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罗山自然保护区林政执法工作的调研报告2[本站推荐]
罗山自然保护区林业行政执法工作现状及执法对策探讨
周静
(宁夏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宁夏吴忠 751900)
摘要:通过对罗山保护区目前林业行政执法工作现状的综合评价和对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赋予保护区更多权限、成立林业行政综合执法部门、建立长效培训机制、加强培训力度、制定奖惩和监督机制等方面的对策。关键词:罗山保护区;林业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对策
坚持依法治林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林业行政执法是依法治林的主要组成部分。多年来,罗山自然保护区的林政执法工作也在不断的向规范化方向发展,保护区林政执法人员为建设生态文明,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安全做出了贡献。但是,随着国家对林政执法工作的进一步规范和生态文明建设对林政执法工作的更高要求,保护区林政执法在体制上、管理上等方面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保护区资源管护工作,有待进一步理顺和完善。1 林业行政执法工作现状
1.1 林业行政执法不断的规范化 保护区自晋升为国家级后,管理机构重视林政执法工作,认真执行《森林法》及各项林政法规,强化各项林政管理,全力查处林政违法行为,为部分工作人员申发了林业行政执法证,从前随意执法,以罚代刑,执法不作为的现象绝迹,树立了林政执法的新形象,有效地保护了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安全。
1.2 林政执法主体资格变动较大。保护区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前,执法主体为保护区全体工作人员,随意执法、执法不公现象普遍存在。这也导致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保护区林政执法工作意见很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保护区的管理工作。自2002以后,其他人员、部门不再直接进行林业行政执法,而改由具有林政执法资格的工作人员和具有林政执法资格的公安民警承担林政执法工作职能。1.3 执法案件查处普遍以各站为单位独立进行。保护区由于设立较晚,现阶段还没有一个专门负责林业行政案件查处的机构,各站对所辖区域发生的案件不向上报告,实行谁管辖谁查处的原则。
1.4 为了遏制森林资源管护的严峻形势,打击毁林犯罪活动,稳定精干护林队伍,加强对森林资源管护各方面力量的管理,管理局加强了林政执法队伍的管理,向区森林公安局申请一部分具有林政执法资格的人员加入治安协管员的行列,与分局公安民警同等实行军事化严格管理。这种工作格局对于稳定护林形势起到了明显的作用。2 存在问题
作者简介: 周静(1983-),女,宁夏吴忠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管理工作。2.1 执法权限受到限制 由于保护区特殊的隶属关系,保护区管理机构在很多方面不具有独立的林业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很多案件必须经区林业局授权并以区林业局的名义进行办理,涉及到授权案件时必须要加盖区林业局的印章,致使执法人员不能及时有效进行处罚和管理,影响了执法的权威性。全局主要从事森林管护任务的60名管护人员没有林政执法证,依法管林、护林受到制约。2.2 随着全国执法规范化进程的推进,保护区林政执法人员的执法素质已明显跟不上要求,办理案件的能力严重不足,规范化的林政执法工作难以有效开展。2.3 保护区没有一个统一的林政执法部门,各管理站自行独立行使职能,同时具有林政执法权限的森林公安分局对发现的林政案件也可以进行处罚。林政执法工作实际上变成“单打”状态,削弱了保护区林政执法总体职能的发挥。从林政案件统计数据分析,2010年之前发生的所有案件都是各部门独自处理没有成卷,其中应查未查的案件仍然占有一定比例。直至全区在灵武试点开展以森林公安为主以其他具有林政执法权限人员组成的林业行政综合执法经验成功后,保护区在以森林公安分局主导的情况下,按照规范程序办理了几起林业行政案件。
2.4 尽管管理局在资源管护和林政管理上制定了很多制度和规定,但由于奖惩机制和监督机制尚未完善,很多制度流于形式,特别是林政执法案件移送报告制度的不完善,使森林公安与各管理站在案件的衔接问题上相互依赖,森林公安分局坐等案件上门,各站按自己办法行事,产生的结果是森林公安查处的林政案件少,而各站又不能按照规范程办理林政案件。
