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及改进思考

时间:2019-05-15 01:02: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化学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及改进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化学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及改进思考》。

第一篇:化学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及改进思考

我校化学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及改进思考

楚州中学高一 吴上

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随机听课及对教师和学生个别访谈的方法,对高中化学教学进行了初步的调查与分析与建议。并从四个方面思考改进措施。

关键词:高中化学 教学现状 调查分析 改进思考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学生一年比一年差”“学生的分化越来越早、越来越严重”“现在的学生真是越来越难教”这一类的话。这些话足以引起我们的思考:这种教学现状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应怎样改进?

一、高中化学教学现状

(一)学生化学学习方法现状。

问卷调查反映出学生学习中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大。如只有20%的学生有预习的习惯;56%的学生上课习惯于听教师讲,而自己很少独立思考;学生对教师一方面依赖性大,另一方面当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又不愿问老师,只有15%的学生对于不懂的问题经常问老师,通过个别谈心等了解,不愿问老师原因是“不好意思”、“问同学”或“等老师讲答案”等;对于自己认为有效的化学学习方式,40%的学生认为是听教师讲,20%的学生认为是看书,20%的学生则认为是做题;在你喜欢教师的教学方法中,17.1%的学生选择“讲多一些,围绕知识满堂灌”;40.2%的学生选择“讲少一些,精讲、精练”;52.4% 的学生选择“课堂上多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二)教师化学教学现状

1、教师还习惯于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一言堂”现象较严重,能力的培养并没有引起重视。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讲授和接受,学生学习方式,基本上是听讲、练习、教师订正和学生改错。教学方法与手段设计上,能够做到生动直观、强化教材、灵活多样、创新脱俗的很少。

2、实验教学仍很弱化,做实验变成了讲实验

新课程实施多年,一直强调实验,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出于条件或时间的限制或随意性太强往往都是讲实验而不是做实验。许多学校平时学生实验基本不做。

3、高中化学教师“青黄不接”

高考政策。一个年级两、三名化学老师足矣,加之目前教师进编都比较难,一旦确定下来,几十年不用新的化学教师,化学教师“新鲜血液”补充太难。许多化学教师老龄化严重,毕业后没有继续学习,知识老化严重,甚至出现了越教越差的情况。加之教学任务重,多数教师除应付上课外,教学论文都很少写,更不用说搞教学研究了。

二、高中化学教学现状分析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绝大多数教师使用教授法,重点是讲授知识与技能,教学手段都很传统。面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很少。高中生心理上已开始占主导地位的抽象逻辑思维逐步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观察、记忆、想象、诸种能力迅

速发展,能对直接感知的事物提出假设和进行推理论。思维的独立性,已不满足于简单的说教和现成的结论;知识面和社会接触面的扩大,以及需要的不断丰富,使高中学生的兴趣广度大为增加,对探求事物的认识倾向表现出更大的坚持力,即有了较为长久稳定的兴趣;参与感和表现欲的产生,致使兴趣明显出现了“赶时髦”的特点。高中生的抽象思维和想象力较之小学生有了较大的发展。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单纯从老师讲授中获得知识,还爱独立思考,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化学科有两大特点:

(一)化学的形成和发展,起源于实验又依赖于实验,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二)化学“繁”。这个“繁”实际上就反映了化学学科知识点既多又分散,并且大量的知识需要识记的特点。因此,我们不能把以前学数学、物理的方法照搬来学化学,而要根据化学科的特点取舍、创新。而现状却是学生的学主要是听教师讲和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这种教学过程的“长此以往”使学生的学习经常处于被动的状态,很少拥有自主学习的权利,他们可能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最终导致“学生越学越不爱学,教师越来越难教”的现状的形成。

反思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发现,学习主要依赖于两种方式,一种是接受式学习,另一种是探究式学习,两种学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化学教学的现状却过多地注重了接受式学习,忽略了探究性学习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价值,使探究性学习方式,如观察、实践、调查、实验等在教学中处于被忽略的地位。我们只有在继承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基础上,增加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体

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的内容,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才能实现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

因此,有必要对现行化学教学策略进行改进以达到优化。

三、关于改进高中化学教学的建议

1、精心设计实验教学,培养创新思维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严谨治学态度。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实验教学中,首先要狠抓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它是化学实验的基本功。其次在实验教学中,还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积极创造条件,增设并改进实验,尽量把实验变为分组实验,布置家庭小实验等。

2、在教法多样化的基础上,努力实践探究式教学。

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智慧的形成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要实现有效的教学,必须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来。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对知识内在关系的分析,建立起知识的联系,通过实际的综合运用,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和能力,也真正能够实现对教学活动的参与。

3、利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为教学策略多样化创建最理想的教学环境。

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同传统的教学媒体结合,并应用于化学教学之中,所产生的作用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它可以快速展现思维的过程和事物发展的历

程,为教学提供了新型的学习资源环境和辅助手段。但应注意教学技术与化学教学要自然地结合,明确使用教学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引发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统整,展示应用知识的过程和成果,实现师生、学生间的交流,实现有效的教学。

4、增加对学困生的情感投入。

情感态度本身就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情绪反映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对于学困生而言,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融入情感,加强关爱,避免师生在情感上的分离。

总之,在新的教学背景下,每一位教师都应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怎样进行化学教学策略的优化,更是每一位化学教师应思考和实施的教学行为。以上所述只是基于笔者粗浅的认识与实践,有关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化和提升。

第二篇:关于个人所得税现状的分析及改进思考

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标题:关于个人所得税现状的分析及改进思考

别:

会计系

业:

审计实务

号:

名: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摘 要

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是国家运用税收这一经济杠杆调节收入分配的有力工具。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发展,以个人(自然人)为核心的社会财富流动和分配占整个社会财富流动和分配的比例必然会越来越大,形式会越来越多样化,个人所得税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根据我国国情及个人所得税改革过程中,大多数人还不是很清楚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现状及社会上对于我国个人所得税改进的思考方案。本文阐述了个人所得税的重要作用,分析了个人所得税的现状,并提出了改进方案。关键词:个人所得税;现状;改进思考

目 录

摘要......................................................................1 目录......................................................................2 引言......................................................................3 1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重要作用................................................3 2我国个人所得税现状的分析................................................4 2.1税制模式存在弊端......................................................4 2.2课税范围狭窄..........................................................4 2.3税负不甚公平..........................................................5 2.4征收管理力度不足......................................................6 2.5纳税观念薄弱,偷逃税严重..............................................8 3关于我国个人所得税改进的思考............................................8 3.1建立分类综合所得税制模式..............................................8 3.2扩大征收范围..........................................................9 3.3对高收入者实行重点监控................................................9 3.4加强与社会各部门的联系与配合.........................................10 3.5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国民纳税意识.......................................10 3.6调整费用扣除标准,符合实际负担.......................................10 3.7强化税收征管手段.....................................................11 3.8加快征管现代化、信息化的步伐.........................................11 3.9严格控制代扣代缴制度,推行个人申报和代扣代缴的双向申报制.............11 结束语...................................................................11 致谢.....................................................................13 参考文献.................................................................13 关于个人所得税现状的分析及改进思考

