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邺建五大中心,创智慧新城
建邺建五大中心,创智慧新城
河西新地中心二期国际研发总部园项目 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舜天电子商务产业园总部集聚区项目国家广告产业园 新纬壹国际生态科技园
建邺建五大中心,创智慧新城
今天下午,2014中国·南京科技创业创新与重大项目洽谈会河西建邺总部经济与新兴产业发展投资说明会将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钟山厅隆重举行。
作为2014南京“创洽会”的系列活动之一,河西建邺紧紧围绕“建五大中心,创智慧新城”主题,展示区域产业集聚力、吸引力和竞争力,突出区域总部经济和新兴产业发展优势,开展产业投资环境推介及重点项目发布,展现了该区域打造南京产业新高地、加快现代化国际性城市新中心建设进程的成果和决心。
本次河西建邺“创洽会”吸引了海内外参会客商近200人,签约项目48个、总投资规模约200多亿元,项目涉及游戏动漫、广告创意、电子商务、金融等。其中,南京德高公交广告有限公司、游道易(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紫金动漫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基金等一批游戏动漫项目将进驻新城科技园,江苏高达创业投资有限公司、金信融资租赁(江苏)有限公司等一批金融机构将落户河西金融集聚区,夏苏鲁院士科创中心等一批研发总部项目入驻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南京市农产品“放心购”流通交易平台、南京时和岁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一批电子商务企业将落户江东商贸区管委会。
现代服务业和高端产业稳步发展,投资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总部楼宇经济焕发出勃勃生机——河西建邺,一座璀璨的现代化国际性城市新中心正在崛起,一座备受瞩目的生态智慧新城渐行渐近。
国际一流第三方机构高度评价河西建邺
本次创洽会河西专场期间,建邺区特别邀请德勤中国和仲量联行,对建邺的投资环境和河西新城总部楼宇经济情况进行发布。详实的调查报告、极具吸引力的数据,将为有意到河西建邺投资兴业的客商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参考。
■德勤会计师事务所是世界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致力于提供卓越的专业服务及咨询。此次,德勤中国以客观的第三方视角,结合专业的研究分析方法,从政府政策和政府服务、商业合作环境、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五个维度系统反映了南京市建邺区的投资环境,展现了建邺区发展的优势和前景。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高瞻远瞩,打造“五大中心”。
建邺区通过打造“泛长三角区域金融中心”、“长三角创新创意中心”、“南京都市圈商务商贸中心”、“长三角会议展览中心”和“长三角文化体育中心”,旨在成为南京市乃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和产业发展枢纽。
2.产业集聚,发展规模效应。
在区域产业规划上,建邺区始终将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主线,倾力打造包括金融服务业、高端商贸业、电子商务产业、广告创意产业和游戏动漫产业的五大主导产业。这不仅同建邺区第三产业比重占绝对优势的经济结构契合,也和其构建“五大中心”的区域定位相呼应。
3.宜居环境,人才荟萃之地。
南京历史文化底蕴极为雄厚,而建邺区新建的现代化基础设施和优越的生态环境,更为区内企业招贤纳士、引进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南京又是名校云集的城市,为建邺区企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才供给。随着建邺区经济飞速发展、生活配套日益成熟、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人才的汇聚效应将不断显现。
■仲量联行是世界知名的房地产投资管理及服务公司,近期他们以第三方专业视角,对河西建邺总部楼宇经济情况作专题研究,并于今天发布《河西·建邺总部楼宇经济发展报告》。
报告显示,建邺区目前已经初步形成区域金融中心和总部经济中心,江苏省农信社、新华报业集团总部大楼、奥美传媒大厦、华泰证券总部大楼等已经建成。区划10年来,河西CBD已入驻企业近4000家,其中包括汇丰银行、中化石油、安永会计事务所等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和总部企业。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五大板块已成规模?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建邺区以功能园区建设为核心,加速发展江东商贸区、新城科技园、河西中央商务区、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以及河西南部功能区。各板块均以打造特色产业链为灵魂,搭建产业要素平台、吸引企业集聚,着眼于成为南京市、长三角乃至全国都具有影响力的产业发展功能区。
江东商贸区:地处河西建邺北部区域,以高端商贸及新兴电子商务为主导产业,着力发展城市综合体、电子商务及特色产业园。未来将汇集商贸龙头企业,成为市级商业商务新中心。
河西中央商务区:位于河西建邺核心位置,是集金融、总部、会展、文体、商贸于一体的首批江苏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未来,河西中央商务区将逐步实现“有影响力、有震撼力的江苏CBD”和“泛长三角区域金融中心”的宏伟目标。
新城科技园:位于河西建邺东南部,是南京市主城区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园,重点发展广告创意、游戏动漫、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生命科技等新兴产业。
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地处建邺区江心洲,是长江沿线各大城市中唯一位于主城范围的江中洲岛。将以生态、低碳、智慧产业为主导,逐步发展成为科技研发、创意智慧和企业总部高度聚集的国际化产业园区。
河西南部功能区:环境优美,西靠长江、南临秦淮新河。将以“绿色、生态、环保、节能”为理念,重点发展低碳智慧产业、总部经济、金融中心、城市综合体及旅游文化项目。未来,将为区内居住、就业、休闲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招商项目炙手可热?卓越平台值得期待
金融城一期
本次河西建邺围绕河西新城打造的“五大中心”,共推出招商项目22个,颇为值得期待。其中,重点介绍以下项目:
该项目位于河西CBD,是参照国际标准统筹建设的集金融市场、金融交易服务、信息发布、云计算为一体的金融服务平台。占地面积7.9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4万平方米,拟建设10栋超高层建筑,总投资100亿元。项目紧邻1、2号地铁线,周边有新鸿基环球贸易中心、富顿世界贸易中心等大型城市综合体。目前,省信用再担保、工商银行已签约入驻。意向引进金融与准金融企业。
新地中心二期
