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享受竞技乐趣——感受加拿大桥牌文化
享受竞技乐趣——感受加拿大桥牌文化
在北美这片桥牌运动十分发达的土地上,加拿大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可能由于人口稀少等因素,加拿大的桥牌整体水平比不上美国,但近年来也出现了如国内桥牌界所熟知的埃里克•库克什(Eric Kokish)、弗雷德•吉特曼(Fred Gitelman)等一批闻名世界的人物,其国家队及国家青年队在任何世界级大赛上也是一支十分强劲的队伍,所以称其为桥牌强国并不过分。笔者赴加拿大一年多来常参与当地的桥牌活动,以下就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谈些对加拿大桥牌文化的感受。
一项运动只有在社会上得到广泛普及后才会有持续的发展和提高,这是我们所熟知的常识。以笔者所居住的大多伦多这个300多万人口的地区为例,正式在北美定约桥牌联盟(以下简称ACBL)注册的桥牌俱乐部就有20多家,经常去俱乐部打牌的人数估计在4000—4500人左右,而这些桥牌爱好者中ACBL的会员就达到2800多人,其中包括900多名达到终生大师(Life Master)以上级别的牌手。不仅如此,一旦有区域级以上的ACBL大型比赛举行,参赛人数往往达到500-600人,有时甚至超过1000人。不少牌手都是从几百公里之外驱车赶赴赛场,还常有一些从加拿大西部或美国专程过来的参赛牌手。此外,各类有关桥牌的书籍和刊物的出版量也很大,在加拿大和多伦多的几份主要报纸上几乎每天都可以找到桥牌专栏。桥牌已经形成了社会中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
这一现象背后的推动力是如何产生的?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以笔者之见,除了桥牌运动在北美开展的年数较长等历史因素外,更重要的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得到一些启示。
一、活跃兴旺的俱乐部与桥牌的产业化
在市场经济社会,文化项目的生存与发展同样必须遵循市场规律,桥牌项目当然也不能例外。在加拿大,各类大大小小的桥牌俱乐部就是按市场规律经营桥牌最活跃的主体。
俱乐部的基本功能就是为从职业牌手到刚入门新手等各种层次的桥牌爱好者提供一个经常打牌的场所,其主要收入来源于会员年费、俱乐部日常比赛报名费和举办各种培训班所收取的学费,而不是仅仅靠聘用几名职业牌手去打比赛或拉赞助。大俱乐部有自己的固定场所,每天都举办常规双人赛,对任何牌手都开放,但如果每年缴纳一定年费成为会员的话,每次参加比赛时就会享受一些折扣和其他许多优待。小俱乐部一般每周只有1—2次比赛活动,采用租借如社区文化中心活动之类的场所来解决场地问题。所有俱乐部都是独立经营,而不需挂靠任何企业,但需要通过向ACBL的注册并得到资格审定后才能够将本俱乐部的比赛结果向ACBL申报大师分。由于日常双人赛都是严格按ACBL的正式竞赛制度进行,具有较强的竞争性,获得名次还可以得到大师分并被报纸报道,再加上宽敞明亮的环境,牌手之间面对面交流的气氛和工作人员的良好服务(包括帮助新来的牌手介绍合适的搭档,免费提供咖啡和小食品等),因此牌手们都愿意花点钱去俱乐部而不是呆在家里打牌。同时,这里社会上有为数不少喜欢桥牌的老年退休者有大量时间泡在俱乐部,将打桥牌作为欢度晚年的主要生活内容,构成了俱乐部一批十分稳定的客户群。虽然这些老人中多数牌技并不是很高,俱乐部也主要从桥牌能健脑从而有助于延年益寿的角度去宣传吸引他们,但他们的存在在客观上却刺激了桥牌市场,促进了俱乐部的人气旺盛。而俱乐部日常活动越兴旺,就会带动越多的人入门,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如笔者所加入的Kate Buckman Bridge Studio是加拿大最大的一家俱乐部,其会员人数通常保持在千余人左右,每天下午和晚上各有一场常规双人赛,天天如此,从不间断(除非碰倒2003年8月份的大停电那样的意外情况)。会员中既有如Fred Gitelman,Gavin Wolpert这样的世界级大师或现役国手(Fred已于2002年移居美国拉斯韦加斯),也有大量的初中级牌手和初学者,但大家在俱乐部中都是彼此平等的会员,互相尊重,共同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桥牌氛围。
如果一家俱乐部的经营仅仅局限于为桥牌爱好者提供一个日常娱乐场所的话,那么其功能就和社区中心的老人活动室差不多了,上不了档次。作为一家像Kate Buckman这样的资深俱乐部,另一重要功能就是培训,常年不断地针对各种不同层次的牌手组织各种讲座,从初级入门介绍到中高级叫牌和庄防技术等,应有尽有,并采取有专家现场指导比赛的方式将理论讲座和实战训练糅合在一起,使其培训效果达到最佳。俱乐部的经营理念是:桥牌不同于其他消遣性娱乐项目,其本质在于参与竞技。既然客户来到了我的俱乐部,我不仅要让他们得到打牌上的娱乐快感,更要让他们的牌技得到提高并能够去参与各种大赛,最后在比赛中打出成绩而享受到更高层次的竞技与成就之乐趣。为此,俱乐部老板除了自己亲自上台授课外,还长期聘用了几位十分有名的牌手兼职任教。尽管参加这样的培训价格不菲,但还是有不少真正希望上档次的牌迷愿意掏腰包。同时,俱乐部还和一些学校和社团机构挂钩,根据需要提供上门的培训讲座服务。此外,俱乐部内还出售一些最新的桥牌书籍、牌俱和纪念品,其价格通常比市场上低15%—20%。
不仅如此,俱乐部还成为某些职业牌手(这里常称之为PRO)推销自己的场所。在Kate Buckman内部的告示栏上,常可以看到一些印有PRO们的自我介绍和联系方式的广告,只要你愿意出钱,他(她)们就可以做你的搭档,参加俱乐部常规赛或参加大赛,帮助你尽快提高水平同时挣大师分。另外,这家俱乐部每年4月份还有一场别开生面的慈善事业拍卖会,以拍卖的方式将一批专家牌手卖给业余牌迷作一次比赛(也就是一场26—28副牌的双人赛)的搭档,其收入全部捐给慈善机构。2003年的拍卖会上竟然有一位知名专家竞价到1500加元(相当于人民币8000多元)才卖出,其场面十分有趣和刺激。
作为像Kate Buckman这样俱乐部的经营者,看到俱乐部每天如此兴旺的场面其心情是何等愉快,估计其财务报表上的数字也十分乐观。可以说俱乐部的良性运作已经使桥牌这一文化娱乐项目形成了一项产业。目前这家俱乐部还被加拿大桥牌联盟选中为国家女队和国家青年队的训练基地,著名教练Eric Kokish常来这里指导训练。
由于俱乐部提供了这样一个对牌手有“催化”作用的环境,常常会有一些桥牌新秀从这里迅速崛起。如在刚刚结束的百慕大杯比赛上,有一对代表加拿大公开队参赛的队员Gavin Wolpert 和Vincent Demuy,年纪分别仅为20岁和19岁,成为百慕大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参赛选手,并在循环赛阶段连克美国1队和美国2队,给世界桥坛带来了一个惊喜。其中Gavin 就是从小在多伦多的这些俱乐部的熏陶催化下,加上本人的天分和努力而迅速成长起来的。Vicent 家在魁北克省,可能背景也差不多。
