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器伤防护专题

时间:2019-05-15 03:01: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锐器伤防护专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锐器伤防护专题》。

第一篇:锐器伤防护专题

护士锐器伤的根本原因分析

摘要:【目地】寻找护士锐器伤的原因并进行整改,减少锐器伤的发生,保障护士职业安全。【方法】对我院在2年半内发生的25例护士锐器伤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发生经过进行整理,采用根本原因法进行分析。【结果】25例护士锐器伤发生几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治疗操作60%,处理锐器32%,病人因素8%;对护士操作过程进一步分析显示,护士违反操作规程、治疗时间不足分别占 56% 和 44% ;治疗车摆放位置不合理,使用过的锐器未即时放置于一次性锐器盒内,治疗、护理后二次处理锐器分别占37.5% 和37.5%。【结论】应加强护士职业安全教育,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配备足够的护士,并根据各时段工作量实行排班,保证护士治疗操作时间充足;提供防护设备,开展安全防护教育;使用具有安全防护的一次性医疗器具,启用“针头自动回缩自毁式安全注射器”;对治疗车进行改造,锐器盒摆放位置应便于护士操作;锐器盒一次性使用。关键词:护士;锐器伤;根本原因分析法;职业防护

研究显示,被污染的针头刺伤是医院内传染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的重要途径【1】。是导致护理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最主要的职业因素,导致锐器伤的主要器具有头皮针、输液器针头、手术缝针、手术刀片、安瓶等,其中被污染的针头刺伤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概率为0.3%,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率为6%~30%,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率为1.8%。如何减少护士针刺伤,做好职业防护是护理管理者共同关注的问题。现采用回顾性分析及根本原因分析法对我院2011年—2013年上半年发生并上报的25例护士锐器伤事件进行分析,找出根本原因并进行整改,以降低护士锐器伤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2013年上半年我院发生并上报的护士锐器伤25例,被各种针头刺伤 22 例,其中头皮针8例,注射针头6例,缝合针3例,采血针3例,留置针2 例。按其发生的不同阶段及锐器伤的类别进行资料整理。1.2 方法

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对护士针刺伤原因进行分析。列出可能导致针刺伤的因素,确定根本原因:护士操作时违反工作流程、护士人力不足是发生锐器伤的主要原因。采用一般描述性统计、百分比构成。2

结果

2.1 护士针刺伤发生阶段

25例护士针刺伤发生阶段:治疗操作15例(60%),处理锐器8例(32%),病人因素2例(8%)。

2.2 护士操作时锐器伤原因

违反操作规程8例(53.3%),操作时间不足5例(33.3%),其他2例(13.3%)。

2.3 处理锐器时刺伤原因

锐器和摆放不合理3 例(37.5%),二次处理锐器3例(37.5%),装载过满2例(25%)。3 讨论

3.1 护士针刺伤现状

据调查,护士曾发生过针刺伤的比例占88.97%【2】。针刺伤的主要环节有拔针、抽血、回套针帽、分离针头、操作时旁人干扰、病人躁动加药、整理用物等。本资料显示,护士操作时发生锐器伤的比例最高占60%,在处理锐器时被刺伤占32%。3.2根本原因分析

3.2.1 操作环节

对护士操作各环节可能产生针刺伤的因素进行分析,护士违反操作规程、操作时间不足时发生锐器伤的主要原因。如双手回套针帽、拔出的针 2 头挂在输液架上或插入瓶塞中、将针头放于治疗盘内进行二次处理;手拿锐器做其他工作;手术过程中接锐器方法错误;操作时其他病人有需求。

3.2.2锐器处理

对处理锐器各工作环节及因素进行验证分析,锐器盒摆放位置不合理、锐器的二次处理。如治疗车锐器盒摆放位置不合理,放于治疗车下层,空间高度不够,投放锐器时于锐器距离过近被刺伤;使用后的锐器未即时放置于一次性锐器盒,治疗完后再将锐器二次处理时被刺伤。其他原因为装载过满,被锐器箱内锐器刺伤。3.2.3

医院管理因素

3.2.3.1 防护设备提供不足,因考虑医疗成本而限制手套的使用。有研究表明,如果被一个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可能接触到的血液量减少50%以上。3.2.3.2

