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语言学家张志公说过:‚语文教学在普通教育工作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难在哪里? 叶圣陶先生也对作文教学发出过这样的感慨:‚我当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了深切体会:徒劳无功。‛ 反馈原理何以对作文教学失效? 用最具历史底蕴、文化内涵的汉字记录生活,表达喜怒哀乐,沟通信息、宣泄情感,这就是写作。写作是精神享受,写作是快乐的,然而,有几个中学生能‚写着并快乐着‛?症结又在哪里呢?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通常可分为引导、习作、批改和评讲四大环节,批改与讲评即为作文教学的反馈环节。我认为,长期的作文教学效益不高、学生作文水平低下的症结正是长期以来我们对作文反馈,尤其是作文评讲环节的轻视所致。
一、当前作文教学现状的分析
(一)望而生畏,心存疑惧。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和改革的重要课题,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中之难‛。作文教学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涉及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逻辑、结构等诸多因素,实施起来难度高,难以找到突破口;作文反馈工作量大、费时,许多教师对作文反馈望而生畏,心存疑惧,有‚吃力不讨好‛的思想作祟,导致教学上的无所作为,往往认为作文指导跟不指导一个样,讲评与不讲评没区别,于是,或作文反馈浮光掠影,或作文评讲蜻蜓点水,甚至放任自流。
(二)定位失误,本末倒置。许多教师也开展作文反馈,但在处理引导与习作、批改与评讲上——尤其处理批改与评讲关系时,定位产生偏差,甚至存在本末倒置现象:重视写前指导,轻视写后反馈;重视作文批改,轻视作文评讲。对评讲环节的忽视,导致作文批改的‚徒劳无功‛,自然不难理解。
作文是学生的创作,教师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进行作文批改,面对学生习作中流溢的思想和丰富的教育教学信息,轻描淡写,了了数语以蔽之,不啻是对作文教学‚资源‛的最大浪费。
(三)方法单一,‚主体‛缺位。不少教师也意识到作文评讲的重要性,但评讲往往停留于形式、表面,不能从学生习作中获取有效信息,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利用。缺乏对作文反馈系统性、完整性的认识;缺少作文讲评课明确的各阶段达成目标和方法:作文反馈粗放,‚概而括之,笼而统之‛;作文讲评缺乏序列性、专题性,‚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往往几篇好作文当堂一念,万事大吉。
此外,作文评讲课‚主体‛意识淡薄、‚主体‛参与缺位。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学生缺少对自己‚创作‛的发言权。新课程标准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尊重和民主教学氛围的创设,‚以学生为本‛是搞好初中作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如果缺乏‚主体‛意识,作文反馈成‚一家之言‛,作文评讲课成‚一言堂‛,其结果必然事倍功半。如果说作文‚引导‛环节相对比较空洞、乏味,作文评讲则建立在众多鲜活的学生习作材料基础之上,作文讲评课往往学生最喜欢,也最易激发其对写作的浓厚兴趣。教师应演好‚学习活动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充分利用好作文评讲这一重要反馈环节。
我认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聚焦作文反馈,以作文评讲作为作文反馈教学切入口,使之担纲起逐步改变当前作文教学不如意现状、切实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重任是完全可行的。
二、改进作文教学的基本策略与思路
写作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选材立意、篇章结构、语法修辞等诸多要素,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需要讲评方式的规范和创新,但又不是仅靠作文评讲就能一劳永逸解决的,这就要求作文讲评课应做到‚四个结合‛,即:阅读教学与写作评讲相结合,写作理论与评讲实践相结合,课内评讲与课外训练相结合,批改、讲评与作文修改相结合。
(一)阅读教学与写作评讲相结合。语文教材的课文多是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入选新教材的课文则更具‚人文气息‛和‚时代精神‛,更贴近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阅读这些作品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这些佳作也是学生进行写作时可供借鉴、模仿的优秀范例。
阅读的主要目的是写作,评讲的最终目的也是写作,两者并行不悖。作文评讲应将阅读课文和写作讲评紧密联系起来,阅读课上有写作知识的介绍,作文评讲注重知识迁移,将阅读课文里的写作方法和作文技巧——构思立意、篇章结构、谴词造句等,迁移到习作中去,真正做到‚活学活用‛。
(二)写作理论与评讲实践相结合。语文教材(老教材)的‚表达‛部分,有丰富的写作理论知识的阐述,一方面,作文评讲要理论联系学生实际,将学生习作与作文理论知识有机结合——语言的运用、条理的安排,内容的选择与处理、中心的表达等;另一方面,写作与汉语知识中词性、单句、复句、修辞等紧密相连。作文评讲应注意教材中写作理论、语法知识等的灵活运用,做到学以致用,‚温故而知新‛。
(三)课内评讲与课外训练相结合。虽然一节作文评讲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但学习的课堂是广阔的,不受时间和地点局限。作文评讲应将教师的课堂讲授与学生的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提倡学生多读课外作品,包括优秀中学生习作;重视日常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动笔习惯,如写日记、随笔等,可尝试让学生课外摘抄、评点中学生优秀作文或者‚名家作品‛的方式,将教师课堂评讲和课外学生点评相结合,提高学生对优秀作品的鉴赏能力,为己所用,从而通过作文评讲,使学生在熏陶和潜移默化中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四)批改、讲评与修改相结合。批改是评讲的前提,修改是评讲的目的。作文评讲一方面可使学生少走弯路,避免再现别人写作时所犯错误;也可使其借鉴同龄人习作的立意构思、方法技巧等。作文的修改也是写作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应与评讲目标、内容统一,可在作文评讲基础上,尝试自改、互改,改写、仿写等评讲与修改结合的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样的作文评讲才更有效。
总之,只有更新教学理念,强化主体意识,尊重科学规律,将作文评讲作为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使之担当提高作文教学效率之大任,一定大有可为——作文评讲‚大有文章‛。
第二篇:初中语文教学有关情况调查及分析
初中语文教学有关情况调查及分析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新课程的实施无疑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新课程主张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既让学生全面发展,又要凸显个性,尊重差异,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了切实搞好我校《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课题组在我的主持下于2011年12月——2012年3月在永顺一中、永顺民族实验学校和勺哈乡初级中学和勺哈乡中心完小对师生采取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就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问卷调查我采取的抽样调查,学生的调查在上面各学校的七年级、八年级和九年级中进行,并抽取130人的问卷调查时行分析;教师情况是在以上各学校共走访了22位老师。现就调查有关信息及体会报告如下。
