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三无”产品治理方案
学校“三无”产品治理方案
为保障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进一步加强学校及校园周边食品安全工作,营造一个放心消费,和谐稳定的平安校园环境,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方案如下:
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
一、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开展专 项整治与普及食品安全知识相结合,通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提高学校食品安全风险防范意识、责任意识及诚信意识,进一步改善学校周边食品生产、经营和餐饮单位的卫生条件和环境,进一步规范学校周边食品生产、经营秩序,使学校周边食品加工、经营卫生状况明显改善,确保广大师生的饮食安全。通过整治,实现学校周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持证率达100%,生产经营台账建立率达100%,“三无”食品清除率达到100%,过期变质食品清除率达到100%。
二、整治重点及主要内容
(一)整治的重点区域: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含托幼机构)内及学校周边200米内的食品经营户、经营摊点、餐饮单位、小作坊(含现做现卖)、小卖部,特别是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学校及学校周边。学校周边主要指学校校门两侧对面200米以内的范围。
(二)整治的重点环节:一是学校食堂及学校周边餐饮服务单位,校园内食品无证经营户,特别是学校周边的小餐馆和食品流动摊贩等;二是学校商店及学校周边食品经营摊点、门店,特别是学校周边的小商店、小食品店及流动摊贩等;三是学校及学校周边的食品加工企业,特别是学校周边的小加工点、小作坊和黑窝点等。
(三)整治的重点品种:粮油及米面制品、奶制品、熟肉制品、饮料、儿童食品、酱油、醋、食盐、生鲜肉品、水产品及各种烧烤食品、即食食品、散装食品等。
(四)整治的主要内容:一是全面检查学校食品安全各项工作制度、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的制定和落实情况;二是所有生产、经营企业生产经营台账的建立情况;三是学校食堂餐饮服务许可情况,食堂操作间的基本条件、卫生环境、食品是否按规定留样、安全防范措施、原材料质量把关、进货台账、索证索票、从业人员健康证及量化分级管理情况,特别要检查食品仓库有无“三无”产品及过期、霉变和腐败食品及原料等;四是学校商店及学校周边小商店持证(食品流通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和从业人员健康证)情况,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购销台账和质量承诺等制度落实情况,有无销售“三无”食品和假冒伪劣、有毒有害、过期变质及其它不合格食品等;五是学校周边的餐饮企业、饮食摊点有无餐饮服务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从业人员健康证,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原料进货把关等情况,有无使用有毒有害、变质和无检验检疫合格证明的肉类加工食品等行为;六是学校及学校周边的生产加工企业的主体资质情况及生产加工食品是否使用非食品原料和霉烂变质原料等;七是经营食品的流动摊贩、摊点从业人员是否持有有效的健康合格证明、是否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
工作措施
:
(一)坚决查处取缔校园周边无证经营行为。进一步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制,县食品稽查局及各乡镇监管所组织对辖区所有校园周边地段进行拉网式排查监管,依法查处取缔无证或超范围经营餐饮店、小商店等行为。
(二)切实加强校园周边食品安全治理。加大对校园周边食品经营户的督促指导力度,确保进货查验、索证索票、进货台账等食品安全制度落实到位,加大对校园周边食杂店销售商品的检查力度,严厉查处销售“三无”食品、过期变质食品和假冒伪劣食品违法行为,杜绝“三无”食品、过期及变质食品进入流通环节。
四、工作步骤
(一)调查摸底
县食品稽查局和各乡镇监管所要结合工作实际,组织力量开展调查摸底,查清辖区内学校及周边的食品安全情况:一是摸清辖区内学校的数量、分布情况;二是查清校园周边食品经营户的数量;三是清查食品经营户的进货销售登记制度。
(二)集中整治
按照方案要求,集中力量,采取有力措施,解决突出问题。坚持各监管所集中整治与县局组织人员督查相结合,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行为,坚决取缔无证照经营行为。
大莫古镇甘和小学
2015年9月1日
第二篇:“三无小区”治理研究
“三无小区”问题治理研究
马倩
(开封大学旅游学院,河南
开封)
摘要:“三无小区”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薄弱环节。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必须对“三无小区”进行治理,标本兼治,城市才能和谐发展。“三无小区”的治理工作应该首先政府重视,设立专项财政投入补贴;按照“属地原则”,明确治理责任单位;其次,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居民物业管理消费意识;同时,不断创新治理方式,因地制宜采取适合的物业管理方式;最终,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逐步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解决“三无小区”这一城市“顽疾”,提升居民幸福指数,构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三无小区
标本兼治
长效管理机制
一、“三无小区”的治理意义
(一)“三无小区”的定义及形成原因 1.“三无小区”的定义
人们习惯上把无物业管理单位、无主管部门、无人防、物防的院落、楼栋,称为三无小区。由于缺少统一管理和规划,此类小区往往房屋建设混乱、道路结构复杂、规划设计不合理、各类物业管理不完善,出现了我们通常所说的城市“三无小区”。这类小区的特点有:
(1)小区安全设施缺失,社会人员可自由出入(2)小区内部公共卫生状况较差,无专人打扫(3)无或有较少公共配套设施,且无对口部门管理(4)整治主体为政府,但治理经费短缺 2.“三无小区”的形成原因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建设日趋现代化,新建小区拥有较为完善的物业管理服务,安保及各类设施管理较为先进,治安管理较好。然而,当前城市建设中的“二元结构”仍然明显,既有一流的高档小区,也存在一大批老旧的“三无小区”,严重影响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
