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影响心血管内科老年病人跌倒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影响心血管内科老年病人跌倒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陈玲玲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心内科,湖北十堰 442000 【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老年病人的跌倒危险因素,制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加强对住院患者的安全管理,为心内科老年病人提供预防跌倒的自我护理知识,提高本科室的护理质量及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跌倒;危险因素;预防
跌倒是老年人常见的伤害事件,是老年人群伤残、失能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对老年人的健康威胁甚大,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据报道,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约有1/3的人跌倒1次以上,而且比例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80岁以上老年人跌倒的年发生率可高达50%。近年来一些调查发现老年人死亡的70%与跌倒有关:[1]影响脑血流灌注及氧供应的心血管疾病,如血压过高、症状性低血压、心房纤颤、心律失常等均可导致头晕、体力不支而跌倒。严重威胁着他们的身心健康。跌倒不仅使患者感到恐惧和焦虑,而且跌倒后5%~15%会造成脑部损伤、软组织损伤、骨折、脱臼等并发症,最严重的损伤是髋部骨折;髋部骨折的老年人后期寿命会减少10%~15%,且生活质量也显著下降,约1/4髋部骨折的老年人可在6个月内死亡。[2]因此如何预防本科病人跌倒已成为护理安全中的一个内容。
一、跌倒的定义
1987年kellogg’国际老年人跌倒预防工作组将跌倒定义为无意图的摔倒在地上或一些更低的平面上,但不包括暴力、意识丧失、偏瘫或癫痫发作所致的跌倒。现在学者普遍认为跌倒是指身体的任何部位因失去平衡而意外地触及地面或其他低于平面的物体[3]。
二、跌倒危险因素分析
1、跌倒史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跌倒史是老年人跌倒的危险性因素。肖春梅等[4]有跌倒史的病人由于平衡功能的下降,很可能导致再次跌倒,所以入院患者入院时应进行评估患者有无跌倒史以及有无与疾病有关的跌倒史。.2.疾病因素 老年心血管疾病病人,由于动脉硬化,心功能不全,心输出量减少,脑血管供血不足,当病人由卧位、下蹲或坐位改为站立位时或进餐后血液重新分配,导致大脑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头晕、眩晕、站立不稳而跌倒。
3、药物因素 心血管内科高血压病人常选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降压药,当首次用药,增加药物或加大药物剂量时,可使血压下降过快,过低,引起病人晕厥,发生跌倒,使用钙离子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的应用可使患者心率减慢而导致心输出量减少,也增加了跌倒的风险,而心律失常的病人在使用心律失常药时也可会引起心率减慢,引
起心输出量减少,导致跌倒,而心力衰竭的病人在使用利尿剂和扩管药及显著增加了老年人跌倒的可能性。
4、生理因素 60-90岁的老年人由于身体器官功能减退,视力减退、感觉迟钝、肌肉萎缩、平衡功能减退及认知功能减退等加上入院后由于本身疾病因素及环境的改变易导致跌倒事件的发生。
5、心理及社会因素 社会心理因素与跌倒有一定的联系,“担心跌倒”的心理可以限制老年人的活动,降低活动能力并导致功能缺陷,跌倒的危险性也随之增加[5]但有些病人无人照顾,自理能力差,或由于疾病因素,一部分患者常因怕麻烦别人过高的估计自己的体能,固执要强拒绝陪护和护士的劝告与帮助,执意自行上厕所而在途中跌倒。
6、跌倒的时间段和地点 冬季及0:00~9:00是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易发生跌倒的季节和时段,此季节和时段也是心血管疾病高发期,护士应针对高危季节和时段加强防范.[6]病人在起床和上床时,其次为站立和坐下时,再次是行走、入厕时最易发生跌倒,患者离床或进行康复锻炼的跌倒机会最多,作为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
7、环境因素 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存在步态不稳和平衡功能较差的问题,环境因素所起的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除不平的路面、光线不足、环境杂乱、路边分界不清、地板过滑外,常因厕所、浴室、走廊无扶手、病床无护栏、坐在或躺在移动的物体上(未固定好的床、轮椅)等,另外由于病床较小,过高,上床不方便,难以在床上坐稳,也使老年患者跌倒的危险性增加。新病人入住病区后对环境不熟悉,病房床位过高拥挤,当老年患者行走时稍有不慎极易跌倒。病室内家具摆放不合适等都可以增加病人跌倒的几率。
8护士人力资源缺乏 在老年病人跌倒事件中夜间至清晨跌倒的占了绝大多数,夜间时段病房内相当于日间,仅有2名护士当班但要承担起40-42名患者的治疗护理工作和病情观察的重任,巡视病房的时间长,不能及时发现和满足病人的服务需求。
9.其他因素 穿着(鞋子过大、衣裤过长等均易引起跌倒)、不合适的辅助行走器等。
