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两岸中华诗学交流会(最终版)
5月19日,两岸文化交流座谈会在南京举行。
台湾财团法人正因文化艺术基金会董事长朱万里、台湾创价学会理事长林钊、台湾中华诗学研究会理事长胡传安率领20余位台湾文化界朋友与江苏省中华诗学研究会部分代表进行了友好交流。
参加交流座谈会的有江苏省政协副秘书长、民革江苏省委副主委殷志强教授,江苏省中华诗学研究会会长江锡铨教授,研究会顾问沈道初、冯亦同、钟振振,研究会副会长方政、王锡九,秘书长陈小虎、副秘书长刘莹,民革江苏省委联络处副处长任晓红等。
朱万里董事长、林钊理事长、胡传安理事长和殷志强副主委、钟振振教授、江锡铨会长分别致辞。
殷志强副主委在欢迎辞中向台湾朋友介绍了江苏民国建筑现状及文物保护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同时介绍了民革的历史以及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和任务,并希望以此为契机,加强密切联系,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两岸文化大交流、大合作,弘扬中华文化,共同创造两岸美好幸福生活。
江锡铨会长在欢迎辞中表示:我们江苏省中华诗学研究会是一个集中华诗歌的研究、写作、诗歌文化活动于一体的民间社团,是为热爱中华诗歌的诗词曲及诗学专家和爱好者们搭建的一个交流平台,半个月之前刚刚成立,就有朋自远方来传经送宝,不亦说乎!更令我们感到高兴的是,胡传安理事长欣然同意担任我们研究会的顾问,今后我们两岸的中华诗学研究会就是一家人了。
台湾中华诗学研究会胡传安理事长向江锡铨会长赠送了为江苏中华诗学研究会成立创作的诗词作品。
江锡铨会长向胡传安理事长颁发了聘书,邀请胡传安教授为江苏中华诗学研究会顾问。
在宁期间,台湾学术社团朋友江苏中华诗学研究会有关人员陪同下参观了“总统府”。
相关链接:台湾创价学会(英文:Taiwan Soka Association)是国际创价学会在台湾的分支组织,致力于推广文化、教育、和平,现任理事长为林钊,名誉理事长朱万里;台湾中华诗学研究会前身是1968年文化大学创张其昀教授建立的“中华学术院诗学研究所”,以“昌明诗学,弘扬诗教”为宗旨,以众多台湾和海外诗坛名流为研究委员,多年来执台湾诗坛之牛耳。2000年改称中华诗学研究会,由朱万里任理事长,现任理事长为胡传安。
第二篇:两岸交流会心得体会
我不是一个孤独的行者
——2011年第四届海峡两岸“多元文化教育与教育行动研究研讨会”观摩随感
麻江县碧波中学 凌忠梅
由北京师范大学多元文化教育研究中心,贵州省教育协会,台湾行动研究会,贵州省高等教育协会主办,由贵州省教育科学研究所,贵州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协办,贵州财经学院教育管理学院,贵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承办的2011年第四届海峡两岸“多元文化教育与教育行动研究研讨会”及2011全省教育科研方法培训会,于2011年8月4日至8日在贵阳花溪青少年宫举行。
我有幸自始至终参加了本次活动,收获颇丰。
一、强强联手,教育科研与行动研究并进
台湾辅仁大学教授心理学系夏林清教授60多岁她做得报告好似斗室星空中的一个个明珠,擦亮我朦胧的眼神。在报告中夏教授言辞亲切,理论思路剖析透彻,让我重新认识到播撒爱心的女人,收获的是美丽。在夏教授一行报告组中有教授、教师、还有工人,他们用心交换,他们在一起播撒心中的真爱关心需要帮助的人。夏教授的报告如清风拂面,我知道行动研究的脉络。对一个乡镇中学的音乐教师来说,我被震撼啦。我要向夏老师学习做一个播种爱的人。
1、保持积极的心态。自始至终保持一个积极、明朗的心态,首先自己是开心的,其次才能把快乐带给别人。给予别人快乐绝不是做出来的,而是健康积极心态的自然流露。
2、真心付出不求回报。付出爱心的时候要有一颗平常心,不要带有功利的想法。我们都是教育劳动者,关注每个人,大家团结在一起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教育科研,提高教师对职业的幸福感追寻。
二、娓娓道来 行动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来自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陈向明教授开展的行动研究工作坊就像春雨滋润我们的心田,作为一名行动研究者,她成功的跨越到我们心中,行动的步伐如果能变成大踏步跨进黔东南,踏进碧波中学那我们的教师执着修炼,必会获得丰收的喜悦。陈教授的理论联系,活动研究方法需要在“做中学”。
行动研究全方位阐述它的性质:一种实践性很强的研究取向
研究主体:行动者即研究者,可与外来研究者合作;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研究
研究的目的:发现问题,采取对策,提高反思能力,改进工作
检验研究效果的标准:行动者的意识和能力是否有提高,问题是否解决,生存环境是否有改善
1、行动中反思的步骤: 1)行动/事件 2)对行动/事件的描述
3)对自己为什么如此行动的反思 4)对自己反思特点的反思 5)对自己价值观的反思
2、如何提出研究问题?
