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础护理质量不到位
基础护理质量不到位
根据护士长、质控小组随机检查的情况显示,基础护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床单元不整洁
2、陪伴床白天未收起
3、床头柜、窗台、床下杂物多
4、指甲、胡须长 原因分析:
1、晨晚间护理落实不到位,白班责任组上人员少,事情多,理床流于形式
2、下夜班未做好陪伴床的管理,未在交班前督促病人收好陪伴床
3、对新入院病人宣教不到位,或只宣教而不执行 改进措施:
1、科室办公护士、收费护士、总务护士每日晨间护理参与床单元的整理,与责任护士共同完成晨间护理。
2、每日晨床旁交班时检查陪伴床收理情况,白班做好补位
3、加强入院时及入院后各方面的宣教工作,对住院时间较长的病人加强管理,督促和帮助病人整理用物,保持病室环境整洁舒适。
4、组织护士学习基础护理质量标准,要求护士严格按照标准执行。
5、对新入院病人做好卫生处置,住院病人做到“三无”、“三短、六洁”。每周二、五由责任班清查本组指甲、胡须情况。
6、质控人员及护士长认真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及时反馈给护士加以改进
效果评价:根据跟踪、继续抽查,基础护理质量有所改进,表明护理质量得到了持续改进。
第二篇:基础护理不到位原因分析
1.1 护士的职责界定问题
医院内辅助支持系统工作不到位,临床各类药品、物品的领取、标本和报告单的送取,带病人去检查、网络化管理后的微机输入等大量非护理工作全由护士承担,护士除了治疗工作外,需有大部分工作时间离开病人,影响对病人的直接护理。
1.2 护士自身观念问题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健康要求、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基础护理的范围,内容在逐渐拓宽和延伸,人们对基础护理的需求也不断增高。然而我们的一些护理人员并没有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而更新观念,调整内涵,相反,由于认识上的模糊,他们轻视基础护理,简化基础护理,依赖陪护做基础护理,使基础护理变为被动的护理服务。
1.3 护士缺乏运用护理程序的能力
护理程序是整体护理的核心,基础护理是护士运用护理程序为病人解决问题的过程。由于护士在实际工作中,没有能够全面掌握所负责病人的实际需求,包括心理、生理、社会、环境等因素对病人所造成的影响,所以就不能对病人进行准确评估、找出问题、制定措施、主动服务,以至一些病人应有的护理问题得不到解决,措施得不到落实,如一个长期留置尿管的病人,连续两、三天得不到尿道口护理,陪护也不知道如何帮助病人。
1.4 夜间护士人数少,基础护理工作不能落实
目前我院情况为,夜间1名护士负责35~45名患者的护理任务。夜间护士要完成几十名患者的治疗工作和基础护理。危重患者的重症护理如鼻饲等多由陪护人员完成。
1.5 护士长的职能作用发挥不够
护士长是护理单元的管理者,是整个护理管理的关键环节。护士长的主要精力必须放在病房的工作组织和管理上。实际上目前护士长有时需替代护士值各种班,要花费大量精力进行琐碎的行政事务管理,负担科室绩效工资的管理。同时由于后勤工作不到位,护士长常奔忙于病房外,去联系请领、维修物品,深入病房少,管理工作未能充分发挥。不能亲自指导护理病人,这样便影响基础护理质量的提高。
讨论
(1)只有人力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才能真正体现“将时间还给护士,将护士还给病人”。让护士把节省的时间用于病人的病情观察、心理沟通、健康教育、饮食护理、功能锻炼指导,才能为患者亲自动手洗头、床上擦浴、翻身按摩等等。只有我们才能为病人提供全程和优质护理服务,实现我们对病人的承诺。(2)从工作内容上,我们力求精益求精,将各项工作认真落实到实处,重点抓基础护理,重症护理的落实和效果评介,病人生活护理要求做到三短(指甲、胡子、头发),四无(床上无臭味、无渣屑、床褥无潮湿、床单无皱折),五洁(病床、头发、口腔、皮肤、会阴清洁)。护士发药要求“送药和水到手,看服到口、服完再走”。各班巡视病人到位,对病人及截瘫病人每2h翻身一次并记录,做好皮肤交接班。(3)从排班模式上,尽量体现各级人员管理,按职上岗,一级为主管级,重点把关,指导下级落实重症抢救,治疗护理、健康教育指导工作。二级人员为护师级,是治疗护理工作实施层。护士则是以落实基础护理、生活护理为主。各班各级职责明确,责任到人。(4)合理排夜班,保证夜间的基础护理质量,护士长根据病区的工作情况,增加夜班的护理人员。设一名临床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护士或护师担当“二线班”,协助夜班护士处理突发事件,指导夜间护士对危重病人的护理及难度高的护理操作,从而提高夜间的护理质量。(5)从书写模式上为节省护士书写护理病历的时间,年初护理部出台了新举措,每位责任护士每月只书写一份护理小病历,其余病人只以开展评估及健康教育为主。