当然,俱乐部之间也存在激烈的竞争,有些小俱乐部试图通过降低比赛报名费的办法来吸引牌手,但仍然没有多少人气。其原因恐怕应归结于对桥牌爱好者这一特殊客户群的心态没有认真地研究和掌握。还有一家俱乐部以经营赌博性质的盘式桥牌为主,但除了少数好赌之徒经常光顾外,很少有牌手去。这一点也反映出广大牌手以及这个社会在心态上的成熟。
二、面向大众的竞赛机制和大师分制度
俱乐部的日常比赛毕竟还只是一种小范围内的活动,取得大师分的分额也非常有限,而且一般只能取得黑分。对牌手的真正挑战还是在于参加ACBL组织或授权组织的各种级别的锦标赛。ACBL的比赛按级别分为NABC级、Regional级、Sectional级和Unit级,级别越高竞争越激烈,当然取得成绩后所获得的大师分的分额和分值(指大师分的颜色)也就越高。
大多伦多地区及其安大略省的西南部在全加拿大以及整个北美范围内一直是桥牌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牌手的数量多,高手也较集中,因而竞赛活动十分频繁。在多伦多及其周边大约10000平方公里以内,Sectional级别的比赛每个月都有1—2次,有时甚至3—4次;Regional级别的比赛每年也有4—5次。至于每年春、夏、秋3次的NABC级的比赛(North American Bridge Championship 即全北美锦标赛),一般多由美国的一些主要城市举办,好像每隔4年才轮到多伦多有一次举办的机会。只要你加入ACBL的会员,除了每月能收到从ACBL美国孟菲斯总部邮寄来的一份精美的ACBL月刊外,每个季度还会收到一份本地区ACBL分部出版的小册子(Kibitzer),有关本地区和周边地区半年内的所有赛事通知全在其中。当然,通过登陆ACBL的网站也可以随时得到这些大赛信息和在赛后查阅比赛的详细结果。
ACBL所有赛事,无论其级别与规模如何,都毫无例外地执行一种旨在吸引广大牌迷参赛的“分级赛制”(Stratification),即按牌手大师分的高低来划分不同的比赛组别,使比赛能适应不同层次的牌手,为不同水平牌手的参赛创造一个相对公平的竞赛环境。常见的划分方法是:0—无限分为A组,0—2000分为B组,0—300分为C组。规模大的比赛还会设有0—20,0—50,0—100分等面向初学者的组别。有的比赛规模较小,参赛牌手不多,难以将牌手再划分为不同的组别来进行比赛,这时采取的办法是比赛时将所有的参赛者统一在一个组里“一锅煮”,但在最后公布结果时仍按牌手大师分范围按A、B、C组分别排名次。举例来说,假如你参加某次这样“一锅煮”的比赛,你在整个参赛牌手中获得第5名,而你的大师分属于B组,但前4名牌手的大师分均属A组,那么你这次比赛的成绩就是B组冠军,当然同时也是A组第5名,你应得到的大师分在B组冠军和A组第5名之间就高不就低。再回到俱乐部日常比赛的话题上,实际上由于俱乐部日常比赛的规模都不大(下午一般7—8桌,晚上兴旺时可达到18—20桌),因此几乎都毫无例外地按这种“一锅煮”的方法进行。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按大师分的分级赛制只限高而不限低,也就是说低分的牌手可以报名打高组别的比赛,但高分的牌手却不能参加低组别的比赛。因此,这种赛制的精神体现在既对弱者进行了保护,而同时又没有对强者进行人为的限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分级赛制”的更为积极的意义在于为初中级牌手向高级牌手的逐步过渡提高提供了一级级相对缓和的台阶。
由于牌手中多数人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这些比赛在时间日程安排上也体现出尽可能适应这些上班族的特点。Sectional 的比赛基本上都是从周五下午开始加上周六和周日的两个白天和晚上。Regional的比赛虽然按ACBL的规定需要安排6—7天,一般从周二开始并持续到周日结束,但较重要的双人赛均在周六进行,而最激动人心的瑞士移位队式赛则毫无例外地安排在周日这一天内完成,每个参赛队均打8轮,每轮仅打7副牌,当天打完56副牌后就决出最后结果。这样“短平快”的安排的确为广大参赛者解决了上班和比赛在时间上相冲突的矛盾,促进了比赛的繁荣。
在鼓励桥牌新手的措施方面,不能不提到每年春秋各举行一次的特殊比赛,那就是由加拿大桥联组织和各地俱乐部承办的“新手—大师”搭档全国同场双人赛(Rookie-Master Canada-Wide Game),它规定每对参赛的搭档中必须有一位是大师分在100分以下的新手(Rookie),另一位则是“大师”(Master,当然这里对所谓“大师”并没有做严格定义,只要与你搭档的新手认为你行并喜欢和你打牌就行),比赛获胜者可以得到精美的奖品和较高的大师分。要知道,ACBL的任何一般比赛都不设奖品的。
大师分制度无疑是和桥牌比赛密不可分的重要环节。ACBL的大师分按颜色包括金分、红分、银分、黑分和无色分。金分必须在Regional或NABC级别的比赛中获得C组以上组别的较好名次(一般根据参赛人数的多少取前6—10名)才能得到,而取得一定的名次而又达不到金分要求的标准时只能得到红分。银分在Sectional级别的比赛可以获得,另外俱乐部每年也有一些特殊的比赛有获得银分或红分的机会。而在俱乐部或Unit级别的常规比赛中就只能拿黑分。另外,在ACBL网站或其它得到ACBL认可的网站(如美国的SWAN桥牌网)的网上比赛中得到的均为无色分。与大师分相挂钩的是牌手的技术称号,其起点十分低,一个牌手在加入ACBL后从获得5个大师分起,就进入了技术称号的行列:5分成为初级大师(Junior Master),25分为俱乐部大师(Club Master),50分为地区大师(Sectional Master),100分为区域大师(Regional Master),200分为北美大师(NABC Master),300分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终生大师(Life Master)。当然对Regional Master 以上称号除了达到总分的最低要求外,还对金分、银分和红分的分额有各自单独的要求。终生大师之后还有铜质终生大师(Bronze Life Master)、银质终生大师(Silver Life Master)、金质终生大师(Gold Life Master)、钻石终生大师(Diamond Life Master)一系列高级称号,达到此高度后牌手就逐渐进入了职业牌手的行列。大师分已经成了体现牌手价值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参加大赛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因此在这里桥牌迷中几乎找不到不去参加大赛的牌手。笔者还常常碰到这样的牌手,他们有时为了尽快得到下一个目标所需的几个金分,不惜花几天时间和不少钞票专程去一趟美国参加一次 Regional的大赛。
