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原理归纳——唯物论

时间:2019-05-15 02:30: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哲学原理归纳——唯物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哲学原理归纳——唯物论》。

第一篇:哲学原理归纳——唯物论

哲学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部分

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2.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就能够体会到规律的积极意义。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3)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第二篇:唯物论知识点

(辩证)唯物论

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1)一切从实际出发(2)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党的指导思想、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工作计划之间的关系,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于基本国情;说明社会主义既是物质的富有,也是精神的富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说明各地在发展经济,在制定政策时须从本地实际出发。

2.规律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变或消灭规律,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承认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在各项工程、宏观调控等工作中,要按规律办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说明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根本点,正是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才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说明当前存在的环境问题是由于人们没有遵从客观规律的结果。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2>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人类各项成功的活动都是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合。如农业的发展、工业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消灭病虫害、防治SARS、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卫星成功发射科学上探索发现、各种工程的兴建等等;说明在当前存在的各种问题是人们在发挥主观能动性没有遵守客观规律的结果

第三篇:唯物论的学习体会

唯物论的学习体会

唯物辩证法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是辩证法思想发展的高级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的统一整体;辩证规律是物质世界自己运动的规律;主观辩证法或辩证的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人类思维中的反映。是最全面、最丰富、最深刻的发展学说。它包括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等一系列基本范畴,而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它是宇宙观,又是认识论和方法论。

通过一个学期的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逐渐发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是唯物论。用唯物论看世界最大的好处是简单明了,它对物质以外的东西认为是第二性的,是物质的产物。它讲究客观地认识世界,认识自然和人类社会,承认世界统一于物质,承认世界是按自己的客观规律运动发展的。但是与其他哲学体系一样,以唯物论看世界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

那么我们有必要在探讨唯物论之前首先弄清楚什么是唯物论。唯物论,是一种哲学思想。这种哲学思想认为在意识与物质之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也就是物质出于对物质的反应。基本观点概括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唯物主义最基本的思想就在于承认物质与意识相区分,在我们的意识之外存在着一个物质世界,这个物质世界先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物质决定意识,对意识起终极决定作用的是物质。简单地说,只要承认对意识起终极决定作用的是物质,这就是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又有机械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区别,机械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由各个个体组成的,如同各种机械零件组成一个大机器,不会变化;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永远处于运动与变化之中,是互相影响,互相关联的。机械唯物论的代表人物是费尔巴哈,辨证唯物论的代表是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

唯物辩证法包含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等范畴。在部分国家的宣传材料以及中高等教育的哲学课程中对于唯物辩证法有如下的描述:“由于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是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本身抽象出来的,因而它们既是客观事物本身运动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是认识的普遍规律,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唯物辩证法不是一种僵死的体系,它随人类的实践运动的发展,不断有新的含义、新的范畴、规律产生出来。”

在哲学上除了唯物,还有另外一种思想与之对应那就是唯心。唯心主义是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之一,与唯物主义对立的理论体系。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精神、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即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的哲学派别。旧译观念论。蒙昧时代的灵魂不死的观念和万物有灵的观点,隐含着精神可以脱离物质的臆想,是唯心主义的萌芽,哲学唯心主义是在生产力的发展造成了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剥削阶级中的一部分人有闲暇专门从事智力活动的时候产生的。唯心主义可以区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基本类型:主观唯心主义的特征,是虚构出某种脱离物质、脱离人的肉体的“自我”,并把它当成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的特征,是虚构某种脱离物质、脱离任何个人的“客观”精神,并把它当成万物的创造者。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者都把虚构的脱离物质的意识当作现实世界的本原,在这一根本点上是一致的,两者在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内部也往往互相混杂或交错。

唯物论和唯心论的主要分歧则在于思维和存在哪个是第一性。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而唯心主义则是主张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那么我们正确区分二者之间的关系的标准就是看它们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知识理解,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不同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通过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我也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这两个哲学基本问题可以得以解决,而且进一步科学地指明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它讲究客观地认识世界,认识自然和人类社会。承认世界统一于物质,承认世界是按自己的客观规律运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马克思注意物质观给我们认清世界的本源和形成指明了一条光明之路。

