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
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小企业这一作为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经过多年的发展,由于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特点,中小企业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中小企业的组织结构较为单一,业务性质简单、管理基础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与薄弱性。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影响着企业的持续发展,对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发展壮大、生存问题的影响尤为严重。本文将就XXX公司内部控制问题进行解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内部控制、中小企业、解决问题
一、引言
中小企业要想在众多企业发展浪潮中屹立不倒,经营出自己企业的本色,通过一定的控制制度改善企业的发展状况,那么完善内部控制是众多中小企业在前进道路上该走的一步。由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不完善、不建全,加上外部环境的恶化,以至于企业出现经营失败、违法经营以及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企业的发展和经营的效率,也影响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市场化改革的进度。因此,在网络化、信息化程度日益加深的今天,加强中小企业企业内部控制势在必行,内部控制的好坏决定了企业的成败。
二、内部控制理论概述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与基本要素
1.内部控制的概念: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企业战略、经营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及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完整、资产的安全完整、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监管要求的一系列控制活动。
2.内部控制基本要素:
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措施、信息与沟通、监督与检查五大要素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定并实行成与败的关键。
(1.)内部环境是影响、制约企业内部控制建立与执行的各种内部因素的总称,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
(2.)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的基础,是内部控制的成败的关键。
(3.)控制措施是企业应当结合风险评估结果,通过手工控制与自动控制、预防性控制与发现性控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4.)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企业应当建立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确保信息及时沟通,促进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妥善处理。(5.)监督与检查包括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
(1)日常监督指企业对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常规、持续的监督检查;(2)专项监督指在企业发展战略、组织结构、经营活动、业务流程、关键岗位员工等发生较大调整或变化的情况下,对内部控制的某一或者某些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检查。专项监督的范围和频率应当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以及日常监督的有效性等予以确定。
(二)内部控制目的 在社会化大生产中,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制约的内在机制,处于企业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位置。企业规模越大,其重要性越显著。可以说,内部控制的健全与否,是单位经营成败的关键。具体讲,企业内部控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保护资产安全完整及有效使用、保证信息存在、可靠和及时提供、保证各项方针制度和措施的执行、控制成本费用以求企业更大地盈利、预防控制错误或舞弊及时进行纠正、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有序高效地进行、保证坚决履行国家的各种法律任务。
三、XXX公司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公司简介
XXX公司成立于2006年10月,主要经营配件的销售,设备维修,是XXX公司的子公司,为集团整机销售和保障后期服务成立的。
(二)公司 内部存在问题
内部控制是XXX公司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主要从控制内部环境抓起,内部控制环境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引擎,也是其他一切要素的核心,决定了其他控制要素能否发挥作用,是内部控制其他要素作用的基础。
(一)缺乏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第一、企业管理者都是通过自己的意识和认知经营企业,内部控制到底是什么,也许他们都不清楚,而且他们自己估计也不想知道,这样就导致了财务报告存在各种纰漏和问题,然而等到企业发展逐渐出现问题已经无法挽回了。同时加上管理层对于内部控制的意识比较薄弱,他们认为内部控制是无关紧要的,虽然确实是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其执行的也不到位,做的也只是表面文章,内部控制从根本上还只是流于形式;第二、企业虽然在形式上设置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而且在公司章程中也明确了各个管理层的工作职责,但是在实际运作中,又出现人为的控制现象,股东大会等也难以形成良好的氛围。第三、企业文化建设意识也比较薄弱,企业文化建设没有得到重视,没有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但是企业对运行情况的监控也完全依赖于外部审计,不能够正确的评价各种部门和员工的工作绩效,内部控制制度没有起到实际的作用。
(二)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
对于风险先进行专业的评估,才能做出相对于正确额决策,经济市场逐渐发展壮大,获取利益的同时就要面对风险。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也逐渐发生改变,企业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完善的风险机制才能保证内部控制有效的实行。企业没有相应的风险评估委员会,由于从业的会计队伍逐渐扩大,对于会计人员的职业教育和业务培训根本没有跟上节奏,会计人员整体素质就会有所下滑,没有专业做支持,风险评估结构也可有可无了,不能够保证企业的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机制的发挥。企业对于风险意识并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应对突然事件的能力都还有待加强。
(三)内部审计与监督机构不健全
内部审计监督者企业经济活动状况,企业虽然设有内部审计机构,但其都隶属同一个人领导,从形式上内部审计就缺乏了该有的独立性。另外,在内部审计的职能上来看,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就是核实一下各月的账目是否出现差错,在另一些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再加上企业都只是为了应付某些机关的检查才设立审计机构,没有把握机会把其用到实处。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是外部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企业规模较小,监督体系是根据上市公司情况设立的,从而使得其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说正确的财务信息和每个部门今年的效益,我们都看不出来,有这样的监督体系也相当于没有。
(四)缺乏适当的控制活动 企业管理层要想清晰的领导各级员工,内部控制活动就可以满足这个条件,这样从另一方面又体现了完善的内部控制给企业带来的好处。针对关键控制点而制定控制活动,从而起到对于企业各个层面都实行有效控制,这样企业才能有条不紊的发展经营。然而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都有很大的问题,没有逐级往下,而且很多应该具体的操作和业务出现的问题也不能展现出来,同时也因为没有规范的授权审批制度,企业很多不相容的职务也没有进行有效的分离。同时企业还存在着经济预算管理也不是很规范,岗位权限也存在很多的问题,从而导致内部控制的效果没有达到。
三、加强XXX公司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活动
第一条:销售方面: 提供收入确认的合理依据
1.现销
现销的配件及修理费,要求客户在原销售订单上或车间维修单上签字,以确认配件及维修费,一同转交财务。2.赊销
A.在订单上客户签字确认此配件。
B.销售订单后必须附有客户的欠条加盖公章或手印。C.销售费用发票,必须客户签字的车间维修单作为附件。
3.建立应收债权定期对账和催收清理制度,将回款与销售业绩考核挂钩。
4.建立客户档案并及时更新信息,对其信用等级进行评价,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降低坏账损失的风险,同时加快应收账款周转率。
5.与客户签订的合同都要保留原件,并由专人保管合同,合同编号连续,不得重复编号,客户和公司各一份,并将原件及时交财务,合同保管人复印留存一份。
第二条:采购方面:
1.建立供应商档案,专员管理供应商资料,并及时更新供应商信息; 2.采购合同由专员保管,必须为原件;
3.采购订单、验收单、材料入库单按顺序连续编号,不得重复; 4.付款审批要执行到位;
5.定期与供应商对账,及时取得专用发票; 第三条: 存货管理 1.采购入库环节
采购时,采购部门按企业生产经营计划确定经济订购批量和安全库存量,报主管审批。签订合同时,确保存货采购合同在授权下进行。验收入库时,保证存货采购数量、品种、质量与合同相符,准确安全入库。结算时,财会部门接库房通知承付货款,经严格审核后,依法办理付款手续。各部门要对存货的购进、发出和库存进行日常核算,定期与其他相关部门进行核对,做到账账、账表、账物相符,保证存货采购业务资料真实准确。内部稽核人员要对存货的内控措施进行审核评价。
2.领用环节
领用时,生产部门根据核定后的领用计划填制限额领料单,由负责人审批签字后方可向库房领料。发出时,仓库保管须审核领料单。双方检查数量和质量,确认无误后签字。材料发出后,保管人员按规定真实记录存货领用业务;并转材料记账员记账后随发料汇总表定期送往财务部门。按规定对存货进行盘点,编制存货盘点表。3.改善库存结构,提高物资周转率,加速资金周转
对所有存货按ABC库存分类法进行管理。通过ABC分类后,抓住重点存货,控制一般存货,制定较合理的存货管理计划,从而有效地控制存货库存,减少储备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
ABC法是根据存货的重要程度,将其分为A、B、C三种类型的方法。A类存货品种占全部存货的10%~15%,资金占存货总额的80%左右,对A类存货实行重点管理。计算每个项目的经济订货量和订货点,尽可能适当增加订购次数,减少存货积压,减少昂贵的存储费用和大量资金占用;同时,可为该类存货分别设置永续盘存卡片,用以加强日常控制。B类存货为一般存货,品种占全部存货的20%~30%,资金占存货总额的15%左右,宜实行日常管理。对B类存货的控制,与A类存货大致相同,但为了节省存储和管理成本,不必像A类那样要求严格,定期进行概括性检查方可。C类存货品种占全部存货的60%~65%,资金占存货总额的5%左右。C类存货数量多、单价低、存货成本也较低,一般采用较为简化的方法进行管理,也可适当增加每次订货数量,减少全年的订货次数。
4.定期分析存货库龄
编制存货库龄,定期(如:每季度)召开库龄分析会议,应有财务部、销售部、采购部、计划部、售后服务部等相关部门人员参加,分析存货库龄的合理性,对于库龄较长的存货,考虑是否需要计提减值准备,并采取进一步解决办法,将公司的损失降至最低。
5.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实现存货资金信息化、科学化管理
利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企业能够通过计算机对企业的资金、货物、人员和信息等资源进行全方位高效集中的自动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快速反应能力,最大限度地堵塞漏洞,降低库存。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增加了企业生产、销售等各环节对市场变化反应灵敏度的特点,使存货最优化,减少库存、节约成本。
第四条、财务
1.应(预)收账款
新设二级科目——“未开票”,并根据不同的客户下设三级明细科目,分客户核算【如:当确认当期未开票收入时,借:应收账款-未开票-A客户,贷:营业收入-未开票收入等;当对该客户开票时,借:应收账款-A客户,贷:应收账款-未开票-A客户】,这样可以有效避免重复确认收入的错误;建立应收债权定期对账和催收清理制度,将回款与销售业绩考核挂钩;建立客户档案,对其信用等级进行评价,制度合理的信用政策,降低坏账损失的风险,同时加快应收账款周转率。