1、选择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选择自己特别感兴趣的问题
3、研究的范围不宜过大,但有足够探索的空间(小题大做、以小见大)
4、实施条件许可
1、提出研究问题
2、如何收集和分析资料
3、分类
4、举例
5、实践活动。陈教授建议组织一个团体,营造气氛。
中小学教师一定要做研究吗? 需要做什么类型的研究?
与以前的工作经验总结有何不同?(问题导向,循环的系统性,提供证据)与学者所做的研究有何不同?(适切性,有用性,求善)
为什么说教师的职业特征需要教师做行动研究?(实践,明智,知识分子,合作文化)
农村的孩子有些不爱学习:我们会启发同事热忱,对同事好,服务好,与人的关系,换角度,事业热忱度,做一个教育行动研究者,让研究回归。我认为想要成为一名有魅力的教师首先来自于教师高尚的师德;教师的人格魅力还来自于学术与道德情操的完美统一。
三、涓涓流水两岸共唱中华一家亲
在教育沙龙中,台湾尊贵的客人里有一位来自飞机场搬运工,我们都称他为强哥。他是一个黑手,在台湾黑手就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苦力给我的冲击力很强,苦力对我们来说生活中不可缺少角色,干苦力人的音乐乐章带著生命的献身。希望强哥继续当一名行动者,用音乐唤起大家的职业幸福感。
一个孩子一个家,我看见水中的自己,在土壤中我们的孩子不自信,我们的教师队伍一定要营造出自己的品牌。再用一点一滴的行动合并而成,它不仅带着先填饱的润泽之光,经营出一套优秀风景线。
四、重新认识教师职业乐趣
我从教13年,为什么到今天我还深爱我的事业。那是我对教育沉甸甸的爱,一步一个脚印,用劳动感受幸福。带领学生到北京比赛,我的缘由只是希望能有更多的行动者给予农村孩子机会,让农村孩子的那片斗室星空也可以亮起来。在两岸交流会上我有幸发言,我的发言的主题是以腰鼓促民乐。碧波地区就是五寨组的老老少少都喜欢打腰鼓,特别是每年6月24日孩子们都自发组织到各个乡镇去观摩。他们聪明伶俐,回到家找来废旧的塑料瓶用线穿着在家门口练习。为了到北京比赛,孩子们不但要在舞蹈技能技巧上下功夫,还要每天听音乐,腰鼓、舞蹈、民族音乐伴奏整合,我们创编了欢乐腰鼓的第二个节目《苗岭鼓韵》。它与安塞腰鼓最大的区别,安塞腰鼓是男人打,我们是女生打腰鼓。这与我们的民族有很深的渊源。碧波聚居的大部分是畲族,畲族人就喜欢敲粑槽,在多元文化冲击的今天,我们的校园里掀起了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的氛围。以腰鼓促民乐。
短暂的四天培训,让我坚定信心,在教育科研上行动,我不是一个孤独的行者。
第三篇:两岸企业家交流会活动方案
两岸企业家交流会活动组织实施方案(草案)
在2014年台北“飞向太空-航天科技展”举办期间,组委会同时举办两岸企业家经济合作交流活动。
一、活动的意义:加强海峡两岸民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推动两岸资源有效整合,加强两岸产业对接,深化两岸经济互利合作,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二、举办时间:2014年6月-8月(具体日期待定)
三、举办地点:台北花博馆(待定)
四、组织机构:在航天展组委会领导下,设两岸企业家交流活动组委会。
组委会秘书长:何树生
组委会付秘书长:甘再川、叶永建
五、活动内容:
1、2014年3月-5月,企业家报名(报名费5万元?),邀请海峡两岸有关领导、著名书画家、社会知名人士为活动题词。
2、2014年6月底(待定),大约50名大陆企业家随航天展团队赴台。在台北召开新闻发布,正式对外宣布活动启动,在产品展示大厅展示大陆企业生产的相关产品
3、在台举办两岸企业家商洽会,邀请台湾方面的政要、名人出席。嘉宾致词,专家主题报告、点评,现场访谈,深层对话、讨论,交友联谊。
4、大陆企业家感受宝岛风采。深入民间,广交朋友。
六、活动经费:
由北京两岸家园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发起,费用由该公司负责。中高会负责赴台企业家的入台批件。
