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市外环境灭鼠方法
城市外环境灭鼠方法
更新时间: 2009-9-18 来源: 点击数: 346
城市外环境灭鼠方法
吴太平包继永周良才1 宋详龙2 田俊华1 刘国雄2
(1.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武汉市爱卫会办公室)2003年至2007年我单位对武汉居民区灭鼠开展研究,并取得许多成功经验。这些经验可以应用于居民区和单位外环境灭鼠,介绍如下:现场勘察
首次现场工作需对外环境进行勘察[1]。技术员(指现场工作人员)需先研究、熟悉控制区地图。1-2技术员佩戴胸卡,携带记录表、记录笔、地图、手电筒,在非雨天进入控制区进行勘察。勘察重点是:环境条件差的地点;与小餐馆、小副食、集贸市场、建筑(拆迁)工地毗邻的地点。记录要点有:鼠洞多的地点;鼠多的地点;垃圾多的地点;脏乱差(如木块杂物堆积处)地点;饲养宠物或鸟出现的地点。环境治理
2.1 控制食源
外环境老鼠多的地点往往食源丰富,有暴露垃圾或其它食源。有条件的居民区、单位需要将垃圾楼道封闭而改用带盖的垃圾桶,同时加强管理落实保洁责任制,及时清除外环境中的暴露垃圾。灭鼠不能完全依赖鼠药灭鼠,否则在药物灭鼠停止后鼠密度能回升至灭前的密度。食源控制较好的外环境鼠密度低或没有鼠[2],因此控制食源可以减少鼠药用量,甚至可以不必用鼠药灭鼠。
2.2 堵洞
用水泥混凝土堵塞硬质地面鼠洞有一定的灭鼠效果。但最好在鼠药杀灭鼠洞内老鼠后堵洞,否则鼠密度易恢复。对于土质地面的鼠洞更应该先用鼠药灭鼠,不用鼠药灭鼠只堵洞的方法几乎完全无效。
2.3 修复破损设施
居民区、单位外环境地面上有化粪池、电信公司、燃气公司、自来水公司等设施,这些设施破损(图1)后其中可能有老鼠。修复这些破损设施的盖子让老鼠难以出入有一定的灭鼠效果。但最好用鼠药杀灭破损设施中老鼠后再修复破损设施。文化防制
灭鼠实施单位(可能是一家PCO公司)开展现场控制前需要请社区卫生主任或单位相关领导介绍社区与老鼠相关情况,并向他们讲解将要开展的工作,介绍灭鼠要领。技术员外环境投药灭鼠前向市民了解老鼠活动情况,请他们不要清扫移动鼠药,同时向有鼠居民户提供必要的灭鼠咨询,也可以向他们宣传本公司销售的灭鼠产品,发放灭鼠宣传单。
灭鼠实施单位通常不负责控制食源,甚至合同可能规定堵洞是被服务方的责任。为争取落实环境治理措施,灭鼠实施单位需要向被服务方提供书面材料,建议被服务方进行环境治理。
灭鼠实施单位应备份该书面材料。灭鼠实施单位承包社区和单位较多时也可以召集被服务社区卫生主任及单位相关负责人会议,讲解灭鼠要领及需要被服务方配合的工作,同时亦可以宣传灭鼠实施单位销售的产品和服务。药物灭鼠
外环境中老鼠通常为褐家鼠,有时会有少量黄胸鼠和小家鼠。用慢性抗凝血灭鼠剂灭鼠能取得较好的灭鼠效果。
4.1 控制地点
外环境除了处理普通地面外,需对破损地面(图2)、鼠洞、下水道、破损设施采取灭鼠措施。
破损地面指地面塌陷或破损处,其外表与鼠洞不同,其内往往干燥无水,其中可能有老鼠。在普通地面投鼠药灭鼠时应将破损地面视为合适的投药点。按本文所述方法进行鼠洞灭鼠能使外环境的鼠情迅速下降,因此灭鼠实施单位应高度重视鼠洞灭鼠。鼠洞灭鼠应在普通地面灭鼠的同时进行或者优先进行。
外环境中的下水道通常指盖子为铁栅栏的雨水井(图3),武汉的雨水井中老鼠侵害率较高,可以普遍采取灭鼠措施。破损设施中往往有水,药物灭鼠方法与下水道灭鼠基本相同。当附近市民反应某破损设施中有老鼠出入或技术员现场工作中观察到某破损设施有鼠出入则记录该破损设施,并对其进行药物灭鼠。由于下水道和破损设施灭鼠较繁琐,因此可以在鼠洞及普通地面灭鼠取得一定成效后再进行下水道和破损设施灭鼠,但在承包费用较高,人力又较充足时也可以同时进行。
4.2 用品 4.2.1 稻谷毒饵
武汉爱卫灭鼠消杀药品供应站生产的0.005%溴敌隆稻谷毒饵。它有适口性好,不易发霉的优点。厂家介绍其不易发霉变质的原因是稻谷是活的,打湿后不易发霉。但由于麻雀十分喜爱稻谷因此若不注意施药方法会导致麻雀中毒和毒饵浪费。老鼠和麻雀盗食稻谷毒饵后都会吐壳,技术员在现场一般不能辨认老鼠和麻雀的盗食。技术员可以根据盗食点谷壳的量添加相应数量的毒饵。鸡也喜欢盗食稻谷毒饵,但盗食后不吐壳。
灭鼠实施单位亦可使用本单位自行配置的溴敌隆稻谷毒饵灭鼠,但由于稻谷不一定是活的,其抗霉变的性能可能不及上述成品毒饵。颗粒毒饵(压条)毒饵在户外遇水易散,易霉变,因此一般不适合用于外环境灭鼠。
4.2.2 小蜡块
广州新天地公司生产的0.005%溴敌隆蜡块,每个蜡块约5.9g。其最大的优点是对老鼠的适口性好,而麻雀和鸡不盗食。其缺点是遇水易瓦解,有低等节肢动物亦喜食该毒饵。由于地面的老鼠对食物较挑剔,麻雀较多,因此该毒饵很适合于武汉外环境普通地面使用。技术员可以用它辨认老鼠和麻雀的盗食点。
4.2.3 大蜡块
浙江中外合资衢州特菱杀虫剂有限公司生产的杀特净蜡块,含0.005%溴鼠灵,每块蜡块重约25g,中间有洞方便铁丝穿过。该蜡块适合用于下水道及破损设施中灭鼠。
4.2.4 毒饵站及施药勺
可移动毒饵站,为PVC塑料管直径11cm,长46cm[77],用水泥混凝土包裹,毒饵站长46cm,截面为半径18cm圆形的1/4扇形,重量约14kg。武汉爱卫灭鼠消杀药品供应站可以生产该毒饵站。其中塑料管比一般毒饵站长,直径大,更适合于老鼠。该毒饵站较笨重,有防盗的功能。施药勺,现场人员用金属勺施放稻谷毒饵,每勺容量约为30g。