三、安全防范
1、明确危险因素 明确患者可能存在跌倒的危险因素,制订跌倒预防措施,不断完善预防对策。有研究者将跌倒划分为意外跌倒、不可预料的生理性跌倒、可预料的病理性跌倒三类,据文献报道20%的跌倒是不可预测的,从而发生是不可避免的[7].因此医务人员应对病人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及诱因进行分析,采取一定的应对措施。
2、做好入院评估,确立高危人群 入院时责任护士应多方面收集病人以往有没有跌倒史,本次患病及既往史是否有易引起跌倒的危险,评估病人的听力、视力、步态及平衡能力,肢体的活动度等,入院时或入院前用药是否有潜在跌倒的危机,确立高危人群,密切关注。
向病人及陪护家属详细介绍病室的环境,易引起跌倒的危险场所(楼梯,厕所),以引起患者的重视,对活动不便易跌倒的老年人建议家属陪护,对于种种原因家属无法陪护的应详细告知病情,书面告知家属重要性及相关注意事项.对于属高风险人群,宜引起注意,床尾设臵警示标语,病区申报,科护士长监控。
3、加强用药护理,预防药物影响 心内科护士应加强药物疗效及副作用的观察,指导病人按医嘱服药,避免擅自增减药物:在联合用药、服首剂药物或加量时,应密切监测血压的变化,告知病人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如乏力、头晕、心悸、出汗等低血压表现,对服用安眠药者,护士夜间应加强巡视,指导用防护栏,床旁备便器;观察病人有无白天嗜睡、迟钝、判断力下降等药物后遗效应,防止跌倒。
4、改善病区设施,创建安全环境 病房的各项设施以病人安全方便为前提,病房一般不设门槛,病床之间的距离不少于1m,病区走廊清洁干燥,地面采用防滑地板,厕所浴室应设臵扶手或坐便器及报警器,夜间鼓励患者开地灯,及时清除地面的障碍物及积水,病床适宜高度,老年病床高度55cm为宜),固定脚床刹车,病区走廊设臵防滑标志,以引起病人的警惕。
5、加强安全宣教 在治疗病人疾病时,应做好安全教育,根据患者所受的教育水平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其宣教疾病的相关知识,用药注意事项,药物的功效及不良反应,告知易发生跌倒的危险地带和事件段,活动不便和生活不能自理者,日常活动、入厕、散步、外出检查
应有专人陪护,指导病人穿防滑鞋、合适宽松的衣服,同时督促帮助步态不稳的患者使用步行辅助工具,合并烦躁易坠床的病人可考虑安全带,引起患者高度重视,尤其是对曾有跌倒史者,瞩其记住跌倒的方式、时间、地点,一起分析原因,避免再次跌倒。
6、加强对病人和家属的心理护理 护士应向患者和家属解释清楚需要采取安全措施的原因、必要性和重要性,针对患者病情和家属病人本人一起探讨安全防跌的措施,使其理解并实施;对于那些家属由于种种原因不能陪护的,告知其重要性,可建议请护工等陪护照顾;对于跌倒的高发年龄段(70-80岁)的老人,帮助其正确评估活动和平衡能力,指导其进行适宜的活动,时刻提醒老年患者生活起居做到3个30秒,即醒后再坐30秒,坐立30秒再下床,站立30秒再行走;对于曾有跌倒史的患者,应该积极消除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嘱患者白痴乐观开朗的心情,摆脱跌倒的阴影。
7、指导患者进行有规律的锻炼,防治骨质疏松 加强体育锻炼是增强平衡功能、提高体能,减少老年人跌倒的重要措施,针对不同患者,由专业人员帮助其制定锻炼计划(内容、强度和时间),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老年人跌倒造成骨折与骨质疏松密切相关,老年人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合理饮食补钙。
8、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 加强对护士的培训和安全防范意识教育,提高起对预防跌倒相关知识的认识,使每位护士建立安全防范的理念,主动服务的意识。对于有跌倒史,高血压(过高或过低的患者),糖
尿病的病人应在进行专科健康知识宣教的同时不断向其渗透预防跌倒的重要性和相关措施。
四、跌倒后的应急处理
发生跌倒,应立即启动紧急预案,包括:
1、跌倒后不可着急扶起,观察滑到或坠床部位的肢体活动及皮肤受害情况。
2、通知医生并测量生命体征即T、P、R、Bp等。
3、根据医嘱予摄片、药物处理等。
4、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病人的主诉。
5、科室内进行评分、分析、寻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落实6、24小时内上报护理部。
五、小结
预防跌倒是心内科日常护理工作中应该被重视的一个重要环节,跌倒的护理重在预防,正确评估老年患者身心状况,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创造适合老年患者特点的生活环境,加强对老年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和防护措施的宣传,对预防老年患者跌倒具有现实意义。附主要参考文献:
[1]陆燕弟.老年人跌倒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护理[J].护理研究,2007,21(4A): 10411043 [2]罗朝晖 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J] 中华护理学杂志,2008, 5(21)
