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乡结合部社区卫生服务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城乡结合部社区卫生服务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摘要:城乡结合部具有特殊的经济地理位置,城乡结合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提供社区卫生服务的过程中面临着较多的问题。为提高城乡结合部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对城乡结合部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社区卫生服务;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1城乡结合部的经济、地理及人口特征
和城区相比,城乡结合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①服务区域面积相对较大。②城乡结合部是城市与乡村两种社区相互接触、混合及交融的地区,其人口与社会结构特征比较复杂。③经济发展模式多样化,环境卫生管理、规划、开发、建设、管理,特别是社会管理均有一定的难度。④外来人口问题:在城乡部由于其优越的区位、廉价的租屋,加上管理较薄弱,使大量外来人口在些集聚。上述这些特征均是城乡结合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提供社区卫生服务的过程中所要考虑的问题。
2城乡结合部社区卫生服务存在问题
上海市徐汇区华泾镇位于徐汇区西南城郊结合部,面积8.03平方公里,是上海市徐汇区占地面积最广的社区。包括14个居委、5个村委,流动人口数占总服务人口数的一半。独特的地域和人口特征使华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为社区居民提供社区卫生服务的过程中出现了较多问题:
2.1社区卫生服务难以普及 由于城乡结合部存在大量的征地、拆迁情况,“人户分离”(空挂户)日益增多,外来人口则大量涌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无法及时地掌握人口变动情况,对服务人群的认识缺乏及时性,而且由于不同人群卫生保健上的差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未形成人人参与的局面社区群众未能充分利用和享受社区卫生服务资源[2]。
2.2流动人口管理需要加强 流动人口管理是城乡结合部社区卫生服务面临的重大问题[3],由于流动人口的文化程度、自我保健意识、流动性和费用等因素的影响,许多流动人口未能纳入社区卫生服务的各项系统管理中,比如儿童保健管理、预防接种管理、慢性病防治等等。
2.3社区卫生服务开展失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是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功能等为一体的基层卫生服务[4]。但是由于城乡结合部居民的卫生保健意识相对中心城区较为落后,所以大多数人认为“治重于防”,医疗服务仍然成为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的重点,预防和保健工作由于短期效果的不明显,无法得到居民的普遍认可,导致工作开展迟滞,整体工作呈现不均衡的状态。
2.4服务内容无法满足居民需求 中心城区二、三级医院较多,居民可享受的医疗资源相对丰富,而城乡结合部的医疗资源往往比较稀缺[5]。比如华泾镇内仅有华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个一级甲等医疗机构,在很多情况下无法很好地满足社区居民的卫生需求。
2.5工作人员层次偏低、流动性高 华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技术职称以初级和中级为主,分别占医师总数的63.64%和27.92%,具有高级技术职称者占8.44%。社区卫生服务在今后的医疗服务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卫生人才技术水平的构成,显然不能适应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由于华泾镇离中心城区有一定距离,交通位置比较偏僻,再加上薪酬待遇、发展前景等各种因素影响,中心的工作人员流动性较大,人才较易流失。
3改善城乡结合部社区卫生服务的对策建议
3.1抓住特点,更好地服务于流动人口 针对外来流动人口的特征,必须提供针对性的公共卫生服务[6],除却对重大疾病尤其是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医治以外,也要同时开展的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和免疫接种等等。
