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法律的重要性
学习法律的重要性
学院:班级:姓名:学号:
摘要:法律,让我们感觉十分的遥远,但是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仅维护着我们的合法权益,也在规范着我们的言行举止。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在新闻上看到一些违法案件,例如什么抢劫罪、盗窃罪、吸毒罪......这些看似与我们无关,但是它们却是发生在我们生活中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而在这些犯罪的人群中不乏未成年人和一些看起来十分淳朴的农民,可为什么他们会选择犯罪呢?或许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是犯罪,正是因为不懂法,直到自己被捕了之后才知道自己犯了罪,可是这都已经晚了,法律不会听他们的解释,他们也没有重来的机会了。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往往会通过诉讼或者求助于司法机关,这就是我们在用法律手段捍卫自己的合法权利。所以我们要懂得法律,让法律成为保护我们合法权益的武器,而并非是我们所畏惧的事物。
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因学法而尊法,再到守法和用法。在我们生活中,法律无处不在。法律会在我们受到不法侵害的时候来保护我们,也会在我们触犯它的时候来惩罚我们,要想不触犯法律就要知道什么是法律,也就是学法。而只有在懂得了法律之后,才会去尊重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这就是尊法。而尊重法律之后才会遵守它,最后才能运用好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生,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更是我们每个公民都应当尽的责任,是国家生活的保障,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以守法为荣,以违法为耻,做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
关键字:法律
保护
权益 目录
一、法律的基本知识....................................................................................................4
(一)法律的概念................................................................................................4
(二)法律的性质................................................................................................4
(三)法律的作用................................................................................................5
二、学习法律................................................................................................................6
(一)法盲的存在................................................................................................6
(二)学法的原因................................................................................................6
(三)普法的方法................................................................................................6
三、法律未来的发展....................................................................................................7
一、法律的基本知识
(一)法律的概念
法律通常是指由社会认可国家确认立法机关制定规范的行为规则,并由国家强制力(主要是司法机关)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社会规范)。
法律是维护国家稳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最强有力的武器,也是捍卫人民群众权利和利益的工具。法律是一系列的规则,通常需要经由一套制度来落实。但在不同的地方,法律体系会以不同的方式来阐述人们的法律权利与义务。在一个法制健全的国家中,创造和解释法律的核心机构为政府的三大部门:公正不倚的司法、民主的立法和负责的行政。而官僚、军事和警力则是执行法律,并且是让法律为人民服务时相当重要的部分。除此之外,若要支持整个法律系统的运作,同时带动法律的进步,则独立自主的法律专业人员和充满生气的公民社会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法律的性质
