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特种设备安全隐患处理办法(试行)
连云港市特种设备安全隐患处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特种设备安全隐患处理工作,切实消除特种设备的各类安全隐患,防止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现场安全监督检查规则》、《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条例》等法律法规及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连云港市特种设备使用环节安全隐患的处理;生产、销售等其他环节的安全隐患,依《特种设备安全法》和《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条例》予以处理。
第三条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以下简称“监察机构”)负责辖区内特种设备安全隐患的安全监察工作。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以下简称“特检机构”)负责检验检测发现的安全隐患的督促整改和上报工作。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负责对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隐患的自查及整改工作。
第二章 特种设备安全隐患的分类
第四条 特种设备安全隐患分为一般隐患、严重隐患、重大隐患三类。
第五条 一般隐患包括以下情形:
(一)《特种设备检验意见通知书》所述的一般缺陷或问题;
(二)使用的特种设备安全附件、安全装置超过检定或校验有效期的;
(三)使用超过检验有效期30天内的特种设备的;
(四)使用在检验有效期内但未经注册登记的特种设备的;
(五)擅自使用已办理停用手续的特种设备的。第六条 严重隐患包括以下情形:
(一)使用非法生产、非法修理改造的特种设备的;
(二)使用的特种设备缺少安全附件、安全装置的或安全附件、安全装置失灵的;
(三)使用应当予以报废的特种设备的;
(四)使用不符合规定参数范围的特种设备的;
(五)使用超过检验有效期30天以上的特种设备的;
(六)使用经检验检测判为不合格的特种设备的;
(七)使用有明显故障、异常情况的特种设备的;
(八)特种设备发生事故不予报告而继续使用的;
(九)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无证上岗的;
(十)气瓶充装单位未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充装活动的;
(十一)其他严重威胁到设备安全运行的。第七条 重大隐患包括以下情形:
(一)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
(二)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使用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三)经责令整改而逾期未予整改的严重隐患。
第三章 特种设备安全隐患的处理
第八条 特检机构在检验检测中发现安全隐患的,应当按照以下规定及时上报与处理:
(一)检验检测发现特种设备一般隐患时,特检机构应以书面形式通知相关单位限期整改;
(二)一般隐患整改期限届满时,特检机构应对整改情况进行确认。已确认整改的,应及时调整特种设备隐患状态,并建立隐患整改记录档案;逾期未整改的,特检机构应及时报告当地监察机构;
(三)检验检测发现特种设备严重隐患或重大隐患时,特检机构应以书面形式要求整改,并书面告知相关单位;
(四)对设定有整改期限的严重隐患,特检机构应跟踪督促相关单位整改;已确认整改的,应及时调整特种设备隐患状态,并建立隐患整改记录档案;逾期未整改的,应及时报告当地监察机构;
(五)对需立即整改的严重隐患,特检机构应立即报告当地监察机构;
(六)特检机构应动态及时调整特种设备隐患督促整改情况;在报告监察机构前,特检机构应确认隐患信息的准确性;
(七)接到特检机构报告后,监察机构应及时督促相关单位落实整改措施,必要时应对存在隐患的单位开展现场检查,也可以不经过现场检查直接下达《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
第九条 监察机构在日常监督检查、处理投诉举报等情况下发现隐患的,应当按照以下规定处理:
(一)监督检查中发现使用单位存在隐患时,应当发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责令使用单位限期采取措施予以改正或者消除隐患;发现使用单位存在第六条
(一)、(二)、(四)、(十)情形及其它情节严重的隐患时,应当责令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改正或者消除隐患;
(二)一般隐患原则上限期10个工作日内改正,严重隐患原则上限期5个工作日内改正;特殊情况,可予以适当延期;
(三)监察机构应跟踪督促使用单位对检查中发现的隐患进行整改;隐患整改完成后,使用单位应及时上报整改情况,监察机构应对整改情况进行核实;对于严重隐患或重大隐患,监察机构应在整改期限届满后对隐患整改情况进行复查;
(四)隐患处理过程中发现使用单位应受行政处罚的,按照《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办理。其中,撤销、吊销、暂停许可案件由许可实施机关办理,其他立案处罚案件可以移交监管部门专职执法机构承办。承办特种设备违法案件的机构,负责对隐患整改情况进行复查,必要时可约请相关机构给予配合。
(五)处理投诉举报发现的隐患整改结束后,应向投诉举报人反馈隐患处理情况。
(六)监察机构结合特种设备监察数据库,对特种设备存在超期未检的,应督促使用单位限期整改;对存在停用、报废情形的,应督促使用单位办理停用或报废手续。
第十条 发现以下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情形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报告:
(一)使用非法制造特种设备的;
(二)发现严重隐患,使用单位必须停产整顿的;
(三)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特种设备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的;
(四)发现严重隐患,使用单位拒绝整改或者因客观条件制约不能整改的;
(五)使用应予报废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拒绝更新的;
(六)存在区域性或者普遍性的严重隐患的。
第十一条 对存在严重及其以上隐患,使用单位拒不整改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向当地政府和安全生产委员会报告,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共同采取措施,消除安全隐患,防止事故发生。
第十二条 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每年6月末和12月末分别向本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和上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特种设备严重及以上安全隐患处理情况。
第十三条 因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停产、迁移等情形,经多次(二次以上)现场核查无法确认其特种设备使用状况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可通过报纸、网络、电视等媒体进行公告,督促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限期办理相关手续;逾期未办理手续的,特种设备作停用处理。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连云港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解释。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第二篇:中心公文处理办法(试行)
中心公文处理办法(试行)
为推进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公文处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进一步提高公文处理的质量和效率,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中办发〔2012〕14号)与《教育部关于公文处理的若干规定》有关要求,按照《党政机关公文格式》(GB/T 9704—2012)国家标准,结合中心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心各部门公文处理工作。
第二条 公文是中心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
第三条
公文处理工作是指公文拟制、办理、管理等一系列相互关联、衔接有序的工作。
第四条
公文处理应坚持实事求是、准确规范、精简高效、安全保密的原则。
第五条 公文处理必须严格执行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和其他有关规定,确保国家和中心秘密的安全。
第六条
中心各部门、单位的负责人应高度重视公文处理工作,加强对本部门、单位公文处理工作的领导和检查。
第七条 办公室是中心公文处理工作的管理机构,负责对中心及各部门、单位的公文处理工作予以管理、指导和监督。
第二章
公文种类
第八条
中心适用的公文种类
(一)决议。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
(二)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部门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部门和有关单位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三)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四)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五)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六)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中心各部门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
(七)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
(八)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九)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十)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单位请示事项。
(十一)函。适用于不相隶属单位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十二)纪要。适用于记载、传达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