3.2实行公益,更实地让社区居民受益 ①2011年2月1日,上海市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全部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体现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上海市实施的药品 “零差率”政策,从政府部门的组织协调和配套政策方面来看,是相对完善的。上海市实施零差率销售和基本药物招标采购这2项措施后,社区中标药品(包括上海增补药物)的价格较去年的平均下降幅度达到39%,药品“零差率”政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看病贵的问题,降低了药品费用,次均处方药品数量和药费都有所下降。但是社区内居民分为享受医疗保险和不享受医疗保险两部分人群,如果就诊患者多为享受医疗保险人群,自付费用很少,对药品价格就不敏感。但是地处城乡结合部则有所不同,医疗机构辖区内的就诊患者有较多非医保人群,这项措施的实施便能明显看出对于社区就诊居民的益处。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服务收入所占比例较大型医疗机构低,业务收入主要靠药品收入,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收入将大大减少,如果补偿部分不能平衡其收入,将会造成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无法正常运行。因此目前我国正在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收支两条线,其含义是指将其开支由政府预算承担,其收入上交财政,卫生局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实行绩效考核,使医务人员通过完成政府规定的服务工作从政府拿到适宜的报酬,核心思想是取消机构和人员收入与业务量及业务收入之间的关联[7]。徐汇区于2006年10月成立了徐汇区卫生财务管理中心,作为徐汇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支两条线”预算管理的具体实施平台;下发了《徐汇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支两条线”管理实施办法》,在卫生财务管理中心建立了“收支两条线”专户,并按照13个中心建立明细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10日前将全部收入足额上交卫生财务管理中心的“收支两条线”专户;卫生财务管理中心于每月15日前根据各单位年初预算和实际成本支出核定拨付资金。这将保证医务人员的待遇水平,消除了医疗机构和医生从药品中获利的激励机制。让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更多地投入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中去。
3.3信息为先,用科技提高卫生服务水平为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水平,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普遍建立了较先进的HIS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LIS、PACS等系统,为卫生经济管理提供着强有力的支持。地处城乡结合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因流动人口较多,如何利用信息化建设来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使流动人口的就医数据得到积累,从而为卫生经济管理提供依据,成为当前重点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孙靖雅.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结合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经济师,2010,(04).[2]李伟.云南省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提供现状与对策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9.[3]蒋收获.改善流动人口卫生保健服务利用的策略研究[D].复旦大学.2008.[4]关静,王虹,刘利群,等.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现状调查--东、中、西部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六位一体”服务开展情况[J].中国全科医学.2005(21).[5]戴星.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定位和实现对策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6]白雪林,陆敏.上海市长宁区外来流动孕产妇保健管理现状与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2011(30).[7]厉李,刘国恩,陈瑶,等.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药品“零差率”政策的效果评价与思考[J].中国卫生经济,2008,(04).编辑/许言
第二篇:医院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徐州民政医院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存在问题:
