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充实储备规模 完善管理体系 推行规范管理
充实储备规模 完善管理体系 推行规范管理
努力提高地方储备粮管理水平
山东省粮食局
2003年以来,为增强政府调控市场能力,确保省内粮食安全,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国家粮食局的一系列方针和要求,把加强地方储备粮管理作为粮食工作的重点,在充实地方储备规模,完善管理体系,推行规范化管理,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收到了好的效果。1 抢抓机遇,合理测算,积极充实地方储备规模
地方储备粮是地方政府用于安排救灾、确保军需民食和调控粮食市场的重要战略物资。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建立地方储备意义重大。落实国务院文件精神,合理测算储备粮规模并确保充实到位,是建立地方储备体系的基础和首要问题。1.1抢抓机遇,科学测算,努力争取核定好地方储备规模
机遇是开展工作、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事半功倍。我省争取政府核定地方储备规模就是抓住了机遇。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二是受农业结构调整、城市化建设和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2000年至2002年我省粮食生产连年下降,产需出现缺口,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有所削弱。三是2003年“非典”引发的部分省市粮食供应紧张和2003年10月至2004年3月的粮价上涨给粮食安全敲响了警钟。由于粮价持续上涨,省内粮食供求形势偏紧,引起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局审时度势地组织了粮食安全和供求形势调查,在综合分析后向省政府写出了专题报告,提出了包括充实地方储备在内的9条政策建议,得到了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我们根据国务院“地方储备,产区不少于3个月销量的规模,销区和大中城市不少于6个月销量的规模”的要求,结合我省城镇居民人口情况,参考2002年底公布的我省城镇化水平和产区、销区情况综合测算,提出了我省地方储备粮的规模。省政府在征求各市政府意见的基础上,下发了《关于加强地方粮食储备体系建设的紧急通知》,核定全省地方储备粮规模为××亿斤,比2002年核定的规模多出××亿斤。1.2 扎实工作,确保地方储备规模充实到位
为确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地方储备计划,我们制定了周密的工作计划,研究出台了多项措施,确保地方储备粮足额及时到位。一是层层落实储备计划。指导各市按照省政府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研究制定落实方案。二是加强工作督导。2004年以来,先后建议省政府结合夏粮和秋粮收购,以省政府名义对充实地方储备工作进行了三次监督检查,并三次进行督导通报,促进了地方储备充实到位。目前,济南、青岛、淄博、枣庄、东营、日照、临沂等市地方储备粮实际到位数量均比省政
府核定计划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三是省里带头落实省级储备粮计划。2004年下半年,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对省级储备粮统一竞价采购,并对采购过程实行全程监督,确保了新增5亿斤储备计划一次完成采购。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地方粮食储备库存达到××亿斤,比2002年底的××亿斤翻了一番还多。2 依法管粮、落实职责,进一步完善储备粮管理体系
在充实地方储备规模的同时,我省积极将地方储备粮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落实管理主体和管理职责,进一步完善了管理体系,确保了地方储备粮管理到位。2.1 制定出台《山东省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实现依法管粮
为尽快把地方储备粮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自2003年开始,我局就参照《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着手《山东省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的调研起草工作,并列入了2005年省政府立法计划。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和多次修改完善,2006年6月14日,以政府令(第186号)正式出台了《山东省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办法》不但明确了各级地方储备粮管理相关部门的权利和责任,以及地方储备粮承储企业的义务,而且为依法惩处地方储备粮管理违法行为,强化地方储备粮安全责任追究,提供了法律依据。尤其是《办法》第五条规定“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级储备粮的管理工作。省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设区的市及以下地方储备粮进行监管。”从法律上明确了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管理地方储备粮的职责。2.2 明确地方储备粮管理机构,全面落实管理职责
要履行好政府赋予我们的职责,就必须进一步明确地方储备粮管理的具体机构和职能。2004年,省机构编制委员会下发《关于调整省粮食局内设机构的通知》,将原储运基建处改为储备粮管理处,明确其主要职责为“承担省级储备粮管理和省级储备粮承储企业资格认证工作,以及对市及市以下储备粮进行监管。”省局储备粮管理处的成立,明确了地方储备粮管理的具体机构和工作责任。参照省局的管理模式,各市也都相继明确了地方储备粮管理的具体机构和职责。2.3 合理布点、适当集并,力求地方储备粮优化布局、便于管理
