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现场检查》授课提纲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现场检查》授课提纲
授课人:祝行发
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是指国家法律授权的各级安全生产行政管理部门,以国家的名义并运用国家权力,对生产、经营单位及有关机关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和执行安全生产法规、政策的情况依法进行监督检查。
一、安全检查工作的主要任务:
1、检查督促用人单位依法、依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2、指导用人单位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3、宣传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4、检查生产、施工、储存、运输等作业现场人、机环境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5、有针对性的提出消除不安全因素的措施、建议。
6、责令用人单位,按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二、安全生产检查程序:
1、检查准备:
①.确定检查对象和检查内容。②.查阅、熟悉有关法规和标准。
③.了解检查对象的工艺流程,安全生产职业危害的基本情况。④.编写安全检查表或检查提纲。(省局下发的检查表)
2、听取用人单位对执行法律、法规及标准以及对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的情况汇报。同时可以查阅用人单位,检查、教育、隐患整改等记录,伤亡事故、特作管理、设备管理等台帐。
3、现场检查:①.查管理制度。
②.查制度落实情况。
③.查各类安全记录、表格填写。
④.查现场安全状况。
4、根据检查出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5、发出整改指令书。指令书内容:隐患名称、违反的法规、限期整改的时限等。
6、对隐患整改情况的复查,到时限后进行复查。整改到位可恢复生产和使用。
三、安全检查的种类:
1、一般性检查:是对企业日常生产活动的一般性检查(常规检查)。
2、季节性检查:春季防雷防汛检查,夏季防暑降温检查,冬季防寒检查,干燥季节防火检查等。
3、节假日检查。
4、专项检查:在检查中可根据需要进行各专项检查,如:特种设备检查;电气专项检查;“三同时”情况检查;劳动防护用品检查;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检查;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检 2
查;职业危害情况检查;伤亡事故调查处理情况检查;重大事故隐患整改和重大危险源监控情况检查。
5、综合性检查:全面检查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
四、检查的主要内容:
1、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立和落实情况:
(一)各级领导的安全生产职责:
如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规定,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职责有: ①.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②.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③.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④.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⑤.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⑥.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二)职能部门的安全生产职责:
①.生产、技术部门:在编制生产计划,设计,工程扩、改建中应有安全生产内容。
②.财务部门:按有关规定提取安措经费,确保安措经费开支合理。③.基建部门:检查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资格,督促其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④.劳人部门(办公室):审查有关从业人员素质,总结、协调安全生产事项。
⑤.供应部:采购供应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设备、器材、物资等。
(三)安全生产专职机构职责: ①.综合管理协调企业安全生产工作。②.安全检查、事故调查处理。
③.安全教育、特种设备、防护用品管理。④.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贯彻和监督落实。
(四)个人的安全生产职责:除执行操作规程,还有如负责某台设备,某个环节的安全监控,发现事故预兆及时报告、处理等职责。
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制定情况:各项安全管理都应有规章制度,如特作、教育、检查、特设、防护用品、动火等,都应建立制度。操作规程就是每个作业岗位都必须有自己的操作规程。
3、安全生产经费的投入情况,应有计划按比例投入,不能缩减安措经费的投入。
4、安全生产教育的落实情况: ①.三级安全教育。
②.经常性安全教育活动。③.特作人员安全教育。④.复工和调换岗位教育。
⑤.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资格教育。⑥.上级布置的各项宣传教育活动。
5、安全检查及隐患整改情况: ①.查检查记录。(厂、车间)
②.查隐患整改情况,是否有通知单并有反馈。③.有无建立档案或通报全厂(单位)。
6、查特作作业人员管理情况:
特种人员包括:电工、焊工、起重工、架子工、厂内机动车驾驶员等。
①.查是否100%持证上岗。
②.是否进行了专门培训和本厂结合实际的经常性培训。③.特作人员的档案建立,及事故的记录。
7、伤亡事故处理情况的检查:
①.伤亡事故的统计报告情况。(查档案记录)
②.发生了伤亡事故是不是按“四不放过”原则进行调查处理。(事故原因没有调查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没有受到查处不放过;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到位不放过)③.事故的结案情况:进行批复、通报、处理情况结果。
8、建设项目“三同时”检查: ①.近期有没有新建、扩建、改建项目。②.项目是否通过了“三同时”审查程序。
③.初步设计的安全设施(有关安全专篇):竣工时是否通过“三同时”审查验收,办理了审查验收手续。
9、工业企业工作现场和设备的检查:
(一)作业场所安全检查:
①.操作人员违章现象:违反操作规程,不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做于本职工作无关且影响安全的事、串岗等,特作人员是否持证上岗。
②.环境的检查:地面平坦清洁,不能有油污,防滑,绊倒,不应有非正常的沟、坑、孔、洞。
③.设备、设施检查:机床,设备周围应有必要空间,通道,间距符合要求。
④.工件和原材料检查:工具、工件、成品、未成品及原材料堆放应整齐,不宜过高。
⑤.其他方面检查:作业场所照明应符合有关要求。登高作业2米以上,应有防护措施和个人防护用品,危险场所有明确的安全标志及楼梯、栏杆是否达标。
(二)机械设备:
①.动力设备:电动机,砂轮等有无防触及转动部位措施(防护罩,围栏)
②.金属切削:作业人员有无防碰伤、割伤、扎伤、烫伤、触电和眼被打伤措施。
③.冲压设备:有无防止冲伤手指措施,操作自动化,取件机械化。④.起重机械:属特种生产设备,有无通过检验取得使用证,操作人员是否持证上岗,钢丝绳、吊钩是否有大损伤,这类事故是较多的。
⑤.铸造:有无防高温灼伤,物体打击,毒物中毒措施,应加强通风。
⑥.锻造:有无防噪声、振动、崩伤等措施,采取个人防护。
(三)电气安全:
①.电气设备和线路的绝缘,屏护,间距是否符合要求。②.设备和线路上是否装设了触电保安器。
③.电气设备的外壳是否进行了保护接地,接零措施。④.防雷措施和警示标志是否齐全。
⑤.是否配备了必要的安全用具:绝缘棒、垫、靴、手套等。
(四)防火、防爆:
①.易燃、易爆物品与周边的距离。②.易燃、易爆场所的安全标志是否醒目。③.易燃、易爆禁烟,禁火措施执行情况。④.易爆场所的电气设备和照明是否是防爆型。⑤.消防器材配备和防雷设施的完好情况。
(五)职业卫生:
①.生产性粉尘的消除情况(除尘装置是否完好,通风是否良好)。②.工业毒物的消除情况(密闭、通风等)。③.个人防护用品的佩戴情况。
④.工业噪声的危害情况,一般工业企业生产车间不能超过85dB。⑤.高温及振动的防护情况(局部降温,减少作业时间,进行隔离等措施)。
10、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检查:
(一)查五防措施:
①.防高坠措施:脚手架搭设,封闭或安全网挂设情况,防护用品佩戴。
②.防坍塌措施:机坑,脚手架、升降机架等。③.防触电措施:临时线路,潜水泵,电焊作业等。
④.防物体打击措施:关键查有无乱抛建筑垃圾,职工戴安全帽。⑤.防机械伤害措施:主要是升降机,水泥搅拌机等。
(二)八查:
一查资质:企业安全资质,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作人员资格。
二查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配置,按照安全生产法,高位行业必须有机构和人员。三查责任制落实。
四查用电安全:主要是否有“三相五线”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
五查机械安全:起重机械,搅拌机,焊机,手持式电动工具。六查高处作业与脚手架安全,重点做好“三宝,四口,五临边”检查。
“三宝”: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
“四口”:预留洞口、电梯井口、通道口、楼梯口。
“五临边”:楼面临边、屋面临边、阳台临边、升降口临边、基坑临边。
七查:基坑支护安全,按规定用钢材支护的不能用竹子支围护。八查:现场协调管理:主要是几家在一个工地施工,要进行协调。
11、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的检查。
危化企业除具备上述工业企业市场场所具备的安全条件之外还应做好以下几项检查。
①.易燃易爆场所建筑物,如厂房,仓库等,从建筑材料到型式均应满足要求,门应向外开等。
②.危险化学品的存储:场所符合储存要求;物品要分类储存;进出库要检查验收;堆、码、垫盖要符合要求。
③.工艺参数的安全控制:温度控制,压力控制,投料控制,流量液位控制,跑、冒、滴、漏控制。
④.火源的控制和消除:明火,摩擦、撞击,电气火花,静电。⑤.现场操作危害控制:隔离 封闭生产;通风 减少空气中粉尘及有毒气体含量;个人防护 穿戴防护用品。
12、非煤矿山的检查。
除上述管理制度的检查外,现场主要检查内容有:
①.顶板管理:采场台阶太高,顶帮暴露面积太大,顶板支护及放顶时间不当。
②.地面和井下水害:地上水库等能否引起透水。
③.爆破器材和爆破作业的安全管理:炸药库领药及各项管理;人员违章操作。
④.粉尘及有毒有害气体:加强通风;加强个人防护;采用湿式作业;使用机械装运矿石等。
⑤.机械和电气安全管理:提升设备的管理,防飞车等事故发生;电气接地,装漏电保护器,采用安全电压。
⑥.露天开采的边坡管理:边坡不能太陡,最硬石最大坡不能超过70度;高度超过20米应分层开采,分层高度6米,台阶宽2米,注意松石处理。
五、安全检查的要求:
1、到生产现场安全检查的要求:
①.按照检查表的内容和标准逐项进行检查。②.有量化标准要求的内容应使用相应工具测量判定。③.对检查表以外发现的安全生产问题进行记录。④.随机询问现场人员安全情况。
⑤.专项听取职工关于现场安全与职业健康情况的反映。
2、查阅有关文件和记录:
①.查阅记载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重要文件、技术标准等执行情况的资料。
②.查阅单位印发安全生产文件,会议纪要、规章制度等。③.查阅单位有关安全生产奖罚、安全投入等账目情况。④.查阅单位其他有关安全生产日报、记录。
⑤.查阅重大隐患排查和整改记录。
3、现场抽样查证或演练的要求: ①.抽样查证特殊工种持证上岗情况。
②.抽样查证职工安全操作和安全生产知识掌握情况。③.抽样查证安全设备、设施的完好程度或有效期。④.抽样查证设备、设施检验与检修记录。⑤.抽样查证事故救援预案及演练记录。
4、安全生产检查活动的控制要求: ①.按照检查计划进行检查。②.突出检查重点。③.检查项目体现全面性。
④.检查工作着重识别事故隐患,查找存在的问题,督促整改。⑤.检查组内部成员及时沟通,统一对事故隐患定性意见。⑥.注意发现先进典型,好的管理方法和经验。
5、对事故隐患和对存在安全生产问题进行处置的要求: ①.及时明确地向被检查单位指出其存在的事故隐患和问题。②.帮助被检查单位深入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
③.下达《事故隐患整改意见书》明确提出对事故隐患进行整改的要求。
④.对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有关规定的违法事实进行处罚时,按相应法定程序办理。
⑤.要求被检查单位制定整改措施,按期整改,并将事故隐患整改结果及时报告。
第二篇:安全生产现场监督检查管理规定
安全生产现场监督检查管理规定
一、总则
1.1 为了加强我公司的安全生产,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和职业病危害,保障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与职业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特制定本规定。
1.2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对我国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现场监督检查管理。
1.3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1.4 机械制造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人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相关负责人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责。集团公司对其所属子公司(含全资和控股子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负管理责任。
二、安全保障
2.1 机械制造企业必须遵守有关安全生产、职业健康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强制性标准。
2.2 机械制造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完善各工种、岗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2.3、机械制造企业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所需的资金投入,由企业主要负责人予以保证,并对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2.3.1机械制造企业应当建立安全生产费用制度,并按照国家规定标准足额提取安全生产费用,专项用于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职业病危害预防和治理;安全生产技术改造;安全设备设施、安全监控系统投入或者更新;安全生产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培训;职业健康监护;安全生产检查、检测、检验、论证和评价;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安全生产应急器材、设备、设施配备和应急演练等。安全生产费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成本中列支。
2.4、机械制造企业应当建立安全生产费用、预防和治理职业病危害等费用使用台账,准确记录提取、使用等情况。