4.3 用药方法
4.3.1 普通地面
投药时鼠迹明显或居民反应有鼠活动的地方投药距离较近,一般3~5米投放一堆鼠药。在居民反应无鼠并且在勘察时未发现有鼠迹象的地方10米投放一堆鼠药。易清扫的地点不投药,尽可能将鼠药投放于隐蔽处,如杂物下、角落处及固定的毒饵站内,鼠药通常投在靠民房一侧,不会淋雨的地点优先投放。在上述投药距离内没有合适投药点时可酌情增加距离。首次投药每堆投2~5克稻谷毒饵。一周后查看投药点,只在稻谷毒饵有消耗,出现谷壳的地点投放毒饵。第一次每点投放30克稻谷毒饵加1块小蜡块。此后每周一次检查,检查时小蜡块未被盗食则判断为麻雀盗食点,停止投放毒饵;而当小蜡块有明显盗食时则判断为老鼠盗食点,增加投放1块小蜡块。同时补放稻谷毒饵,吃多少补多少,吃完加倍。检查时鼠药无消耗,但该处访问居民有鼠或目测该处有鼠,需调整投药点位置。发现以前遗漏时及时处理。需增加投药点时,每点先投2~5克稻谷毒饵,此后按上述方法投鼠药灭鼠。有鸡出没的地方只用小蜡块灭鼠,不投放稻谷毒饵。
干燥的地面破损和塌陷处视为合适的投药点,投稻谷毒饵灭鼠,方法同上,但不使用小蜡块(因为麻雀通常不会进入这些地点盗食毒饵),查看时常需要电筒照明。
需要说明几点:①有时会因为下雨,虫吃等因素导致小蜡块消失,因此麻雀盗食点被误判为老鼠盗食点,但这并不会对外环境灭鼠的全局造成大的影响。②按上述方法调整毒饵投放,老鼠多或杂物多的现场毒饵堆的距离有时会小于3米,最近有可能达到0.5米。③访问附近居民时应鉴别真伪,若居民述到处都是老鼠,但不能描述老鼠出入的细节,则认为他所述不可靠,居民能说出老鼠活动路线时,尤其是当有2个以上居民所述相符时应该认为该处有鼠活动。
按上述方法灭鼠较繁琐,但能达到较好的灭鼠效果。灭鼠实施单位亦可制定适合本单位的外环境普通地面灭鼠工作规范。制定该规范时需要考虑以下要点:①只用稻谷毒饵灭鼠会导致大量鼠药被麻雀盗食,灭鼠成为“灭麻雀”的后果。②现场有足够多的投药点使尽可能多的老鼠能接触到鼠药。③施药频次最高每周2次,最低可以每月1次,承包费用高则频次宜高,承包费低则频次可低,灭鼠初期频次宜高,鼠密度控制较好后频次可降低。
4.3.2 鼠洞
鼠洞灭鼠[3]较繁琐,技术员工作时需认真、仔细,并做好记录,以免遗漏鼠洞。一个周期的鼠洞灭鼠大约需要四个星期时间。
4.3.2.1 监测技术员持地图、记录表,确认控制区范围,仔细搜索地面鼠洞、疑似鼠洞以及其它不能完全排除有鼠的洞穴、缝隙,用废旧报纸堵塞口部,在专用记录表上记录它们的类型、地点、数量,7d后查看并记录掘开情况。
4.3.2.2
首次处理监测查看掘开结果的同时在每个掘开的洞穴、缝隙内投入约30g稻谷毒饵。投药时不能将所有鼠药都投入深处,至少在离洞(缝)口不远处留少许鼠药以便将来查看盗食情况。若洞穴、缝隙的容量太小不能容纳预定重量的鼠药,则装满为止,不压实,洞穴、缝隙外尽可能不留毒饵。每次投药均遵循此要求。
首次处理的同时,对照记录,仔细搜索试验区查找监测时遗漏的洞穴、缝隙,用报纸堵塞,并做记录。
4.3.2.3
首次回访首次处理后2d或3d用手电筒照明,检查已投药的洞穴、缝隙,查看鼠药消耗情况。消耗情况分三级:①无消耗,可见稻谷毒饵,未见老鼠盗食吐出的谷壳,不再投药;②消耗较少,可见老鼠盗食吐出的谷壳,但目测一半以上毒饵未被盗食,加投鼠药至少能覆盖谷壳,但不多于上次投药量;③消耗较多,可见老鼠盗食吐出的谷壳,但目测一半以上毒饵被盗食,或毒饵消失也不见谷壳,加倍投药。记录消耗情况,三级分别用“﹣”、“+”及“√”表示。同时查看补漏监测结果,与首次处理一样投药、记录。
4.3.2.4 二次处理
首次处理后1周进行二次处理。检查已投药的洞穴、缝隙,投药、记录方法同首次回访。同时对照记录,仔细搜索试验区,找到新洞直接投药30g,方法同首次处理,并做记录。
4.3.2.5 二次回访
二次处理后2d或3d回访,连续两次记录为“﹣”的洞穴、缝隙结束检查、投药,其余方法同首次回访。
4.3.2.6 三次处理
首次处理后2周进行三次处理,连续两次记录为“﹣”的洞穴、缝隙结束检查、投药,其余方法同二次处理。
4.3.2.7 三次回访
三次处理后2d或3d回访,方法同二次回访。4.3.3 可移动毒饵站
只在有鼠活动,但又不便投药的地点(如容易被清扫,水冲及老鼠不会停留取食)设置可移动毒饵站。灭鼠方法同普通地面,由于它并不能防止麻雀盗食毒饵,因此也需要用小蜡块指示麻雀。不频繁增减、移动可移动毒饵站,增减、移动最好做记录。技术员最好在自己负责的区域地图上标出户外可移动毒饵站地点。
4.3.4 下水道[4]及破损设施
4.3.4.1 首次处理
每个下水道及破损设施挂1块大蜡块。
估计所需细铁丝(扎丝)长度,用钢丝钳将细铁丝剪下。铁丝两头分别与雨水井铁栅栏和蜡块连接,连接时简单打结以便将来调整时解开,将蜡块调整至预定位置。在其它下水道及破损设施挂蜡块,可以在附近钉水泥钉固定铁丝,或将铁丝挂在突起物或缝隙内。
蜡块位置共有以下几种:①雨水井水(或泥)面上有侧面入口,若有多个入口则选较干燥的入口,蜡块卦在入口前,与入口的横向距离小于5厘米,蜡块略高于入口底部;②雨水井水(或泥)面上有适合老鼠站立取食的凸起,该凸起面积不小于3×3cm,距离井盖8cm以上,将蜡块挂在该凸起上;③雨水井内无①②所述结构,蜡块可以挂在离干燥的井底或有水雨水井的水面2~5厘米,离侧壁距离不大于5厘米的地方。蜡块所挂位置应方便老鼠取食,蜡块不可接触水面,或伸入稀泥状物。其它下水道及破损设施参照上述方法挂放蜡块。