2.应付职工薪酬(1)工资
以权责发生制原则,当月工资当月计提,同时对销售人员的提成、机手的工资进行计提。
(2)社会保险费
新设二级科目——“应付社会保险费”,并下设五险(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三级明细科目,先计提再支付。
(3)福利费
根据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当期发生时,据实列支,不计提。3.往来管理 同一单位在不同科目同时挂账,相同性质的对冲,及时清理长期挂账往来。4.费用
建立费用报销预算和管理制度,建议要求业务员或承运方,在每个月结账前把发票拿来报账,过期不候,实在无法预计的,根据预算计提,有效的保证费用不会出现严重跨期现象.5.递延所得税资产
对本期形成的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6.盈余公积
根据当期审定的净利润的10%调整本期及以前年度应计提的盈余公积。
第五条:其他文件:《XXX公司规章制度》、《XXX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差旅费开支管理规定》、《财务收支审批授权管理规定》《配件销售及其收款内控管理制度》《资币资金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二)提高全体员工对内部控制的专业素养
管理层作为领导首先做好表率作用,起先带头对内部控制的各项知识有所了解,或者说是了然于心,这样他们的意识才会加强,也才会让他们对于一些明确的法律知识有所关注,才能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内部控制人员素质有所提高了,那学习内部规章的意识也就越强了。执行和监督还得人来做,正确的观念和员工的素质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内部控制的成败。
(三)加强中小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它把企业目标管理和员工管理相结合,各职员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企业管理者了解他们的个性和爱好,一切企业利益都从员工的角度想一想,看看其是否对他们造成影响,然后再执行,同时维持好领导与员工之间良好的关系。企业文化可以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可以激励企业员工提高业绩,规范自身行为,同时,也可以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增强公司的凝聚力,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还能为企业起到广告宣传的作用。
(四)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审计机制,加强企业对各部门的监督
企业经营活动的发展情况和领导者制定的内部控制是否适合本企业发展从这两方面来体现内部审计在其中起的作用,内部审计在企业运营发展中还是具有很大的作用的。
从内部审计的范围分析,内部审计人员的职责很重要,其可能是关系到企业发展的命脉。先从简单的开始做起帮助企业创建一些有利的程序,然后才能是预期的目标得以实现,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不是只局限于监督,还要通过相应的检查与评估,从而发现其中的缺陷,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出解决的方案,以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五)加强中小企业的风险管理提高风险意识
我们要做的就是加强自己的风险意识,对于经营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发现,俗话说早发现早治疗,要树立风险管理里面,提高自身的意识,而且要能够分辨风险,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对企业的风险管理要以防范为主,通过制定的相关章规章制度减轻企业面临的风险。正确评估风险。企业可以选拔优秀的评估人才成立机构,制定制度和方法,这样在发生风险是才能想出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五、处理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中相关问题
(一)协调好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内部控制的目标就是防范和控制风险,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风险管理的目标也是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二者都要求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工作由不同机构负责。对此,企业可以对有关机构和业务进行整合,从工作内容、目标、要求以及具体工作执行的方法、程序等方面,将内部控制建设和风险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避免职能交叉、资源浪费、重复劳动,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
(二)协调好内部控制与其他管理体系的关系
内部控制贯穿于整个企业管理,与其他管理体系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现有管理体系的设计、运行以及审核认证需要遵循已经发布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这些标准与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原则和要求并不矛盾。在实际工作中,个别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管理体系运行发生冲突,原因可能是企业采用的方式方法出现了偏差,如简单照搬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的规定,没有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为控制而控制,导致控制设计不合理,出现控制过度或控制冗余;也可能是企业经营管理部门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愿意受到更多的牵制和监督,从而以影响经营效率和目标为借口,拒绝必要的内部控制;等等。对此,企业应当立足管理现状,全面梳理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从管理体制、机制以及落实各级权利责任等方面,将内部控制的要求融入各项管理体系中,形成内部控制的长效机制,使内部控制真正为经营管理服务;应当从总体目标出发,通过培训教育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和认识,将内部控制的要求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以加强执行;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固化业务流程,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和信息共享水平,从而尽可能减少内部控制与其他经营管理体系的冲突。
(三)权衡内部控制的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
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是建设与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和有力保证。内部控制审计费用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应当承担的成本,企业应安排相应经费确保审计工作的及时、有效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是一项区别于财务报告审计的独立业务,企业应就该项业务与会计师事务所签订单独的业务约定书。同时,企业也应权衡审计成本与审计效益,在业务约定书中明确有关费用标准,并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资源的投入和审计质量提出明确要求。
(四)确定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
查找并纠正企业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中的缺陷,是开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由于企业所处行业、经营规模、发展阶段、风险偏好等存在差异,《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没有对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进行统一规定。企业可以根据《企业内部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结合企业规模、行业特征、风险水平等因素,研究确定适合本企业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的具体认定标准。企业确定的内部控制缺陷标准应当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综合考虑,并保持相对稳定。通过不断的实践,总结经验,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方法。
企业在开展内部控制监督检查中,对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分析缺陷性质和产生原因,并提出整改方案,采取适当形式向董事会、监事会或者管理层报告。对于重大缺陷,企业应当在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进行披露。
三、结束语
公司已经根据基本规范、评价指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公司截至2016年12月31日的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了自我评价,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公司对纳入评价范围的业务与事项均已建立了内部控制,并得以有效执行,达到了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不存在重大缺陷。内部控制与公司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公司将继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强化内部控制监督检查,促进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中相关问题解释第1号的通知 财会[2012]3号 2.郑洪涛.《企业内部控制暨全面风险管理设计操作指南:风险框架·设计方法与模板·实施案例》.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4.方红星, 池国华.内部控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1 5.张磊.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 2014(12)
6.刘玉明.浅析如何完善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1)7.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 《 会计实务》2015 8.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 《 财务管理》2015 9.丁瑞玲 《 审计学》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9.1
第二篇: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在市场中涌现,每个中小企业中都会存在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站稳脚跟,使企业更好地发展。但是,不容乐观的是,一些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并不完善,在市场中生存非常艰难,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所以,当务之急是研究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对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中小企业的特点
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我国的中小企业逐步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有效的内部制度,有助于中小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确保资产的完整性,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大多数为民营企业,企业负责人的态度决定了其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视程度。除此之外,我国中小企业员工较少,规模较小,员工管理机制不严谨。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原则
