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湖北省全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鄂政办发〔2007〕94号)
【发布单位】湖北省
【发布文号】鄂政办发〔2007〕94号 【发布日期】2007-09-10 【生效日期】2007-09-1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湖北省
湖北省全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
(鄂政办发〔2007〕94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全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九月十日
全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7〕57号)精神,省人民政府决定从现在起到今年底,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合力推进、重点打击、全面规范的原则,以解决群众反响强烈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为突破口,对重点产品、重点单位、重点区域和重点问题开展集中整治,建立健全从产品设计、原料进厂、生产加工、出厂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工业品质量监管链条,建立健全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到餐饮消费的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完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质量追源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不断增强全民质量安全意识,促进生产经营秩序明显好转和产品质量整体水平大幅提高;减少一般质量安全事故,有效防范突发质量安全事故,树立“湖北制造”形象,增强人民群众消费信心,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促进湖北成为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作出积极贡献。
重点产品是指食用农产品、食品、药品、涉及人身健康和安全的产品,以及进出口商品;重点单位是指蔬菜生产基地,规模畜禽、水产品养殖场,肉联厂、屠宰场,饲料加工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及小作坊,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生鲜产品超市、小食杂店、小型餐馆,以及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等;重点区域是指农村和城乡结合部,食品生产比较集中的区域,无证照生产经营问题突出的区域,以及制售假屡打不绝、反复发生的区域;重点问题是指初级农产品农药、兽药残留超标,种养殖过程中非法使用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非食品原料和回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滥用添加剂、无证生产等违法行为,以及制售假冒伪劣等食品安全突出问题。
二、主要任务和工作目标
(一)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深入开展对农业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的治理,大力加强种植业产品农药残留、畜产品“瘦肉精”、抗生素和水产品“氯霉素”、“孔雀石绿”等质量安全监测,严厉查处生产、销售、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兽药、鱼药和饲料添加剂等违法行为,严肃查处生产销售不合格农产品的行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的违法行为。到今年底,坚决杜绝生产、销售和使用禁用的农兽药及含有禁药成分的饲料和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杜绝违规生产、销售和使用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等5种高毒农药;市(州)以上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100%纳入质量安全监测范围;农药、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80%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93%。(省农业厅牵头)
(二)开展生产加工食品质量安全整治。大力开展对食品小企业小作坊的治理整顿,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使用非食品原料和回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以及滥用食品添加剂的黑窝点;坚决取缔无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等违法生产加工企业;严肃查处无生产许可证生产加工婴幼儿配方乳粉等16类食品的违法行为;严格食品市场准入;组织开展强制检验和专项抽查;强化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使用添加剂备案制度;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基本条件改造,帮扶具有一定生产条件的小企业小作坊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整合做大一批具有区域性集中加工特点的食品加工小作坊。到今年底,建立完善覆盖全省的生产源头区域监管责任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00%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生产许可证换证率、年审率达到100%;小作坊100%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辖区内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建档率、监管率、执行标准登记率、食品添加物质备案率、企业自检率、质量安全承诺率、标准覆盖率达到100%;基本消除使用各种非食品原料和回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违法行为;基本遏止滥用防腐剂、色素等食品添加剂违法行为;彻底解决县城以上城市、乡镇政府所在地和城乡结合部婴幼儿配方乳粉等16类食品无证照生产加工的问题。(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牵头)
(三)开展流通领域食品质量安全整治。严格食品经营主体市场准入,对食品经营户的经营资格进行全面清理,确保生产经营食品主体资格合法有效。推进食品进货检查验收、购销台账及索证索票制度;推进食品交易市场的开办企业、食品经营柜台出租企业、产品展销会的举办企业的审查入场、销售者的经营资格审查等项制度;加大食品质量监测和散装食品、裸装食品快速检测工作力度;加大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突出农村食品市场和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小食杂店、小摊点,严厉查处无照经营、以及经销过期变质、有毒有害、假冒伪劣食品、食品中假包装、假标志等违法行为。到今年底,县级以上大型市场、超市、批发市场100%建立进货台账、索证索票制度;乡镇、街道、社区食杂店建立食品进货台账制度,记录货物来源;食品进货索证索票率达100%,实名登记率达100%,不合格食品退市率达100%。(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牵头)
(四)开展餐饮消费安全整治。全面实施餐饮单位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严格餐饮单位卫生许可方面的规范和要求,完善食品卫生索证管理和卫生监督公示制度;以餐饮业原料、农村食品为重点,开展学校食堂、企事业单位食堂、农家乐旅游点餐饮和小型餐馆、小吃店、路边店、食品摊位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查处采购、使用病死畜(禽)、劣质食用油,用有毒有害物质防腐、预制各种食品,滥用添加剂和不合格调味品等违法行为。到今年底,彻底解决乡镇小餐馆和县城以上小型餐馆、小吃店、路边店、食品摊位无证照经营的问题;食堂和县城以上城市的餐饮经营单位100%建立原料进货索证制度;杜绝使用病死畜(禽)肉行为,杜绝用有毒有害物质防腐、预制各种食品;食品卫生监督覆盖率达100%。(省卫生厅牵头)
(五)开展药品质量安全整治。认真抓好药品批准文号清查和再注册工作,淘汰不具备生产条件、质量无法保证、安全隐患较大的品种;加强注射剂品种生产工艺核查,落实向高风险品种生产企业派驻监督员制度;加强普通药品监管和特殊药品监控;严格药品经营企业准入管理,加强《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认证后监督检查,禁止药品零售企业以任何形式出租或转让柜台,严厉打击挂靠经营、走票以及用食品、保健食品、保健用品冒充药品和医疗器械等违法违规行为;大力整治虚假违法药品广告,建立违法广告的公告、市场退出、信用监管和责任追究制度;全面推进医疗器械注册申报资料真实性核查,加强对高风险产品和质量可疑产品的质量监督抽验。到今年底,全面完成药品注册现场核查专项工作;建成特殊药品监控信息网络;基本解决挂靠经营、超方式和超范围经营药品问题;禁止和取缔以公众人物、专家名义证明疗效的药品广告。(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牵头)
(六)开展生猪肉品质量安全整治。加强生猪定点屠宰管理,打击私屠滥宰行为,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加强对猪肉市场和屠宰加工环节的监管,严肃查处屠宰、销售病死猪肉、注水猪肉或注入其他物质等违法行为,严防病死、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质、未经检验(疫)或检验(疫)的不合格猪肉进入市场。到今年底,县城以上城市进点屠宰率达到100%,乡镇进点屠宰率达95%;县城以上城市所有市场、超市、集体食堂、餐饮单位销售和使用的猪肉100%来自定点屠宰企业;市(州)牛羊定点屠宰全面开展。(省商务厅牵头)
(七)开展重要工业产品质量安全整治。以家用电器、儿童玩具、劳动防护用品、汽车配件、低压电器、建筑钢材、人造板、扣件、电线电缆、燃气器具等10类产品为重点,扎实开展“六查六防”,即:查原材料质量,防不合格原材料入厂;查生产加工程序,防不按标准生产;查食品原料,防滥用添加剂和各种有毒有害物质;查各种质量认证标志,防无证无照生产;查生产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和产品质量检测能力,防企业无质量控制能力;查产品质量,防生产假冒伪劣和不合格产品出厂。扩大对重点产品的质量监督抽查覆盖面,增加抽查频次;严格发证后管理,严格监督检查后处理。到今年年底,完成3万个产品质量监督检查批次,重要工业产品和食品质量监督检查覆盖面达到100%;家用电器、儿童玩具、劳动防护用品、汽车配件、低压电器、建筑钢材、人造板、扣件、电线电缆、燃气器具等10类产品生产企业100%建立质量档案;基本解决无证生产的问题;监督抽查合格率明显提高;推行重要产品和食品质量召回制度。(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牵头)
