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老年干部健康科护理安全影响因素分析及管理
老年干部健康科护理安全影响因素分析及管理
[摘要] 目的 分析老年干部健康科护理安全影响因素,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对提高护理安全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健康科干部病房收治的2038例老年患者,本院2014年1月起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干预,实施前护理患者1012例,作为常规组,实施后护理患者1026例,作为干预组,比较护理安全管理干预实施前后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满意度。结果 常规组患者跌倒、坠床、皮肤损伤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8%,干预组发生率为0.49%,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干预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5.03%,常规组为85.08%,组间数据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老年干部健康科患者的护理安全影响因素既有患者自身因素,也与护理人员素质、医院环境密切相关,采取有效、有针对性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对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护理服务水平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老年干部;护理安全;影响因素
护理质量是评价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医疗法律制度不断健全,患者维权意识越来越高,因此,规范的护理工作以提高护理质量,全方位确保护理安全已成[1]为医院护理人员面临的主要责任。干部病房是医院特殊病房,其以保健及内科慢性病患者为收治对象,主要为慢性病患者提供疾病治疗、健康保健及全方位护理的服务。目前,老年干部健康科护理安全问题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及有效治疗,也对医院护[2]理水平提高提出挑战。我院自2014年1月起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在提高老年干部健康科护理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将分析结果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为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干部保健科病房收治的2038例老年患者,本院2014年1月起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干预,实施前护理患者1012例为常规组,实施后护理患者1026例,为干预组,其中常规组男516例,女496例,年龄70-90岁,平均(78.3±4.7)岁,心脑血管疾病336例,糖尿病103例,呼吸系统疾病103例,高血压353例,骨质疏松症56例,其他61例,病程5-31年,平均(20.1±10.3)年;干预组男523例,女503例,年龄71-93岁,平均(79.1±3.9)岁,心脑血管疾病339例,糖尿病100例,呼吸系统疾病107留,高血压359例,骨质疏松症58例,其他63例,病程6-30年,平均(21.0±9.3)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系统分析病房患者发生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影响因素,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开展护理安全管理。详细如下:①加强护士专业和技能培训。护理人员素质的提升是护理水平提高的关键。因此,要针对护理素质及能力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首先要注重护理理论知识、疾病知识、护理技能技巧的培训,要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和操作规范,在丰富护士护理知识的同时,提高其护理能力,要将国内外先进护理理念、新观念、新方法及知识灌输给护理人员,并通过典型病例分析,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②积极处理护理不良事件。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即护理风险的管理。要进行风险识别、评估、预防,并针对不同风险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和应对补救措施。如法律事项准备与应对、护理记录要准确、完整、及时,风险现场的保护、封存,同时,要采取多种努力,[3]对于护理不良事件尽可能理解对方,并说服对方理解医院方,以将风险降到最低。