纵观历史,人类因片面的威信唯心主义而犯下的过错,它虚构某种脱离物质、脱离任何个人的“客观”精神,并把它当成万物的创造者,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深切的苦难。在中国,西周时代的天命观是具有初步理论色彩的客观唯心主义。汉代董仲舒的神学目的论是系统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他认为“天”是“百神之大君”,“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三纲五常的封建秩序是“天”有意志有目的安排的。魏晋玄学把神秘的精神实体作为万物的本原。王弼认为“万物皆由道而生”,而“道”是“无状无象,无声无响,故能无所不通,无所不往”的独立存在的精神。宋代的朱熹认为“理”是天地万物的创造主,“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在阶级社会中,唯心主义中的一些理论则为统治阶级所利用。它规定哲学家概括现实和利用思想资料的倾向。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唯心主义的基本出发点是把精神、意识说成物质、自然界的本原,从根本上颠倒了世界的本来面貌,因而是与宗教同样谬误的世界观。有的唯心主义本身就是精制了的采取理论形态的宗教教义;有的唯心主义虽然对宗教采取回避的、存疑的甚至反对的态度,但就其理论实质来说仍与宗教相通。因而就有了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对人民百姓宣传自己是真命天子的歪理,宣传这一切皆由天定,从而达到让人民感到无力反抗的目的,而自己则可以继续这种统治。

人类通过世代的实践和科学的发展,都证明了唯物主义的正确性和唯心主义的荒谬性。

掌握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为我们理解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为我们认识社会提供了辩证法原则,而且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我们对社会发展、社会管理规律的认识和运用能力。我们既要反对那种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自然、社会、思维等领域提供一个万能公式的“哲学万能论”,也要反对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失去价值的“哲学无用论”。当今社会变化越来越快,社会互动越来越频繁,社会组织越来越复杂,更要求我们大学生具有越来越高的社会组织和管理能力。

江泽民同志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和成果,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改造世界,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历史重担则是由我们,当今的大学生来承担的。当今社会变化越来越快,社会互动越来越频繁,社会组织越来越复杂,更要求我们大学生具有越来越高的社会组织和管理能力。所以学习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对帮助我们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有很大帮助,这些对于我们将来的发展有着莫大的意义。

在校园的中惬意、浪漫了几年的我们,终究会走出象牙塔,跌进这个复杂、快节奏的社会,每天在这个充满金钱、利益的“江湖”中面对各种矛盾、处理各种关系。工作、学习、生活的各种问题接踵而至,疲于应付的大脑如果不能将它们完全搞定,就会引发更多的问题出现,于是,恶性循环产生了。此时,我们是多么希望有一双洞穿一切的慧眼呀!透过虚假的外在现象直见本质,或是持一柄降妖除魔的利剑,一切困难迎刃而解。其实,我们最最需要的那双慧眼、那柄利剑就在我们身边——那就是哲学——确切的说就是我们一直认为最没实际应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四篇: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以前就有唯物主义、有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 为人名服务、与时俱进、共产主义

所谓原理是指:①概念的含义

②概念之间的关系

③理论意义或方法论意义

在答题时有两个答法: 【① ② ③】或【① ③】 物质 = 客观 = 客观实在 = 客观存在 辩证法:全面、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片面、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

恩格斯的物质定义: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一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意识的含义: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 = 先有物质后产生意识且物质生意识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 意识是人独有的 = 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 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否认物质犯唯心主义错误 否认运动犯形而上学错误 运动 = 变化 = 过程

运动的含义: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运动,就它被理解为存在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化起直到思维。否认相对静止犯相对主义诡辩论错误 实践最大的特点是创造性

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 意识在内容上客观在形式上主观 本原:世界万物有他产生最后复归于他。

唯心主义的错误有:否认客观、实践 第二章

(一)唯物论总结

五观:物质观(4)、意识观(5+15)、运动观(6.1+6.2)、时空观(6.3)、规律观(14)五系:物质和意识的的辩证关系(8)

实践与人的辩证关系(10)

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11-12)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16)

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辩证关系(18)两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7)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13)一原理:世界物质统一原理(9)

第二章

(二)唯物辩证法总结

一个核心:对立统一规律

实质与核心(25)

两个特征:普遍联系(的特征19-20)与永恒发展(的特征21-22-23)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26--30)

质量互变规律(31-32)

否定之否定规律(33-34-35)

辩证思维(认识)四对方法(39):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五队范畴(24【1--5】):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现象和本质、内容和形式

六个环节:5对范畴 + 整体与部分(事务联系和发展的6个环基本节)主客统一:唯物辩证法是主客观辩证法的统一 增强能力:学习辩证法的目的是增强辩证思维能力

第三章 认识论总结

认识论的前提:区分主客体(1-2-3)

认识论的基础:实践(4-5)

认识论的本质: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6-7-8)