我省地方储备粮布局原则是,着眼于全省粮食安全大局,合理布点、适当集并,努力做到方便轮换、方便调出、方便管理。据此,一方面我们调整了储备粮储存点的布局,在大中城市多布一些储备库。省里投资5000万元,在工业城市淄博建设一座大型现代化粮库,在潍坊增加了储备规模。另一方面适当集并。地方储备粮储存点不宜过于分散。为了加强管理,我省地方储备粮原则上由省市两级管理,县(市、区)一级不管理地方储备粮,尽量减少库点,实行规模管理。这样可以进一步堵塞管理漏洞,确保在管理上不出或少出问题。2.4 以粮改为契机,保留国有粮食企业为承储主体
承储企业是地方储备粮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主体,责任十分重大,按照“储备与经营分开”的要求,2004年,省局将有关省直单位承储省级储备粮的政策性业务
与其他经营性业务彻底分离,实行人员优化组合、资产划转、储备指标划转,新成立了5家承担承储业务的政策性企业。省局还明确规定,各承储企业是代表省局履行省政府赋予的储备粮管理职责,承担储备粮管理的具体工作,必须确保储粮安全和经济安全。2005年省局出台了《山东省省级储备粮代储资格认定办法》,明确规定了省级储备粮代储库的各项资格条件及认定程序,通过代储库资格管理,加强了对省级储备粮的监管。2005年省政府制定的《山东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实施方案》中规定“承担储备粮和军粮供应任务的粮食企业,继续实行国有独资。”在改革中进一步明确了地方储备粮承储企业的所有制性质,稳定了承储企业及其员工队伍。2.5 建立粮食应急机制,切实发挥地方储备粮保障作用
为适应粮食购销市场化的需要,尽快建立和完善粮食安全应急机制,按照省政府的要求,从2003年下半年,我省就着手研究起草《山东省粮食安全应急预案》,并于2004年出台。《国家粮食应急预案》出台后,我局根据省政府要求,又对我省粮食安全应急预案进行了进一步修改完善,于2006年6月以省政府办公厅的名义正式下发实施。预案规定了应急响应状态下动用地方储备粮的各项具体措施,并提出了建设三个网络即储备网络、加工网络和销售网络,优化储备粮布局和品种结构,适当提高成品粮储备比例,以确保粮食应急状态的应对需要。3 完善设施、科学储粮,夯实储备粮管理基础
建设高标准、现代化的地方储备粮库,完善仓储设施,开展科学储粮,是实现地方储备粮集中管理,确保储存安全的重要基础。3.1 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建设设施一流的地方储备粮库
2003年以来,各市各单位结合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抓住充实地方储备规模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多方筹集资金,新建、扩建和改造了一大批适应地方储备粮规范化管理要求的高标准、现代化地方储备粮库,全省粮食仓储设施水平有了整体提升。2003年以来,我省新(扩)建地方储备粮库××万吨,其中仓容2.5万吨以上地方储备粮库21个;投入建设资金共5.2亿元,其中争取财政拨款2.4亿元,通过资产置换等途径筹集资金6036万元。青岛市积极推行市、区(市)两级地方中心库建设,争取政府及有关部门支持,落实建设计划与资金,目前青岛市新建各级地方储备粮库仓容××万吨,具备了地方储备粮集中统一管理的条件。威海市××万吨地方储备粮库建设规划全部落实,东营市在建成××万吨市级储备库基础上,为加快县级储备库建设步伐,尽快实现集中管理,按1万吨仓容200万元的标准给予补贴,所属县的储备库相继建成。各级地方储备粮库建成后,我省地方储备粮承储企业的仓房和配套设施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基本满足了地方储备粮储存的需要,逐步把分散储存的储备粮集并到储备库储存。
3.2 推广粮食储运新技术,完善仓储配套设施
各市各单位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在财力、物力相对紧张的情况下,积极运用应用储粮新技术。2005年以来,省局在地方储备粮规范化管理活动中,要求地方储备粮承储企业应用三项储粮新技术(微机测温、环流熏蒸、机械通风),并将是否全部应用作为考核评选示范粮库和先进粮库的必备条件,这一举措进一步促进了各地更新改造的步伐。截至2005年底,全省承储地方储备粮的仓房有××万吨全部应用了三项储粮新技术,占地方储备粮总库存的75%,其中承储省级储备粮的仓房有93%全部应用了三项储粮新技术。
积极发展粮食现代物流。近年来我省通过召开现场会、研讨会等形式,总结推广了广饶、莱州等地的发展区域粮食散运的经验。目前莱州市海庙港粮食物流中转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和山东半球集团(广饶)散粮汽车运输试点项目,正在实施中。各地学习借鉴广饶、莱州的经验,对原有收发粮设施进行更新改造,购置散运车辆以及散装散卸机械设备。目前我省大部分地方储备粮库都具备了“四散”作业能力,粮食流通效率进一步提高,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3 积极开展科学储粮研究,提升储粮科技水平
近几年来,各级地方储备粮承储企业以储粮“低损耗、低污染、低成本,高品质、高营养、高效益”为目标,大力开展科学储粮活动。一是加强学习引进,推广应用先进、实用的科学储粮新技术、新装备、新设施。在全省全面推进三项储粮新技术应用的同时,进一步推广膜下环流熏蒸、低温密闭等储粮技术。省局成立了省级储备粮科学储粮指导组,定期组织学习、研究科学储粮新技术并指导企业推广应用。二是鼓励自主创新。在吸收消化的基础上,围绕绿色储粮、节能降耗等课题,组织技术创新、技术攻关和科研项目研究。推行“1+1”技术依托工程,即一个承储企业和一个粮食行业知名科研院所联合,加强交流与合作。省局齐河库与河南工业大学共建教学科研试验基地,在人才培养、技术改造以及新项目、新产品的开发等方面优势互补、共享资源。目前在应用硅藻土防治储粮害虫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防虫杀虫效果好、使用简便,对粮食食用品质无影响且不污染环境。各市也都在科学储粮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果。三是积极建设环保型企业和节约型企业。各承储企业在熏蒸杀虫、仓储作业、设备材料使用等各个环节积极探索节能降耗、减少污染的方式方法,朝着绿色储粮、储绿色粮的方向努力,促进储备粮管理向科技创新型和环境友好型转变。截至2006年8月,全省库存地方储备粮无药保粮2年以上的达35万吨。