一、调查结果
(一)教师走访的有关情况
72.7%的教师对于语文课表现一般,9.1%的老师选择了“不喜欢”,有18.2%的教师说是喜欢的。老师不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有63.6%,有时用占36.4%。在授课前27.3%的教师选择了“部分预习”,72.7%的教师认为学生课前不预习。所有的走访的教师都认为现在的学生学生读得太少,写得太少,说得太少,所有的走访老师无一例外地都同意语文教材教学和生活实践联系得太少,都认为只有个别学生拥有工具书。54.5%的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作业布置时,会考虑学生的能力差异和不同,27.3%的教师偶尔注意这个问题,18.2%的老师从来没考虑这方面的问题。对于“你是否同意开展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如举办讲演比赛、辩论赛等,为培养语文能力拓展空间”这个问题,54.5%的教师同意,45.5%的教师选择“一般”,他们不是不同意,是认为搞这些会添麻烦,增加更多的工作量,活动搞多了正常教材会授不完。关于“你是否同意当前的语文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这个问题,36.4%的人同意,45.5%的人表示为一般,还有18.2%的人认为当前的语文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对于终身学习的问题,只有18.2%的老师在不断充电,45.5%的老师偶尔为之,36.4%的老师根本没有主动学习。最后一个问题,你觉得你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是什么?回答最多是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作文教学;教的和生活实际相悖;学生的学习习惯差,不听,不动脑,不问。
(二)学生调查的有关情况
1、对语文课的喜欢与否
调查发现,64.6%的学生喜欢语文课,13.1%的学生只是有的老师上课时喜欢,20.1%的学生表现一般,还有2%的学生明确表态不喜欢上语文课。调查还中发现,差不多有70%的学生不重视或不太重视语文科目。理由是学习语文,成效不太明显的。数学、物理一天不学,一节不上,一个公式定理不懂,做题就吃力,学习就衔接不上,而语文旷课一天、一星期甚至一个月,对自己的学习影响不大或根本没什么影响。
2、对于目前的语文教学方式
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有30.8%,师生共同探讨的占43.8%,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有11.6%,以学生读为主,教师适当讲解的有13.8%。就课堂上使用多媒体的问题,老师有时用的占17.7%,教师只在公开课使用的有7.69%,老师不用的占74.6%,老师经常用的没有。
3、对于教师的相关情况
老师的类型有:民主型、严格型、宽松型(朋友型)、知识渊博型、幽默型。学生喜欢而言,喜欢幽默的有78.5%,喜欢宽松的有66.2%,喜欢知识渊博的有45.4%,喜欢民主的有30.8%,喜欢严格的有18.5%。涉及到老师的教学技能有两个问题,一是:语文课堂上,你有没有遇到这种情况? A选项“课文内容大家都懂了,教师还在大讲特讲 ”有26.1%,B选项“一堂课,教师提问很多的问题”有60.8%,C选项“教师匆匆忙忙走进教室,没有准备好就上课 ”有14.6%,D选项“课中,老师突然停课,长时间训诫一个或多个学生”有29.2%,E选项“下课时,老师还有好多内容没讲,总是拖课”有20%。F选项“没有以上情况”有5.38%。二是:如果你认为上语文课很枯燥,主要原因是什么 ?A选项“老师讲的内容我听不懂 ”占据10%,B选项“老师上课形式单一,老师过多的提问和讲解”占26.9%,C选项“其他”占26.9%,D选项“老师语言太乏味,缺少吸引力”占13.1%,E选项“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枯燥无味,离我们生活远 ”23%。
4、有关学生的情况 就工具书的调查,学生没有的有24.6%,学生有,但很少用的有46.2%,学生有,经常用的有21.5%,学生认为需要工具书有老师讲的有7.7%。就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以听老师讲为主的占38.5%,常处于思考感受中的占16.2%,积极参与到活动中的19.2%,经常走神的占22.3%,根本没听课的占3.8%。对于“现在学生读得太少,写得太少,说得太少”的问题,13.8%的学生非常同意这个观点,26.9%的学生同意,表现一般的有36.2%,只有23.1%的学生不同意这个观点。实际上的调查中,90%的语文老师苦不堪言,他们认为提高语文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让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拓展思维、积累更多的素材,扩大阅读面是少不了的,只有仅靠几本语文课本、几节语文课是满足不了的。而在课外阅读方面,普遍存在家长反对看小说等书籍,老师也不支持。而学生95%的都在课外看漫画一类的书,一部分看流行的穿越、言情之类的,这些书都全是盗版的、粗制滥造的,对于写作没一丁点好处。
5、有关作业情况
对于“教师是否考虑到学生能力差异”这个问题,经常考虑的占26.2%,偶尔考虑的占49.2%,从不考虑的24.6%。对于语文老师的作业形式,抄词的有13.8%,做练习册有62.3%,造句或作文的有8.5%,布置课外阅读的只有15.4%。就最讨厌语文老师作业而言,作文占了30%,写日记占了23.8%,做练习册占了10%,其他占了36.2%。
6、语文作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调查显示,95%的语文教师不喜欢上写作课,因为自己既缺乏写作经验,又没有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加上批改作文也是很伤脑筋的事。98%的学生也不喜欢上写作课,他们认为好多语文老师上作文课讲解得太少或者讲的对自己写作没有多大帮助,没有系统的作文训练,更多是写一个题目就算完事,让学生听到写作文就头痛。
二、语文教学的现实困境
1、得过且过,教师没有行动
由于教学条件和教师的专业水平及个人素养等原因,教师上课和对课程改革缺乏热情和激情,得过且过,把教书育人当作养家糊口的职业。
2、脱离实际,远离现实生活
把学生框在教室里,框在语文教材里,框在题海里,学生缺乏必要的生活积累和生活常识,远离生活实践,这是极其有害的。直接的社会实践,不仅能增加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阅历,而且对学生意会大量的语文模糊性知识,对学生积累审美经验,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3、积淀太浅,缺乏语文功底
现在学生识字量少,写作量少,练习册多。学生的课余时间被大量的数理化、英语作业占据,这样所剩无几的一点可怜时间,很少看书,或是根本不看书。其实我们知道,任何能力都是学习主体“悟”后“练”出来的,而绝非是“讲”或“听”出来的。缺少阅读和实践,对语文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养成都是致命的。
4、重术轻人、偏离培养目标
主要体现在:阅读教学程式化、作文教学僵化化、能力训练机械化。
阅读教学程式化: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由满堂灌转向满堂问或者是满堂灌加满堂问,琐碎的分析一统天下,肢解了一篇篇优美的课文。多余的讲解、多余的提问、多余的板书导致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削弱了、扼杀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影响到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作文教学僵化化:从小学开始,老师就让学生背范文,教给学生一些套路,让学生去套,搞得学生一写作文,就翻出作文书找范文。如此写出来的文章当然无灵性,学生在作文里表露的也不是内心的真情实感。导致学生说假话,虚情假意,作文就如枯枝败叶一般,毫无生气,了无新意。
能力训练机械化:题海泛滥,机械操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个性灵气都让题海淹没了,教师成了解题“操作工”,学生成了做题的“机器人”。学语文,一个“练”字怎样代替“学”呢?
