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大剧院观后感
国家大剧院观后感
她,被誉为一颗璀璨的水上明珠;她,造型新颖前卫;她,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是现实与浪漫的结合;她就是国家大剧院。在这个透明的苍穹下,藏着怎样的秘密呢?我于昨天解开了心中的疑问,来到国家大剧院,和她有了一次亲密的接触。昨天,我听的是一场讲座,主题为“解读大师,欣赏经典”,主要内容是追寻管风琴的历史踪迹。在讲座的一开始,沈凡秀老师就在移动演奏台上演奏维多尔的《第五交响曲》,这是管风琴法国乐派的杰作。接下来是管风琴与大提琴演奏的《g小调奏鸣曲》,被称为“交响乐之王”的管风琴与低沉的大提琴声音配合得恰到好处,营造出了一种悲伤的,伤感的氛围。在演奏完两首曲子之后,沈老师为我们讲解了一些关于管风琴的知识。通过她耐心的讲解,我了解管风琴是9世纪起源于希腊和意大利的,主要在教堂演奏,象征着天主于你同在。接下来,沈凡秀老师和她的学生共同演奏了《拉弗利亚变奏曲》,反映出管风琴的巴洛克时期意大利乐派的风格。此外,沈老师还独奏了《G弦上的咏叹调》,这是一首非常甜美安静的音乐,能带给你无限的遐想。《升f小调前奏曲与赋格》和《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 是管风琴德国乐派的最高代表作品。最后,讲座在《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中画上了完美的句号。通过这次讲座,我对管风琴有了一些了解。尤其是这种边听边看演示的方式,让我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讲座结束后,我还参观了国家大剧院,虽然没有亲眼目睹到歌剧院和戏剧场里面的构造,但从外面就能感受到她的奢华,然而这种奢华不是浮于表面的,而是一种内在的美。希望以后还有这种机会让我在艺术殿堂中获得美的感受,提高自身修养。
第二篇:国家大剧院观后感
世 界 建 筑 欣 赏学院:材料学院班级:化工姓名:李晓峰学号:电话: 09-***20 1513912589
3国家大剧院观后感
她,被誉为一颗璀璨的水上明珠;她,造型新颖前卫;她,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是现实与浪漫的结合;她就是国家大剧院。在去年在北京打工期间,我非常幸运参观了国家大剧院,领略了它的风采。
乘北京地铁一号线,在天安门西站下车,就可以看到位于长安街南侧、人民大会堂旁边的国家大剧院。映入眼帘的国家大剧院在外貌上就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感!中国国家大剧院与鸟巢水,立方,央视新楼作为北京的一批新标志,出现在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大剧院主体建筑由外部围护钢结构壳体和内部2091个坐席的歌剧院(含站席2398)、1859个坐席的音乐厅(含站席2017)、957个坐席的戏剧院(含站席1040)、公共大厅及配套用房组成。外部围护钢结构壳体呈半椭球形,平面投影东西方向长轴长度为212.20米,南北方向短轴长度为143.64米,建筑物高度为46.285米,基础埋深的最深部分达到-32.5米。椭球形屋面主要采用钛金属板饰面,中部为渐开式玻璃幕墙。椭球壳体外 环绕人工湖,湖面面积达35500平方米,各种通道和入口都设在水面下。
国家大剧院高46.68米,比人民大会堂略低3.32米。但其实际高度要比人民大会堂高很多,因为国家大剧院60%的建筑在地下,其地下的高度有10层楼那么高。国家大剧院工程于2001年12月13日开工,于2007年9月建成,总投资额26.88亿人民币(大剧院最新公布的造价数字是31亿元人民币)。国家大剧院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主持设计,设计方为法国巴黎机场公司。她犹如一颗巨蛋屹立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国家大剧院建筑屋面呈半椭圆形,由具有柔和的色调和光泽的钛金属覆盖,前后两侧有两个类似三角形的玻璃幕墙切面,整个建筑漂浮于人造水面之上,行人需从一条80米长的水下通道进入演出大厅。大剧院造型新颖、前卫,构思独特,是传统与现代、浪漫与现实的结合。国家大剧院庞大的椭圆外形在长安街上显得像个“天外来客”,与周遭环境的冲突让它显得十分抢眼。这座“城市中的剧院、剧院中的城市”计划以一颗献给新世纪的超越想象的“湖中明珠”的奇异姿态出现。建筑的大气以及建筑师的独特思维构想令人折服!大剧院内有三个剧场,中间为歌剧院、东侧为
