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生锐器伤的原因
发生锐器伤的原因:(1)观念认识不足:出工作粗心、技术不熟练、操作不规范外,对锐器伤的认识不足也是发生锐器伤的重要原因。(2)与护士工作行为有关:不按规定将用过的静脉留置针的针心做毁形处理就直接扔进污物袋里,一次性注射器针头用过后不重新套上针帽随手丢弃,抽好血不把针头取下再将血注入试管,操作台物品摆放混乱、操作急躁等。锐器伤对护士的影响 锐器伤是导致护理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最危险的途径,最常见的传播性疾病有:乙肝、丙肝、艾滋病等,因此使受伤者心理负担加重,担心感染上某种传染性疾病,这种心理上的影响可能比锐器伤本身更严重而持久。
防范措施:(1)纠正导致护士锐器伤的危险行为,加强对护理人员的预防锐器伤的特殊教育,是护理人员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增强护理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2)护士在工作中发生锐器伤后,应立即做好局部的处理,再根据情况接种相应疫苗进行预防。(3)定期为护理人员进行体检,并接种相应的疫苗。
第二篇:发生医疗锐器伤的应急处理
心导管室消毒隔离技术知识考核 发生医疗锐器伤的应急处理
一、护理人员如不慎被HBV、HCV、HIV等传染性疾病污染的尖锐物体划伤刺破时,按照以下步骤立即进行处理:
(一)立即由()心端向()心端挤压伤口,切忌只挤压伤口局部,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二)立即用()清洗。
(三)污染眼部等粘膜时,应用大量()反复冲洗粘膜。
(四)用()或()对伤口局部进行消毒,必要时去外科进行伤口处理。
二、发生锐器伤后,上报(),填写锐器伤登记表。
三、当暴露源为(、)或HIV时,参考以下建议进行访视:
(一)HBV暴露后,于暴露后即刻、2周、8周、12周、24周检测ALT、乙肝两对半。
(二)HCV暴露后, 于暴露后即刻、2周、8周、12周、24周检测HCV抗体,HCV阳性者需检测HCV-RNA证实。
(三)HIV暴露后, 于暴露后即刻、2周、8周、12周、24周检测HIV抗体,如HIV、HCV混合暴露者,延长访视至暴露后12个月。
四、以上暴露也可根据感染科专家建议,制定个体访视计划和暴露后免疫防护方案。
心导管室消毒隔离技术知识考核 发生医疗锐器伤的应急处理
一、护理人员如不慎被HBV、HCV、HIV等传染性疾病污染的尖锐物体划伤刺破时,按照以下步骤立即进行处理:
(一)立即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伤口,切忌只挤压伤口局部,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二)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水清洗。
(三)污染眼部等粘膜时,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粘膜。
(四)用0.5%碘伏或75%酒精对伤口局部进行消毒,必要时去外科进行伤口处理。
二、发生锐器伤后,上报院感办,填写锐器伤登记表。
三、当暴露源为HBV、HCV或HIV时,参考以下建议进行访视:
(一)HBV暴露后,于暴露后即刻、2周、8周、12周、24周检测ALT、乙肝两对半。
(二)HCV暴露后, 于暴露后即刻、2周、8周、12周、24周检测HCV抗体,HCV阳性者需检测HCV-RNA证实。
(三)HIV暴露后, 于暴露后即刻、2周、8周、12周、24周检测HIV抗体,如HIV、HCV混合暴露者,延长访视至暴露后12个月。
四、以上暴露也可根据感染科专家建议,制定个体访视计划和暴露后免疫防护方案。
第三篇:锐器伤防护专题
护士锐器伤的根本原因分析
