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留置导尿管所致泌尿系感染预防控制
留置导尿管所致泌尿系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尿路感染(UTI)是第二位常见医院感染类型,75%~80%与留置导尿管相关。为有效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特制定以下控制措施:
一、插管前准备与插管时的措施 1.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得使用;
3.根据年龄、性别、尿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口径、类型。通常成年男性选16F,女性选14F;
4.规范手卫生和戴手套的程序;
5.常规的消毒方法:用0.1%的新洁尔灭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程序如下:
男性: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注意洗净包皮及冠状沟。 女性:先清洗外阴,其原则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然后清洗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每一个棉球不能重复使用; 6.插管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动作要轻柔,避免尿道粘膜损伤; 7.对留置导尿患者,应采用密闭式引流系统。
二、插管后的预防措施
1.保持尿液引流系统通畅和完整,不要轻易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 2.如要留取尿标本,可从集尿袋采集,但此标本不得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
3.导尿管不慎脱落或导尿管密闭系统被破坏,需要更换导尿管; 4.疑似导尿管阻塞应更换导管,不得冲洗;
5.保持尿道口清洁,日常用肥皂和水保持清洁即可,但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以后还需消毒;
6.患者洗澡或擦身时要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要把导管浸入水中;
7.不主张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来预防泌尿道感染;
8.悬垂集尿袋,不可高于膀胱水平,并及时清空袋中尿液; 9.长期留置导尿管病人,定期更换导尿管(1次/2周)和集尿袋(2次/周); 10.疑似出现尿路感染而需要抗菌药物治疗前,应先更换导尿管; 11.每天评价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
三、其他预防措施
1.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宣教;
2.定期公布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UTI)的发生率。
第二篇:留置导尿管预防感染措施
自贡七**医院
预防与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措施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是医院感染中最常见的感染类型。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方面和导尿管臵入与维护方面。患者方面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免疫力和其他健康状况等。导尿管臵入与维护方面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导尿管留臵时间、导尿管臵入方法、导尿管护理质量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等。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方式主要为逆行性感染。
一、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定义及诊断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主要是指患者留臵导尿管后,或者拔除导尿管48小时内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
临床诊断: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者有下腹触痛、肾区叩痛,伴有或不伴有发热,并且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插导尿管者应当结合尿培养。
病原学诊断: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一)清洁中段尿或者导尿留取尿液(非留臵导尿)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5cfu/ml。(二)耻骨联合上膀胱穿刺留取尿液培养的细菌菌落数≥103cfu/ml。
(三)新鲜尿液标本经离心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在每30个视野中有半数视野见到细菌。
(四)经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有尿路感染证据的。患者虽然没有症状,但在1周内有内镜检查或导尿管臵入,尿液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5cfu/ml,应当诊断为无症状性菌尿症。