[3]覃朝晖,于普林.老年人跌倒研究的现状及进展[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24(9): 711714 [4]肖春梅,李阳,党繁义.老年人跌倒与平衡能力下降的相关测试指标[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18(8):457459.[5]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Global report on falls prevention in older age[S].2007:147.[6]武婷 李媛媛 姚娟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跌倒发生时间规律的调查 护理学杂志2009:11 [7]刘国华心内科老年患者护理安全问题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04
第二篇: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
【关键词】老年精神病;跌倒;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以预防跌倒的发生率。方法对102例老年精神病住院患者中发生过跌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跌倒原因制定相应护理干预措施。结果: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发生率为14.7%(15例),其中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跌倒(20.0%),跌倒原因自身和环境因素(33.3%),其次为药物不良反应(46.7%)。结论对老年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护理干预,可以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
精神疾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种种原因,许多患者在医院住院时间,少则数月,多则几年,甚至数十年。很多长期住院患者由于与外界环境接触少,长期生活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机体功能状态明显衰退,另外,长期服用精神科药物,所致副作用,特别是老年病人机体各器官功能逐渐减退,感觉迟钝,行动迟缓,反应慢,更加容易发生跌倒,导致严重的身体损伤和自信心受挫。因此,探索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的相关因素及护男理干预措施,对避免纠纷,提高老年精神病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收住我院的老年精神病患者102例。入组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 3)老年精神病诊断标准。(2)年龄≥60a.共入组102例,其中15例发生过跌倒,发生率为14.7%.1.2方法
对发生过跌倒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跌倒原因制定护理干预措施。
2结果
2.1跌倒患者资料
男性6例,女性9例;年龄:60a~76a,平均68a;疾病种类:阿尔茨海默3例(20.0%),精神分裂症6例(40.0%),器质性精神障碍1例(6.7%),心境障碍躁狂发作2例(13.3%),心境障碍抑郁发作2例(13.3%),癫痫性精神病1例(6.7%);服用药物:氯丙嗪、氯硝西泮、喹硫平、利培酮。
2.2跌倒后损伤情况
左股骨颈镶嵌性骨折2例,右手桡骨骨折1例,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挫伤或皮下血肿。上述骨折病例男性骨折1例,女性骨折2例。除1.例愈合不良需要轮椅外,其余无明显不良后果。
3跌倒危险因素分析
3.1病区环境因素
病室陈旧环境布局不合理,病室内无厕所,卫生间置于走廊的一角,走廊内扶手,地面较光滑,浴室内无扶手,在集中洗澡时工作人员配备不足,这些因素都极易引起跌倒的发生。
3.2生理因素
老年人由于下肢髋、膝、踝的退行性关节炎,导致步态和肌肉关节僵硬,腰背脊柱的劳损退变使脊柱对下肢的重新调整代偿能力下降,老年过程导致的骨质疏松是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危险因素。女性患者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质疏松和代偿性骨质增生,易引起跌倒。
3.3药物因素
老年患者服用镇静剂、精神类药品、降血压药,影响平衡功能,容易跌倒。如抗精神病药氯丙嗪常会引起体位性低血压,抗癫痫药易发生共济失调,扩血管降压药导致血管扩张,心排出量减少,脑供血及供氧不足,容易出现头晕跌倒。老年人由于下肢髋、膝、踝的退行性关节炎,导致步态和肌肉关节
3.4疾病因素
精神症状不稳定,兴奋、冲动、行为紊乱及木僵均易导致患者跌倒。
3.5其它因素
住院患者每日进餐、洗澡、洗脚等集体活动时间段,较易因拥挤而致跌倒现象增加。有些患者夜间上厕所,往往没睡醒,时睁时闭着眼睛走路,容易跌倒;智力受损亦为跌倒的重要因素。
4护理干预措施
4.1评估危险因素
确立高危人群对高龄体虚能活动,以往有跌倒史,定向障碍,自主活动受限,视力下降,排尿排便频繁,经常卧床及有晕厥可能的患者均应特别予以关注。在患者入院时即填写跌倒高危评估表来确立高危人群,并在患者一览表、床头做醒目的警示标记,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避免意外受伤。
4.2创造安全的病室环境
降低跌倒的发生率病室的光线要充足,夜间病房开小夜灯。地面材料应防滑、平整、干燥,病床的高度以患者坐在床沿脚能够到地为合适,病区做清洁工作时及时提醒患者注意行走安全,厕所、洗漱间、浴室需增设防滑垫,病房、走廊安装横向扶手,厕所、浴室安装竖向抓杆,便于站立时借力。
4.3安全管理
