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学案10.2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时间:2019-05-15 03:50: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活与哲学学案10.2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活与哲学学案10.2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第一篇:生活与哲学学案10.2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第二框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基础知识梳理】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具体表现

【课内探究案】

【合作探究】

活动一:2008年1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讲话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事业;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科学的本质是什么?

(2)科技与创新的关系是怎样的?

(3)科学技术是如何推动生产力发展的?

活动二:2008年1月30日正式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不断深化农村改革,继续推进征地制度改革试点,积极推进乡镇机构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1)如何看待我国的农村综合改革?

(2)为什么要加强制度建设和创新?

活动三:正如恩格斯所说:“人的思维的最本质的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

(1)是什么推动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

(2)恩格斯的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活动四:2008年1月5日,“第五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这对于更好地增强全民族的创新意识,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全社会形成创新的文化条件和氛围,具有重要意义。

(1)文化的发展是通过什么实现的?(2)为什么说社会的发展与变革,归根到底与创新密切相关?

【当堂达标】

要求:限时5分钟内独立完成。

1.美国有个著名的植物园,它的各种珍奇名贵的花卉每天都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赏,却时有花卉不翼而飞的事情发生。为此,管理人员在植物园门口树起一块告示牌:“凡检举偷花卉者奖200美元。”从此以后,植物园再也没有丢失过花卉。作为常规思维,要防止花卉丢失,就是要惩罚盗窃者,而奖励检举者的思维方法和做法,实践证明却更有成效。这说明()A.创新可以不用从实际出发

B.创新有助于我们正确地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C.创新就是敢想敢做

D.在特殊情况下,创新不需要遵循客观规律

2.迄今为止,空间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引起了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从卫星通信到太空育种,从气象预报到新材料试验„„半个世纪以来,全球发射到空间轨道上的4000多个航天器,使人类的生活时刻被覆盖在太空技术的光辉之下。这主要说明了()A.科技创新会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B.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C.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是通过创新实现的 D.科技创新会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3.如图,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把汉字悄悄拉进画面。他紧紧咬住汉字结构和韵律的形式美不放,空间错觉打破常规,幽境新意跃然而出。由此可见,耕作“汉字田园”必须

()

A.破戒律,法古人 B.寻创新,穷妙境 C.强意志,生规律 D.求价值,勤实践

4.司马光看到同伴掉入水缸,他不是按照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打破水缸,让水脱离人。从辩证法角度看,这件事给我们的启示是()A.办事情必须充分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 B.必须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坚持两点论 C.办事情要敢于打破常规,进行创新思维

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

5.软实力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灵魂和血脉,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保障、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一个没有理论思维、没有精神支柱、没有文化素养的民族,是无法实现振兴国家的伟大目标的。因此,我们必须()①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③通过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 ④通过创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课后练习】

要求:限定时间9分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互批,找出问题,并商量解决。一.选择题

1.一个人的一生是会犯很多错误的,对此一些人常用以下观点暗示自己“过去的一页掀过去了,要向前看,只要努力,你会做好的。”此观点体现了()A.割断了事物过去与未来的联系 B.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C.是简单否定一切的错误说法 D.体现出创新永无止境

2.有一则寓言:甲乙两个人到郊外树林游玩,忽然看见一只老虎跑来。两个人就慌了,甲想:只要我跑得比乙快就行了。于是撒腿就跑。而乙不慌不忙把鞋脱掉,爬到了树上。老虎来了,树上的人它吃不着,就往前追,最后,老虎把甲给吃掉了。这个寓言启示我们,在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中()A.要善于学习别人的经验 B.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

C.既不能简单地否定一切也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 D.要注意培养创新意识

3.视频通话、下载音乐、收看电视、实时导航、网上购物、在线游戏、手机钱包„„随着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明和服务的推广,其丰富多样的功能让手机不再是“打电话”那么简单了,一股3G手机发展新浪潮也随之在全球掀起。这表明()A.创新使得人类的思维性质和水平不断更新 B.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C.创新离不开革命批判精神 D.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4.“60年代,提倡‘有啥吃啥’,强人以一律,巴金先生写了一篇文章,说是应该‘吃啥有啥’,结果招致讨伐。今日当不致如斯也。”这是已故历史学家、《文汇报》老报人唐振常在《乡味何在》一文中的结尾。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的转变的实现,主要的原因在于