“三无小区”的本质特征是指在计划福利分房制度下形成的,而在住房制度改革之后没有根据商业化的原则实施物业管理模式的住宅区,所以住户以老年人和低收入者为主,“三无小区”建成年代早,配套指标和建设标准偏低,不能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一些开发建设单位不按规划建设相应的配套设施,造成配套设施不全,“三无小区”内大部分居民或者仍然处于“福利制”下,或者受“福利制”传统意识影响,缺乏“消费者付费”的基本观念。“房龄老、规模小、住户少”是三无“三无小区”的通病,受制于物业成本高投入、低回报,小区业主花钱买服务意识淡薄等现状,物业公司往往避之不及[1]。
“三无小区”的形成,是城市发展中的客观问题,究其原因,最主要的还是先天不足,一是没有投入渠道,缺乏一个长效的投资主体;二是缺少管理主体。在城市管理中,“三无小区”一直都是治安工作的重点、社区工作的难点,那么,“三无小区”是怎么形成的呢?具体来讲,有以下原因:
(1)企业破产或改制,小区沦为“三无小区”
由于单位倒闭、企业改制、工厂破产等原因形成,原有主管单位被市场经济淘汰后,其单位的宿舍区和生活区渐渐沦为“三无小区”。(2)原住户大多转卖或出租房屋,现有住户成分复杂 有些小区曾经条件很好,也曾隶属于比较好的事业单位或准事业单位。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的发展,老城区曾经的“黄金地段”逐渐没落,再加上房屋本身历经岁月显得残败破旧,条件好些的居民大都迁出,大部分房屋转卖或用于出租,现有住户成分复杂,原单位不再管理。而买了二手房住进小区的居民或者收入偏低、对物业费有较强抵触情绪或者属于租房者、认为物业费应该由房东交纳。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原单位不再管、社会化物业公司收不上来物业费只好撤离,小区沦为“三无小区”。
(3)居民交费观念薄弱,部分住户“霸王餐”的不良示范效应 “三无小区”内大部分居民或者仍然处于“福利制”下,或者受“福利制”传统意识影响,缺乏“消费者付费”的基本观念。
少数住户起初是因为对物业管理公司的服务不满意而拒交物业费,久而久之,演变成吃“霸王餐”行为。这样的住户起初虽然数量不多,但是所产生的不良示范效应却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演愈烈,最终越来越多的住户拒交物业费。而物业管理公司是服务型企业,提供的是有偿服务,需要依靠收取物业费来维持企业正常运转、支付员工工资并创造企业利润,物业费收不上来最终导致的结果是物业管理公司被迫撤离,小区沦为“三无小区”。
(二)“三无小区”的危害及治理意义 1.“三无小区”的危害
“三无小区”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制约了城区战略目标的实现,容易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必须给予高度关注,尽快建立起“三无小区”的长效管理机制,消除城市管理的 盲区,努力构建和谐社区[2]。
“三无小区”普遍卫生状况较差,无垃圾投放点或投放点设置不合理,垃圾乱堆乱放,严重影响环境卫生质量,群众意见大、投诉多,极大地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卫生环境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
“三无小区”由于缺少统一管理和规划,往往房屋建设混乱,道路结构复杂。同时,“三无小区”由于缺乏必要的防盗设施和安保人员,社会人员可以自由出入,往往成为案件多发、高发区域,极易成为犯罪分子隐匿的场所[3]。例如,据三门峡市公安部门统计,发生在“三无小区”的盗窃案件占全市盗窃案件总数的近70%。因此,“三无小区”成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点,成为城市治安维稳管理的重点。
2.“三无小区”的治理意义
(1)加强“三无小区”治理是提升城市整体管理水平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曾经的模范小区逐渐沦为“三无小区”。这些小区的公共配套设施陈旧落伍、年久失修,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也逐渐被市场经济所淘汰。随着住房制度的改革,很多“三无小区”的原有产权单位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小区产权逐步多元化,居民成分也日益复杂,以至于无法继续维护和管理小区的正常运转,致使“三无小区”的生活环境与新建小区形成强烈反差,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管理的落后地带。只有大 力加强“三无小区”的综合整治,尽快解决“三无小区”的建设和管理问题,提升城市整体建设和管理水平才有坚实的基础。
(2)加强“三无小区”治理是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需要。
城市“三无小区”大都先天规划不到位,后天管理跟不上,导致小区居民日常生活面临许多问题和实际困难。比如,小区道路年久失修、路面损坏严重、路灯基本缺位、居民出行极为不便;停车位不能满足需要只得挤压侵占消防通道,造成安全隐患;小区内部下水管网陈旧破损、堵塞严重,每到汛期,都会出现城市内涝现象。“三无小区”的居民迫切希望尽快改变这种生活条件。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这些小区进行治理,努力改善基础设施和环境条件,并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运作机制,以促进小区形成自我管理的良性循环。从近几年全国各地治理“三无小区”经验来看,治理效果良好,能够有效解决小区居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生活实际问题,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提升了居民的幸福生活指数。
(3)加强“三无小区”的治理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需要。一个环境良好、适宜安居的生活空间对于建设和谐社会,维护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三无小区”治理的目标,首先应当考虑的是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而不是经济效益。治理的意义不仅在于维修原有设施、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维持小区的正常生活秩序,更重要的是化解各层面的矛盾、化解小区居民对生存环境的不满,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区、构建和谐社会。通过全面治理,使“三无小区”原有毁损的道路及时修补,严重缺失的照明设施得到增设,方便了群众出 行;合理规划停车位,增设绿地草坪和运动休闲活动器械等等,居民的居住条件改善了,居住环境优美了,生活幸福指数提升了,才能实现和谐社区、构建和谐社会的整体目标。
(4)加强“三无小区”的治理是展示城市良好形象的需要。