4.3.1对护理人员进行防范跌倒的教育,树立防跌倒意识,并通过真实事例敲响每个人的警钟,增加主动护理意识,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范,提高判断力和预先性,不定时巡视病房,及时观察每个患者的动态变化。
4.3.2发现患者步态不稳、地面滑,应及时给予扶助病负责交班,特别是对高危病人,应给予特别关注,及时检查病人衣着,如鞋子能否防滑,裤子是否过长,夜间使用护栏。
4.3.3做好就餐管理,组织病人有序就坐,由工作人员分配食物,禁止病人四处走动,防止病人拥挤抢食,防范出现跌倒、噎食。
4.3.4洗漱管理,病人洗澡时,为病人调节好水温,协助擦洗,防止病人烫伤、跌倒,晨5晚洗漱时,安排专人守护,及时托干地面。
4.3.5就寝前提醒病人先排便,减少因夜间如厕未完全清醒时可能发生的跌倒,易尿床的病人由夜班护士定时叫醒,协助如厕。对于夜间行走不稳或躯体情况差的患者,可安置在靠近厕所的房间,必要时配备便椅或给予搀扶。
4.4用药护理
服用氯丙嗪的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并嘱咐患者改变体位时动作缓慢,对服用降压、降血糖及镇静催眠类药物时做好疗效及副作用的观察,对于遵医嘱使用有跌倒危险的药物及意识模糊的患者,需要有人陪伴左右,并放置护栏,调低床的高度。
4.5健康教育
向高危人群讲授跌倒不良后果及预防措施,并将图文并茂的宣传展板张贴在每个病区的醒目位置,指导病人行走时抓好扶手,穿合适的鞋子,变换体位要慢,生活起居要做到3个30s,即醒后30s再起床,起床后30s后再站立,站立后30s再行走。研究表明,预防跌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倒意识越强,则预防跌倒的行为越好,指导病员多参加户外活动,如散步、做操、晒太阳,增强体质。
5小结
对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的护理重在预防,不仅要遵循一般护理原则,而且更需要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针对老年患者的特点,加强生活护理,密切观察早期用药反应,正确评估老年人身体状况,积极为其创造一个安静、舒适、优雅、安全的疗养环境,同时对高危人群进行重点防护及相关健康教育,可有效地减少住院期间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的发生率。1 2 下页
第三篇:脑卒中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及护理
脑卒中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及护理
程红彦 河南鹤壁煤业公司总医院内科 458000 目的 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分析47例脑卒中患者56次跌倒的危险因素及其干预措施和效果。结果 男性患者发生跌倒机会较多,肌肉张力下降(70%)、偏瘫(50%)和(或)肢体感觉迟钝患者易跌倒。48%发生于卒中后的第一月内,70%发生早晨或中午。结论 脑卒中患者易于发生跌倒,在病人管理上应预以重视。
跌倒是脑卒中患者常见事件,尤其是急性期患者[1-5]。因此,研究跌倒的危险因素并加以预防,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多种因素与脑卒中患者跌倒有关,其发生率为每天0.9% ~ 1.6%[6],高年龄患者发生率更高。脑卒中患者中,跌倒除与年龄有关外,可能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7],本文分析脑卒中患者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管理措施。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脑卒中患者为河南鹤壁煤业集团总医院康复科2007年1月~2009年12月的病例,均为脑卒中急性期后需要进一步康复治疗的患者,均经CT和(或)MRI确诊,有完整的病例资料并完成康复护理疗程。观察时间为患者入院至出院期间。
1.2 跌倒的确定和记录1987年Kellogg国际老年人跌倒预防工作组将跌倒定义为:无意图的摔倒在地上或一些更低的平面上,但不包括暴力、意识丧失、偏瘫或癫痫发作所致的跌倒[8]。跌倒的目击者包括医生、护士、家属及其他人员。记录患者跌倒的详细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脑卒中时间和类型、神经功能缺损涉及的肢体(单侧或双侧瘫痪、肌肉张力高低、感觉敏感度)、视觉空间判断、视力损伤(半盲或全盲)、语言交流障碍、震颤或共济失调、病前有无骨折或下肢手术。患者用药情况包括药物种类、剂量、用药时间。记录跌倒发生时间、场所、病人跌倒前从事的活动、发生原因、损伤后果。
1.3 危险病人的管理
制定有效的防止跌倒措施,并真正将预防落实于患者内容包括一般措施,包括对患者加强巡视,早期发现危险因素并进行干预,对病床、轮椅、便椅的良好固定,要求患者在合适的场所进行合理运动,使患者熟悉药物的不良反应,对患者居住环境进行干预,注意灯光亮度和色泽,保持地面干燥清洁平整,保证患者无障碍运动。对患者衣着尤其是鞋的大小和合适度要重视,不要病人单独活动和锻炼,排便时有人伴随,都会病人正确的起床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 ± 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频数表示,应用SPSS 11.5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期间,共有47例病人发生56次跌倒,其中35例为男性。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7 ±8.9岁。36例次跌倒为老年患者,20例为年轻患者(≤60岁)。发生跌倒的47例患者,发生1次者33例,2次者12例,4次者2例。56例次跌倒有50例次是药物治疗当天,主要药药为降血糖药物、降血压药物、安静剂、抗精神药物等。
