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理好80后员工

时间:2019-05-15 03:45: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管理好80后员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管理好80后员工》。

第一篇:如何管理好80后员工

如何管理好80后员工

很多人觉得80后不负责任、动不动就跳槽,尤其是老板们对此非常头痛。不少老板在我面前诉苦,说现在的年轻人太难管理。我与一些老板沟通之后发现,其实问题的根源不在80后员工身上,而来自于老板:因为老板们喜欢用自己的价值观念去衡量80后,所以总是看他们不顺眼。

什么是管理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管理者就是管理部下的,而管理就是监督、发号施令,这是非常错误和片面的理解。我的一位刚离开跨国公司中国区高管岗位进了民营企业的好朋友谈到,去民营企业最大的感受是大家对管理的理解完全不同。跨国公司的管理者一天到晚想的都是如何激励、辅导部下,让部下尽快成长、成才,成为有主人翁精神的好员工;民营企业的很多老板想的往往是如何降低成本、抓住市场机会、多赚钱,员工利益并不是他们考虑的重点。

当年我在跨国公司工作时,上司清楚地告诉我,管理者的角色不是报时,不是自己忙着干活,更不是展示自己干活的本领,而是要造钟,要把精力放在育人上来,教会员工如何做事、决策。当然,不同层次管理者的时间分配是不同的,层次越高的管理者用在育人方面的时间应当越多。但是,在很多中国企业里,老板和高层管理者骨子里还有封建意识,认为“自己是官,员工是民”,认为听话是员工的责任和义务,并把执行力曲解为听话。“官本位”已经深入到中国社会的各个角落,不管在哪里都要分清楚民和官。

在中国,真正理解管理定义的人实在太少了。那么,管理的真谛究竟是什么呢?说穿了就是把员工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集体利益挂钩,让每一位员工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而努力奋斗、工作。只要员工为自己的利益努力拼搏,自然就为企业创造了价值,一个好的管理体系设计就基于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至今我还记得20多年前第一次正式参加管理培训时学到的“管理的定义”:通过他人把事情做好。所以,管理者要像父母关心子女那样百般呵护员工,要想方设法教会员工做事,允许他们犯错误,给他们成长的空间和时间。

学会动力式管理

很多管理者认为,现在的80后脾气太大,说轻了不管用,说重了就撂挑子不干了。我认为,管理者应在“如何赢得80后的心”这个问题上下工夫,放弃压力式管理,学会动力式管理。80后的自我意识不是什么坏事,要善加利用。自我意识是觉醒的象征,一个人只有自我了,才会欣赏自己,才会发奋努力,才会努力争取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我坚信,80后终将成为颠覆中国市场格局、改变中国经济成长模式、加速中国民主进程的一代。

为了管理员工,很多企业还在用打卡的方式记考勤。这是50年前西方企业用过的“笨办法”,现在提倡“人性化管理”的企业已经不再用这种不信任的手段去监督员工。尤其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型员工,他们需要被尊重并拥有一定的自主权。谁家里没有点事情,谁路上不会遇到堵车,要站在员工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当然,如果一个人经常迟到、早退就另当别论了,这样的人不值得尊重。但是,任何制度都不应当惩罚好人,不能因为极少数人的过错而让绝大多数人去承担后果。

所以,很多事情不要“一刀切”,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同时,打卡本身就是一个自欺欺人的方法:有些人按时去打卡,之后连办公室门都不进马上就走人,而系统里显示这个人从不迟到、早退。在中国很多事情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就是因为制订政策的人高高在上,不替执行政策的人考虑,只图自己方便。

我工作过的惠普公司创立至今已70多年,公司从来不记考勤,而是把员工当做值得信任的好人,用各种方法去启发员工发自内心的认同感和责任心。惠普实行弹性工作制,让大家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居住地远近选择适合自己的上下班时间。当员工感到被尊重时,如果表现不好会觉得惭愧。可以说,一个好的环境可以把坏人变成好人,一个坏的环境会把好人变成坏人,因此,营造一个好的环境至关重要。

假定“人性善”还是“人性恶”非常重要,因为企业所有的管理制度都以此为基础。不过,假定“人性善”要有制度上的保障,一旦有人“不善”必须受到严惩。这就需要大家真正理解自由与权利的概念,很多发达国家的自由都建立在严格的自我约束的基础上,没有自我约束就没有自由。作为企业,要尽可能给员工选择权,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情况作出选择、判断,给他们自由。

责任与忠诚

很多人认为80后缺乏责任感,到底什么是责任?员工与企业各自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责、权、利一定是对等的,我们不能只强调责任和义务,不强调权利和监督。市场经济讲究的是“利益的平等交换”,企业与员工之间是一个契约关系,员工的责任要通过“岗位责任书”来明确,并通过科学的考评来判断员工是否尽到了应尽的责任。员工尽到了责任,企业就必须给予相应的回报,责任和利益必须对等。一家企业连一个岗位责任书都不给员工,怎么可以说80后不负责任?到头来“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衡量员工好坏的标准掌握在上司手中,员工唯有“以人为本”才能活得自在。

什么是忠诚?一个员工只要在公司上班,就要对企业、自己负责。“拿着公司的钱不干活跟偷没有两样”,这是当年我的顶头上司说过的一句话。忠诚并不是说员工不能主动离职,必须效忠一家企业,员工主动离职并不是背叛,每个人都可以为了自己的职业发展而寻求更好的机会。如果企业要求员工不能主动离职的话,就必须采用终身雇佣制——不管员工表现多差都不能被辞退,这样才合理,忠诚应该是双向、对等的。

员工的忠诚从何而来?我认为企业必须提供四种机会:做事的机会、学习的机会、晋升的机会、赚钱的机会。员工有权利跟企业博弈:一个企业不培养员工,员工就不会干活,工作效率就低,企业效益就差;一个企业把员工培养成才了,工作效率就高,企业效益也高,但是员工却有可能跳槽。这是很多企业家的困惑,这个问题在任何国家、任何企业都存在,关键看你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企业与其用各种方法阻止员工离职,不如想办法提升企业的吸引力,让员工为了自己的利益舍不得离开公司。

笔者在惠普公司前后工作15年,曾经三进三出惠普,每次进都有欢迎会,每次出都有欢送会。直到今天,我在惠普时的上司、同事都认为我是一个对企业忠诚的人。在离开惠普3年之后,我写下了《笑着离开惠普》这本书,把惠普的管理实践与中国企业分享,同时也把惠普的文化与理念传播了出去。今天看来,我在惠普所得到的尊重、培训、利益都是80后所期望的,如果哪家企业能像惠普这样善待员工,就没有不成功的道理。

很多人认为80后的频繁跳槽是不负责任、太过于自我的表现,这些想法可以理解,但抱怨是没用的,必须积极地想办法应对。大家不妨逆向思考:什么情况下员工不跳槽?把这个问题想清楚,问题自然就解决了。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就要去问80后员工,有多少中国企业每年都做员工满意度调查?如果一家企业从来不做员工满意度调查,就不可能知道员工关心什么、在乎什么、讨厌什么。

企业家和高层管理者遇到问题首先应从自身找原因,我相信,只要中国企业能摒弃传统的封建意识,把80后员工当做自己的孩子来对待,员工就会报答企业,就会给企业创造价值。谁愿意整天跳槽?跳槽与离婚一样对双方都是伤害。企业家和经理人一定要明白80后员工跳槽的动机和原因是什么:绝大多数人跳槽不是因为钱少,而是因为得不到上司的赏识,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看不到发展前景,这是当年我们通过调研得出的结论。而一个人去另外一个新单位,首先看重的却是薪酬待遇,因为其他东西都是软的、无法衡量的,且不能马上看到。

一、对80后员工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问题一,80后员工急功近利。如果他们就是不能达到他们的要求,很多时候他们会比较容易放弃,而且他们要求的理想定得高,却给自己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去达到这样的一个理想,当他们遇到挫折的时候会感到特别失望。”

问题二,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从象牙塔迈入职场的大学生们,经历了找工作的忙碌和苦涩,大部分怀着憧憬走上了不同的工作岗位。刚刚走出校园,他们对于职场有希望,但是更多的是迷茫。

问题三,行动不听指挥。我们大部份的经理、主管都是70后,都比较喜欢“听话的、接受命令”的下属,他们认为,我是主管,你是下属,所有的事情必须听从我的指挥与安排,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不是你所过问的事情。而80后大胆、创新、独立的个性特征,是不喜欢这种工作风格的,他们更想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更喜欢“能不能让我试试?”的参与式管理风格。

问题四,不听你讲道理。80后最怕领导、家长讲大道理,家长们讲道理时通常会搬出古代、名人的故事,而这一切都不是发生在80后一代身边的故事,受生活环境,知识结构的影响,他们无法接受这些思想与观点。

问题五,对企业的忠诚度不高。“以厂为家、以司为家”在80后员工看来有点不可理解,家是给人安全、给人关爱、给人亲情、给人避风的地方,企业呢,是给人压力、给人复杂的人际关系的地方。在市场经济时代,企业与雇员之间就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等价交换的关系,当一方认为另一方是不等价交换时,一定会出现“婚变”。

问题六,80后的员工普遍的忍耐力都比较差。总觉得公司应该对自己的每一点成绩都明察秋毫,要求绝对的公平,工资最好多拿一点,活最好少干一点。取得的成绩不能得到及时的肯定,就会影响他们的情绪,如果他感到他的付出和获得回报不公平,就会产生对企业的不满。