2.5、机械制造企业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应当设置独立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不少于从业人员2%比例且不少于2人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且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应当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且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2.5.1、机械制造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或者委托具有国家规定资质条件的安全生产专业服务机构选派注册安全工程师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技术服务。
2.5.2、机械制造企业依照前款规定委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的,保证安全生产的责任仍由本单位负责。
2.5.3机械制造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与本企业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并经具备相应资质的培训机构培训合格,取得相应的培训合格证书。机械制造企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具备机械制造或安全工程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和三年以上机械制造、安全生产相关工作经历。企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享受不低于相当类别管理岗位的待遇。
2.6、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2.7、机械制造企业应当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纳入本单位工作计划,依据有关规定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了解有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熟悉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并建立档案,记录教育培训、考核情况。
2.7.1、机械制造企业在岗的班组长每年应当接受不少于24学时的安全培训。2.7.2、机械制造企业对新招从业人员,应当在其上岗前进行公司(厂)、车间(职能部门)和班组三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岗前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对调整工作岗位、离岗半年以上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应当进行转岗或者复工培训,复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对每名从业人员应当每年进行再培训,安全生产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8学时;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时,应当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2.8、机械制造企业使用劳务派遣人员的,应当遵守《劳动合同法》中有关劳务派遣的相关规定,并按照本规定第十条的要求,对劳务派遣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2.8.1、机械制造企业接受未就业人员见习、实习的,应当与见习、实习人员签订见习、实习协议,明确见习、实习的期限、岗位职责、待遇和双方的权利义务等,为见习、实习人员办理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按照本规定第十条的要求,对见习、实习人员进行公司(厂)、车间(职能部门)和班组三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不合格者,不得安排上岗见习、实习。见习、实习人员不得单独作业。2.9机械制造企业应当执行国家关于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和职业健康“三同时”的有关规定,保证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符合有关安全生产、职业健康法律、法规、规章和强制性标准的规定。安全设施和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2.11、机械制造企业应当开展危险源辨识工作,对辨识出的各类危险源登记建档,定期检测、评估和监控,确保危险源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对于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应当将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2.12、机械制造企业与从业人员订立(或者变更)的劳动合同,应当载明有关保障从业人员劳动安全、防止职业病危害的事项。因采用固定格式合同而未能满足本条款的,应当要求企业签订补充合同。
2.12.1、机械制造企业应当将其安全生产状况、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和职业病危害因素、防范及应急措施等如实告知从业人员,不得隐瞒或欺骗。
2.13、机械制造企业应当对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从业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为其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从业人员需要时,企业应当如实、无偿提供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在所提供的复制件上签章。2.13.1、职业健康检查发现职业病病人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的,机械制造企业应当及时报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
2.14、机械制造企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从业人员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患有与所从事作业相关的职业病(包括疑似职业病)的,应当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
2.15、机械制造企业应当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开展日常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档案,准确记录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发现重大隐患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编制重大隐患报告,及时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不得瞒报、谎报或者拖延。
2.15.1、机械制造企业应当按规定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送隐患排查治理书面统计分析表。
2.15.2机械制造企业隐患排查治理记录,应当按照档案管理有关规定保存。
2.16、机械制造企业在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2.16.1、重大隐患治理工作完成后,机械制造企业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重大隐患治理效果评价,并将重大隐患治理情况和治理效果评价报告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2.17、机械制造企业涉及发包、出租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设施的,应当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不得发包或者出租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设施,不得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设施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和个人。