四是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编制了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启动储备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目前已初步研制了以省局为中枢、以储备粮库为节点的储备粮动态监管信息系统省级平台。拟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省级储备粮业务管理信息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逐步实现储备粮信息化管理,掌握储备粮动态粮情,在加强监管同时,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率。4 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全面提高地方储备粮管理水平
为管好储备粮,争创地方储备粮管理全国一流水平,我们以实现储备粮规范化管理为总抓手,在规范化管理上狠下功夫。4.1 推行规范化管理,夯实地方储备粮管理基础
为加强地方储备粮的管理,省局制定了规范化管理三年规划,确定从2005年起,开展以“建一流设施、创一流管理”为目标,以“推行规范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为主题,以实现“管理行为规范化、业务操作标准化、管理手段信息化、管理制度科学化”为重点的地方储备粮规范化管理活动,争创全国一流水平。
一是精心组织,严格实施。开展规范化管理活动,是省局加强对地方储备粮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局党组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并成立规范化管理活动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和指导规范化管理的各项工作。为确保活动取得实效,省局制定了《省级储备粮规范化管理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规范化管理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和方法步骤,并印发各市参照执行。活动开展以来,各市粮食局、各单位按照省局的统一安排部署,结合自身实际,精心组织,广泛发动,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狠抓落实,规范化管理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二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标准化体系,规范管理行为。活动开展期间,省局相继制定出台了省级储备粮承储企业业务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工资福利管理以及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等一系列管理办法和规定。各市各单位按照省局的要求,本着“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建立健全承储企业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同时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相关技术规范,建立健全内部岗位工作标准和仓储管理技术标准等一系列工作标准,进一步明确了各岗位人员职责和各项技术操作规范。青岛、东营等地的部分承储企业还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5年以来,全省各级地方储备粮承储企业总计约制定完善了3000多项规章制度,4000多个岗位职责,2000多项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承储企业管理水平有了全面提升。
三是典型引路,以点带面,促进全省地方储备粮管理水平整体提升。为进一步指导各市各单位深入开展地方储备粮规范化管理活动,2005年5月、10月份,省局分别在青岛、东营两次召开全省地方储备粮管理现场会,学习推广两地在地方储备粮库建设,以及承储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2006年4月28日,省局在总结滨州储备库精细化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召开了全省粮食仓储管理工作会议,重点推广了滨州储备库以推进仓储精细化管理为重点,以创建“五型”企业为中心 ,创新管理、打造精品的先进经验。要求各市各单位在巩固去年地方储备粮管理活动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创新仓储管理的新模式,使仓储管理不断向更精更细更具体的管理方式推进。青岛、东营和滨州等地的典型经验,为全省地方储备粮规范化管理工作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四是认真总结,严格考核。为确保规范化管理活动取得实效,省局制定下发规范化管理考核验收办法及百分考核表,将是否全部应用三项储粮新技术作为考核评
选示范粮库和先进粮库的必备条件,并实行安全生产、安全储粮一票否决。2005年底,各市各单位按照省局要求,对规范化管理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认真总结。省局对所有省级储备粮承储企业直属库及代储库进行了全面考核验收,同时对各地申报的“山东省规范化管理示范粮库”进行了复核。经过严格评选,2005年,全省共有9个地方储备粮承储企业规范化管理效果特别突出,达到示范粮库标准,省局统一进行了表彰,授予“山东省规范化管理示范粮库”称号,并颁发了奖牌。各地也对本地规范化管理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认真总结和考核验收。全省共评出规范化管理先进粮库59个,评选粮油仓储管理先进个人167人。各市还通过评定示范仓、示范岗以及优秀技术创新成果等,对承储企业进行考核激励。通过规范化管理活动的开展,全省地方储备粮管理水平有了全面提高。4.2 建设人本型粮库,提高承储企业员工整体素质
