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法律
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心得体会 在学习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后,我有以下几点体会。未成年人处于身心发育的特殊阶段,决定了其始终处于一种被抚养、被监护、被教育、被保护的地位。在生活中,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常常受到监护人、教师及其他成年人的侵犯,严重伤害了未成年人的人格和自尊心。如:在一些学校里,侵犯学生权利、伤害学生自尊心的现象时有发生,或多或少存在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这些做法不仅违背了有关法律的规定,严重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我们教师要全面准确地理解自身的权利和义务,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的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杜绝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应该让他们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增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则十分必要。
作为教师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对这部法律,我觉得还应该多读、多想才能认识得更深刻,才能更好的指导我的教学和工作。
王晓睿
2011年11月
学习《义务教育法》心得体会
在学习了《义务教育法》之后,我的感受很深,在现代社会,通过实施义务教育,才能普遍提高公民文化素质。教育能够决定和改变一个人未来的命运,教育也能决定和改变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前景。要变人口大国优势为人力资源大国优势,我们就必须确保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贯彻落实。新《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实施,对于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义务教育的发展,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新《义务教育法》的诞生对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和国家未来的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作为一所普通小学学校老师,让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得起学,不因为家庭条件的差异和学校条件的差距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是新《义务教育法》的最大受益者。农村蕴含着大量的人才,还有待开发的人力资源,从法律的角度给他们一个平等就学的机会,未来,国家和民族也将是最大的受益者。以人为本,保障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孩子、所有学校、所有老师的基本权利,这是我读新《义务教育法》第一条到最后一条最深刻的感受之。新《义务教育法》立法的理念有了较大的突破,其中最基本的一个立法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真正给学生以发展的空间,同时给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充分的发展空间。在实施新《义务教育法》过程中,我有这样的思考。教师应当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
刘敬兵
2011年11月
学习《教师法》心得体会
《教师法》对教师的权利、义务、任用、考核、培训和待遇等方面作了全面的规定,是我国教师队伍建设走向规范化、法制化的根本保障。为提高教师对《教师法》的认识,树立法的观念,真正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知道自己应承担的义务,并合理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校组织了全体老师一起学习了《教师法》。通过此次学习,老师们较为准确地理解了《教师法》的精神实质,明确了自己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权利和义务,改变了“教师不学教师法,难免迷途象牙塔,受害不知为哪般,困扰不知错在哪”的现状,有利于我们增进守法护法的意识,树立依法维权的观念,自觉落实依法治教的行为。不少老师表示,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一定要以《教师法》为依据,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依法享有“教育教学、学术活动、管理学生、获得劳动报酬、民主管理、进修培训”等权利,并自觉履行“遵纪守法、履行聘约、教育学生、关爱学生、制止侵害、自我提高”等义务。
作为教师,知法是重要的权利义务,学法是重要的必修课程,守法是重要的师德内容,用法是重要的基本功架,护法是重要的基本职责。通过对法的学习,进一步的提高了教师们的认识,有利地指导了教师们今后的实践!
刘敬兵
2011年5月
学习《教师法》的心得体会
作为教师用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在学习《教师法》的过程中,我更清楚的认识到用法律武器捍卫我们的权利刻不容缓。教师在享受权利的同时要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义务。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在工作中要严格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讽刺,挖苦,不威胁、责难家长。时刻以教师的道德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不穿奇装异服,处处“以身作则”。对于后进生,不拔苗助长,不讽刺挖苦,要耐心教育。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理论的知识丰富了,但是当我真正将它付之行动时才发现要考验我的原来远远没那么简单。记得曾教过一名学生,该生表面很老实,但是接触一段时间发现他不但平日纪律不好,而且不按时完成作业,更可气的是他对自己的犯的错误总是能找到一堆理由去推脱,去逃避。当我教育他时总是和我捉迷藏,趁我一不留神就开溜回家。在老教师的帮助下我认真进行分析。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在组织教学中把整体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们像一朵稚嫩的小花苗儿,但每一颗都有与众不同的可人之处。因此便更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法用爱心去浇灌、呵护。可以说经历了这场**,我收获了许多。