小区是城市生活最基本的组成单元,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大量设施先进、环境优美、管理到位的新建住宅小区批量出现,刷新了城市建设的进程、展示了城市建设的新成就和新形象。对比之下,一些“三无小区”就相形见绌,这些小区的“脏、乱、差”的卫生状况、年久失修的公共设施以及令人堪忧的治安状况都严重影响到城市的整体形象。从全国各地已完成治理并实行规范管理的“三无小区”情况看,基本都能达到干净卫生、环境优美的要求,缩短了与新建住宅小区的差距,较好地融入了现代化的城市格局,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发展的不均衡。因此,我们在创建卫生城市、创建文明城市、大力创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刻,更应该重视“三无小区”的建设和管理。
二、全国各地治理“三无小区”的实践经验分析
当前 ,全国各地都在开展“三无小区”的治理工作,各地在“三无小区”治理工作方面先后取得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我们如何在“三无小区”治理工作中突出特色,选择适合我们的发展道路?在此选取一些国内比较成功的“三无小区”治理案例进行分析,其成功的治理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湖北襄阳模式
2014年11 月,襄阳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并原则通过了《襄阳市“三无”小区物业管理工作方案》。方案强调,要努力实现“三无小区”环境综合整治后物业管理的无缝对接,构建与襄阳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模式,着力营造环境整洁、管理有序、安全舒适、群众满意的生活环境。2014年7月,襄阳市委、市政府出台改善民生三年行动计划,计划用2年时间完成510个“三无小区”综合整治,到2015年使整治后的小区达到“一有、两封闭、三通”(有物业管理;垃圾池封闭、楼道垃圾通道封闭;道路通、下水道通、路灯和楼道灯通)的目标。根据方案,襄阳市区“三无小区”综合整治工作结束后,襄阳市对“三无小区”的管理设立 3 年过渡期。3年内,政府对验收合格的“三无”小区予以财政扶持,帮助完善物业管理机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4]。
到2016年1 月8 日,经过两年的努力,市区 510 个“三无小区”整治任务已经完成,其中 2014年完成了325个,2015年完成了185个。从检查的小区居民现场反馈情况看,相关小区居民对整治工作满意度较高达到90%,已有 61702 户、20.1 万居民切实感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惠民成果。
“三无小区”的整治只是第一步,要让整治成果能够持久、不再反复,必须建立健全有效的长效机制。在综合整治过程中,襄阳市城管局会同各城区和相关部门及时同步探索小区长效管理机制,从政策、资金、技术、人员等方面入手,引导小区建立健全灵活有效的管 理机制,促进良性循环[5]。
创新管理服务机制,解决“如何长效管”的问题。一是聘请物业公司规范管理。对于配套设施相对独立、较为完善,又有一定规模的“三无小区”,按照属地管理要求,采取组织召开业主大会选举业主委员会,依法选聘物业公司,实行专业化物业服务。二是组织业主自治管理。对住户规模较小的院落,创新基层治理方式,将社区自治向小区院落延伸,在充分尊重居民意愿基础上,通过拆并形成封闭院落设置自治单元,依法成立业主委员会,开展业主自治管理。三是引导产权单位规范管理。对有产权单位,但因各种原因没有很好履行管理责任的,由街道、社区动员产权单位采取单位负责或产权单位与住户协商分担相关管理服务费用的办法,为居民提供公共保洁、绿化养护、维修管理等“基础性”物业管理与服务。四是开展社区托管。由社区牵头,组织召开业主大会,成立业委会,与小区业主逐户签订代管协议,收取相应费用,社区依法与维修、保洁、保安等专业服务企业签订委托管理和服务合同,专业服务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提供服务、收取报酬,或由社区居委会组织社区待业、失业人员组成维修、保洁、绿化等队伍,委托管理和服务,实现小区长效化管理[6]。
创新资金保障机制,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一是在强化宣传中增强“造血”功能。以街道办为单位探索建立社区物业服务中心,承接专业物业公司不愿做、不好做小区的物业管理。经费保障实施三年过渡,过渡期间小区的公共维修、正常运行等资金缺口,由市、区两级财政拿出一定资金补贴。二是在盘活公共资产中提升保障能力。充分利用院落公共资源,通过合理收取物管费、公共房产租赁费等措施,保障院落日常管理、维护运转的正常经费。对低保等特殊困难群体酌情减免费用,既确保业主自治组织有钱办事,又切实兼顾好弱势群体生活。三是在健全完善制度中增强保障能力。为推进长效机制建立,市城管局配套制定了双重“联系帮扶”制度,即在“三无”小区整治工作中,实行市直帮扶单位和城区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既“帮扶”整治质量,又“帮扶”长效机制建立的工作推进机制。对整治完成后的“三无”小区,做到长效管理机制不建立、长效管理效果不落实的帮扶单位工作队不撤离,城区“三无”小区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专班不撤离,直到各项长效机制建立,才算真正完成帮扶和整治任务。市“三无”小区整治办公室对已改造的院落逐一验收,不仅考核硬件建设情况,更考核小区后续维护、自治组织作用发挥情况,确保整治工作不反弹[7]。
创新小区服务机制,解决“群众怎么认可、怎么参与”的问题。一是人文关怀进小区。在拆除小区乱搭乱建的同时,在小区统一设立“晾晒区”,在整修小区车棚时配套建设电动车充电设施,在清理“牛皮癣”时在小区醒目位置设立便民信息发布栏。社区面向就业困难居民提供公益性岗位,对孤寡和年老体弱老人登记在册,定期上门探访、敲门服务,开展办理水电费、燃气费缴纳等人性化、零距离的便民服务,让居民“小事不出院落、大事不出社区”。二是文明居住进社区。将社区文化建设与小区文化建设相结合,以小区为单位组建各类群众文体团队、物业志愿服务队,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小区环境日常维护,开展净化美化活动。三是感恩教育进社区。“三无小区”环境整治,居民既是受益者,也是参与者,要通过发动“老积极”、“小手牵大手”、召开居民座谈会、业主大会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感恩教育,引导居民群众知恩感恩、爱国爱家,形成团结互助、崇尚科学、文明友爱的良好氛围[7]。
(二)广西柳州模式
柳州模式的特点是治标、治本相结合
治标:物防技防双管齐下。柳州市探索出“政府投一点、社会帮一点、居民出一点”的“三个一点”工作模式,解决了改造先期资金投入的问题。前期政府拨款“三无小区”试点聘请物业公司进驻,逐步实行规范化管理、安装电子监控设备,小区的发案率明显下降。
治本:群防群治共筑平安。“三无小区”的治理任务重、易反弹,若单纯对小区的硬件配套设施、安防措施进行改造,只能“治标”,而“治本”需要建立起长效机制。柳州的做法是:对具备条件的小区,引进物业公司管理,逐步实现市场化社会化管理;对暂不具备条件的,实行居民自我服务和管理,群防群治,逐步建立社会化的保障模式[8]。
但是,很多“三无小区”在社区的组织下,成立了自管会,让小区的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尽管“三无小区”成立自管会能有效改善小区的环境,可随着实施时间的增长,各种弊病也逐渐显现。目前,针对“三无小区”的问题主要采取两种方法。首先是由社区出面引导小区居民成立自管会,每月向每户居民收取10至15元的管理费,用于雇请门卫、巡逻员等费用,达到居民自我管理的目的;另一方法 是原小区附带有门面的,将门面租出去,以租金作为小区管理费,雇请居民自我管理。