第三章
公文格式
第九条 中心办理发文须使用“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发文稿纸”,并按栏目要求及权限逐一完整填写。中心公文的发文机关名称为“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简称教规建中心),使用统一格式公文版头“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文件”。第十条 中心设置“教规建中心”、“教规建中心函”、“教规建中心发”等3种发文机关代字,由中心办公室统一管理。
(一)“教规建中心”主要用于发布中心重大事项,部署重要工作,调整重要机构,向上级机关请示、报告等。
(二)“教规建中心函”主要用于发布重要通知、通告,与不相隶属单位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等。
(三)“教规建中心发”主要用于发布中心综合性通知,部署一般性工作,印发、转发上级有关文件,调整和成立一般性机构,发布或批复下属单位相关事项。
下属单位涉及投资、人事、重要业务等方面的重大变动由中心行文;下属单位内部管理由单位内部发文,并严格按照中心公文处理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公文一般由份号、等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印发日期和页码等部分组成。
(一)份号是指公文印制份数的顺序号。涉密公文应标注份号,非涉密公文根据需要标注份号。份号使用6位、三号黑体阿拉伯数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一行。
(二)密级和保密期限是指公文的秘密等级和保密的期限。涉及国家秘密的公文,须标明密级和保密期限。密级与保密期限并排,使用三号黑体字,中间以“★”隔开,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二行。若只标密级不标保密期限,“绝密”“机密”或“秘密”二字之间空一字。如有具体保密期限应当明确标注;凡未标明或者未通知保密期限的国家秘密事项,其保密期限按照绝密级事项30年、机密级事项20年、秘密级事项10年认定。
(三)紧急程度是对公文送达和办理的时限要求。紧急公文应分别标注“特急”或“加急”,紧急电报应分别标注“特提”“特急”“加急”或“平急”,紧急程度使用三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如需同时标注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按照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的顺序自上而下分行排列。如果只标注密级或紧急程度,不同时标注保密期限,表达紧急程度的两个汉字之间应空一字。
(四)发文机关标志即“红头”,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组成。联合行文时,应将主办单位名称排列在前,并将“文件”二字置于发文机关名称右侧,以联署发文机关名称为准上下居中排列;若联合行文单位较多,应保证公文首页显示正文。
(五)发文字号是公文的“身份标识”,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发文顺序号组成,编排在发文机关标志下空二行的位置。年份、发文顺序号使用阿拉伯数码标注,年份应标全称,用六角括号“〔〕”括入;联合行文,只标明主办机关发文字号;非主办机关负责人需在会签文稿上签字。如果是平行发文,居中排布。如果是上行文,则发文字号居左排布,并空一字;右侧对称位置标注签发人,发文字号与最后一个签发人姓名同处一行。
(六)签发人是指发文机关的主要负责人,由“签发人”三字加全角冒号和签发人姓名组成,居右空一字,编排在发文机关标志下空二行位置。一般性公文由主管领导签发,上行文须由中心主任签发。“签发人”使用三号仿宋_GB2312字体,签发人姓名使用三号楷体_GB2312字体。三个及三个以上机关联合上行文,按发文机关顺序编排签发人姓名,每行排两个签发人姓名,两个签发人姓名中间空 1字。回行时应做到:每行签发人姓名的第一个字都对齐。
(七)标题是对公文主要内容的概况和揭示,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标题使用小二号方正小标宋简体字体,编排于版头红色分隔线下空一行的位置,分一行或多行居中排列,行间距30磅;回行时,要做到词意完整,排列对称,长短适宜,间距恰当,标题排列应当使用梯形或菱形。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使用标点符号。如果在事由部分出现多个机关、人名等并列时,每个机关名称、人名之间应用顿号分开,不使用空格。若标题所占行数较多,应将标题上移一行或缩小行间距,保证公文首页显示正文。
(八)主送机关指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使用机关全称、规范化简称或者同类型机关统称,上行文原则上只能有一个主送机关。公告类公文没有主送机关。主送机关使用三号仿宋_GB2312字体,在标题下空一行之后居左顶格排列,回行时仍然居左。主送机关按照重要程度排列,同类型机关内同级机关之间用顿号分隔,不同类型机关之间使用逗号分隔,最后一个主送机关之后标全角冒号。
(九)正文是公文的主体,用来表述公文的内容。公文首页必须显示正文。正文使用三号仿宋_GB2312字体,编排于主送机关名称下一行,每个自然段左空二字,回行顶格,自然段之间不空行。公文文中结构层次一般不超过四层,其层次序数依次可用“
一、”“
(一)”“1.”“(1)”标注;一般第一层用黑体字、第二层用楷体_GB2312字体、第三层和第四层用仿宋_GB2312字体标注。正文行间距一般使用单倍行距或固定值30磅。
(十)附件说明是公文附件的顺序号和名称。如有附件,在正文下空一行、左空二字编排“附件”二字,后标全角冒号和附件名称。如有多个附件,使用阿拉伯数字标注附件序号(如“附件:1.XXXX”);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附件名称较长需回行时,应与上一行附件名称的首字对齐。
(十一)发文机关署名应当使用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并与发文机关标志、标题中发文机关名称相一致。联合行文时,若发文机关标志并用联合发文机关名称,则发文机关署名的顺序应与发文机关标志的排列顺序一致。成文日期是公文生效的时间,署会议通过或者发文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联合行文时,署最后签发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成文日期中的数字使用阿拉伯数字,年份应标全称,月、日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1)。公文加盖印章是体现公文效力的表现形式,是鉴定公文真伪最重要的依据。签发人签名章属于印章的一种特殊形式。上行文一定要加盖印章,纪要一般不加盖印章。公文中有发文机关署名的,应当加盖发文机关印章,并与署名机关相符。印章须使用红色,做到文字端正、字迹清晰。
发文机关署名应在正文后下空二行编排,名称较长时可分两行编排。成文日期位于发文机关署名下一行,以发文机关署名为基准居中编排。单一行文时,以成文日期为准居中编排发文机关署名;联合行文时,发文机关署名按照发文机关顺序排列,每排最多排3个印章,确保两印章间互不相切或相交,印章和署名的纵向中心线应重合。最后一个印章端正居中下压发文机关署名和成文日期。
如果出现调整正文行距或字距的措施仍无法使印章与正文同处一页,应将印章加盖在下一空白页上,并在该空白页第一行顶格标注“(此页无正文)”。
(十二)附注是公文印发传达范围等需要说明的事项,对公文的发放范围、使用时需注意的事项加以说明。“请示件”应在附注注明联系人及联系电话。附注使用三号仿宋_GB2312字体,紧接成文日期下一行居左空二字,并在文字外加圆括号,回行时顶格。
(十三)附件指公文的说明、补充或者参考资料。附件应当另面编排,并在版记之前,与公文正文一起装订。“附件”二字及附件顺序号用三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一行,其后不加冒号。附件顺序号和附件标题应当与附件说明表述一致。附件格式要求同正文。如附件与正文不能一起装订,应当在附件左上角第一行顶格编排公文的发文字号并在其后标注“附件”二字及附件顺序号(如“教规建中心函〔2015〕XX号附件1”)。
(十四)版记由分隔线、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日期组成。分隔线与版心等宽,首条分隔线和末条分隔线用粗线,中间分隔线用细线。首条分隔线位于版记中第一个要素之上,末条分隔线与公文最后一面的版心下边缘重合。
抄送机关是指除主送机关外需要执行或知晓公文内容的其他机关,应当使用机关全称、规范化简称或者同类型机关统称。抄送机关应使上级机关在前,其次为同级机关,再次为下级机关。按照党、政(地方党委政府在前、部门和厅局在后)、军、群的顺序排列。同一系统内同级机关之间用顿号分隔,不同系统机关之间用逗号分隔,最后一个抄送机关之后标句号。抄送机关使用四号仿宋体字,在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上一行、左右各空一字编排。“抄送”二字后加全角冒号和抄送机关名称,回行时与冒号的首字对齐。如需把主送机关移至版记,除将“抄送”二字改为“主送”外,编排方法同抄送机关。既有主送机关又有抄送机关时,应将主送机关置于抄送机关上一行,之间不加分隔线。
印发机关指公文的印制主管部门,统一为“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办公室”。印发日期指公文的送印日期。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使用四号仿宋_GB2312字体,如有抄送机关,编排在抄送机关下一行,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共同占一行。印发日期用阿拉伯数字完整写明年、月、日,后面加“印发”二字。版记中如有主送机关、抄送机关等要素,应当将其置于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纸上,用一条细分隔线隔开。
(十五)页码使用四号半角仿宋阿拉伯数字,置于版心下边缘之下。页码数字左右两边各空一个半角空格,放一条“—”字线。“—”字线距版心上边缘7毫米,单页码右边的“—”字线右空一字,双页码左边的“—”字线左空一字。
第十二条
公文中使用的汉字、数字、外文字符、计量单位和标点符号等,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公文用纸幅面均采用国际标准A4型(210毫米×297毫米),左侧装订。公文页边距统一为:上距3.7厘米、下距3.5厘米、左距2.8厘米、右距2.6厘米。以中心名义单独或联合制发的标有发文字号的公文,须使用中心文件专用纸(红头纸)。张贴的公文用纸大小,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第四章
行文规则
第十四条 除中心办公室外,其它部门或个人一律不得对外正式行文。第十五条
行文应当有必要,注重效用。对使用电话、电子邮件或发便函即可办理的事项,尽量不发正式公文。
第十六条
报告与请示事项应严格分开,报告不得夹带请示事项,请示应当“一文一事”。请示应当逐级上报不得越级,一般只写一个主送单位;需要同时报送其他单位的应当使用抄送形式,但不得抄送下级单位和个人。根据发文单位与收文单位之间的行文关系,中心公文一般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三种。
