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管理会计在企业实践中的应用
管理会计在工业企业中的应用
管理会计主要包括成本会计和管理控制系统两大组成部分。管理会计又称“内部报告会计”指:以企业现在和未来的资金运动为对象,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依据为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管理会计主要是为适应经济组织内部的经营管理需要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的主要职能是为提高经营效率和效益而建立的各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编制和提供内部管理需要的各种数据、资料等。它的基本职能就是“管理”(确切地说,是参与企业管理)。管理的含义是指协调企业所属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活动。管理的内容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个方面。管理会计的管理职能以企业经营活动的时间顺序划分,可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三个环节。前管理有:(1)预测。采取各种技术方法广泛搜集有关企业内部条件、竞争者经营状况及市场变动趋势等数据资料,据以对企业长期投资项目预期收益及企业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分析与推测,并整理出比较详细的书面报告或报表材料。(2)决策。决策是企业管理活动中的关键一环,也正是管理会计的核心内容。根据管理决策者的特殊需要,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主要是在对各种数据资料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并对各种可行性方案比较、评估权衡之后,向决策者进行正确抉择或优选提供参考性的意见来。(3)计划。计划可理解为经营目标的具体体,根据项目的目标、特点,所具备的条件,对企业资源进行全面的规划和安排。事中管理有:(1)组织。根据计划安排,帮助管理者以最小的费用多方筹措资金;兼顾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双方要求,合理调整资金结构(包括来源结构和使用结构);根据生产资料的库存情况,协助管理者做出日常活动安排。(2)控制和监督。管理会计主要是通过标准成本制度、责任会计制度、库存模型、网络等方法,全面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及时提供有关成本变动、经费使用和损益的信息。有针对性地向管理者提供有关调整原有计划、修订经济指标、完善经济措施的建设和参考方案。
事后管理有:(1)核算。就是对企业所发生经济数据进行记录、分类、对比。(2)分析和考核。即评价企业活动,衡量管理者和经营者业绩,并对改善企业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提供参考意见。它的方法和手段视不同的需要而设计,其模式视不同的经济组织性质、规模大小、经营管理方式而异。它是最重要的职能是为最优经营决策和最高经营效率提供各种有用的方案和资料。目前,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上,急需将以往企业中应用的经验加以总结和提高,形成我国的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以适应企业经营机制转变的需要,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高效率,并籍以促进企业自身适应能力的提高。
一、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首先,管理会计为该企业提供了大量的管理信息。
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需要大量的经济信息,不仅需要财务会计提供的财务成本、经营情况等方面的信息,而且需要能适应与企业内部管理的各种管理信息。这些管理信息既包括经过进一步加工后的财务信息,也包括大量具有特定形式和内容的非财务信息,如实际的和预期的、历史的和未来的、局部的和全局的、技术的和经济信息等。只有这样企业管理者才能够据此对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规划和控制,达到预期的目标。管理会计由于不受有关会计法规和固定会计程式的制约,且可以采用多种技术方法,所以它有可能对从各种不同渠道取得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改制,使之成为符合企业内部管理要求的数据,成为满足管理者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等各种工作所需要的管理信息
其次,管理会计能够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
决策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决策过程是管理人员选择和决定未来经营活动方案的过程。只有正确地进行各种决策,企业才能实现未来生产经营的最优化运转。然而,要制定正确的决策,不仅需要及时获取和提供管理信息,而且需要对管理信息进行科学地加工和有效地利用。管理会计积极主动地参加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正确地提出和评价决策方案,帮助企业各级管理者做出正确决策,实际上它将自己置身于决策计划过程,直接参与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
最后,企业运用管理会计来实行业绩考核。
为了确保预定目标的实现,必须对生产经营过程及其结果进行严密的跟踪和监控,将反映企业经营目标完成情况和经营计划执行过程的实际情况,与预定的目标、计划、预算等进行比较分析和检查考核。这里生产经营活动得以按最优化原则进行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和控制决策、计划和实际执行,进行最终实现预期经营目标的可靠保证。在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和结果进行控制、考评的问题上,管理会计既可以建立完备的控制系统,又可以确定严格的考核措施,从而随时掌握实现现代企业经营目标的进程,正确考评企业内部有关部门的工作业绩。
四、总结及体会:
由于企业管理会计是刚刚起步和运行阶段,所以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依然不健全
由于该企业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都是依据国家从西方国家引进的,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联系我国实际的系统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建立的,所以该企业的管理会计体系依然不健全。另外管理会计的队伍薄弱,缺乏高层次的理论研究人员。其次,现有管理会计的技术、方法操作性差,没有创新能力;对企业管理会计应用的经验也未能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进行案例总结。
(2)企业管理会计核算手段落后
因为该企业至今未形成一整套财务会计系统,许多部门仍用手工记账,没有事前预测、事中控制的能力
(3)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财会人员的素质水平不高
该企业的决策者对管理会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管理会计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导致企业财会人员观念陈旧,管理会计知识浅薄、应用水平不高。
