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压用电计量方案的评估分析和改进建议
高压用电计量方案的评估分析和改进建议
摘要:重点针对为数居多的10kV高压电力用户中长期存在的由于采用了不同的计量方案而造成发行电量、电费结算存在明显差异的问题进行了分解剖析和简要评估,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计量点;计量方式;计量装臵;接线方式;改进建议
高压电力用户是指供电电压等级为10kV及以上、用电设备容量在100kW及以上或需用变压器容量为50kVA及以上的电力用户,其中以10kV电压供电的户数最多,其所占负荷比例和电费比例还在与日俱增。
实际运行表明,同一高压电力用户由于采取的计量方案不同(包括计量点、计量方式、计量装臵及其接线方式),其发行电量、电费结算有明显的差异。
为了重点解决10kV高压电力用户长期存在的计量差异问题,文章针对不同计量方案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了评估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1高压供电用户计量点、计量方式的分析比较
用电计量装臵装设地点即电能计量点,应界定在供电设施与受电设施的产权分界处[1]。供电企业应在用户每一个受电计量点上按不同电价类别分别安装不同的用电计量装臵[2]。同时,应当按照国家核准的电价和用电计量装臵的记录向用户计收电费[1]。电能计量方式与计量点、供电方式、电价类别和电费管理制度有关,世界各国的电能计量方式大同小异。我国现行的高压供电用户的电能计量点、计量方式可分为二类:一类是标准的计量点、计量方式;另一类是代用的计量点、计量方式。
1.1标准计量点、计量方式的分析
按受电配电线路和受电变压器的产权归属不同和电价类别不同,电力用户的标准计量点、计量方式也不同(其示意图见图1)。
图1标准计量点、计量方式示意图
(a)受电配电线路和变压器产权均归用户所有;(b)受电变压器产权归用户所有,但其配电线路产权归供电企业所有
在电力用户高压侧计量点上装设的是三相高压电能计量装臵:若受电配电线路和变压器产权均归用户所有,则高压侧计量点及其用电计量装臵应装设在供电企业变电站配电线路出口侧(见图1(a));若受电变压器产权归用户所有,但其配电线路产权归供电企业所有,则电力用户的高压侧计量点及其用电计量装臵应装设在用户受电变压器高压入口侧(见图1(b))。电力用户照明负荷计量点选在低压侧照明主干线上,装设的是低压电能计量装臵。
采用上述标准计量点、计量方式时,其结算电量为:
动力负荷有功电量=高压有功抄见电量-低压照明有功抄见电量。
动力负荷无功电量=高压无功抄见电量
动力负荷功率因数=Cosarctg(动力负荷无功电量/动力负荷有功电量)
照明负荷有功电量=低压照明有功抄见电量
上述二种形式的标准计量点、计量方式通常简称为“高供高计”计量方式,在高压电力用户中较少采用。
1.2代用计量点、计量方式的分析
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大多数10kV高压电力用户都采用代用计量点、计量方式(其典型示意图见图2)。这两种形式的代用计量点、计量方式通常简称为“高供低计加损耗”计量方式。
因用电计量装臵未安装在产权分界处,故配电线与变压器损耗的有功和无功电量均须由产权所有者负担。因此在计算用户基本电费(按最大需量计算)、电度电费及功率因数调整电费时,应将上述损耗电量计算在内[2]。
图2代用计量点、计量方式示意图
(a)电能计量点及其用电计量装臵分别装设在变压器低压出口侧和照明负荷干线上;
(b)电能计量点及其用电计量装臵分别装设在低压动力和照明干线上
图2(a)中电能计量点及其用电计量装臵分别装设在变压器低压出口侧和照明负荷干线上累计各自用电量,其结算电量*为
动力负荷有功电量=变压器低压侧有功抄见电量-低压照明有功抄见电量+配电线路有功损耗电量+变压器有功损耗电量动力负荷无功电量=变压器低压侧无功抄见电量+配电线无功损耗电量+变压器无功损耗电量动力负荷功率因数=Cosarctg(动力负荷无功电量/动力负荷有功电量)
照明负荷有功电量=低压照明有功抄见电量
图2(b)中电能计量点及其用电计量装臵分别装设在低压动力和照明干线上累计各自用电量,其结算电量*为
动力负荷有功电量=动力有功抄见电量+配电线路有功损耗电量+变压器有功损耗电量
动力负荷无功电量=动力无功抄见电量+配电线路无功损耗电量+变压器无功损耗电量
动力负荷功率因数=Cosarctg(动力负荷无功电量/动力负荷有功电量)
照明负荷有功电量=低压照明有功抄见电量
*若受电配电线路或变压器的产权归属供电企业所有,则不加配电线路或变压器损耗电量。
这二种典型的代用计量点、计量方式存在如下问题:
(1)配电线路或变压器损耗电量的估算值与其实际值偏差较大。以东北地区为例,自1980年3月起,配电线路和变压器的电能损耗计算公式统一按(79)东电用字第953号文件下发的《变压器及线路电能损失计算手册》执行。该计算手册采用了直接应用有功、无功抄见电量的计算方法并乘以修正系数[3]。为了使用便捷,将其编制成了简算表。由于变压器型号繁多,参数不一,电压不同,在编制简算表时,计算公式中的变压器各种参数只采用了2个电压等级和2种材质按JB500-64和JB1300-73作为统一计算依据。若实际抄见电量与简算表中的不相符时,则其损失率不能取近似值,必须取上限值。修正系数是由用户的生产班次分别乘以不同的固定修正系数(1.2、1.8、3.6)而得。所以,按该计算手册计算得到的配电线路和变压器损耗电量的估算值与其实际值必然存在着较大偏差。
(2)对于实行功率因数调整电费的用户来说,无功补偿措施收效很小,甚至适得其反。实际运行表明,当用户月有功电量较少时,即使增加无功补偿也无法避免功率因数调整罚款。一是因为无功电能表加了防逆装臵,不允许电能表倒走,因此,即使补偿再好,使抄见无功电量为零,但所增加的无功损耗电量也难以使计算功率
因数达到不罚款的规定;再者,若无功电能表未加装逆倒装臵,则其情况会更差。因为不允许向网外倒送无功,即使补偿的是变压器的无功损耗,按规定,反向计的无功电量亦作为正向加入计算功率因数,这样反而会使功率因数更低,罚款更多。
总之,采用代用计量点、计量方式必然会造成不合理的电费收支,不能保证供用电双方的经济利益。
2高压电能计量装臵及其接线方式的分析比较
2.1现行高压三相电能计量装臵的计量分析
长期以来,由于10kV配电系统采用的是中性点绝缘接地方式,所以,采用两元件三相三线式电能计量装臵测量电能是完全正确的,无可非议[4]。
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配电网络的规模和结构以及运行环境与初始发生了巨大变化:①配电网电站线路不断增加,多条电缆同沟并行形成环形或网格馈电;②各种形式的电子
在中性点非绝缘接地(直接接地、低电阻接地和经消弧线圈接地)电力系统中,由于电网三相结构不对称、三相负荷不平衡和补偿不完全等原因,中性点接地电流总是存在的。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改变对电能计量结果影响的问题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6~8]。
在三相电力系统中,若IA+IB+IC=0,则
P=UabIa+UcbIc(1)
若IA+IB+IC=I0,则
P=UabIa+UcbIc+U0bI0(2)
比较式(1)与式(2)显然可见,采用两元件三相三线式电能计量装臵是无法计入式(2)中的第3项即U0bI0的,因而造成了计量的附加误差。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证明,这个计量系统附加误差总是客观存在的,而且他的正负和大小随机而变,已经达到了不容忽视的程度。因此,在中性点非绝缘接地方式的电力系统中,只有采用三元件三相四线式高压电能计量装臵才能万无一失的保证电能计量结果准确可靠。
2.2高压三相电能计量装臵接线方式的分析比较
在选定三相电能计量装臵之后,对其电压、电流互感器的接线方式及其二次回路之间的连接方式如何进行选择,将会直接影响电能计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下面将就这一问题并结合有关规程规定[9]和工作实际进行简要分析比较。
2.2.1三相四线制计量装臵的接线方式
三相四线制计量装臵的3台电压互感器和3台电流互感器均应采用Y0/Y0-12接线方式,其一次侧接地方式与系统接地方式相一致。他们与三相四线电能表的连接方式可采用8线(即a、b、c、0电压4线和a、b、c、0电流4线)和12线(a、b、c、a0、b0、c0电压6线和a、b、c、a0、b0、c0电流6线)二种连接方式。比较这二种连接方式可以看出。
(1)8线是12线的简化接线。这种连接方式虽然节省了二次电缆,但却延长了流程,增加了不少接点,因而他是一种间接连接方式。由于接触电阻远远大于其导线电阻且变动很大,所以他不仅加重了电流互感器二次负载、加大了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的压降,而且影响了互感器二次回路的可靠性。
(2)12线连接方式中三相四线式电能表各元件电压线圈公用端点0′与电压互感器中性点0之间是采用3根导线进行连接的,故能进一步保证电能表计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8线连接方式中三相四线式电能表各电压线圈公用端子0′与互感器中性点0之间却只采用了1根导线作为共用连接线,容易引入计量附加误差。因为如果没接这一根共用连接线或因故造成断线,那么在三相电压和电流都不对称的情况下,三元件电能表的电压线圈就构成了相当于没有中线的一组阻抗很大的对称星形负载,故其相电压中不包含零序电压U0。