三、实施有效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途径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2、创设乐学的情境
3、课堂教学的方法多元化
4、进行课程拓展
(二)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1、给学生成功的愉悦,帮学生树立自信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在设置问题、提出问题时要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不同难度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和保持浓厚的兴趣。另外,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可能多种多样,无论学生回答正确与否,教师都应对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及时肯定,对学生能提出问题应以表扬,让学生体味教师赞赏的愉悦。学生有了成功感,就对自己有了信心和兴趣,也就更主动、更积极、更专心地学习语文,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给学生动脑、动嘴、动手的机会
要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就要千方百计的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跟随老师的思路动脑、动嘴、动手。
(1)设置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不断思考
要让学生动脑,就是要让学生积极思维。语文备课时就针对第一节课的知识内容设置问题,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提出新的问题,贯穿在观察、引探、分析、总结规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让学生针对问题去思考,只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思路积极思维,把一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来,这样学生对新知识才能够“记忆深刻”,这样的课堂才能提高效率。
(2)课堂上动嘴、动手,让学生集中学习精力
我认为,在语文课堂上,尤其是语文复习中,不要求学生一一回答,这样比较省时有效。在课堂上,另外,我发现一部分同学怕单独答题,觉得答错了很愚笨,别人会笑,而一齐答题时,就敢大胆的回答。我观察到在课堂一声不吭的同学学习效率低,容易走神,思维不活跃,把自己置身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之外,学习没起色。培养这部分同学开口答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需要经常提醒,督促每堂课让绝大多数同学动嘴答题,形成活跃的课堂气氛。动手,就是要学生适当做笔记,以便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才能学得轻松,课堂效率才能提高。
3、保持刺激的新颖和变化,激发学生学习的新鲜感、直观感,刺激的新颖和变化能引起学生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在语文课堂中经常保持刺激的新颖和变化,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首先,注意对语言的润色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成僵死的、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个最重要的创造工具。”教师在讲重点、难点、疑点时,需要学生思考,应稍停顿或拖长语音或者提高语气,通过手势、眼神、面部表情引导学生重视并诱导思考。语文教学的感召力也来自教师语言的风采。教师如能运用精练、准确、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运用脍炙人口、内涵深刻的经典和警句,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拨动学生的心弦,培养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2)其次,注意教学的直观性
根据学生求知欲强、兴趣广泛,注意力能够集中,但持续时间不长,好动、急躁等身心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运用语言直观、文字直观、实物直观、电化直观等手段,使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掌握知识、接受教育,特别是录音、录像、投影、漫画、多媒体等电化直观手段,能够提供真实、生动、感人的素材,强烈地吸引学生,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活跃课堂气氛。它使学生学习兴趣大增,而且有利于钻研教材、掌握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特别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这也就提高了语文课堂的内容。
4、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结合教材,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学生乐学情境,把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环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乐学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提供最佳的教学环境和活动场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把书本知识化为血肉丰满、生动活泼的形象,把学生装带入探求新知的乐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①导入过程中,创设审美气氛。如由旧课导入,可提出赏析性的问题让学生作答;用情景导入则应叙述得生动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②学生亲身参与课文内容表演,创设情境。如以人物语言描写为主要表现方法的课文,可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在“角色”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思想特征;以人物动作、语言为主要表现方法且情节简单的课文,如在教学《变色龙》一课时,就可以运用课本剧的形式,把课文中的情节在课堂上再现,让学生在表演中深刻体会课文表达的内容,把握文章的表现方法。这样,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活跃了气氛,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使其乐学。
③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借助录音、录像、电脑、多媒体课件制作等电化教学手段,可以突出表现语文教材文质兼美、文学性强的特点,化单纯的语言文字教学为声、像、图文教学,在更加生动、直观地知识传授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堂教学方法多元互补,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大量采用“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过分强调传授和接受,忽视探究和体验。长期的被动灌注导致学生主体精神和能动性的弱化,缺乏创新思维、问题意识和探索能力。久之,必然对被动接受知识产生厌倦,缺乏兴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内容采用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多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具体方法,是改变单一的传授式模式,采用“讨论式”、“启发式”和“自主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相容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喜欢某位教师,也会对这位教师传授的课程感兴趣。作为教师,要想让学生喜欢自己,就要注意塑造自身的形象。广博的知识、优雅的谈吐和高尚的人格是教师形象的魅力所在。教师要不断地充实、提高自身的知识修养,用自己广博的知识去征服学生,使学生心悦诚服,产生学习兴趣。教师不仅在教学内容、思维方法上影响学生,而且以自己的整个人格的力量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
第三篇: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改进意见
让我“欢喜”让我“忧”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今年我县语文教学又是硕果累累,在全市名列前茅,我听到此消息,真是由衷的欢欣鼓舞。在教研会上,大家气氛活跃,各抒己见。当然,高兴之余,我更想到了如何再去更好地发展?正好这次暑假学习,我深入地对自己的语文教学进行了较为细致的了解,再结合平时听课中的感受,进行了一番梳理、思考。我认为,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在此,我们诚愿和老师们一起探讨。
一、学生课堂发展方面的问题