该项目位于河西CBD核心区,占地3.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总投资9.3亿元,将于2014年5月交付,是南京市重点打造的金融总部集聚区。项目紧邻1、2号线,周边有华灯坊、中央公园等成熟配套。目前一期已入驻金融类机构40余家,二期将重点引进世界五百强和上市企业总部及金融企业。
国际研发总部园项目
项目位于建邺区新城科技园内,奥体大街以北,泰山路以东,定位于研发中心和总部办公大楼,是集研发、办公、产品展示、技术交流及各类配套服务于一体的产业载体。规划用地面积88亩,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总投资20亿元,预计2014年底投入使用。重点引进广告创意、游戏动漫、电子商务等功能性总部或科研企业入驻。
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舜天电子商务产业园
该产业园位于建邺区新城科技园内泰山路8号,占地面积41.6亩,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产业园分两期建设,目前一期已正式投入使用,淘南京、雨润云中央等电商企业已入驻办公,二期将于2014年6月底正式投入使用。意向引进电子商务及关联企业。
总部集聚区项目
该项目位于江山大街以南,友谊街以北,恒河路以东,渭河路以西,占地约232.5亩,综合容积率为7—10,建筑面积为110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60亿元。项目由政府对该地块的地下空间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建设完善的商业、市政、停车、设备用房等配套设施,投资商进行地块上部的开发建设。目前项目拆迁工作全部完成,已启动地下空间整体开发建设。拟引进央企总部、金融总部、现代服务业总部等国内外知名企业总部。
国家广告产业园
该项目位于南京新城科技园内,是经国家工商总局批准的首批9家国家广告产业园区之一。规划面积80万平方米,其中10万平方米的产业园先导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在建的70万平方米的广告产业园集聚区规划有广告企业创业区、广告企业发展区、广告媒体区、公共服务区、广告主题公园“五区一园”。总投资60多亿元,拟引进创意产业及数字内容、新媒体等关联行业企业。
新纬壹国际生态科技园
项目总建设用地面积约13.6公顷,总建筑面积约为15万平米,含规划展示中心、生态科技产业园和江岛新天地3个部分。规划展示中心是生态科技岛的宣传载体与运营机构;生态科技产业园是“新纬壹”一期的核心区域,将规划不同业态的办公研发用房;江岛新天地将集时尚娱乐、商业休闲、创意服务等为一体。总投资20亿元,拟引进高新科技、生态环保技术、文化创意、休闲旅游、信息科技服务企业。
重点项目纷至沓来?集聚效应日益突显
今年以来,建邺区抢抓南京河西金融集聚区、国家广告产业园、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国家移动互联特色产业基地、中国(南京)游戏谷蓬勃发展之势,高起点推进新兴产业和总部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今年一季度,建邺区新引进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项目70个,其中千万元以上项目36个,累计注册资金达47.6亿元,永丰银行、锦泰期货、中航三星保险、南京石化商品合约交易中心等一批符合主导产业发展方向的优质项目落户建邺。
本次河西建邺“创洽会”共有六大类、48个项目前来洽谈签约,其中已明确落户的重点项目如下:
南京德高公交广告有限公司项目
法国德高集团(JCDecaux Group)创立于1964年,是全球排名第一的国际性户外媒体公司,在巴黎Euronext上市,实现年营业收入33.7亿美元。德高已落户国家广告产业园。
游道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于2011年,致力于发现并引进海外优质游戏,打造完美游戏体验。目前已与50多家海外知名开发商合作,成功出品《滑雪大冒险》、《割绳子玩穿越》、《火药猴》等经典游戏,累计融资额达到1800万美元。游道易已落户中国(南京)游戏谷。
江苏高达资本集团项目
高达资本集团是全国首批从事投资银行、风险投资和风险投资基金管理的专业投资管理公司,先后承担并主持了100多个国有、集体和民营企业的改制及重组项目。3个亿的高达资本已落户河西中央商务区。
金信融资租赁(江苏)有限公司
公司是一家新晋成立的中外合资融资租赁公司,股东分别为金茂资本与香港埃德尔兴投资有限公司。此次公司在河西投资1000万美元,入驻河西建邺CBD金奥国际中心。
夏苏鲁院士科创中心
夏苏鲁院士科创中心投资建设主体为江苏锋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亿人民币,总投资5亿元,已落户江心洲生态岛。以美籍人士夏苏鲁先生为核心的国际科研团队为主,集聚国内外数十位院士级研发专家,整合中国与新加坡两地行业协会与高校资源,打造新型产学研为一体的高端创智基地,致力于成为标杆性国际性研发总部。
南京市农产品“放心购”流通交易平台项目
南京市农产品“放心购”流通交易平台由南京供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发起,联合三宝科技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资建立的。该项目采用O2O商业模式,依托宁供自有的物流配送体系,将产销对接专业合作社、优质供应商、自有基地的优质商品通过“放心购”平台直接面向百姓,提供放心、便捷、实惠的购物体验。
第二篇:建邺模式
建邺模式:一条自下而上的社会管理革新之路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今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就加强社会管理和创新发表了重要讲话,凸显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对社会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不同于做经济工作的驾轻就熟,面对社会管理这一全新考题,很多地方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遭遇到“本领危机”,面临着“路线迷茫”,不知道该从何处着手。求解社会管理创新之道,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各地均在摸索中前行。在此大背景下,南京市建邺区结合本地实际,采取自下而上的改革思路,从社区基层起步,着眼于理顺社区治理关系,构建“一委一居一站”组织架构,大力强化基层管理服务功能,统筹推进社区党建、基层民主等工作,提升区域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通过几年实践,改革之路渐行渐宽,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建邺模式”逐步成形,中组部、民政部对建邺区的做法给予了肯定,我省将在全省推广这种模式,在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上,建邺区以其开创性实践正书写着一份意义深远的答卷。
社区是个“烽火台”
作为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进程中的现代化新城区,建邺区是南京市的主城区之一,又是建设发展中的现代化新南京标志区——南京河西新城的主体。近年来,该区人口总量不断增加,人口构成趋向复杂,新入住的中高收入人群、基数较大的低收入原城市居民、农民和外来人口并存,社区类型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既有老旧小区,又有新建的中高档小区,同时,还有一些行政村建制。这些特点,在现阶段处于城市化大潮下的城区中具有一定代表性与普遍性。