③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讨论会议。针对典型护理安全事件,召开专门讨论会,对护理中易发生的护理缺陷、护理差错及隐患进行分析,提高护理人员的警觉性,并提出预防措施,通过定期召开护理安全讨论会,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的同时,提高其应对护理不良事件能力。④加强安全环境管理。从医院自身硬件设施、环境等方面,不断完善安全防护设施,提高病区硬件条件,在易发生危险事件区域设置安全护栏、扶手或警示牌等安全设备。⑤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护理人员要重视每一个护理环节及护理细节,时刻保持警惕,避免可能发生的危险事件,并通过学习发生过的纠纷案例,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吸取教训。1.3 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采用本院自行制定的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共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选项,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用SPSS15.0数据软件包进行处理分析。研究中连续性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进行描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数据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研究结果以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性。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常规组患者跌倒、坠床、皮肤损伤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8%,干预组发生率为0.49%,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组别 跌倒
坠床
给药错误
管道异皮肤损常脱落 伤
输液穿刺部位疼痛 1
其他
总发生[n(%)] 干预组0 0 1 1 1 1 5(0.49)(n=1026)常规组 3 1 3 3 3 3 1 17(1.68)(n=1012)x²
6.785 P
<0.01 2.2 满意度 干预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5.03%,常规组为85.08%,组间数据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组别 干预组 常规组 x² 例数 1026 1012
满意 546 443
基本满意 429 418
不满意 51 151
满意度 95.03 85.08 56.490 <0.01 P 3 讨论
3.1 影响因素分析 ①患者自身因素。首先,患者年龄均进入老年,其身体机能有所减退,机体结构组织发生退行性变化,因此,维持其机体的应激能力和稳定能力均明显下降;同时,患者的记忆力、判断力、应变能力均下降,有的意识模糊、反应迟钝,其肢体运动功
[4]能、平衡功能下降,这均导致患者安全隐患增多,易发生跌倒、坠床等危险。再次,多数患者都伴发多种疾病,尤其是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老年痴呆等症均增加了其安全隐患,同时,这些疾病用药比较复杂、副作用大,如马虎大意不按规定服药则易引发危险。最后,老年干部一般有不服老、不愿麻烦他人的心理特点,严重高估自身自理能力,易发生坠床、咳呛等危险。②护理人员因素。护理人员队伍自身素养及业务水平不够。首先,缺乏相关专科疾病知识,缺乏敏锐的观察能力,对患者可能或已经出现的危险无法及时察觉;护士工作预见性不够,对护理工作风险估计不足,尤其针对老年痴呆患者,对其易发生跌倒、坠床、压疮等危险因素估计不足,导致护理不良事件出现;再次,护理人员资历浅、经验少,应急和应变能力不够,遇事不沉稳,不能及时处理紧急事件;另外,护士盲目遵从医嘱,临床护理中不能及时应变,且操作技术不熟练,导致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发[5]生。
3.2护理安全管理 针对以上影响护理安全因素,我院实施了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其目的在于对老年干部患者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和控制,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保证患者身体及心理健康和安全。护理安全管理的实施,通过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医院安全环境设施,能够最大程度上降低护理过程中的护理差错、事故纠纷等事件,这不但有助于对患者进行有效保护,也是提高医院护理服务水平和治疗效果的有效措施。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实施后,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升,这说明,针对医院护理安全影响因素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能够显著提升老年干部患者的安全,并提高医院护理服务水平。