摘要:【目地】寻找护士锐器伤的原因并进行整改,减少锐器伤的发生,保障护士职业安全。【方法】对我院在2年半内发生的25例护士锐器伤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发生经过进行整理,采用根本原因法进行分析。【结果】25例护士锐器伤发生几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治疗操作60%,处理锐器32%,病人因素8%;对护士操作过程进一步分析显示,护士违反操作规程、治疗时间不足分别占 56% 和 44% ;治疗车摆放位置不合理,使用过的锐器未即时放置于一次性锐器盒内,治疗、护理后二次处理锐器分别占37.5% 和37.5%。【结论】应加强护士职业安全教育,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配备足够的护士,并根据各时段工作量实行排班,保证护士治疗操作时间充足;提供防护设备,开展安全防护教育;使用具有安全防护的一次性医疗器具,启用“针头自动回缩自毁式安全注射器”;对治疗车进行改造,锐器盒摆放位置应便于护士操作;锐器盒一次性使用。关键词:护士;锐器伤;根本原因分析法;职业防护
研究显示,被污染的针头刺伤是医院内传染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的重要途径【1】。是导致护理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最主要的职业因素,导致锐器伤的主要器具有头皮针、输液器针头、手术缝针、手术刀片、安瓶等,其中被污染的针头刺伤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概率为0.3%,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率为6%~30%,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率为1.8%。如何减少护士针刺伤,做好职业防护是护理管理者共同关注的问题。现采用回顾性分析及根本原因分析法对我院2011年—2013年上半年发生并上报的25例护士锐器伤事件进行分析,找出根本原因并进行整改,以降低护士锐器伤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2013年上半年我院发生并上报的护士锐器伤25例,被各种针头刺伤 22 例,其中头皮针8例,注射针头6例,缝合针3例,采血针3例,留置针2 例。按其发生的不同阶段及锐器伤的类别进行资料整理。1.2 方法
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对护士针刺伤原因进行分析。列出可能导致针刺伤的因素,确定根本原因:护士操作时违反工作流程、护士人力不足是发生锐器伤的主要原因。采用一般描述性统计、百分比构成。2
结果
2.1 护士针刺伤发生阶段
25例护士针刺伤发生阶段:治疗操作15例(60%),处理锐器8例(32%),病人因素2例(8%)。
2.2 护士操作时锐器伤原因
违反操作规程8例(53.3%),操作时间不足5例(33.3%),其他2例(13.3%)。
2.3 处理锐器时刺伤原因
锐器和摆放不合理3 例(37.5%),二次处理锐器3例(37.5%),装载过满2例(25%)。3 讨论
3.1 护士针刺伤现状
据调查,护士曾发生过针刺伤的比例占88.97%【2】。针刺伤的主要环节有拔针、抽血、回套针帽、分离针头、操作时旁人干扰、病人躁动加药、整理用物等。本资料显示,护士操作时发生锐器伤的比例最高占60%,在处理锐器时被刺伤占32%。3.2根本原因分析
3.2.1 操作环节
对护士操作各环节可能产生针刺伤的因素进行分析,护士违反操作规程、操作时间不足时发生锐器伤的主要原因。如双手回套针帽、拔出的针 2 头挂在输液架上或插入瓶塞中、将针头放于治疗盘内进行二次处理;手拿锐器做其他工作;手术过程中接锐器方法错误;操作时其他病人有需求。
3.2.2锐器处理
对处理锐器各工作环节及因素进行验证分析,锐器盒摆放位置不合理、锐器的二次处理。如治疗车锐器盒摆放位置不合理,放于治疗车下层,空间高度不够,投放锐器时于锐器距离过近被刺伤;使用后的锐器未即时放置于一次性锐器盒,治疗完后再将锐器二次处理时被刺伤。其他原因为装载过满,被锐器箱内锐器刺伤。3.2.3
医院管理因素
3.2.3.1 防护设备提供不足,因考虑医疗成本而限制手套的使用。有研究表明,如果被一个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可能接触到的血液量减少50%以上。3.2.3.2
未能开展相关的安全防护教育,对新护士没有做相关培训。3.2.3.3
未引进具有安全防护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废弃物处理要求不规范。3.3整改措施
3.3.1强化安全教育