①人们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实现了更新 ②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③开辟了更广阔的劳动对象 ④推翻了过去的观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任何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归根到底都与创新密切相关。这说明 ①没有创新,我们就失去了追求真知的可能 ②没有创新,我们就不能在变化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③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④创新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6.创新,是新时代的关键词。大众汽车公司曾一度积压了100多万辆汽车,尽管它把产品价格降到了成本以下,仍然销不出去。在严峻的局势面前,该公司决定:将100多万辆汽车全部实行有奖销售,把每辆售价的10 000美元分成10 000张面额为1美元的奖券,中奖者可得一辆汽车。该公司四处设售票网点,到处张贴“买张试试吧,祝君走运”之类的促销广告。这一出奇的促销方式,犹如一强大的磁场,有力的抓住了人们“幸许自己一张奖券还真能买上一辆汽车,即便是运气不佳,损失一美元也无所谓”的消费心理,100多万辆汽车的奖券在3个月内便被抢购一空。

(1)为什么说“创新是新时代的关键词”?

(2)有人认为,创新是对既有理论的否定。请你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体验高考】

1、(2010年高考·上海卷20)到“十二五”末,本市人口年龄结构失衡的矛盾将更加突出。为此,有关部门提出,应加快研究和推行多种养老模式,以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推进社会进步,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A.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 B.矛盾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C.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

2.(2008重庆卷25)我国工商机关高度重视市场的食品质量问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创新食品质量监管方式,如实行安全分类监管、食品市场准入等,降低了食品违法案件数量。监管方式创新属于

①认识创新 ②制度创新 ③实践创新 ④思维创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10年高考·江苏卷31)针对中小学办学中存在的偏离国家课程计划、片面追求升学指标、学生在校集中学习时间过长等问题,2009年6月江苏省教育厅颁布了深入人心的实施素质教育的“五严”规定。这表明 A.制度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B.理论创新决定实践创新

C.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4.(2007年高考四川卷,30)“威客”是英文witkey(wit智慧、key钥匙)的音译。目前,“威客”主要通过在网上提供创意、标志设计等各类智慧点子和知识产品,来为客户服务并以此获利。“威客”提供智慧点子获利的内在原因有

①创造性思维来源于人的主观想象 ②创造性思维能发现并解决新问题 ③正确的认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 ④正确的认识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5、(2010高考·福建卷34)近年来,党和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在我国,抗虫棉的推广不仅使农民累计增收了760亿元,而且节约了1亿公斤农药,减少了环境污染。抗虫棉的推广还完善了农业科技服务和农民技能教育培训等体系。这表明农业科技创新 A.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农业劳动对象 B.带来了理论创新和生产实践的深化 C.促进了人们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 D.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进一步发展 A.①② B.②④ C. ③④ D.②③

第二篇:《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教学案

(新人教必修4)

第十课 第二框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理解创新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2、能力目标

能列举实例,运用相关原理说明创新推动了社会进步,创新推动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了人类思维和文化的进步和发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创新的深刻理解,认识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使学生牢固树立创新意识。【重点和难点】

重点:创新推动社会的发展,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难点:创新推动人类思维的发展”。【学习过程】【导学设计】

一、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探究1:2008年1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讲话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事业;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科学的本质是什么?(2)科技与创新的关系是怎样的?(3)科学技术是如何推动生产力发展的?

二、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探究2:2008年1月30日正式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不断深化农村改革,继续推进征地制度改革试点,积极推进乡镇机构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1)如何看待我国的农村综合改革?

(2)为什么要加强制度建设和创新?

三、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探究3:正如恩格斯所说:“人的思维的最本质的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

(1)是什么推动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

(2)恩格斯的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探究4:2008年1月5日,“第五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这对于更好地增强全民族的创新意识,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全社会形成创新的文化条件和氛围,具有重要意义。

(1)文化的发展是通过什么实现的?

(2)为什么说社会的发展与变革,归根到底与创新密切相关? 【巩固提升】 【学习过程】【导学设计】

一、选择题 1.创意可以说是日本动画片成功的一个重因素。日本动画片最大的特点就是人物形象个性化强,要么极其夸张,充满喜剧效果;要么稀奇古怪,充满神秘色彩。中国动画片并非技不如人,关键是缺少创意、想象和个性。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事物即是过程,事物在运动中发展 b.事物的运动发展是永恒的、无条件的

d.培养创新精神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2.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他突破经典遗传理论的禁区,提出水稻杂交的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2009年,中国已累计种植杂交水稻30多亿亩,增产粮食40亿吨,创造经济效益4000多亿元。以上事例说明()a.科技能够极大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只要种植杂交水稻就能解决全球的吃饭问题 d.科技的发展能解决人类面临的一切问题 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虽然近代以来我们落伍了,但是中华民族依然是世界上最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成就的民族之一”这段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②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必然的、无条件的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④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4.美国《科学杂志》载文指出:“人类的长跑速度有 一定的极限,科学极限的例子也存在不少,但在更大的辉煌面前,有些神话都黯然失色,克隆技术就是 其中的一例”这段话的哲学启示是()