1、规范性
规范性是指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模式、标准、样式和方向。法律规范不同于其他规范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严谨性。它由特殊的逻辑构成。构成一个法律的要素有法律原则、法律概念和法律规范。每一个法律规范由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两个部分构成。行为模式是指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所提供的标准和方向。其中行为模式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可以这样行为,称为授权性规范;二是必须这样行为,称为命令性规范;三是不许这样行为,称为禁止性规范。
2、概括性
法律是人们从大量实际、具体的行为中高度抽象出来的一种行为模式,它的对象是一般的人,是反复适用多次的。
3、普遍性
法律所提供的行为标准是按照法律规定所有公民一概适用的,不允许有法律规定之外的特殊,即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旦触犯法律,便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对其教育,改良
(三)法律的作用
1、明示作用
法律的明示作用主要是指,法律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明确告知人们,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违法者将要受到怎样的制裁等。这一作用主要是通过立法和普法工作来实现的。
2、法律矫正作用
法律矫正作用主要是通过法律的强制执行力来机械地校正社会行为中所出现的一些偏离了法律轨道的不法行为,使之回归到正常的法律轨道。像法律所对的一些触犯了法律的违法犯罪分子所进行的强制性的法律改造,使之违法行为得到了强制性的矫正。
3、法律预防作用
法律预防作用是指人们可以根据法律规范的规定事先估计到当事人双方将如何行为及行为的法律后果,也就是说,预测作用的对象是人们相互之间的行为,这里的人们应作广义的理解,即包括国家机关的行为。法律的预防作用主要是通过法律的明示作用和执法的效力以及对违法行为进行惩治力度的大小来实现的。
4、法律最终作用
法律的最终作用就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群众的人身安全与利益。它比较明显的体现出一种社会性,一般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维护人类社会的基本生活条件。包括维护最低限度的社会治安,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人身安全,保障食品卫生、生态平衡、环境与资源合理利用、交通安全等。二是维护生产和交换条件。即通过立法和实施法律来维护生产管理、保障基本劳动条件、调节各种交易行为等。三是促进公共设施建设,组织社会化大生产。即通过一系列法律来规划、组织像兴修水利、修筑道路桥梁以及开办工业、组织农业生产,对这些活动实行管理。四是确认和执行技术规范。包括执行工艺和使用机器设备的标准,规定产品、服务质量和标准,对高度危险品(易燃、易爆品,枪支弹药)和危险作业(高空作业、高压作业、机动作业)的控制和管理,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等。第五,促进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如通过法律对人们的受教育权加以保护,鼓励兴办教育和科技发明,保护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要求政府兴办各种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
二、学习法律
(一)法盲的存在
1、法盲的概念
法盲,是缺乏法律知识或没有法律意识的成年人。没有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缺乏对自己作为社会关系参加人所具有的权利和义务的基本了解。对自己承担的法律角色缺乏了解和责任感,法律意识极其薄弱,不能以法律自觉约束自己行为的人。有些法盲还自以为是,干涉相关的法律工作和正常的法律活动,干扰法律工作人员和教育人员的正常生活工作等。造成法盲的原因有多种,如缺乏必要的教育,法律社会化的正常进程受阻,出于对法律的轻视、仇视或受到他人的影响而拒绝学习法律知识、破坏相关法律活动等
2、法盲的隐患
经常会在新闻上看到一些违法案件,例如什么抢劫罪、盗窃罪、吸毒罪......这些看似与我们无关,但是它们却是发生在我们生活中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而在这些犯罪的人群中不乏未成年人和一些看起来十分淳朴的农民,可为什么他们会选择犯罪呢?或许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是犯罪,正是因为不懂法,直到自己被捕了之后才知道自己犯了罪,可是这都已经晚了,法律不会听他们的解释,他们也没有重来的机会了,因此,法盲的大量存在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大障碍。
