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产业地产人才培训市场广阔
农交天下--产业地产人才培训市场广阔
近年来,产业地产项目发展迅速,人才需求大增。面对房地产发展进入转型期,越来越多的传统房地产开发商转型投资产业地产项目,竞争日趋激烈。产业地产虽同属 房产业,但与传统的房地产开发大相径庭,很多房地产巨头仍就无法很好的规划、经营好产业地产。高素质、高专业度的产业地产人才缺口非常大,稍有经验的产业 地产人士都非常抢手。如何构建一支过硬的团队?如何合理的规划开发产业地产?如何解决招商问题?成为了众多产业地产开发商急需解决的问题。
产业地产对开发者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要求开发商必须有高度的前瞻性、全面的市场信息、明确的开发目的、合理的规划方案、有效的招商模式和完善的服务配套。因此也需要综合素质高的专业人才和团队来做好各方面工作,而这也正是目前产业地产发展受到制约的因素之一。
面 对产业地产高速增长遭遇的人才缺口困境,拓维机构认为专业的产业地产培训市场前景广阔。专业的有针对性的系统培训是破解产业地产人才匮乏的有效措施,也是 规范产业地产行业发展的良药。不仅解了开发商的燃眉之急,也提升了产业地产项目的质量,一举几得。产业地产发展正进入黄金时期,加强园区工作人员的专业培 训刻不容缓,有经验的专业产业地产行业机构,应该抓住这个机遇,发展培训,授之以“渔”,共同发展!
第二篇:中国IT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中国IT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访日本JBCC株式会社代表取缔役社长石黑和义
作为亚洲最大的系统集成公司、日本国内规模最大、影响最强的系统集成公司之一的日本上市公司JBCC株式会社,2001年市场销售收入达7亿美元,几乎垄断了整个亚洲的IT业市场。日前,日本JBCC株式会社代表取缔役社长石黑和义先生来大连考察,本报记者就中日软件业发展前景等问题对他进行了专访。
石黑和义社长是日本关西经济同友会IT战略推进委员会的资深委员长,对国际IT界的潮流和动向十分了解。他对记者说,中国软件产业出口前景十分广阔,目前东南亚几个国家都在竞相发展IT产业,如印度的班加罗尔、马来西亚的吉隆坡、新加坡等都在搞IT产业区。经过亚洲各国IT业市场考察比较后,这些国家的IT产业发展后劲远不如中国,中国IT产业市场空间非常之大,前景非常乐观。最近日本已出现一种把IT产业转向中国大陆发展的潮流。
石黑和义社长建议,中国IT产业目前应当把工作重点放在培养自己的项目管理经理人才上,提高这些人的项目管理能力;他认为,培养这些高级人才远比培养程序员、系统工程师更加紧迫和重要。
石黑和义社长透露,目前日本经济市场不景气,一些企业在IT方面的投资也在慢慢地减少,一些企业的IT硬件设备的投资也在减少,但软件服务及应用方面的投入却在增加;由于企业应用方面软件需求增加,我们在这方面的投入也在增加,这方面的市场空间也很大。
石黑和义社长提醒中国软件界同行应该注意,那种单纯以压缩成本、减少人力为主要内容的IT产业竞争已经结束了;以往花上三五年时间,搞降低成本、减少人力的系统开发这样的事已经没有了;但那些能够提高产品附加值的系统,目前仍有增长的势头;IT产业的国际市场动向也是应用软件开发占主流,系统软件出口呈减少趋势。
石黑和义社长认为,应该鼓励中国软件企业走出去,采取多种方式参与国际竞争。石黑和义社长说,他和中国大连海辉科技股分公司4年前就进行了合作,这种合作非常成功:大连海辉科技股份公司从办合资企业到自己创办海外独资企业,乃至成为中国IT产业的排头兵;中日双方在合作中摸索出了很多有益的经验。他认为中国软件企业在国外开发市场,最重要的问题是保证开发产品的质量和软件开发技术,要有一大批懂得IT产业专业用语,能够适应客户要求的专业人才。中国内地的软件产品开发成本低是个优势,但中日软件产品成本相差已不是很大,如何掌握最高的软件开发技术,这才是最重要的优势。他透露,他们正通过必要的方式和程序,参与对中国IT企业的国际融资。(德夫、周太友)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第三篇: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科技日报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并且将在3—5年内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能源消费国。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尽管中国的人均排放水平仍只有美国的1/
4、日本的1/2,中国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国际压力。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将是中国解决能源环境问题、履行对国际社会承诺的重要突破之一。
目前,煤电之争、太阳能、风能的发展都涉及到价格或补贴问题,一旦理顺资源价格体系,将会促进能源特别是新能源持续健康发展。国家能源委员会将牵头制定国家能源战略规划。国家能源战略规划将指导能源中长期开发建设,覆盖时间预计超过20年。国家能源战略规划将重点调整能源结构多元发展,发展新能源、核能及生物质能源、水能、风能等。
“十二五”期间,中国把新能源产业列入了国家重点支持的七大领域之一,不但国家政策支持,各地方也制定了很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发展新能源产业。2011年3月16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新一代核能、太阳能热利用和光伏光热发电、风电技术装备、智能电网、生物质能。”据2011年3月权威部门消息,备受关注的新能源规划将最终定名为《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国家能源局、工业与信息化部等多个部委参与了这一规划的起草,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目前该规划已通过国家发改委的审批,上报国务院。
业内人士认为,预计新能源发展规划出台后,未来十年我国新能源投资将达5万亿元。这一规划重点支持的领域集中在风能、太阳能、核能、生物质能、水能、煤炭的清洁化利用、智能电网等七大方面。在具体实施路径、发展规模以及重大政策举措等方面,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和传统能源的升级变革进行了部署。根据规划,预计到2020年,中国新能源发电装机2.9亿千瓦,约占总装机的17%。其中,核电装机将达到7000万千瓦,风电装机接近1.5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将达到2000万千瓦,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将达到3000万千瓦。据规划预计,新兴能源产业规划实施以后,到2020年将大大减缓对煤炭需求的过度依赖,能使当年的二氧化硫排放减少约780万吨,当年的二氧化碳排放减少约12亿吨。规划期累计直接增加投资5万亿元,每年增加产值1.5万亿元,增加社会就业岗位1500万个。可以预见,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前景将十分广阔。