4.3.4.2 后续处理
每周检查调整一次。蜡块被盗食后其上有老鼠门齿印。无盗食时若检查发现以前挂放位置不妥,则酌情调整。尤其是当雨水井水面上升致蜡块接触水时需要升高蜡块,水面降低时不降低蜡块。蜡块剩余大于一半则不重新挂蜡块,查看后蜡块还原。剩余小于1块重新再增加蜡块1块。蜡块消耗完毕加倍挂放蜡块,蜡块较多时需要增加使用铁丝。某雨水井两次检查无盗食则该雨水井处理结束。
4.4 安全措施
现场工作时向居民了解附近是否有居民养鸡,是否有可能捕食老鼠的猫、狗。若有则要求、劝说猫、狗、鸡的主人对它们进行管制,不让猫、狗捕食接触中毒的老鼠,不让鸡盗食稻谷毒饵。若居民不配合则有猫、狗活动的地方停止投药,有鸡的地方用小蜡块毒饵灭鼠。同时向居民宣传VK1解毒方法,告诉他们猫、狗通常不会直接取食毒饵,也不会闻到毒饵而中毒。
开始现场灭鼠前向社区卫生主任或单位相关领导讲述安全常识,并请他们适当宣传,打消居民顾虑。
第二篇:城市灭鼠工作方案
城市灭鼠工作方案
为做好毒鼠强专项整治、搞好城市灭鼠工作,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毒鼠强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3]63号)要求,结合我省城市灭鼠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灭鼠范围与指标
(一)范围
全省城市的城区、城市郊区、神农架林区及县政府所在地(镇)。
(二)指标
灭鼠后鼠密度:夹夜法(室外)不超过1%,粉迹法(室内)不超过5%,有新鼠迹房间不超过3%。
二、要求
(一)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毒鼠强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精神,充分认识毒鼠强专项整治和搞好城市灭鼠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对灭鼠工作的领导,精心组织,统一部署。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灭鼠工作责任制,明确责任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大力宣传毒鼠强的危害,宣传科学灭鼠的意义和方法,提高广大群众对毒鼠强严重危害的认识和科学灭鼠水平,掌握科学灭鼠方法,增强自我防范意识,自觉抵制毒鼠强。
(三)加强灭鼠技术指导,严格药物质量控制,切实做好鼠情监测和灭前、灭后鼠密度调查工作。认真搞好培训,灭鼠技术骨干人员必须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
(四)在采取药物灭鼠的同时,应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整治环境,清除鼠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特殊行业必须设置防鼠设施。
(五)灭鼠期间,省、市(州)、县(市)要层层抓好检查督导,确保各项灭鼠措施落实到位。
(六)各地使用的杀鼠剂须由经本市爱卫会核准的经营单位供应,经营单位必须建立健全经营台帐,不得销售不合格的杀鼠剂;街道办事处采购杀鼠剂必须按规定索取相关证件,不得向无证或证件不全、及未经爱卫会认可的经营单位采购杀鼠剂。
三、方法与步骤
2003年秋季,开展一次灭鼠活动,2004年以后,每年春秋两季各开展一次灭鼠活动;春季灭鼠时间为每年的4月份,秋季灭鼠时间为每年的9月份,灭鼠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10至15天)
1、建立机构,制定方案。成立灭鼠专班,落实灭鼠技术骨干和投药员;根据本方案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明确任务、指标、要求、时间、方法和责任。
2、广泛宣传、认真培训。大力宣传毒鼠强等违禁鼠药的危害及科学灭鼠的知识和方法;同时积极开展培训工作,要求重点掌握灭鼠剂的性能、毒饵配制和投放方法。
3、落实灭鼠药械,严格药物管理。根据国家、集体、个人共同分担的原则,多渠道筹措灭鼠资金。在各级爱卫会的监督管理下,由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辖区灭鼠毒饵的统一采购和发放,确保用药质量和安全。
4、开展鼠情调查,认真搞好灭前鼠密度调查工作。每市县(区)调查点不得少于3个点(特殊行业2个点、居民区1个点),每点布放粉块400块或鼠夹300夹(室内粉迹法,室外夹夜法), 晚7时前完成,次晨检查,清点捕获鼠数,并进行分类登记。灭前鼠密度调查应在投放毒饵前10天时间内进行,灭后鼠密度调查及效果评价在投放毒饵后15天至30天内进行。
(二)毒饵投放阶段(10至15天)
1、溴敌隆毒饵采取间隔投放方法(第1天投放后,第6天再进行检查补投一次);敌鼠钠盐毒饵采取饱和投放方法,连续投放4天。居民区及一般单位只投放1-2层楼,其他楼层视需要投放毒饵,室内面积小于15m2时,投放毒饵2堆,室内面积大于15m2,投放毒饵3堆,每堆20g;外环境按5m×20m间距投放一堆,每堆20g,投放的毒饵应保留15?21天;特殊行业在断绝鼠粮的基础上进行灭鼠,选择适口性好、安全性高的灭鼠剂,可采用毒水等特殊毒饵,但注意防止灭鼠剂污染食品,保证人畜安全。