即施加在电能表电压线圈上的只有正序分量电压U1a、U1b和U1c。
由于电能表电流线圈和用电负载通过的是同一电流,而二者所施加的电压却不是同一电压,所以二者通过的复功率必然是不一样的。
通过用电负载的复功率S和电能表的复功率S1分别为:
S=Sa+Sb+Sc
=Ua0Ia+Ub0Ib+Uc0Ic =U1aIa+U1bIb+U1cIc+3U0I0(3)S1=U1aIa+U1bIb+U1cIc(4)
用式(4)减去式(3)得复功率绝对误差△S=S1-S=-3U0I0,△S实际上是零序电流I0在通过配电变压器零序激磁电阻Rom(他模拟了I0的涡流和磁滞损失)和二次绕组直流电阻Rδ时产生的零序有功损失。洒S的实部(有功部分)即得出在没接或断开00′连线时,三相四线式电能表计量的绝对误差
△P=-3U0I0COSΦ0
式中,Φ0为I0与U0间的相位差。由此引起的计量附加误差
在这里必须特别指出,r是系统误差而不是随机误差。
由式(5)可知,r的正负符号取决于零序相位Φ0的取值范围。若Φ0=π/2,则
△P=0;若0≤ΦP<0;若π≥Φ0≥π/2,则△P>0。
通过对配电变压器零序等值电路图和相量图的分析可知,U0与I0之间的相位差Φ0恒大于π/2,即△P恒为正值。因此说,如果安装在配电变压器低压侧的3×380/220V的三相四线式有功电能表不接或断开00′连接,则该电能表所计量的有功电量恒大于用电负载实际消耗,因为他是用电负载实际消耗的有功功率与配电变压器零序有功功率损耗二者之和。由此可见,00′连接线的存在对保证三相四线式电能表准确可靠地计量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2.2.2三相三线制计量装臵的接线方式
三相三线制计量装臵的2台TA和2台TV均应采用V/V0-12接线方式,其一次侧接地方式与系统接地方式相一致。他们与三相三线式电能表的连接方式可采用6线(即a、b、c电压3线和a、b、c电流3线)和7线(即a、b、c电压3线和a0、c0电流4线)2种连接方式。6线是7线简化接线,二者的电压二次回路连接方式是完全一致的,而电流二次回路连接方式却是不相同的。下面就其不同之处作如下分析。
(1)现行的6线比7线连接方式虽然只少一根电流共用导线,但由于这根共用导线中流过A相和C相的合成电流并产生压降,致使A相和C相TA实际二次负荷的大小和功率因数发生很大改变,所以其实际计量误差与试验室检定结果有较大的差别。
(2)采用7线连接方式只能形成a、c两相电流接入电能表,而采用现行的6线连接方式却形成a、b、c三相电流接入电能表,无疑,这将会增加电能表错误接线的可能性,同时也会给现场计量装臵接线正确性的判断和分析带来许多困难。
3改进建议
综合上述评估分析可以认为,10kV高压电力用户现行的计量方案已经远不能满足电能计量的要求,必须尽快采用相应改进措施予以改善。为了切实保证电能计量的准确可靠和供用电双方的经济效益,在此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1)对新建的10kV、50kVA及以上的高压电力用户,一律采用标准的电能计量点、计量方式,并且配臵户内或户外型S级高压电能计量箱或高压电能计量柜。这种S级高压电能计量箱或高压电能计量柜的内部配臵应满足下列规定要求:①1.0(0.5)S级3×100/100/V、1.5(6)A三相四线电子式交流电能表;②具有足够动、热稳定倍数的0.2S级多变比组合式三相四线计量专用互感器;③电能表与互感器之间按12线连接方式并采用计量专用电缆全封闭连接。为了切实保证电能计量装臵在轻负荷时的计量结果具有足够的准确性,电能表和互感器都必须采用S级。
(2)对现运行的10(6)kV、50kVA及以上的高压电力用户应制订年度计量改造工程计划,分期分批的按照(1)中的规定要求进行改造并限期完成改造任务。
(3)认真把好设计审核、安装施工和竣工验收三大关口,切实保证计量改造工程达到规定要求。
4参考文献
[1]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6.
[2]供电营业规则.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6.
[3]东北电业管理局.变压器及线路电能损失计算手册.1980.
[4]水利电力部电力司组编.电能计量.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5.
[5]孙大为,李冬华.哈尔滨城网10kV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分析.供用电通讯,1999(2):2~3.