王晓睿
2011年5月
第二篇:2012法律学习计划
2012年法律学习计划
为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质和搞好教育工作,结合本人工作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按照“立足岗位、贴近实际、学以致用、讲究实效”的原则,学习必备的教育法律知识和基本法律法规。通过法律知识学习,使掌握、理解法律法规的能力明显提高,运用法律法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
二、学习内容
(一)强化基本的法律、法规、规章的学习。重点掌握《宪法》、《刑法》、《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的立法内涵,立法精神。
(二)加强人民教师常用法律法规学习。重点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常用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学习教育。
三、时间安排
三月份:《宪法》
四月份:《刑法》
五月份:《民法通则》
六月份: 《民事诉讼法》
七月份:《劳动法》
八月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九月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十月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十一月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十二月份: 其他法律知识、总结归纳所学内容。
四、学习方式
(一)采用参加所内组织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要立足自身实际,“缺什么、学什么、弱什么、强什么”,认真撰写学习笔记、学习心得体会,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
(二)每周至少用4个小时集中学。
第三篇:法律英语词汇学习
1、具有特殊法律含义的常用词
在英语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词义的演变十分复杂。总体来说,英语词义是在“共时性变化”和“历时性变化”的交替变化中发展演变的。法律英语词汇自然而然地从多义的普通英语词汇中分离出来。有些词语具有特色很强的法律英语词义,明显独立于普通英语,有些词语在普通英语中具有某种含义,而在法律英语中则具有另一种含义,也就是说,有些词语对法律工作者和对普通读者具有截然不同的含义。下列常用词语是人们所熟知的一些单词或词组,然而在法律语言中他们却具有独特的含义,完全不同于在普通语言中的含义。例如,单词“action”在法律中的含义是“诉讼”;“damage”是造成的“损坏”而“damages”为“损害赔偿金”;“demise”(死亡)在法律中的含义是“转让,遗赠”,这个词经常出现在出租、赠与这类场合,例 如:“demise premises”(遗赠房产)。“consideration”通常指“考虑” “体贴”,而在法律英语中的含义是“对价” “约因”;“instrument”(器具)在法律中的含义是“法律文件”;“present”一词在法律中的含义是“这个法律文件”,当表示提交一份法律文件时,“presents”通常出现在短语“know all men by these presents”中,“by these Presents”的意思是“通过这份法律文件”。“provided”一词在法律文件中通常表示加入了限制性的条件,例如,在一个长句的结尾部分使用“provided ,however, that...(但是....)”。词组“without prejudice”的含义与偏见无关系,它的意思是“使合法权利受到损害”。法律英语词汇的词义是在英语的发展历史过程中逐步从英语多义词中分离出来的,这类词汇需要一定语境或上下文才能确定词义。
2、古英语和中世纪英语词汇
法律英语词汇的另一个特征是经常使用曾经常用、但现在已经很少使用的古代英语和中世纪英语的词语。古旧词汇在现代英语中已经很少使用,但在法律性文件中却依然随处可见。尽管在英美国家要求法律语言“简明大众化”提倡法律人士在起草法律文件时应尽量避免使用这些词语,但是为了使法律文件句子练、严谨,更好的反映出法律文句正规、严肃、权威等文体特征,适当的使用古英语和中世纪英语词汇是有必要的。而且如果要将英语法律文本翻译为汉语话,了解这些古代的词语对于理解法律语言的这个特征是有帮助的。古英语指的是一直使用到公元1100年的英语,而中世纪英语是指在公元1100年到1500年期间使用的英语。而在这两个时期从拉丁语、法语和希腊语中借来的外来法律词语70%仍沿用至今。
一些词语在现代英语中,尤其是在现代英语口语中已不再使用,但在法律文书,或正式的司法场合仍在使用。古词ye是you 的复数“你们”,在普通英语中已经不再使用了,但在法庭开庭时仍沿用here ye “静听”(宣读、审判)或用古词oyez “静听”。这里的here ye 实际相当于现代英语中的listen up!古词sayeth等于现代英语中的say,在普通英语中早已不用了,但在法庭上仍然常用。如:Futher affiant sayeth not相当于现代英语中的The affiant nothing else to say “宣誓口供人没有任何要说的了”。使用古英语词语是法律英语词汇的特点之一,因为古英语词语可充分体现法律英语严谨的行文体例和风格。例如:A contract shall be an agreement whereby the parties establish, change or terminate their civil relationship.(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中止民事关系的协议。)这里,“whereby”相当于“by which”。如果我们用后者代替前者,尽管在内容上不会发生变化,但在文体风格上却大不相同,法律英语的严谨特征便当然无存,因为“by which”不符合法律英语文体的表达习惯。
法律文本中使用古英语和中世纪英语词语,有助于形成严肃、庄重、正式、紧凑的文体风格。试看一下一段合约:
Provided further that this policy shall be subject to the Conditions herein contained and to any Memoranda endorsed hereon and such Conditions and part of the Policy and the observance and performance by the Insured of the times and terms therein contained so far as they relate to anything to be done by the Insured are of the essence of this contract and shall be conditions precedent to any liability on the part of the Insured under this Policy.上例合约条款选自一份现代的保险合同,但其中herein, hereon ,such全是普通英文中废弃的典型的古旧副词,而其他旧式用法还有provided that ,subject to 等。
