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

时间:2019-05-15 02:57: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

第一篇:全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

全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进一步研究和部署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下面,我就从执政党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入手,谈三个方面的学习体会。

一、充分认识执政党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这就要求我们把国内和国际形势联系起来全面分析、通盘考虑,因为世情、国情、党情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必然会对党的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只有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才能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1.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仍占优势,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经济上,全球性金融危机是1929年~1933年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它严重地冲击着现行的世界经济治理结构,引起了全球经济格局的战略性调整,世界正处在深刻的变化之中。应对这场危机有两个问题特别引人注意:一是为了制止危机的蔓延,国际协调正在发挥作用。同时,各国政府也出台了一些应对危机的措施。这些措施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尚待进一步观察。二是这场危机将引发国际金融体系和秩序改革。这项改革不仅关系到当前,而且关系到未来。伴随着各国共同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同时,中国的国际地位在逐步上升,西方国家既期待中国在抵御国际金融危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又担心中国经济一旦率先复苏,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将更加扩大。

在安全上,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恐怖主义、能源紧张、环境污染、生态恶化、毒品走私以及严重传染性疾病传播等跨国性问题日益突出。美国发动的入侵伊拉克战争,是国际安全中存在的严重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现象。阿以冲突已经持续了60多年,它对新世纪的国际和平与安全形成严重的威胁。朝核问题、伊朗核问题也是世界关注的安全热点和难点问题。

在对外交往上,大国关系决定国际关系的总体发展方向。美俄关系仍牵动全局,俄格冲突、北约东扩、东欧反导以及俄罗斯高调重返拉美,处处表现出美俄之间遏制与反遏制斗争的激烈。美国单边主义严重受 挫,明显加强与欧盟的协调及对欧盟的借重,美日同盟关系得到进一步强化,但分歧也有所展现。中美关系持续、稳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两国,而且有利于世界,但仍存在着不确定因素。中欧关系尽管出现了一些麻烦和困难,但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巨大。日本拉拢印度,渗透东南亚,强化周边海权。印度坐大南亚和印度洋,多方出击,左右逢源。大国地缘争夺更向太空延伸,太空竞争持续升温。

国际形势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党的建设能不能适应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能不能带领人民在世界发展中走在时代前列,是对党的根本的重大考验。我们必须开拓视野,审时度势,趋利避害,不断提高新形势下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和水平,使本国的发展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才能从世界发展大势中赢得更多的机遇,获得更广的空间,取得更大的优势。

2.中国正处在在新的历史起点向前迈进

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党要适应这样的新形势,更好地把握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把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推向前进,就必须要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

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当前,党执政面临的最大实际,就是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但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国情的巨大变化。全面建设小康不仅是物质生活富足殷实,而且是人民民主权利、精神生活和生存环境都得有较大幅度的改善和提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中国的全面小康。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必将出现这样那样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对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和挑战,都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然而,我们党内的确存在不少不适应这种新要求的问题:一些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学用脱节,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一些党组织贯彻民主集中制不力,有的对中央决策部署执行不认真,有的对党员民主权利保障落实不到位,一些党员干部法治意识、纪律观念淡薄;一些领导班子整体作用发挥不够,推动科学发展、处理复杂问题能力不够,一些地方和部门选人用人公信度不高,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问题屡禁不止;一些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强,有的软弱涣散,有的领域党组织覆盖面不广,部分党员党员意识淡化、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有些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薄,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讲原则、不负责任,言行不

一、弄虚作假,铺张浪费、奢靡享乐,个人主义突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中发生的腐败案件影响恶劣,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这些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必须引起全党警醒,抓紧加以解决。

我国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当前,我国经济正进入一个开放性发展的全新阶段,经济的调整与变动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展开。去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导致国际市场需求减弱,世界经济增速放缓。作为世界经济的一部分,我国经济不可避免地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正经受着近几年来最为严峻的挑战,外部需求持续收缩,进出口降幅较大,企业利润减少,财政收入下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国内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长期积累的体制机制矛盾更加突出。应当说,这场历史罕见的金融危机,既是一场经济挑战,也是一场政治挑战,在国家为刺激内需所采取的一系列重大举措的背景之下,党的建设与党的任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正如胡 锦涛总书记所指出的:要开展对应对金融危机、加强宏观调控尤其是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政策措施执行情况的检查,对重点建设项目实行挂牌监察,切实防止“项目上去了,干部倒下去了”的现象发生。从这个角度看,党的建设对实现扩大内需目标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当前,我国社会大局总体稳定,但由于同时受国际国内环境和主观客观因素影响,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而艰巨。世界上一些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经验证明,在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阶段,社会结构剧烈变化,利益矛盾不断增加,社会稳定问题非常突出。我国发展就已经呈现这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出现一系列新的情况和问题。特别是随着改革的深入,人民群众对政治体制改革非常关注,而各种敌对势力、心怀叵测的人、别有用心的人,都会利用这一点企图把我们搞乱。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预防、疏导和化解社会各种矛盾及冲突,发展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在检验着党的执政能力,要求我们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切实提高党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水平。

3.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正在发生历史性转变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我国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这个表述较之以往的“两个根本性转变”更加全面了。在这一背景之下,《决定》对党的建设的现状作了一个“总体适应”、但也有“不适应”“不符合”的判断。即“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同时,党内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这是进行党的自身建设改革创新的起点,即起点于解决“不适应”的问题。

要适应党所处历史方位的新转变。以新中国成立为标志,我们党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开始向一个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执政党转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从一个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执政党,开始向对外开放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执政党转变。这个历史性转变,要求全党在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乃至领导体制和领导方式上都进行相应的转变,加强党的建设,显得尤为紧迫。共产党从革命到执政,这是一个深刻的转变。因为这个转变,执政党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宗旨虽然没有变也不会变,但党的中心工作和主要目标变了,代表群众利益的方式、联系群众的方式变了。共产党从一个受到外部封闭的状态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又是一个深刻的转变。这个转变,对于中国共产党如何提升执政理念和治理方式,如何吸收其他执政党的有益经验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适应党所处复杂情况的新环境。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我们党执政以后党的建设比没有执政时党的建设面临的情况要复杂得多,在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建设比在封闭半封闭和计划经济条件下党的建设面临的情况也要复杂得多。主要体现在:一是由于党的地位和环境的变化,党的功能、目标、任务都有根本不同,这些变化,要求党必须掌握领导国家建设和管理的新知识、新本领。二是党执政以后,一方面使我们党有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条件,同时也使党面临着被权力腐蚀的危险,容易滋生脱离群众的现象,滋生贪图享受和消极腐败现象。党越是长期执政,拒腐防变的任务越是艰巨。因此,对于执政党来说,必须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三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 主义经济条件下,要求党有更高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要适应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新需要。《决定》中“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是个新的说法。“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上见到成效,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什么是科学?科学反映事物客观规律,也就是符合党的建设的规律。纵观政党政治的特点和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出,尽管政党的性质不同,作为执政党都要遵循某些共同的规律。一是民心向背律。这是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性因素。尽管共产党与西方政党的性质不同,但是其执政的基础都离不开人民大众。西方理论一般用“主权在民”的提法,我们的提法是“执政为民”。可以说,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共产党最重要最根本的执政规律。二是法定程序律。执政活动必须符合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程序。正当的程序才能产生合法效力,规范化的政治过程才能产生公众接受的结果。执政党严格遵循法定程序施政,这是执政活动获得公信力的前提,也是获得长期社会支持和群众拥护的重要条件。西方国家实行两党制或多党制,施政程序比较规范,运行比较稳定,并已形成制度;我们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但可以借鉴其中有益的、合理的东西。可以说,依宪执政、依法施政也是共产党不可或缺的执政规律。三是能力适应律。一个政党能否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取决于政党的执政能力和形象。其执政能力要能够适应外部复杂环境的挑战,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这主要体现在内政外交等政策和决策是否正确,能否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能否凝聚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保持社会稳定;其执政形象既体现在政绩上,也体现在党员和党的干部,特别是在政府中任职的党员的工作作风、道德水准、人格魅力上。可以说,执政能力建设、执政理论创新同样是共产党执政规律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科学把握执政党建设的基本经验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站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战略高度,全面总结我们党执政60年来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并用高度精炼和概括的语言表述出来,内容非常丰富,视角非常新颖,立意非常高远。既是对党的建设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提升,也是对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和发展。