由于ACBL的竞赛机制、大师分及技术称号制度是面向所有层次的牌手的,使得你哪怕是一名最普通桥牌爱好者,一旦进入了这个领域,桥牌就不再是一种消遣性的娱乐游戏,而成为一项有明确目标的竞技活动,而且还是一种不受年龄、性别和身体条件等因素限制的竞技。一个目标实现了,又有下一个目标等着自己,就像爬山时一级一级的台阶一样。而要达到这一个个目标,就要去参加大赛拿成绩,就要多去俱乐部训练提高,就要去参与竞争。等你尝到了各种大大小小比赛中取胜的欢乐或失败的痛苦这些滋味后,你对桥牌、对人生可能又会有些新的认识和感慨,认识到无论竞争结果如何,竞争过程的本身也可以成为人生中一种享受生活的方式,从而促使你将桥牌作为人生中一项可为之终生奋斗的重要内容之一。说得通俗一些,你这一生被桥牌给“套”住了。这个社会有了越来越多地的牌迷不断地给“套”进来,还愁这项运动不能持续兴旺地发展吗?由此可见,建立一套有效的机制对桥牌运动生命力的影响有多大。
三、牌桌内外的职业精神
桥牌一直被称为是一项绅士运动,牌手们的良好作风和文明习惯是保证桥牌比赛公平进行的重要因素,对促进这个项目健康发展的也至关重要。在加拿大的桥牌赛场上,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见不到牌桌上的隔在搭档之间的幕屏,即使是Regional级别或全国性的比赛也是这样,但笔者在这里打牌的一年多内从未听说过出现作弊等现象。不仅如此,牌手们的诚实有时让人感动。笔者记得在一次 Sectional的大赛上我方打5方块定约,当时的形势已经是必定下一的牌,可是对手不小心误跟了一张牌而我方却没有留意到。但没想到当我方庄家宣称下一时,对方却主动承认误跟了一张牌而提示我方定约应为做成,其情景令人终生难忘。
在加拿大桥牌界,确实有一批以桥牌为职业的牌手,其中包括桥牌俱乐部的经营者、桥牌教师、专职裁判员等职业,但其数量并不多。多数牌手,包括不少专家级的PRO都有其他的职业背景,如教师、律师、技术人员等等,笔者还有2位搭档的职业背景更有趣,一位是皇家芭蕾舞团的钢琴家,另一位是加拿大航空公司的飞行员,而且都是终生大师以上级别的牌手。可是无论是初中级的业余牌手还是专家级的大师,都在牌桌内外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一种牌手应有的“职业精神”。笔者感受较深的几个方面为:
(1)完整详细的约定卡
从进入桥牌的大门开始就要填写和使用约定卡已经成为这里的一种常识。而且从俱乐部的常规赛到ACBL的锦标赛,无论在高级别的A组还是低级别的C组,牌手们都会主动地将约定卡放在对手容易查看的位置上,有些牌手还会在赛前主动向对手介绍他们叫牌体系中的某些特殊约定。在各个俱乐部和各种锦标赛的赛场上,ACBL标准格式的空白约定卡和计分卡随手可得(正面是约定卡,反面是记分卡),用起来十分方便,不少赛前临时组合的搭档甚至可以利用赛前的15—20分钟就填好约定卡。在俱乐部,对于填写约定卡有困难的初学者,会有工作人员给予指导。
(2)叫牌和出牌的节奏
在叫牌和出牌时始终保持一种均匀的节奏和良好的姿势也是牌手素质的重要体现。一些不良习惯如故意迟疑、面部表情怪异、不必要的手势、摔牌等等,不仅会受到对手的质疑,还可能招来裁判的判罚。
(3)约定叫品的提示与解释
这一点在比赛中的执行十分严格,而且作为在牌桌上相互对抗的各方,对对手在这方面的质疑也十分严格,稍有不慎便会有裁判的麻烦。不过,ACBL定期会公布一些可以不用提示的常用约定叫,如Stayman,Michaels等。当然,ACBL对约定叫的定义均是以美国标准自然(SAYC)为基准的,如果使用国内流行的精确体系,每次开叫一草花均要向对方提示,对于叫精确的牌手来说就显得特别麻烦。
(4)文明礼貌的言谈举止
过去在国内从书本上读到的都是国外某些著名大师在牌桌优雅风度的故事,但实际上牌桌上文明礼貌已经成为这里绝大多数牌手普遍行为。在笔者在所经历的比赛中,搭档之间的激烈争吵或对对手的评论甚至嘲讽十分罕见,相反对同伴或对手的优异表现给予赞誉和鼓励却十分常见。另外,在对手面前做取胜后喜形于色的炫耀或失败后表现出恼怒不服等举动,更显得与整个赛场风气格格不入。
(5)力所能及的义务服务
在比赛前后主动配合与帮助工作人员做一些整理牌套、叫牌盒、理顺牌张顺序等工作,并主动配合保持赛场的安静与整洁,也已成为牌手们应尽的习惯性义务。
除了在赛场上的举止表现外,一名高级牌手的职业精神还体现在平时对推广桥牌运动工作的参与和支持上,如对初级牌手给予热情鼓励和经常性的帮助指导,主动参加一些义赛等社会公益活动,积极配合新闻媒体报道桥牌新闻和为媒体撰稿等。
可以列举的远远还不止这些,其核心就是:桥牌是一项高雅的活动,每一个参加者都 应义不容辞地做到给他人带来快乐而不是烦恼,共同创造一个和谐愉快的桥牌环境。诚然,桥牌界这一风气的形成与加拿大整个社会文明程度较高这一因素不无相关,但也不能否定从事桥牌事业的人士在这方面的所付出的心血和采取有力的“法治”措施。据说在数年前,这里的赛场上也常常出现牌桌上搭挡间的争吵和对手之间的嘲讽等现象。后来桥牌界充分意识到了这种状况的危害性,在ACBL委员会的一次会议上,多伦多Kate Buckman 俱乐部总裁Barbara Seagram女士率先提出了一项“零容忍”(Zero Tolerance)制度的提议,并得到多数委员的赞同最后得以在全北美桥牌界的所有比赛中贯彻实施。该制度就是在桥牌赛场上一旦出现作弊以及上述不文明行为时,当场的执行裁判有权将当事人当时驱逐出赛场,并根据其恶劣程度给予处罚,严重者可至终生禁赛。如今在所有的桥牌俱乐部,都可以看到墙上挂有ZERO TOLERANCE的醒目字眼和图案标志。这一制度广泛宣传和执行后果然有效,牌手们逐渐意识到在牌桌上为不文明行为所付出的代价太大,不值得去冒这个风险,只好下大力气约束自己的行为,久而久之也就习惯成自然了。
总之,作为一种文化,桥牌能在加拿大这片国土辽阔但人口却不多的土地上根深叶茂地成长并不是一种生来俱之的现象,而是一项大众化与职业化高度结合的产业发展的产物,是一套适应现代社会市场规律和人文精神的机制下长期有效运行的结果。如果这篇短文能给关心热爱国内桥牌的人士提供一点思考的线索,笔者也就感到十分快慰了。
第二篇:感受“美”味享受乐趣
感受“美”味
享受乐趣
湖北省阳新县陶港中学
汪丽
语文是一门灵性飞扬,具有浓郁人文特色的学科,她是熔铸古往今来人类智慧、情感、才思的一门科学,也是拨动师生心灵琴弦的一首首乐曲。她是充满诗意的,充满趣味的,又是洋溢着美感的。然而,在应试教育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往往片面强调语文知识的灌输,教师不厌其烦地逐段逐句分析、串讲,不仅耗时多、效率低,而且把课文中那些完整的、活生生的、感人的形象分析得支离破碎。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董一菲曾说“语文课应该给人以美的愉悦、美的享受。课堂,作为学生和老师栖居的主要场所,也应该充满着浓浓的诗意——涌动着诗的灵性,洋溢着诗的浪漫,弥漫着诗的芳香,勃发着诗的激情,流淌着诗的旋律,演绎着诗的精彩。”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就要善于唤醒学生心灵深处对语文的热爱和激情,不断地激励他们走进语文的美丽世界。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美感呢?下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几点认识。