3、拉丁语单词和短语
法律英语词汇的第三个特点是经常使用拉丁语单词和短语。拉丁语在法律言中处于权威性的地位。在西方法律文明中,法律格言往往是用拉丁文来表述的。这不仅是因为古罗马法学家最早强调“法律人的思维方式(Sententiae iuris)”,主张用简洁、精准的语言来陈述法律规则(Regulae definitiones),更因为拉丁文在西方历史上长期被视为“有教养者的语言”,曾经是欧洲人表述法律规则和法律命题的“通用语言”。在13,14世纪教会统治的欧洲国家“拉丁语垄断了两个世纪的语言”,之后拉丁语依然作为法律的书面语言被使用着。英语国家的居民,尤其是从事法律研究的人,把拉丁文视为高深学问的基础。因此,对学习法律的人来说,学拉丁文就显得太有必要了。很多拉丁语法律格言和用语反映了法律背后的价值规范,有些涉及实体价值,有些则涉及程序价值。这方面的例子有很多。直接表达价值规范和道德的例子有,“Commune bonum” 英语:“a common good”,意即“公益”;“Contra bonos mores” 英语:“contrary to good morals”,意即“违背善良风俗的”,在法律中用来表示某事违背社会道德福利。譬如我们说,关于实施犯罪的协议是“contra bonos mores”。体现程序价值的拉丁文格言的例子有,“Accusare nemo se debet” 英语:“nobody is bound to incriminate himself”,意即一个人不应被强迫去做出对其不利的证词。“Aequitas sequitur legem” 英语:“equity follows the law”,意即衡平法跟随普通法,只有在普通法似乎忽视了某些重要因素和情形而导致影响到事情的正义时,衡平法才会跟随普通法予以干涉。但是原告在意欲寻求衡平法的帮助时,必须自身是干净的,如英语谚语所说“he who comes into equity must come with clean hands”,即“寻求衡平法救济的人,自己必须两手干净”。表达同样意思的英语谚语还有“The dirty dog shall have no dinner here”。拉丁词语具有言简意赅、约定俗成、表达更为标准的特点。
例
1、Omnis interpretation si fieri potest ita fienda est in instrumentis , ut omnes Contrarietates amoveantur
英译:All the interpretations of instruments, as far as possible, are to be such that every inconsistency is removed.汉译:所有的解释,若是可能的话,必是通过消除文本中的矛盾而实现的。
例2.Nullum crimen majus est inobedientia
英译:No crime is greater than disobedience.汉译:没有哪种犯罪比不服从还严重。
例3.Modus et conventio vincunt legem
英译:Custom and agreement overrule law.汉译:习惯与合意可以使法律无效。
例4.Ignorantia facti excusat——Ignorantia juris non excusat
英译:Ignorance of fact excuses——ignorance of the law does not excuse.汉译:不知事实可以作为借口,但不知法却不能开脱(罪责)。
例5.Nimia subtilitas in jure reprobatur,et talis certitudo certitudinem confundit
英译:The law does not allow of a captious and strained intendment,for such nice pretence of certainty confounds true and legal certainty.中译:法律中不允许过度矫情和做作的表述,因为这种伪装的确定性会干扰真正 的法律确定性。
例6.Veritas nihil veretur nisi abscondi
英译:Truth is afraid of nothing but concealment.汉译:真相无所惧,唯怕被隐瞒。
例7.Ut paena ad paucos,metus ad omnes perveniat
英译:That by punishing a few,the fear of punishment may affect all.汉译:通过惩罚少数人,可以威慑所有人。
例8.Nullus commodum capere potest de injuria sua propria
英译:No man should benefit from his own injustice.汉译:没有人应当从自己的过错中获益。或,人不应当因自己的不义而获益。
例9.Res inter alios acta alteri nocere no debet
英译:A transaction between two parties shouldn’t operate to the disadvantage of a third party not in their debt.汉译:两方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不得对利益无涉的第三方不利。
通过对比上述拉丁语词语、英语释义和汉语释义,我们很容易发现拉丁词很简短,并且这些拉丁词语的含义在法律界沿用了若干个世纪,其含义被界定得十分精确,毫不含糊,这是拉丁语词汇依然保留在法律英语中的主要原因。
4、古法语及法律法语词语
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格兰,法语成为统治语言。在14世纪,法语成为英国法律的通用语言,并一直作为法律语言使用至15世纪末期。现在尽管法语不再是英国法律的语言,但是很多古法语和法律法语中的词语依次被保留下来。法律英语词汇中属法语词源的词语数量还是相当大的,而且这些词语已进入基本的英语法律词汇。由于法语词汇形态和发音和英文词汇极其相似,一般人无法辨认法律英语中源自法语的词语。
法律英语中保留的法律法语词语的主要原因是这些法语词语的法律意义比较专一,所以法律专业人员对它们情有独钟。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将本章具有独特法律含义的常用词列表和古法语词语列表对照,我们会发现两张列表中有一部分词汇是重叠。如“action”(诉讼)、“alien”(转让)、“issue”(子女)等,解释这一现象的比较合理的推断是在英法两种语言中,这些词的拼写是相同的,含义也大致接近,但是在法律法语中这些词的含义是单一的,法律法语在14、15世纪英国法律界是通用语言,因此法律英语最终选用并保留了这些词的法律法语含义,而这些词的法律含义又进入普通英语辞典。
5、法律行话