2、投药员要由吃苦耐劳,责任心强的人员担任,各级灭鼠技术指导人员要深入现场开展技术指导,检查投药质量,确保灭鼠毒饵的覆盖率、到位率、保留率达到95%以上。
(三)考核评估阶段(投饵结束后15天内)
1、灭鼠后每市、县(区)必须在城区特殊行业、居民区和外环境进行灭后鼠密度调查,方法同前;同时每点抽查100间房间,查找鼠迹(包括鼠粪、鼠洞、鼠咬痕),灭鼠后每点鼠密度夹夜法不超过1%,粉迹法不超过5%,有新鼠迹房间不超过3%,否则必须重新补投直至达标。
计算公式:
鼠密度 = 捕鼠数/有效布夹数×100%
或阳性粉块数/有效粉块数×100%
灭鼠率 =(灭前鼠密度-灭后鼠密度)/灭前鼠密度×100%
2、各县(区)应组织力量进行自查,对灭鼠效果进行评估,未达标的地方必须采取补救措施,确保灭鼠效果。
四、灭鼠毒饵配制方法
(一)0.005%溴敌隆毒饵配方 0.5%溴敌隆母液,使用浓度为0.005%。
成份:0.5%溴敌隆母液 10kg
热水 100kg
大米 1000kg
按1份水剂加100份饵料的比例配制,取0.5%溴敌隆母液10kg加100kg热水稀释后,倒入1000kg稻谷中搅拌均匀,至吸干药液为止,晾干后备用。
(二)0.05%敌鼠钠盐毒饵配方
敌鼠钠盐原粉,含量为80%,使用浓度为0.05%。
成份:敌鼠钠盐原粉 500g 95% 酒精 5000ml
稻谷或大米 1000kg
沸 水 180kg
将称好的敌鼠钠盐原粉加入酒精内溶解,再加沸水稀释,将稀释的药液逐渐倒入饵料中上下翻动搅拌均匀,隔2h再搅拌一次,使药液充分渗透到饵料中至吸干为止,浸泡12h后取出晾干备用。
五、有关事项:
(一)运输、贮存、使用灭鼠毒饵时要注意安全,避免人畜中毒,使用抗凝血灭鼠剂时,如有中毒事故发生,可用维生素K1解毒;灭鼠毒饵不得与其它药品同一库房存放,以免影响灭鼠毒饵的适口性。
(二)各地对灭鼠后的剩余毒饵和死鼠必须进行集中回收,深埋或焚烧处理,避免污染环境。
第三篇:城市人居环境评价原理与方法
城市人居环境评价原理与方法
摘要:文章回顾了国内外人居环境评价的历程.着重阐述并分析了国内外人居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内容、城市因子选择、评价适用性、评价思想等方面。并提出未来人居环境评价应特别注重区域性、引入人地和谐——环境友好观,最、加强多学科的耦合及GIS的应用等。
关键词:人居环境评价 区域性 GIS 指标体系
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居住环境发展非常迅速.而人居环境的研究还相对落后。事实上,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人居环境的要求日趋严格。因此。对人居环境的研究熏待加强,在纵深方向和不同领域加以深化。本文试图对国内外的城市人居环境评价研究作进行系统综述,探究这些研究对中国人居环境的启示、展望人居环境评价.以期抛砖引玉的目的1人居环境的起源及国际响应
人居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质量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人类身心健康,还是一个人口、社会、环境、资源相互协调的问题,也是衡量人类社会进步与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城市人口急剧膨胀、交通日益拥挤、人居环境质量下降等现象,导致了“城市噩梦”的产生。从而引起了学者的关注,早在1954年,希腊著名城市规划学家、学者道萨迪亚斯等创立了“人类聚居科学”)的理论,即:ScienceofHumanSettlement伸文简译为“人居环境学”),强调对人类居住环境的综合研究(即:自然界、人、社会、建筑物和联系网络)。
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追求,如何建设、评价人居环境成为探索热点。1961年wH0(世界卫生组织)总结了人类基本生活要求的条件(即“安全性(Safety)、健康性(Health)、便利性(Convenience)、舒适性(Amenity)”),并提出了居住环境的基本理念。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第一次将环境问题纳入世界各国政府和国际政治议程。1976年,温哥华第一次联合国“人类住区”大会通过了《温哥华人类住区宣言》,提出了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是每个人类住区政策的首要目标。1996年,伊斯坦布尔联合国第二届人类住区会议(HabitatII)探讨了两个具有全球性重要意义的主题:“人人享有适当住房”和“城市进程中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国人居署从1989年开始创立“联合国人居奖”,这是全球人居领域最高规格的奖,以表彰在人类住区发展中做出重要贡献的政府、组织、个人和项目。2001年,在纽约召开的Istanbul+5特别联大,检讨和评估了《人类居住议程》的执行情况
