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重大建设项目点供用地计划指标管理办法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重大建设项目点供用地
计划指标管理办法的通知
信息更新: 2011年8月5日 来源:中国会计视野网—安徽省人民政府
皖政办[2011]48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安徽省重大建设项目点供用地计划指标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一年七月五日
安徽省重大建设项目点供用地计划指标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保障我省重大建设项目用地需求,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的使用效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省重大建设项目点供用地计划指标,是设区的市(以下简称市)在使用完省下达该市当年用地计划指标的情况下,为启动选址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村建设用地范围内急需开工的重大建设项目,向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申请的用地计划指标。
第三条 省重大建设项目点供用地计划指标的申报、下达、使用和管理等,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可于每年11月底前,向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申报点供用地计划指标。
第五条 县(市、区)申请点供用地计划指标,由县(市、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报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查同意后,由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申报。
第六条 申报点供用地计划指标须符合如下条件:
(一)项目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
(二)皖北三市七县(指亳州市、宿州市、阜阳市和五河县、固镇县、怀远县、凤阳县、首先、霍邱县、濉溪县,下同)区域内的项目总投资需达到1亿美元或5亿元人民币以上;其他地区的项目总投资需达到1.5亿美元或10亿元人民币以上。
(三)皖北三市七县区域内项目投资主体的注册资本达到1500万美元或1亿元人民币以上;其他地区项目投资主体注册资本达到3000万美元或2亿元人民币以上。其中,项目投资主体的实际到账资金应超过注册资本的70%(高新技术类项目超过50%)。
(四)项目位于市区的,其每亩土地的实际投入应超过300万元;项目位于县(市)的,其每亩土地的实际投入应超过200万元。
皖北三市七县每亩土地的实际投入,不低于上述标准的80%。
(五)项目建筑容积率不低于1.0,建筑系数不低于40%。
(六)项目已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或其投资主管部门批准(核准或备案),并完成初步设计审查等前期工作。
(七)项目的环评文件已经省环保主管部门审批。
(八)项目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承诺在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批准后半年内实施供地,且主体工程能够开工建设,并确保征地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得到落实。
第七条 申报点供用地计划指标须提供如下材料:
(一)安徽省重大建设项目点供用地计划申请表。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准(核准或备案)文件。
(三)初步设计批准文件或审查意见。
(四)省环保主管部门审批的项目环评文件。
(五)项目投资主体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以及企业情况简介。其中,属外商投资的,还需提供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和开户银行出具的资金信用证明。
(六)资金到账证明。
(七)项目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就申报项目作出的情况说明。主要包括:项目基本情况,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的说明,承诺项目供地和开工建设时间、征地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落实情况的说明等。
(八)项目所在地乡级或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图。
(九)项目总平面布置图。
第八条 点供用地计划指标应优先安排用于下列项目:
(一)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皖北三市七县区域内的重大建设项目。
(二)省政府直接调度、督办的重大建设项目,以及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的鼓励类且已列入当年省“861”投资计划的项目。
(三)投资强度大、效益好、占地面积小的建设项目。
第九条 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予安排点供用地计划指标:
(一)上一年度违法违规用地比例超过15%的。
(二)未办理用地手续即违法违规动工建设的。
(三)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高污染高耗能项目以及房地产等开发类项目等。
第十条 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对各地上报的点供用地计划指标申报材料进行审查,必要时可对申报点供用地计划指标的项目进行实地踏勘和论证。
第十一条 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根据项目工程建设年限、当年投资数额以及投资强度等情况,计算确定拟下达的点供用地计划指标。
第十二条 下达的点供用地计划指标,不超过项目用地总面积的30%,且最高不超过200亩。
第十三条 安排点供用地计划指标的项目,应在当年12月31日之前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手续;逾期未办的,点供用地计划指标自行失效并由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收回。
第十四条 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于每年7月底前,将上一年度使用点供用地计划指标项目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或划拨土地决定书,以及项目开工建设情况等资料,报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 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对使用点供用地计划指标的项目建设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并于每年8-9月,对上一年度使用点供用地计划指标的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抽查。
第十六条 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由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予以通报批评,暂停受理该市点供用地计划指标申报,并相应扣减该市下一年度建设用地计划指标。
(一)使用点供用地计划指标的项目,未按规定时间开工建设的。