(4)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
该企业内部管理缺少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从而影响了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
针对企业管理会计中存在的问题,我思考了以下几个解决管理会计中的相关对策:
改善管理会计信息环境。
要突破管理会计应用的技术瓶颈,需要分别从信息加工的三个阶段入手。在数据输入阶段,必须考虑信息点的设定、需要采集的基础数据、数据的采集方式和频率及数据的储存形式。在数据加工阶段,各种管理会计方法及其原理,将通过计算机得以体现。该阶段工作完成的好坏,受到前一阶段数据质量的制约,同时,也受到管理会计方法科学性和数据库模型质量的影响。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上述三个阶段问题的解决创造了条件,即构造一个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框架,这个框架,可按事项会计法的原理来设计。以事项会计为基础重构会计信息系统,可以全面理顺企业的数据流和信息流,从技术层面突破管理会计的发展瓶颈。重构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整体框架从企业的战略出发,根据战略分析展开战略管理、经营管理和业务管理等活动;并将信息系统与业务处理系统结合起来,在经济事件发生的一刹那及时采集、处理、存储和传递事件的多维特征数据,根据该事件的处理逻辑对其进行实时控制。大部分的事件数据都以原始的、未经加工的方式集中存放在数据仓库里,以支持多种信息的输出需求。信息使用者可以随时进入各种信息渠道,直接获取系统提供的通用信息,或者选择系统按相对稳定的信息需求所设定的模型对信息进行加工,甚至可以自行定义模型或加工规则以生成个性化的信息。通过该系统,可以从两个方面突破管理会计应用的技术瓶颈:①解决基础数据的采集难题;②实现各种管理会计工具的整合。
2、推行战略管理会计。
战略管理会计,是指管理会计与企业战略相结合,旨在用战略的观点来看待内部信息,强调运用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帮助企业制定卓越的战略,在预算体系、控制方法、业绩评价等管理会计发挥作用的所有领域,一切活动以保证战略目标实现为前提。为适应企业战略管理的需要,应及时提供各个决策层次所需要的战略决策和经营决策信息,并通过具体的控制措施,使目标协调一致,并最后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亦即从战略管理角度出发,对传统管理会计进行全方位变革,这是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取得主动权的重要手段。
3、加强企业管理会计理论建设,提高企业管理会计水平
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首先要处理好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与矛盾问题。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两者研究的领域都是企业的价值运动,财务会计的对象是过去的价值运动,而管理会计的对象是未来的价值运动。管理会计来源于财务会计,两者相互支持、协调工作,各自发挥自身不同的功能,共同为企业决策部门服务。但是从工作分工上讲,财务会计通过信息系统将相关财务会计信息提供给企业外部的信息使用者,服务于社会各相关方面;而管理会计则通过信息系统所产生的相关管理信息,提供给企业经营管理决策者、执行者,在企业经营决策与经营管理中发挥着直接重要的作用。加强对企业决策者以及会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会计。
第二篇:企业文化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企业文化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酒店业的不断发展,酒店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酒店竞争首先是品牌的竞争,这是一种基本的竞争,然后是服务的竞争,广义上来说,服务的竞争实质上是一种无形产品的竞争,但最终意义上的竞争是一种文化的竞争,文化的竞争则是更高层次、更高品味的竞争。
酒店文化是酒店员工共同拥有的价值观、酒店精神、经营哲学等,是一种渗透在企业一切活动中的东西,是企业的灵魂所在,酒店是个劳动密集型、感情密集型行业,只有利用酒店文化的微妙性来管理员工,从整体上提高员工素质,才是提高酒店服务质量、增强酒店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美国企业精神》劳伦斯米勒曾经说过:“未来将是全球竞争时代,这种时代能够成功的公司,将是采用新企业文化的公司”。
作为一名部门管理者,日常工作中,主要是把我们酒店的企业文化核心“珍爱、感恩、理性、创新、享受”贯穿于发挥员工主观能动性,员工归属感和成就感方面,尽量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并让员工积极参与酒店的各项活动,只有这样,管理过程中才能充分体现员工的价值,做到以人为本,而员工则抱以“感恩、珍爱”的心态来对待每一位宾客、每一位同事。
具体地来说:管理“创新”是部门乃至企业的发展之根本,只有新的思维、新的方法,才会有事物新的结果。而“理性”对于工程是何等重要!分析源于数据,决策基于事实,数据的产生及收集有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只有真正掌握这一精髓,才能实事求是,科学地处理每一件事。
作为一名具体的管理者和执行者,只有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在日常工作中,将企业的文化理念,渗透到思想中,体现在行动中,才能成为企业的主人、成为企业文化的创造者、执行者、维护者和传播者。
工程部
2005年8月5日
第三篇:需求层次理论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需求层次理论对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探讨
班级:生物工程姓名:李杰学号:097710
53[摘要] 结合马斯洛关于人的心理需求层次理论,分析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通过满足馆员的求知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使“以人为本”管理顺利进行,达到馆员与图书馆共同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 图书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当前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自我意识觉醒,越来越关注自身精神方面的需求,因此,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领导者必须意识到馆员的主体需求是图书馆发展的根本动力,重视馆员的个人发展需求,进行和谐有序的人性化管理。图书馆目前倡导“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强调“以读者为中心”,把读者放在第一位。其实在图书馆工作中,读者是服务客体,馆员是提供服务的主体,无论是读者还是图书馆员,都是不可忽视的对象,以人为本的管理,服务上以读者为本,管理上则以馆员为本。因为馆员是直接提供服务的人,如果不把他们放在管理的首位,他们就不可能提供最佳的服务。