2-1 有效性原则企业负责人必须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监督内控制度在企业中有效的执行,否则再完善的内部控制也只是存在于形式之中。
2-2 互相牵制性原则企业采用交叉审核的方法,让企业员工互相核对工作的进行情况或者一项工作由两个及两个人以上共同完成,这样可以防止舞弊的行为出现。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3-1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现如今,虽然中小企业存在内控制度,但是内控制度尚不完善。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中小企业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由于一些中小企业没有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从而大大削减了员工在执行内控制度时的自觉性。除此之外,大部分中小企业领导为了达到偷税漏税、粉饰业绩的目的,指使会计人员做假账,导致会计账目混乱、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出现。第二,资产控制不严谨。中小企业在实施内控制度时过度重视钱财方面而忽略了对员工本身素质的控制,致使财务工作出现了一些弊端:①资金的使用没有规划性。一方面,中小企业过度重视现金,多数现金并没有投入到企业中,使现金失去了本身的价值和企业失去资金再创造的机会。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乱用资金,导致需要资金时出现资金不足的情况。②缺少一套完善的赊销政策。中小企业在收回账款方面控制不严格,使一些应收账款不能及时地收回,从而出现资金收回难的问题。③存货控制不严谨。多数中小企业缺少完整的存货管理制度,出现存货浪费、资金呆滞等问题。第三,经营控制制度不健全。在经营管理上,大部分中小企业并没有建立适合于企业本身的管理方式。在经营活动中,中小企业在国家的法律法规规定下缺乏合法性。
3-2 中小企业内部实施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中小企业的内控制度需要在监督的情况下实施,以防有漏洞得不到修复的情况出现。我国的企业监督分为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对于外部监督,我国形成了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的监督体系。但是外部监督针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讲并没有很大的意义,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对于内部监督,我国的企业都设有内部审计部门,但有些企业把内部审计部门设在财务部下,而内部审计中最重要的是财务信息的审计,严重损害了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使其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职能,导致一些经办人员利用企业领导监督不力的漏洞收受贿赂等。
3-3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平较低
一是没有科学的管理制度。在生产管理方面:部分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局限性,并没有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部门中,企业的内控秩序出现了紊乱的状态,没有规范生产管理制度,大大阻碍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在企业用人方面:中小企业最主要的特点为家族式企业,管理者与职工之间存在亲戚关系或者朋友关系,这对企业管理非常不利。除此之外,中小企业往往忽视员工的继续教育问题,制约了员工能力的提高,使得中小企业极度缺乏人才。二是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偏低。管理者在企业发展中取得成就并且依据自己的经营能力和冒险精神不断积累着成功的经验。但是对一些文化程度较低的管理者而言,市场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部分,从而忽视了有效的内控制度的关键――企业的经理和员工,使得中小企业的经理和员工对内控制度认识不足,造成企业的管理不当。在中小企业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中,需要把获利作为根本目的,而达到获利的主要途径就是拥有更多的客户,满足客户的需要并留住客户,这才是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最为关键的生存法则。
3-4 中小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意识淡薄
在经营活动中,一些中小企业的经营流程与大型企业基本相同,但是,中小企业不足的是员工较少,往往出现一人身兼多职的情况,缺乏岗位的牵制性,从而造成中小企业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足。不光如此,一些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员本身就缺乏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认为内控制度是内部会计制度,因此,把对内控制度的实施停留在内部会计控制上,而参与内控管理的也只有财务人员而已。改进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4-1 完善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中小企业应建立科学的激励制度,在员工为企业付出努力取得成果的同时,企业应适当采取奖励的方式鼓励员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除此之外,加强对企业领导的监督,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做到“不做假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其次,严格管理企业资金。针对中小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在财务工作方面出现的弊端,有几点建议:①合理使用资金,中小企业在使用资金进行再创造的同时要保证企业资金的日常周转。严格控制库存现金,做到不做支现金,日清月结。②制定一套完整的赊销政策。中小企业解决流动资金匮乏的主要途径是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企业对于能收回还没收回的应收账款应采取催收的方法及时收回,对于已经确认了的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应作为坏账及时进行会计处理。③加强对存货的管理。作为中小企业,对于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边角料,企业应采取“废物”再利用的方法,避免不必要的损耗,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对于存货等财产物资,采购员应进行合理采购,仓库管理员应定期对存货进行检查并由记录人员进行记录,避免存货积压在库或存货丢失现象出现。最后,在经营活动中,中小企业应严格遵循国家的财经法规,保证经营活动的合法性,使企业能够达到预期目标,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4-2 强化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
针对于外部监督,我国的政府和社会应该建立适用于中小企业的监督体系,把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区别开来。例如,财政部门与税务部门加强检查和监督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或者政府加大执法力度严格监督中小企业内控制度的执行。针对内部监督,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内部审计独立性最为关键。内部审计既可以监督内部控制是否在有效的执行,还可以发现内控制度的漏洞并改善漏洞。例如:企业可以进行不定期审计,这样有利于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并遏制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4-3 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管理
一方面,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中小企业应根据本身的企业特点制定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针对企业要实现的目标调整管理组织机构,改进人员设置,建立一个对企业极为有利的管理组织结构。同时,做到以人为本,人力资源对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具有推动作用。中小企业应该注重员工的招聘,对员工进行培训、继续教育以及法制教育,增加员工的法律知识,提高员工的能力和职业道德,使企业拥有更多的人才,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另一方面,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企业管理者应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对公司进行管理,不能只靠自己多年以来的经验,可以通过参加培训或阅读一些成功者的书籍不断加强自己在管理方面的能力,使管理能力符合现代化社会,与时俱进,让自己的企业能够稳稳地立足于这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4-4 提高中小企业管理者的内部控制意识
加强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并懂得内部控制的真正意义,使管理者认识到内控控制对企业的重要性。加强所有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内部控制并不是只针对于会计部门,而是针对于整个企业建立的,企业的管理者以及所有员工都要参与到内部控制之中。结 论
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确保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促进市场的繁荣,保证社会的稳定。而中小企业要想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建立并且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制度。所以,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中小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符合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建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并在公司管理者的监督下实施。除此之外,我国的政府也应积极给予中小企业帮助,为中小企业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同时,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制定相关的法律条文保障中小企业的利益。在政府、社会的帮助下以及中小企业不断的改进中,逐步改善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使中小企业发展拥有更好的前景。
