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部长蔡武布置2012年我国文化重点工作内容

时间:2019-05-15 02:30: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化部部长蔡武布置2012年我国文化重点工作内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化部部长蔡武布置2012年我国文化重点工作内容》。

第一篇:文化部部长蔡武布置2012年我国文化重点工作内容

文化部部长蔡武布置2012年我国文化重点工作内容

2012-01-04 22:14:00 来源: 中国广播网(北京)有0人参与手机看新闻

转发到微博(0)

中广网北京1月4日消息(记者韩秀)据中国之声报道,2012年1月4日,文化部部长蔡武在2012年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我们党将召开十八大。2012年,也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文化建设非常重要的一年。做好2012年文化工作,为十八大召开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夯实文化建设基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文化部部长蔡武强调,今年的文化领域的重点工作有八个方面:

(一)着力推动文化艺术创作繁荣发展

按照《决定》关于加强引导的总要求,切实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国家院团的示范、引导作用,认真举办各类主题性艺术活动。以迎接十八大召开和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为契机,加强文艺理论建设,开展积极健康的文艺批评,抓精品剧目创作,抓现实题材创作,举办全国优秀剧目展演、采风创作等活动,营造良好文化环境。

加快推动设立国家艺术基金。目前正待会商财政部后报国务院批复,今年要继续加大协调力度,争取2012年的2亿元资金尽快落实到位,筹备设立管理机构,面向全社会文化机构和个人择优进行资助,扶持优秀艺术作品创作和人才培养。

要继续实施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以及扶持昆曲、京剧和民族音乐等重大项目,继续推动国家美术发展工程和国家美术收藏工程。这些工程是新时期引导文化艺术创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最重要抓手,一定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统筹协调,加强科学化、规范化建设,努力办好。

认真组织好全国性重大艺术活动。与山东省共同抓紧筹备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各省区市要精心选择优秀剧目参加“十艺节”。举办第二届全国优秀保留剧目大奖评选、2012年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等。

(二)着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加强公共文化立法进程,《公共图书馆法》争取上报全国人大,《古籍保护条例》争取上报国务院。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图书馆和文化馆免费开放、农民工文化工作文件落实情况督导等,推动各项重点工作在基层的落实。

继续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项目)工作。制定示范区(项目)验收标准和验收办法,筹备第一批创建示范区(项目)的验收工作。启动第二批创建示范区(项目)的申报、评审工作。组织“大地情深”——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群众文化节目进京展演活动。这是整体性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抓手。

加大力度、全面开展公共文化机构免费开放工作,加强对博物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总结,以免费开放工作带动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机制的全面调整,转型升级。

全面落实《决定》中关于“尽快把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切实加强农民工文化建设。继续举办导向性、示范性的农民工文化活动,推动实现“农民工春晚”品牌化。

(三)着力推动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文化产业政策。颁布实施《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加快搭建政策支撑、公共技术和信息服务、投融资服务、文化贸易和交流合作、人才培养等平台,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加强与有关部委沟通合作,出台《国家动漫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认定管理办法》及相关进口税收优惠政策,出台关于文化创意内容生产的税收优惠政策和促进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要继续推进金融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重点文化企业信贷项目数和贷款余额比2011年有明显增长,培育并推动文化企业上市融资,丰富文化产业保险品种。

要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各地尤其是中西部地区,要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推动特色文化城市、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区建设,创办特色文化城市论坛,努力推动相关部委落实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工程等重大文化产业项目。

要推动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开展第五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第四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命名。强化对基地、园区的动态管理,对违规基地、园区予以警告甚至撤销命名。

要推动动漫产业加快发展。继续实施国家动漫精品工程。开展动漫企业认定工作,争取财政支持重点动漫企业的重大项目建设。实施手机动漫标准示范应用推广工程,解决新媒体动漫产业发展的标准等瓶颈问题。

要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充分发挥文化部、科技部部际会商机制,制定出台《关于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国家科技与文化融合联合行动计划(2011-2015年)》,力争推出1-2个国家科技与文化融合联合行动计划项目,启动“科技与文化融合示范基地”命名工作,支持科技与文化融合企业的建设。