2.5 由于受片面政绩观的影响,管理站个别领导,担心林政案件多了影响政绩影响考评分数,采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对待林业行政执法,能不报林政案件的尽量不报,能少报的尽量少报,客观上干扰了林业行政执法工作的有效进行。2.6 地方上一些干部、群众对林政执法的干扰问题始终存在,小罗山林政执法环境不良的问题未能从根本上真正解决。3 解决办法
3.1 赋予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更多的执法权限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该与县级地方林业部门区别对待,由于立法者站在全国的角度区考虑问题,大部门是以县级为单位来考虑实际问题的,自然保护区绝大部分处于偏远的山区,且绝大部分都直属于省级林业部门管理,很多案件从立案、审批、到结案来回奔波,不但办案成本高而且效率的下降直接影响了办案的权威性。应该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视为林业主管部门,这样很多案件无须授权直接按照法律规定就取得了林业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可以自己名义进行办理。
3.2 成立林业行政综合执法部门 鉴于全区在灵武试行“林业行政综合执法”试点的成功经验,从加强林业行政执法的要求出发,将保护区现有森林公安分局警察、林业行政执法人员、具有林业行政执法资格的治安协管员统一归口到成立的一个部门管理,使其成为林政执法的实战单位和主管部门。改变保护区林政执法“单打独斗”的状况。
作者简介: 周静(1983-),女,宁夏吴忠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管理工作。3.3 建立长效培训机制、加强培训力度 加强林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和执法办案能力培训,要形成一种培训和考核的长效机制,对经过培训仍不能胜任岗位的林政执法人员要予以辞退。同时积极向区林业局争取让更多能胜任林政执法工作的人员加入到林政执法的队伍中来。
3.4 制定完善的奖惩机制和监督机制,并且严格执行 进一步理顺并明确具有林政执法主体资格人员的工作职能,形成既分工负责各尽其职,又相互配合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森林公安分局和各管理站的职能作用,形成工作合力。对于林政案件办理成绩突出的部门和人员给予一定奖励,对于管护不力,有案不办,有案不报、瞒报、谎报,案件办理不规范的部门和人员给予一定惩罚。
二〇一一年四月三十日
作者简介: 周静(1983-),女,宁夏吴忠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管理工作。
第二篇:关于罗山自然保护区林政执法工作的调研报告2
罗山自然保护区林业行政执法工作现状及执法对策探讨
周静
(宁夏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宁夏吴忠 751900)
摘要:通过对罗山保护区目前林业行政执法工作现状的综合评价和对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赋予保护区更多权限、成立林业行政综合执法部门、建立长效培训机制、加强培训力度、制定奖惩和监督机制等方面的对策。
关键词:罗山保护区;林业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对策
坚持依法治林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林业行政执法是依法治林的主要组成部分。多年来,罗山自然保护区的林政执法工作也在不断的向规范化方向发展,保护区林政执法人员为建设生态文明,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安全做出了贡献。但是,随着国家对林政执法工作的进一步规范和生态文明建设对林政执法工作的更高要求,保护区林政执法在体制上、管理上等方面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保护区资源管护工作,有待进一步理顺和完善。
1林业行政执法工作现状
1.1林业行政执法不断的规范化保护区自晋升为国家级后,管理机构重视林政执法工作,认真执行《森林法》及各项林政法规,强化各项林政管理,全力查处林政违法行为,为部分工作人员申发了林业行政执法证,从前随意执法,以罚代刑,执法不作为的现象绝迹,树立了林政执法的新形象,有效地保护了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安全。