未能开展相关的安全防护教育,对新护士没有做相关培训。3.2.3.3

未引进具有安全防护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废弃物处理要求不规范。3.3整改措施

3.3.1强化安全教育

护理的目标是病人安全及自身安全。有调查显示,医护人员对职业暴露认识不足,防范意识差【3】应进行岗前培训及在职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及多种形式的强化教育,教育内容包括,护士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带双层手套;在进行侵袭性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光线,器械传递时要娴熟规范,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手术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刮伤;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以防刺伤,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血器等医疗锐器等。使护理人员认识到医疗锐器伤的危害 3 性,树立防护意识,自觉采取防护措施,把每一个针头都视为HIV病毒感染的针头来对待。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推治疗车做治疗,一方面物品准备齐全,方便使用,另一方面治疗车上备有锐器盒,使用后的锐器可即时处理,避免了医疗垃圾的二次分类,减少受伤的机会。临床工作中,护士图轻巧方便,除了集中输液治疗的时间,其余时段多数端着治疗盘做治疗。治疗盘空间有限,备物不充分,也无法存放安全型锐器盒,且不符合操作规范,易造成无菌物品与使用后污染物品的混放。

3.3.2 规范行为操作

据调查,医院感染中有30%~50%与不恰当护理操作及护理管理有关【4】如注射后拆卸针头手法不正确;使用过的针头未即时处理,放于弯盘中,进行二次分类处理;双手回套针帽。因此,应建立各项操作流程,进行技术操作规范培训,如严格执行医疗护理操作常规和消毒隔离制度。执行全面性防护措施,规范操作行为,培养良好的操作素质;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禁止直接用手分离污染过的针头和注射器,禁止直接传递锐器物,可以使用小托盘,避免手与手直接接触,禁止手持裸露的锐器物指向他人,使用后医疗垃圾即时分类处理等。改造治疗车,按垃圾分类要求配备生活垃圾、医疗垃圾和锐器盒,锐器盒摆放在便于投放的位置,便于护士操作;按规范要求,锐器盒一次性使用,不得重复使用;锐器盒装载达3/4满应更换。

3.3.3人力配备 国家发改委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医疗输液104亿瓶,以13亿人口计算,相当于“1年人均输液8瓶”。由于工作量大,为完成岗位工作,临床护士普遍存在“赶”工作、治疗操作时间不足的现象。一方面,医院管理者应按国家规定,配备足够的护士;另一方面,病区护士长根据病区具体工作特点,4 根据工作量均衡安排人力,弹性排班,在忙的时间段安排足够人力,确保护士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每项操作,减少因时间不足,“赶”工作而造成伤害。3.3.4 使用安全医疗器具,建议启用“针头自动回缩自毁式安全注射器”,在25例锐器伤中,被各种针头刺伤者 22 例,其中头皮针8 例、注射器针头6例,缝合针3例,采血针2例,留置针芯2例。现行使用的输液针头、注射器留置针等装置的不安全性是导致护士针刺伤的主要原因。应启用“针头自动回缩自毁式安全注射器”,即注射后针尖可自动回缩到芯杆,保护医护人员,减少针刺伤的发生。参考文献:

【1】王洪娈,王克荣。临床护士针刺伤的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志,2008,18(12):1711-1711 【2】米光丽,唐彦,柳萍.379名护士护士针刺伤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8):1136-1137.【3】任珍.经血传播疾病的职业防护【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8):765.【4】王美容,朱秀兰,东方萍等.医疗机构护士锐器损伤现状调查与防护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9):1124-1125.

第二篇:护士锐器伤防护

护士锐器伤防护与应急处理

(-)锐器伤

发生针刺伤的高危操作:套回针套、摆弄针头、分开针头与注射器,没有及时或者就近丢弃针具、毁型。锐器伤的预防 1.小心处理利器,避免损伤。

2.注射器使用后切勿复帽,或可用单手持针筒挑盖套上。

3.所有使用过的性射器、输液器的针头及头皮针不作分离,直接放入坚固的利器收集箱,满至2/3便更换。利器收集箱须放进黄色胶袋,并贴上特殊标记作医疗废物处理。

4设计更安全的工作工具及方法。如静脉采血时使用真空试管并使用防护用具。

(二)锐器伤应急处理

操作时不慎被患者血液、血制品、体液、组织液污染的利器损伤时,则应:

1.立即用流动水冲洗伤口10分钟,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流动水和肥皂液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2.伤口冲洗后,使用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3.血液、体液或医疗废物污染液溅入眼内,马上反复使用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之后立即到专科进一步处理。

4.在30分钟内向本科室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在2小时内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和护理部,暴露源为HIV阳性或疑似患者,应当在暴露发生后1小时内上报。