1、医疗经费没有固定保障,医疗条件简陋、设备落后,就医环境有待改善。
2、创新服务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改进措施
1、政府加大财政投入。
政府高度重视医院建设,固定保障医疗经费,增加先进设备,引进优秀人才,增强服务能力。
2、改善医院就医环境。
改善医院整体就医环境(如:洗刷间、开水设备、厕所等项目);改善病房就医环境(如:增加病床数、电视、空调、床头柜等生活设施);加大医务人员办公环境的改善。
3、创新服务模式,创“患者便利医院”、创“患者满意医院”、创“患者放心医院”。
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进一步推进百姓办事零障碍工程,突出工作重点,采取有力措施,加快转变医疗行业作风,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服务水平,让群众满意,为促进医院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徐州民政医院
2015年7月25日
第三篇:医院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XXXX医院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存在问题:
1、目前工作中创新服务有待加强
2、科室劳动纪律需进一步加强
二、改进措施
1、改进模式,创“患者便利医院”
围绕“一切以患者方便为主”这个基本的思想展开工作,加强导大厅医台,咨询处主动读物意识,同时为了方便患者咨询和就医,医院分别开设咨询电话,网上咨询等服务。做到人性化精细服务,为患者创造更加便利的服务条件
2、优质服务,创“患者满意医院”
围绕“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三好一满意”主题实践活动要求,全院上下推出优质服务举措,推行文明礼仪服务,实施全日制专家门诊制度,加大医疗质量安全考核权重,促使医疗服务社会综合满意度在原有基础上有新的提高,全面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在门诊推行的首诊首问首治责任制和全程导医服务模式,使前来就诊的患者及家属能够感受到如亲人般的体贴与尊重。
3、高效医疗,创“患者放心医院”
作为一家医院,医疗质量问题始终是医院各项工作的核心。基于这点认识,医院领导在充分发挥科室特色的基础上,注重引进国际国内先进医疗技术和设备,加强考核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在为患者进行治疗时,医院一律给患者实行三级医师负责制,分级进行管理,严格规定各类专业人员分级开展诊疗技术的规定,责任到头,实行医疗责任追究制,并充分尊重患者家属的知情选择权。
4、加强劳动纪律,创“一流服务团队”
经院务会研究通过,全院实行上班下班签到制,并购买指纹机。医院职工必须严格遵守医院劳动纪律,按时上下班,尽职尽责,进一步加强全院职工的组织性、纪律性,严明劳动纪律、提高工作效率。严格执行上下班考勤、严格请、销假制度、严格工作纪律和会议纪律等方面,凡发现违反者,均按医院相关制度惩处。
第四篇:流转税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流转税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改进措
施
流转税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近年来,全市国税系统流转税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总局“以票控税、网络比对、税源监控、综合管理”的十六字方针,不断完善税制,强化税种管理,加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流转税的宏观调控作用,各项工作实现新突破。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当前流转税管理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急需引起重视,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一、流转税管理工作概述和发展趋势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方向问题至关重要。分析流转税工作存在哪些问题,首先就要明确流转税部门到底应该管哪些内容,了解今后流转税管理发展的趋势是什么。简而言之,当前流转税管理的重点内容为“一票两人三税四行业”。“一票”,即增值税专用发票,是整个增值税“以票控税”管理的核心和链条,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税收关注点是限额限量审批和红字发票管理。“二人”,即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前者户数虽少,却占据流转税收入决定性的比重,税收关注点是完成收入任务;后者户数众多,直接涉及公平稳定和谐的社会问题,税收关注点是体恤民生体现公平,例如增值税起征点调整到位等。“三税”,即增值税、消费税和车购税,其中增值税是管理的难点和主体,政策规定最复杂,需要花大力气进行综合治理;消费税征收对象很少,卷烟品目虽占全市税收收入绝对比重却无需过多管理,税收关注点主要是啤酒和白酒的关联转移利润;车购税基本是坐收“自来税”,征管