和大部分地区一样,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建邺区大量“单位人”成为“社区人”,社区人群的结构观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对社区产生许多新的需求,民意表达方式日趋多样化,社区工作千头万绪。与此同时,基层社区工作者在长期实践中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原先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导致社区工作浮在“半空中”,不能和居民群众的需求对接,也不能有效承接上级党委政府赋予的职责,具体表现在:一是权责不符,想办事却有心无力。原先的社区党组织主要局限于居委会层面,组织覆盖面不广、影响力不够,也不拥有必要的人、财、物等工作资源,上头号召工作下基层,但事和责任下来,权和钱没下来,社区疲于应付,只能简单对付,社区党组织管理服务能力和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不强,领导核心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二是条块分割,“条条”管不到位,“块块”也管不好。近年来政府投入的行政资源、各类社会和市场资源都在进入社区,但往往各自为政,不能形成工作合力,由政府买岗的社区工作人员分属街道、民政、劳动、计生、市容、公安等多个部门,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和优化配臵,平时人浮于事,遇事则互相推诿、转嫁负担,社区整体功能难以有效发挥。三是职能错位,行政功能压倒管理服务法定职责。社区居委会“行政化”倾向明显,日常承担了过多的行政事务,忙于准备大量的工作台账、应付上级部门的考核检查,没有足够时间和精力来组织群众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法定职能弱化,社区工作缺乏活力。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社区直接面对广大群众,舆情在此交汇,民意在此聚集,矛盾在此酝酿,社区工作就是整个社会管理的“烽火台”,社会风险在演变成社会动荡之前,通过“烽火台”的预警作用,能使党委政府及时掌握社会动态,尽早谋划对策。但现实中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收集渠道和预警机制,基层维稳力量及整合度不足,社区的调解和化解能力不强,许多突出矛盾和群体性事件的苗头倾向难以从源头上及时发现、预防和消除,群众意见、呼声迟迟得不到有效回应,社会矛盾不断累积,导致矛盾上交、小纠纷演变成大骚乱的现象比比皆是。
组织结构变革厘清社区工作职责
深层矛盾,“逼”出社区体制大变革。面对新的形势任务,建邺区党委政府意识到,必须以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积极稳妥推进新形势下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的理念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路径创新,才能使社区真正成为党和政府在城市工作的牢固基础、实施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效载体和保障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单元。
根据组织学理论,任何组织最重要的是创造一种环境,组织的成员在这种环境中能够充分发挥其能力,最有效地从事工作和实现组织的目标。组织的三要素包含目标、资源和评价。这一理论启示推进社区管理体制改革需要抓住的首要环节,就是要优化与重构社区组织体系。在组织架构的设臵上,正确处理好党、政府、自治组织、市场组织在社区运行中的关系。在创新组织设臵的基础上,围绕组织运行,赋予有效资源,构建资源匹配、权责一致的社区组织体系,使得社区组织有能力管好社区事务。
基于这一理论,从2009年开始,建邺区在全区推行“一委一居一站”(社区党委、居委会、社区管理服务站)的“品”字形组织架构改革,实现社区党务、居务和政务分开,形成“一核双强、资源共享”的新格局。“一核”,即成立社区党委,明确社区党委职能定位,发挥在社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双强”,即做强社区居委会,最大限度地减少居委会承担的行政事务,回归其自治职能;做强社区管理服务站,下移管理服务重心,对区、街各条口进入社区的工作进行梳理,人员加以整合,全面承接和履行政府延伸至社区的各项公共管理与服务职能,承办由居委会受居民委托交办的各项事务,增强社区管理服务站的服务功能。“资源共享”,即在整合社区党建和行政资源的基础上,充分调动社区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中介组织、居民群众等一切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共建,最大程度地实现社区资源共驻、共建、共享、共赢。
通过改革,社区层面实现了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工作状态:社区党委成了社区工作的“主心骨”,居委会成为社区群众的“代言人”,管理服务站就是社区居民的“服务员”,“三驾马车”共同提高社区管理服务能力。一个案例颇能说明改革后的“委居站”功能,2010年春,家住建邺区滨湖街道凤栖苑社区的19岁男孩姚涵被查出患上白血病,手术治疗需要50万元费用,家人一筹莫展,凤栖苑社区发起了一场爱心救助行动,社区党委成员带头募捐,并动员媒体资源加大宣传、发动驻区企业捐款;社区居委会在全社区发出倡议,居委会工作人员走街串巷,发动社区居民献出爱心;社区服务站认真研究相关医疗及保险政策,工作人员积极奔走于卫生、民政、劳动等相关部门,把政策用足用好,给救助姚涵争取一切可能的支持援助,短短数月,50万手术费用全部解决。
资源向下,民主向前,民意向上
“一委一居一站”改革使社区管理服务效能得到激活,社区工作呈现“资源向下、民主向前、民心向上”的良性运转态势,在这一新格局下,群众困难得到解决,潜在矛盾得到纾缓,民情民意得到彰显,基层民主得到推进,群众对基层党委和社区工作的满意度大幅提升。
资源向下:既有人办事,也有钱办事,一度门庭冷落的社区居委会和服务站呈现兴旺繁忙的景象。
——首先是人力下沉。在不增加编制的前提下,区级机关和街道的近30名年轻优秀的处级干部、科级干部以及50名后备干部,通过公推直选等途径,下沉到社区担任全职性社区党委书记和管理服务站站长,有力提升了社区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其次是财力和物力下沉。区财政每年为每个社区再增加20万元社区管理服务费和办公经费,直接下拨社区使用。同时要求,街道和几个部门不得随意给基层社区下达各类工作任务,每年区财政投入1000万元作为社区基建经费。社区工作有了物质保障就有了向群众承诺的底气。
民主向前:社区居民、单位对社区工作不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是主动关心,热情参与,民主氛围日趋浓烈。