(八)开展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整治。全面清查出口食品、农产品、玩具、纺织品、陶瓷等国外关注的商品生产企业。对出口食品,着重检查安全监管和追溯制度落实情况;对出口农产品,重点检查产地环境、农药、兽药、饲料及添加剂等投入品管理,以及包装、储存、运输环节的质量控制等;对出口工业品,着重检查原料进厂、生产加工和产品出口环节的质量控制等。加强口岸查验工作,严厉打击逃避检验检疫、伪造和变造检验检疫单证等行为;加大对走私进口肉类行为的打击力度;开展进口食品国内市场联合执法检查,重点检查各种储存肉类产品冷库,对未经检验检疫合格而流入国内市场的食品坚决予以查封、销毁。到今年底,健全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全面推行出口食品“公司+基地+标准化”管理模式,严格实施出口食品疫情疫病、农兽药残留监控制度,推行出口食品质量追溯和召回制度,依法严厉打击逃漏检行为,严防问题产品流出省境,非法进口的肉类、水果和废物100%退货或销毁;出口食品原料基地100%得到清查;出口食品运输包装100%加贴检验检疫标志。(湖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牵头)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此次专项整治工作,切实加强对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制,明确整治任务和目标,科学制定整治方案,坚持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落实本地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形成“地方政府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生产经营者作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并在人力、资金和技术装备方面给予支持,保障工作需要。要严明工作纪律,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突出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或因此发生恶性事件的地方,要依纪依法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对在专项整治中失职渎职、包庇纵容制假售假活动的地方、部门责任人和有关责任人,要严肃查处。
(二)积极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加强对专项整治工作的宣传。要坚持舆论正面引导,弘扬正气,揭露问题,营造氛围,引导安全消费,进一步树立湖北狠抓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的良好形象。要加强新闻监督,完善举报投诉制度,广泛发动和正确引导公众参与,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形成生产安全产品、销售安全产品、使用安全产品的良好社会氛围。整治期间,要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权威信息,通报工作进展。
(三)严格执法,齐抓共管。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严格依照有关法律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认真履行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依法行政,严格执法。要坚持公开、公正、公平,从严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对涉嫌犯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按规定移送公安机关;对重大制假售假违法行为和造成严重后果的违法犯罪分子,要依法严惩。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围绕专项整治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做到令行禁止,密切配合,建立上下联动、部门联动、区域联动的工作机制,形成严密的监管网络。各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要顾全大局,服从指挥,群策群力,相互支持,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质监局)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定期组织督查。各地、各有关部门每月要将专项整治工作进展情况汇总上报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重大情况及时报告。11月底至12月中旬,省政府将组织专班对各地专项治理工作进行考核验收。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
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
为切实做好全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整治工作,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国发〔2007〕23号)、《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国办秘函〔2007〕75号)和《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一)总体要求
根据我市既有大工业、又有大农业的特点,工业企业要建立健全从产品设计、原料进厂、生产加工、出厂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工业品全过程监管链条,农业生产和加工企业要建立健全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到餐饮消费的食品全过程监管链条,建立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追溯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产品质量监管网络,全面加强各种涉及人身健康安全产品的全过程监管,全面强化广大企业和生产经营者的质量责任,全面增强全社会的质量意识,有效解决我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区域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一步好转,市场经营秩序进一步规范,广大人民群众消费安全感进一步增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农产品整治,年底前要达到市区内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乡镇政府所在地及县城以上城市的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100%纳入质量安全监测范围;基本解决使用违禁农药和饲料添加剂问题;杜绝违规生产、销售和使用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
生产加工食品整治和关系人身健康安全的产品整治任务,年底前要达到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00%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小作坊100%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家用电器、儿童玩具、劳动防护用品、汽车配件、低压电器、建筑钢材、人造板、扣件、电线电缆、燃气器具等10类产品生产企业100%建立质量档案;基本解决无证生产的问题。
流通领域食品质量安全整治,年底前要达到县城以上城市的市场、超市100%建立进货索证索票制度;乡镇、街道、社区食杂店100%建立食品进货台账制度;彻底解决县城以上城市小食杂店、小摊点和餐饮经营单位无照经营问题。
餐饮消费整治,年底前要达到彻底解决县城以上城市餐饮经营单位无证经营问题;食堂和县城以上城市的餐饮单位100%建立原料进货索证制度;杜绝使用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杜绝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加工食品。
药品整治,年底前要完成药品注册现场核查专项工作;基本解决挂靠经营、超方式和超范围经营药品问题;禁止和取缔以公众人物、专家名义证明疗效的药品广告。
猪肉整治,年底前要达到县城以上城市进点屠宰率实现100%,乡镇进点屠宰率达95%;县城以上城市所有市场、超市、集体食堂、餐饮单位销售和使用的猪肉100%来自定点屠宰企
业。
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非法进口的肉类、水果、废物100%退货或销毁;出口食品原料基地100%得到清查;出口食品运输包装100%加贴检验检疫标志的要求。
二、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
(一)主要任务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紧紧围绕食用农产品、食品、药品、涉及人身健康和安全的重点产品;蔬菜生产基地,规模畜禽、水产品养殖场,肉联厂、屠宰场,饲料加工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小作坊,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生鲜产品超市、小食杂店、小型餐馆,以及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等重点单位;农村和城乡结合部,食品生产比较集中的区域,无证照生产经营问题突出的区域,以及制假售假行为屡打不绝、反复发生的重点区域来开展工作。
(二)工作重点
严格把好外埠果蔬进入我市的关口,加大检测力度,杜绝农药超标的果蔬流入我市市场;加强对农业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的整治;加大对种植养殖业产品农药残留和“瘦肉精”、“孔雀石绿”、“硝基呋喃”、“氯霉素”等禁用、限用药物残留的监测力度;从严查处生产、销售、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等违法行为;依法查处重点地区、重点市场生产销售不符合法定要求的农产品和制售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的违法行为;加强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监督管理。以上工作由市农委牵头,市质监局、市工商局配合。
在生产加工食品方面,要把食品企业和小作坊整治作为重点,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使用非食品原料和回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以及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坚决取缔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非法生产加工企业,严肃查处获证企业生产不合格产品等违法行为;加强对小作坊的监管,全面推行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制度;严格食品市场准入,组织开展强制检验和专项抽查,强化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使用添加剂备案制度。在涉及人身健康和产品质量安全的专项整治中,重点整治家用电器、儿童玩具、劳动防护用品、汽车配件、低压电器、建筑钢材、人造板、扣件、电线电缆、燃气器具等10类涉及人身健康和安全的产品;严厉打击偷工减料、使用不合格原料生产及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违法行为,坚决查处未取得生产许可证或3C 认证进行生产以及销售和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无证产品的违法行为,坚决查处获证企业生产不合格产品的违法行为;加大对重点产品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力度,扩大覆盖面,增加抽查频次;严格发证后管理,严格监督检查后处理。以上工作由市质监局牵头,市卫生局、市工商局、市公安局配合。
严格食品经营主体市场准入,落实食品质量市场准入、交易和退市的各项制度;加强对农村食品进货渠道和农村集市的管理;落实区域监管责任;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查处食品批发市场、小食杂店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食品以及经销过期变质、有毒有害、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严厉查处水产品经营中使用违禁药物或化学物质等违法违规行为,重点整治售假问题突出的市场。以上工作由市工商局牵头,市发改委、市卫生局、市质监局配合。
全面实施餐饮单位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卫生许可和监督工作,加强