(四)着力促进文化市场繁荣

要继续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及时总结全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经验,贯彻《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管理办法》,加强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分批分类开展培训。推动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完善网络文化市场巡查机制、区域执法协作机制。开展专项行动,净化网吧、游艺娱乐等市场,为党的十八大顺利召开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要继续加强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系统建设,编制监管系统总体规划设计和标准规范,以基础数据库、网络文化市场准入和内容审查、综合执法办公系统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提升文化市场监管和信息化水平。

要完善各类文化市场管理。加强娱乐市场管理,理顺游艺娱乐场所管理政策,重点打击无照经营和赌博等违规行为。下放涉外营业性演出等方面的审批权限,加强演出经纪人的管理。研究起草《艺术品市场管理条例》,落实艺术品备案管理制度,开展第四批诚信画廊推选。加大推进网吧连锁力度,优化网吧市场结构。推动严肃游戏生产传播,落实完善网络游戏虚拟货币相关规定,继续推进“网络游戏未成年人家长监护工程”。大力推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开展文化旅游实验区申报工作,举办2012年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周,扩大文化消费。

(五)着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要毫不动摇、决不懈怠,全面完成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任务。按照“五个一批”的要求,在6月前完成“转制一批”院团的规范转制、“划转一批”院团的审核报批、“撤销一批”院团的核准撤销等工作。推进“保留一批”院团深化内部机制改革。“合并一批”的院团也要在转企改制的基础上,规范进行。文化部将制定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检查验收标准,对各地院团改革工作进行验收。制定出台支持一般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发展的政策性文件,确保改革扶持政策的落实。强化激励措施,确保用好文化系统内资源,扶持转制院团做大做强。

要深化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对于已经完成转企改制的文化企业,要继续扶持发展,建立考评机制,进一步巩固改革成果,推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要继续按照中央关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总体部署,做好事业单位的清理规范工作。对于保留事业性质的院团、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要进一步深化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即劳动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巩固改革成果,激发内部活力和内生动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六)着力加强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关于文物保护的具体工作,霁翔同志已经在全国文物局长会上作了部署,在此就不再重复了。

在非遗保护方面:

要认真落实《决定》关于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要求,以体系化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尽快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配套法规。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试点建设工程。统筹推进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和数字化保护工程进度。

要加强非遗名录项目保护和传承人保护。开展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审。加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和各级保护名录项目的保护。研究制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分类保护规范。要加强各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启动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

要稳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和生产性保护。继续开展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论证和审批。出台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指导意见,举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要继续推动古籍保护和清史纂修。争取更多财政支持,依托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加快推进公共图书馆馆藏普通古籍、珍本善本、民国时期文献、中华医藏、革命历史文献和少数民族文献的保存保护,以及基本古籍数字化工作。要继续大力推进清史纂修工作,完成基础辅助项目,完成主体项目一审工作,《清史·通纪》完成三审工作。

(七)着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要认真办好各项重大文化交流活动。今年我国同一系列国家建交逢十周年,文化活动是纪念活动的重头戏,要统筹协调,搞好、搞出成效。在澳、土、德、日、韩等国举办以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中国文化年(节)”活动。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举办“北京文化周”、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期间举办“中国之夜”开幕演出。要抓住重大国事活动和大型国际活动等难得机遇,策划举办中国文化走进拉美、俄罗斯中国文化节等重要文化活动,创造文化热点与亮点,扩大中华文化传播与影响。

要拓展“欢乐春节”等重大文化品牌活动的海外影响。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4个城市开展292项“欢乐春节”活动。不断扩大规模,不断创新方式,不断整合资源,不断提高水平,不断扩大宣传,使之成为对外文化“第一品牌”。

要高度重视思想、价值的深度交流,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方法。下更大功夫搞好中欧文化对话年、中美文化论坛、上合组织文化部长第九次会晤、中非合作论坛——文化论坛等。确定好主题,选好与会专家和代表性人士,准备好发言,争取每次活动都取得实际成果。

