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程管理中的酒文化大全
工程管理中的酒文化
单位
作者
【摘要】:学习酒知识,掌握酒文化使我们立足于社会的一项基本技能。酒也是工程管理中的重要手段,利用好酒文化可使我们的管理事半功倍。不管你是否喜欢酒,酒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我们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都与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酒能成事亦能败事。
【关键字】:酒文化 工程管理 企业文化
酒是招待客人的上品,是走亲访友的佳品,是婚丧嫁娶的必需品。酒文化是当地百姓文化的缩影,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酒文化差异很大。了解当地的酒文化,掌握当地的饮酒礼仪,是我们与当地百姓打交道的必备技能。管企业就是管人,而人的性格千差万别,如何把所有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统一,不仅仅是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管理的方法有很多,酒文化是其中的一种。
酒文化的重要性
1.1 对外,酒是销售的必要手段,它可以快速消除与客户的陌生感,增加信任,促进合作的达成。
企业是社会的一个成员,他需要与当地的政府搞好关系,因此,吃饭喝酒就成了一种维系与政府关系的一种手段。与政府打交道更得掌握好酒文化,了解宴请人员的偏好,否则你会在酒场上很难堪。
1.2 对内,酒文化可以让项目经理与员工走的更近,可以借助酒文化倾听到员工真实的内心想法,有利于对员工的管理。对于新来的
员工,通过欢迎酒会,让新员工快速融入到归属感团队中,增加员工的认同感。
对于老员工,可以经常搞一些聚会,大家通过酒可以增进了解,更加团结,让整个团队更有战斗力。如果员工闹情绪,管理者也可以通过邀请对方喝酒聊天,帮助员工消除情绪。
1.3 很多公司都会搞年会,酒往往会把年会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让所有员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为来年的业绩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更有甚者,对优秀员工奖励“当众畅饮”,极大的增进了团队的凝聚力,战斗力。
总之,酒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酒文化,用好酒文化,传承酒文化将对我们的企业管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酒有很多的种类,常见的有白酒、啤酒、红酒、黄酒。不同的酒适用于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人群。酒的使用还要考虑到客人的身份、喜好以及菜品的搭配。费用预算也是选择用酒的重要因素。
酒的概况
2.1 酒的分类
2.1.1 红酒适合宴会场合或者是自己健康饮用,啤酒适合和朋友饮用,比较随意,白酒适用的范围比较广,宴会、朋友聚会以及请客户都可以饮用。黄酒历史深远且养生,适合亲朋团聚。在江苏、浙江、上海一带使用较多,其他地方商务场合很少使用黄酒。
2.1.2 斟酒也很重要。啤酒8分满,白酒8-9分满,葡萄酒3分满。啤酒沿杯内壁徐徐斟下。先主宾后主人,再顺时针方向逐位斟酒。
斟酒在客人右后侧、身微倾、右脚入两椅。第一次斟酒时要向客人问酒,第二次斟酒应征得客人的同意或默许。
2.2 酒与菜肴的搭配
2.2.1 白酒对菜肴总的来说是冬热夏凉、荤素搭配。不同香型的酒,又有不同要求。如清香型白酒的风格是清雅、爽净,所以喝这种香型酒时,一般不宜吃太油腻,味道太重的菜肴,而应吃一些味道清淡,如凉伴菜等;浓香型白酒则相反,其风格是暴烈,香气大,入口就有一股浓香,所以喝这种香型的酒时就应与味道重一些的菜搭配;酱香型白酒风格是协调、甘美,回味长,所以应吃一些味道鲜美、丰富的菜肴。
2.2.2 啤酒可以搭配各式各样的美味菜肴,这是因为它的风味非常复杂多样,口感清新鲜美,可以与食物的各种滋味交相融合。啤酒与食物进行搭配的时候,需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是啤酒的风味是否能与食物的味道相配。
2.2.3 红葡萄酒搭配比较咸、比较油腻的食物,如牛排,红烧肉。白葡萄酒适合搭配清淡类食物,如海鲜。桃红葡萄酒适合搭配的食物比较广泛。酒桌礼仪 3.1 喝酒
俗话说,酒是越喝越厚,但在酒桌上也有很多学问讲究,以下总结了一些酒桌上的你不得不注意的小细节。
领导相互喝完才轮到自己敬酒。敬酒一定要站起来,双手举杯。
可以多人敬一人,决不可一人敬多人,除非你是领导。
自己敬别人,如果不碰杯,自己喝多少可视乎情况而定,比如对方酒量,对方喝酒态度,切不可比对方喝得少,要知道是自己敬人。自己敬别人,如果碰杯,一句,我喝完,你随意,方显大度。
记得多给领导或客户添酒,不要瞎给领导代酒,就是要代,也要在领导或客户确实想找人代,还要装作自己是因为想喝酒而不是为了给领导代酒而喝酒。比如领导甲不胜酒力,可以通过旁敲侧击把准备敬领导甲的人拦下。
端起酒杯(啤酒杯),右手扼杯,左手垫杯底,记着自己的杯子永远低于别人。碰杯,敬酒,要有说词,不然,我干吗要喝你的酒?