——首先是社区民主自治向前推进。新的社区组织架构使居委会从繁重的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能够集中精力依法履行“四自”职能。居委会调整充实了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计划生育、群众文化等下属委员会,结合不同社区特点和需要,大力发展老龄工作、儿童工作、民族事务等特色下属委员会,组织发动居民参与,形成了“5+X”的民主自治工作格局。其次是社区民主决策向前推进。重大事项由社区党委会研究、社区居民会议(或居民代表会议)决策;对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事项,由相关利益居民按照程序集体讨论,从方案制定、意见收集到运作实施,都采取“民主听证会”、“居民议事会”等自下而上的民主决策方式。同时,通过吸纳社区团体、企事业单位等组织负责人进入社区“两委”班子、加入社区居委会各专业委员会、组建不同社团组织和民间协会等方式,引导驻区单位积极参与社区事务,共同为社区发展出谋划策。
民意向上:百姓是受益者也是“考官”,在群众目光的“逼视”下,各社区委、居、站为如何服务好居民绞尽脑汁,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大大增强。
——首先是社情民意自下而上畅达。在全区推行“三会一站”(即社情民意建言会、社区工作联席会、社区事务评议会和温馨家园服务站)工作机制,定期组织社区党员和居民群众及驻区单位,建言献策,做到下情上达。委托江苏省民调中心组织实施每季度一次的社区民意调查。实行民意代表制度,建立走访联系群众分片包干责任制,针对社区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做到“一口受理、一站办理”。其次是考核评议自下而上反馈。民意调查代表体制外的独立第三方考核,“三报告一评议”代表居民行使直接民主权利的考核形式,城市模块化考核代表体制内的第三方考核,规范性考核则着重对社区日常工作进行常规考核,上述四部分共同构成了有机统一的“四位一体”社区考核评价体系。
社区改革:求解基层社会“善治”路径
和以往相比,新形势下的社会管理从内容到要求都发生着巨大变化,如工作理念由社会控制逐步向社会治理转变,工作对象由选择性逐步向全覆盖转变,工作内容由单一性逐步向多元化、个性化转变,推动力由行政主导逐步向行政与社会相结合转变等。要适应这些新变化,改革旧的社会管理体制迫在眉睫。建邺区的社区改革使社会管理的“宏大叙事”化为城市基层服务群众、组织群众的具体实践,以社区基层的“善治”为整个社会的“善治”打下了牢固基础。
这一模式再次印证了一个基本道理——“制度是根本”。无论是体制创新:突出组织架构、资源保障、工作运行等重点,探索建立一整套在党的领导下的社区工作体制、机制和制度,做强基层组织、充实基层力量、强化基础工作;还是流程再造:打破基层层级化管理方式,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流程优化设计为中心,重点围绕社区建设的核心内容、关键环节,重新设计社区管理过程,做到政社分开、政事分开,形成流程化、模块化的管理模式。都凸显了制度的全局性、导向性和根本性,只有在制度层面超前设计、破旧立新,才能使社会管理创新在基层步步推向前进。
这一模式也说明,服务群众、组织群众才是社会管理的真正主题,部分基层干部抱有的“管理即维稳”这一简单思维亟需转变为“寓管理于服务”的全新理念。通过改革,建邺区政府各条口进入社区的行政管理职能得到有效承接,资源在社区的配臵进一步优化,路灯不亮、路面不平、下水道不通、化粪池漫溢等一批“老大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得到落实,群众关注、参与社区事务的热情也日益高涨。民意调查显示,2008年,全区基层办事效率、解决民生问题和整体工作的群众满意度分别为50%、40%和70%左右,到2010年分别提高至84.4%、72.7%和79%,反映出改革得到了基层群众的广泛认可。
这一模式还启示我们,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选择须从小处着眼,走自下而上的道路,这样的改革扎根现实,扎根基层,扎根群众,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莫以善小而不为”,社区虽小,处理的也主要是居民琐事,其改革却往往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一方面对加快面上的改革形成倒逼。在建邺区,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成功推进,客观上要求改革进一步向社区上层拓展,启动街道改革于是顺理成章,街道的经济职能得以彻底剥离,工作重心由经济向民生转移,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指导自治的职能定位更加明确。另一方面对统筹推进其他领域建设改革形成呼应。新的“委居站”结构下,社区党委统筹协调、整合各类资源的能力增强,形成了“强基固本、根植于民”的社区党建新模式;居委会回归引导居民自治、发展社会组织等功能,“以民意为导向、以群众为主体”的社区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基层民主政治得到有力推进;按照“扁平化”原则重构基层行政管理秩序,为区、街瘦身,资源下沉社区,亦有利于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的加快转变。
万丈高楼平地起,以社区基层为地基,社会管理的高楼大厦才能筑得牢固。从这个意义上说,建邺区的社区改革实践意义重大,将开启社会有序运转、和谐发展的崭新局面。
第三篇:健康建邺 生命之城
真抓实干,奋力进取,建邺卫生阔步向前
——建邺区卫生事业纪实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最后一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起步之年。建邺的卫生事业坚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的新思想,认真落实全国、省、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按照区委“创新深化和项目促进年”的总体要求,以“保民生、促发展”的总体目标为根本出发点,以建设“健康建邺、活力之城”为主题,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工作,狠抓“医改推进年”各项工作落实,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提升了基础设施水平、医疗质量管理水平,卫生队伍建设,党风廉政、行风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全区卫生事业呈现出又好又快、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势头,为全区居民提供了坚强的卫生服务保障。
◆ 率先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惠民成效凸显。建邺区作为南京市首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四个试点区之一,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市卫生局的统一部署,于今年初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全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目录内的药品,所有基本药物全部零差率销售。采取公开招标的形式,确定了南京医药股份药事服务有限公司和江苏省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建邺区基本药物配送企业。为确保基本药物采购、配送、1