工作如无公安、交通等强力部门主动配合,很难会有大的改观,其税收关注点则是依托办税窗口、体现服务意识、树立社会形象;至于营业税在全市所占比重微乎其微,不足为虑。“四行业”,即农产品、废旧物资、民政福利和新办商贸一般纳税人,其中农产品收购增值税管理涉及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政策性强、管理难度大,也是省局所关注的重点;废旧物资企业户数呈下降趋势,随着免税政策调整取消,管理难度将逐步降低;民政福利政策经过调整后,相对减少了税收流失的风险,税收关注点更多体现对残疾人弱视群体的关注和保护;新办商贸一般纳税人则是当前流转税管理的热点和难点,虚开发票、携卡走逃等违法案件时有发生,税收关注点在于研究如何加大后续管理力度,完善流转税工作跟踪问效、问责制度,降低涉税风险,确保监控到位。
而地市级流转税业务部门的主要职责,简而言之就是“指导”+“监控”。何谓“指
导”,就是把上级最新的政策变化、最新的工作要求,经过消化、分析、归纳、提炼后,用最简明规范的语言,明明白白告诉基层“应该做什么”;通过多渠道多层次系统培训、统一出台业务操作指南、及时解答基层的疑难困惑,帮助基层解决“应该怎么做”的问题。何谓“监控”,就是及时、深入了解税收政策在基层执行的效果、落实的程度到底如何,发现基层好的经验及时总结、宣传、交流,发现政策执行存在偏差及时进行纠正、批评、改进,解决基层“做的怎么样”的问题。两个职能相辅相成,缺乏指导,监控就成无源之水;缺乏监控,指导就成为空中楼阁。
回顾近年来全市国税系统流转税管理的发展历程,大体可以分为注重发票管理、突出纳税申报管理和重视纳税评估三个阶段,经历了从启动金税工程二期,全面推行防伪税控开票系统,实现票票比对;推行“一窗式”管理,实现票表比对;将四小票逐步纳入电脑采集管理,扩大比对范围;强调税收分析管理,实现税源监控、税收分析、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四位一体”良性互动;全面推行防伪税控“一机多票”;20年将废旧物资专用发票和货物运输发票全部纳入防伪税控范围等发展过程。这些都是全市流转税部门始终把握流转税工作“完善税制,强化管理”的总体要求,根据形势变化,坚持与时俱进,得来不易的宝贵历练。
当前我市经济总量不断壮大,信息技术不断进步,社会变革日趋加剧,税制改革如火如荼,流转税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急需流转税部门人员主动调整工作思路,转变工作重点,准确把握流转税管理发展的“五个趋势”。
一是不断加强税制改革调研成为流转税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现行流转税税制已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特别是对社会经济的宏观调控职能需要进一步强化。党中央确定的发展循环经济和区域经济,支持就业和新农村
建设,鼓励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等战略决策,对现行流转税制的改革和完善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样的经济和社会条件下,如何完善现行税制,加大税收调控力度,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今后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二是不断加强综合管理成为流转税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当前税制存在漏洞、短期内难以及时调整到位的情况下,必须坚持“完善税制”和“强化管理”两手抓的观点,实现流转税税种综合管理。以“四小票”其它抵扣凭证异常信息管理和车辆税收“一条龙”管理为代表,充分利用第三方信息评价关联数据,在多税种、多部门、多环节之间建立严密勾稽、互相审核的链条式管理机制,实现跨单位、跨部门、跨税种的一体化综合管理将是今后流转税管理发展的重要方向。三是不断实现创新管理成为流转税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纳税申报“一窗式”管理由最初的“两窗三人”、到“一窗一人一机”再到“大一窗”,流转税管理方式不
断创新;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重新修订,普通发票实现票表比对,新办小型商贸企业辅导期管理得到加强,增值税转型试点迈出新步伐,流转税管理内容不断创新。实践证明,只有适应时代和形势发展的需要,勇于破除思维定式,从工作中创新,从实践中创新,才能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开创流转税工作的新局面。四是不断扩大以票税控范围成为流转税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已经推广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防伪税控系统和普通发票“一机多票”系统,刚刚推行完成的货运发票税控系统,以及正在研究的海关完税凭证管理系统、红字专用发票通知单管理系统,都是实现以票控税、网络比对、税控管理的重要举措。可以预见,随着税控器具覆盖范围的不断扩大,流转税管理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五是不断加强数据分析应用是流转税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税收分析和纳税评估是税源管理的眼睛,尤其是在税控器具监控不到的领域和环节可以发挥重