引言

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是国家运用税收这一经济杠杆调节收入分配的有力工具。它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税种之一,具有很强的政策性,也要求具备较高的征管和配套条件。个人所得税既是筹集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又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在我国税收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发展,以个人(自然人)为核心的社会财富流动和分配占整个社会财富流动和分配的比例必然会越来越大,形式会越来越多样化,个人所得税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建立二十多年来,个人所得税法经过了一系列的调整,以期实现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目的。随着税制改革的变化,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度仍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还需进一步优化和调整。

1我国个人所得税的重要作用

本次个人所得税中工薪所得将费用扣除标准为2000元,立足于给工薪阶层减轻税收负担,增加消费。按有关部门的计算,我国城市居民年消费支出月为1143元,将扣除费用确定为2000元,使中低收入者保证基本支出得到满足后略有结余,这是顺应居民收入提高、生活费用支出加大的合理调整,不断减轻了工薪阶层的负担;个人所得税还缩小了收入差距、降低基尼系数,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地居民收入、生活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全国统一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有利于促进地区间的公平。目前,各地实行统一的纳税标准,对收入较低的西部地区将产生很大益处,西部相当部分中低收入阶层将不必缴纳个人所得税,该地区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将会减轻,有利于鼓励消费,促进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

个人所得税与其他税种一样,也具有为国家财政筹集资金的作用。虽然我国目前个人所得税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还比较低,远远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及个人所得税制的不断完善,个人所得税收入将会逐步增长,其聚财功能也必将上升到重要地位。个人所得税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个人所得税收入是随着一国经济的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程度和人均GDP水平提高而不断增大。目前,一些主要的西方发达国家都实行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个人所得税的规模和比重均比较大。就我国目前情况看,由于个人总体收入水平不高,个人所得税收入还十分有 限。但是个人所得税仍然不失为一个收入弹性和增长潜力较大的税种.是国家财政收 入的一个重要来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居民的收入将逐步提高.个人所得税税源将不断扩大,个人所得税收入占国家税收总额的比重将逐年增加,最终将发展成为具有话力的一个主体税种。

个人所得税收入要在税收总额中占有一席之地,除了要有完善的税制及健全的征管网络以外,还要求公民具有较强的纳税观念。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由于起步晚,且居民个人的收入一直以来比较低,再加上宣传力度不够等因素,因此,与西方各国相比较,大多数个人的纳税观念十分淡薄。开征个人所得税,通过对税法的大力宣传,把高收入者的一部分收归国库,可使居民群众养成依法纳税的习惯,让越来越多的人自觉成为依法纳税的义务人。

2我国个人所得税现状的分析 2.1税制模式存在弊端

征收个人所得税是政府取得财政收入,是调节社会各阶层收入分配水平的重要手段,公平是个人所得税征收的基本原则。公平原则是指征税额与纳税人收入水平相适应以保证各纳税人之间税负水平均衡。分类所得税制是将纳税人各种所得按照收入性质划分为若干类,对不同类别的所得设计不同的税率和费用扣除标准分别计算征收。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将个人收入划分为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等11类。这种税收制度的优点是可以实现分别征收,有利于控制税源;缺点是各类收入所使用的税率不同、免征税额不同,导致不同类别收入的税负不同,不利于调节收入差距,容易产生综合收入高、应税所得来源多的人税负轻,综合收入低、应税来源少的人税负重的现象。

2.2课税范围狭窄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采用分类所得税制模式,它只对税法上明确规定的所得分别课税,而不是将个人的总所得合并纳税。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由11项应税所得组成,除此之外的其他所得概不征税。这些应税所得从形式上看,包括现金、实物和有价证券。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个人收入日益多元化、复杂化,不仅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等劳动性所得成为个人的重要所得,而且利息、股息和红利等资本性所得也渐渐成了居民个人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还有财产继承所得、股票转让所得等。从所得形式看,不仅有现金、实物和有价证券,还有减少的债务和得到的服 4 务等形式。为此,只规定11项所得和3种表现形式为征税对象已显得过于狭窄,不仅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而且也不利于国家对人们收入水平的调节。

2.3税负不甚公平2.3.1等额收入,税额不同

同一收入水平的个人因其收入来源渠道不同,适用的税率不同,最终负担水平也不相同。如在中国境内工作的居民甲和乙,每月收入均为2400元,其中,甲的收入额仅为工薪所得一项,乙的收入额由工薪1800元和有规律性的劳务报酬600元组成。按照现行所得税制的规定,甲该月应纳税额为20元,乙该月不需要纳税。甲的收入只有一项工薪所得,并达到纳税标准;乙的收入由两项组成,每项收入都没有达到各自的纳税标准。假设乙居民的工薪所得不变,只有当有规律性的劳务报酬为900元时,应纳税额为20元〔(900-800)×20%〕,税负恰好与甲相同,而此时乙月收入总额为2700元,工薪所得与劳务报酬所得两者均为劳动性所得,性质相同,税负却相差甚远。

2.3.2费用减除标准不尽合理

首先,扣除标准的设计依据不充分。我国各项费用减除标准设计都是针对收入者个人而言的,没有充分考虑纳税人是否结婚,是否有赡养人口以及赡养人口的多少,是否有老人、残疾人,以及相关的医疗、教育和保险等费用,定额减除标准一经确定就多年不变。例如,我国对工资薪金征收所得税时,在实行定额扣除法中,国内人员每月的免税扣除额是2000元人民币,而外籍人员和在境外工作的中国公民个人每月的扣除额却是4800元人民币,这势必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国内人员和外籍人员的费用扣除标准不统一,不符合税收上关于国民待遇的公平原则;二是没有根据不同开支情况来区别对待;三是没有根据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适当调高扣除标准。其次,扣除方法不一致。关于费用扣除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按月扣除,如工资薪金所得,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另一种是按次扣除,如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偶然所得等。两种方法同时存在容易产生税负不公的问题,如对劳务报酬所得,税法规定只有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属于同一类连续取得收入的,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假设境内工作的某一居民甲一年中每月获得800元的劳动报酬,其无须纳税;而另一个在境内工作的居民乙在一个月内取得了9600元的一次性劳务报酬,其他月份没有任何收入,乙则需缴 5 纳1 536元〔9600×(1-20%)×20%〕的税款。两个人虽收入相同,但乙的税负远远大于甲的税负,这种结果会引导纳税人分解收入,合法避税。