(一)上行文:向上级机关的行文。一般用请示、报告等文种。
(二)下行文:对下级单位的行文。一般用通知、通报等文种。
(三)平行文;对平行或不相隶属的单位的行文。一般使用函、通知等文种。
第十七条
各部门、单位送中心领导的请示、报告、情况反映等材料,由本部门、单位主管领导签字后,送中心办公室,由中心办公室呈送中心领导阅批。报告、请示应先送分管中心领导,由分管中心领导根据需要批送其他中心领导。
第十八条 向上级机关报送公文,内容应当为需要报告的重要事项,上级机关要求报告办理情况的事项,须经上级机关审批或者决定的事项。
第十九条
行文应当向直接上级机关请示和报告;因特殊情况必须越级请示和报告的,应当抄送被越过的上级机关,并注明理由。
第二十条
拟请上级机关领导同志出席有关活动时,一般在报送请示的同时将活动议程及相关材料附后,并至少提前一周报送。
第二十一条
凡部门职权范围内能够解决或者通过与其他部门、单位协商可以解决的事项,一般不请示上级领导。第二十二条
除以函的形式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外,一般不向地方人民政府正式行文。因特殊情况确需正式行文的,须报教育部批准。
第二十三条 属于两个(含)以上部门之间的事务,相关部门可联合行文,联合行文应当明确主办部门,主办部门排列在前,先签署意见,其他部门依次会签;联合行文使用中心专用会签纸及发文稿纸办理发文。行政机关与同级或者相应的党的机关、军队机关、人民团体联合行文,按照党、政、军、群的顺序排列。
第二十四条 部门之间对有关问题未经协商一致,或者未经中心领导批准裁决的,不得行文。
第二十五条
请求上级机关批转或者发文的事项,应当在“请示”中说明发文依据、理由。
第二十六条
除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的事项并要求直接报送外,不得以中心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人报送“请示”、“意见”和“报告”。
第二十七条
受双重领导的单位向上级机关行文,应当写明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
第二十八条
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或者有关主管部门向来文机关答复请求批准的事项,应当使用“函”,不得使用“请示”或者“批复”。
第五章
公文拟制
第二十九条 公文的拟制包括公文的起草、呈批、审核、签发等程序。
第三十条
公文的起草
(一)符合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与教育部部党组决策部署相一致,完整准确体现发文意图,并同现行有关公文相衔接。
(二)深入调查研究,充分进行论证,广泛听取意见。一切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实事求是,所提措施或建议切实可行。
(三)以中心名义制发的公文,一般由主办部门代拟文稿,部门负责人须严格把关。
(四)公文的文种应当根据行文目的、发文单位职权以及与主送机关的行文关系确定。
(五)人名、地名、数字、引文准确。引用公文应当先引标题,后引发文字号。引用外文应当注明中文含义。日期应当写明具体的年、月、日。
(六)公文中的数字,除成文日期、部分结构层次序数和在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
(七)应当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第三十一条 对涉及其他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主办部门应当主动与有关部门协商,协办部门要积极配合,取得一致意见并会签后方可行文;如有分歧,主办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出面协调。经协调仍不能取得一致时,主办部门可以列明各方理据,提出建设性意见,并与有关部门会签后报请中心领导协调或者裁定。上报的请示性公文,主办部门应当附上与其他部门协商一致或者不同意见的书面材料。
第三十二条
公文的呈批
(一)报请教育部领导或相关司局审批或批阅的公文,主办部门须按规范填写《教育部司局签报》并附简要说明,经办公室审核、中心分管主任签字、中心主任签批后报出。
(二)凡以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名义正式对外行文,需编“XX〔公元年份〕×号”文号,并填写《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发文稿纸》,经逐级审批,并经办公室审核后报出。
(三)报请中心领导审批的公文,有关部门需填写《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部门签报》并附简要说明,经办公室审核、登记后,呈报中心领导审批。
(四)为防止公文在批转过程中出现重复批示或错漏,中心所有公文一律由办公室负责呈报,中心领导一般不直接接受其他部门或个人呈文。
第三十三条 公文报送中心领导签发前,须由办公室进行审核。审核的重点是:
(一)行文理由是否充分,行文依据是否准确。
(二)内容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内容是否与教育部部党组决策部署相一致;是否完整准确体现发文意图;是否同现行有关公文相衔接;所提政策措施、办法和建议是否切实可行。
(三)涉及有关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是否经过充分协商并达成一致意见。
(四)文种是否正确,格式是否规范;人名、地名、时间、数字、段落顺序、引文等是否准确;文字、数字、计量单位和标点符号等用法是否规范。
(五)其他内容是否符合公文起草的有关要求。
经审核不宜发文的公文,应当退回起草部门并说明理由;符合发文条件但内容需作进一步研究和修改的,由办公室给出修改意见,交由起草部门修改,并重新报送办公室审核,直至符合要求为止。
第三十四条
公文的签发
(一)以中心名义制发的公文,中心办公室将审核后的文稿按签发权限送中心领导签发。上行文送中心主任签发;下行文或平行文中,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重要公文,由中心主任或者由其授权的其他副主任签发;内容涉及各条、块专项事务的,由中心主任授权的分管副主任签发。如遇紧急件或分管副主任外出等特殊情况无法签发的,可由其他副主任签发。属主任办公会议决定事项的公文,可由中心办公室主任代主任、副主任签发。
(二)中心领导审批公文时,对有具体请示事项的,应签署明确意见,圈阅视为同意;没有请示事项的,圈阅表示已阅知。中心部门负责人在办理中心领导批件时,须有明确反馈意见。
(三)经签发后的公文不得自行另作修改。若确需修改,必须按原程序重新送签。
第三十五条
对中心内部的某些事项,不需要以中心名义发文时,可以中心办公室名义发文,由中心办公室主任签发。
第六章
公文办理
第三十六条
公文的办理包括收文办理、发文办理和整理归档。第三十七条 收文办理
(一)签收。中心办公室负责对收到的公文逐件清点,核对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并注明签收时间。
(二)登记。按照收文登记簿栏目设置,详细登记公文有关信息和办理情况,同时更新收文电子记录表。
(三)初审。对收到的公文进行初审。初审的重点是:是否应当由中心办理,是否符合行文规则,内容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涉及其他地区或者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是否已经协商、会签。经初审不符合规定的公文,应当及时退回来文单位并说明理由。
(四)承办。经审核,对符合规定的公文,中心办公室应当及时提出拟办意见并报中心领导批示。
阅知性公文应当根据公文内容、要求和工作需要确定范围后传阅。批办性公文应当提出拟办意见并报中心领导批示或者转有关部门办理;需要两个以上部门办理的,应当明确主办部门。紧急公文应当明确办理时限。承办部门对收到交办的公文应当及时办理,并将办理情况告知或呈报交办单位。有明确办理时限要求的应当在规定时限内办理完毕,不得延误、推诿;确有困难的,应及时向办公室说明。对不属于本部门职权范围或者不宜由本部门办理的,应立即退回办公室并说明理由,不得积压和转送。
第三十八条 报中心领导批示的公文,中心领导应当及时批示。阅批公文时,对有具体请示事项的,主批人应当明确签署意见、姓名和审批日期,圈阅视为同意;对没有请示事项的,圈阅表示已阅知。
第三十九条
中心领导批示或者转请有关部门提出办理意见的公文,批示或者办理后,不得自行运转,应及时退回办公室,由文秘人员按规定程序处理。
第四十条
报中心领导批示或者转请有关部门办理的公文,由办公室负责催办,做到紧急公文跟踪催办,重要公文重点催办,一般公文定期催办,防止公文积压、延误。
第四十一条 公文办理中遇有涉及其他部门职权的事项,主办部门应当主动与有关部门或单位协商;如有分歧,主办部门负责人要出面协商,如仍不能取得一致,可报请中心领导协调或决定。
第四十二条
代表中心外出参加会议带回的文件以及各职能部门直接收到的上级机关来文,须及时交办公室统一按收文办理程序处理,严禁个人私自截留来文或将公文转至其他单位。
第四十三条
发文办理
(一)复核。已经签发的公文,印发前应当对公文的审批手续、内容、文种、格式等进行复核;需作实质性修改的,应当报原签发人复审。
(二)登记。对复核后的公文,应当确定发文字号、分送范围和印制份数并详细记载。
(三)印制。公文印制必须确保质量和时效。涉密公文应当由办公室在符合有关规定的条件下单独印制。
(四)核发。公文印制完毕,应当对公文的文字、格式和印刷质量进行检查后分发。
第四十四条
涉密公文应当通过机要交通、邮政机要通信、城市机要文件交换或者收发件机关机要收发人员进行传递,通过密码电报或者符合国家保密规定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传输。
第四十五条 整理归档
公文办理完毕后,办公室和主办部门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机关档案工作条例》及《中心档案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由专人及时将公文形成过程中的正本、定稿、重要稿件和有关材料整理(立卷)、归档。其中,与公文并办的电报随同公文一起整理(立卷)。个人不得保存应当归档的公文。第四十六条 归档范围内的公文,应当根据其相互联系、特征和保存价值等整理(立卷),要保证归档公文的齐全、完整,能正确反映中心或本部门的主要工作情况,便于保管和利用。
第四十七条 联合办理的公文,原件由办公室负责整理(立卷)、归档,其他部门保存复制件或者其他形式的公文副本。
第四十八条 本部门负责人兼任其他部门、单位职务,在履行所兼职务职责过程中形成的公文,由其兼职部门、单位整理(立卷)、归档。
第四十九条
归档范围内的公文,要明确保管期限,并按有关规定定期向中心办公室移交。
第五十条
拟制、修改和签批公文,应使用黑色墨水钢笔或中性笔,禁止使用圆珠笔或铅笔,书写及所用纸张和材料必须符合存档要求。
第五十一条 公文立卷由中心办公室统筹负责,各部门专(兼)职文秘人员协助办理。
第五十二条 办公室统筹负责指导、跟踪、督促、检查中心各类公文的办理工作。
第七章
公文管理
第五十三条 由办公室安排专人负责中心各类公文的收发、审核、用印、归档和销毁等管理工作。
第五十四条 上级机关下发的公文,除密件和明确注明不准复印的文件以外,经中心领导或办公室主任批准后方可由专人复印。复印时,应当注明复印的部门、日期、份数和印发范围。公文复印件作为正式公文使用时,应加盖办公室印章。
第五十五条 公开发布中心或各部门、单位公文,必须经中心领导批准。经批准公开发布的公文,同正式印发的公文具有同等效力。
第五十六条
传递秘密公文,必须采取保密措施,确保安全。利用计算机、传真机等传输秘密公文,应当安装加密装置;绝密级公文不得使用计算机、传真机传输。
第五十七条
公文被撤销,视作自始不产生效力;公文被废止,视作自废止之日起不产生效力。