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医务人员应当接受关于无菌技术、导尿操作、留臵导尿管的维护以及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的培训和教育,熟练掌握相关操作规程。
1、臵管前。
(1)严格掌握留臵导尿管的适应征,避免不必要的留臵导尿。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实施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措施。
(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立即更换导尿包。
(3)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大小、材质的导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
(4)对留臵导尿管的患者,应当采用密闭式引流装臵。(5)告知患者留臵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臵管后的注意事项。
2.臵管时。
(1)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后,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
(2)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臵导尿管,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3)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操作无污染。
(4)按导尿操作要求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用0.5%碘伏消毒剂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一次只能使用一个棉球,不得重复使用。男性:先协助患者洗净包皮及冠状沟,然后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女性:先按照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
(5)导尿管插入深度适宜,男性20-22cm,女性4-6cm,插入后,向水囊注入10—15毫升无菌水,轻拉尿管以确认尿管固定稳妥,不会脱出,避免损伤尿道。
(6)臵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应当重新更换尿管。
3.臵管后。
(1)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
(2)保持尿液引流装臵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
(3)应当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
(4)留取小量尿标本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时,应当消毒导尿管远端后,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标本送检。在符合“留臵导尿管所致尿路感染”诊断标准时,应及时获得治疗,72小时无效则需重复病原学检查;(5)不应当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
(6)应当保持尿道口清洁,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留臵导尿管期间,应当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口。
(7)患者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当把导管浸入水中。
(8)长期留臵导尿管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若导尿管阻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臵导尿装臵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
(9)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应当及时更换导尿管,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
(10)每天评估留臵导尿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时尽早拔除导尿管,尽可能缩短留臵导尿管时间。
(11)对长期留臵导尿管的患者,拔除导尿管时,应当训练膀胱功能。
(12)医护人员在维护导尿管时,要严格执行手卫生。(13)有完整的操作、观察与处臵记录;
自贡七**医院院感科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第三篇:制定预防留置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的制度与预防措施
制定预防留置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的制度
1、严格掌握导尿和留置导尿的适应症,除非有强烈指征,否则应尽量避免插尿管。医务人员在进行导尿是应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操作或护理前后均应洗手或用消毒剂擦手;插管时戴无菌手套,插管前,使用消毒剂消毒会阴。选择适合于尿道腔内径的导尿管(男性以F16号导尿管为宜),留置导尿管者应选择二腔或三枪硅胶气囊导尿管,尽可能避免过去常用的橡胶导尿管。应限制导尿的持续时间,尽量避免长期留置导尿管。
2、导尿应妥善固定,防止滑动,每日应采用碘伏清洗尿道外口。
3、自导尿管引流至储尿袋,应使用一次性密闭式集尿系统,除因梗阻需要冲洗外,任何时候均不宜任意将引流导管与导尿管脱离;若需冲洗,可采取密闭式装置,切勿使用开口玻璃输液瓶。