2.3.3我国个人所得税税率设计不规范

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采用累计税率和比例税率相结合的差别税率制度,税率使用多且不规范,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不同的收入使用不同的税率。扣除标准也不同,从而造成税负不均,例如劳务报酬所得与工资、薪金所得是同属于劳务性质的所得,但两者税率却存在较大的差异。此种税率设计具有对资本所得轻征税、劳动所得重征税的倾向,难以体现公平税负的原则。二是边际税率与企业所得税税率相比,差异较大。三是对工薪所得的九级税率级距过多,太过于繁琐。而实际上我国大部分纳税人只适用于5%和10%两级税率,第五级至第九级税率设计可以说是形同虚设。另外,边际税率过高,最高边际税率竞达45%,而过高的边际税率不利于吸引高科技管理人才。

2.3.4贫富差距逐渐增大

个人所得税在所有税种里最能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对收入进行二次平衡。富人和穷人是财富分配链中的两端,要缩小贫富差距,就是要从富人那里分割一定的财富,用来补贴穷人。而在我国近十多年来个人收入分配差距不断加大,目前基尼系数已扩大至0.458,按照国际惯例,基尼系数达到或者超过0.4,说明贫富差距过大。贫富差距凸显与个人所得税制度失效是因果相生的。统计数字显示,工薪阶层是目前中国个人所得税的主要纳税群体,而中国的富人约占总人口的20%,占收入或消费总额的50%,但是,这20%的富人,对个人所得税的贡献,竟然只有10%。这充分说明,个税不但没有实现从富人到穷人的“调节”,相反,这种财富的二次分配还处于一种“倒流”状态中。长期“倒流”下,只能是富人越富,穷人越穷,社会贫富差距仍将继续加大。有人称,中国富人的税收负担在世界上是最轻的,只有通过政府的税收强制手段才是完成“调节”的最有效方式。

2.3.5按月、按次分项计征,造成税负不公

如果依照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实行按月、按项计征,必然会造成对收入渠道单一的纳税人征税容易,而对收入渠道复杂的纳税人征税困难,对每月收入平均的纳税人征税偏轻,而对收入相对集中的纳税人征税较重等不良局面。

2.4征收管理力度不足

2.4.1征收方式难以控制,应税所得难以核实

对个人所得税的征管,我国和大多数国家一样也采用了源泉扣缴和自行申报两种方法,但侧重点不同,我国更侧重源泉扣缴。由于税法没有对所有纳税人要求纳税申报,税务机关对扣缴义务人的纳税检查信息是单方面的,无法有效进行监督,使得源泉扣缴的执行力度在不同单位间有很大的差别。源泉扣缴执行力度的不同使得个人所得税只管住了工薪阶层,没有管住高收入阶层。自行申报目前尚未全面铺开,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只有5种情形下的个人收入应自行申报。由于没有实行全面的个人收入申报制度,税收流失难以避免。

当前核实一个纳税人的真正全部收入是一件难事,以下行为税务机关很难控制:一是收入渠道多元化。一个纳税人同一纳税期内取得哪些应税收入,在银行里没有一个统一的账号,银行方面不清楚,税务方面更不清楚;二是公民收入以现金取得较多(劳动法规定工资、薪金按月以现金支付),与银行的个人账号不发生直接联系,收入难于控制;三是不合法收入往往不直接经银行发生。正因为有上述情况,我国工薪阶层成了个人所得税的实际纳税主体,使个人所得税存在逆向调节,未能体现再分配功能,深深地损害了劳动者的利益。

2.4.2征收水平低、手段落后,使征管效率难以提高

税务征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税务工作的要求,是削弱征管力量,影响征管效率的重要因素。以人工为主的落后征管手段,不能使税务部门及时取得纳税人的收入资料,并对其纳税资料进行处理与稽核。税务代理制度还不完善,不能很好发挥其中介组织的作用,非金融机构吸纳的股金、集资款、年终发放的股息和集资利息,都远远超过了央行规定的同期存、贷款利率标准,而对超过部分,非金融机构又不履行代扣代缴的义务。一些个人多处兼职取得收入,用人单位不代扣代缴,纳税人自己也不主动申报纳税,造成税法规定的代扣代缴义务落实不到位。加之与个人所得税征收相联系的诸如财产申报制度、个人信用管理制度没有建立,使得征管效率和监督作用很难提高。

2.4.3处罚法规不完善,处罚力度不强,不能对纳税人起到震慑作用

目前我国的《税收征管法》对偷、漏税等违法行为的界定模糊(例如对纳税人取得收入后挂在往来账户不结转的行为,很难明确界定是纳税人有意行为还是无意行为),使税务执法机关难以把握,往往避重就轻。这样,对违法者本人起不到接受教训,自觉 7 守法的约束作用,对广大公民更起不到警示和威慑作用,违法现象得不到抑制。因此,遵纪守法、自觉纳税的良好社会风尚难以形成。

2.5纳税观念薄弱,偷逃税严重

由于我国个人所得税发展时间短,公民的纳税意识比较淡薄,加之个人所得税以自然人为纳税义务人,直接影响个人的实际收入,且征收过程中容易涉及个人经济隐私,并且由于计算困难,扣除复杂,税源透明度低,涉及面广等原因,使得个人所得税成为我国征收管理难度最大,偷逃税面最宽的税种。中国社会调查事物所在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武汉、哈尔滨、大连、青岛等9个城市中进行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3000份,收回问卷2817份。调查结果发现,有一半的人没有纳税经历,纳过税的人仅占调查人数的48.7%。有关税务机关对美国《亚洲华尔街日报》评出的“2002年中国内地十大富豪”的税收缴纳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竟没有一位富豪缴纳了个人所得税。而这个问题经历了近8年也未能得到很好解决。

3改进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思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现有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已显出其不足和弊端。随着我国加入WTO,我们必须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完善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使其顺应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

3.1建立分类综合所得税制模式

根据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税收征管的实际情况,目前应实行综合征收与分项征收相结合的税制模式。鉴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应将不同来源、不同性质的每一种所得进行非常细化的分类。如个人所得税税制模式大体上可分为3种:(1)分类所得税制,如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度,它是对同一纳税人不同类别的所得按不同的税率分别课征。(2)综合所得税制,它是将纳税人在一定期间内的各种所得综合起来,扣除法定减免数额后,就其余额按累进税率征收,它的特点是将来源于各种渠道的所有形式的所得不分类别、统一课税。这种税制的优点是税负公平、扣除合理,能够全面反映纳税人的综合负税能力,能考虑到纳税人个人经济情况和家庭负担等因素并给予减免。但它的课征手续复杂,征收费用较高,对个人申报和税务稽查水平要求高,且以发达的信息网络和全面可靠的原始资料为条件。(3)分类综合税制,它是分类所得税和综合所得税的不同形式和程度的结合。