1.“基本经验”的新探索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以独特的视角,探索形成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这首先是我们党在长期执政实践中,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重大课题,不断总结和运用自身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后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总结和运用党自身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总结历史经验受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诸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往往会有不同的认识角度和方法,从而得出的不同结论,总结我们党自身建设经验也是这样。大体上有总体概括和专题总结两大类:一类是总体概括,即对党的建设历史经验进行总的概括。我们党在一些关键时期总结党的历史经验都具有总体概括性质。例如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做出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等等。另一类是专题总结。即对执政党建设某个方面的具体经验进行概括总结。包括先进性建设的基本经验、理论建设的基本经验、组织建设的基本经验、作风建设的基本经验、能力建设方面的基本经验、党内民主建设的基本经验、反腐倡廉建设的基本经验、制度建设的基本经验等等。但无论是总体概括还是专题总结,都要坚持 实事求是的原则和正反比较的方法。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总结历史经验就是以此为新视角的。一是与以往历次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不同,这次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或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是从执政党建设切入的,着重分析的是执政党建设的经验,反映了我们党历史方位发生历史性转变后党的建设的时代特征和现实要求。二是这次总结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不是从执政党建设的某个单独的方面来总结,而是从执政党建设的全局来总结,涉及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各个领域,贯穿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方方面面,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党建设理论、实践和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三是这次总结历史经验,立足的是新的发展起点、直面的是新的发展形势、呼应的是新的发展要求,着力解决执政党建设需要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强调要使党的理论和实践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着力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着力提高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能力和水平,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等等,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借鉴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执政几十年的老党、大党,先后失去了政权,有的甚至走向衰亡。例如苏共垮台丧权,日本自民党丧失执政地位,东欧共产党垮台、印度国大党的经验教训、墨西哥革命制度党的经验教训等等。也有一些政党在长期执政中积累了治国理政的经验,如新加坡的人民行动党执政效果明显、威信很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各国执政党建设的经验教训完全可以借鉴,这就打破了以往那种单纯借鉴共产党经验的片面性。下面稍微作点展开:

先总结苏共垮台丧权的历史教训。人们不会忘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反动派疯狂反扑,企图把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之中。在紧急危难之际,千千万万工人、农民冒着生命危险,自动起来反击反动派,保卫布尔什维克和苏维埃政权。但是,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苏维埃政权面临着同样被颠覆的危险,却看不到人民群众起来反击,连上千万苏共党员对自己这个党将失去政权也是袖手旁观。总结这个极其深刻的历史教训,有着直接的警示作用。1989年3月,作为苏共掘墓人的叶利钦获得了89.44%的压倒多数选票,也就是说他是在选区绝大多数老百姓的拥护下,击败了苏共的正式候选人,当选为苏联人民代表。在他宣布退党后,又以压倒优势当选俄罗斯联邦总统。从叶利钦的上台可以看到,苏共的党群关系已经出现了严重危机。在苏联解体前,当时的苏联社会科学院曾进行过一次民意调查,问“苏联共产党究竟代表谁?”结果令人吃惊,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代表工人的只占4%,代表全体人民的只占7%,代表全体党员的也只占11%,而认为代表官僚、干部、机关工作人员的竟达85%。一个丧失了群众基础的执政党,其丧失政权也就不难理解了。据报道,在苏联解体,苏共解散,其财产被没收的过程中,查封者不仅没有遇到任何有组织的反抗,在有关的历史档案中,也没有发现当时哪里有工人、职员、苏共党员们自发地集合起来,去保卫自己的区委、市委和州委,或举行大规模抗议活动的记载。《苏维埃俄罗斯报》的政论家谢尔盖曾写道:“由于种种神秘不解的原因,在俄罗斯工人群众之间,酝酿了一种信念,认为摧毁苏维埃制度并放弃与苏共的团结一致将对人们有利。人们为什么会这么想?——这是一个千古之谜。目前没有谁给这个谜作了明确的解释。”其实,这个谜的谜底是十分简单的,那就是苏共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出了问题。从理论上讲,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但苏共在后来的党内生活中,则是特权横行,出现了一个高居于党员、群众之上的既得利益集团。如干部可以享受到特别发放的购货证,享受工资附加款,享受住房、交通工具、休养疗养的特殊待遇,享受不花钱的特殊服务。特别是到了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党政机关的官僚主义现象愈加严重,机构臃肿、任人唯亲、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滋生,党内开始形成了一个个“特权阶层”。这些人已不是当年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对他们来说只是口头上说说的东西,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想在他们头脑中已经淡薄。他们不以享有比一般规定的高级干部待遇还 要大得多的特权为满足,而且利用手中的权力不择手段地谋取私利,大肆侵吞国家财产。这些“特权阶层”一边讲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一边却随意作出损害主人利益的决定;一边讲代表人民的利益,一边却用尽办法攫取小集团的利益;一边讲党是无产阶级最先进的部队,一边却是党内充斥昏庸保守、以权谋私的官僚。这必然引起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必将为人民群众所抛弃。苏共失去政权教训深刻。一向以人民利益为代表的苏共,为什么会失去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跨越腐败的陷阱,特别是党内形成了一个既得利益集团,割断了与广大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关系。苏共丧权的教训说明,党群关系直接影响到党的形象和政治影响力。共产党执政的最大优势,在于党是广大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要使党的这个优势真正体现出来并不容易,如果没有一套相应的制度和机制作保证,就无法避免党和群众关系的日益疏远甚至断裂。

再探寻日本自民党丧失执政地位的深刻原因。曾成功领导日本实现战后复兴并崛起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日本自民党,从1955年建党以来的54年里,除1993年到1994年下野10个月外,基本上掌控着日本政权,成为世界范围内执政时间够长的大党老党之一。但在2009年8月3日,日本第45届国会众议院选举,最大在野党民主党取得压倒性胜利,执政党自民党败北,丧失了执政地位。自民党的这次大败绝非偶然,其中最层次的原因之一就是该党干部队伍世袭问题严重,阻碍了政治新人的流入,导致其政治机体不能与时俱进因而丧失人气。显然,这个问题就是日本自民党的致命伤。世袭政治对自民党及日本国家政治的危害日益突出。目前日本国会已经发展为“世袭的王国”。在众议院,世袭议员119人,约占478名议员的四分之一。其中自民党101人,约占该党众议员总数的三分之一。若将参议院包括在内,自民党众参两院议员38%是世袭;如果将范围缩小到小选区选出的议员,则比例更高达48%。这些数字远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不少世袭议员生于东京,长于“温室”,缺乏历练,缺少对底层社会的深入了解,缺少对国内、国际大局的把握。结果是,自民党政治家队伍整体素质下降,出现人才危机,最后导致丧失执政地位。

2.“六个坚持”的新概括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全会通过的《决定》用“六个坚持”对执政党建设的基本经验做了全面、精辟的概括和总结。即我们党在长期执政实践中,探索形成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这就是: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对这些基本经验,我们必须倍加重视、倍加珍惜,必须作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六个坚持”,贯穿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一主线,突出科学理论和思想建设的首要地位,以牢固的政治建设为核心,以坚强的组织建设为依托,以优良的作风建设为支撑,以科学的制度建设作保障,既从广义的视角强调了党的建设的思想路线、根本任务、宗旨和核心价值等,也从狭义的角度对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等内容作了阐述,形成了相互联结的有机整体。高度凝练而又非常科学地总结了我们党60年来在自身建设实践中的宝贵经验,既是对我们党长期形成的历史经验的高度概括和系统总结,又吸收了近年来我们党在执政党建设方面形成的新鲜经验,是对党的建设经验的丰富和发展、提炼和提升。