(二)采取弄虚作假等方式,骗取点供用地计划指标的。
第十七条 已使用点供用地计划指标的项目,不得再次申报点供用地计划指标。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会同省有关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
第二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征地补偿准备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法规名称】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征地补偿准备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颁布部门】 安徽省政府 【发文字号】 皖政办[2010]22号 【颁布时间】 2010-05-04 【实施时间】 2010-05-04 【效力属性】 有效 【正
文】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征地补偿准备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
《安徽省征地补偿准备金管理办法》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一0年五月四日
安徽省征地补偿准备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完善征地补偿机制,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确保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根据国家有关法律和政策,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征地补偿准备金是申请用地或申请先行用地单位在征地报批材料报送省国土资源厅审查之前,将依法应予缴纳的征地补偿费用足额预先存入征地补偿费用预存专户,作为确保征地补偿费用能够及时足额兑付给被征地农民而准备的资金。
第二章 范围、标准和缴纳方法
第三条 征地补偿准备金主要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青苗补偿费、房屋等地上附着物补偿费,以及从土地出让金等土地有偿使用收益中应提取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
第四条 征地补偿准备金计算方法和标准,依据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执行。
第五条 各地在向省国土资源厅报送征地报批材料之前,申请用地或申请先行用地单位必须将征地补偿准备金缴入到相关市或县财政部门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对跨市、县的建设项目用地,由申请用地或申请先行用地单位将征地补偿准备金缴入到用地所在地的市或县财政部门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
各地报送建设用地报批材料时,必须附具金融部门出具的预存征地补偿准备金进账凭证,随报批材料报送省国土资源厅。凡未附具预存征地补偿准备金进账凭证的,省国土资源厅不予受理。
第三章 发放
第六条 申请征地或申请先行用地获批后,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拟定征地补偿费用发放名单,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后,报所在市或县财政部门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定。
第七条 市或县财政部门原则上要在收到用地批复或先行用地批复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将预存的征地补偿准备金从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缴入金库,并根据批准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和审定的征地补偿费用发放名单,依法将征地补偿费用足额拨付到位。
属补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拨付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属补偿被征地农民的,通过“一卡通”直接发放给被征地农民;属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直接拨付至社保基金专户。
第八条 各地要将征地补偿费用发放情况向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公示。
第四章 结算和监管
第九条 征地补偿准备金不计利息、多退少补。
第十条 申请征地或申请先行用地未获批准的,或实施征地后预存的征地补偿准备金经结算有结余的,市或县财政部门应自愿缴款单位申请返还征地补偿准备金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将预存或结余的征地补偿准备金退回原缴款单位。
第十一条 申请用地或申请先行用地单位缴纳的征地补偿准备金不足的,由该单位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及时补缴。
第十二条 征地补偿准备金实行统一管理、专款专用、分账核算,不同建设项目、不同批次建设用地的征地补偿准备金不得混用。
第十三条 各级监察、财政和审计等部门,要加强对征地补偿准备金的监管,对弄虚作假或违规挪用、混用、拖欠、截留征地补偿准备金的,由有关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严肃查处。
第五章 附则
第十四条 各市、县人民政府可根据本办法制订具体实施细则。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省国土资源厅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河北省<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对外合作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河北省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对外合作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地区、各部门应按照《河北省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对外合作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要求及职责分工,积极推进本地区和本部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对外合作工作。
有关《河北省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对外合作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执行情况及时反馈省发展改革委。
联系人:省发展改革委应对气候变化处袁业,刘金合
电话:0311-88600509(兼传真)、***
二0一0年五月二十一日
附件:
河北省《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对外合作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
第一条 为规范我省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对外交流与合作,维护国家及我省经济安全和利益,根据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对外合作管理暂行办法》,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各级政府及有关单位、企业与外国政府、国际组织、境外非政府组织、科研教学机构等签署或承担执行的涉及应对气候变化和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方面的合作属于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对外合作。