根据目前我国对税源控管难度很大、征管手段相对落后、公民纳税意识淡薄等实际情况,应按循序渐进,由分类税制→分类综合税制→综合税制的过程。将现行的分类税制过渡到综合分类税制模式,即对个人不同来源的收入先按不同税率征税,年终再汇算清缴。具体界定时可对属于投资性的,没有费用扣除的应税项目,例如利息所得、股票转让所得、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等应税项目,实行分项征收;对属于有费用扣除的应税项目,例如工资薪金、劳动报酬、生产经营、承包承租、稿酬等应税项目,先以源泉预扣方法分别采用不同税率征收,在纳税结束后,由税务部门核定纳税人全年应税所得,对内已纳税额做出调整结算,最后实行综合征收。我国政府已经明确,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现阶段目标为分类综合个人所得税制度。

3.2扩大征收范围

第一,在应税项目范围上的扩大,目前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11个应税项目没有涵盖个人所得的全部内容.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应税项目。一些不断出现的应当征收个人所得税的项目应该列入应税项目。因此,我国应当改变目前采取的正列举法,采取概括性更强的反列举法。凡是能够增加纳税人税收负担能力的所得都在个人所得税征收范围之内,对某些特殊的个人所得可以采取列举法予以减免,以体现税收上给予的优惠政策。第二在收入人群的扩大,中国应在许多征税办法上借鉴国际上的经验,不应该把工薪阶层和知识分子作为个人所得税的征收重点,这样会破坏横向和纵向公平。建议当前应把以下“六种人”作为个人所得税征收的监控重点:1部分经营比较好的私营企业主和个体工商业户;2演艺、体育专业人员,包工头、暴发户以及其他新生贵族;3部分天赋比较高、能力比较强的中介机构专业人才,包括律师、注册会计师、评估师、证券机构的操盘手等等;4部分从事高新技术行业取得高收入、销售知识产品以及某些通过兼职取得高收入的知识分子;5外籍人员;6工薪阶层的部分高收入者。通过加强对以上六大征收对象的管理,构成以后个人所得税最重要的税源,以体现国家税收的组织财政收入功能和调节收入功能。

3.3对高收入者实行重点监控

税务部门应对国内高收入行业、高收入人群专门成立“特别管理处”,为此类纳税人建立纳税档案、纳税台账,重点税源,重点管理。不如据实申报的,由税务局按高出同行业从业人员收入水平估算税额,责令补交,拖欠不交的,处以罚款、没收家产抵税甚至判刑。建立计算机信息系统为主要标志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将税务管理、税款征收、9 税务检查等征管全过程都纳入信息系统,并实现税务—银行—企业间的联网,建立全国统一的数据库系统,全面提高征管质量、效率,最大限度遏制偷逃漏税。

3.4加强与社会各部门的联系与配合

我们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协税护税作用,形成治税合力,才能收到调节收入分配的良好效果。地税部门一方面要和工商、银行、海关、司法、房地产、证券部门以及街道办事处等单位建立经常联系制度,互通信息,以全面掌握个人有关收入、财产的资料信息。如向金融部门了解个人储蓄存款及利息收入和资金往来情况;向工商部门了解工商登记和变更登记有关资料;向证券部门了解各类有价证券的转让及股息、红利支付情况;向海关了解居民特别是外籍个人的通关情况;向保险机构了解个人购买保险、领取保费及赔付的有关情况;向房地产部门了解房产的转让和租赁情况;向财产登记机关了解个人财产登记情况等。另一方面地税部门内部也要在制度上确定协调与沟通的具体办法,真正实现信息共享,避免各自为战的不良倾向。

3.5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国民纳税意识

纳税意识税收执法税法宣传纳税人权利国民纳税意识的高低,对一国税收秩序有重要的制约作用。税收观念深入人心,纳税成为公民的自觉行为,才能形成良好的税收秩序。

3.6调整费用扣除标准,符合实际负担

个人所得税实行综合征收和分项征收相结合的模式,更能充分发挥调节收入的作用,但综合征收的扣除,应该与实际的费用负担相联系起来,否则就会削弱调节作用。我国经济的市场化提高了人们的收入,也增加了人们的基本生活费支出。应适当提高个人所得税的扣除标准。此前北京、广州、深圳的费用扣除额分别是1800元、1860元、2100元,因此工薪所得的月扣除额至少应设定在2000元。在扣除项目中,除了基本扣除外,还有其他一些扣除也应考虑,如养老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住房保险金。向政府、公益、慈善事业捐赠等部分可以继续扣除。我国当前的个人所得税实行的是九级累迸税率。这样既体现了宽税基、中税率的立法原则,又可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公平税负。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 10 除费用800;4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还有一些其他费用扣除的规定。

3.7强化税收征管手段

要进一步强化源泉扣缴制度。完善个人所得税“双向申报”制度,要采取措施强化代扣代缴工作,完善扣缴方面的法律规定、制度和方法,扩大代扣代缴面,提高代扣代缴的准确率,依法严肃处罚不能严格执行有关规定的单位和责任人,并明确纳税义务人不申报、不纳税、申报不实的法律责任,以建立起法人或雇主与个人之间的交叉稽查和稽核体系,健全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机制。同时,还要规范税务代理工作。目前,税务代理在我国还是一项新的尝试,国家税务部门应监督、指导税务代理活动的正常开展,税务代理行业管理机构也应加强对工作机构的监管,在税务代理机构内部,逐步引入竞争机制,税务代理人员应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能力。

3.8加快征管现代化、信息化的步伐

建立计算机信息系统为主要标志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将税务管理、税款征收、税务检查等征管全过程都纳入信息系统,并实现税务—银行—企业间的联网,建立全国统一的数据库系统,全面提高征管质量、效率,最大限度遏制偷逃漏税。

3.9严格控制代扣代缴制度,推行个人申报和代扣代缴的双向申报制

要大力推行全员全额申报制度,不管个人取得的收入是否达到征税标准,均应要求扣缴义务人报送其所支付收入的个人的所有基本信息和支付个人收入的信息,同时提供扣缴税款的明细信息以及其他相关涉税信息。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我国个人所得税征收额增长速度较快,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改革已经拉开了帷幕,它将成为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税种,我们必须以这次税制改革为契机,制定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适合市场经济需要的个人所得税体系,使之成为政府调控经济生活及组织收入不可或缺的杠杆。真正发挥个人所得税在我国税收中的重要作用。个人所得税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是我国财政收入主要来源是调节居民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中国个人所得税改革与个人利益密切相关,在全社会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其改革的过程是复杂而漫长的,欲想一步到位是不现实的,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应该在稳定中求发展,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符合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个人所得税改革之路。

致 谢

本论文是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得以完成的,无论是从论文的选题、资料搜集到结构安排以及最后的修改、定稿,×老师都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老师虽然平时很忙,但总是抽出时间给我指导,给我帮助。学生的点点滴滴进步都凝聚着导师的心血和教诲。在此,谨向张老师致以深深的敬意!