[6]何利余,李世富.小电流接地系统消弧线圈的投入对电能计量的影响及其改进意见.电测与仪表,1980(1):26~28.
[7]邵长盛,李来伟.关于高压电能计量中电能表选用的探讨.电测与仪表,1991(12):14~15.
[8]洪耀鹏.中性点有效接地系统采用三相三线二元件电能表计量电能的误差分析及对策.电气市场,2002(7):32~33.
[9]DL/T448—2000电能计量装臵技术管理规程.
第二篇:清洁生产评估改进建议
清洁生产评估改进进度
一、废水处理站现场操作员不能脱岗,污水处理没有按工艺设计要求进行,有一个鼓风机完全废弃没有使用,除磷除氮没有加药。废水回用过程中应消毒,并说明消毒物质成分。
由设备部门负责,于2010年12月30日前完成,整改措施: 1,废水处理操作员专人任职,要求设备部门专人管理。2,加强设备管理,对于鼓风机等设备进行维修,保证正常使用 3,规范废水处理流程,按标准要求投药进行除磷除氮。4,废水回收过程添加消毒剂(次氯酸钠)进行消毒。
二、雨污没有分流,厂区较多污水从雨水沟外排了,是不规范的: 整改措施:
1,对厂区的雨污排放系统进行改造,达到雨污分离(由工程部门负责,于2010年04月30日前完成)
三、锅炉烟囱高度应达到40米,消烟脱硫没有加脱硫剂,煤灰沉淀池明显偏小,脱硫水与除尘水应加强循环使用。现场跑冒滴漏严重,应加以改进。请明确2台锅炉型号。整改措施:
1,烟囱加高到40米;(请工程部负责,有资质施工单位施工,2011年4月完成)
2,建立 一个片碱存放池和桶,跟锅炉工安排定期定量加碱工作和测量PH值工作。(机修负责,2010年12月5日完成)
3,脱硫水和除尘水是我国循环使用,近期有一根管破裂,等下一个休息日安排机修工人修理;(机修负责2010年12月3日完成)4,其中煤炭堆放、煤渣堆放本来就是分开放置;
四、厂界锅炉噪声较高,应采取相应隔声、消声和减震措施,保障厂界噪声达标。噪声应监测昼夜2次。整改措施: 1,煤渣堆放与物料堆放区用彩钢制作的隔墙改用空心砖砌高,与原墙齐,并延伸至与邻厂原隔墙2米,出入煤渣的门改成密封门,在煤渣堆场做成钢密封式屋顶。(工程部负责做出方案并主持施工,2011年3月底完成)2,这样同时满足第三点“煤灰不可露天堆放”的要求。
五、氨贮罐在室内不规范,应考虑泄漏风险,并要有相应应急预案。由设备部负责,于2011年1月30日前完成整改措施: 1,由于空间关系,无法改至室外;
2,从邻近消防箱接管至氨贮罐可操作附近(十五米之内),配备消火栓两个、消防水带(20米长)两根;作为应急措施;(由工程部主持,找有资质单位施工)。
六、化学品、固废随意放置,应统一放置单独贮放室内防止泄漏。废油桶属危废,随意放置是不允许。原料放置不合格,不可放室外,做好防护措施。整改措施:
1,化学品、固废改为单独的贮存室存放,废油桶在使用后及时清理出厂区,不随意放置(由设备部负责,2010年12月底完成)
2,原料全部转至车间内,不再放置于室外。(由生产部负责,2010年12月底完成)
七、变压器淘汰应及时。整改措施:
1,在2011年4月前实施用S11型变压器替代S6型变压器的方案(由设备部负责,行政部协助外联工作)
第三篇: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情况分析及改进建议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情况分析及改进建议
建设工程施工项目从在建开始,随时都与用电离不开,正确的使用临时用电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安全、质量、进度,最终会影响到整个项目的收益。所以要对现场临时用电做如下要求:
1、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或《临时用电施工方案》根据用电规模确定)。《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现场用电工程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需要由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编制。经过公司相关部门审核及技术负责人批准后,上报监理部审查技术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程序的合法性。审查完成方可按照内容组织现场实施。实施前应做好交底工作,使编制的方案能够真正落实到实处,并用于指导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工程。