问题七,缺少感恩意识。别指望80后的员工,流着泪,嘴里唱着“感恩的心”,还给你干活,他们觉得一切都是自己干出来的,凭什么要感激你?我又不是白拿钱。所以作为他们的领导,也不用为了他们不感激你的提拔和栽培而愤愤不平,只要确实在努力做事情,对不对你恭敬不用那么介意的。

问题八,对工作与生活有独到的看法。80后员工不会将工作与生活截然分开,不喜欢生活享受被繁忙工作打乱,在工作与生活中希望处理的是简单的人际关系,不关心职场政治斗争,对权威也敢于挑战。

问题九,朝秦暮楚,动辄跳槽。麦可思发布的《2010年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2009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内的离职率,“211”院校是22%,非“211”本科院校是33%。大学毕业生首次就业后3年内跳槽率高达70%。

问题十,对金钱刺激的淡漠。80后青年是独生子女,生活方面是父母照顾的,而且这代人也没吃过什么苦,对金钱就不那么重视。但是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他们认为,钱赚的多少并不是社会对个人评价的唯一标准,关键是你自己能否实现自己的理想,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其实自我价值的判断比社会对你的评价更加重要,人是为自己的理想活着。幸福的概念就是尽量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

二、应对的策略: 要管理好80后员工,想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去规范、约束和改造他们,越来越困难了。我们要转变管理观念同时建立企业经理人制度和职业道德规范,而不是用拔高的理念去约束他们。”

应对策略一,沟通方式与时俱进。与80后员工的沟通方式确实有待改变,否则将困难重重。为此,关键要把握好两点:“说真话,千万不要打官腔;尊重他们。”具体做法:一是管理者应调整传统过于含蓄的习惯性表达方式,选择直接沟通方式,不过于拐弯抹角。二是与80后员工的沟通习惯同步,采用一些新式的方式,如电子邮件、QQ、手机短信等工具沟通。三是不要发号施令般去沟通,可采用尊重、关怀、平等的方式与他们进行沟通。

应对策略二,领导魅力当先。80后员工反感喜欢训斥、推卸责任、玩弄权谋的管理者,他们需要尊重、关怀和真诚。对80后员工要更多地采取激励、领导的管理方式,而不是传统的硬性的管理方式,管理者也要努力成为一个具有号召力的领导者。因此,管理者需要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和领导形象,强化领导方式的人性化与科学化,努力把自己打造成魅力型的管理者。

应对策略三,淡化等级观念。80后员工有很强的自尊心,而且一碰就可能导致彼此关系僵化甚至离职。因此,管理者应树立起平等心态,改变高高在上的命令式领导方式,可采用商量方式去解决问题和布置任务,营造出彼此尊重、平等、宽松、包容、民主的企业文化氛围。

应对策略四,抛开成见。管理者对80后员工已有很多成见,如不能吃苦、眼高手低、合作性差等。而80后员工则埋怨:“为什么没幸遇到能懂我的上司?”因此,面对80后员工,我们不要首先就把他们标签化。其实,80后员工希望得到尊重和肯定,获得价值认同感。管理者需要抛开成见与认知误区,用心去读懂80后员工的真正需求。

应对策略五,企业文化快乐化。80后员工的职场观念是:要工作,也要生活,更要快乐地工作和生活。二是独立文化。80后员工说:“工作时全身心投入,回家后就不想工作的事。要不,多累啊。”企业需要改变上下班不分的习惯性思维,给他们以独立的空间。这有利于帮助80后员工平衡好工作与生活的矛盾。

应对策略六,做好压力管理。80后员工说:“我们大学毕业即失业。”他们承受的工作和社会压力并不小,但外界却指责他们抗压能力差。因此,企业和管理者有必要做好他们的压力管理。作为管理者,帮助他们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专业指导,帮助他们做好心理调节;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帮助他们调节工作情绪;保持更大的包容心和耐心,允许他们适当犯错,帮助他们提高自信心;帮助他们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以让他们扮演好不同的社会角色等。

应对策略七,管好小情绪。80后员工往往因小情绪多而成为管理的“麻烦制造者”,要是处理不好,则容易“鸡飞蛋打”。因此,管理者应加强管理技巧的运用,多采用鼓励性而非谴责式的管理方式,如多引导、以朋友身份谈心、夸奖等,以教练、家长、老师、同事、朋友等多重身份相结合加以正确引导。同时,管理者不要一味地要求他们来适应自己,而可以采取主动的姿态去适应他们。但适应不是迁就,而是原则性地开放与融合。

应对策略八,即时奖励。80后员工的自尊心与成就感都比较强,而且没有耐心长期等待公司未来可能变化的奖励。80后员工的思想很简单:你给我多少钱,我就给你做多少事,而且先给予我再做。这就出现了给予与付出之间的时间差。在这个环节中,管理者要调整的是自身,而不是80后员工,管理者要适当调整原有的马拉松式激励方式,要把即时奖励、即时兑现常态化。

应对策略九,机制完善并透明。80后员工希望公司的制度完善和透明,因为在他们看来,完善与透明的公司制度可以减少被老板盘剥的机会,这样的公司才值得信赖。因此,公司应制定明确的工作责权利,并按透明的绩效考评方式去执行。同时,公司还应平衡好工作量和薪酬的关系,因为80后员工的态度是:“你给我多少工资,我就做多少事,多余的我愿意就做,不愿意也没有义务贡献。”这就要求管理者在管理上做到专业化与职业化。

应对策略十,忠诚于专业忠诚于自我。把“对企业忠诚”,改为“对专业忠诚及忠于自我”,这也正符合80后一代的性格特征,“忠诚于专业、忠诚于真理”,对错误的东西,对官僚的、落后的管理思想敢于说不,敢于直面问题;忠于自我,是指在忠诚于专业的基础上实现自我的价值。各级管理不要期望80后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只要他们忠诚于专业忠诚于自我,当员工的个人价值在工作岗位上得以实现时,企业的价值也就实现了。

60年代的员工他们讲理想、讲责任、讲激情;70年代的员工他们考虑的是回报与付出是否平衡的利益;而80年代的员工则是以快乐为导向。《周易》的管理思想是刚柔兼济的,也就是说制度要硬,但手段要软。每个分公司每个经营部都不可能一样,各个企业应根据自己的特点,创造性的去开展工作,就能留住符合我们企业价值观的人才。

业时代的思维是管理员工的屁股,所以只得到屁股;同理,如果你尝试管理大脑,将得到大脑针对狂妄的“80后”员工:曾有个新来的员工,挺聪明。我便吹嘘他很厉害,专门培养提高他的技术专长,三四个月他就成长起来了,大家也肯定了他的技能。于是,我提拔他做了个小干部,领导一个小组的工作。不想,他开始不尊重我了,显得有些狂妄。因为公司的项目比较多,我就派给他不会的任务。面对这个新的工种,该员工水平明显不行,作品质量不好,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积极性也明显受挫。于是我鼓励他要加把劲,几个月后再调他回原来岗位,他就不狂妄了。针对自我的“80后”员工:我告诉有这种特性的员工,今天你的任务就是教这几个人工作,你的贴图很好,我要求你跟大家共享,命令你教给大家。你想把好的技术藏起来,那没关系。我是技术专家,你先规划个大纲,今天几个步骤需要多长时间完成,把工作尽可能的细化,例如把1个问题分解成10个。跟你学的员工学完要作报告,针对每个原因责任到户。你能做出来,别人做不出来,一找原因就知道你教没教。

针对有创新精神的“80后”员工:一是让他有机会学习,让他做的东西有挑战性。例如画角色的,每一个步骤我都夸奖他,不能批评他,一批评可能就真不行了,他们抗打击能力比较弱。我给他树立很高的标准并鼓励他。有这样一个刚毕业的孩子,水平一般,逼迫她1个多月就达到了国际标准。

针对责任心不强的“80后”员工:80后通常对加班很反感,所以我们尽量不加班。我们有专门的软件统计作品时间,例如规定4天时间做一个恐龙模型,要求准确率百分百,并满足10多万个多边形数目。如此规定好任务与合理时间后,若完不成周六或周日补工时。

2楼 2010-06-23 14:40 回复

针对不负责任的“80后”员工:一个有能力的员工却不按时完成工作,如果他做了80%我便不承认是80%,我就说是60%,我不在乎他是不是知道我是故意“整人”。剩下的40%我找别人(工资高的人)帮他做,从他工资中扣钱给接手的人,扣的会比较多。下次找机会我再交给他一个任务,告诉他 很重要,其实可能不重要。并且说这次会把上次他的损失补回来,他通常 alangmsn 核心会员 就会认真了。如果还是完不成,那就是他的坏毛病深入骨髓了,这样骨子里不负责任的人就不要了。

针对“个性强”的“80后”员工:公司有一个固定的工作流程,每一个任务都要根据公司提供的方法做模型。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方法比公司现行方法好,并且证实可行,有相应奖金。不遵守还是用自己的方法,阻碍了工作进程就要按损失的时间扣工资。

针对“跳槽”的“80后”员工:我们现在是软件控制下的流程化管理,任何一个底层员工流失对公司来说都没什么问题。

总的来说,我们公司的80后是很好相处的一批年轻人,他们很单纯也还不会玩心眼。很爱学习先进技术,最大的奢侈消费就在个人电脑升级上,这也是和我们职业有关系。要让他们心甘情愿的服从命令并不难,要沟通,打开天窗说亮话,不顺耳的话也要听进去,绝不打击报复。要宽容,小事不计较,不跟他们“摔脸子”。

当然这一切一切的施行,有个最重要的前提———就是我的老板充分放权

执行力差的根本原因

和外企的CEO们交流,谈论最多的是战略和策略的问题;而和国内医药企业家论道,感慨最多的却是执行力的问题。有些企业家经常感到自己的好想法不能实现,具体表现在:

新的营销策略已经开会说明了,一到下面就走样;

即便确实按照公司的指示去做了,但就是产生不了预期的结果;

财务部对促销费用审核非常严格,但年终核算时发现费用增加了但销量没增加;

大区经理都签了目标责任书了,但还是完成不了任务;

公司员工都在忙,但就是不出成绩;

一件小事吩咐下去3个月还解决不了,并且没有主动的反馈,要等到自己过问才知道;

„„

此时大部分企业家都认为公司执行力差是员工能力和态度的问题,这种观点是不对的。执行力差是现象,管理不善才是本质。外企执行力强是现象,有提高员工执行力的机制才是本质。实际上可以这样认为:

个别员工执行力差是员工的问题;公司整体执行力差就是老板的问题!