一、品味教材中的语言美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高尔基称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那些独立的音节,经由文学大师们的妙笔组合,发出美的节奏,回荡起美的旋律:或刚或柔,或高或低,或缓或急,错落有致,抑扬顿挫,如同音乐般优美动人如同图画般色彩绚丽。我们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三峡》《答谢中书书》《春》《济南的冬天》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如学习朱自清的《春》一文,“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一句,“偷偷”、“钻”用得非常形象,引导学生感受小草旺盛的生命力,给人以大地复苏、芳草萌生的愉悦的感觉;再如《济南的冬天》中,下了点小雪后的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了,而且全白的山尖“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到快日落的时候”,竟还有“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直“羞”得薄雪“微微露出点粉色”呢!雪后的济南,简直就是一幅动静相间的水墨淡彩啊!教学这类景美、情美、文字美的课文时,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感觉美的过程就是感受美的过程,他们只有在感知课文所表现出来的自然美和语言美后,才能去表现美,创造美。
二、感受教材中的人性美
美是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现的。剖析形象是阅读教学中培养美感的基本途径。一个感人的形象,可以激发起千百万人向善向上的崇高信念;一个丑恶的形象,能让千百万人痛斥丑恶,憎恨虚假。形象越鲜明,对学生思想影响就越强烈、越深刻。学生受到了美好的形象的感染,必然能诱发情感的产生,从而萌生一种学习人物内心美好的思想与行为。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高尚人格的榜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安邦的胸怀;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还我河山”的呐喊;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高尚民族气节的溢彩流芳;谭嗣同甘愿用热血唤起民众改革之心的牺牲精神感人肺腑;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不愿屈服”的坚贞不屈„„古往今来这些伟大人格的典范,对学生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使他们感动、敬仰,在潜移默化之中完善自我,努力塑造自己的人格。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注意抓住对人物性格的讲读,用美的形象去感染学生,使他们体味到人物的心灵美和社会美。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把握科学的审美标准,引导学生理解美的实质,树立正确审美观,进而追求美,创造出阅读教学的美好效果。学习臧克家先生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在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闻一多先生那刚毅的神态、果断的动作、激昂的话语无不体现了一位卓越的学者、大无畏的革命英雄的光辉形象。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剖析,使学生感到真正英雄形象的力量,唤起学生爱国报国的美好愿望。让他们以审美的眼光看世界,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变得生动,周围的人们变得亲切可爱。从而思想上受到启发,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
三、欣赏教材中的意境美
所谓意境,就是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的有机结合,它是既不同于生活真实,却又可信可感、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世术境界。如教读吴均的《答谢中书书》,首先我抓住此山水相映之美“高峰入云,轻流见底”,巍峨的山峰耸人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其次是缤纷的色彩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静,但色调单一却使人感到冷寂。石壁壁立千仞,五色争辉;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就如五彩锦锻上缀以碧玉翡翠。第三是晨昏变化之美。“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写的是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是一幅多么热闹欢快的晨景,又是一幅清净幽寂的暮景。三种美交替出现,构成了一幅美丽迷人的山水画轴。宗璞《紫藤萝瀑布》的意境也十分优美,令人陶醉。那柔美的“淡紫色”弥漫全文,富有诗情画意,让人感到“精神的宁静和喜悦”,从而增添了蓬勃向上的力量。像这样具有意境美的文章以古诗文居多,如:《秋思》、《夜雨寄北》、《泊秦淮》等。在课堂上教师要努力引领学生去感受美,从而学会创造美。
四、学习教材中的结构美
文章章法美,包括文章内在思路的精致、缜密、奇巧、迂曲、直致等,以及外在形式的严整齐截、疏密相间、杂而有序、纷繁多变等。这些美的设计或设计之美正是作者审美情感、审美意趣、审美理解和审美能力的展现,也是文章本身的美的规律和审美特性的反映。
《春》一文结构严谨,是典型的“总起──分述──总结”结构。本文第一、二节写了春天来到,万物苏醒,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起着总起的作用。第三、四、五、六节是分述部分,第三节运用拟人化手法描写了春草活泼调皮的样子;第四节描写了春风中温柔的柳枝,混合的气息,鸟儿的歌喉,牧童的短笛;第五节描绘了朦胧安详的如诗如画的春雨美景;第六节写了春天里,人们赶趟儿似的,一个个出来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第七、八、九节运用博喻的修辞手法,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起着总结全文、寄寓主题的作用。匠心独运的文章结构能使人如品香茗,经久不忘。