感谢在我写作过程中给予关怀和帮助的朋友们,在互相交流和共同探讨的过程中,他们给了我很多启发和灵感。

真心感谢给予我帮助的所有的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

最后,感谢我的老师们!谢谢你们给我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谢谢你们对我不成熟的思想提出宝贵的建议与意见!

谢谢!

参考文献

[1] 王立军.对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的几点建议[J].现代农业出版社,2010(7)[2] 陈一峤.关于深化我国个人所得税制改革的思考[J].北京:经济纵横出版社,2010 [3] 李 敏.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J].大众商务出版,2010 [4] 倪 曙.试论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对策 [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9)[5] 王辉煌.我国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制度的研究[J].会计之友,2009,(6)

第三篇: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改进意见

让我“欢喜”让我“忧”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今年我县语文教学又是硕果累累,在全市名列前茅,我听到此消息,真是由衷的欢欣鼓舞。在教研会上,大家气氛活跃,各抒己见。当然,高兴之余,我更想到了如何再去更好地发展?正好这次暑假学习,我深入地对自己的语文教学进行了较为细致的了解,再结合平时听课中的感受,进行了一番梳理、思考。我认为,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在此,我们诚愿和老师们一起探讨。

一、学生课堂发展方面的问题

1、关注优秀生,忽视差等学生。,“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它意味着: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

2、重课本知识传授,忽视学习方法的转变。学习方法转变的关键是提升学生学习的本质,解决的是怎么学的问题。比如说朗读,可以有学生自由读,教师领读,全班齐读;还有对课文的分析,怎么理解等等。像教读《荷叶·母亲》这篇文章,主要通过“阅读——解读——拓展”几个环节,第一是理解性的读,把课文读懂了;第二是探究,把课文中有可争论的东西挖掘出来进行探究,因此需要设计有思考深度的问题,但又不能过多,防止出现“蜻蜓点水”,分析布头,加讲解不透的问题。因为此前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是理解性的,学生的整体感知大都一样,现在学生就要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个性化的理解,这正好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与思考进行解读。当然这节课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说文章中李京京现象透视出来的有关教育的深层问题。但不管怎样,新课堂教学一定要秉承新课程理念中一切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就是说教学的所有任务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愿我们教师能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二、课堂阅读方面的问题

1、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重点轻面。

平时,和老师们交流时,多数语文老师说:“我们又没赶上进度,考试怎么办?”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老师们把课本看成任务和知识的传授。我们的教学普遍存在着只看到了课文本身,而忽视了单元及整册教材的训练体系。殊不知,课文只不过是例子而已,是为完成单元教学目标,学期教学目标而选的一个个“范例”,编写者的初衷是想通过它的教学完成体系目标的。比如:七年级第一单元,它选取了5篇反映人生的文章,学习本单元,在人文情感方面,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课文,看看别人怎样生活;看看他们对人生的体验思考,进而丰富自己的社会知识,加深自己的情感体验。第二点,是在整体感悟全文的基础上,怎样提炼文章的主旨,还要学会怎样比较阅读不同内容和形式的文章。而我们的教师往往没有看到这一点,一头扎进课文中去,一个单元教学下来,学生们对生命没有

什么感悟,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没有学到如何提炼文章的宗旨和比较阅读的技能。我们认为,这样的教学还是和教材的编写者的意愿背道而驰的。

2、讲读与自读,泾渭分明而非水乳交融。

讲读课文与自读课文,都是为完成单元目标、学期目标而设立的,二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自读课更多地应看作是讲读课文的延伸,能力训练的迁移,而我们的课堂往往只有了讲读课而舍弃了自读课,我们的教师总认为自读课文内容不考,其实这还是应试教育观念在作怪。而目前的中考阅读部分偏重了课外,我们平时的阶段性测试也将忽略讲读与自读,课内与课外的界限,这将有利于学生形成大语文观,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而无论教读与自读,其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提高阅读能力,日后自为读书。

我们还应明确一点,就是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加大课外阅读的指导,事实上,这一点我们做得不够。新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一是提倡扩大阅读量,二是规定课外阅读量。实际上我们的阅读量远远没有达到要求,我们的读书指导、读书交流会等应有的教学活动几乎是空白。事实证明,只有讲读与自读有机结合,课内与课外水乳交融,才能学好语文。

3、偏重了结果,而非过程与方法。

我们的课堂教学过于偏重结论,轻视过程,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课堂上,我们的学生习惯于老师给现成的答案,不去动脑,他们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会读的字甚至不知道借助课文注释和字典解决,一篇课文学完了,书上居然没划过一道痕迹,只把课后习题的答案抄在了书上或笔记本上,这样的现象在我们的课堂里屡见不鲜。

至于读书的方法,我们重视的往往也不够。比如:第二册第二单元重点是教给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或借助文中的关键语句,或用自己的话,练习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方法。我们往往只把练习练习一给出的文章内容要点这一结论指给了学生,而至于怎样抓文中关键语句等概括方法没有教给学生,当然也就见不到学生概括要点的过程了。

总之,教无止境,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争取创造更大的成绩。

第四篇:语文教学目标现状调查及分析

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一、一组可取的课堂教学视线

1、努力营造课堂教学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刘永老师的《第一次抱母亲》,课前用充满磁性、富有激情的男中音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意境之中;张芳老师的《大江保卫战》,带领学生扎实地朗读,充分的与文本对话;而周靖侠老师的《蘑菇该奖给谁》注重教学细节,能够通过角色互换,链接儿童生活和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课上得十分成功。

2、课内拓展练习设计科学,有利于课文的延伸解读:周靖侠老师的《蜗牛的奖杯》设计了这样的练习,“蜗牛:你好!我想对你说”帮助学生深度地与文本对话;胡彩玲老师的《赶海》,课末让学生回忆发生在童年中的趣事,并用课文中的方法(运用语气词,把动物当成人来写)把它与下来,真正做到了读写结合。张芳老师的《大江保卫战》设计了这样的练习: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感言没有?有想说的话没有?有佩服的人没有?说一说,写一写,结合中心进行拓展,既深化了主题,又进行了小练笔。

3、精心设计课堂激趣点,把握学生课堂关注度:小学生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高度集中,四十分钟一节课,如果教师能巧妙的设计课堂中的激趣点,将避免学生的课堂情绪疲劳,对学生的学习关注度起到很好的效果。在这方面把握较好的有周靖侠老师的三个激趣点:揭题时出示插图,让学生说说森林里发生了怎样的故事?然后读一读,找一找,哪些词语说明蜗牛能得冠军;如果你是获胜的蜗牛,你愿意接受老师的采访吗?学生说出来以后,用“小蜗牛可不是这样做的”过渡,引起了孩子们进一步阅读的兴趣。最后进行拓展,看到再也不能飞的蜗牛,你想对它说什么。

4、巧妙引入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误区与缺陷

尽管在听课过程中发现了上面的一些可取之处,但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误区和缺陷。