认识论的过程:两次飞跃,无限反复(9-10-11-12-13-14)

认识论的结果:真理与谬误(15-16)

认识论的标准:实践(17-18)

认识论的好坏:价值(19-20-21-22)

认识论的实践与认识的统一:自由(23-28)

第四章 唯物史观总结(1-2-3-4-5)

一个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1--4)两对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运动规律(5---8)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运动规律(9---12)三对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特性(13---16)

统一性和多样性(14)

必然性和选择性(15)

并进性和曲折性(16)四个群众史观的基本观点(28---37)

社会历史由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构成(29)

人的本质 = 劳动 + 社会关系(30)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31-32-33)

杰出人物或历史人物对社会发展起特殊作用(34---37)五个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17-18)

阶级斗争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19-20-21)

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22-23)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动力(24)

科技看成是历史的有力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25-26-27)

第五章、第六章合起来构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懂得四个一,学会三个二。手中就有钱,有钱就投资。资本十三论,政经就搞懂。懂得四个一:

一个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决定(5)

一个规律:价值规律(8)

一个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9)一个理论: 学会三个二:

二经济: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1-2)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3)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4)手中就有钱:货币(6-7)资本十三论:

劳动商品论(15-16)

生产两重性论(18-19)

不变可变资本论(22)

资本积累论(27-28-31)

资本循环论(32)

资本周转论

(33)

资本主义工资论(35)

平均利润论(36)

资本主义政治文化论(40---44)

剩余价值论(20---26)有机构成论(28-30)社会再生产论(34)

矛盾危机论(38-39)

第五篇:高中政治哲学原理

一、辩证唯物主义:(1辩证唯物论 5.3 P183.9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教材 P30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主要应用于:世界是神创的、人创的,或是物质的。符合:天地和气,万物自生;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违背:心外无物;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 寂”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 求是。

主要应用于:根据客观实际决定主观意识或行动(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原理(教材 P38-40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不仅能反映事 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意 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B.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 丧失斗志。

主要应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各种民族精神 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意志坚强的人克服重重困难走向 成功的例子。

4.规律客观性、普遍性原理(教材 P33(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一旦违 背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主要应用于:分析说明人类改造自然受到惩罚:违背自然规律改造自然的现象 或出现自然灾害如海啸、地震等体现的道理。分析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等或违 法经济规律的各种行为等。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 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于人类。

主要应用于:如国家重大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如青藏铁路、神舟七号等(3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一、辩证唯物主义:(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教材 P44(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 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真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推动作用,错误的认识对 实践有阻碍作用

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教材 P47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求把 握真理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主要应用于:用于正确的认识随历史条件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完善。3.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教材 P48-49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 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与时俱 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一、辩证唯物主义:(3唯物辩证法(一唯物辩证法 :联系的观点(教材 P54-56 1.联系普遍性原理

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客观性原理

联系是客观的。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3.联系多样性原理

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 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教材 P58(1整体居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功能状态 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要求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寻求最优 目标,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主要应用于: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两个大局;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维护中央权威,反对地方保护主义;反对民族分裂势力, 实现祖国统一;坚持集体主义。

(2部分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变化,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 能起决定作用。

要求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5.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教材 P58-59 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求我们掌握系统 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 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整体功能不是 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二唯物辩证法 :发展的观点 1.发展普遍性原理(教材 P63 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 的灭亡。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2.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原理(教材 P64 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要求我 们既要对前途充满信心,又要最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勇敢地接受挫折和挑战。应用于:分析说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确看待前进中的困难和挫折;祖国 的和平统一大业;中美关系;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山重水复疑 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量变与质变的统一辩证关系原理(教材 P65-66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达到 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要求我们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 件。抓住机遇,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主要应用:水滴石穿;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态, 起于垒土;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 小而不为;适可而止;过犹不及;物极必反。我国的载人航天经历了从神舟一

号到神舟七号的发展过程,将来还有„„;嫦娥系列工程。星星之火,可以燎 原;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三唯物辩证法 :矛盾的观点 1.矛盾原理(教材 P67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主要应用于:分析说明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德治和法治的关系;几个“两手抓”。

2.矛盾统一性原理(教材 P68 双方相互依赖、互为前提,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主要应用于:失败是成功之母;多难兴邦;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矛盾的普遍性原理(教材 P69 矛盾具有普遍性,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勇于揭露 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4.矛盾的特殊性原理(教材 P70 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主要应用于:分析说明万物莫不相异;对症下药、量体裁衣;世界上没有两片 完全相同的树叶;对任何事物的个性分析

