讲读与自读,泾渭分明而非水乳交融。

讲读课文与自读课文,都是为完成单元目标、学期目标而设立的,二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自读课更多地应看作是讲读课文的延伸,能力训练的迁移,而我们的课堂往往只有了讲读课而舍弃了自读课,我们的教师总认为自读课文内容不考,其实这还是应试教育观念在作怪。而目前的中考阅读部分偏重了课外,我们平时的阶段性测试也将忽略讲读与自读,课内与课外的界限,这将有利于学生形成大语文观,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而无论教读与自读,其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提高阅读能力,日后自为读书。

我们还应明确一点,就是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加大课外阅读的指导,事实上,这一点我们做得不够。新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一是提倡扩大阅读量,二是规定课外阅读量。实际上我们的阅读量远远没有达到要求,我们的读书指导、读书交流会等应有的教学活动几乎是空白。事实证明,只有讲读与自读有机结合,课内与课外水乳交融,才能学好语文。

3、偏重了结果,而非过程与方法。

我们的课堂教学过于偏重结论,轻视过程,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课堂上,我们的学生习惯于老师给现成的答案,不去动脑,他们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会读的字甚至不知道借助课文注释和字典解决,一篇课文学完了,书上居然没划过一道痕迹,只把课后习题的答案抄在了书上或笔记本上,这样的现象在我们的课堂里屡见不鲜。

至于读书的方法,我们重视的往往也不够。比如:第二册第二单元重点是教给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或借助文中的关键语句,或用自己的话,练习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方法。我们往往只把练习练习一给出的文章内容要点这一结论指给了学生,而至于怎样抓文中关键语句等概括方法没有教给学生,当然也就见不到学生概括要点的过程了。

总之,教无止境,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争取创造更大的成绩。

第三篇:初中生物学科教学现状分析及改进意见

初中生物学科教学现状分析及改进意见

作者:中学教研… 来源:不详 发布时间:2008-3-25 22:56:43 发布人:eduzhai

几年来,我县生物教师多次参加校本培训和离岗培训,又参加了县中学部举办的走进新课程标准的培训,经过培训的生物教师在专业知识、教学质量和业务水平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先后涌现出一大批骨干教师和市、县级优秀课。2001年11月评选出市级优秀课4人,县级优秀课7人。2003年又评出县级优秀课5人,2004年县教体局评选县级明星教师活动中,生物教师有两名获得县级明星教师的称号。

我县生物教师队伍素质很高,主要的人员成分来自丹东、抚顺师专生物系毕业的,还有三沟通生物专业毕业。但是近年来,把生物教师调到其他学科任教的有22人,把一些非生物专业毕业25人充实到生物教师队伍,这些教师对生物教学大纲和生物三本教材根本不熟悉,不知道怎样备课、上课、实验教学,独立操作生物实验技能不具备,难以完成生物大纲要求所有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我先后下乡听课13人,(小屯中学3人,小屯水泥厂中学1人,黄泥洼中学2人,大背中学1人,首山乡中学2人,隆昌中学1人,三新中学1人,穆家中学2人)发现生物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生物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1、生物专业毕业的有30人。

⑴抚顺师专毕业6人;⑵丹东师专毕业的5人;⑶本溪师专毕业的1人;⑷省教育学院生物专业毕业的1人;⑸三沟通生物专业毕业的6人;⑹辽阳大学林果专业毕业的1人;⑺熊岳农专毕业的5人;⑻沈阳农业大学毕业的3人;⑼辽阳师专体育专业毕业的2人。与生物学知识有关的学科都属于生物专业 专职教师