1.2林政执法主体资格变动较大。保护区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前,执法主体为保护区全体工作人员,随意执法、执法不公现象普遍存在。这也导致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保护区林政执法工作意见很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保护区的管理工作。自2002以后,其他人员、部门不再直接进行林业行政执法,而改由具有林政执法资格的工作人员和具有林政执法资格的公安民警承担林政执法工作职能。
1.3执法案件查处普遍以各站为单位独立进行。保护区由于设立较晚,现阶段还没有一个专门负责林业行政案件查处的机构,各站对所辖区域发生的案件不向上报告,实行谁管辖谁查处的原则。
1.4为了遏制森林资源管护的严峻形势,打击毁林犯罪活动,稳定精干护林队伍,加强对森林资源管护各方面力量的管理,管理局加强了林政执法队伍的管理,向区森林公安局申请一部分具有林政执法资格的人员加入治安协管员的行列,与分局公安民警同等实行军事化严格管理。这种工作格局对于稳定护林形势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2存在问题
作者简介: 周静(1983-),女,宁夏吴忠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管理工作。
2.1执法权限受到限制由于保护区特殊的隶属关系,保护区管理机构在很多方面不具有独立的林业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很多案件必须经区林业局授权并以区林业局的名义进行办理,涉及到授权案件时必须要加盖区林业局的印章,致使执法人员不能及时有效进行处罚和管理,影响了执法的权威性。全局主要从事森林管护任务的60名管护人员没有林政执法证,依法管林、护林受到制约。
2.2随着全国执法规范化进程的推进,保护区林政执法人员的执法素质已明显跟不上要求,办理案件的能力严重不足,规范化的林政执法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2.3保护区没有一个统一的林政执法部门,各管理站自行独立行使职能,同时具有林政执法权限的森林公安分局对发现的林政案件也可以进行处罚。林政执法工作实际上变成“单打”状态,削弱了保护区林政执法总体职能的发挥。从林政案件统计数据分析,2010年之前发生的所有案件都是各部门独自处理没有成卷,其中应查未查的案件仍然占有一定比例。直至全区在灵武试点开展以森林公安为主以其他具有林政执法权限人员组成的林业行政综合执法经验成功后,保护区在以森林公安分局主导的情况下,按照规范程序办理了几起林业行政案件。
2.4尽管管理局在资源管护和林政管理上制定了很多制度和规定,但由于奖惩机制和监督机制尚未完善,很多制度流于形式,特别是林政执法案件移送报告制度的不完善,使森林公安与各管理站在案件的衔接问题上相互依赖,森林公安分局坐等案件上门,各站按自己办法行事,产生的结果是森林公安查处的林政案件少,而各站又不能按照规范程办理林政案件。
2.5由于受片面政绩观的影响,管理站个别领导,担心林政案件多了影响政绩影响考评分数,采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对待林业行政执法,能不报林政案件的尽量不报,能少报的尽量少报,客观上干扰了林业行政执法工作的有效进行。
2.6地方上一些干部、群众对林政执法的干扰问题始终存在,小罗山林政执法环境不良的问题未能从根本上真正解决。
3解决办法
3.1赋予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更多的执法权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该与县级地方林业部门区别对待,由于立法者站在全国的角度区考虑问题,大部门是以县级为单位来考虑实际问题的,自然保护区绝大部分处于偏远的山区,且绝大部分都直属于省级林业部门管理,很多案件从立案、审批、到结案来回奔波,不但办案成本高而且效率的下降直接影响了办案的权威性。应该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视为林业主管部门,这样很多案件无须授权直接按照法律规定就取得了林业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可以自己名义进行办理。
3.2成立林业行政综合执法部门鉴于全区在灵武试行“林业行政综合执法”试点的成功经验,从加强林业行政执法的要求出发,将保护区现有森林公安分局警察、林业行政执法人员、具有林业行政执法资格的治安协管员统一归口到成立的一个部门管理,使其成为林政执法的实战单位和主管部门。改变保护区林政执法“单打独斗”的状况。
3.3建立长效培训机制、加强培训力度加强林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和执法办案能力培训,要形成一种培训和考核的长效机制,对经过培训仍不能胜任岗位的林政执法人员要予以辞退。同时积极向区林业局争取让更多能胜任林政执法工作的人员加入到林政执法的队伍中来。