40例次(70%)跌倒与肌肉张力降低有关,30例次(54%)跌倒发生于偏瘫侧,26例为非偏瘫侧,二者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视力或视野原因发生跌倒者为12例次。病人发生跌倒的最主要场所是床边,33例次;其次是洗漱室,11例次;走廊,10例次;体力活动和进餐间各1例次。发生跌倒的高峰时间为8 am~2pm(25例次),16例次发生于下午(3pm~8 pm)夜间发生跌倒者为13例次,其他时间发生跌倒者为2例次。28例次跌倒发生于家属用轮椅运送病人时,部分跌倒与地面太滑有关。30例次跌倒是发生于脑卒中后2~6周,其余为≥6周。
仅4例次跌倒发生轻微损伤,主要是轻微擦伤或小伤口,无重大伤发生。讨论 根据1987年Kellogg国际老年人跌倒预防工作组将跌倒定义为:无意图的摔倒在地上或一些更低的平面上,但不包括暴力、意识丧失、偏瘫或癫痫发作所致的跌倒[8]。本文结果显示,与跌倒相关的重要临床危险因素主要是药物治疗的不良作用,尤其是降糖药物、降血压药物、安静剂和抗精神药物,引发的跌倒事件较多见,这是值得重视的问题之一。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早期加以预防可大大降低跌倒事件的发生。患者肌肉张力不协调、偏侧运动障碍也易发生跌倒。此外,患者的视力障碍、视野异常也是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由此而引发跌倒事件亦不少见。Nyberg等[9] 以及Tutuarim等 [10]研究认为,视力和视野损伤是病人易发生跌倒的重要原因,Kwolek等[115] 报道应用安静剂易发生跌倒,需要加以预防。应用降糖药物易于发生跌倒,主要是患者血糖降低过低或过快有关,降低血压药物应用也易发生跌倒,患者血压的突降或突升都有可能引发跌倒。患者平衡功能异常是引起跌倒事件的重要因素,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
有研究表明[12],脑卒中患者康复期间发生跌倒事件较多,85%是发生于白天,71%发生在床边。对202例脑卒中患者观察发现,白天发生跌倒者几乎是夜间的两倍[12]。最多发生时间为6 am~ 6 pm.。本文也显示,发生跌倒的高峰时间为8 am~2pm(25例次),16例次发生于下午(3pm~8 pm)夜间发生跌倒者为13例次,其他时间发生跌倒者为2例次。可能与白天患者活动较多等因素有关。
总之,脑卒中患者发生跌倒事件较多,重要的措施在于早期预防和干预,以减少跌倒事件发生率。脑卒中患者引发跌倒的原因较多,除了疾病本身影响以外,药物治疗也是重要影响因素。这些患者多数应用两种以上的药物,尤其是降糖药物、降压药物和安静药物等,这些药物对跌倒事件的影响应预重视。对高度危险患者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加强护理支持,对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玉香、库洪安、于淑芬,等老年病区护士对预防跌倒知识运用现状的调查[J].现代康复,2001,5(11):135-136.[2] 韦莉.老年住院病人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1):73.[3] 戴青梅,陈丽英,徐雪艳,等.护理风险管理研究进展.中国护理管理,2006,(6)8:36—38.[4] 徐建鸣.预防住院病人跌倒的最新护理实证[J].实用护理杂志,2007,17(7):38.[5] 邢海燕,刘翠萍,刘光琴.对住院精神患者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青海医药杂志,2005,35(12):36.[6] 张金花.预防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最新进展[J].护理与康复,2006;5(5):336.[7] Sze KH, Wong E, Leung HY, Woo J.Falls among Chinese stroke patients during rehabilitation[J].Arch Phys Med Rehabil 2001;82: 1219-1225.[8] Vlahov D, Myers AH, Al-Ibrahim MS.Epidemiology of falls among patients in a rehabilitation hospital[J].Arch Phys Med Rehabil 1990;71: 8-12.[9] Nyberg L, Gustafson Y.Fall prediction index for patients in stroke rehabilitation[J].Stroke 1997;28: 716-721 [10] Kwolek A, Lewicka K.Analysis of reasons for falls of hemiparetic inpatient rehabilitated patients[J].Orthop Traumatol Rehabil 2002;4(5): 606-612.[11] 张冬红,王振英,蒋玉卉.综合干预对预防住院老年精神病人跌倒的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6,12(4):304.[12] Tilling LM, Darawail K, Britton M.Falls as a compl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in older people[J].J Diabetes Complic 2006;20: 158-62.