1、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时,问题设置过大,造成学生思维的障碍。如教《赶海》时,学生阅读课文,思考:你有什么感受?像这类问题,在学生尚未进入体验、感悟阶段就让学生思考显然过大。

2、引导不到位,学生的思维过程不是内心的真实体验。

3、先入为主的引导,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可谓“穿新鞋,走老路,老路愈走愈不通”,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如教《赶海》一课,我们的老师设置了这样的一个问题“这篇文章为什么读起来这么有趣?”,然后老师开始就课文中的字词句及语气来解释这一问题,唯恐学生不懂,面面俱到,就是忽略了学生的感悟体验。学生真的感受到了“亲切”么?答案是否定的。

4、课堂容量过大,教学目标未结合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罗列目标,急于求成,妄想“一口吃成个胖子”。如教《清平乐》这首诗,教师一口气列出了这些问题:“全诗从哪个字展开来写?这首诗一共写了几层意思?那些写实景?那些是想象?”。这样的设计只能使学生一头雾水,摸不着边际。我们说,古诗应当让学生在不断的诵读中,去感悟诗歌的意境,由形象感知到理性的感悟理解,循序渐进。

5、课堂气氛沉闷,不善于综合运用教学语言。大面积学生未能进入学习状态,有的甚至木然地面对教师同样木然的表情及语言,偶尔夹杂个别学生“间或一轮”的眼睛,维持课堂浮于表面的井然秩序。

6、假互动,无效热闹充斥课堂

为了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落实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开创了诸如表演法、讨论法、合作法、演讲法等花样繁多的教学方法,这些探索本无可厚非,问题是因为教师理解的歪曲或把握不到位,使得这些方法的落实、操作存在很多弊端。所有类似的热闹讨论,其内容是歪曲的,浪费了课堂的宝贵的四十五分钟时间,看似热闹,师生互动,实则是典型的无效教学。

7、各环节衔接不自然,有板块教学的弊病

很多教师在课堂上,深怕学生遗漏了该学的知识点,于是在本已设计好的一堂课的各环节之间,会常有一些“兴致之笔”,强加进去,如《赶海》一课,为了不让学生丢失“修辞”的运用这一要素,马上转到修辞的表达效果,给人以突兀之感,也使学生的逻辑思维突然中断,反而达不到效果。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由于教师为了照顾到新课程理念的各元素落实,将一堂课由传统的“写作背景——作者介绍——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五段论变成了“导入——学生阅读——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的新五段论。由一个模式走向了另一个模式。违背了“教无定法”的原则。

8、中心不明确,因为教学目标设定过多、过大,使得课堂教学闲散有余而凝炼不足。

9、学生参与面不广,违背“两全”

教师往往是重视了程度好的学生,而忽视了程度差的学生,没有鼓励,没有顾及,放任自流,这种现象值得广大教师的思考。

三、对现今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

1、正确认识教师的“引导者,合作者”的地位和作用。

语文是一门素养课,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对话”过程,是师生间的一种人际交往过程,教师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平等合作中的首席”,是“引导者”。新课程倡导的师生关系,不是让教师从教学过程中全线退出,而恰恰要反,是全身心投入;教师所要改变的,不是他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而是他的角色,是他如何处理与文本、与学生的关系。教师必须与学生切磋、交流、碰撞,必须大胆地亮出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看法、自己的理解,对学生的错误看法、观点,教师可以也必须予以评价、分析、批判。当然,教师的这种评价、分析、批判,学生也可以再评价、再分析、再批判。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批评、鉴别、欣赏,从而达到交流、补充、综合的目的。

我们曾经听完一节课后直接问老师:你同意学生的观点吗?他回答,不同意。那为什么不进行评价,不发表自己的看法呢?因为要激励学生,再者,我说了,他们就不说话了。这是多么可怕的教师地位观。

2、小组讨论不宜流于形式。

语文教学经历了这样一个大致过程,“串讲(满堂灌)——问答(满堂问)——讨论”,时下最流行的是课堂中的讨论,如何正确把握“讨论”,是我们语文教师应把握的关键,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述评。

①有没有问题或是不是真问题:

②需不需要讨论

我们要明确,讨论就是交换意见,而之所以要交换意见就是为了互相启发,互相说服,提高认识,加深理解。但很多情况下,有的问题并不是一个理解、认识上的问题,不是一个信服不信服的问题,而是一个知道不知道的问题。比如“鲁迅出生于哪一年?他的代表作是哪些?”,这样的问题、查资料、阅读即可解决,独独不需要讨论。

③有没有条件讨论

有的问题虽然需要讨论,但因问题的设置过大,学生根本不可能做到。比如:“中国最博大精深最有影响力的作品是哪一部?”就这一问题没有几十年的文学功底是不可能的。

3、注意课堂互动的建立

时下很多教师把“互动”理解为单纯的课堂热闹程度,理解为师生间的有问有答,这是片面的。其实,很多时候,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一个动作,只要是走进学生内心世界的,在充分了解了学生的心理性格特征、家庭背景、生活氛围后,能引起学生共鸣的,都是互动。教师只要能在四十五分钟之内,充分把握各种有效的“互动”,对课堂教学是不无裨益的。

4、注意营造课堂氛围,加强课堂各环节的科学运作

一堂课,大致可包含四个环节:营造氛围(即导入),整体感知(对课文的整体把握)、体验感悟(对文章的理解度),情感升华(问题的解决)。如果教师能充分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综合各类教学语言(包含行为语言),对以上几个环节进行科学运作,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注意课堂生成性问题的把握

学生是充满个性、灵性的学习主体,教师在备课时,往往想不到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有较高的内在素质,较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充分关注每一个生成性问题,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动态,提高课堂的每一个精彩瞬间,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对生成问题,备课时是不可能想到的,我们的教师能就这一问题与同学们一起探讨,最后得出在这里是贬义褒用。可以想象,如果我们的老师是不闻不问,甚至简单地回答: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将要打击了学生多大的自尊心与自信心,那么,在今后的课堂上,还能出现这样的思考,这样的精彩吗?