55人 专业技术职务 高级 中级 初级

14人 30人 11人

所学专业 生物学科 其他学科 体育学科

28人 25人 2人

学历 高中 中师 大专 大本 从事本学 科年限 5年以下 5-10年 11年以上

8

年龄结构 30岁以下 30-34岁 35-40岁 41-45岁 45-90岁 51岁以上13 10 10 4 4。

2、非生物专业毕业的25人。⑴在25人中多数是学习英语、语文、物理、政治、数学专业,改教生物。⑵在25人中,有11人新改教生物。

⑶在25人中从小学改中学任教2人(塔子、穆家)。

以上这些教师没有系统学过生物学专业,没有参加过生物继续教育。可以想象这些人怎样才能胜任生物教学工作。

二、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从教学方法上分析

1、教学方法陈旧,没有新课程理念,教师上课时,不携带生物挂图、实物、模型、生物标本等直观教具。学生不爱学,使生物课枯燥无味。有个别教师“满堂灌”,很少提问学生,没有习题设计,课后动动脑几个问题不给学生解答,听到铃声马上下课。还有一些教师上课时抓不住重点,不会课堂小结,把本节课教学内容从头到尾又讲一遍。每节课教师必须向学生交待清楚,哪些知识属于知道,哪些知识是识记的,哪些知识是理解的,哪些知识是应用,以便学生掌握好每节课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2、当前在教学方法上还存在“四个一”现象,一是讲到底,“满堂灌”。不给学生阅读、讨论、思考、互相交流时间,教师“讲灌”包打天下。二是一练到底,“满堂练”,由一个极端走向别一个极端,多数学校学生都有《中学生素质教育丛书》生物能力培养和生物实验报告册,上课讲解对答案,实验课不做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实验报告册代替生物实验。三是一看到底,“满堂看”。有的教师上课便叫学生看书,没有指导,没有提示,没有具体要求,没有检查,没有反馈。名为自学式,实为自由式。四是一问到底,“满堂问:。有的教师把“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而提的问题,缺少精心设计,提问走形式。

3、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好的教学方法要适合教材,学生和教师的特点,教学方法只有尊重教材,抓住教学内容的特点。才能更好发挥作用,教师只有针对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收获,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

(二)从教师教学基本功分析

1、看板书

好的板书,首先设计科学合理,依纲扣本,其次言简意赅,有艺术性,再次,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下乡听课发现有的教师板书字迹不工整,设计不合理,黑板分三条,第一条黑板不写字,在第二条黑板写板书,例如蝗虫的形态结构综合性比较强,用大括号写不下,挤到第三条黑板上,显得板书不工整。有的教师板书写太多概念、功能都往上写,多数教师不会板画,就是比较简单的图也不敢画,如“洋葱表皮细胞图”,“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图”,“菜豆和玉米种子结构图”,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边讲边画,学生记忆深刻,同时又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

2、看教态

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的表达靠55%面部表情+38%的声音+7%的言词。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交融。有的教师教态不自然,备课不熟练,眼睛离不开教案,双手拄讲台,有的教师在讲台前来回走动,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3、看语言

教学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教师的课堂语言,首先要准确清楚,说普通话,精当简练,生动形象,有启发性。其次,教学语言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杨顿挫,富于变化。

有的教师说不好普通话,主要字读音不准确。例如细胞质的质读成“子”字,脊髓的髓字读成“随”字等等。有的教学语言的语调非常高,自己也意识到了,但是低不下来,噪音大,影响学生身心健康。

4、看操作

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VCD、录音机、录放机、电脑等熟练程度。

有的教师讲课时用人体的内部器官模型,脑的内部结构模型,眼球结构模型,蝗虫内部结构模型,拆开后一半会组装不上,投影仪的清晰度调节不好,虚影。

(三)从教学效果上分析

1、教师要精讲多练,体现思维训练为重点。要求教师要抓住教材的精华和要点,作有针对性的讲解,在力求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教师讲课时间不超过30分钟,练15分钟,习题要具有典型性。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要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易混淆的知识进行练习,且练习要有坡度、深度和一定的广度。题型和练习方法多样化,题量适当,使学生当堂理解、消化所学内容。

2、习题设计。根据本节教学内容设计题型,基本题型有以下几种:填空题、选择题(单项选择)、判断题、连线题、填图题(识图作答、识图填空、识图选择)、实验题(填空、填表、选择、简答)、填表题、问答题(简答、用箭头形式回答),着重培养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多途径求索答案,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造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3、听课发现有很多教师不会设计习题,课堂练习单调,知识反馈不及时,无法矫正。例如讲初二生物第九章第六节人的视觉和听觉,板书写的是眼球各部分结构,练习时把字擦掉,各个结构变成横线进行填空。视、听觉形成,把箭头前后字擦掉变成填空题,选择题写在大白纸上,眼球结构图事先画在小黑板上,练习时多找几个学生到黑板上答题,教师对答题的学生进行评价。都可达到训练的目的。