a.科学技术的每一进步,都是通过创新实现的

b.克隆技术的出现使得人类打开了破解生命奥秘的大门 d.极限是不存在的,极限只是人们的想象

5.当代毕昇王选从1975年起主持计算机激光照排系统的研究开发,他立志超过日本流行的第二代照排系统和美国流行的第三代照排系统,研究出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他埋头苦干18年,终于攻克这一世界性难题,开创了汉字印刷的崭新时代,引发了我国报业和印刷出版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技术革命。以上事例说明()

①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 ②科技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③科技创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④只要有理想,有志气就一定取得巨大成就 a.①②③ b.①②④

6..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

①创新推动科技的发展 ②人类认识的对象和范围日趋广阔 ③人类思维的性质和水平不断更新和提高 ④人类改变和利用客观规律

7.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下列能体现这—道理的是()

①我国农民创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利用电脑开发算命程序 ③我们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④我国政府倡议“构建和谐世界”

二、非选择题

9.为什么说创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0.2008年1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首先向获得2007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高级顾问闵恩泽,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吴征镒颁发奖励证书,并向他们表示祝贺。

结合材料说明国家重视创新的原因。

第三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

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阵地———高等院校,应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己任,加强对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大学作为学校和社会的桥梁,培养创新型人才对于我们大学而言变的尤为重要和迫切。我们也深刻地意识到了这点。为了营造学校的创新氛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务处将以举办全校性的创新大赛为契机,唤醒大家的创新意识

第四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小学语文教师中的创新教育,是要求教育工作者渗透在平时的每一点、每一滴,学生的创新,也只有在长期的熏陶、培养、训练中,才会得以见成效。正如叶圣陶先生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目标的概括:“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所以,广大教师更应不懈地探索、追求创新精神。珍惜每一次教育机会,自觉地从整个教育目标出发,审视和设计每一次教学行为,真正开掘所有学生的创造潜力,让所有的金子在这里都发出他们闪耀的光芒。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是根据学科性质、语言特点,凭借教材和其他教学媒体,在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开掘学生创新潜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教学实践活动。其中学生的创新能力表现在不墨守成规,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勇于探索。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寓创新能力的培养于教学中。怎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行之有效,下面浅谈一下我的看法:

一、利用教材挖掘创新因素小学阶段的300 篇左右的课文,都是创造性的“文”,每篇课文从选材、立意到布局谋篇、遣词造句,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都充满了创新的精神。教材是一座创造的宝库,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善于挖掘其中的可创新因素,凭借教材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小学一年级的教材中,有关春天的课文很多,所以在进入春天这个季节之初就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余之时观察春天的特征,并提出问题:“春天来了,春风吹绿了什么?自己找找看。”而后在课堂上,我让学生们进行情境讲述,有的说:“春天来了,春风吹绿了柳树,也吹绿了小草。”还有的说:“春天来了,春风吹绿了各种树,也吹绿了路边的冬青。” 这时问题出现了,同学之间展开了争论,其中一个同学说:“不对,松树冬天也绿,冬青冬天也绿,不能说吹绿了各种树。”显然,学生们通过自己的观察,获得了新知,创新的欲望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在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景物的过程中,你还会发现,学生们幼小的心灵世界,却蕴藏着是非分明的辨别能力。正是在他们的争论中,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得到了尽情的发挥,创新的欲望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在挖掘教材创新因素的同时还要注重课堂上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总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总是围绕教师的“标准答案”转圈圈,课堂气氛单调,难以启动学生的创新思维。现代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敢于提出问题,发表独到的见解,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创新实践机会。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我放手让学生讨论、提问。如生问:“距敌人那么近,那浓浓的棉布味儿,敌人怎么没闻到?”⋯.问题一提出,教室沸腾了,学生的眼睛“亮”了,于是学生和教师一起毫无顾忌的辩论。这些问题,有可能脱离了学习目标,但却是难得的创新活动。

二、利用自主权提供创新时空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时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潜在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多元性思维训练,让学生从多个侧面,多种角度分析问题。如《草船借箭》一文,主要描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能,设计陷害诸葛亮,要他三日之内赶造十万支箭。而诸葛亮却凭借天时,地利,人和巧妙地挫败周瑜的计谋。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从思维特点分析周瑜失败的原因在于他思维定式的影响,没有摆脱思维习惯的束缚。他认为:凡是箭都是造的,只要看好造箭材料,时间限制紧,即使诸葛亮有三头六臂,也将被置于死地,而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就在于其思维的创造性。这样不仅深化了