6、关于课堂拓展练习的设计

好的课内拓展练习,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层次理解。如教学《三顾茅庐》,在学生充分感知了课文,对课文大意有了一定理解后,设计了这样的拓展练习:“我喜欢(刘备、张飞、诸葛亮),是因为他,从他身上,我学到了”;教学《燕子》时,设计的拓展练习,“用课文外的比喻来赞美春天”,有一学生答出了:“春天象神笔马良,勾勒出五彩缤纷的世界”,这样的想象,多么符合孩子的心理,从中也体现了学生对课文的领悟能力。

而有的拓展则是无边际、无效的,比如有一位教师教学《负荆请罪》一课,任课教师别出心裁把家长请来一起上课,首先是请一位学生把负荆请罪的故事说一遍,然后匆匆进入拓展:先让学生说说自己是不是犯过错,然后请家长说说为孩子是怎么做的,接着大家讨论“打”是不是一种教育孩子的好办法,最后还请一位专家发言大讲了一通家庭教育的思想与方法。把好端端的一堂语文课折腾成思品课。

7、课堂中学生激趣点的设计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的有意注意是受时间限制的。对于初中生来说,有意注意的时间更是十分短暂。要想让学生一节课四十五分钟都高度关注,是很难做到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在一堂课中,围绕课堂教学的目标、中心、设计两至三个激趣点,用以激发学生新的关注度,解除学生的学习疲劳,这点在上文中我们已经举了一些例子,这里不再赘述。

8、科学运用对学生的课堂评价语言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激励,但不应该盲目的鼓励,不是什么都好,对学生回答错误或理解偏颇的问题,不能简单地说“你也很棒”,“声音很大”,“很有勇气”之类的不着边际的话,当然更不能简单地加以否定。学生之所以回答是错的,在他的思索过程中,肯定有一处或两处的思维障碍,如果老师能静下心来,走进学生的思维过程,帮助其分析原因,找出障碍点,学生必然会得出较为完整的答案。这显然比简单的肯定要好得多,也有助于学生今后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信心及准确度。

总之,“教为了不教”,“教无定法”,让我们的语文课多一点温馨,多一点生气、多一些人文的气息,在每一堂四十五分钟的语文课上,本着“得法于课内、运用于课外”的原则,培养出个性化的学生,培养出会思考、懂学习的学生。

第五篇:金融业现状调查及分析

金融业发展现状及分析

一、金融业发展现状

(一)金融宏观调控和金融稳定方面

1.人民银行积极创新货币政策调控工具、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包括开展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简化利率管理、扩大利率浮动区间等。

2.人民银行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变化,适时适度调整货币政策,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包括加强窗口指导,完善信贷管理制度,支持薄弱环节、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协调发展,严格控制“两高”行业、产能过剩行业等。

3.加强金融监管和维护金融稳定。银行监管提出“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提高透明度”的理念,坚持探索逆周期监管实践;证监会机关、派出机构、证券交易所“三点一线”,形成覆盖全市场的快速联动监管机制;现代保险监管框架初步形成,以偿付能力、公司治理和市场行为监管三支柱。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加强。

(二)金融业改革与发展方面

2010 年上半年,我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国金融业全面发挥金融服务和调控功能,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货币存量和外汇储备快速增加。2006 年末,我国外汇储备就突破万亿大关,超过日本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截至2010 年9 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26483 亿美元。

2.银行业改革与发展取得重大进展。(1)大型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基本完成,2010 年7 月,农业银行挂牌上市;(2)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稳步推进;

(3)中小商业银行加快改革与发展: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改革管理体制和进行跨区域发展;改革重组和改制上市,加快金融创新和提高竞争能力。

3.农村金融改革不断深入。从农村信用社改革,到包括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及农村资金互助社在内的多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组建及发展,至2010 年4 月末,全国各地在试点中已设立小额贷款公司1700 多家,贷款余额超过1000 亿元。

4.证券公司综合治理成效显著。风险处置、日常监管和推进行业发展三管齐下,依照防治结合,以防为主,标本兼治,形成机制的总体思路,对证券公司实施综合治理。

5.保险业改革不断推进。多家保险公司先后完成重组改制及整体上市,2009 年末,保险公司法人机构已达138 家。

6.金融市场加快发展。货币市场稳步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初步形成: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创业板市场正式启动、股指期货正式推出;外汇市场加快发展;黄金市场快速发展。

7.金融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1)银行业取消对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和客户限制,取消对外资银行在华经营的非审慎性限制;(2)证券业主动实施了部分自主开放措施;(3)目前,除了外资在合资寿险公司中的参股比例不得超过50%、外资产险公司不得经营机动车第三责任险的限制外,保险业已经基本实现全面对外开放;(4)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与韩国、香港、马来西亚、印尼、白俄罗斯和阿根廷货币当局签署了6 份总规模为6500 亿元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自开始后顺利扩展到20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截至2009 年底,5 个试点城市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409 笔,金额35.83 亿元。

(三)金融业专业就业现状

金融本科生的需求量日渐消退,由于连续多年考生对金融学的趋之若鹜,近年来国内金融业对金融专业毕业(本科、研究)生的需求,已经呈下降趋势。这一趋势尤其表现在对金融专业本科生的需求上。

由于金融研究生毕业生数量的增加,以及金融行业对金融本科生实用性的质疑,对于本科毕业生的需求有所下降,研究生的需求则有所上升。在与其他经济管理专业的比较中,对会计与财务专业的需求有所上升,自2000年始已经

超过了对金融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此消彼涨,金融本科生的需求量日渐消退。

另外,近年来,法律、计算机信息专业毕业生的金融从业进入口径扩宽。法律对金融行业的重要性自不待言。由于现代社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在高度实现业务的信息化,所以大量计算机信息专业的毕业生被大量引入金融业。在证券公司这个重要性更加突出,如果一个证券公司的交易系统出现问题,那么将是一场灾难。大量的计算机专业人士加入到金融业中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金融行业所需要的人才也越来越向综合性质发展。这在无形中也缩小了金融专业的毕业生进入金融业的门径,增加了金融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压力。据说在一个现代投资银行中甚至有一半以上的人士是非金融经济财务专业的人员,他们专业各异,有机械、通信、物理、法律等。

二、如何推进金融业改革和发展

(一)金融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1.金融发展格局还不合理

(1)我国间接融资比重高,金融发展格局还不尽合理。金融体系仍然由银行主导,银行业资产占全部金融资产的90%以上,全社会的融资风险仍高度集中于银行体系。

(2)资本市场仍具有“新兴加转轨”的基本阶段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市场规模快速扩张、市值快速增长的同时,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发展不够平衡,市场层次有待完善,市场产品单一等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约束机制仍不健全,一些上市公司的质量还不高。部分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理念不够成熟,中长期投资者比重依然较低。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依然较低。在市场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监管理念、监管方式、监管水平方面还有一定差距。

(3)保险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保险密度和深度较低,保险产品不丰富,保障功能发挥不够。我国GDP 世界排名第2 位,但保费收入排名仅第6 位。保费收入占GDP 的比重,世界平均为8%,我国为3.25%。人均保费,世界平均为512 美元,我国仅为105 美元。

2.金融组织体系和金融服务需要加强与完善

(1)从组织体系看,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不足,银行业对民营资本的市场开放仍有空间。

(2)从服务领域看,农村金融服务需要强化,对民营经济、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仍不足。农村金融产品单一,服务不到位。目前的金融组织体系中,大中型银行多、小银行少,微型金融机构刚刚起步,而大银行又没有充分发挥服务小企业的作用,贷大不贷小,造成小企业金融服务供给不足。金融机构开拓国际市场力度不足,支持企业“走出去”的金融服务需要加强。