在地方储备粮承储企业管理中,我们积极探索建设有粮库特色的企业文化,以“进取、认真、宽厚、和谐”的八字行风为核心,建设人本型粮库。通过理想信念教育、技术培训、文体活动等形式,统一储备粮承储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思想意识等,增强承储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通过调动员工内在的精神力量,来取得制度、管理难以达到的效果。
在员工管理中,我们注重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通过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知识竞赛、技术比武、争创示范岗等活动,全面提高员工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同时将技能考核与岗位、待遇挂钩,建立各种激励机制,并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近年来,我们多次邀请河南工业大学的专家教授来我省进行科学储粮培训和讲座,学习新技术,了解国内国际科学储粮动态和发展趋势。省局还编印粮油仓储管理教材,组织实用技术、技能的培训和考试。并将考试成绩作为规范化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多种方式,培训、培养了一大批储备粮管理方面的人才。省局打算从今年开始,连续三年,每年引进一批仓储管理方面的本科毕业生,充实到省级储备粮管理一线,改善承储企业人员结构。各市各单位还举办各种培训班和专题讲座,以及组织考察学习等,开拓视野,了解行业新趋势。原省局直属的烟台粮校,今年正式升格为山东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成为我省历史上首座粮食行业的高等学府,为今后高学历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据统计,目前我省地方储备粮承储企业仓储管理人员具备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的有900人,占总数的三分之一,持证上岗人数达1669人,其中与劳动部门联合发证的有379人。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提高了员工素质,建设了一支作风正派、业务精良、开拓创新、有现代气息的员工队伍,有力地保证了规范化管理工作的实施。4.3 规范储备粮轮换,探索储备经济发展路子
省及各市积极协调有关部门,适时下达储备粮轮换计划,及时推陈储新,确保了储备粮储存安全。自2005年起,省级储备粮的轮换全部委托省粮油交易中心在全
国公开进行竞价采购和销售,做到了阳光操作。各级地方储备粮承储企业还积极探索储备粮轮换的新模式,努力实现储备粮保值增值。东营市在发展储备经济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把兴建储备产业园区纳入粮食产业化发展的总体规划,在独立核算的前提下,走储备、加工、配送一体化的路子。目前,粮食部门储备产业园占地面积达到500亩,市级粮油质检中心、军粮供应站、熟食品配送点已开工建设。这些举措,拓宽了单一的粮食储备职能,丰富了储备思路,为今后探索新的储备领域,发展储备经济,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各位领导、同志们,我们省在地方储备粮体系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兄弟省市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和不足。这次全国地方储备粮管理工作现场会在我省的召开,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我们一定虚心学习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扎实工作,努力进取,力争使我省的地方储备粮管理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二篇:规范推行QHSE管理体系现场会上的发言
在规范推行QHSE管理体系现场会上的发言
夏长友
林源站与安全科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对规范推行QHSE管理体系现场会做了充分的准备,并以林源站的输油运行岗位和仪表班作为试点,进行试点推行。今天我们通过现场观摩和多媒体情况介绍,对我们又进行了一次QHSE管理现场推行的培训,应当说我们对QHSE管理体系的理解又进了一步。通过今天的现场观摩,我们会发现林源站本次规范推行有三个特点:一是所有报表、记录、工作票、操作票等管理文件均是用计算机打印,充分利用计算机资源,同时也培训了一批计算机应用骨干。二是领导亲自制作多媒体,凡江涛、赵建铭等站领导,在试点规范推行准备过程中,认真研究QHSE管理体系原理及应用方法,制作多媒体进行汇报和介绍,使与会者真正学到了推行的步骤、程序和经验。三是安全科现场指导具体,完全体现了公司今后全面推行的思路。2004年我们就是用QHSE管理体系的管理方法与程序,全面替代传统的生产与安全管理体系,达到用QHSE管理体系全面覆盖生产与安全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实现向现代化管理迈进,这是今年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下面就下一步如何推行提出几点要求:
1、全面在基层班组和运行岗位规范推行
按照03年12月4日公司研讨会的安排意见,第一阶段已完成,目前进入
第二阶段,即全面在基层班组与运行岗位推行阶段,时间利用整个一季度。要求各基层单位领导尤其是一把手要亲自抓,按照今天林源站现场会的推行模式,在各基层单位的维修班组和运行岗位进行全面规范推行。在推行过程中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认真研究、不走过场、注重实效,并处理好日常工作与规范推行的关系,把规范推QHSE管理体系作为提高生产与安全管理工作水平的重要手段,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四月初公司组织进行全面验收。各基层单位的验收汇报采用多媒体形式,汇报的内容就是如何推行QHSE管理体系在生产现场的应用。从而达到对计算机的应用和开发推进一步。