护理的目标是病人安全及自身安全。有调查显示,医护人员对职业暴露认识不足,防范意识差【3】应进行岗前培训及在职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及多种形式的强化教育,教育内容包括,护士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带双层手套;在进行侵袭性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光线,器械传递时要娴熟规范,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手术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刮伤;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以防刺伤,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血器等医疗锐器等。使护理人员认识到医疗锐器伤的危害 3 性,树立防护意识,自觉采取防护措施,把每一个针头都视为HIV病毒感染的针头来对待。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推治疗车做治疗,一方面物品准备齐全,方便使用,另一方面治疗车上备有锐器盒,使用后的锐器可即时处理,避免了医疗垃圾的二次分类,减少受伤的机会。临床工作中,护士图轻巧方便,除了集中输液治疗的时间,其余时段多数端着治疗盘做治疗。治疗盘空间有限,备物不充分,也无法存放安全型锐器盒,且不符合操作规范,易造成无菌物品与使用后污染物品的混放。
3.3.2 规范行为操作
据调查,医院感染中有30%~50%与不恰当护理操作及护理管理有关【4】如注射后拆卸针头手法不正确;使用过的针头未即时处理,放于弯盘中,进行二次分类处理;双手回套针帽。因此,应建立各项操作流程,进行技术操作规范培训,如严格执行医疗护理操作常规和消毒隔离制度。执行全面性防护措施,规范操作行为,培养良好的操作素质;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禁止直接用手分离污染过的针头和注射器,禁止直接传递锐器物,可以使用小托盘,避免手与手直接接触,禁止手持裸露的锐器物指向他人,使用后医疗垃圾即时分类处理等。改造治疗车,按垃圾分类要求配备生活垃圾、医疗垃圾和锐器盒,锐器盒摆放在便于投放的位置,便于护士操作;按规范要求,锐器盒一次性使用,不得重复使用;锐器盒装载达3/4满应更换。
3.3.3人力配备 国家发改委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医疗输液104亿瓶,以13亿人口计算,相当于“1年人均输液8瓶”。由于工作量大,为完成岗位工作,临床护士普遍存在“赶”工作、治疗操作时间不足的现象。一方面,医院管理者应按国家规定,配备足够的护士;另一方面,病区护士长根据病区具体工作特点,4 根据工作量均衡安排人力,弹性排班,在忙的时间段安排足够人力,确保护士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每项操作,减少因时间不足,“赶”工作而造成伤害。3.3.4 使用安全医疗器具,建议启用“针头自动回缩自毁式安全注射器”,在25例锐器伤中,被各种针头刺伤者 22 例,其中头皮针8 例、注射器针头6例,缝合针3例,采血针2例,留置针芯2例。现行使用的输液针头、注射器留置针等装置的不安全性是导致护士针刺伤的主要原因。应启用“针头自动回缩自毁式安全注射器”,即注射后针尖可自动回缩到芯杆,保护医护人员,减少针刺伤的发生。参考文献:
【1】王洪娈,王克荣。临床护士针刺伤的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志,2008,18(12):1711-1711 【2】米光丽,唐彦,柳萍.379名护士护士针刺伤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8):1136-1137.【3】任珍.经血传播疾病的职业防护【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8):765.【4】王美容,朱秀兰,东方萍等.医疗机构护士锐器损伤现状调查与防护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9):1124-1125.