任何建立在独特知识和技能之上的行业或职业都会发展出一种独特的话语体系,即所谓“行话”。一方面行话确保了行业内部交流的精确和节省,也是增进行业内部成员之间的团结;另一方面它又是外显的符号,对于外“行人”而言,这种符号足以激发他们对于这个行业的好奇、尊重或畏惧一类的感觉。法学家、律师、法官为了突出本行业的特点,常使用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使用法律术语和行话、套话。比如,burden of proof(举证责任),cause of action(案由),letters patent(专利证书),negotiable instrument(流通票据),reasonable doubt(合理的怀疑),contributory negligence(与有过失),等等。“行话”与“术语”都是专业性词语,但两者的规范程度不同。“术语”是规范性的专业用语,比行话更合适于书面文件。“术语”可是对内的,即从事同一行业的人有使用术语的倾向,如律师与律师讲话或法官同律师交流可能使用必要的法律术语;也可以是对外的,如对律师的客户和法律所服务的对象,即普通民众,亦可使用法律术语。“行话”可以说是“专业性俚语”,它完全是对内的,即同行的语言,虽然有时并非故意将外行人排斥在外。
使用法律行话的主要原因也是其含义的精确性。某些词语在普通英语中有多种意义,但是在法律行话中只有一个明确的含义,如“due care”指“应有的谨慎”,“record”指“诉讼纪录” “,stale claim”指“失效的债权”等。一般人说“deprivation of political rights”, “deliberate”, “think”, “start”,而在法律语言中则用“civil death”, “aforethought”, “hold”, “commence”.法律行话的使用避免了法律从业人员之间因为不确定某一词的具体含义而造成误解或曲解。
6、近义词重复使用
英美法规、法律文件(包括契约、遗嘱、信托协议等)中经常有一个句子中出现几个近义词并列的情况;在理解和翻译上造成棘手问题。在原来只需要一个词表达之处,经常连用几个近义词。这也是法律英语词汇的重要特征之一。近义词的使用可以分为求异型近义词和求同型近义词两种。
一、求异型近义词
这种类型的近义词着眼点在各近义词的意义差别部分。
例 1:In the course of interpreting or constructing the contract,„
该句中,interpret 与 construct 两词都有解释的意思。但 interpret 侧重于依文件起草背景来确定起草者真实意图的一种较自由的意图解释法,而construct 是指严格按字面意义进行解释的文意解释法。并列使用这一对近义词的目的是在其差别意处,谋求表达两者相异的意思部分。翻译时就不能拘泥于现成的英汉词典所列的汉语意项,而要使用能体现出差别对立的合适的中文词,这才是真正信实的译文。能体现二者差别的译文应为意图解释(interpret)和文意解释(construct)。
例2:Any Crown Servant„„ solicits or accepts any advantages shall be guilty of an offense
该句中的 solicit 与 accept 情况亦同,两字均有“接受”的意思,其差别点在于solicit 侧重于招致和勾引(别人的行贿),而accept 侧重于接受本身,所以能体现二者差别的译文应为“招引”(solicit)与“接受”(accept)。
求异型近义词在近义词中占主要地位,法律家使用这些有细微差别的词是为表达在法律上的不同意义,翻译时亦须传达原文想要表达的词间差异,方为信实的佳译。
二、求同型近义词
在法律语言中使用的近义词并不都是求异型的,因为英美法律的特殊历史背景,在英美法律语言中存在着一类很特殊的近义词类型,即“求同型近义词”。与求异型近义词相比,求同型词是少数,但对这一类近义词的理解却比求异型要复杂,对译者的要求也更高。
例 3:„„Any such advantages as is mentioned in this Ordinance is customary in any profession, trade, vocation or calling.该句中有 profession/trade/vocation/calling 四个近义词,这四个近义词既有意义重叠的部分,也有意义差异之处。
按照OED 的解释,“职业”是四词的共同义项:
Profession: Any calling or occupation by which a person habitual1y earns his living
Trade: Anything practiced for a livelihood.Calling: Ordinary occupation, means by which livelihood is earned.Vocation: One's ordinary occupation, business or profession.这四个词也有差别义项。Profession 可特指神学界、法学界与医学界人士,有时亦指军界人士(Applied spec.to the three learned professions of divinity, law and medicine, also to the military occupation);Trade可特指商人与熟练的手艺人(Usual1y applied to a mercantile occupation and to a skilled handicraft);Calling 与 Vocation 都曾有神职、神圣事业的意思,下面这个句子就应从此意思上理解:In some quarters, the missionary's life is regarded as a profession rather than a vocation.例 3:The seller shall pay all the custom duties and tariffs for export of the Equipment.例句中的 custom duties and tariffs 也是求同型近义词,所以两个词表达了同一个意思——关税。
这种类型的近义词乍一看确是令人十分费解,因为这是英美法律语言中一个十分独特的语言现象,在英美其他领域的专业语言中似都不存在,而且在其他国家的法律语言里也没有类似现象。它存在的原因只能从英国法的历史上去寻找。
7、模糊词语
法律语言的模糊性,是指某些法律条文或法律表述在语义上不能确指,模糊是表达模糊语义的语言,即内涵无定指,外延不确定的语言。一般用于涉及法律事实的性质、范围、程度、数量无法明确的情况下。如表示程度的术语:appropriate, take appropriate action(采取适当的行动),怎样才是适当的行动? reasonable time(合理的时间)什么时候才是合理时间呢?这种不能精确表达的词句,在人类的思维中经常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法律英语中也经常出现,如:“more than,less than,not more than”等。这是否与准确性相矛盾呢?其实这两者并不矛盾。之所以使用含义模糊的词汇或表达方式,是为了让意思表达更充分、完整,给执行法律留下足够的空间,以进退自如。很显然,这里视当时的具体情况而定,法律文献无法把每一种可能都列举出来,而且也没必要。所以我们把法律英语中含义模糊的词汇或表达方式理解成为了让意思更充分而“故意”使用的,它完全不同于意思含混。如下例:Whoever conceals,destroys or unlawfully opens another person’s letter,thereby infringing upon the citizen’s right to freedom of correspondence,if the circumstances are serious,shall be sentenced to fixed-term imprisonment of not more than one year or criminal detention.隐匿、毁弃或者非法开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serious”(来重的)严重到什么程度,没有说明,也无法说明,这里用的就是模糊的表达方式。