(二)学法的原因
法与生活有密切关系。法是一种规范,一种规则。知道规则的人,才会生活。知道法律,就知道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不允许做的事,做了会有什么后果;知道法律,就知道允许做的事怎么做,如怎么继承、怎样结婚、怎么离婚、怎样买卖、怎样租赁、怎样赠予等等。按照法律做事,就能受到法律的保护;不 按法律办事,就得不到法律保护,甚至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此外,学好法律才能做到守法和用法,所以学法是基础。
(三)普法的方法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开展普及法律知识活动,是扫除法盲、提高公民法律素质的重要途径。以下将列出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具体事项:
1、需进一步创新法制宣传教育形式和内容。
积极创新法制宣传的平台、载体、阵地和形式,突出主题普法、板块普法、文化普法、公益普法,不断扩大覆盖面。着力增强普法内容的适应性、系统性,力求全方位、多角度展现法治精神。普治并举,突出依法治理活动中的法制宣传教育。
2、需进一步完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机制。
充分调动各单位的普法积极性,加大普法宣传资源的整合力度,严格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负责”的普法责任制,构建全省“大普法”格局。不断加大普法工作经费保障力度,为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力的经费保障。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促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常态化,规范化。
3、加强监督检查,保障普法工作实效。
各级政府及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我国法制宣传教育条例,研究制定具体的普法工作量化指标,进一步健全监督检查制度,建立评估考核机制,完善评估考核体系,认真总结“六五”普法工作经验,着重加强对普法工作成效的研究,精心谋划制定“七五”普法规划,努力开创普法工作新局面。
用法是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侵害;守法是不去侵害他人的利益,也就是保护别人。所以说,用法和守法的作用是保护自己和保护别人这样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才能有秩序。法律是道德的最低底线,所以我们只有首先做到守法,懂法,用法,才会更深一步去遵守道德,这个是建设我国成为法治文明国家以及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基础好手段。
三、法律未来的发展
我国现行法律还不够完善,人们套用法律很容易偷换概念,特地的钻法律的空子,这样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而由于现行法律无法对其定性,即使人们就算是犯了罪,我们有时也无法对其判刑。其次,在完善法律时,应使法律更具人文关怀,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切实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逐步将人民群众生活所遇到的诸如社会保障、住房、医疗卫生、教育、环境、养老、公共服务、法律救助等问题写入法案,切合人民的需要。再而,法律应该巩固市场经济体制,为国家发展提供有利的基础,由于我国法律体系并不太健全,无法协调的处理好市场 经济中存在的矛盾与纠纷,协调不好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此问题也来自于其法律本身缺乏对异常情况的考虑,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市场经济体制,总是存在着一些意料之外的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去改进法律在这方面存在的不足。
法律的探索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国现行法律由于发行时间短,导致我国法律中漏洞很多,存在着很多差错。不过我相信在未来法律一定会变得完善起来,变得更加适应我国发展道路。
第二篇:论大学生学习基础法律的重要性
论大学生学习基础法律的重要性
莒车
摘要:大学生是社会上一大特殊群体,是介于完全的学生和完全的社会人才的中间过渡人群。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社会的走向,大学生的素质高低决定了未来社会的和谐与否。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不仅是个人的事情,更是这一群体必须做到事,大学生对法律的应用程度在一定范围内决定了未来我们能否建设成一个具有完全意义上的法制社会。并且在大学期间,学生正确认识法律有利于个人在价值观等方面正确的发展。因此,大学生学习基础法律势在必行。
关键字:大学生 法律 重要性引言