3.4制定完善的奖惩机制和监督机制,并且严格执行进一步理顺并明确具有林政执法主体资格人员的工作职能,形成既分工负责各尽其职,又相互配合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森林公安分局和各管理站的职能作用,形成工作合力。对于林政案件办理成绩突出的部门和人员给予一定奖励,对于管护不力,有案不办,有案不报、瞒报、谎报,案件办理不规范的部门和人员给予一定惩罚。
二〇一一年四月三十日
第三篇:运政执法调研报告
运管工作调研报告
基层运政执法工作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随着依法治国力度的加大和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步伐加快,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规范执法、公正执法的要求越来越规范,法律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制约规范公正执法的因素也越来越多。做为一名基层运政部门的领导者,在长期的运政执法工作开展中,通过实际调研,我总结出了目前交通行政执法面临的制约因素以及普遍对策,现做调研报告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基层交通行政执法的现状及制约因素。
目前我所的管理工作在宗别立至乌斯太一线的辖区范围内开展,因所内人员只有10人,运政管理、上路稽查等行政执法任务繁重。在交通行政执法中,我所坚持完善机制,从严管理,连续多年实现了无一起公路“三乱”发生,无一起行政败诉案件的目标,受到各级组织的充分肯定和好评。在大好形势面前,我所领导班子居安思危,认真分析辖区内交通行政执法的现状,找出了目前行政执法的制约因素。交通行政执法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执法队伍自身的主观因素和社会环境的客观因素两个方面。
基层执法队伍自身存在七个不适应:一是文化素质不适应。比如我所10名人员中,通过自学等形式获得文凭的占
1大多数,不能适应交通行政执法的基本素质需求;二是年龄结构带来的制约。在我所执法人员中,30岁以下人员占到整个执法队伍的大部分,这部分人虽然给执法队伍带来了活力,但他们却处于情绪易冲动期,不稳定期,如果引导不当,就会出现过激行为等不良执法后果;三是人员组合不适应。由于就业渠道单一等原因,执法队伍“近亲”现象比较突出,存在父子、母子、夫妻、兄弟、姐妹、亲戚同在一个单位或一个部门执法的现象,“亲情”成份对执法公正或多或少带来一些影响;四是上岗方式不适应。师傅带徒弟仍然是行政执法人员上岗的主导方式。从现有行政执法人员经历看,这种师傅带徒弟的模式,主要是凭经历管理、靠经验执法,容易形成师傅规范则徒弟规范、师傅出错则徒弟出错的恶性循环,为不规范执法埋下祸根;五是执法理念不适应。在为谁执法怎样执法上存在误区,总是以管理者自居站在管理对象的对立面发号施令,指手划脚,造成管理对象的逆反心理,有的甚至使矛盾激化;六是执法能力不适应。在执法策略上不能与时俱进,有的搞愚民政策,有的抱侥幸心理,致使该宣传的政策不宣传、该公开的法规不公开,该到位的程序不到位,该执行的标准不执行,造成管理上的被动、经济上的损失和形象上的损害;七是精神状态不适应。有的人宗旨观念不强,缺乏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精神;有的人工作目的不明,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有的人工作作
风不实,粗心大意、工作马虎,不按规定程序办事等现象。社会环境方面存在着“六个不”的问题:一是宣传氛围不浓厚。只注重了媒体宣传、会议宣传,忽视了各级组织宣传和基层群众宣传,广大群众对取之于车、用之于的运政管理政策了解不够,给交通行政执法带来了阻力;二是部门配合不紧密。运政执法与路政、公安、交通等有关部门是各自为阵,在工作中形成相互制约,有的甚至产生矛盾和磨擦;三是群众参与不广泛。群众对运政交通法规不了解、不理解,在运政管理工作中缺乏配合意识;四是法律素质不理想。虽然连续进行了普法工作,但人们的法律素质还不容乐观,有的受社会上执法不公现象的影响,对依法办事缺乏信心;有的对执法人员心存不满,甚至抵触,躲避交通执法和执法取证,为规范执法带来了障碍;有的在执法过程中存有侥幸心理、平常不学法、不懂法、违法之后就托关系、走后门、讲人情,致使出现执法不能到位的问题。
二、规范基层交通行政执法的措施及对策。
我所领导班子针对交通行政执法制约因素,积极研究对策,着重采取了以下应对措施。
(一)强化学习教育,狠抓思想政治工程。思想支配行动,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才会有规范的执法行为。我所党支部从端正执法人员思想、铸造执法队伍灵魂入手,着重抓了学习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两个大的方面。在学习教育