个别员工执行力差是能力的问题;公司整体执行力差就是管理的问题!6 通过对大量国内企业的研究并与外企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执行力差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五各方面:

2010-06-23 14:41 回复

alangmsn 核心会员

3楼

1、员工不知道干什么;

2、不知道怎么干;

3、干起来不顺畅;

4、不知道干好了有什么好处;

5、知道干不好没什么坏处;

1、员工不知道干什么

有的公司没有明确的能够落实的战略规划,没有明确的营销策略,甚至没有年度营销大纲,使员工得不到明确的指令;也有的公司营销策略不符合市场需求,员工只好自发的进行修改;还有一些公司政策经常变,策略反复改,再加上信息沟通不畅,使员工们很茫然,只好靠惯性和自己的理解去做事。

这就使员工的工作重点和公司脱节,公司的重要工作不能执行或完成。

2、不知道怎么干

外企的员工入职后一般都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几年前外企流行招聘非医药专业的大学生做代表,但是正式上岗前都要把产品知识烂熟于胸,都要经过1-2周的销售技巧培训,以后每年都有规定时长(如40小时/每年)的培训。

而国内企业则不然,要么没有培训直接上岗,要么培训没有针对性和实操性,如有的公司对员工做励志培训和拓展训练,使员工热血沸腾但工作怎么干还是不知道;有的公司给低层员工做一些行业趋势、宏观战略的培训,也还是没有交给他们方法。

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比较普遍的深层次原因,就是中高层领导业务能力差,自己不知道怎么干,就没法对下面的人说清楚,总监说不清,经理也说不清,最后是真正执行的最底层不会干,有苦说不出。

3、干起来不顺畅

如果士兵在前线打仗,后勤给养供应不上,通讯中段,请求支援但是指挥部没有反应,负伤了得不到快速的救护,那士兵的斗志显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公司亦然,2000元的促销费用要给经理批,经理批完总监批,总监批完副总批,副总批完财务批,财务批完老板批。结果总监出差耽误了15天,副总出差耽误了15天,财务不懂业务,搞不懂这笔钱该花不该花,也不想去求证,就把这事搁置了1个月,最后这笔钱终于批下来了,但是用了3个月,已经不需要做促销了。申请者一开始要不断的解释为什么花这笔钱,然后又要不断的解释为什么不花,或者是花了但效果不好又要编造一堆理由,热情被消耗,慢慢的就变得不主动做事了。

4、不知道干好了有什么好处

古代作战时,如果一座城池久攻不下,攻城的将军一般会下一道命令:城破后3天内士兵可以随意烧杀抢掠。结果士气大振,一天城破。

国内医药企业也大都有对员工的激励措施,尤其是对销售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制定激励政策时却往往犯一个错误,就是把政策制定的太过复杂,使员工很难算出来下个月自己花多少精力达到什么结果就能拿多少奖金。这样就使激励政策的作用大打折扣。

销售永远都是只看眼前的,这是工作性质决定的,当眼前的好处看不到时自然就没有太大的兴致去做。

5、知道干不好没什么坏处

如果只有“城破后3天内士兵可以随意烧杀抢掠”的承诺而没有“当逃兵立斩”的规定,肯定会有一部分士兵找机会开溜,从而动摇军心。

知道干不好没什么坏处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没有评估;二是考核指标不合理;三是处罚不重或没有处罚。

很多部门的工作成果不适合用硬性的指标来考核,比如财务部、市场部和后勤部就很难设定直接的评价指标,这些部门的工作就需要懂业务的高管根据经验评估,如果高管没有能力做出公允的评估,内驱力不强的员工就可能懈怠工作。

考核指标不合理是国内企业最常犯的严重错误,突出表现在定性指标太多,诸如团队精神、创新能力、忠诚度等等五花八门,这些指标的考核分带有太多的人为因素,而实际生活中又偏偏有一个共性的现象,就是“业务能力强的人往往不太听话,不干活的人往往人缘比较好”,这会造成什么后果呢?不干活的人照样能够获得很高的综合评分,个人利益不受影响。

处罚不重或没有处罚也比较常见,有的是亲缘、血缘、地缘关系,能放一马就放一马;有的是自己的人,当然不能处罚;有的虽然是民企但是保留着国企作风,你好我好大家好。当罚而不罚严重破坏了游戏规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坏榜样的危害也是无穷的”。

清楚了执行力差的原因,解决的办法也就变得明朗了,那就是要做到“目标明确、方法可行、流程合理、激励到位、考核有效”。

4楼 2010-06-23 14:42 回复、目标明确

对于销售业务线来说,目标明确就是要落实指标。指标定的准确、能落实,是做预算、定政策、激励考核的基础,是销售管理中最重要的事。

alangmsn 核心会员 还远远不够,销售指标要想既准确又能落实必须层层分解,直到不能再分。

处方药还要继续分解到医院、科室、主力处方医生,根据门诊量推算医生每天的处方量,然后逐步倒推。OTC同理要分解到门店、促销员或关系好的店员,根据门店的客流量倒推出。

对于其他部门来说,想做到目标明确也要用数据说话,如对生产要求“残次品率不能超过2%”远比说“追求卓越品质、服务人类健康”有用;对客服部门要求“客户要求当天回复,3天内必须解决”远比说“客户是上帝”有用。

使目标明确的另一个辅助手段是工作单制,工作单上明确描述工作内容、期望结果、完成时限、可用资源、负责人、主要协助人等,签字生效。工作单在两种情况下会发挥明显的作用:一是跨部门协作时。由于各部门都有自己的重点工作和业务侧重,所以各个部门对工作的理解很难一致,并且协作的工作容易被本部门的工作挤占而造成拖延。比如,市场部和生 产部就包装改进问题的合作中就可用到,包装如何改动,尺寸、色值、字体、字号等等很多细节,如果单纯电话沟通会有很多歧义,写出工作单就很清楚,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二是中层管理者给执行者下达指令时,由于执行者的业务能力限制可能对该指令不能完全理解,也有可能中层管理者自己都没有想清楚,而执行者又不敢仔细问,造成执行不利。比如,产品经理对医学部说“请你写一个咱们产品的宣传幻灯,下个月学术会议上要用”,这就是一个不明确的指令。应该说明参会者级别以便设计难度、说明医生有哪些科室的以便有所侧重、要说明重点突出的产品信息以免偏离今年的推广主题、应该说明谁来讲以便早作准备、应该限定最后期限以便医学部合理安排时间。

所以,工作单的主要作用是要让工作要求更加清楚,而不是为了签字落实责任。

2、方法可行

岳飞靠发明钩镰枪,教给士兵钩马腿而大破金兀术的拐子马。如果没有这个可行的方法,岳家军再勇猛也未必能取胜。执行层的任务既然是执行,管理者就应该假设他们没有思想,从而对其提供具体的操作方法。

制定一个可行的方法需要决策、支持、反馈三个环节有效配合。

首先决策不能是根据领导的意愿拍脑门决定,而是要结合市场情况充分论证;

支持可以是高级员工给下属的业务指导,也可以是专业的内部或外部培训,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执行层来说,传授工具和方法远比传递思想更重要,励志培训不会带来多少业务增长,解决问题更多是靠方法而非热情;

任何一个方法总有不足之处,执行中的反馈有助于使其进一步完善。

3、流程合理

在大多数企业里,流程在形式上没有问题,而是在执行中表现出不合理。不合理的原因有两个:(1)外行管内行;(2)责权利不对等。

比如有些企业里营销老总不掌握业务代表的人事权,招聘和辞退都是人力资源说了算,这样如何保证代表的工作能力,又如何处理不该留用的员工,又怎么能保障执行力?这是外行管内行的典型表现。

责权利不对等则造成了工作互相推诿,人人都管,人人都管不了,最终所有小事都推到老板那里。比如,本文提到的2000元促销费的问题,应该地区经理就有决策权,最起码营销总监也应该有决策权,但是由于没有赋予他这项权利,才造成了简单的事情都变复杂了。所以,要想使流程合理,首先要转变管理思想,一是老板要适度放权,二是部门之间要强化支持功能、淡化管理功能,尤其是不能让外行管内行。