但自管会并非资质单位,没有相关的收费许可。一旦工作过程中出现些许纰漏,就可能出现居民不愿再交费的情况,导致自管经费入不敷出,“三无小区”自我管理就会失败;依赖门面租金也会让小区管理经费受到很大限制,雇请的巡逻员、门卫如果在工作中受伤,相关赔偿得不到保障。
此外,自管会成员年龄普遍偏大,有的自管会成员平均年龄达60多岁。如果这群老人身体状况欠佳,又该由谁接手继续管理?“三无小区”自我管理最大的局限还是资金问题。目前,这两种“三无小区”的改善模式所能得到的管理经费仅能勉强达到收支平衡。小区的设施一旦损坏,想要维修十分困难。
(三)安徽合肥模式
针对“三无小区”的管理问题,2011年1月,合肥市第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 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其中对“三无小区”的改造被增补入合肥市“十二五”规划。这对于全面推进“三无小区”整治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为了确保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庐阳区实行由区综治办牵头,区财政局、公安庐阳分局、区审计局、区住建局、区城管局、区文明办等部门参加,按照“统一标准、统一式样、统一招标、统一预(决)算、统一验收、统一拨付工程款”的“六统一”要求,由庐阳区财政拨出专款1300多万元,为全区74个“三无小区”统一实施整治改造。在具体整治工作中,“以社区为单位,在召开各小区居民征求意见会的基础上,首先请工程设计人员对每个小区如何整治进行方案设计,然后进行工程费用预算。在施工安排上,实行公开竞标制。对整治‘三无小区’的小项目则选择实力强的辖区施工队组织施工在经费控制上,本着节约的原则,施工时能翻新的翻新,能合并的合并。每个“三无小区”整治结束后,都及时安排人员进行接管,做到了整治一个,完善一个,达到人防、物防、技防的统一。庐阳区还结合社区网格化管理,由网格责任人对责任区实行全方位的跟踪服务,确保居民的每一件事有人管有人问,每一个问题有人解决。在组织开展居民自治的同时,充分发挥社区民警的作用,每周开展一次街、居、警联 合检查,每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难题会诊会,提升群防群治、综合监管成效。
“物业打包”:2014年11月,合肥市市政府在《关于进一步加强物业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对于规模较小的小区,可以用“统一打包”的方式选聘物业服务企业。“三无小区”如果各自为政,单独管理,投入太大,采用打包连片,区域性管理模式,以就近、就便的原则对多个小区同步实施管理人员、垃圾清运、采购用品等打包,能够有效降低物业成本。将多个先天不足的微型小区纳入园区物业公司,实施“打包管理”,主要提供垃圾清理、治安巡逻、水电维修等基础管理服务,而基础条件较为完善的小区,则是在征得业主的同意前提下,再增加停车管理服务、绿化管养等方面内容,多层次满足业主需求。园区物业公司“统一打包”的维护资金来源主要是由政府财 政补贴和业主每月 20元物业费用共同构成。为此,园区物业公司通过规范小区停车、小区广告投放等方法,逐步激发各小区自我造血功能,所得收益七成归小区业委会,三成归物业公司,进而使小区物管步入“长治”良性循环轨道。
三、河南省“三无小区”治理的对策建议
建立“三无小区”长效管理机制,应本着“先整治后示范”、“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开展,管理模式可不拘一格。示范小区重要的不是设施先进完善,重要的是要管理规范、和谐有序。要结合创建文明城市、创建卫生城市、构建和谐社会等工作共同开展“三无小区”治理工作,解决急需解决的问题,争取基本达到“小区内基础设施基本完备、长效管理体制良性循环、业主积极配合管理、发动群众自治管理成效较好”的要求,为实现上述目标,尽快建立起“三无小区”的长效管理机制,提出如下建议:
(一)政府重视,设立专项财政投入补贴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有序推进“三无小区”治理工作。对“三无小区”治理进行整体规划,制定专项计划,列为重点工程。按照政府组织、居民参与的原则,因地制宜、积极进行完善基本配套设施、创建卫生环境、创建文明氛围、构建和谐社区等一系列工作。“三无小区”整治每年由各市、区提出计划,编制预算,列入政府财政支出计划,并组织社区具体实施。要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安排专项财政投入资金,保证启动资金来源;同时,要积极引入市场机制,调动社会 资金、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三无小区”整治。
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形成合力,强力实施综合整治。“三无小区”综合整治牵涉面广,资金来源不足,不是单一某个职能部门能够独立完成的任务。市、区各级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牵头成立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整治工作常设领导机构,作为市区各级常设综合整治办公室。建立相应工作机制,明确各自职责,制定整治总体规划方案,研究落实“三无小区”备案登记、筹措整治资金、小区基础设施招标等重要事项,解决工作进展中出现的实际困难,确保“三无小区”综合整治顺利进行[9]。
以湖北襄阳为例,襄阳“三无小区”整治工作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市财政局以奖代补资金,按照每个小区5万元标准,先行拨付2万元用于小区整治启动资金,2014年共向各城区(开发区)累计拨付974万元;二是各市直单位从压缩的“三公”经费里,拿出资金对小区进行帮扶,2014年,市直帮扶单位共投入资金510.9万元,其中5万元以上(含5万元)的有58个,5万元以下的52个;三是各城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财政部门设立“三无小区”整治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各城区(开发区)财政累计投入整治资金1874.02万元,2014年全年市、区两级财政共投入2848.02万元用于“三无”小区综合整治,确保了整治任务的实施。
(二)按照“属地原则”,明确治理责任单位
按照“属地管理”和“谁开发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逐一明确治理责任单位、责任领导、责任人。对有责任单位的,由责 任单位负责治理;因单位合并的,由合并后的单位负责治理;有始建单位的,由始建单位负责治理;因各种原因无责任单位的,由所在县(市)区政府出资或市、县两级综治和平安建设成员单位帮扶治理。
按照“属地原则”,明确治理责任单位。对有产权单位,但因各种原因没有很好履行管理责任的,由街道、社区动员产权单位采取单位负责或产权单位与住户协商分担相关管理服务费用的办法,为居民提供基础性物业管理和服务。由于房改体制的推进,住宅产权已呈多元化,原有产权单位破产改制的已无法继续承担小区的治理任务。这种情况下,应立足于小区找资金,尽最大可能、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小区闲置土地或简陋房屋进行二次开发,在不要政府和企业投入、不影响规划的情况下,实现资金平衡。资金无法平衡的缺口部分,再由房屋产权人、原房屋产权单位、房屋建设单位、政府及政府部门按一定比例进行合理分摊较为合适。