5.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教材 P71-7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 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主要应用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学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抓典型”工作方法。

6.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原理(教材 P72-73 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主要 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 , 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要求我们着 重抓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的认识方法。

主要应用于:如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 生产力;反对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主次;牵牛要牵牛鼻子;射人先射马,擒 贼先擒王;工作要做到点子上,好钢要用到刀刃上。

关键词:抓重点、关键、中心

7.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关系原理(教材 P72-73 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 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 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我们分清主、支流,抓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 统一。

主要应用于:分析说明金无赤足,人无完人;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对党的现 状的分析;对各种形势的分析;对某个事物性质的分析(定性分析等。关键词:形势、大局、方向、主流、主体、性质、本质

(四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1、辨证否定观原理(教材 P75-76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联系的环节。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实质就是“扬弃”。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主要应用于:取其精华 , 去其糟粕 , 创新意识;革故鼎新;推陈出新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教材 P77 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辩证法的 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主要应用于:用于分析创新

3、创新的作用: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 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 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二、历史唯物主义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教材 P86-88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 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主要应用于:分析说明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建立健全社会诚信体系;社会主义 荣辱观;民族精神的产生及作用。

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教材 P88-92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 产力发展状况时,对生产力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 况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2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 经济基础状况时,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状况时, 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促进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当上层建筑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

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教材 92-95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 造者,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求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主要应用于:分析说明以人为本;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弱势群体、下岗职工、农民工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 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4.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教材 P98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人生道路的 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主要应用于:分析说明先进人物的价值选择、贪官污吏的堕落人生;“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是正确的价值取向;集体主义价值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

5.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依据:(教材 P102

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 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6.人生价值(教材 P102-106(1人的价值在于奉献

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这就要求我们 对个人的价值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2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①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A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 不息的精神。B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C需要有坚定 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主要应用于:为国争光、为国作贡献的事迹;先进人物的人生价值。

面对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突出矛盾,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酝 酿 14年的燃油税方案征求意见稿终于出台。专家指出,实行燃油税改革,既反 映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变化和企业生产成本,又考虑国内市场供求关系的价格形 成机制;有利于抑制燃油的不合理消费,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可 持续发展。

结合材料,请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说明国家推行燃油税改革的必要性。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国当前的能源紧张 和能源浪费严重的现状要求我们实施燃油税改革,来抑制不合理消费,实现科 学发展。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 观事物的发展。推行燃油税改革,可以有效理顺税费关系,促进汽车厂家研制 节能技术。

③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施燃 油税改革有利于理顺税费关系,促进汽车厂家研制节能技术,是按经济规律办 事的表现。

④国家推行燃油税改革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有机结合。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反映了社会主义 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 特点。它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的社会存 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所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然反映我国社 会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就体现 了这一点。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和智力支持”就体现了这一点。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主体是人、动 力是人,目的也是为了人,追求的是人类自身的健康发展,并以此促进经济的 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回答,企业应如何保证食品药品安全?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 发展起促进作用。企业要树立正确的生产经营意识,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维 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企业在 生产经营过程中,应自觉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③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 作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这要求我们树立正确有价值观。企业要树立正确价值观,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一、五年来(注:党的十五大以来到党的十六大召开的五年 ,我们在改革发展 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必须清醒地 看到,我们工作中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

(1体现矛盾的观点。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报告既看到了五年来在各个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也清醒地看到了存在的 困难和问题就体现了这一哲理。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 社会生产力。同时,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 , 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要求 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为经济建设为中心”体现了着重

把握主要矛盾。同时,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体 现了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 社会生产力。

(1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为经济建设为中心”体现了着重 把握主要矛盾的体现。

四、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和落后的 标准,而主要应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 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的贡献。

1、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 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和落后的标准,而主要应看„„”这部分论述就反 映了这一点。

2、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 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 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政治上的先进与落 后,主要应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

高中物理、化学等课程向我们介绍了很多大胆精彩的猜想、精确控制的实 验、正确有效的定律。然而,科学探索充满了失败、挫折和不测。如,诺贝尔

为发明安全炸药,多次身受重伤;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和“哥伦比亚” 号先后发生爆炸和解体,多名宇航员殉难;中学数学教师欧姆发现的电阻定律 长期得不到德

国权威们的承认;修道院教士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被一些权威抵制 达 34年之久,正是人类的孜孜以求,终使科技成果层出不穷。