音乐厅、西侧为戏剧场,三个剧场既完全独立又可通过空中走廊相互连通。公共大厅的地板铺着20多种颜色不
一、花纹各异的名贵石材,公共大厅天花板由名贵木材拼贴成一片片“桅帆”,木质的红色深浅不一,明暗相间。来自法国的著名画家阿兰·博尼用超过20种不同的红色点染大剧院的各个部分。整个大剧院的墙面丝绸铺设面积达到4000平方米。
大剧院共有五个排练厅,位于三个剧场之间,可以共用也可以分别使用。一个大排练厅主要用于合成排练;两个中排练厅一个主要用于舞蹈排练,一个用于乐队排练;两个小排练厅主要用于分部排练。大剧院设有集中音像制作中心,有大录音棚一间、同期录音演播室一间,以及电视转播机房和音像后期制作室。大剧院设有一间大绘景间,设置布景吊挂和绘景设备,还设有布景、道具整修间和布景仓库,以及为集装箱运输用的升降平台2台。从设计之初到建成,我们可以从各种媒介上看到,人们对于它的态度除了惊艳就是疑问。首先,我想国家大剧院在建筑的本质上已经有所创新。大剧院的屋顶是个椭圆大穹体,其内部骨架由钢结构焊接而成,东西轴跨度212米、南北轴跨度144米,周长达6000多米,重达6750吨。而在建筑的过程中先支顶,再从四周搭建钢骨架,顶与四面围合好之后,撤出中间及四面支撑,达到到低沉降,大跨度空间的建筑标准。为打造世界一流的大剧院,它在实现自身的体量与空间感上做的非常不错。走在国家大剧院的内部,也时刻为它的细节所震撼。没有覆式钛板的地方,裸露出来的钢筋结实有力,既展示出建筑人一样的刚强性格,也呈现了它的原始骨骼,给人一种真实而有力的视觉冲击。入口处玻璃顶下的类似原子结构的建筑肌理与摇曳的水光交相呼应,刚柔并济。
在形式上,建筑的外形是一滴水,落在在开阔的水面上。但是证实由于这滴水,也让中国建筑界波澜四起。曾经这样的一座建筑差点死在摇篮里。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它位于中国的北京,位于北京的心脏,位于天安门,人民大会堂的旁边。在一直强调这座承载演出与展览功能的建筑要具有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到,建筑本身是一种创造。有人这样定义建筑“第一,建筑是为人们创造梦想的可能,让人在其中能够拥有梦想。第二,建筑能唤醒一个地区的历史感和地理的特征。”既然有这样个充满创意的设计出现,为什么就不能够容忍它安家于北京之心?换言之,对于国家大剧院的争议不在设计本身,而
在它的位置。人民大会堂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建筑的外观方正,如古代帝王的印章,把椭球形的国家大剧院放在它的一侧,我认为这样旨在对比中达到了协调的作用。由于一方一正,象征着天方地圆,与鸟巢水立方的组合有异曲同工之妙,建筑师大胆地对中国传统进行解析与重组,使两座建筑的美感都得到提升。而且在建筑的色彩上,国家大剧院放弃之前建筑的朴素色彩,让现代的金属色彩为北京带来的活力。并且设计师不想它用前卫的外壳让自己遗世独立,而是设计了一种“珠玉落玉盘”的美好意境,让水的灵动溶化建筑的坚硬。我想这些都是设计者理解使用者思想的一种完美诠释。使我们能够在这样一种浪漫的氛围下,既完成对于歌剧,戏曲等的欣赏,又完成对建筑这件艺术品的解读,读到舞台之外的对于理想,对于生活追求的弦外之音。
而在剧院内部,国家大剧院做到了“细微之处见真功”。走进剧院,马上就被这美轮美奂的布置所吸引,犹如走在水晶宫,阳光透过浅浅的水面倾斜下来,在太白青的石面上跃动,这样打开了参观者对于内部世界的遐想,当然这归功于设计者的法国式浪漫。在国家大剧院壳体结构上,安装有506盏“蘑菇灯”。与长安街上其他建筑物在夜晚灯火通明的景象不同,国家大剧院壳体上面的“蘑菇灯”散发的是点点光芒,如同夜空中闪烁的繁星。弧形屋顶笼罩在大理石的地面上,这些大理石,来自祖国各地,花花绿绿,有的像朵朵白色的小花,有的像天边的晚霞,好一片锦绣大地。壁上的钢梁上整齐的安装着无数的酒红色木板,置身其中,听觉上是非常舒服的,就像走进静谧的树林,少了的城市的喧嚣,多了一份淡定。禁不住赞叹设计者的匠心,在这有如仙境的地方,欣赏美妙的音乐,是多么的惬意!