对农村、学校、建筑工地、农家乐旅游点餐饮和小型餐馆的食品卫生监管;严格推行餐饮业原料进货索证和验收制度,严厉查处餐饮单位采购、使用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劣质食用油、不合格调味品、工业用盐或非食品原料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以上工作由市卫生局牵头,市工商局配合。
开展注射剂品种生产工艺核查,逐步扩大向高风险品种生产企业派驻监督员;加快普通药品监管信息网络建设,完成特殊药品监控信息网络建设,加强普通药品和特殊药品监控;严格药品经营企业准入管理,加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认证后监督检查,禁止药品零售企业以任何形式出租或转让柜台,严厉打击挂靠经营、走票以及用食品、保健食品、保健用品冒充药品和医疗器械等违法违规行为;大力整治虚假违法药品广告,禁止并取缔以公众人物、专家名义证明疗效的药品广告,建立违法广告的公告、市场退出、信用监管以及责任追究等制度;加强对高风险产品和质量可疑产品的质量监督抽查。以上工作由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
开展全市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监督、指导、检查、协调开展生猪定点屠宰整治工作,严厉打击私屠滥宰等不法行为;打击私屠滥宰和制售病害肉等犯罪行为;切实抓好生猪养殖、屠宰检疫环节质量安全整治,加强组织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监督指导,严格出具检疫合格证明,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建立动物疫病标识追溯体系和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加强餐饮环节的猪肉质量安全整治,完善进货索证制度和验收制度,采取有效措施保证集体食堂、餐饮单位使用的猪肉100%来自定点屠宰企业;工商部门负责猪肉流通环节质量安全整治,完善进货索证索票制度和检查验收制度,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市场、超市销售的猪肉100%来自定点屠宰企业;强化肉食品加工企业的监管,完善进货索证索票制度和检查验收制度,确保加工企业使用的猪肉100%有定点屠宰票据,严防病死、注水、未经检验(疫)或检验(疫)不合格猪肉进入加工环节。各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通力协作,加强对猪肉市场和生产加工企业的监管,对病死猪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做到不屠宰、不食用、不出售、不转运,无耳标的生猪不许调运,没有检疫(验)证明的猪肉不准销售,严肃查处生产加工、销售病死猪肉、注水猪肉等违法行为。以上工作由市商务局牵头协调各相关部门,市公安局、市畜牧局、市发改委、市卫生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配合完成。
三、实施方法和工作步骤
此次专项整治行动,坚持“标本兼治、奖惩并重、治管结合、综合整治”的原则,采取边整治、边检查、边整改、边规范的方法,综合运用查、治、管、扶、建等措施,把专项整治与加强全过程监管相结合,把执法与制度建设相结合,把行为整治与行业自律、诚信体系建设相结合,集中时间,集中力量,保证专项整治行动取得实效。此次专项整治行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全面启动阶段(9月30日前完成)。各区、县(市)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成立领导机构,客观分析本地区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状况,认真研究确定整治的重点地区、重点单位和重点产品,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治方案,对本地区专项整治行动进行全面部署。
(二)整体推进阶段(2007年10月1日至12月15日)。各区、县(市)政府和市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按照工作分工,全面推进专项整治行动。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组织对专项整治开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指导工作。
(三)组织验收阶段(2007年12月16日至12月31日)。市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对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专项整治行动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四、保障措施
(一)成立机构,切实加强领导。成立XXX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副市长任组长,市质监局局长XXX任副组长,市政府法制办、市发改委、市农委、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畜牧局、市卫生局、市商务局、市监察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和市委宣传部等为成员单位。负责统筹协调全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重大问题,统一部署重大行动,督促检查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情况。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主任由XX同志兼任,负责全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的日常工作,协调各专项整治组的工作,向领导小组和市政府报送工作信息。办公室分设农产品专项整治组(市农委牵头)、生产加工食品专项整治组(市质监局牵头)、流通领域食品专项整治组(市工商局牵头)、餐饮业食品专项整治组(市卫生局牵头)、药品专项整治组(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牵头)、肉禽质量专项整治组(市商务局牵头)和消费品等工业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组(市质监局牵头),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突出重点,强化措施,保证专项整治目标的实现。另设宣传组(邀请市委宣传部牵头)负责专项整治的新闻报道和对外统一发布工作情况及整治结果。关于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根据《XXX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规定,由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牵头负责落实。各区、县(市)政府和市政府有关部门也要设立相应领导机构,确保专项整治工作任务落实。
(二)落实责任,健全监管体系。各区、县(市)政府对当地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负总责,要将工作责任落实到乡(镇)、街道和机关、企业,坚持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各有关监管部门共同抓。要把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任务逐项、逐级分解,层层签订责任状,细化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或因此发生恶性事件的地方,要依法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对在专项整治行动中,失职渎职、包庇纵容制假售假活动的要严肃查处。
(三)协调配合,形成监管合力。各区、县(市)政府和市政府有关部门要树立大局观念,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都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指挥下,密切配合,群策群力,积极工作,搞好衔接,建立上下联动、部门联动、区域联动的监管机制,对重点单位、重点产品、重点区域实行统一行动,联合执法,重拳出击,针对本地突出的质量安全问题,建立和完善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巩固整治成果。
(四)依法行政,加大打击力度。在专项整治行动中,各行政执法部门要认真执行法津、法规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03号),对有违法行为的要处罚,不符合规定的要限期改正,问题严重的要坚决取缔。对管理薄弱的企业,要加大日常监管和巡查力度。对制假售假的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要坚决依法从重从快查办,并列入“黑名单”向社会曝光。对涉及食品等质量安全的违法案件要快查快处,对重大食品犯罪案件要快侦快破,对影响大、危害重的恶性案件要快诉快判。对跨地区的制假售假案件,要及时报上级部门组织协查,属其他执法部门负责查处和涉嫌犯罪的案件,要及时移送相关部门处理,绝不允许以罚代刑、罚过放行。监察部门要认真检查各级政府和有关监管部门履行职责、落实责任情况,严肃查处行政执法人员失职失查不作为或乱作
为的行为。
(五)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机制。在专项整治工作中,各区、县(市)政府和市政府有关部门要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注重打假治劣与扶优扶强相结合。在严厉打击劣质产品和铲除食品安全隐患的同时,要对我市名优产品和名优企业要重点扶持,广泛开展打假保名优活动,积极鼓励企业通过各种产品认证和管理体系认证,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努力创建我市优质产品生产基地。注重严格监管与强化服务相结合。要更新监管理念,借鉴市卫生局“保障农村食品卫生,维护农民健康权益”活动和市质监局“关注民生、服务百姓”质监食品安全大行动的经验,在监管中服务,在服务中监管,把服务意识融入到监管的全过程。注重专项整治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各地在专项整治中要探索建立辖区监管网络的有效模式,把专项整治中成功做法和经验移植到日常监管工作中来,建立起长效的监管机制。
(六)广泛宣传,加强舆论引导。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要与新闻宣传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有针对性的开展宣传教育,大力宣传专项整治行动的重要意义,大力宣传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大力宣传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常识,特别要大力宣传我市优良品牌、优秀企业,树立食品放心乡镇、食品放心社区典型,形成强势舆论,提高全民质量意识、法制观念和识假打劣能力。在专项整治行动期间,各级专项整治领导机构要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及时向社会公布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和整治结果。进一步完善举报投诉制度,公布举报电话,方便群众举报,兑现举报奖励,让人民群众看到各级政府狠抓产品质量和保障食品安全的决心,增强人民群众的信心。
(七)反馈信息,及时汇总分析。各地要建立健全信息报告制度,逐级及时上报专项整治工作的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及整治结果,重大问题、突发事件和大案要案要随时上报,不得迟报、漏报、错报、虚报。要加强信息综合汇总分析,以简报、专报的形式,及时对各地、各部门专项整治工作进展情况进行通报,推动专项整治工作深入开展。在专项整治期间实行周报告制度,各地区、各部门每周要将专项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及汇总统计表格报送领导小组办公室,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后上报省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和市政府。