4、激励到位

所谓的激励到位有三层意思:力度到位、描述到位和兑现到位。

激励力度要做到市场上有竞争力、员工中有吸引力、公司里有承受力。

激励的描述要简洁易懂,最好能够形象化。兑现到位就是公司说的话一定要算数,因为公司原因造成的中途政策变化不能影响业务人员的年度奖金。

5、考核有效

考核有效要做到三点:一是考核要真正发挥导向作用;二是避免人为因素干扰;三是处罚措施要严格执行不能估息。

所以说,执行力差是老板的问题,是管理的问题。要提高执行力,必须转变管理思想,完善管理工具,最起码要做好上述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二篇:如何管理好80后员工

如何管理好80后员工

面对80后员工带来的管理困惑,老板们应摒弃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像父母关心 子女那样呵护他们,采取“动力式管理”并最终“赢得80后的心”.很多人觉得80后不负责任、动不动就跳槽,尤其是老板们对此非常头痛。不少老板在我面前诉苦,说现在的年轻人太难管理。我与一些老板沟通之后发现,其实问题的根源不在80后员工身上,而来自于老板:因为老板们喜欢用自己的价值观念去衡量80后,所以总是看他们不顺眼。

什么是管理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管理者就是管理部下的,而管理就是监督、发号施令,这是非常错误和片面的理解。我的一位刚离开跨国公司中国区高管岗位进了民营企业的好朋友谈到,去民营企业最大的感受是大家对管理的理解完全不同。跨国公司的管理者一天到晚想的都是如何激励、辅导部下,让部下尽快成长、成才,成为有主人翁精神的好员工;民营企业的很多老板想的往往是如何降低成本、抓住市场机会、多赚钱,员工利益并不是他们考虑的重点。

当年我在跨国公司工作时,上司清楚地告诉我,管理者的角色不是报时,不是自己忙着干活,更不是展示自己干活的本领,而是要造钟,要把精力放在育人上来,教会员工如何做事、决策。当然,不同层次管理者的时间分配是不同的,层次越高的管理者用在育人方面的时间应当越多。但是,在很多中国企业里,老板和高层管理者骨子里还有封建意识,认为“自己是官,员工是民”,认为听话是员工的责任和义务,并把执行力曲解为听话。“官本位”已经深入到中国社会的各个角落,不管在哪里都要分清楚民和官。

在中国,真正理解管理定义的人实在太少了。那么,管理的真谛究竟是什么呢?说穿了就是把员工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集体利益挂钩,让每一位员工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而努力奋斗、工作。只要员工为自己的利益努力拼搏,自然就为企业创造了价值,一个好的管理体系设计就基于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至今我还记得20多年前第一次正式参加管理培训时学到的“管理的定义”:通过他人把事情做好。所以,管理者要像父母关心子女那样百般呵护员工,要想方设法教会员工做事,允许他们犯错误,给他们成长的空间和时间。

学会动力式管理

很多管理者认为,现在的80后脾气太大,说轻了不管用,说重了就撂挑子不干了。我认为,管理者应在“如何赢得80后的心”这个问题上下工夫,放弃压力式管理,学会动力

式管理。80后的自我意识不是什么坏事,要善加利用。自我意识是觉醒的象征,一个人只有自我了,才会欣赏自己,才会发奋努力,才会努力争取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我坚信,80后终将成为颠覆中国市场格局、改变中国经济成长模式、加速中国民主进程的一代。

为了管理员工,很多企业还在用打卡的方式记考勤。这是50年前西方企业用过的“笨办法”,现在提倡“人性化管理”的企业已经不再用这种不信任的手段去监督员工。尤其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型员工,他们需要被尊重并拥有一定的自主权。谁家里没有点事情,谁路上不会遇到堵车,要站在员工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当然,如果一个人经常迟到、早退就另当别论了,这样的人不值得尊重。但是,任何制度都不应当惩罚好人,不能因为极少数人的过错而让绝大多数人去承担后果。

所以,很多事情不要“一刀切”,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同时,打卡本身就是一个自欺欺人的方法:有些人按时去打卡,之后连办公室门都不进马上就走人,而系统里显示这个人从不迟到、早退。在中国很多事情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就是因为制订政策的人高高在上,不替执行政策的人考虑,只图自己方便。

我工作过的惠普公司创立至今已70多年,公司从来不记考勤,而是把员工当做值得信任的好人,用各种方法去启发员工发自内心的认同感和责任心。惠普实行弹性工作制,让大家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居住地远近选择适合自己的上下班时间。当员工感到被尊重时,如果表现不好会觉得惭愧。可以说,一个好的环境可以把坏人变成好人,一个坏的环境会把好人变成坏人,因此,营造一个好的环境至关重要。

收藏 分享

假定“人性善”还是“人性恶”非常重要,因为企业所有的管理制度都以此为基础。不过,假定“人性善”要有制度上的保障,一旦有人“不善”必须受到严惩。这就需要大家真正理解自由与权利的概念,很多发达国家的自由都建立在严格的自我约束的基础上,没有自我约束就没有自由。作为企业,要尽可能给员工选择权,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情况作出选择、判断,给他们自由。

责任与忠诚

很多人认为80后缺乏责任感,到底什么是责任?员工与企业各自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责、权、利一定是对等的,我们不能只强调责任和义务,不强调权利和监督。市场经济讲究的是“利益的平等交换”,企业与员工之间是一个契约关系,员工的责任要通过“岗位责任书”来明确,并通过科学的考评来判断员工是否尽到了应尽的责任。员工尽到了责任,企业就必须给予相应的回报,责任和利益必须对等。一家企业连一个岗位责任书都不给员工,怎么可以说80后不负责任?到头来“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衡量员工好坏的标准掌握在上司手中,员工唯有“以人为本”才能活得自在。

什么是忠诚?一个员工只要在公司上班,就要对企业、自己负责。“拿着公司的钱不干活跟偷没有两样”,这是当年我的顶头上司说过的一句话。忠诚并不是说员工不能主动离职,必须效忠一家企业,员工主动离职并不是背叛,每个人都可以为了自己的职业发展而寻求更好的机会。如果企业要求员工不能主动离职的话,就必须采用终身雇佣制--不管员工表现多差都不能被辞退,这样才合理,忠诚应该是双向、对等的。

员工的忠诚从何而来?我认为企业必须提供四种机会:做事的机会、学习的机会、晋升的机会、赚钱的机会。员工有权利跟企业博弈:一个企业不培养员工,员工就不会干活,工作效率就低,企业效益就差;一个企业把员工培养成才了,工作效率就高,企业效益也高,但是员工却有可能跳槽。这是很多企业家的困惑,这个问题在任何国家、任何企业都存在,关键看你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企业与其用各种方法阻止员工离职,不如想办法提升企业的吸引力,让员工为了自己的利益舍不得离开公司。

笔者在惠普公司前后工作15年,曾经三进三出惠普,每次进都有欢迎会,每次出都有欢送会。直到今天,我在惠普时的上司、同事都认为我是一个对企业忠诚的人。在离开惠普3年之后,我写下了《笑着离开惠普》这本书,把惠普的管理实践与中国企业分享,同时也把惠普的文化与理念传播了出去。今天看来,我在惠普所得到的尊重、培训、利益都是80后所期望的,如果哪家企业能像惠普这样善待员工,就没有不成功的道理。

很多人认为80后的频繁跳槽是不负责任、太过于自我的表现,这些想法可以理解,但抱怨是没用的,必须积极地想办法应对。大家不妨逆向思考:什么情况下员工不跳槽?把这个问题想清楚,问题自然就解决了。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就要去问80后员工,有多少中国企业每年都做员工满意度调查?如果一家企业从来不做员工满意度调查,就不可能知道员工关心什么、在乎什么、讨厌什么。

企业家和高层管理者遇到问题首先应从自身找原因,我相信,只要中国企业能摒弃传统的封建意识,把80后员工当做自己的孩子来对待,员工就会报答企业,就会给企业创造价值。谁愿意整天跳槽?跳槽与离婚一样对双方都是伤害。企业家和经理人一定要明白80后员工跳槽的动机和原因是什么:绝大多数人跳槽不是因为钱少,而是因为得不到上司的赏识,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看不到发展前景,这是当年我们通过调研得出的结论。而一个人去另外一个新单位,首先看重的却是薪酬待遇,因为其他东西都是软的、无法衡量的,且不能马上看到。

第三篇:如何管理好80后员工

如何管理好80后员工

很多人觉得80后不负责任、动不动就跳槽,尤其是老板们对此非常头痛。不少老板诉苦说现在的年轻人太难管理。我与一些老板沟通之后发现,其实问题的根源不在80后员工身上,而来自于老板:因为老板们喜欢用自己的价值观念去衡量80后,所以总是看他们不顺眼。

什么是管理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管理者就是管理部下的,而管理就是监督、发号施令,这是非常错误和片面的理解。我的一位刚离开跨国公司中国区高管岗位进了民营企业的好朋友谈到,去民营企业最大的感受是大家对管理的理解完全不同。跨国公司的管理者一天到晚想的都是如何激励、辅导部下,让部下尽快成长、成才,成为有主人翁精神的好员工;民营企业的很多老板想的往往是如何降低成本、抓住市场机会、多赚钱,员工利益并不是他们考虑的重点。