“以人为本”是在管理过程中以员工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实现员工与图书馆的共同发展。管理上要体现出“人性、人文、人道”。“人性”就是以尊重员工为前提,爱护员工为基础,使员工无论做任何工作都能得到相当程度的心理满足;“人文”是把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融人管理。按照员工个体需求进行不同层次的管理。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创建企业的团队精神。人道”是以员工为出发点,关注员工的价值,坚信个人自主性与社会责任感的和谐一致。
“以人为本”所体现的“人性、人文、人道”的管理思想,以满足人的多层次需求为出发点,这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有着契合之处。马斯洛理论把人的心理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前三类属于低一级的需求。这些需求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是高级需求,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无止境的,是发自内心的、渴求发展和实现自身潜能的需求,尊重需求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自我实现需求是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马斯洛的早期著作中还提及到求知需要和审美需求,他认为二者应居于尊敬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之间。
基于人类需求的人才管理,很大程度上就是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求,以科学的方法使人和事相配合,激发其行为动机,起到激励的效果。最大限度发挥人的潜能。在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中,以满足馆员的求知需求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育人机制,以满足馆员的尊重需求实行人性化管理,以满足馆员的自我实现需求完善考核评估制度、引入竞争上进的激励机制,使馆员个人规划与图书馆长远目标一致,达到共同发展。教育与培训满足馆员求知需求。应对时代发展角色需要
每一个想在图书馆有所作为、干一番事业的图书馆工作者,都会有求知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求知需求是人类认识、理解、探索和新奇的需求,它包括好奇心、求知欲、探索心理及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
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图书馆员的求知需求会激发其学习动机,希望通过不断的培训和教育开发新的工作技能、提高创新能力,因此,人才管理中应对馆员进行职业生涯管理,建立起人才培训机制。为他们提供入职培训、在职培训、学历教育、职业发展等培训工作,以满足馆员的求知需求,既可以让馆员增长知识、更深刻地认识自己的工作,又有助于本人职业生涯的发展。对于图书馆来说,馆员的知识水平和素质直接关系到图书馆自身的发展潜力和后劲,有效的学习能增强图书馆的竞争力。
现阶段图书馆的服务模式,趋向“一站式”、“超市化”,为读者提供全开放的藏、阅、借、询一体的管理模式。方便了读者同时,对馆员的素质和能力有了更高要求,不再是简简单单的借还和“看门人”。代之而为“导航员”“咨询员”、“学科馆员”的新角色,馆员为应对角色转换。必然激发学习动机。为满足馆员的求知需求,人才管理中应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教育。
新的服务模式使读者与图书“零距离”,同时也拉近了读者与馆员之间的距离,如何与读者沟通、如何处理读者投诉、如何指引读者在“茫茫书海”中查找到所需资料,都要求有相应的技巧和熟练的业务能力。服务礼仪的培训,可以规范馆员的着装、用语、仪容仪表、精神风貌;服务技能的培训,可以提高馆员处理投诉、与读者沟通的技巧;业务知识的培训,可以帮助馆员熟悉本岗位工作,更好地解答读者咨询、帮助读者准确快速查找到所需资料。
“学科”书库、“专业”书库正逐渐成为藏书布局的新趋势,“学科馆员”成为馆员的新角色。鼓励馆员学习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之外的第二专业,成为某一学科、某一专业的专业人才,适应图书馆设立“学科书库”的发展趋势。安排馆员接受岗位培iJ JI,考取岗位资格证,如科技查新资格证、Calis编目员资格证等。
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馆服务向高深发展,为读者提供知识型服务,图书馆引进人才的同时,也需要鼓励在职馆员继续深造。以广州大学图书馆为例,一直都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目前已有3名馆员通过在职进修完成了博士学习,每年都有馆员考上在职研究生,这些高素质人才无论在专业岗位还是科研方面,都
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通过教育与培训满足馆员的求知需求,尊重馆员个人意愿,合理规划个人发展,开发个人潜能,应对时代发展的需要,与图书馆的长远发展目标相结合,才能在图书馆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培养出适合不同岗位需求的人才。当图书馆开展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时,馆员就能及时转换新角色,迎接新挑战。2 人性化管理满足员工尊重需求,构建高效的和谐型组织
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人人都希望自己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尊重需求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
图书馆工作繁杂和清贫,社会地位不高,馆员内心会有着强烈的尊重需求。因此,图书馆应施以人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以尊重员工为前提,爱护员1二为基础,充分考虑人性特点,关注馆员的价值,把他们当成图书馆真正重要的资源,尊重他们的人格,相信他们的能力。激发他们的主人公意识,为他们提供理想的t作环境,营造平等和谐的文化氛围,让每一个员工努力工作的成果都能得到肯定和认同,自身价值得到社会的承认,从而对图书馆职业产生责任感、归属感和认同感。
管理中要对应馆员个体之间的差异,满足他们不同需求,按照个体需求进行不同层次的管理,发挥人的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使个人自主性与社会责任感和谐一致,创建出高效和谐型组织。如对实干型馆员可适当授权给他们,让他们承担更多的责任,显示出领导对他们的器重和信任,并经常表扬、肯定他们的工作;对知识型馆员,他们工作更多是追求成就感,工作中注重思考和分析,有很强的自主性,对此要给予肯定和尊重;对服务型馆员,往往业绩不突出而不受重视。会影响他们的T作积极性,对此在公共场合有意识地表扬他们对图书馆所作的贡献,让他们受到激励后更好地回报到图书馆工作中。
管理中讲求平等。对待不同T作岗位的馆员,无论是采访、分编、信息咨询、自动化管理这些学术性、专业性、技术性强的部门人员,还是书库、流通等一般工作人员,均应以礼相待,一视同仁,馆员只有感觉自己受尊重,才能有信心做好工作,领导者尊重馆员。馆员就会更好地尊重上级,配合上级领导的工作。加强民主管理与民主决策,增强馆员的主人公意识,鼓励馆员积极参与管理,为图书馆发展出谋献策,充分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让馆员充分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存在,当其尊重需求得到满足,就能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共同把工作做到最好。