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开始接触越来越多的各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不仅是积极的、正面,还有消极的、负面的。对于谁是谁非,我们自有各自的判断,但作出的选择必须符合一项要求,那就是合法。大学生的价值
大学生是社会上一大特殊群体,是介于完全的学生和完全的社会人才的中间过渡人群。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社会的走向,大学生的素质高低决定了未来社会的和谐与否。而在大学期间我们要学习很多知识,包括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而这些也正是我们每天忙碌的根源,我们把职业知识学好了不仅是我们的福利更是对社会的贡献,因为我们的学到的知识正是未来改变世界的源动力。努力学习专业技能以确保未来更好的为社会服务正是我们大学生的价值所在。大学生的价值的提升关键在于大学期间的努力。而我认为,作为一个优秀的大学生,一个未来能对社会做真正贡献的大学生必须学习的不仅是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在我看来,大学生在大学必须学的有:专业知识、计算机知识、基础法律知识、某项外语。我认为国家应该设基础法律等级考试以促进全民知法守法。
法律的重要性
(1)法律的基本作用:法律是维持社会公平的重要准则,是我们每个具有法律意识到公民的必修课。法律维持着社会的基本运转,没有法律的社会必定是一个混乱的,落后的社会。而法律也必须是符合历史、人民需求的为人民服务的并且能为人民所遵守的法律。
(2)法律维护人民利益:人民的法律为人民,这不仅体现在大的方面,在生活中我们是时时收到法律的佑护。当我们的利益收到侵害时,法律替我们维持公道,当我们的权利受到非法约束时,法律是我们的解救者。而要用法,我们必须先要知法守法。
(3)法律警戒着我们做正确的事:有了法的规矩我们的行为自成方圆,我们因为具法,所以不敢越雷池半步,我们因为知法,所以我们明白我们的任何行为不能超越法律的界限。正是因为如此,我们的社会才会高速有效又和谐的运转。大学生学习法律的重要性
我认为大学生在大学必须学的知识除了专业知识、计算机知识、某项外语外,还有一项重要知识要学习,那就是基础法律知识。
(1)高校是一个集教育、科研、管理于一体的场所和机构,无论在社会教育领域还是社会管理领域,高校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高校的特殊地位和社会功能,维护高校的稳定十分重要,高校稳定更成为国家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的“温度计”。[1]而学生作为学校的主题,对维护学校的安全与稳定起到重要作用。而学生能够知法是关系到学校稳定的重要事情。正是因为有的学生不知法,所以发生了火灾之类的灾害,正是因为有的学生不知法,所以发生了学生闹大事的悲剧,正是因为有的学生不知法,所以发生了学生偷、抢、诈骗等不应出自大学生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小了影响到了身边同学,大了影响到了整个学校的稳定。因此,大学生必须对基础法律知识有所了解。
(2)大学生学习基础法律知识是维护自身利益的必要条件。对于类似于火灾这样的事情,只要我们知道与火灾有关的法律,只要我们知道怎么预防火灾,这样的灾害就不会发生。而对于像被偷被抢被欺诈的事情,只要我们懂得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我们完全可以保证自己不受任何伤害。而只要懂得了法律,我们也就不会做出违法乱纪的事。
(3)大学生学习基础法律也是对社会的负责。我们要建设一个法制国家,就必须人人知法守法,而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栋梁,大学生能否知法守法关系到整个法制社会建设的步伐。
(4)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不仅是个人的事情,更是这一群体必须做到事,大学生对法律的应用程度在一定范围内决定了未来我们能否建设成一个具有完全意义上的法制社会。并且在大学期间,学生正确认识法律有利于个人在价值观等方面正确的发展。结束语
可以明确的说大学生学习基础法律非常重要,而据我所知我们还没有类似于在全校范围内学习法律的必修课,这对于建设法治社会来说是一大缺憾。虽然我们有学习法律的选修课,但这相当于杯水车薪,而综上可见,大学生学习法律势在必行。希望我们能尽快见到大学生法律必修课的通知,这不只是我的个人期望,更是我们所有知法守法人的期待。
参考文献:
[1] 马俊 等.大学生安全知识新编.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08.
第三篇:浅谈法律普及的重要性
陶园 12130131 经英Q1243
浅谈法律普及的重要性
——《被告山杠爷》观后感
在《法学通论》的课堂上,老师给我们放了一部电影——《被告山杠爷》。这是一部曾经获得第18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项的电影,它主要讲的是一个模范村的党支部书记,也就是最高党政领导人山杠爷因为他在处理村里事情的时候存在一些不合法行为而被人匿名举报继而接受调查最终被检察院带走。