2、规范推行QHSE管理体系要做到“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
看得见:就是把作业指导书、事故预案、记录、制度、规程等摆放在指定的醒目位置上,建立一个QHSE管理体系的平台,随时随地让员工看得见,以经常提醒大家对QHSE管理体系的感知认识。
摸得着:就是在制定作业指导书、事故预案、制度和收集规程类作业指导书等管理文件时,不能丢项拉项,要做到需要时就能拿出来,并且实用。
用得上:就是在实际工作中,要按照QHSE管理体系的要求去做,并以工作票、操作票、作业指导书、记录等为载体,全面体现QHSE管理体系的程序和内容。
3、更新观念、解放思想,在工作方法上全面转变到QHSE管理体系上来我们大部分人一般习惯用过去经验去工作,对组织上交给的一项工作或任务,一般靠经验拿过来就干,看似有效率,实质上各方面的措施考虑不周易出事故。那么规范推行QHSE管理体系之后,必须从思想上或行动上改变不良习惯和做法。对待组织上交给的工作或任务,在实施前应当按照QHSE管理体系的要求,充分对实施过程进行识别,对潜在的危险因素、影响质量的因素和污染环境的因素进行分析判断,并制定可行的措施方可进行。这样做,不但能够保证工作质量,更重要的是避免出现危害人的事故和污染环境。今后哪怕换一个灯炮、换一块压力表也要有人监护,因此,我们规定从一月一日起,两站一队的日常维
护检修,必须执行“生产设施维护与检修工作票”制度,通过工作票我们把零星与零散维护检修管起来,这样做不但对安全有好处,对统计各基层单位的日常维护检修工作量也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须作为制度长期坚持下去。“作业指导书”的实用范围主要是专项以上的生产维修和管道公司下达的生产工程项目,这项工作我们坚持的比较好,今后主要在审批程序上进行规范。“操作票”多年来我们执行的比较好,起到了控制安全操作的目的,推行后纳入QHSE管理体系,必须坚持执行。生产与安全工作的各种“记录”是证据性特殊文件,要求在精简合并后纳入管理体系中来,形成第四层文件,并加上标识。“事故预案”推行后分A、B、C三级,A级事故预案要求全体员工都清楚了解。B级事故预案要求专业人员熟悉掌握,C级事故预案要求岗位和班组人员熟悉掌握。“安全检查表”是体系的审核文件,基层单位具体到岗位或部位,便于执行和操作。上述要求在全面推行过程中,各单位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和林源站推行模式认真执行。
4、不断总结,逐步完善,认真规范,使QHSE体系逐渐成为我们工作的有效方法
任何一个新的管理方法的推行,都有个认识过程,也有个接受的过程,要想改变过去的思维习惯和工作习惯,宣传、教育和培训很重要。今天给大家发的书,目的就是让基层单位回去后全员培训一次,培训的重点内容主要是:专业术语、QHSE管理体系的构成、为什么要推行,还有基本应用原理等,这样推行起来就比较容易。同时在推行过程中肯定会出现一些问题,要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完善、认真规范,坚持持续改进的原则,最后达到成为我们得心应手的工作方法。各单位要向林源站学习,从刚才汇报的情况分析,林源站从领导到工程技术人员和主要班组长,对QHSE管理体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已经基本掌握,不然是制作
不出来这样详细具体有指导意义的多媒体汇报材料的。所以各单位领导要首先学习和研究清楚QHSE管理体系的主要知识点和精髓,才能较好地全面指导本单位的推行工作。
5、推行的标准要高,要一步到位
在班组和岗位推行过程中,我们要在整个一季度进行并完成,这就要求基层领导要高度重视,一把手要亲自抓。一步一个脚印的抓,并要高标准严要求,一步到位。要对记录、制度、作业指导书、事故预案、工作票、操作票等一一清理,在精减合并、修改后,统一格式、统一字号、统一标识,形成QHSE管理体系文件,并在工作中认真执行。
在推行过程中,安全科要深入基层各单位进行有效的指导,做到不返工,一次完成推行任务。
6、注意对QHSE管理体系的标识理解
规范推行QHSE管理体系后,我们会发现在我们日常使用的记录、操作票、工作票、作业指导书、事故预案等管理文件上,将有QHSE管理体系的标识与编号,这些标识不仅仅是形式上的东西,它有现代化管理的内涵,Q、H、S、E是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的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它分别代表的意义是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合三为一的综合管理体系,简称叫QHSE管理体系。同时这个综合管理体系告诉我们:质量关注的焦点是工作(活动)质量和过程控制,健康安全关注的焦点是危险因素,环境关注的焦点是污染因素。在进行任何一项实际工作过程中,都要按QHSE体系的要求对关注的焦点进行过程识别,找出潜在的危害因素,并事先制定措施,再进行工作(活动)的实施。这就改变了过去仅靠经验去工作的不科学做法和习惯。它把任何一
项工作(活动)都看成是一个系统(大系统或小系统),它要求从工作或活动的开始到全部完成这一过程,始终在QHSE管理体系的平台上进行,最终通过对工作或活动的过程控制,实现活动从开始到完成,达到质量合格、保障健康、不出事故、不污染环境的目的。总之就是千方百计地避免危害因素发生作用,也就是用事先制定的措施消除和控制危害因素。所以不要简单地去理解QHSE体系的标识。
7、QHSE管理体系推行的重点
在03年12月4日的研讨会上,我们已经明确推行的重点就是“作业指导书”在生产现场的应用。大家要记住这一点。要把QHSE管理体系在生产现场如何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作为突破口,进行创新推行。目前我们提出“通过记录、操作票、工作票、作业指导书、事故预案等为载体的推行方法”是一种创新,大家要认真研究还会有更多的创新方法,只要紧紧围绕实际应用,就会大有文章可做。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刻苦研究,就会出成果。
上次研讨会我们强调在工作中要多用QHSE体系的专业术语,今后我们各基层单位包括机关,只要形成生产与安全文件或材料,都要多用QHSE体系的专业术语,基层在岗位或班组的记录、总结等方面也要陆续多用QHSE体系的专业术语。长此下去大家就会形成习惯。
总之,通过今天的现场会,我们大庆分公司的QHSE管理体系的推行将掀起一个新的高潮,为管道公司的审核作出我们的贡献。
大庆输油分公司
Wednesday, January 07, 2004