方面着重抓了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效果三落实。一是学习内容落实。组织我所执法人员认真学习法律法规,重点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内蒙古自治区道路运输条例》等交通法规,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等常用法规,学习与交通行政执法有关的各项法律法规。二是学习时间落实。采取白天工作晚上学、晴天工作雨天学、交流体会集中学、案例分析讨论学、带着问题分散学等办法,确保学习时间,确保学完内容,确保融会贯通。三是学习效果到位。用笔试、面试、考评等办法检验学习效果。用评比、考核的办法触及思想灵魂,把学习效果作为对单位和个人考核的重要条件之一。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着重做了以下两项工作,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解决执法人员的思想、工作、生活等实际问题。千方百计为执法人员解决了生活、工作中的实际困难,消除了执法人员的畏难情绪、消极情绪和抵触情绪,从而稳定了执法队伍,调动了积极因素。二是坚持激动机制。在执法队伍中开展大总结、大表彰,树立标杆,树立良好的交通形象。通过学习教育,解决了为谁执法、为谁服务问题,真正树立了执法为民的思想理念。
(二)强化学历管理,狠抓素质工程。学历是衡量一个
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为提高交通行政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学历管理上做到了是从严要求,提倡青年职工通过自学等方式提高自身学历,从而达到自我加压、自我提高、更新知识、促进工作的目的。
(三)强化薄弱环节,狠抓基础工程。抓住了薄弱环节就明确了主攻方向。针对基层交通行政执法基础工作比较薄弱的实际,着重做到了三个加强:一是加强执法档案管理。对行政执法档案实行专人管理;二是加强执法程序管理。对执法程序实行环环紧扣,跟踪管理,坚持程序不到位、案件不执行的制度。三是加强执法行为管理,实行重大执法活动报告制度。对重大行政执法活动都必须向主管领导报告,报告内容包括活动内容、带队领导、参与人员、区域范围等基本情况,领导不批准不得擅自活动。
(四)强化制度建设,狠抓责任工程。制度是规范执法的保证。为了确保规范执法,进一步明确执法责任,健全和完善了三个制度:一是执法责任制度。层层签订了执法责任状,把领导责任制、执法责任制科学地分解到每个执法单位和个人,切实明确每个人、每个岗位的执法责任。二是公开透明制度。对一切应该公开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全部予以公开,实行执法公开、政务公开、财务公开、法规依据公开,坚决杜绝执法活动中的暗箱操作,充分接受社会监督;三是责任追究制度。按照权力与责任统一的要求,对行政执
法人员具体执法行为进行规范。
在实际工作中,我从分析交通行政执法现状入手,找准了制约交通行政执法的主客观因素,总结出强化学习教育、狠抓思想政治工程,强化学历管理、狠抓素质工程,强化薄弱环节、狠抓基础工程,强化制度建设、狠抓责任工程的具体对策,规范了执法行为,促进了执法公正。
第四篇:林政执法工作总结
林政执法工作总结
林政执法工作总结
林政执法工作总结
我处在市**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上级林政执法的精神,通过执法人员的不懈努力,做到知法、懂法、文明执法、严格执法,取得了一定成绩,受到各方的好评。现就我单位在林政执法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总结如下:
一、行政执法工作的基本情况
行政执法是一项非常严肃、政策性较强的工作,这项工作搞好搞不好,将直接影响到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因此,我处将林政执法工作,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对林政执法人员严格要求,定期组织林政执法人员
学习有关林政执法的知识、规定和条例;吃透上级精神,学习和交流在林政执法工作的经验和体会,相互学习、互相借鉴、相互促进。我单位10名执法人员,在全年执法过程中,没有一人被投诉或被举报、满意率达100%。在执法过程中,我们要求每个执法人员都要做到知法、懂法、文明执法和严格执法。
1、林政执法人员执法中发现的违法案件及处理情况