Nowadays, more and mor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emerging in the market, every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will exist in internal control,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is conducive to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gain a firm foothold in the market economy, causes the enterprise to better development.However, that can not be optimistic, som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is not perfect, in the market to survive very difficult,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Therefore, it is imperative to research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to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the emergence of problems are analyzed.1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y,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our country have established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To establish an effective internal system is helpful to achieve business objectives, to ensure the integrity of assets, to ensure the authentic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In our country, the majority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re private enterprises, the attitude of the person in charge of the enterprise determines its importance to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In addition,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in our country are small, small scale, the staff management mechanism is not rigorous.2 internal control principles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2-1 effectiveness principle of the enterprise responsible person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to monitor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nterprise, otherwise perfect internal control is only in the form of.2-2 each contain the principle of enterprise using the method of cross examination, to allow employees to check each other work for or a work by two and more than two people together to complete, so as to prevent the emergence of fraud.3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nternal control of small and medium sized enterprises 3-1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is not perfect Now, although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but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is not perfect.It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first, the phenomenon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tortion exists in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Because some 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did not establish a reasonable evaluation system and reward and punishment system, thus greatly reducing the staff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of consciousness.In addition, most of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leadership in order to achieve tax evasion, cosmetic results, directs accounting personnel to cook the books.Lead to confusion in accounting,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tortion phenomenon.Second, asset control is not rigorous.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over emphasis on money and neglect of the quality of the staff of the control, resulting in financial work has some drawbacks: the use of funds is not planned.On the one hand,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over emphasis on cash, most cash is not put into the enterprise, so that the value of cash and lost their own business opportunities to lose money.On the other hand, the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disorderly use of funds, resulting in the need for funds when the case of insufficient funds.The lack of a sound credit policy.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in the recovery of accounts receivable control is not strict, so that some of the accounts receivable can not be recovered in a timely manner, resulting in the recovery of funds difficult problem.Inventory control is not rigorous.Most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lack a complete inventory management system, there is a waste of inventory, capital and other issues.Third, the operation of the control system is not perfect.In the management, most of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have not established the management mode which is suitable for the enterprise itself.In business activities,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the country's laws and regulations, the lack of legitimacy.3-2 lack of effective supervision mechanism in the internal implementation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need to be implemented in the case of supervision, in case there is no loophole to repair the case.The supervision of enterprises in our country is divided into external supervision and internal supervision.For external supervision, China has formed a government supervision and social supervision supervision system.But the 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external supervision for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is not very significant, the effect is not satisfactory.The internal supervision, China's enterprises are equipped with an internal audit department, but some enterprises to the internal audit department in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and the internal audi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s the audit of financial information, and seriously damaged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internal audit department, so it cannot give full play should be some of the functions of, lead to some managers of the enterprise leadership supervision loopholes accepting bribes.3-3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management level is low First, there is no scientific management system.In production management: par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has limitations, and does not penetrate into every department of the enterprise,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order appeared the state of disorder, there is no standardized production management system, greatly hindered th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s.In the enterprise, the most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re family business, there i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agers and employees or friends, which is very detrimental to the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s.In addition,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tend to ignore the staff's continuing education problems, restricting the ability of the staff to improve, so that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re extremely lack of talent.Two is the management level is low.Managers have achieved succ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 and based on their ability to operate and the spirit of adventure has accumulated successful experience.But in terms of the number of low cultural level of managers, the market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in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thus ignoring the effectiv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of key enterprises, managers and employees, the managers and employees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is undeserved cause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In the proces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to achieve business objectives, the need to profit as the ultimate goal, and the main way to achieve profitability.
