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每日督查 预防护理差错发生
每日督查 预防护理差错发生
每日 护理 差错
提高护理质量,防止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是每个护理管理者为之工作的方向,我科自2008年1月-2009年1月采用每日督查,有效的预防了护理差错的发生,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我科共有护士21名,其中产房7名,病房14名。其中主管护师14人,护师3人,护士4人,具有本科学历15人,大专4人,中专2人。
1.2方法
1.2.1组成以护士长为组长,5名临床经验丰富、善于沟通并且愿意参加科室管理的骨干主管护师为组员的质控小组。
1.2.2质控小组成员每人负责1-2项,每日对基础护理、护理文件书写、专科护理、护理服务、专项护理、关键护理过程及重点护理环节进行检查,发现有护理缺陷的及时与当事人进行沟通并记录在护理质量控制记录本上,每周一利用晨会总结上周的护理缺陷,进行分析提出本周需要改进的措施,月末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学习,针对本月的护理质量问题进行汇总分析查找原因,提出具体整改措施。
1.2.3检查出的护理缺陷,据轻重每月扣护士的考核分,年终作为评优表先的重要依据。
2结果
实行每日检查监督,提高了护理质量,全年未出现护理差错,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意识及法律意识都得到了提高。
3讨论
3.1由于护理工作的琐碎、繁重,加之护理人员缺编,护理人员始终超负荷运转。长期的身心疲惫造成职业满意率降低导致工作质量下降[1],每日督查,发现护理缺陷,可经常提醒护士在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防止同样的问题在他人身上发生,可有效预防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3.2负责每日检查的主管护师都是资历较深,工作认真,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在护士中具有一定的榜样作用,由她们检查可使大家信服。
3.3每日检查制度的实施,使更多的人参与到提高护理质量的工作中来,也转变了护士心中的“护理管理只是护士长的事”的传统观念,充分体现了管理授权理念,使护士自觉参与到科室的护理质量管理中来,体现了个人价值,提高了主管护师的素质和能力。
护理差错的分类及评定标准
差错 凡在护理工作中因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不按规章制度办事或技术水平低而发生差错,对病人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但未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称为差错.如:
(!)错抄、漏抄医嘱,而影响病人治疗者.(2)错服、多服、漏服药(包括未服药到口),按给药时间拖后或提前超过2小时者.(3)漏做药物过敏试验或做过敏试验后,未及时观察结果,又重做者。错做或漏做滴眼药、滴鼻药,冷、热敷等临床处置者。
(4)发生Ⅱ度褥疮、Ⅱ度烫伤,经短期治疗痊愈,未造成不良后果者。
(5)误发或漏发各种治疗饮食,对病情有一定影响者;手术病人应禁食而未禁食,以致拖延手术时间者。
(6)各种检查、手术因漏做皮肤准备或备皮划破多处,而影响手术及检查者。
(7)抢救时执行医嘱不及时,以致影响治疗而未造成不良后果者。
(8)损坏血液、脑脊液、胸水、腹水等重要标本或未按要求留取、及时送验,以致影响检查结果者。
(9)由于手术器械、敷料等准备不全,以致延误手术时间,但未造成不良后果者。手术标本丢失或未及时送验,增加病人痛苦,影响诊断者。
(10)供应室发错器械包或包内遗漏主要器械,影响检查、治疗者;发放灭菌已过期的器械或器械清洗、灭菌不彻底,培养有细菌生长,但未造成严重后果者。
附区一、二、三度褥疮的标准:
一度褥疮 局部皮肤潮红,有触痛,以手压之退色,放松后恢复红色。
二度褥疮 表皮呈紫红色,变硬,压之不退色,可出现水泡或表皮松解剥脱,显露出红色浸润疮面。
三度褥疮 局部溃疡,进行性发展,面积较大,局部由浅入深,有液体渗出,坏死组织可呈黑色痂下多伴有感染。
第二篇:手术室护理预防差错事故措施
预防差错事故措施
(一)防止接错患者
1.接患者入室时,在床旁凭手术通知单查对科室、床号、姓名、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何侧)及手术时间。