1、关注优秀生,忽视差等学生。,“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它意味着: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
2、重课本知识传授,忽视学习方法的转变。学习方法转变的关键是提升学生学习的本质,解决的是怎么学的问题。比如说朗读,可以有学生自由读,教师领读,全班齐读;还有对课文的分析,怎么理解等等。像教读《荷叶·母亲》这篇文章,主要通过“阅读——解读——拓展”几个环节,第一是理解性的读,把课文读懂了;第二是探究,把课文中有可争论的东西挖掘出来进行探究,因此需要设计有思考深度的问题,但又不能过多,防止出现“蜻蜓点水”,分析布头,加讲解不透的问题。因为此前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是理解性的,学生的整体感知大都一样,现在学生就要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个性化的理解,这正好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与思考进行解读。当然这节课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说文章中李京京现象透视出来的有关教育的深层问题。但不管怎样,新课堂教学一定要秉承新课程理念中一切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就是说教学的所有任务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愿我们教师能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二、课堂阅读方面的问题
1、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重点轻面。
平时,和老师们交流时,多数语文老师说:“我们又没赶上进度,考试怎么办?”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老师们把课本看成任务和知识的传授。我们的教学普遍存在着只看到了课文本身,而忽视了单元及整册教材的训练体系。殊不知,课文只不过是例子而已,是为完成单元教学目标,学期教学目标而选的一个个“范例”,编写者的初衷是想通过它的教学完成体系目标的。比如:七年级第一单元,它选取了5篇反映人生的文章,学习本单元,在人文情感方面,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课文,看看别人怎样生活;看看他们对人生的体验思考,进而丰富自己的社会知识,加深自己的情感体验。第二点,是在整体感悟全文的基础上,怎样提炼文章的主旨,还要学会怎样比较阅读不同内容和形式的文章。而我们的教师往往没有看到这一点,一头扎进课文中去,一个单元教学下来,学生们对生命没有
什么感悟,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没有学到如何提炼文章的宗旨和比较阅读的技能。我们认为,这样的教学还是和教材的编写者的意愿背道而驰的。
2、讲读与自读,泾渭分明而非水乳交融。
讲读课文与自读课文,都是为完成单元目标、学期目标而设立的,二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自读课更多地应看作是讲读课文的延伸,能力训练的迁移,而我们的课堂往往只有了讲读课而舍弃了自读课,我们的教师总认为自读课文内容不考,其实这还是应试教育观念在作怪。而目前的中考阅读部分偏重了课外,我们平时的阶段性测试也将忽略讲读与自读,课内与课外的界限,这将有利于学生形成大语文观,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而无论教读与自读,其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提高阅读能力,日后自为读书。
我们还应明确一点,就是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加大课外阅读的指导,事实上,这一点我们做得不够。新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一是提倡扩大阅读量,二是规定课外阅读量。实际上我们的阅读量远远没有达到要求,我们的读书指导、读书交流会等应有的教学活动几乎是空白。事实证明,只有讲读与自读有机结合,课内与课外水乳交融,才能学好语文。
3、偏重了结果,而非过程与方法。
我们的课堂教学过于偏重结论,轻视过程,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课堂上,我们的学生习惯于老师给现成的答案,不去动脑,他们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会读的字甚至不知道借助课文注释和字典解决,一篇课文学完了,书上居然没划过一道痕迹,只把课后习题的答案抄在了书上或笔记本上,这样的现象在我们的课堂里屡见不鲜。
至于读书的方法,我们重视的往往也不够。比如:第二册第二单元重点是教给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或借助文中的关键语句,或用自己的话,练习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方法。我们往往只把练习练习一给出的文章内容要点这一结论指给了学生,而至于怎样抓文中关键语句等概括方法没有教给学生,当然也就见不到学生概括要点的过程了。
总之,教无止境,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争取创造更大的成绩。
第四篇:关于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201004
《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验研究》(JG09266号)课题研究材料
关于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
执笔:汪祥光
一、调查背景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崭新内容,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新亮点。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能否落到实处,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关系到语文教学改革的成败。从当前农村初中教学的实际来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却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例如,教师的认识问题、如何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问题等。因此,了解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与学的现状,从中发现、分析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帮助农村中学语文教师进一步认识语文综合性学习,从而有效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已成为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尤其是推动农村语文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
为此,我们课题组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对我县农村学校(即二、三类学校)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和分析。
二、调查概况
(一)调查时间:2009年11月——2010年3月
(二)调查范围:本次调查了三所学校,本校与安凌中学两所二类学校,古溪学校为三类学校,且为九年一贯制学校。
(三)调查对象:
1、对三个学校七至九年级19个班级抽样调查了230名学生,其中,七年级7个班90人,八年级6个班65人,九年级6个班75人。
2、对三所学校20名语文专任教师进行了全面调查。
(四)调查内容:主要了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认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等情况,学生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认识、兴趣、参与以及期望等情况。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情况;2)教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认识;3)学生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兴趣;4)学生参与语文综合性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5)师生对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需求和期望。
(五)调查方法:
首先主要采用问卷法。对学生是进行抽样调查,对语文教师则是进行全面调查。本次问卷调查,对学生共发放问卷230份,收回有效问卷共229份;对语文教师共发放问卷20份,收回有效问卷共20张。对收回的师生问卷,选择题部分进行数据统计,有关的文字表述题由课题组人员总体浏
祁门县历口中学 共7页 第1页 《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验研究》(JG09266号)课题研究材料
览并归纳。
其次采用观察法和座谈法。观察法主要渗透在部分教师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观摩课或公开课中,主要观察语文综合性活动课里学生的主体性与参与率,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和合作性;教师指导与组织活动、在活动中的角色定位等情况。座谈法主要是通过研讨、评课与座谈等方式,了解教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认识、学生的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以及语文综合性学习落实等情况。