要加快推进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建设。推动俄罗斯、西班牙、泰国中国文化中心竣工投入使用,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完成基础结构施工,确定蒙古、墨西哥、加拿大、斯里兰卡等中心选址。

要进一步加强对外文化贸易推动工作。继续实施《文化部关于促进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的总体规划》,充实完善对外文化资源库,切实为企业和产品走出去做好服务。

精心策划与港澳台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要针对港台今年面临选举的特定环境,举办的活动要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对港台工作的战略部署,推动形势和双方关系朝着于我有利的方向发展。

认真做好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的工作。在第十二届相约北京联欢活动、2012非洲文化聚焦、上海国际艺术节等活动中,搭建好平台,掌握主动权,促进中外文化艺术家和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

要在总结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对外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机制等机制建设,继续完善央地合作机制,加强协调,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八)着力壮大文化人才队伍 要推动全面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参与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统筹各省区市选派1.9万名文化工作者到县及县以下文化机构工作或服务,并为县及县以下培训1500名文化工作者。

要主动协调相关部委,共同推动建立国家文化艺术荣誉制度,争取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各地可以积极探索,为全国层面推动这项工作创造经验。

要继续推进高层次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做好201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等推荐选拔工作。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启动“名家工程”。

要按照六中全会决定精神,切实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新建5家培训基地,举办示范性培训班,加大基层队伍培训力度。研究制定基层文化队伍的结构、标准、任职资格、退出机制等科学、规范管理制度。

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精神,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文化部重点基建工程招投标项目等的监督。严肃查办各种违纪违法案件。

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些重点任务,蔡武部长提了四点要求: 第一,坚持方向。坚持方向,就是要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贯穿于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要在融入和贯穿上下功夫,把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到文化工作之中。不能搞形式主义,不是每项工作都要带上核心价值体系的帽子,而是其内在和本质要体现核心价值体系,过程和目标不能背离核心价值体系。

第二,统筹协调。统筹协调,就是要整合各种资源,形成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文化建设不仅是文化部门的事情,而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事业,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争取各方支持,形成文化建设合力。要向当地党委政府多汇报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向领导同志请示破解文化改革发展难题的办法,切实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一同研究部署、一同组织实施、一同督促检查。把文化改革发展成效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要争取宣传部门的支持,凡涉及重大改革与发展问题,要和他们多沟通,争取他们的理解支持,并帮助协调,使工作有方向、实施少阻力。要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税务、商务、工商、金融等部门的沟通协商,凡是重大文化建设项目,都要争取他们的关注和支持,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积聚力量。我们做这些工作的落脚点是要把六中全会提出的原则要求,比如对文化投入的要求,落到实处,促进文化快速发展,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第三,转变职能。转变职能,就是要切实实现“三个转变”,要加强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建设,加快立法进度,为重点工作提供有效的保障。要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学法、懂法、用法,学会更多地使用法律手段去解决问题,切实做到依法行政。要在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的基础上,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谋长远、议战略、抓大事,摆脱“办文化”形成的惯性思维,总揽全局谋发展,进一步策划横向能铺开、纵向能深入的全局性、引导性的重大文化工程。要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提高行政效能,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更好地履行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各项职责。

第四,转变作风。转变作风,就是要贯彻“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坚持重心下移,加强调研,面向基层,时刻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时刻把基层群众的文化期待和需求放在心上。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深入实际、深入基层,真抓实干、讲求实效,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反对弄虚作假和做表面文章。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积极研究问题,把六中全会的要求转化为具体的政策措施。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结合本部门本单位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动文化工作整体水平再上新台阶。要大兴勤政廉政之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要加强管理,精简会议文件,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减少迎来送往。

第二篇:北师大邀请文化部部长蔡武作报告

北师大邀请文化部部长蔡武作报告

2013-12-2

3中国文化报记者于帆报道:12月23日,应北京师范大学邀请,文化部部长蔡武为北京师范大学青年学子作了题为《为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而努力》的报告。