2.患者接到手术室后巡回护士必须严格执行“二对十查”。“二对”为通知单与病历对,病历与患者对;“十查”即查手术间号、患者姓名、年龄、性别、科室、住院号、床号、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麻醉方式、麻醉药品及抗生素过敏试验结果等,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3.麻醉、手术开始前,由麻醉医师、主管医师再次核对以上各项。
(二)防止摔伤、碰伤患者
1.接送患者途中,应拉上床挡,护士手推床头,足在前,头在后,以利观察和保护患者;出入门边时,注意保护患者头部及手足,防止碰伤;搬动患者时,动作轻巧、稳妥,必须有人扶住平车,防止滚动摔伤。
2.患者(尤其是小儿、躁动者)躺在手术床等待手术或护送时,应有护士看护,必要时上约束带,防止坠床;清醒患者可进行安全教育。
3.全麻未清醒处于恢复期患者,注意肢体位置,防止挤压撞伤,勿提前将约束带松开。
4.定期检查、保养交换车,每周1次,保持良好状态,防止接送途中摔伤患者。
(三)防止做错手术部位
1.脑、颈、胸、肾、肢体等对称性器官手术,应在手术单上注明何侧。
2.护士放置手术体位时,必须与患者、手术医师再次核对左、右侧,准确无误方可放置,消毒铺单。
3.在手术开始前,主刀医师再次按手术安全核查表、病历记载、X线片等辅助检查结果核对手术部位。
(四)防止用错药
1.术中给药时,必须复述医师的口头遗嘱,并严格查对药品、浓度,剂量及给药方法。
2.供应手术台上麻醉药物时,应让器械护士或手术医师核对,无误方可使用。
3.用过的空安瓶,应保留至手术结束后再丢弃,以备查对。
4.标签脱落,字迹不清或药液有质量疑问(浑浊、絮状物等),严禁使用。
5.术中给抗生素,必须查对过敏试验结果,“阴性”再给药;给局部麻醉药加肾上腺素时,必须问清剂量(滴数)再加药。
6.器械台上应有盛局部麻醉药的容器,器械护士应用注射针头作标记,以免与其他药物混淆。
(五)防止输错血
1.取血前,必须查对输血同意书是否有患者及家属签名,并核对医嘱与术前血型报告单是否一致,防止取错血。
2.严格查对制度。取血时,填写患者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诊断、血型、取血量;注意提血单与病历核对。
3.输血前,必须做到二人查对,由麻醉医师或台下管理医师与巡回护士查对,首先是病历与配血单查对,查对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科别、床号、准确无误后,再将配血单与血袋查对,查对献血员姓名(或编号)、血型、血袋号及交配配型结果、血量等,最后由巡回护士自查血液质量及包装是否严密,确保无误后方可输入。
4.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输血反应,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5.输血后的储血袋应放置4℃冰箱保留24小时,然后毁形弃之。
(六)防止烧灼伤
1.使用高频电刀时,应用一次性电极板;注意电极板要平坦,紧贴患者皮肤,固定于患者远离心脏的肌肉丰厚处,防止电极板灼伤患者。患者身体其他部位避免与手术床的金属部分接触。
2.使用手控刀柄时,注意检查手控开关性能,若失灵,禁止使用。若术中暂停使用,勿随意放置手术野周围,应放于远离手术野的专用布袋内,避免手术操作误触开关,造成烧伤。
3.巡回护士调节高频电刀输出量时,应由小到大,注意勿在使用中调节,避免输出量突然增大时,造成组织烧伤。
4.禁止将高频电刀调为“静音”状态使用。
5.使用化学消毒剂时,要注意掌握浓度、剂量及方法,避免灼伤黏膜、皮肤。
6.保持手术床单、布垫平整、干燥。消毒时,若被消毒液浸湿应及时更换,尤其是小儿,以避免灼伤。
(七)防止创口感染
1.参加手术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无菌观念。
2.严格控制进入手术室人数,门卫必须按手术通知单上名单计数进入。术中人员尽量减少走动或频繁开关手术间门,避免空气污染。
3.凡耐高温高压的手术物品一律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反之采用低温等离子或气体灭菌,不主张使用化学药液浸泡;特殊情况采用浸泡灭菌时,严格按《消毒技术规范》执行,并应在盒外注明消毒灭菌日期和时间,并签名。
4.保持手术切口周围、无菌器械台敷料干燥,可使用防水手术薄膜或加层铺盖手术巾保护。
5.手术进行中,若有可能污染时,应注意保护切口及手术区。污染标本及器械,应放在指定盆内。
6.先做无菌手术,后做污染手术;有条件时,应划分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隔离手术间,以降低无菌手术感染率;做到一室一张手术床。
7.加强手术技能培训,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组织创伤。若手术时间超过6小时,手术切口周围加盖无菌巾。术中暂不使用的器械应用无菌巾覆盖。