第三篇:湖北省2007年湖北省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鄂政办发〔2007〕54号)
【发布单位】湖北省
【发布文号】鄂政办发〔2007〕54号 【发布日期】2007-06-01 【生效日期】2007-06-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湖北省
湖北省2007年湖北省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
(鄂政办发〔2007〕54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2007年全省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六月一日
2007年湖北省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加强食品药品整治和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07年全国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7〕28号)精神,制定全省2007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从源头抓起,强化种植养殖、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监管,着力解决食品安全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我省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二、整治工作重点
(一)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1?实施农产品种植、养殖全程监管。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行动”,重点抓好农产品生产过程和市场准入的监管;全面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快制定“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办法”等法规、规章和制度;加强农业环境污染预防和整治,控制农产品源头污染;开展农业投入品的监督抽查,规范发展一批放心农资店,严厉查处违法生产、销售、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化肥、兽药、渔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行为;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严防药物残留等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农产品流入市场。
2?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和追溯制度。组织实施《湖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加快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抽查检测制度。开展对各市州蔬菜中农药残留、畜产品中瘦肉精污染和磺胺类药物残留的例行监测,同时对蔬菜、食用菌、茶叶、水果、蛋品和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进行专项抽检。引导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建立生产经营记录,健全完善检验检测制度。开展农产品包装标识和质量安全追溯试点,实施农产品标识推进计划,推广产地编码。
3?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认证。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力推广“公司+基地+标准化”等模式。进一步完善全省农业标准体系,制订和修订农业地方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实施良好农业规范(GAP);在农业板块基地全面实施农业标准化,抓好10个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建设。认真做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工作;立足资源和市场优势,培育一批自主品牌,重点打造十大湖北农业精品名牌。进一步加强对农业标准化工作骨干和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人员的培训。
(二)开展生产加工环节集中整治
1?集中整治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按照“既要加强监管、保证安全,又要引导规范、方便群众”的指导思想和“全面监管、分类实施、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的原则,大力开展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的黑窝点,坚决取缔无证无照生产加工食品的行为和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生产许可证的生产加工企业。积极帮扶具备一定条件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按照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检测、统一管理的办法,对分散经营的、特别是传统食品生产的小企业和小作坊,依托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整合为具有区域性集中加工特点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全面推行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建立食品质量安全动态监管机制。进一步加强巡查、回访、年审等日常监管和食品质量跟踪监督抽查工作。
2?开展重点食品专项抽查和整治。以农村、城乡结合部等区域为重点,对植物油、面粉、水产加工品、酒类、乳制品、饮料、肉制品、儿童食品、保健食品、边销茶等品种开展专项抽查。对问题严重的企业要立即责令停产整顿,多次抽查不合格、不具备生产条件的要依法吊销证照。
3?加强食品添加剂的监管。建立健全食品添加剂使用、备案和监管制度,开展对食品中使用非食品原料、滥用食品添加剂等问题的风险监控,严厉查处使用非食品原料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食品的行为。
4?健全食品标准、检验检测和认证体系。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组织制订(修订)食品地方标准,切实加大食品生产企业产品标准的备案管理力度,全省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标准覆盖率达到90%以上。进一步推行食品和食品相关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严格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市场准入,组织实施传统特色食品市场准入工作。建立健全不合格食品召回制度。加强食品认证标志执法监督,建立完善食品标签监管制度和强制检验制度,大力推行QS标志。
5?加强定点屠宰管理,建立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全面落实生猪定点屠宰的有关规定,积极推进牛、羊、家禽的定点屠宰管理,推行屠宰加工企业分级管理制度,全省定点屠宰率达到90%以上。加大畜禽屠宰加工企业资质等级认定工作力度。关闭不符合标准的屠宰加工场,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加工注水肉等违法犯罪行为。实施持证上岗制度和肉品品质强制检验制度。
(三)整顿规范食品流通秩序
1?开展食品市场专项执法检查。加大市场巡查力度,建立制度规范、执法严格、反应迅速、措施有力的巡查机制。集中开展重点品种、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市场和季节性、节日性食品市场的专项执法检查。每季度在全省组织一次有针对性的专项整治。狠抓庙会、旅游景区景点、车站、码头等重点场所的整治,加大对各类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小食杂店、小摊点的监管力度,查处无证无照、超范围经营以及经销过期霉变、有毒有害和其他不合格食品行为。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要密切配合,严把进口食品安全关,打击非法进口食品行为。
2?强化食品经营者经济户口管理。严把食品经营主体准入关,坚持先证后照,依法登记注册;结合企业年检和个体工商户验照,进一步清理和规范主体资格,依法取缔无证无照经营食品行为;完善食品经营者经济户口管理、信用分类监管制度,对发生过违规失信行为的经营者实行重点监管。开展酒类市场专项整治,实施酒类经营者备案登记和随附单溯源制度。在巩固重点市场和超市全面实行食品进货索票索证的基础上,全省商场、超市和食品批发市场索证索票率达到80%。属地工商所(分局)全面实行食品批发市场“责任专管员”制度。
3?严格食品经营者质量管理责任。严把食品质量关,建立健全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引导和监督食品经营者建立和落实各项自律制度,建立内部食品质量管理体系。完善流通环节食品质量监测体系,健全食品安全监测数据直报点制度。针对食品质量状况和消费者投诉比较集中的问题,加大日常监测和强制检测力度。按季做好10大类、100个品牌食品质量跟踪抽检工作。
4?推进以开辟绿色通道、培育绿色市场、提倡绿色消费为主要内容的“三绿工程”。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流通组织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继续抓好绿色市场建设,推进绿色市场认证工作,促进农副产品批发、零售市场标准化建设。深入开展“三绿工程下乡”活动。
5?深入开展食品安全示范点创建活动。在总结去年认定工作的基础上,今年再组织100家商场、超市和食品批发企业创建“湖北省食品安全示范点”。
(四)加强餐饮消费监管
1?大力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重点对餐饮业、学校食堂及乳制品、婴儿配方食品、蜜饯行业全面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健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向社会公示分级信息,让广大消费者知情消费。
2?严格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管。积极推广《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以强化原料进货索证为重点,在餐饮业和集体食堂全面推行原料进货溯源制度,重点查处非法采购、使用劣质食用油和违法使用添加剂、不合格调味品等违规违法行为。进一步加强对学校、社区、建筑工地、农家乐旅游点餐饮和小餐馆的卫生监管,认真落实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和责任制,严格执行中小学校食堂不得承包的规定,继续开展学校及周边食品安全整治,防范和控制食物中毒事件与食源性疾病发生。围绕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品种,扩大食品卫生监督抽检覆盖面,根据抽检情况调整监督检查的重点和频次。
(五)突出抓好农村食品安全
1?认真开展“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年”活动。实施农村食品质量准入、交易和退市的全过程监管,加强对农村小企业、小作坊、小餐馆和各类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的安全卫生监管,落实开办者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防止假冒伪劣食品向农村转移。