没有产权单位负责的小区,开展社区托管。由社区牵头,组织召开业主大会,成立业委会,与小区业主签订代管协议,社区与维修、保洁、保安等专业服务企业签订服务合同,专业服务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提供服务,或由社区居委会组织社区待业、失业人员组成维修、保洁、绿化等队伍,委托管理和服务。
(三)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居民物业管理消费意识
多渠道、多形式、多角度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居民物业管理消费意识,逐步实现由政府兜底管理向社会化管理的转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政府应通过建立市场机制来培育 “三无小区”百姓的市场观念,即政府花钱买机制,百姓花钱买服务。要让广大居民懂得,房屋的产权已经多元化,作为产权人要承担维修养护责任。只有通过成立业主委员会等自治组织,对“三无小区”整治完的后续管理实施监督,才能真正维护自身的利益,落实长效管理的机制。同时,要让广大街道、社区干部懂得,“三无小区”的维修养护及其他管理服务也应从过去的政府行为转变为市场行为,要转变政府职能,逐步转换角色,积极主动地做好退位和补位工作,把“三无小区”整治完的后续的管理工作让位于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的物业管理,并加强监督管理。
(四)不断创新治理方式,因地制宜采取适合的物业管理方式 在治理方式上,需要不断创新。具体可以根据小区的房屋、环境、配套设施、业主或使用人的经济承受能力,以及对物业管理的实际需求情况,按照符合小区实际、尊重居民意愿的原则,区分小区的不同情况和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治理方式,因地制宜采取适合的物业管理方式。
湖北襄阳的治理经验是,根据居民意愿和小区实际情况,分别采取四种形式开展物业管理。一是专业型,即依照服务合同选聘有专业资质的物业公司提供服务,按质议价,有偿服务。对于配套设施较为完善,又有一定规模的“三无小区”,采取组织召开业主大会选举业主委员会,依法选聘物业公司,实行专业化物业服务。二是自治型,即业主自治,由居民(业主)代表或楼栋长牵头,按照居民(业主)公约实施自行管理服务,业主共同承担相关服务费用。对规模较小的 院落,在充分尊重居民意愿基础上,通过拆除、合并等形式设置新的自治单元,依法成立业主委员会,开展业主自治管理。三是单位型,即由产权单位负责牵头统一管理服务,由原产权单位负责或与住户协商分担相关管理服务费用,为居民提供基础性物业管理与服务。四是社区型,即开展社区托管。由社区居委会组织成立服务机构开展单项物业服务,有偿微利服务。由社区牵头,组织召开业主大会,成立业委会,与小区业主签订代管协议,社区与维修、保洁、保安等专业服务企业签订服务合同,专业服务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提供服务,或由社区居委会组织社区待业、失业人员组成维修、保洁、绿化等队伍,委托管理和服务。
安徽合肥的“物业打包”方式能够有效解决先天不足、规模较小的“三无小区”的治理问题,有一定现实意义,值得借鉴推广。
(五)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逐步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三无小区”整治工作完成后,要通过解决管理责任主体、资金来源、管理机制等问题,建立适合小区特点的管理模式、机制,杜绝整治后的反复情况,保持整治成果,从根本上改变“三无小区”的居住环境。政府的角色不仅仅在于前期整治时期的支援“造血”,更在于从政策、资金、技术、人员等多方面入手,引导小区提升自身的“造血”功能。所谓提升小区自身的“造血”功能,是指在盘活公共资产中提升保障能力。例如,湖北襄阳在“三无小区”整治过程中,充分利用院落公共资源,通过合理收取物管费、公共房产租赁费等措施,保障院落日常管理、维护运转的正常经费。在商业化运作模式日 趋深入生活领域的大背景下,应进一步广开思路、多策并举,积极挖掘提升小区自身“造血”功能的途径。比如,充分利用小区内公共领域(楼内电梯、户外宣传栏、小区内电线杆上的灯箱、车库门等位置)的广告收入提升小区自身的“造血”功能;对进入小区进行商业宣传活动的商家收取进场费提升小区自身的“造血”功能等等。
在整治后的物业管理中,将引导居民共同参与,确保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明确居民共同管理小区的义务与责任。综合整治后的“三无”小区,将健全小区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民规民约”制度,确保实现长效管理。“专业型”物业管理方式下,业主委员会代表全体业主与物业管理公司签订物业管理服务合同并对物业管理公司的服务进行监督;“自治型”物业管理方式下,业主委员会责任更加重大,要对小区的收支状况进行公示,明确所有收入以及所有支出,并将引导居民贯彻“民规民约”制度,确保整治后的小区真正实现长治久安。参考文献:
1.胡栋楠 童时珍 许建军 本报记者 杨赛君:[N],“物业打包”专治三无小区顽症,合肥晚报,2014-01-28
2.张华:蜀山区 “三无” 老旧小区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的几点思考[J],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12(01)
3.吴波:利用GIS方法对“三无小区” 治安监控精细化布防[J],科技视界,2014-09-25 4.龚莉 刘彩峰 黄颖:“三无”小区物管工作方案即将出台[N],襄阳日报,2014-11-04 5.严俊杰:让“三无”小区走上长效管理之路[N],襄阳日报,2015-01-22 6.吕刚:“小院落”撬动“大民生”[N],中国建设报,2014-12-08 7.伍义兵:抓好“三无”小区整治
用“小院落”撬动“大民生” [N],襄阳日报,2014-09-30 8.陆晓艺
梁晶晶:“三无小区”喜变“平安小区”[N],柳州日报,2015-04-24 9.严锦荣:对首都城市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问题的思考和建议[J],经济师,2008-05 19
第三篇:三无学校实施方案
上寨中学关于开展
“三无学校”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