第三篇: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引言
内部会计控制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现代化企业要实现现代化的管理,必须要明确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特别是内部会计控制目标。内部控制制度已经成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贯穿于企业的方方面面,因此分析企业内控制度问题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全方位建立过程控制体系、描述关键控制点和以流程形式直观表达生产经营业务过程而形成的管理规范。为增强企业在经济发展及经营过程中的竞争实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层对内部会计控制认识不足
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基础十分薄弱。相当的一部分企业管理者对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够重视,有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虽然形成,但仍然缺乏规划,不成体系,不能起到规范公司经营活动的作用:甚至有些公司对内部控制的理解还存在很多误区。有相当一部分管理者认为内部控制,就是一堆堆的手册、文件和制度等,有些企业甚至未建立相应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公司有章不循,有制不依,使内部控制流于形式,只是将已建立的一套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就算完事,至于是否得到实施,从不过问。有些企业受利益驱动重经营轻管理,控制制度的健全让位于业务发展,以至于既定的内部会计控制失效。甚至有些管理者为谋求个人或企业集体的利益而不择手段,弄虚作假、篡改帐目,无视会计法律法规的存在,有章不循、执法不严,使会计控制制度失去了刚性和严肃性。
(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不合理
目前,我国有些企业也建立了相关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是从总体上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缺乏科学性和连贯性,难以发挥应有的功效。
1、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组织不健全。把执行业务规章制度完全等同于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内部管理混乱;有的企业出纳会计一人兼,发票印章一人管;一些重要部门和岗位缺乏严格的监督,其内部控制薄弱、管理松弛的情况逐渐暴露。大部分企业仍习惯于甚至满足于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没有建立自我防范与约束机制,内部会计控制的组织不健全,控制制度的健全让位于业务发展,以至于既定的内部会计控制失效。
2、偏重事后控制,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相对较弱。会计的事前审核.事中复核和事后监督流于形式,基本上属于补救为主的事后控制。通常是待违纪违规行为发生后设法堵塞或予以惩罚,导致内部成本较高,收效甚微,使会计控制失去效力。
3、重钱财等有形资产的管理控制。忽视了对人员素质、信息等无形资源的控制,这样有可能造成企业付出巨大的控制成本和巨额的经济损失,使会计控制不能全方位地发挥控制作用,影响内部会计制度的执行效果。
(三)内部会计控制的执行与监督、检查、考核体制不健全
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不仅要求制度化,同时应配有相应的检查与考核制度。目前,有些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与检查流于形式,稽查的范围有限,以偏概全、以点代面,缺乏完整性和全面性。没有建立整套的评判考核制度,奖惩制度也没有制度化。此外,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体制也不健全,各职能部门、各个岗位之间缺乏必要的协调与监督,各行其是,导致会计信息不能得到快速传递与交流,不仅影响到工作的正常完成。同时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必要的重视和支持,有些内审人员业务素质低,不适应工作的需要,导致企业内部监管不力,往往给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二、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受成本效益原则的约束
一个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受该系统的运行成本的限制。控制的设置环节越多,措施越复杂,需要配备的岗位也必然会增加。这就需要配备更多的人员,对内部会计控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量也需要增强。内部控制的
运行成本必然升高,同时,复杂的控制环节会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率。反之,如果控制过于简单又会收不到应有的效果,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漏洞、发生舞弊的可能性就会增加,一旦发生,就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损失。因此,在设计内部控制时需要比较控制的相关成本与效益。如果实施某项业务的控制成本大于控制效果而产生损失时,就没有必要设置控制环节或控制措施。所以,内部会计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应视各单位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而言,各种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和程序的成本不应超过错误或潜在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和浪费。
(二)受人为因素影响的限制
内部控制是由人建立的,也是由人来行使的,因而对于企业内部控制来说,人的因素是至关重要的。执行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实际操作水平决定了内部控制作用能否有效发挥。即使是很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也有可能因执行人员素质较低、管理越权、串通舞弊、缺乏控制意识、错误的理解、粗心大意、精力分散或其他人为因素而失效。
1、会计从业人员素质较低。
近几年来,会计队伍迅速扩大,但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培训没有跟上,有些培训流于形式,根本起不到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作用。突出表现在:一些根本不具备从业资格.靠人情关系混进会计队伍的人员,仍然呆在会计岗位上。这些人只凭长官意志办事.法律、准则.制度懂得不多,但却没有不敢造的报表.没有不敢花的钱;还有部分会计人员无视财经纪律,为了个人利益.顺从领导意图办事.甚至为讨好领导.在弄虚作假上帮着出点子.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财务报表被歪曲等。
2、执行人员管理越权。
企业管理当局的错误干预是导致许多重大舞弊发生和财务虚假的重要因素。某些情况下,担任控制职能的人员可能权利过大,甚至可以凌驾于制度之上,如果单位内部行使控制职能的管理人员滥用职权、蓄意营私舞弊,即使具有设计良好的内部控制,也不会发挥其应有的效能。管理当局的干预一直是导致许多内部控制失效的一个重要因素。
3、执行人员串通舞弊。
内部会计制度规定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控制要求,不相容职务相分离也只能 3
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和避免单独一人隐瞒和从事不合规的行为。一旦负有不同责任的职员共谋串通舞弊,也会使企业内部控制失效,例如采购人员与供货方人员合谋吃回扣、会计和出纳合谋挪用或私吞现金等。
(三)企业经济环境的影响
内部会计控制一般都是针对重复发生的常规事项来设置的,以期减少企业运营风险,提高运行效率,因而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因此可能对那些临时性或突发性例外事项失去控制能力。企业的运营处于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之中,当市场环境及社会形势、企业结构及业务流程发生变化时,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不断的调整经营战略,如并购其他企业、增设分部或生产线等等,这就可能导致原有的内部会计控制措施对新的形势、新增的经济业务失去作用。
三、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
(一)完善内部会计控制环境
任何企业的控制活动都存在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之中,控制环境决定了一个企业经营环境和制度执行的气氛,是内部控制的基础,直接影响到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贯彻和执行以及单位经营目标和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所以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环境可以让单位运行的更好。因此,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时应该把内部会计控制的环境作为首要考虑的因素。具体来说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环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企业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完善实施内部控制的环境。
1、增强管理者的素质和内部控制的意识。
企业管理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企业采取的具体行动,从而会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的效率和效果;虽然说企业内部控制成败与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和行为密不可分,但是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意识是才关键。切实提高企业领导对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重要性的认识。企业负责人可以参加培训不断提高自己执行财经法纪的自觉性,以增强领导干部的内部会计控制意识,加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的领导,理顺会计工作关系,营造出良好内部会计控制环境,以保证本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合理设置和有效执行。
2、规范企业治理结构。
现代企业制度是符合现代化大生产要求,适应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企业制度。在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应按照《公司法》等有关规定和“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规则的要求运行。其规范结构是:所有者通过法定形式进入企业行使职能,通过企业内的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执行机构。保障所有者对企业的最终控制权,形成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之间的激励和控制机制,并通过建立科学的领导体制、决策程序和责任制度,使相互的权利得到保障、行为受到约束。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就必须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理顺公司治理结构。