(路文)
第四篇:中国老龄产业市场前景广阔
中国老龄产业市场前景广阔 发展还需政策扶持
2012-4-12 8:02:00来源:新华网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不断增加,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将同时到来。业内人士呼吁,老龄产业市场前景广阔,但快速发展还需政策扶持。
国务院印发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我国的老龄化社会具有来势猛、增速快、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老龄产业缺乏系统领导等特点。”中国老年学学会老龄产业专业委员会主任赵正丹说。
尽管我国老龄产业现状发展面临困难和问题,但依然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赵正丹介绍,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不同年龄、层次的老年人在衣、食、住、用、行、医、娱、学、为等方面对消费产品和服务质量将有不同的要求。这本身就构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结构多元、丰富多彩的老年消费市场。就拿最基本的老年用品市场来说,传统的假牙、助听器、便携式电子体温计、电子血压计、座便器、简易轮椅、按摩器等用品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老年市场的需要,老年纸尿裤、体脂肪计、步数计、检尿计、旅行用轮椅等人性化的用品正越来越受老年人的欢迎。
以老年纸尿裤为例,美国成人失禁护理品牌得伴进入中国市场前曾做过市场调研,发现大多数中国成年人对纸尿裤非常陌生。得伴品牌成人及女性护理产品市场总监白舸介绍,当时很多认识超前的消费者也不知道如何选购好的纸尿裤,由此引发了不少后续问题,大大影响了生活质量。曾经有朋友为买到品质好又满足自己需要的纸尿裤,专门托人定期从日本邮寄,平均下来每月要支付近3000元的费用。
“这几年,中国百姓的消费水平和品位越来越高,单独追求上乘的质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得伴根据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推出了多种选择,比如便于活动的内裤型纸尿裤、便于拆换的搭扣型纸尿裤,还为卧床的消费者创造出弹性腰贴,即使在睡卧的情况,也能有效防后漏,同时还有尿湿显示。”白舸说。
据介绍,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年人及其家庭对社会化、专业化需求的增加是一种必然趋势。例如照料服务业,由于家庭规模日益小型化,家庭照料的人员也减少,人口老龄化对家庭照料业提出大量需求,有技术专长的家政人员将大受欢迎。同时,为独居老人和空巢老人提供的紧急呼叫系统、社区老人综合服务网将有广阔发展空间。
赵正丹还介绍,跟老年人精神、文化、现代化高科技相关的事业也将有较大发展空间。
虽然国内以老年人为主要客户群的专业产品细分市场还没有真正被开发,高品质、人性化设计的老年护理用品在市场上难觅踪影,“因为缺乏政策支持、已有的政策不统一而缺乏协调性、办企手续复杂等因素,进入老龄产业的一些企业生存并不顺利,很多投资创业者都还在观望中。”赵正丹感慨地说。(记者 王薇)
第五篇:中国智能养老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市场定位十分关键
中国智能养老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市场定位十分关键
赵亚洲
2012年,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94亿人,占总人口的14.3%,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27亿人,占总人口的9.4%。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是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新标准是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由此看出,我国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目前,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是我国三种基本的养老模式。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产品更加丰富,市场机制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
而无论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来看,我国养老产业化水平还都较低,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和服务专业化程度都很低,落后的养老产业与社会老龄化日趋严重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面对养老产业水平低下,养老产品匮乏,养老设备陈旧,高端养老人才短缺等局面,如何让产业化水平跟上社会老龄化的步伐,养老智能化是重要举措,在养老服务、康复医疗、宜居环境、生活护理、健康养生、人才培养上都要融入智能要素。如:独居老人的任何一个举动都能被佩戴式设备记录下其生理特征并传送至后台。一旦老人出现异常,智能平台就会自动报警,工作人员将立即联系老人亲属或社区志愿者进行探查处理,既提升了反应速度,又减少了劳动力成本。
智能化不是简单用高科技和信息化手段来武装养老产业,更多要深挖未来养老产业需求特点和重点。面对不同养老群体的差异化需求,找到合适的市场切入点,进行合理定位十分关键。能切实满足养老产业最紧迫需求同时成本又能被接受是重要考虑要素。因此,必须对市场进行充分调研基础上结合自身优势进行科学定位才能获得成功。否则要么进入领域不对,要么进入时机不对,要么进入方式不对,都可能带来不利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