综上,老年干部健康科患者的护理安全影响因素既有患者自身因素,也与护理人员素质、医院环境密切相关,采取有效、有针对性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对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护理服务水平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春燕,林可可,闫丽娥.干部医疗科护理人员关怀能力调查及相关影响因素[J].中国临床保健 杂志, 2013,16(4):419-421.[2] 郑云.护理安全管理对干部病房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J].农垦医学,2014,36(4): 346-348.[3] 魏容容,谢建飞,钟竹青,等.护理安全管理课程设置及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6):524-527.[4]郭磊.个性化护理对干部病房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 32(11):2638-2639.[5]陈虹,易忠贤.干部病房常见护理安全危险因素与管理对策[J].西藏医药杂志,2013,35(3):66-67.[6]刘影.老年精神障碍护理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重庆医学,2011,40(4): 410-411.[6]
第二篇: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分析及措施
内容摘要: 【关键词】 护理管理;护理安全
当今社会 经济 快速 发展 以及 科学 技术不断提高,患者的 法律 观念、经济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护理安全与医疗纠纷已成为当前密切关注的问题。医疗护理安全成为 医院 发展重中之重[1]。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患者维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明显增强,护理人员稍不留意,就可引发病人不满和投诉,造成医疗纠纷。一旦引起纠纷,就可能对医院的发展带来困扰,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规范护理行为,满足病人被尊重的需求,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这样才能将护理缺陷消灭在萌芽状态,杜绝护理纠纷[2]。
【关键词】 护理管理;护理安全
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
1.1 多元角色行为因素
护士是一个多元化、多角色的个体,有着特定的职业内容、规范和行为标准。护理是一项繁重工作,重复性的夜班,多重角色负担,以及一些科室岗位设置不合理,超负荷工作,使少数护士身心疲惫,产生厌烦心理,有畏难情绪,轻视护士工作,希望脱离护理岗位,以逃避辛苦的夜班,因此,工作中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对患者态度粗暴,无端发脾气,导致发生护患纠纷,给患者身心带来不安全的结果或不安全感。
1.2 护理技术因素
护理技术管理是指对护理技术工作和建设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达到准确、及时、安全、有效,不断提高效益和技术水平的活动过程。护士业务知识缺乏,工作经验不足,技术水平低下或不熟练,与他人配合较差,不重视学习和业务技术培训,违反技术操作规程,将导致操作失误或操作错误而发生护理缺陷和事故。
1.3 环境因素
病人所处的医疗环境直接影响着病人的护理质量。护理设施数量不足、质量不好,都会影响护理技术的正常发挥,影响护理效果,形成护理不安全的因素。环境方面主要包括:(1)设施及布局:医院的基础设施,病区物品配备和布局不当也潜在着不安全的因素。如地面过滑导致跌伤;床旁无护栏造成坠床;热水瓶放置不当导致烫伤等。(2)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所致的不安全因素,常见于消毒隔离不严导致的院内交叉感染等。(3)危险品管理;医用危险品管理及使用不当,如氧气、煤气、蒸汽锅炉等潜在不安全因素。(4)病区治安:如防火、防盗、防止犯罪活动等。
1.4 患者行为因素
患者管理是指对那些在躯体上被确定患有疾病个体的管理,而个体因疾病原因而发生的身心变化,与对疾病的认知成正比。护理工作是一项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的管理活动,护理活动的正常开展有赖于患者的配合及支持,若患者心理承受力差,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就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烦意乱、忧心忡忡的心理现象,不信任医生,怀疑医生诊断有误,偏听偏信江湖游医,以及家庭经济原因,担心费用太高而拒绝服从 治疗,并出现不遵医行为,导致患者人为的护理不安全。