第三篇:推行校园清洁 规范卫生管理
案例:推行校园清洁 规范卫生管理
实施部门:胜利中华小学
活动范围:1-5年级小学生 背景
学校的卫生环境,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也是学校师生素质高低的综合反映。当今的学生,基本是独生子女,自理能力和卫生习惯普遍差,所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无数事实证明,一个好的习惯可以造就一个人,一个坏的习惯能毁掉一个人。所以幼年时应当特别注重习惯的养成。”
做法 一是引入竞争机制,制定完善的卫生奖惩制度
1、没有竞争就没有动力,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定科学的奖惩制度,对于勤奋、认真、乐于助人以褒奖,对逃避、偷奸耍滑予以惩处。学校卫生不是哪一位同学的事,每一位同学都要积极行动起来。对卫生获得名列前茅的的班级给予量化加分,对卫生较差、排名末尾的班级要给与网上通报批评扣分。
要求各个班级要选定卫生小组长,卫生小组长是卫生管理的直接参与者和组织者,是班主任的好助手。卫生小组长的选定与任用对于班级卫生和学校环境卫生区管理有重要的作用。
2、明确责任。卫生习惯其实也是学生责任心的一种体现,现在的学生责任心都不强,针对这一点,我们学校便分工到位,开学第一天,合理调整划分班级清洁区,一天三打扫,每周一大扫。把卫生工作安排细致,让每个学生明确责任,哪里出了问题,就找哪个班级,这样分工明确了,学生的责任也就到位了。
3、奖罚分明。卫生打扫的好,还要能保持的好。如何让学生不乱扔垃圾,见到垃圾主动捡起来呢?我们采取的是个扫门前雪的方法,每个学生他有责任时刻保持班级和班里环境卫生区域的整洁,否则就会挨批评,会被学校扣分。反之,如果哪位学生的保洁工作做得好,还能主动捡起其他地方的垃圾,他所在班级就能得到加分奖励。
二是完善制度,强化意识,落实责任。学校制定了《学校卫生制度》、《班级卫生检查评比制度》等制度。根据制度要求,1、各班教室、卫生区,必须每天清扫一次,每周一次大扫除。
2、每学期初学校划分一次卫生包干区,实行班级责任承包。
3、德育处每天检查一次,并不定时抽查。检查人员严格按量化标准评分,达不到卫生标准的班级,除扣评比分外,随时追查责任并限期整改。
4、每班可设立两名督查员,做好本班卫生区保洁工作。
5、检查人员要认真负责,及时公布检查结果,并将检查结果统计上报校长室。
6、学校对卫生工作加强量化管理,检查结果每周一公布,每月一小结,并颁发流动红旗。
三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师德修养,坚持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培养好习惯。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所以老师的正面诱导十分重要。身教重于言教,老师自觉拾起一片废纸,扶正一把桌椅,学生受到影响自然也会学习。老师、家长都是他们卫生知识的传授者,其表率作用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应在爱清洁讲卫生方面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做到有意识地来影响少年儿童,使他们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蒙教育。
四是规范养成,监督示范,提升素养。教师不仅担负保障学生的安全的重任,也是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养成的发现者和督促着,教师在督促
提醒学生不追逐,打闹的同时,也要指导学生在活动中及不能随便乱扔垃圾,还要随时捡起地上的纸屑开展有意义的活动。教师发现学生主动捡拾垃圾的,及时给予表扬,有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现象,要及时制止,并给予批评教育,把握教育的最好契机,提高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效果。
效果学生的良好卫生习惯逐渐得到养成,也能自觉的维护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卫生干部能够主动组织同学们进行打扫卫生,并主动地监督同学的卫生行为。教室干净了、校园整洁了如今在校园很少有学生因无法及时处理手中的垃圾、废弃物,而随意丢弃、随地吐痰等。以往校园内的废弃物便少了很多。可见,养成好的卫生习惯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德育工作的无缝隙管理。全校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孩子们筑起了一道安全长城,使学生们在清洁、美丽的校园里能够快乐、健康地成长。
分析创设一个环境清洁、优雅、美丽有序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将良好的卫生养成习惯保持下去,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好处是:(1)学生养成了垃圾归桶的好习惯,校园干净整洁。狠抓校园“三打扫一保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保持校园干净整洁。(2)用实际行动增强了学生的卫生意识;促进学生良好卫生行为习惯的养成。通过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讲卫生、讲文明的好习惯。(3)充分发挥值周检查评比工作的作用。学校不定期地进行检查,特别是公用场所及室外分担区,学校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采取检查、打分、评比相结合的方法,严格按照检查标准进行。凡是评比都有相关的卫生标准要求。每周的流动红旗评选
都将与此作为依据,使全校师生自觉维护学校的公共卫生。人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为构造干净、清洁的文明礼仪校园做出一份贡献。
第四篇:进一步完善岗位管理及薪酬管理体系的实施细则
进一步完善岗位管理及薪酬管理体系的实施细则
根据《江苏省烟草专卖局(公司)进一步完善岗位管理及薪酬管理体系的意见》(苏专人【2012】171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深化用工分配制度改革,使岗位体系更加规范、分类更加合理、分级更加科学,薪酬管理体系更公平、更能体现激励原则,并结合盐城烟草实际制定本细则。