第四篇:老年病人常见疾病内科护理重点及心得体会
老年病人常见疾病内科护理重点及心得体会
[摘要] 本文重点介绍老年人常见的内科疾病,并且针对老年病人的疾病特点,归纳总结了相应疾病的护理要点,为医护工作人员及家庭护理人员提供参考,从而促进病人康复,减少护理缺陷和失误的发生;
[关键词] 老年病人;高血压;糖尿病;内科护理 1 老年病人常见疾病
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其人体组织结构进一步老化,各器官功能逐步出现障碍,身体抵抗力逐步衰弱,活动能力降低,以及协同功能丧失,因此其疾病也有相应特点,主要表现为病程长、恢复慢、有时突然恶化等特点,对护理工作要求相对较高,因此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对相关护理知识牢固掌握熟练应用,以下重点讲述老年高血压、糖尿病、及老年心理疾病及其护理重点。1.1 高血压
[1]老年高血压是指:年龄≥60 岁,临床统计上以收缩压升高为多数,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如果舒张压≥90mmHg,则称为混合性高血压。老年人高血压患者会伴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心力衰竭、肥胖等并发症。1.2 糖尿病
老年糖尿病主要是两类: 60 岁以后发病和 60 岁以前就有糖尿病但一直延续至 60 岁后,以非胰岛素依赖性为多数。老年糖尿病人者同样伴随多种并发疾病,且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快,患病率还会提高。1.3 心理问题
病人生病入院,本身都有一定的心理波动,因人而异,但老年病人由于自身身体和生理条件,在心理问题上有自己的特点,最突出为:猜疑焦虑、寂寞、消极悲观、恐惧等。老年护理的常见护理重点 2.1 老年高血压护理[2]要点
2.11 适度运动,劳逸结合。鉴于病人年纪和身体状况,建议慢跑、散步、练习太极拳等轻度运动,不建议剧烈运动。高血压如果太严重则卧床休息为主。
2.12 改变饮食习惯和结构。病人原先的饮食习惯不利于身体健康,容易肥胖,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在普及饮食健康知识的同时,逐步培养患者应食用含盐少、低脂肪、低胆固醇和高纤维类食物,对动物内脏和鱼子等饮食进行限制。建议病人戒烟、戒酒。加强微量元素的摄入,尤其是含钾、硒等食物摄入对高血压有益。
2.13 遵医嘱,药物治疗及时。很多老年病人对待药物治疗没有形成习惯,对药物不良反应不甚清楚。在护理中要求病人遵医嘱,不可随意增加或减少降血压药量。注意降压过程不适宜过快和过低,如果服药后有头昏、四肢乏力等症状应平卧,并尽量采取头低脚高位来增加脑部供血量。老年病人在服药后不宜久站,上下床等动作不宜过快、过猛,外出活动也要有人陪护,防止晕倒产生外伤。
2.14对待老年病人的焦虑症状,要求护理人员平时给患者讲解高血压知识,让病人了解到高血压病只要遵守医嘱,控制饮食,完全可以控制,不会对患者生活造成影响。并建议病人进行放松身心的训练,比如手脚按摩、太极拳等,的确可以舒缓心情。
2.2 老年糖尿病护理[3]要点
2.21 心理护理。护士应多与病人沟通交流,向患者普及老年糖尿病医学知识时,态度和蔼,言语关切,要求做到比亲人还亲切。以一流的护理知识加强患者战胜病痛的信心。要经常和病人交流子孙的情况,让患者了解到自己积极治疗才会让子孙放心工作,让她相信自己的病情依然可以控制,不要给亲人增添麻烦。逐步稳定患者情绪,利于老年糖尿病的治疗。2.22基础护理。老年患者身体差,抵抗力不够,因此除常规护理之外,更要
注意卫生状况,要保持身体情节和口腔卫生,预防感染。要对卧床患者每晚用温水擦身,经常翻身防止压疮。
2.23饮食。老年糖尿病者每天摄取热量要限定在生活必须的最低值。对糖、脂肪、蛋白质的摄入必须适当分配,蛋白质摄入要充足对脂肪摄入不必太过谨慎,以植物油为主即可。要适当加大微量元素、维生素的摄入。
2.24 胰岛素治疗的护理。注射胰岛素的时间要准确,餐前 15~30 min。注射胰岛素之后,要巡视病房,观察患者反应,尤其是首次注射胰岛素患者,有可能出现低血糖、过敏等反应,要及时报告医生并处理。对于出院的患者要再做一次注射胰岛素科普培训,让患者加深记忆。
2.25 低血糖反应护理。要给患者家属普及低血糖反应护理知识,比如外出时带水,携带小糖果等,以备不时之需。戒烟戒酒,控制饮食是关键。按时就餐、轻度运动、控制血糖,最好有便携血糖仪,定期检测血糖。2.3 老年病人心理问题护理
从前文病例看出,老年病人在临床中,表现出的心理问题有特点,故也要针对性的做出护理动作。重要心理问题及护理要点如下。
2.31 猜疑焦虑。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和身体条件退化,对周围事物的反应容易敏感,产生情绪化。比如子女、医护人员谈话,当其听不清时就会自己去联想是不是病情加重了,产生一些不相关的联想。护理中要照顾到老年人的这种情况,不要在老年病人面前嘀咕,要让其听清楚。尽量少用或不用医疗术语。