1.5 其他因素
由于护理工作属于服务性质的工作,在护理过程中有很多其他因素会在护理过程中给病人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危害。病人家属有时也会成为影响护理工作的一大因素,例如,有些病人家属对护士的工作不配合,这就给护士的护理工作带来麻烦。所以护理是项复杂的工作,它需要病人家属和护理人员之间良好的合作,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护理效果。
加强护理安全性的措施
2.1 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加强法律 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法律是人们行为规范的准则,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地运用法律手段去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和依靠法律维护医院的正当权利。护士应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履行法律程序,避免护理纠纷。护理人员学习有关法律知识,现行的国家医疗、护理法律法规,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351号国务院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等,明确护患双方所享有的权利,从而维护了病人和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三篇:0317;老年患者护理安全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3000
老年患者护理安全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摘要】:目的:提高医院护理人员对老年患者护理的重视,加强其科学认识和技巧,尽量避免在老年患者护理过程中出现失误和事故,保障老年患者的住院安全。方法:对我院2011年到2014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的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研究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的不安全因素和护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的改善对策和安全的护理措施。结果:在对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一系列整改措施,改善护理对策以来,患者对于医院的护理评价有了明显转变,满意度大大提高了。在2016年以来,暂时未出现老年患者受伤事件。可见,在实施改善措施以来,护理安全有了明显提高。结论:对老年患者实施必要的健康教育、加强感染管理、实施人性化服务、改善住院环境这些举措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护理安全,有助于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老年患者;安全因素;护理对策
护理安全是指在护理工作服务的全过程中,不因护理失误或过失而使病人的机体组织、生理功能、心理健康受到伤害,甚至发生残疾或死亡。护理安全关系到病人预后、护理质量、医院声誉和自身利益,具有重要意义。在对我院2011年至2014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的分析报告分析后,发现不安全事件共11次,说明我院护理安全工作尚且存在一些问题,在经过讨论和分析后,总结报告如下。1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的不安全因素分析 1.1内因
(1)生理机能的老化:随着老年人年龄逐渐增大,他们的身体结构和各项机能也开始退化,表现为体力下降,行动迟缓,听力、视力、嗅觉、味觉功能减退,记忆力下降,经常出
[1]现头晕、低血糖和低血压症状等情况。这些生理机能退化的反应容易导致老年患者住院期间跌倒、烫伤以及忘记吃药、吃错药等情况。(2)老年人的心理状态:老年人由于对自己的年龄和病情缺乏科学性认识,往往喜欢独自完成一些事情,诸如倒水、上厕所等。但是部分老年患者在没有人搀扶和帮助的情况下,容易烫伤和跌倒,对身体造成伤害。(3)心理社会因素:老年人属于一类特殊群体,容易被社会和家人忽略,形成强烈的孤独感,加之退休和疾病的困扰,容易使老年人产生消极、悲观、暴躁等心理情绪。有个别老年患者甚至出现自杀等行为,这种消极心理长期伴随对老年病患身体的恢复是极为不利的。1.2外因