8.实施感染手术的人员,手术后必须将污染衣物、手套脱在手术间进行处理;人员彻底淋浴、更衣、更鞋、戴口罩、戴帽子后方可到其他手术间走动或参观。
(八)防止因器械不足或不良造成意外
1.手术室应根据手术通知单认真准备器械,并由器械室护士检查其性能是否良好,配件
是否齐全,数量是否充足。
2.手术开始前,洗手护士再次检查器械数量、性能,发现问题时应立即交巡回护士更换。
3.实施特殊手术或新手术时,术者应于前一日亲自到手术室挑选所需的特殊器械,并检
查其各类物品是否备齐及适用。
4.在实施重要手术步骤前(如胃肠、食管吻合、关节置换等),术者应事先检查其型号、性能等是否合适。
5.各类手术器械包及敷料包应处于无菌状态保存,以备急用。
6.手术室应备快速高压蒸汽灭菌锅,以备临时灭菌特殊器械用。
(九)防止病理标本遗失或差错
1.洗手护士将标本用盐水纱布包好妥善放于器械台上的弯盘内,术毕放于标本袋内交给
主管医师。
2.主护士将标本袋上的标签及送检登记表填写完整,将标本用固定液固定,由医师填好
病理检查单,由手术室专人负责查对无误后送至病理科,以免发生错误。
3.术中须做冷冻切片时,医师应提前通知病理科准备并要求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护士
应将检查标本连同病检单亲自送至病理科,并签字。检验结果可用电话通知,并与手术医师共同核对,并将结果登记在“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内。
第三篇:护理差错
2014茆圩医院护理差错事故的管理制度
(1)各科室建立差错、事故登记本,由本人及时登记发生差错、事故的经过、原因、后果。护士长及时组织讨论与总结。
(2)发生差错、事故后,要积极采取抢救措施,以减少或消除由于差错、事故造成的不良后果。
(3)发生严重差错或事故的各种有关记录、检验报告及造成事故的药品、器械等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并保留患者的标本,以备鉴定。
(4)差错、事故发生后,按其性质与情节,分别组织全科或全院有关人员进行讨论,以提高认识,吸取教训,改进工作,并确定事故性质,提出处理意见。
(5)发生差错、事故的单位或个人,如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事后经领导或他人发现时,须按情节轻重给予处分医。
(6)为了弄清事实真相,应注意倾听当事人的意见。讨论时吸收本人参加,允许个人发表意见。决定处分时,领导应重视思想工作,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7)护理部应定期组织护士长分析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
2014-01-08
第四篇:护理差错
护理差错的分类及评定标准
差错:凡在护理工作中因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不按;
一、严重护理差错;
1、错用、漏用毒、麻、限、剧药及特殊治疗用药,未;
2、易过敏药物,错注入或未按规定作过敏试验即投药;
3、静脉输液或注射刺激性及浓度较大的药品、漏于皮;
4、输液输错病人、药物、剂量或输入发霉、变质、过;
5、各种注射,由于消毒不全或部位选择不当,引起局;
6、输错血未造成
差错:凡在护理工作中因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不按规章制度办事或技术水平低而发生差错,对病人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但未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称为差错。
一、严重护理差错
1、错用、漏用毒、麻、限、剧药及特殊治疗用药,未造成严重后果者。
2、易过敏药物,错注入或未按规定作过敏试验即投药,未产生严重后果者。
3、静脉输液或注射刺激性及浓度较大的药品、漏于皮下、引起局部坏死占体表 面积的0.25%以下者。
4、输液输错病人、药物、剂量或输入发霉、变质、过期液体,未发生严重后果 者。
5、各种注射,由于消毒不全或部位选择不当,引起局部感染或因误伤神经引起 神经短期麻痹,经采取措施未发生不良后果者。
6、输错血未造成不良后果者,输血时污染血液或因加入药物发生溶血、凝血或 输血瓶内掉入异物影响治疗抢救,造成浪费者。
7、因责任心不强或护理不周,造成Ⅱ度褥疮、Ⅱ度烫(烧)伤占患者体表面积 0.25%以下者。
8、外用药物使用不当或配错浓度,引起Ⅱ度以下灼伤,占患者体表面积0.25 % 以下者。
9、重危病人、全麻术后的病人或无陪伴患儿,因护理不当发生坠床、跌倒(或 有陪伴,未向陪伴交待注意事项),致使病人发生轻度受伤者。
10、错、漏、损坏、遗失、未及时送检重要标本(脑脊液、胸水、腹水、导尿液、活检组织),影响检查结果者。
11、产妇出院时抱错婴儿,经发现及时换回者。
12、产后阴道破裂未及时发现处理,或会阴破裂、缝合不彻底引起出血,超过