一、关于岗位管理体系
(一)岗位分级
根据不同类型岗位的职责任务、工作性质和人员结构特点,岗位价值评价结果,划分岗位的等级,岗位共分为20级。具体详见《岗位分类分级表》(附件1)。
(二)岗位分类
根据国家局204号文件精神及省局改革指导意见,全系统岗位划分为管理类岗位、专业技术类岗位、业务类岗位、生产操作类、服务类五类岗位。
1、管理类岗位
管理类岗位包括综合管理岗位、专业管理岗位和综合事务岗位。
(1)综合管理岗位主要指单位领导岗位。
(2)专业管理岗位是指市局(公司)各处室(中心)负责人;县级局(分公司)部门负责人。
(3)综合事务岗位是指在部门负责人领导下,从事相
对具体的普通事务性工作,对应岗位为市局(公司)主办科员、科员、县局(分公司)办事员、稽查中队长、市场经理、现场主管等。
其中:主办科员主要为市局(公司)机关未设二级部门的处室岗位价值相对较高的岗位。对应岗位为总账会计、办公室秘书等。
2、业务(生产操作)类岗位
从事烟草专卖、卷烟商品营销、物资采供等具体业务并需具备一定专业技能的工作岗位。对应岗位参照《岗位定编表》、《分类及层级体系表》。
3、服务类岗位
承担后勤服务等职责且无技术等级的普通工作岗位,包括装卸、保安、保洁、花木、炊事、收发等,采用劳务外包的形式。
4、情报信息中队先设编制,暂不配置人员,待以后专门选调充实。
(三)岗位套级方法
1、市局(公司)中层正职和县级局(分公司)领导正职套入5级一档,任职满5年的套入5级二档。
2、市局(公司)中层副职和县级局(分公司)领导副职套入7级一档,任职满5年的套入7级二档。
3、主任科员套入6级一档;现任县级局(分公司)领
导副职享受正科级待遇的满5年的套入6级二档。
4、原享受副科级待遇且不再担任市局(公司)二级部门正职和县级局(分公司)部门正职的,套入8级一档;原享受副科级待遇的综合事务岗位员工套入8级一档。
5、县级局(分公司)部门正职和市局(公司)二级部门正职套入9级一档,任职满5年的套入9级二档。
6、县级局(分公司)部门副职和市局(公司)二级部门副职套入11级一档,任职满5年的套入11级二档。
7、主持工作的就近向上套入1级,绩档为一档。
8、2007年前(含2007年)参加工作的市局综合事务岗员工套入12级一档,工龄超过10年的套入12级二档;县局2007年前(含2007年)参加工作的综合事务岗员工套入13级一档,工龄超过10年的套入13级二档。
9、市局(公司)2008、2009年参加工作的省招大学生对应13、14级一档;县级局(分公司)2008、2009年参加工作的省招大学生对应14、15级一档。
10、业务(生产操作)类员工在2012年12月31日前竞聘到原管理类岗位的,套入15级一档;2013年1月1日后,竞聘到综合事务岗位的,岗位工资套入新岗,绩效工资平级按照综合事务岗执行,每年考核合格的晋升1级,逐年晋升到位。
11、原业务(生产操作)类员工在3级以上岗位符合岗
位说明书任职条件的,一律套入18级二档;在3级岗符合岗位说明书任职条件的,一律套入18级一档;在文员岗位的,在省局文件要求的基础上高套一档,套入19级二档。其他业务(生产操作)类员工岗位分别对应入19~20级一档。
12、2011经考核晋档和降档员工,按第11条执行。
(四)岗位晋升与降级
1、当年积分排名前20%的员工,给予一次性奖励;连续两年排名前50%的员工具备高岗级的竞岗资格;连续两年排名前80%的员工晋升一个岗档;连续两年排名后5%的员工降一个岗档,连续降档三次的,解除劳动合同。
2、在现岗位工作,但不符合岗位说明书任职条件,在本次定岗中可以参加竞岗,竞岗成功后向下套1级,绩档为二档。待符合岗位说明书任职资格后,套入相应岗级一档。
3、拟竞聘其他岗位的员工,在读学历符合竞聘学历要求的,可参加竞岗,竞岗成功后向下套1级,绩档为二档。待取得证书后,套入相应岗级一档。
4、班组长岗位竞聘条件原实际岗位高岗员工可放宽至高中(中专)学历,侧重业务能力及综合素质等。
5、符合以下年龄的相关岗位人员可与单位直接签订劳动合同。
专卖稽查员:男45周岁及以下,女43周岁及以下;
客户经理、专卖稽查中队长:男48周岁及以下,女4
5周岁及以下;
市场经理:男50周岁及以下,女45周岁及以下;
综合管理员:40周岁及以下。
6、岗位资格任职条件见《岗位说明书》、《岗位定编表》(附件2)。
二、关于薪酬管理体系
以“分类管理、科学设岗、明确职责、严格考核、落实报酬”为依据,有效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与导向作用,拓宽员工管理通道,建立合理的企业内部分配机制,理顺收入分配关系,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实现吸引、保留和激励员工的目的,提升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
(一)基本原则
分类指导、分级管理、规范有序、调控有度、尊重历史、逐步统一。
(二)岗位工资、绩效工资标准的确定及核发
1、岗位工资即岗档,分为8档,由省局确定。见《岗位绩效工资体系表》(附件3)。
2、绩效工资即绩档,分为2档。绩效工资基数由省局人事劳资处核定。绩效工资系数见附件《岗位绩效工资体系表》。
3、套改绩效工资的计发。原有套改绩效工资的管理类员工以参加烟草工作为起点截止到2007年为止计算年限,每年绩效基数为1200元,最长不超过25年(省级烟草成立起始为 1983年)。省局统一接收的军转干部及系统外调入人员均视同测算。
(三)相关人员薪酬待遇
1、新接收军转干部工资待遇
本制度实施后新接收的军转干部,实施岗位绩效工资制。根据所在岗位确定岗级,岗位工资、绩效工资执行该岗级一档。定岗后的工资收入如果低于其在部队时的职务工资、军衔工资、军龄工资之和的80%,则按不低于其在部队时职务工资、军衔工资、军龄工资之和的80%的标准计算工资收入,并就近高套相应岗级。
2、招聘的全日制高校毕业生的工资待遇
招聘的全日制高校毕业生的工资待遇不再按苏专人„2011‟134号文件相关规定执行。新标准为:本科生第一年套入20级,硕士研究生高套一级,试用期八折,前三年经考核合格每年晋升一级。
三、时间节点
年底套改到位、新年领取新酬、竞岗逐步开展、上岗节后报到。
四、其他
1、此次定岗后,不得串岗用人。
2、未尽事宜由市局(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处负责答复。
第五篇:怀柔区构建网格化社会管理体系完善社会管理格局