产品展示厅设展位60个,9㎡/个,10天/期,2万元人民币/期.个。
第四篇:诗学
《诗学》读后感
《诗学》顾名思义就会让我们联想到它是作诗论诗的学问,研究诗歌创作的著作。因此有人这样评价:《诗学》是西方美学史上第一部最为系统的美学和艺术理论著作。它对西方后世文艺理论和文学创作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其中的有些观点曾被新古典主义风味金科玉律。
关于《诗学》,我读了三遍,由于是英汉对照,我坚持先看英文版,后看汉语版的。当我看第一遍时,有点困难,对其中的内容和思想还不太理解;当我读第二遍时,渐渐地理清了一些眉目;到了第三遍,我就能熟练地读下来,并且对其中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纵观全书,我认为全书可以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3章)主要分析各种艺术所摹仿的对象以及摹仿所采用的媒介和方式;第二部分(第4-5章)讨论了诗的起源与悲剧、喜剧的发展;第三部分(第6-22章)详细地讨论了悲剧,认为“悲剧是对一种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方式是动作的表演。接着,还分析了它的六个成分,包括情节、性格、言词、思想、形象与歌曲。最后讨论了悲剧的写作和风格等;第四部分(第23-24章)主要讨论的是史诗的情节、结构、分类和成分等;第五部分(第25章)讨论艺术的标准、原则与方法;第六部分(第26章)比较了史诗与悲剧的高低。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首先提出诗歌是模仿的艺术。模仿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这也是诗歌产生的原因吧。我们喜欢模仿的作品,因为我们喜欢看到对事物最准确的描述,尽管看到有些事物,例如,最低等动物的形象或尸体的状态,我们会觉得痛苦,这是因为我们从模仿中学到了知识,而获得知识又是一件快乐的事,这对每个人都是如此。很多时候我们喜欢看相似的事物,因为我们在看这些东西的时候,也在获得信息,并不自觉地判断眼前所描述的事物是否是某一事物,即“像不像”的问题。如果从前我们从没在任何地方见到过所描述的事物,那么,我们产生的快感就不是由于对某件事物的模仿而产生的,而是由于技巧、色彩、或其他类似的原因而引起的结果。
亚里士多德认为使用模仿的艺术家,所描述的对象是行动中的人,显然他把重点放在了悲剧和史诗方面,通过情节、语言等来展现这些人物的思想性格和精神品质。例如在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中主要讲述了作为科奇斯岛会施法术的公主、太阳神赫利俄斯的后裔的美狄亚,与来到岛上寻找金羊毛的伊阿宋王子一见钟情,为了帮助伊阿宋取得金羊毛,她用自己的法术帮助伊阿宋完成了自己父亲定下的不可能的任务,条件是伊阿宋与她结婚,取得羊毛后,美狄亚和伊阿宋一起踏上返回希腊的旅程。为了阻止父亲派弟弟追回自己,美狄亚杀死了自己的弟弟,并将弟弟的尸体切开,分割成碎断,抛在山上,让父亲和追赶的差役忙于收尸,以此拖延时间和伊阿宋一行离开。伊阿宋回国后,美狄亚用计杀死了篡夺王位的伊阿宋的叔叔,伊阿宋取回王位后但也开始忌惮美狄亚的法术和残酷。后来伊阿宋移情别恋,美狄亚由爱生恨,将自己的两名孩子杀害,同时也用下毒的衣服杀死了伊阿宋的新欢,逃离伊阿宋身边,伊阿宋也抑郁身亡。通过家庭问题的发展向我们塑造了一位充满激情的、敢于反抗的悲剧女性。