假如,纯粹是假如,遇到酒不够的情况,酒瓶放在桌子中间,让人自己添,不要傻不垃圾的去一个一个倒酒,不然后面的人没酒怎么办?
3.2 酒桌上的规矩
3.2.1如果自己真不能喝,就别开第一口,端着饭碗夹了菜一边吃着去:
不要主动出击,实行以守为攻战略。
桌前放两个大杯,一杯放白酒,一杯放矿泉水,拿小酒盅干杯,勤喝水,到酒桌上主客基本都喝8分醉时,可以以水代酒,主动出击。上座后先吃一些肥肉类、淀粉类食品垫底,喝酒不容易醉。掌握节奏,不要一下子喝得太猛。不要几种酒混着喝,特别容易醉。
领导夹菜时,千万不要转酒桌中间的圆盘,领导夹菜你转盘是酒桌上大忌。
喝到六分醉时,把你面前的醋碟中的醋喝下,再让服务员添上(9)每次干杯时,倒满,然后在喝前假装没有拿稳酒盅,尽量洒出去一些,这样每次可以少喝进去不少。
喝酒前面前放好半杯茶,喝了酒不要咽,赶紧拿起茶杯,喝水的功夫把酒吐进酒杯里,吐满了换水就行了,管用的!
3.2.2 如果确信自己要喝,就别装墨迹,接下来就是规矩了。
酒桌上虽然“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但是喝酒的时候决不能把这句话挂在嘴上。
韬光养晦,厚积薄发,切不可一上酒桌就充大。领导相互喝完才轮到自己敬。
可以多人敬一人,决不可一人敬多人,除非你是领导。
自己敬别人,如果不碰杯,自己喝多少可视乎情况而定,比如对方酒量,对方喝酒态度,切不可比对方喝得少,要知道是自己敬人。自己敬别人,如果碰杯,一句,我喝完,你随意,方显大肚。
自己职位卑微,记得多给领导添酒,不要瞎给领导代酒,就是要代,也要在领导确实想找人代,还要装作自己是因为想喝酒而不是为了给领导代酒而喝酒。比如领导甲不胜酒力,可以通过旁敲侧击把准备敬领导甲的人拦下。
端起酒杯(啤酒杯),右手扼杯,左手垫杯底,记着自己的杯子永远低于别人。自己如果是领导,知趣点,不要放太低,不然怎么叫下面的做人?
如果没有特殊人物在场,碰酒最好按时针顺序,不要厚此薄彼。碰杯,敬酒,要有说词,不然,我干吗要喝你的酒?