2.17.1、机械制造企业应当与承包、承租方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承租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2.17.2、生产经营项目、场所有多个承包、承租单位的,机械制造企业应当对承包、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统一协调、管理。承包、承租单位应当服从发包和出租单位统一管理,并对现场安全管理具体负责。
2.17.3、机械制造企业不得将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转移给不具备职业病危害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
2.18、机械制造企业应当结合本单位危险源状况,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与器材,定期开展应急宣传、教育培训和演练,并按照规定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和备案。2.19、机械制造企业应当建立事故记录、危险源管理记录、安全管理台账、劳动防护用品发放台账、有关设计资料及图纸等档案管理制度,加强对有关安全生产文件、报告和记录的管理。
2.20、机械制造企业存在尘、毒、噪声、振动、辐射等危害的作业场所,应当采取防尘、防毒、防噪、防振动、防辐射等措施,按照有关规定设置警示标志,并按规定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
2.21、机械制造企业的各种裸露的机械传动装置,如传动带、明齿轮、联轴器、皮带轮、飞轮和转轴等,应当安装安全防护装置。
2.21.1、冲压机械、锻压机械、剪切机械、木工机械等设备应当安装防止人体误入危险区的安全防护装置。
2.22、机械制造企业存在高压、高温、高速、高电压与深冷等危险的各类试验台站和动力站房,以及存在火灾、爆炸等危险的设施或场所,应当设置警示标识,配备报警和安全防护装置。
2.23、机械制造企业用电设施、设备或者场所,应当采取保护措施,并在配电设施、设备上安装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或者其他防止触电的装置。
2.24、机械制造企业吊运高温液态金属的,应当采用冶金专用铸造起重机,并保证安全可靠。2.24.1、机械制造企业承受重荷载和受高温辐射、热渣喷溅、酸碱腐蚀等危害的建(构)筑物,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定期进行安全鉴定。
2.24.2、会议室、活动室、休息室、更衣室等应当设置在安全地点,不得设置在存在爆炸危险的场所、受高温液态金属吊运影响或者受职业病危害因素影响的范围内。
2.25、机械制造企业应当为从业人员免费配备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教育、监督从业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
2.26、机械制造企业应当定期对安全设备设施及安全防护装置进行检查、维护、校验,并作好记录。对超过使用年限或不满足使用要求的,及时予以报废或改造。
2.26.1、机械制造企业使用特种设备的,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对所使用的特种设备定期进行检验检测。未经检验检测或检验检测不合格的特种设备禁止使用。
2.27、机械制造企业应当按照国家产业政策有关要求,及时淘汰危及生产和人身安全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对现有设备设施进行更新或者改造的,不得降低其安全技术性能。
2.28、机械制造企业在实施危险性较大的检维修作业前,应当制定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并安排专门人员对其落实情况进行监督。2.29机械制造企业应当建立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对大型吊装、高空作业、带电作业以及在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等区域进行动火、清污等危险性较大的作业实行审批,作业时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并落实专人监护。
2.30、机械制造企业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并在规定的时限内实现达标。
2.31、机械制造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包括急性工业中毒)时,应当立即组织采取事故应急救援和控制措施,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不得瞒报、谎报,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
2.32、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现场带班人员、班组长和调度人员,在遇到险情时有权立即下达停产撤人命令,并指挥相关人员撤离危险现场。
2.32.1、机械制造企业不得因此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2.33、机械制造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本单位安全生产情况,并对报告情况的真实性负责。
三、监督管理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其监督检查人员应当加强对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对违反有关安全生产、职业健康法律、法规、规章、强制性标准和本规定的违法行为,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3.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监督检查人员加强机械制造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提高行政执法能力。
3.1.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为进入机械制造企业进行监督检查的人员配备必需的个体防护用品和监测检查仪器。
3.2、监督检查人员执行监督检查任务时,必须出示有效的执法证件,不得影响被检查单位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对被检查单位的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应当为其保密。
3.3、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本行政区域内机械制造企业应急预案的备案管理,并将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纳入地方人民政府整体应急救援体系。
四、法律责任
4.1监督检查人员在对机械制造企业进行监督检查时,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2、机械制造企业违反本规定第十九条第一款规定,发包、出租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设施的,责令改正,并处三万元以下罚款。
4.2.1、机械制造企业发包、出租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设施,或者承包、承租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机械制造企业与承包承租方对发包、出租导致的后果承担连带责任。
4.3、机械制造企业瞒报、谎报事故的,依法暂扣或者吊销其与安全生产有关的证照;对瞒报、谎报事故的有关人员,依法暂停或者吊销其与安全生产有关的执业资格、岗位证书。