4、应保持引流管系统自由流动,无论病人处于何种体位,引流管道的任何部位的位置不能高于膀胱水平,避免导尿管和收集导管扭转,规律排空集尿袋内尿液,定期更换集尿袋。
5、引流管道不宜太长,以病人翻身不致拉扯太紧或接头脱落为宜。导尿管和引流管及集尿袋均为一次性使用,不宜重复使用。
6、封闭式引流系统连接尿道内留置导管已成为常规措施,尿路感染已有下降趋势。
7、尽量避免尿道留置导尿管,替代导尿管措施有(1)阴茎套导尿管;(2)趾骨上插管;(3)尿道内支架管;(4)尿道改造;(5)减少尿尿管的应用。
留置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措施
留置导尿是目前治疗排尿困难的主要手段。但在医院尿路感染中与导管有关的菌尿症可达37.3%~56.0%,是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随着留置导尿时间的延长,菌尿阳性率逐日增加,从第2日的11.1%上升至第10日的100%。因此探讨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的预防措施已成为我们护理人员所关注与研究的问题,现探讨如下。
1、严格掌握导尿指征、缩短留置尿管的时间。
树立插入尿管就会引起感染的观念,不能用留置导尿解决尿失禁和记出入量的问题。对于尿失禁者应了解尿失禁原因,重视心理护理,耐心训练患者排尿。不能自行排尿时,女性尿失禁患者用尿不湿,男性患者采用男性尿袋或加长塑料袋接尿。对已留置导尿的患者,注意训练自主排尿功能,采用个体化放尿方法,根据患者尿意和膀胱充盈度来决定放尿时间,尽早恢复膀胱收缩功能,缩短留置导尿时间。
2、选择合适的尿管,插入动作要轻柔
目前广泛采用气囊硅胶尿管,对粘膜刺激小,气囊的内固定也避免了胶布外固定易污染及固定不牢的缺点。一般情况下每月更换1次。气囊导尿管的头部到气囊的距离为4~6cm,再将气囊完全送入膀胱,必须见尿后将尿管插入6cm以上,再慢慢往回拉,这样气囊才不会因插入过浅而损伤尿道。在确定气囊完全送入膀胱时,根据患者情况一般注入10~20ml生理盐水,方能防止尿管脱出和尿漏。
3、保持尿道口相对无菌
导尿前先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会阴部,再用0.05%碘伏消毒尿道口两遍,然后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进行导尿。留置导尿后,每天用0.05%碘伏或0.1%新洁尔灭消毒外阴及尿道口周围2次,每次大便后及时清洗会阴及擦洗尿道口,保持尿道清洁无菌。
4、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无菌操作
进行尿管护理时,操作要认真,特别是固定导管的左手必须保持无菌,绝不能接触消毒后的皮肤,保证见尿后再插入尿道的尿管绝对无菌。避免表皮细菌的带入,造成尿道口内的感染。
5、保持引流尿液通畅
随时注意观察尿液颜色、尿量,注意避免尿管、引流管弯曲受压,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和集尿袋的位置切忌高于膀胱,发生尿道口污染后,应进行早期局部治疗,防止细菌逆行感染。一般不主张进行膀胱冲洗,以保持导尿系统通畅及更好的密闭性。冲洗膀胱无防感染的作用,相反增加了感染的可能。
6、留置导尿管时间的选择
随着置管时间的延长,尿路感染发生率增加。留置时间与尿路感染发生成正相关关系。原因是长期导尿患者更换导尿管破坏了系统的密闭性,为细菌感染提供了机会。因此如须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在正常饮食之外,24h饮水量应>300ml,以改善留置导尿所致的菌尿状态。
7、拔管时间的选择
为预防拔管后病人出现尿潴留,对留置导尿病人拔管时间进行研究,结果提示膀胱充盈时拔管比空虚时拔管优越,利于患者自行排尿的尽早恢复,可减少尿管的复插率,对预防院内泌尿系统感染有积极的意义。
总之,导尿是引起医院尿路感染的直接因素。预防尿路感染的最好办法是严格掌握导尿指征,尽量不插尿管。留置导尿后严格执行无菌技术,进行尿管护理,尽量缩短留置导尿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才能使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的发生率降至最低水平。
第四篇:留置导尿管预防尿路感染标准操作规程
留置导尿管预防尿路感染标准操作规程(SOP)
一、留置导尿管过程中的感染预防措施
1、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得使用。
3、根据年龄、性别、尿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口径、类型。通常男性使用16F,女性使用14F。
4、规范手卫生和戴手套的程序。
5、清洗或擦洗外阴后常规消毒导尿口及其周围皮肤黏膜。
6、插管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动作要轻柔,避免尿道粘膜损伤。
7、对留置导尿管患者,要采用密闭式引流系统。
二、留置导尿管期间的感染预防措施
1、保持尿液引流系统通畅和完整,不要轻易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一般情况下不易行膀胱冲洗。
2、如要留取尿标本,可从集尿袋采集,但此标本不得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
3、导尿管不慎脱落和导尿管密闭系统被破坏时,需要及时更换导尿管。
4、疑似导尿管堵塞应更换导尿管,不得冲洗。
5、保持尿道口清洁,每日尿道口擦拭消毒2次,被大便污染者必须及时清洁后,再行消毒。
6、患者洗澡或擦身时要注意对导管的保护,避免将导尿管浸入水中。
7、悬垂集尿袋,不可高于膀胱水平,且要按无菌原则及时排空尿袋。
8、长期留置导尿管者,一般每3天更换一次尿袋,如采用抗反流尿袋,可每周更换一次,如尿液混浊或呈血性尿液必须每天更换尿袋1次,注明更换时间。更换尿袋及放尿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操作前后或给两个患者操作之间应进行
手卫生。放尿时应使用清洁容器;尿液排放口不可触及容器。若戴手套者,其前后应进行手卫生处置,每次操作后应更换手套。