当年我在跨国公司工作时,上司清楚地告诉我,管理者的角色不是报时,不是自己忙着干活,更不是展示自己干活的本领,而是要造钟,要把精力放在育人上来,教会员工如何做事、决策。当然,不同层次的管理者的时间分配是不同的,层次越高的管理者用在育人方面的时间应当越多。但是,在很多中国企业里,老板和高层管理者骨子里还有封建意识,认为“自己是官,员工是民”,认为听话是员工的责任和义务,并把执行力曲解为听话。那么,管理的真谛究竟是什么呢?说穿了就是把员工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集体利益挂钩,让每一位员工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而努力奋斗、工作。只要员工为自己的利益努力拼搏,自然就为企业创造了价值,一个好的管理体系设计就基于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至今我还记得20多年前第一次正式参加管理培训时学到的“管理的定义”:通过他人把事情做好。所以,管理者要像父母关心子女那样百般呵护员工,要想方设法教会员工做事,允许他们犯错误,给他们成长的空间和时间。

学会动力式管理

很多管理者认为,现在的80后脾气太大,说轻了不管用,说重了就撂挑子不干了。我认为,管理者应在“如何赢得80后的心”这个问题上下工夫,放弃压力式管理,学会动力式管理。80后的自我意识不是什么坏事,要善加利用。自我意识是觉醒的象征,一个人只有自我了,才会欣赏自己,才会发奋努力,才会努力争取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我坚信,80后终将成为颠覆中国市场格局、改变中国经济成长模式、加速中国民主进程的一代。为了管理员工,很多企业还在用打卡的方式记考勤。这是50年前西方企业用过的“笨办法”,现在提倡“人性化管理”的企业已经不再用这种不信任的手段去监督员工。尤其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型员工,他们需要被尊重并拥有一定的自主权。谁家里没有点事情,谁路上不会遇到堵车,要站在员工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当然,如果一个人经常迟到、早退就另当别论了,这样的人不值得尊重。但是,任何制度都不应当惩罚好人,不能因为极少数人的过错而让绝大多数人去承担后果。所以,很多事情不要“一刀切”,要有一定的灵活性。

惠普公司创立至今已70多年,从来不记考勤,而是把员工当做值得信任的好人,用各种方法去启发员工发自内心的认同感和责任心。惠普实行弹性工作制,让大家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居住地远近选择适合自己的上下班时间。当员工感到被尊重时,如果表现不好会觉得惭愧。可以说,一个好的环境可以把坏人变成好人,一个坏的环境会把好人变成坏人,因此,营造一个好的环境至关重要。

假定“人性善”还是“人性恶”非常重要,因为企业所有的管理制度都以此为基础。不过,假定“人性善”要有制度上的保障,一旦有人“不善”必须受到严惩。这就需要大家真正理解自由与权利的概念,很多发达国家的自由都建立在严格的自我约束的基础上,没有自我约束就没有自由。作为企业,要尽可能给员工选择权,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情况作出选择、判断,给他们自由。

责任与忠诚

很多人认为80后缺乏责任感,到底什么是责任?员工与企业各自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责、权、利一定是对等的,我们不能只强调责任和义务,不强调权利和监督。市场经济讲究的是“利益的平等交换”,企业与员工之间是一个契约关系,员工的责任要通过“岗位责任书”来明确,并通过科学的考评来判断员工是否尽到了应尽的责任。员工尽到了责任,企业就必须给予相应的回报,责任和利益必须对等。一家企业连一个岗位责任书都不给员工,怎么可以说80后不负责任?到头来“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衡量员工好坏的标准掌握在上司手中,员工唯有“以人为本”才能活得自在。

什么是忠诚?一个员工只要在公司上班,就要对企业、自己负责。“拿着公司的钱不干活跟偷没有两样”,这是当年我的顶头上司说过的一句话。忠诚并不是说员工不能主动离职,必须效忠一家企业,员工主动离职并不是背叛,每个人都可以为了自己的职业发展而寻求更好的机会。如果企业要求员工不能主动离职的话,就必须采用终身雇佣制——不管员工表现多差都不能被辞退,这样才合理,忠诚应该是双向、对等的。

员工的忠诚从何而来?我认为企业必须提供四种机会:做事的机会、学习的机会、晋升的机会、赚钱的机会。员工有权利跟企业博弈:一个企业不培养员工,员工就不会干活,工作效率就低,企业效益就差;一个企业把员工培养成才了,工作效率就高,企业效益也高,但是员工却有可能跳槽。这是很多企业家的困惑,这个问题在任何国家、任何企业都存在,关键看你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企业与其用各种方法阻止员工离职,不如想办法提升企业的吸引力,让员工为了自己的利益舍不得离开公司。

笔者在惠普公司前后工作15年,曾经三进三出惠普,每次进都有欢迎会,每次出都有欢送会。直到今天,我在惠普时的上司、同事都认为我是一个对企业忠诚的人。今天看来,我在惠普所得到的尊重、培训、利益都是80后所期望的,如果哪家企业能像惠普这样善待员工,就没有不成功的道理。

很多人认为80后的频繁跳槽是不负责任、太过于自我的表现,这些想法可以理解,但抱怨是没用的,必须积极地想办法应对。大家不妨逆向思考:什么情况下员工不跳槽?把这个问题想清楚,问题自然就解决了。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就要去问80后员工,有多少中国企业每年都做员工满意度调查?如果一家企业从来不做员工满意度调查,就不可能知道员工

关心什么、在乎什么、讨厌什么。

企业家和高层管理者遇到问题首先应从自身找原因,我相信,只要中国企业能摒弃传统的封建意识,把80后员工当做自己的孩子来对待,员工就会报答企业,就会给企业创造价值。谁愿意整天跳槽?跳槽与离婚一样对双方都是伤害。企业家和经理人一定要明白80后员工跳槽的动机和原因是什么:绝大多数人跳槽不是因为钱少,而是因为得不到上司的赏识,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看不到发展前景,这是当年我们通过调研得出的结论。而一个人去另外一个新单位,首先看重的却是薪酬待遇,因为其他东西都是软的、无法衡量的,且不能马上看到。(来源:《销售与市场·管理版》;高建华著)

第四篇:怎样管理好员工

怎样管理好员工

把他们的工资和业务及日常工作表现联系起来,制订奖惩措施

管理名言

带走我的员工,把我的工厂留下,不久后工厂就会长满杂草;拿走我的工厂,把我的员工留下,不久后我们还会有个更好的工厂。

——安德鲁·卡内基

重视员工的管理

1.员工管理的现状

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人们过于重视管理者自身的带头示范作用,却忽略了与顾客直接接触的员工。在很多组织里,都把一切优惠条件和教育机会让给管理者,很多管理者都有出国考察和培训的机会。但是他们并没有把相应的能力传输给下属,以至于他的下属所受到的教育机会较少,在平时的工作中也没有接受特别的指正和训练,所以当他们在面对市场和顾客时,显得力不从心。

2.为什么要重视员工

管理者即使再有能力也没有用,因为顾客所认识的通常都是面前的员工,而不是主管。在旧的观念里面,通常是管理层来管理一家公司,但新的观念认为,应该让员工参与决策和管理。世界上有很多种汽车品牌,天津的夏利,上海的桑塔纳,广东的本田,湖北的雪铁龙,每一辆汽车车型都是经过仔细考虑、精心设计的。那么为什么有的车型受欢迎而有的不受欢迎呢?这是因为在市场中消费者有不同的看法,设计者未能抓住消费者的不同喜好。所以尽管管理者在做决策,但是实际上市场的反应可能并不是这样。而员工直接面对顾客,应该是让员工去参与决策,管理者只是分配资源,而不是什么事情都由管理者来主导,这是所谓重视员工的一个原则。

正确处理顾客、员工与经理的关系

图1-1 两种不同观念下经理、员工和顾客的关系

从图1-1左边可以看出,以前是经理人处在上面,员工和顾客处在底下,经理人在这个组织里是最重要的,这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一种做法。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却不是这样,这个关系是反过来的,如图1-1的右边所示,顾客站在最上面,员工面对顾客,经理人处在员工的底层,支持员工,这是新的观念。

在我国,许多人都去过麦当劳、肯德基这样的快餐店,也去过像沃尔玛、家乐福这样的超市,不是常常能看到经理或店长,但是每次都会看到在柜台里负责结帐的员工。所以一个人对快餐店的想法,一定是那些端餐点的服务员;一个人对超市或量贩店的想法,一定是负责结帐的服务员。这给人们一个很大的启发,就是真正面对顾客的其实不是主管,而是员工。所以要正确处理经理人、员工、顾客的关系,要重视员工。

加强员工的培训和教育

忠 告

◆应该是让员工去参与决策,管理者只是分配资源,而不是什么事情都由管理者来主导。

◆真正面对顾客的其实不是主管,而是员工,所以要教育培训好员工。

◆员工直接站在客户面前,员工比经理重要,客户比员工更重要。

1.让员工真正接受市场经济

中国的手机业发展非常迅速,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移动通迅市场,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和西门子,这些公司都摩拳擦掌地要进入中国市场。在中国手机型号中,摩托罗拉和爱立信等公司并不是只想卖手机和设备,其实想做的是整个中国电信的运营。到现在为止中国还没有完全开放这一市场,但是有一天会完全开放,因为中国已经加入了WTO。