5.受伤医务人员抽血查乙肝两对半,无表面抗体者,24小时内注射乙肝疫苗。半年后复查乙肝两对半。

第三篇:医务人员锐器伤防护标准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锐器伤防护标准操作规程

一、概念

1.锐器:指能刺破皮肤的物品。包括注射针、穿刺针和缝合针等针具,各类以用或检测用锐器、载玻片、破损玻璃试管、安瓿、固定义齿并暴露在外的金属丝及实验室检测器材等。

2.锐器伤:有锐器造成的皮肤损伤。

二、优先等级原则

锐器伤防护应遵循优先等级原则,首先是消除风险,其次是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和行为控制,最后是个人防护和接触后预防措施。

(一)消除风险

锐器伤防护的最有效措施是尽量完全消除工作场所的危害,如尽量少用锐器或针具,取消所有不必要的注射,以及采用无针系统进行静脉注射。

(二)工程控制、管理措施和行为控制

通过过程控制措施或转移工作场所的危害,如使用锐器处置容器(也称为安全盒)或者立即收回、插管或钝化使用后的针具(也称为安全针具装置或有防伤害装置的锐器)。

(三)管理措施

制定政策限制接触危害,如采取标准预防策略,包括组建劳动者卫生安全委员会和针刺预防伤害委员会,制定职业接触风险控制计划,移走所有的不安全装置,持续培训安全装置的使用方法。

(四)行为控制

制定政策限制接触危害,如消除针具的重复使用,将锐器盒放在视线水平且在手臂所能及的范围,在锐器盒满之前将其清空,在开始一项医疗程序之前,简练权处理和处置的设施方法。

三、具体措施

1.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实验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2.采用新技术,如使用有安全装置的锐器。

3.消除不必要的锐器和针具,如使用适宜的电灼器、钝化针具和U形具等。

4.使用带有回缩处理装置或带有刀片废弃一体化装置的手术刀,以避免装、卸刀片时被手术刀伤害。

5.手术中传递锐器应使用传递容器,以免损伤医务人员。6.锐器使用完后应直接放入方穿刺、防渗漏、有警示标识或安全标色和中文警示说明的锐器盒中,以便进行适当处理。

7.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禁止弯曲被污染的针具,禁止用手分离使用过的针具和针管,禁止用手直接接触污染的针头、刀片等锐器,禁止双手回套针帽,如需要帽只能单手盖帽或借用专用套帽装置。

8.禁止用手直接拿去被污染的破损玻璃物品,应是用刷子、垃圾铲和夹子器等锐械处理。9.处理污染时,严禁用手直接抓取污物,尤其是不能将手伸入到垃圾容器中向下压及污物,以免被锐器刺伤。

第四篇:医务人员锐器伤防护标准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锐器伤防护标准操作规程

一、概念

1、锐器:指能刺破皮肤的物品。包括注射针、穿刺针和缝合针等针具,各类医用或检测用锐器、载破片、破损玻璃试管、安瓿、固定义齿并暴露在外的金属丝及实验室检测器材等。

2、锐器伤:由锐器造成的皮肤损伤。

二、优先等级原则

锐器伤防护应遵循优先等级原则,首先是消除风险,其次是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和行为控制,最后是个人防护和接触后预防措施。

(一)消除风险

锐器伤防护的最有效措施是尽量完全消除工作场所的危害,如尽量少用锐器或针具,取消所有不必要的注射,以及采用无针系统进行静脉注射。

(二)工程控制、管理措施和行为控制

通过工程控制措施控制或转移工作场所的危害,如使用锐器处置容器(也称为安全盒)或者立即回收、插套或钝化使用后的针具(也称为安全针具装置或有防伤害装置的锐器)。

(三)管理措施 制定政策限制接触危害,如采取标准预防策略,包括组建劳动者卫生安全委员会和针刺伤害预防委员会,制定职业接触风险控制计划,移走所有的不安全装置,持续培训安全装置的使用方法。

(四)行为控制

通过改变行为减少对血源性病原体的职业接触,如消除针具的重复使用,将锐器盒放在视线水平且在手臂所能及的范围内,在锐器盒装满之前将其清空,在开始一项医疗程序之前,建立安全处理和处置锐器的设施方法。

三、具体措施

1、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实验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2、采用新技术,如使用有安全保护装置的锐器。

3、消除不必要的锐器和针具,如使用适宜的电灼器、钝化针具和U形针具等。

4、使用带有刀片回缩处理装置的或带有刀片废弃一体化装置的手术刀,以避免装、卸刀片时被手术刀伤害。

5、手术中传递锐器应使用传递容器,以免损伤医务人员。

6、锐器用完后应直接放入防穿刺、防渗漏、有警示标识或安全标色和中文警示说明的锐器盒中,以便进行适当处理。

7、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禁止弯曲被污染的针具,禁止用手分离使用过的针具和针管,禁止用手直接接触污染的针头、刀片等锐器,禁止双手回套针帽,如需盖帽只能单手盖帽或借用专用套帽装置。