使用正常运行,区卫生局成立了药品采购中心和财务结算中心,负责基本药物的采购、配送、使用及监管,为保证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文件,区卫生主管部门每季度对各中心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情况进行考核和督察。全年基本药物销售3168.59万元。在全市四个试点区县中,建邺是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最早,成效较好的区县,先后接待了国家卫生部、省卫生厅、兄弟省(市)三十余批次的参观考察。
◆ 强化卫生服务内涵,居民健康更有保障。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全科团队网络建设,继续开展示范全科团队创建工作,规范运行模式,明确服务内容,深化服务内涵,完善服务功能,做到“人员进团队、服务进家庭、档案进电脑”。今年以来,建立健康档案23.0425万份,建档率为50.03%,其中60岁以上居民建档数35745万份,建档率94.19%,规范化慢病随访管理率90%以上,健康档案计算机管理率达99%。
建邺医院作为南京市第二惠民医院,为居民提供价廉、优质医疗服务,强化惠民品牌,对惠民病人实施“五免五减半三优惠”服务,全年惠民就诊人次9548人次,减免近40万元。
深入开展了双向转诊工作,区卫生主管部门和江苏省第二中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明基医院签订了双向转诊“医疗合作协议”,建立了双向转诊绿色通道。
建邺医院的党员志愿者团队通过网络和视频工具,义务为居民治病释疑,他们早已成了网友们心目中的“明星”,副主任医师唐乌香为病人答疑21000多条,居南京市300多名专家之首,领先第二名近3倍多,被网友亲切的封为“网上卫生部长”。
全面深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切实履行权利阳光网上运行义务,上半年卫生许可证200余家。组织开展了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违法使用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监督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980户(次);开展对农村地区、城乡结合部的餐饮单位专项整治,共监督检查1260单位次;对餐饮单位使用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以及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加工食品的行为的监督检查覆盖率达100%。集中打击非法行医21次,取缔非法行医59户次。圆满完成了“元旦”、“春节”、“江心洲美食节”、“两会”、“建邺新春文化旅游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中高考、国际外包服务大会等节假日和各项大型活动的保障工作。
◆ 强化执法队伍建设,卫生监督执法规范有序。调整卫生监督所领导班子,强化、充实卫生监督执法队伍,理顺内部机构设臵。加大对卫生监督员业务培训力度,通过各种形式的专业教育培训,提升监督员的专业技能,使监督员应用卫生法律法规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综合执法素质得到提升。今年共受理卫生许可200余件,开展日常医政监督检查70多户次;对9家区级医疗机构、55家个体诊所进行了传染病防治监督执法检查。对1630户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培训从业人员800余人。开展了打击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收缴销毁 “三无”食品1520余公斤。集中打击非法行医21次,取缔非法行医59户次,没收并销毁药品、器械及用具价值6万余元。出动卫生监督
人员120余人次,车辆40余辆次,圆满完成了“江心洲葡萄节”、国际外包服务大会等各项大型重要活动的食品卫生保障工作。
落实经营性公共场所长效管理措施,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常态化管理。下发了《南京市建邺区经营性公共场所长效管理考核方案》,对卫生监督人员进行全面整合,成立了五个卫生监督科室,将全区划分设立为27个责任地段,实行定人、定岗,责任到人。监督所建立健全内部规章制度和考核机制,充分调动了监督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对全区1600余户经营性公共场所进行了拉网检查,共出动监督人员1700多人(次),督促6700多名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为700余户经营性公共场所建立了食品原料索证台帐,督促1100余户经营性公共场所建立了公共用具消毒记录,保证了文明指数测评工作的顺利进行。◆ 全方位开展疾病防控工作,卫生应急体系日益完善。按时间节点全力推进“娱乐场所高危行为干预项目区”和“南京市慢病规范化服务管理示范区”创建工作。按计划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规范乙肝、卡介苗等预防接种服务。全区累计应种30267人次,实种29580人次,接种率为97.73%,完成747人的HIV抗体检测工作。完成查螺面积973.5604万㎡(含潜洲),灭螺面积636.2782万㎡(含潜洲)。积极开展“手足口”病防控及肠道传染病防治,启动“全球基金结核病防治项目实施”工作。每月对辖区内医疗单位进行结核病工作督导检查,疾控中心扎实开展了绩效考核工作。经常性开展传染病防治、麻疹疫苗强化、卫生
应急演练等业务培训,强化卫生应急队伍能力建设,提高卫生应急队伍实战水平。
◆ 落实服务职能,妇幼保健质量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省政府确定的“实施母婴健康工程,为特困家庭妇女按标准进行免费妇科疾病检查”任务,免费为辖区523名贫困妇女进行了妇科检查。对辖区从事助产技术服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机构进行专项检查。依法加大对非法胎儿性别鉴定打击力度,取缔了1家非法胎儿性别鉴定的黑诊所,没收B超机1台。今年来,我区妇幼各项工作指标稳中有升,妇幼保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孕产妇住院分娩率100%,孕产妇保健覆盖率达90%以上,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达95%以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低至7.98‰。完成区机关500余名女干部的体检服务工作。开展入托体检工作,为全区1500余名新入托儿童进行了体检。
◆ 重视人才工作,医技队伍素质明显改善。加大对基层医护人员的培训力度,组织有针对性的、专业性强的业务技能以及医疗规章制度等各种培训15次,有效提升了医护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拿出42个医疗专业技术岗位参加了“河西人才招聘会”的人才招聘。加大对基层医护人员的培训力度。派出15名医务人员到三级医院进修,5人参加省市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4人参加市中医师规范化培训;举办医疗、医技、护理、教学等医疗知识讲座,培训医护人员达200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今年拿出42个医疗专业技术
岗位参加了“河西人才招聘会”的人才招聘,共招聘卫生技术人才31名。