由此可见,在法律英语中是可以使用模糊词语的,只不过这种使用是有条件的、有限制的,那么究竟在什么条件下可以使用模糊词语呢?一般说来以下几种情况常使用模糊词语。
一、在立法上为了更准确地表述法律,最大限度地打击犯罪。
例:Whoever commits arson, breaches a dike, causes explosion, spreads poison or uses other dangerous means to sabotage any factory, mine, oilfield, harbour, river, water source, warehouse, house, forest, farm, grounds, pasture, key pipeline, public building or any other public or private property, thereby endangering public security but causing no serious consequences, shall be sentenced to fixed-term imprisonment of not less than three years but not more than ten years.放火、决水、爆炸、投毒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破坏工厂、矿物、油田、港口、河流、水源、仓库、住宅、森林、农场、谷场、重要管道、公共建筑物或者其他公私财产,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这里使用的“other”就是一个模糊词语,在列举了主要的犯罪手段和破坏项目之后,再加上“other dangerous means”和“other public of private property”这样的模糊词语,就使这一规定有了一定的限定性与概括性,使表义更加严密,从而更大限度打击犯罪。如果把模糊词语省略掉或改用确切词语,这一方面会使立法失去严谨性,另一方面也很有可能使用权现实生活中的大量违法犯罪逃脱法律的制裁。
二、增强语言表达的灵活性。
在法律事务中,特别是在外交场合,为了避免把话说得过死、太绝,而拴住自己的手脚,说话人往往运用模糊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例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中有这么一段:
„and that it intends gradually to intends gradually to reduce its sale of arms to Taiwan, leading, over a period of time, to a final resolution.„„它(美国)准备逐步减少它对台湾的武器出售,并经过一段时间导致最后的解决。
The two sides will maintain contact and hold appropriate consultations on bilateral and international issues of common interest.双方将就共同关心的双边问题和国际问题保持接触并进行适当的磋商。
对于究竟何时停止向台出售武器,用gradually reduce(逐步减少),而未说明具体时间。Maintain contact(保持接触)和hold appropriate consultations(进行适当的磋商)都有是模糊词语,用来表示一些未定的概念。谁也说不出它们究竟意味着多大程度,但在这里用却是恰如其分,非常贴切,这比用精确的数字表示得更准确,也更有说服力。
三、出于礼貌或为了使言语表达更委婉、含蓄。
例:In view of Mr.C.Jr.’s employment by the Embassy, it would be appreciated if an appropriate entry and exit visa could be issued to him.鉴于大使馆已雇用小C先生,如蒙发给他合适的入出境签证,将不胜感激。
这里用“appropriate”是出于礼貌的考虑,实际上就是要求发给“入出境签证”。
Unless this account is paid within nest ten days, we will take further measures.除非在10天内把帐付清,否则我们就要采取进这步的措施。
这句话中的“take further measures”就是模糊词语,它完全可以用“start legal proceedings”或“bring suit”等词语来取代。
另外,在侦察阶段涉及推定行为人的体貌特征和圈定行为人的活动范围的内容;在涉及国家机密的内容及隐私案件的表述;在涉及污言秽语、庸俗情节、侦查手段等的内容方面,也可以适当地使用模糊词语。
对于法律英语中出现的模糊词语在翻译中如何处理呢?我们知道,翻译的模糊性主要来自于语言的模糊性,而语言的模糊性又集中在表现在语义方面。因此,在法律英语翻译中必须认真对待语义的模糊性。一般来说,在法律英语中模糊词的翻译采取的方法有:
一、对等译法
语义虽然存在模糊性,而且英汉两种语言中词语的模糊性也不尽相同,但这并不妨碍这两种不同语言之间的直译。事实上,在有些情况下,尤其是在法律文件起草人可能是有意使用模糊词语时,我们可以采取模糊对等翻译,即用一种语言的模糊词语去翻译另一种语言的模糊词语。
“We the people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form a more perfect union, establish justice, insure domestic tranquility, provide for the common defense, promote the general welfare, and secure the blessings of liberty to ourselves and our posterity, do ordain and establish this Constitution for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我们合众国的人民,为了组建一个更为完善的联邦;树立公正;保障国内安宁;建立共同的国防;增进一般福利;以及为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后代确保自由的赐福;特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定并确立本宪法。”
英语中的“perfect”, “common”, “general”三个模糊词语,译成“完善的”、“共同的”、“一般的”。