第五十八条
部门合并时,全部公文应当随之合并管理。部门撤销时,需要归档的公文整理(立卷)后按有关规定移交办公室管理。
第五十九条 工作人员调离工作岗位时,须将本人暂存、借用的公文移交、清退。
第六十条
不具备归档和存查价值的公文,经过鉴别并经办公室主任批准后,可以销毁。
第六十一条
销毁秘密公文,应当到指定地点由二人以上监销,保证不丢失、不漏销。其中,销毁绝密公文(含密码电报)、机密级公文应当严格履行登记手续。
第六十二条
密码电报、涉密电子公文的使用和管理,按照国家有关保密法律、法规及《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保密工作管理办法》执行。
第八章
附则
第六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六十四条 中心下属单位公文处理工作参照本办法执行。第六十五条
本办法由中心办公室负责解释。
附件:中心公文排版标准附件
中心公文排版标准
1.“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版头,编“XX〔公元年份〕×号”或“XX函〔公元年份〕×号”。发文字号位于公文标题的下方,用三号仿宋体标识,居中与标题对齐排列;年份、序号用阿拉伯数字标识;年份应标全称,用六角括号“〔〕”括入;序号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1),不加“第”字。
2.标题位于公文纸红线下空一行处,用小二号方正小标宋体标识,可分一行或多行居中梯形排布;回行时,要做到词意完整,排列美观,间距适当。
3.主送单位位于标题下空一行处,左侧顶格用三号仿宋字体标识,回行时仍顶格;最后一个主送单位名称后标全角冒号。
4.正文位于主送单位名称下一行处,每自然段空二字,用三号仿宋_GB2312字体标识,回行顶格,数字、年份不能回行,一般使用单倍行距或固定值30磅。
5.正文结构层次序数依次用“
一、”“
(一)”“1.”“(1)”标注;第一层用黑体字、第二层用楷体_GB2312字体、第三层和第四层用仿宋_GB2312字体。
6.正文中的人名、地名、数字引文要准确使用。除文件编号、序号、专用术语和百分比必须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外,其他均用汉字书写。引用公文应先引标题,后引发文字号。引用外文应注明中文含义。
7.正文中的年、月、日、人名、地名、文件名称、事物名称等,一般不使用简称。如使用非规范化简称,应先用全称并在括号内注明简称。使用国际组织外文名称或其缩写形式,应在第一次出现时注明准确的中文译名。
8.附件位于正文下空一行处,左空二字用三号仿宋_GB2313字体标识,“附件”后标全角冒号和附件名称。如有多个附件,使用阿拉伯数字标注附件顺序号;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附件应与公文正文一起装订,并在附件左上角第一行使用黑体字顶格标识“附件”。
9.发文机关署名位于正文后下空二行、右空二字,用三号仿宋_GB2313字体标识。
10.成文日期位于发文机关署名下一行,以发文机关署名为基准居中编排。用三号仿宋_GB2313字体标识,阿拉伯数字将年、月、日标全,并与发文单位署名相匀称。
11.附注位于成文时间下一行处,居左,空二字加圆括号,用三号仿宋_GB2313字体标识。
12.抄送单位位于成文日期下一行,左空一字,用三号仿宋_GB2313体字标识“抄送”,后标全角冒号;回行时与冒号后的抄送单位对齐,抄送单位间用逗号或顿号隔开,在最后一个抄送单位后标句号。
13.页码使用四号半角仿宋阿拉伯数字,置于版心下边缘之下。页码数字左右两边各空一个半角空格,放一条“—”字线。“—”字线距版心上边缘7毫米,单页码右边的“—”字线右空一字,双页码左边的“—”字线左空一字。
第三篇:不合格党员处理办法(试行)
不合格党员处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党员队伍,提高党的战斗力,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主要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确保积极、稳妥地对不合格党员进行组织处理。
第三条
处理不合格党员的方针是:坚持标准,立足教育,区别对待,严肃处臵,强化管理。
1、“坚持标准”,就是要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来衡量一个党员是否合格;
2、“立足教育”,就是要着眼于提高党员的政治觉悟,把思想教育贯穿于处理不合格党员工作的全过程,不能不经过教育转化就直接采取劝其退党或除名的处理;
3、“区别对待”,就是要根据不合格党员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4、“严肃处臵”,就是要认真贯彻从严治党的方针,对不合格党员做出限期整改并经帮教仍不转化后,不能姑息迁就,该劝退的坚决劝退,该除名的坚决除名,要防止和纠正失之于宽的倾向。
5、“强化管理”,就是要健全党员管理制度,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对限期改正的不合格党员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和监督,促其改正缺点错误,转变成为合格党员。
第四条
不合格党员的处理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从严治党的原则;
2、实事求是的原则;
3、正面教育为主,妥善处理为辅的原则;
4、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
5、严格按照程序处理的原则。
第二章
不合格党员的认定
第五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认定为不合格党员:
1、理想信念动摇。对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持怀疑态度,政治热情下降,不再承认党的纲领和遵守党的章程,或不愿参加党组织的活动,不愿再接受党的纪律约束,或丧失了革命意志不愿再履行党员义务的;
2、政治立场不坚定。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不坚持原则;参与民族分裂、非法宗教、邪教或非法组织;信仰宗教,热衷封建迷信活动;
3、宗旨观念淡薄。脱离群众,把人民利益臵于脑后,甚至侵害群众利益;
4、革命意志衰退。在生产、工作和各项社会活动中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思进取,自甘落后,经教育不改,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的;不敢与坏人坏事和歪风邪气作斗争;不遵守工作或劳动纪律,违反有关政策规定,擅离职守;在国家、集体财产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遭受严重威胁时,袖手旁观或临危脱逃的;
5、组织纪律涣散。无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不按规定接受管理的;违反党章、党内法规,不能严格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指示,不服从组织分配,对消极和错误的言论分辨不清或随声附和,带头、参与或组织煽动群众集体上访闹事,影响社会稳定或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的;民主评议党员中不合格票数超过三分之一的;
6、工作作风漂浮。缺乏事业心,责任感,拈轻怕重,不负责任,甚至失职、渎职;不遵守工作纪律、自由散漫,不能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造成重大的工作失误或重大安全、质量、设备、操作等事故,给工作带来重大影响和损失的;
7、廉洁自律松懈。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对党的廉洁自律规定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有赌博、盗窃、行贿受贿等违法违纪行为并受到刑事处罚的;
8、道德行为扭曲。不讲社会公德,见利忘义,损人利己,酗酒闹事、打架斗殴,观看、传播淫秽物品,污染社会风气;不讲职业道德,作风霸道,恃强凌弱;不讲家庭美德,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不赡养老人,不抚养未成年子女,虐待家庭成员的;
9、有其它不遵守《党章》规定,且情节严重、影响极坏行为的。
第六条
要严格区分不合格党员的不同情况。在不合格党员认定上,要把不善于学习,思想跟不上形势,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理解,同丧失理想信念,反对抵制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区别开来;要把由于组织不健全、软弱涣散,放松对党员的教育管理,造成党员不能履行义务,同本人主观上不愿意履行党员义务区别开来;要把因年老体弱或长期患病等实际困难无力完成党组织分配的工作,不能经常参加党内活动,同意志衰退、不发挥党员作用区别开来;要把愿意接受教育、改正错误,并决心按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同拒绝接受教育或屡教不改区别开来;要把党员参加某些带有宗教色彩的民间风俗活动与党员信仰宗教区别开来;要把在一时一事中或某项工作中不起作用与长期不发挥作用区别开来;要把受党纪政纪处分的党员与不合格党员区别开来;尤其对企业下岗职工党员、复员退伍军人党员中的“三不”党员,要区别主客观原因,客观公正的评定。
第七条
各级党组织要按党员标准,每年对党员进行一次民主评议,逐个做出优秀、合格、不合格的评定。
第三章
不合格党员的处理方法
第八条
对不合格党员的处理方法:主要采取限期改正、劝其退党、除名三种方式。
1、限期改正。凡被认定为不合格的党员,本人有继续留在党内的强烈愿望,愿意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帮助,愿意改正并按党员标准要求自己的党员,有改正错误的决心和行动,可给予为期半年或一年的改正限期。
2、劝其退党。凡被认定为不合格的党员,经组织上帮助教育仍不能
不合格党员处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党员队伍,提高党的战斗力,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主要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确保积极、稳妥地对不合格党员进行组织处理。
第三条
处理不合格党员的方针是:坚持标准,立足教育,区别对待,严肃处臵,强化管理。
1、“坚持标准”,就是要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来衡量一个党员是否合格;
2、“立足教育”,就是要着眼于提高党员的政治觉悟,把思想教育贯穿于处理不合格党员工作的全过程,不能不经过教育转化就直接采取劝其退党或除名的处理;
3、“区别对待”,就是要根据不合格党员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4、“严肃处臵”,就是要认真贯彻从严治党的方针,对不合格党员做出限期整改并经帮教仍不转化后,不能姑息迁就,该劝退的坚决劝退,该除名的坚决除名,要防止和纠正失之于宽的倾向。
5、“强化管理”,就是要健全党员管理制度,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对限期改正的不合格党员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和监督,促其改正缺点错误,转变成为合格党员。