2、配备电气技术人员,专门负责用电技术档案资料的建立和管理。
3、配备专职的临电电工,负责现场临时用电设备和线路的安装、巡检、维修、拆除等工作。同时加强用电人员的教育培训和交底工作,杜绝用电人员私自接拉用电设备和电线。
一、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常见问题及对策
1、配电箱、开关箱
(1)分包单位分配电箱设置数量不能满足现场实际用电需求,导致配电箱箱内接线出现“一机多闸”现象。(2)配电箱内接线不规范,存在设备PE保护零线未接或者PE保护零线未直接接在PE端子上,而是就近接在配电箱箱门连接铜编织带上。个别PE保护零线不够长,保护零线线径过小,采用不同截面导线接长等不规范情况。
(3)配电箱与用电设备开关箱的距离过远,超出《规范》要求的30米;电缆线拖地未进行绝缘架空,甚至设备电缆线直接缠绕固定在钢筋或导电体上。
(4)配电箱、开关箱的电源进线端采用插头和插座做活动连接,箱体引出线极其随意,有的直接从箱门口引出,导致配电箱门无法正常关闭。
(5)多数用电设备开关箱使用时直接平放在地面上,未使用固定支架或者进行挂设。开关箱箱体破损,箱门缺失;“一箱多闸”“一闸多机”;部分开关箱内安装多个插座。
(6)开关箱电气装置设置不全,仅安装一个漏电保护器,缺少隔离开关,直接用漏电保护器控制用电设备。部分三相用电开关箱内进线仅接三根相线,PE保护零线接到开关箱箱体上未与插座保护零线相连。用电设备电缆无插头,电缆芯线直接插到插孔中等违章情况。
(7)部分用电设备缺少专用开关箱,违章使用家用拖线板及快插;有的直接将设备电缆接到二级配电箱中,甚至存在设备电缆线跳过漏电断路器,直接将电缆芯线压接在隔离开关下端的情况,更有严重的就是直接将电缆芯线缠绕在控制开关出线端的紧固螺丝上。
(8)配电箱安装位置不当,周围杂物多不便于操作;未能按要求在配电系统中间、末端做重复接地或所做重复接地不符合《规范》要求。
(9)配电箱、开关箱日常使用维护保养不到位:主要表现在配电箱、开关箱箱内分路标记及系统接线图不全;日常巡视检查记录没有或者不能及时更新;除配电室外,其他分配电箱基本上未能按要求上锁。对策:
(1)把好进场验收关是第一步。在分包队伍进场前,组织项目部生产、安全、技术、机电等部门人员对分包队伍使用的所有用电设备、设施进行合规性验收;对配电箱、开关箱内电气设置情况进行检查,符合使用要求的给予编号并进行进场登记,对不符合要求的设备要求进行整改,整改完毕后再重新进行验收。只有经过验收合格,给予登记和编号后方可投入使用。(2)合理布置分配电箱的位置并根据用电的集中程度适时增加分配电箱的数量,以满足现场用电需求。
(3)做好现场管理人员、专职电工以及用电人员的教育和交底工作,明确告知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相关标准、要求,同时完善处罚措施,对违反现场施工用电情况进行处罚。(4)加强专职临电电工日常用电的巡视检查,及时制止和纠正违章用电行为。(5)项目部应定期组织临时用电专项检查,对于检查出的隐患开具整改通知单,督促责任单位、责任人员限期落实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或逾期未整改的加大处罚力度。
(6)提高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硬件设施,逐步淘汰破旧落后的用电设备、设施。
2、配电线路
施工现场用电线路主要分为两部分:一种是从一级配电箱(配电室)引出到各级分配电箱的电缆线路;另一种是从分配电箱到开关箱以及开关箱到用电设备之间的线路。
(1)第一种配电电缆施工现场主要存在电缆线地面明设未埋地或架空。
(2)第二种主要表现为楼层内施工作业,用电设备电缆线拖地未绝缘架空,或电缆线固定绑扎线未使用绝缘线。
(3)部分三相四线用电设备未按要求使用五芯电缆线,单相双线用电设备使用两芯电缆线,部分电缆线接头处包扎不符合要求,未使用绝缘胶布包扎。对策:(1)制定现场施工配电线路标准化,比如对第一种配电线路一律采用埋地铺设或沿墙用绝缘材料固定等方法,并在线路沿线上设明显的警示标牌,对不具备埋地或架空条件的,应该对电缆线采取必要的保护绝缘措施,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2)对于楼层内用电设备电缆线拖地未架空的情况,项目部应统一配备挂设电缆线的绝缘挂钩,开关箱固定支架和挂在设备架空电缆线上的警示标识牌,对操作每台设备的用电人员发放上述物件,用电设备使用时必须确保上述物件配备齐全且正确使用方可进行作业,否则严禁用电作业。(3)安排作业的相关管理人员、班组长负责督促落实,安全员负责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现场照明