第三条 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对外合作,应遵守国家及省有关法律法规,符合国家及我省可持续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科技发展规划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要求。
第四条 在省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对外合作实行归口管理、分工负责、加强指导。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是全省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对外合作的主管部门,负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提出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规划和政策,协调开展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对外合作工作,并对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对外合作进行审核监督管理。
第五条 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对外合作的审核监督管理,是指对全省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申请进行审核,对合作条件、协议签署、协议执行进行监督,并对合作效果进行评估,使之符合国家及省方针政策及其相关规定,促进全省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开展。
第六条 各设区市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及各级行业协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在开展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对外合作中,应接受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管理,按照国家及省有关规定,规范开展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相关合作,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有关情况,同时将合作方案或相关资料送主管部门备案。
第七条 执行机构(即与外方签署合同,并承担具体实施任务的单位)实施气候变化领域对外合作应向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同意后方可实施,主管部门在15个工作日内予以书面答复,需组织专家论证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15个工作日内。
执行机构提交的申请应包括合作双方情况介绍、合作目的、合作范围、合作方式、合作期限以及效果评价等内容,并明确合作完成后提交执行报告具体时间。
第八条 在合作过程中需要调整合作内容、实施区域或执行机构的,原执行机构应当向主管部门提出书面变更申请。主管部门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需组织专家论证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15个工作日内。
变更申请应包括变更原因、变更内容、变更时间等内容。
第九条 在执行过程中,执行机构应按照主管部门的要求定期报告执行情况;合作结束后,执行机构要及时编制合作执行报告,并报主管部门备案。
执行报告应包括合作双方执行情况介绍、合作目的、合作范围、合作方式、合作期限、效果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第十条 公开发布或对外提供科研成果和相关信息的,应当遵守国家及我省相关规定。涉及下列三种情况的,应当经主管部门同意,主管部门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需要组织专家论证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15个工作日内。
(一)与国家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相关的合作。
(二)与国家及我省履约信息通报、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排放预测、观测和监测、行业排放数据等相关的合作。
(三)与国家及我省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和政策走向及重大政策、技术选择相关的合作。
拟公开发布或对外提供信息是否属于禁止范围尚不明确的,执行机构应向主管部门查询,主管部门在1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
第十一条 已颁布的有关对外合作管理办法在管理程序上与本《实施细则》不相冲突的可继续执行。属于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的,适用《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发展改革委等部委令第37号)。涉及固定资产投资的,从其规定办理。
第十二条 主管部门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违反本实施细则第三条规定或可能危害国家及我省经济安全和利益的合作须及时采取措施终止执行。
第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主管部门可暂停其合作,并责令其改正;拒不改正的,主管部门可终止其合作:
(一)未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或申请未经批准,擅自开展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对外合作的;
(二)拒不接受主管部门监督管理的;
(三)执行机构违反规定发布或提供信息、损害国家及我省经济利益的;
(四)在执行过程中,不按照主管部门要求定期报告执行情况;合作结束后,不及时编制合作执行报告,报主管部门备案的。
第十四条 本实施细则由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解
第三篇:关于印发《安徽省建设工程重大危险源管理办法》的通知
【法规名称】
安徽省建设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建设工程重大危险源管理办法》的通知 【颁布机构】 【发 文 号】 【颁布时间】 【实施时间】 【效力属性】
安徽省建设厅
建安〔2008〕211号 2008-10-21 2008-10-21 有效
关于印发《安徽省建设工程重大危险源管理办法》的通知
建安〔2008〕211号
各市建委:
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强化对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确保建设工程生产安全,杜绝重大安全事故发生,促进我省建设行业安全生产状况的平稳好转,我厅制定了《安徽省建设工程重大危险源管理办法》,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二〇〇八年十月二十一日
安徽省建设工程重大危险源管理办法