3、企业应当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结合内部审计监督,对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内部审计机构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会计内部控制缺陷,应当按照内部审计工作程序进行报告,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会计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有权向企业负责人直接报告。
(二)加强会计人员素质控制
1、培养会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自律性和敬业精神。
财会人员必须具有客观公正的态度,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实事求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客观、真实、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不可调节、隐瞒、遗漏、避免提供偏颇的信息,必须廉洁自律、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滥用职权,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敢于抵制、纠正、揭露违法乱纪行为,保证企业经营的合法、合规。只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人员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才能得到强有力的执行和落实。
2、实行关键岗位员工定期轮岗制度。
明确轮岗范围、轮岗周期、轮岗方式等,形成相关岗位员工的有序持续流动,以全面提升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同时建立健全会计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制度。
3、注重对会计人员的选用和培养。
单位要选出有经验和有才能的人去完成所任职务。切实加强会计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因为会计人员素质是内部控制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所在,如果没有经过专业的技能训练,没有高素质的专业技术管理人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将得不到有效的执行,所以必须重视会计人员的选拔和素质培养。如果没有经过专业技能训练,想成为高素质的专业技术管理人才,再好的内 5
部会计控制制度也发挥不出它应有作用。因此,必须十分重视对管理人员、财会人员的选拔和素质的培训,使他们具有独当一面和创造性的工作能力,出色地完成单位的经济目标。
(三)构筑严密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各企业单位在建立和实施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过程中,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合法性原则,即内部会计控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规和规范,同时也应当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二是有效性原则,即内部会计控制应当约束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所有人员,任何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内部会计控制的权利;三是全面性原则,即内部会计控制应当涵盖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并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
(四)加强组织实施
一个设计得再完美、再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如果没有很好实施的保证,也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发挥不了其应有的作用。为此,第一,企业在制定相关的会计控制制度时,一方面要考虑其可操作性,另一方面最好允许大家参与讨论,这样不仅可使内控制度更趋完善,而且还可使这些内控制度更加深入人心,为下一步顺利执行奠定基础;第二,企业应根据其所处行业的特点、生产经营的性质和规模、各种内部会计控制内容的不同等因素设计出一套适宜的评价体系,定期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予以奖罚。只有这样,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在实践中才具有现实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五)建立激励机制
鉴于会计人员专业素质要求较高、承担的社会责任教重大,而会计的主观估计、判断、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及利害关系者的认为干扰,又增加了会计工作的风险程度,因而,因对会计人员赋予高薪待遇,其奖金与工作质量挂钩,以促使发挥积极性,创造性。对于违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规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会计人员,无论其出发点如何,除按有关规定处罚外,对会计人员按造成的有关损失的档次进行经济处罚,在理论上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加大对行为者个人的经济处罚,动摇其切身利益,应是可行之道。
结束语:
当前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 建立并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是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完善企业内部控制, 已成为当前各界关注的话题之一。许多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问题非常突出,进而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阻碍企业的发展,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寻找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索出切实可行的完善措施,建立与企业发展协调一致的一些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重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作用,大力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加快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建设,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提供可靠保障,以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段丽莎: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几点认识,湖北造纸.2007年第二期 [2] 张桂芝:浅议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改善对策,《商业文化》2008年第9期
[3]陈少华:内部会计控制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 [4]王培坦:浅议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广东财会》2002年第6期 [5]李安平: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会计之友》2004年第10期 [6]陈关亭: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评析与建议,《财务与会计》2006年第4期 [7]陈铃:关于我国内部控制规范建设的思考,《会计研究》2001年第8期 [8]梁 悠:浅析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 大众商务》2010年第109期 [9]李得法:试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中国市场》 2010年第14期 [10]马艳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原因及对策分析,《商业经济》2007年第3期
第四篇:浅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
绍兴滨海新城水务有限公司 梅其林
内容摘要:内部控制建设是中小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建立和完善内控体系对中小企业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中小企业的现状出发,结合中小企业特点对内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然后从强化内控意识、建立内控体系、完善财务管理、培养内控人才等四方面探讨如何加强中小企业内控建设。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财务管理
内部控制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和稳定有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内控体系建设对中小企业有着重要意义。现阶段,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参差不齐,总体还是比较弱化,需进一步的建立和完善。
一、中小企业内控管理的现状
浙江地区中小企业很多,为浙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就业作出了很大贡献。浙江的中小企业多是民营企业,家族式管理特征明显,在内部管理上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和漏洞。经相关机构调查,很大部分中小企业存在“生长力强,生命力弱”的现象,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非常困难,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在财力、物力、人力资源方面有着明显的不足,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其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实施不到位。同时,由于一般中小企业尚处于生存发展期,把赚钱盈利作为首要目标,内部控制意识往往被弱化。这些因素 都导致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存在很多问题。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意识淡薄
1、企业管理者内控观念淡薄