4.4、机械制造企业发生重大、特别重大事故并负有主要责任的,其主要负责人终身不得担任机械制造企业的主要负责人。
4.4.1、机械制造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未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受刑事处罚或者吊销安全生产有关资格处罚的,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吊销安全生产有关资格之日起,五年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五、附则
5.1、本规定所称的机械制造企业,是指《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 4754-2011)中的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的企业。
5.2、本规定自2015年 2月 1 日起施行。
第三篇:公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管理条例
xx总公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管理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基本素质
第三章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
第四章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关键岗位序列、工作职责及任职条件
第五章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考核
第六章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培训与继续教育
第七章奖罚
第八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进一步加强总公司系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全面提高各级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水平,推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职业化进程,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条例适用于xx总公司系统各级建筑施工企业及生产性单位专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以下简称安全监管人员)的管理。
第三条安全监管人员指企业专职从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管理人员,包括各级企业的安全总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工程项目中专职从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人员。
第二章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与岗位资格
第四条基本素质与能力要求
1.忠诚、敬业,责任心强;
2.具备一定的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知识;
3.具备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和实践经验;
4.良好的身体素质。
第五条任职资格与条件
1.取得国家或行业主管部门承认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岗位证书;
2.取得建筑施工企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
3.经所在单位考核具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基本素质和能力要求。
第三章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
第六条注册安全工程师
本条例所指注册安全工程师是系统内各级企业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的各类管理人员,在继续教育合格的基础上,经本人所在单位同意并注册在xx总公司的人员。
第七条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注册管理
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注册包括初始注册、续期注册和变更注册。总公司对注册在系统内各级企业的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注册实行统一管理,注册管理的内容包括执业资格注册的组织、审核、办理注册等。
第八条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注册管理程序
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注册时,申请注册所需要的各种证明材料由各二级企业按照有关规定统一负责收集整理,初审合格后报总公司执业资格办公室和总公司安全生产办公室审核,审核通过后,由总公司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管理办法》办理相关注册手续。
注册完成后,注册安全工程师名单由总公司执业资格办公室和总公司安全生产办公室登记备案,印发文件公告。
第九条不予注册(包括初始注册、续期注册、变更注册)的情形
除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管理办法》规定的不予注册条件外,凡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总公司不予办理注册:
1.在工作中因明显过错或重大失职对三级以上(含三级)重大生产安全事故负有重要责任,给企业带来严重社会不良影响的事件;
2.在工作中以权谋私,或严重违反企业管理规定,给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
3.连续三年未在安全管理岗位或未从事施工管理业务的;
4.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的;
5.严重违反企业有关规定或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
第十条注册安全工程师的相关费用
系统内各级企业中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经本人所在单位同意并注册在xx总公司的注册安全工程师,本人所在单位依据本单位相关规定对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所产生的培训、考试、初始注册、续期注册及继续教育所产生的费用予以报销。
第十一条注册安全工程师岗位补贴
为鼓励高素质、高学历的人员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并积极从事专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对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并专职从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安全监管人员,企业可根据自身具体情况给予一定数额的岗位补贴。
第三章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关键岗位序列、主
要工作职责及任职条件
第十二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关键岗位及主要工作职责
1.总公司所属二、三级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总监总公司所属二、三级施工企业应设置安全总监岗位,企业安全总监可按副总工程师或助理总经理级次定位,配合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专职