3.“突出主线”的新提升

“六个坚持”的基本经验,总结的是过去、立足的是现在、指向的是未来,既是对执政党建设实践规律性的认识,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在这一思路和这些基本原则中,最突出的提升是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主要是不断提高“五个方面的能力”:一是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要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社会经济综合评价体系;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泛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要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党领导经济工作主要是把握方向,谋求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推动立法,营造良好环境。二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坚持依法执政;要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要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三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贯彻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牢牢把握舆论导向;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优先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四是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要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要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高度重视和落实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要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更新管理经验,创新管理方式,研究社会管理规律,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建立健全社会管理格局;要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要维护社会稳定。五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要提高科学判断国际形势和进行战略思维的水平;要掌握处理国际事务的主动权;要增强同国际社会交往的本领,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加强和扩大同世界各国的交流和合作,永远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要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包括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和国防安全。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先进,无疑是先行、走在前列的意思。走在人民的前列、走在工人阶级广大群众的前列,这是党的先进性的最基本的含义,也是我们从建党以来一直确认和坚持的标准。科学发展观赋予党的先进性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历史任务,是党的先进性在当代中国最重要最具体的体现,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和衡量标准。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检验党的执政成效的标准。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衡量党及党员干部执政能力高低的重要尺度,也是衡量党及党员干部执政成效的重要标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个事关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一切主张、一切活动、一切执政行为都要围绕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来施展。要把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检验党及党员干部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标准,对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事情就全力以赴地去做,对不符合的就毫不迟疑地去改,努力使我们的各项工作都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经得起实践、历史、人民的检验。

加强党员的思想道德建设。主要应抓住三方面:一是注意私德。古人认为,个人无私德便“无以立”,无公德则“不能群”。这是有道理的。党员干部要遵守包括家庭伦理道德在内的私人生活领域里的行为准则,决不能放纵自己。有些党员干部在新形势下放松了私德方面的修养,认为这是生活“小节”,以至于有的追求腐朽的生活方式和低级趣味,沉弱于灯红酒绿,纸醉金迷,贪图享乐;有的在待人接物方面,对 上一套,对下另一套,对自己的亲朋好友只讲感情不讲原则;有的对老人不尊重,对配偶不敬,对子女不教等等。大量事实说明,一些党员干部的私德形象不好,已经给党和政府造成不良影响,成为一个必须引起注意的问题。二是遵守公德。党员干部公务繁忙,经常出现在公共场合,一言一行都为群众所关注,都从一个侧面反映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社会公德也就成为其道德修养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党员干部不仅要模范地遵守宪法所规定的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等国民公德,而且要严格遵守社会公共生活准则。广大人民群众也往往是从这些方面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道德乃至政治的评价与判断的。社会公德是社会公共关系中最起码的道德规范,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如果连最基本的道德规范都不能遵守,在道德的其它方面特别是在更高层次上也很难有好的表现。三是讲究职业道德。党员干部由于身份的特殊性,其职业道德具有双重要求:一方面,要模范遵守各自所在行业的职业道德,敬业勤业,刻苦学习业务知识,认真承担职业责任,切实履行职业义务,严格遵守职业纪律,充分体现职业风范。另一方面,由于手中掌握着人民赋予的一定权力,所以尤其要严格遵守从政道德即“官德”。党员干部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后者更为重要。党员干部的“官德”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的要求,其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全体人民谋利益,具体行为规范是“政治坚定、忠于国家、勤政为民、依法行政、务实创新、清正廉洁、团结协作、品行端正”等八个方面。领导干部必须以奉公为德,清廉为荣,谋私为耻,利己为羞的职业道德精神和道德责任,来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这样才能经受住权力关、名位关、金钱关、美色关、人情关的考验,做合格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者。

三、全面推进执政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对于党的建设,毛泽东豪迈地称之为“伟大的工程”。毛泽东同志指出,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党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是“一个光荣而又严重的任务”。回顾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可以发现,我们党在改革开放的历次紧要关头,不但没有止步不前或者退回老路,更没有走上邪路,而是能够在惊涛骇浪中“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党始终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全面推进执政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经过80多年的发展,我们党已经从诞生之时只有50多名党员发展到现在拥有7000多万党员、领导着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政权、在全国执政60年的大党。建设这样一个党,本身就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把这个新的伟大工程展开为:思想政治建设工程、党内民主建设工程、干部队伍建设工程、基层基础建设工程、优良作风建设工程和反腐倡廉建设工程等六个方面。为了便于大家记忆,我把它更通俗地表述如下:

1.“健脑工程”

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同志的头脑。强调共产党员不但要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不断地以无产阶级思想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这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大贡献。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强调思想建党依然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鲜明特色。邓小平同志就把解放思想看成是开动脑筋,即“肯动脑筋、想问题”。后来在这个基础上又深化了一步,提出了解放思想就要“换脑筋”的命题。“脑筋”是什么?“脑筋”是“想”、“思考”、“设计”与“框架”、“框子”、“角度”的统一,即是“想”和“如何想”的统一。人之所以要“换脑筋”,是因为每个人都有一个既成的“脑筋”里的框子。“换脑筋”与“开动脑筋”有明显的不同,它不仅要敢于动脑筋想问题,而且要善于动脑筋想问题;它不仅要独立思考,而且要创造性思考。解放思想之所以突出表现为“换脑筋”,就是因为“换脑筋”变换了思考的参考系,变换了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不换脑筋,许多问题束手无策,“山重水复疑无路”;换了脑筋,办法就会更多,路子就会更广阔,“柳暗花明又一村”。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党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及其所获得的实际成效,就是“换脑筋”的成果。“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针对当时仍然存在的“左”的错误,邓小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者的巨大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领导和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号召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把思想从那些被实践证明为不合乎中国实际、不合乎时代进步要求、不合乎经济和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条条框框中解放出来,重新回到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轨道。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始终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每一个重大改革步骤的推进,每一项重大改革举措的实施,都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生动地诠释和弘扬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当代中国,从“换脑筋”到“健脑工程”,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来“换脑筋”,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健脑筋”。

2.“生命工程”

就是以党内民主为党的生命,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内民主,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80多年来党内民主建设既积累了丰富经验,也有沉痛教训。就经验来说:一是要认真执行好民主集中制;二是要切实落实好党员的民主权利;三是要健全党内民主制度。除了上面这三条成功经验如果执行不好变成教训外,还有三条严重的教训:一是搞了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二是搞了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三是不注意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可见,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是何等重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以来,党内民主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党员主体地位得到重视,党内民主制度逐步建立起来,党员民主权利不断得到保障,党内政治生活走上了正常化轨道。但是党内民主建设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在实体上,党员权利缺乏保障,党内权力过于集中;在程序上,制度机制不健全。因此,推动党内民主建设,在实体上,一方面要保障和落实党员权利,这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基础和核心,没有党员权利,党内民主就是一句空话;另一方面要规范和制约党内权力,党内权力缺乏规范和制约,党内民主必然遭到破坏。在程序上,加强制度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于保障和落实党员权利、规范和制约党内权力的全过程,并在制度的具体化、可操作化、程序化、系统化、科学化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对此,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切实推进党内民主,必须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根本,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必须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

3.“素质工程”

就是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党的领导是通过各级干部来体现的,党的问题在确立了正确的理论和路线之后关键在干部,而干部的问题主要取决于干部的素质。为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着力造就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 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是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从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要求来看,现有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主要弊端仍然在于权力过分集中,而且对选人用人权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问题缺少有效解决的手段。具体表现为:一是缺乏民主化机制,干部选拔任用的关键过程缺乏透明度,群众难以参与和监督,许多地方和部门不能严格执行党委(党组)集体讨论决定干部的程序和规定,以主要领导意见为主导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如原黑龙江省绥化市委书记马德,因卖官受贿603万元而被判死缓,他就说过,他完全可以按照选拔干部的规定秩序走,但仍然可以做到想提拔谁就提拔谁。由此可见这个问题仍然非常严重。二是党委与人大的关系没有规范化、法制化,正确处理党管干部原则与人大干部任免权之间的关系无法可依,党委不尊重人大任免权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江苏省射阳县委提名刘平为县粮食局长,因其劣迹昭著,大部分人大常委都投了反对票致其未能通过县人大常委会的审议而落选,射阳县委却任命其为粮食局党组书记。对此,刘平竟得意洋洋地说:“人民不要,党要。”不久,刘平腐败问题东窗事发,被政法机关以受贿罪判刑14年,射阳县委的威信也受到严重影响。三是民主推荐范围不够宽广,基本上还是“官选官”而不是“民选官”。如河南省固始县2008年在全县范围内选拔正科级干部,最后确定的12名乡镇长,基本都是当地官员和房地产老板的子弟,有关媒体抨击这是“官二代”子承父业当新官,并指出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河南,在全国各地也已相当普遍。此外,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民主推荐的组织方式过于简单,民主推荐的程序公开度不够,民主考察参加人选的确定方法不够透明,民主考察的范围延伸不够等问题。