电影中,山杠爷所在的堆堆坪村是一个地处偏远、落后的村落。这样的一个村子,之所以能成为一个模范村,原因就是身为村里的最高党政领导人的山杠爷,有自己的一套村规。这套村规是以孝敬老人、善待他人等道德规范来约束村里人的,然而道德的约束力十分有限,他不是强制性的,它只是让人们自觉遵守。而一旦村民违反村规,山杠爷就对违规村民采取了非法的惩罚措施:山杠爷为催在外打工的明喜回家种责任田,私拆了他给妻子的信,以证实地址;王禄不按时交公粮,又拒绝受罚,被山杠爷派民兵关押;腊正带头反对摊款摊劳力修水库,不但被山杠爷当众打耳光,而且还被停止了党员登记;最严重是他用“游街”的办法教育村里一个不孝的儿媳强英,逼得强英吊死在山杠爷家门口。就山杠爷本身而言,他的初衷是好的,而他作为一村之长,全心全意为村民办好事,把村子治理得条条理理,年年评模范,他本人也深得村民的拥戴。但他在治理村子的过程中却采取的行为确实是触犯了法律法规,所以在电影的最后,山杠爷还是不得不被检察院的人带走。
山杠爷的个人悲剧,究其根本,是由于地方法律普及力度不够。在那个年代,中国的法制化还没有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法治进程还是缓慢的,很多人对于法律还没有一个很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就算是在当今社会,也没有一个人能够把所有法律都弄明白,更何况是生存在那个偏远而又落后的堆堆坪的乡民们呢。“法律”这个词在他们眼中是陌生的,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接受过法律教育,当时的法律也没有普及到落后的堆堆坪,他们的法律意识几乎为零,甚至很多人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还无法摆脱旧封建道德观念的禁锢。像山杠爷一样有将“一个村看成一个国家,村规就是国法”这种想法的还大有人在。当时地方的政府和司法机关领导的并没有对这类人群进行行之有效的法制教育,国家的法制普及在那里出现了断层。就像影片中的王公安,只是觉得堆堆坪治安很好,很少出什么乱子,就不闻不问,殊不知山杠爷是采取了非法手段才治理出这么个“太平盛世”来的。
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仍处于健全和完善阶段,这是一段漫长的路程,要走的路还很长。在这个过程中,法律的制定固然重要,但法律普及也是一个不可小觑的环节,它是我们法制社会建设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山杠爷如果是个接受了良好法律教育的人,凭他对于党和国家的那份热心与忠诚,他一定会用法律的方法去管理堆堆坪,绝对不会采取那些违法的方式。由此可见。法律普及是极其重要的。只有制定并普及好法律,才能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制社会的健全才能慢慢实现!
第四篇:法制讲座稿-学习法律对青少年的重要性
法制讲座材料
————学习法律对于青少年的重要性
今天,很荣幸和大家共同学习和探讨中学生应当了解的法律常识,应当具备的自我防范能力及心理素质,应当自觉抵制的不良行为,通过结合真实的案例,来帮助大家认识一些社会现象,树立正确的的人生观和学会自我保护。
一、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法律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学生学习法制是现实社会形势的需要,首先学好法律才能做到知法守法,通过学习,增强自己的法制意识和法律观念,知道什么是合法的,什么是违法的,什么是犯罪的,自觉地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用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正确适用法制地对待和处理自己周围的纠纷,从而保护自己合法权益,防止违法犯罪,真正做到懂法知法守法护法,其次,学好了法律才能正确地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生享有法律赋予的生命权,健康权,名誉权,人身自由权受保护权,受教育权,继承权等权利,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例如:有的父母让自己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子女辍学,儿童遇到这事怎么办?你学了《义务教育法》,就知道你的父母违反了《义务教育法》:父母必须使适龄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规定,可以向学校或有关单位报告,求得解决,再如养狗咬伤了行路的学生怎么办?你学习《民法通则》第127条就知道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的饲养人或管理人应承担民事责任。总之,只有学好法律,知道自己有哪些合法权益,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第三,学好法律才能自觉地维护法律的权威与尊严,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法律体现人民利益,违法就是违背了人民利益,损害了人民利益,人民国家的法律要靠全体人民来维护,对违法犯罪的行为作斗争,不仅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学习了法律,就知道哪些是违法犯罪行为,从而自学遵守法律,正确地运用法律武器积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因此,中小学生学习法律非常必要。
二、应当学习哪些法律?