100ml者。
13、产后纱布或异物遗留阴道内,发生感染者。
14、误用未灭菌器械物品给病人检查或治疗,无不良后果者。
15、术前准备不充分,致使手术停顿时间达30分钟以上者;为寻找敷料、器械,致延误关腹、关胸、关颅时间达20分钟以上者(体外找到为护士差错,体内找到为医师差错);手术时体位不当,造成轻度压伤或功能障碍,短期内能恢复者。
16、接错手术病人或摆错手术体位、在消毒皮肤时发现者。
17、搬运病人时致引流管脱离,经紧急采取措施未发生不良后果者。
18、发错重病人的治疗饮食或禁食病人误给饮食造成不良后果者。
19、不遵守值班、交接班制度或擅离职守,病人病情发生重要变化没有及时发现
和处理者。
20、因责任心不强,造成器材损坏锈蚀、药品过期、失效变质、霉烂,价值在
100元以下者。
21、供应室误将未灭菌处理或灭处理不合格的器材发出;发错器材包或包内少放、错放主要用物影响抢救者。二、一般护理差错
1、错漏重要治疗1次或一般性治疗超过3天者。错做或漏做TDP、换药、动态干扰电,冷、热敷等临床处置者。
2、将激素、抗生素、特效药、时间药投药时间提前或推后2小时者。
3、抄错、抄漏医嘱(含整理医嘱)已执行,造成治疗错误,但未引起不良后果者。
4、错(漏)发治疗饮食或禁食病人误给饮食致使病人检查、诊断、治疗延误3天以上者。
5、采取体液标本时,由于采错标本、贴错标签、错加抗凝剂或采集量不够而重新采取者。
6、术前备皮刮破皮肤或误给饮食,影响手术按时进行者。
7、因管理不善,致使在急诊抢救工作中,发生抢救器材失灵,未造成不良后果者。
8、一般情况下发生不消毒分娩,未发生不良后果者。
9、产妇产后会阴撕裂、缝合不细致所致伤口出血者。
10、产妇产后纱布遗留阴道内,24小时内发现取出,未发生不良后果者。
11、喂奶时抱错婴儿,或护理不周发生婴儿臀部轻度糜烂者。
12、注射器或输液包内配件不全,清洗不净或莫非氏管倒置,消毒器械过期,发
给使用单位者。
一、已灭菌器械使用时发现有污物或血渍者。
二、未构成严重差错的其他护理方面的错误。护理事故的分类及评定标准
事故:凡在护理工作中,由于不负责任,不遵守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作风粗暴或业务不熟悉而给病人带来严重痛苦,造成残废或死亡等不良后果者。
1、等级分类:
一级事故:由于护理人员的过失,直接造成病人死亡者。二级事故:促使病人死亡或造成残废者。三级事故:造成轻度残废或严重痛苦者。
2、事故范围:
1)护理人员工作不负责任。交接班不认真,观察病情不细致,病情变化发现不及时,以致失去抢救机会,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
2)不认真执行查对制度而打错针,发错药,输错血液;护理不周到,发生严重烫伤或Ⅲ度褥疮,昏迷躁动病人或无陪伴的小儿坠床,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
3)对疑难问题,不请示汇报、主观臆断,擅自盲目处理,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
4)延误供应抢救物资、药品,供应未灭菌的器械、敷料、药品,或因无菌操作不严而发生感染,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
5)不掌握医疗原则,滥用麻醉药品,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6)手术室护士点错纱布、器械,因而遗留在体腔或伤口内,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
3、技术事故范围:凡确因设备条件所限或技术水平低或经验不足而导致上述不良后果者。
第五篇:护理差错
护理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
一、医疗事故分级与护理差错标准
1、《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总则第四条指出: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医疗事故分为四级:
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
二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 三级医疗事故:造成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 四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它后果的。
2、护理差错标准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过程中,由于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不按常规、制度和操作规程办事或者专业技术原因而发生的,未给伤病员造成不良后果,或者有不良后果但未构成医疗事故的行为。严重护理差错:
1、注射、穿刺等各种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违反操作规程,造成损伤、断针或者发生局部感染化脓的;
2、手术时体位不当,造成病人体表面积0.25%以下的皮肤压伤或者功能障碍(短期内能恢复)的;在皮肤消毒后手术开始前查对时发现接错病人,摆错体位、定错手术部位的;
3、手术野内遗留下脚料或器械等异物,缝合后尚未离开手术室即发现取出的;
4、不遵守值班、交接班等制度,病人病情发生重要变化时,未及时发现处置的;
5、因医疗护理原因,造成Ⅱ期褥疮、浅Ⅱ度以下烫(烧)伤、婴儿臀部糜烂,面积占病人体表面积0.25%以上的;
6、重危、全麻术后绝对卧床的病人或者无陪伴病人,因护理不当发生坠床,增加病人痛苦的;
7、错用、漏用或者擅自超剂量使用毒、麻、精神药品或者特殊治疗药物的;
8、使用过敏性药物,未按照《药典》规定作过敏试验即给药,或者为原有药物过敏史给药的(脱敏疗法除外);
9、静脉静液、化疗或都注射刺激性及浓度较大药液时,未按规范要求操作,漏于皮下,引起局部组织坏死,面积占病人体表面积0.25%以上,但未构成护理事故的(成人小于2%、儿童小于5%);
10、输入霉变、过期液体,被及时发现,未造成严重后果的;
11、交叉配备错误、输错血或者因加入药物发生溶血、凝血被及时发现纠正的;
12、误将该灭菌而未灭菌的器械、敷料发出的;
13、错、漏、损坏、遗失、延误脑脊液、胸水、腹水、活检组织等送检标本,影响诊断、治疗的。一般护理差错:
1、因交接班不清楚,使一般治疗中断或者遗漏的;
2、打错针、发错药、做错治疗,未造成不良后果的;
3、医嘱处理错误,造成一般治疗错误的;
4、因管理不善,致使抢救工作中发生抢救器材失灵,延误救治的;
5、采取胸水、腹水、血液、体液标本时,因各种原因需重新采取,但未影响诊断治疗的;
6、术前备皮划破皮肤,影响手术按时进行的;
7、术后伤口内或者体腔内留置纱布、引流管,未按规定时间取出,或者因处理不当,导致病人引流管、气管插管等各种导管脱出,经紧急处理后,无不良后果的;
8、已灭菌器械包内主要器械不全,清洗不净,或者灭菌器械过期,已发给使用单位但未使用的;
9、静脉输液、化疗或者注射刺激性及浓度较大药液时,未按规定要求操作,漏于皮下,引起局部组织坏死,面积占病人体表面积0.25%以下的;
10、由于管理不当、业务不熟悉或者未按常规、制度操作,造成病人意外损伤,但未有严重不良后果的。
二、护理差错、事故等级报告与处理
1、为了实现最大限度地收集、分析、交流、共享安全信息,护理部建立“安全文化”的新理念,创造条件逐步建立不以惩罚为手段的护理“不良事件”自愿报告机制,促进管理系统的持续改进。
2、发生差错、事故后,要积极采取补救措施,以减少或消除由于差错、事故造成的不良后果。登记制度:
(1)各科室建立专用登记本,及时登记护理差错缺陷等,并妥善保管。(2)登记工作由本人或护士长进行。
(3)登记内容:造成护理过失的原因、时间、经过、当事人姓名及其认识、定性、处理情况等。
(4)每月对登记本的内容进行分析、归类,找出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改进措施。报告制度:
(1)逐级上报:当事人立即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向护理部报告,一般差错24小时内上报,严重差错事故立即上报。
(2)疑似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引起不良后果的医疗事故争议,医患双方当场对实物进行封存,妥善保存。
(3)事故差错责任人应及时记录发生事故差错的经过、原因、后果,并在三天内提交到护理部。
(4)医务处和护理部在听取医患详细介绍、查清事情经过的基础上,上报并提请医院科学技术委员会进行讨论鉴定。
(5)一般护理过失由科室护士长统计登记,于每月上报护理部。
(6)对隐匿护理过失不上报的科室和个人,护理部根据医院有关规定处理。
3、发生严重差错事故的各种记录、检验报告及造成事故的药品、器械等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销毁,以备鉴定。
4、差错、事故发生后,按其性质与情节,分别组织本科室护理人员进行讨论,以提高认识,吸取教训,改进工作,并确定事故性质,提出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
5、发生差错、事故的单位或个人,如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事后经领导或他人发现,须按情节轻重给予处理。
6、护理部每月进行差错分析,年终进行差错评价,制定持续改进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