(1)使用碘钨灯,金属灯具外壳未接PE保护零线,灯架与灯体之间没有有效绝缘隔离。(2)照明无专用开关箱。
(3)采用自制灯架,灯架的稳定性和安装高度往往不符合《规范》要求,给作业人员带来相应的触电危险。对策:
(1)对局部照明的灯具加强相应验收管理,严格规范灯具的安全使用。(2)照明设备必须设置专用开关箱,并严禁与动力开关箱混合使用。
(3)灯具金属外壳必须接保护零线,灯具的安装高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4)同时考虑碘钨灯高热性,应逐步进行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使用安全性更高、环保节能的LED型照明设备,并制作统一的符合要求的稳固灯架,以确保照明用电安全。
二、北京市建委网格组检查临电常见问题
1、电缆线路沿脚手架布设,未采取绝缘隔离措施;分配电箱的电缆穿越脚手架引入楼内,并挂设在脚手架上;照明电缆直接沿金属围栏设置,未采取隔离保护措施。
2、分配电箱内出线电缆中的PE线未通过PE线端子板进行连接;分配电箱中包含零线断线;开关箱箱门接地跨接缺失,箱体内线头裸露松动,箱体内未按规定张贴定期检查记录表。
3、开关箱直接控制三台用电设备;用电设备未设专用开关箱。
4、总配电箱漏电保护器额定漏电动作时间不符合规范要求。
5、塔吊未设置专用开关箱控制,且开关箱漏电保护器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为100mA,超过规范要求的30mA;塔吊开关箱的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小于0.2s。
6、个别开关箱内未按规定设置相应的保护装置(漏电保护器);开关箱内漏电保护器漏电动作电流为100mA,超过30mA的规范要求。
7、消防泵房电源未引自总配电柜总断路器上端。
8、二级配电箱未按照规定设置重复接地,或重复接地采用结构钢筋作为接地材料,不符合规范要求;或重复接地电缆规格尺寸不符合规范要求。
9、施工现场临时办公用电未设置开关箱,而是直接由分配电箱引入。
10、现场照明配电箱、变压器及用电器具未按规定设置防砸防雨设施。
11、施工现场电焊机一次线长度大于5米的规定长度,一次线线径小于6平方毫米的要求,部分焊把线存在破损现象,电焊机接线端无防护措施,且现场用电线路较乱;电焊机开关箱未设置漏电保护器;未设置专用开关箱;交流焊机未配置二次侧触电保护器。
12、手持电动工具使用塑料多孔插线板,未设置专用开关箱;镝灯电源直接由分配电箱内引出,未设置专用开关箱。
13、外用电梯开关箱中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过大(一般都采用的30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过长(一般采用的0.2s);分别超出规范要求的30mA和0.1s。
14、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档案中缺少漏电测试、绝缘电阻及接地电阻测试记录等资料。
第四篇:改进和建议
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不仅由技术因素决定,还与企业经营理念、员工精神状态、道德标准等非技术因素有密切关系,是其技术水平、R&D能力、生产运行能力、管理能力和经济实力的综合体现;本文将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内容归纳为:物流资源的整合能力、物流业务的运作能力、物流服务的创新能力、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物流品牌的塑造能力、物流市场的营销能力。这六个方面能力是相互区别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物流资源的整合能力。物流企业的资源整合是指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对有关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把企业内部彼此相关但却彼此分离的职能,把企业外部参与共同的使命又拥有独立经济利益的合作伙伴整合成一个为客户服务的系统,以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寻求资源配置与客户需求的最佳结合点。另一方面,任何物流活动的开展对社会交通运输、仓储、物流公共设施、信息及社会物流环境等有很强的依赖性。因此,如何整合物流资源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内容。