管理中要注重沟通,领导者与馆员之间是扁平型关系,领导者不再立于金字塔顶高高在上,而是走出来与馆员直接交流、沟通。通过良好沟通彼此交换信息、减少隔阂,领导者要学会用心倾听馆员的心声,关注他们的想法,协助其成长,鼓励其进取,了解他们的工作意向,给予适当的调配,了解他们在工作上、人际关系中遇到的难题,帮助解决问题等:通过良好沟通化解冲突,消
除误会,领导者在馆员之间、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调节出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图书馆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各位成员在工作中身心愉悦,提升工作效率。构建高效的和谐型组织。励机制满足员工自我实现需求,提升图书馆核心竞争力
自我实现需求是最高层次的需求,是在努力发掘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事,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就是说,人必须f称职的工作,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
马斯洛提出,为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构建公平竞争、绩效考核、合理流动的激励机制,对个体而言,能起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多劳多得”等的效用,满足馆员的自我实现需求;对图书馆而言,可增强馆员的责任感、自尊感和成就感,增强馆员竞争力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具备在灵活多变的信息技术服务环境中“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竞争优势。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主要是指依据与业绩相配套的奖罚制度、聘用晋升制度、任期制度和津贴制度等,措施包括竞争激励、物质激励、精神激励、能力培养激励等多种形式。
3.1 建立公平竞争的激励机制
图书馆在引进人才、晋升干部、岗位用人等方面,以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采取公开招聘、公平竞争、公正处理的方式,发现、引进和提拔人才,不论资历、不分贵贱,人尽其才、各取所用,“能者上、庸者下”,通过公平竞争的激励机制,使年轻人、有为者努力实现自己的潜能,找到称职的T作,走上适合自己的岗位,干部队伍和专业队伍的年轻化和知识化将提升图书馆的竞争优势。通过竞争,还可以使馆员具有危机感,更加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挖掘自己的潜能,提升个人竞争力。
3.2建立论功行赏的激励机制
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应根据馆员的能力、岗位贡献分配薪酬和奖金,不同能力发挥的绩效对应不同的薪金津贴,多劳多得、论功行赏,能力与酬劳的匹配程度越高,馆员的工作绩效就会越好。
对表现出色、有特别贡献的馆员,应给予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如设立服务质量奖、科研成果奖、技能竞赛优胜奖、业务培训奖等激励员工再创佳绩。以广州大学图书馆为例。每调拨一定数额的经费对有论文发表和课题研究的馆员给予科研成果奖励,激励馆员积极参与科研;对参与学校文娱体育技能竞赛取得名次的馆员,给予优胜奖,激励馆员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为图书馆争
取荣誉;对服务态度好、表现出色的流通、书库、阅览室这些一线岗位的馆员,设立馆内先进奖,在馆内会议上公开表扬。激发馆员更加努力地为读者服务。
通过以薪资、福利形式的物质激励,以表扬、评先进、光荣榜、晋升等形式的精神激励,肯定员工的杰出表现和贡献,让他们知道自己对图书馆而言非常重要,感受到工作所带来的成就和快乐,对本职工作产生热忱和自信,激发他们对自己职业的荣誉感和忠诚度。
3.3建立岗位互动的激励机制
让馆员干自己称职的、满意的工作,才会使他们感受到最大的快乐。能力与岗位相匹配,把合适的人放在适合的岗位上。以发挥馆员最佳绩效;并实行动态管理,创造机会让馆员合理流动岗位,实行岗位互动、择优上岗,既能让馆员有机会找到最满意、最适合自己的岗位,又能让馆员在岗位流动中熟悉、掌握多种业务技能,提高图书馆整体水平,提升图书馆的竞争力。
激励机制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能增强图书馆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馆员的T作热情,达到人力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激励机制与教育培训相结合,能培养人才、稳定人才和吸引人才,完善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总之。满足馆员不同层次的需求。就能激发其行为动机,最大限度发挥其潜能,人力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可促使图书馆绩效的最大化,促使图书馆整体能力增强,成为推动图书馆发展的最重要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李春.高校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下的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肖晓春.人性化管理沟通(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3)丁鑫.激励机制在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7).
(4)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CEB/OL].C20i0—05—033.http://baike.baidu.corn/view/690053.htm?fr=ala0—.1—.1.
第四篇:有效沟通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浅析
有效沟通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性浅析
内容提要:沟通是企业管理的必要手段和有效工具,是联系企业各团队及个人之间的纽带和桥梁。企业管理者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将企业的目标、愿景、使命与绩效等信息,通过有效沟通准确地传递到员工,并指引和带领他们完成目标。有效沟通对于我们做好企业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沟通 管理实践 重要性
正文:企业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四种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而贯穿在其中的一条主线即为沟通。因此,我们说沟通是实现管理职能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它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企业上下左右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理念。实施管理的过程 ,就是沟通的过程,管理者主要的作用就是要把企业构想、使命、期望与绩效等信息准确地传递到职工 ,并指引和带领他们完成目标。如果没有有效的沟通 ,企业的共同目的就难以为所有成员了解 ,也不能使协作的愿望变成协作的行动。美国著名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曾指出“未来竞争是管理的竞争,竞争的焦点在每一个社会组织内部成员之间及其外部组织的有效沟通上”。