绝大部分中小企业来源于创业者依靠自己对市场的判断能力和个人冒险精神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他们中大多数人对内部控制不太熟悉也不太重视,在他们看来,市场才是最重要的,内部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效益的增长,束缚了自己权威的实施。
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也导致部分企业领导集权现象严重,一些企业领导“家长制作风”日盛,在他们的观念里,自己的企业自己说了算,自己的钱自己随便花,搞独断专行,搞“一言堂”,内部控制在他们看来是给自己设置的障碍和绊脚石,是对自己权威的挑战,形成了管理层内控理念的偏差,内部控制未能列入企业重要议事内容。在这些理念的影响下,企业难以形成一个良好的内控氛围,内控体系也无法很好的建立和实施。
2、企业内控文化缺失
一些中小企业不重视内控文化建设,企业管理者素质较低,有些虽然具备较高文化专业水平,但道德水准较低,部分企业长期存在严重的裙带关系,人情味、裙带关系太重,直接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优化。
(二)内部控制基础薄弱
1、内控制度缺失或不完善 一些中小企业对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缺乏足够认识,在内控制度设计时存在不足和缺失,无法对公司内控建设形成很好的指导;一些中小企业,对内部控制敷衍了事,照搬照抄其他企业的内控制度,虽然“大而全”,但未结合公司实际,操作性不强,内控制度最后成为摆设。
2、财务管理基础薄弱
一些中小企业受其规模和人员影响,财务管理不到位。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偏低,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会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财务审批流程不健全,先付钱后审批现象严重,特别对负责人的资金使用缺乏有效财务控制;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设置不符合会计规范,不相容岗位职责未能很好分离,存在一人身兼多职,一人经办全部业务情况,风险防范意识薄弱。
(三)内部控制效率低下
1、内部控制缺少有效监督
一些中小企业由于对内部控制重视不够,无法配备足够人员实现以不相容职务分离为基础的一系列控制手段,也无法设置专门的部门或人员完成内部控制监督职能,造成企业生产经营缺乏严格有效的控制和监督,有的即使能在一定程度上实施,但也流于形式,丢失应有的刚性和有效性。
2、内控人员水平不高
一些中小企业简单的将内部控制职能放在财务人员,受人员素质和技能水平影响,内控执行能力不强;部分内控人员对职业技能专研 不深、了解不多,公司又缺少良好的培训机制,未能及时对相关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和专业训练,导致部分内控人员内控技能弱化,未能很好的发挥内控、督查职能,影响公司整体内部控制效率低下。
三、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强化管理者内控意识
对于中小企业来讲,由于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健全,企业管理者拥有过度集中的权威和决策权,对企业的影响非常大,所以加强内部控制,首要是领导人的内控意识要正确树立起来。内部控制实施从表面上看会使企业运作受到限制,领导人的权限受到约束,甚至在短期内会影响公司市场开拓和经营收入。但是从本质上讲,内部控制是给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命力,是有利于企业整体健康发展。企业管理者只有真正认识到内部控制的本质,从心底里赞同内部控制,从而支持内部控制工作,企业内部控制才能真正得以推广和发展。
(二)建立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是一个庞大的控制系统,为避免“东抓眉毛,西抓胡子”现象出现,公司要对内部控制有一个明确规划,逐步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首要制定一系列内控制度,制度制定要适合公司实际并能满足内控需要,实现“有章可循,合理合规”;其次要加强部门岗位建设,明确内控执行和监督部门,对于不相容岗位进行相互分离,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三是要有内控重点,内部控制作为一个全面、全过程、全员控制体系,有一个 逐步建立和完善的过程,公司应根据人力、物力、财力情况及内控风险程度,合理确定每的内控重点,按步骤开展,逐年完善;四是要加大宣传,将内控建设融入到公司文化建设中,营造一个良好的内控氛围。
(三)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薄弱现场,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势在必行。一是建立健全的会计核算体系,提高会计核算质量,会计报表能真实反映生产经营情况,为企业内部控制提供数据支持;二是发挥财务管理职能,以预算管理、合同管理等为依托,做好费用报销审核、款项支付控制,及早介入业务发生流程,从源头参与业务风险评估,为业务运作的合法合规做好参谋和建议;三是加强财务分析和预测,对公司资金流向和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从财务角度对经营发展趋势和预计风险点进行预警,指导各职能部门做好相关预防和整改工作。
(四)借助外力加强人才培养
内部控制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工作,执行者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内控人员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关系内控工作执行的效果和效率,所以中小企业要加大对内控人才的培养。一是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投入公司内部控制工作,如条件允许可以设置专职部门和人员负责公司内控工作,提升公司内控水平;二是加大职工教育,拟定良好的公司培训计划,选派公司职工参与专业培训,提高职工职业技能。
同时,公司也可以借助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咨询机构等外来力量,对公司开展一次专项审计或风险评估,进行一次系统性的内控风险排查。专业机构审查即是对公司内控建设的一次“问诊把脉”,也是对公司内控人员一次实战型的培训和教育,由于外部机构具有专业的技能和丰富的经验,往往能排查出很多公司内部发觉不了的问题,对公司经营发展和内控建设很有帮助。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由于其特点原因,在实施初期会碰到很多的问题,但是如能克服建设初期的困难,不断的推进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内部控制终将会给企业带来丰厚的效益,成为企业健康发展、稳步壮大的重要法宝。
第五篇: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对策
会计专业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最新会计专业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跨国公司的外汇风险及管理 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论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审计——以某钢铁司为例 对国有企业会计监督弱化问题的分析探讨 民营上市公司投资行为与效率研究 某银行盈利能力研究 某公司成本费用控制研究 完善内部控制预防舞弊行为
木材企业销售与收款循环内部控制设计——以某公司为例 会计职业判断在固定资产准则中的运用 某公司资本结构现状及优化研究
我国国有企业财务治理和内部控制的探讨——以xx集团为例 企业并购估价过程中现金流量法的应用研究 中小企业融资瓶颈及对策探讨 民营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研究
浅谈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信息披露问题
浅析中小企业项目投资中的问题与对策--投资风险问题探讨 某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构建 关于我国增值税转型的思考
企业产品成本控制的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评价
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分析——基于海尔集团的并购案例研究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综合财务分析 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风险及其防范 浅析我国高校债务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探讨 某公司信用政策设计
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研究 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
审计过程中的舞弊形式及原因分析
财务比率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应用—以某公司为例 对某建筑公司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企业的存货管理---以百特年华服饰有限公司为例 新企业所得税制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 浅谈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和对策
企业所得税法与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差异与协调 某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商誉会计研究
“先诊疗后结算”付费模式下医院内部控制的研究——以某医院为例 论我国个人收入差距与税收调控
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现状的研究 关于企业自创商誉的会计问题研究 会计专业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对高校筹资途径的思考 某装饰公司现金流管理研究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的财务风险与防范 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的关系及控制对策研究 作业成本管理在流程工业企业的应用研究 论股票筹资
目标成本管理在现代制造业企业的运用探讨 维维公司盈余质量分析
内部审计风险及其控制的探讨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问题探析 企业内部制度的设计研究
中小物流企业成本管理策略研究—以某物流公司为例 商业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研究 资产减值准则在企业运用的研究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某公司固定资产管理研究 或有事项的会计政策问题探析
民间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的研究 论全面收益理念在我国会计中的应用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评价体系的探讨 某公司战略成本管理研究
某贸易公司融资困境及对策分析
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银行业的运用及思考 论管理会计在中国发展的影响因素
建材企业销售与收款循环内部控制设计——以某水泥厂为例 小微企业筹资问题的研究 中小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探讨
中小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某投资公司会计诚信研究