要作用。随着流转税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数据采集手段越来越先进,数据资源越来越丰富,数据质量越来越高,数据越来越集中,这些都为加强数据分析和应用提供了条件。事实证明,流转税部门只有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加强数据分析应用,查找出管理的薄弱环节,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调整政策和加强管理的应对措施,从而大大提高流转税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流转税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主要分析如下:
一是流转税税制不够完善,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例如现行增值税的征收范围过于狭隘,致使增值税与营业税交叉运行,存在着重复征税、两类纳税人税负不公、“兼营”和“混合销售”难以划分征收范围、征税对象难以界定等诸多弊端,也给税收征管带来了不少矛盾。再如增值税转型未能完全到位,农产品、废旧物资税收抵扣制度设计不合理,造
成增值税抵扣链条不完整,增加了流转税管理的难度和风险。
二是部分税务干部思想认识存在模糊。有的流转税工作人员认识还局限于传统观念,习惯于流转税税收政策的上传下达、照抄照搬,忽视了加强流转税税种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的同志对流转税管理规律的内在要求认识还不充分,对依托信息化手段,实施多税种、多部门的综合管理要求还不适应;有的同志借口现行税制有漏洞、实际执行有困难,就抱着等靠看的畏难思想,放松了工作要求,放弃了管理职责,对“完善税制、强化管理”两手都要抓的认识不足;还有的同志分夸大执法风险,缺乏大局意识,该给企业的优惠不敢给、该给企业提供的服务不敢提,处处人为设障碍,增加企业负担,未能把政策执行的原则性和灵活性很好的结合起来。
三是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有的流转税工作人员和基层税收管理员满足于已有的知识现状,不愿花更多的精力去更
新知识结构,不愿沉下心认真钻研业务难题,调研学习之风不浓,难以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有的税收管理员缺乏对流转税政策业务的系统学习、培训,对流转税政策理解不够准确,对相关业务程序和工作要求掌握不够全面,难以适应在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情况下的流转税管理工作需要;目前的岗位练兵内容针对基层税收人员实战性不高、针对性不强,大多偏重于应试培训、能手选拔,对普通税干流转税业务素质的提升作用有限。
四是流转税政策执行力还不够强。从近年来所发生的新办商贸企业一般纳税人虚开发票、携卡走逃等大案要案来看,少数单位和个人对上级部署的工作任务贯彻不及时、措施不得力、落实不到位,对该去案头审查的敷衍了事、不去核实,对该去约谈签字的弄虚作假、假冒签字,对该去日常巡查的疏于管理、风险意识不强,流转税税源管理还存在基础薄弱、管理缺位的问题。
五是四位一体分析监控水平有待提高。有的单位对流转税税收分析、评估重视不够,对税源的分析、监控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税源管理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有的单位对超低税负、零负申报、进项增多、留抵异常等企业的分析评估不够深入细致,缺乏长效的税源监控机制;还有少数单位纳税评估指标设置不够合理,评估方法不够科学,监督考核不够到位,纳税评估流于形式,效率不高;从全市整体来看,缺乏一个统一的数据分析平台,缺少一个高效的组织管理机构,税收分析监控缺乏创新、力度不足、信息化推行步伐太慢。
六是机关对基层的业务指导不足。一项新政策出台后,未能及时研究其出台背景、整理归纳其注意事项,对基层出现的疑问也未能及时答复;一个新软件功能升级后,技术业务部门联动不够,未能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测试,并通过网站统一公布操作指南,帮助基层税务人员及时掌握正确规范的操作步骤。
七是流转税后续管理不到位。下放权限不应等于放松管理。尤其是在纳税人资格认定、发票管理、减免税等审批权限下放区县局后,市局机关对基层工作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不够,对政策实际执行效果的跟踪管理不足,缺乏完善的流转税政策跟踪问效、问责的工作机制。
三、加强和改进流转税管理工作的建议 下一步加强全市国税系统流转税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继续遵循“完善税制,强化管理”的总体要求和“以票控税、网络比对、税源监控、综合管理”的十六字工作方针,加强分析评估,优化税收服务,增强管理效能,不断提升流转税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一是依法组织流转税收入。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始终坚持组织收入原则,大力组织流转税收入,促进流转税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建立完善流转税收入变动预测分析制度,加强对全市流转税重点税源、薄弱环节的收入监控,增强组织收入的主动性、预见性和稳定性。一季度市局将试行“两税”重点税源企业收入分析直报制,主要从税收政策变化、执行角度加大对流转税收入的监控力度。