蔡武首先以讲述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发表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讲话情况开篇,结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党的十八大精神对文化的概念和功能进行了解读,并就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以及当前面临的形势进行了系统阐述。蔡武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一个国家的“名片”,更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为一体的复兴,不仅有经济的发展、政治的稳定、社会的和谐、生态的美丽,更要有文化的复兴。我们要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的精神,建设好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的文化。

蔡武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是中华民族自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选择,也是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应对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的必然选择,对世界文化发展乃至人类和平与文明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他说,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实现以下几个目标:第一,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第三,公民素质全面提升。第四,中华文化创造力、竞争力显著提升。第五,全社会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显著增强。第六,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

报告中,蔡武还就现场大学生的提问逐一进行了解答。据了解,为搭建文化育人新平台,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广大师生,北京师范大学将邀请名师大家、文化名人等进学校、进讲堂,帮助学生开阔眼界、陶冶情操、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综合素质。

第三篇:文化部部长蔡武解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文化部部长蔡武解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1-10-31 09:20

新华网北京10月23日电(记者 白瀛)10月18日在京闭幕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这是继去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今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之后,第三次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文化部部长蔡武日前在京就《决定》中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内容接受了记者采访。

预计2016年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记者:关于文化产业,《决定》有哪些重要论述?

蔡武:《决定》指出,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围绕这样一个任务,《决定》从四个方面做出了部署,一是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二是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三是推动文化科技的创新,四是扩大文化消费。

记者:《决定》强调,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处于一种什么态势?预计什么时候能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蔡武: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总体速度较快,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步提高。2004年至2010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23%,2010年全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突破了1.1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8%,一些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性产业。

按照平均增速估算,2016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5%,在全国范围内可以实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

市场对文化产业应起“积极作用”而非“基础性作用”

记者:《决定》指出,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市场对于文化产业,为什么不是“基础性作用”,而是“积极作用”?

蔡武:在经济改革中,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提出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在讲文化产业发展时,提到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要考虑到文化的产品和服务具有双重属性,特别是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市场在这个领域中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但和其他的经济领域不同,我们还要保证对市场的调控能力,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相统一,这是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特殊要求,所以要强调市场的“积极作用”,而没有用经济改革中提到的“基础性作用”这一提法。

公共财政保证文化投入增幅高于经常性收入增幅

记者:围绕“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个任务,《决定》从哪些方面做了部署?

蔡武:六个方面。一是要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加快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明确提出要推进一般国有文艺院团、非时政类的报刊社和新闻网站转企改制,拓展出版、发行、影视企业的改革成果,形成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体现文化企业特点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要全面推进文化事业单位的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的制度改革,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运行机制,要推动一般时政类报刊社、公益性出版社、代表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文艺院团等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增强面向市场、面向群众提供服务的能力。我们的院团转企改制从来不是为了给政府甩包袱,而是为了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建立现代的强大的文化产业体系,保障国有文化单位在市场竞争中对市场的主导作用,提高国际竞争力,所以要在做大做强上下功夫。这就是为什么不能搞翻牌公司,不能搞假改革。不走出传统的体制,形不成合格的市场主体,提高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就成为一句空话。

二是要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要重点发展图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演出、娱乐、影视剧、动漫游戏等产品市场,发展现代流通组织和流通形式,加快培育要素市场,办好重点文化产权交易所。

三是创新文化管理体制。要深化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推动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完善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结合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健全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加快文化立法,提高文化建设的法制化水平,要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完善文化市场管理,坚决扫除毒害人们心灵的腐朽文化垃圾。

四是完善政策保障机制,要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我们要把《决定》这两句话变为政策和机制,这样我们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有财力的保障。要落实和完善文化经济政策,设立国家文化发展基金,扩大有关文化基金和专项资金的规模,提高各级彩票公益金运营文化事业的比重,继续执行文化体制改革的配套政策。在全会上讨论时,文化投入是大家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我在会上发言时反复强调,对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任务,统一思想是前提,增加投入是保证。