沟通能力是管理以及工作效率的基础,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离不开沟通。日常管理工作即业务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全部借助于管理沟通才得以顺利进行。有效沟通可以缩短沟通对象间的距离,若是你的同事能够准确地了解你所传达的意思,那工作效率必会大大提升,因为我们不需要再花多余的时间去解释我们所表达的词语后面所代表的意义。笔者认为沟通是可以通过学习、观察来加以改善的。
一、沟通的定义及企业内部沟通主要方式 关于沟通,权威的《大英百科全书》是如此定义的:沟通是用任何方法,彼此交换信息,即指一个人与另一个人之间用视觉、符号、电话、电报、收音机、电视或其他工具为媒介,所从事交换信息的方法。根据笔者的理解,以上定义其实并不全面,沟通应该是一种信息的双向甚至多向的交流,将信息传送给对方,并期望得到对方作出相应反应效果的过程。
沟通根据传播的方向可分为下行沟通、上行沟通、平行沟通,根据传播媒介可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在企业日常的管理的过程中,我们无时无刻不进行着各种形式的信息交流,这种交流就是沟通。
笔者所在企业的内部沟通方式主要有如下方面: 一是面对面交流,面对面交流是最常见的沟通交流方式,上下级之间布臵、报告工作,同事之间沟通协调问题,都采用此方式。二是电话传真,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借助电话这一传播工具进行的有声交流方式。三是公文,通过文件的方式将公司的管理决策和意见传达到各单位和职工,使其清楚地了解公司的意图和安排,属于典型的下行沟通。四是会议,可分为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职工代表大会、生产调度会等等。五是内部简报、宣传栏,也是增进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的良好渠道,笔者所在企业的《XX简报》就在这方面发挥着很好的作用。六是通过举办演讲比赛、联欢会、专题培训等各种活动,有效地促进公司与员工及同事之间的沟通。七是设立意见箱,员工对公司有什么意见和建议都可以通过意见箱与相关部门或公司领导进行沟通。作为企业要对此给予高度重视,对员工的意见或建议及时反馈。八是内部网站,笔者所在企业目前已建立并基本普及了0A协同办公系统,根据不同的职位设臵了信息阅读权限,同时设立了“员工论坛”、“XX留言板”等栏目,通过网络论坛和留言板,员工与公司进行互动交流,效果非一般媒体所能比。
二、沟通的障碍
中国古代有则寓言叫《疑邻偷斧》,说的是:一个人丢了斧头,怀疑是他的邻居偷的。当他看见邻居时,发现邻居走路像偷斧头的,说话像偷斧头的,一举一动没有不像偷斧头的。后来,他在山谷里找到了斧头,再看到邻居时,发现邻居走路、说话一点也不像偷斧头的了。
这个故事也可以看作是在影射人与人缺乏交流沟通而引起猜疑。而现实的管理过程中,同事之间缺少必要沟通交流,因而相互猜疑,甚至相互拆台的,可谓是屡见不鲜。这是因为过分以自我为中心,过高看重自己的价值,而忽视其他人的价值和感受所致。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经常会存在部门之间、同事之间或上下级之间,因为沟通不够的原因而存在或多或少、或这或那的问题,从而影响了工作效率与质量的提高。我们履行管理职责的过程中,因为需要完成公司的共同目标而需要沟通,因为过程中彼此之间产生的差异和分歧、矛盾和冲突,但为了目标的一致性,仍需要沟通。影响沟通的障碍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
(一)个人因素。一是人们对人对事的态度、观点和信念不同造成沟通的障碍。知觉选择的偏差是指人们有选择地接受,例如,人们在接受信息时,符合自己利益需要又与自己切身利益有关的内容很容易接受,而对自己不利或可能损害自己利益的则不容易接受。
二是个人的个性特征差异引起沟通的障碍。在组织内部的信息沟通中,个人的性格、气质、态度、情绪、兴趣等差别,都可能引起信息沟通的障碍。
三是语言表达、交流和理解造成沟通的障碍。同样的词汇对不同的人来说含义是不一样的。在一个组织中,员工常常来自于不同的背景,有着不同的说话方式和风格,对同样的事物有着不一样的理解,这些都造成了沟通的障碍。
(二)人际因素。人际因素主要包括沟通双方的相互信任程度和相似程度。信息传递不是单方面,而是双方的事情,因此,沟通双方的诚意和相互信任至关重要。在组织沟通中,当面对来源不同的同一信息时,员工最可能相信他们认为的最值得信任的那个来源的信息。上下级之间的猜疑只会增加抵触情绪,减少坦率交谈的机会,也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沟通。沟通的准确性与沟通双方间的相似性也有着直接的关系。沟通双方的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智力、种族、社会地位、兴趣、价值观、能力等相似性越大,沟通的效果也会越好。
(三)结构因素。信息传递者在组织中的地位、信息传递链、团体规模等结构因素也都影响了有效的沟通。许多研究表明,地位的高低对沟通的方向和频率有很大的影响。例如,人们一般愿意与地位较高的人沟通。地位悬殊越大,信息趋向于从地位高的流向地位低的。信息传递层次越多,它到达目的地的时间也越长,信息失真率则越大,越不利于沟通。另外,组织机构庞大,层次太多,也影响信息沟通的及时性和真实性。
三、有效沟通的方法和途径
沟通看似简单,但如何有效的沟通,让对方心悦诚服,双方达成共识非常关键。有人说过,沟通的关键不是沟通的内容而是如何用可以让对方接受的方式。要学会沟通,就一定要懂得其途径,那么有效沟通的途径究竟有哪些呢?笔者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沟通的意识和心态。
我们要培养一个积极主动的沟通意识和良好的心态。作为一个管理者如果不主动去同上级、同级、下级进行积极沟通,看到问题也听之任之,久而久之,这个团队必然是松散的、缺乏斗志、信息闭塞、相互抱怨、效率低下,这样的团队任其成员或个体是如何出色,但作为一个整体其必然是毫无战斗力可言的。
有效沟通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沟通要谦和、真诚、委婉、不厌其烦,切忌居高临下、盛气凌人、不耐烦。沟通其实是一种联络感情的重要手段,通过有效的沟通能增进双方的信任感和亲和力,对团队凝聚力的提升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另外,沟通还是一种相互学习的有效手段,通过沟通了解彼此的理念、思路、方法等,能够弥补个人的认识误区和知识盲点,孔子的“三人行,必有吾师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即使和比自己知识、阅历低的人沟通也会有所收获的。
再者,沟通一定要先解决心情再进行沟通。假如总是带着很强的情绪去进行沟通,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有矛盾冲突的情况下,一定要先安抚沟通对象的情绪,只有在心平气和的状态下沟通才会有效果。总之,如果我们都能抱着一种学习和谦和的心态来进行沟通,管理过程存在的许多问题和矛盾都是能够得到有效解决的。
(二)做好三个方向的有效沟通
企业内部沟通的方向有三个:向上沟通、向下沟通和水平沟通。这三个沟通方向经常会存在对上沟通没有“胆”、水平沟通没有“肺”、对下沟通没有“心”的问题。唯有消除这种内部沟通的常见病,才能营造一个坦诚开放的沟通氛围。
1.向上沟通。上下级间的沟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少有员工会主动找上级沟通,即使有,也很少有人会讲真话、心里话。因为我们历来受的教育都是告诉我们要谦虚谨慎,要回避矛盾,回避冲突,不强出头,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于“既不反对,也不赞成”、“既不讨好,也不得罪”。习惯于说好听话、妥当话,有选择的讲话,而不是讲真话。由于受到这种等级观念、潜在自我保护意识、及中国传统文化和环境的影响,结果是上下极之间的误会、隔阂和不理解越来越深。