If a sentence of imprisonment is imposed, there are limits on the term of imprisonment — not more than six months or less than three years.如对之作出徒刑判决,其刑期也有限制 —— 或不超过六个月或少于三年。
英语中的“no more than”和汉语中的“不超过”,“less than”和“少于”可谓模糊对模糊。
It was reported by the police that murderer was thin and gaunt with deep wrinkles in the back of his neck.据警方报道,该杀人犯又瘦又憔悴,后颈上有很深的皱纹。
这个句子中有三个英语模糊词“thin”,“gaunt”和“deep”,可把它们相应译成三个汉语模糊词“瘦”、“憔悴”和“深”,这是模糊对等译法。
二、增词法
所谓“增词法”,就是指根据原文的精神实质,为使译文更忠实通顺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而增加适当的模糊词语,而不是机械地保持原文与译文之间的词量上的对等。
A proposal for concluding a contract addressed to one or more specific persons constitutes an offer if it is sufficiently definite and indicates the intention of the offer or to be bound in case of acceptance.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特定的人提出的订立合同的建议,如果十分确定并且表明发价人在得到接受时承受约束的意旨即构成发价。
原文中并没有“十分”,笔者依据其精神实质,增译了表达模糊概念的数量词“十分”。
The procuration of women and girls for purposes of prostitution, and the causing and encouraging of such persons to prostitute themselves, are offences punishable by terms of imprisonment.介绍妇女为娼以及致使并鼓励妇女卖淫均为犯罪,应判刑期不等的徒刑。
译文中增添了具有模糊语义的词组“不等”。
三、变异译法
有时,一种语言中用一个词表达模糊概念,可在翻译时却用另一种语言的非对等词来表达相同的模糊概念,这就是模糊变异译法。在法律英语中,有时出现具有虚指作用的数词,这时可采用此法翻译。
The state constitution provides that it is lawful for the citizens to carry guns.In recent years hundreds and hundreds of innocent people have died of this and one need not look for a lesson.该州宪法规定,公民携带枪支是合法的,正因为如此,最近几年成千上万的无辜的人惨遭身亡,教训历历在目。
Hundred and hundreds of 的意思是“几百”,这里译作“成千上万”,这里模糊变异译法。
四、省略法
Mr.Justice Douglas rejected the death penalty because it was administered in such a way as to discriminate against unpopular minorities.大法官道格拉斯先生则是由于执行死刑的方式方法歧视不得人心的少数人所以才反对死刑的。
Such 在英语中是个模糊词语,意思是“这样的”,这里没有翻译出来。
五、具体情况,灵活处理
翻译就是用一种语言来表达已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和思想,它涉及的两个方面就是对一种语言的正确理解和用另一种语言来准确的表达。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所在,有时候可以在不影响理解的基础上,灵活处理。比如,在一种语言中用的是语义精确的表达式,而在翻译时却可根据具体情况,译为模糊词语,即化精确为模糊。反之,原文中用模糊的表达式,翻译时却可化模糊为精确。这种方法在法律英语翻译中同样适用。
It is two and two makes four that the corporal punishment administered by the defendant was minimal, and not excessive.很明显,被告所施加的体罚属最低限度而并未过当。
“two and two makes four”是确切词语,这里译作模糊词语“很明显”。
Conditions of probation may be imposed on the offender if the court considers them necessary for securing his good conduct or for preventing a repetition of the offences and the commission of further offences.法院认为为了保证罪犯循规蹈矩或防止其再犯或重新犯罪,必要时得对罪犯规定假释的条件。
“good conduct(好的行为)”算是一个模糊词语,这里用一个汉语成语“循规蹈矩”来翻译,可谓灵活处理了。
以上简要介绍几种模糊词在法律英语中的翻译方法。但笔者要强调的是,法律英语推崇的是准确,和文学或其他文体相比,模糊词语的运用要少得多。所以,在法律文书翻译中,遇到模糊词,要根据上下文,进行反复推敲,选择适当的词语进行表达,从而使译文准确而得体。
8、准确词语
法律英语作为一种具有规约性的语言的分支,有其独特的语言风格特点,而其中最重要、最本质的特点就是语言的准确性。准确性是法律语言的灵魂与生命。根据法律的严格解释原则,在使用法律时,书面文字是法律从业人员解释法律文件的唯一依据,而就法律文本以及任何情况下法律语言使用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而言,它所使用的表达方式应该是把准确性作为基本准则和要求的。正是这种准确性让法律具备了“说一不二”的权威性,也才使得法律对其所规范的内容和领域有了绝对的保障,才让法律的效力能够得以发挥。
法律文本所要阐明的就是权利和义务,为了维护法律的尊严,不至于产生语义上的分歧而发生纠纷,一词一语都应力求无懈可击,因而,准确措辞是保证准确无误的另一重要手段。请看以下实例:
The death penalty may be imposed only for offences of treason, piracy or setting fire to any of Her Majesty’s warships or dockyards.It may not in any event be passed on a person under 18 years of age, not on an expectant mother.死刑仅适用于叛国罪、海盗罪或纵火烧毁女王陛下之任何战舰或修造长等三种犯罪,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均不得对未满18岁者或孕妇适用死刑。
在此法律条文中,用了3个具体的词语来说明死刑的使用范围,但是又用“under18 years of age”和“expectant mother”这两个具体词语对两种情况予以排除,将死刑的使用范围界定得更加精确。