大厅四周都是凹凸的立体木质墙面,就像“站立”起来的钢琴琴键,错落有致。舞台位于观众席中央,位置比观众席底,在主要观众席对面的墙上,管风琴共有6500根发音管,是亚洲最大的管风琴,造价达3000万元。高高低低的风琴管排排直立,发出冷艳的银色光泽,像一个巨型的风铃挂在墙上,让人联想到古时的“黄钟大吕”之音。音乐厅中最夺目的是白色的浮雕顶棚。它像一片刚被海浪冲刷过的起伏不平的沙滩,上面还留着潮水的痕迹„„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声音的效果服务。凹凸不平的墙面,不规则的浮雕顶棚,更加有利于声音的散射,把舞台上发出的声音扩散到观众席的每一个角落。
通过这些资料和自己的亲身经历让我收获颇丰!国家大剧院代表中国人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的梦想,世界著名建筑杂志《建筑评论》评论说:“奢侈的建筑不仅有剧院的功能,它本身就再现了一个剧院,在演一出戏。”这些使我建立了人生目标和奋斗的方向!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建筑给人带来的乐趣和深深的震撼!体会到了建筑师的独具匠心!这座年轻的建筑融汇了建筑师建筑思想!使我对建筑的兴趣以及其中的乐趣大增!其精妙的构造令我折服!使我对建筑师法国人保罗·安德鲁的崇敬感油然而生!
有句话说:“建筑是凝固的,思想却是灵动的。”说得真对!建筑师通过一座座建筑将他们内心的想法,将他们对社会,对自然,对人生的看法和感受巧妙的表达出来,展现在世人面前。看到风格独特的剧院,感受充满魅力的中西文化、触摸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展望人与城市和谐发展的美好未来,我不时赞叹、流连忘返。庄重典雅、美轮美奂的国家大剧院,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大剧院是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不仅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建筑思想,还展示了西方艺术的精华。同时我更惊叹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惊叹人类的智慧和才华,正因为如此我们的世界才会这么美好,我们的文明才会昌盛繁荣,生生不息。
喜欢那些奇妙的建筑,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那是建筑师的灵感体现,是人类思想的表达!
第三篇:国家大剧院建筑观后感
国家大剧院建筑观后感
她,被誉为一颗璀璨的水上明珠;她,造型新颖前卫;她,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是现实与浪漫的结合;她就是国家大剧院。在这个透明的苍穹下,藏着怎样的秘密呢?我于昨天解开了心中的疑问,来到国家大剧院。
乘北京地铁一号线,在天安门西站下车,就可以看到位于长安街南侧、人民大会堂旁边的国家大剧院。2004年年底,这个可容纳5500名观众的国家大剧院将在这里与人民大会堂比肩而立。映入眼帘的国家大剧院在外貌上就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感!
她犹如一颗巨蛋屹立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国家大剧院建筑屋面呈半椭圆形,由具有柔和的色调和光泽的钛金属覆盖,前后两侧有两个类似三角形的玻璃幕墙切面,整个建筑漂浮于人造水面之上,行人需从一条80米长的水下通道进入演出大厅。大剧院造型新颖、前卫,构思独特,是传统与现代、浪漫与现实的结合。国家大剧院庞大的椭圆外形在长安街上显得像个“天外来客”,与周遭环境的冲突让它显得十分抢眼。这座“城市中的剧院、剧院中的城市”计划以一颗献给新世纪的超越想象的“湖中明珠”的奇异姿态出现。
建筑的大气以及建筑师的独特思维构想令人折服!