2?大力推进农村食品安全“三网”(监管责任网、群众监督网和市场流通网)建设。各地可以结合实际,以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为核心,按照整合资源、多员合一、联合共建的思路,对现有农业、卫生、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在农村有关食品安全的责任网和监督网进行梳理整合,建立健全县乡食品安全协调机构与机制,建立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专兼职队伍,逐步实行农村食品安全信息员、协管员和监督员“统一聘用、统一管理、统一培训、统一考核”的办法,减少行政成本,提高监督效率。充分发挥工商的12315、质检的12365、卫生的12318、农业的12316等申诉举报热线电话的作用,建立健全联动机制,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职责明确、定员定责、协调配合、运转有序的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网络和群众监督网络。大力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鼓励和重点扶持大中型商贸企业开拓农村市场,形成以城区大中型综合超市或配送中心为龙头、乡镇中小超市为骨干、村级综合便利店为基础的农村食品经营与服务网络。今年全省新建、改建比较规范的乡镇和村级农家店5000家。
3?开展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县(区)”和“食品安全示范乡(镇)活动。做好 “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县”试点工作。
4?提高农村食品安全意识。开展“公共卫生进农村”、“食品安全进农村”、“农村食品安全宣传月”等系列宣传活动,普及食品卫生知识和科技常识,提高农村食品从业人员和农村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素质。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
1?各级政府要切实对食品安全工作负总责,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把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政府及部门目标考核的范围,认真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定期分析、评估食品安全状况,研究制订相应监控措施,加强监督检查。加大食品安全监管经费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支持监管部门正确履行职责,做好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和案件查处工作,开展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提高食品安全应急管理能力。
2?强化企业的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坚决杜绝不合格原料进厂进店、不合格产品出厂出店。开展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深化随州、仙桃两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推广试点经验,建立食品企业诚信档案,完善信用信息评价、披露和奖惩机制。对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食品的,要列入“黑名单”。支持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自律作用,引导和约束企业诚信经营。
(二)密切协作,增强合力。
1?各监管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进一步协调配合,增强合力。落实监管责任,下移监管重心,加大执法力度。建立健全重大食品违法案件逐级报告制度和案件协查协作机制。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对涉嫌犯罪的案件,行政执法机关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严肃查办大案要案。
2?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利用。按照《湖北省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发布暂行管理办法》,做好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工作。借助计算机网络、现代办公设备和快速检测等技术手段,努力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确保食品安全问题能够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
3?各级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委员会)办公室要进一步发挥组织、协调和参谋作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综合执法、联合执法的有效制度和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修订完善食品安全综合评价办法及实施细则,组织好食品安全综合评价与检查。
(三)加强宣传,引导消费。
1?广泛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认真实施《全国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纲要(2006-2010)》。组织开展“食品安全进社区”、“食品安全进农村”、“食品安全进学校”、“食品安全进工地”等系列宣传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食品安全教育,在全省学生中开展学习、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活动。
2?完善信息发布制度。切实办好湖北食品安全信息网。及时发布准确权威的食品安全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布食品监测抽检结果和对问题的处理情况及警示信息,特别要把与食品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标识、规范和检测结果、监管信息,集中在政府和监管部门网站上,供公众查询检索,正确引导舆论,正确引导消费。
3?发挥新闻宣传教育和舆论监督作用,大力宣传优质食品、优良品牌和优秀企业,揭露、曝光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提高企业的遵纪守法意识和诚信意识。
(四)分工负责,狠抓落实。
1?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加强督促检查,确保专项整治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今年是实施食品放心工程的第三年,也是验收年,要抓住机遇,再加措施,全面实现食品安全监管的各项工作目标。
2?各市州在6月中旬前将2007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安排报送省食品安全监管领导小组办公室。2007年底,省政府结合全省食品安全综合评价工作,对各地专项整治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通报各地。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国务院、省、市、县和曲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的统一安排部署要求,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方
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集中整治与制度建设、严格执法与科学管理、打假治劣与扶优扶强、失信惩戒与正面引导相结合的工作原则,按照“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工作方针,突出重点产品、重点单位、重点区域,狠抓大案要案,全面加强以食品为重点的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产品质量、食品和特种设备安全。通过专项整治,认真解决当前产品质量,尤其是食品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取缔产品制假制劣窝点;关停无证生产加工企业;规范食品小作坊的生产销售行为;减少和消除特种设备安全工作上的盲点盲区;曝光制假制劣不讲诚信的单位和违法分子黑名单。在开展集中打击和整治工作同时,创建一批食品生产放心园区、乡镇和优质产品生产基地;宣传一批质量管理和区域性质量安全整治先进典型和经验;促进我县产品质量,尤其是食品和特种设备安全水平明显提高;促进优势产业健康发展;增强我县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同时,通过加强新闻舆论宣传,切实维护我县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质量信誉,推动我县产品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增强消费者信心,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整治工作重点
1、重点产品。重点产品,即食品、农资、消费品。消费品要突出实施生产许可证和3c认证管理的家用电器、儿童玩具、劳动防护用品、汽车配件、低压电器、建筑钢材、人造板、扣件、电线电缆、燃气器具等10类产品。
2、重点单位。即有过质量违法行为、消费者投诉、媒体曝光过的企业、生产假冒伪劣的黑窝点。凡涉及安全类产品质量违法行为的企业,不论规模大小,一律作为重点查处对象。
3、重点区域。即假冒伪劣屡打不绝、反复发生的地区,无证生产问题突出的地区,监督抽查合格率较低的地区,安全类产品存在区域性问题,以及容易出问题的生产、加工比较集中的地区。狠抓特种设备整治,重点治理近年来机械事故频发的冶金行业以及房屋、市政、交通、铁路、水电等建设施工起重机械,加大车用气瓶、危化品气瓶,以及游乐设施的专项整治力度,消除事故隐患。狠抓煤炭整治,重点打击流通领域煤炭掺杂掺假违法行为,确保电煤质量。
三、整治工作任务
(一)开展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开展对食品企业和小作坊依法进行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使用非食品原料和回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以及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坚决取缔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食品生产许可证等违法生产加工企业,严肃查处获证企业生产不合格产品和不能确保必备生产条件等违法行为;加强对小作坊的监管,全面推行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制度;严格食品市场准入,组织开展强制检验和专项抽查,强化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使用添加剂备案制度。到今年年底,促使“三证”(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齐全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00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小作坊100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
1、严格食品市场准入。积极推进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对实行生产许可证、强制性产品认证等管理的产品,严格企业生产条件审查,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严格产品出厂检验,严把市场准入关。
2、开展以小麦粉、大米、酱油、食醋、食用植物油、乳制品、肉制品、饮料、白酒、糕点、豆制品、米线、饵块等13类食品为重点的产品质量专项整治。
(1)突出对“辣子鸡”及高风险食品的整治。一是开展对xx辣子鸡生产加工企业的整治。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对辣子鸡质量、计量、生产许可证标识等专项执法检查。开展辣子鸡产品质量全面监督抽查工作,对质量安全指标不合格(如:苏丹红、亚硝酸盐、重金属等),一律严厉查处。二是针对白酒生产销售企业多、分部广、风险大的特点,加大对白酒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对证照齐全尚未达到市场准入条件的小企业、小作坊,有检验能力的严格实施产品出厂强制检验,没有检验能力的企业,必须送法定检验机构开展委托检验,经检验合格的产品,限定在所在乡镇区域内销售。