重点还是基础护理工作落实到位为主,从运行一年多时间来看,科室护士普遍反映较好,客观地记录了病人病情,又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大量的治疗护理工作中,使基础护理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6)充分发挥护士长的智能作用,要使护士长从繁琐的事中摆脱出来,首先必须解决临床护士缺编问题,改善后勤人员的工作作风和管理,加强思想教育,使他们认识到为临床一线服务的重要性,并能主动按时送物、维修到科室,这样就减少了护士长做事工作的时间。科室绩效工资的管理应交给财务科管理,护士长将病区的药品等方面的管理工作落实给科内护士,调动她们的积极性。这样护士长可有更多的时间深入病房,了解病人的病情和需求及护士的工作情况,及时解决问题,找出护理薄弱环节,进行具体的指导,充分发挥护士长真正的智能作用。
第三篇:基础护理质量提升活动月方案
基础护理质量提升活动月方案
为加强基础护理提升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促使我院的各项护理工作在稳步发展的基础上再有新提升,经院委会研究决定于2014年7月份在全院范围内开展“基础护理质量提升活动月”活动,具体活动重点及标准要求如下:
1.护士站、治疗室、换药室、护师值班室管理要求
室内干净整齐,物品摆放有序;治疗室台面无药渍、地面无杂物;各种治疗操作符合规范要求,污物管理符合规范要求。
2.病房病人管理要求
病房环境美观、舒适、无异味,室内一切设施保持完好;病床干净整洁、床头卡填写完整、无污染、无花被单;床头柜要物品摆放整齐,室内不乱放杂物和食品;病人统一着装病号服,搞好个人卫生;病房及病室卫生间要干净、无异味、无水长流。
3.护理人员管理要求
护士长要做好科室的细化服务流程,完善基础护理工作流程(晨晚间护理、入院出院、洗头、足部清洁等); 全体护士上班期间要着装符合要求,做到微笑服务,遇有病人及家属询问时要起身问候,态度和蔼,耐心解答问题,不得推诿、搪塞、顶撞患者及家属,适当学习些基本礼仪、文明用语。
此次活动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时间为一周:
一、自查阶段
各科室护士长按照标准对科室内的卫生、形象、病室管理、基础护理、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和工作积极性等方面进行逐项排查,找出不足和差距。
二、整改阶段
通过前一阶段自查,针对科室内存在的问题,制定出整改计划,逐步进行整改并完善不足。
三、评比阶段
院组织人员按照方案标准认真对各个科室全面检查评比,排出名次。将评比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和“优秀护士”
四、总结阶段
按照评比结果认真进行总结,找出问题,找出差距,找出榜样,奖优罚劣,在全院进行推广,以此来推进我院护理质量不断提高。
五、总体要求
此次活动有着重要意义,各科室护士长一定要从思想上重视起来,组织有序,严格管理,逐项整改,认真总结,使护理工作更完善、更出彩。
护理部
2014年6月30
第四篇:运用PDCA提高精神科基础护理质量
运用PDCA法提高精神科基础护理质量
P:计划
一、分析现状,找出存在问题
2010年我院基础护理合格率93.4%,还未达到100%
二、分析产生问题各种原因或影响因素
三、找出影响的主要因素
1、思想认识不足:由于社会对精神病人的偏见,使精神科护士缺乏职业情感,重安全防范,淡化基础护理。
2、工作动力不足:收入较少,心理不平衡,使基础护理质量下降。
3、护理人员缺乏:病房护士人手少,床护比严重不足。
4、质控体系不健全:没有完善的护理绩效考核体系。
四、制定措施,提出行动计划
1、对各种质量控制指标进行细化,将细化、量化后的质量控制指标下发到各临床科室,并组织广大护理人员学习,按标准开展临床护理工作,措施落实到班,时间到人,以促进基础护理质量达标。
2、制定考核细则,确定打分标准。
3、健全病区、护理部二级质控组织。
4、加强思想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护士爱岗敬业精神。
5、对质控小组查出的问题跟踪督查,限期整改,将考核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
6、尽可能增加一线护士人手.D:实施
五、实施行动计划
1、二级质控组织定期进行检查,均建立各自的检查记录。
2、病区质控:护士、质控护士每周自查一次,护士长每月对每名护士至少抽查2次;护士长每周抽查1次质控护士。每月至少抽查每名护士所负责的患者10人次。
3、护理部质控:护理部每周抽查病房1~2次,每季度组织联合抽查1次,检查内容按照考核细则及评分标准。
4、检查方法:提问护士,查看患者,查看记录。C:检查
六、评估结果
2011年我院基础护理合格率98.1%,有了明显提高。A:处理
七、标准化和进一步推广,病区每月召开科质控分析会,护理部利用护士长例会,反