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强化对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确保建设工程生产安全,杜绝重大安全事故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本办法所称重大危险源是指在施工现场存在的、一旦发生意外可能导致人员群死群伤或者重大不良社会影响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或者其他施工活动。
在安徽省境内从事建设工程的新建、扩建、改建和拆除等有关活动及实施对建设工程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二条 建设工程重大危险源主要包括:
(一)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
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或地下室二层以上(含二层),并采用支护结构施工的工程;或基坑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复杂、地下水位在坑底以上、地下管线极其复杂等工程。
(二)土方开挖工程
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
(三)地下暗挖工程
地下暗挖及遇有溶洞、暗河、瓦斯、岩爆、涌泥、断层等地质复杂的隧道工程。
(四)模板工程
各类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滑模、爬模、大模板等;水平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系统及特殊结构模板工程。
水平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系统高度超过8m,或跨度超过18m,施工总荷载大于10kN/m2,或集中线荷载大于15kN/m的模板支撑系统。
(五)起重吊装工程
(六)脚手架工程
1、高度超过24m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
2、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包括整体提升与分片式提升;
3、悬挑式脚手架;
4、门型脚手架;
5、挂脚手架;
6、吊篮脚手架;
7、卸料平台。
(七)拆除、爆破工程
采用人工、机械拆除或爆破拆除的工程。
(八)其他危险性较大的工程
1、建筑幕墙的安装施工;
2、预应力结构张拉施工;
3、隧道工程施工;
4、桥梁工程施工(含架桥);
5、特种设备施工;
6、网架和索膜结构施工; 7、6m以上的边坡施工或者高度虽不足6m但地质条件复杂的高大边坡;
8、大江、大河的导流、截流施工;
9、港口工程、航道工程;
10、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可能影响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已经行政许可,尚无技术标准的施工。
(九)30m及以上高空作业的工程
(十)大江、大河中深水作业的工程
(十一)城市房屋拆除爆破和其他土石大爆破工程
(十二)其他专业性强、工艺复杂、危险性大、交叉作业等易发生重大事故的施工部位及作业活动。
市(县)、区建设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前款所列重大危险源范围进行调整。
第三条 市(县)、区建设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应建立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监督检查制度和备案制度,对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实施有效的动态监管。
在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中突出对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监督检查,对施工单位报送的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名录进行现场核查,发现名录与实际不符的,应当责成施工单位及时完善。
应加强对在建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监督检查,并对每个在建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建立监管台帐。
对在建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监督检查内容主要包括:施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与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情况;危险性较大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批、专家论证、交底和过程控制情况;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防护方案和保证措施的制定和落实情况;施工现场与内业资料相符合;项目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对重大危险源的检查、评估台帐;工程监理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履行监理职责的情况等。
第四条 施工总承包单位及分包、专业承包单位应当根据承建工程施工范围和特点,在工程施工前,对施工现场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进行辨识、评价,对重大危险源应登记建档,并报建设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备案。
第五条 施工单位应当制定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制度,明确具体管理的责任部门、责任人与工作职责,做好重大危险源的风险评价、施工方案、控制措施、检查、验收及应急处置工作。
第六条 施工单位必须编制重大危险源专项安全施工方案。方案应当由施工单位相应专业的技术人员编制,经单位施工安全管理部门与工程技术管理部门(或者设备管理部门)共同审核,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加盖单位印章;再报工程项目监理单位的项目总监审查批准,加盖项目总监执业资格专用章后,方可实施。
对建设部《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规定必须经专家论证审查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施工单位应当组织专家组进行论证审查,并依据专家论证审查意见进行完善。专家组的论证审查意见书应当作为方案的附件。
经批准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确需修改时,修改后应当按原审批程序重新审批。
第七条 施工单位应当建立重大危险源公示制度,重大危险源公示内容包括重大危险源名称、出现的时段、涉及的危险因素、控制措施、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在施工现场入口显著位置和有重大危险源的作业点附近挂牌公告。
施工单位应当建立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台帐。
第八条 施工总承包单位和专业承包单位应当编制重大危险源的应急预案,按规定配备相应的抢险救助人员与设施,并组织演练。应急预案编制、审核、审查、批准程序参照第六条执行。
第九条 施工单位应当将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情况作为安全教育内容告知作业人员;对有重大危险源的施工作业,应当向所有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有书面记录和签字。