作为高中生,我们的年龄基本上都介于14至18周岁之间,这个年龄正是心理成长、变化最大,也是逆反心理最重的阶段,用一颗平衡的,宽阔的心态沿着正确的人生方向走下去,便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个人都会在不同的事业中取得辉煌。相反,“一失足便成千古恨”,走错了路也许会怡误终身。我们应当了解一下在哪些法律中的什么样的年龄段应负什么责任,从而来了解我们中学生应当掌握的哪几种法律知识。
一)18周岁以下均为未成年人,作为未成年人我们首先应当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从而知道当我们受到伤害时应寻求哪些保护。举例:
二)14至16周岁限制行为能力人。16周岁:完全行为能力人。《刑法》规定16
周岁为刑事责任年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14周岁为治安责任年龄。也即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人对自己的违法行为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但认知能力较弱,因此《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因此我们应当学习〈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学习了这些法律就知道自己如果违法犯罪将会得到什么样的处罚或刑罚。法律不因你不知自己的行为犯了哪条法律而不追究责任。
举例:
三)10周岁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18周岁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0周岁以下或不能辩别是非的精神病人属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于自己的过错对它人造成侵害的由其监护人负民事责任。因此我们应当学习〈民法〉,〈民法〉和每个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涉及人身、财产、婚姻、经济等方方面面,学好了民法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四)在道路上我们基本上都属于骑自行车或行人一族,当然也有少数家庭条件好的还骑摩托车、开车等。〈道路交通管理条例〉规定12周岁以上方能骑自行车上路,18周岁至60周岁允许驾驶机动车辆(小客可至70周岁)。《道路交通安全法》2003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2004年5月1日起施行,本月是道路交通安全法宣传月。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车辆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以及与道路交通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本法。第六条第四款明确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法制教育的内容。因此要在道路上保障自己的安全和他人的安全,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道路交通安全法〉和〈道路交通管理条例〉。
三、〈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当然生活中我们涉及的法律法规很多,在此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仅就我们中学校园里容易发生的案事例来简要介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和〈刑法〉中的一些基本常识,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我们简要介绍一下道路上的一些知识。
行政违法和刑事违法行为的界线主要在于行为情节及后果的轻重,违法行为较轻的构成行政违法,适用行政法律法规,较重的构成犯罪适用刑法,追究刑事责任。行政处罚和治安处罚的区别:行政处罚涉及许多行政法律法规,治安处罚只是行政处罚的一种,比如偷税,偷税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适用〈刑法〉追究刑事责任,一万元以下的适用〈税法〉由税务主管机关予以行政处罚,而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适用〈治
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构成轻伤以上的适用〈刑法〉予以处罚,再比如盗伐林木,二立方以上的构上刑事犯罪,以下的构成行政违法由林业主管部门处罚。也就是说〈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只是规定了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种类及如何处理,也告诉大家并不是所有的违法行为均属于公安机关管辖。政府各部门各司其职,而不能跨越职权办案。“有事请打110”,“有困难找警察”这种说法也是相对的,警察也不是万能的,它只能在法律赋予他的权限内维护好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受侵犯。
一)原则:
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罪行法定
3、罪刑相适应
4、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14---18周岁的人违犯治安管理的可以
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二)教唆、胁迫、诱骗他人违法犯罪的以其教唆、胁迫、诱骗的行为定罪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三)醉酒的人犯罪的负刑事责任。从重处罚。《治安管理处罚条例》27条:酒后驾驶机动车辆的,处5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酒后骑自己行车或在路上行走即使什么错也不犯也是很危险的。中学生守则也规定学生不许抽烟,酗酒。
四)第二十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 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四)处罚的种类:《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于86年通过,94年修改已十年,里面有许多规定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治安处罚法》有望在今年予以通过。在条例中规定:
1、治安拘留(1日至15日)。
2、罚款(1元至200元,除涉赌、毒、卖淫嫖娼较高外)
3、警告
口头批评不属于治安处罚。行政处罚的各类还有很多不一一介绍
刑罚:
1、有期徒刑(六个月至十五年);
2、无期徒刑;
3、死刑;
4、拘役(1个月至六个月);
5、管制(三个月至2年)。附加刑:剥夺政治权利(剥夺政治权利是剥夺下列权利:
(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二)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三)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
(四)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
通常为一年至五年,死刑无期的为终身),罚金,没收财产,可独立适用。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在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时候,应当把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改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
五)校园里容易发生的不良现象从而引发的犯罪或违法行为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四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
(一)旷课、夜不归宿;
(二)携带管制刀具;
(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五)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九)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第五篇:与法同行——谈青少年学习法律的重要性@
与 法 同 行
——谈青少年学习法律的重要性
近些年,随着一系列法律文书的出台、施行,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正逐步走向完善。然而,在许多学生头脑中存在着这样一种模糊的认识:法,是警察和法院的事。还有一部分学生把“法”等同于“打官司”。不惹事、不犯法,法与我有何关系呢?