二是认真贯彻流转税各项政策。全面落实增值税改革政策。认真研究解决中部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政策执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足额退还固定资产进项税。上半年市局将组织一次对全市增值税扩抵试点执行情况的抽查,确保增值税转型的全面实行。进一步落实促进残疾人就业政策。制定下发残疾人安置单位年审办法,做好综合征管系统与政策规定的衔接运行,确保促进残疾人就业政策落实到位。一季度前市局将组织完成全市残疾人安置单位年审工作,确保残疾人就业政策落实到位。
组织开展流转税制改革调研。按照“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的要求,组织开展流转税税制及管理问题的调查
研究,服务上级决策,推进工作实践。今年市局将帮助各区县单位及时转变工作重点,加强工作调研,重点研究在现行流转税税制存在不足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完善税制,加强管理,减低风险,堵塞漏洞。
组织开展流转税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政策落实,维护政策统一,提高各项流转税政策特别是流转税优惠政策的执行效应。今年市局将重点做好对流转税各项政策后续管理工作,加大对政策执行情况的监控力度。
三是进一步加强流转税基础管理。加强一般纳税人认定管理。认真执行总局修订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管理办法》,按照规定标准和程序,规范开展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对于外地人来蚌新办小型商贸一般纳税人企业一律要核实法人身份证真伪,按规定进行案头约谈、实地查验和日常巡查工作,要把企业会计人员、防伪税控开票人员和企业实际经营人员全部纳入监控范围之内。
上半年市局将组织一次对全市商贸企业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执行情况的抽查。规范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继续贯彻落实新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规定》。加强权限下放后的专用发票限额限量审批管理,注意既要给企业“调增”,也要及时给企业“调减”,避免企业手中大量滞留空白发票。利用信息化手段,强化红字专用发票开具管理。上半年市局将在各区县局自查的基础上,组织一次对全市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情况的专项检查。
加强增值税其他抵扣凭证管理;深化异常发票审核检查;认真开展税收资料调查,并利用调查数据开展专题分析。四是切实加强流转税税种管理。加强农产品增值税管理。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行农产品收购增值税管理办法,推广应用农产品收购发票电子开具系统,上半年市局将组织开展对农产品收购企业的调研式评估检查,确保农产品增值税管理措施的全面落实。
强化废旧物资增值税管理。根据调整后的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企业增值税政策,研究采取加强废旧物资行业税收管理的措施和办法,依法维护正常的税收管理秩序。今年准备选择部分单位推行废旧物资“零库存”管理模式。
加强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管理,进一步提高纳税申报质量,重点做好对零申报率、低税额申报率等指标的监控管理工作。
加强消费税管理,及时推行新的消费税纳税申报表,进一步规范消费税纳税申报,切实执行总局下发的《啤酒消费税管理办法》,落实白酒行业关联交易避税的解决措施,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强消费税管理的措施、办法。
加强车辆购置税管理。密切部门协作,推广应用车购税征管软件升级版和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模块二开票软件税控版。结合新版车购税征管软件业务流程的变化,制定实施车购税业务规范和操作规程,修改完善相应的岗位职责和管
理制度。
五是深化流转税税源监控。进一步完善“一窗式”管理。落实申报纳税“一窗式”管理操作规程,改进票表比对手段,规范异常复核处理,加强对纳税人开票销售收入和进项抵扣税额的票表比对。
规范征后核查。按照省局统一部署,研究申报与管理、前台与后台的信息传递和工作衔接制度,制定增值税、消费税征后核查办法,确保税收管理员深入开展对纳税人申报资料和信息的审核、检查。
进一步深化流转税分析评估。按照“分级负责、逐步深入”的原则,深入开展增值税税负综合分析及纳税人税负异常、进销项异常、存根联滞留等情况的分析,为基层税源管理部门开展税源监控和纳税评估提供线索。上半年市局将重点做好省局部署的指标异常企业流转税纳税评估工作,下半年将组织一次全市流转税纳税评估案例现场评比会。