负责本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安全总监的主要职责是: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负责本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总体策划与部署,协助企业负责人建立本企业安全生产监督保证体系并组织落实。
企业安全总监学历和工作经验应满足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应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工作10年以上或大学专科学历的应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工作15年以上或中等专科学历的应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工作20年以上,同时应具备高级(含)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等项条件。
企业安全总监的聘用应上报总公司安全生产办公室核准,并报总公司人力资源部备案。
2.总公司所属二、三级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人总公司所属二、三级施工企业应设置独立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并按规定足额配备相应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是负责本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人主要职责:具体负责组织开展本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业务工作,配合企业分管领导组织制定本企业各项安全生产目标、指标,制定相应管理对策,并通过过程控制实现安全生产。
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人的任职条件按照本企业规定的部门负责人任职条件执行。
3.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主任安全工程师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内可设置主任安全工程师岗位,协助企业技术负责人和部门领导进行企业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可按照部门副经理岗位级次定位。
主任安全工程师主要职责:配合企业技术负责人和技术部门对所属项目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组织本企业安全生产技术改造和安全技术研发工作,在企业技术负责人的指导下审核和优化专项安全技术方案并指导实施,具体实施日常专项安全检查。主任安全工程师学历和工作经验应满足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应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工作8年以上或大学专科学历的应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工作12年以上或中等专科学历的应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工作15年以上,同时应具备中级(含)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等项条件,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及丰富实践经验。
4.工程项目安全总监房屋建筑工程建筑面积5万㎡或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造价1.5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工程项目或省级以上重点工程项目应在项目经理部领导班子中设立安全总监,全面负责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其他项目可设项目安全负责人。
工程项目安全总监的主要职责:对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负直接领导责任。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负责项目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运行,负责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总体策划并组织实施。
工程项目安全总监学历和工作经验应满足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应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工作3年以上或大学专科学历的应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工作5年以上或中等专科学历的应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工作6年以上,同时应具备初级(含)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等项条件,具备相应的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实践经验。
5.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配备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应按照建设部《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建质[2004]213号)规定,足额配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对于房屋建筑工程建筑面积在5万㎡以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造价在1.5亿元人民币以内的项目,其安全负责人级次应不低于项目主工长。
6.对于装饰等其他专业的企业和工程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岗位的设置可参照本条例第十二条1~5款执行。
7.企业安全总监和项目安全总监均对工程项目施工组织全过程可行使“一票否决权”,凡在施工活动中存在严重不安全行为或重大安全隐患,安全总监均有权宣布停工整改。
第五章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考核
第十三条安全监管人员的考核
系统内各二级企业应根据本《条例》的要求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安全监管人员考核工作细则,考核工作每年进行一次。
第六章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培训与继续教育
第十四条上岗培训要求所有安全监管人员上岗前,必须接受有关项目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业务知识的培训和教育,并取得安全员岗位证书和建筑施工企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
第十五条继续教育要求
1.安全监管人员每年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不少于20个学时。
2.安全监管人员继续教育由各二级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核工作管理机构统一组织实施,可参加上级单位或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
3.注册安全工程师继续教育学习由总公司安全生产办公室和xx管理学院统一组织实施。
第十六条继续教育内容各二级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制定本企业安全监管人员继续教育大纲,继续教育内容应包括职业道德规范、相关法律法规、安全管理、安全专业技术等内容。