2.32 消极悲观。现代家庭老人子女难以时时刻刻陪在身边,对老年人心理疏导做的不够,再加上老年人由于对自己病情的不熟悉,对医疗知识的不了解容易产生消极悲观情绪。这种情绪在医学上对病情恢复极为不利。护理中要特别注意给老年病人讲清楚病情,告知只要遵医嘱就可以治愈。要经常给病人阳光般的微笑,将信心传递。
2.33感情寂寞。这也是常见的心理问题,这个需要在护理工作中,多和老年病人交流沟通,多聊聊孩子,生活,多聊些高兴的事情,有一些简单的活动叫上老年病人,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际工作中,很多老年人把护士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就是因为感情沟通到位。2.4 老年护理工作的心得体会:
从前文中,我们已经看到,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在老年病人的护理上,我们应加强对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在现代护理体系中,护理工作绝对不是简单的打针吃药,而是一套工作体系[4]。这个体系中,对患者心理的积极引导,友善交流,有效沟通,对患者树立信心,配合治疗都有积极的作用。这个引导、交流、沟通等工作对护理而言,就是心理护理。尤其是对于内科老年病人,慢性疾病居多,心理护理尤其重要。同时在老年病人护理中,非语言的心理护理也是要逐步加强的,就像前文提到手脚按摩,对病人热情、亲切、阳光自信的面部情绪传递都是有重要效果的。总之在老年病人护理中,适当加大心理护理是必要且必须的。[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 年修订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5-88.[2] 刘海燕.高血压病人临床护理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0,8(15):590.[3]陈宁,李锦铃.老年糖尿病人的护理体会[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4,06:356-357.[4] 昌杰.浅谈内科老年病人的护理[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S1):199.
第五篇:压疮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压疮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和治疗
湖北武警总队医院妇科 汪婷
【摘 要】 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病,也称褥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而致的组织溃烂坏死。压疮的发生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而且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特大压疮常经久不愈,出院严重感染,全身衰竭,甚至危及病人生命。近几年来,国内外对压疮的防治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发病率并没有下降的趋势,压疮至今仍是护理学领域的难题。压疮一旦发生,不但加重病人的病情和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也增加了病人及卫生机构的经济负担。因此,通过预防降低压疮的发生率是今后研究的关键。
【关键词】 压疮 危险因素 预防 治疗
1对压疮发生率的认识
压疮的发生率是评价护理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认为压疮完全可以预防的观点在国内占统治地位,林菊英在《医院护理管理学》中提出,院内压疮发生的标准为0,尚有说明:除不许翻身的特殊病人外一律不得发生压疮,带压疮入院者不准扩大。国外护理的观点认为压疮绝大部分是可以预防的,但并非全部。如果入院时局部组织已有不可逆损伤,24-48h就可能发生压疮;严重负氮平衡的恶液质病人,因软组织损耗失去了保护作用,自身修复亦困难;神经科病人丧失感觉的部位营养和循坏不良,也难以防止压疮的发生,故认为护理不当确能发生压疮,但不能把所有压疮都归咎于护理不当。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
2.1 局部性因素
导致压疮垂直压力作用于皮肤是导致压疮发生的重要因素。压疮发生的局部性因素有压力、摩擦力、剪切力、潮湿。
(一)力学因素