2城市人居环境评价
城市人居环境的研究主要通过人居环境评价来描述.而人居环境评价则由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或定性描述来体现。人居环境评价通过问卷调查、相关指标体系的建立来刻画人居环境的状态和发展趋势.可以使对人居环境理论的探讨转向如何实施和操作的应用层面.因而人居环境评价是人居环境理论研究走向实践应用的重要环节:还有利于对人居环境质量进行横向或纵向比较并建立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以便找出不足,取长补短,进而寻求发展的方向。
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是描述和评价人居环境优劣的可量度参数的集合.是对人居环境质量的一种刻画、描述和度量,是一种“尺度”和“标准”。而城市人居环境的好坏则在系列指标体系中表现出来。城市人居环境评价体系是综合评价人居环境状况及发展趋势的基础.城市人居环境评价可为人居环境的建设与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3国内外人居环境评价研究述评
3.1国外人居环境研究现状
国外对城市人居环境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美国走在前列。早在1976年,美国卡普(Cap,F.M.)等学者在调查旧金山的居民对居住区位因素的选择时.让居民从100个因素中挑选出对区位选择最重要的选项.得到了有意义的2O个要素;后来,诺克斯(Knox,1995)把这些要素分为6大类(美学、邻居、通达性、安全、噪声及令人烦恼的事情),开创了系统调查评价的先例。《美国城市文化》评价“城市宜人性”涉及到良好的自然条件,良好的人工环境,丰富的文化传统及设施;1997年,美国对301个都市区评选“居家最佳地区”确定了相应的评价指标。英国“城市设计小组”的“好的城市设计”的概念中包含了城市最佳人居环境的要核。2001年Asami提出衡量居住环境的重要指标和要素应包括可持续性(Susmin.ability)[1ol。2004年,英国经济学家智囊团(EconomyIntelli.genceUnitEIU)的全球城市“宜居性”排名工作是在其先前“居住困难度”的调查方法上展开,选取40余项因子、五大类,为城市宜居性提供评价的指标ll1。2005年,美国MONEY杂志每年一次对全美宜居城市进行了评选。其评价基于对市民的调查,和英国一样把宜居性放在了重要位置蚴。美国著名的默瑟人力资源咨询公司(MercerHumanResourceCon.suhing)提出了城市生活质量评价标准。国外在城市人居环境的评价中主要把‘宜居性’作为重要指标并指导城市人居环境的建设。
目前,由于一系列环境卫星和地球资源卫星投入运行及纵深的应用,西方发达国家(美、日、英、法、德等)已应用计算兼容磁带遥感数据方法在城市人居环境研究中。这一评价技术手段和方法已成为国际研究城市人居环境的总趋势。
3.2国内人居环境评价研究进展
在国内,对城市人居环境的研究相对较晚,但发展快。自吴良镛院士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要把人居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科学进行研究以来,人居环境的学术研究逐步展开.并逐渐深入到可操作的层面。由吴良镛提出的“五大原则”、“五大系统”、“五大层次”等理论为我国目前人居环境科学建设的主流导向。在实践层面.已经在两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其一,从城市构成的基本单元。即微观层面探讨人居环境建设的操作方法,比如基于小区尺度、居住区尺度的实例研究等;其二,为佐证理论研究而对城市进行中观和宏观层面人居环境评价及措施建议。
和国外对城市人居环境的研究主流方向一样.周志田等(20tMa)提出中国适宜人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零点研究咨询集团与第一财经合作编制发布了“中国公众城市宜居指数”、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20o7a)主持的“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等为我国城市人居环境的“宜居性”评价提供了科学评价的依据fl8刮。而有更多的学者加强了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评价研究。杨贵庆(1997a)建立了大城市周边地区小城镇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刘颂(1999a)、李雪铭(2002a)、叶长盛(2003a)、李娜(2007a)等构建了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为我国城市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提供了展坚实的理论依据。