五、挖掘教材中的情操美
生活中的美比比皆是,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反映社会美的文章在语文课本中俯拾即是。众多的人物形象美能引起学生的仰慕、敬重之情,进而去模仿、追求和学习,创造出新的社会美。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王维的“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毛泽东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他们这些人的身上体现的是人性的优点,体现的是人类追求进步时的苦难、磨练和奋争,体现的是一种坚强和不屈的精神意志,他们带给读者的是一股强大的心灵震撼力,促使读者从他们身上汲取精神的人性的力量。此外,在教学中,还要善于利用课本上的实例,结合当前的社会实际,用具体的人和事(如“感动中国”人物典型丛飞等,反面典型胡长青等),通过活生生的人物形象,让学生在学习中辨别美丑,受到理想美的教育。这样做到语文素养的提高和思想教育双丰收。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应用各种手段拨动激起学生本能的积极的情感,与课文所流淌着的情感交汇,碰撞,升华。在充满美的课堂教学,学生才能在感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美”的乐趣。
第三篇:感受语言的魅力 享受阅读的乐趣
感受语言的魅力 享受阅读的乐趣
摘要:要真正在阅读教学中学习语言并非易事,但要有学习语言的意识。学习语言是分阶段的,不同的年龄段的学生学习语言的侧重点就不一样,要根据实际情况做相应的调整。
关键词:
谈到语文教学,我们应该更关心共同的问题。这个共同的问题很简单: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从一些特级教师的课中,讲座上,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对于学习语言的重视,而他们阅读课的魅力也正是由于重视了学习语言,才显得那么平实、朴素,普通得就好象在聊天,让人感觉非常舒服,进而产生“阅读课就应该如此上”的想法。要真正在阅读教学中学习语言并非易事,但要有学习语言的意识。学习语言是分阶段的,不同的年龄段的学生学习语言的侧重点就不一样,要根据实际情况做相应的调整。比如说低年级学生处在学习语言初始阶段,好多东西都是要靠老师手把手地教。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享受阅读的乐趣,就要采取各种生动有趣的方法。有位老师在教《这儿真好》时,通过图片、自身的话语、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调动学生的情感,然后,一些重点词句就在一次次的对话中突显出来。老师这时就在投影上标出重点词和停顿号,学生自然读得非常出色。学生学得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实实在在。低年级学生有时空有感情而不能通过朗读来表现,也就是缺乏一定的朗读技巧,那就需要老师一点一点地点拔、引导。而高年级更应在理性的思考中培养语感。由于长期担任中年级的教学工作,所以我更多地关注了这个阶段学生对语言的学习。
以下就是我在平时教学研究过程中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教师要对文本有更高层次的认识,努力挖掘文本中的语言因素
在执教《井》这篇课文前,我把它读了几遍,一点感觉都没有。我很着急,于是就努力使自己静下心来,尽量挖掘文中的语言因素。正在我一筹莫展之际,发现文中第三段开头有一句:井水很甜很甜。有问题!要说井水有一点甜,还可尽信,但它是“很甜很甜”,到底有多甜?很显然,作者加入了强烈的个人感情。抓住这
个突破口,顺利地完成了这一片段的教学。
我们是成年人,心智、经验和知识都有一定的积累,对于文章的感悟要快得多,也能基本到位,但不要太自信,因为你的理解很可能只浮于表面,根本就没有进入作者的内心,没能与作者产生共鸣。当你真正对文本产生感情时,才可以把它介绍给你可爱的学生。当然,要把这种感情传达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地入情入境,就需要老师把握住文本的性质,努力挖掘文本中的语言因素,找出牵动学生情感的线头。
二、上语文课有如画国画,不断地着色之后会露出最绚丽的图画
我曾三读《红楼梦》,每次读完后都会有新的感受,而且感觉一次比一次棒。“读书百遍,其意自现。”我是这么理解的:对于一篇文章,你读的次数多了,你就会越来越接近它迷人的面纱。在语文教学中,我总结了一个自己上“家常课”的模式:初读课文——接触它;精读课文——牵动情感;带着这种情感重读课文——回归感悟,体验语言的精妙!
三、教师的语言在课堂上散发出无穷的魅力
有这样一种现象:一位上课时注意自己的课堂语言,经常妙语连珠的老师所教的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大多词汇丰富、富有灵性;而上课时课堂语言单调的老师所教的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大多语言干瘪、乏味之极。
教师的语言精彩,不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节课堂气氛,还能让他们油然而生:老师真厉害,知识真渊博的印象,从而产生崇拜之情,进而更喜欢老师,更喜欢老师教的学科,形成良性循环。
四、善于提出富有价值的问题
在适当的时机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根据已有的经验,联系文本所给予的信息,进行合理的思维和想象,你的课堂将会不断有创新之花绽放。问题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有时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给予你的灵感,提出一些富有价值的问题。在一些优秀老师的课堂上,我发现就是由于老师善于抓住课堂中的契机,适时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才使得课堂充满智慧、灵性和真情。两位老师的教学案例
例一: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三段,说说聂将军是如何照料两个日本孤女的?