六是继续推进流转税管理信息化建设。巩固现有系统运行。跟踪监控流转税各应用系统的运行状况,认真研究运行问题,升级完善相关系统,保证各应用系统的正常高效运行。拓展税控、稽核系统范围。进一步将所有使用增值税普通发票的纳税人纳入一机多票系统管理,加强对纳税人开票、纳税情况的监控管理。扩大网上认证、规范网上报税,加快网上办公步伐。本着自愿原则,由企业自行扫描并通过网络传输认证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公路、内河货运发票,切实减轻办税服务厅集中认证工作量。根据总局网上报税系统研制完成情况,逐步在一些生产经营规模较大、纳税信誉良好的一般纳税人中推行应用网上报税。积极与省局相关处室联系,争取省局支持,在我市率先开展网上办税试点工作。开发推行流转税工作平台系统。根据省局统一安排,依托税收征管系统和税务工作流系统,将现行流转税征管中的资
格认定、发票发售、纳税申报、减免办理等项业务纳入同一平台运行监控,提升流转税管理效率,方便数据查询利用。七是进一步优化流转税税收服务。优化业务流程。按照可行、管用的原则,对流转税相关的认定、审批程序进行清理、整合、优化,减少办税繁琐环节,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今年市局将组织人员对现行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增值税发票审批、减免税管理、增值税扩抵试点等有关规定、操作流程、涉税文书进行优化梳理,整理成操作手册下发基层,以便加强对基层实绩工作的指导力度。
精简文书资料。在保证税源监控的前提下,认真清理现行企业认定、发票审批、纳税申报等流转税管理环节要求报送的资料,精简不必要或重复提供的资料。简化办税操作。按照“繁中求简、简中求优、优中求强”的要求,进一步梳理、整合现行流转税管理制度和措施、办法,最大限度地节约征纳成本,做到每一节
点环环相扣。加强宣传、辅导。及时宣传流转税调整、完善政策,深入开展对纳税人的政策培训与辅导,帮助其掌握政策规定,依法履行纳税义务,准确享受税收权益。八是切实加强流转税队伍建设。
进一步建立完善流转税人才库管理制度,培养流转税纳税评估、政策管理及增值税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等各类专门人才,为顺利开展各项流转税工作提供人才保证。上半年,市局将调整组建全市流转税纳税评估人才库,帮助一批查帐技能强,工作业绩突出的业务骨干脱颖而出。
切实加强流转税业务培训。分期举办流转税业务培训班,集中开展对全系统征收、管理类人员的业务培训,着力提升流转税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市局将根据流转税工作重点变化,适时开展一次流转税业务岗位练兵活动,内容直接是现行最新税收政策,强调时效性和实用性。
加强流转税工作跟踪问效、问责力度。今年市局和宿州局共同承担了省局关于建立流转税工作跟踪问效问责机制的重要课题,将组织有关人员,认真研究如何加强对流转税政策执行和工作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确保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
第五篇:企业内部审计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摘要:对现代组织在实施企业内部审计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一些改进的措施。
企业内部审计在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改善企业管理、促进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现代组织规模不断扩大,集团化、全球化、信息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外部竞争日趋激烈,外部条件变化日益加快,面临的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在这种环境下,为保证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指令得到及时有效地贯彻执行,给经营管理者提供正确决策所需的建议、咨询、资料,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已成为分当务之急。
一、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审计人员素质较低
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普遍缺乏足够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知识面比较单一,缺乏必要的审计专业知识和技巧,对现代技术知识掌握不够,如缺乏信息技术的应用。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1、学历层次较低。尽管许多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从事审计工作多年或
从其他工作岗位转为内部审计工作,但会计理论、审计理论、业务技能很一般,在行使职责的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往往不能切中要害,使内部审计工作失去威慑力。