截止到今年月,我处处理违法案件计21件,其中执法人员巡查发现10件。为了及时发现违法案件,我单位公布了群众举报电话,到今年月份共接到群众举报电话11件,以上大多是折树枝、向树坑倒污水、在树上乱挂物品等轻微的损坏行为,我们对这些人进行说服教育,今后要爱护树木,减少此类案件的发生,目前较严重的事件还未发现。由于我们在执法过程中,能够文明执法、严格执法,以事实为依据,并做到罚教相结合,不以罚代教,收到了较好效果,达到了
执法目的,并树立了良好林政执法人员的形象,得到了群众的充分肯定。
2、砍伐、移植树木报批情况。
我处严格按照市**局的规定执行树木砍伐移植报批制度,认真做好申报砍伐、移植树木的勘察审核工作。我单位严格履行树木砍伐、移植的报批手续,认真做好申报做砍伐、移植的调查工作,派专人进行现场勘察,确定确需砍伐树木的树种、数量及规格。做好树木移植及补植的管理工作。对移植、补植树木进行跟踪监督管理,建立树木移植、补植档案,设专人负责此项工作,落实树木移植、补植的树种、数量、时间、地点,确保移植、补植树木的成活率。到月为止,建城区内砍伐树木51株,分别是**马道建设31株、**厂修复14株、**厂4株、**厂倒伏杨树1株、**小学1株。
二、存在问题
1、执法力度薄弱,机构不健全,造成有些违法案件不能及时发现和处
理,处罚力度较小,难度大对一些破坏园林绿化植物和设施的单位和个人不能起到震慑作用。
2、林政执法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还有待提高。在这方面,应该着重加强林政执法人员的学习,使之不断提高林政执法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执法水平。
3、林政执法宣传力度不够。在这方面,我们要加强宣传力度,利用一切宣传工具进行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人民群众知法、懂法、守法。
三、1-月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情况及主要问题。
1、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情况,今年 1-月份,行政审批事项共有6项分别是**院迁建项目、**塑料厂新建项目、**小学重建、**复建项目、**绿化竣工验收。
2、主要问题。城市绿化工程项目规划在前期审批环节多数能够达到规定的要求,但是由于在中间实施环节缺乏监督,造成有些绿化工程项目不按照绿
化规划实施。随意改变绿化方案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建议健全相关制度措施,强化对绿化工程项目中间实施环节的监督,加大执法力度,经常组织工作人员,对此类工程进行巡视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城市绿化工程达到标准,提高城市绿化水平。
**管理处
月13日
第五篇:关于运政执法调研报告
关于运政执法调研报告
随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现代道路运输业发展,对道路运输管理、运政执法工作提出了更高更强要求。运政执法工作为适应现代运输业发展的要求,在强化和完善运政管理、维护道路运输秩序、规范经营行为、保障良好的市场运营环境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以及执法程序不规范、执法方法简单粗暴现象时有发生;重处罚、轻教育,重结果、轻程序,执法利益化倾向不同程度存在,执法队伍的执法能力、执法方式与依法行政的要求有较大差距。现就我们在执法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改善对策的思考,供大家参考、与同志们共勉。
一、运政执法的几个难点
(一)执法环境差,执罚权受限
虽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第五十九条之规定,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可以在道路运输及相关业务经营场所、客货集散地、公路路口进行监督检查;具体的法律解释中也明确指出,“道路运输执法场所包括两个方面:
1、源头。具体包括:(1)经营场所和经营地;(2)客货集散地,如火车站周围、港口码头周围、商品批发市场周围;
2、公路路口。具体包概括:(1)上主干路的路口;(2)下主干路的路口;(3)出城和进城的路口;(4)其他公路路口。”但在全国加强治理公路“三乱”的大背景下,也因为在相关法律法规依据理解方面的差异,有关部门将交通运政动态管理视同为公路“三乱”,致使交通运管机构无法实施有效的动态监管工作。使执法效果大打折扣,以至于违规运输行为屡禁不止,长期得不到根治。
(二)、执法活动中调查取证难