不要装歪,说错话,办错事,不要申辩,自觉罚酒才是硬道理。注意酒后不要失言,不要说大话,不要失态,不要吐沫横飞,筷子乱甩,不要手指乱指,喝汤噗噗响,不要放屁打嗝,憋不住去厕所去,没人拦你。
不要把“我不会喝酒”挂在嘴上(如果你喝的话),免得别人骂你虚伪,不管你信不信,人能不能喝酒还真能看出来。
领导跟你喝酒,是给你面子,不管领导怎么要你喝多少,自己先干为敬,记着啊,双手,杯子要低。
花生米对喝酒人来说,是个好东西。保持清醒的头脑,酒后嘘寒问暖是少不了的,一杯酸奶,一杯热水,一条热毛巾都显得你关怀备至。
3.3 酒宴上的礼仪
3.3.1 众欢同乐,切忌私语大多数酒宴宾客都较多,所以应尽量多谈论一些大部分人能够参与的话题,得到多数人的认同。贴耳小声私语,给别人一种神秘感,往往会产生“就你俩好”的嫉妒心理,影响喝酒的效果。
3.3.2 瞄准宾主,把握大局大多数洒宴都有一个主题,也就是喝酒的目的。赴宴时首先应环视一下各位的神态表情,分清主次,不要
单纯地为了喝酒而喝酒,而失去交友的好机会,更不要让某些哗众取宠的酒徒搅乱东道主的意思。
3.3.3 语言得当,诙谐幽默洒桌上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才华、常识、修养和交际风度,有时一句诙谐幽默的语言,会给客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使人无形中对你产生好感。
3.3.4 劝酒适度,切莫强求在酒桌上往往会遇到劝酒的现象,有的人总喜欢把酒场当战场,想方设法劝别人多喝几杯,认为不喝到量就是不实在。
3.3.5 敬酒有序,主次分明敬酒也是一门学问。一般情况下敬酒应以年龄大小、职位高低、宾主身份为序,敬酒前一定要充分考虑好敬酒的顺序,分明主次。有求于某位客人在席上时,对他自然要倍加恭敬,但是要注意,如果在场有更高身份或年长的人,则不应只对能帮你忙的人毕恭毕敬,也要先给尊者长者敬酒,不然会使大家都很难为情。
3.3.6 察言观色,了解人心要想在酒桌上得到大家的赞赏,就必须学会察言观色。因为与人交际,就要了解人心,左右逢源,才能演好酒桌上的角色。
3.3.7 锋芒渐射,稳坐泰山酒席宴上要看清场合,正确估价自己的实力,不要太冲动,尽量保留一些酒力和说话的分寸,既不让别人小看自己又不要过分地表露自身,选择适当的机会,逐渐放射自己的锋芒,才能稳坐泰山,不致给别人产生“就这点能力”的想法,使大家不敢低估你的实力。结论
酒文化博大精深,它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在具体的工作中既要学习标准规范,又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参考文献:
[1]李军.餐桌上的礼仪[J].中国职工教育.1995年10期.[2]花雪.中国式宴请礼仪[J].理财.2010年01期.
第二篇:商务礼仪中的酒文化
商务礼仪中的酒文化
交通学院44080507孙天宇
孔子云:不知礼,无以立也。这说明礼是人处世立身之根本。“礼”是制度规则,“仪”是“礼”的外在表现形式,它是依据“礼”的规定和内容形成的一套完整的系统和程序。礼仪是人们在相处交往中以约定俗成的程序方法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
酒会或宴会是所有商务人士必须要去的地方,在酒上的礼仪往往能体现出一个人素质如何。所以不懂的人一定要好好学习如何能让自己在喝酒时优雅得体。
不同的宴会要穿不同的衣服。宴会请柬左下角会注有formal正式的,informal非正式的,black tie小礼服,casual随便。一定要因时而变。
鸡尾酒会通常不设座位,目的是使客人多走动增加交往范围这时你不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食物上而是应当去和更多人交谈。可以在服务生的托盘内取食物,也可自己去吧台拿酒水。应用左手拿酒杯,随时准备伸出干净的右手去和别人握手。
白酒文化是干杯,葡萄酒的文化却是品尝,品尝它的味道和口感,享受他的色彩和美感。在高级餐厅里,如对酒不大了解的人要请调酒师帮忙挑选。
在正式的餐会上,接受斟酒要优雅。啤酒,用手指尖握住酒杯中央。如女性可一手握住酒杯,一手扶杯底。葡萄酒,将杯放在桌子上等酒倒好,不能去扶杯子,也不能把酒杯倾斜,如不需要可说一声“不,谢谢”或以手稍稍盖住酒杯表示谢绝。