(1)治疗和护理的不足:老年人体力较弱,行动不便,在生活中微小的疏忽就可能导致老人摔倒,烫伤,晕厥等意外。在治疗过程中的疏忽和护理的不及时,对老人造成的任何伤害都有可能危及老人的生命健康。(2)住院环境因素:老年患者对于住院环境更要求较高,地面的潮湿,不平,障碍物过多等都有可能使老人摔倒发生意外,因此要尤其重视老年病区的卫生清洁,加固扶手等安全设施。(3)护理人员的缺失:年轻护理人员的经验不足,对老年人护理的技巧掌握不够,护理时态度不严谨以及综合素质缺乏等,这些都是由于护理人员的失误给老年病患带来的不安全因素,需建立严格的护理人员录用和管理制度,改善这方面的不足。(4)药物因素:老年人比较脆弱,服用药物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即使是科学的配药也有可能因为老年人的身体承受能力有限引起不良反应,因此对老年人用药需结合老人的身[2]体状况和变化情况。2护理对策
2.1对护理人员定期进行护理安全培训
使护理人员充分意识到护理安全的重要性,在护理过程中加强对老年患者的安全护理。首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护理人员的奉献精神,在护理工作中做到耐心、细心、贴心。其次,进行职业培训,包括理论培训和技能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重点了解老年人的生活习惯、饮食注意事项、心理特点和病理变化,在护理过程中能够更加专业和成熟。2.2建立严格的护理管理制度
加强护理工作的严谨性和系统性,建立健全护理质检与考核制度,定期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吸取教训,及时改善并制定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将护理工作系统化,严密控制每一个流程,在护理部门内部建立老年人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从用药、仪器、操作到环境管理,严格把握每一个环节。严格的护理管理制度是提高护理工作严谨性的重要表现,也是护理安全的重要保障。2.3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预见和评估能力
这是对护理人员较高的要求,需要通过丰富的护理经验积累而成。要求护理人员对威胁患者的各种不安全因素时时保持警惕,在日常护理中避免这些事故的发生。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认真观察病患的生活习惯,情绪变化,用药反应,心理状态等。护理人员要时常老年患者进行沟通和心理疏导,与病患保持良好的关系。此外,在意外发生时,护理人员要有冷静面对,细心处理的应对能力,最大程度地保护老年患者的安全。护理人员的安全预见和评估能力除了来自丰富的经验积累,还要靠医院的技能培训获得。2.4对老年患者实施必要的健康教育
老年患者自身也是护理过程中不安全的因素之一,老年人的心态和生活习惯对于护理是否安全也有很大的影响。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多与病患交流,适时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健康常识,以及病患需要注意的事项,例如下床需要有人搀扶,不要自己倒水,在家人和护士的监督下吃药等。医院工作繁忙而复杂,护理人员难免出现偶尔的疏忽,但是如果有了病人的自觉配合,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果。2.5加强感染管理
建立严格的护理管理体系,对护理人员进行健康感染知识培训。医院是各类病患的聚集地,必须增强预防和控制感染的管理体系,加强医生和护理人员对预防和控制感染的自觉性,[3]在工作重视手的清洁与消毒。此外,对医院保洁人员也要进行消毒隔离知识教育,增强其清洁工作的规范程度。对患者也要进行预防感染的知识教育,尤其是老年患者,抵抗力相对较弱,必须提高其预防和避免感染的意识。2.6实施人性化服务
老年人处于情绪比较敏感,身体和心理都比较容易受伤的人群,对于老年人的护理要格外的人性化。在对老年患者护理过程中,要通过细心、耐心、贴心的服务,使老人感受到身边的温暖和爱,在医患之间建立一种和谐、合作、亲密的关系。护理人员要充分尊重和理解老年患者,对于老年患者的情绪波动要及时的给予安抚和劝导,使老年患者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对于老年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要能够容忍和耐心引导,不向患者发脾气,避免医患纠纷。
2.7改善住院环境
在住院区要及时进行清洁和整理,避免障碍物、积水等影响病患尤其是老年患者的行动;要保持住院区各个角落光线充足,避免老人因视线不清而摔倒;呼叫器,扶手等基础设施要及时测试和修理,以免老人在使用时发生意外;病床的防护档,厕所的坐便器等要设置合理,[4]方便老人使用。良好的住院环境不仅能够避免意外的发生,而且对于调节老年患者的心境具有重要作用。3.结束语
老年患者是病患群体中的特殊人群,不能以普通的护理方式疏忽对待,需结合护理中的各项不安全因素,对护理工作进行有效整改。实践表明,对护理人员定期进行护理安全培训、建立严格的护理管理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预见和评估能力。参考文献: [1]陈丽珊,陆丽华.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安全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1,01:18-19.[2]刘小玲.影响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常见的安全因素及护理对策[J].当代医学,2001,11,20:124-125.[3]邓志萍,肖玉芳.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08,06:55-57.[4]穆小玲.住院老年患者的护理安全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J].吉林医学,2012,11:2417-2418.