另外,在法律英语文件中,不难发现一下词语并列使用现象:staff and workers(职工),rules and regulations(规章),damage or injury(损害或损伤),last will and testament(遗嘱), provisions and stipulations(法律条款),terms and conditions(条件),children and issue(子孙)等等。显然,每个结构中的两个词语均为同义词或近义词,而在法律英语中,这种赘言表达正是为了表达意思全面具体、精确到位,以避免曲解或产生歧义。由于一词多义现象的普遍存在,人们常会句子中某些词的意义有不同的理解从而产生“语义”歧义,这种词语重复结构使用多个词语进行意义互补,便增强了语义的准确性,避免了“语义”歧义。
9、规约性情态动词
立法文本是立法者做出的宣称,是对适用对象做出的规约、许可、授权、禁止等。法律言语行为就是调节性言语行为。调节性法律语篇的主要作用就是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制约人们的社会行为,告诉大家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禁止做,以达到一定的法律目的。Austin根据施为动词的有无把握施为句划分为显性施为句(explicit performatives)和隐性句(implicit performatives).显性施为句即直接实施某个行为的语句,他们含有施为动词。显性施为句中的施为动词是该语句所表达的言语行为或施为用意的名称或标示语(illocutionary force indicating device,简称IFID)(转引自Searlre,1969:64).英语法律条文里使用最多的标示法律言语行为的语言手段是情态动词这种规约性IFID,如shall, may, be to, can, should, ought to, have to等。在法律英语中,情态动词的使用与其在普通英语中的使用含义基本相同,仅有两个情态动词在法律英语中有其特殊用法,一个是shall,另一个是may,是中尤以shall用得最为广泛。shall在法律文件中通常来表示义务,shall not表示禁止,may表示权利。在法律英语中,如表示“不得”、“禁止”。通用“should”或“must”, 我们在翻译法律文件时要十分注意这一用法。汉语法律文本中的“应”在英语中意为“shall”.shall的否定形式表示“不得”、“禁止”。通过may提出的要求不带强制性。有时为了实现要求而准许附加条件或补充说明,也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标示允诺或许可。may not表示“不得”,语气较shall not弱,也没有shall not用得广泛。例如:
(1)The Licensee shall retain recordings of good quality of all its works for such a period as specified by the Licensing Authority and shall submit them to the Licensing Authority for examination on demand.持证人须在发证当局指明的期间内,为其全部作品保存质量良好的录制品,并且在发证当局提出要求时,须将该等录制品呈交发证当局审查。
(2)The arbitral tribunal shall state the reasons upon which the award is based.仲裁庭应当阐明裁决所依据的理由。
(3)This Convention shall not affect, or be incompatible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any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r national law relating to the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transport operations.本公约不得影响任何有关运输业务管理的国际公约或国家法律的适用。
(4)A contract may be modified or terminated by the mere agreement of the parties.只要当事人达成协议,合同可以予以更改或终止。
(5)The death penalty may not in any event be passed on a person under 18 years of age, nor on an expectant mother.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判处未满18岁者或孕妇死刑。
英语法律文本的复杂性和严谨性首先表现在词汇方面。外来词、古英语及专门术语的使用可使法律语言显得高贵、庄重、严谨。法律英语词汇通过大量使用古词。拉丁词和外来词使得其词义具有一种正式性和神圣感;大量使用法律术语和表述意义的词语使法律英语词汇具有权威性和精确性;频繁重复使用近义词、模糊性词语以及规约性情态动词则使法律英语词汇表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全面。透彻地了解法律英语词汇的这些特征对我们严谨、准确、规范地理解和翻译各种法律文件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红缨.法律语言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2] 杜金榜.法律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3] 潘庆云.跨世纪的中国法律语言[M].上海: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4] 曹叠云.立法技术[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3.[5] 《法学词典》编辑委员会.法学词典(增订版)[C].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6] 孙万彪.英汉法律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7] 曹永强.法律英语解构[A].陆文慧.法律翻译:从实践出发[C].香港:中华书局,2002.[8] 杜金榜,张福,袁亮.中国法律法规英译的问题和解决[J].中国翻译.2004,3.[9] 李克兴,张新红.法律文本与法律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10] 周雪婷,法律英语翻译的模糊性与准确性[J].集美大学学报,2006(2).[11] [美]Nida, Eugene A.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on[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3/2000.[12] [美]Bryan A.Garner.Black's Law Dictionary,7th Edition[C].Eagan: West Publishing Company,1999.