结合材料, 分析人类科学探索的历程是如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①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 物的灭亡。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人类探索科学的历程就是科学发展和人 类不断进步的过程。

②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要支持新事物,促使 其成长,又要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接受考验。人类科学探索不可能一帆风 顺,科学蒙难是科学发展曲折性的表现。

③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 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人 类科学探索的历程充满了失败、挫折和不测,但由于人类的孜孜以求,科技成 果层出不穷,就体现了这一点。

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及时总结实践经验,提出并丰富和 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 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 七大报告反思了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环境污染的代价,强调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 相处关系,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 华。

分析说明我们党对文明建设的探索过程体现的认识论道理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 程中及时总结经验,提出并丰富发展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现了这一 点。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动力。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③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真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推动作用,要发挥科学理 论的指导作用。每一次理论的发展都推动着社会主义蓬勃发展。

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我们要把握真理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文明 建设必须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不断的丰富、发展和完善。

⑤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要与时俱进,开拓 创新,在实践中发现和发展真理。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基础上 又提出生态文明,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2008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经济减速对我国的影响加深,我国财税政策进行 了适时调整,释放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强烈信号,并逐步形成“结 构性减税”的基调(结构性减税是针对特定税种、基于特定目的而实行的减税, 是“有增有减,结构性调整”的一种税制改革方案。结合材料,分析“结构性 减税”政策确立的哲学依据。

①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 的变化针对特定税种、基于特定目的而实行结构性减税;②意识有能动作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实行结 构性减税政策,是意识能动作用的体现,有利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 目标的实现;③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求我们掌 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实行结构性减税,将构成 整体的各个部分进行优化组合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根据下述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1: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 2l 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 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 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 物种退化。

(1结合材料 1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题。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 坏性利用自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与人类没有重视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 用的联系有直接关系。

②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地球生态系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联系。生态问题的出现警示人们要 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必须从事物客观联系中把握事物,不能肆意掠夺、破坏自然,无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③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一切以时 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千差万别,人们往往从短期利益出 发,只看到直接的、表面的、眼前的联系,忽视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 这加剧了地球生态环境的危机。典型题目 材料一 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民生问题持续关注,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 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材料二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 编列的 2008 中央财政预算有关民生投入的 “清单” : ——用于教育的投入由去年的 1076 亿元增加到 1562 亿元,增长 45.1%,占财 政支出的比重由 2007 年的 9.4%提高到 11.83%。——医疗卫生事业安排预算 832 亿元,比上年增加 167 亿元,增长 25.2%,占 财政 支出的比重由 2007 年的 5.8%提高到 6.3%。——为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将投入 2762 亿元,比上年增加 458 亿元,增长 24.2%,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 2007 年的 20.12%提高到 20.91%。这些实实在在的投入,使人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以至于人们将今年的中 央财政预算称为“民生财政”。运用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原理,说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的关系。

(1)整体与部分是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与改善民 生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2)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 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 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 和的理想效果。要把改善民生置于社会建设的全局中,统筹兼顾,合理安排。(3)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 16 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 整体的发展。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重点,对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关键作用。17

下载哲学原理归纳——唯物论word格式文档
下载哲学原理归纳——唯物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二篇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 哲学: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世界观是方法论的根据,二者是相互统一的。 二、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问题,也就是物质和......

    哲学原理材料

    1. 群处守住嘴,独处守住心 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2. 人生旅途上,横竖都是路,苦辣酸甜都要尝。任何经历都是一种积累,经历的多生命有长度,经历的广生命有厚度。经历险......

    唯物论复习教学案例

    《唯物论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其中一部分,是《生活与哲学》中的重点问题之一。特别是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读后感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后,对于事物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有些感触。因为人的有机体需要能量输入,所以人要吃饭。要吃饭,那是“必然”的;吃什么饭,什么时......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读后感李国志10外语3班61 读完这本书后,哲学这个神圣而又抽象的名词在我的脑海里渐渐清晰了起来。哲学使人深刻。它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是揭示事物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读后感

    当我们在怎样看待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著作时,各人都有一套自己个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方式,而且每人对于同样的话语也有不尽相同的理解。通过学习阅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这个神圣......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学习心得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学习心得 矛盾的手法分析三违、辩证的观点完善自己 记得去年在5101N工作面盯班遇见了王书记,他当时问我一个问题是杜绝三违我们井下能不能生产,当时我......

    成语的哲学原理.

    成语的哲学原理 1、“按图索骥”的哲学启示是( A 要继承前人经验,不能割断历史 B 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 C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D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