五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决定》提出,要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创新对外文化宣传的方式和方法,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和中介机构,加强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和孔子学院的建设,支持海外侨胞积极开展中外人文交流。

六是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的文化成果。这次全会上,除了强调要推动文化走出去外,还强调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的文化成果。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之所以绵延不断,历久弥新,充满了生命力和活力,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始终坚持开放、包容的特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所以《决定》提出,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的文化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机制。还提出要加强文化领域智力、人才、技术的引进工作,吸收外资进入、法律法规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这是对外开放上的重大发展。

力促文化与旅游、通讯、会展、商贸、休闲等产业融合

记者:《决定》提出要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推动文化产业的重点领域发展。文化部下一步的重点工作有哪些?

蔡武:我们要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布局,要支持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动漫游戏、文化会展、艺术创意、网络文化、文化产品数字制作等优势产业,引导中西部地区重点发展民族演艺、文化旅游、艺术品、工艺美术、会展节庆等特色产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的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加快文化产业的特色县、特色镇、特色街、特色村的建设,加强文化产业基地、园区、特色产业群的规划和建设,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的水平。

要优化文化产业的投融资环境,促进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和文化资源的对接,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技术创新体系,推动文化科技创新,实施一批文化创新项目,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推广一批高新技术的成果,要大力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通讯、会展、商贸、教育、培训、休闲等产业的融合,引导文化企业开发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培育新的文化消费热点,培养文化消费的主体,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积极借鉴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的理念和经验,积极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项目,精心打造我们自己的文化品牌,加强营销网络和进出口平台建设,增强文化企业的竞争力。

第四篇:理论沙龙(第11期)文化部部长蔡武解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理 论 沙 龙

第11期(总第66期)

中共常山县委宣传部

2011年10月26日

文化部部长蔡武解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这是继去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今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之后,第三次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一、《决定》中关于文化产业的重要论述

《决定》指出,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使之

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围绕这样一个任务,《决定》从四个方面做出了部署,一是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二是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三是推动文化科技的创新,四是扩大文化消费。

二、预计2016年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决定》强调,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总体速度较快,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步提高。2004年至2010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23%,2010年全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突破了1.1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8%,一些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性产业。

按照平均增速估算,2016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5%,在全国范围内可以实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

三、市场对文化产业应起“积极作用”而非“基础性作用” 《决定》指出,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

在经济改革中,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提出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在讲文化产业发展时,提到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要考虑到文化的产品和服务具有双重属性,特别是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市场在这个领域中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但和其他的经济领域不同,我们还要保证对市场的调控能力,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相统一,这是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特殊要求,所以要强调市场的“积极作用”,而没有用经济改革中提到的“基础性作用”这一提法。

四、公共财政保证文化投入增幅高于经常性收入增幅 围绕“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个任务,《决定》从六个方面做了部署。

一是要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加快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明确提出要推进一般国有文艺院团、非时政类的报刊社和新闻网站转企改制,拓展出版、发行、影视企业的改革成果,形成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体现文化企业特点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要全面推进文化事业单位的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的制度改革,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运行机制,要推动一般时政类报刊社、公益性出版社、代表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文艺院团等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增强面向市场、面向群众提供服务的能力。我们的院团转企改制从来不是为了给政府甩包袱,而是为了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建立现代的强大的文化产业体系,保障国有文化单位在市场竞争中对市场的主导作用,提高国际竞争力,所以要在做大做强上下功夫。这就是为什么不能搞翻牌公司,不能搞假改革。不走出传统的体制,形不成合格的市场主体,提高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就成为一句空话。

二是要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要重点发展图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演出、娱乐、影视剧、动漫游戏等产品市场,发

展现代流通组织和流通形式,加快培育要素市场,办好重点文化产权交易所。

三是创新文化管理体制。要深化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推动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完善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结合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健全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加快文化立法,提高文化建设的法制化水平,要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完善文化市场管理,坚决扫除毒害人们心灵的腐朽文化垃圾。