第四篇:学习法律计划
教师学习法律法规学习计划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法制宣传的文件精神,全面完成法制工作目标和任务,创建文明、和谐校园,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按照中心校活动实施意见,结合我校法制规划和具体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校进程,全面提高师生法律素质,紧密结合普法规划,以“弘扬法制精神,普及法律知识,共建和谐社会”为主题,教育广大青少年学生学法律、知荣辱、明是非,努力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意识、守法意识、权利义务意识、使广大青年学生树立崇尚法律的观念,懂得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养成学法守法的行为习惯。广开教育渠道,坚持品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并重,坚持课堂主渠道与法治实践活动相结合,坚持依法治校与规范办学相结合,全面提高师生的法律素质,推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普法的对象及主要内容
1、学校领导。根据学校特点,以学习《宪法》、《教育法》、《教师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办法》、《治安管理条例》、《校长行为规范》及依法治校的有关文件为主要内容。通过举办培训班、讲座等形式的宣传教育,提高领导干部依法治校、依法决策、依法规范办学的能力和水平。
2、教师。以学习《教师法》、《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为重点。通过集中培训,聘请专家讲座、学法考试等形式,提高教师法律素质及依法执教水平。
3、学生。以学习《宪法》、《刑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治安管理条例》、《中学生行为规范学校》等教育内容为重点。学校将
广泛开展以课堂教育、法制报告会、知识竞赛、文艺节目、模拟法庭、板报、校报、主题班会、参观法制教育基地和德育基地社会实践等活动,开展法制教育。通过法制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树立守法观念和权利、义务观念,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的发生。聘请法制副校长到校开展法律法规知识讲座,通过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三、组织保障
1、高度重视“法律进学校”活动,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法律进学校”活动的重要意义;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协调工作,确保此活动有步骤地实施。逐级建立责任制,作到组织领导到位、法制副校长到位,四落实到位,保障工作到位,依法治校达标措施到位。
2、结合实际,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创造性地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强化养成激励教育,增强师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法制教育要有具体的活动计划,干部、教师学法要哟计划、有教材、有考核,学年学习培训不少于40学时,集中学习有参加培训人员登记表,有学习笔记和学习心得。加强对法制教育课的指导和检查,各种教育活动要有具体的活动计划和活动记录。学期末,把遵纪守法列为师生评模评优的重要条件。学校实施学生法律知识合格证的考试制度,法律考试不合格者不被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
第五篇:学习法律心得体会
学习法律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们全校教师利用课后时间一起学习了《宪法》、《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等。通过各种不同形式,多途径,全方位地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教师、学生自觉学法、懂法、守法意识及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把法制教育视为学校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抓紧、抓实、抓好。通过学习,使教师们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法律意识,增强了师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质。我在学法过程中也是受益匪浅、感触颇多。我作为老教师,知法是重要的权利义务,学法是重要的必修课程,守法是重要的师德内容,用法是重要的基本功架,护法是重要的基本职责。因此,学好法律、用好法律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尤其是学好、用好《宪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更是一门必修的科目。下面就个人学法所得谈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爱国守法,我们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力量,更应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增强依法执教的意识,并把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意识贯彻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与教育教学工作中。
二、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是师德师风建设的重点内容。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
教师职业最大的特点是培养塑造下一代,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以德服人,以身立教,在平凡的工作中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
三、教师要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师德师风规范要求,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坚持做到关心尊重每一个学生,用教师的爱心去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趣,最大限度的发现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自觉关爱学生维护学生的合法权利,不歧视学生,更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学生在尉犁一校这个大家庭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义务教育法第一次将素质教育明确写入法律,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符合教育规律和身心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强调要“把德智体美有机地统一在教学的活动中”,还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阅读义务教育法后我感到它注重了学生的素质培养、全面发展;注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如果每一位教师都遵循它,在教育工作中注意让学生更快乐更全面地发展,一定能培养出更出色的学生。通过学习,再联系实际,使我感悟到:教师的人生,还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而我们的学生亦是如此,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发展。在组织教学中把整体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们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儿,但每一颗都有与众不同的可人之处。因此便更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法用爱心去浇灌、呵护。用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护法来规范和鞭策自己,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这样才得以使我们的事业走向辉煌使我们的教育对象健康成长。
现代教育是开放性教育。学校的法制安全教育工作必须要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课内外、校内外多种方法结合,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发挥各自的功能,相互合作,形成合力,齐抓共管,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用法律解决问题,做一个懂法、守法的好公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觉得教人知识的同时,更要教会孩子感受爱,发现爱,培养感恩的情感爱,这也是国家和人民对我们的要求,希望孩子们长大后,都是一个个有爱心,有知识,懂得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