◆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夯实新区卫生发展基础。今年,卫生局开工建设南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急诊楼、南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病房楼等9项基建工程,建成后新增医疗业务用房面积达1.3万平方米。目前所有工程正按序时进度建设。其中,南湖、南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完成主体封顶,进入外立面装修和内部装修准备,虹苑、中城社区卫生服务站已经建成并开业,莲花社区卫生服务站正在进行装修。这些工程完工后,建邺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将成为各具特色、省市领先的精品中心和精品站。
◆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在各项工作的落实中展示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围绕卫生中心工作,找准服务医改大局的着力点,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卫生党建工作,为医改提供可靠的政治保障,促进各项工作的圆满完成。坚持把为民办实事、做好事作为开展创优争先活动的重要抓手,在“牵手行动”中体现党组织的先进性,在“三走进三服务”活动中展示党和政府对民生的关注。举办了护士岗位技能比赛和三基知识竞赛,表彰了“建邺区优秀护士长和优秀护士”,《使命》节目参加南京市卫生系统纪念5.12国际护士节大型文艺汇演,荣获三等奖。通过加强党组织建设,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领导班子、学习型领导干部创建活动,使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愈发显现。修订完善了“党
员教育管理档案”,党员教育管理真正做到了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通过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月、定期督查分析形势、实际项目跟踪督办等活动,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落到了实处。通过加强卫生行风建设、突出长效机制建设,以规范管理、“四公开”、“五个带头”,职业道德教育为重点,不断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党建带群团等工作,实行党工委成员与民主党派和党外知识分子联系制度,充分发挥知识分子、民主党派成员及群团组织的作用,营造目标一致搞建设、一心一意为民生、凝心聚力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由南京市委组织部联合17家医院,搭建的“南京市党员远程服务平台”,建邺区卫生局积极响应区委组织部的号召,开展“创建先进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活动,在建邺医院踊跃报名的众多党员专家中,精心遴选了16位副高以上职称的党员、专家参加网上答疑活动。这支网上义诊队伍中每个人不仅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一定的奉献意识,还拥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良好的沟通能力及丰富的临床经验,他们用自己的一颗仁爱之心默默呵护着求助者的身心健康。党员专家团队答题数占全南京市网上问题总量的66%,在全市参与答题的17家医院中始终排名第一。收到了市、区组织部门的好评。党员志愿者服务团队分别被区卫生局工委、区“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先进典型并摄制专题片在全区进行宣传。
2010年的建邺卫生事业,在建邺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
下,在省市卫生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立足新起点,瞄准新定位,坚持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真抓实干,奋力进取,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人民群众的主要健康指标有了明显提升,谱写了一曲暖人的健康之歌!
2011年,是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落实“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建邺将围绕“建立基本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要求,按照“规划总量、调整存量、优化增量、提高质量”的区域卫生资源发展与配臵策略,结合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疾病谱的变化,按2015年预测人口60万人进行卫生资源规划和配臵。对全区医疗卫生资源进行调整。巩固改革创建成果,加强医疗服务体系、社区卫生服务体系、预防保健体系、卫生监督服务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臵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新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满足全区居民的健康需求。逐步建成“功能合理、方便群众”的卫生服务体系,“反应迅速、运转高效”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体制健全、监管有力”的卫生监管体系,医疗资源配臵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公平性进一步提高,卫生行政管理能力进一步加强,逐步形成具有建邺新区特色、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满足群众基本需要的三位一体的基本医疗服务体系、预防保健体系、卫生监督执法体系。
展望未来,2013年“亚青会”将在建邺召开,2014年“青奥会”的主战场同样在建邺,因此,“十二五”期间,将是建邺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建邺的卫生事业也必将迎来新一轮 的大发展。
第四篇:“三集五大”体系建
附件
生产岗位双向选择、优化组合实施办法
为了进一步深化公司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双向选择、优化组合的机制,实现生产岗位优化、合理配置,达到人尽其才,人事相宜的目的。根据规定,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双向选择、优化组合的原则
(一)坚持有利于生产经营的原则。在确保电力生产安全无事故的基础上搞好双向选择、优化组合工作,做到改革、生产两不误,有机结合,相辅相成。
(二)坚持民主、公开的原则。在双向选择、优化组合工作中,应发挥广大员工参与管理、民主监督作用,做到岗位名称、岗位定员、岗位等级、岗位要求、组合结果等,向员工公示,增加岗位组合的透明度。
(三)坚持平等竞争的原则。每个员工在同等的条件下平等竞争、合理上岗。
(四)坚持双向选择的原则。部门选择时以工作需要为前提,个人素质为条件,并考虑部门、班组的技术力量等因素,相对平衡的情况下,尊重个人选择,使本部门需要与个人意向较好地结合起来。
二、双向选择、优化组合人员的基本条件和资格
(一)基本条件