李王鸣(1999a)、张仁开、李华生(2005a)等从城市尺度对人居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宁越敏(1999a)和胡武贤(20tMa)张文新(2007a)、孙志芬(2007a)分别对大都市和中等城市确定了不同的评价方法和指标,对城市层次上的人居环境研究进行了细化田。陈浮(2000a)等城市人居环境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叶依广(2004a)的最佳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熊鹰(2007a)等以长沙市为例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不定性定量评价、李明(2007a)等在我国主要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中应用遗传算法改进的BP神经网络的方法、陈春(2007a)等对城市人居环境的定级研究。拓宽了我国人居环境研究的评价方法、思路。
国内已对城市人居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等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具有代表性的还有以下一些评价指标体系。建设部的中国人居环境奖参考指标体系、北京国际城市发
展研究院的中国城市生活质量评价体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今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研究”提出了由1O个次级指标构成的我国民众幸福指数指标体系;《小康》杂志在2006年1月第一期杂志中推出了“中国小康休闲指数”。纵观十多年来我国在人居环境建设方面理论研究及实践操作情况,形成了“重理论、轻实践”,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局面,理论成果丰硕但却不能有效指导实践。
4国内外人居环境评价分析
综上所述.人居环境评价研究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已有的研究多基于建筑学的角度,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尚不完善:由于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因素和人文素养等差异都很大,单一而笼统的评价指标体系难以表达不同区域人居环境的优劣,缺少对区域的考虑。在评价内容方面.国内已有的评价体系几乎无一例外的以城市环境质量为着墨点,而忽略了对城市形象与文化等内容深层次评价方法的探讨。在城市因子选择方面,强调了一些细化的且易主观改变的指标.而对地理环境这一制约人居条件的最重要因素缺乏考虑。在评价适用性和结果可比性方面,国外的评价指标相对宏观,使评价体系具有更广泛的应用范围从而使评价结果具有较大程度的横向可比性,亦使评价结果具有较大的主观性:我国的评价指标往往根据特定的单一评价对象量身定做,从而使评价的结果具备客观性的同时却丧失了横向可比性。在评价思想方面,不能适应我国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与“和谐社会”的需要.未能将“人地和谐”和“环境友好”作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人居环境的研究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涉及大量数据、图形的分析、处理,在过去的研究中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5人居环境评价研究展望
我国目前对人居环境评价的研究已备受关注且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现存的人居环境的评价理论、方法、尺度等方面尚存诸多缺陷.难以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服务;因而在未来的人居环境评价研究中以下内容有待深入。
5.1加强区域研究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存在着明显的区域簏异,不同的地域其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内涵也不同。人居环境中无论是自然因子还是社会人文因子甚至是建筑风格都无不体现出这种地域的差异性。在人居环境的评价和研究中,难以统一的指标体系对不同区域的城市人居环境进行评价:因而.人居环境的区域研究有利于洞悉人居环境各因子之间的结构功能,相互作用的机理,预测其发展趋势,拟定调控与管理对策,提出不同类型区域的人居环境建设的优化模型。例如,四川省的大部分地级市都在四川盆地内,这些城市的自然条件和社会人文因子十分相近.以区域为尺度建立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四川省地级市的人居环境进行横向评价,从而促进区域人居环境的建设.