2、内部审计人员专业构成单一。内部审计人员中财务会计专业出身的占绝对的统治地位,缺少工程技术、计算机等专业人员。只适应开展财务审计和其他以企业会计资料为基础的审计咨询服务,不适应审计日益发展和扩大的工作范围,影响了内部审计职能的全面发挥。
3、职业道德素质不高。个别内审人员不能慎重的保守因履行职责而获
得的相关内部审计资料,反而为了个人或其他经济利益,收受部正当利益,严重制约了内部审计的生存和发展,影响了审计职能与作用的发挥,败坏了内审人员的职业形象,助长了腐败的滋生。
4、专业职称评定不通畅。内部审计人员的职称基本都属于会计和统计
系列或审计系列,很少有经济师、工程师、律师等系列,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审计的效果和权威。
5、与社会审计缺乏必要的交流。企业每年都会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财
务报表进行审计,但是相当部分的内审人员未能和社会审计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学习社会审计的先进经验。
6、7、缺乏系统的培训。由于审计人员知识结构老化,又没有及时接受培训,所以知识陈旧,不利于新形势下审计的需要。审计方法落后、审计手段单一。很多企业为适应发展的需要,相续
开发应用了财务管理系统、综合管理系统等企业信息化系统,给审
计的方式、对象、内容都带来了变化。由于审计人员电算化内部审
计知识贫乏,在审计工作中没有能够充分使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辅助
审计,同时,由于审计基数手段掌握不够,极大影响了审计的效率、效果。
(二)内部审计范围窄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内部审计的范围也在不断拓宽,但是企业开展的内部审计主要是财务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离任审计开展的较少,基本建设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经营管理审计根本未开展。
而开展内部审计的单位,审计的内容主要是围绕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完整性、合法性来展开,属于事后审计,未能起到预防风险、降低风险或规避风险的作用。
问题的根源在于单位各级领导的知识储备中普遍缺乏审计业务知识,因此对内部审计的职责、方法、重要性认识有偏差。企业管理层没有把内部审计看作是加强企业管理的必要途径和手段,而是把内部审计当成是给自已挑毛病、找麻烦,个别人员甚至认为企业每年已经聘请了会计师事务所对会计报表进行审计,有没有内部审计无所谓。
因此,对内部审计重要性认识的不足及对内部审计的支持力度不够,导致了审计面窄,内部审计人员难以拓宽审计领域。
(三)内部审计独立性差
由于企业没有完全按照内部控制规范设置内审部门,致使内部审计一般都隶属于审计科,工作上向董事会负责,行政上却属于企业管理层领导,即“双重领导”,因此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难以有效发挥,表现在以下方面:
1、在人事关系和物质利益的关联性方面,难以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审计人员作为企业的一名员工,其个人的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及
岗位评定是由企业的管理层决定,审计人员在对基层单位(不涉及
关键领导)进行审计是还能履行还能履行其监督和评价职能,但是
对企业本部或基层单位(涉及关键领导)进行审计时,面对企业领
导授权、批准的经营行为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或者不符合经济效益
原则时,审查出的问题越多就越容易得罪人,部分审计人员不愿意
得罪管理层、担心影响个人的职业发展,从而影响了内审人员的独
立性。
2、“双重”领导导致内部审计的权利有时难以行使,这种“双重领导”的企业架构,内审人员往往两头都不愿意得罪,也不能轻易得罪,受到决策层或经营层的控制,影响了审计的独立性。
由于大多数企业的前身为国有企业,改制变成股份制企业后,董事长、总经理、董事、监事、总经理、也都是原企业的主要负责人,他们相互之间
存在这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表面上企业为股份制企业,但经营权实际上控制在企业的决策层和经营层手中。每年召开的股东大会流于形式,企业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决策、执行、监督三权没有相互之间的制约,使得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
(四)内部审计程序不健全
在审计程序方面,内部审计人员没有严格按照规范化的审计程序开展业务,审计计划简单甚至没有;所编制的工作底稿不完整、不规范,不能如实记录所执行的审计程序及发现的全部问题;内审程序没有工作底稿;审计报告没有单位负责人签发。
产生审计程序不健全的原因是:缺乏外部审计的业务指导,内审工作职责只针对固定资产牵扯、现金盘点、账目核对、档案管理等方面,内容很窄,没有制定具体的内身工作制度、业务操作程序及项目审计实务指南;
二、企业内部审计的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