具体的调查数据及观察法和交谈法调查内容见附录。
三、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调查问卷统计出来的具体数据,综合观察法和交谈法的调查情况,我们用归纳、整合等方式进行分析,分析如下:
(一)学生的问卷抽样调查表明:农村中学大部分学生对语文综合性的学习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是获取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生动而有效的形式;同时也反映了条件对农村学生参与活动的限制,教师应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与帮助。
1、学生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的兴趣。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课,66.7%的学生选择了“喜欢”,33.3%的学生中除1人选“不喜欢”之外,选择了“一般”。对这占33.3%的学生,我们又进一步进行统计与分析,77份选择“一般”问卷来自两块,一是毕业班的学生(占53.2%),一是来自年纪较大、教学方式传统的七、八年级语文教师班级(占39.0%)。统计数字表明,对综合性学习课,学生是喜欢的,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喜欢的程度。
2、学生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的形式,最多的是喜欢“实地调查与考察”(占71.2%),其次喜欢“表演、讨论”(占62.0%);再次“宣读知识、展示图片实物”(占53.7%),最后是喜欢“竞赛”(占19.7%)与“其它”(占10.5%)。由此可见,学生喜欢的是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形式,教师在活动中应选择学生喜欢的形式,以期促成学生期望的活动结果。
3、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课上的收获。他们认为最大的收获,首先是可以学到很多课外知识并了解社会(占76.3%);其次是能学会合作,可以和同学沟通交流,取人长处(占71.2%);再次是提高写作能力,学会查资料(占66.4%)和增大胆量、提高实践能力(占64.6%)并使自己更有想象力,对问题认识更清晰(占63.3%);最后才是锻炼自己的本领和口才(占61.1%)。而且,他们认为,活动增进了友谊,培养了协作能力,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提高了语文成绩。因此,我们认为,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语文素养,不会影响教学成绩,反
祁门县历口中学 共7页 第2页 《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验研究》(JG09266号)课题研究材料
而会促使教学质量的提高。
4、学生参与综合性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48.9%的学生表示能“积极主动参与”,47.2%的学生表示“一般”,3.9%的学生“怕参加”。这些数字告诉我们,学生参与综合性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还不高,还需要教师去鼓励、激发和引导。
5、学生在活动中获取资料的途径。“查工具书”是学生获取资料的主要途径(占90.0%),其次是“上网”(占36.2%),再次是“问老师”(占20.5%)和“其他”(占8.3%)。该问题为多项选择,可见,受条件制约,农村学生获取资料的途径比较单一。活动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与帮助。
6、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的需求。调查中我们发现,在综合性学习中,100%的学生都期望得到老师的帮助,其中93.0%的学生需要“提供搜集资料途径”的帮助,81.7%的学生需要老师的“方法指导”,11.8%的学生需要得到“其他”的(情境设置、讲解释疑、评价鼓励等)帮助。这组数据再次告诉我们,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必须给予学生指导与帮助。
(二)对教师的问卷调查表明:教师均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成绩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条件与相关制度的制约,加上教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认识不够到位,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还面临着许多问题,教学现状令人担忧,要在农村初中落实语文综合性学习,我们还需要努力。
1、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情况。30%的教师选择了“开展”,70%的教师选择了“有条件就开展”。这表明,农村学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率低,如何让教师将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起来,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形式。对活动形式的选择调查采用的是多项选择。在众多形式中,教师选择“教师说教”的占10%,选择“课堂师生互动”的占50%,选择“多媒体展示与课堂活动相结合”的占80%,选择“外出考察与调查”的占50%,选择“课内引导与课外自主相结合”的占90%。这说明,即使在农村,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形式仍然是多样的,可选的。教师应根据活动的内容,结合学校的实际,选择学生喜欢的形式,有效指导与组织活动。
3、教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认识。这一点,我们调查问卷设计了5个题目。即语文综合性学习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成绩的作用,主观重视情况,教师在活动中的作用,以及对综合性学习的定位。调查显示,所有的被调查教师都认为,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祁门县历口中学 共7页 第3页 《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验研究》(JG09266号)课题研究材料
有作用,对提高学生语文成绩重要,但是主观上“重视”的只占70%,还有30%的教师主观上“谈不上重视与否”的。教师在活动中的作用,80%的教师认为是“主导”,选择“教师可以不参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开展”和“其他”的各占10%。关于在综合性学习中应突出什么,50%的教师认为应突出“写作与口语交际”,选择“综合性”和“专题性”的分别占30%和20%。这些调查数据表明,农村初中,至少是我们县农村初中,教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认识还不够到位,重视程度还不够,要在农村初中落实语文综合性学习任重道远。
4、农村初中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条件。这一调查我们设计了三个问题。一是农村初中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制约因素,70%教师认为农村中学“缺少必要的硬件设施”,45%的教师认为农村学生“行为习惯差,基础参差不齐”,70%的教师感觉“工作量大,时间不允许”和“应试压力大”,80%的教师认为“经济落后,图书匮乏,网络不畅,资源相对紧张”,还有不少教师认为学校出于安全考虑而限制教师组织学生外出活动等不合理的制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二是开展好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前提调查,所有是教师都认为“以文本为依托,充分挖掘生活”是开展好活动的前提。三是一个主观题,即农村初中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前景。通过阅读和分析教师的回答,在农村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师们总体上认为,前景广阔,道路曲折。农村虽然有着独特的资源优势,但教学现状令人担忧,学校硬件建设亟待加强,制度和教学体制有待改进。
(三)本次调查,我们在本校组织了4堂公开课,即周立新老师的《让世界充满爱》、汪劲松老师的《青春随想》、廖晓胜老师的《探索月球奥秘》和汪金莲老师的《漫游语文世界》,到安凌中学、古溪学校分别观摩了李秋进老师的《黄河,母亲河》和汪新生老师的《成长的烦恼》,开展了一次研讨和6次评课活动。通过观察和座谈,我们认为,农村初中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可行的,而且能开展得好,开展好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必须做到一下几点:
1、认真解读《语文新课程标准》,深入领悟语文综合性学习内涵。《语文新课程标准》“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组织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语文综合性学习虽然具有综合性、专题性、活动性特点,但其最终目的是指向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活动必须突出语文味。本校的4堂公开课和汪新生老师的《成长的烦恼》,将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训练贯穿