对文章的认识,而且使学生在无形中从诸葛亮身上受到感染,学会了从多角度看待问题。

三、利用质疑培养创新习惯“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是学生在对教材深层次理解和探究的基础上的一种求真、求异的思维过程,它蕴含着学生可贵的创新意识。因此,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对书本、对教师、对同学提出不同的意见,敢于质疑“正确”的答案,敢于向“权威”结论挑战。唯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有可能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沃土,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去学习。如《鸟的天堂》一文,写了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去,为什么“鸟的天堂”没有一只鸟?当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认真阅读课文,把两次去“鸟的天堂”的时间及所见所闻进行对比,让他们通过讨论去找到问题的答案。又如教学《月光曲》一课时,有的学生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当贝多芬为盲姑娘弹奏完一曲后,盲姑娘万分激动地询问他是否就是大史鼎鼎的音乐家贝多芬时,贝多芬为什么没有回答盲姑娘的话?教师对于这样的问题,不是直接给予答案,而是让学生充分讨论,积极思考,在讨论回答的各种答案中,创新火花处处可见。__广西教育A GVANGJSIH

GYAUYUZ语文是一门极具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学生想象和创新思维的基础学科,它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教与学的创新是新课程标准下的一个必然趋势。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性教育呢?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除了给学生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以外,还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创新能力。大胆质疑、勇于探究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这一点,并把其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让学生明白“是什么”之外,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是这样”、“还能是什么”等,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想象,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之外,教师还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相互讨论时间,搞活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环境中学习与思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教师的观点,允许学生存在不同的看法,教师应对敢于质疑或勇于提出问题的学生进行积极性评价,使之产生一定的成就感,从而带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以激发。如特级教师支玉恒在上《古井》这一课时就有这样一个片段:课文学完后,有一

个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问题:“如果这个村子里没有这口古井,乡亲们的品质会怎么样?”支老师面对这个问题,处理得非常正确合理,他巧妙地建构了学生们都很熟悉的刘公岛、邓世昌这一资源与教学之间的联系,引进了有益的素材性课程资源,解决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问题,这样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思维碰撞生成了课堂教学的亮点。

二、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创新资源小学语文教科书中蕴含着丰富的创新资源,有很多适合训练学生创新能力的资源,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去挖掘。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教材中的创新资源引导学生学会创新,增强创造力。其中,我们非常熟悉的司马光砸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讲授这一课时,我们教师要善于挖掘其中的创新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救人不仅要有勇气,还要讲究方法。司马光运用逆向思维把缸砸破,让水外流从而救了人,教师若能提炼这一创新因素,通过训练,就可以使学生能够从定向思维的瓶颈中走出来。此外,教材中的曹冲称象也是一个创新实例;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发明家爱迪生等著名人物本身就实践着创新;还有像赵州桥这样人类创新的成果,也是生动具体的创新例子。教材中的创新资源除了表现为具体事例以外,还体现在一些语言当中。在教学中,教师不应该照搬词典,而是引导和启发学生多注意观察生活,回忆生活,在特定语境之下去理解词句,运用词句,并且思考其多解多义,进而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和创新的能力。笔者曾经听过一位老师在教《飞夺泸定桥》中是这样引导学生理解“水流湍急”这个词语的:他先让学生朗读体会课文中具体描写大渡河“水流湍急”的一段话:“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在几十丈深的河谷里倾泻下来,撞击到岩石上,飞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水声震耳欲聋。”然后引导学生凭借这一场景,从河水的色、形、声、状等具体形象展开想象,让学生如身临其境,最后再让学生自己思考“水流湍急”的含义,这就使学生更深刻、更完整地理解了词语的意义。

三、运用创新性的教学手段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运用创新性的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如要重视多媒体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技术的作用,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

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动态为静态,化枯燥为生动,从而化难为易,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此外,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的障碍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运用多媒体技术这一方面的功能,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从而降低难度,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如在上《回声》这一课时,为了使学生理解回声这个自然现象,我制作了一组形象的动画:青蛙妈妈捡起一颗石子,扔进河里,只听见“扑通”一声,水面上立刻激起一圈圈波纹,波纹砬到河岸又一圈圈地荡回来。这一课件效果有声有形,生动清晰,文中的好几个动词的意思就被生动地表现出来。不需要做过多的解释,学生一目了然,轻轻松松就认识了水的波纹,也为学生理解回声现象起到了画龙点晴的作用。

四、开展创新性的课外实践活动课外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性课外活动,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__

第五篇:《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教学案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教学案

(新人教必修4)

第十第二框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理解创新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2、能力目标

能列举实例,运用相关原理说明创新推动了社会进步,创新推动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了人类思维和文化的进步和发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创新的深刻理解,认识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使学生牢固树立创新意识。

【重点和难点】

重点:创新推动社会的发展,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难点:创新推动人类思维的发展”。

【学习过程】

【导学设计】

一、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探究1:XX年1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讲话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事业;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科学的本质是什么?