据资料记载,国家大剧院总占地面积 11.8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6.5万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10.5万平方米,地下附属设施6万平方米。总投资额26.88亿人民币(大剧院最新公布的造价数字是31亿元人民币)。主体建筑由外部围护钢结构壳体和内部2416个坐席的歌剧院、2017个坐席的音乐厅、1040个坐席的戏剧院、公共大厅及配套用房组成。外部围护钢结构壳体呈半椭球形,其平面投影东西方向长轴长度为212.20米,南北方向短轴长度为143.64米,建筑物高度为46.285米,基础埋深的最深部分达到-32.5米。椭球形屋面主要采用钛金属板饰面,中部为渐开式玻璃幕墙。椭球壳体外环绕人工湖,湖面面积达35500平方米,各种通道和入口都设在水面下。国家大剧院高46.68米,比人民大会堂略低3.32米。但其实际高度要比人民大会堂高很多,因为国家大剧院地下的高度有10层楼那么高,其60%的建筑在地下。工程于2001年12月13日开工,于2007年9月建成。
大剧院内有三个剧场,中间为歌剧院、东侧为音乐厅、西侧为戏剧场,三个剧场既完全独立又可
通过空中走廊相互连通。公共大厅的地板铺着20多种颜色不
一、花纹各异的名贵石材,公共大厅天花板由名贵木材拼贴成一片片“桅帆”,木质的红色深浅不一,明暗相间。来自法国的著名画家阿兰·博尼用超过20种不同的红色点染大剧院的各个部分。整个大剧院的墙面丝绸铺设面积达到4000平方米。
大剧院共有五个排练厅,位于三个剧场之间,可以共用也可以分别使用。一个大排练厅主要用于合成排练;两个中排练厅一个主要用于舞蹈排练,一个用于乐队排练;两个小排练厅主要用于分部排练。大剧院设有集中音像制作中心,有大录音棚一间、同期录音演播室一间,以及电视转播机房和音像后期制作室。大剧院设有一间大绘景间,设置布景吊挂和绘景设备,还设有布景、道具整修间和布景仓库,以及为集装箱运输用的升降平台2台。
什么是建筑?包豪斯的格罗皮乌斯说:“是清晰地表达人的最高尚的情操,他的热情,他的人性,他的信仰,他的宗教。建筑曾经是那样的。”从什么时候建筑不再是那样了?城市研究大师芒福德把欧洲建筑形式和城市内容变化的时间划定在15?18世纪之间,从那时候起,一种新的文化特征在欧洲形成。这种现代城市形式和内容产生的来源是,新的资本主义经济,新的观念形态,新的国家政治结构。城市建筑不再关乎审美或情感,而是对社会秩序的解释,建筑也总是超越功能的,是建筑的形式给人们以经验,赋予城市以结构。
通过这些资料和自己的亲身经历让我收获颇丰!国家大剧院代表中国人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的梦想,世界著名建筑杂志《建筑评论》评论说:“奢侈的建筑不仅有剧院的功能,它本身就再现了一个剧院,在演一出戏。”这些使我建立了人生目标和奋斗的方向!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建筑给人带来的乐趣和深深的震撼!体会到了建筑师的独具匠心!这座年轻的建筑融汇了建筑师建筑思想!使我对建筑的兴趣以及其中的乐趣大增!其精妙的构造令我折服!使我树立起了人生的目标!让我对学习建筑知识产生了更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我对建筑师法国人保罗·安德鲁的崇敬感油然而生!我以后要努力学习建筑知识!将来也要建立一座自己设计的历史建筑!为了我的梦想和目标努力奋斗!