祁门县历口中学 共7页 第4页 《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验研究》(JG09266号)课题研究材料
其中,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语文味十足。
2、充分开发和利用资源优势,结合本地实际恰当设计活动。
初中语文教材(人教版)共设计了36个专题的综合性学习,每个又分别设计了几个活动。这些活动并非每个都适合现有条件下的农村开展,例如《黄河,母亲河》,如果把握不好,学生没有兴趣,很容易变成一堂专题知识课,甚至地理课。因此,教师应根据本地实际,开发和利用身边的资源优势,重新设计活动。例如汪金莲老师的《漫游语文世界》中,利用手机短信和广告等资源,设计了“漫游短信世界”、“走进网络语言”、“走进对联世界”、“广告用语”、“规范语言”五个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积累、创作、欣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感兴趣,主动参与,听、说、读、写能力均得到了训练。再如周立新老师的《让世界充满爱》,利用网络资源与学生的生活体验,设计了“爱的世界”、“爱的呼唤”、“爱的奉献”、“爱的感悟”等活动,用生动形象的网络资源,引导学生说生活感悟,进行语文训练,生动活泼,气氛活跃。所以,教师必须充分开发和利用资源优势,结合实际整合资源,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从而有效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3、深入了解学生实际,认真做好课前指导
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专题性,对于缺乏实践经验的中学生来说,尤其是农村学生,课前如何去准备是个难题,教师在课前的指导和帮助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学生课前如何去搜集、整理资料,如何去调查、采访,如何准备展示资料等都需要老师的指导与帮助。在这方面,廖晓胜老师的《探索月球奥秘》和汪新生老师的《成长的烦恼》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廖晓胜老师课前帮助学生制定活动计划,指导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各项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课堂活动时,学生积极参与,有序展示,效果明显。汪新生老师用表格的形式,从采访目的、采访对象、采访问题、回答要点、采访心得等方面进行指导。这对于没有采访经验的学生来说,不仅是一种方法指导,而且是必要的,让学生的采访有了明确的方向、目标、方法,所以学生很认真的完成了课前的准备,学生有体验,有收获,因此,课堂上有话说,有展示欲望。课堂成了学生展示自己学习成果,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平台。
综上所述,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学生喜爱的一种语文学习形式,对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成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农村也有资源优势,在农村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可行的,而且能够开展好,前景广阔。但是,目前由于某些规章制度的不合理、学校硬件条件相对落
祁门县历口中学 共7页 第5页 《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验研究》(JG09266号)课题研究材料
后、教师认识的不够全面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学校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四、问题与反思
本次调查,我们仅调查了三所农村学校,虽然学校具有代表性,但很难涵盖整个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现状。即使这样,我们也不难发现农村初中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客观方面,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安全管理制度、评价制度乃至人们传统观念的冲突,农村学校、家庭缺乏相应的硬件设施,农村教师工作量重等,这些都是教师个人无法解决而又真实存在的问题,本课题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主要是反映现象,揭示规律,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主观方面,教师的认识不够全面、农村的优势资源没有被有效开发和利用、如何有效开展综合性学习等问题,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解决的,这些也是本课题将要研究和解决的重点。
附:具体的调查问卷及统计数据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现状调查(学生)问卷
1、你喜欢上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吗?【 】(单选)
A、喜欢(66.7%)B、不喜欢 C、一般(33.3%)
2、上语文综合性学习课,你喜欢的形式是什么?【 】(可多选)A、宣读知识、展示图片实物(53.7%)B、表演、讨论等(62.0%)C、竞赛(19.7%)D、实地调查或考察(71.2%)E、其它(10.0%)
3、在语文综合性活动课中,你认为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可多选)A、广泛的了解社会,学到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76.3%)
B、锻炼自己的本领和口才(61.1%)C、提高胆量和实践能力(64.6%)D、可以和同学沟通交流,取他之人长,补自己之短,提高合作能力(71.2%)E、更有想象力,对问题认识更清楚(63.3%)
F、提高写作能力,学会查资料(66.4%)G、其他,例如:
4、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你通常怎样参与的?【 】(单选)A、积极主动参与(48.9%)B、一般(47.2%)C、怕参加(3.9%)
5、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你通常以何种方式搜集资料?【 】(可多选)A、上网查(36.2%)B、问老师(20.5%)
C、查工具书(90.0%)D、其他方式,(8.3%)例如
6、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你需要老师的哪些帮助?【 】(可多选)A、提供搜集资料途径(如提供图书等)(93.0%)B、方法指导(81.7%)C、不需要帮助(0%)D、其他,例如:(11.8%)
祁门县历口中学 共7页 第6页 《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验研究》(JG09266号)课题研究材料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现状调查(教师)问卷
1、在实际教学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你开展了吗?【 】 A、开展(30%)B、不开展 C、有条件就开展(70%)
2、你认为在农村初中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可以选用哪些形式?(可多选)A、教师说教形式(10%)B、课堂师生互动(50%)C、多媒体展示与课堂活动相结合(80%)D、外出考察与调查(50%)E、课内引导与课外自主相结合(90%)
3、你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有作用吗?【 】 A、有(100%)B、没有()C、不确定
4、你认为农村初中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重要吗? A、重要(100%)B、不重要 C、可有可无
5、主观上,你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吗?【 】
A、重视(70%)B、不重视 C、谈不上重视与否(30%)
6、你认为制约农村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因素是【 】(可多选)
A、农村中学教育缺乏必要的硬件设施(70%)B、学生行为习惯较差,基础参差不齐(45%)C、农村教师的工作量较大,时间上不允许(70%)D、应试压力大(70%)
7、你认为,教师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起怎样的作用?【 】 A、主导(80%)B、主体
C、教师可以不参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开展(10%)D、其他(10%)
8、你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应突出什么?【 】
A、写作与口语交际(50%)B、综合性(30%)C、专题性(20%)
9、你认为开展好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前提是:【 】
A、依托文本 B、挖掘生活 C、以文本为依托,充分挖掘生活(100%)
10、你认为农村初中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前景怎样?