科技与创新的关系是怎样的?

科学技术是如何推动生产力发展的?

二、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探究2:XX年1月30日正式公布的“中央一号文”指出,不断深化农村改革,继续推进征地制度改革试点,积极推进乡镇机构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如何看待我国的农村综合改革?

为什么要加强制度建设和创新?

三、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探究3:正如恩格斯所说:“人的思维的最本质的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

是什么推动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

恩格斯的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探究4:XX年1月日,“第五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这对于更好地增强全民族的创新意识,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全社会形成创新的文化条和氛围,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的发展是通过什么实现的?

为什么说社会的发展与变革,归根到底与创新密切相关?

【巩固提升】

【学习过程】

【导学设计】

一、选择题

.创意可以说是日本动画片成功的一个重因素。日本动画片最大的特点就是人物形象个性化强,要么极其夸张,充满喜剧效果;要么稀奇古怪,充满神秘色彩。中国动画片并非技不如人,关键是缺少创意、想象和个性。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事物即是过程,事物在运动中发展

B.事物的运动发展是永恒的、无条的 .必须具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D.培养创新精神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2.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他突破经典遗传理论的禁区,提出水稻杂交的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XX年,中国已累计种植杂交水稻30多亿亩,增产粮食40亿吨,创造经济效益4000多亿元。以上事例说明()

A.科技能够极大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只要种植杂交水稻就能解决全球的吃饭问题

.中国通过推广杂交水稻种植实现了小康

D.科技的发展能解决人类面临的一切问题

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虽然近代以来我们落伍了,但是中华民族依然是世界上最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成就的民族之一”这段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②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必然的、无条的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④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A.①②

B.③④

.④③

D.②④

4.美国《科学杂志》载文指出:“人类的长跑速度有一定的极限,科学极限的例子也存在不少,但在更大的辉煌面前,有些神话都黯然失色,克隆技术就是其中的一例”这段话的哲学启示是()

A.科学技术的每一进步,都是通过创新实现的 B.克隆技术的出现使得人类打开了破解生命奥秘的大门

.克隆技术将彻底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D.极限是不存在的,极限只是人们的想象

.当代毕昇王选从197年起主持计算机激光照排系统的研究开发,他立志超过日本流行的第二代照排系统和美国流行的第三代照排系统,研究出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他埋头苦干18年,终于攻克这一世界性难题,开创了汉字印刷的崭新时代,引发了我国报业和印刷出版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技术革命。以上事例说明()

①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

②科技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③科技创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④只要有理想,有志气就一定取得巨大成就

A.①②③

B.①②④

.①③④

D.②③④

6.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

①创新推动科技的发展

②人类认识的对象和范围日趋广阔

③人类思维的性质和水平不断更新和提高

④人类改变和利用客观规律

A.①②③

B.①②④

.①③④

D.②③④

7.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下列能体现这—道理的是()

①我国农民创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利用电脑开发算命程序

③我们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④我国政府倡议“构建和谐世界”

A.①②③

B.①②④

.①③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9.为什么说创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0.XX年1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首先向获得XX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高级顾问闵恩泽,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吴征镒颁发奖励证书,并向他们表示祝贺。

结合材料说明国家重视创新的原因。

下载生活与哲学学案10.2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活与哲学学案10.2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0.2《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教学设计

    10.2《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理解创新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能力目标: 能列举实例,运用相关原理说明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共5篇)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是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江泽民同志关于创新精神的重要论述,道破了教育活动的真谛。教育是......

    二、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完成教案

    二、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教学目标】深刻领会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教学重难点】创新的作用。 ◇课堂探究:想一想。技术创新和社会......

    思想政治④必修10.2《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教案

    第二框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理解创新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相关原理说明创新推动了社......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2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的作用)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2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的作用)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3、创新推动人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必须而且应该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达的不竭动力,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1.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基础。2. 创新是精神文化的特征。3. 创新是科技选择的必然。4. 创新是一个民族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企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及其他创新。面对国际国内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