人们对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网通等企业的看法,到它们的营业大厅看看就可以感觉得出来。我国虽然已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很不规范、完善,仍需不断改革。市场经济是一个奋斗的目标,其实人们还没有做到这一点。所以要让员工真正接受市场经济,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来办事。

2照顾好员工

世界上有三大快递公司:敦豪(DHL)、联合包裹(UPS)、联邦快递(FederalExpress),他们都用速度来争取客户。

◆2003年UPS获得亚洲金奖,被称为亚洲的最佳雇主。UPS的亚洲区总裁讲过:“公司要照顾好员工,员工就会照顾好客户,进而照顾好公司的利润”。换句话说,一家企业如果要有很好的利润,首先必须要有很好的客户;

要有很好的客户,最起码要有很好的员工。如果照顾不好员工,员工就不会照顾好公司的客户,也就不可能照顾到公司的利润。

◆联合包裹在和敦豪、联邦快递竞争时,他们不会把眼睛盯在经理身上,而是把眼睛盯在他们的员工身上。这就说明他们先注意员工,再要求员工注意客户,然后从客户的身上去挖掘公司的利润,这是非常重要的。

3.使用好员工

创办了卡耐基管理的安德鲁·卡耐基讲过一句话:“带走我的员工,把我的工厂留下,不久后工厂就会长满杂草;拿走我的工厂,把我的员工留下,不久后我们还会有个更好的工厂”。所以和机器、设备、工厂等相比而言,最重要的是公司的员工。既然把员工看成是人力资源,就应该把他们看作是公司的财富。

一家企业和一个国家一样,从来没听说过是靠什么机器发展起来的,都是靠人发展起来的。一家公司有一两百年的发展历史,也都是靠人力资源累积起来的。机器、厂房、设备这些东西花钱都买得到,但是人力资源却需要慢慢培养、开发。

东京迪斯尼乐园员工培训案例

世界上有6个很大的迪斯尼乐园,在美国的佛州和加州这两个迪斯尼营业都有一段历史了,并创造了很好的业绩。不过全世界开的最成功的、生意最好的,却是日本东京迪斯尼。美国加州迪斯尼斯营业了25年,有2亿人参观;东京迪斯尼,最高记录一年可以达到1,700万人参观。研究这个案例,看看东京迪斯尼是如何吸引回头客的。

重视员工培养,引客回头

开酒店或经营乐园,并不是希望客人只来一次。如果今天一对夫妇带孩子逛乐园,这孩子长大了以后会再来吗?他会带他的男朋友或女朋友再来吗?将来他又生了孩子,他的小孩子又会再来吗?如果回答是肯定的,这才叫做引客回头。住酒店也是同样的道理,很少有酒店去注意到一名客人会不会来第二次和第三次,所以只强调让客人来住店,却没有想到引客回头。因此,东京迪斯尼要让老客户回头,就得在这个问题上动脑筋。

到东京迪斯尼去游玩,人们不大可能碰到迪斯尼的经理,门口卖票和剪票的也许只会碰到一次,碰到最多的还是扫地的清洁工。所以东京迪斯尼对清洁员工非常重视,将更多的训练和教育大多集中在他们的身上。

1.从扫地的员工培训起

东京迪斯尼扫地的有些员工,他们是暑假工作的学生,虽然他们只扫两个月时间,但是培训他们扫地要花3天时间。

◆学扫地

第一天上午要培训如何扫地。扫地有3种扫把:一种是用来扒树叶的;一种是用来刮纸屑的;一种是用来掸灰尘的,这三种扫把的形状都不一样。怎样扫树叶,才不会让树叶飞起来?怎样刮纸屑,才能把纸屑刮的很好?怎样掸灰,才不会让灰尘飘起来?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却都应严格培训。而且扫地时还另有规定:开门时、关门时、中午吃饭时、距离客人15米以内等情况下都不能扫。这些规范都要认真培训,严格遵守。

◆学照相

第一天下午学照相。十几台世界最先进的数码相机摆在一起,各种不同的品牌,每台都要学,因为客人会叫员工帮忙照相,可能会带世界上最新的照相机,来这里度蜜月、旅行。如果员工不会照相,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就不能照顾好顾客,所以学照相要学一个下午。

◆学包尿布

第二天上午学怎么给小孩子包尿布。孩子的妈妈可能会叫员工帮忙抱一下小孩,但如果员工不会抱小孩,动作不规范,不但不能给顾客帮忙,反而增添顾客的麻烦。抱小孩的正确动作是:右手要扶住臀部,左手要托住背,左手食指要顶住颈椎,以防闪了小孩的腰,或弄伤颈椎。不但要会抱小孩,还要会替小孩换尿布。给小孩换尿布时要注意方向和姿势,应该把手摆在底下,尿布折成十字形,最后在尿布上面别上

别针,这些地方都要认真培训,严格规范。

◆学辨识方向

第二天下午学辨识方向。有人要上洗手间,“右前方,约50米,第三号景点东,那个红色的房子”;有人要喝可乐,“左前方,约150米,第七号景点东,那个灰色的房子”;有人要买邮票,“前面约20米,第十一号景点,那个蓝条相间的房子”……顾客会问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每一名员工要把整个迪斯尼的地图都熟记在脑子里,对迪斯尼的每一个方向和位置都要非常地明确。

训练3天后,发给员工3把扫把,开始扫地。如果在迪斯尼里面,碰到这种员工,人们会觉得很舒服,下次会再来迪斯尼,也就是所谓的引客回头,这就是所谓的员工面对顾客。

2.会计人员也要直接面对顾客

有一种员工是不太接触客户的,就是会计人员。迪斯尼规定:会计人员在前两三个月中,每天早上上班时,要站在大门口,对所有进来的客人鞠躬,道谢。因为顾客是员工的“衣食父母”,员工的薪水是顾客掏出来的。感受到什么是客户后,再回到会计室中去做会计工作。迪斯尼这样做,就是为了让会计人员充分了解客户。

其它重视顾客、重视员工的规定:

◆怎样与小孩讲话

游迪斯尼有很多小孩,这些小孩要跟大人讲话。迪斯尼的员工碰到小孩在问话,统统都要蹲下,蹲下后员工的眼睛跟小孩的眼睛要保持一个高度,不要让小孩子抬着头去跟员工讲话。因为那个是未来的顾客,将来都会再回来的,所以要特别重视。

◆怎样对待丢失的小孩

从开业到现在的十几年里,东京迪斯尼曾丢失过两万名小孩,但都找到了。重要的不是找到,而是在小孩子走丢后从不广播。如果这样广播:“全体妈妈请注意,全体妈妈请注意,这边有一个小孩子,穿着黑裙子白衬衫,不知道是谁家的小孩子,哭的半死……”所有妈妈都会吓一跳。既然叫做乐园就不能这样广播,一家乐园一天到晚丢小孩子,谁还敢来。所以在迪斯尼里设下了10个托儿中心,只要看到小孩走丢了,就用最快的速度把他送到托儿中心。从小孩衣服、背包来判断大概是哪里人,衣服上有没有绣他们家族的姓氏;再问小孩,有没有哥哥、姐姐、弟弟、妹妹,来判断父母的年龄;有的小孩小的连妈妈的样子都描述不出来,都要想办法在网上开始寻找,尽量用最快的方法找到父母。然后用电车把父母立刻接到托儿中心,小孩正在喝可乐,吃薯条,啃汉堡,过得挺快乐,这才叫乐园。他们就这样在十几年里找到了两万名小孩,最难得的是从来不广播。

◆怎样送货

迪斯尼乐园里面有喝不完的可乐,吃不完的汉堡,享受不完的三明治,买不完的糖果,但从来看不到送货的。因为迪斯尼规定在客人游玩的地区里是不准送货的,送货统统在围墙外面。迪斯尼的地下像一个隧道网一样,一切食物、饮料统统在围墙的外面下地道,在地道中搬运,然后再从地道里面用电梯送上来,所以客人永远有吃不完的东西。这样可以看出,迪斯尼多么重视客户,所以客人就不断去迪斯尼。去迪斯尼玩10次,大概也看不到一次经理,但是只要去一次就看得到他的员工在做什么。这就是前面讲的,顾客站在最上面,员工去面对客户,经理人站在员工的底下来支持员工,这个观念人们应该建立起来。

香港的迪斯尼会更有“钱”途吗

香港迪斯尼一开张,人们就会开始注意了。将来越南人、泰国人、马来西亚人、新加坡人、印尼人,甚至于台湾人、韩国人,是去东京迪斯尼,还是去香港迪斯尼?人们可以拭目以待。这就看谁的员工训练比较成功,哪一个真正照顾客户,客人就会在哪一家乐园里面经常光顾。这就是所谓的引客回头,也就是员工要站在客户面前,员工比经理重要,客户比员工又更重要。

第五篇:管理好员工的基本原则

八、敢于在员工面前承认错误

管理者是人、而不是神,是人就会犯错误,犯错误不要紧,关键是要能够承认错误,并加以改正,这是领导员工和管理好员工极为重要的一点,承认错误并不丢人,它更能提高管理者的威望。

认错要选择合适时机,对象和方式,不是怎么方便怎么来,至于对象,原则是伤害了什么人就向什么人认错,认错要用最能传递真诚的方式,不是用你喜欢的方式,只有这亲,你才能真正领导和管理好广大员工。