E、经济落后,图书匮乏、网络不畅,资源相对紧张(80%)F、其他,例如:
《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验研究》课题组
2010年4月
祁门县历口中学 共7页 第7页
第五篇:初中语文练习有效设计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初中语文练习有效设计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张 丽
语文练习是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言语实践活动的载体之一,有效地设计语文练习,不仅能使学生知识得到巩固,兴趣和能力得到提升,也是语文教师反思调整自己教学行为的重要依据。然而,目前我们初中语文练习设计的现状,还存在很多问题,低效的练习设计是导致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普遍低下的重要因素。为了提升了解当前的语文练习现状,我们课题组对全市四所重点初中作了一些调查,并针对调查结果进行研究分析,以期通过调查研究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重新认识练习的意义,切实减轻学生学习语文的负担,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从而真正贯彻落实有效教学的理念。
一、调查的形式
1.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我们选取的学校是市直的盐中、二中、三中以及盐都区的毓龙路实验学校四所公立初中,这些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市直及周边的城区。为了使调查的结果更具真实性,我从四所学校七、八两个年级中抽取了七个班级,并对七到九年级的92名语文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对学生的调查问卷过程中,要求班主任收发问卷,学生一律采用匿名方式,此次问卷调查共有245名学生参与。问卷回收率达到98.6%;,在学生的问卷回答中除了个别为无效回答之外,没有出现回答偏斜现象。
2.除了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我们还在各班级中抽取了若干不同成绩的学生,以座谈的形式展开调查。
二、影响初中语文练习设计有效性的因素的分析
(一)学生完成练习的目的与态度影响练习有效性
市区及周边城区的学生在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及家庭环境的影响之下,对于升学的要求较高,这类学生对于语文练习的态度是基本是积极的,但也相对比较被动。在对语文练习的态度调查中,112人选择了很感兴趣,127人选择了一般,只有2人选择了不感兴趣。
在对语文练习的目的调查中,85%的学生选择了“巩固课本上所学的知识”,81%的学生选择了“培养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71%的学生选择了“学到很多课外知识并了解社会”,59%的学生选择了“锻炼了自己的本领和口才”,从以上调查中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语文练习的主要作用是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内容,这跟当前初中频繁的学习情况了解测试,以及家长、社会对于学生的考试成绩较为重视有着很大联系,“学什么,就练什么”“考什么,就练什么”是学生完成语文练习的原始驱动力。当然,作为市直城区的学生,对于语文阅读写作素养的内在要求也是强大的,这从以上调查数据中也不难看出来。城区学生这种对于语文基本素养和能力的内在要求,为教师根据语文学科特点进行有效练习设计提供了有利的支持。
(二)练习设计本身影响练习有效性
练习性质是影响学生练习有效性的首要条件。它包括练习的内容、趣味度和自主性。
1.练习的内容。练习的难度是指练习对于学生现有实际能力水平的难易程度。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因人而异,没有绝对的标准。同一练习对于能力强的学生可能是小菜一碟,但对于那些能力较差的学生则可能“难于上青天”。
问卷中“你最喜欢的语文练习”一项,学生对于练习的类型选择颇有意味。42%的学生选择了“抄写字词”,41%的学生选择了“背诵课文“,50%的学生选择了“阅读理解练习”,53%的学生选择了“为活动课搜集整理资料”,71%的学生选择了“自由阅读”,48%的学生选择了“自由写作”,“自由阅读”高居榜首的原因是它给了学生更多自由选择的余地和自由思考想象的空间,学生在问卷调查的练习建议中也提到“多读课外书,多读名著”“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甚至还有学生提出“多与作家接触”的要求,这充分表明学生对于课外阅读有着旺盛的热情。相对于“自由阅读”而言,“自由写作”所占的比例虽未过半,但也接近50%,这说明学生并不害怕写作,相反,在学习压力越来越沉重的时候,他们其实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心灵的表达与诉说。
那么,学生平时完成的练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要之间存在差距吗?调查显示,88%的学生平时完成的练习是配套练习册上的练习,练习类型中,“阅读理解”占92%,“背诵课文”占74%,而“实践活动”只占32%。以上数据表明,与学生的练习需要相比,我们实际的语文练习在内容上相对比较固定和静止,习惯于让学生在我们所圈定的练习内容内,而这些内容大部分来自配套练习,对于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要考试不够。
2.练习的趣味性。练习的趣味性是指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是否有趣。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愿望。”有趣的作业,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并从中获得发展。但一味地求新求异,今天演讲,明天戏剧,也未必会让学生感到趣味。在对“你最喜欢的语文练习”问卷调查中显示,仅有5.3%的学生选择了“其他活动形式”。而对于练习的趣味性要求学生在简答中表示“希望练习能体现语文的魅力”“布置的作业要有挑战性,让我们多接触大自然”“经常带学生外出实践”“多一点创新题目,培养发散思维”,由此可见,学生对于语文练习的趣味并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而是希望在练习中真正体验“思维的快乐”,感受“语文的魅力”。
3.练习的意义。语文练习应该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具有可操作性,与学生的学习目标紧密相联。教师布置有意义的练习,对学生新学的知识是有益的巩固。学生认为一项练习有意义,会乐于投入,有所收获,并有助于完成学习目标。问卷显示,有85%的学生认为“巩固练习”是最为必要的作业,81%的学生认为“阅读”和“写作”能力是语文练习最需要达到的目的,而在简答中有多名学生认为,语文练习应当能“贴近生活”,要能“运用到平时的生活中去”,这说明,学生对于语文练习的意义与教师设计练习的出发点是一致的,与语文学科本身的特性也是相一致的,而在平时的语文练习中,教师的练习设计显然考虑更多的是如何让学生应对考试,从而取得让学生、家长都满意的分数,对于练习本身应该具有的意义因为现实的需要而淡化了。