在宴会中,由主人向主宾祝酒。在主人或主宾致辞祝酒时,其他人应暂停进餐停止交谈注意倾听,不要借此机会吸烟。
碰杯时,主人和主宾先碰,人多可同时举杯示意不一定碰杯。祝酒时注意不要交叉碰杯。
主人和主宾讲完话与贵宾席人员碰杯后,往往到其他各桌敬酒,遇此情况应起立举杯。碰杯时,要目视对方致意。
敬酒以年龄大小、职位高低、宾主身份为序。不管主人还是客人都不要让女生喝醉酒。
客人在接受主人敬酒之后,一定要找个合适的机会回敬主人。喝酒绝不能吸着喝。
在主人提议干杯后,不一定要一饮而尽,只喝一口也行,即使是不喝酒的人也要起身将杯子在唇上碰一碰以示尊敬。
在西餐宴会上,人们只祝酒不劝酒,只敬酒不碰杯,使用玻璃杯时尤其不能碰杯。
涂了口红的女士如不小心将唇印印了上去,可以及时用干净的手指尖抹掉口红,再用纸巾擦拭手指尖。直接用纸巾擦拭酒杯的做法是不礼貌的。
通常在选择好葡萄酒后,由做东的人试喝酒,一般由男士来试酒。试喝酒的过程应为:
酒送来后,先确认和自己点的葡萄酒牌子是否一样,如果没有问题就示意服务生开酒。
拿起盛着葡萄酒的酒杯,向外倾斜,首先看看酒杯内是否有如木屑的东西,这些东西可能会影响酒整瓶的品质,再看葡萄酒 的颜色。已成熟的酒(低下档的轻清型葡萄酒例外)杯沿的酒带褐黄色,而杯中央的酒色泽较深。未成熟(可贮藏更久才引用)的酒内外侧则多呈紫红色。
然后,拿着酒杯向内逆时针摇晃,如果是左手拿杯的人则可以顺时针摇晃。把酒向内倾斜,低头用鼻子闻闻味道是否香浓。 咋一口酒,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转动舌头去体会,在餐厅用酒时你需要在此刻决定是否接受这瓶酒。
如果试喝酒结果满意,便可示意服务生继续倒酒。如不满意可对服务生表示不接受。这时,服务生可能会自己也喝一点证实如果酒真是有问题,高级西餐厅一般会收回该瓶酒。
需要注意的是喝酒前应用餐巾抹去嘴角上的油渍,以免有碍观瞻,且影响对酒香味的感觉。
正确的握杯姿势是用三个手指轻握杯脚。为避免手的温度使酒温升高,应用大拇指、中指、食指握住杯脚,小指放在杯子底部起固定作用。佐餐酒有一条重要的讲究就是“白酒配白肉,红酒配红肉”。白肉即鱼肉、海鲜、鸡肉,需白葡萄酒来搭配。红肉即牛肉、羊肉、猪肉,用红葡萄酒来搭配。
注意: 如果弄倒了杯子把酒洒得满桌都是,不要大喊大叫,可做手势请服务生过来帮忙收拾残局。
除主人与侍者外,其他宾客一般不宜自行为他人斟酒。侍者斟酒时要表示谢意。如果男主人亲自斟酒时,宾客应该端起酒杯致谢。必要时,还需起身站立,女士则欠身点头为礼。
西餐通常只使用香槟酒来干杯,所以这时绝对不可以啤酒或其他葡萄酒代替,干杯时,应喝下杯中一半酒为宜。
在西式宴会上,不能随便离开自己的座位,去与相聚较远者敬酒干杯,尤其是交叉干杯更不允许。
以上为商务礼仪中关于酒的一些内容。礼仪最重要的是使自己的举止得体,方便他人和自己的行动,可看情况有所改变。
第三篇:中国传统酒文化与管理
中国传统酒文化中的酒礼发展
中国酒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关于酒的起源也是众说纷纭,至今尚未形成定论。上古时期,由于人的有限理性,不能全面认识自然现象,饮食之物的创造往往归于无所不能,神圣不可侵犯的神明。从《诗经·小雅·楚茨》中的“神嗜饮食”,我们可以看出,在先民的观念中,天神与人类一样其有意识,并需要饮食。神创造了酒,也要享用酒。而据史料记载,酿酒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随着酿酒工艺在商代的大发展,以酒为载体的酒文化也随之发展起来。直至汉代,作为我国风俗礼仪形成的重要时期,许多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和礼仪固定或起源于汉代。在这些礼俗形成过程中,酒扮演了重要角色。直到如今,在不同民族和地区还流传着许多丰富多彩的酒俗观念文化,以及在酒俗观念文化与文化背景交互影响的相对定型化的酒礼行为。
由此,酒礼在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大致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分别是祭祀阶段,宗法制度阶段以及现代饮酒规范。