馈存在的问题,把检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作为质量控制的重点,分析原因,不断改进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制订整改措施。
八 在下一个改进机会中重新使用PACD 检查护理合格率还有提升空间,通过努力直至达100%。
第五篇:有关质量控制不到位的处理报告
有关工程质量控制处理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
关于********提出的工程施工质量检查通报,报告中所提出的三项工程质量控制缺陷,对此次事件的处理不够及时,造成的不良影响,我项目部管理人员经深刻反思,彻底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为此,我项目部及时组织所有管理人员及相关班组,认真学习领会《*******会》精神,同时组织开展一次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暨 “********检查报告”后工程施工质量专项大检查,现将检查处理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项目经理部及时召开了专题会议,明确了检查任务,提出了工作要求,对项目部所有质量管理人员及班组下发了工作部署要求的文件,同时重申“三检“制度,在此基础上再行成立了,以陈社民同志为组长、刘大勇、于存江同志为副组长,王登胜、高马超、余学文、李自成同志为成员的专项检查小组,检查时间为钢筋隐蔽前、中、后的各阶段。
二、突击重点,严格检查
本次检查,重点检查了工程施工现场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取样送检、制作与安装质量控制;班组的合同手续是否齐全;班组调换交接手续是否齐全;施工人员的技术与安全交底手续是否齐全;各类人员证件是否齐全(尤其为电渣压力焊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是否有上岗证,班组施工工期是否合理,有无扣减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的(质量是安全生产的根本保证),对安全隐患整改不到位的,不履行相关职责的,及非法违法行为的查处,通过检查,我项目部发现个别班组在调换时就存在交接手续中缺失工程技术项目。此项缺陷为本次事件发生的重要管理上的漏洞。
(一)科学组织与管理
项目部应做好自身的质量控制工作。控制的重点应是事前控制与事中控制,消除各专业各工种之间相互影响的矛盾。施工前,项目部技术管理人员应进行分析,研究各专业的施工图,寻找并发现相互间的技术问题与矛盾,在图纸会审或班组翻样时加以解决,组织各工种的技术交底,交底内容应包括各工种的翻样图、材料明细表以及根据规范标准提出书面的有关技术质量要求。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要求施工。事中,质量管理人员应加强检查和做好各工序的验收工作。
(二)原材料及半成品的质量控制
施工单位在人员配备、组织管理、检测程序、方法、手段等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明确对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针对钢筋、水泥、砌体等材料多源头、多渠道,对进场的每批钢筋、水泥做到“双控”(即要有质保书、合格证,还要有材料复试报告),未经检验的材料不允许用于工程,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材料,及时请退出场。钢筋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主要受力材料,钢筋半成品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直接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和安全。我们将加大力度对钢筋加工及安装的质量进行控制,主要控制其调直、切断和弯曲成型、焊接及安装过程,严格按照我国现行的规范标准和设计图纸进行,避免钢筋在加工及安装上出现差错。
(三)混凝土结构控制要点
1、认真复验模板工程的施工质量
专职质检员应组织项目各专业班组长、施工员,在混凝土浇筑前认真细致地对模板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复验。检验的要点是:①模板及支架的选用必须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支撑系统应稳定、牢固,模板的轴线、标高、几何尺寸须符合设计要求,模板拼缝严密、模内清理干净并充分湿润;②后浇带模板的架设应符合施工技术方案;③模板支架的上下层应对准并铺设垫板,跨度大于4M以上的梁板应按设计或规范要求起拱,高度大于3M以上的墙柱侧 理干净并充分湿润;②后浇带模板的架设应符合施工技术方案;③模板支架的上下层应对准并铺设垫板,跨度大于4M以上的梁板应按设计或规范要求起拱,高度大于3M以上的墙柱侧模应按规定开设混凝土浇筑口;④模板的拆除时间和方法应严格按照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2、严把测量放线、钢筋制作安装质量检查验收关