物流业务的运作能力。由于物流服务是不可储存的,服务过程就是客户的消费过程,任何差错都会对客户产生不良影响,物流企业只有具备较高的业务运作能力,才能实现低成本高水平服务的目的。因此,物流运作能力是物流企业最基本、不可或缺的能力,是物流企业竞争优势的基本体现。
物流服务的创新能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独自拥有,并不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抄袭或经过努力可以很快建立。第三方物流企业要保持其核心竞争能力,必须不断满足市场及客户新的需要,开展增值服务,其实质即为持续创新。第三方物流企业创新能力主要表现为:体制创新、组织创新、服务内容创、管理方式的创新等几个方面。
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核心竞争力是在企业演进过程中经过长时间知识、技术和人才积累逐渐形成的,先进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则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标志。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降低了物流过程的交易费用、资源的整合成本,提高了服务的响应速度、运作的便捷与效率。
物流品牌的塑造能力。由于服务产品具有无形性、无专利性,用户对服务质量的判断,会更多地依赖于品牌,品牌是一种名称、名字、标记或设计,或是他们的组合运用,其功能是借以辨认服务提供者或服务产品,且使之与竞争对手区分。因此,品牌是物流企业最大无形资产。
物流市场的营销能力。核心竞争力支持企业进入各种更有生命力的市场,为企业现有的各项业务提供一个坚实的平台,又是发展新业务的引擎,是差别化竞争优势的源泉。营销能力反映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市场影响力,它通过将潜在的竞争优势转为现实利润优势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构建策略
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针对目前综合整合能力较弱,竞争能力普遍不强的现实状况,应该全方位地进行整合。首先,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特点,根据人员素质,选择合理有效的物流技术,建立高效、便捷、稳定、安全的物流系统。其次,各个物流企业根据自身经营模式进行业务整合,操作性的物流企业整合重点在于业务流程上各结点的有效衔接与成本优化。行业倾向性物流企业则侧重于作业能力和作业范围的合理确定以及网络信息的最优化利用的整合。而多元化的物流企业整合重点在于实现业务的规模经济,减少资源浪费。另外,企业在进行业务整合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到企业的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管理与技术的有效整合,为整个企业的整合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
第三方物流的各个需求方的业务流程都不相同,而物流、信息流是随价值流流动的,因而第三方物流服务应按照客户的业务流程来定,通过对物流资产和物流活动进行分析、集成、管理和控制,通过行业内的横向联合,利用专业综合的物流知识及各种信息技术,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度身定做合适的物流系统方案以及方案的实施。
国际上先进的物流企业都拥有“一流三网”,即订单信息流、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计算机信息、网络,借助信息技术整合业务流程,建立一种“效率式交易”的管理与经营模式,实现物流渠道的畅通。目前,我国的物流企业在获取信息的手段和技术等方面与国外物流企业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尽管我国的物流企业也已经开始了物流中心网络化建设,但在规模和效率上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在加入WTO的新形势下,物流市场从国内扩展到国际,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加快建立与物流、商流相配套的信息网络,通过因特网、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交换技术等信息技术来实现经营管理。