总公司安全生产办公室根据注册安全工程师继续教育要求,结合总公司的有关情况,制定总公司注册安全工程师继续教育大纲。
第七章奖罚
第十七条总公司系统内各级各类安全监管人员应恪尽职守,认真履行安全监管职责,对于本企业完成安全生产控制目标或在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安全监管人员,各级企业可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进行物质奖励,同时可在职称评定、岗位晋升、先进评比等方面适当体现。
第十八条总公司系统内各级各类安全监管人员在工作中存在重大失职或过失,导致四级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安全监管人员两年内不得进行职称评定、岗位晋升或先进评比;导致三级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安全监管人员三年内不得进行职称评定、岗位晋升或先进评比,三年内不得再从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岗位的工作,具备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的安全监管人员按照本《条例》第九条的规定不予注册。
第十九条各二级企业应建立本企业(含下属企业)安全监管人员信用档案,记录安全监管人员优良和不良业绩,作为安全监管人员职称评定、岗位晋升或先进评比的主要依据。
第八章附则
第二十条各单位可在本《条例》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对安全监管人员的职责、培训、任用、奖罚等方面的实施细则,尽可能在提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职位、待遇等方面进行鼓励。
第二十一条本条例由总公司安全生产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医疗器械生产日常监督现场检查工作指南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办公厅 关于印发医疗器械生产日常监督现场检查
工作指南的通知
食药监办械监〔2014〕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为指导和规范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日常监督现场检查工作,统一和细化现场检查工作要求和方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织制定了《医疗器械生产日常监督现场检查工作指南》,现予印发,请参照执行。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
2014年1月13日
医疗器械生产日常监督现场检查工作指南
一、适用范围
本指南依据现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及相关法规、规章、标准及规范性文件编写,适用于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理部门医疗器械生产监管人员对已取得《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或已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备案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进行的日常监督现场检查,指导和规范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日常监督现场检查工作。
二、检查职责和人员要求
(一)日常监督现场检查实行检查组长负责制。检查组长对具体检查工作负总责,检查员对所承担的检查项目和检查内容负责。检查组应至少由2名执法人员组成。
(二)检查人员应符合以下要求:
检查人员应遵纪守法、廉洁正派、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应熟悉掌握
—1—
国家有关医疗器械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要求;了解所检查产品的有关技术知识,熟悉相关产品标准;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理解能力,在检查中能够正确表述检查要求,能够正确理解对方所表达的意见;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对检查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客观分析,并作出正确判断。检查人员应对检查过程中所涉及的被检查企业技术资料和商业秘密保密。
检查组长作为现场检查工作第一责任人,除应具备检查员的基本条件外,还应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够合理安排检查分工,控制检查进度,按照计划组织完成检查任务。
三、检查准备
(一)根据既往检查和企业报送资料的情况,了解企业近期生产经营状况,主要包括:
1.企业相应证照取得或变化情况(如营业执照、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及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情况;
2.企业质量管理人员变动情况;
3.企业生产工艺、生产检验设备、主要原材料变化情况;
4.产品生产、销售情况;
5.既往检查发现问题及整改情况;
6.企业产品及市场上同类产品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7.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抽验情况等。
(二)根据对影响产品质量因素(人员、设备、物料、制度、环境)的变化情况及既往检查情况,确定本次检查产品范围(可以是某类产品或某类中的部分产品)和检查方式(事先通知或突击性检查)。
(三)结合《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确定本次检查重点内容(如证照情况、原材料控制、洁净车间管理、出厂检验控制、销售、售后服务等部分或全部项目)。对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和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应严格按照相应实施细则和检查评定标准进行检查。总局无特殊规定的医疗器械可参照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评定标准进行检查,但不作为处罚依据。
(四)查阅拟检查产品相关资料,如产品标准、管理标准等(如YY/T0316、GB9706、GB16886、YY0033),分析企业产品及生产过程的关键风险点。
—2—
(五)确定检查时间、检查分工、检查进度。当检查项目互有交叉重叠时,一般由与检查内容关系最直接的检查人员负责检查。
(六)检查组编制现场检查方案(应包括检查目的、检查方式、检查范围、检查时间、检查进度、检查内容、检查分工等)。现场检查方案必要时应经检查派出机构审核。
(七)联系被检查企业,通知检查相关事宜(突击检查方式不适用)。
(八)准备监督检查需要的相关检查文书。必要时,准备照相机、摄像机等现场记录设备。
四、检查步骤
(一)进入企业现场后,向企业出示执法证明;告知企业本次检查的目的、依据、流程及纪律。依据《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的检查,应按规定召开首(末)次会议。
(二)与企业相关人员进行交流,了解近期生产、经营状况及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人员变化情况。
(三)在企业相关人员陪同下,分别对企业保存的文字资料、生产现场进行检查。
(四)检查工作应主要围绕检查方案中设定的检查内容开展。对于检查的内容,尤其是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记录,并与企业相关人员进行确认。必要时,可进行产品抽样或对有关情况进行证据留存或固定(如资料复印、照相、摄像及现场查封等)。
(五)检查组长可选择适当时机召集检查员汇总检查情况,核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讨论确定检查意见。遇到特殊情况时,应及时向检查派出机构主管领导汇报。