第四篇:护士锐器伤防护
护士锐器伤防护与应急处理
(-)锐器伤
发生针刺伤的高危操作:套回针套、摆弄针头、分开针头与注射器,没有及时或者就近丢弃针具、毁型。锐器伤的预防 1.小心处理利器,避免损伤。
2.注射器使用后切勿复帽,或可用单手持针筒挑盖套上。
3.所有使用过的性射器、输液器的针头及头皮针不作分离,直接放入坚固的利器收集箱,满至2/3便更换。利器收集箱须放进黄色胶袋,并贴上特殊标记作医疗废物处理。
4设计更安全的工作工具及方法。如静脉采血时使用真空试管并使用防护用具。
(二)锐器伤应急处理
操作时不慎被患者血液、血制品、体液、组织液污染的利器损伤时,则应:
1.立即用流动水冲洗伤口10分钟,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流动水和肥皂液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2.伤口冲洗后,使用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3.血液、体液或医疗废物污染液溅入眼内,马上反复使用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之后立即到专科进一步处理。
4.在30分钟内向本科室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在2小时内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和护理部,暴露源为HIV阳性或疑似患者,应当在暴露发生后1小时内上报。
5.受伤医务人员抽血查乙肝两对半,无表面抗体者,24小时内注射乙肝疫苗。半年后复查乙肝两对半。
第五篇:手术室护理人员锐器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探讨
手术室护理人员锐器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探讨
姓名:陈婧 学号:DL108138027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住院部手术室
摘要:锐器伤是医务人员中常见的一种职业性损伤,对医务人员身体健康造成直接威胁,认清锐器伤发生的危险因素,防止锐器伤发生,降低其对医务人员的危害应引起医务人员尤其是管理层人员的高度重视。本文根据手术室锐器伤的原因和伤害程度,从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手术室操作的规范化和医疗器具的防护设施等方面分析和规范了一般和特殊情况的防护措施。
关键字:护理人员;锐器;伤害;对策
随着高端技术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一些手术部分或完全被智能化的机器所取代,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防护要求大大降低。但从职业性和危险性的角度分析,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个人保护是必须的,本文就锐器伤对护理人员的伤害、其发生原因及防范措施做如下综述。1 锐器伤及其对护理人员的伤害 1.1 锐器伤概述
“锐器伤是一种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皮肤深部的意外伤害,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是感染医源性病原体的重要途径。它对医务人员身体健康会造成直接威胁。[1]” 医疗活动中常见的锐器包括:手术刀片、注射针头、医用缝合针、安瓿碎片、玻璃、剪刀、克氏针等。由此可见,锐器伤是医院中一种与手术室护理密切相关的职业伤害。1.2 锐器伤的危害
锐器伤是导致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最主要的职业因素,其中护士是医院中锐器伤发生率最高的职业群体,约占受锐器伤人数的三分之一。“目前,已证实有20多种病原体可经锐器伤接触传播,其中最常见、危害最大的是HBV、HCV、HIV。锐器伤时,只需0.004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被HCV 污染的锐器刺伤而感染HCV 的比率为1.8%;被HIV 污染的锐器刺伤而感染HIV 的比
率为0.3%。[2]”由此可见,锐器伤对护理人员的危害不可忽视。2 护理人员锐器伤的原因
护理行业是一门特殊的职业,其独特的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决定了护士经常暴露于各种各样的危险中,如各类传染性疾病、各种消毒剂、抗肿瘤药物、放射线、机械性损伤及心理社会压力等。其中,锐器损伤最常见。医院内发生由针头、手术器具等造成的锐器伤是护理人员获得血源性疾病最常见的职业性伤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1 自我防护意识淡薄