9、长期留置导尿管者,普通导尿管每2周更换一次,硅胶材质导尿管每月更换1次,或遵医嘱更换尿管。
10、疑似出现尿路感染而需要抗菌药物治疗前,应先更换导尿管。
11、每天评估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
三、导尿技术操作流程
导尿目的:(1)收集无菌尿标本做细菌培养;(2)协助诊断;(3)盆腔内器官术前、全麻术前排空膀胱,避免术中损伤;(4)为尿潴留病人排出尿液,减轻痛苦;(5)昏迷、尿失禁或会阴部损伤病人留置尿管,保持局部清洁、干燥;(6)抢救休克或危重病人时,留置尿管监测肾脏功能。
1、核对医嘱,准确无误。
2、评估:(1)患者自理能力、合作程度及耐受力。(2)患者病情、意识、膀胱充度、会阴部皮肤黏膜情况。(3)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注意事项、配合方法。
3、准备:(1)护士准备 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2)用物准备 治疗盘:无菌导尿包(弯盘、治疗碗、镊子2把、棉球、消毒液、无菌手套、纱布、洞巾、血管钳、润滑剂、标本容器、气囊导尿管);防水垫,另备会阴擦洗或冲洗用物。(3)环境准备 安静、整洁、隔帘遮挡。
4、操作步骤
(1).操作者洗手,按需将用物准备齐全,携至病人床旁,核对病人,并做好解释,以取得配合。关好门窗,调节室温,防止病人着凉,必要时用屏风遮挡病人。戴帽子、口罩。帮病人脱去,对侧裤腿,盖在近侧腿部上方,对侧腿用盖被遮盖,协助病人取屈膝仰卧位,两腿略外展,暴露外阴。将中单置于病人臀下,弯盘置于病人外阴旁。
(2).清洁外阴:打开外阴消毒包,将治疗碗置病人会阴处,操作者左手戴手套,右手持血管钳夹取消毒棉球由外向内、自上而下,消毒阴阜、大阴唇,以左 2
手分开大阴唇,同样顺序消毒小阴唇和尿道外口,最后一个棉球从尿道外口消毒至肛门部。
(3).消毒外阴:打开导尿包,戴无菌手套、铺洞巾,使洞巾和无菌导尿包布内层形成一无菌区,检查尿管气囊有无漏气并润滑前端至囊后4-6cm后置于治疗碗内备用,取碗盘置于会阴处。左手分开并固定小阴唇,自尿道外口开始由内向外、自上而下依次消毒尿道外口及双侧小阴唇,最后再次消毒尿道口。
(4).插导尿管:嘱病人张口呼吸,右手用无菌镊子夹住涂以无菌液状石蜡的导尿管端3~5cm处缓缓插入尿道,插入尿道6~8cm,见尿液流出后,再插入 2cm左右,根据导尿管上注明的气囊容积向气囊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轻拉导尿管有阻力感,即证实导尿管已固定于膀胱内。根据导尿的目的导出尿液或于集尿袋连接。
(5).询问病人感受,协助病人穿好裤子,取舒适卧位,整理用物。操作者洗手,做好记录。
四、注意事项
1、用物必须严格消毒灭菌,并按无菌操作进行,以防感染。
2、导尿管如误入阴道,应更换导尿管后重新插入。
3、选择光滑和粗细适宜的导尿管,插管动作应轻慢,以免损伤尿道粘膜。
4、若膀胱高度膨胀,病员又极度衰弱时,第一次放尿不应超过1000亳升。因大量放尿,可导致腹腔内压力突然降低,大量血液滞留在腹腔血管内,引起血压突然下降,产生虚脱。另外,膀胱突然减压,可引起膀胱粘膜急剧充血,发生血尿。
5、留置导尿管期间应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导管受压、扭曲、牵拉、堵塞等,每日给予会阴擦洗,并定期更换尿管及尿袋。
第五篇: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留置导尿管相关性感染制度
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留置导尿管相关性感染制度 1.一般性措施,包括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和呼吸机及其附属品消毒制度,手部清 洁,戴手套和穿隔离衣,洗必泰口腔护理,深静脉导管处更换贴膜,会阴部清洗,避免长时间留置静脉导管和尿管等。
2.留置深静脉导管:置管时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操作要求,包括戴口罩、帽子、铺设大无菌单、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前洗手或酒精擦手。权衡利弊后选择合适的穿刺点,成人尽可能选择锁骨下静脉。建议2%洗必泰消毒穿刺点皮肤。更换穿刺点敷料的间隔时间,建议无菌纱布为2d,专用贴膜可达7d,但敷料出现潮湿、松动、沾污时应更换。对无菌操作不严的紧急置管,应在48h内更换导管,选择另一穿刺点。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时,应考虑拔除导管,但不要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导管。由经过培训且经验丰富的人员负责留置导管的日常护理。每天评估能否拔除导管。
3.留置导尿: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插管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轻柔,减少粘膜损伤。对留置导尿病人,采用密闭式引流系统。不主张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来预防泌尿道感染。悬垂集尿袋,不可高于膀胱水平。保持尿液引流系统的完整性,不要轻易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保持尿道口清洁,日常用肥皂和水保持清洁即可,但大便失禁的病人清洁以后还需消毒。每天评估能否拔除导尿管。
4.对于机械通气患者,预防应激性溃疡,避免胃过度扩张,避免长时间留置经鼻 胃管,应用教习的营养管路和空肠营养。
5.保持患者半卧位(30度-40度),按时翻身、拍背。
6.避免经鼻气管插管,维持合适的新昂压力和持续声门下吸引。
7.定期的呼吸机设备的清洁,避免不必要频繁更换呼吸机管路,避免过度镇静,每日间断唤醒,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尽早脱机。
8.尽早肠内营养,改善患者营养、免疫状态,维持患者血糖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