第四条
不合格党员的处理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从严治党的原则;
2、实事求是的原则;
3、正面教育为主,妥善处理为辅的原则;
4、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
5、严格按照程序处理的原则。
第二章
不合格党员的认定 第五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认定为不合格党员:
1、理想信念动摇。对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持怀疑态度,政治热情下降,不再承认党的纲领和遵守党的章程,或不愿参加党组织的活动,不愿再接受党的纪律约束,或丧失了革命意志不愿再履行党员义务的;
2、政治立场不坚定。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不坚持原则;参与民族分裂、非法宗教、邪教或非法组织;信仰宗教,热衷封建迷信活动;
3、宗旨观念淡薄。脱离群众,把人民利益臵于脑后,甚至侵害群众利益;
4、革命意志衰退。在生产、工作和各项社会活动中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思进取,自甘落后,经教育不改,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的;不敢与坏人坏事和歪风邪气作斗争;不遵守工作或劳动纪律,违反有
关政策规定,擅离职守;在国家、集体财产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遭受严重威胁时,袖手旁观或临危脱逃的;
5、组织纪律涣散。无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不按规定接受管理的;违反党章、党内法规,不能严格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指示,不服从组织分配,对消极和错误的言论分辨不清或随声附和,带头、参与或组织煽动群众集体上访闹事,影响社会稳定或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的;民主评议党员中不合格票数超过三分之一的;
6、工作作风漂浮。缺乏事业心,责任感,拈轻怕重,不负责任,甚至失职、渎职;不遵守工作纪律、自由散漫,不能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造成重大的工作失误或重大安全、质量、设备、操作等事故,给工作带来重大影响和损失的;
7、廉洁自律松懈。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对党的廉洁自律规定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有赌博、盗窃、行贿受贿等违法违纪行为并受到刑事处罚的;
8、道德行为扭曲。不讲社会公德,见利忘义,损人利己,酗酒闹事、打架斗殴,观看、传播淫秽物品,污染社会风气;不讲职业道德,作风霸道,恃强凌弱;不讲家庭美德,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不赡养老人,不抚养未成年子女,虐待家庭成员的;
9、有其它不遵守《党章》规定,且情节严重、影响极坏行为的。第六条
要严格区分不合格党员的不同情况。在不合格党员认定
上,要把不善于学习,思想跟不上形势,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理解,同丧失理想信念,反对抵制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区别开来;要把由于组织不健全、软弱涣散,放松对党员的教育管理,造成党员不能履行义务,同本人主观上不愿意履行党员义务区别开来;要把因年老体弱或长期患病等实际困难无力完成党组织分配的工作,不能经常参加党内活动,同意志衰退、不发挥党员作用区别开来;要把愿意接受教育、改正错误,并决心按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同拒绝接受教育或屡教不改区别开来;要把党员参加某些带有宗教色彩的民间风俗活动与党员信仰宗教区别开来;要把在一时一事中或某项工作中不起作用与长期不发挥作用区别开来;要把受党纪政纪处分的党员与不合格党员区别开来;尤其对企业下岗职工党员、复员退伍军人党员中的“三不”党员,要区别主客观原因,客观公正的评定。
第七条
各级党组织要按党员标准,每年对党员进行一次民主评议,逐个做出优秀、合格、不合格的评定。
第三章
不合格党员的处理方法
第八条
对不合格党员的处理方法:主要采取限期改正、劝其退党、除名三种方式。
1、限期改正。凡被认定为不合格的党员,本人有继续留在党内的强烈愿望,愿意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帮助,愿意改正并按党员标准要求自己的党员,有改正错误的决心和行动,可给予为期半年或一年的改正限期。
2、劝其退党。凡被认定为不合格的党员,经组织上帮助教育仍不能
不合格党员处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党员队伍,提高党的战斗力,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主要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确保积极、稳妥地对不合格党员进行组织处理。
第三条
处理不合格党员的方针是:坚持标准,立足教育,区别对待,严肃处臵,强化管理。
1、“坚持标准”,就是要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来衡量一个党员是否合格;
2、“立足教育”,就是要着眼于提高党员的政治觉悟,把思想教育贯穿于处理不合格党员工作的全过程,不能不经过教育转化就直接采取劝其退党或除名的处理;
3、“区别对待”,就是要根据不合格党员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4、“严肃处臵”,就是要认真贯彻从严治党的方针,对不合格党员做出限期整改并经帮教仍不转化后,不能姑息迁就,该劝退的坚决劝退,该除名的坚决除名,要防止和纠正失之于宽的倾向。
5、“强化管理”,就是要健全党员管理制度,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对限期改正的不合格党员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和监督,促其改正缺点错误,转变成为合格党员。第四条
不合格党员的处理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从严治党的原则;
2、实事求是的原则;
3、正面教育为主,妥善处理为辅的原则;
4、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
5、严格按照程序处理的原则。
第二章
不合格党员的认定
第五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认定为不合格党员:
1、理想信念动摇。对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持怀疑态度,政治热情下降,不再承认党的纲领和遵守党的章程,或不愿参加党组织的活动,不愿再接受党的纪律约束,或丧失了革命意志不愿再履行党员义务的;
2、政治立场不坚定。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不坚持原则;参与民族分裂、非法宗教、邪教或非法组织;信仰宗教,热衷封建迷信活动;
3、宗旨观念淡薄。脱离群众,把人民利益臵于脑后,甚至侵害群众利益;
4、革命意志衰退。在生产、工作和各项社会活动中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思进取,自甘落后,经教育不改,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的;不敢与坏人坏事和歪风邪气作斗争;不遵守工作或劳动纪律,违反有
关政策规定,擅离职守;在国家、集体财产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遭受严重威胁时,袖手旁观或临危脱逃的;
5、组织纪律涣散。无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不按规定接受管理的;违反党章、党内法规,不能严格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指示,不服从组织分配,对消极和错误的言论分辨不清或随声附和,带头、参与或组织煽动群众集体上访闹事,影响社会稳定或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的;民主评议党员中不合格票数超过三分之一的;
6、工作作风漂浮。缺乏事业心,责任感,拈轻怕重,不负责任,甚至失职、渎职;不遵守工作纪律、自由散漫,不能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造成重大的工作失误或重大安全、质量、设备、操作等事故,给工作带来重大影响和损失的;
7、廉洁自律松懈。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对党的廉洁自律规定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有赌博、盗窃、行贿受贿等违法违纪行为并受到刑事处罚的;
8、道德行为扭曲。不讲社会公德,见利忘义,损人利己,酗酒闹事、打架斗殴,观看、传播淫秽物品,污染社会风气;不讲职业道德,作风霸道,恃强凌弱;不讲家庭美德,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不赡养老人,不抚养未成年子女,虐待家庭成员的;
9、有其它不遵守《党章》规定,且情节严重、影响极坏行为的。第六条
要严格区分不合格党员的不同情况。在不合格党员认定
上,要把不善于学习,思想跟不上形势,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理解,同丧失理想信念,反对抵制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区别开来;要把由于组织不健全、软弱涣散,放松对党员的教育管理,造成党员不能履行义务,同本人主观上不愿意履行党员义务区别开来;要把因年老体弱或长期患病等实际困难无力完成党组织分配的工作,不能经常参加党内活动,同意志衰退、不发挥党员作用区别开来;要把愿意接受教育、改正错误,并决心按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同拒绝接受教育或屡教不改区别开来;要把党员参加某些带有宗教色彩的民间风俗活动与党员信仰宗教区别开来;要把在一时一事中或某项工作中不起作用与长期不发挥作用区别开来;要把受党纪政纪处分的党员与不合格党员区别开来;尤其对企业下岗职工党员、复员退伍军人党员中的“三不”党员,要区别主客观原因,客观公正的评定。
第七条
各级党组织要按党员标准,每年对党员进行一次民主评议,逐个做出优秀、合格、不合格的评定。
第三章
不合格党员的处理方法
第八条
对不合格党员的处理方法:主要采取限期改正、劝其退党、除名三种方式。
1、限期改正。凡被认定为不合格的党员,本人有继续留在党内的强烈愿望,愿意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帮助,愿意改正并按党员标准要求自己的党员,有改正错误的决心和行动,可给予为期半年或一年的改正限期。