4.“强基工程”

就是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这是新时期党建的一个重要抓手。党员和党组织是党的一个基本单元,作为世界第一大执政党,调动和整合党的党员资源和组织资源是一个基础性的工作。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使广大党员牢记宗旨、心系群众。要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从现实情况看,党员不像党员的现象依然存在,党组织活力不够、影响力不够的问题依然存在,党员对党组织依存度下降的现象依然存在,抓党员队伍建设和党组织建设一刻也不能放松。当前,各地在党员和党组织的管理和建设上也作出了很多积极的探索,比如发动党员过“政治生日”,强化党员的党员意识;建立党内关怀机制,让党员有归属感、荣誉感;开放各类党组织资源,用统筹共建的办法来引导党建要素的流动等。现在的关键是要在维护党员的民主权力、激发基层党组织的活力上多下功夫。

5.“固本工程”

就是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马克思主义政党最大的优势就是与群众之间的密切联系,中国共产党执政之后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共产党“执政”,表面看来,反映的是党和公共权力的关系,本质上却是和党群关系密切相连的。中国共产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不管党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领导和管理面有多广,力度有多大,如果执政的结果不是密切了党群关系,而是疏远了群众,那就不能说这个党有很强的执政能力。马克思早就指出过,公共权力一旦形成,就有可能成为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党掌握了公共权力,公共权力的这种特性就会反映到执政党身上。因此,要 防止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执政党就必须善于在掌握权力、运用权力的同时,始终保持和群众的联系,这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最直接的检验。从总体上看,我们党经受住了执政考验,但也应清醒地看到,在长期执政尤其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极少数领导干部中存在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形式主义、个人主义,以权谋私、贪污腐化、违法乱纪的案件时有发生,已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据此,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党和人民事业成败。必须在全党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艰苦奋斗之风、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等等。在这些作风中,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居于核心地位,贯穿于党的作风建设的各个方面,是党的作风建设所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

6.“反腐工程”

就是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这关系到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坚决反对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必须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更有效地预防腐败,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新成效。我认为,在“反腐工程”中,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和生活情趣问题,起着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大量事实表明,如果领导干部生活作风上不检点、不正派,在道德情操上打开了缺口,出现了滑坡,那就很难做到清正廉洁。一些领导干部蜕化变质,一步步陷入违法乱纪的泥坑,往往都是从吃喝玩乐这些看似小事的地方起步的,许多都有权色交易从中作怪。

腐败官员大都生活作风不正派。我们的干部队伍总的来说是好的,兢兢业业为党的事业工作,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但确有个别领导干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不起考验,以权谋私,贪赃枉法,沦为腐败分子,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了严重损失。新华网8月5日发布消息,中国核工业集团原总经理康日新被传涉案金额高达18亿元,已被立案审查;8月7日,首都机场原董事长李培英在山东省济南市被执行死刑;中国石化集团前总经理陈同海因受贿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从查处的腐败案件来看,落马高官大多存在生活作风问题。被查处的北京市原副市长刘志华、天津市检察院原检察长李宝金,都被纪委指控“生活腐化”。62岁的海军原副司令员王守业因包养情妇而被指为“道德败坏”。国家统计局原局长邱晓华除收受不法企业主所送现金、生活腐化堕落外,还涉嫌重婚犯罪。在腐败官员名录里,省部级高官因涉嫌重婚犯罪被追究的,邱晓华是第一人。

腐败官员大都生活情趣不健康。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上疏后主,“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就是提醒后主应当远小人,尤其不应做他们的庇护者。然而,时至今日,远小人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仍然尤为重要,千万别错进了小人“圈”。事实一再告诉我们:一个人一旦进错了“圈”,被小人包围,那么他的生活情趣不可能健康。他可能被小人吹捧得晕头转向,也可能犹如一条任小人驱使的狗。举个例子:在震惊中外的江苏无锡“32亿元集资大骗局”中,有一个狗胆包天的经理谈根法。一次,他向朋友们吹自己和无锡市副市长丁浩兴的关系时,将丁看作一条狗,并以鄙夷的口气说:“我让他15分钟赶到这里,他不敢16分钟来”。朋友们对他的吹嘘将信将疑,谈根法随即打开手机,拨通了丁浩兴家里的电话。大伙对着手表计时,当指针指到14分半时,丁浩兴果然像狗一样听命而来。人们不禁要问:丁浩兴这个权倾一方的头儿,在老百姓眼里可谓名声显赫、八面威风,为什么在谈根法面前却像狗一样被吆来喝去呢?此中原因便是一个“贪”字。丁浩兴为了从谈根法口袋里讨几个钱,像狗见了骨头一样贪婪。人家给了你钱,把你当狗养着,你敢不乖乖地听命于人家吗?

要注重考察干部的“八小时之外”。如果我们要认真严肃而不是敷衍了事地考察一个官员是否廉洁称职,除了在他的工作圈里搞民意测验外,不妨也顺便了解一下他“八小时之外”的交际圈、朋友圈和娱乐圈,看看他平素多与什么人交际来往,与哪些人呼朋唤友过从甚密,经常出入哪些娱乐场所,说不定会有“意外收获”。比如说,他与夜总会的当红小姐熟稔无比,甚至有床第之欢,他和走私分子黑社会老大亲密无间,经常投桃报李,他与那些骤然暴富大发横财的不法商人称兄道弟,时不时“礼尚往来”,三天两头出入赌场、舞厅、高尔夫球场,不论到哪里都要先涮一涮、按一按、干一干,这样的官员,不查则已,一查准有问题,而且是大问题,不是贪污受贿,就是贪赃枉法,不是以权谋私,就是弄权舞弊,而且还要加上一条生活糜烂、腐化堕落。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问题,决不是一件小事,决不能认为只要工作上有成绩、有能力,生活作风和生活情趣上有点问题没关系,它不仅关系到领导干部个人的品行和形象、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而且关系到能否筑牢“反腐工程”的第一道堤坝和思想道德防线。

第二篇: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定稿)

邓小平同志在1985年9月23日《在中国~全国人民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端正党风是端正社会风气的关键。笔者认为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关键在于制度。把党的作风建设与制度建设有机地统一起来,注重从制度建设高度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这是对党的忠诚。把党的作风建设与制度建设有机地统一起来,注重从制度建设高度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这既是对党的建设长期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又是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作业建设的自觉探索。面对新世纪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解决制度建设与作风建设相统一这一历史性课题,把改革和完善党的各项制度押运到党风建设的关键位置。

一、以制度建设保证和促进作风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60年前的延安整风运动,开党的制度建设与作风建设相统一之先河。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党的历史上“左”右倾错误及其严重危害的基础上,领导全党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整风运动。这次整风运动,不仅注重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和思想解放,理清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宗派主义的思想根源,而且注重从党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干部制度方面研究问题,总结主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宗派主义的制度根源,从而有力地保证和促进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优良作风在全党的形成。正是这样一种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的高度统一,合全党面貌焕然一新,生机勃勃地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仍然十分注重党的作风建设。针对党成为执政党之后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他反复告诫全党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时刻保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在1962年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同志指出:“不论党内党外,都要有充分的民主生活,就是说,要认真实行民主集中制。”(《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291页)他认为,只有切实实行民主集中制,才能在党内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才能调动党内外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以健全的制度确保优良的作风,可以说是从延安整风到执政初期我们党在党风建设的探索中的一条重要经验。