三、生物教学改进意见

(一)钻研教材,处理教材,改进不备好课,就上课。

一个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理解教材,更重要的是钻研教材。要考虑每章每节教学内容在整个生物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它与学过的内容的联系、区别,有什么特点,以及后续内容的联系等等。讲清这些内容关键在哪里。这些问题事先考虑周密,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处理教材更重要的是如何恰当编选习题,是否能真正使学生加深理解和牢固掌握基础知识以及技巧,并达到启发思维、灵活运用的目的,所以钻研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是教师的基本功,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

(二)有过硬的基础知识,还要加强业务学习,改进过去不愿学习的思想。以前大家都讲,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是有道理的。教师必须扎实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才能居高临下,把课讲好。在掌握基本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博览群书,具有渊博的知识。现在一年级学生学完初二生物教材,需要一年时间。最后过渡到新教材。2004年秋季初一新生,开始学习新教材,为了尽快适应新教材实施,生物教师需要更新教学观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创造性开展教学研究。此次课改要求即“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对此教育行政部门负有责任。同时教师自身也需提高对继续教育紧迫性的认识,每位生物教师只是走进新课程,还没有亲自教新教材。应该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了解学科的新进展。学习现代教育技术以及学科教学论,并把学习和教学实践及教育科研结合起来,争取在短时间内有较大的提高。如果改行生物教师不归队,出现了完全外行的教师兼生物课。旧教材“照本宣科”,以教师传授为主,备备课,尚能勉强对付的话。今后要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且倡导探究性学习,学生在每堂课都要提出的很多问题,外行来教,教师不知道本节课所涉及到知识面有多宽,学生问老师,答不上来,已到了捉襟见肘的狼狈状态,此种状况如不尽快改变,新课程标准的贯彻,势必落空。我们要接受新事物,研究新问题,就得学习。

(三)要有组织教学能力,改变过去只教书,不育人。

1、所谓组织教学,包括课前的编写教案,即把一堂课如何开头,如何引入新课,如何讲解新课,怎样提问等等都要写出切实可行的计划,组织教学还包括课堂施教的能力,也就是把备课过程中所拟定的教学计划付诸实施。

2、正由于教学过程中包括了“教与学”的两个方面,因此,原订的教学计划中未必能百分之百地执行,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偶发事件”。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处理偶发事件的能力,也是对教师组织教学能力的一项检验。对偶发事件注意因势利导,效果更佳。对有些学生在课堂不遵守纪律,要说服教育,以理服人。

3、要搞好课堂管理,组织好教学全过程,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基础。师生关系的核心是尊师爱生,而其主导方面是爱生。教师对学生人格上的尊重、信任,生活上关心、体贴,思想上耐心教育,特别是教师对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赞赏和表扬,常使学生激动不已,焕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甚至可以影响他的一生。教师不但有组织教学能力,还要教书育人。

(四)启发学生思维的能力,改进教学方式。

1、同样一堂课,不同的教师去讲,效果可以大不相同,关键之一就是看教师能否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果教师在讲解中善于抓住教材中的“启发因素”,诱导学生积极思维,教师教的活,学生学习生物课就有乐趣,就会学得主动,学而不倦。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启发式教学。

2、下乡听课发现有的教师“一言堂”,虽然提出几个问题,基本是齐问齐答,不给学生提供看书阅读时间,把学生束缚得死死的,不准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不敢解答,怕解释错了丢面子,不给学生讨论发言机会,课堂气氛不活跃。首山镇二中生物教师徐春瑞,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进行能力培养、能力训练。面向全体,体现差异,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学民主,师生平等、和谐,课堂气氛融洽,尊重学生。不管问题答得对与错,都给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

(五)加强实验教学,改进演示实验。

1、生物科学研究的对象很复杂,是一门实验科学。如果教师只依靠讲解和出示一些直观教具,有时学生很难理解,当然不易获得巩固的知识,通过实验,情形就不同了。教师必须具备使用各种仪器,制作临时装片和徒手切片,做生物实验,解剖、观察、绘图,采集动植物标本,才能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技能。实验教学是为课堂教学服务,要求生物教师所有演示实验必做。