第十条 施工单位应当建立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检查制度,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措施进行检查、验收,公司每月不少于一次,项目部每周不少于一次,有重大危险源的施工作业,须有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监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检查、验收情况应当做好记录。
第十一条 监理单位必须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进行审查,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巡查、平行检查及必要的旁站监理。对监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当立即下达整改通知书。对整改不力的,应当责令暂时停止施工作业,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书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机构。监理单位应当将重大危险源的管理情况作为安全监理的重要内容。
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建立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监理台帐,按规定认真编制包括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在内的工程项目监理规划、实施细则和旁站方案,严格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安全技术措施、工程项目施工安全应急救援预案。
第十二条 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加强对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以及施工方案中安全技术措施执行情况的跟踪监理。对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向施工单位发出整改通知,并对整改情况负责跟踪监督,直至整改到位;情况严重的,应当立即下达暂时停工令,并报告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拒不及时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的,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及时向相关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机构书面报告。
第十三条 施工单位未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本办法的规定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管理,造成施工现场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应当责令其限期整改,对拒不整改或者未按期整改的,应当依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责令其停工整改,并按照不良行为记录办法对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予以处理;对造成重大事故的,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第十四条 施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未登记建档,或者未进行评估、监控,或者未制定应急预案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有关规定进行相应处罚。
第十五条 市(县)、区建设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在对工程项目的监督检查中,发现施工单位及其人员未按照本办法履行规定职责的,应当责令其限期或者停工整改。情节严重的,应当按照安全生产两项行政许可的规定,向省发证机关提出暂扣有关责任单位安全生产许可证、收回有关责任人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的建议。
发现工程监理单位未按照本办法履行规定的监理职责的,应当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的,应当按规定作出不良记录等相应处罚或提出处罚建议。
第十六条 市(县)、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应当把施工单位对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识别、控制与管理情况作为企业安全生产条件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以适当的方式向社会公示。
第四篇:安徽省重大危险源管理办法
安徽省建设工程重大危险源管理办法
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强化对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确保建设工程生产安全,杜绝重大安全事故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本办法所称重大危险源是指在施工现场存在的、一旦发生意外可能导致人员群死群伤或者重大不良社会影响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或者其他施工活动。
在安徽省境内从事建设工程的新建、扩建、改建和拆除等有关活动及实施对建设工程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必须遵守本办法。
建设工程重大危险源主要包括:
(一)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
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或地下室二层以上(含二层),并采用支护结构施工的工程;或基坑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复杂、地下水位在坑底以上、地下管线极其复杂等工程。
(二)土方开挖工程
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
(三)地下暗挖工程
地下暗挖及遇有溶洞、暗河、瓦斯、岩爆、涌泥、断层等地质复杂的隧道工程。
(四)模板工程
各类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滑模、爬模、大模板等;水平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系统及特殊结构模板工程。
水平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系统高度超过8m,或跨度超过18m,施工总荷载大于10kN/㎡,或集中线荷载大于15kN/m的模板支撑系统。
(五)起重吊装工程
(六)脚手架工程
1、高度超过24m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
2、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包括整体提升与分片式提升;
3、悬挑式脚手架;
4、门型脚手架;
5、挂脚手架;
6、吊篮脚手架; 第二条
7、卸料平台。
(七)拆除、爆破工程
采用人工、机械拆除或爆破拆除的工程。
(八)其他危险性较大的工程
1、建筑幕墙的安装施工;
2、预应力结构张拉施工;
3、隧道工程施工;
4、桥梁工程施工(含架桥);
5、特种设备施工;
6、网架和索膜结构施工; 7、6m以上的边坡施工或者高度虽不足6m但地质条件复杂的高大边坡;
8、大江、大河的导流、截流施工;
9、港口工程、航道工程;