(三)教师的作用影响着练习的有效性
1.分层练习的落实。毋庸置疑,由于学生个性、认知、家庭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在语文程度上是存在差异的。同一篇课文,对有的学生来说,也许只有3个生词,而对有的学生来说可能有20个生词。如果大家统一划出20个生词,每词抄3遍,那么显而易见,有的学生的时间被浪费,这样的语文作业对他帮助不大。
本次问卷调查显示,47.0%的学生选择了平时练习布置的形式是“统一布置”,33.0%的学生选择了老师偶尔会分层布置练习。还有学生表示,希望老师“根据个人的长处和短处来布置作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来布置”,要“针对不同学生的薄弱环节出练习”。这些都充分证明了学生渴望受到老师的关注,希望老师布置的练习能针对自身的特点,帮助自己在语文能力上有所提升。
2.评价方式的科学。学生的作业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而全面的评价不仅可以及时地启发和帮助学生,而且是教师指导学生的有利时机。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十分期待教师能在其练习上给予评语。在“你希望老师评价练习的结果用什么表示”这题中,50%的学生选择了“文字表述”,34%的学生希望用“等级”表示,只有9.3%的学生选择了用“分数”表示,而在问卷设计的“你对老师的练习评价有哪些建议”的简答题中,学生普遍要求老师“对不同答案予以不同评价”“希望老师用文字表述,多提一些建议,这样能使我们提高”,希望老师在练习评价中“多一些评语”,还希望老师“多增加同学互评、互相学习、借鉴的机会”。在教师批改作业任务相对繁重的现状中,增加学生互评的机会,其实既可以促进学生的交流,也能切实减轻教师的工作负荷。而无论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是学生之间的评价,学生们最需要的不是冷冰冰的分数,而是充满温情的文字交流。因此,练习的评价一定要将定性与定量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总之,语文练习的评价应当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提高当前中学语文练习有效性的应对措施
针对上述影响中学语文练习有效性的因素,借鉴一些先进的练习设计理念,笔者认为,在当前语文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尊重差异,设计有不同层次的作业
语文教师应当明确,分层布置作业不是应景之作,不能偶尔为之,而应该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扎扎实实地做下去,切实地为各个层次的学生布置对他们有帮助的作业:让学困生能够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让中等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尝试思考和解决稍有深度的学习问题;让优等生在掌握新知识的前提下,解决综合性更强的学习问题,这样才能使作业的有效性得以最大的发挥。
(二)提前指导,充分预估学生的学情学况
语文教师在布置练习时,应充分预估学情,设计出学生“跳一跳可以摘到的果子”。对于完成练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难度,或预先予以指导,以帮助他们提高做练习的兴趣和练习成功率。
例如对于学生爱看不爱参与的演讲、朗诵、戏剧等活动型练习,教师不能怕麻烦,而要大力提倡和指导。因为,不管是从学生个人发展的角度考虑,还是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角度考虑,培养学生当众演说的能力都是极为必要的。教师在布置这类练习时,要加强指导,只有预先作了充分的指导和练习,才能让学生在完成这样的练习中领略到别样的语文魅力,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就感。笔者在组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爱文学”综合实践活动时,就布置学生自选第一单元中自己喜欢的文学体裁,指导学生进行配乐诗歌朗诵、经典散文诵读、小品表演等活动的练习。这样的练习,因为贴近学生的实际,也因为有充分的准备,所以能够激发学生对于文学的极大兴趣,也能够唤起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自信。
(三)体现特点,布置有趣有益的练习
“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同样,语文练习也要有语文味。语文老师不应为了创新而布置游离于语文学科之外的练习。布置的每一项语文练习都要能够对语文学习有所帮助。如上《小石潭记》一课,教师可以布置为文章配画的练习,学生要完成练习必先仔细研读文本,展开想象,图画上景物的分布(下转第76页)(上接第66页)才能够诉诸笔端。再比如《安恩与奶牛》一文上完后,布置学生完成故事续写,写作内容以围观者的反应为描写重点,这一过程,可以让学生再一次巩固文本内容。为了完成续写,不少学生会把文章来回读好几遍。
(四)利用网络,拓宽学生的眼界视野
鉴于城市学生眼界开阔,身处的环境信息丰富,我们不能一味禁止他们上网看电视,而应该利用网络和电视的优势,使他们在上网看电视的同时推动语文练习的完成。如布置学生看“新闻联播”、“探索”节目,再比如建立“班级博客”的方式给学生搭建一个交流阅读感受,习作互评的宽松环境,当这一切也成为语文练习的组成部分时,语文练习必然会吸引学生的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若在七年级下学期到八年级下阶段,布置学生看一学期甚至一年的“焦点访谈”或读报类的节目类节目,要求他们概括所看内容,更可以提升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以人为本,科学全面评价学生练习
教师在批改学生练习的时候,尽量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他们写上一些有针对性的评语,可以是鼓励型的句子,也可以是沟通型的句子。评语要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同时也要使他们明确不足和发展方向。另外,评价的方式还可以多种多样,如,教师可以在课堂小结时拿出一些进步较大的或优秀的作业进行交流和展示,起到激励的作用。可以同学之间互评,找出差距和优势,起到生生之间相互促进的作用。
综上所述,作为一位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当时刻记住“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理念,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他们的真实需要,关注他们的兴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练习,尽心辅导练习,用心评价练习,这样才能使语文练习发挥更大的有效性,以此切实推动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张丽 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