2、下乡听课初一生物下册第七章鱼类第一节鲫鱼和“实验六观察鲫鱼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的主要结构”,应边讲边实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节好课。鲫鱼各种鳍的作用是教学难点之一,怎样突破这个难点呢?我们通过活鲫鱼的演示实验来解决这个难点,效果较好。有两位教师进行演示,效果不明显,没有达到演示实验的目的。课前教师从市场买回活鲫鱼几条,并把它们放养在水槽里或玻璃缸里,待上课时用,上课时教师把鱼带到教室里。首先,提出一连串问题,例如⑴鲫鱼为什么平衡在水中而不翻倒?⑵在水中鲫鱼是怎样运动的?⑶其动力来自何处?⑷鲫鱼靠什么来控制前进方向?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解决以上问题,并得出正确的结论。这些问题都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考。其次,教师的演示实验,要求学生带着以上问题仔细观察现象,以得出结论,准备回答。演示实验是这样进行的:教师用剪刀剪去一条鲫鱼的尾鳍而留下其他的鳍;剪去另一条鲫鱼的胸鳍、腹鳍、臀鳍和背鳍而留下尾鳍;第三条鲫鱼鳍全部保留,作为对照。三条鲫鱼分别放在三个水槽里,并放在讲台上。待其内水静时,教师有目的地用小棍轻轻敲打水面,鲫鱼受震动,就会在水中运动,学生此时就可很好地观察。如此做法可重复进行,可以观察到鲫鱼各种鳍的作用,学生很感兴趣,学习气氛活跃。第三请同学回答问题,学生很快回答出:各种鳍能使鲫鱼侧立水中,不倾斜、不翻转起到平衡作用。其动力主要来自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尾鳍的摆动控制方向,胸鳍和腹鳍能保持鱼体的平衡作用。

四、生物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更快地进入角色

此次课程改革所产生的更为深刻的变化,还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因此,任何一项改革设想,最终要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首先,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育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教育观念一转变,许多困难迎刃而解,我们一定要在本次课程改革中,组织学习与培训,开展反思与讨论,提高认识,强化责任,来一次教育观念的“启蒙运动”,把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上来,统一到新课程的方向上来,教育观念的转变将会真正焕发出教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其次,要坚定不移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先进的教育观念通过先进的教育方式体现出来,此外,教育观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方式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观念不转变,方式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不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

(一)倡导探究性学习。

正因为旨在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显然生物科学素养不可能单纯地依靠知识的传承、讲授、灌输来形成,必须改变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要变学生被动地听讲为动手、动脑的主动参与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引导学生在质疑、调查、实验、收集、分析和解读数据、推理、判断和反思等探究活动,使学生既能理解、掌握和应用知识,又发展了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特别是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倡导探究性学习,还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富有个性化,对情感的体验,科学态度的养成,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也会有很大的帮助,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对我们的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应当贯彻在我们的全部教学活动之中。

(二)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师的角色发生哪些改变?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感悟,充实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可以说,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是本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与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 的过失和错误。

(三)教师的职责是什么?新课程中教师需要哪些新的技能?

很显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比如接受、探索、模仿、探究等,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营造支持学生学习的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新课程还强调体验性学习,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既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基于此,课程标准提出了体验性目标,强调“活动、操作、实践、考查、调查”等活动,而且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立见解。

通过知识学习和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是新课程的显著特征。由问题引出,让学生边学边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设想,引导学生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而且,每一部分知识学习之后,都设计了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向外拓展,由此看来,怎样帮助学生实现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教师是下一番功夫的。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教师很重视教学基本功的练习,如朗读、板书、绘画等传统的教学基本功是一笔宝贵的教育财富,应当继续保持和发扬为适应新的课程需要,教师新的技能将应运而生,比如搜集和处理的能力,课程开发整合的能力,广泛利用课堂资源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会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熟练使用幻灯、投影仪、录放机、录音机、电脑多媒体、电影、照像机等进行辅助教学。“十五”期间继续抓好生物研训工作,争取每学期召开一次全县研训工作会议,深入教学第一线听课,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培养生物骨干教师,发挥他们在生物教学中的骨干作用。搞好新旧教材的交替工作,把全县生物教学质量现提高一步,更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工作。以上有不当之处,请领导与同行们批评指正。

“十五”期间,2001至2004年市、县优秀课名单,县明星教师名单附后。

第四篇:幼儿园现状分析及改进措施

xx幼儿园现状分析及改进措施

我园对照《深州市幼儿园办园标准》认真自查,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差距,并制定了改进措施,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一)环境建筑方面:幼儿园没有独立的院落,也没有园牌,门牌,园内壁画较少,活动室内没有开放性的活动角,各功能室不全。