我国现有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多数是由原有的国有运输、仓储企业转型而来,还保留许多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运营效率不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以适应。因此,首先必须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实现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保证企业按市场规则运作,激发企业活力,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其次,应该借鉴世界诸多成功的物流企业的运营管理方法和模式,并结合我们国内环境的特殊性和企业自身的特点,创出自己的核心能力,使企业走向成功。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世界经济高速发展,过剩经济已取代短缺经济,并成为国际社会的主流,第三方物流服务市场的供需不平衡现象进一步凸显。在供过于求和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同质性的物流服务的价格将趋于一致,第三方物流企业再不能凭借价格优势取胜,这促使第三方物流企业寻求长期稳定的发展战略——走品牌化发展之路。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才作为知识的载体,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最关键因素。第三方物流企业要想在人才上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要做到以下三方面:首先,现代企业要引进和培养人才,特别注意引进和培养专业化物流的高级管理人才;其次,要加强人才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工作,有计划地进行培训,普遍提高企业员工的文化和业务素质,尽快抢占人才制高点,取得人力资源上的绝对优势;最后企业还应加强与国际知名企业交流,派出员工培训,学习先进经验。培养出一支熟悉物流运作规律、并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构建核心能力的必要环节。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物流业正在全球范围内加速集中,我国物流产业正处于新一轮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之中,要求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对核心竞争力进行培育和发展,形成市场竞争优势。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物流走向了理性、有序的发展轨道,现代物流业发展环境不断改善。未来几年将是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关键成长时期,我们应该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提高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整体国际竞争力,使其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能源计量器具应急评估方案
能源计量器具应急评估方案
为保证分公司在能源计量器具损坏时,能正常、准确计量能源消耗量,特制定本方案。
1、各部门(车间)负责能源计量器具维护保养人员,在发现能源计量器具损坏或不准时,应及时报部门(车间)主管对能源计量器具进行更换,保证能源计量准确。
2、在新能源计量器具更换前,根据本部门当前生产情况和往日生产用水、用电、用煤情况,估算出本部门(车间)当月用水、用电、用煤量,保证能源计量的连续有效。
3、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南风洗化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