(2)开展对获证企业的全面督查,对存在生产不合格产品和不能确保必备生产条件的生产企业,依法进行严厉查处。加大对食品生产企业的巡查、回访、强制检验、定期检验、监督抽查的频次,凡是在检查中发现获证企业不履行出厂强制检验或不能持续保持
生产合格产品的,必须暂扣证书并限期整改;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符合吊销证照条件的报上级主管部门依法吊销证照。
(3)对证、照齐全,但尚未列入无证查处阶段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督促企业限期取证;对已列入查处阶段的产品,严厉查处无证生产违法行为。
(4)对无证、无照或证照不全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要将企业名单报告当地政府,并分别通报工商、卫生等监管职能部门,建议依法吊销生产许可证照;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坚决取缔无证、无照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
3、开展对危化品工业甲醇产品生产、销售、使用等各个环节的专项检查。严厉查处无证生产,对违法销售、使用的企业或个人,分别通报监管职能部门依法查处;对使用工业甲醇作原料勾兑白酒的生产企业或个人,一经查实,一律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责任。
4、加大食品质量监督(定期)抽查力度。严格按照《XX年xx省产品质量定期监督检查(验)产品目录》和《XX年xx市重点产(商)品质量(定期)监督检查计划》规定的产品范围和抽查频次,以婴幼儿配方乳粉、小麦粉、大米、酱油、醋、灭菌乳、巴氏杀菌乳、碳酸饮料、矿泉水、纯净水、方便面、饼干、冷冻饮品、白酒、葡萄酒和啤酒等16类食品为重点,开展产品质量专项抽查。到年底,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企业定期监督检查率达到100%,其他食品企业定期监督检查率达到95%。
5、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严厉打击生产假冒伪劣食品,用非食品原料、发霉变质原料、过期变质食品、病死畜禽用于生产加工食品,滥用色素、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篡改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使用不符合要求的食品包装材料,有毒有害杀虫剂,掺加吊白块、苏丹红等违禁物品,伪造冒用质量标志等违法行为。坚持治理整顿与扶优扶强相结合,通过整治,关闭一批不具备产品质量安全条件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关停一批无证生产食品的生产加工企业,查处并移送一批涉嫌犯罪的大案要案,曝光一批制假制劣企业黑名单,创建一批食品生产放心园区和乡(镇),保护和扶持一批优质产品、优良品牌和优秀企业,使突出的区域性、行业性质量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使优势产业得到健康发展,增强我县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
(四)开展特种设备质量安全整治
按照省局《起重机械专项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的要求,突出抓好重点设备、重点领域、重点场所的监管。继续深入开展电站锅炉、危化品气瓶以及游乐设施等专项整治,消除事故隐患;开展对机械事故频发的冶金行业、建筑行业、交通、铁路、水电等建设施工起重机械进行治理攻坚,对非法生产起重机械等三种严重违法行为,严厉查处,坚决取缔并追究法律责任。到今年年底,起重机械注册登记率、持证上岗率、定期检验率基本达到100;电站锅炉使用登记率、定期检验率、作业人员持证率达到100;车用气瓶和危化品气瓶充装人员持证率和罐车充装单位设备使用登记率达到100;游乐设施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五)开展煤炭质量安全整治
严厉打击流通领域电煤掺杂掺假违法行为,对煤质发热量低于3000大卡的,一律按掺杂使假违法行为严厉查处。到今年年底,确保电煤质量有较大好转。
四、整治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整治工作从XX年8月下旬开始至12月底结束,具体分为宣传动员、调查摸底、集中整治、总结验收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8月25日—9月5日)
一是要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全国和省、市、县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会议精神;广泛宣传《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全面提高企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和遵法、守法意识,营造政府重视、企业参与、社会关注的良好氛围,迅速掀起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高潮。
二是组织学习。重点学习全国和省、市、县质量工作会议及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会议精神,《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通过学习,让干部职工做到“四个明确”:一是明确抓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重大意义;二是明确我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严峻形势;三是明确上级抓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措施办法;四是明确自身在抓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上的责任和义务。把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方针政策上,统一到国家质检总局和省、市、县委、县党委、政府的目标要求上,动员干部职工自觉、积极投身到专项整治行动之中。
第二阶段:调查摸底(9月6日至9月30日)
按照本方案确定的“五个方面”质量安全整治的内容,组织力量,对整治区域、重点单位、产品进行一次“拉网式”清查,全面调查、清理、核实、登记,掌握真实情况,建立企业质量档案。在此基础上,明确责任区域内整治的重点产品、重点单位和重点区域,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第三阶段:集中整治(10月1日—12月6日)
严格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切实开展好“五个”方面的专项整治。要充分行使《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赋予的进入生产场所实施现场检查,查阅、复制、查封、扣押有关合同、票据、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查封、扣押不符合法定要求的产品,违法使用的原料、辅料、添加剂、农业投入品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的工具、设备,查封存在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重大隐患的生产经营场所等监管职权,坚决铲除制假窝点,彻底摧毁其制假能力。突出抓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组织力量对16类食品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进行安全整治。关停无证生产加工企业,与食品小作坊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完善家电等10类涉及人身健康安全产品的质量档案;加大对重
点产品的质量监督抽查力度;坚持全面覆盖与重点攻坚相结合等方法,以使用环节为切入点,重点对起重机械、车用气瓶和危化气瓶,以及游乐设施进行专项整治;曝光制假制劣不讲诚信的企业和违法分子“黑名单”;对生产、销售存在安全隐患和可能对人体健康、生命造成损害的产品,严格实行产品召回制。
二是狠抓大案要案的查处。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使用非食品原料和回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以及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严厉查处用非食品原料、病死畜(禽)生产加工食品;严厉查处偷工减料、使用不合格原料生产及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用劣质原材料生产加工不符合强制性标准要求的安全类产品以及数额较大的制售假冒伪劣等违法案件。坚决杜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和执法犯法等行为的发生。对大案要案要做到“五不放过”:案情没有搞清的不放过,假冒伪劣商品的源头和流向没有查明的不放过,制假售假责任者没有依法处理的不放过,该移送司法机关没有移送的不放过,支持或参与制假售假的机关工作人员没有受到追究的不放过。
第四阶段:总结验收(12月7日—12月30日)
在集中整治的基础上,针对本辖区产品尤其是食品、消费品和特种设备生产、使用企业在质量管理、安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监管措施和办法,强化监管力度,巩固整治工作成效,建立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迎接上级有关部门对我单位专项整治工作的专项检查和验收。
五、保障措施与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周密安排。及时成立以一把手为组长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制定确实可行的整治行动方案,成立办事机构,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在专项整治工作中设专人负责、专人联络,做到任务明了,职责明确,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局面,确保整治工作各项任务目标的实现。
2、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在专项整治行动期间,行政执法人员必须按照统一部署,把专项整治行动与富民惠民措施相结合,与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相结合,敢于创新执法打假工作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局面,敢于创新执法打假工作的传统方式方法,勇于探索工作方式,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和能力。
3、严明纪律,严格执法。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的要求,严格执法界限,严明执法纪律,明确执法规范,强化对生产经营者的监督管理,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的惩处力度,该重罚的要重罚,对触犯刑律的,要坚决追究刑事责任,决不能以罚代刑、一罚了事,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4、加大力度,务求实效。一要狠抓制假源头,铲除制假窝点。对发现的制假制劣窝点,会同有关部门依法予以取缔,铲除不安全产品的生产加工源头。对发现有证有照企业造假的,该吊销生产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的,坚决建议吊销相关证照。在监督检查中,实施精准打击,各个击破,做好源头管理工作。二要查办大案要案,切实做到“五不放过”,要加强与公安机关的配合,够移送条件的案件,坚决移送公安机关处理。三要建立名优企业联系制度,加强与名优企业联手打假。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机制,保护名优企业合法权益,保护知识产权,坚决遏制制假售劣违法行为。