10、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可能影响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已经行政许可,尚无技术标准的施工。
(九)30m及以上高空作业的工程
(十)大江、大河中深水作业的工程
(十一)城市房屋拆除爆破和其他土石大爆破工程
(十二)其他专业性强、工艺复杂、危险性大、交叉作业等易发生重大事故的施工部位及作业活动。
市(县)、区建设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前款所列重大危险源范围进行调整。
市(县)、区建设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应建立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监督检查制度和备案制度,对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实施有效的动态监管。
在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中突出对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监督检查,对施工单位报送的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名录进行现场核查,发现名录与实际不符的,应当责成施工单位及时完善。
应加强对在建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监督检查,并对每个在建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建立监管台帐。
对在建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监督检查内容主要包括:施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与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情况;危险性较大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批、专家论证、交底和过程控制情况;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防护方案和保证措施的制定和落实情况;施工现场与内业资料相符合;项目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对重大危险源的检查、评估台帐;工程监理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履 第三条 行监理职责的情况等。
第四条 施工总承包单位及分包、专业承包单位应当根据承建工程施工范围和特点,在工程施工前,对施工现场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进行辨识、评价,对重大危险源应登记建档,并报建设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备案。
第五条 施工单位应当制定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制度,明确具体管理的责任部门、责任人与工作职责,做好重大危险源的风险评价、施工方案、控制措施、检查、验收及应急处置工作。
第六条 施工单位必须编制重大危险源专项安全施工方案。方案应当由施工单位相应专业的技术人员编制,经单位施工安全管理部门与工程技术管理部门(或者设备管理部门)共同审核,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加盖单位印章;再报工程项目监理单位的项目总监审查批准,加盖项目总监执业资格专用章后,方可实施。
对建设部《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规定必须经专家论证审查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施工单位应当组织专家组进行论证审查,并依据专家论证审查意见进行完善。专家组的论证审查意见书应当作为方案的附件。
经批准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确需修改时,修改后应当按原审批程序重新审批。
第七条 施工单位应当建立重大危险源公示制度,重大危险源公示内容包括重大危险源名称、出现的时段、涉及的危险因素、控制措施、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在施工现场入口显著位置和有重大危险源的作业点附近挂牌公告。
施工单位应当建立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台帐。
第八条 施工总承包单位和专业承包单位应当编制重大危险源的应急预案,按规定配备相应的抢险救助人员与设施,并组织演练。应急预案编制、审核、审查、批准程序参照第六条执行。
第九条 施工单位应当将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情况作为安全教育内容告知作业人员;对有重大危险源的施工作业,应当向所有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有书面记录和签字。
第十条 施工单位应当建立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检查制度,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措施进行检查、验收,公司每月不少于一次,项目部每周不少于一次,有重大危险源的施工作业,须有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监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检查、验收情况应当做好记录。
第十一条 监理单位必须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进行审查,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巡查、平行检查及必要的旁站监理。对监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当立即下达整改通知书。对整改不力的,应当责令暂时停止施工作业,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书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机构。监理单位应当将重大危险源的管理情况作为安全监理的重要内容。
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建立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监理台帐,按规定认真编制包括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在内的工程项目监理规划、实施细则和旁站方案,严格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安全技术措施、工程项目施工安全应急救援预案。
第十二条 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加强对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以及施工方案中安全技术措施执行情况的跟踪监理。对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向施工单位发出整改通知,并对整改情况负责跟踪监督,直至整改到位;情况严重的,应当立即下达暂时停工令,并报告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拒不及时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的,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及时向相关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机构书面报告。