专职质检员应及时复核各施工员报送的各层柱网轴线、标高等施工测量放线成果。在混凝土浇筑前,认真组织各施工员、班组长对钢筋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查、确认。检查的重点是:①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保护层、间距和加工形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②钢筋的连接形式和连接工艺、钢筋的接头位置和间距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③钢筋的锚固长度、绑扎搭接长度、焊接长度和焊接质量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④钢筋的弯钩和弯折角度、弯弧、弯后的平直长度部分、受力钢筋骨架定位,以及箍间距和箍筋加密区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⑤钢筋的焊接接头和机械连接接头见证取样试验是否符合相关规程、规范要求。
3、严格监控商品混凝土的质量
⑴.严格核查商品混凝土供应商的生产资质、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计量认证和实验室等级证明文件是否有效。现场根据混凝土样,进行目测及配合相关检测设备进行必要的检测。
⑵.认真复核商品混凝土的进场收料单据和报验申请表,符合要求则及时办理签证手续、签署同意使用意见。否则立即指令退出现场。
⑶.检查混凝土振捣方法是否正确、是否漏振;随时观察模板及其支架,发现有模板变形、漏浆、下沉等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相关班组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并报告项目经理部;督促班组按照要求安排钢筋工、模板工、预留预埋专业的值班人员跟班作业,发现偏差问题及时校正、整改处理。
⑷.监督保证混凝土应连续浇灌,防止混凝土构件出现“冷缝”,要求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隙的全部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一施工层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对大体积混凝土要求在底层混凝土初凝前浇完上一层混凝土,如果发现底层混凝土已经初凝应停止施工,并按施工缝的技术要求进行处理。⑸.检查后浇带和施工缝的留设位置、及其处理是否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执行。施工缝不得随意留置,确需留置时应留置在受剪力较小的部位;留置部位应便于施工,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上不应留施工缝。⑹认真对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进行检查和质量缺陷处理
当发现结构外观存在蜂窝、麻面、露筋、孔洞、裂缝、夹渣等质量缺陷时,不得擅自处理。专职质检员应根据实际缺陷的不同程度区别对待。对一般的混凝土质量缺陷应会同监理方按技术处理方案整改;对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的严重质量缺陷,应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设计、建设、监理单位审查认可后,才能进行处理,在实施处理过程中,接受监理人员须旁站监督,对产生质量缺陷的部位重新检查、重新验收。
三、完善制度、提出要求 对施工现场检查存在的问题及隐患,要求技术负责人召开专题研究分析会,制定出处理方案,报项目经理审核后,落实专人,认真处理整改到位,同时,项目经理部要认真严格履行职责,加强现场监管,事前控制,并将处理整改结果报资料室备查,在今后的工作中各科室、各班组要不断完善健全相关管理制度,要把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长期、有效的抓好。确保长馨家园一期工程质量控制,安全生产管理形势稳中有升,给百姓以最满意的工程答卷,还人民以最称心的工程图画。
江苏***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项目部
二0一二年十一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