首先讨论自西周以来的礼乐制度。礼作为人们社会生活的总准则、总规范。其中心内容和基本准则,就是充分承认存在于社会各个阶层的亲疏、尊卑、长幼区别的合理性,并视其为理想的社会秩序。孔子反复强调:“为国以礼”(《论语·先进》),“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论语·子路》),“上好礼则民易使也”(《论语·宪间》)。可见,礼是维护社会秩序的规范。既然礼可以“经国家、定社翟、序人民,利后嗣者也”(《左传·隐公十五年》)。那么,礼就是无所不包无所不在的,酒行为自然也应纳入礼的轨道,应该有酒行为的礼节——酒礼。
(一)祭祀阶段。
酒礼源于祭祀。在其发展初期重点规范意义也在于祭祀。在古代,用酒是一件极为肃穆的事情,大体上用于祀天地、事鬼神、祭宗庙。《左传》有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就是说,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国家最大的事,第一件就是祭祀。《周礼·天官家宰》写到:“凡祭祀,以法共五齐三酒,以实八尊。大祭三贰,中祭再贰,小祭一贰,皆有酌数。唯齐酒不贰,皆有器量。”这段话是说凡举行祭祀,都要按规定供给五齐三酒,分别装在八个大樽中。祭天帝和先王等大的祭祀活动,可增添三次;进行对山川鬼神等的中等祭祀,可增添两次;进行风雨的小祭,可增添一次。用酌盛酒于樽,有数量规定。周公颁布的《酒诰》明确指出天帝造酒的目的并非供人享用,而是为了祭祀天地神灵和列祖列宗。
《礼记·礼运》中说道:“后圣有作,然后修火之利。以炮以播,以亨以炙,以为醒酪。以事鬼神上帝,皆从其朔。故玄酒在室,醒盏在户,聚醒在堂,澄酒在下。陈其牺牲,备其鼎姐,列其琴瑟管馨钟鼓,修其祝锻,以降上神与其先祖”。祭祀中,酒杯的摆放,酒类的安置,点点滴滴都要求不瑜矩,遵守规范。这样繁缉、严苛的酒祭规范也给酒文化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同样,除了严苛的酒祭规范外,古代酒礼对于酒器的要求也十分严格。场合不同、尊卑不同,所用的酒和酒器也不同。如在祭祀中,酒品、酒器就有严格规定:“五齐”独用于祭祀。“三清”以供人饮用。酒器的使用,因场合不同、对象不同而异。《礼记·祀器》云:“宗庙之祭,尊者举鲤,卑者举角。”“尊者献以爵,卑者献以散。(散即}>《说文·角部》日:“瓤,乡饮之爵也。”而《周礼·春官·司尊彝》所载:“裸用}h彝黄彝”则表明翠是盛酒行裸礼之器。而且这些饮酒器的组台也有规定,如《仪礼,特性馈食礼》中就有“实二爵、四蝉、一角、一散”的记载。考古发掘中,也常有类似的成、组酒器出土。
然而酒礼作为的祭祀功能在现今社会同样也得到了传承。在我国各地各族的风俗习惯中,更有许多古代酒礼的遗风。中国当代的酒祭礼也有严格的规定,如祭祀黄帝时,必须用黄桂稠酒;**祭天时,必须使用五粮液;祭祀炎帝时,应使用茅台;各个不同民族祭天时,需用本民族的酒。
(二)宗法制度阶段。
西周春秋时代最早出现乡饮酒礼一词。当时发展完善出的贵族遵循之礼是比较多的,有籍礼、冠礼、大搜礼、乡饮酒礼、乡射礼、朝礼、聘礼、祭礼、婚礼、丧礼等等。《尚书·酒浩》曰:“祀兹酒。惟天降命、肇我民、惟无祀”。到后来,宫廷宴享,庆功喜寿,婚丧嫁娶,送往迎来也都用酒”。“古先哲五,类常梗宗,和神定人,以济万国,非酒莫以也”。(《后汉书·郑礼苟列传》)“古之用酒有之:以成礼,以养老,以养病”。(《吴安四种》卷26《农二》)以至“百礼之会,非酒不行”。(《汉书·食货志下》)酒成了各种场合礼仪的象征。
其中,乡饮酒礼乡饮酒礼在于维护一乡之内贵族的宗法制度和统治秩序。秦汉以后,随着礼乐文化的确立与巩固,酒文化中“礼”的色彩也愈来愈浓,《酒戒》、《酒警》、《酒觞》、《酒诰》、《酒箴》、《酒德》、《酒政》之类的文章比比皆是,完全把酒纳入了秩序礼仪的范畴。因此,中国古代酒行为是受到礼的制约的。《说文》云:“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明代学者邱浚讲得更清楚:“酒以为祭祀、养老、奉宾而己,非以为日常食之物也。”
此时酒礼的重心已经向“治人”的方向倾斜。
以汉代为例,《汉书·食货志》记载:“酒者,天之美禄,帝王所以颐养天下,享祀祈福,扶衰养疾。百礼之会,非酒不行。”这段话说明了酒的应用范围之广,酿酒业在当时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之重要。酒的用途已经渗透到汉代人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宫廷皇室、民间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饮酒成为汉社会各阶层普遍参与的活动;祭祀、节日、婚嫁、宴饮等饮酒场合姿态万千;以酒成礼,酒礼处处体现着“尊卑有序、长幼有序;亲疏有别、内外有别”的汉代礼仪核心。