5.2引入地理信息系(GIS)
人居环境评价很难通过单一而笼统的评价指标体系来表达特定区域人居环境的优劣。地理信息系统是用于采集、模拟、处理、检索、分析和表达海量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处理和空间信息模型模拟分析为其核心功能(高级功能)。
地理信息系统的引人,建立数字城市,可以解决人居环境研究中众多的技术问题。根据对现有人居环境的数据库的建立并对资料进行特定区域与空间的影响分析,体现人居环境研究的整体性和区域性;通过模拟分析,建立特定(非普适性)的人居环境质量评价综合指标体系而得到模型,从而有效的分析人居环境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5.3注重人居环境评价理念的拓展
对城市人居环境评价的研究,首先要深入对人居环境的内涵、外延及其形成、演进规律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同时,需加强对“人居环境”的界定、人居环境的实质、人居环境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和范畴等进行探索,以指导人居环境建设工作。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城市人居环境研究需要基于
“以人为本,人与环境和谐”的新视野、新思维。基于“人地和谐”的环境友好型城市人居环境,体现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是我国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需要。进而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创新的城市尺度的人居环境评价的新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有助于制定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树立科学的城市发展观。如亲水性指数、绿色度指数(反映一年中可以观赏到乔木绿叶的时间)、近山性、自然宜人指数(冬不用暖气,夏不用空调一既有利于人体健康,又节省能源)等。二是从地理学而非建筑学的视角。审视过去人居环境建设的得失,建构基于“人地协调”的人居环境建设新思维。
5.4多视角多方位研究以及加强学科间的渗透
人居环境是一个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复杂巨系统,具有边缘科学的特点即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根据这些特点。人居环境科学应是地理、城市规划、建筑、园林、环保、生态、经济、社会、人口、哲学、伦理等学科的相互渗透、融贯发展的耦合[2,441。从而根据不同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切人点对人居环境的协调发展进行多视角和多方位分析研究。
5.5融入可持续发展观
人居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可持续发展的程度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延续,也是衡量人类社会进步、文化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人居环境赖以发展的能源、交通、资源、环境以及就业等许多社会因素都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和面临了空前的挑战.要求人们在人居环境的规划、建设及研究评价时融入可持续发展观.从而实现人类居住的环境得以永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良镛.关于人居环境科学.城市发展研究.1996(1)1.吴良镛.芒福德的学术思想及其对人居环境学建设的启示.城市规划.1996.1.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曹林娣.静读园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第四篇:建筑外环境调查报告
建筑外环境调查报告09建筑设计调查人:学号:成绩:
建筑外环境调查报告
目的:通过对某外环境的调查,理解外环境设计原理,理解空间、行为、行为场所的意义,进一步理解行为心理学在设计中的运用。
要求:选定某外环境,利用周末在某一时间段进行详细的调查,回答并补充调查问题。要求勾绘出该环境的平面草图(可上彩铅辅助表达),并且做出分析,进一步给出改造建议。最好能附上照片进行解释。
分组要求:独立进行调查思考,大型的外环境允许两人一组。
调查内容
一、基本信息
1.所调查的外环境是:A.广场 B.街道 C.居住区园林环境 D.河岸 E.庭院 F.公园 G.其它
2.位置位于:()
3.对该环境的使用质量满意否?
A.满意 B.一般 C.不满意
大致原因是:
4.你的调查时间是:2011年月日(上午/下午/晚上),时间段是从点到点。
二、对外环境空间、行为、行为场所的调查
1.该外环境的边界处理手段有哪些?
2.座位分布的位置有:
3.座位的形式有:
你认为该外环境中座位的数量(长度)够吗?A.足够B.不够
原因是:
4.人群分布方式各占比例大致为:A.一人独处(%)B.两人(%)C.三人(%)
D.四人及以上(%)
5.通过人群分布可以看出人际距离的尺度:(1)亲密距离(cm)(2)个人距离(cm)
(3)社交距离(cm)(4)公共距离(cm)
6.你认为影响个人距离的因素有哪些?
7.行为的依靠性特征在该外环境中如何得以体现?
8.在该外环境的设计中,试用例子解释空间对行为的向导(可结合简图解释):
(1)流动
(2)滞留
(3)内聚
建筑外环境调查报告09建筑设计调查人:学号:成绩:
(4)发散
(5)环绕
9.通过调查,请得出人的行为尺度(通行、坐卧、行坐结合、竖向依托等),完成相关项的填写。
10.该外环境中是如何进行功能分区的?请在平面示意图中示意。有否考虑不同年龄段的人
使用要求?有哪些特点与设施?
11.观察捷径现象与左转弯现象,描绘于平面简图中。该外环境是如何避免的(或应该如何
避免)?
12.该外环境聚人的场所位于:
分析原因是:
13.该外环境中各种不同的使用对象的行为内容有哪些?提供了哪些相应的活动场所?
14.该外环境是如何考虑人流、车流的组织的?请在平面示意图中示意。
三、对外环境的分析与改造建议
针对该外环境的安全性、舒适性与便利性,结合以上调查报告,你认为该外环境还有哪些不足之处?如何进行进一步改造?
第五篇:城市迎接灭鼠达标复查工作实施方案
为控制**中心城市鼠害,最大程度降低鼠密度,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同时做好迎接省爱卫办对**中心城市开展灭鼠达标工作进行复查的各项准备工作,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把**中心城市的鼠密度控制在国家标准范围内,迎接省爱卫办灭鼠达标考核验收,为**中心城市开展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夯实基础。