生:(质疑)我觉得聂将军看到孩子两眼里流露出惊恐的神色,应该想到些什么? 师:(先是一怔,既而微笑)对,聂将军这样一位富有仁爱之心的军人,当他发现孩子眼中流露出惊恐的神色时,他的心灵一定深受震颤。此时,他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他心里又会想到什么?请再阅读课文2、3段,联系聂将军的为人写段话。
例二:
师:读读课文五、六自然段,我想你一定有话要说。
(生读后纷纷举手)
师:先别忙着举手,再轻声读一读,哪些词语震动了你,哪些句子让你浮想联翩,感慨万千?圈一圈,画一画,再在书旁把你的读书心得写下来。
在以上的两则教学案例中,教师都善于为学生设立一个积极阅读的心理空间,让学生处在民主、平等、安全、愉悦的和谐环境中,里面还暗含着巧妙的引导。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个个敢于发表自己 独特的见解,另人耳目一新。
五、学生的课堂语言也是很好的学习资源
由于每个学生的情况不一样,知识 储备有多有少,所以向同学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学生斗志。在课堂上,每当有学生说出与众不同的见解,或精彩的语句,我就会让同学们把它记下来,这样,不但发言的同学有成就感,记的同学也非常乐意。
六、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进行有效地融合特级教师薛法根执教《卧薪尝胆》的教学片断:
师:后来有人为卧薪尝胆这种精神写了一幅对子:
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师:下联懂吗?如果不懂,老师有个建议。我建议同学们课后把《破釜沉舟》的故事读一读,希望同学们接受我的建议。
刚才我的话中有个词说了三次,是哪个?
生:是建议。
师:建议倒过来念就是意见。建议的议是言字旁,要说出来;而意见的意是心字底,要放在心里。
这节课快要结束了,我希望同学们能给我多提建议。如果有意见就放在心里,不要说出来。
(生自由表述,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文学来源于生活,要善于联系生活,把课文中的语言和我们生活中的口头语结合起来学习,会让人感觉很亲切。一些令人拍案叫绝的回答从学生口中流出,也就水到渠成了。
有一位前辈曾对我说:“不管做什么事情,不要紧盯着结果如何,重要的是参与的过程。”在研究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我思索过,失败过,彷惶过,欣喜过……虽然成效并不立竿见影,但我还是会继续朝着“感受语言、触发语感——品味语言、领悟语感——实践语言、习得语感——积累语言、积淀语感”的方向走下去!
第四篇:享受乐趣作文
享受生活的乐趣(1)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可以享受的有很多,而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享受生活的乐趣。
生活像一道菜,你就是厨师,酸甜苦辣都由你自己去添加,但最多的,希望是浓浓的甜。
生活像一本书,让人百看不厌,从中,也学会了许多。倘若没有生活,就难以感到亲情的可贵,友情的仗义,恩情的感动„„
一个个故事曾告诉我们:生活有多广阔;一个个案例告诉我们:生活有多可贵。
我庆幸,我能够享受生活的乐趣。听到鸟语,嗅到花香,我能看见高山流水,奔腾不息。我能行走在天地间,行侠仗义,生活的乐趣有许多,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受人帮助是一种快乐。与人交流是一种快乐,回报社会更是一种快乐。既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也能享受到失败的无奈,这也是一种难得的快乐。
当你饥饿时,有人会为你做饭。当你生病时,有人会为你着急。当天气转凉时,有人会提醒你加衣。当你遭遇困难时,有人会为你献上一份力。这些都是生活的乐趣。
虽然生活有时会遭遇挫折,但你一定要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永远不要放弃生的希望,尽情享受生活的乐趣吧!
享受生活的乐趣(2)
生活就像一张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和“洗具”,有时候,生活会跟你开个小玩笑,让你痛苦不已,待事情云开雾散之后,便会恍然大悟,畅怀嬉笑起来。人总是不能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的,所以,每天都是神秘的一天,这时,我们就该蒙上双眼,和生活玩起游戏,去享受这时时刻刻的乐趣。
学校的日子,乏味又苦力,每天大脑都在题海中高速运转着,学习固然要得紧,仅是一周二节的体育课让同学们欢愉,可生活却又像个调皮的小孩子,偏不让你好过。太阳炙烤着大地,仿佛间都能闻到一股胡味儿了,实在太悲矣。体育老师也不矫情,跟着同学们一起享受“汗河”的痛快。集合、跑三圈、跳台阶、俯卧撑是最最基本的,指不定哪节课老师心情一来劲儿,又加个几样,一节课下来都像焉了的茄子,一张囧脸。“同学们呀,来,都笑个”要是完课谁撂这样一句话,定被同学们骂神经大条了,就算有人配合,硬挤出一笑脸来,那也绝对比哭还难看。
在家里也只能整天“端坐”于书桌前,急躁了打开空调想凉快一般,不料又不知何原因半点儿停电了,真是叫人欲哭无泪啊!想到冲凉洗洗吧,等洗了一半会子,又没水了,你说说生活这顽皮的孩子该有多欠抽啊!生活天天都在变着法儿让日子过的悲情又充满快乐,享受这美好的一切吧。这都是人们每天的必需品。
读懂母爱
在我眼里母爱就是一本书很厚很厚,可是作为儿女有谁能够用心地去读懂它呢?
我长大了到了学习的年龄,但是更让妈妈感到累,她要为我寻找好的学校,要让我接受良好的教育,将来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她跑了无数的学校就是为了找到好学校,读到这里我却不懂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对我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上初中的我更不会让妈妈省心,不管什么事都觉得妈妈不对,心里还时时埋怨妈妈唠叨,妈妈也从一个年轻的少妇渐渐衰老,我更是读不懂她为何天天嘴边说不完的是我犯的小错一个母亲捕捉孩子错误的目光为何会如此敏锐,我懂了一个道理,我为何不去反省自己为什么要犯小错呢。
当我考得不好的时候,妈妈并没有打骂我,只是把资料书籍翻出来好好给我指导,耐心地讲解,让我在下一次考试中能取的优异的成绩,读到这里我恍然大悟我读懂了——母爱是孩子夏天的风扇,是孩子冬天的棉袄,在寒冬包裹着我幼小的心灵。
春天的颜色
春天,是蓝色的。天空蓝的像一块蓝水晶,也像一匹柔柔的绸缎,似乎是一位好心人把它贴在了人间的最上方。天空的云像海绵一样,看上去轻轻的,仿佛伸手可以触摸到。
春天,是绿色的。嫩绿嫩绿的小草吐出了自己的芽,树也开始爆青,眼前一片翠绿的景象,有的叶子上还荡千秋似的挂着亮晶晶的露珠,满眼的绿色实在太美了,令人心旷神怡。
春天,是黄色的。迎春花树上一片片绿色的长枝,像瀑布般挂下来,枝上缀着的花像闪闪的星星。起先还是嫩黄嫩黄的,正含苞欲放,可还是经不住温暖的春风一吹,绽开了黄色的可爱笑脸。
春天,是粉红的。桃花张开了自己温暖的笑脸,显出了自己淡淡的面庞.满树的花争着开放,十分可爱。
春天,是透明的。春风吹过万物,每个地方都有它的美丽身影.春雨稀稀拉拉,来无影,去无综,湿润了每一个角落。
春天,是五彩缤纷的,而春天里最美丽的、最烂漫的,却是我们春天的心!