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主要是从模仿行动中的人来讲的,然而我认为模仿是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创作的,它不仅仅局限于模仿行动中的人,它还可以模仿生活的某个场景或者某个事物等。例如: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人以娴熟精炼的笔法,重点描绘了皇甫岳别墅中的景色,展现了一幅幽静恬人的春山月夜的图画。我认为这也是一种模仿。再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人描绘了一幅冰天雪地寒江,没有行人、飞鸟,只有一位老翁独处孤舟,默然垂钓的江乡雪景图。这种模仿重在描绘一幅风景画,寄寓着诗人的某些感情或表达某种心境。因此我认为诗歌模仿的不仅包含行动的人,还包括生活中的其他方面。
亚里士多德特别看重悲剧,《诗学》中的第(6—22)章主要讲述了悲剧,其中包括:情节、性格、语言、思想、戏景、和唱段等六个要素。然而最重要的是情节,也可以说是悲剧的灵魂。因为悲剧不是对人的描述而是对人的行为、生活、快乐、烦恼的描述,而快乐、烦恼又会对人的行为发展产生直接影响,从而影响着情节的发展变化。在情节方面,亚里士多德一方面强调情节的长度要适宜,便于人们观看,另一方面,他又提出了情节的统一。16世纪,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被曲解、片面化,逐渐演化成“三一律”,在17世纪,“三一律”被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奉为准则。
关于诗的真实和历史的真实,亚里士多德认为诗人的职责不是去描述那些发生过的事情,而是去描述可能发生的事情,也就是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或必然发生的事。因为诗描述的是普遍性的真实,而历史描述的是个别事件。我十分赞同这一观点,当然这里的诗是指史诗、喜剧或悲剧。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文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诗歌作为文学的一种,亦是如此。他们取材与现实生活或历史故事,既具有发生的可能性、真实性,又具有文学创作的艺术性。这一点对于悲剧诗人创作尤为明显,为了取得良好的悲剧效果,唤起观众的恐惧和怜悯,悲剧是人们往往会选择意外发生而又符合逻辑的事件作为自己的描述对象。因为具有发生的可能性,所以才能使观众相信,并且使观众随着主人公的幸福与痛苦而开心或伤心。
影响悲剧效果、推动悲剧情节的往往是反转、发现、和苦难。在读《诗学》的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反转、发现、和苦难。因为伴随着这些反转、发现和苦难的发生,人物形象进一步深化。通过他们悲剧行为的表现,观众往往会形成恐惧和怜悯,这种反转和发现在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中运用的最为突出。全剧以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忒拜城里的瘟疫为开端,神说只有找出杀害前王的凶手,瘟疫才能停止。于是全剧以谁是杀害前王的凶手为悬念,俄狄浦斯王在寻找谁是凶手的过程中,先后与忒拜城的先知忒瑞西俄斯和妻舅克瑞翁发生冲突。通报波吕玻斯国王的死讯,打消俄狄浦斯害怕弑父娶母预言的应验的心理让他高兴,然而在道出他的身世后却引起了截然相反的结果,这就是反转。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反转就是指事物从一个状态转向相反的方面。剧中的“发现”在报信人到来后,王后伊俄卡斯忒发现了俄狄浦斯是自己的亲生儿子,随后俄狄浦斯也从拉伊俄斯的仆人口中知道了自己是拉伊俄斯与伊俄卡斯忒的儿子,一切真相大白。这里的“反转”与“发现”几乎同时发生,产生了良好的悲剧效果,任何人听了《俄狄浦斯》的故事,内心都会产生恐惧和怜悯的情怀,俄狄浦斯杀父娶母是在不知情无意识的情况下发生的,在这个过程中他并知道那个在三岔路口被他杀害的人就是自己的亲生父亲,更不知道他在忒拜城娶的王后就是自己的亲生母亲。这一切都是在他出生前就已经注定的,这样的悲剧怎能不引起观众的恐惧和怜悯呢?