四是完善政策保障机制。要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我们要把《决定》这两句话变为政策和机制,这样我们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有财力的保障。要落实和完善文化经济政策,设立国家文化发展基金,扩大有关文化基金和专项资金的规模,提高各级彩票公益金运营文化事业的比重,继续执行文化体制改革的配套政策。

五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决定》提出,要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创新对外文化宣传的方式和方法,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和中介机构,加强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和孔子学院的建设,支持海外侨胞积极开展中外人文交流。

六是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的文化成果。这次全会上,除了强调要推动文化走出去外,还强调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的文化成果。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之所以绵延不断,历久弥新,充满了生命力和活力,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始终坚持开放、包容的特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所以《决定》提出,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的文化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机制。还提出要加强文化领域智力、人才、技术的引进工作,吸收外资进入、法律法规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这是对外开放上的重大发展。

五、力促文化与旅游、通讯、会展、商贸、休闲等产业融合

《决定》提出要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推动文化产业的重点领域发展。文化部下一步的重点工作有:

一要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布局。要支持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动漫游戏、文化会展、艺术创意、网络文化、文化产品数字制作等优势产业,引导中西部地区重点发展民族演艺、文化旅游、艺术品、工艺美术、会展节庆等特色产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的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加快文化产业的特色县、特色镇、特色街、特色村的建设,加强文化产业基地、园区、特色产业群的规划和建设,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的水平。

二要优化文化产业的投融资环境。促进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和文化资源的对接,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技术创新体系,推动文化科技创新,实施一批文化创新项目,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推广一批高新技术的成果。要大力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通讯、会展、商贸、教育、培训、休闲等产业的融合,引导文化企业开发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培育新的文化消费热点,培养文化消费的主体,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积极借鉴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的理念和经验,积极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项目,精心打造我们自己的文化品牌,加强营销网络和进出口平台建设,增强文化企业的竞争力。

抄送:各乡镇、部门

签发:王群峰

整理编校:徐功富

第五篇:蔡武:打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攻坚战

[键入文字]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精神,是文化系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文化系统要把《决定》关于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部署要求逐项转化为工作方案,打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攻坚战,为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作出应有贡献。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决定》提出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是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科学指南,必将有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决定》强调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强调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而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党的建设等的全方位改革。只有各方面改革协同推进、相辅相成,才能放大改革的效应。文化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与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深化改革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体制改革由点到面、逐步推开,取得了重大突破和阶段性成果,初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了广大文化工作者和社会各方面投身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但也应看到,随着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现代信息科技迅猛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新老问题相互交织,国际国内因素互相影响,需要解决的问题异常艰巨繁重。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以更大的决心和智慧,冲破制约文化改革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释放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目标进一步明确。《决定》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各领域深化改革的具体目标和各项重大改革措施都要聚焦于此,建立健全完备的文化管理制度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提高文化治理能力也是其中应有之义。我们党和国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管理体制机制,为文化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我们应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深入领会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精神实质

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hlbe.offcn.com/

《决定》把过去文化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提升为理论政策,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文化改革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我们要深入领会《决定》关于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精神实质,以此指导今后一个时期的文化改革发展。

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文化体制改革越是向广度和深度推进,越需要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决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文化事业、振兴文化产业的同时,准确把握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妥善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文化体制改革不是甩包袱,而是充分释放社会活力,创新体制和机制。文化体制改革不论怎么改,都要遵循一个基本原则,这就是:导向不能变,阵地不能丢。导向不能变,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既不能走老路也不能走邪路;阵地不能丢,就是无论公益性文化事业还是经营性文化产业,都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活力,成为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力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是中央对新时期文化建设的新要求,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和执政为民理念在文化领域的具体体现,也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贯穿于文化工作的方方面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就是要把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各级文化管理部门的第一责任,突出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完善、不均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突出解决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与人民的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努力做到公共资源配置的公平化、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提供的有效化和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就是要更加注重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让市场主体充分释放活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文化需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就是要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建设主体的观念,把人民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文化工作的重要尺度,把群众评价、专家评价和市场检验统一起来,形成科学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真正做到文化建设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文化成果由人民共享。