根据县综治委、县维稳工作领导小组、县教育局的要求,为着力推进维稳工作由应急状态向常态建设转变,着力推进“平安校园”建设持续深入开展,切实解决影响学校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确保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县综治委、县维稳领导小组、县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系会议决定,教育系统在继续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工作的基础上,从2010年开始,开展“无重大群体性事件、无重大非正常上访事件、无重大治安事件”学校创建活动(以下称“三无学校”)。现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三无学校”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保护生态、改善民生的历史任务,紧紧抓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充分发挥学校在维护基层社会稳定中的关键作用,覆盖基层、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坚决防止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坚决防止发生重大非正常上访事件、坚决防止发生重大治安事件,为推进土乡教育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均衡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制环境。
二、创建原则及目标:(一)创建原则
1、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在县委、政府、教育局、中心学校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协调综治、维稳、信访等各方面力量共同创建。
2、由校长负责,领导、组织、实施本单位的创建活动。
3、与平安建设相衔接。“三无学校”的创建活动与 “平安校园”创建工作有机衔接,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同奖惩。
4、综合衡量,注重结果。既要分析事件发生的主客观原因,又要从预防、应对、处置及后果等方面综合评价,关键要看事件对社会稳定所造成的现实危害和社会影响,并以此为依据对事件进行程度界定和责任认定。
(二)创建目标
1、无重大群体性事件:进一步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切实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及时排查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努力化解和消除不和谐因素,防止严重危害社会稳定的重大群体性事件发生(包括网络发帖热议、炒作等严重影响互助教育形象的“网上群体性事件”)。
2、无重大非正常上访事件:进一步加强群众信访工作,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提高信访办理质量和效率,使群众的合理信访诉求得到解决,信访总量得到控制,重信重访逐步下降,防止赴省进京等重大非正常上访事件发生。
3、无重大治安事件: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有效整治校园周边环境,防止危害学校师生安全和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治安事件发生。
三、创建措施
(一)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在解决疑难复杂问题上下功夫。各学校要探索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从源头上防止发生损害师生合法权益、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重点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进一步提高发现矛盾和解决纠纷的能力,促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对涉及面广、时间跨度大、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疑难矛盾纠纷,要实行领导包案化解,组织专门力量,明确责任单位,制订化解方案,跟踪督办、联合督办、挂牌督办、限期化解、确保矛盾不叠加、纠纷不激化。
(二)着力加强信访工作,在“事要解决”、“案结事了”上下功夫。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信访条例》和省委、省政府、地委、行署关于信访工作的有关要求,建立健全信访工作机制,建立理性、有序、合法的信访秩序,维护信访者的合法权益。掌握重点上访人员(包括退休教职工、志愿者教师)和群体的动向,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稳控工作,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妥善处理缠访闹访、违法滋事行为,防止非正常赴省进京上访,防止上访极端事件的发生。
(三)构建治安防控体系,在有效防范治安事件上下功夫。着力健全治安防控体系,彻底查清突出治安问题和不稳定苗头,及时进行学校周边环境整治,消除隐患。认真防范**集团和“三股势力”对学校的渗透破坏和暴力恐怖活动,以及“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对学校的破坏活动。
四、创建机制
(一)通报制度。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重大非正常上访事件、重大治安事件的,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中心学校和有关部门报告,严禁瞒报、漏报、迟报。每月底学校上报中心学校,由中心学校汇总上报教育局。
(二)督办制度。结合月通报和季度分析通报,对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重大非正常上访事件、重大治安事件的学校,由县维稳办、综治办、联席办联合和教育局派出工作组,实地指导督导,限期整改。
(三)考评制度。“三无学校”创建活动实行动态考核,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目标考评,与“平安学校”创建工作相衔接,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
(四)奖惩制度。根据省综治委《关于实施平安建设领导责任制的意见(试行)》、《青海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权制实施办法》、《青海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警示制度(试行)》和青海省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落实维护社会稳定工作领导责任制的意见(试行)》等制度,区别不同情况,给予通报批评、黄牌警告或“一票否决”,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查究。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三无学校”创建工作在县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县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牵头,县综治委、县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共同组织实施,县维稳办、综治办、联席办具体协调开展。认真组织实施实施方案,不断总结和推广典型经验,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创建活动深入开展。