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关于悲剧的反转、发现和苦难以及由此引发的恐惧、怜悯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也能找到影子,以他的《奥瑟罗》为例,奥瑟罗是威尼斯公国的一员猛将,他与元老的女儿苔丝狄蒙娜相爱。但是由于他是黑人,婚事未被允许,两人只好私下成婚。奥瑟罗手下有一名阴险的旗官伊阿古,一心想除掉奥瑟罗。他先是向元老告密,不料却促成两人的婚事。但他有挑拨奥瑟罗与苔丝狄蒙娜的感情,说另一名副将凯西奥与苔丝狄蒙娜的感情不同寻常,并伪造定情信物—手帕。奥瑟罗信以为真,在愤怒中掐死了自己的妻子,当他得知真相后,悔恨之余拔剑自刎,倒在了苔丝狄蒙娜身边。这里的手帕就是发现点,当奥瑟罗在发现自己给妻子的定情信物被爱米莉亚交给凯西奥时,心里充满了愤怒,当晚就把妻子掐死,然而当他得知手帕是伊阿古的诡计时,心里充满了懊悔。这两次发现都造成了奥瑟罗不同的
行为表现,读了这个故事,我们总会对善良单纯的奥瑟罗充满恐惧和怜悯,对天真痴情的苔丝狄蒙娜充满惋惜和同情,我想着也是悲剧的效果吧。
《诗学》的最后一部分诗人介绍了史诗,并对悲剧与史诗作了深刻比较。就题材而言,亚里士多德更喜爱悲剧,他认为悲剧比史诗更好。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认为每一种题材都有适合自己的内容,只要写的生动形象,不在乎是悲剧好还是史诗好。
第五篇:诗学读书笔记
《诗学》读书笔记
所读原著为《诗学 诗艺》,作者分别为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和古罗马的贺拉斯,赫久新译。版本: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12月第一版。
以下摘要均选自《诗学 诗艺》中的《诗学》。摘要部分按原著章节进行整理。
摘要一:使用模仿的艺术家,所描述的对象是行动中的人,而这些人又必然具有或好或坏的特性(因为所有的人,在某种程度上,他们的精神和品格都具有善恶的差别,他们的特性几乎总是落入这种或那种类型)。这些人,或者比我们更好,或者不如我们,或者与我们是一样类型。(第6页)
悲剧和喜剧也有同样的差别;因为喜剧的目标是把人描述得比我们今天的人更坏,而悲剧则把人描述得比我们今天的人更好。(第7页)
摘要二:模仿是我们的天性,音调感和节奏感也是我们的天赋本能,而韵律显然是节奏的一个部分。起初,这些天生富有才智的人开始使用模仿,在他们最初努力的基础上,经过一步步发展,终于从即席创作中产生了诗歌。(第11页)
按照诗人个人的性情,诗歌随即分为两种不同类型。比较严肃的诗人,描述高尚的行为和高尚的人所做出的行为;而比较轻浮的诗人,则描写人们的卑劣行为。前一种人写赞美诗和颂诗的时候,后一种人却开始了恶语谩骂。(第11页)
摘要三:在一定程度上,史诗与悲剧相同,史诗也用威严的韵文来描述严肃的行为。然而,它们也有不同的地方,史诗采用单一的格律和叙述性的形式。另一点不同的是它们篇幅长短的差异:悲剧尽可能延长情节,但控制在一个白天能演出完毕的时间之内,或者稍微超过一些,而史诗则不受行为、时间的限制。起初悲剧也和史诗一样,没有时间的限制。至于结构成分,有些两者都有,有些是悲剧所独有的。因此,任何能够辨别悲剧好坏的人,也能够辨别史诗的好坏。因为史诗的成分,悲剧都具备,而悲剧的成分,在史诗里却不是都能找得到。(第15页)
摘要四:悲剧是对于一个值得认真关注的行为的描述,行为本身具有完整性,具有一定意义;在语言中,通过各种适当的艺术形式,使行为得到强化,成为剧中的各个部分;描述的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通过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净化。(第16页)
既然是通过人的行为表演来描述内容,那么,第一,形象的装饰是悲剧的基本部分;第二,必须有唱段和语言,这是指描述的媒介。(第16-17页)
悲剧是行为的模仿,而这个行为是由某些人来表达的,按照我们定义的行为特征,它必须要展示出性格和思想方面与众不同的特点。思想和性格是行为的两个自然成分,所有人物的成败都取决于这两个因素。行为的模仿,就是悲剧的情节。另一方面,我所说的情节,是指事件的有序安排。性格使我们能够定义参与者的本性,思想体现
在他们的语言里,当他们证明一个论点或表达一种意见的时候,就显露出他们的思想。(第17页)
因此,所有悲剧都具有了六个要素,它们是情节、性格、语言、思想、戏景和唱段。这些要素决定了一部悲剧的性质。(第17页)