第四篇:国家大剧院钢结构报告
国家大剧院
建筑名称: 中国国家大剧院 结构简介: 1.结构形式
钢结构中的壳体结构,钢壳体结构由顶环梁、梁架(分长轴梁架与短轴梁架)、斜撑和环向连系杆件组成。2.受力途径
能以较小的构件厚度形成 承载能力高,刚度大的承重结构, 能覆盖或围护大跨度的空间而不需 能覆盖或围护大跨度的空间而不需 中间支柱,能兼承重结构和围护结 构的双重作用,从而节约结构材料.3.关键构造
国家大剧院外部为钢结构壳体呈半椭球形,有10层楼那么高。中部为渐开式玻璃幕墙,钢壳体结构由顶环梁、梁架(分长轴梁架与短轴梁架)、斜撑和环向连系杆件组成。每当夜幕降临,透过渐开的“帷幕”,金碧辉煌的歌剧院尽收眼底。壳体表面上星星点点、错落有致的“蘑菇灯”,如同扑朔迷离的点点繁星,与远处的夜空遥相呼应,使大剧院充满了含蓄而别致的韵味与美感。4.设计过程
中国国家大剧院由法国建筑师保罗 安德鲁主持设计,设计方为法国巴黎机场公司。它完全由曲线组成,银光闪闪,映照着粼粼波光,宛如湖中明珠。“造型新颖、前卫,构思独特,堪称传统与现代,浪漫与现实的完美结合”。这座“城市中的剧院,剧院中的城市”以一颗献给新世纪的超越想象的“湖中明珠”悄然亮相,国家大剧院是国家兴建的重要文化设施,也是一处别具特色的景观胜地。1999年,安德鲁领导的巴黎机场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经过两轮竞赛三次修改,在中国国家大剧院国际竞赛中36个设计单位的69个方案中夺标。1999年7月,获选为最终的建设方案。安德鲁曾说“我想打破中国的传统,当你要去剧院,你就是想进入一块梦想之地”。安德鲁这样形容他的作品――巨大的半球仿佛一颗生命的种子。“中国国家大剧院要表达的,就是内在的活力,是在外部宁静笼罩下的内部生机。一个简单的‘鸡蛋壳’,里面孕育着生命。这就是我的设计灵魂:外壳、生命和开放。” 5.施工过程
国家大剧院 大剧院的壳体钢结构总重6750吨,网 壳面积3.5万平方米,没有一根立柱支 撑,全靠148榀弧型钢梁承重。虽然这 一壳体的高、重、大为中华第一,但 它同时也是大跨度空间结构中单位用 钢量最少的,每平方米不到200公斤,仅为卢浮宫钢结构每平方米用钢的三 分之一。如此“轻便”的穹顶大大减 少了承重钢梁的压力,建筑物的安全 系数将会很高。另外,考虑到风、雪、地震等自然因素,壳体钢结构还体现 了柔性设计理念。钢梁接触地面的一 端允许相应滑动,整个结构的最大变 形度大约为20厘米。整个钢壳体共有148 榀梁架,由于在安装程中,壳体未形成稳定的结构体系,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证过程中的结构安全,其中包括设置必要的支撑与支架,以及采用合理的安装顺序等。钢壳体的施工包括吊装阶段和卸载阶段两个部分。临时支撑的拆除方案须通过分析予以确定。根据施工方案,将吊装阶段按表1 相应划分为20 个施工工况。
短轴可见区域的梁架截面仅为60mm钢板制作的板梁,不可见区域为上下翼缘不等宽的焊接H型钢截面(100mm,160mm)
整体线性屈曲特征值仅3.5左右,按照国内规范,是通不过的。换句话说,按照国内规范,用钢量将远超6750t。原设计用钢量将达8万吨。
钢架分为顶部和底部,先做顶部,然后底部分成三段吊装。
全部都是脚手架,脚手架是那种球交的,节点全部都是焊接,就是焊接两个半球,中间混凝土早就做好了。对工程的评价: 专家意见
1.国家大剧院整个壳体钢结构重达6475吨,东西向长轴跨度212.2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顶。2.国家大剧院地下最深处为-32.5米,相当于往地下挖了10层楼的深度,成为北京最深的建筑。
3.音乐厅内的管风琴共有6500根发音管,是亚洲最大的管风琴,造价达3000万元。
4.进行了长达两年的技术准备,先后攻克了壳体施工过程中整体结构稳定、曲面结构高精度测量、百米超远距离吊装等一系列难题,形成了一整套与国家大剧院结构特点相吻合的“中国式”的科学施工方案。
5.结构特殊要求带来的是精度上苛刻,工人对每一个安装好的梁架进行测量,保证其偏差的值在允许的范围内,对有偏差的进行矫正,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6.壳体钢架完成好的国家大剧院内部钢梁交错带来的特殊光影效果产生的视觉冲击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7.钛金属板的厚度只有 0.44 毫米,既轻且薄,如同一张薄薄的纸。8.钛金属的使用使得建筑远远看去宛如落在北京城内的一颗大珍珠,光彩夺目!自己的评价
造价太昂贵了,而且功能也一般,没有什么中国的元素在里面,没有什么像鸟巢一样的突破性的东西在里面,感觉建这个剧院挺不值的。对问题的认识
国家大剧院的钢壳体为超大型空间结构,结构的空间非常大,由顶环梁、梁架、斜撑和环向连系杆件组成。而对于我们学建筑的,显然她的构造方式代表的是当今最高水准的,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从中学到的知识
在当今的社会中,钢结构的应用非常的广泛,从民用房屋,桥梁,剧院等建筑都离不开钢结构,在建筑学中,钢结构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问,我们要好好的学习钢结构,来提高我们的建筑学知识,以后在我们建筑工作中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资料来源于网络)