笔者认为无论是企业的普通员工还是中层管理人员,首先要学会主动地、而且是大胆地与上级沟通。特别是不理解领导意图的时候,更要充分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消除彼此的误解,因为事实上可能往往并不是你们所认为或想象的那样。如果你不说出来,你就是放弃了给彼此了解的机会。其实,我们每个人来到一个企业工作,都是希望能够工作得愉快,能够有一个良好的人际氛围。但这个氛围的形成是有基础的,但这需要我们必须能够开放自己,不相互猜忌、不彼此揣摩,能够心对心地坦诚相见。
其次,在向上沟通时,要学会多出选择题,少出问答题。一个善于思考、做事负责的手下,是不会一天到晚请示领导的。所以我们应该带着答案、准备好对策走进领导的办公室。也就是说,你和领导沟通的时候,应当尽可能多出选择题,而不出问答题,并且是尽可能出多选题,而非单选题。因为如果你只带了一个答案,就表示除了这个没有更好的办法。另外还要注意,在给选择题的时候,应当罗列每种方案或办法的优缺点以及可能的后果,以提醒你的领导在决策时应该考虑到的因素。
再者,就是要学会主动地、及时地反馈。作为一个职业人,一件事交给你去做,你如何做的,进展到什么程度,有没有做好,收到了什么实效?这些问题永远都不要等到领导问你时才回答。如果你能够不要让你的领导象秘书一样不断地提醒你,如果你能够让他省心、放心。那他对你的认可和授权就会越来越大,几次下来以后,事情交待给你,他也就不会再过问了。
2.向下沟通。身为管理人员,我们对下属的需求,是不是愿意倾听?对于他们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是不是做了用心的理解和分析?是不是愿意放下架子,腾出时间与他们促膝谈心?沟通是尊重,也是认同。要想与员工真正敞开心扉进行沟通,首先就要尊重他,认同他。没有人不希望被重视,每位员工都渴望获得周围环境的认同,作为领导,我们要尽可能地与员工进行交流,使他们能够及时了解我们的思想,倾听他们的呼声,让他们参与决策,尊重他们的想法、观点、选择和兴趣。求同存异,达成共识。要善于发现员工身上的闪亮点,要发自内心地认同他,用放大镜看员工的优点,用望远镜看员工的不足。
其次、要引导下属学会思考。在做决策或下定论的时候,即使你胸有成竹,也要故意让下属去思考,让他们自己去想想看怎么处理这些事,看看他的想法和我们的想法是不是不谋而合。让他自己学会分析,学会冷静地有条理地处理和解决问题。
再者,要紧盯执行过程。好的方法如果不操作、不全力执行就等于没有讲,所以做领导,必须不断地紧盯下属是不是按照这个方法去执行,执行中有没有发生偏差?如果上对下能不断的紧盯,下对上能不断地反馈,沟通就不会有障碍,因为一有了偏差,就马上可以纠正。这样,信息的传递和沟通的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3.水平沟通。平级沟通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我和你不谈,你和我不谈。和你有疙瘩,我向别人都讲,就是和你当事人不讲。或者即便是讲了,对方也不积极响应,所以大家就感觉部门之间沟通难,就是因为这种沟通不是真心的,不是发自肺腑的。沟通人人都会,但要做到坦诚却并不容易,尤其是涉及面子、利益等问题时,人们往往会变得谨小慎微,甚至猜疑妒忌。说话也总是藏着掩着,话到嘴边留半句。我认为沟通宜直截了当,不要转弯抹角,怎么想怎么说,也不要有虚夸的奉承和不必要的谦恭。
平级之间要想沟通好,除了坦诚相见以外、更要有以主动配合和协助求得双赢结果的意识。任何人都应该明白,别人永远都是你的镜子,如果你对别人微笑,别人也会对你报以笑脸;而如果你对别人投以敌视的目光,你会看到别人也向你投来敌视的目光。如果需要别人配合你,你最好自己先提供协助,别人才会愿意反过来配合你、协助你。所以平时就要主动地、有意识地给别的部门提供方便或帮助,自己先制造一些对别人的贡献,然后再要人家来配合我们,共同谋求一个双赢的结果。
此外,要站在共同的立场上来思考问题。任何有效的沟通,都需要相同的知识背景,相同的思维方法,相同的价值理念。否则,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同样的问题时,很难达到完全沟通的效果。如果我们想与他人良好的沟通,不妨先放弃自己的立场、态度、想法及标准,最大限度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设身处地考虑对方的需要、想法和做法,并努力去发现其中合理的部分,学会用六顶思考帽多角度地去看问题。要知道,我们往往不是用世界的本来面目在看世界,而往往是以自己的角度在看世界。所以,你认为的不合理,不一定是真的不合理,你认为的事实,不一定是真的事实;因为你的世界不是我的世界。
当别人批评你或向你提出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学会把每个问题当成老师,把每次批评当成提升自己的机会。在矛盾和事端面前,要学会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而不是总要求别人来宽容你。因为沟通不仅是理解、更是宽容。只有更好地理解他人,才能有一颗包容心。
(三)掌握必要的沟通的技巧
1.正确地使用语言文字,讲话要清楚明白,抓住重点。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对它的概念与理解的区别是非常大的,在我们日常的谈话与沟通当中也是如此语言文字运用得是否恰当直接影响沟通的效果。对于你所表达的意思,不同的听众会有不同的反映,不同的理解,甚至可以理解为相反意思的原因。
使用语言文字时要简洁、明确,叙事说理要言之有据,条理清楚,不要讲空话、套话。非专业性沟通时,少用专业性术语。可以借助手势语言和表情动作,以增强沟通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对方容易接受。
另外,与人沟通的时候,一定要有重点地讲,以便人家能够很快了解你的意思。据有关统计,如果在10分钟里,你没有把话讲清楚或抓住重点,对方马上就会失去兴趣。
2.学会倾听。听的繁体写法是“聽”,古人早就告诉我们:十目一心,听者为王的道理。沟通是双方有来有去的,倾听是沟通的基础。那为什么要多听呢?因为,你在听人家讲话的时候可以充分思考,可以判断他的立场,可以分辨他的心事,可以发现你们之间的反差,这些都是倾听的好处。
也许你会说,倾听谁不会,这么简单的事,还需要学嘛!不错,听人人都会,可你是哪一种听法呢?是心不在焉的“忽视听”?是听而不闻的“假装听”?是只听自己感兴趣的“选择听”?是从我的角度,我的理解去听,还是能从对方的角度“同理心的倾听”?
大多数人,听的目的只是为了做出最贴切的反应,根本不是想了解对方。而同理心倾听的目的是为了“了解”而非为了“反应”,如果你能够透过“同理心的倾听”去了解别人的观念、感受。思考为什么他会这样讲,如果你是他,你是不是也会有这样的想法?当我们能用同理心去倾听别人说话,能把这种理解传达给对方,提供对方心理上的极大满足与温馨,这时才可能营造一个良好的沟通氛围。
3.选择正确的沟通方向。我们鼓励员工发表自己的意见、评论、批评、甚至抱怨,但要注意一点,我们在发表意见,特别是评论他人、宣泄不满的情绪或抱怨的时候,要选择正确的沟通方向。该对着当事人当面讲的,不要在别人背后乱讲,该向上反应的,也不要对其他人去瞎抱怨。我们在说话之前,最好首先思考好这个问题——我对他说这个话,是不是能解决问题?如果即不能解决问题,不利人利己又不利于团结,这样的话还是少说为好,因为,说话是要负责任的。
总之,现代企业,需要依靠个人独立完成工作的事情正在慢慢减少,许多工作都是彼此的上下工序关系,或平衡协作关系,越来越强调的是团队的精诚团结与密切合作。而沟通的好坏将直接决定你事业的成败。不仅如此,沟通的好坏还将决定你人生的品质。因为圆满的人生不仅个人的成功,而将是一种人际关系的成功。
主要参考书目
1、《有效沟通》 作者:余世维 机械工业出版社
2、《我的执行力》 作者:邹元标 鹭江出版社
第五篇: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公安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粗浅感受 以及在公安管理实践中的初步应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他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关系等多个领域,其广度、深度,对世界的解析度都是深刻而又丰富的。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先导和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无论对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无论对历史的解读还是对当前人类社会发展新时代的认识,都可称得上是精要恰当、博大精深。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生的根本指南。越是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越是感受到这门学科深邃的思想和磅礴的知识,越是深入的研究,越是感到自身对世界、对人生认识的浅薄,越是感受到知识的匮乏和思想的局限。