二、工作范围
**中心城市开展灭鼠达标工作的范围:包括东城、南城、西城、中城四个街道办事处辖区以及西陂镇的西山、条围、陈陂、排头、大洋、小洋、张白土、园田塘、石桥行政村,曹溪镇的曹溪、水塘、下寮、西洋、月山、浮蔡、石粉行政村,龙门镇的谢洋、石埠行政村。
三、组织机构
为巩固并拓展灭鼠达标工作成果,有效开展**中心城市统一灭鼠行动,成立灭鼠技术指导小组,人员名单如下:
组 长:吴锡包 市卫生局原调研员
副组长:罗招福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李发金 市卫生局疾控科副科长
张仁森 新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林幼申 区爱卫办主任
成员:闫建平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科科长
何春荣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科副科长
邓小如 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科主管医师
吴宇龙 市环卫处设施科科长
张海文 市政维护处行政科干部
何龙娣 市园林管理中心办公室干部
林艺杰市爱卫办干部
邱雪燕 区爱卫办干部
林金峰 龙津净水有限责任公司副经理
四、职责分工
(一)灭鼠工作由市爱卫会统一领导,市爱卫办负责综合协调。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新罗区政府负责组织实施灭鼠统一行动;新罗区各街道办事处以及西陂、曹溪、龙门镇政府在新罗区政府的统一指挥下,负责具体组织、协调和宣传发动;社区居委会、村委会负责组织发动群众,统一开展药物灭鼠行动;各部门、各单位、各住户负责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清理卫生死角、彻底清除鼠类孳生地。
(二)有关部门职责任务
1、负责宣传灭鼠的意义和鼠类对人类的危害,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灭鼠的积极性。
责任单位:市电视台、闽西日报社 市卫生局
责任人:杨杰、李贞鑫、吴锡包
2、负责实施建筑工地统一灭鼠行动,清除鼠类孳生地,有效控制建筑工地的鼠类密度;负责中心城市垃圾中转站、垃圾堆放处鼠类灭杀工作;负责市政街道的雨水管道、雨污混合管道以及背街小巷明渠暗沟的灭鼠工作;负责城区公交公司、自来水公司、公园、绿地、动物园的灭鼠工作。
责任单位:市、区建设局
责任人:张冶平、黄杰
3、负责开展灭鼠技术培训和投药前后鼠类密度监测工作;做好五年来鼠密度监测资料的收集和建档工作。
责任单位:市、区疾控中心
责任人:罗招福、张仁森
4、负责组织开展中心城市农贸市场和屠宰场环境卫生的检查与整治,督促落实灭鼠工作。
责任单位:市经贸委、区经贸局
责任人:黄锦泰、邱国潮
5、负责督促中心城市食品生产企业落实生产、加工环节的灭鼠工作。
责任单位: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责任人:邓永华
6、负责督促中心城市粮油生产、经营、收购、储存单位落实各项灭鼠措施,确保鼠密度控制在标准范围内。
责任单位:市粮食局
责任人:张宝昌
7、负责组织中心城市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开展灭鼠统一行动,督促落实各项灭鼠措施和做好灭鼠达标工作。
责任单位:市、区卫生局
责任人:吴锡包、陈灿民
8、负责开展餐饮业、娱乐业等公共卫生场所的卫生监督检查,监督各餐饮业、公共卫生场所落实各项灭鼠措施,对工作不落实的单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福建省爱国卫生管理条例》依法进行处罚。
责任单位:市、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责任人:杨俊东、陈灿民
9、负责督促中心城市各学校、托幼机构开展灭鼠统一行动,清理鼠类孳生地,有效控制鼠密度。
责任单位:市、区教育局
责任人:林小洪、王信南
10、负责**汽车站范围内(包括出租店面)实施统一灭鼠行动,清理鼠类孳生地,有
效控制鼠密度。
责任单位:**市交通局
责任人:饶华昌
11、负责**火车站范围内(包括出租店面)实施统一灭鼠行动,清理鼠类孳生地,有效控制鼠密度。
责任单位:南昌铁路局**车务段、**市铁路建设办公室
责任人:陈阳钦、江经政
12、负
责市政污水管道以及污水处理厂的灭鼠工作。
责任单位:龙津净水有限责任公司
责任人:陈向农
13、负责对物业公司管理的住宅小区灭鼠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责任单位:市房地产管理局
责任人:吴金生
14、负责龙津河沿岸、堤坝渠壁的灭鼠工作。
责任单位:新罗区龙津河管委会
责任人:罗登文
各责任单位要指定一名联络员,并将联络员名单及联系电话报市爱卫办汇总(联系人:林艺杰,联系电话:2331345)。
五、灭鼠措施
1、灭鼠采取条块结合,逐级负责的办法进行,利用9、10、11份月开展统一灭鼠行动,按标准、规定、时间完成灭鼠任务。
2、在灭鼠行动期间,整个中心城市要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部署、统一时间、统一用药、统一行动、统一考核。
3、由于鼠类繁殖快,又能从外面迁移来,即使一次杀灭比较彻底,但只要保持一定的数量,就会很快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因此,灭鼠要连续、连片、彻底的杀灭,才能免于鼠类的危害和减少灭鼠的开支。灭鼠采用毒饵灭杀、器械灭杀和改造环境等方法互补进行杀灭。一是要经常搞好室外环境卫生,断绝鼠类食物来源,堵塞鼠洞,修建防鼠设施。二是在改造环境的基础上,投放抗凝血灭鼠剂等灭鼠药进行灭鼠。三是利用鼠夹、鼠笼、粘鼠板等捕鼠器械进行灭鼠。有关杀灭技术指导由市疾控中心具体负责。
六、药物使用和经费安排
1、药物由新罗区爱卫办统一采购,社区居委会统一发放,以便实现统一用药原则,避免影响灭鼠效果。
2、物业公司要积极配合居委会做好药物统一发放工作,确保居民住户和职工宿舍能统一时间进行灭杀。各级各单位要在统一时间内组织力量开展灭鼠工作。
3、按“谁受益,谁出钱”的原则,各住户和单位用药应自筹资金。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农贸市场、医院、学校、雨水管道、污水管道、明渠暗沟、垃圾中转站、垃圾池、公园、建筑工地、河道沿岸等重点场所的灭鼠毒饵、器械、用工补贴等由主管单位负责筹措。
七、检查监督
市爱卫办将适时组织业务技术人员,按照《福建省除四害达标管理办法》的要求,对中心城市灭鼠工作进行严格检查。对单位领导不重视、措施不得力、检查情况达不到标准的,及时书面或电话通知该单位采取补救措施,若整改仍不到位的,采取通报批评、电视曝光,必要时按《福建省爱国卫生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问题严重的将追究有关部门领导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