第五篇:国家大剧院详细介绍
工程地点:西城区西长安街2号
承建单位: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香港建设(控股)有限公司、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 建设单位:国家大剧院工程业主委员会
设计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监理单位:北京双圆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工程造价:33亿元
建筑面积:21.944万m2
建筑层数:
建筑高度:46.285米
幕墙类型:
结构类型:框架-剪力墙混凝土壳体钢结构
开工日期:2001年12月13日
竣工日期:2007年9月25日
工程简介
1、工程概况
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2号,人大会堂西侧。总建筑面积21.944万m2,总投资额约33亿元。本工程是我国政府面向二十一世纪而投资兴建的大型文化设施,是我国最高艺术表演中心、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型艺术殿堂、北京标志性建筑之一。
2、工程的特点、难点和科技创新点
本工程总体规划设计融合了水、绿色空间和人性化建筑的三大主要元素,最大限度地保留出整片绿地,创造出宽敞开放的城市花园,促进了天安门西侧地区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其独特的设计理念,超前的后现代外形,吸引着每一个路人的目光,受世人瞩目。
本工程地处首都中心,交通或其它临时管制严格,不确定干扰因素较多。工程体量巨大,技术复杂,包含土建、机电、壳体钢结构、金属屋面、舞台设备、灯光音响、弱电、消防、室外园林、道路和绿化等众多专业,各专业设备、管线量大,穿插作业多,对现场组织、协调、管理要求极高。建筑结构平、立面布置交错,分界、分层不规则,无标准结构层,不利于模板周转使用和平面分区流水,施工组织困难。混凝土结构形式为非常复杂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平、立面布置交错复杂、曲线墙体和大尺寸构件极多,结构柱多为劲型柱,三大剧场均有大跨度、高凌空的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本工程应用“建筑业十项新技术”中的10项43个子项,新技术应用突出的有15项,特殊施工技术有11项。
本工程拥有众多的国内外建筑业最新绿色科技创新成果,深基坑支护工程少抽了地下水上千万立方米,环保施工技术促进了北京地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达到了国际先进技术水平;超大空间壳体钢结构,且呈非正椭圆球体,跨度大,技术复杂,空间定位与安装困难,其安装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技术水平;超大型壳体钛金属屋面工程的有较大的创新和突破,成功自主研发的外挂装饰板无穿透金属防水屋面体系和浮动压块式玻璃幕墙支承体系达到了国际领先技术水平;在北京地区首次将环保、隔声的铝镁锰合金防水板应用在大面积三维超椭圆屋面上;壳屋面内侧采用植物纤维为原料的绿色环保喷涂材料以达到吸音、隔音、防潮、降噪的功能;壳屋面蘑菇灯全部采用低能耗高光效的LED二极管发光技术;景观水池采用先进的中央液态冷热源环境系统,充分利用地热清洁能源实现“冬天不结冰,夏天不长藻”,真正做到了零消耗、零排放、零污染。
3、该项工程投入使用后的主要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
本工程通过采用一系列新技术、新材料,直接为工程节约成本2000余万元,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以优美的造型,优良的质量,完善的功能,有力的保障了国际演出季的成功举行。经过国家大剧院的正式演出,验证了各设备系统运行良好、各项建筑功能均能达到大剧院作为中国最高艺术表演中心的特殊要求,得到了业主、演员、观众的广泛赞扬,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4、工程获奖情况
本工程壳体钢结构安装工艺研究获2005年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05年上海市金属结构建设工程“金钢奖”特等奖、基坑工程施工技术研究获2004年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施工测量研究获2007优秀测绘工程奖金奖、2007年北京市建筑(竣工)长城杯金质奖、2008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第八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全国第五批建设部科技示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