有关资料显示,手术室护理人员对司空见惯的器具、物品缺乏安全防护意识。手术室护士因工作环境特殊,常年频繁接触锐器,其伤害是不可避免的。例如,一些护理人员在整理用完毕的锐器时被刺伤,往往与其习惯回套针帽等有关。另外,护士操作时粗心大意;没有采取保护措施,未形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对针刺伤认识不足或由于工作繁忙使他们发生针刺伤后不报告,甚至未及时处理。毛秀英[3]对1075名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其中有80.6%护士发生过针刺伤,抽静脉血及输液时戴手套率只有7.7%,刺伤发生后向上级汇报的只有10.2%。对此,毛秀英认为我国医护人员存在防护意识淡薄的问题。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评估结果表明,62%~88%的锐器伤害是可以预防的[4]。因此,手术室护士要树立防护锐器伤的信心,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落实各项有效防护措施,来减少手术室护士医疗锐器伤的发生,减少职业暴露,保证职业安全,保障手术室护士的健康。2.2 护理操作不规范
手术室护士锐器伤的另一原因是违反操作规程,比如:直接用手将锐器传来递去;医生将缝合针、手术刀等传回时,用手直接接取,而不用合适的容器接取;进行静脉穿刺和注射时不注意戴手套;将用过的锐器随意放置或无人管理;没有做到分类放置用后的锐器和其他垃圾,将使用过的锐器放进医疗垃圾袋内等。另外,锐器伤多发生在低年资的护理人群中,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技术操作不熟练、不规范会引发高锐器伤率。因此,有必要加强手术室护士,特别是年轻护士的基本功训练,使其做到用物摆放合理,传递锐器操作规范,熟练掌握使用锐器和处置锐器的安全操作方法。
2.3 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工作不到位
调查结果显示89%的护生在手术室实习期间发生了锐器伤,这与护生在校期间未接受正规的职业安全防护知识的学习,实习过程中也未接受系统的职业防护技能培训、指导有关。目前,我国护理教育体系中尚无有关护士职业安全防护课程,也无相关的教材,造成护生在校学习时未能充分认识到职业防护的重要性,毕业时缺乏职业防护意识,而医院对实习护生也缺乏此方面的教育。李秋品对某地区3所医院参与手术室工作的170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虽然有些医院已建立了职业安全管理制度,每年均要组织职业防护专题讲座,但仍有近半数的护士发生锐器伤,且伤后仅有不足50%的护士能正确处理伤口[7]”。这与职业防护措施落实不到位有关,也说明了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工作的开展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2.4 医疗用具中锐器种类多
锐器伤如此多见,锐器不可避免地成为罪魁祸首。由于手术室工作性质及其工作需要,在手术室经常会用到诸如刀片、剪、穿刺针、注射器等等比较锋利的器械。[8]因此,手术室护士接触锐器的机会较其他科室多,其锐器伤的发生率也较其他科室明显增高。其中,刀片、缝合针是造成手术室护士锐器伤的最常见原因,作为医院管理者应认识到锐器伤对护士损伤的严重性,采用先进的预防刀具、针刺伤的用具,使用带有保护设计的针头等,尽量减少锐器伤的发生。2.5 工作疲劳及心理压力过重
目前,多数医院手术室的工作现状是任务繁重,思想高度集中,精神过度紧张,工作不定时,经常要抢救处理一些危重病人,常加班加点,是细致的脑力与体力劳动的结合。因此,手术室护士经常超负荷工作、饮食无规律、长时间站立等,经常存在疲劳、压抑等情绪。有调查研究表明80%的手术室护士经常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担心工作不慎导致医疗纠纷,这些情绪的存在势必会导致手术室护士发生锐器伤害的几率增加。[9] 3 锐器伤的防范措施
3.1 加强护理人员职业安全教育,规范各项护理操作行为
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高职业防护意识是对医务工作者进行职业防护知识培训教育已被多数国家认为是减少职业暴露的主要措施。首先,在护理专业教育中 3
增设护士职业防护课程,实行实习、上岗前的培训,有利于护士从开始就具有良好的防护意识和行为习惯;其次,对在职护士,医院可采取理论培训、书面考试和职业技能演练等形式开展职业防护教育,弥补护士职业防护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欠缺,提高护士对锐器伤的认识、增强护士职业护防意识和能力。[10]此外,加强安全操作技能训练,规范操作行为是保证职业安全的重要环节 [11]”。锐器伤害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通过各种应对锐器伤害的积极、有效、可行的防护管理措施来减少手术室护士医疗锐器伤的发生,减少职业暴露,保证职业安全,保障手术室护士的健康。护理管理者应加强职业防护管理, 制定有利于护士的职业防护方面的管理条例,指导护士做好锐器伤的防护工作。[12] 3.2 改进医疗用具
医疗机构和相关科研机构,应从各方面关心手术室护理人员的锐器伤问题,并出台相应的政策来对这一群体的身心健康负责。锐器伤最常见的医疗用具便是注射器针头,医院管理者应认识到锐器伤对护士损伤的严重性,采用先进的预防针刺伤的用具,使用带有保护设计的针头,从而减少对护理人员的伤害。[13]当然,这只是医疗用具完善措施的一个方面,我们应该举一反三,针对医疗器械的种种特殊性及伤害性提出更具体、更区别对待的防范措施,从而使手术室护理人员的锐器伤率降到最低。