进一步明确文化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和重点任务。随着文化体制改革阶段性任务完成,当前文化改革发展正处在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经过近年来的文化体制改革,我国文化事业整体规模、整体实力明显提升,但文化产品的内容品质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文化发展方式还需要进一步转变,如何解决好资源整合、结构优化、科技含量提升等问题突出地摆到了我们面前。到2020年实现文化体制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关键在于这几年改什么、怎么改。《决定》提出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明确了完

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4项重点任务,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思考和科学谋划,体现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时代要求,为我们在新的起点上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进一步推动文化制度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必须在完善制度上下功夫。当前,文化改革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和新挑战,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不仅有思想倾向上的问题,也有新旧体制过渡和交叉带来的政策、机制上的问题,还有人们观念转变与现实生活不同步的问题,仅靠传统思想方法、工作方式和管理手段解决不了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断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决定》提出了既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规律、又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一系列制度设计,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如明确提出建立党委和政府监管国有文化资产的管理机构,实行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探索建立主管主办制度与现代企业出资人制度有机衔接的工作机制;针对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分散、效率不高、标准不一等问题,明确提出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统筹服务设施网络建设,推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组建理事会,培育文化非营利组织等制度设计;针对互联网和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新形势,明确提出健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健全基础管理、内容管理、行业管理以及网络违法犯罪防范和打击等工作联动机制,有效破解制约文化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难题。

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当前,文化体制改革到了一个新的重要阶段。文化系统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实际,全面推进文化各领域各方面的改革发展。

着力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推动文化行政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与所属文化企事业单位进一步理顺关系,强化政府的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放宽限制,向市场、社会放权,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干预。加快推进文化立法,推进公共图书馆法、博物馆条例的立法进程和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文化产业振兴法的立法调研。研究探索党委和政府监管国有文化资产、实现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结合的具体方式。

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加快培育合格文化市场主体,推动已转制的文化企业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动资源整合和战略性重组,支持骨干文化企业做大做强。巩固拓展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成果,贯彻落实9部门《关于支持转企改制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大转企院团扶持政策的落实力度。规范文化市场秩序,改进网吧、游戏、娱乐、演出、艺术品等市场监管,加强文化市场诚信建设。理顺综合执法管理体制,变“多头管理”为“统一指挥、统一协调”。推动文化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继续推进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工程,加快发展数字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与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深度和广度,实施文化与科技融合工程、国家文化创新工程,促进动

漫产业转型提质。制定和实施文化产业创业创意人才扶持计划、成长型文化小微企业扶持计划、重要文化设施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计划。以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转型升级为重点,带动提升各类文化展会的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水平。培育和发展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健全文化产品评价体系。

积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统筹协调机制,推动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资源整合、共建共享。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制订公共文化权益保障标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供给标准,推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研究制定公共文化服务城乡一体化的相关政策,增加对中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革命老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惠民工程的专项补助,促进公共文化资源在区域和城乡之间合理配置。分类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明确不同文化事业单位功能定位,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推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组建理事会,吸纳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各界群众参与管理。引入竞争机制,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育文化非营利组织,推动文化志愿服务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努力提高文化对外开放水平。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相结合的方针,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统筹推进文化交流、文化传播、文化贸易,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精心组织实施国家文化年(节)、“欢乐春节”等品牌活动。鼓励社会组织、中资机构等参与海外文化中心建设,力争到2020年海外中国文化中心达到50个。建设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申报平台、世界汉学家翻译家资源库与工作平台,实施中国当代作品海外推广计划,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大力促进对外文化贸易发展,搞好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建设和管理工作。完善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指导目录,鼓励和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文化企业。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同时保护和维护好民族文化,弘扬先进文化,鼓励健康文化,提倡高雅文化,发展通俗文化,确保意识形态安全和国家文化安全。

下载文化部部长蔡武布置2012年我国文化重点工作内容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化部部长蔡武布置2012年我国文化重点工作内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