2、劝其退党。凡被认定为不合格的党员,经组织上帮助教育仍不能改正,有下列情形的,应劝其退党:(1)本人无改正愿望,不愿意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纪律约束的;(2)本人虽要求留在党内,限期改正期内经多次教育无效的;(3)连续两次被评为不合格党员的;(4)累计已受过两次限期改正的处臵,又被评议为不合格党员的。
3、除名。有下列情形的,应予以除名:⑴组织劝其退党,本人坚持不退的;(2)无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组织分配的工作的;(3)经教育,凡本人不愿意再履行党员义务和接受党的纪律约束,要求退党的;(4)无故长期不接转组织关系的“口袋党员”
第四章
处理不合格党员的组织程序
第九条
处理不合格党员的组织程序:
1、调查核实。结合党员平时现实表现和党员民主评议结果,支委会或支部大会研究提出不合格党员名单,并调查核实拟认定和处臵的不合格党员存在的主要问题,形成书面材料,根据其问题性质和对问题的态度,提出处理意见。
2、组织谈话。党组织指定专人找应受处臵的党员谈话,指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将有关的事实材料与本人见面,听取本人的意见。
3、召开支部大会。由支委会报告被认定为不合格党员的主要问题、帮助教育过程和处理意见,经到会党员充分讨论后,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形成支部大会决议。决议需获赞成人数超过应到会正式党员的半数以上通过才能有效。
4、报上级党组织审批。对不合格党员的限期改正、劝退、除名,均要按发展党员的审批权限报上级党组织审批。
5、党委审批。必须经党委会集体逐个讨论,要认真审议党支部对不合格党员定性是否准确、处臵方式是否得当,支部上报的材料是否完备。审批结果应及时通知报批党支部。对劝退、除名处臵的党员,基层党委审批前,应将其有关材料报党委组织部预审。
6、以支部大会或其它形式,通报处理结果。
第十条
对要求退党的党员的处理,可简化程序,由支部大会讨论,报上级党委审批即可。
第十一条
对支部软弱涣散或因宗族、派性等不能正常开展处臵不合格党员工作的,应先进行组织整顿。在必要时,经厂党委授权,基层党(工)委可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对这类支部中的不合格党员直接做出决定,报厂党委审批。
第十二条
对不合格党员进行处理后,处理决定及其它相关材料,存入本人档案。
第十三条
处理不合格党员,要允许被处理党员进行申辩,允许说明情况。党员实事求是的申辩、作证和辩护,应当受到保护。结论性材料要同本人见面并签字。本人对处分决定有不同意见的,可以提出申诉;拒不签署意见或因其它原因不能签署意见的,党组织要在处理决定上注明。结论和处理决定要存入本人档案。
第五章
建立健全制度
第十四条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材料不属实,有隐瞒重要情节的,要追究调查取证党员的责任; 第十五条
建立回复制度。对支委会研究认定的不合格党员存在的问题,要求不合格党员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向支委会作出回答,说明事实真相,在规定的时间内不回复的,按情况属实处理; 第十六条
建立思想汇报和教育帮助制度。限期改正的党员,每个季度至少要向党支部和全体党员汇报一次自己的学习思想工作情况;党支部应指定专人采取“一帮一”、“几帮一”等措施,对限期改正的党员做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其思想转化,提高思想觉悟,增强党性意识。
第十七条
建立结对帮教制度。对劝退、除名的党员,要明确支委或党员、劝退、除名者的亲属、邻居中的党员,与其结对帮扶,防止他们被劝退、除名后自暴自弃,放任自流。
第六章
附则
第十八条
本试行《办法》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院党总支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试行《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四篇:特种设备安全隐患分类
特种设备安全隐患分类
特种设备安全隐患分为重大事故隐患、严重事故隐患和一般安全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致使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严重事故隐患。
严重故事隐患是指特种设备存在严重安全缺陷或使用时未采取有效监控措施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恶劣社会影响或较大财产损失的情形。主要包括下列情况:
1、使用非法生产的特种设备的;
2、超过特种设备规定的参数范围使用的;
3、缺少安全附件、安全装置或者安全附件、安全装置失灵而继续使用的;
4、应当予以报废或者经检验检测结论为不允许使用而继续使用特种设备的;
5、使用有明显故障、异常情况或者责令改正而未予以改正的特种设备的;
6、特种设备发生事故不予报告而继续使用的。
一般安全隐患是指特种设备无严重安全缺陷,虽有不合格项或不符合规定条款,但危害后果较小,又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第五篇:员工违规违纪处理办法(试行)
某某公司员工违规违纪处理办法(试行)
第一篇 总
则
第一章 目的、原则及适用范围
第一条 为加强企业管理,严肃劳动纪律,构建和谐健康的企业文化,提高员工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保证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规范对违规违纪员工的处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结合某某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某某公司员工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员工,除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外,公司还可以依照企业规章以及本办法的规定对违规违纪员工给予相应处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违规违纪行为,是指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依据本办法应当受到处理的行为。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某某公司全体员工。某某公司包括:。。。。。。。。。。。。。第五条 员工违规违纪处理原则:
(一)教育为主,惩戒为辅;
(二)实事求是,依规处理;
(三)区别情节,分类对待。
第二章 处理种类、程序
第六条 员工违规违纪处理种类:
通报批评、绩效考核扣分、待岗、降薪、降职、撤职、解除劳动合同。
第七条 各部门出现违规违纪行为的,应将违规违纪事实、证据材料及处理建议一并提报企管部,企管部组织听证会,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和质证,听证情况由企管部报监察委员会审议、决定。
第三章 处理运用规则
第十条 有本办法规定的两种以上应当受到处理的违规违纪行为,合并处理。同一错误行为,违犯本办法两个以上条款的,按较重的条款处理。
第十一条 从轻、从重处理,是指在本办法规定的违规违纪行为应当受到处理的幅度以内,给予较轻或者较重的处理。减轻、加重处理,是指在本办法规定的违规违纪行为应当受到的处理幅度以外,给予减轻或者加重一档处理。
第十二条 二人以上共同违规违纪,对组织、领导或者在共同违规违纪中起主要作用的,从重或加重处理;对其他成员,根据其在共同违规违纪中所起的作用和应承担的责任,分别予以处理。
第十三条 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应从重或加重处理:(—)在受纪律处分期内,又发生违规违纪行为的;
(二)打击报复批评人、检举人、控告人、证人及其他人员的;
(三)阻挠他人揭发检举、提供证据材料的;
(四)拒绝交出违规违纪所得的;
(五)拒绝中止正在实施的违规违纪行为的;
(六)同一错误行为违反两次以上的;
(七)其他需要从重或加重处理的情节。第十四条 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理:(—)违规违纪的员工能够配合调查工作,主动交待自己的问题,或者在调查期间交待组织未掌握的问题;
(二)主动检举他人应当受到处理的违规违纪问题,经查证属实的;
(三)主动挽回损失或有效阻止危害结果发生的;
(四)主动退出违规违纪所得的;
(五)其他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理的情节。
第十五条 本办法中没有明确规定,但造成不良后果、需要追究责任的,比照类似条款进行处理。
第十六条 员工被劳动教养或司法机关立案调查期间,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企业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违规违纪处理决定做出后,应当在十日内向员工所在单位及本人宣布,并将处理决定材料归入本人档案。对于受到降职(级)以上纪律处分的员工,有关单位、部门应当在处分决定做出后的一个月内办理相关手续。对违规违纪行为所获得的经济利益,应当收缴或责令退赔。对违规违纪行为所获得的职务、奖励、资格等其他利益,应按规定予以纠正。
不按规定落实处理决定和其他相关处理手续的,追究直接责任者和主要领导者的责任。
第十八条 违规违纪行为责任的区分:
(一)直接责任者,是指在其职责范围内,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对造成的损失或者后果起决定性作用的人员;
(二)主要领导责任者,是指在其职责范围内,对直接主管的工作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对造成的损失或者后果负直 接领导责任的领导人员;
(三)重要领导责任者,是指在其职责范围内,对应管的工作或者参与决定的工作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对造成的损失或者后果负次要领导责任的领导人员。
第十九条 直接经济损失,是指与违规违纪行为有直接因果关系而造成企业财产损毁的实际价值。
第二十条 违规违纪情节主要是指违规违纪的动机、手段、时间、地点、环境和侵害对象;违规违纪造成的损失、影响和危害程度;违规违纪人员责任大小、认识态度、挽回损失和退回违规违纪所得等行为和事实。本办法把违规违纪情节分为轻微、较轻、较重、严重四个层次。
第二十一条 根据违规情节或所造成的后果、影响、损失对员工违规分类如下:
(—)基本行为违规:违反公司基本行为准则的个人行为。
(二)工作质量:工作不努力、不认真,工作计划制定、验收不符合要求,或上报材料出现的错误等非方向不明确导致的工作质量问题。
(三)工作失误:非业务技能差异或无意识行为导致的错误。
(四)工作不称职或不胜任:职责履行能力不足或责任心缺失,影响工作或运行的。
(五)工作失职:未按职责、相关规定要求开展或未开展,职权范围内查出问题不作处理的。
(六)工作渎职:私改规定、滥用职权或职权范围内发现问题任其发展不作处理的。
(七)原则性问题:欺下瞒上、以职谋私、打击报复、泄露公司秘密、故意破坏等恶意行为。
第二十二条 “企业领导人员”是指某某集团和各级子(分)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及相当职级的管理人员。“企业管理人员”是指在企业管理岗位任职的人员。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中所称“以上”,包括本级、本数;“以下”不包括本级、本数。
第二篇 分
则
