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道路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随着红色旅游、汉白玉产业的不断发展,辖区经济得到逐步提升,宝兴县全域境内基本实现道路“村村通”。但是,农村道路的安全管理却不到位。相比于一般道路,农村道路环境复杂,安防设施水平低、管理力度不足等,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影响巨大,导致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一、当前辖区农村道路现状
从全县交通发展状况来看,7个乡镇近596.6公里的公路,乡村道路343.87公里,占全县道路总长57.6%,规模大、覆盖面广,直接服务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出行,交通组成复杂,各种交通方式混行现象严重。且现辖区部分农村道路受地理环境限制,弯多路陡,里程长,岩土结构性质不稳定,塌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路面年久失修,缺乏安全防护设施、标识标牌,道路通行条件较低。特别是硗碛藏族乡、陇东镇永富乡、五龙乡战斗村等偏远乡镇、村组,由于公路路线纵坡大且地形极为复杂,临水、临崖、长陡坡多,且受超载、超员、恶劣天气等多方不力因素的影响,交通事故频发。2022年1-6月,宝兴县在农村道路上共发生交通事故22起,受伤7人。
二、影响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因素
(一)人的因素
一是交通管理者。
宝兴县7个乡镇、38个行政村,按照目前交警警力分配情况,一个民警大致要管31公里的农村道路,按照人员实际分配,很难全面管理到位。加之辖区4个派出所参与农村道路管理人员占民辅警人数39.28%,农村道路管理警力不足。虽每个乡镇都设立了交管办,建立了乡镇领导干部包乡镇、交通主干道、村组等的责任制。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农村地区管理面积较大,乡镇领导干部的相关责任太多,乡镇交管办工作力度不到位,导致对偏远的乡镇、通村公管理路鞭长莫及,力不从心。因此农村道路易成为管理失控区域。二是交通参与者。
部分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欠缺,认为考驾驶证费时费力、成本高昂,存在侥幸心,经村里有经验的驾驶员稍加指导,便上路行驶,因缺乏监管而我行我素,没有顾忌,开车随意驾驶,无证驾驶。(二)车的因素
拖拉机等农用车辆不止在田间作业,也经常上路行驶,不少群众为图方便、省钱,乘坐拖拉机、农用车、报废车等车辆,人货混装。且无牌无证车辆屡禁不绝,报废摩托车、面包车、变型拖拉机满天飞,超载、超员、超速等违法现象频发。
(三)路的因素
一是自然条件。
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农村道路技术水平整体偏低,道路线形复杂,存在路窄、多陡坡、多急弯、临水临崖、视距不足等情况。同时,宝兴县属于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乡村普遍分布于高山地带,经常出现雨、雪、雾等恶劣天气甚至极端天气,路面湿滑、冰冻、积水等情况时常发生。二是道路设施。
农村道路比较狭窄,实行混合式交通,农村公路多横穿居民住所、耕地等,部分群众在公路沿线私搭乱建、堆物占道,随意将耕作垃圾丢弃在路面,尤其硗碛藏族乡散养牛羊猪等牲畜,人、车、路矛盾突出,增加了道路风险。且“村村通公路”建设资金有限,仅仅限于路面硬化,缺少标志标线及安全防护设施,而村民也不会去追求这些安防设施。加之部分道路标识标牌被物体遮挡或不醒目,很难被驾驶员发现,甚至很多视距不良、急弯陡坡路段并未设置视线诱导、交通标志等设施,导致驾驶员无法及时作出准确反应。(四)企业的因素
辖区汉白玉、砂石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东河、西河两条河,涉及3乡2镇。2020年以来宝兴县辖区内货运车辆成倍增加,日均货运车辆车流量2000辆次以上,源头企业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车辆超限超载、超速、不遮盖篷布、抛洒地漏等违法行为频发,屡禁不止。
三、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对策
充分发挥道安办纽带作用,加强乡镇交管办、劝导站运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充实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力量,健全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强化工作保障,建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劝导员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