可以说,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让我认识到了三个不足:一是对自身的认识还很不足。对自己世界观的树立,人生理想、目标的追求还有待完善的地方,对知识的获取还应更加广博、更加深入。二是对世界的认识还很不足。对人类社会最高形态的政治、经济、社会现象的认识还存在局限性,思维开放、解放的程度还不高,对各种矛盾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应努力通过学习加以纠正。三是对改造世界的方法所知不足。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我今后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生命价值,推开了一扇通向丰富多彩的哲学和社会学顶端的窗口,为我今后更好地从事公安管理工作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也让我深受启发,找到了更多的、更加适合我们本地实际的改造世界、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
与此同时,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研究,我深切地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思想和实践两个领域的巨大推动作用,一是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充分汲取知识的力量,高举思想饿火炬,踏着前人正确的道路,坚定直行、少走弯路;二是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锻炼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当前充满变化与挑战的社会现实下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以创新的思维支配创新的行动,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三是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认识社会、自然、人类活动的变化和发展,用清晰的视角和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与实践,更加准确地把握社会发展的现实,更加准确地把握各类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本质,更加坚定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不断提升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从而为我们的工作、生活的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更是实践的理论,我们要坚定不移的坚持马哲、发展马哲,用哲学的思想去指导我们的实践。从这个角度考虑,笔者从实践应用的角度出发,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和研究,将对这一哲学粗浅的认识和方法融入公安管理实践,用以研究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所获良多。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现了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高度统一,解决了公安管理中队伍建设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论告诉我们,社会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社会历史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是客观规律性同人的自觉活动的统一。在这个哲学命题中,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制度、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这股力量的活动和作用总是受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的制约。
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充分践行和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论对人与社会发展的基本论断。同理,在公安管理中,以人民警察为主体的专门力量和以人民群众社会化管理为主体的社会力量两者的建设,均验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论与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理念的辩证统一。
近年来,随着公安机关社会管理职能的不断拓宽,在社会化管理程度不高、作用发挥相对不明显的现实情况下,对人民警察队伍提出了数量上和质量上的双重要求。这就要求公安机关各级领导的头脑中要牢固树立“人才强警”、“人才兴警”的理念,时时刻刻把人民警察队伍建设放在公安管理的首要位臵,从警力补充、警种优化、培训提高和专业化民警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提升公安机关的战斗力和执行力。
一方面,要立足现有民警力量,提升人才管理效能。一是通过建立科学、合理、公平的选拔机制,畅通“能者上、庸者下”的人才流通渠道,让有才干的人容易显露和被选拔到合适的岗位、职位上,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二是建立技能、体能、业务,尤其是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机制,通过增强现有民警业务知识和技能含量的方式,提升公安队伍的战斗力。另一方面,要畅通人才的引入渠道。一是建立严格、精细的考核机制,淘汰因年龄、身体、业务技能等因素不适应新时期公安工作的人员,拿出宝贵的编制招录适用的人才。二是在招录人民警察时要适当放宽招录条件,既要考虑对法律、公安管理等学科人才专业化的引入,也要兼顾其他各门类、学科优秀人才的选用,以不断适应当前公安管理职能不断拓宽,各类人才需求旺盛的现实。三是要积极建立人才培养基地,通过给优秀大学毕业生提供实习、就业、工作岗位的办法,招收大学生提前进入公安机关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并通过将这批大学生招录进人民警察队伍的办法,实现公安队伍的年轻化和专业化,达到无增长改善警力的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民主专政与维护好当前和平发展良好环境之间的高度统一,解决了公安管理工作中“为谁服务”的问题。在公安管理工作中,常常会碰到对公安职能作用发挥,既“非警务活动”问题的质疑和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矛盾问题的阐述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解决办法和思路。