在这六个要素里,最重要的是情节,即事件的安排。因为悲剧不是对人的描述,而是对人的行为、生活、快乐和烦恼的描述。而快乐和烦恼与行为密切相关。生活的目的是行为的目标,而不是一个品质。确实,他们的性格使他们成为自己,而正是由于他们的行为,使他们幸福或不幸。表演悲剧不是为了描述性格,尽管性格与行为有关。所以,事件和情节才是悲剧的目标。在一切事物中,目标是至关重要的。此外,如果在悲剧中没有行为,就不能成为悲剧,但如果没有性格,仍然不失为悲剧。(第18页)
另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悲剧影响我们情绪的两个最重要的方法:“反转”和“发现”,这两者是情节的基本要素。(第18页)
悲剧的第三个特性是思想。这是一种说话能力,在任何特定的条件下,使人物说出可以说或适合说的话。(第19页)
摘要五:隐喻是把属于别的事物的名字,应用到这个事物上。从这个种类转移到那个属性,从那个属性转移到这个种类,或者从一个属性转移到另一个属性,或者也可以是类推事物。(第59页)
摘要六:过于明显地使用这个技巧,就是可笑的。每一种语言的使用,都要有个适当的限度。任何人不适当地使用隐喻词、不熟悉的借用词和其他这类新奇词,都会造成同样的结果,只能引起笑话。
(第63页)
摘要七:对一节诗的指责,有五种: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不合理、缺乏道德精神、前后矛盾、技术上有缺陷。(第79页)
《诗学》是亚里士多德对诗歌和悲剧的看法。纵观全书,他对文学创作和文学作品都很全面。其中对悲剧和诗歌的态度和技巧的见解,尤其让人印象深刻。
首先是对悲剧的定义(见摘要四第一段),从内容到表现形式再到效果及起到的作用,都全面地概括了。后面单独讲到的“六要素”,涉及到了悲剧的性质。亚里士多德认为在悲剧中最重要的是情节,情节是悲剧的灵魂。对此,我有点异议。
情节确实很重要,它是支撑整部作品的结构和框架。在看过作品之后,在人们脑海里印象深刻的是作品的情节,但是触动极深的却是主题。例如希腊的悲剧《俄狄浦斯》,它的情节安排十分巧妙,但是让人们感叹不已的是命运的不可抗拒和命运的悲剧。尽管刚生下来就被送走,但是仍没有摆脱杀父娶母的、注定的人间悲剧。所以,我认为,情节是为主题服务的,主题是作品的灵魂。
“悲剧的第三个特性是思想。这是一种说话能力,在任何特定的条件下,使人物说出可以说或适合说的话。”悲剧之所以打动人,是因为其主题的净化作用和人们情感的升华。但是悲剧首先面对的,却是其前面的观众和读者,所以言语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是悲剧感染人的关键。例如《窦娥冤》,从张家父子的百般骚扰和诬告,到最后的含冤而去和平反,窦娥的语言始终符合自己当时的身份和语言习惯,包括行刑时的诅咒,咋一看颇具浪漫主义色彩,但是却能被观众普遍接收并能随着剧情的继续产生情绪上的波动。不能不说,其间主角张驴儿、婆婆的表现和说话应对和执行官衙役的行为表现,都让观众相信这是真的且融入其中。
“另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悲剧影响我们情绪的两个最重要的方法:‘反转’和‘发现’,这两者是情节的基本要素。”反转,即事物从一个状态转向相反的方面。当人们在绝处逢生时,生机活力和希望都会骤涨;当人们满怀希望大步前进时,迎面而来的狂风骤雨又会把人们的希冀浇得支离破碎。反转,起得就是这个作用。而发现,则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济公》中的《挖心》情节安排即是如此。先是俊生迷恋狐妖,妖挖其心令其死;后有其妻得知济公有活人之方,吃下脏馒头后吐心,使其还生。生而死,死而生,完全是两重天式的体验。而惊险刺激之后,更能引起人们的嗟叹和感慨。而其中的反转和发现,恰恰起到了影响、主导人们情绪的作用。
除了对悲剧全方位探讨之外,亚里士多德对诗歌的措辞和风格也进行了讨论。他说,过度使用技巧和词都是可笑的。每一种语言的使用,都应有个适当的限度。
例如汉赋发展到后期,大多是辞藻华丽,极讲究铺陈而不重内涵,最终发展不下去而转向短小精悍却颇有哲理内涵的短赋上面去了。而魏晋时期的诗歌,尤其是竹林七贤的作品,有相当一部分是晦涩难懂的。前者过度讲求辞藻,后者多用隐喻,但是过了度,效果就
大打折扣了。原来本应有的审美效果没有了,有的甚至成了折磨人的神经的作品了。
在《诗学》的最后,对诗的五种指责也很精辟、客观。“对一节诗的指责,有五种: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不合理、缺乏道德精神、前后矛盾、技术上有缺陷。”总结下来,一是真实性必须保证;二是技巧的巧妙和得当。话虽然不多,却打中了核心。
秦微微
20090340702
09汉语言文学3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