3.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和经营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1)一些金融改革偏重于机构的增减和人员变动,对金融制度和组织结构创新不够重视。

(2)银行业战略规划比较薄弱、竞争同质化、考核机制和经营模式科学性不强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改观。银行公司治理架构和机制有待规范,实际运作效能尚需进一步提高。国有大型银行经营理念、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还需进一步转变。

(3)农村金融机构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的问题较为突出。农业银行“三农”事业部建立健全仍需一段时间,农业发展银行的定位和有效经营模式仍在探索。农村信用社的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市场退出机制等还不完善。

(4)证券公司业务模式比较传统,创新能力较弱。

(5)一些保险公司内控和基础管理较为薄弱,治理结构还不完善,市场竞争行为仍不规范。

4.金融机构潜在风险和金融系统性风险不容忽视

银行信用风险、操作风险仍然比较突出,市场风险管理水平不高,内部控制需要进一步加强。银行巨量信贷增长存在风险隐患,贷款集中度风险日趋突

出,资产负债期限错配有所加剧。国有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普遍存在资本金补充压力。证券期货、保险类机构的风险管控能力需要加强。

(二)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

1.完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

一是建立健全科学的货币政策决策机制,进一步增强货币政策的预见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是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引导金融机构提高定价能力,完善市场机制,为进一步放开存贷款利率上下限,最终实现全面的利率市场化创造条件。

三是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决定中的基础性作用,适度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增强人民币汇率浮动弹性,提高人民币汇率决定的市场化程度,改善汇率管理和调控方式,增强主动性。

四是充分发挥信贷政策作用,支持金融产品创新。加强信贷政策宏观指导,优化信贷资金结构,促进信贷资源合理配置。严格控制对高能耗、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

2.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和维护金融稳定

目前,我国金融监管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形成,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体系逐步完善。但金融监管结构与金融市场结构、鼓励金融创新与保护消费者权益等方面不协调日益显露。金融机构自我约束机制尚不健全,金融体系存在顺周期现象,加大了系统性风险隐患。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监管空白与监管交叉并存。我国应充分借鉴并积极执行国际金融标准,推进相关改革,提升我国金融业稳健标准。

一是构建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实现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金融监管的协调配合,抑制货币信贷顺周期波动。强化中央银行在维护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方面的职责,明确中央银行在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方面的牵头和主导作用。

二是加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拟定金融控股公司监管规则,明确金融控股公司的定位,完善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制度。加强对“大而不倒”金融机构

三是建立和健全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可由人民银行会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和外汇局建立金融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加快建立和完善金融管理部门之间信息共享机制和协调机制。

四是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体系造成重大破坏,各国政府采取了多种应对措施,其中存款保险制度在化解系统性风险和维护金融体系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深化金融机构改革

(1)继续深化已改制大型商业银行改革。坚持推进改革与加强经营管理并

重的原则,继续深化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四家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不断夯实金融微观基础。

(2)不断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按照“一行(司)一策”的原则,继续推进出口银行和中信保改革,按照两家机构改革方案要求,进一步明确市场定位,明晰业务范围、完善治理结构、创新管理模式、加强风险控制、建立风险补偿机制,促进合规经营和监管部门有效监管,不断提高其服务对外贸易和企业“走出去”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做好农业发展银行前期研究工作,推动其继续深化内部改革,为全面改革做好准备。

(3)加快农村金融机构改革。为了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大力促进新农村建设,要求建立和完善政策金融、合作金融、商业金融相结合的农村金融体系。一是健全农村金融体系。二是拓宽融资渠道。支持民间资本以入股方式参与商业银行的增资扩股;参与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的改制工作,鼓励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金融机构。研究探索农村金融机构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四是加快金融创新和加强金融监管。鼓励国家控股的大型银行和各商业银行通过多种方式开办农村金融业务。

(4)推进证券期货机构改革和发展。进一步督促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改善公司治理与内控水平,提升合规管理与风险控制水平。

(5)推进保险机构改革与发展。努力巩固改革成果,支持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通过上市、增资扩股、发行次级债等方式补充资本,增强资本实力和偿付能力。

4.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1)加快推动货币市场发展。促进同业拆借市场、回购市场、短期融资券市场、商业汇票市场协调发展,拓宽市场广度和深度,增强流动性管理功能。

(2)促进债券市场发展。推进公司债券发行体制和监管体制改革。稳步推进资产证券化,探索研究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建立债券市场主体的信用责任机制,强化市场约束;丰富债券品种,完善债券投资者结构。

(3)稳步推进股票市场发展。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约束机制。完善并购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积极发展创业投资,推动产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发展。不断完善期货市场。继续推动重要的大宗商品期货品种上市。稳步发展股指期货。

(4)进一步加强外汇市场建设。继续拓展外汇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形成交易方式多样化、参与主体多元化、交易产品日趋丰富、风险防范能力增强的外汇市场体系。

(5)推进黄金市场健康发展。整合优化配置黄金市场资源。加强黄金市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黄金市场交易、运输、仓储、交割和黄金账户及清算服务。

下载化学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及改进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化学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及改进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思考

    小学语文发展现状分析 当今教育改革的焦点集中于教学改革,而教学改革的热点则集中于课堂教学创新。毫无疑问,课堂教学这一关键环节是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明智、有效的选择......

    初中生物学科教学现状分析及改进意见

    初中生物学科教学现状分析及改进意见 作者:中学教研… 来源:不详 发布时间:2008-3-25 22:56:43 发布人:eduzhai 几年来,我县生物教师多次参加校本培训和离岗培训,又参加了县......

    基于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基于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李岚 来源:《化学教学》2012年第12期 现实表明,很多在中招入学考试中表现出色的学生,经过高一半学期或一......

    幼儿园现状分析及改进措施

    xx幼儿园现状分析及改进措施我园对照《深州市幼儿园办园标准》认真自查,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差距,并制定了改进措施,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存在的问题(一)环境建筑方面:幼儿园没......

    对集体备课的现状分析及改进措施的思考

    对集体备课的现状分析及改进措施的思考 张宾良 我们学校一直非常重视集体备课的研究与推进工作,尤其是本学年我们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推进为引领,将集体备课的定位放在家常......

    小学古诗文教学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

    小学古诗文教学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 教学方法的运用方面,课内古诗文的教学绝大多数教师还是秉承传统,采用“讲解法”,即按逐字逐句地解释理解,然后让学生串讲诗意,最后背诵默写的......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改进意见[精选5篇]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改进意见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对我县十几所中学教学现状进行了较为细致的了解,走进了几十位语文教师的课堂,并针对他们的教学进行了一番梳理、思考。我......

    音乐教学的现状分析及策略思考

    目前农村初中学校音乐教学设备以及条件受到限制,学生音乐基础差,甚至没有基础,这样导致农村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效果不佳,使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的实现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从而影响了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