汉代底层社会往往为之乡里,因为交通不便,具有很强的封闭性。普通百姓之间交往仅局限于邻里之间,而邻里往往即为同宗同族,所以邻里关系有宗族关系外延之意。和睦乡里亦为礼之内涵,口常生活中邻里互助、友好相处尤为重要。而酒恰好充当了亲族乡里交往合欢促睦的载体。这就是汉代统治者之所以重视”乡饮酒礼”意义之所在。不仅朝廷,而且地方官吏平口也很重视以酒调和宗亲、乡里关系。如《汉书》卷七一《疏广传》曰:“既归乡里,口令家共具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数问其家金余尚有几所,趣卖以共具。”《汉书》卷八三《薛宣传》载薛宣做陈留太守时,贼曹椽张扶至体吏口不归家,坐曹治事,宣出教曰:“盖礼贵和,人道尚通。口至,吏以令体,所荡来久。曹虽有公职事,家亦望私恩意。椽宜从众,归对妻子,设酒肴,请邻里,一笑相乐,斯亦可矣„„扶惭愧。官属善之。”表明汉代和亲族当为礼之所在,“官属善之”则为人之常情。又如《汉书》》卷七六《韩延寿传》载: 韩延寿为颖川太守,“颖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延寿欲改更之,教以礼让,恐百姓不从,乃历召郡中长老为乡里所信向者数十人,设酒具食,亲与相对,接以礼意,人人问以谣俗,民所疾苦,为陈和睦亲爱,销除怨咎之路。”韩延寿要想改变颖川恶俗,也先召集当地长老,设宴饮酒,亲与相对。也说明汉代地方官方对乡里和睦民风的重视。
(三)现代酒礼。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酒礼正式作为一种常见的酒行为进入我们的视线。古时酒礼上的伦理法则,巩固了社会的稳定性,也基本沿用到当代。虽然中国当代酒礼中规矩没有古时那么繁冗复杂、刻板严苛,但也是对传统儒家伦理观的一种传承。它是社会行动者根据酒场中人的各自不同特点而采取的一系列增强亲和力, 并期望获得他人好感和赞许的社交行为。如敬酒、陪酒、斟酒、祝酒、劝酒等。
中国当代酒礼中有斟酒礼、敬酒礼、祝酒礼、饮酒礼四大礼仪。斟酒礼中强调主客斟酒顺序(主人应该先给客人斟酒),斟酒的度(斟酒时不可满杯),再次斟酒的时机(再斟酒应在对方十杯之后),斟酒的频率(为长者斟酒不必太频繁),斟酒时的注意事项(对不会饮酒的,或者不能再饮的客人,不必勉强斟酒。斟酒时切忌摇动酒壶或者酒瓶,切忌将酒壶口对着客人。晚辈不能让长辈自己斟酒。客人在夹菜时,不能斟酒);敬酒礼强调敬酒的主次顺序(主人首先应该向地位最高的客人敬酒,随后再依据地位高低顺序向其它客人敬酒。客人也是首先向地位最高的主人敬酒,随后再依据地位高低顺序向其它主人敬酒。晚辈应该先向最年长的长辈敬酒,然后再依据年龄长幼顺序向其它人敬酒),敬酒时的注意事项(只有在别人是空闲时,才可敬酒);祝酒礼强调合宜的祝酒词(主人在饮酒前要根据饮宴的主题和对象,表达对客人美好的祝愿,以酒助兴);饮酒礼提出饮酒的度(应当根据自己的酒量,饮到五分为佳。应节制饮量,避免失态),饮酒的气氛(应保持轻松自如的饮酒气氛,不劝酒,充分尊重他人的意愿),拒酒的方式(不要采用将酒杯反扣在桌子上的方式来拒绝饮酒),饮酒与吃饭的顺序(先酒后饭,不能饮酒之前吃饭)。
综观中国酒文化的酒礼发展,固然有许多需扬弃的东西,如等级尊卑观念、酒仪中的繁文褥节,以及形形式式的封建迷信色彩等。但客观地剖析,酒礼和酒德仍有许多值得继承和发扬的精华,如尊敬父兄师长、行为要端庄、饮酒要有节制,酿酒、砧酒要讲质量、重信誉等。因此,对传统的酒礼应该持批判吸收的态度。
酒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社会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今天,研究传统的酒礼,是对古代国家治理,宗族关系的思考,由酒礼这一非正式组织行为的发展研究可以对现有公司制度,领导理论,企业内部非正式组织形成等领域具有借鉴意义。
第四篇:营销中的酒文化
营销中的酒文化