九、把员工放在正确的位置上

管理者为了事业的发展,常常是求贤若渴,但是有了“贤”还要会用“贤”,能让他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而不是把他安排在错误的位臵上,把人放在合适的位臵上,是管理好员工的一剂良方,有许多管理者常感叹手下人不行,无人可用,其实很多时候不是手下人不行,无人可用,而是没有把人放在正确的位臵上。

3.垂直沟通:员工进行上行沟通(受阻程度大)。这种沟通一旦受阻,员工就会对管理者和团队失去信心,在沟通中处于被动的状态,以致影响员工的工作情绪和态度,产生消极、抵触心理,影响组织绩效。

三、幽默是沟通的润滑剂

1.幽默和提高生产做事应该是相辅相成的。竞争的加剧经济的动荡,使企业员工面对着超乎寻常的压力。运用幽默进行管理沟通,管理者往往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2.在富有幽默艺术的管理者周围,很容易聚起一批为他效力的员工。员工在与他们的管理者共事时,管理者的幽默会使他们感到很轻松,高兴,心情愉快,进而勤奋、努力去工作。

3.有经验的管理者都知道,要使身边的员工能够和自己齐心合作,就有必要通过幽默使自己的形象更具有亲和力。

四、和员工称兄道弟不是沟通

1.有些管理者认为,越是平易近人,越是和员工打成一片,称兄道弟,沟通得就越好。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俗话说得好“有距离才有美”。适度的距离对管理者是有好处的。即使你再“民主”再“平易近人”也需要有一定的威严。

2.管理者与员工等级还是有别的。扮演的角色更是截然不同的。作为一名管理者,最不讨好的事情就是纠正员工的行为,尤其是工作进展不顺利时。如你一方面想当好员工的好朋友,另一方面又想当好管理者,同时扮演好这两个角色只会让你吃力不讨好。你的员工会对你的两面行为怀恨在心。如果你有上司,你的上司会怪你办事不力。你就只好两头受气了。

3.如果你是一名管理者。不论你是新上任的,还是已干了多年的,你都应该摆明自己与员工的位臵。与员工打成一片和作为员工的一员,两者之间具有鲜明的界限,模糊自己与员工的角色定们总是不恰当的。也是管理员工过程中最应避免的。

五、选择正确的沟通渠通

1.管理好员工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的努力方可见效。在这个努力的过程中,建立一个正确的畅通的内部沟通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很多时候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存在着沟通方式单

一、沟通效率过低等现象。因此,选择正确的内部沟通机制是企业必须的,也是管理者必做的功课。2.如何选择沟通渠道:A、能同时处理多种信息

B、能提供及时反馈

C、非常个人化。

3.谈话时可以提供多种信息(语言、姿势、面部表情、手势、语调等)4.迅速的反馈(文字的和非文字的)以及个人的接触。

5.电话也是一种丰富的渠道,但效果不如面对面谈话。非个人的文字媒介。

六、听得进员工的谏言

1.不要以为自己是管理者,就不能接受员工的谏言。管理者是人,不是神。管理者也有犯错的时候,也有自己说过的话却忘记了,或者不按规章制度办事的时候。

2.如果此时员工对你指出了善意的比评,一定要虚心接受,绝不能认为员工是在和你唱对台戏,或在以后的工作中给员工小鞋穿。

3.管理者不仅要虚心听取员工的正面意见,还应听取员工的批评意见。不能因为自己大权在握就忘我。所以“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是要不得的。

4.当管理者接受员工的批评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5.A:员工批评你,你要心平气和,平心静气,而且明白表示你在认真倾听。至于你是否同意对方的批评,可以等他说完话在说。

B:眼睛望着对你说话的人。这能表示你对他的话十分重视,而且在认真听取。

C:对刚刚批评过你的人,无论如何不能反过来批评他。否则,有可能被视为不接受批评,甚至报复。尽管你的初衷未必如此。

管理者应该愿意听到许多不同声音。这些声音并非全是“杂音”有的甚至是非常好的建议。采纳了,会使自己组织受益匪浅。所以,管理者做出某项决策或实行某项措施时,如果听到有不同的声音,千万不要火冒三丈予以压制。要认真考虑考虑,看看员工说的有无道理。切不可固执己见,以免造成优秀员工的离去或带来更大的损失。

七、给自己的情绪上一把锁

1.管理者情绪的好坏,可以影响到整个组织的气氛。如果管理者经常由于一些事情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有可能影响到整个组织的效率。所以作为一个管理者,你的情绪不单单是自己私人的事情了,它会影响到你的下属和广大员工。

2.选择负责任:作为管理者要对各种事情负责任,不仅对自己生命与心态负责任,而且对自己所领导的员工更要负责任。

3.创造愉快的工作氛围,是管理者必须承担的责任之一,也是组织健康发展的标志之一。而这需要管理者不断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态,不证自己的不好心态影响到员工。

4.调节和控制情绪的方式有很多种,如下:根据个人情况适当选用;

A:转移:火气上涌时,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做点别的事情来分散注意力。B:宣泄:向知心朋友和亲人诉说出来,以排遗释放内心的郁积。

C: 自慰:为失败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以安慰自己称作“酸葡萄心理”。D:意识调节:运用人生,理想,事业等目标的追求道德,法律等方面的知识,提醒自己为了实现大目标和总任务,不要被繁琐之事干拢。E:语言节制:在情绪激动时,默诵或轻声警告 “冷静些”、“不能发火”,注意自己的身份和影响等词句,控制自己的情绪;也可以针对自己的弱点,预先写上“制怒”,“镇定”等条幅至于自己的心理或挂于墙上。F:自我暗示:估计到某些场合可能会产生某种紧张情绪,就先为自己寻找几条不应产生这种情绪的有力理由。

G:愉快记忆:回忆过去经历中碰到的高兴事或获得成功时的愉快体验。H:环境转换:处在激烈情绪状态时,暂时离开激起情绪的环境和有关人物。

I:幽默化解:培养幽默感。

J:压抑升华:把精力投入某一项你感到头有趣的事业中,通过成功来改变自己的处境和改善自己的心境。

K:消除忧伤情绪:仅仅依靠自我宣泄是不够的,还必须加强意志力的锻炼,提高认识和修养水平。当情绪低落时,不妨去看看街上流浪人、孤儿院、医院等,看看世界上除了自己痛苦外,还有多少不幸。

3.许多领导者都有下达命令不当的毛病:下达不着边际的指示,然后还奇怪被领导者没有执行他的指示。

4.精确下达指示的先决条件是必须清楚你的要求,下达指示要清楚,让员工知道你的要求。

三、商量式的命令更容易被员工接受

1.不论是企业还是团队的领导者,要让员工高高兴兴,自动自发的工作,最重要的是在用人与被用人之间,建立双向式的,也就是精神与精神、心与心的契合与沟通。

2.做一名合格的管理者,不能站在领导者的角度发号施令,而是应该时常站在被领导者的立场上,多了解员工的心情,体察员工的心情,体察员工的愿望,在下命令或作指示时,要尽量采取商量的方式。

3.凡是成功的领导者,表面上是下命令,但实际上也经常和部下商量,如果以这样的想法来用人,则被用的人会自动自发地工作,用人的人也会感到轻松愉快。因此在工作中,应该尽量以商量的态度去推动一切事务的完成和发展。

四、自己站得正,命令才有力

1.公司管理会下很多的命令。让员工干这干那,给大家分配任务,命令听上去总是那么的不顺耳的,要想让自己的命令畅通无阻,首先就要自己站的正,不被员工抓把柄,不给人以口实,否则的话,就会引发员工的不满和鄙视。如果你以身作则了就算员工心里不满,也没有理由反对的。2.在现实中有一些领导只顾着让员工下属做这做那,自己从来都是高高在上。这样的领导虽然看上去清正,却忽略了要“身先士卒”的品质。3.一个领导要赢得人们的信赖、敬重,一方面要靠知识和才能,另一方面就是要靠自己的高尚人格。总之,领导者自身站得正,就能理直气壮,令出如山。4.切忌令出多门:

① 一个班次中管理不止一个,员工也有很多。你让往东,他让向西,就使得员工左右为难,不知所措,同时也会导致班次混乱不堪。

② 无论是什么样的任务,一名雇员只能接受一名上级的命令,这就是命令统一的准则,它具有普遍的和永久的必要性。③ 产生多重命令的原因很多,具体有以下几钟:

A、管理界限不清,导致双重命令;

B、管理意见不一致; C、管理沟通不到位;

D、管理标准不一致。5.让命令贯彻下去才是真本事

① 命令是管人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它可以以文件的形式间接下达,也可

以以口述的形式直接下达。“有令必行”是管理工作的通则;反之,在执行过程中,命令会被打了折扣,必定达不到如期的效果。

② 领导者发布的命令也要恰当、合理,避免让下属有机可乘。只有最恰当的命令,最正确的命令,才是最有效的命令。6.让下属服从你的命令

① 称赞。承认其工作,确认其价值。② 让员工和你一起参与决策; ③ 让他觉得你有能力;

④ 想办法让他觉得有意思、重要性; ⑤ 给人情感保障; ⑥ 要具有人格魅力。

做得非常漂亮”了吗?