>50年代后期直至“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党在作风建设方面出现严重问题,关键也是由于制度方面出了漏洞。“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同志对党的作风建设的总结,特别注重于制度层面。他深刻指出,党内存僚主义等等不良风气,以至使党的优良传统破坏殆尽,“不是说个人没有责任,而是说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邓小平文逊第2卷第333页)因此,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和切产推进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革履,健全干部的选举、招考、任免、考核、~、轮换制度,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不坚决改革现行制度中的弊端,过去出现过的一些严重问题今后有可能重新出现。邓小平高度重视制度改革对党的作风建设的作用,可以说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开辟了新的境界。

>在新历史条件下,江泽民同志坚持和发展了邓小平同志的注重制度建设的思想。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他指出,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包括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必须进一步改善党的领导制度和工作机制,充分发展党内民主,从制度上保证民主集中制的正确执行。他特别强调:“要通过加强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制和监督机制。关键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保证他们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今年5月31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重要讲话中,再一次精辟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即立足于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这一科学论断,是我们党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指针。

二、党风建设的任务和现状警示我们,关键在于制度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核心问题是要进一步解决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确保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围绕两大历史性课题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就是贯彻落实十五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

>“八个坚持,八个反对”,都是解决党的作风问题的,但是无论哪一个方面,都要以制度建设作为基础和保障。要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作风在全党蔚然成风,除了要切实加强全党的理论学习,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提高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回答现实问题、指导新的实践的水平和能力外,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建立和完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和各项工作制度,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注重实践、与时俱进获得制度保障,合因循守旧、不思进娶照抄照搬、本本主义受到制度制约。否则,某些制度和体制中的惰性和漏洞,就有可能阻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创新离不开制度创新,不从那些不合时宜的体制和制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不切实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制度创新,理论创新也很难有大的突破。要使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成为各级领导干部自党遵循的准则,除了要在党内经常进行党的宗旨教育和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教育外,关键在于建立健全一整套有利于促进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保持清正廉洁的权力动作制度。权力运作制度不合理、不规范,存在漏洞,就会直接诱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以权谋私等不正之风。党风建设的关键环节??发展党内民主,维护党的团结和纪律,也直接包含着制度建设因素,也需要从制度层面加以改进和加强。只有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进一

步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和工作机制,从制度上保证民主集中制的正确执行,才能在党内形成又有民主又有集中、又有自由又有纪律的生活活动局面,才能有效地抑制和防止独断专行、软弱涣散、自由主义、任人唯亲等不正之风的滋生。总之,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各个方面,都内在地包含着制度建设因素,亟需把制度建设提到关键位置上来。

>党的作风方面存在的种种突出问题,也迫切要求在作风建设中高度重视和加强制度建设。客观地讲,许多作风方面的问题,都是与某些制度、体制上的弊端密切相关的。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滋长,一些领导干部不是把功夫下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上,而是因循守旧、不思进娶照抄照搬、得过且过,这固然与理论素养和精神状态有关,但是归根到底,是由于在领导干部选拔、评价、考核过程中、民主、竞争机制还不到位,现行的干部人事制度对那些平庸者缺乏应有的制约力,可以说,这是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作风蔓延的一个根本原因。有的地方和部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盛行,弄虚作假、虚报浮夸严重,这也与现行干部选任制度的弊端有关。在一些地方和部门,选任领导干部的民主程序形同虚设,甚至根本不讲民主规则和程序,欠民群众对干部的评价很难贯彻到干部选任过程中去,这样,就容易导致干部只对上负责,而不对人民负责的问题。还有一些地方和部门,一些领导干部搞家长作风和自由主义,独断专行、软弱涣散问题较突出,这也与民主集中制的领导体制不健全、缺乏健全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的以权谋私、贪图享乐等为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现象,就更需要从制度和体制方面寻找原因,推动制约和监督的权力必将滋生~,就对的权力绝对地滋生~。以上分析警示我们,党风方面存在的种种突出问题,归根到底是与制度和体制上的问题相联系的,党风建设的关键是制度建设。

三、切实加强党和国家各项制度建设,从根本上保证和促进党的优良作风发扬光大

>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要积极推进政治体制,加强党的制度建设,这是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具有根本意义和全局意义的重大问题。在“5.31”重要讲话中;江泽民同志再次强调,必须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些重要思想,深刻指明了以制度建设促进党风建设的方向。

>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征途上,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仅表现为在理论原则上确认人民群众在民主政治中的主体地位,而且表现为以健全的政治运行机制确保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原则包括:(1)民主原则。即人民群众按照民主程序对从事政治和社会管理理的人员进行选择和监督。(2)社会原则。即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要同社会进步发展保持一致,为社会进步发展服务。(3)公开原则。即增强政治生活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严格防止公共权力被少数人滥用。(4)程序原则。即遵循选举、协商、讨论、监督、罢免的程序,使政治运行进入科学民主程序。(5)法制原则。即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上述原则的实际贯彻,也就是党和国家制度建设的实际推进,必将有力地提高党和国家的政治文明水平,从根本上保证和促进党的优良作用的形成和发展。

>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发展党内民主、充分发挥党员和各级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是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制度建设的核心内容。党内民主,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和发展党内民主生活,确保广大党员民主意愿和民主权利的实现;二是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实施党对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领导,确保广大人民群众民主意愿和民主权利的实现。这两个层面是相成、有机统一的。发展党内民主,归根到底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高度统一。江泽民同志深刻指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优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只有通过切实有效的党内民主建设,才能有力地促进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自觉地、始终如一地保持党的优良作风。

>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一是深化干部选任制度改革,努力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完善以公开、公平、竞争、择优为原则的干部选任制度,这是推进党风建设的重要环节。通过制度和体制改革,真正把人民群众的意愿贯彻到干部的选任过程中,以健全的制度和体制实现“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二是深化组织领导制度改革,完善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的民主集中制制度,这是推进党风建设的重要保证。要通过制度和体制改革,严格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切实发展党内民主,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根本上反对和防止独断专行、软弱涣散、自由主义、任人唯亲现象。三是深化权力运作制度改革,大力发展人民民主,这是推进党风建设的重要任务。通过制度和体制改革,使人民群众的意志在权力运行中真正发挥作用,从而把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置于严格有效的监督之下,保证他们正确运用权力,清正廉洁,执政为民。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既积极稳妥而又坚定不移地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制度和体制的改革,我们党就一定能够卓有成效地完成时代赋予的两大历史性课题,经受住任何挑战和考验而不断夺取新的胜利。

第三篇: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军队思想作风建设

我党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 —一谈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军队思想作风建设

今年是“十二五”时期的开局之年,也是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关键之年。完成今年的各项任务,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军队思想作风建设。

思想作风建设是我党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是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和灵魂。“修于内而形于外”。思想作风体现军队的性质和宗旨,关系军队形象和战斗力生成发展,具有重要的决定和引领作用。现在部队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党组织自身建设存在的问题,大多能从思想作风上找到根源。只有把思想作风搞端正了,才能真正树立良好学风、领导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完成新任务,把党和军队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可以说,抓住了思想作风建设,就抓住了党的作风建设的根本,抓住了军队作风建设的关键。

重视思想作风建设,是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1942年的延安整风,新中国成立前夕提出的“两个务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开展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都是生动的端正党风教育。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胡主席围绕党的作风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其中包括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模范践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为我军加强思想作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正是由于我们坚持发扬我党我军这一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才保证了部队建设的发展进步,保证了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