“无酒不成席”,酒已与我们每日生活息息相关。谈及酒,我们会想到 “壶中乾坤大,杯里日月长”,这句非常经典的关于酒文化的刻画和描述,短短八个字就将酒的内涵、酒的意境虽不能说展露得淋漓尽致,但也是丝丝入扣。然而,类似如此之妙、如此深厚、如此引人入胜的酒类的描写,也颇能换取饮酒人内心感受和高度认同,能成为为宴请宾朋注入丰富文化内涵的绝妙佳句。工作在银行一线的营销人员,大多已经为喝酒伤透了脑筋,每日宴请招待、营销客户揣着沉重的心情,怕客户喝不好、自己陪不好、业务拿不下来。今天,给大家介绍一种小酒杯策略,这已然经过实践检验,屡试不爽,可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酒非等闲之物,酒乃天造地化之物”。当人饮用这种被称为神水的水后,由于其所具有的交融和渗透性作用,人们的精神就开始进入一种放纵和开化的状态,身体则进入松驰放纵状态。此时,由于酒对神经的渗透作用,人的整个形态或昂奋、或轻松、或激进、或心旷神怡,或飘飘欲仙。在这种状态下,一个现实的自我消失了,一个真实的自我跃然在现,人在神志的作用下可以与天地对话,可以与自然对话,可以自己与自己对话。所谓把酒临风,宠辱皆忘;君临天下、舍我其谁;天马行空,潇潇洒洒。一派能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虚幻快感与神情。此时的人仿佛完全融入了自然,交融在天地之间。尽管饮酒人不一定能对酒有上述认知,但由人心性、知性和悟性构成的价值识别体系中的心智却会对此有一定的体认。在这个有着五千年酒文化历史的泱泱华夏,酒在社会中,在人与人的交往、交互、交融和渗透方面所具有的能力和作用,无时无处不体现着酒的交融性和渗透性。它所能创造并带给人身心的享受和给人创造的快活、快感、情趣、意境、逸韵,已无可替代。也正是天地赋予之于酒的独特的魅力、魔力和灵性,使它成为宴请宾朋中永远都绕不过的一个话题。然而,我们在宴请之前往往备足了酒,生怕客人喝不好或喝不倒,特别是在敬酒中,总不断劝酒,诸如此类的劝酒词“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感情铁喝吐血”、“宁可胃上烂个洞,不叫感情裂个缝”等等已耳熟能详。似乎多喝酒、喝醉酒才能相互满意,酒喝的多少、喝的到不到位已成为衡量宴请和生意成败的关键。这样做的结果常常是主人为作陪喝的神魂颠倒、醉生梦死,客人也无心恋战,早早撤退,往往两败俱伤,宴请目的没有达到。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程度的提供,人们对自身健康也越来重视,酒后驾车酿成的无数悲剧为全社会敲响了警钟。渐渐的,主宾在宴请或赴宴时都表示对喝酒有莫大的压力,看到酒杯就心虚,这样在宴请之前,双方都背着负担而来,不愿喝酒或以开车为由拒绝,宴请气氛在没有“酒”的催化作用下显得比较死板,效果甚微。为此,我们不妨在饮酒器具上做做文章,选用较小的酒杯,客人见此状必会欣喜,心情愉悦,短时间内就会进入状态,虽“干杯”次数颇多,但实饮酒不多,双方能尽可能发挥,多次深入交流和沟通,气氛融洽、和谐、文明。此情此景,一切问题都可谈、一切朋友都可交、一切协议都可成。所谓的酒场如战场,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顿时便可化干戈为玉帛,实现共赢。
是天地体恤人世间的疾苦,所以造化了酒;是自然念及人间的不易,所以赋予了酒的魅力、魔力和灵性。因此,人间通过酒与天地,与自然来沟通和交流,通过酒向天地,向自然发出感叹和感怀,这种感叹和感怀也许通过小酒杯会更舒心、舒畅……
第五篇:中国饮食文化中的酒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中的酒文化
中国是卓立世界的文明古国,同时也是酒的故乡。相传在禹夏时期仪狄受帝女的命令发明了酒。在《战国策》中有“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于禹。禹饮而甘之。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遂疏仪狄而绝旨酒。”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酒和酒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酒是一种特殊的食物,是物质的,但酒又溶于人们的生活与精神中。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