5、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切实落实责任追究。在整治工作中,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现象,对失职渎职、包庇纵容制假售假行为的,要依法严格责任追究制。对措施不力、整治不到位,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突出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甚至导致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区域,将追究主要责任人的责任。要结合此次专项整治行动,将责任落实到每个人,严格落实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即:一是没有按要求对辖区内企业和小作坊普查建档的;二是不符合法定条件而予以许可的;三是未按法定职责实施检查的;四是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和处罚的;五是擅自降低处罚幅度和种类,以罚款代替其他处罚的;六是应当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而不移交,以行政处罚代替刑罚的;七是重点地区没有开展区域整治或整治效果不明显的;八是接到举报不及时受理和调查的;九是瞒报、迟报、谎报监管信息的。
6、加强信息沟通,确保信息畅通。对本单位和全县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的情况要做好收集、整理,及时向县政府和市整治办以及有关部门报告和通报;每天上午9:00以前,向市局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上一天所在单位专项整治行动情况,每周五报一次动态信息。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事故突发事件,要立即上报县政府和市整治办。
第五篇:扬州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扬州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信 息 简 报
第32期
扬州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7年11月5日
扬州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工作情况汇报
扬州市人民政府
根据苏质发[2007]002号通知要求,现将扬州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情况汇报如下:
一、做法及成效
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以来,我市高度重视、迅速行动,按照国务院、省政府统一部署,全面启动了专项整治的各项任务,迅速掀起了专项整治工作的热潮。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目标任务。一是成立领导小组。8月23日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我市迅速召开有关会议进行部署,并立即成立了扬州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分管市长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质监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整治工作的沟通、协调、汇总工作,农林、工商、质监、卫生、药监等共22个部门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二是出台整治方案,结合我市实际,制订了《扬州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明确我市整治工作目标,并将玩具、蛋制品等产品作为整治重点。三是落实工作责任,围绕12个100%的工作目标,下发了《关于分解落实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目标任务的通知》,将12个目标逐一落实到相关责任部门,明确了各级政府总负责、牵头部门各自承担职能责任的责任体系。四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扬州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每月召开1—2次领导小组会议,各部门通报各自任务进展情况,明确下阶段工作要求。五是加强工作督查和落实,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在浙江省召开的现场会及张九汉副省长在扬州召开的座谈会精神,确保12个100%的全面、高质量完成,10月16日市政府召开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会议,闻道才副市长作了补充部署,王燕文市长提了专门要求。10月17日—-10月24日,闻道才副市长带领市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对各县(市、区)工作进行了督查,采取听汇报、看资料、抽样选点、实地考察等方式,检 查各地专项整治开展情况,通过督查进一步提高了各县(市区)政府的思想认识,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了整改意见。
(二)突出整治重点,推进12个100%。
1、关于全省县以上农产品批发市场100%纳入质量安全监测范围。我市应纳入监测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共6家(宝应、高邮、江都、仪征各1家,广陵区2家),目前已纳入监测5家,监测覆盖率83%。
2、关于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00%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我市应获证企业为416家,目前已取证391家,获证率达93.99%。
3、关于小作坊100%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我市596家应签定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的小作坊中,已有531家签订了承诺书,占应签数的89%。
4、关于县城以上城市的市场、超市100%建立进货索证索票制度。扬州市全市乡镇以上市场、超市已经100%建立进货索证索票制度。
5、关于乡镇、街道、社区食品杂货店100%建立食品进货台帐制度。扬州市乡镇、街道、社区食品杂货店已95%建立食品进货台帐制度。
6、关于食堂和县城以上城市的餐饮经营单位100%建立原料进货索证制度。全市食堂和县城以上城市的餐饮经营单位2896家,其中建立进货索证制度1614家,建立率达56.1%。
7、关于县城以上城市进点屠宰率实现100%。扬州市定 点屠宰率达到了99.5%。
8、关于县城以上城市所有市场、超市、集体食堂、餐饮单位销售和使用的猪肉100%来自定点屠宰企业。江都、邗江、宝应三个县(市区)均达到100%,市区、高邮仍在进一步排查之中。
9、关于10类产品生产企业100%建立质量档案。其中,电线电缆生产企业已于9月30日完成建档工作。其它9类产品到10月24日累计建档55家。
10、关于非法进口的肉类、水果、废物等100%退货或销毁。目前扬州口岸无非法进口的肉类、水果和废物。
11、关于备案种养殖场、注册出口食品加工企业100%得到清查。扬州地区出口蔬菜基地共48家,已清查48家,清查率100%;出口水产品原料基地1家,已清查1家,清查率100%。出口食品卫生注册登记企业58家,已清查47家,清查率为81.03%。出口水生动物注册企业1家,清查1家,清查率100%;出口饲料企业5家,100%备案。
12、关于出口食品运输包装100%加贴检验检疫标志。9月1日以来扬州出口食品总批次301批,加贴标志294批,未加贴7批,未加贴原因为9月1日前生产的,达到出口食品运输包装100%加贴检验检疫标志要求。
在抓好12个100%的同时,抓好“三个重点”,即:抓好重点产品:将玩具作为我市的整治重点,质监部门将列入3C认证监管的玩具产品作为整治重点,召开了全市玩具生产企 业负责人“3C”认证政策法规宣贯会议;组织了10个检查组对市区玩具生产企业进行普查,到目前为止,已检查玩具企业190家;商检部门与所有玩具企业负责人签订了《出口玩具质量安全承诺书》。抓好重点监管企业,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有违规前科和在监督抽查中质量安全指标不合格的企业作为监管的重点企业,专项整治以来,查办了系列假冒名牌白酒案、取缔了一批无证生产窝点,共办理大要案15起,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抓好重点区域,扬州的重点区域是高邮的蛋制品,我们对蛋制品企业进行了拉网检查,对无证照的小作坊,坚决取缔,对于有证照企业,采取集中宣贯、选择试点、逐步铺开的方法,帮助企业申领食品生产许可证。
(三)推进齐抓共管,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在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市、县农林部门紧密围绕农业投入品生产销售与使用、农产品生产记录、农产品包装标识、农产品批发市场准入等开展了专项执法检查。目前,市、县已出动执法人员1056人次,检查企业、批发市场和单位647家,查处案件16起,涉及总货值金额5万元,其中:立案查处6起。加强市场检测,各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自检蔬菜样品4280个,合格率99.8 %;畜产品样品54个,合格率100%。市、县农业部门农产品批发市场监测,抽检蔬菜样品170个,合格率95%,畜产品样品158个,合格率100%,水产品样品10个,合格率90%;农贸市场、生产基地等已抽检蔬菜、水 果等样品2344个,合格率97%以上,抽检畜禽产品56个,全部合格。在生猪屠宰管理方面,商贸部门投入屠宰场改造资金113万元,关闭小规模屠宰场4个,撤并10个屠宰场,专项整治开展以来,出动执法人员3337人次,查处案件6起,取缔私宰窝点17个。
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出台了《全市电线电缆专项整治方案》、《全市生产加工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实施细则》、《扬州质监局认证认可监管专项整治方案》。已经相继开展了食品、电线电缆、3C认证产品等专项检查,出动人员260人次,立案94起,查处案件案值3053.7万元,其中案值5万以上的大案39起。各县(市、区)也结合各自实际,将专项整治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宝应县把整治与建立有机食品优质基地相结合,高邮市把蛋制品企业规范作为重点,江都突出皮鞋企业的做大做强,邗江重点全国优质洗漱用品生产基地建设,仪征市突出茶厂的规范。
在食品流通环节,在流通领域食品经营单位中全面推进企业自律“一二三四五”工程,即“一牌、二卡、三证、四帐、五制度”,一牌就是在醒目处悬挂由工商部门监制的样式一致、内容统一的《食品安全放心承诺牌》,二卡就是各食品经营户在销售食品时向消费者发放“投诉举报联系卡”和“质量安全承诺卡”,三证就是《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和健康证,四帐就是如实登记“食品进货登记”、“索证索票登记”、“下架食品退市登记”和“食品争议协商解决登 记”四种台帐。五制度就是认真落实“进货检查验收”、“购销台帐登记”、“索证索票”、“商品质量承诺”、“不合格商品退市、召回”五项制度。
在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市卫生部门围绕专项整治目标任务,采取了牵头负责、联合行动、集中整治的办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校食堂专项检查、餐具消毒专项整治、学生“小饭桌”和学校周边餐饮业专项整治、中秋国庆餐饮业专项检查、建筑工地食堂专项检查、无证取缔活动、“农家乐”餐饮卫生专项检查、食品卫生法宣传周活动等11项集中专项整治中心活动。根据阶段工作的特点,明确每一项中心活动的牵头单位、时间安排和检查要求,做到工作有重点、天天有任务、定期有活动,市卫生局、市卫生监督所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亲自参加各项检查,通过新闻媒体及时进行宣传。至目前,已按计划组织了6项中心活动,全市共出动卫生监督员2871人次,以餐饮单位、集体食堂为检查重点,共检查各类餐饮单位3812户次,收到了较好的整治效果。