(二)健全组织机构。
上寨中学创建“三无学校”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成员:(三)严格落实责任。建立“三无学校”创建活动目标责任制度、考核奖惩制度,严格落实责任。学校校长是“三无学校”创建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分管校长是具体责任人,具体负责人员是直接责任人。要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包案解决疑难复杂矛盾纠纷、信访问题,及时妥善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动员和组织各方面共同参与,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各项创建措施落实到位。
(四)加强舆论宣传。要坚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正确引导的方针,密切跟踪舆情变化,完善舆情分析研判制度、信息发布制度和快速反应机制,提高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牢牢把握舆论工作的主导权、话语权。要把宣传发动工作贯穿于“三无学校”创建活动的始终,制定宣传计划,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良好氛围。
第四篇:“三无”小区治理工作保证书
“三无”小区治理工作保证书
为深入推动平安北关建设工作,提高居民住宅小区治安防范水平,提升公众安全感、满意度,街道办事处向区委、区政府作出如下保证:
一、对市、区下达的“三无”小区治理工作目标,强力开展综合治理,实现“三无”小区变“三有”,进一步消除管理盲区,优化居民小区环境,提升服务管理水平,保障群众安居乐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明确“三无”小区管理主体,建立管理组织,有业主委员会或业主代表大会,聘请物业公司管理费用或自治组织工作费用落实,管理制度落实。
三、完善“三无”小区治安防范设施,实现有技防、有门房、有门卫、有照明、有大门的“五有”标准。
四、加强居民小区防范宣传,组织动员群众开展多种形式的互联互防活动,增强小区居民群众自我防范意识和参与意识。
五、2014年10月底,完成30%以上“三无”小区治理任务;2015年2月底,完成60%以上“三无”小区治理任务;2015年6月底,确保100%完成全部“三无”小区治理任务。
六、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责任明确的居民小区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小区自治组织、物业管理公司、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和公安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解决新问题,防止“三无”小区治理工作产生反弹。街道党工委书记:街道办事处主任:2014年7月31日
第五篇:学校治理方案
张村乡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切实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和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工作,集中开展学校及周边环境专项整治,我乡学校及周边治安秩序的进一步好转,确保学校的安全稳定,乡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开展为期三个月的专项整治,为教育工作和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指导思想
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 “和谐校园”活动为载体,集各职能部门之力,切实解决影响校园治安、安全方面的各类问题,全力维护校园周边治安秩序,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二、目标任务
乡统一领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各学校、相关部门认真反思,查找工作不足,落实整改措施,进一步加大学校及周边治安环境整治和扫黄打非力度,各相关职能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密切配合,以安全防范为主线,以法制教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为重点,以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为突破口,进一步强化领导责任,夯实学校综治工作,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及时妥善处理涉及学校的各类治安安全问题,及时依法查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及时调处各种矛盾纠纷,及时铲除校园及周边的各类丑恶现象,切实维护好学校良好的教学和生活秩序,为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努力实现学校及周边各类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各类涉校案件得到有效遏制,突出治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环境混乱局面得到明显改观,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明显加强,学校周边治安状况明显好转。
三、工作重点
(一)彻底整治学校及周边治安环境。严厉打击扰乱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侵害师生安全的“两抢一盗”、流氓团伙等黑恶势力犯罪活动,严肃查处侵害中小学生、少年儿童人身财产安全的案件;对校园及周边治安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及时排除各种治安隐患。进一步强化对师生的法制教育,强化治安管理对卖淫嫖娼加大打击力度,健全和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对影响恶劣、社会反映强烈的案件要挂牌督办,认真查处伤害未成年人的案件,并依法从重从快严惩犯罪分子。
(二)彻底整治校园及周边文化娱乐环境,加强校园及周边地区非法网吧、麻将室、台球室、电子游戏厅、音像书刊点等文化娱乐场所的整治,对无证或不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网吧等文化娱乐场所严加查处或予以取缔。
(三)大力整治校园及周边的交通秩序,坚决取缔“黑校车”、“黑出租”揽客营运现象,加强校园周边各类交通设施建设和加强对各学校接送学生校车的管理。