我生活在幸福之中
生活是一曲高亢激昂的交响曲。指挥者永远是我们自己!高昂的曲调欢快的节奏使我们振奋,低调而缓慢的节奏又会让我们的心头平静。但是,不要忘记,指挥棒时刻握在自己的手中。
在期末考试前的几个星期的一个晚上,我正在埋头苦干得复习功课。这时,从客厅里传来一阵脚步声,突然,门一开,是妈妈!我抬头一看,果然没错。她手里端着我的最爱——巧克力牛奶,轻轻地放在桌边,然后又轻轻地走出了房间。
我喝完巧克力牛奶后,又接着与作业展开 “ 搏斗 ”,题越做越难,我心里急得发慌。就在这时,那脚步声又响起来了,轻轻地走到我旁边。妈妈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膀,我回头望着她,她轻声说: “ 要注意身体啊,别太累了。” 我心头一震,原来妈妈时刻都在关注着我。这几天临近期末考试了,同学们个个都在埋头用功。如果说在以前,即使作业再多,我也只会做到 8 : 30,可是今时不同往日,每天要加紧练习。期末考试又迫在眉睫,我不得不加班加点,这几天每晚几乎都是 10 : 30,实在是有些吃不消。每天晚上爸爸都做好一桌子饭菜让我补充营养,每天晚上妈妈都给我端来巧克力牛奶,每天晚上爸爸妈妈都催我赶快去睡觉 …… 其实这些我都能感受到,爸爸妈妈是在担心我的身体情况。
我每天生活在爸爸妈妈的关爱和幸福之中。
生活是一首歌
生活是什么?在得意之人眼中生活是不散的筵席;在失意之人心中生活是一杯苦酒;在诗人骚客笔下生活是镜中花、水月花;在哲学家脑海里生活更是辩证与统一。人人都有着对生活独特的理解与诠释,但在我看来,生活是一首歌。
生活是一首儿歌。稚嫩的词曲勾勒出了我们对未来的憧憬;那时的歌中有糖果,有星星,还有那永不破灭的七彩的肥皂泡。在歌中,我们可以和大灰狼做朋友,可以上天去摘月亮,我们无不幼稚地认为未来世界就是如此。
生活是一首摇滚乐。总是轰轰烈烈地奏起、轰轰烈烈地停,我们在近似于发泄的敲击中完成自我。在梦幻的境界中,我们将自我与外界隔绝,总是以为自己是处于喜马拉雅山上或是大西洋海底的真空中。我们用追求完美的目光打量这个世界,我们用偏激的话语评论这个时代,却在激情的敲打中忘了自己原来也是这个社会中的一分子。但是,我无论如何,我们在试图改造,在试图将理想化为现实,尽管摇滚乐有些吵,有些乱,有些迷茫,但是其中不乏潇洒。
人生是一首歌。一首倾尽生命演奏的歌;一首记载历史、记载岁月的歌;一首超越时空、超越未来的歌。
那一幕让我感动
今天,我呆呆地看向窗外。窗外的雨滴不禁让我想起了一个场面„„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位猎人在森林中穿梭。他正在寻找猎物,速度也很慢!因为他没有找到一点食物。正当他为此时而忧愁时,突然,一只母鹿映入他的视线。他的眼睛立刻变得通红,变得贪婪。此时的他,马上拿起猎枪,把枪口对准母鹿的肚子。母鹿仿佛觉察到了什么,将脸对着猎人,它没有逃,而是用“楚楚可怜”的眼神望着他。猎人见到这种情况,愣了一下,而后,又举起猎枪对准母鹿。“砰!”只听一个枪响,母鹿的两只后腿跪地,两只前腿放在胸前,它跪下了。无论这场面有多么动人,但仍然呼唤不起猎人的心。“砰——”一阵枪响,树上的乌鸦飞了起来!母鹿死了!猎人拿起刀,剖开了母鹿的肚子!“哐啷!”刀掉在了地上,因为猎人看见,一只小鹿还母鹿肚里。猎人用颤抖的双手抱起它们,埋葬掉了。这件事后,再也看不见猎人在森林中穿梭的身影。
我闭上了眼,这是多么伟大的爱呀,这爱是纯洁的!这爱是神圣的,没错!那就是母爱!母爱的出现感动得不止是我,也深深地打动了猎人那颗冷酷无情的心啊!
是啊,母亲是我们一生中最伟大的人啊!
爱,让生活更美好
爱,是一个多么美丽的词啊!因为有了亲人的爱,使我们幸福;因为有了朋友的爱,使我们快乐;因为有了陌生人的爱,使我们脱离困境。
一个寒风凛冽的早晨,我一个人坐公交车回家。我站在路口,攥着手里的一块钱,等待着公共汽车。上车买完票后,随便找个位子就坐了下去。随着车子的“一起一伏”我的眼皮忍不住“打起了架。”过了不知多久,车子猛的一个刹车,把我从睡梦中“拉了”出来。我睁开朦胧的双眼,朝窗外望了望,看到一个不熟悉的路牌,一瞬间,心中的问题涌了出来:我怎么会在这?这是哪里?„„”我连忙下了车。
看着四周陌生的环境,我像一只迷了路的羔羊,分不清东南西北。手足无措的我再也忍不住眼眶的泪水。不久,我平复了自己的心情,想:“现在只有找人帮忙了。”迎面走来两位穿着制服的姐姐,边走边开心地聊天。我跑过去,焦急的问他们:“请问这附近有没有到县城北部的汽车?”一位长头发的姐姐看了看我的脸和衣服,然后想了一会儿,对我说:“小妹妹,你是不是迷路了?这附近有一个公交车站。”我的泪水又来了:要再坐一次车,我剩下的钱,不够回家!那位姐姐牵着我的手,走到马路对面的汽车站,帮我拦了公交车,搜了搜裤兜,塞给我五块钱,说:“快上车吧!”我刚想说谢谢时,车门已经关了。
五元钱,虽然不是很多,但里面包含的爱是无限的。一个简单的动作,一个简单的问效,让我们将爱献给更多的人,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帮助自己
《伊索寓言》中有一个《马和驴》的故事:某人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在旅途中,驴对马说:“你如果肯救我一命,请分担一点我的负担。”马不听。驴精疲力竭,倒下死了。主人把所有的货物,连同那张驴皮,都放在马背上。马哭着说:“真倒霉!我怎么这样不幸?我不肯分担一点负担,却驮上了所有的货物,还加上这张皮!”