3.3 加强锐器伤后的处理和伤情登记制度
熟悉正确的处理锐器伤的步骤是每个进入手术室工作的护理人员都必须掌握的,发生锐器伤后应按正确的方法实施处理,并进行伤情登记。伤后48小时内报告相关部门,并填写报表,72小时内作HIV、HBV等基础检查。可疑暴露于HBV
[14]感染的血液,注射抗乙肝病毒高价抗体和乙肝疫苗。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比如,锐器伤后的登记制度、上报制度、反馈制度、处理原则、跟踪观察等;建立职工健康档案,预防接种,制定防范措施,并认真检查感染性疾病预防措施的贯彻情况。
3.4 注重心理疏导
加强心理训练,完善工作制度,改善客观工作环境及工作待遇,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正确对待工作压力,同事间真情相处,缓解心理压力。手术结束后尽快地从紧张的工作环境中解脱出来,合理安排休息,娱乐身心,使工作和生活节奏有张 4
有弛。心理学研究证明:不良的心理状态,如精神紧张、焦虑、烦躁等对最佳水平[15]的发挥影响很大。因此,加强自身修养,使自己重视加强心理素质的锻炼使自己保持精力旺盛,精神集中,心情愉快,处于最佳心理状态,对发挥最佳运转水平起到重要作用。为减轻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护理管理者可以合理利用人力资源,采取弹性排班,以尽量降低工作负荷,避免手术室护理人员疲劳工作,从而减轻心理压力。对于心理过度紧张者,医院可以定期组织一些集体活动或者进行相关的心理疏导培训,以改善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4 小结
锐器伤是医务人员中常见的一种职业性损伤,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直接威胁。虽然,医务人员在医疗工作中被锐器伤害是不可避免的,但降低锐器伤的发生率是完全可行的。因此,强化以人为本,加强医务人员普及性预防教育,增强护士对锐器损伤危险因素的认识及提高职业安全意识是非常必要的。医务人员可结合所在医院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以尽量减少锐器伤害,给我们医护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职业环境。
参考文献
[1] 沈莉、厉琼,等.护理人员发生锐器伤的相关因素及对策分析[J].护理管理.2009,09:80.[2] 胡斌莲,沈亚儿.护士锐器伤害的危险因素与防护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01:49.[3] 汪丽红,赵红利.手术室护理人员锐器伤的原因分析及防护措施[J].护理研究.2009,16(19):74-76.[4] 李秋品.锐器伤对医务人员的危害及防范措施[J].中医正骨.2005,17(3):59-60.[5] 潘淑琴,吴俊霞,王建斌,等.临床护士锐器伤调查与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 志.2005,05:240-241.[6] 江智霞,张咏梅,酒井顺子,等.医疗锐器容器放置位置对其易接性和易见性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5:690-692.[7] 陈兆杰,马成云.护士锐器伤相关因素及防护措施[J].中国误诊学杂2007.11.6277-6277.[8]李世英.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J].职业与健康,2007,23(11):905-906.[9]赖海燕,候海燕.手术室护士患胃炎、溃疡病的原因及护理[J].现代护理,2005,11(21):1 783-1784 [10]赵庆华,张光慧,曹松梅.护理人员血源性职暴露知识及防护行为的调查[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7, 16(5): 461.[11]刘雪琴,陈玉平.护理人力资源短缺现状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5,39(12): 928-929.[12]黄建英,蔡丽娜,黄建美,等.综合医院护士锐器伤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7,22(5):14-16.[13]谢红珍,聂军.护士锐器伤与职业紧张及心理卫生关系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5,19(18):11-13.[14]过湘钗.流程再造在手术室血源性传播疾病管理中的应用[J]天津护理,2007,15(3): 163.[15]刘莉,孙建萍,王文书.传染性手术中手术室护士的职业防护[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11):1419-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