第十三条 施工单位未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本办法的规定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管理,造成施工现场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应当责令其限期整改,对拒不整改或者未按期整改的,应当依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责令其停工整改,并按照不良行为记录办法对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予以处理;对造成重大事故的,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第十四条 施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未登记建档,或者未进行评估、监控,或者未制定应急预案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有关规定进行相应处罚。
第十五条 市(县)、区建设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在对工程项目的监督检查中,发现施工单位及其人员未按照本办法履行规定职责的,应当责令其限期或者停工整改。情节严重的,应当按照安全生产两项行政许可的规定,向省发证机关提出暂扣有关责任单位安全生产许可证、收回有关责任人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的建议。
发现工程监理单位未按照本办法履行规定的监理职责的,应当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的,应当按规定作出不良记录等相应处罚或提出处罚建议。
第十六条 市(县)、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应当把施工单位对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识别、控制与管理情况作为企业安全生产条件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以适当的方式向社会公示。发布部门:安徽省其他机构 发布日期:2008年10月21日 实施日期:2008年10月21日(地方法规)
第五篇:安徽省国有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管理办法
安徽省国有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强化土地市场管理,进一步规范国有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及《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的意见》(皖政﹝2013﹞58号)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工业和商业、旅游、娱乐、商品住宅等国有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出让管理。
前款规定的工业用地不包括采矿用地。
第三条 市、县人民政府是国有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主体,市、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第四条 国有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实行计划管理。市、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产业政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计划、城乡规划和土地市场状况等,会同当地发展改革、规划、住建、财政等部门编制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报省国土资源厅备案,于每年3月底前向社会公布。
第五条 国有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方案由市、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城市规划等有关部门共同拟定并报市、县人民政府批准,由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出让方案应包括拟出让地块的空间范围、用途、年 1 限、出让方式、时间和其他条件等。
出让方案自批准之日起1年内有效。
第六条 国有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信的原则,并纳入全省县级以上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工业和商业、旅游、娱乐、商品住宅等国有经营性建设用地除国家规定可以协议出让外,必须实行招标、拍卖或者挂牌方式出让。
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活动由市、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也可指定或授权下属事业单位具体承办,或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交易代理中介机构承办。
第七条 市、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需按规定在土地有形市场或者指定的场所、媒介发布国有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公告,公告内容应包括宗地基本情况、招标、拍卖、挂牌活动时间、地点等事项,公告期限不少于20日。
公告期间,出让公告内容发生变化的,市、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当地土地有形市场及时发布补充公告。涉及土地使用条件变更等影响土地价格的重大变动,补充公告发布时间距招标拍卖挂牌活动开始时间少于20日的,招标拍卖挂牌活动相应顺延。发布补充公告的,市、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书面通知已报名的申请人。
第八条 市、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国有经营性建设用地储备和前期开发,土地储备机构负责土地储备工作的具体实施,从严控制政府以外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土地一级开发。
第九条 经营性用地出让前应进行地价评估,确定出让起始 2 价,出让底价应当实行集体研究,综合确定。土地估价机构在向委托方提交土地估价报告前通过登陆国土资源部“土地估价报告备案系统”进行报告备案。土地估价报告的有效期为1年。省国土资源厅每季度组织抽检。出让中溢价率超过50%及成交总价或单价创历史新高的,应及时向省国土资源厅和国土资源部备案出让结果,并在市级媒体上公示。
第十条 拟出让地块应严格按照《安徽省建设用地使用标准》、《工业用地控制指标》核定用地数量。对国家和地方已经颁布土地使用标准和建设标准,但因安全生产、地形地貌、工艺技术等有特殊要求,确需突破土地使用标准确定的规模和功能分区的建设项目,以及国家和地方尚未颁布土地使用标准和建设标准的建设项目,县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建设项目节地评价,并将其作为建设用地供应的依据。
第十一条 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建制镇)商品住宅项目用地,单宗出让面积分别不得超过300亩、210亩、105亩。
第十二条 国有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实行“净地”出让、“净地”交付。市、县人民政府是实施“净地”主体,具体工作由区、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净地”是指土地权利清晰、安置补偿落实到位、无法律经济纠纷、土地开发利用规划条件明确、具备动工开发所必需的水、电、路等基本条件的地块。