另外,还要注意方式方法。管理者要在日常工作的点滴中,培养起赞美、鼓励、感谢和关怀员工的习惯。可以是口头表扬,单独表扬,也可以更多的是当着其它员工的面,更可以在更高的一级管理者面前进行夸奖……总之,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

三、竞争也是一种激励

一般人都有一种不服输的竞争意识,总是力图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例如……如果没有强劲的对手,竞争心就会消失,做起事来也就比较懒散。若有了强烈的竞争心,则工作起来会有更大干劲。

竞争分两种:良性竞争、恶性竞争。

1、良性竞争:整体具有团队精神,团结、目标一致,有激情和干劲,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工作是越做越好。

2、恶性竞争:恶性竞争状态绝不会给企业和员工带来活力绩效;相反的,它激起的是怨恨、仇视、报复等不良心理现象。

那么,如何防止竞争的消极作用,发挥竞争的积极作用呢?那就让竞争的规则科学、合理、执行规则要公正,培养团队精神,必须从制度和实践两方面入手。

四、压力也是一种激励方法

1.恐惧对人有着极大的抑制作用,而强迫也不失为一种让员工做事的方法。就像是你跑步可能不快,但如果后面有只老虎追你,那么你的速度将会极其神速。由此可见,适当的压力可以促使一个人成功地完成任务。2.驱动力:适度的压力会使人感到精力充沛,并能保持较长一段时间,如果压力很好地保持在一定的可控制的水平,它将激励人们较长时间里做出高质量的工作。

3.紧迫感:当人们感到紧迫感的时候,压力随之而来。企业管理可以从外部给员工施加一点压力,一点提醒,一点动力,就能促使员工不懈努力,激励他们不断进取。

总之,没有压力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就不会很好的发挥出来,因为人的惰性很大。只有感到某种外在的激发,人们才会冲开自己的惰性层面而表现出非常的智慧来。

五、不断创新激励方式

激励员工不一定非得用金山银山等经济手段,关键是激励方式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这样往往才能起到更好的作用和效果。

它有时能给那些不太自信的下属以极大的激励,让他们精神抖擞,自信地去完成上级交给他们的任务。

3.戴高帽的确有神奇的功效,但戴高帽也有技巧,要讲究方法,要有一个度,不要夸大其词,过度的不切实际的高帽只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五、表扬要公正、公开

1.上司称赞下属实际上就是把奖赏分发给下属,这就要求公平、公正,表扬要做到一碗水端平,才能让员工佩服,上司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A.对比自己强的下属要公正; B.对有缺点的下属要公正;

C.表扬自己喜欢的下属要恰到好处; D.表扬不能过份、过多。

2.对单独的人进行表扬意义会更大,但表扬必须是个别的,这样才能最大地发挥表扬的作用。3.当众表扬:

一方面可以鼓励被表扬的下属,让他意识到上司对他的肯定和赞赏。另一方面也可以给其他人树立榜样,鞭策其他人努力工作,干出成绩,可见,当众表扬某一位下属是驾驭和调动下属积极性的有效方法。

当众表扬必须注意:

A.是否会令被表扬的人产生不必要的困扰,比如周围人的妒忌等。B.表扬是否恰到好处,比如你要考虑表扬得是否实事求是。

7.对事不对人;

8.直接向事情的责任人提出批评,不能发牢骚。9.不要拿一个人的行为和别人的行为相互比较; 10.尽量一次只提一件事;

11.不要利用批评来发泄心中的不快; 12.不要太罗嗦;

13.不要在批评之前先来一个开场白:“啊,有件事,好久就想说了,可是……”;“啊,怎么搞的,做事这么差,总是这样……” 14.避免讥讽;

15.不要用“老是”(这样)、“从来没有”(做好过)。

二、抓住实质再批评

1.什么是批评的实质?

① 批评是获得上级表扬与肯定的前提;

② 组织成员遭受到上级的批评,也往往是其承担责任大,受重用的表现; ③ 直截了当的批评是上下级关系密切的表现。(这是一种社会心理学)④ 观点直接,态度明了的批评是高效率的批评,是推动组织发展的前提。2.批评要被员工理解

往往批评会存在一个是否被员工理解的问题,如果不能理解要告知他“如何做”、“错在哪”还要说明标准、用心等问题,最好是以自己亲自动手作出一个示范标准。

3.让员工知道直接的批评是关心:

批评说到底是关心,有关心才能有批评,不然的话,领导干嘛去费劲去批评员工,干脆替换人好了。所以应该让员工明白,批评绝对不是看不起他

或是有意和他作对,而是希望员工能尽快地成长起来,改正错误,这样一来,领导与下属之间就不会因为批评与被批评而产生隔阂,也就不会影响正常的工作。

三、批评员工要及时

1.发现错误就批评,对下属的错误做出反应。

一种错误行为刚刚做出以后,人们对其感触较深,这时予以批评教育,刺激较大,作用较强,因此,发现错误就批评是一个重要的方法,这就要求做领导的要迅速对下属的错误做出反应。2.不能以算总账式批评员工:

“算总帐式”的批评,效果是十分糟糕的,它会引发被批评者强烈的委屈感,被批评者会认为这是小题大做,或者干脆否认对自己的批评。3.领导要注意:看见下属的错误就必须立刻批评,否则以后就永远别提此事。

四、批评下属而不给对方造成伤害。

1.在批评对方的时候要讲求适当的方式以下几点,建议可借鉴: ① 采取适宜的方法: A.先夸奖再批评;

B.渐进式批评,逐渐输出批评信息,有层次的进行批评;

C.提问或批评:适用于善于思考、性格内向、各方面比较成熟的人,都有一定的思考接受能力,对自己的过失,多数情况下可以自我醒悟,把批评信息传给他们,他们会加以注意并随之在思考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D.间接式批评:批评方法不妨婉转一点、或欲擒故纵、或迂回包抄、或以退为进,都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采用以上几种方式既不会产生误解、造成隔阂,也容易使对方接受。② 把握正确的原则:

A.不怒发冲冠,允许申辩。

批评时不能因为员工申辩就发脾气,发脾气无助于批评的效果,往往还会把事情搞僵,员工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你难免会生气,生气归生气,做上级的总要有气度和涵养吧!

B.实事求是:不恶语相向:批评以理服人,摆事实,讲道理,不能一味的挖苦或诬蔑,过份的伤害人的自尊,往往会适得其反,产生抵触。

C.轻重有度,不一棍打死:应就事论事,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哪儿疼就治哪儿的病,而不能夸大其词,借机整人。不能将人的过去全盘否定,朽木不可雕也,不可救药等。

D.不转弯抹角:不是直接的指出不是和缺点,而是借刀杀人,转弯抹角地说出是“某人”和你过不去,一则推卸了责任,二则不利于团结。

五、批评要对事不对人:

1.批评应对事不对人:在批评前,先设法表扬一番,在批评后,再设法表扬一番,力争用一种友好的气象结束谈话。如果你用这种方式处理问题,那你就不会把对方臭骂一顿,就不会把对方激怒。

在批评时以说事为主,以做错的事为主题,而不是以人为主题,工作没做好是员工的能力有缺陷,但不是员工的人格有问题,举例批评说:“张三,你这次卫生没有做好哦!”不可以说:“你怎么这么差,这么笨,连卫生都搞不好。”

六、给员工改正的机会

1.人都有为自己辩护的本能,十个犯错的下属,就有十条理由可以为自己所犯的错误作解释,作辩护。在批评之前就认错,是很不错的了,应给予原谅。

2.不能太过于责备:

下载如何管理好80后员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管理好80后员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管理好员工[最终版]

    管理员工秘诀 1、要有自己特有的核心技术和服务创意,形成核心竞争力,为客户提供特有的利益点。 2、以下转载一则管理员工的文章,供参考: 1.不能给员工画大饼 企业不要制定不能实......

    管理好离职员工(杜绝诉讼)

    核心提示:无论员工主动离职抑或被动离职,往往发生很多“秋后算账”的事情,之前双方劳动关系履行期间的种种问题此时开始浮出水面,“辞职门”事件一旦处理不好,公司通常陷入无休止......

    管理好情绪

    2013-本硕4班祖力皮卡尔·赛都拉20***66怎样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常言说:“人有七情六欲”,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似乎说明了人们的情绪的多彩与斑斓。有时我们心......

    如何有效管理好公司老员工

    www.xiexiebang.com 致力于领先的互联网服务 如何有效管理好公司老员工 自从2008年《新劳动合同法》颁布与实施,扩大了无固定期限合同的订立范围,同时还设定了严厉的处罚规定......

    【怎样管理好员工】一次失败的调薪

    此案例选自《实战商业智慧》杂志2010年第23期总第166期 调薪,越来越成为新任领导上任时拢络人心的一种快捷方式,那么,怎样调薪才能有好的效果呢?如果没有对企业薪资结构进行详细......

    如何管理好中队

    如何管理好中队 沿黄五中队 李刚 沿黄五中队虽是一个小中队,但是它的作用不可忽视,身为一名普通的交警副中队长,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与期望,我该如何管理好自己的中队呢?下面我......

    如何管理好业务人员!

    如何管理好业务人员对于业务员的管理,对于很多企业都是一个难题,也是存在于企业的通病。很多企业对业务员行动的追踪方式以电话追踪和突击检查为主,但是这样做是不是有效呢? 不......

    如何管理好汽车修理厂

    如何管理好汽车修理厂”的方法小集“如何管理好汽车修理厂”的方法小集方法(一)、大 型汽车修理厂的建议和思路及注意重点,大型汽车修理厂,建议做全汽车服务项目,钣金、喷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