(四)加强校园及周边的安全管理,强化人防、物防、技防措施,提高校园整体防范能力,一是加强对校园及周边乱搭乱建违章建筑的治理,清理整顿和依法拆除违章建筑,实现规范管理。二是全面排查整治学校内部安全隐患,对所有学校的各类建筑物和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排查,消除各种安全隐患,确保不留死角。对查出的安全隐患要登记造册,立即处理,限期整改。三是加强学校食品卫生监督管理,严格执行食品卫生制度,确保学生饮食、饮用水安全。加强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确保公共卫生安全。四是加强校园周边经营性行业和出租房屋的管理,取缔无证无照、占道经营的餐饮业,非法诊所,无证旅店和出租房屋。
(五)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加强对教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纪律教育,强化教师为人师表的思想意识,防范和避免学校内部人员侵害中小学生、少年儿童的事件发生。加强对教师队伍进行清理,严格准入资格审查,严把人员进口关。
(六)积极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要以创建“平安校园”为载体,全面推进学校治安长效工作机制的落实,努力实现学校及周边治安秩序良好,校内安全防范机制健全,师生法制道德观念增强,校园文明程度提高的工作目标。
四、组织领导
为确保此次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办公室职责:负责整治工作的组织、指挥、协调和督查考核。
1、督促各组织实施。
2、相关部门结合自身工作职能,进一步细化方案,落实工作措施。
3、定期不定期对各校开展整治工作的情况进行督查,开展整治工作情况。
五、时间安排
(一)摸底排查暨宣传动员阶段(5月1日至5月30日)。
1、各学校在校师生人数、住校师生情况、学校管理情况;分析梳理出影响学校师生教学秩序的突出问题,摸排出历年来涉及校园和在校师生的各类案件;逐级召开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整治工作动员会,统一思想;认真排查分析学校及周边地区治安状况和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结合部门实际,研究制定开展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集中专项整治的具体实施方案于5月15日前送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集中整治阶段(6月1日-6月30日)。各成员单位结合自己的职责任务,工作重点、目标要求、组织专门力量,有针对性的开展整治工作;必须以整治为突破口;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巩固整治成果。
(三)检查验收阶段(7月1日至7月30日)各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于7月15日前自检自查。7月15日后,乡综合整治领导小组组织检查,对存在问题整改不力的将通报批评并实施行政问责。
六、职责分工
(一)学校安全及校园周边环境整治领导小组。要把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属地管理”的原则,组织、指导、协调、督促各有关部门开展整治工作。
(二)学校安全及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办公室。督促协调基层各部门抽派人员聘齐各级各类学校的法制副校长,认真开展法制教育,配合学校解决各种治安问题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将学校治安综合治理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的重要内容,做到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同奖惩;及时推广整治工作经验,查找不足,推进整治工作向长效管理转化。
(三)公安部门。
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公安部出台的维护校园及周边秩序的“八条措施”,严厉打击校园及周边地区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特别是对侵害师生人身和财产安全的案件,要组织力量及时侦破;对侵扰学校师生的流氓黑恶势力要依法严惩;坚决铲除学校及周边地区存在的“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大力整治学校周边的交通、治安秩序,加强学校周边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管理,加强对学校内保工作的检查、指导,强化交通安全管理合理规划和设置学校及周边地区交通信号灯,指示牌,斑马线等交通安全设施,组织开展护送学生平安回家活动,积极参与创建“平安校园”活动。
(四)司法行政部门。
以深入开展“法制进校园”为突破口,指导学校开展校内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对法制副校长的培训,为广大师生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保护师生的合法权益,推动依法治校工作,参与妥善调解学校及周边地区存在的矛盾纠纷,协助做好有劣迹青少年的帮教工作,维护校园及周边地区的正常秩序。
(五)工商部门。市场的监督管理,市场的治安秩序,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制止各种非法经营活动,取缔各种无证无照的流动商贩,规范管理校园周边商业网点。
(六)交通部门。
要加强学校及周边地区交通安全管理,严厉打击“黑校车”、“黑出租”揽客营运,特别是农村地区非法营运车辆运载中小学生的活动。
(七)卫生部门。
要加大卫生食品监督和执法力度,对校园周边50米以内的不卫生小饮食一律取缔,对校园周边200米以内从事饮食业人员健康状况进行认真审查,严禁不适合从事饮食业的传染病人经营或从事饮食业,杜绝传染病流入校园。加强对手足口病、麻疹,人感染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
六、工作要求
(一)各单位、学校要统筹安排好辖区内的学校安全及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认真排查并及时整改。
(二)各职能部门要加强领导,积极配合,狠抓落实、督促检查。要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及时动员、部署、实施,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形成合力,如期完成专项整治任务。
(三)学校及校园周边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将于7月下旬进行检查考评,作为检查考核依据。
(四)学校及校园周边环境整治领导小组要将各单位整治工作情况纳入考评的重要内容。凡在专项整治中隐瞒、虚报或玩忽职守、工作不力导致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和恶性案件的,将严肃追究有关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