当前,我军建设已站在新的起点上,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无论是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推进军队建设科学发展,还是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都对思想作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现在,部队思想作风建设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不注重理论学习,思想僵化,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有的理想信念淡化,精神萎靡,贪图享乐;有的热衷于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缺乏老老实实、踏踏实实、扎扎实实的精神;有的滥用权力,以权谋私,随意插手干部使用、工程建设等敏感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不解决,势必影响部队建设的科学发展,制约战斗力的提升。各级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军队思想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思想作风建设作为党的作风建设的首要任务,作为党委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作为部队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下大力气抓紧抓好。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军队思想作风建设,就要深入学习领会胡主席关于加强思想作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军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军队高中级干部作风建设的意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重点解决好官兵反映强烈的思想作风问题。要扭住加强党性修养这个根本,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铸牢党性,用严格的党内生活锤炼党性,用经常性的先进性教育强化党性,解决好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问题。要突出党委班子和领导干部这个重点,坚持自上而下抓起,领导为部属作表率,机关为部队作表率。要坚持以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真正把那些党性原则强、作风扎实、实绩突出的干部用起来。要把严格落实制度作为重要保证,着力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切实把思想作风建设抓出成效。

在打牢思想政治根基上下功夫 ——二谈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军队思想作风建设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军队思想作风建设,必须从思想源头抓起,切实把树立和弘扬优良思想作风的根基搞扎实。

思想作风说到底是思想政治素养,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是理想信念、政治品质、思想道德的体现。思想正才能作风纯,政治强才能作风硬。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政治品质、高尚的思想道德作基础,思想作风建设就是空中楼阁;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引领,改进思想作风就是一句空话。实践证明,抓思想作风建设不打牢思想政治基础不行,打牢思想政治基础不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不行。只有从源头抓起,在打牢思想政治根基上下功夫,思想作风建设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取得扎实的成效。

党的创新理论是指导建设发展的科学指南,也是加强和改进思想作风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在打牢思想政治根基上下功夫,就要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官兵,大力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进一步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增强科学理论武装的实效性、说服力、感召力。通过理论武装,进一步打牢党员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础,提高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能力,培育科学眼光、科学精神、科学方法,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和时代要求。政治信念坚定,与党同心同德,是军队党员干部思想作风的最高政治要求。在打牢思想政治根基上下功夫,就要始终不渝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敏锐性,深刻认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客观真理性和历史必然性,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错误思潮和反动政治观点,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坚持正确立场,确保政治上绝对合格、始终过硬。要着力提高军队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持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反映了我军官兵最基本、最核心的价值观念,体现了我军优良传统、时代发展要求和官兵价值追求的高度统一。在打牢思想政治根基上下功夫,就要深入持久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适应官兵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的新特点,加强道德建设和经常性思想工作,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结合庆祝建党90周年深入开展我党我军光荣传统教育,铸牢官兵全面发展和履行使命的精神支柱,使官兵始终保持政治坚定和思想道德纯洁,使我军永远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

在从严要求从严治理上下功夫 ——三谈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军队思想作风建设

“令严方可肃军威,命重始足整纲纪”。思想作风建设也不例外。只有在从严要求上下功夫,在从严治理上见成效,才能把加强和改进思想作风建设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加强和改进思想作风建设,既要靠思想教育,又要靠制度和管理。相对于教育来说,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好的制度,可以使不良思想作风得到抑制和克服;不好的制度,则会使优良思想作风难以继承和发扬。应该说,我们许多政策制度都是很好的、管用的,关键是要维护其权威性和严肃性,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当前,部队思想作风建设上存在的问题,主要不是因为没有制度或制度不完善,而是执行不严、管理不力,失之于软、失之于宽。因此,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军队思想作风建设,必须坚决贯彻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方针,坚持严字当头,通过严制度、严纪律、严管理来培养和保持部队优良思想作风。

从严要求、从严治理,首先要严制度。要适应新的形势任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健全完善思想作风建设各项制度,形成一整套便利、管用、有约束力的制度,推进党的作风建设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要坚持党管党员、党管干部的原则和制度,强化党组织功能,严格落实党内生活制度,始终把党员干部置于党组织教育、管理、监督之下。要严格落实干部考评选拔任用制度规定,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坚决抵制和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要进一步落实思想作风建设责任制,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从严要求、从严治理,关键要严纪律。要加强组织纪律性,严肃党的纪律特别是党的政治纪律,坚决维护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的权威,确保政令军令畅通。要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大项经费使用、重大工程建设、对外有偿服务等方面的有效监督,对官兵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不正之风,对各种违规违纪问题,要敢于较真碰硬,严肃查处,坚决维护纪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真正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严要求、从严治理,还要严管理。要严格落实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抓好部队经常性管理教育,不断解决管理松懈、作风松散、纪律松弛问题。要把从严管理的要求贯穿到战备训练、政治工作、行政管理和后勤、装备建设的全过程,渗透到各个具体环节,时时处处从严要求,人人事事从严管理。要注重在艰苦严格的军事训练和遂行重大任务的实践中锤炼部队思想作风,推动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部队战斗力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在转变领导干部思想作风上下功夫 ——四谈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军队思想作风建设

“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立身”。加强和改进思想作风建设,首先要从领导干部抓起,在转变领导干部思想作风上下功夫、见成效。

领导干部是军队建设的中坚和骨干,在部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全局中地位重要、责任重大。他们的思想作风如何,不仅关系到自身的成长进步,而且关系到部队建设的科学发展,关系到战斗力的生成提高,关系到工作落实的标准和质量。特别是在新形势下,我军建设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担负的任务更加艰巨。无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还是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无论是深化和拓展军事斗争准备,还是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都对思想作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领导干部只有牢记我党我军宗旨,自觉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大兴密切联系群众、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以过硬的思想作风引导和树立良好的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带出部队的好作风、好风气,才能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一个单位风气的好坏,常常是这个单位领导的一面镜子。凡是纪律严、作风正的单位,必有一班以身作则的带头人;凡是问题多、风气差的单位,往往就差在领导干部身上。上面思想僵化,下面就因循守旧;上面急功近利,下面就弄虚作假;上面不坚持原则,下面就没有原则空气;上面以权谋私,下面就违法乱纪。这种“上梁不正下梁歪”的现象,正是一些单位作风建设收效甚微的症结所在。“屋漏在下,止之在上”。加强和改进思想作风建设,必须突出领导干部这个重点,坚持自上而下抓,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真正做到领导为部属作表率,机关为部队作表率。

在转变领导干部思想作风上下功夫,关键要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当前要突出解决党性观念不强、宗旨意识淡薄,作风飘浮、工作不实,思想僵化、因循守旧,贪图享受、奢侈浪费等问题,着力树立公道正派、真抓实干、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良好形象,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环境。要把加强党性修养作为终身课题,坚持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把心思和精力用在部队建设上,自觉摒弃私心杂念,自觉同各种歪风邪气作斗争,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端正工作指导思想,坚决反对追名逐利的短期行为、哗众取宠的表面文章、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真正做出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实绩。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决破除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把改革创新贯穿到部队建设各项工作各个环节。要牢固树立长期艰苦奋斗思想,带头弘扬艰苦朴素、艰苦创业的光荣传统,始终与基层官兵同甘共苦,坚决抵制铺张浪费、奢靡享乐之风,保持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为推进军队建设科学发展、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而不懈奋斗。

把解决问题作为重要标准 ——五谈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军队思想作风建设

提出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注重解决问题既是加强和改进思想作风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衡量思想作风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马克思说:“以往的哲学家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加强和改进思想作风建设,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衡量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的成效,不仅要看他说得怎样,更要看他做得怎样,看问题解决了没有。问题解决得越多,说明作风建设的成绩越大;问题解决得越彻底,说明作风建设的效果越明显。如果说归说,做归做,什么问题也没解决,即使其他工作做得再多,实际上也是走了过场。从某种意义上讲,解决问题的广度和深度,决定着思想作风转变的程度和进度。

一些单位思想作风建设年年讲、年年抓,但效果并不明显,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切实解决问题,而是满足于层层开会、层层表态、层层造势,把嘴上说的、纸上写的、墙上贴的等同于实际行动。应该说,这本身就是作风不正、党性不纯的表现,也是加强和改进思想作风建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能不能把解决问题作为衡量思想作风建设的重要标准,坚持在解决问题中转变思想作风,在转变思想作风中解决问题,是对各级党委、领导和机关是不是以好的作风抓作风建设的实际检验。