(二)设施设备方面:大型玩具无,小型玩具达不到人均10件,种类也比较单一;玩具架,图书架,不符合规定要求;班内风琴,电视,VCD数量不够,无小黑板;幼儿图书没有;幼儿一人一杯,为塑料杯,需要更换;没有配备保健箱和必备药品。

(三)人员素质方面:幼儿园园长没有岗位培训合格证书;没有专职保育员、保健员;由于教室和教师的制约,幼儿没能按年龄分班,只有大、小两个班。

(四)安全卫生方面:对幼儿及教师体检不够重视,幼儿保健档案不齐全。

(五)档案管理方面:我园的幼儿学籍及日常教学档案都不是很齐全,需要补充规范。

二、改进措施及时间安排

为了切实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和管理水平,我园计划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

1、三月份 制定迎检方案,对照《深州市幼儿园办园标准》自查,找出差距,制定改进措施。

2、四月份 完成大型玩具的购置及安装,完成图书的配置,搞好幼儿园的环境卫生及室的布置。进行幼儿园档案的整理入档工作。

3、五月份 继续进行幼儿园档案的整理工作,进行教师培训及日常教学的管理工作。体检工作。

4、六月份 完成各项档案资料的整理工作,完成幼儿园环境布置和文化建设,各室硬件设施到位。

5、七、八月份 利用假期进行新一轮的查漏补缺和提高工作。

2011.3 xx幼儿园

第五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语言学家张志公说过:‚语文教学在普通教育工作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难在哪里? 叶圣陶先生也对作文教学发出过这样的感慨:‚我当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了深切体会:徒劳无功。‛ 反馈原理何以对作文教学失效? 用最具历史底蕴、文化内涵的汉字记录生活,表达喜怒哀乐,沟通信息、宣泄情感,这就是写作。写作是精神享受,写作是快乐的,然而,有几个中学生能‚写着并快乐着‛?症结又在哪里呢?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通常可分为引导、习作、批改和评讲四大环节,批改与讲评即为作文教学的反馈环节。我认为,长期的作文教学效益不高、学生作文水平低下的症结正是长期以来我们对作文反馈,尤其是作文评讲环节的轻视所致。

一、当前作文教学现状的分析

(一)望而生畏,心存疑惧。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和改革的重要课题,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中之难‛。作文教学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涉及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逻辑、结构等诸多因素,实施起来难度高,难以找到突破口;作文反馈工作量大、费时,许多教师对作文反馈望而生畏,心存疑惧,有‚吃力不讨好‛的思想作祟,导致教学上的无所作为,往往认为作文指导跟不指导一个样,讲评与不讲评没区别,于是,或作文反馈浮光掠影,或作文评讲蜻蜓点水,甚至放任自流。

(二)定位失误,本末倒置。许多教师也开展作文反馈,但在处理引导与习作、批改与评讲上——尤其处理批改与评讲关系时,定位产生偏差,甚至存在本末倒置现象:重视写前指导,轻视写后反馈;重视作文批改,轻视作文评讲。对评讲环节的忽视,导致作文批改的‚徒劳无功‛,自然不难理解。

作文是学生的创作,教师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进行作文批改,面对学生习作中流溢的思想和丰富的教育教学信息,轻描淡写,了了数语以蔽之,不啻是对作文教学‚资源‛的最大浪费。

(三)方法单一,‚主体‛缺位。不少教师也意识到作文评讲的重要性,但评讲往往停留于形式、表面,不能从学生习作中获取有效信息,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利用。缺乏对作文反馈系统性、完整性的认识;缺少作文讲评课明确的各阶段达成目标和方法:作文反馈粗放,‚概而括之,笼而统之‛;作文讲评缺乏序列性、专题性,‚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往往几篇好作文当堂一念,万事大吉。

此外,作文评讲课‚主体‛意识淡薄、‚主体‛参与缺位。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学生缺少对自己‚创作‛的发言权。新课程标准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尊重和民主教学氛围的创设,‚以学生为本‛是搞好初中作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如果缺乏‚主体‛意识,作文反馈成‚一家之言‛,作文评讲课成‚一言堂‛,其结果必然事倍功半。如果说作文‚引导‛环节相对比较空洞、乏味,作文评讲则建立在众多鲜活的学生习作材料基础之上,作文讲评课往往学生最喜欢,也最易激发其对写作的浓厚兴趣。教师应演好‚学习活动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充分利用好作文评讲这一重要反馈环节。