风险导向审计视角下建立健全会计师事务所法律风险的防范机制 基于因子分析法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绩效的实证研究 上市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的选择研究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模式研究 关于借款费用准则的思考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分析性复核在某化纤公司审计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民营酒店预算控制
目标成本管理在xx公司的应用研究 宝洁市场营销审计分析
我国CC电子商务模型下税收征管问题研究 基于现金流量表的某公司收益质量分析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中的风险评估研究 万科集团资本结构优化研究
浅谈新企业所得税法下的税收筹划 会计专业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存货会计准则变化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 88 企业表外筹资问题的研究 89 某公司股票期权问题研究
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 91 某电气公司资本结构优化设计 92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93 某房地产公司内部控制的研究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商业银行影响的研究
浅谈企业现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浙江赛飞电器有限公司为例 96 公允价值在我国运用的相关问题研究 97 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98 某家居科技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研究 99 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探讨 100 以风险为基础的内部控制研究
对中小型制造企业如何应用作业成本管理的研究 102 如何防范审计过程中的舞弊行为
中小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以某热电公司为例 104 美的电器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研究
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的我国造纸行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106 资产减值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我国房地产企业资金链管理研究——以碧桂园企业为例 108 小型微利企业偿债能力问题研究
作业成本法在民营企业中的应用——以某机械加工厂为例 110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舞弊的成因分析
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方法应用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112 会计舞弊的甄别与防范 113 论中小企业财务战略
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115 增值税的相关会计问题研究
“营改增”对我国企业影响的研究 117 从成本与收益角度看企业诚信
我国上市公司“零现金股利”现象探析 119 论公司治理环境下的内部审计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的会计问题研究
电商企业发展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及对策分析 122 增值税转型及对企业财务的影响 123 论xx电机公司的内部审计独立性
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公司绩效的研究 125 某科技公司融资与金融创新研究 126 我国股权激励对企业业绩影响的研究
公司存货的审计风险与防范——以某公司为例 128 环境绩效审计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30 民营上市公司投资行为与效率研究
会计专业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天使投资——新创企业融资新模式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披露情况研究——以某集团为例 133 审计失败风险与审计风险的比较、计量与管理 134 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薪酬激励的问题与对策 135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动机研究
我国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137 某纺织公司财务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
基于某公司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的公允价值研究 139 华美阀门有限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140 论我国中小企业内部审计问题与对策 141 我国民航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
浅谈海一角装潢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43 某轧辊公司应收账款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144 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问题研究 145 中小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体系研究 146 浅析会计舞弊及风险防范
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改进研究
我国企业降低成本费用的方法与途径探讨—以朗科科技企业为例 149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在财务分析中的作用研究 150 xx公司在财务杠杆运用中存在的误区及其改进 151 某水泥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研究
152 中小企业债务融资的风险及其防范—以某公司为例 153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某汽车公司财务战略选择研究 154 企业并购的税收筹划研究 155 资产减值准则的分析
156 成长型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及其控制 157 我国企业海外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及防范 158 某科技公司财务风险及其控制 159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160 国有企业内部财务监督机制的研究 161 某公司内部控制研究 162 股权激励会计问题探讨 163 某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的研究
164 某建设监理公司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研究 165 论企业负债经营及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
166 新会计准则体系下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探讨 167 我国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对策
168 某食品公司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敏感性因素的分析研究 169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对我国健全内部控制的启示 170 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管控研究
171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某公司融资策略研究 172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探析
173 基于价值链管理视角下的纺织行业成本控制研究 174 对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
会计专业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175 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研究 176 国外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对我国的启示
177 中小企业财务部门岗位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78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
179 SAP与用友ERP系统中相关模块比较研究
180 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对报表盈余质量影响的案例研究 181 房地产行业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82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透明度的问题及建议
183 服装生产企业仓储与存货内部控制设计——以某服装加工厂为例 184 鼓励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探讨 185 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186 我国家电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 187 某彩塑公司存货管理问题研究
188 信息不对称与中小企业融资方式选择
189 注册会计师行业收费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某会计师事务所为例 190 支持再生资源行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的研究 191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
192 会计处理方法选择在纳税筹划中的应用研究 193 会计信息失真研究
194 YHD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95 伊利公司财务状况的分析与评价 196 对内部审计参与企业风险管理的思考
197 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危机预警分析与防范 198 某水泥公司营运资金和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 199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对策
200 基于营运资本需求的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以某公司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