第四章
违反经营管理秩序行为
第二十四条 违反企业议事规则或决策程序,个人决定重大事项,或者拒不执行、擅自改变上级决定和工作部署,或者无视生产经营管理制度,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给企业造成损失的,视情节轻重,给予降薪、降职、撤职、直至解除劳动合同;借机谋私的,从重处理;损失重大、影响恶劣的,给予解除劳动合同。
第二十五条 在选人用人方面,有下列行为之一,视情节轻重,扣绩效考核20-50分,并可降薪、降职直至解除劳动合同:
(—)通过不正当手段,谋取岗位或提供岗位的;
(二)违反选拔任用规定和程序的;
(三)向应知情者以外人员透露领导班子或人力资源部门酝酿、讨论人事任免情况的;
(四)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组织考察等非组织活动的;
(五)故意向干部选拔任用问题调查部门提供虚假信息或者不实材料的;
(六)在选拔任用干部过程中,利用职权对他人打击报复的;
(七)工作失职,造成选人用人失察或失误的;
(八)其他违反人事纪律的违规违纪行为。
第二十六条 在资产管理方面,有下列行为之一,视情节轻重,扣绩效考核20-100分,并降薪、降职直至解除劳动合同:
(一)不按规定进行资产评估的;
(二)不按规定进行清产核资、产权登记,不如实填报报表,隐瞒真实情况,导致企业资产流失的;
(三)违反企业知识产权、无形资产保护的有关规定,擅自泄露和转让专利、科研成果、技术工艺、工艺图纸等,或擅自许可、转让企业注册商标等,造成企业知识产权、无形资产流失的;
(四)其他违反企业股权管理、资产管理等方面(包括但不限于设立和撤销公司、资产评估、产权登记、产权转让等)规定的行为。
第二十七条 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视情节轻重,扣绩效考核20-50分,并降薪、降职直至解除劳动合同:
(一)违反审批程序或未经审核擅自批准工程设计,违反规定擅自变动设计方案或技术规格、图纸的;
(二)不按技术规范和要求施工,造成工程隐患,导致事故发生的;
(三)项目实施过程中,不能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质量管理、监督检查和认证的;
(四)其他违反工程建设管理规定的行为。
第二十八条 在物资采购方面,有下列行为之一,视情节轻 重,扣绩效考核50-100分,并降薪、降职直至解除劳动合同,造成损失的并赔偿损失:
(—)将不满足企业要求的单位选择为合格供应商给企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
(二)要求供应商或单位,虚开发票,提高金额,少付多报的;
(三)违反采购审批程序,擅自变更采购计划和采购物资规格型号的;
(四)违反集团集中采购目录要求,未提报集中采购计划,未经批准擅自组织自行采购的;
(五)其他违反物资采购规定的行为。
第二十九条 在招投标活动中,有下列行为之一,视情节轻重,扣绩效考核50-100分,并降薪、降职直至解除劳动合同,造成损失的并赔偿损失:
(一)采取化整为零等方式,或以各种借口规避招标、直接发包的;
(二)违反审批程序进行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的,或擅自改变已经审批的事项的;
(三)采取公开或暗示方式以各种手段拒绝潜在合格投标人投标的;
(四)与投标商串通,损害企业利益的;
(五)招标文件中列入歧视性、倾向性条款,使用未公开的评标办法,有明显不公正行为的;
(六)利用职权影响或干预招标过程和结果,或擅自改变中标人、中标方案的;
(七)泄露企业规章制度规定应该保密的招投标资料和信息的;
(八)不按规定收集、整理、保存招投标过程资料的;
(九)捏造事实,扰乱招标工作秩序的;
(十)其他违反招投标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招投标监督管理规定的。
第三十条 在合同管理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视情节轻重,扣绩效考核20-50分,并降薪、降职直至解除劳动合同,造成损失的并赔偿损失:
(—)违反企业合同管理规定或合同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受到国家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查处的;
(二)未经批准擅自改变合同,或未签订合同即预付款项的;
(三)未经授权或批准,擅自超越权限签订合同的;
(四)发现对方违约给企业造成危害,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纠正、制止的;
(五)违反合同用章管理规定的;
(六)其他违反合同管理规章制度的行为。
第三十一条 在产品销售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视情节轻重,扣绩效考核20-50分,并降薪、降职直至解除劳动合同,造成损失的并赔偿损失:
(一)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从事产品交易、营销活动,被国家行政执法机关查处的;
(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
(三)违反国家物价政策和集团公司有关规定,采取人为低价或其他不合理销售方式销售产品给企业造成损失的;
(四)因个人主观原因不尽职不作为导致应收账款催收不力的;
(五)吃差价、吃回扣并恶意串通损坏公司利益的
(六)违反规定赊销或擅自确定价格、折扣、折价的;
(七)其他违反企业产品销售管理规定的行为。
第三十二条 在审计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视情节轻重,扣绩效考核10-100分,并降薪、降职直至解除劳动合同:
(一)违反审计法规,致使审计质量出现重大问题的;
(二)发现被审对象存在重大问题不如实报告的;
(三)被审对象不按审计要求提供审计资料或提供虚假资料的;
(四)被审单位(人员)不配合内部审计工作,拒绝审计、拒不执行审计结论或者报复陷害内部审计人员的;
(五)其他违反审计法规的。
第三十三条 违反企业劳动纪律,有下列行为之一,视情节轻重,扣绩效考核1-100分,并可降薪、降职直至解除劳动合同:
(一)迟到、早退;经常迟到、早退经教育屡教不改的;
(二)无正当理由连续旷工十五天,或一年内累计旷工三十天的;
(三)无正当理由拒不服从分配和管理,影响生产或工作的;
(四)在生产或工作岗位打架斗殴,寻衅闹事,影响生产或工作正常进行的,情节较轻的;
(五)恶意、蓄意破坏企业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情节较轻的;
(六)因个人原因致使企业财物损坏、丢失并进行赔偿的;
(七)其他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
第三十四条 违反外事纪律及有关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视情节轻重,扣绩效考核50-100分,并降薪、降职直至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经授权擅自与外方达成口头或书面协议的;
(二)临时出国(境)团组或员工擅自延长在国(境)外期限或变更路线的;
(三)驻外机构员工擅自脱离单位,或临时出国(境)团组成员擅自脱离团组,或从事外事、机要等工作的员工违反有关规定同国(境)外机构、人员联系和交往的;
(四)其他违反外事纪律的行为。
第三十五条 违反保密制度,发生丢失机密文件、资料,出现泄密、窃密事件的,视情节轻重,扣绩效考核50-100分,并降薪、降职直至解除劳动合同,故意泄密或者造成企业重大损失的,从重处理。
第三十六条 违反印章管理规定,视情节轻重,扣绩效考核50-100分,并降薪、降职直至解除劳动合同,造成损失的,赔偿经济损失。
第三十七条 企业领导人员、相关业务人员,违反回避规定,对应当回避的事项不主动提出回避,或不执行单位的回避决定的,视情节轻重,扣绩效考核50-100分,并降薪、降职直至解除劳动合同。
第五章 违反财经纪律行为 第三十八条 违反会计核算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视情节轻重,扣绩效考核50-100分,并降薪、降职直至解除劳动合同:
(—)不依法设臵会计账簿,或私设会计账簿,或不按规定填制、取得原始凭证,或以未经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记账的;
(二)采取隐匿的手段有意回避提供有关会计凭证、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或其他会计资料,或者采取烧毁、撕毁、丢弃、隐匿等手段有意毁坏、销毁会计凭证、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的;
(三)其他违反会计核算管理规定的行为。
第三十九条 在财务管理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视情节轻重,扣绩效考核50-100分,并降薪、降职直至解除劳动合同:
(一)隐瞒、截留单位收入,私设小金库或账外账,企业资金体外循环的;
(二)违反规定,坐收坐支或银行账户管理不严格的;
(三)隐瞒资产不入账,造成账外资产的;
(四)违反规定擅自冲减资本金的;
(五)不按规定进行成本核算,随意核销费用,乱挤乱摊成本的;
(六)财务资产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不健全,账目管理严重混乱的;
(七)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伪造、变造、涂改或隐匿、销毁会计资料的;
(八)采用侮辱、诽谤、暴力、威胁或处分手段对依法履行 职责或抵制违法行为的会计人员实行报复陷害的;
(九)错付应付款项的;
(十)其他违反财务管理制度的行为。
第四十条 在资金管理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视情节轻重,扣绩效考核50-100分,并降薪、降职直至解除劳动合同:
(一)擅自对外投资、融资、参股、借贷、提供担保的;
(二)违反规定在国(境)外金融机构存款或变相存款,或者未经批准在国内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或变相存款的;
(三)违反规定进行委托理财、股票、债券、外汇和期货(权)及金融衍生品等高风险业务的;
(四)违反规定进行委托贷款,或者违反规定委托其他单位或个人理财的;
(五)违反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有关规定的;
(六)其他违反资金管理规定的行为。
第四十一条 个人借用公款不按规定归还,视情节轻重,扣绩效考核50-100分,并降薪、降职直至解除劳动合同。个人借用公款进行营利或者非法活动的,加重处理。
第四十二条 以个人名义存储公款,视情节轻重,扣绩效考核50-100分,并降薪、降职直至解除劳动合同。
第四十三条 违反规定擅自以企业的名义开设银行账户,视情节轻重,扣绩效考核50-100分,并降薪、降职直至解除劳动合同。
第六章 违反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管理规定行为
第四十四条 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中,有下列行 为之一的,视情节轻重,扣绩效考核50-100分,并降薪、降职直至解除劳动合同:
(一)不执行国家安全环保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以及上级机关、主管部门有关决定、命令、指示的;
(二)未取得安全环保行政许可及相关证照或不具备安全环保条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