运政执法是运输市场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运政执法人员在检查过程中,经常有违法业户逃避检查,执法人员遭辱骂、被殴打是普遍现象,相当一部分运输经营者根本不予配合,部分群众也不理解,加之运管机构调查取证设备落后,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执法人员存在综合素质、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使我们在对违法行为的查处中或证据难以取得,或证据不够充分等,无法对其实施行政处罚。
(三)、处罚程序实施执行难
实施行政处罚是交通行政执法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普遍存在着处罚文书送达难,执行更难的现象。一是行政处罚文书送达时一些违法当事人故意躲避,执法人员往返数次都不能送达;二是说情风较严重。找你不成,找你亲戚朋友,找你上级领导。三是说情不成耍无赖,找来社会上的无业游民对执法者进行恐吓和威胁,找来家里老小扰乱工作秩序,甚至到执法者的家里去闹事等等手段来干扰执法。
(四)、源头监管秩序维护难
客、货运输市场是交通行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对外窗口,构建“统一、竞争、有序”的客货运输市场是道路运输行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现阶段我县大多数道路运输企业依然处于规模小、粗放型、低层次状态,存在着市场发展不平衡,经营不规范,运输效率低,加上部分经营业户法律意识淡薄,对行业管理存有抵触情绪,导致运管机构无法对运输企业实施有效监督,特别是客运市场的 “黑的”冲击运输市场现象较为严重,处罚取证又困难,而且他们大多数是无业游民,家庭经济条件不好,车辆状况极差,处罚很难实施,单凭执法人员去检查形不成气候,导致围攻、谩骂执法人员的有之,和你打游击战的不乏其数,合法经营者苦不堪言,执法者也很难处理好此局面。
(五)、执法目的实现难
运政执法的目的是为了规范道路运输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运输市场环境。处罚是一种手段,是为执法目的服务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执法人员对自由裁量权的使用缺乏严肃性,存在着畏难、畏权、碍人情的情绪,致使“重过轻处”、“有过不处”、“熟人不处”现象时有发生,还有的执法人员工作作风不实、品德不端。
二、执法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执法定性不准确
一是道路运输经营行为难以界定,以客货运输为例,执法检查中,对于自称在厂区内行驶的单位自营车辆如何认定,是否参与了道路运输经营等,类似这样的问题使运政人员很难把握。二是非法营运罚款规定起点高、幅度大,具体执法时难以掌握。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实施至今,非法营运案件的处罚均未达到标准。对处罚的数额如何裁量,法规没有明确,这就难免发生同案情不同处理结果的现象,客观上导致运政执法部门“办人情案”“随意办案”问题的出现。
(二)、执法行为欠规范
执法人员着装混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运政执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执法人员亮证执法不到位,未按要求主动出示执法证件;言辞不规范,造成管理对象抵触和不满情绪引起冲突;行为不检点,粗暴执法导致争吵甚至斗殴;笔录制作不规范,内容不全面、模式千篇一律、文字叙述不通顺、字迹了草难辨认、处罚依据的法规条款不明确、两人执法由一人代笔签章;程序操作不严格,程序倒臵现象突出、简单的违章处理复杂化、未告知当事人权利、该制作的文书省略不制;越权行政,随意扣留违章者证件和物品;人员素质欠缺,法制观念淡漠、不熟悉法律条文、不会运用法律条文、执法力不从心等等。
三、改善和加强运政执法质量的措施及思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及相关部门规章全面出台,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行业管理法规体系,依法治运、依法行政时机和条件已完全成熟。运政管理人员能否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 24字依法行政要求,提高执法质量,切实担负起维护道路运输秩序,规范经营行为,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是摆在道路运政管理部门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目前,运管部门实施市场管理的经费严重不足。工资难以保证,基层运管机构普遍存在着人员包袱沉重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没有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是不可能的。因