1.思想素质。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热爱企业,爱岗
敬业,团结同志。
2.工作态度。服从领导,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工作积极,任劳任怨。
3.劳动纪律。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公司的规章制度,严格践行“三个十条”,纪律观念强。
4.工作业绩。立足本职岗位,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踏踏实实做好本员工作。
(二)应具备的资格 公司在岗全民员工
三、双向选择、优化组合的范围
(一)除职能部门、业务实施机构、集体企业专业技术岗、班长岗位人员已竞聘上岗外的一般生产岗位人员,均属本次双向选择、优化组合的范围。
(二)为保持现有岗位人员的相对稳定,有利于安全生产、有利于工作经验的积累和专业特长的发挥,双向选择、优化组合的范围原则上应在本部门、业务实施机构、本岗位、本工种或相近的专业中进行,跨专业、跨部门的职工需由本部门主要负责人同意,分管领导审批。
四、双向选择、优化组合的方法和步骤
1.成立生产岗位双向选择、优化组合工作领导小组,由公司分管领导所在职能部门业务实施机构、集体企业负责人、班(站、所、队)长组成。
2.公布职能部门业务实施机构、集体企业生产岗位的设
置、岗位职数、岗位等级、岗位基本条件等供员工选择。
3.参加职能部门业务实施机构、集体企业生产岗位优化组合的员工根据公布的生产岗位自愿选择岗位并填写《云阳供电公司生产岗位双向选择、优化组合岗位意向表》。
4.双向选择、优化组合人员将《岗位意向表》交所在部门汇总,各职能部门(含农网办)、业务实施机构、集体企业将《云阳供电公司生产岗位双向选择、优化组合意向统计表》报公司“三集五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5.各职能部门(含农网办)、业务实施机构、集体企业在考虑技术力量、人员素质等方面配备相互平衡的情况下,原则上按日常工作表现和个人意向进行组合,并将建议名单报公司“三集五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6.公司总经理办公会研究决定生产岗位优化组合方案。7.公布生产岗位双向选择、优化组合上岗人员名单。
五、有关要求
(一)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生产岗位双向选择、优化组合工作,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严格执行公司的规定,按照程序办事,不得徇私舞弊、打击报复。
(二)双向选择、优化组合期间,员工必须坚守岗位,按时完成工作任务。员工在双向选择、优化组合结果公布之前,仍在原岗位履行岗位职责,否则,公司将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六、附则
(一)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二)本办法由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五篇:创新为魂建新城
创新为魂建新城
——襄阳市东津新区建设的探索实践
襄阳市东津新区是我省第一个批准设立的城市新区,第一个省级战略、市级实施的城市新区,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区与新区建设合二为一的城市新区。自2012年4月开工奠基,东津新区以科学的方法、创新的精神,走出了一条符合襄阳发展实际、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符合改革创新精神的新区建设之路,已展现出一座现代化新城的雏形。
高点定位,着力打造品质一流的现代城市
按照建设具有国际化水准、现代城市功能、承担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新中心的定位,新区坚持在规划指引下使用土地,保持项目创意的高水准,高标准设计建筑,着力打造功能卓越的现代之城。
构建立体交通、快捷路网体系。全长43.1公里的“三纵五横”路网年底将全面建成通车,拉开新区发展的框架。总投资23亿元全长13.1公里的内环东线,采取“上跨、下穿”、“互通、分离”的先进模式进行建设,全程无信号灯、无平交路口,为打造捷运机动城市奠定了基础。同时,预留了城市公交专线、城际轨道交通线,着力构建地上与地下相衔接的路网体系。随着内环线的全线贯通,襄阳城市空间布局由“C”字状变为“O”字形。
构建综合管道共同沟体系。按照管线入地的目标,建设市政管线综合管廊,将通信、电力、燃气等多种管道铺设在一条共同沟里,实现市政架空线全部入地,为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功能集聚创造有利条件。
打造配套完善的公共场馆集群。以一流的规划、一流的设计、一流的建设,集中布局建设大剧院、科技馆、图书馆、市民中心、医疗中心等十大公共工程。十大工程总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60亿元,均采取“设计竞赛、全球竞标”的方式,从76家国内外知名设计机构提交的152个设计方案中择优。十大工程目前已全部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改变襄阳公共服务设施不健全、水平低、规模小的局面,提升城市品位和市民文化生活品质。
构建水城相依、城绿共生的复合型生态景观体系。新区坚持以“绿色二星”标准建设建筑物,以“两型社会”要求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努力打造“全国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充分发挥新区滨江优势,实施引水入城工程,规划修建浩然河,贯穿整个新区,沟通境内三大水系,打造水在城中、城在水中的亲水景观。实施引绿入城工程,围绕城市各水系,构建绿地系统。目前,全长7400米的浩然河、内环线景观带和汉江、唐白河岸线景观带均已开工,建成后将形成长达27.4公里的滨江和内河水网及绿化长廊。
产城融合,着力培植城市的持久生命力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君正同志说,产业是城市的重要支撑,城市是产业的重要载体,东津新区只有合理地布局城市与产业,才能实现生产与生活的融合发展,才有持久的生命力。新区建设者牢牢把握城市升级、产业转型的新趋势,确立产城融合发展策略,努力打造以城市新区聚集高端产业、以高端产业支撑新区发展的新格局。
科学规划着眼于产城融合。布局了“两带三廊、一核一心”的产业功能区。“两带”即汉水滨江现代服务业发展带、东内环线产业发展带,“三廊”即传媒会展廊、旅游商贸廊、科技总部廊,“一核一心”即中央核心商务区和东津古镇旅游片区。沿东内环线建设总面积35平方公里的国际产业园、文化创意产业园和科教产业园区。目前,各个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面展开。
创新机制强力推进产业发展。一是编制产业集群发展规划。聘请一流团队编制《新区产业发展纲要》,将云计算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智能制造为主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区的主导产业。二是搭建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构建为产业(企业)发展提供技术开发、试验以及产品设计、加工、检测、中试、信息共享、技术基础设施服务的平台。三是建立专业化的管理团队。指定专职副主任负责单项产业的谋划。四是实行一园区一个专业化公司投融资运作的新模式。注重发挥好企业的主体作用,切实解决新区建设中融资难的问题。五是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每年拿出1亿元作为产业基金,服务优质市场主体,助推产业发展。