把解决问题作为衡量思想作风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既要有正视问题的勇气,又要有解决问题的决心。知人不易,知己更难。这里有一个全面认识自己的能力问题,也有一个严于解剖自己的勇气问题。只有正视问题,才能找准问题;只有找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每个党员干部都应自觉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认真查找思想作风上存在的薄弱环节,深入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切实拿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要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而不能四平八稳、面面俱到。对那些官兵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不正之风,对各种违规违纪问题,要敢于较真碰硬,严肃查处,让广大官兵看到改进作风带来的新气象,以思想作风的转变带动各项工作的落实,把部队的科学发展和全面建设提高到新水平。

第四篇: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

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

论 文

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和世界观的外在表现。党的作风问题的实质是党性问题,党性决定作风,作风反映党性。重视作风建设,历来是我们党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和优点。八十多年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坚持把作风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回顾我们党八十多年来的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之一;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的每一步发展和每一个胜利,都是同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取得的成绩密不可分的。对于发展中的我县来说,各方面条件都比较艰苦,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更为繁重,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显得更为重要、更为紧迫。

一、加强新形势下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重大、紧迫和长期的战略任务;

(一)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之所以说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是因为:第一,领导干部作风问题事关我们党的形象。党的形象、党的先进性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仅体现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上,而且体现在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良好作风上。领导干部的作风好,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就好,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就高,凝聚力和号召力就强,党的执政基础就稳固。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第二,领导干部作风问题事关社会和谐建设。建设“和谐社会”,良好的社会风气是重要的前提和基础。而要有良好的社会风气,很重要的是必须有良好的党风、政风。党风、政风对社会风气具有重要的带动和示范作用。党风正则干群和,干群和则社会稳。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只要我们党的作风完全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我们学。党外有这种不良风气的人,只要他们是善良的,就会跟我们学,改正他们的错误,这样就会影响全民族。”领导干部如果作风不好,不但不能带领各族干部群众去构建“和谐社会”,反而会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甚至激化社会矛盾。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第三,领导干部作风问题事关我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实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性跨越,需要全县上下共同团结奋斗。其中,各级领导干部作为党和国家的骨干力量,其作风如何,影响极为重要。各级领导干部如果有良好的作风,就能够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与我县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制定切合本地实际的发展战略和工作思路,并意气风发地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去工作、去奋斗,创造出真正经得起实践、群众、历史检验的政绩,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断缩小同全国发达省份的差距。第四,领导干部作风问题事关领导干部个人的成长和进步。领导干部的作风,反映了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政治品质和道德境界。良好的作风具有扬善抑恶的重要作用,是领导干部抵御消极腐败现象、保持清正廉洁的重要保障;不好的作风则是一种腐蚀剂,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消极腐败的助推器。分析近年来我县查处的一些腐败案件,不少人违纪违法都是从作风上放松要求、出现问题开始的。领导干部一旦在作风上放松要求,就会降低甚至丧失拒腐防变的能力,就会解除反腐倡廉的思想武装,最终滑入腐败堕落的深渊。因此,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要守住底线,防止出问题,避免滑入腐败堕落的深渊,首先就要始终注意加强作风建设,及早发现和解决作风方面存在的苗头性问题,防微杜渐,警钟长鸣,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二)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县各县领导干部的作风是好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建设与我县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是相适应的,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在总体上适应的同时,也有不少不相适应的地方,在总体较好的同时还有不少突出的问题。我县一些领导干部身上存在的突出的作风问题主要是:有的不重视理论学习,习惯于按老办法、老思路处理问题,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的水平不高,用新办法解决复杂问题和化解矛盾的本领不强;有的工作标准低、“幸福”指数高,自我加压不够,不下苦功夫调查研究,不下真功夫扎实工作,甚至当官不作为、拿钱不干活;有的缺乏事业心、责任感,对工作推三阻

四、不敢负责,办事效率低,工作质量不高,致使“慢件”拖成“急件”,“易事”拖成“难事”;有的不了解实际情况,不关心群众疾苦,工作不深入、责任不到位,往往对群众迫切需要解决而又能够解决的问题也久拖不决,致使一些小问题酿成大问题,甚至引发一些群体性上访事件;有的作风不务实,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有的铺张浪费、贪图享受,整天忙于迎来送往,吃喝玩乐、挥霍公款,甚至赌博;有的民主作风差,独断专行,听不得不同意见;有的以权谋私,利用权力和职务影响违反规定入股小煤窑等矿产资源开发,甚至滥用职权,在国有企业重组改制以及国有产权交易中侵吞国有资产等等。这些问题和现象,虽然只存在于少数部门和单位、少数干部中,有的还只是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但其消极影响不可低估。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下决心解决这些问题,绝不能任其蔓延下去。

(三)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现在,我们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的历史方位的深刻变化和党所肩负的历史重任,决定了加强作风建设是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必须长期面对的重大考验和永恒课题。主要体现在:一是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环境、条件的变化,再加上我们在干部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不足,一些领导干部放松世界观改造,经不住名利权位和金钱美色的考验等,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扎扎实实、坚持不懈地推进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二是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时期、不同历史阶段,我们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不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内容和要求也就必然各不相同。必须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抓好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明确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总的要求和目标任务,对抓什么、怎样抓,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标,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三是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把阶段性治理和长期性要求结合起来,不断巩固和深化,不可操之过急、急于求成。要针对每一个阶段的重点问题、影响发展的突出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好,力求取得阶段性成果。四是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领导干部存在的作风问题,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有些作风问题往往与社会、政治、经济等一些深层次问题交织在一起,涉及方方面面、上上下下。推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必须结合党的思想、组织、制度建设一起抓,结合党纪、政纪、法纪建设一起抓,结合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建设一起抓,结合反腐倡廉工作一起抓,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把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

二、进一步烈的忧患意识、公仆意识和节俭增强忧患意识;

(一)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意识是一种清醒的预见意识和防范意识,是一种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只有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和不懈的奋斗精神,才能正确认清形势、认识差距,应对挑战、奋斗不止。增强忧患意识,一是要清醒地看到我们在发展中存在的巨大差距。这些年来,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县总体实力、综合竞争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但由于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县经济社会总体上仍然比较落后,不仅同全国发达省份比有很大差距,即使同西部其他省份比差距也不小。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落后而无动于衷、安于现状,小进则满、小富即安,甚至不富也安。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大力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坚决克服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的思想,为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而苦干实干。二是要清醒地看到我们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是我县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抓住了将会成为黄金发展期。但同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机遇是需要条件的,是需要我们去努力才能抓住的,而挑战则是客观存在的。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竞争日益激烈,市场、人才、资源等方面的竞争方兴未艾。由于我区是一个欠发达、欠开发省份,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的困难更多,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总体上处于劣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因此,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真正做到“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积极应对挑战,努力缩小同发达地区的差距。三是要清醒地看到领导干部思想、作风、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存在的不适应性。要改变欠发达、欠开发的状况,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在于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能力和素质。对我县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能力和素质,我们既要看到总体上是好的,但又要看到与我们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还有较大的不适应性。特别是作为我们领导干部个人,更要清醒地看到自身的差距,看到存在的不适应性,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抓紧利用一切机会来提高自己、增长才干,切不可自我感觉良好,对工作应付对付。

(二)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加强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为人民服务,做人民公仆,这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首要问题。一个领导干部如果能够保持强烈的公仆意识,那么就会时时处处为人民群众利益着想,就能够摆正自己同人民群众的位臵,其作风就会比较端正;否则,其作风就会出问题。增强公仆意识,一是要树立“人民至上”的理念。领导干部的权力、责任和义务,归结为一句话,就是为人民服务,做人民公仆。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地位观,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政治上代表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为了群众,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二是要切实改善民生。关注民生、重视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目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还比较落后,农村还有绝对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城市还有大量的困难群众,解决民生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重要、更为紧迫。要坚持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妥善安排好贫困地区、困难企业等困难群众的就业问题,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三是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群众工作,注重从源头上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努力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在出台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措施时,既要考虑使多数人受益,又要考虑得到多数人认可,防止因决策不当引发矛盾。