我认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聚焦作文反馈,以作文评讲作为作文反馈教学切入口,使之担纲起逐步改变当前作文教学不如意现状、切实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重任是完全可行的。

二、改进作文教学的基本策略与思路

写作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选材立意、篇章结构、语法修辞等诸多要素,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需要讲评方式的规范和创新,但又不是仅靠作文评讲就能一劳永逸解决的,这就要求作文讲评课应做到‚四个结合‛,即:阅读教学与写作评讲相结合,写作理论与评讲实践相结合,课内评讲与课外训练相结合,批改、讲评与作文修改相结合。

(一)阅读教学与写作评讲相结合。语文教材的课文多是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入选新教材的课文则更具‚人文气息‛和‚时代精神‛,更贴近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阅读这些作品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这些佳作也是学生进行写作时可供借鉴、模仿的优秀范例。

阅读的主要目的是写作,评讲的最终目的也是写作,两者并行不悖。作文评讲应将阅读课文和写作讲评紧密联系起来,阅读课上有写作知识的介绍,作文评讲注重知识迁移,将阅读课文里的写作方法和作文技巧——构思立意、篇章结构、谴词造句等,迁移到习作中去,真正做到‚活学活用‛。

(二)写作理论与评讲实践相结合。语文教材(老教材)的‚表达‛部分,有丰富的写作理论知识的阐述,一方面,作文评讲要理论联系学生实际,将学生习作与作文理论知识有机结合——语言的运用、条理的安排,内容的选择与处理、中心的表达等;另一方面,写作与汉语知识中词性、单句、复句、修辞等紧密相连。作文评讲应注意教材中写作理论、语法知识等的灵活运用,做到学以致用,‚温故而知新‛。

(三)课内评讲与课外训练相结合。虽然一节作文评讲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但学习的课堂是广阔的,不受时间和地点局限。作文评讲应将教师的课堂讲授与学生的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提倡学生多读课外作品,包括优秀中学生习作;重视日常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动笔习惯,如写日记、随笔等,可尝试让学生课外摘抄、评点中学生优秀作文或者‚名家作品‛的方式,将教师课堂评讲和课外学生点评相结合,提高学生对优秀作品的鉴赏能力,为己所用,从而通过作文评讲,使学生在熏陶和潜移默化中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四)批改、讲评与修改相结合。批改是评讲的前提,修改是评讲的目的。作文评讲一方面可使学生少走弯路,避免再现别人写作时所犯错误;也可使其借鉴同龄人习作的立意构思、方法技巧等。作文的修改也是写作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应与评讲目标、内容统一,可在作文评讲基础上,尝试自改、互改,改写、仿写等评讲与修改结合的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样的作文评讲才更有效。

总之,只有更新教学理念,强化主体意识,尊重科学规律,将作文评讲作为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使之担当提高作文教学效率之大任,一定大有可为——作文评讲‚大有文章‛。

下载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改进意见[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改进意见[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

    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长期以来,作文教......

    化学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及改进思考

    我校化学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及改进思考 楚州中学高一 吴上 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随机听课及对教师和学生个别访谈的方法,对高中化学教学进行了初步的调查与分析与建议......

    大杨幼儿园现状分析及改进措施

    大杨幼儿园现状分析及改进措施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孩子一生中受教育最重要的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步伐加快,家长对下一代的早期教育意识进一步增强,越来越多的家长选......

    改进初中语文教学五篇

    改进初中语文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兴趣上海市香山中学蔡湘云一. 问题的提出 川沙中学历时三年多,进行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研究。通过研究与实践,大力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

    如何改进初中语文教学

    如何改进初中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080-01 语文是其他学科学习和教学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新课程教学改革下的重要学科之一。学习......

    教学改进意见

    教学改进意见 ——实行精细化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质量是办学的根本目的,是学校与教师生存与发展的生命。要提高教育质量,首先必须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充分认识到提高教育质......

    宜家的客户关系管理现状分析与改进意见

    xxx学院xxx学院 客户关系管理结业报告 论文题目:宜家的客户关系管理现状分析与改进意见 专业班级: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得 分: 年 月 xxx学院目录 第一章 研究意义 ..............

    农村英语教育教学的现状分析及改进策略(范文)

    农村英语教学之现状分析及改进策略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了知识经济社会,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国家需要培养更多的高层次教育人才,我国从本世纪初开始了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