招强引大全力夯实发展基础。新区坚持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力争引进一个龙头项目、带来一批配套企业。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了支持东津新区发展高端产业、总部经济的意见。新区组建专业化招商团队,围绕目标企业进行点对点、面对面招商。目前,已与华为、奥山、九华互联等一批投资者签订11个投资项目协议,投资总额达270亿元。其中,总投资20亿元的华为云计算华中基地项目一期工程已经主体封顶,2014年6月将投入运营,将带动上百家上下游企业落户东津,形成云计算产业园。长江传媒总部、六化建总部、楚磷置业总部等一批项目落户新区,初步呈现出总部经济集聚发展格局。
以人为本,着力建设宜居、安居、乐居的新城区
新区能不能给居民带来充分就业和幸福生活,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新区有没有吸引力的检验标准。东津新区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群众的需求和愿望,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新区建设的支持者、参与者、受益者,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共同创造美好新家园。
阳光拆迁,稳妥安置。坚持站在群众的立场制定拆迁安置政策,保证拆迁户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确保拆迁户失地不失业、失地不失收、失地不失保。在征迁安置中,给予征迁户临时安置补助费、搬迁补助费、误工费,给予特困户一次性生活补助费,实行征迁户子女就近就便免费就学政策,开通征迁户独生子女办证、新增家庭人口落户、就业培训等绿色通道。推行土地换股权、换社保政策,让社会保障替代土地保障。实施 “一住+一租”政策,最大限度地增加失地群众财产性收入。目前,共完成了2万余户、8.5万人的房屋清点、评估和锁定工作,完成了1万余户房屋拆迁工作,实现了“零上访、零事故、零失学”。规划建设的300万平方米市民公寓,一期已开工150万平方米,建成100万平方米。共建共享,保障就业。坚持把保障失地农民的就业创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为失地农民提供公益性岗位,目前,已为农民提供了环卫、协管、保安、清运等公益性岗位436个。优先吸纳失地农民参与重点工程建设,新区范围内有27个行政村(社区)成立了劳务公司,组织了1127名当地农民参与新区公共服务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协调大中型企业举办就业推荐会。在规划建设高端产业园的同时,配套建设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园区,规划建设中小企业产业园和回归创业就业园,为当地居民实现更高层次的创业就业创造条件,为返乡创业就业的人员搭建平台。
高标建设,彰显品质。坚持把引进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与引进先进的社区建设模式、管理经验结合起来,推进新区社区现代化、高端化、国际化。由世纪金源集团投资建设的东津世纪城,采用新加坡“邻里中心”新社区建管模式,打造集五星级酒店、购物广场、商务楼宇、住宅区、中小学、幼儿园、社区服务设施和卫生服务中心等为一体的新型社区,建成以后,将成为业态丰富的高品质社区,对于新区的发展和功能的提升具有示范引领作用。该项目自2013年6月份开工以来,市民已经认筹购房1万余套。
文化引领,增添魅力。新区把文化作为城市功能的最高价值,以强烈的文化意识指导城市的建设,打造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城市新区,构建兼具历史文化、都市文化和休闲文化的区域文化中心。新区地标性工程的设计,充分吸收襄阳代表性文化元素。高达320米的东津塔,标志着新区的崛起和成长。230米的明灯塔建成后,将成为襄阳作为“智慧城市”的象征。以“襄阳之花”——紫薇花造型设计建设的襄阳大剧院,代表襄阳发展繁花似锦、前程美好。科技馆的“探索之眼”、图书馆的“智慧之树”、文化艺术中心的“天地人和”等创意设计,都融入了传统和现代的文化元素。依托境内鹿门山、孟浩然、东津古镇等历史文化资源规划建设孟浩然纪念园、楚风民俗园、楚赋诗词园、古镇风情街、军事文化长廊。滨江带规划建设创意休闲文化廊道。投资100亿元的会展中心项目、投资10亿元的汉江国际游艇俱乐部项目、投资6亿元的传媒文化广场项目等均凸显了城市高雅、大气、现代的文化品位。
体制创新,着力激发城市建设的巨大潜能
新区不仅仅是城市新,更重要的是思想观念新、体制机制新、管理方式新、作风形象新,这是新区建设充满动力的关键所在。秉持这一要求,东津新区积极探索,以创新求突破、解难题、聚资源、提效能,创造了新区建设的“东津速度”。
创新土地开发利用方式。在积极向省里争取3100亩建设用地指标的同时,采取土地增减挂钩、低丘缓坡治理、闲置土地利用等方式,盘活土地存量资源,一年多时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1200亩,保证了新区建设项目能落地。
创新投融资方式。成立了新区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和土地储备中心,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采取PPP模式,对土地收益进行分成,大力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新区建设;同时加强与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的合作,2013年实现融资79亿元。2013年,新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8亿元,占全市投资总额的6.3%,新区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8.4%。从新区开建到目前的22个月时间,以每月6.7亿元的投入,累计完成投资154亿元。
创新开发建设模式。新区确立了一个指导思想:无论是规划设计,还是建设实施,都坚持选择国内外知名机构、中央大企业、民营大财团、行业大龙头作为实施主体,进行高起点、高标准地连片整体开发。采取代建方式,由中交集团、保利集团建设新区公共服务设施和交通道路管网体系。采取土地一、二级联动开发模式,由中建集团投资120亿对起步区南部20平方公里进行开发。采取施工设计总承包方式,推进十大公共工程建设,克服设计与施工脱节、工程造价难以控制等现象,缩短工期,降低成本。
创新管理服务方式。东津新区管委会按照“小政府、大社会、高效能”的理念,优化管理架构,提升工作效能。在落实机制上,重点实施“三个一”(日碰头、周例会、月总结)的工作推进机制和“三个一”(日督办、周快报、月考核)的工作督办机制,打造决策、执行、监督、考评、奖惩一体化“落实链条”。在用人机制上,采取聘用制、雇员制等多种方式引人用人,有效解决了新区编制有限、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目前新区在编干部共有43人,聘用专业技术人员18人,雇佣服务人员30人。在服务理念上,倡导“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现在,在工地解决问题、在基层服务群众、在一线体现效率成为新区干部的必备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