(三)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大量事实表明,一些领导干部生活作风不正派、生活情趣不健康,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往往都是由于节俭意识淡薄所造成的。因此,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节俭既是一种生活习惯,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状态,不仅关系领导干部的个人品行和形象,而且关系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因而绝不是小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不能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始终保持强烈的节俭意识,经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对每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是一个很现实的考验。联系我县实际,增强节俭意识,一方面,在生活上要提倡节俭。我们有少数领导干部,存在用公款进行高消费、大吃大喝、讲排场、比阔气等现象。这种情况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保持正派的生活作风和健康的生活情趣,努力营造崇尚节俭的浓厚氛围、形成艰苦奋斗的良好风尚。要进一步规范职务消费,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另一方面,在发展上要注重节约。必须把节约的理念贯穿于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千方百计保住青山绿水,严格控制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项目,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发展路子,决不能以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危及人民生命健康为代价来谋求经济一时的发展。

三、扎实开展机关作风教育整顿活动,为加快我县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开展作风教育整顿活动,是巩固和扩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是实现领导干部作风进一步好转的重要途径,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我们要通过开展机关作风教育整顿活动,全面加强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建设,更好地为发展服务、为基层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第一,要着力发挥领导的表率作用。作风建设的成效如何,领导是关键。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从解决自身作风建设的突出问题抓起,用良好的作风来抓好这次作风教育整顿活动。在作风建设方面,凡是要求下级机关做到的,上级机关首先要做到;凡是要求领导班子成员做到的,主要负责人首先要做到;凡是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做到的,领导干部首先要做到。要加强宣传和引导,多形式、多途径地宣传开展作风教育整顿活动的目的、意义和要求。

第二,要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开展作风教育整顿活动,重在解决问题。要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突出解决什么问题。要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抓起,让广大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要及时把领导班子建设的重点转到思想政治建设上来,注意把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作为干部教育培训和监督管理的重要内容,确保新班子从一开始就有新气象、新形象。今年,各级领导班子的民主生活会要把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作为主题,对照要求,深入查找不足,认真加以整改。

第三,要着力完善工作机制。开展作风建设,既要解决突出问题,又要建立长效机制。各级党委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检机关和组织部门综合协调、其他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切实做到一级管好一级,一级带动一级,层层抓落实,把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要抓好对干部作风建设的检查考核,把开展作风建设的情况作为评选先进和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

第四,要着力抓好落实。开展作风教育整顿活动,贵在落实。各地区、各部门都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各项规定和措施,制定各自活动方案,突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把狠抓落实、确保取得实效贯穿整个活动的始终,切不可图形式、走过场、做表面文章。要加强监督检查,组建巡视组,抽调身体健康、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带队,加强检查和指导。对在作风教育整顿活动中领导不力、敷衍塞责、弄虚作假,机关作风问题严重、群众意见大的单位和部门,要严肃查究。

作者姓名:姜 桂 娥

工作单位:贺兰县劳动就业服务局

职 务:局 长

通讯地址:贺兰县劳动就业服务局(县文广楼四楼)

联系电话:8080801

二○○九年五月十八日

第五篇: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员教育工作与党的纯洁性建设

新形势下改进党员教育工作增强党的纯洁性建设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党员教育在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确保党的纯洁性建设的重要保证。改革已经深水区,面临世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少数党员出现了信仰危机、脱离群众、生活腐败等一系列影响党的纯洁性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等的战斗力和公信力。本文创新党员教育的形式、建立党员教育的长效机制以及吐故纳新机制等措施以期保持党的纯洁性。

一、党员教育与党的建设纯洁性的关系

二、世情、党情的深刻变化

市场经济

对外开放

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

信仰危机 价值观念

密切联系群众

反腐倡廉

三、新形势下如何通过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工作增强党员纯洁性建设

1、教育要形成长效机制

2、进出机制

3、要与要切合实际,真正做到密切联系群众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是实践党的纯洁性建设的主体。党员教育是我们基层组织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在党的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提高党员队伍素质,确报党的纯洁性的重要保证。党的纯洁性建设对马克思主义政党而言,是指全党及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性信念、性质和宗旨,坚持党的组织原则与组织纪律,维护党的团结与统一,坚决反对腐败和不正之风,永葆共产党的政治本色与行为底线。与马克思主义政党特点、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整体布局相对应,党的纯洁性表现在思想理论、组织队伍、行为作风、公权私用、道德品质等各个方面。

新形势下世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首先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带来了“唯金钱论”和“一切向钱看”的观念,导致了少部分党员价值观念的扭曲,政治信仰飘忽不定,权力观偏移或异化;经济全球化,各种文化思潮的传播,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广大党员干部,导致思想观念、政治立场和生活作风发生变化。其次,由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在革命战争年代,政治上入党有随时牺牲的可能,而现在入党,有少数党员是为了以后的发展或者为了获取利益,存在着入党动机的问题;在革命战争年代,帮助群众搞生产,服务群众,群众就会满意,现在我们是执政党如何密切联系群众,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使改革开放的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是摆在党的建设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大指出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大危险,要求全党要增加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正是因为在思想纯洁方面,少数党员出现了信仰危机,不信马列信鬼神;组织纯洁方面,虽然我们拥有八千多万党员,但是有的党员组织、纪律性差,个别党员入党动机不纯。作风纯洁方面,少数党员缺乏对群众的感情,脱离群众,忘记了群众,只对上负责而不对下负责。清正廉洁方面,不封党员,生活奢侈,作风败坏。虽然上述现象只是少数党员的行为,但是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党,如果有百分之一这样的党员,就会出现八十多万不合格的党员,不仅削弱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更会破坏党的形象,削弱党的公信力,动摇党的执政基础,必须切实加以解决。

新形势下必须通过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来增强党的纯洁性。

一、创新形式,增强党员教育的灵活性。组织党员参观革命遗址、纪念馆,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到革命老区进行

现场教学,使党员在现场了解党史,感受革命战争年代老一辈革命家以及人民群众为了革命胜利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加强党员的思想认识,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充分利用警示教育基地、廉政教育示范基地等进行党纪国法教育。

二、党员教育要建立长效机制。不能仅是在党员积极分子培训时进行教育,而是制定每年的教育计划,定期对党员进行教育。同时也应借助手机、网络、宣传板等手段时刻告诫共产党员保持纯洁性。比如针对腐败的警示教育,去监狱或看守所时,通过犯罪分子的献身说法,确实给党员很大的触动,但时间久了可能就淡忘了。

四、完善吐故纳新机制。吐故纳新机制是教育功能和惩戒手段的有机统一。一些地方和单位的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不够,重视发展党员的数量,忽视党员把关不严、出口不畅。要“敞开”出口,对入党动机不纯、问题党员进行教育挽救,将彻底丧失革命意志和蜕化变质分子清除出党。

下载全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改进新形势下干部队伍作风建设

    改进新形势下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改进新形势下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努力实现领导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这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的党的建设的......

    新形势下改进和完善党管媒体的方法

    新形势下改进和完善党管媒体的方法 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党管媒体,是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根本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方面,关系党的执政地位,关系事业的兴衰成败,......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5篇)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乡人大副主席 徐子明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

    如何改进和加强新形势下警察公共关系建设

    如何改进和加强新形势下警察公共关系建设 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塑造新时期警察良好形象,是“二十公”会议确定的一项重要内容,几年来,各级公安机关为改善警察公共关系采取了一系列......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 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 在市直机关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培训班上的讲话 各位老同志们、各位支部书记: 今天,市直机关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委员、在......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我党建设的新任务

    ——软件工程系 新形势党建设的新任务制定人:余建立 班级:软开1005班 2011年4月26日 1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我党建设的新任务 摘要: 自我党建党89年,新中国建国61年,改革开放3......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干部作风建设(精选)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干部作风建设 党员干部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成败。近几年来,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大多数干部的作风是好的或比较好的。但......

    全面加强和改进企业党的作风建设 党建党委[合集]

    全面加强和改进企业党的作风建设 认真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 全面加强和改进企业党的作风建设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