(三)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环保设施,不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或未按规定审批、验收,擅自组织施工和生产的。
(四)同意或批准不符合法定安全环保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或不具备安全环保上岗条件的人员向主管部门申报有关证照或资格、资质证书的;
(五)安全技能培训单位不按规定标准组织安全技能培训,或提供虚假培训证明,或给不具备条件的人员颁发资格证书的;
(六)对存在的重大安全环保隐患,未采取有效措施的;
(七)违章指挥,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的;
(八)未按规定进行安全环保教育培训的;
(九)使用国家明令淘汰或者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设施、设备、器材或者产品的;
(十)对发生的安全环保事故瞒报、谎报或拖延不报的;
(十一)组织或参与破坏事故现场、出具伪证或者隐匿、转移、篡改、毁灭有关证据,阻挠事故调查处理的;
(十二)安全环保事故发生后,不及时组织抢救或擅离职守的;
(十三)其他违反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管理规定行为的。第四十五条 违犯国家食品安全法规规定,扣绩效考核50-100分,并降薪、降职直至解除劳动合同。
第四十六条 企业领导人员,不执行或者不正确执行对事故责任者作出的处理决定,或擅自改变上级机关批复的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意见的,视情节轻重,扣绩效考核50-100分,并降薪、降职直至解除劳动合同。
第七章 利用职权谋取不正当利益行为
第四十七条 员工利用职务之便侵吞、窃取、骗取或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企业财物的,视情节轻重,扣绩效考核50-100分,并降薪、降职直至解除劳动合同。
第四十八条 违反规定,以单位名义将企业资产私分给个人的,视情节轻重,扣绩效考核50-100分,并降薪、降职直至解除劳动合同。
第四十九条 索取他人财物,或收受、变相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视情节轻重,扣绩效考核50-100分,并降薪、降职直至解除劳动合同。
第五十条 利用职务便利或通过其他人员的职务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本办法第四十九条处理:
(一)收受请托人提供的干股的;
(二)通过赌博方式收受请托人财物的;
(三)以其他形式收受、变相收受请托人财物的。第五十一条 挪用企业资金归个人使用时间超过三个月未还或进行营利活动的,视情节轻重,扣绩效考核50-100分,并降薪、降职直至解除劳动合同。挪用企业资金进行非法活动的,加重处理。
第八章 违反廉洁从业规定行为
第五十二条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以弄虚作假、谎报业绩等方式获取个人利益,视情节轻重,扣绩效考核50-100分,并降薪、降职直至解除劳动合同。
第五十三条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非本人经管的企业财物和个人财物,或在购买物品时以象征性支付钱款等方式占有企业和个人财物,或无偿、象征性地支付报酬接受服务、使用劳务的,视情节轻重,扣绩效考核50-100分,并降薪、降职直至解除劳动合同。
将本人或亲属应当由个人支付的费用,由本企业、下属企业或其他与行使职权有关系的单位支付、报销的,按本条规定处理。
第五十四条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未经批准,在集团公司内、外部兼职并领取报酬的,或经过批准兼职,但擅自收受兼职报酬归个人所有的,视情节轻,扣绩效考核50-100分,并降薪、降职直至解除劳动合同。
第五十五条 企业管理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占用公物归私人使用,时间超过六个月的,视情节轻重,扣绩效考核50-100分,并降薪、降职直至解除劳动合同。
第五十六条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馈赠礼品,不登记交公的,视情节轻重,扣绩效考核50-100分,并降薪、降职直至解除劳动合同。第五十七条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收受管理和服务对象、主管范围内的单位和个人、其他与行使职权有关系的单位和个人的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的,视情节轻重,扣绩效考核50-100分,并降薪、降职直至解除劳动合同。
第五十八条 企业经营人员,挥霍浪费企业资财,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情节轻重,扣绩效考核10-50分,并降薪、降职直至解除劳动合同:
(一)超出规定标准进行职务消费的;
(二)将履行工作职责以外的费用列入职务消费的;
(三)在特定关系人经营的场所进行职务消费的;
(四)不按照规定公开职务消费情况的;
(五)用公款旅游或变相旅游的;
(六)其他挥霍浪费企业资财的行为。
第五十九条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违反廉洁从业有关规定,利用职权,为亲友或关系密切的个人谋利,损害企业利益,有下列行为之一,视情节轻重,扣绩效考核50-100分,并降薪、降职直至解除劳动合同:
(—)将工程、采购项目、盈利业务或下属经济实体,以分包、转包、承包、委托、租赁、转卖等方式给其经营或与其合作联营的;
(二)将企业资产私自委托、租赁、承包给其经营,或将企业场地、设备、备品以及其他生产资料无偿提供给其经商办企业使用的;
(三)为其经商办企业挪用、拆借资金,提供贷款抵押、质押、担保的;
(四)向其批售或授意批售本企业物资、产成品,或提供加工产品、备品,或批购其推销的原材料及产品的;
(五)为其承揽本企业工程或参加本人主管、参与的工程施工的;
(六)在处理物资设备、发行股票和企业内部债券等业务中,向其提供便利与优惠条件的;
(七)为其提供商标、品牌、专利、非公开信息、客户市场等方面便利的;
(八)其他分割企业利益行为的。
第六十条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未经批准,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或以他人名义登记注册企业,实为本人经营的,或在与本企业同类经营企业、关联企业和有业务关系的企业投资入股,视情节轻重,扣绩效考核50-100分,并降薪、降职直至解除劳动合同。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亲属,违反规定,投资入股与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所在企业有关联交易、有依托关系的企业,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予以训诫并责令纠正;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个人获取不正当利益,或拒不纠正的,视情节轻重,扣绩效考核50-100分,并降薪、降职直至解除劳动合同。
第六十一条 企业管理人员的配偶、子女及其配偶,违反规定,在其管理业务范围内从事可能影响其公正执行公务的经营活动,或在其业务范围内担任由外方委派、聘任的高级职务的,该管理人员应当按照规定予以纠正;拒不纠正的,视情节轻重,扣绩效考核50-100分,并降薪、降职直至解除劳动合同。
第六十二条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利用企业商业秘密、知识 产权、业务渠道,为本人或他人从事牟利活动,或者从事有偿中介活动,或者私自与本企业有业务往来的承包商、供应商等发生经济往来的,视情节轻重,扣绩效考核50-100分,并降薪、降职直至解除劳动合同。
第九章 失职、渎职行为
第六十三条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违反规定或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认真履行职责,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对直接责任者,视情节轻重,扣绩效考核50-100分,并降薪、降职直至解除劳动合同;对主要领导责任者,视情节轻重,扣绩效考核50-100分,并降薪、降职直至解除劳动合同;对重要领导责任者,视情节轻重,扣绩效考核50-100分,并降薪、降职直至解除劳动合同。
第六十四条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违反规定或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认真履行职责,对存在问题不认真解决,致使矛盾激化,造成不良后果的;或者对发生的重大事件不能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对企业稳定和生产经营造成影响、损失的,视情节轻重,对直接责任者、主要领导责任者、重要领导责任者,扣绩效考核50-100分,并降薪、降职直至解除劳动合同。
第六十五条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超越权限违规决定、处理其无权决定的事项,或违反企业制度处理有关事项,致使企业、员工利益受损的,扣绩效考核50-100分,并降薪、降职直至解除劳动合同。
第六十六条 企业员工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工作失职、渎职,致使企业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扣绩效考核50-100分,并降薪、降职直至解除劳动合同。第十章 违反社会公德和治安管理行为
第六十七条 员工盗窃、诈骗公私财物的,视情节轻重,扣绩效考核50-100分,并降薪、降职直至解除劳动合同。
第六十八条 组织、参加非法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对策划者、组织者和骨干分子,给予解除劳动合同。对其他参加人员或以提供信息、资料、财物、场地等方式支持上述活动的人员,视情节轻重,扣绩效考核50-100分,并降薪、降职直至解除劳动合同。
第六十九条 组织、领导或参加非法组织,对策划者、组织者和骨干分子,予以解除劳动合同;对其他参加人员,视情节轻重,扣绩效考核50-100分,并降薪、降职直至解除劳动合同。
第七十条 诬告、陷害他人或影响企业声誉的,视情节轻重,扣绩效考核50-100分,并降薪、降职直至解除劳动合同。
第七十一条 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工具散布不良信息,对他人进行恶意造谣、诽谤造成恶劣影响的,视情节轻重,扣绩效考核50-100分,并降薪、降职直至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篇 附
则
第七十二条 本办法中违规违纪行为,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相关机关处理。
第七十三条 本办法未尽事宜,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集团公司有关规定执行。第七十四条 本办法由某某公司企管部负责解释。第七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