第四篇:铁路运输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安全因素
(一)、铁路运输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1.人员影响因素分析
由于人在运输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使得人的因素在运输安全中起关键作用。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的人员包括运输系统内人员和运输系统外人员。
运输系统内人员主要指车务、机务、工务、电务、车辆、安监、客运、货运等部门的各级领导人员、专职管理人员和基层工作人员,他们是保证运输安全的最关键因素,应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技术水平及心理素质。
运输系统外人员主要指旅客、货主以及铁路沿线居民、机动车驾驶人员等。他们对运输安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旅客携带“三品”上车而酿成事故;货主托运危险品而不如实申报导致事故;在铁路一公路平交道口,车辆行人强行过道导致事故;铁路沿线人员拆卸铁路设备以及在线路上放置障碍物威胁铁路运输安全。
2.设备因素分析
铁路运输设备是影响运输安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影响运输安全的铁路运输设备包括运输基础设备和运输安全技术设备两类。
运输基础设备有线路(路基、桥隧建筑物、轨道)、、车站、信号设备、机车、车辆、通信设备等;运输安全技术设备包括安全监控设备、检测设备、自然灾害预报与防治设备、事故救援设备等。
铁路运输事故按性质及所造成的损失,可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大事故、险性事故和一般事故等5个级别。典型的铁路运输事故有机车车辆冲突脱轨事故、机车车辆伤害事故、电气化铁路触电伤害事故,以及营业线施工事故等。
(二)、几类典型事故主要隐患分析 1.机车车辆冲突事故的主要隐患
机车车辆冲突事故的隐患主要是车务机务两方面:车务方面主要是作业人员向占用线接人列车,向占用区间发出列车,停留车辆未采取防溜措施导致车辆溜逸,违章调车作业等;机务方面主要是机车乘务员运行中擅自关闭“三项设备”盲目行车,作业中不认真确认信号盲目行车,区间非正常停车后再开时不按规定行车,停留机车不采取防溜措施。
2.机车车辆脱轨事故的主要隐患 机车车辆脱轨事故的主要隐患有:机车车辆配件脱落,机车车辆走行部构件、轮对等限度超标,线路及道岔限度超标,线路断轨胀轨,车辆装载货物超限或坠落,线路上有异物侵限等。
3.机车车辆伤害事故的主要隐患
机车车辆伤害事故的主要隐患有:作业人员安全思想不牢,违章抢道,走道心、钻车底;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违章跳车、爬车,以车代步,盲目图快,避让不及,下道不及时;作业防护不到位,作业中不加保护措施,线路上作业不设防护或防护不到位等。
4.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触电伤害事故的主要隐患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触电伤害事故的主要隐患有:电化区段作业安全意识不牢,作业中违章上车顶或超出安全距离接近带电部位;接触网网下作业带电违章作业;接触网检修作业中安全防护不到位,不按规定加装地线,或作业防护、绝缘工具失效;电力机车错误进入停电检修作业区等。
5.营业线施工事故的主要隐患
营业线施工事故的主要隐患有:施工组织缺乏安全意识和防范措施,施工安全责任制不落实,施工人员缺乏资质;施工前准备工作滞后,施工中安全防护不到位,施工后线路开通条件不具备,盲目放行列车;施工监理不严格,施工质量把关不严,施工监护
第五篇:影响饲料安全因素分析
影响饲料安全的因素分析
饲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动物养殖业的发展,关系到动物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近年来,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些企业或个人在饲料的生产、经营和养殖等各个环节,违法添加违禁药物,违规添加药物或使用不合格的饲料原料,给动物养殖带来损失的同时,也给动物产品的质量带来了隐患。
影响饲料安全的因素包括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两个方面。人为因素主要指为达到某种目的(如促进养殖动物生长或预防病害),人为地往饲料中添加某些有害药物。自然因素主要指由于自然的化学因素或工农业造成的环境污染而使饲料原料带有有害物质,也包括原料中天然存在的有害物质。
一.人为因素
1.1滥用违禁药物或不按规定使用药物添加剂。