一:酒的起源
酒的起源在历史上有多种说法,主要有:猿猴造酒说、仪狄造酒说和杜康造酒说。
在我国的许多典籍中都有猿猴造酒的记载,在清朝和明朝的许多文人著作中都有猿猴造酒的记载。这些不同时代与地区的著作中的记载都可以说明人们在猿猴的聚居区的确发现了酒的存在,人们通常将这些酒称为猿酒。而在汉代刘向的《战国策》中则有帝女命仪狄造酒的记载,而在许多的典籍中都有黄帝、帝尧善饮酒的记载,因此,则可以推论,仪狄是位善于总结前人经验的酿酒师,完善了酒的酿制方法,酿出了质地优良的酒。还有一种说法则是杜康造酒,如在曹操的《短歌行》中就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诗句。相传杜康“有饭不尽,委之空桑,郁结成味,久蓄其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而据考证,杜之一姓到杜康的时候已经离夏禹的时代很久远了,可在上古时代就有“尧酒千钟”之说了,由此则可说明,杜康也不是酒的创造者。因此宋代的窦苹(《酒谱》的作者)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积累下了酒的酿造方法,经过有知识有远见的智者归纳总结,后人按照前辈的方法一代代地传承下来,流传至今的。
二:中国历史上酒的分类
中国历史上的古酒大体上分为两类:有色酒和蒸馏酒。
有色酒起源于上古,据《神农本草》所记载,酒起源于远古与神农时代。《世界》本八种》陈其荣谓:“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少康作秣。”仪狄、少康皆夏朝人。即夏代始有酒。余以为此种酒,恐是果实花木为之,非谷类之酒。谷类之酒应起于农业兴盛之后。陆柞蕃著《粤西偶记》关于果实花木之酒,有如下记载:平乐等府深山中,猿猴极多,善采百花酿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数石,饮之香美异常,名猿酒。中国现在比较典型和悠久的有色酒有绍兴黄酒和山东的即墨老酒。
中国的蒸馏酒(也称为白酒或烧酒)与法国的白兰地,俄罗斯的伏特加,英格兰的威士忌,起源于西印度地区的老姆酒,荷兰的金酒为世界六大蒸馏酒。而中国的白酒历史最为久远,在世界蒸馏酒史上有不可动摇的鼻祖地位。就蒸馏技术而言早在秦汉时期随着炼丹技术的不断发展,经过长期的摸索,炼丹术积累了不少物质分离、提炼的方法,创造了包括蒸馏器具在内的种种设备,因此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蒸馏技术和蒸馏酒的国家。而对于白酒起源于何时有着不同的四种说法:起源于东汉,起源于唐朝,起源于宋代与起源于元代。而最有可能 的结果是:液态蒸馏法起源于汉代,固态蒸馏酒的产生源于唐朝,中国白酒传统的大曲发酵、甑桶蒸馏技术发展成熟于宋元时期。白酒主要有十二种香型:酱香型(例如茅台),浓香型(例如泸州老窖),清香型(例如山西汾酒),兼香型(例如安徽口子窖),米香型(例如桂林三花酒),凤香型(例如西凤酒),芝麻香型,豉香型(例如御冰烧),特香型,药香型(例如贵州董酒),老白干香型(例如衡水老白干)和馥郁香型(例如湖南酒鬼酒)。
除了以上两种酒之外,还有葡萄酒与啤酒这两种国外传来的酒类。葡萄酒是以葡萄为原料酿制而成的饮料酒,原产于小亚细亚地区,后传播到世界各地。汉建元三年,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葡萄与葡萄酒的酿制工艺,中国开始有了自己的葡萄酒。啤酒是以大麦为原料酿制而成的饮料酒,在中国的历史只有百年。由于大麦在中国的历史上一直是人民的主要食物,因此,中国历史上很可能有人酿制过啤酒或与啤酒相似的饮料酒,只是由于味道怪异,不符合人们的胃口,或其他的原因导致酿制的方法失传(以上纯属个人猜测)。
以上便是我对中国酒文化的一些粗略的了解,身为中国人,到现在才发现自己对中国的文化的了解真实太少了。深感惭愧!
参考文献:刘丹 《中国饮食文化中的酒文化》
百度文库南昌大学饮食文化选修课件 《中国饮食文化-第六章酒文化》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白酒分会技术委员会秘书处 《蒸馏酒的起源》
窦苹(宋)《酒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