有一句话曾经说过:当我们为别人除去绊脚石的同时,也是在为自己铺路。
就如同马和驴的故事,如果马为驴分担一些的话,那么就不会这样了,如果分担一些,那么最后就不会承受全部的重量。
换算到我们生活之中来的时候,我们才会发现,自己几乎跟马一样自私。
当我们帮助了别人的时候,就像小学学过的课文《爱之链》里美好的人们一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即使不会在当时得到回报,也会在以后有一定的回报。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又很多帮助了别人又同时帮助了自己的事例,这无疑向我们解释了最好的道理:当我们为别人除去绊脚石的同时,也是在为自己铺路。
帮助别人,其实有时候就是在帮助自己,为自己铺路的同时,又在为别人帮忙。这个复杂的过程,就是为自己铺路顺别替别人铲去绊脚石的过程,而又同时是在为自己铺路。
沉醉于书籍的世界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要想攀登地更高更远,就得从小开始刻苦读书。读一本好书可以帮你分担喜怒哀乐。在忧愁时,捧一本书,它会给你排解烦闷,你的烦恼就会抛于脑后;在欢乐时,捧一本书,它会给你助兴,你会变得更加开朗。
在书的世界里,有时会让人兴奋,有时会让人感伤,但是我想告诉大家:书就像我们的朋友就像我们的家,你总不可能不见你的朋友,不回家吧!所以,书是我们的良知好友,书是我们的精神粮食,读书将会伴随着我们一生,它永远是我们人生旅途中的良师益友。
小时候的我最大的乐趣就是缠着爸爸给我讲故事。就这样,随着日子的流逝,爸爸日复一日地给我讲不同书籍中各种各样的故事。我深深地陶醉在那些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里,我痴迷于那些优美华丽的词藻与佳句。只要爸爸开始讲故事,我总能心无旁骛地认真倾听。
现在的我,书籍已经成为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个不同时代的作家,都能够呈现给我不同时代的风景线,他们优美而纯净的文字,捕捉痕迹地将一个又一个故事娓娓道来。如今,当我沉醉在书籍中的时候,已不再是仅仅对表面的文字的热爱。我更享受的是灵魂与思想碰撞时擦出璀璨的火花。
我从书中看到了世界,看到了用肉眼看不到的,更神奇的世界!
第五篇:享受读书的乐趣
享受读书的乐趣
冯庄乡张庄小学 李香
书是酒,是醇香四溢的酒,醉暖我的心窝;书是马,是奔放四射的马,拖着我冲破黎明前的黑夜;书是黄金,闪耀光芒的黄金,使我拥有万贯家财。
常暗自庆幸自己是个喜欢读书的人。读书让我的心灵总能行走在高原大漠,无论进退都海阔天空;读书让我不再坐在忧虑或惆怅的摇椅上前晃后摆,而总能在平凡和单调中咀嚼出生活的暖和热,绮丽和温馨。
小时候,伴随着《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诞生了,那时,还不懂得识文断字,只有听父母一字一顿的讲,所以感到很好奇,总想着自己去读本书,但很无奈。随着年龄的增长,文化一点点积累起来,当自己能读懂一本书时,那种快乐,那种享受,像给我插上了翅膀,飞向梦幻的天堂。上了中学,文学名著进入了我的生活,回想起来,曾经读过的书是多么的幼稚,但也同样明白了,漫画书只会给我带来一时的乐趣,而文学名著才更加完善着自我。走进书中,迎接我的是一片崭新的世界:在吴承恩的《西游记》中,我看到了机智勇敢的孙悟空正奋不顾身地与妖魔打斗,善良而昏庸的唐僧面色苍白地坐在地上,心神不宁地念着经;好不容易逃过一劫,憨厚的猪八戒又偷偷躲起来睡懒觉,被精明的师兄发现,两只大耳朵被揪得“哎哟”叫疼。孙悟空的乐观、聪明、勇敢、顽皮、灵活,热爱自由,除恶务尽,充满了战斗的精神值得我学习;猪八戒虽然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有许多小毛病,但他还是一个好人,他憨厚淳朴,没有害人之心,并最终坚持到最后的胜利。沙和尚与两位师兄相比,显得生气不足,但他能在两位师兄闹矛盾时从中调解,两位师兄外出时由他陪伴师傅。唐僧的善良、坚持以及面对困难的勇往直前、义无反顾使我感动,但有时却昏庸无能,冤枉孙悟空。它让我明白为了实现某一崇高的目的,人们必须艰苦奋斗,长期坚持,勇敢地战胜一切敌人。所以我从中得到了快乐。
该怎么形容读书带给我的这种实实在在的感觉呢?记得刚过去的这个冬天,有些特别,寒冷和暖和好象突然在某一个冬日的黄昏完成了交接仪式,天气一下子就变得出手成冰了。我在教室的讲台上来回地呵着手,不时微微地跺着脚取暖,同时耐心地等待着上课的铃声。这时,一位短发的女孩跑上来,递给我一个小小的暖手瓶——就是那种普通的玻璃饮料瓶,装满了开水而已。教室里掠过波光闪耀一般短暂的停顿,然后便亮起一阵善意而会心的微笑。在那片闪耀着光亮的微笑中,我的心头荡漾过一波又一波的幸福涟漪,那般纯净而温暖。读书带给我的,正是这样细微而充实的温暖和幸福。
读书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呵!文字的魅力是如此地无穷无尽,它就像阿拉伯的神灯一样,永远带给我意想不到的惊喜。它不只会消解人莫名的烦忧,不只会让你在一个人独处时也会快乐得笑出声来,更重要的是,阅读赋予了我一双慧眼,让我看到了生活梦幻罗曼蒂克的另一面,从而不再疲惫和厌倦。有人说,生命是一束纯净的火焰,我依靠自己内心看不见的太阳而生存。文字,就是我这个阅读者心中永远不落的太阳。
人因读书而快乐,为快乐而读书,只要你愿意读书,相信每一个人都会得到快乐。愿把我的快乐传递给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