我国农业部于2001年9月发布了《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规定了33种饲料药物添加剂的适用动物、用法与用量、休药期、注意事项等,以及24种不能添加到饲料中使用的饲料药物添加剂。2002年2月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公告,发布了《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共5大类40种。强调严禁在饲料中添加未经农业部批准使用的饲料药物添加剂。但在实际生产中,有些饲料厂不按规定执行,仍在使用一些已禁用的饲料药物添加剂。动物养殖过分依赖抗生素等药物,产生了许多问题,如动物饲用抗生素后导致药物残留,引起耐药菌株扩散,对动物、人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引起动物菌群失调,抑制动物的免疫力,继发二次感染。同时使用的大量药物通过食物链被人体吸收,产生致癌、致畸形、致突变。
1.2过量添加微量元素。
从营养学角度考虑,动物对微量元素的需求是必需的,但非常有限,饲料中如果添加的微量元素超出允许添加范围就有可能导致动物中毒或身体不适。个别饲料生产企业为迎合养殖场(户)对家畜外观上的喜欢,把微量元素按常量元素进行添加。比如在猪饲料中超量添加微量元素铜,目的是让猪的粪便干燥、颜色发黑,长期饲喂含高铜的饲料,铜就会在猪肉中大量沉淀。人类如果食用了含有高铜的猪肉,就会影响健康,而没有被猪吸收的铜还会通过粪便的排泄污染环境。饲料中过量铜锌的使用,可以引起养殖动物中毒。而且,大量铜锌随粪便排出,严重污染了环境。砷化物在肠道中具有抗生素作用,能促进增重和改进饲料利用率,同时砷也是一种必需元素,因此饲料生产厂家也使用砷制剂。然而,砷的吸收率低,通过粪尿排放到农田、河流,严重污染环境,同时,它们还富集在动植物中,特别是水生生物(鱼类、贝类)中,最后转移到人类食物链中,危害人类健康。1.3饲料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毒物及交叉污染.采用先进的炙加工设备,科学地控制好加工工艺参数,能破坏饲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减少营养物质的损失,提高饲料品质。但若工艺条件控制不当,饲料中复杂的添加物在粉碎、输送、混合、制粒、膨化的加工过程中,矿物元素、氨基酸、维生素等有机物会发生降解,矿物元素之间由于氧化-还原反应等形成了一系列复杂的化合物,这一方面降低了饲料中有效成分的效价,另一方面又产生了有害物质引起污染。
二.自然因素
2.1饲料中虫害、螨害与鼠害
2.1.1虫害:饲料在贮藏过程中常受到虫害的侵蚀,造成营养成分的损失或毒素的产生。常见的虫害有:玉米象、谷象、米象、大谷盗、锯谷盗等。它们不仅害饼,使其损失高达 5-10 %,而且还以粪便、结网、身体脱落的皮屑、怪味及携带微生物等多种途径污染饲料,有些昆虫还能分泌毒素,给畜禽带来危害。
2.1.2螨害:在温度适宜、湿度较大的地区螨类对饲料的危害较大。因螨类喜欢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下寄生,它的大量存在加剧了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的新陈代谢,形成二氧化碳和水,使能值降低、水分增加,导致饲料发热霉变、适口性差、动物的生长性能下降。
2.1.3鼠害:鼠的危害不仅在于它们吃掉大量的饲料,而且会咬死雏禽、仔禽、仔猪,造成饲料的污染,对饲料厂包装物、电器设备及建筑物产生危害,引发动物和人类疾病的传播。
2.2饲料中的微生物污染
2.2.1霉菌:目前已发现可产生霉菌素的霉菌有 100 多种,其中能导致使人畜中毒的主要有:曲霉菌属、青霉菌属和镰刀菌属等。霉菌可以通过适当的干燥或添加防霉剂进行控制,一旦霉菌素产生就很难去除。目前虽有一些物理、化学或生物法脱毒,但常因工序繁杂或费用较高均难以在生产中应用。
2.2.2霉菌毒素:较常风的霉菌毒素有黄曲霉素、玉米赤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单端孢霉菌毒素,其中黄曲霉毒素毒性最强。
a、黄曲霉毒素:易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有玉米、棉籽、花生及其饼粕。动物摄食了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均表现出很强的细胞毒性、致突变性和致癌性。其中以雏鸭最为敏感,其次为仔猪、雏鸡、种猪、种鸡等。黄曲霉毒素属肝脏毒素,以引起动物的急性肝炎、肝细胞瘤有肝癌、血凝不良、机体免疫机能下降为主要特征。对于成年动物,是耐受性较强些,但仍会抑制生长、降低饲料利用畜、导致毒素在畜禽产品中残留。
b、玉米赤霉烯酮:易受玉米赤霉烯酮污染的饲料主要有:玉米、小麦、大麦、高粱、燕寿等。它主要由镰刀菌产生,可引起畜禽发生雌性激素亢进,猪最为敏感,可使母猪阴道红肿、发情延迟或发情,影响公猪的精子开成和性欲。
c、单端孢霉菌素: T-2 毒素和呕吐毒素等单端孢霉菌素存在于玉米、小麦、大麦、黑麦及燕麦中。主要由在线镰孢霉产生。该类毒素的靶器官是肝和肾,属于组织刺激因了和致炎物质直接损伤皮肤和粘膜。主要影响畜禽采食、使其生长减慢、呕吐、血痢、严重的皮炎、出血、饲料利用率降低。
d、沙门氏菌:是细菌中危害最大的人畜共患病原微生物,为有鞭毛的杆状细菌。易受沙门氏菌污染的饲料为鱼粉、肉骨粉、羽毛粉等。在我国对畜禽威胁较大的沙门氏菌病为猪霍乱、牛肠炎、鸡白痢等。
2.3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