(六)与企业负责人沟通,通报检查情况,核实发现的问题,告知整改意见。
(七)填写监督检查情况记录文书,检查记录应全面、真实、客观地反映现场检查情况,并具有可追溯性(符合规定的项目与不符合规定的项目均应记录);检查结果和意见应明确,并要求企业负责人在检查记录上签字确认。监督检查情况记录文书应一式两份,检查单位和企业各留存一份。
(八)企业人员拒绝签字或由于企业原因而无法实施检查的,应由2名以上(含2名)检查人员注明情况并签字确认。
(九)对于在现场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书面告知本次监督检查的意
—3—
见,明确整改要求及整改时限。
(十)对于需要进行整改的,通常情况下应在与企业沟通的基础上,确定整改要求和时限,并在规定的时限内督促企业完成整改。跟踪检查需要在现场完成的,应按上述要求和指南(包括检查前准备)安排复查工作。涉嫌违法违规的,按规定移交稽查部门。
(十一)将日常监督现场检查材料、企业整改材料及跟踪检查材料,归入日常监督管理档案,已建立监管信息化系统的,应及时将检查情况录入有关监管信息化系统。
五、检查内容
检查人员可对企业有效证照、法规及标准,组织机构与管理文件,厂区、厂房,设计开发,采购控制,过程控制,产品检验,不合格品控制,销售与售后,分析改进,包装标识、说明书等方面进行检查。日常监督现场检查频次、标准和具体检查内容应按照国家相关文件规定执行,各地区可结合行政区域实际情况及现场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检查项目、调整检查内容,并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
六、检查方式
(一)语言交流
1.检查人员应积极与企业管理层沟通,通过了解企业发展历史、质量管理体系近期运行状况和产品市场情况,分析判断企业运行中是否存在问题、存在哪方面问题、当前急需解决哪些问题等。
2.与企业中层和特殊岗位人员的沟通,可采取面对面交流的方式。通过谈话来判断人员能否承担该岗位赋予的相应职责。对于不了解、不熟悉、不能行使职权的或由他人代答的,应视企业整体情况提出人员调整要求。
3.对于现场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耐心、认真地与企业沟通交流,协商整改要求和时限。一般情况下,在与企业取得一致意见后,应根据确定的检查意见客观、详细地进行如实记录。
(二)资料检查
资料检查可以从以下五方面入手:
1.检查文件中涵盖的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判断质量管理体系的全过程是否都已被识别。结合关键风险点的分析及企业的风险管理报告,判断企业是否已准确识别全部的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
2.检查对识别出的过程是否都已形成控制文件,判断文件内容是否覆盖
—4—
了过程的全部,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的控制文件是否与过程确认的结果相一致。
3.检查文件规定的内容,判断是否与现场观察的实际情况相一致。
4.检查文件间的关联性,判断文件要求是否能够满足企业和产品的特点,重点关注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的执行情况。以及企业风险管理报告中所列举的各项风险控制措施是否已在生产全过程予以实施。
5.检查各项记录间的可追溯性,判断能否根据各项记录的相互关系完成产品生产过程的追溯。
在资料检查中,对于记录样本的选取可关注以下六个方面:
1.在较短时间内,通过现场检查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状况作出整体评价有一定难度,所以在检查质量记录时,应充分考虑企业生产周期、近期运行状况和本次检查目的、已查内容。一般情况下,应选取相似条件下的两份以上同种质量记录。
2.现场监督检查是抽样式检查,为如实反映当时的客观情况,文字记录应尽量选择与检查时间距离较近的进行抽样。一般可选取现场检查前一季度内的记录,或选取现场检查前最近一个生产周期的记录。
3.确定检查产品范围时,应覆盖企业所有已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书的产品;在检查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一般应选取企业生产量较大或者产品安全性要求较高的一个或多个产品进行检查。
4.当同次检查中涉及一个产品的多个过程记录时,还应充分考虑记录的可追溯性和真实性,围绕同一产品序列号(或批号)展开检查。根据文字记录的索引关系,判断产品质量全过程的追溯能否实现。
5.检查文字记录的内容与质量控制要求的一致性,记录中的数据应与根据记录判定的结论一致。记录内容应能详细、如实反映质量控制过程的原始状态,必要时可要求实际操作。
6.检查文字记录时,如发现两份相似条件下的同种记录存在数据差别较大的情况,应补充选择相似条件下的同种记录进行确认,同时询问出现差别的原因。对于已能清晰反映检查结果的,一般不扩大记录样本的选取数量。
(三)现场观察
根据产品工艺的不同,现场观察可包括前处理、粗加工、组装、安装、老化、包装现场,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检验现场,原料库、中转库、成
—5—
品库现场等。
1.根据生产流程查看生产现场布局是否合理,有无反复交叉、往复的情况。生产场地的整体规划与生产情况(生产量和销售量)是否匹配。
2.正常生产车间是否整洁、条理,设备、场地实际状况与记录或文件是否一致。注意现场中有无刻意遮挡、破乱不堪的角落。生产废料、办公垃圾堆积的地方是否会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
3.观察生产人员、检验人员操作是否熟练,生产能力与实际生产、销售情况是否匹配。可以适时地询问员工操作要求,判断是否与文件规定一致,是否与现场操作一致。
七、对问题的处理
(一)如企业出现的问题性质轻微,能立即纠正的,检查人员可根据现场情况,对企业提出整改要求,并在现场监督企业立即纠正;如企业出现的问题性质严重,直接对产品质量造成重大影响,需要立即整改的,检查人员应要求企业立即开始整改;其他需要企业限期整改或需要经复查合格后方可继续开展生产等情况,检查人员应根据现场情况,制作检查情况记录和检查意见,书面明确整改要求及整改期限;如现场发现涉嫌违法行为,应按照规定及时移交稽查部门。
(二)如果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涉及企业既往生产的产品,检查员应充分考虑该问题对既往产品的影响,并视情况采取监督抽验、对企业产品实施先行登记保存等措施;如果出现的问题较为复杂,或企业出现的违法违规情况涉及或可能涉及到企业在审项目,检查单位应及时将相关情况通报相关审查单位。
(三)现场检查结束后,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检查单位视现场情况、企业整改情况以及对企业既往的监管情况,在后续监督检查中可综合采取以下措施:
1.对企业整改情况进行现场复查或资料审查;
2.要求企业加强产品自检、要求企业将产品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认可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
3.列为重点监管企业、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增加监督检查(突击检查)频次、列入重点抽验计划;
4.要求企业定期汇报质量管理情况;
5.约谈法定代表人(企业负责人)或对企业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
—6—
6.视情形在一定范围内通报(通过监管工作会发布情况通报或通过电视台、电台或网站等媒体发布警示公告);
7.纳入医疗器械安全“黑名单”;
8.建议企业主动召回或责令召回;
9.移交稽查部门处理。
—7—
第五篇:安全生产监督检查1
昆明市东川区拖布卡镇取缔整改通知书
年第()号
:
经查,你矿点存在下列安全问题:
责令你矿点即日停产。对上述条问题于前
完成整改。若逾期不停产,将对你矿点进行查封处理;若就
此造成安全事故的,将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安全生产检查员(签名):
东川区拖布卡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
年月日
被检查矿点负责人(签名):共二联:第一联交被检查矿点,第二联由拖布卡镇安全委员会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