(二)全身营养或水肿 营养的病人皮下脂肪少,肌肉萎缩,受压局部缺血缺氧严 重发生压疮;水肿病人血液循环,皮肤较薄,受压后破损。病人因为治疗采取坐位或半坐位时,若头部抬高大于30°,为了防止下滑,病人会同时曲腿,在这种体位下,骶尾部和足跟部都承受着摩擦力和剪切力的影响。
(三)局部皮肤经常受化因素激 出汗、大小失禁、床单皱折平、床上碎屑等,使 皮肤抵抗下,局部皮肤极破损。潮湿可由大小便失禁、引流液污染、出汗等引起,导致皮肤浸渍、松软、易为剪切力和摩擦力所伤。在潮湿的环境下,病人发生的压疮的危险会增加5倍。
2.2 全身性因素
导致发生压疮的全身性因素有感觉丧失、营养不良、组织灌注不足、年龄、体重、体温、精神心理因素。
感觉丧失的病人感受不到过度压迫的疼痛刺激,从而不会自动变换体位或者要求变换体位,就容易引起身体某些局部皮肤的过度、长期受压,营养不良的病人皮肤更容易受损,伤口愈合更加困难。组织回流灌注不足导致组织缺氧,影响组织的营养供给,皮肤抵抗力下降,老年人、消瘦者、体温过高或过低者、精神抑郁者均易发生压疮。压疮的预防
积极评估病人情况是预防压疮关键的一步,对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作定性、定量的分析后,对高危病人实行重复预防,可使医疗资源得以合理分配和利用。压疮的预防主要在于加强支持疗法和健康教育,以及消除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一定要注意局部护理和病人全身情况相结合的综合预防。
3.1 翻身和体位
间歇性解除压力是有效预防压疮的关键。对能自行翻身的病人,2h协助翻身一次。在搬动病人时注意身体各部分的位置,避免拖、拉、扯、拽病人,与传统的90°翻身法相比,将病人侧倾30°并用枕头支撑的体位,使病人始终避开自身骨突起部位,较好地分散了压力。病人平卧位时床头抬高不应超过30°。
3.2 按摩
有关研究表明,按摩无助于防止压疮,因软组织受压变红是正常皮肤的保护性反应,解除压力后一般30~40min退色,不会形成压疮;如持续发红,则表明软组织损伤,按摩必将加重损伤程度。尸检证明,凡经按摩的局部组织常显示浸渍和变性,未经按摩的组织却无撕裂现象,但按摩法可应用于皮肤无发红的部位。
3.3 预防压疮的用具
传统用于预防压疮的橡胶气圈和烤灯现已不主张使用,因橡胶气圈产生热气,烤灯可使局部皮肤温度升高,而持续压力引起组织缺血时温度升高将增加压疮的易发性。李凤琼等自行设计制作的负压排尿式防褥气垫解决了长期卧床病人的大小便及皮肤护理问题;陶新学等自制多功能翻身固定带用于长期卧床病人的定期翻身和翻身后体位固定,护士操作时省力且效果满意,但注意四肢应放置功能位置;姚述兰将未经病人直接接触的膀胱冲洗用的三升输液袋灌入液体或气体,消毒后套上棉套,用于预防压疮,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而且取材方便、经济安全;方楚如等将凉液垫垫于病人的枕部、肩胛部或骶尾部等皮肤受压处,利用垫内液体的流动,减轻局部压力,并可降低局部温度,减少组织耗氧量。
3.4 增进营养
营养不良导致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也是直接影响压疮愈合的因素,增进营养的方法包括良好的膳食、经肠内营养管进行的肠内营养、静脉营养等。鼓励病人进食,保证充足的营养。饮食要有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热量,并选择容易消化的食物。注意每日摄入适量的水果和蔬菜。
3.5休息与活动
平时注意多活动身体。有活动能力的老人,不要睡卧过多;不能单独行动者,应在他人帮助下适度活动;因病卧床者,一旦病情许可,应尽早离床。要经常用温水洗浴、擦背,保持患者皮肤清洁,促进血液循环。
3.6健康宣教
为病人做细致的心理护理,教会病人及家属评估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指导病人挺胸抬臀或挺腰抬臀减压动作,有效预防了压疮的发生,并有利于骨折愈合,缩短住院天数。
4压疮的治疗
治疗褥疮应该及早开始原则是解除患处压迫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强创面处理。Ⅰ度褥疮应定时按摩、变换体位,局部酒精涂擦或红外线照射,若炎症显著,可用0.5%的新霉素溶液湿敷。
Ⅱ度褥疮可外涂抗生素软膏后覆以无菌纱布。
Ⅲ度褥疮应进行清创处理,溃疡小者可外用0.5%硝酸银湿敷,以去除感染。同时可外用促进肉芽组织形成的药物。溃疡大而清洁者可采用分层皮片移植或覆以全层皮瓣。对坏疽性溃疡应去除坏死组织,充分引流后再做上述处理。对于创面脓液宜经常培养并做药敏试验,从而指导选择敏感抗生素外用若无全身感染迹象,一般不需系统使用抗生素。
5小结
预防是避免压疮发生的主要手段,也是护理工作中的难度,积极评估病人情况是预防压疮关键的一步,预防措施的实施要以评估的结果为依据,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护理措施及治疗,以最少的资源发挥最佳的效果,降低临床压疮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