在思想层面,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它告诉我们,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在实践中要充分考虑事物发展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对立统一关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而众所周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这些建设都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进行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充分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又以丰富深刻的内容完善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这一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和平与发展是不变的主题,而要维护和平发展的良好外部条件,除了要坚决建强人民武装力量处理好敌我矛盾之外,充分发挥好公安机关作为处理国内人民内部矛盾主体力量的作用成为不可争辩的当务之急。
在实践层面,公安机关要充分认识到肩负的历史使命,找准自己的定位,坚决完成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任务,主动靠前站位,积极投身建设,把党和国家、人民的利益臵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教育带领民警队伍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忠诚于党、忠诚于事业、忠诚于法律,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原则问题和重大事件上立场坚定、旗臶鲜明。
要把维护好和平发展的良好环境作为公安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把队伍建设、严格执法、创新管理和服务党委决策作为公安工作的核心和使命,把各级党委的中心工作作为公安工作的重心,把服从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建设作为第一警务,不讨论、不争论、不折腾,用严厉打击的效果和延伸服务的效能凸显公安机关的作用,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履行好公安机关的职责,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安定、宽松的治安环境。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诠释了“打击服务本为一体”的辩证统一关系,解决了严格执法、严厉打击也是服务的问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主要内容,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历程,也是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终目的。思想路线是实际工作中的认识路线,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秉持了党和人民群众对政法机关的要求,体现的正是对政法机关,特别是公安机关的要求和认识。
在这种要求和认识下,公安机关如何解决好打击与管理,尤其是打击与服务的关系,也就成为了找准定位、发挥作用的关键命题。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研究,我认为:打击与服务是同一事物的两面,二者看似矛盾、实为一体。
公安机关通过执行法律、依法行政达成维护社会稳定、惩处违法犯罪的主要职能作用。这一职能作用的发挥,其根本目的就是服从服务于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严格执法、严厉打击就是服务。
公安机关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打击也是服务”的理念,积极探索提升执法能力与水平的方式方法,利用鼓励民警参加司法考试、执法资格考试等办法,全面提升民警素质,以达到提升打击效能的目的。要积极探索信息化条件下的打击新机制、新模式,用好情报导侦、网络侦控与打击、刑事侦查新技术应用等有利条件,不断增强打击后劲,扩大打击效果。要积极研究法律法规的新变化,特别是学习好《刑法》、《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修正案对执法的新要求,学习好各级立法、司法部门对法律条纹的新解释和新判例,不断适应新形势下执法工作的新挑战,利用打击的效能实现服务的目的。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求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以推动社会进步发展,解决了新时期公安管理工作的出路问题。众所周知,当前的中国随着改革开放和国际化趋势的不断深入,在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中都存在着许多问题,有的问题还很严峻,这正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具体表现。在发展过程中我们会发挥其巨大的积极作用,不断的修正我们面临的问题。
这个修正的过程对于公安管理来讲,就是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化解社会矛盾的过程。也就是说,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的良性进步,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对国家政权和国家机器的必然要求。公安机关作为国家机器的一部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履行好职责的必由之路。
在具体实践中,公安机关的各级管理者,特别是“一把手”必须要树立创新意识,切忌因循守旧。一方面,要不断吸纳新的管理手段和管理经验,提升管理公安队伍的水平和能力,积极探索警务机制改革的方式方法,建成一支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党委、人民群众满意,战斗力和执行力一流的公安队伍。另一方面,由于公安机关实行“线与面”的双重管理,因各地政治、经济、人文、地理等条件的不同,对公安机关社会管理职能的要求也千差万别。这就要求公安机关的管理者准确把握公安机关社会管理的方向,因地制宜地采取对策和方法,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手段,以更好地履职尽责、做好服务。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把实践作为考察精神和物质关系问题的基础,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高度统一,是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形态。公安管理工作应更积极、更准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不断加强公安队伍建设、执法建设、服务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解决好公安管理工作和公安事业发展当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让哲学的思想闪耀在人民警察为人民服务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