怀柔区构建网格化社会管理体系完善社会管理格局近年来,怀柔区不断推进落实网格化社会管理机制,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地域特色,加强探索与实践,创新工作思路。在坚持条块协同的基础上,全面整合社会管理与服务资源,按照社会管理“精细化、扁平化、一体化”趋势,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社会服务管理网格化体系建设工作,构建覆盖面广、服务完善的立体式网格化社会管理格局。
一、整合资源、注重结合,科学划分网格
1、划分社会服务管理网格。基于基层自然、社会实际情况,构建以社区(村)为基础单元,结合民警驻区制、驻村(社区)工作站、党员进社区、综治进企业等工作,按照“完整性(不打破现有社区(村)和单元物业管理范围)、便利性(利于管理)、均衡性(各网格任务量均衡)”原则,细划出若干类型社会服务管理网格。其中,城区划分为社区型、重点单位型、人员密集场所型三类网格;农村地区划分为村庄型、重点单位型、旅游景区型三类网格。
2、明确社会服务管理网格等级。综合考虑每一个网格的社情民意、人口分布、治安状况、社会秩序、地理位置等因素,评定日常管理型、一般防范型、重点关注型和严密管控型四类服务管理等级,实施等级分类管理,并以此为依据配置社会服务管理力量和资源。
3、配置网格化工作力量。一是发挥专业力量的指导作
用。根据网格管理等级、实际工作情况,在每个网格内配置公安、工商、城管、民政、劳动、文化、卫生等专业力量,组织、指导城市秩序维护、重点对象管控、特殊群体帮扶等社会服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二是发挥专职力量的骨干作用。每个网格内要配置网格管理员、治安巡防队员、各类协管员,单位保安员等专职力量,落实和执行上级部门有关工作部署。特别是要协调有关部门,增加保洁员、管水员、护林员、调解员、社保员等协管力量在社会服务管理方面的职责任务,将社会服务管理工作作为其业务考核的重要内容和奖惩的重要依据,逐步实现“一员多能”,使之成为网格工作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发挥社会力量的基础作用。每个网格内要动员、组织安全稳定信息员、治安志愿者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平安网格创建工作。各街道(乡镇)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和细化社会服务管理工作力量配备,加强工作组织和指导,落实最小防控单元工作责任制。
二、加强领导、建章立制,形成工作合力
1、健全网格化工作领导组织体制。日常工作在街道(乡镇)综治维稳工作中心统一领导和居(村)委会具体领导下进行。每个网格设置格长1名、副格长2-3名,根据工作需要设置格员若干名。网格格长由居(村)委会主任或单位主管领导担任,网格副格长之一由管片民警担任,派驻或联系网格的公安、城管、工商、文化、卫生等专业力量以及群防
群治力量作为网格格员。网格格长负责统筹协调网格区域各项社会服务管理工作;派驻或联系网格的各类专业力量配合格长、副格长,对专业事项履行法定职责,开展服务管理工作;网格内的各类协管力量按照制度规定或合同约定履行相应工作职责;网格内的群防群治力量承担宣传、预防、发现、报告和协助处置的职责。
2、建立社会服务管理任务精细化管理机制。明确各镇乡、街道综治维稳中心及有关职能部门自身在社会服务管理工作中承担的职责任务,以网格为单位,围绕重点防控对象和城市秩序类问题,逐人逐事明确工作标准、责任人员和主要措施,统一工作标准、确定工作流程、落实工作责任。
3、建立工作台账式管理机制。依据“属地责任”和职责职权,以网格为单元,建立完善实有人口、重点人员、重点部位、出租房屋、重点区域、重点单位、重点事项、网格工作力量等各类社会服务管理工作台帐。
4、建立网格化信息工作机制。各职能部门、各镇乡、街道依据网格基础数据及网格工作人员实时上报反馈的各类情况和信息,建立了区(职能部门)、街道(镇乡)、社区(村)三级社会服务管理网格化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和指挥平台,建立动态更新的基础数据库,实现信息统计分析、工作决策指挥、履职情况实时评价、动态监督管理的信息化。
5、建立快捷有效的信息传递处理机制。在各镇乡、街
道综治维稳中心建立网格化工作联席会议、会商、情况通报等制度,确保了各类力量之间对网格情况、存在的突出问题、各部门阶段性工作进展等信息,能够及时了解掌握。对于网格内各种力量发现而又无法处置的各种社会问题,按照格长、社区(村)、街道(镇乡)、区级网格信息指挥平台、区级有关部门的程序进行及时逐级上报。从信息搜集、核实上报、任务派遣、处理反馈等环节,规范各类事项从发现到处置各个环节的工作流程,建立科学合理的力量使用方案和突发事件处置工作预案,适时启动相应等级的社会服务管理措施。
6、建立有效的跟踪考核和监督奖励机制。根据网格化工作的实际需要,进一步规范网格工作人员的岗位设置、薪酬待遇,建立健全网格管理员的考核办法和奖励机制,依据考核结果和平时工作表现,及时兑现奖惩。同时将社会管理网格化工作纳入各相关单位主管的协管力量的工作职责,并将此作为考核奖惩协管人员的指标之一。社区(村)党组织及居(村)委会对网格工作人员履职情况出具工作鉴定,作为各部门对所属工作人员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三、完善措施、加强落实,确保取得实效
1、加强各类重点人群的掌控。坚持实有人口管理,准确掌握各类群体,特别是重点工作对象的基本底数和情况,实现全面掌握、有效控制。
2、加强对特殊群体的帮扶。对孤寡老人、外来务工人员、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会服务工作,提高其生活质量。
3、加强重点地区、要害部位、危险物品的管控。对重点区域、要害部位实施重点防控,强化工作措施,确保绝对安全。对各类危险物品的生产、使用、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加强日常检查,严格依法管理。
4、加强对矛盾纠纷、安全隐患、社会管理等事件的查控。对各类矛盾纠纷,安全生产和火灾隐患,危害公共安全、影响社会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及时发现报告,妥善处置治理。
5、加强对各类社会组织的帮控。动态掌握网格内各类单位,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基本情况,整合社会资源,开展合作帮控。
6、加强基础数据信息采集上报。全面掌握网格内各类基础底数信息情况,强化基础工作建设。此项工作由各镇乡、街道综治维稳中心、各职能部门指导各网格的领导组织、指挥各网格管理力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