第十三条 鼓励实行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年期制和租赁制。建立工业用地“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供应机制。
第十四条 新建工业项目建筑容积率不低于1.0(单层厂房层高达到8米的按2层计算,层高达到12米的按3层计算),建筑密度不低于40%(不含道路),其中国家级开发区、市管省级开发区新建工业项目建筑容积率不低于1.2;国家级开发区、市管省级开发区、县管省级开发区新建项目土地投资强度一般分别不低于300万元/亩、200万元/亩、150万元/亩,或预期亩均税收(不含土地使用税)不少于30万元/年、20万元/年、10万元/年。对达不到上述标准的新建项目,相应核减建设用地面积。石油、化工等生产工艺有特殊要求的,按国家标准执行。对国家级开发区固定资产投资额低于1亿元或省级开发区固定资产投资额低于6000万元的单个工业项目,不单独供地。
第十五条 市、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通过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在线填报《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并将合同约定的内容告知规划、住建、房产、财政等部门及所在地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第十六条 依法取得国有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应按照《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和规定缴纳土地出让价款。
未按照《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按时缴纳土地出让价款的,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征收违约金;延期付款超过60日,且经催交仍不支付土地出让价款的,出让人有权解除合同,定金不予返还,并可要求受让人赔偿损失。
单宗土地出让价款,首次缴纳比例不得低于全部价款的 4 50%,分期缴纳的余款1年内缴清,特殊项目(不含房地产项目)用地经批准最长不超过2年缴清。依照《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付清土地出让价款的,方可申请办理土地登记,领取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证书。未按《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缴清土地出让价款的,不得发放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证书,也不得按出让价款缴纳比例分割发放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证书,不得以任何方式返还或者变相返还土地出让价款。
第十七条 依法取得国有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容积率、土地用途等规划条件开发建设。
第十八条 严格国有出让土地使用条件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土地使用条件。确需改变土地用途,须经出让方和规划管理部门同意,原土地使用权人可以与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变更协议》或重新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调整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金,但《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法律、法规等明确应当收回土地使用权重新公告出让的除外。
原土地使用权人应当按照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变更协议或重新签订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及时补缴土地使用权出让金额,报经同级人民政府或土地管理决策机构批准并在媒体上公示。
第十九条 市、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土地利用动态巡查制度,依据《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通过信 5 息公示、预警提醒、开竣工申报、现场核查、跟踪管理、竣工验收、闲置土地查处、建立诚信档案等手段,加强建设用地供后开发利用全程监管。
土地利用动态巡查结果应实时上报,市、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不同监测阶段,将交地、开工、竣工、土地闲置认定及处置、竣工验收等监管信息及时录入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
第二十条 市、县人民政府应对城镇布局散乱、利用粗放、用途不合理以及未达到规定容积率、亩均投资强度、亩均税收标准等低效建设用地,通过规划统筹、政府收储、异地置换、退二进三和就地转型等措施,开展再利用。
第二十一条 单位和个人未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开工,构成土地闲置满一年的,由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按照土地出让价款的20%缴纳土地闲置费。闲置土地满两年的,由市、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后,无偿收回建设用地使用权。
第二十二条 未履行《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欠缴土地出让价款、闲置土地以及不履行土地使用合同等失信行为,依据《安徽省国土资源市场领域失信行为惩戒标准》,在未处置前,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暂不受理其新的建设用地申请。
第二十三条 中介机构违反规定泄露与出让活动有关的保密事项、与竞买人串通损害国家利益、采取不正当手段排斥其他竞买人的,除由有关部门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外,市、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再安排或者委托其从事有关中介活动。
第二十四条 国家工作人员在国有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
(一)非国家规定采取协议方式出让国有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的;
(二)在国有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中,与投标人、竞买人恶意串通,故意设置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或者排斥潜在的投标人、竞买人等方式,操纵中标人、竞得人的确定或者出让结果的;
(三)违反规定减免或者变相减免国有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金的;
(四)国有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签订后,擅自批准调整土地用途、容积率等土地使用条件的;
(五)违反规定颁发国有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证书的;
(六)其他违反规定出让国有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行为。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