2.3.1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主要有:蛋白酶抑制因子、碳水化合物抑制因子、矿物元素生物有效性掏因子、颉抗维生素作用因子、刺激动物免疫系统作用因子等。它们的存在干扰了饲料中养分的消化、吸收利用。
2.3.2饲料抗营养因子副作用豆饼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血降低胰蛋白酶、糜蛋白酶活活性、;增加胰酶分泌、使细胞凝集素、抗蛋白胰腺肥大(鸡)肠壁损伤、增加内源蛋白分泌损伤、影响生长、死亡花生饼黄曲霉毒素、抗胰蛋折酶降低饲料的营养价值、影响生长、导致畜禽慢性中毒棉籽饼游离棉酚、环丙烯脂肪酸影响赖氨酸及矿物元素的有效性、改变鸡卵黄膜的通透性,导致蛋白变红、变褐、产蛋畜下降菜籽饼噁唑烷硫酮瘀、异硫氰酸酯影响碘利用、适口性和生长速度、引起甲状腺肿大和损伤;酯单宁、腈刺激粘膜,导致下痢芝麻饼植酸、草酸干扰矿物元素的生物有效性,形成蛋白复合物羽扇豆生物碱影响口性、生长麦类及其加阿拉伯木聚糖,B-葡聚排水状和粘稠粪便,阻碍养分和消化酶扩散,随低饲料工副产物糖及其它非纤维素多糖能值、影响脂肪和氨基酸的消化率。导致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下降。
2.4饲料中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
2.4.1农药污染:近年来,有机氯、有机磷农药造成饲料污染并危害畜禽健康的事件时有发生,有的到了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这些物质中,除有机磷在田间分解较快外,大都在自然界稳定性较高,不易分解。如六六
六、DTY,这两种农药虽于 1987 年就已停止生产,但由于它们的使用已有 30 年、DDT 需 4-30 年才能分解消失,因而仍需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4.2工业“三废”的污染:工业“三废”能从多渠道渗透到饲料中,常见的有:砷、铅、汞、镉、铬、3,4-苯、N-亚硝基化合物、氰化物、氟化物等。生产中 Hg1,Cd10,As50,Pd30,Cr300(鸡),Mo500。若长期饲用受工业“三废”的饲料,其体内将富集大量的有害物质,引起致癌、致畸、致突变,并通过肉、蛋、奶等转移给人类,造成公害。
2.4.3营养性矿物质添加剂带来的污染: Ca、P、Cu、Fe、Mn、I、Se、Co 之间既互相协同又相互制约,它们的不足,过量或相互比例不平衡,均可造成畜禽生长发育不良或中毒。如饲料中的 Ca、P 比例不平衡或维生素 D 缺乏,会引起畜禽软骨病或骨质疏松症,蛋壳质量下降;高 Ca 阻碍 Zn 的吸收;高 Cu 引起 Fe、Zn 缺乏,使仔猪生长减慢、发育不良、血红蛋白下降、甚至死亡; Se 用量少,安全系数仅 50 倍左右,若超量添加就是一种剧毒物质;食盐既是畜禽的必需营养物质,又是调味剂,当添加过量或虽未过量,但因混合不匀,造成局部过量,雏鸡、小猪吃了都易中毒;长期饲喂未经胶氟处理的磷酸氢钙或过磷酸钙,会导致氟中毒,而氟中毒会干扰 Ca、P 的吸收。
2.5饲料中非营养性添加剂带来的污染
随着饲料工业的发展,饲料添加剂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尤其是抗生素、激素、抗氧化剂、防霉剂和镇静剂的使用对预防疾病、提高饲料利用率和生长速度起着巨大的作用,但若不严格遵守使用原则,控制使用对象、安全用量及停药时间,就会使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在肉、蛋、奶中残留,并通过畜禽的排泄物污染环境。
在配合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可促进畜禽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预防畜禽疾病,增进动物的健康状况等,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Krjider 指出抗生素添加剂可获得 5-8 倍的赢利。但是,长期使用某种抗生素可使某些疾病原菌突变成抗生菌,引起抗药性问题。另外,还存在畜禽产品中药物残留问题,如链霉素降解作用很低,四环素的降解产物甚至比四环素具有更强的溶血或肝毒作用。砷制剂作为动物生长促进剂,短期内可抑制肠道有害微生物和寄生虫加速机体同化作用,促进蛋白质合成,改善皮营养,提高饲养效率,但是长期使用砷制剂将中枢神经系统失调,脑病和视神经萎缩的发病率升高。
饲料工业发达的国家都制定了抗生素等添加剂的用法用量规定。我国农业部于 1989 年元月颁布了《首批饲料药物添加剂品种及使用规定》,提出了可在配合饲料中添加的药物品种、畜禽对象、年龄上限、最高和最低用量、停止使用期以及使用的注意事项,还规定了一些药物添加剂不能同时使用。因此,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等添加剂,须严格按规定进行。
2.6 转基因饲料原料引发的食品安全性问题
这是一个目前还存在广泛争议、没有定论的问题,但它确实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比如用转基因原料生产出来的饲料饲养动物是否会产生遗传污染;这样的动物性食品是否与非转基因食品“实质等同”,有无显著差异;转基因食品在某些情况下是否会产生过敏;对生态安全性的影响怎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