此,应当积极准确的向各级党委、政府反映运管机构当前的困难,争取党委、政府在政策、编制方面给以一定的照顾。将运管机构纳入行政编制,提高财政补助收入的比例,建立一套有政策保障、财政支持的运政工作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当前运管工作面临的困境。
(二)、强化法制培训,提高依法治运能力
借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机遇,以执法培训、执法检查、经验交流等形式,不断加大运政执法人员对新法律、法规的理解及运用的培训力度,通过相互学习、探讨和交流提高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文明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三)、规范调查取证行为,保证执法活动合法性制作笔录要完整。重点要把握好七个细节:
1、现场笔录制作要有两名以上具有执法资格的执法人员参与,这是证据合法的关键;
2、执法人员与记录人要分别签名,不能代签,否则会影响证据的合法性;
3、笔录的制作时间要详细,地点不能笼统含混;
4、违章行为发生(发现)的时间、地点、拉得什么货、运了多少人、收了多少钱、从事营运有多长时间,有什么相关证件;
5、为了有效防止出现“不亮证执法”问题,笔录当中应当在开始就表明执法人员的身份和询问意图;
6、在笔录中要尽量避免下定性的语句,只调查、不结论;
7、经被询问人(或被调查人)确认无误并签字。
收集物证要有针对性。证据的收集过程中一是要注意证据的三个条件,即:
1、收集直接证据,如非法营运客车自制的线路牌,机动车保险证上界定的车辆营运性质;
2、收集相关证据,如车辆修理的发票、合同,售出的客票;
3、注意证据的取得方式、方法必须是正当、合法的,这是证据能否有效证明违法行为的关键。二是要注意证据文书制作,要登记清楚物品的数量、品名、规格、存放地点;要搞清被取证人员和当事人之间的关系,被取证人不愿意签字一定要注明理由,并邀请相关组织、人员到场签字佐证,同时要将证据凭证及时地交到当事人或其委托人手中。视听材料要注意明析性。
(四)、慎用自由裁量权,维护执法权威和公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和《河南省道路运输条例》所规定的罚款额度都比较高,运政执法人员的行政处罚的自由裁量权也相应地增大,运政执法人员应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情况和违法行为的情节轻重“量体裁衣”,在作出裁决时慎用自由裁量权,做到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执法人性化相结合,充分考虑当事人的实际情况,正确行使好自由裁量权。切忌像自由菜场一样和违法经营人员对罚款额度进行讨价不价,尤其是不能滥用自由裁量权义气用事罚态度款,同样情节的违法行为不同的处罚,对违法行为人造成不仅仅是经济上的伤害,同时这也会严重损害行业管理的权威性、公正性。
(五)、严格程序流程,把查处案件办成“铁案”
要提高运政执法质量,必须以规范执法程序为根本,严格程序流程。首先严把程序审核关,加强对行政处罚案件的违章证据的收集、违章行为的认定、适用法律、法规的条款、文书制作内容的审查,把好调查取证、送达告知、行政处罚、文书制作整理每一环节,坚持“四不罚”原则,即“违法事实不清不处罚,违法行为轻微不处罚,调查取证不足不处罚,法律依据不足不处罚”;其次是严格履行告知义务,要注意违法当事人的陈述、申辩权的告知及陈述、申辩内容的记载,注意送达回证的签收保存,即使是简易程序同样也应该留下当事人接受处理的记载,这些文字资料的存在一方面可以作为处罚裁量的依据,另一方面也可以以备将来发生行政诉讼或复议举证用;再者是推行重大事项合议制,对较大数额的行政处罚要坚持集体讨论研究,严把案件的文书质量关、案件的定性关,做到立案有据,取证规范,处罚公正,防止因执法程序错误,导致行政诉讼中运政机关处于被动的局面。
(六)、综合治理,促进和提高运政执法质量
改善装备,提高取证技术能力。运用高科技技术手段进行调查处理,以提高办案质量,同时降低执法成本和提高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能力和效率。
部门联动,提高执法的执行力度。通过部门联动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增大其逃避执法对抗执法的成本,让其
得不偿失,同时也增强运管执法机构的管理权威。
健全机制,构建立体监督体系。完善责任机制,实行“责任过错”追究,把责任机制落实到具体的责任领导、具体的每一个执法岗位、落实的每一个工作环节,使每一个参加执法的人员都有危机感、紧迫感,通过内外监督、评价结合,增强执法人员规范执法、依法行政、文明行政的自觉性、主动性,促使运管部门及其执法人员及时纠正执法活动中的不良现象。
公路运输管理所
二〇一一年七月十
二日