8、禁止用手直接拿取被污染的破损玻璃物品,应使用刷子、垃圾铲和夹子等器械处理。

9、处理污物时,严禁用手直接抓取污物,尤其是不能将手伸入到垃圾容器中向下压挤废物,以免被锐器刺伤。

第五篇:术中锐器伤防护标准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锐器伤防护标准操作规程

一、发生锐器伤的主要原因 1.传递锐器时扎伤。2.缝合伤口时扎伤。

3.助手违规配合造成助手刺伤。

4.微创穿刺时不正规操作造成本人刺伤。5.器械护士安装、拆卸刀片时被划伤。6.麻醉医师在为注射器覆帽时被刺伤。

二、预防措施

(一)较小锐器的传递

1.传递手术刀、剪、缝针及骨凿等锐器时,应将锐器放在无菌弯盘中,由近术者器械护士托住弯盘,尖端朝向自己,柄端递予术者。2.术者用后应将锐器放在弯盘中,托住弯盘,尖端朝向自己,柄端递予护士。

(二)较大锐器的传递

1.传递电钻等较大锐器时,应上好钻头或探针,尖端朝向自己,柄端递予术者。

2.术者用后也应将尖端朝向自己,柄端递予护士。

(三)缝合伤口时应使用组织镊和钳

1.术者应一手持持针器,一手持镊夹起组织,不用徒手操作。2.助手在协助中应使用止血钳夹住缝针或组织,使用拉钩扩大术野。3.缝合结束后,术者应用持针器夹住缝针递予护士,不可将持针器与针分别递予护士。

(四)暴露切口时助手应使用辅助器械

充分暴露切口时助手应使用牵开器等辅助器械,以免锐器穿越组织后刺伤。

(五)微创穿刺时应使用止血钳

放置伤口引流时,应使用止血钳撑开组织,以免锋利器械穿入时刺伤。

(六)安装、拆卸手术刀片应使用血管钳

安装和拆卸手术刀片时,应使用血管钳协助,不应徒手操作,以免刀片划伤。

(七)注射器覆帽时应借用止血钳

注射器若需覆帽,应一手持注射器,一手持血管钳夹针头保护套而覆帽,或单手覆帽。

下载锐器伤防护专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锐器伤防护专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肛肠科医护人员锐器伤的防护对策

    肛肠科医护人员锐器伤的防护对策近年来国内外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及防护日益受到广泛关注[1]。我院肛肠科设有手术室、换药室、肠镜室,在手术、拆线、清洗器械、内镜下止血用......

    锐器伤现状研究及防护对策

    某综合医院护士发生锐器伤的现状及防护对策研究 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张乾1 田怀军* 400038 [摘要]目的:通过对某综合医院护理人员开展现状调查,总结出发生锐器伤的原因并探讨其......

    医务人员锐器伤防护与应急处理

    医务人员锐器伤防护与应急处理 1、 锐器伤的预防:发生锐器伤的高危操作:将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套回针头套、摆弄针头、分开针头与注射器、没有及时或者就近丢弃针具,对使......

    锐器伤、职业暴露防护标准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锐器伤防护标准操作规程 一、概念 1、 锐器:指能刺破皮肤的物品。包括注射针、穿刺针和缝合线等针具,各类医用或检 测用锐器、载玻片、破损玻璃试管、安?、固定义齿并......

    护士锐器伤的危险及防护

    护士锐器伤的危险及防护 乐山市红十字会医院石蕾 一、锐器伤的定义 凡是由于针、刀、剪、玻璃等锐器造成的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害者出血的意外伤害。 二、锐器伤的相关数......

    临床护理人员锐器伤的防护措施

    临床护理人员锐器伤的防护措施 1、医院重视职业防护:首先医院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职业感染的危害性,加强对临床护理人员职业防护重视程度。合理配置人力,创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医务人员锐器伤防护标准操作规程[5篇模版]

    医务人员锐器伤防护标准操作规程 一、概念 1、锐器:指能刺破皮肤的物品。包括注射针、穿刺针和缝合线等针具,各类医用或检测用锐器、载玻片、破损玻璃试管、安培、固定义齿并......

    锐器处理防护措施

    锐器处理防护措施 一.加强对临床护理人员教育,对医疗锐器刺伤的认识及重视,掌握预防医疗锐器刺伤的措施。 二.正确处理医疗锐器,避免发生锐器伤 (1)及时将用过的针头与注射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