在进出口产品检验检疫环节,国检部门成立专项整治特别行动工作小组,从主要业务部门抽调7名精兵强将集中统一办公,着力打击变换商品品名、HS编码逃检、不执行出口许可、备案、注册要求、弄虚作假、骗证、伪造证单等违法行为,截止至10月23日,专项整治活动期间一般程序立案25件,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案件14件。召开全市170多家 进口商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外贸企业、代理报检单位主要负责人会议。召开玩具、食品等重点敏感商品会议8次。组织机电产品注册企业的调查,加大对企业的清查力度,深入工厂、田头、水域一线,现场检查、督查水生动物、玩具、饲料、木质包装、食品包装企业等产品的出口质量和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
在药品监督管理环节,自9月份药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开展以来,全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833人次,检查涉药单位289家次,立案查处违法违规案件39件。重点把好药品研制、生产、流通、使用关,开展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考核,对全市10家灭菌企业开展了环氧乙烷灭菌过程专项监督检查,排查可能存在的质量安全隐患,督促企业及时整改。针对药品经营企业超方式、超范围经营、挂靠经营、出租转让许可证等问题开展监督检查,着重强化农村药品监管工作。深入推进“扬城千店无假药”行动,强化企业诚信意识和自律意识,药品流通秩序正在逐步好转。全面推进“规范(合格)药房”创建工作,81%以上乡镇医疗机构已通过“规范药房”验收,42%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已通过“合格药房”验收。
(四)广泛宣传发动,营造社会氛围。
我市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建立了扬州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信息网,(http://www.xiexiebang.com/new/cpaq/),及时上传整 治工作动态、各部门整治情况、上级部门要求,统一平台对外发布信息。编发《扬州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信息简报》25期。9月份,市专项整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合召开“全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新闻发布会”,公布扬州市产品质量和食品生产安全状况通报了扬州市专项整治第一阶段工作情况,介绍了扬州市将要采取的整治措施。各部门也积极组织开展宣传工作,质监部门编印了《全国重点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指南》的小册子,对国务院发布的《特别规定》以及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2007纳入全国重点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范围的663种产品进行了汇编,免费向企业和群众发放,提高人民群众的质量意识和防假能力。农林部门大力开展农技培训活动,已办各类农业生产技术培训班60多期,培训、指导农民7000多人次。卫生部门先后召开8期食品卫生培训会议,接受培训2000多人,组织广大餐饮单位、集体食堂负责人和从业人员学习《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同时,加大了食品卫生的新闻宣传频次和力度,邀请新闻媒体参加集中组织的卫生监督执法活动,已宣传和报道餐饮消费安全专项整治工作26篇(次),营造了良好的专项整治工作氛围。商检部门举办8期“国外玩具技术法规标准及注册登记培训班”,培训企业学员 645名,提高了企业对国内外主要玩具标准的理解和质量控制水平。
(五)创新整治思路,建立长效机制。一是创建优质基地。我市宝应县在取得全国首家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县的基础上,积极争创国家有机食品优质基地,全力整治有机食品产业,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并构建了有机农业生产、加工、检测、集散和观光五大基地。此外,邗江区也正在积极争创旅游用品优质基地。二是筹建检验中心,建立一批具有相应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形成“国家级检验机构为龙头,省级和部门食品检验机构为主体,市、县级食品检验机构为补充”的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我市目前正在筹建国家级洗漱用品检验中心,已经申报并已通过现场初审的还有:LED省级中心(筹)、宝应县有机食品省级检测中心(筹),这些检测中心的建成,将提升我市检验检测能力。三是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园区。积极组织各县(市、区)申报创建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市),推荐高邮、仪征为省级创建县(市),将创建任务指标具体分解落实到各乡镇和各相关部门,力争首创必成。市食安办还制定下发了《扬州市创建食品安全示范乡(镇)实施方案》,各县(市、区)组织力量积极开展创建活动,年底前力争有四分之一的乡镇完成首批创建任务。在创建活动中,将农村现代流通网建设作为重点全面推进,印发了《扬州市2007年农村食品安全现代流通网建设指导意见》,分解落实了流通网建设任务,年内力争完成省下达的600家放心店的创建任务。
二、问题及困难
通过两个月的专项整治,我市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我们 也发现了在整治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与困难,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进展不平衡。大超市、企业普遍产品质量意识较强,建立健全各项台帐及索证索票制度,但在城郊结合部、农村的小饭店、小杂货店、小作坊、大排挡隐蔽性、流动性强,监管难度较大。一些路边小饭店存在卫生安全隐患,并且业主卫生意识不强,一些小杂货店店主文化水平不高,甚至是文盲,台帐难以建立健全。
二是管理力量不足。管理对象面广量大,现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包括食品添加剂、食品容器、食品包装材料、食品用工具与设备、洗涤剂、消毒剂等7类企业)共3357家,而扬州质监系统负责食品质量安全的工作人员只有13人,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编制不足、工作经费不足,与所承担的监督任务不相适应。
三是检验检测能力不高。有些设备和技术甚至落后于快速发展的企业,暴露 “检不了、检不出、检不准、检得慢”的问题。在日常监督、重大活动食品质量安全保障和突发公共食品质量安全事件应急处理方面,配备设施、检测工具明显不足,不得不求助于外援。
四是部分要求不明确。一些专项整治工作要求不明确,基层难以操作,比如食品小作坊100%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小作坊是否包含无证无照的;超市是指实际意义上实行开架陈列,以经营生鲜食品、日杂为主的商店,还是指字号 中含“超市”字样的商店;乡镇食杂店是单指建制镇所在地的食杂店,等等,尚需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三、打算及措施
当前,专项整治工作已经进入关键时期和攻坚阶段,我市将继续按照国务院、省政府统一部署,围绕目标,突出重点,全力以赴,扎实抓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1、进一步加大宣传工作力度。继续加大对《特别规定》的宣传,坚持以《特别规定》为指导,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监督。强化生产经营者是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宣传,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宣传力度,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增强广大群众自我保护能力。有选择性地曝光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典型案例,增强警示教育效果。及时总结宣传专项整治的工作成效,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整治成果,不断推动专项整治工作向纵深开展。
2、进一步加大专项整治力度。紧紧围绕12个100%的量化整治指标目标,突出重点产品、重点单位、重点区域开展整治工作,特别是针对督查情况,认真组织一次回头看,工作没有到位的地方,就是我们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补课,进一步摸清底数,全面掌握企业分布情况、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总体情况,找准问题,逐企业、逐区域、逐对象加以整治。我们将明确完成时限和验收标准,确保每一个量化指标不降低、要求不降低、门槛不降低。同时,加 大案件侦破查处力度,限时办结重大案件,争取在近期查处、惩办一批广大群众深恶痛绝、性质恶劣的制假售假违法犯罪分子,形成强大威摄力,确保整治工作向纵深方向开展。
3、进一步完善长效机制。建立和完善两个链条、一个体系、一个网络。“两个链条”:一条是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有机配合,建立从产品设计到原料进厂、到生产加工、到出厂销售,一直到售后服务的工业品全过程的监管链条。另一条是职能部门引导、帮助企业建立起从种植养殖到生产加工、到流通销售、到餐饮消费的食品全过程的监管链条。“一个体系”:完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质量追溯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借助推进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的契机,加大投入,完善硬件设施,建立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完善责任追究体系。“一个网络”:要建立起覆盖全社会的产品质量监管网络。借鉴南京市建立“监管员、协管员、信息员”网络的做法,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覆盖全市的产品质量监管网络。
4、进一步探索尝试新的监管模式。一是龙头企业监管。扶持发展一批龙头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并由其对小企业进行规范,实行统一生产标准、统一生产管理、统一生产布局、统一质量控制、统一检验标准的带动模式,促进龙头企业和加盟企业实现标准化生产。二是行业协会监管。加强皮鞋、玻璃工艺、荷藕、有机米、洗漱用品、门窗等协会的建设,帮助其完善内部运行规则,吸纳更多的企业加入协会组织,发挥行业协会的监管作用。三是企业自我监管。建立质量和食品安全“红黑名单”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让企业接受社会监督,促进企业讲诚信、重服务,变他律为自律。四是拓展超市连锁经营。鼓励规模大的超市在城乡结合部、中心集镇布点,促使小食杂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自我淘汰,使“三无”产品失去销售场所。五是推广放心工程。将农产品放心工程的成功经验,延伸到专项整治的各个领域,实行从生产、加工到销售的全过程监管,全面推进各个行业质量水平的提高。
本期分送: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季建业书记、王燕文市长、常务副市长王荣平、纪委书记张 爱军、副市长孙永如、纪春明、孙玉坤、闻道 才、王玉新,秘书长杨明荣、副秘书长殷圣元,扬州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单 位,省质监局办公室,市委办公室、市人大常 委会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共印:80份
电话:0514—87320006 传真:0514—8731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