其实,法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法律就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矩”。俗语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法律不仅调节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还调整不同单位、组织,甚至国家之间的关系。甚至可以这么说,新的社会环境下,不懂法必将寸步难行。
中国在弘扬道德规范对社会成员引导作用的同时,也历来重视法律制度在约束人们行为方面的作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以申不害、商鞅、韩非、李斯为代表的法家就强调法的作用是约束百姓的行为。“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韩非子·难三》)汉代许慎《说文解字》说:“灋,刑也。平之如水,故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灋由三部分组成:氵、廌、去。氵,平坦之如水,喻示法象水一样平,是为公平、公正。廌(音zhi),神兽。《说文解字》说:“解廌,兽也。似山羊一角。古者决讼,令触不直。象形从豸者。凡廌之属,皆从廌。”《后汉书·舆服志》说:“獬豸神羊,能别曲直。”在这里,廌为图腾动物,一角之圣兽,代表正直、正义、公正,或说是正义之神(性直恶曲),具有审判功能、职能,能为人分清是非曲直、对错,助狱为验。去,“人相违也”。去即对不公正行为的惩罚。喻据判决把人犯从原来的部落、氏族中驱逐出去,于水上凛去(古代之流刑),或交由神明判决,由神兽“触不直者去之。”神兽代表的是法律的神圣性,是社会权威力量的代名词,是社会强制力的代表,没有圣兽作为切实保障机制,法律没有神圣性,无法发挥出它的功能、威力。
其实,法即神圣又普通。法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我们每一个行为都受到法律的保护,离开法,必将寸步难行。
出生有《计划生育法》的规定。未成年前,有《民法通则》、《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规定相关权利。读书后受《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保护。参加工作后,有《劳动法》保护。生活中受《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范。想创业就有《公司法》等保护。买房子有《城市房地产法》。年老了,有《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继承法》保护。离世了,还有《丧葬法》规范。
当然,法律在保护着我们的权益的同时,也用其完整的惩戒体系告诉我们不要触碰、违背法律。
在人的一生中,总会有相互对立的力量在起作用,正与邪,善与恶,真与假,人性的光辉和丑恶交织在一起,影响着人们的一言一行。如果没有法律意识,任意妄为的话,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稍加留意的话,每年我们身边都会有这样的惨痛的事例发生:2012年4月,5名大学生出售英语四六级答案,被国家机关以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处以严罚。2006年,山东日照16岁的沈某,抢劫八毛钱,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并处罚金八千元。最近,网络上甚嚣尘上的李天一案,何尝不是法制观念淡薄,自我约束缺乏的典型案例呢!法律并非离我们很远,相反法律时刻在我们身边。身在法治社会,不懂法不仅是无知更是可悲的!民间有句俗话:冲动是魔鬼。没有敬畏,却反约束,一个意念可能导致你犯罪,一个想法可能会让你一生流泪。心中铭记法,铭记法的威严和正义,你就会明白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
青年学生正处于人生朝阳季节,了解、学习法律知识尤其显得意义重大。请牢记: 学法,让我们明辨是非; 知法,让我们诚实守信; 守法,让我们完美人生。
让我们与法律同行,我们一起做法律忠实的守护者和捍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